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间继电器

中间继电器

中间继电器
中间继电器

一、中间继电器

1、中间继电器工作原理介绍

它的工作原理和交流接触器一样,都是由固定铁芯、动铁芯、弹簧、动触点、静触点、线圈、接线端子和外壳组成。线圈通电,动铁芯在电磁力作用下动作吸合,带动动触点动作,使常闭触点分开,常开触点闭合;线圈断电,动铁芯在弹簧的作用下带动动触点复位。

1)特点:触点多(六对甚至更多)

触点电流大(额定电流为5 ~10A)

动作灵敏(动作时间小于0.05s)

2)作用:放大触点容量、数量。

2、控制功能

中间继电器是在自动控制电路中起控制与隔离作用的执行部件,广泛应用于遥控、遥测、通讯、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及电力电子设备中,是最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继电器一般都有能反映一定输入变量如电流、电压、功率、阻抗、频率、温度、压力、速度、光等的感应机构输入部分;有能对被控电路实现“通”、“断”控制的执行机构输出部分;在继电器的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之间,还有对输入量进行耦合隔离、功能处理和对输出部分进行驱动的中间机构驱动部分。在工程实际中,中间继电器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隔离作用;二是增加辅助接点。

3、工作特性

作为控制元件,继电器有如下四个特点:

(1)扩大控制范围。例如,多触点继电器控制信号达到某一定值时,可以按触点组的不同形式,同时换接、开断、接通多路电路。

(2)放大。例如中间继电器等,只用一个很微小的控制量,就可以控制很大功率的电路。

(3)综合信号。例如,当多个控制信号按规定的形式输入多绕组继电器时,经过比较综合,达到预定的控制效果。

(4)自动、遥控、监测。例如,自动装置上的继电器与其他电器一起,可以组成程序控制线路,从而实现自动化运行。

4、JDZ1系列中间继电器

适用范围:

JDZ1型系列中间继电器适用于交流50Hz、电压至380V及直流电压至220V 电流至5A的各种电器控制系统,用来控制各种电磁线圈以使信号放大或将信号同时传递给数个有关控制元件.

结构特征:

JDZ1型系列中间继电器为开启式磁系统为直动式结构,接点为双断点排成上、下两层,每层装有4对接点,接点部分装有透明防尘罩,顶部装有手动按钮。继电器的躯壳由上、中、下层组成,结构紧凑体积小。JDZ1-A型与JZ7中间继电器安装尺寸相同。便于维修与取代JZ7中间继电器。

主要技术参数

1、继电器的线圈额定电压分为交流50Hz、1

2、24、36、110、127、220、380V;

2、继电器适用于长期工作,间断长期工作制和操作频率不大于2000次/h,通电持续率为40%的反复短时工作制;

3、继电器的接点额定发热电流为5A;

4、其它技术数据见表1

5、JZX-22F/4Z(MY4J,HH54P)

触点形式:4a,4c

触点负载(阻性):3A, 250VAC/28VDC

线圈电压(v)AC/DC6-220V

线圈功率:0.9w(DC) 1.2w(AC)

吸合电压(额定电压):≤80%

释放电压(额定电压):≥10%(DC) ≥30%(AC)

介质耐压:触点与触点间 1000VAC;触点与线圈间 1500VAC

触点接触电阻 (mΩ):≤50

绝缘电阻(mΩ):≥100

环境温度(℃) :-25~55

机械寿命(次):100万次

电气寿命(次):10万次

外形尺寸:27.5 x 21.0 x 35.5mm

重量(g):≤35g

安装方式:插座式,插针式

二、电接点压力表

1)用途:

电接点压力表适用于测量对铜合金无腐蚀、无爆炸危险、非结晶的各种液体、气体等介质的压力。仪表经与相应的电气器件配套使用,可达到对被测压力

系统实现预先设定的最大或最小压力值的双位自动控制和发信(报警)的目的。仪表具有测量控制功能,可任意设定上、下控制压力值,动作稳定可靠,在石油、化工、电站、冶金等工业企业及机电设备上广泛配套使用。

2)结构原理:

仪表由测量系统、指示装置、磁助电接点装置、外壳、调节装置及接线盒等组成。

当被测压力作用于弹簧管时,其末端产生相应的弹性变形位移,经传动机构放大后,由指示装置在度盘上指示出来。同时指针带动电接点装置的活动触点与设定指针上的触头(上限或下限)相接触的瞬时,致使控制系统接通或断开电路,以达到自动控制和发信报警的目的。

在电接点装置的电接触信号针上,装有可调节的永久磁钢,可以增加接点吸力,加快接触动作,从而使触点接触可靠,消除电弧,能有效地避免仪表由于工作环境振动或介质压力脉动造成触点的频繁关断。

3)接点装置电气参数及控制形式:

触头功率30V A(阻性负载)

最高工作电压220V D.C或380V A.C

最大工作电流1A

控制形式:上下限、双上限、双下限

4)接线图:

型号:YX-160-B3C防爆电接点压力表

YX-160-B型(原型号YX-160-B3C)防爆电接点压力表系按GB3836.1 83《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和GB3836.2 83《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隔爆型电气设备“d”》的有关规定及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并经由国家指定的

检验机构所审批的图样和技术文件进行制造。

仪表的防爆类别为Ⅱ类隔爆型B级T4组,其标志为ExdⅡBT4。

仪表适宜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内用来测量非结晶、非凝固的爆炸性混合物或各种无爆炸性的介质压力。

仪表经与具有相应防爆性能或采取相应安全措施的电气器件(如继电器及接触等)配套使用,便能对被控系统实现自动控制和发信(报警)的目的。

主要技术指标

精确度等级:1.5

标度范围:0~0.16;0~0.25;0~0.4;0~0.6;0~1;0~1.6;0~2.5;0~4;0~6;0~10;0~16;0~25;0~40;0~60;-0.1~0;-0.1~0.06;-0.1~0.15;-0.1~0.3;-0.1~0.5;-0.1~0.9;-0.1~1.5;-0.1~2.4MPa

控制方式:上、下限缓行接点开关

最高工作电压:DC 220V或AC 380V;

触头功率:10VA

工作位置:垂直安装

使用环境条件:-10~50℃,相对湿度不大于80%,且爆炸性混合物应属于ⅡB 级T4组以下,工作振动和被测介质的急剧脉动应对仪表触头的可靠动作无影响。温度影响:示值不大于0.4%/10℃,设定点不大于0.6%/10℃(使用温度偏离

20±5℃)。

绝缘强度:50Hz正弦交流电2000V历时一分钟

重量:6kg

三、压力开关

压力开关是一种简单的压力控制装置,当被测压力达到额定值时,压力开关可发出警报或控制信号。

压力开关的工作原理是:当被测压力超过额定值时,弹性元件的自由端产生位移,直接或经过比较后推动开关元件,改变开关元件的通断状态,达到控制被测压力的目的。

压力开关采用的弹性元件有单圈弹簧管、膜片、膜盒及波纹管等。

开关元件有磁性开关、水银开关、微动开关等。

压力开关的开关形式有常开式和常闭式两种。

压力开关的调节方式有两位式和三位式两种。

精度:表示设备精准程度的值,包括线性度、公差、迟滞、重复性等。

最大压力(Max.P):压力范围的最大值。

满量程(F.S):压力范围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

接断差(死区):是指开关设定动作值和复位值的差值,例如当设定值为1MPa,实际复位值为0.9MPa时,接断差为0.1MPa。

作温度:是指仪器的内部机构、敏感元件等工作时不会发生持续变形的温度范围。一般压力开关推荐工作温度范围为-5~400C,若介质温度过高时,可考虑加附件虹吸管(灌状),达到降温的目的。

S.P.D.T(单刀双掷):由一个常开、一个常闭触点和一个公共端构成。

D.P.D.T(双刀双掷):由一个对称的左、右公共端,两组常开、常闭端子构成。

上限一接点(常开):压力上升到设定值时,接点动作,回路导通。

下限一接点(常闭):压力下降到设定值时,接点动作,回路导通。

上下限两接点HL:是上限式和下限式的组合,分为两接点独立动作(双设定、双回路)和两接点同时动作(单设定、双回路)两种类型。

上限2接点:合并了两个上限形式,分为两接点独立动作(双设定、双回路)和两接点同时动作(单设定、双回路)两种类型。

下限2接点:合并了两个下限形式,分为两接点独立动作(双设定、双回路)和两接点同时动作(单设定,双回路)两种类型。

耐压:压力开关保持其正常性能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但是当压力开关用于过压场合时,敏感元件将会产生持续形变,这时压力设定值将变化,压力开关将不能发挥其正常性能甚至可能损坏。

IP(防护等级):是由国际电工协会(IEC)所起草,关于灯具防尘防潮特性的标准。

DYKY型压力开关控制器/DCKC型差压开关控制器校准、维护、检修(常师傅已讲过)

1、概述。

1.1、工作原理。

1.1.1、DYKY型压力开关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介质是通过感压部件不锈钢波纹管或膜片传至转换部件,当被测介质压力得到设定值(压力开关的设定值是由转换部件的内置设定簧、切换簧决定的,通过调节弹簧得到需要的设定值)时,使得转换部件的内置微动开关动作,使其开关量信号导通;通过转换部件的内置接线板将开关量信号输出至自动控制系统中,从而实现报警、控制和联锁保护等。

1.1.2 、DCKC型压差开关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介质是通过感压部件不锈钢波纹管或膜片传至转换部件,当被测介质压差得到设定值(压差开关的设定值是由转换部件的内置设定簧、切换簧决定的,通过调节弹簧得到需要的设定值)时,使得转换部件的内置微动开关动作,使其开关量信号导通;通过转换部件的内置接线板将开关量信号输出至自动控制系统中,从而实现报警、控制和联锁保护等。

1.2.规格。

1.2.1 、DYKY型压力开关控制器a型-切换差固定/b型-切换差可调规格如下表:

1.2.2 、DCKC型差压开关控制器a型-切换差固定/b型-切换差可调规格如下表:

2、维护。

2.1、日常维护。

2.1.1、向当班工艺人员了解压力/差压开关的使用情况;

2.1.2、查看表体,连接管路,阀门是否有泄漏、损坏、腐蚀;

2.1. 3、查看压力/差压开关是否有误报警情况;

2.1. 4、在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并做好记录;

2.1. 5、在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应经工艺人员确认解除报警联锁后、甚至设备停机后方可检修。

2. 2、定期维护。

2. 2.1、定期对压力/差压开关外部清洁工作;

2. 2.2、定期对压力/差压开关排污。

3.、校准方法(活塞式压力机使用方法略)。

3. 1、DYKY型压力开关(DCKC型差压开关)切换差固定的校验。

3..1.1、松开锁紧器,将介质(高压介质)接口与压力调校接口连接,(低压接口空接);

3..1.2、将压力加至等同需要设定值,压力值从标准压力表中读出,并调节设定值调节螺杆,直至压力开关(差压开关)在等同需要设定值处切换;

3.1.3、反复调校2-3次,然后旋紧锁紧器。

3..2、DYKY型压力开关(DCKC型差压开关)切换差可调的校验;

3..2.1、松开锁紧器,将介质(高压介质)接口与压力调校接口连接,(低压接口空接);

3..2.2、旋动切换弹簧调节杆,使切换弹簧处于最小值;

3..2.3、先校验下限值,将压力加至将压力加至等同需要下限设定值,压力值从标准压力表中读出,并调节设定值调节螺杆,使设定值由小变大直至压力开关(差压开关)在等同需要下限设定值处切换;

3. 2.4、然后校验上限值,将压力加至将压力加至等同需要上限设定值,压力值从标准压力表中读出,并调节设定值调节螺杆,使设定值由大变小直至压力开关(差压开关)在等同需要上限设定值处切换;

3..2.5、反复调校2-3次,然后旋紧锁紧器。

4、投运。

4.1、投运前准备。

41.1、检查压力开关(差压开关)接头处是拧紧;

4.1.2、检查压力开关(差压开关)接头处是否堵塞;

4.1.3、检查压力开关(差压开关)接线是否正确。

4.2、投运步骤。

4.2.1、将压力开关(差压开关)垂直安装;

4.2.2、缓慢打开根部阀;

4.2.3、检查管路、阀门、接头处应无泄漏;

4.2.4、检查压力开关(差压开关)接线应正确;

4.2.5、通电后应进行报警联锁保护测试,测试一切正常后方算投运完毕。

5、安全注意事项

5.1、检修时要办理检修票,并经工艺人员确认后方可检修;

5.2、检修时要两人以上作业;

5.3、检修时需先断电,并验电后方可检修;

5.4、拆卸时应先切断根部阀,稍开压力开关(差压开关)接头,待其余压泄完后方可拆卸;

5.5、安装好后应检查检查管路、阀门、接头处有无泄漏,防止伤人;

5.6、安装好后应检查接线是否正确、规范,防止损坏仪表或发生触电事故;

5.7、投运前应进行报警联锁保护测试,防止引起不必要的设备停机或损坏设备。

四、报警器

XXS-102A系列闪光信号报警器

XXS-102A-220JD型报警器多联机接线图

输入

DC电铃母线

电铃母线

N

电铃母线

G---触点输入端子

S---试验端子

R---确认端子

F---音响

E24---24V电源正

N1----电源负

K---常开、常闭触点形式选择开关

OPEN---常开CLOSE---常闭

注意事项:严禁将F端子与E24端子短接

一、概述:

XXS-102A系列闪光信号报警器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与各类控制测量仪表配套使用,监视各种设备的运行状况,实现参数越限报警。以声光报警方式提醒操作人员引起注意。及时处理故障,确保生产过程安全。

该仪表的逻辑单元采用长寿命低功耗,强抗干扰能力的CMOS集成电路。显示单元为发光二极管。每台报警器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排列组合灵活、安装接线方便,并有多种报警形式。

二、主要技术参数:

1.供电电压AC220V±10%

2.环境条件:

温度范围10+55℃

相对湿度85%无结露

大气压力86-106KPa

无严重震动及强电磁场干扰的场合

空气中不含有强腐蚀性气体及有害物质

3.输入回路电阻 2K

4.消耗功率(每点):

报警时1W(红色)或1.5W(黄绿色

全部连接线载面积采用0.5mm2铜导线

5.声光报警灯光闪烁频率1-2HZ

6.输入报警信号形式:

一付常开或常闭接点O为常开C为常闭由用户自行拨动印制板上的选择开关在板背面印有0 C字样出厂时一般置常开

三、结构和组成:

闪光报警器由闪光灯屏蜂鸣器功能按扭及电源等部分组成

1.报警单元

2.印字

在印字片上印刷上报警内容的文字或符号

3.安装

将报警单元面向前推入安装板的开口里直到卡紧耳卡住开口边缘为止,将所有单元推入安装板后从后面用卡销连接相邻的报警单元,最后将对应的接线端子用导线连接起来,交流220V供电电铃报警的报警单元中的相线和中性线千万不可交叉接线。

汉字闪光报警器

产品型号: HXS-01

一、概述:

HXS-01型微机汉字、数字闪光信号报警器是装置在控制室内仪表盘上的最新型仪表,它的输入信号是电接点式,可以与各种电接点式的各种控制仪表配套使用,用以警告生产过程中的参数超过极限值后引起操作人员的密切注意,确保生产安全。

HXS-01型不仅有 10个独立闪光报警回路组成,每个回路均具有三个报警状态功能,其中变色报警路数字显示及报警汉字显示内容集中在报警仪上。

二、主要技术指标:

1、供电电压:交流220V(+10%—15%),频率50HZ±2HZ。

2、环境温度:0~50℃。

3、接触元件与报警器之间的最大线路电阻(输入信号电阻)不应超过50Ω。

4、输入接点接式,并应单独使用不应与其它线路连接在一起。可以是常开式,也可以是常闭式。

5、输入报警路数0~9共10路。

6、音响报警器为交流220V。8W电铃或蜂鸣器等(由用户自备)

三、报警器工作状态如下表:

五、C0302压缩机接线图及联锁参数:

1、C0302压缩机温度显示仪报警接线图:

1、一级排气温度高H=150℃报警

2、二级排气温度高H=150℃报警

3、主轴承温度高H=65℃报警

4、油冷后温度高H=65℃报警

2、C0302压缩机电接点压力显示仪报警接线图:

HXS-01汉字数字报警仪

5、一级吸气压低

6、二级排气压高

7、油冷后压力低

8、总进水压力低

C0302压缩机继电器报警连锁

KA1一级吸气压力低于1.2MPA 报警 KA2二级排气压力高于5.80MPA 报警

KA5润滑滤后油压低于0.20MPA 报警(压力控制器在盘后下脚) KA6冷却水压低于0.20MPA 报警 KA8控制电铃继电器

3、C0302压缩机电接点压力表(压力开关)油泵连锁接线图:

电气仪器

KA3 润滑滤后油压低于0.15停机

KA4润滑滤后油压高于0.30MPA停辅油泵

KA7润滑滤后油压高于0.25MPA开机((压力控制器在机身上)

4、2#压缩联锁参数:

CO301(A、B)天然气压缩机联锁,润滑滤后油压L≤0.10MPa停机。

CO302(A、B、C)新鲜气压缩机联锁,润滑滤后油压L≤0.15MPa停机,润滑滤后油压H≥0.25MPa开机,润滑滤后油压H≥0.30MPa停辅油泵。CO302(D)新鲜气压缩机联锁,润滑滤后油压L≤0.10MPa停机,润滑滤后油压H≥0.25MPa开机,润滑滤后油压L≤0.20MPa报警、启辅油泵,润滑滤后油压H≥0.40MPa报警、手动停辅油泵。

CO303(A、B、C)循环气压缩机联锁,排气压力H≥5.80MPa报警、延时停机,润滑滤后油压L≤0.12MPa 报警,润滑滤后油压L≤0.08MPa停机。CO303(D)循环气压缩机联锁,润滑滤后油压L≤0.10MPa停机,润滑滤后油压H≥0.25MPa启主机,润滑滤后油压L≤0.15MPa报警、启油泵,润滑滤后油压H≥0.40MPa报警、手动停油泵。CO303(E)循环气压缩机联锁,润滑滤后油压L ≤0.15MPa报警,润滑滤后油压L≤0.10MPa停机。

JO201(A、B)CO2压缩机联锁,润滑滤后油压L≤0.20MPa报警、启辅油泵,润滑滤后油压H≥0.40MPa报警、手动停辅油泵,润滑滤后油压L≤0.15MPa 停机,润滑滤后油压H≥0.25MPa开机。

六、符号大全:

AAT 电源自动投入装置

AC 交流电

DC 直流电

FU 熔断器

G 发电机

M 电动机

HG 绿灯

HR 红灯

HW 白灯

HP 光字牌

K 继电器

KA 电流继电器

KV电压继电器

KD 差动继电器

KF 闪光继电器

KH 热继电器

KM 中间继电器

KOF 出口中间继电器

KS 信号继电器

KT 时间继电器

KP 极化继电器

KR 干簧继电器。

KI 阻抗继电器

KW 功率方向继电器

KM 接触器

L 线路

QF 断路器

QS 隔离开关

T 变压器

TA 电流互感器

TV 电压互感器

W 直流母线

YC 合闸线圈

YT 跳闸线圈

PQS 有功无功视在功率

EUI 电动势电压电流

SE 实验按钮

SR 复归按钮

f 频率

Q——电路的开关器件FR——热继电器

SB——按钮开关

SA 转换开关

电流表PA

电压表PV

有功电度表PJ

无功电度表PJR

频率表PF

相位表PPA

最大需量表(负荷监控仪) PM 功率因数表PPF

有功功率表PW

无功功率表PR

无功电流表PAR

声信号HA

光信号HS

指示灯HL

红色灯HR

绿色灯HG

黄色灯HY

蓝色灯HB

白色灯HW

连接片XB

插头XP

插座XS

端子板XT

电线电缆母线W

直流母线WB

插接式(馈电)母线WIB 电力分支线WP

照明分支线WL

应急照明分支线WE

电力干线WPM

照明干线WLM

应急照明干线WEM

滑触线WT

合闸小母线WCL

控制小母线WC

信号小母线WS

闪光小母线WF

事故音响小母线WFS 预告音响小母线WPS 电压小母线WV

事故照明小母线WELM 避雷器F

快速熔断器FTF

跌落式熔断器FF

2#压缩联常用符合:QF 电源(断路器)

FU 保险(熔断器)

KM 接触器

FR 热继电器

K(KA) 继电器

XT端子板

XS插座

HA电铃(声信号)

中间继电器的作用

中间继电器的作用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中间继电器的作用 作者:蒋雅娴时间:2015-04-03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导读:的根本就是一个继电器,原理与继电器相似,在工业控制线路和现在的家用电器控制线路中,对于不同的控制线路,的作用有所不同,那么的作用到底有哪些呢 本文引用地址: 1.中间继电器的作用--简介 中间继电器(intermediaterelay)用于继电保护与自动控制系统中,以增加触点的数量及容量,还被用于在控制电路中传递中间信号。中间继电器的延时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通电延时和断电延时,安装方式主要分为固定式、凸出式、嵌入式、导轨式。它一般是没有主触点的,因为过载能力比较小。所以它用的全部都是辅助触头,数量比较多。 2.中间继电器的作用--结构 中间继电器就是个继电器,都是由固定铁芯、动铁芯、弹簧、动触点、静触点、线圈、接线端子和外壳组成。线圈通电,动铁芯在电磁力作用下动作吸合,带动动触点动作,使常闭触点分开,常开触点闭合;线圈断电,动铁芯在弹簧的作用下带动动触点复位。 在工业控制线路和现在的家用电器控制线路中,常常会有中间继电器存在,对于不同的控制线路,中间继电器的作用有所不同,其在线路中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3.中间继电器的作用之一--代替小型接触器 中间继电器的触点具有一定的带负荷能力,当负载容量比较小时,可以用来替代小型接触器使用,比如电动卷闸门和一些小家电的控制。这样不仅可以起到控制的目的,而且可以节省空间,使电器的控制部分做得比较精致。 4.中间继电器的作用之二--增加接点数量 在电路控制系统中,线路中增加一个中间继电器,不仅不会改变控制形式、增加接点数量,而且便于维修。

汽车继电器的接线方法和原理图

汽车继电器的接线方法和原理图很多车友在车上需要安装大功率的电器,譬如雾灯,一个灯泡就是50W,2个也100W了,在譬如一个车友要加装超大功率的警报器,竟然俩200W的喇叭,估计耗电怎么着也要100多瓦,等等很多,这样就必须加继电器了,他的作用就是用很小的电流来控制大电流, 你要是不加,可能也会正常工作,但是对车的控制电器是个很大的考验, 今天就俩车友问我这个问题,觉得很有必要详细的给大伙解释一下,这样就是不懂电器的车友也可以照葫芦画瓢,(电器改装有风险,需谨慎) 先来实物图 这就是通用型继电器和继电器座,购买不到座的话可以焊接在继电器引脚上,继电器铜线圈的好的10元到15, 那个座5元左右, 很好购买,去任何一个汽车配件说要五插继电器就行了(中国之大,方言众多,或许不一个叫法) 关于线径:85和86那个随意多大的线径都可,30脚和87脚的就需要看你的电器功率来选取了,最少不能小于2平方的

和继电器插接在一起 这是保险丝,这个是必须的,绝对不能少的!!!!切记 继电器上面的标号,他都是印刷在上面的,仔细看你会看到

85和86是继电器线圈,可以随便接 30电源输入端,87常开触点,他的作用就是继电器有电,就会接通,也就是一般咱们用到的 87A常闭触点,一般的不常用,他的作用就是继电器线圈通电,而断开,

知道上面那些了,那就可以来个接线图了,很简单,一看就会明白,这里说明一下,保险丝的选取一般的100w10a到15a,不过很多电器尤其是音频电器的标注不是实际功率的,譬如那个车友的警报器号称400W实际输入最多也就是100多瓦 控制来自于你的需要,譬如一个车友想开大灯雾灯亮,那么控制就接在大灯开灯有电的那根线上,譬如你想开小灯雾灯就亮,那么就接在小灯线上 那个想控制警报器的车友他的要求是开电锁警报器的电,关闭断电,那么控制端就可以接在点烟器上,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压接在点烟器保险丝上,这是我推荐的解法,那个保险丝很好找,就在驾驶室内那组保险的最上面最里面那个就是

中间继电器的作用

导读:中间继电器的根本就是一个继电器,原理与继电器相似,在工业控制线路和现在的家用电器控制线路中,对于不同的控制线路,中间继电器的作用有所不同,那么中间继电器的作用到底有哪些呢? 1.中间继电器的作用--简介 中间继电器(intermediate relay)用于继电保护与自动控制系统中,以增加触点的数量及容量,还被用于在控制电路中传递中间信号。中间继电器的延时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通电延时和断电延时,安装方式主要分为固定式、凸出式、嵌入式、导轨式。它一般是没有主触点的,因为过载能力比较小。所以它用的全部都是辅助触头,数量比较多。 2.中间继电器的作用--结构 中间继电器就是个继电器,都是由固定铁芯、动铁芯、弹簧、动触点、静触点、线圈、接线端子和外壳组成。线圈通电,动铁芯在电磁力作用下动作吸合,带动动触点动作,使常闭触点分开,常开触点闭合;线圈断电,动铁芯在弹簧的作用下带动动触点复位。 在工业控制线路和现在的家用电器控制线路中,常常会有中间继电器存在,对于不同的控制线路,中间继电器的作用有所不同,其在线路中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3.中间继电器的作用之一--代替小型接触器 中间继电器的触点具有一定的带负荷能力,当负载容量比较小时,可以用来替代小型接触器使用,比如电动卷闸门和一些小家电的控制。这样不仅可以起到控制的目的,而且可以节省空间,使电器的控制部分做得比较精致。 4.中间继电器的作用之二--增加接点数量

在电路控制系统中,线路中增加一个中间继电器,不仅不会改变控制形式、增加接点数量,而且便于维修。 5.中间继电器的作用之三--增加接点容量 中间继电器的接点容量虽然不是很大,但也具有一定的带负载能力,同时其驱动所需要的电流又很小,因此可以用中间继电器来扩大接点容量。而在控制线路中使用中间继电器,通过中间继电器来控制其他负载,达到扩大控制容量的目的。 6.中间继电器的作用之四--转换接点类型

JZ7系列 中间继电器 选型手册

C 5结构特点 4主要参数及技术性能 3正常工作条件和安装条件 2型号及含义 1适用范围 本继电器由电磁系统和触头系统组成,电磁系统在胶木基座内,触头系统为桥式双断点, 共8对触头,分上、下两层布置,共有5种组合(见表1)。 使用类别 约定自由空气 发热电流(A) 额定工作 电压(V) 控制容量 线圈消耗 功率(VA) 操作 -1 频率(h) 电寿命 4 次数×10 AC-15 DC-13 额定工作 电流(A) 机械寿命 4 次数×10 5 380 220 0.47 0.15 180 VA 33 W 起动:75 吸持:13 120050 300 4.2 线圈额定控制电源电压Us为:交流(50Hz):12V、24V、36V、110V、127V、220V、380V等。 4.3 动作范围:吸合电压为(85%110%)Us;释放电压为(20%75%)Us。 ~~ 4.4 继电器的主要参数及技术性能指标(见表2)。 型号 常开触头数 常闭触头数 JZ7-44 4 4 JZ7-80 8 JZ7-53 5 3 JZ7-62 6 2 JZ7-71 7 1 表1 4.1 继电器触头组合形式(见表1)。 表2 J Z 7-□ □ 常闭触头数量 常开触头数量 设计序号 中间 继电器 JZ7系列中间继电器主要用于交流50Hz(派生后可用于60Hz)、 额定工作电压至380V或直流额定电 压至220V的控制电路中,用来控制各种电磁线圈,以使信号扩大或将信号同时传给有关控制元件。 本产品符合IEC60947-5-1,GB14048.5标准。 JZ7 中间继电器 3.1 周围空气温度为:-5℃+40℃,24小时内其平均值不超过+35℃。 ~ 3.2 海拔高度:不超过2000m。 3.3 大气条件:最高温度为+40℃时,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50%;在较低温度下可以允许有较高的相对 湿度,例如+20℃时达90%,对由于温度变化偶尔发生的凝露应采取特殊的措施。 3.4 污染等级:3级。 3.5 安装类别:Ⅲ类。 3.6 安装条件:安装面与垂直面倾斜度不大于±5°。 3.7 冲击振动:产品应安装和使用在无显著摇动、冲击和振动的地方。 系列

继电器驱动电路原理及注意事项

继电器驱动电路原理及注意事项 默认分类2008-09-22 11:04:21 阅读176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继电器驱动电路原理及注意事项 家用空调器电控板上的12V直流继电器,是采用集成电路2003驱动,当2003输出脚不够用时才会用晶体管驱动,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种驱动电路。 1、集成电路2003电路原理图 左图1~7是信号输入(IN),10~16是输出信号(OUT),8和9是集成电路电源。右图是集成块内部原理图。 1.1 工作原理简介 根据集成电路驱动器2003的输入输出特性,有人把它简称叫“驱动器”“反向器”“放大器”等,现在常用型号为:TD62003AP。当2003输入端为高电平时,对应的输出口输出低电平,继电器线圈通电,继电器触点吸合;当2003输入端为低电平时,继电器线圈断电,继电器触点断开;在2003内部已集成起反向续流作 用的二极管,因此可直接用它驱动继电器。 1.2检修判断2003好坏的方法非常简单,用万用表直流档分别测量其输入和输出端电压,如果输入端1~7是低电平(0V),输出端10~16必然是高电平 (12V);反之,如果输入端1~7是高电平(5V),输出端10~16必然是低电平(0V);否则,驱动器已坏。 测试条件:1.待机;2.开机。 测试方法:将万用表调至20V直流档,负表笔接电控板地线(7812稳压块散热片),正表笔分别轻触2003各脚。 2. 晶体管驱动电路 当晶体管用来驱动继电器时,必须将晶体管的发射极接地。具体电路如下:

2.1工作原理简介 NPN晶体管驱动时:当晶体管T1基极被输入高电平时,晶体管饱和导通,集电极变为低电平,因此继电器线圈通电,触点RL1吸合。 当晶体管T1基极被输入低电平时,晶体管截止,继电器线圈断电,触点RL1断开。 PNP晶体管驱动电路目前没有采用,因此在这里不作介绍。 2.1 电路中各元器件的作用: 晶体管T1可视为控制开关,一般选取VCBO≈VCEO≥24V,放大倍数β一般选择在120~240之间。。电阻R1主要起限流作用,降低晶体管T1功耗,阻值为2 KΩ。电阻R2使晶体管T1可靠截止,阻值为5.1KΩ。二极管D1反向续流,抑制浪涌,一般选1N4148即可 能带动继电器工作的CMOS集成块 在人们的习惯中,总认为CMOS集成块不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但实验证明,部分CMOS集成块不仅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而且工作稳定可靠。实验中所用继电器的型号为JRC5M-DC12V微型密封继电器(其线圈电阻为750Ω)。现将CD4066 CMOS集成块带动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如下: CD4066是四双向模拟开关,集成块SCR1~SCR4为控制端,用于控制四双向模拟开关的通断。当SCR1接高电平时,集成块①、②脚导通,+12V→K1→集成块①、②脚→电源负极使K1吸合;反之当SCR1输入低电平时,集成块①、②脚开路,K1失电释放,SCR2~SCR4输入高电平或低电平时状态与SCR1 相同。

继电器的作用

继电器的作用、简介 继电器是总称 他的意思就是说,继承控制,用很小的电力和电流,驱动一个设备(电动机或电磁铁)带动一个负载部件(比如电闸或接触片)让这个接触片去承载大电流。 比如我们的开关只需要12V 0.1A控制继电器,就能让继电器帮助我们接通和分断几百万伏特,电流高达几千甚至几万安培的特高压线路。 无论在什么地方,想要不让控制者或器件危险,使用继电器是最好不过了,让我们接触安全的一边,让继电器去接触危险的一边,我们只要控制继电器动作,继电器就会帮助我们连接我们不想亲自去碰的一些线路。 继电器是一个总称 还分为 接触器(专门用来控制通断,负载很大电流的继电器,但动作不快) 中间继电器(比较迅速了,一般长见的小型的都是这种) 时间继电器(用来控制时间动作的,比如晚上路灯自动亮)还有其他很多很多。用一个器件和继电器组合就得到一个新东西,比如用钟表和继电器组合得到时间继电器。 1 2007-5-20 21:14 辛章起|二级 继电器的作用:用小电流或低电压或小功率控制大电流或高电压或大功率的设备;增加控制接点; 可分为:高灵敏度继电器 时间继电器 中间继电器 固态继电器....... 2007-5-20 22:08 charon_cy|三级 按作用原理分1.电磁继电器 2.固态继电器3.时间继电器4.温度继电器 5.风速继电器6.加速度继电器7.光继电器8.声继电器9.热继电器等等
继电器就其在控制电路中的作用来讲,它是以一定的输入信号(如电流、电压或其它热、光非电信号)实现自动切换电路的“开关”。所以,它是一种自动、远动电器元件。另外,继电器也不单是作为一个简单的“开关”来用,它还有其它的“控制”作用。例如电车的快、慢、起、停控制;汽车转弯的指示等都是继电器在工作。

中间继电器作用、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全解析

中间继电器作用、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全解析

————————————————————————————————作者:————————————————————————————————日期:

中间继电器作用、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全解析 中间继电器:用于继电保护与自动控制系统中,以增加触点的数量及容量。它用于在控制电路中传递中间信号。 中间继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与交流接触器基本相同,与接触器的主要区别在于: 接触器的主触头可以通过大电流,而中间继电器的触头只能通过小电流。 所以,它只能用于控制电路中。它一般是没有主触点的,因为过载能力比较小。所以它用的全部都是辅助触头,数量比较多。 新国标对中间继电器的定义是K,老国标是KA。一般是直流电源供电。少数使用交流供电。

中间继电器的作用 一般的电路常分成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两部分,继电器主要用于控制电路,接触器主要用于主电路;通过继电器可实现用一路控制信号控制另一路或几路信号的功能,完成启动、停止、联动等控制,主要控制对象是接触器;接触器的触头比较大,承载能力强,通过它来实现弱电到强电的控制,控制对象是电器。 中间继电器组成部分 中间继电器就是一个继电器,它的原理和交流接触器一样,都是由固定铁芯、动铁芯、弹簧、动触点、静触点、线圈、接线端子和外

壳组成。 中间继电器工作原理 线圈通电,动铁芯在电磁力作用下动作吸合,带动动触点动作,使常闭触点分开,常开触点闭合;线圈断电,动铁芯在弹簧的作用下带动动触点复位,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当某一输入量(如电压、电流、温度、速度、压力等)达到预定数值时,使它动作,以改变控制电路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既定的控制或保护的目的。在此过程中,中间继电器主要起了传递信号的作用。

CZX-12G型操作继电器装置技术说明书(ZL_CZXL3112.1006)

ZL_CZXL3112.1006 CZX-12G型 操 作 继 电 器 装 置 技术说明书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本说明书适用于CZX-12G型操作继电器装置。 本说明书和产品今后可能会有小的改动,请注意核对实际产品与说明书的版本是否相符。 更多产品信息,请访问互联网:https://www.doczj.com/doc/5817383724.html,/ -I-

目 录 1. 装置的应用范围及特点 (1) 2. 装置的技术数据 (1) 3. 装置的构成与原理 (1) 3.1. 重合闸及手动合闸回路 (1) 3.2. 三相跳闸回路 (2) 3.3. 直流电源监视与切换 (2) 3.4. 分相合闸回路 (2) 3.5. 分相跳闸回路 (3) 3.6. 跳合闸信号回路 (3) 3.7. 压力闭锁回路 (3) 3.8. 交流电压切换回路 (4) 3.9. 备用中间继电器 (4) 3.10. 装置输出接点及功能 (4) 4. 装置的布置与结构 (5) 4.1. 面板布置 (5) 4.2. 插件的顺序 (5) 4.3. 背板端子图 (6) 4.4. 结构与安装 (8) 5. 用户注意事项 (8) 5.1. 订货参数的选择 (8) 5.2. 开箱与存储 (8) 6. 原理图 (10) 7. 附录 跳合闸保持电流的整定方法 (20) -II-

1.装置的应用范围及特点 1.1.CZX-12G型操作继电器装置按超高压输电线路继电保护统一设计原则和国网公司要求 设计,本装置含有两组分相跳闸回路,一组分相合闸回路,可与单母线或双母线结线方式下的双跳圈断路器配合使用,保护装置和其它有关设备均可通过操作继电器装置对断路器进行分合操作。 1.2.本装置为一层机箱,结构为模件组合式,正面为整面板,背板出线采用接插连接方式, 装置具有体积小,安全性高,使用灵活方便等特点。 1.3.装置采用了进口全密封、高阻抗、小功耗继电器,大大降低装置的功耗和发热并改善 了装置的防潮等性能,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1.4.本装置的交流电压切换回路可按应用分别配置带保持型或不带保持型交流电压切换 模件。 1.5.本装置的电流保持回路的保持电流值采用跳线方式进行整定,方便了生产和运行。 1.6.在用于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场合,装置可根据用户的要求在远方分、合闸 时提供KK合后接点。 1.7.本装置的TJR、TJQ、TJF、手跳、手合回路、重合闸回路启动功率均大于5W。 1.8.本装置由于提供了较多的备用继电器,因此在使用时更加灵活。 2.装置的技术数据 2.1.额定数据 2.1.1.直流电压 110V、220V 允许偏差 +15%、-20%。 2.2.几个主要参数 2.2.1.跳合闸回路自保持电流0.5A~4A,可按0.5A的级差进行整定(特殊要求订货时需说 明)。 2.2.2.手合继电器延时返回时间大于0.4s(21SHJ~23SHJ)。 2.2. 3.重合闸压力闭锁继电器延时返回时间大于0.3s(21YJJ,22YJJ)。 2.2.4.合闸压力闭锁继电器延时返回时间大于0.3s(3YJJ)。 2.2.5.非电量三跳回路TJF动作持续时间为0.3s。 2.2.6.正常直流功耗小于30W。 2.3.有关技术条件 2.3.1.允许环境温度:-10。C~+40。C。 2.3.2.绝缘耐压标准:满足部标DL478。 2.3.3.抗干扰性能:符合国标GB6162。 3.装置的构成与原理 3.1.重合闸及手动合闸回路 该回路的构成如图6.1所示,其工作原理如下所述: 3.1.1.重合闸回路 当重合闸装置送来的合闸接点闭合时,合闸正电源经接点送至n33,此时ZHJ、ZXJ继电器动作。ZHJ为重合闸重动继电器,动作后有三对常开接点闭合并被分别送到A、B、C三个分相合闸回路,启动断路器的合闸线圈。 ZXJ为磁保持信号继电器,动作后一方面启动一个发光二极管,表示重合闸回路动作;另一方面去启动有关信号回路。当按下复位按钮时,磁保持继电器复位线圈励磁,合闸信号复归。 3.1.2.手动合闸和远方合闸回路 -1-

中间继电器 特点

DL-30系列(包含DL-31 DL-32 DL-33 DL-34)继电器,线圈接线方式为串连时,可整定的电流为2~5A,线圈接线方式为并联时,可整定的电流为5~10A 继电保护常用仪器装置 常用继电器的类型及作用 (一) 电流继电器 1.构造 电流继电器是反应电流大小变化而动作的继电器。常用典型的电磁型电流继电器为DL-10系列,它用于电机、变压器和输电线的过负荷和短路保护装置中,作为瞬时起动元件。其构造如图1.6.1所示,为旋转舌片式电磁继电器。 请看图片BH34,+90mm。91mm,BP#〗 图1.6.1DL-10系列电磁型继电器结构图 1.电磁铁; 2.线圈; 3.Z型舌片; 4.弹簧; 5.动触点桥; 6.静触点; 7.整定值调整把手;8.刻度盘;9.舌片行程限制螺杆;10.轴承 2.原理 当电磁铁的线圈中通过动作电流 I k2act 时,在铁芯中立即建立磁通郑 磐ㄖ经铁芯、空气隙和 Z形舌片构成闭合回路。Z形舌片在磁场中被磁化,产生电磁力 F i,这个力作用在 Z形舌片上,使Z形舌片产生电磁转矩 M dc ,在 M dc 作用下使继电器动作,Z形舌片上的动触点与静触点闭合动作。由于受到止档螺杆的限制,舌片只能在定向范围内动作。 根据电磁学原理可知,电磁力 F i与磁通平方成正比,即 F i= K 1帧糉H〗(1) 式中 K 1--比例系数。 因磁通帧糤T5,4"BZ〗决定于磁动势 W k2act I k2act 和闭合磁路的磁阻R M,故 郑絎 k2act I k2 act / R M (2) 式中 W k2act --继电器线圈匝数; R M --磁通闭合回路的磁阻。 将式(2)代入式(1)中得 F i= K 1W k2act I k2act / R M= K 2 I k2act (3) K 2=K 1W k2act / R M 式中 K 2--比例系数。 Z形舌片在电磁力作用下产生的电磁力矩为 M dc = F i L j= K 2 L j I k2act = K 3I k2act (4) K 3=K 2 L j 式中 K 3--比例系数; L j--转动Z形舌片的力臂。 由式(3)可见,作用在继电器Z形舌片上的电磁力F i和电磁转矩与通过继电器线圈中的动作电流 I k2act 平方成正比,与磁阻 R M 成反比。 当舌片在运动时,总有摩擦力F mp 存在,此外为了能够使继电器的触点闭合后还能自动地返回,因此在舌片轴上加装了反作用拉力弹簧F f,所以继电器起始条件是 F i= F mp + F f。

中间继电器接点烧毁的原因和继电保护常见问题

中间继电器接点烧毁的原因及继电保护常见问题 中间继电器在线路中的常见作用 在工业控制线路和现在的家用电器控制线路中,常常会有中间继电器存在,对于不同的控制线路,中间继电器的作用有所不同,其在线路中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代替小型接触器 中间继电器的触点具有一定的带负荷能力,当负载容量比较小时,可以用来替代小型接触器使用,比如电动卷闸门和一些小家电的控制。这样的优点是不仅可以起到控制的目的,而且可以节省空间,使电器的控制部分做得比较精致。 2.增加接点数量 这是中间继电器最常见的用法,如图1所示。在电路控制系统中一个接触器的接点A需要控制多个接触器或其他元件时(图中接点A需要控制一个接触器,两个指示灯),一般不接成图1a的形式,因为这样不利于维修(有时一个接点容量也不够),而是在线路中增加一个中间继电器,接成如图1b所示的形式,不仅不会改变控制形式,而且便于维修。 3.增加接点容量 我们知道,中间继电器的接点容量虽然不是很大,但也具有一定的带负载能力,同时其驱动所需要的电流又很小,因此可以用中间继电器来扩大接点容量。比如一般不能直接用感应开关、三极管的输出去控制负载比较大的电器元件(如图2a所示)。而是在控制线路中使用中间继电器,通过中间继电器来控制其他负载,达到扩大控制容量的目的(如图2b所示)。 4.转换接点类型 在工业控制线路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控制要求需要使用接触器的常闭接点才能达到控制目的,但是接触器本身所带的常闭接点已经用完,无法完成控制任务。这时可以将一个中间继电器和原来的接触器线圈并联,用中间继电器的常闭接点去控制相应的元件,转换一下接点类型,达到所需要的控制目的。如图3所示。 5.用作开关 在一些控制线路中,一些电器元件的通断常常使用中间继电器,用其接点的开闭来控制,如图4所示。如彩电或显示器中常见的自动消磁电路,三极管控制中间继电器的通断,从而达到控制消磁线圈通断的作用。6.转换电压 在工业控制线路控制线路中电压是DC24V。接触器KM2需控制电磁阀KT的通断,而电磁阀的线圈电压是AC220V。如果按照图5a所示的电路,将电磁阀的线圈直接和接触器的接点相接,在原理上不是不可以,但考虑到维修习惯和使用安全问题。应

各类继电器原理和引脚图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热敏干簧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热敏干簧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热敏磁性材料检测和控制温度的新型热敏开关。它由感温磁环、恒磁环、干簧管、导热安装片、塑料衬底及其他一些附件组成。热敏干簧继电器不用线圈励磁,而由恒磁环产生的磁力驱动开关动作。恒磁环能否向干簧管提供磁力是由感温磁环的温控特性决定的。 固态继电器(SSR)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固态继电器是一种两个接线端为输入端,另两个接线端为输出端的四端器件,中间采用隔离器件实现输入输出的电隔离。 固态继电器按负载电源类型可分为交流型和直流型。按开关型式可分为常开型和常闭型。按隔离型式可分为混合型、变压器隔离型和光电隔离型,以光电隔离型为最多。 继电器主要产品技术参数 额定工作电压 是指继电器正常工作时线圈所需要的电压。根据继电器的型号不同,可以是交流电压,也可以是直流电压。 直流电阻 是指继电器中线圈的直流电阻,可以通过万能表测量。 吸合电流 是指继电器能够产生吸合动作的最小电流。在正常使用时,给定的电流必须略大于吸合电流,这样继电器才能稳定地工作。而对于线圈所加的工作电压,一般不要超过额定工作电压的1.5倍,否则会产生较大的电流而把线圈烧毁。 释放电流 是指继电器产生释放动作的最大电流。当继电器吸合状态的电流减小到一定程度时,继电器就会恢复到未通电的释放状态。这时的电流远远小于吸合电流。 触点切换电压和电流 是指继电器允许加载的电压和电流。它决定了继电器能控制电压和电流的大小,使用时不能超过此值,否则很容易损坏继电器的触点。 继电器测试 测触点电阻 用万能表的电阻档,测量常闭触点与动点电阻,其阻值应为0;而常开触点与动点的阻值就为无穷大。由此可以区别出那个是常闭触点,那个是常开触点。 测线圈电阻 可用万能表R×10Ω档测量继电器线圈的阻值,从而判断该线圈是否存在着开路现象。

中间继电器.

一、中间继电器 1、中间继电器工作原理介绍 它的工作原理和交流接触器一样,都是由固定铁芯、动铁芯、弹簧、动触点、静触点、线圈、接线端子和外壳组成。线圈通电,动铁芯在电磁力作用下动作吸合,带动动触点动作,使常闭触点分开,常开触点闭合;线圈断电,动铁芯在弹簧的作用下带动动触点复位。 1)特点:触点多(六对甚至更多) 触点电流大(额定电流为5 ~10A) 动作灵敏(动作时间小于0.05s) 2)作用:放大触点容量、数量。 2、控制功能 中间继电器是在自动控制电路中起控制与隔离作用的执行部件,广泛应用于遥控、遥测、通讯、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及电力电子设备中,是最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继电器一般都有能反映一定输入变量如电流、电压、功率、阻抗、频率、温度、压力、速度、光等的感应机构输入部分;有能对被控电路实现“通”、“断”控制的执行机构输出部分;在继电器的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之间,还有对输入量进行耦合隔离、功能处理和对输出部分进行驱动的中间机构驱动部分。在工程实际中,中间继电器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隔离作用;二是增加辅助接点。 3、工作特性 作为控制元件,继电器有如下四个特点: (1)扩大控制范围。例如,多触点继电器控制信号达到某一定值时,可以按触点组的不同形式,同时换接、开断、接通多路电路。 (2)放大。例如中间继电器等,只用一个很微小的控制量,就可以控制很大功率的电路。 (3)综合信号。例如,当多个控制信号按规定的形式输入多绕组继电器时,经过比较综合,达到预定的控制效果。 (4)自动、遥控、监测。例如,自动装置上的继电器与其他电器一起,可以组成程序控制线路,从而实现自动化运行。 4、JDZ1系列中间继电器

继电器控制电路模块及原理讲解

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的CMOS集成块电路 在电子爱好者认识电路知识的的习惯中,总认为CMOS集成块本身不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但实际上,部分CMOS集成块不仅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而且工作还非常稳定可靠。本实验中所用继电器的型号为JRC5M-DC12V微型密封的继电器(其线圈电阻为750Ω)。现将CD4066 CMOS集成块带动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如下: CD4066是一个四双向模拟开关,集成块SCR1~SCR4为控制端,用于控制四双向模拟开关的通断。当SCR1接高电平时,集成块①、②脚导通,+12V→K1→集成块①、②脚→电源负极使K1吸合;反之当SCR1输入低电平时,集成块①、②脚开路,K1失电释放,SCR2~SCR4输入高电平或低电平时状态与SCR1相同。 本电路中,继电器线圈的两端均反相并联了一只二极管,它是用来保护集成电路本身的,千万不可省去,否则在继电器由吸合状态转为释放时,由于电感的作用线圈上将产生较高的反电动势,极容易导致集成块击穿。并联了二极管后,在继电器由吸合变为释放的瞬间,线圈将通过二极管形成短时间的续流回路,使线圈中的电流不致突变,从而避免了线圈中反电动势的产生,确保了集成块的安全。 低电压下继电器的吸合措施 常常因为电源电压低于继电器的吸合电压而使其不能正常工作,事实上,继电器一旦吸合,便可在额定电压的一半左右可靠地工作。因此,可以在开始时给继电器一个启动电压使其吸合,然后再让其在较低的电源电压下工作,如图所示的电路便可实现此目的。 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V1为单结晶体管BT33C,它与R1、R2、R3和C1组成一个张弛式振荡器,SCR为单向可控硅,按下启动按钮AN1后,电路通电,因为SCR无触发电压,所以不导

各种继电器图形符号与作用、特点

6.2.4继电器 在机电控制系统中,虽然利用接触器作为电气执行元件可以实现最基本的自动控制,但对于稍复杂的情况就无能为力。在极大多数的机电控制系统中,需要根据系统的各种状态或参数进行判断和逻辑运算,然后根据逻辑运算结果去控制接触器等电气执行元件,实现自动控制的目的。这就需要能够对系统的各种状态或参数进行判断和逻辑运算的电器元件,这一类电器元件就称为继电器。 继电器实质上是一种传递信号的电器,它是一种根据特定形式的输入信号转变为其触点开合状态的电器元件。一般来说,继电器由承受机构、中间机构和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承受机构反映继电器的输入量,并传递给中间机构,与预定的量(整定量)进行比较,当达到整定量时(过量或欠量),中间机构就使执行机构动作,其触点闭合或断开,从而实现某种控制目的。 继电器作为系统的各种状态或参量判断和逻辑运算的电器元件,主要起到信号转换和传递作用,其触点容量较小。所以,通常接在控制电路中用于反映控制信号,而不能像接触器那样直接接到有一定负荷的主回路中。这也是继电器与接触器的根本区别。 继电器的种类很多,按它反映信号的种类可分为电流、电压、速度、压力、温度等;按动作原理分为电磁式、感应式、电动式和电子式;按动作时间分为瞬时动作和延时动作。电磁式继电器有直流和交流之分,它们的重要结构和工作原理与接触器基本相同,它们各自又可分为电流、电压、中间、时间继电器等。下面介绍几种

常用的继电器。 1.中间继电器 中间继电器是用来转换和传递控制信号的元件。他的输入信号是线圈的通电断电信号,输出信号为触点的动作。它本质上是电压继电器,但还具有触头多(多至六对或更多)、触头能承受的电流较大(额定电流5A~10A)、动作灵敏(动作时间小于0.05s)等特点。中间继电器的图形符号如图6.28 所示,其文字符号用KA 表示。 中间继电器的主要技术参数有额定电压、额定电流、触点对数以及线圈电压种类和规格等。选用时要注意线圈的电压种类和 规格应和控制电路相一致。 图6.28 中间继电器的图形符号 2.电压继电器 电压继电器是根据电压信号工作的,根据线圈电压的大小来 决定触点动作。电压继电器的线圈的匝数多而线径细, 使用时其线圈与负载并联。按线圈电压的种类可分为交流电压继 电器和直流电压继电器;按动作电压的大小又可分为过电压继电 器和欠电压继电器。

继电器工作原理及作用

继电器工作原理及作用 控制继电器 控制继电器用于电路的逻辑控制,继电器具有逻辑记忆功能,能组成复杂的逻辑控制电路,继电器用于将某种电量(如电压、电流)或非电量(如温度、压力、转速、时间等)的变化量转换为开关量,以实现对电路的自动控制功能。 继电器的种类很多,按输入量可分为电压继电器、电流继电器、时间继电器、速度继电器、压力继电器等;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电磁式继电器、感应式继电器、电动式继电器、电子式继电器等;按用途可分为控制继电器、保护继电器等;按输入量变化形式可分为有无继电器和量度继电器。 有无继电器是根据输入量的有或无来动作的,无输入量时继电器不动作,有输入量时继电器动作,如中间继电器、通用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等。 量度继电器是根据输入量的变化来动作的,工作时其输入量是一直存在的,只有当输入量达到一定值时继电器才动作,如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热继电器、速度继电器、压力继电器、液位继电器等。 电磁式继电器 在控制电路中用的继电器大多数是电磁式继电器。电磁式继电器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使用维护方便、触点容量小(一般在5A以下)、触点数量多且无主、辅之分、无灭弧装置、体积小、动作迅速、准确、控制灵敏、可靠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低压控制系统中。常用的电磁式继电器有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中间继电器以及各种小型通用继电器等。 电磁式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接触器相似,主要由电磁机构和触点组成。电磁式继电器也有直流和交流两种。图1-11为直流电磁式继电器结构示意图,在线圈两端加上电压或通入电流,产生电磁力,当电磁力大于弹簧反力时,吸动衔铁使常开常闭接点动作;当线圈的电压或电流下降或消失时衔铁释放,接点复位。 1、电磁式继电器的整定 继电器的吸动值和释放值可以根据保护要求在一定范围内调整,现以图1-11所示的直流电磁式继电器为例予以说明。 (1)转动调节螺母,调整反力弹簧的松紧程度可以调整动作电流(电压)。弹簧反力越大动作电流(电压)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2)改变非磁性垫片的厚度。非磁性垫片越厚,衔铁吸合后磁路的气隙和磁阻就越大,释放电流(电压)也就越大,反之越小,而吸引值不变。 (3)调节螺丝,可以改变初始气隙的大小。在反作用弹簧力和非磁性垫片厚度一

中间继电器接线图及工作原理

中间继电器接线图及工 作原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间继电器接线图及工作原理 中间继电器(intermediaterelay):用于继电保护与自动控制系统中,以增加触点的数量及容量。它用于在控制电路中传递中间信号。中间继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与交流接触器基本相同,与接触器的主要区别在于:接触器的主触头可以通过大电流,而中间继电器的触头只能通过小电流。所以,它只能用于控制电路中。它一般是没有主触点的,因为过载能力比较小。所以它用的全部都是辅助触头,数量比较多。新国标对中间继电器的定义是K,老国标是KA。一般是直流电源供电。少数使用交流供电。 中间继电器原理 线圈通电,动铁芯在电磁力作用下动作吸合,带动动触点动作,使常闭触点分开,常开触点闭合;线圈断电,动铁芯在弹簧的作用下带动动触点复位,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当某一输入量(如电压、电流、温度、速度、压力等)达到预定数值时,使它动作,以改变控制电路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既定的控制或保护的目的。在此过程中,继电器主要起了传递信号的作用。 中间继电器组成部分 中间继电器就是个继电器,它的原理和交流接触器一样,都是由固定铁芯、动铁芯、弹簧、中间继电器的特点 1.整个继电器采用的是模块化结构,它的结构和交流接触器基本相同,只是电磁系统小些,触头组数较多。继电器的体积小,重量轻,整机动作灵活、可靠,机械寿命为200万次,电气绝缘性能很好,其它的耐振性能、阻燃性能、温度特性、电气性能均达到或超过了标准要求,另外外观新颖,维修也简便 2.常见的中间继电器也有主触头和辅助触头,主触头一般有四组,辅助触头有两组。与接触器相比,它的主触头较小,承载能力低,主要用于传递控制信号。 3.中间继电器作用是用来传递信号或同时控制多个电路,也可直接用它来控制小容量电动机或其他电气执行元件动触点、静触点、线圈、接线端子和外壳组成。 中间继电器的作用 一般的电路常分成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两部分,继电器主要用于控制电路,接触器主要用于主电路;通过继电器可实现用一路控制信号控制另一路或几路信号的功能,完成启动、停止、联动等控制,主要控制对象是接触器;接触器的触头比较大,承载能力强,通过它来实现弱电到强电的控制,控制对象是电器。 中间继电器接线图

继电器控制电路模块设计及原理图

继电器控制电路模块设计及原理图 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的CMOS集成块电路 在电子爱好者认识电路知识的的习惯中,总认为CMOS集成块本身不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但实际上,部分CMOS集成块不仅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而且工作还非常稳定可靠。本实验中所用继电器的型号为JRC5M-DC12V微型密封的继电器(其线圈电阻为750Ω)。现将CD4066 CMOS集成块带动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如下: CD4066是一个四双向模拟开关,集成块SCR1~SCR4为控制端,用于控制四双向模拟开关的通断。当SCR1接高电平时,集成块①、②脚导通,+12V→K1→集成块①、②脚→电源负极使K1吸合;反之当SCR1输入低电平时,集成块①、②脚开路,K1失电释放,SCR2~SCR4输入高电平或低电平时状态与SCR1相同。 本电路中,继电器线圈的两端均反相并联了一只二极管,它是用来保护集成电路本身的,千万不可省去,否则在继电器由吸合状态转为释放时,由于电感的作用线圈上将产生较高的反电动势,极容易导致集成块击穿。并联了二极管后,在继电器由吸合变为释放的瞬间,线圈将通过二极管形成短时间的续流回路,使线圈中的电流不致突变,从而避免了线圈中反电动势的产生,确保了集成块的安全。 低电压下继电器的吸合措施 常常因为电源电压低于继电器的吸合电压而使其不能正常工作,事实上,继电器一旦吸合,便可在额定电压的一半左右可靠地工作。因此,可以在开始时给继电器一个启动电压使其吸合,然后再让其在较低的电源电压下工作,如图所示的电路便可实现此目的。 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V1为单结晶体管BT33C,它与R1、R2、R3和C1组成一个张弛式振荡器,SCR 为单向可控硅,按下启动按钮AN1后,电路通电,因为SCR无触发电压,所以不导通,继电器J不动作,电源通过R4和VD1给电容C2迅速充电至接近电源电压(Vcc-VD1压降)。同时,电源经R1给电容C1充电。数秒后,C1上电压充到V1的触发电压,C1立即通过V1放电,在R3上形成一个正脉冲,该脉冲一路加到V2基极,使V2迅速饱和导通,V2集电极也即电容C2正极近于接地。由于此时C2上充有上正下负的正极性电压,所以C2负极也即J 线圈一端呈负电位。R3上的正脉冲另一路经VD2、C3去触发可控硅导通,SCR阴极也即J 线圈另一端接近电源电压。这时,J线圈实际上承受约两倍的电源电压,所以J1-1闭合,松开AN1后,J1-1自保。J1-2将V1、V2供电切断,继电器在接近电源电压下工作。图中,AN2为停止按钮,按下AN2,J失电释放,J1-1断开,整个控制电路失电。 制作本电路时,一般可取继电器的额定电压为电源电压的1.5倍左右,一般情况下,任何型号的单向可控硅(或双向可控硅)皆可满足本电路需要。V2、C1、C3的耐压视电源电压的高低选取。C2耐压最好不低于电源电压的两倍。 继电器的三种附加电路 继电器是电子电路中常用的一种元件,一般由晶体管、继电器等元器件组成的电子开关驱动电路中,往往还要加上一些附加电路以改变继电器的工作特性或起保护作用。继电器的附加电路主要有如下三种形式: 1.继电器串联RC电路: 电路形式如图1,这种形式主要应用于继电器的额定工作电压低于电源电压的电路中。当电路闭合时,继电器线圈由于自感现象会产生电动势阻碍线圈中电流的增大,从而延长了吸合时间,串联上RC电路后则可以缩短吸合时间。原理是电路闭合的瞬间,电容C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可视为短路,这样就将比继电器线圈额定工作电压高的电源电压加到线圈上,从而加快了线圈中电流增大的速度,使继电器迅速吸合。电源稳定之后电容C不起作用,电阻R起限流作用。 2.继电器并联RC电路: 电路形式见图2,电路闭合后,当电流稳定时RC电路不起作用,断开电路时,继电器线圈由于自感而产生感应电动势,经RC电路放电,使线圈中电流衰减放慢,从而延长了继电器衔铁释放时间,起到延时作用。 3.继电器并联二极管电路: 电路形式见图3,主要是为了保护晶体管等驱动元器件。当图中晶体管VT由导通变为截止时,流经继电器线圈的电流将迅速减小,这时线圈会产生很高的自感电动势与电源电压叠加后加在VT的c、e两极间,会使晶体管击穿,并联上二极管后,即可将线圈的自感电动势钳位于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此值硅管约0.7V,锗管约0.2V,从而避免击穿晶体管等

中间继电器的隔离作用

摘要:介绍了工程实际中运用最多的中间继电器的隔离作用,针对设备使用中间继电器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通过工程实例做出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继电器;隔离作用;问题;对策 随着工业生产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工艺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采用大量的中间继电器,其工作的可靠性对控制系统工作的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恰当、合理地使用中间继电器,是控制系统可靠工作的基础,也是控制系统如何实现智能操作的一大重要前提。 1 控制功能 中间继电器是在自动控制电路中起控制与隔离作用的执行部件,广泛应用于遥控、遥测、通讯、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及电力电子设备中,是最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继电器一般都有能反映一定输入变量(如电流、电压、功率、阻抗、频率、温度、压力、速度、光等)的感应机构(输入部分);有能对被控电路实现“通”、“断”控制的执行机构(输出部分);在继电器的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之间,还有对输入量进行耦合隔离、功能处理和对输出部分进行驱动的中间机构(驱动部分)。 在工程实际中,中间继电器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隔离作用;二是增加辅助接点。在实际应用中增加接点比较少,因为现在的接触器可以另加很多对辅助接点,而且动作也可靠,所以没有必要在一般控制日路中增加辅助继电器。而隔离作用在目前的控制中用得是比较多的。笔者以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隔离:一是将一个控制回路分隔为两个甚至更多的相对独立的回路;二是将强电量的模拟信号通过中间继电器转化为开关量侑源或无源)。这里强调的不是这些继电器的作用,而是要通过工程实例,对中间继电器应用中的技术问题做出分析及提出解决的对策。 2 工作原理 中间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将一个输入信号变成一个或多个输出信号的电子元件。它的输入信号为线圈的通电或断电。它的输出是触头的动作(所带常开点闭合,常闭点打开),它的触点接在其他控制回路中,通过触点的变化导致控制回路发生变化(例如导通或截止),从而实现既定的控制或保护的目的。在此过程中,继电器主要起了传递信号的作用。 3 工作特性 作为控制元件,继电器有如下四个特点: (1)扩大控制范围。例如,多触点继电器控制信号达到某一定值时,可以按触点组的不同形式,同时换接、开断、接通多路电路。 (2)放大。例如中间继电器等,只用一个很微小的控制量, 就可以控制很大功率的电路。 (3)综合信号。例如,当多个控制信号按规定的形式输入 多绕组继电器时,经过比较综合,达到预定的控制效果。 (4)自动、遥控、监测。例如,自动装置上的继电器与其他 电器一起,可以组成程序控制线路,从而实现自动化运行。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间继电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深入研究与分析,巧妙运用中间继电器的信号传输和隔离放大等功能,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改善系统性能。继电器在工业生产领域被广泛应用,而且和电脑的紧密结合,更增添了活力,使得继电器能更好的为工业生产服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