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启蒙思想在德国的发展

启蒙思想在德国的发展

启蒙思想在德国的发展
启蒙思想在德国的发展

启蒙思想在德国的发展

内容概要:17世纪中后期到18世纪的百余年,以英国为发源地、以法国为中心,启蒙运动的思潮席卷了西方世界。启蒙运动传自由之风、播理性之光、颂个体之高、求应然之真,通过文化教育,在欧洲旋起了一场比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更加深刻的“思想革命“,这场“思想革命“强有力地穿透了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奠定了欧洲资本主义范式的现代性思想基础与发展路径。启蒙运动在德国进行的时间与英法相比较晚,这与德国特定的背景有关,德国启蒙运动虽然深受英法启蒙运动的影响,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自己的特点。德国启蒙运动是一场反对封建专制 ,反对教会和宗教迷信 ,普及文化和教育 ,倡导人权、自由、平等诸多新观念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17世纪的德国正处在启蒙的前夜,经院哲学和人文主义哲学的影响同时存在,各种思想流派的交锋非常活跃。当时的主要思想流派有改革派、亚里士多德主义、神秘主义、新原子论和自然法学派等。由于德国的大学在当时有蓬勃的发展,所以各个大学也往往成为理论研究和科学争论的阵地,也为这一时期的哲学发展提供了最合适的温床。从17世纪到19世纪30年代黑格尔逝世,是德国哲学达到成熟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虽然只是人类历史流程中的一小段,但德国哲学家们在这段时间内所创造的成果,不但足以使德国从此无愧于“哲学王国”的称号,而且也深远的影响了整个世界哲学和文化的发展方向。这是德国哲学史上最灿烂的时代,也是人类文化史上最富有哲学理论气息的时代,在这100多年里,德国哲学界先是出现了莱布尼兹和启蒙思想,接着又产生了从康德到黑格尔的整个德国古典哲学。

1618年到1648年德国“三十年战争”是欧洲史上空前未有的国际性宗教战争,极大的破坏了经济和社会结构,使德国处于分裂局面。社会的动荡虽然不利于文化的发展,但在另一方面也刺激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认识,他们因此开始更深刻的思索。况且当时的德国被周围经济和文化更为活跃的意大利、荷兰、英国和法国所影响,终于兴起了一个崭新的“启蒙时代”。启蒙时代的基本精神是:1、理性和经验主义,在相当多的思想家中成为了认识的“标准”和科学知识的基础,理性受到最高的尊重,成为了人的本质,甚至成为辨别真假的标准;

2、唯物主义思想开始在一定范围内萌芽,形成和传播;

3、哲学与宗教的关系发生转变,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自然宗教”理论,与传统宗教的权威相对抗;

4、政治上提倡法制,政治思想上出现了自由化的趋势,促进了各种寻求政治改革的多元化政治思想的争论;

5、对自然科学产生强烈的兴趣,坚信社会和自然进步的必要性;

6、觉醒的知识分子举起“理性”的旗帜,反对蒙昧主义、教条主义、专制主义和各种宗教狂热;

7、近代政党的雏形已经开始形成;

8、传播各种科学和理性思想的出版物、媒体开始出现和发展;

9、人文主义思想普遍传播和发展。启蒙运动作为思想运动,是在多学科的广泛范围内进行的,它远不局限于哲学。在德国,启蒙运动作为一个光辉灿烂的历史时期,既包含了跨越各个学科的百科全书式的思想明星,又在各个领域出现成批的理论家和科学家;既包括了像莱布尼兹和康德那样优秀的哲学家,也同时存在无数多元化的、表达不同观点的思想家。

德国的启蒙时代比英国和法国要晚一些,就其内容和性质而言,德国启蒙思

想不同甚至落后于英、法、荷的地方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启蒙”在德国只不过是一种虚幻的理念,距离现实还比较遥远;二、德国启蒙思想只局限于探讨知识、人文主义、爱国主义,甚至民族主义,却忽略了启蒙的广泛意义及其思想革命的精神;三、德国启蒙思想比欧洲其他国家更多的与宗教联系在一起,试图调和理性与宗教,并不打算把两者对立起来;四:科学技术发展很晚;五:与其他国家相比,德国启蒙哲学只停留在思辨的形式上,更多的探讨英法哲学所逐步放弃的形而上学和形式逻辑的层面;六、由于哲学思辨的保守型,德国启蒙时代的神秘主义思潮反而显得更加突出和具有离经叛道的意义,而浪漫主义也因此获得了独特的历史价值;七、德国的启蒙思想绝大多数是靠大学里的教授、教会的教士和有文化修养的官员们表达出来的;八、德国哲学与文学的关系也在较晚时期才开始,比英国和法国迟缓很多。

德国启蒙时代与其他国家不同,不仅是因为他的内容和风格,还因为其发展进程的特殊性。德国的启蒙时代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690年至1720年),这个时期德国文学与启蒙哲学相平行,获得了初步的发展。在德国的启蒙运动中,文学与艺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社会角色,文学艺术的革新及其创作精神,不仅推动了社会的改革,而且也直接地启发了社会大众的思想意识。在第一阶段,德国著名哲学家雅可布·托马西乌斯是第一位勇敢地以本国语言在大学授课的教师,打破了以往只使用拉丁文授课和著书的中世纪传统,这种以普通语言授课的创举,是对神学统治的挑战,也是自由探索真理时代的开始。第二阶段(1720年到1750年),德国的启蒙哲学有了新的、但是极其缓慢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德国启蒙运动不只是思想和文化发展的结果,也是整个自然科学和医学等近代科学知识及其相应的应用技术的新进展的产物。原来在宗教改革时期所开展的法哲学和自然法理论研究也在这一时期得到显著发展,法哲学是近代政治哲学的前身,这一时期法哲学研究的加强倾向,表明哲学家对国家法制建设的关注,也是哲学家试图构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哲学的表现。德国的哲学史研究和历史哲学也有可喜的发展,这是实行启蒙运动所提倡的百科全书知识的口号的结果,也是人们探索新的知识方法的尝试。哲学史研究的发展也促进了研究方法的改进和探索,正是在哲学史和一般通史研究日益兴盛的情况下,诠释学传统也开始走出神学诠释的范围而逐渐演变成一般的真理探索方法。在这一阶段里,哲学和文学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在文学艺术界,一大批作曲家、音乐家、诗人、作家及戏剧家,以其光辉的作品谱写出德国文化和思想史上最灿烂的篇章。第三阶段(1750年到1785年),这个阶段是德国启蒙思想的极盛时期,它包括了德国文学史上最有名的“狂飙突进”时期,也涵盖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在这段时间内,后来成为德国主要的经典哲学家的康德、费希特、谢林以及黑格尔等人,由于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都先后构建了自己的独具特色的理论。此外,当时的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中的浪漫主义思想,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一些浪漫主义作家、评论家、艺术家和科学家,也都进行哲学思考,并在哲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些浪漫主义思想,对后来的马克思、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等人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启蒙时代,发生在启蒙精神和文学创造理论之间的争论具有深刻意义,这实际上是一场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长远的影响着德国思想的发展方向和内容。在本阶段内,美学成为一门很时髦的新学科,美学作为一种思想创造活动形式,是德国思想家试图超越比他们更早开展美学研究的英法同行们的一个思想领域。

任何事物都存在它的反面,启蒙,作为一种思想方式和生活态度,作为一个

思想革命和历史转折的时代,充满着斗争和矛盾,它在与形形色色的反启蒙思想的斗争和较量中成长和壮大。在德国这样一个相对较保守的国家,启蒙的展开和进行更加遭到反对和批判势力的阻挠,其发展和演变过程也更加曲折。但是从客观的角度来说,那些反启蒙的思想观点,也具有重要的历史贡献,它们充当了启蒙的外在动力,推动和启发了启蒙运动。而且,启蒙思想作为一种取代旧文化和旧思想的新生事物,不可能完满和绝对正确,“反启蒙”思想使它自然地遭到来自外部的批判,使其在接受批判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发展。

总之,所谓“启蒙时代”,并不意味着当时只存在鼓吹启蒙思想的一种声音,而是同时伴随着与之不同的其他许多观点和流派,这些流派的存在和发展,固然对启蒙运动有批判和牵制的作用,但它们也具有正面的或积极的意义。不管是启蒙还是“反启蒙”的思想,都是德国思想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书目:《德国哲学通史》(第一卷)【法】高宣扬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7年

浅谈钢琴启蒙教育)

浅谈钢琴启蒙教育 摘要:在目前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的中国,形成了一个十分广泛的钢琴学习的热潮,以此同时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钢琴已经是孩子学龄前音乐教育首选的乐器。学琴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全面的培养孩子,对于学前年龄的学生还说,这不仅对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操有帮助,这是其在学琴过程中逐步的锻炼孩子意志,发展智力,陶冶情操,训练注意力和准确性等。课堂钢琴教学的启蒙教育中对于教师的要求以及学习方法、技巧也是相当重要。同样在学习中激发孩子的兴趣可以积极的学习,进而提高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还针对孩子有抓感觉和知觉的训练、培养记忆力同时锻炼思维力和想象力。家长要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钢琴的环境,能掌握正确的辅导方法,那么,这对于孩子学习好钢琴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并且还能使孩子将来成为全面发展,具有较高音乐修养的跨世纪人才。 关键词:启蒙教育;启蒙钢琴教学;重要性

音乐能使人变得愉快、健康,它始终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和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它在社会发展的进程里占据着不可低估的位置。音乐作为少儿早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教育。钢琴启蒙教育的发展现状虽然钢琴传入中国的时间只有一百多年但现在已经成为很多中国家庭喜爱和练习的乐器之一。中国儿童钢琴教育的迅速发展使得钢琴教育水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进步。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之前钢琴教育事业又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一大批优秀的钢琴家为钢琴教育事业奉献终身涌现出了大量的中国题材的钢琴作品。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开始对精神生活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家长都让孩子学习钢琴。“钢琴热”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形成了一个以儿童为主体的钢琴教育新园地为儿童钢琴教育注入了新活力大大地促进了儿童钢琴教育的蓬勃发展。 一、教育者的重要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角色不同与家长,他在心目中一直是崇高而又神秘的,所以教师要利用学生对其特殊的心理来分析教育学生。学生的学习情况千差万别,掌握批评与表扬的分寸也应当各式各样,没有一定之规[1]。 教师的语言对于儿童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人,学生是被传授的对象,两者需要沟通与合作,其桥梁便是语言。对学生应给予信任、关心、激励。师生之间相互关联的心理交融非常重要。教师应具有丰富的音乐理论和音乐实践知识,保持健康人格、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师德,树立良好的教室教学威信。教师的心里期待能引导

启蒙运动

第7课启蒙运动 一.课标要求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二.学习目标 1.从经济、政治、科学方面,了解启蒙运动的条件 2.理解启蒙运动主要思想家的主张及其特点 3.认识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区别和联系。 三.概念解释 1.启蒙运动(法文:Siècle des Lumières,英文:The Enlightenment,德文:die Aufkl?rung),指发生在17-18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这次运动有力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宗教愚昧及特权主义,宣传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这个时期的启蒙运动,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启蒙运动同时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与艺术史上的新古典主义时期是同一时期。 2.理性主义、欧洲理性主义(Rationalism)是建立在承认人的理性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高于并独立于感官感知。一般认为随着笛卡儿的理论而产生,17-18世纪间主要在欧洲大陆上得以传播。同时代相对的另一种哲学方法被称为不列颠经验主义(经验主义中的一派),它认为人类的想法来源于经验,所以知识可能除了数学以外主要来源于经验。这里主要关注的是人类的知识来源以及证实我们所知的一种手段。 3.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的概念请阅读考试说明书181页 4.百科全书派: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编纂《百科全书》(全称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分类字典》)的过程中形成的派别。《百科全书》主编是D.狄德罗。百科全书派的核心是以狄德罗为首的唯物论者,他们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认为迷信、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他们推崇机械工艺,孕育了资产阶级务实谋利的精神。 5. 伏尔泰与儒家文化: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儒家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四.设疑自探 一、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 1、经济: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2、阶级:新兴阶级力量壮大 3、科学:科学的发展,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 4、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 二、兴起的概况: 1、进程:英国(兴起)→(高潮)→世界(进一步发展)

中西启蒙运动比较初探

中西启蒙运动比较初探 骆徽, 王志红, 刘雪飞 (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 安徽合肥230009) 摘要: 关于西方启蒙运动和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研究, 已有许多学者撰文探讨。但对二者的比较研究还比较薄弱, 故文章就二者的主导性倾向进行总体比较, 以揭示其间的联系和各自的特征, 以使这一段有关启蒙思想的发展脉络更为清晰。 关键词: 启蒙; 中西启蒙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一、启蒙的涵义 “启蒙”一词在法文中为光明、智慧之意。从语词上看, 启蒙是启发人于蒙昧之中的意思。近代西方哲学大师康德指出, 启蒙是使人们脱离未成熟状态, 把人们从迷信或偏见中解放出来, 是获得了勇气的个人运用理性反思并且走出传统束缚的过程。法国当代思想家福柯则认为启蒙是一种哲学的气质或态度, 它可以被描述为对我们的历史时代的永恒批判。历史上的霍布斯、孟德斯鸠、狄德罗、杰斐逊、马克思、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等, 都是他们所处时代充满理性之光的启蒙思想家。从这种意义上讲, 启蒙是一种理性生活方式, 是先进知识分子为促进人类现代文明进步与社会现代化而做出的一种努力。 二、启蒙运动概述 西方启蒙运动从兴起( 14 世纪) 到发展( 18 世纪) 长达四个世纪之久, 启蒙思想涉及宗教、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史学、文学、美学、教育等各个领域。启蒙思想家最初用自然神论, 后来用无神论反对上帝和宗教迷信, 在哲学上以机械唯物论批判中世纪经院哲学, 经济上主张以自由放任对抗封建官僚机构的束缚, 政治上以社会契约论否定王权神授, 用自由平等和理性原则批驳中世纪的等级特权, 用知识、科学启迪人们的愚昧无知、传统偏见, 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为建立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理论上铺平道路。启蒙作为一种西方近现代思想范式和文化命题, 自19 世纪中叶至20 世纪末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引入、兴盛到出现危机的过程。较早体现出思想启蒙特点的是士大夫们自我启蒙的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19 世纪末和20 世纪初, 以传播西方民主思想为主的思想启蒙运动拉开序幕, 严复、梁启超等一批先进人物积极传播西方文化思想, 特别是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学术界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三千多年的帝制, 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但这次革命没有经历西欧启蒙运动那样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人民群众没有真正觉醒, 反革命势力篡夺了革命果实, 辛亥革命的理想未能实现, 它的思想启蒙任务在之后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才得以完成。五四新文化运动弥补了辛亥革命最大的缺陷——思想启蒙,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反对封建特权, 要求政治民主;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文学, 提倡新文学。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的延续, 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和封建阶级旧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 促使人们更迫切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新文化运动大体经历了以自由主义颠覆儒家文化、复以马克思主义取代自由主义而建构新意识形态的思想过程, 是一个启蒙思潮与革命思潮消长兴替的过程。危机是革命的先导, 启蒙则是革命的催化剂, 启蒙与革命分别是危机的思想回应和政治回应。新文化运动成为共和革命与共产革命之间的一个短暂插曲, 转型时代的危机, 宪政和现代化运动的挫折, 战争与革命的时代, 孕育了激进的启蒙思潮。五 四运动以后, 新思潮由“价值重估”而“社会改造”的政治化转向, 预示了现代中国启蒙与革命嬗替的历史趋向, 转型时代激荡的启蒙思潮至此落潮。 三、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五四新文化运动历来也被称为思想启蒙运动, 因为它与欧洲18 世纪启蒙运动有着渊源关系, 二者所表现出的反封建文化的激进批判精神、崇尚理性精神和革命导向作用是一致的。现在我们站在新世纪去反思近一个世纪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会发现这场思想启蒙运动与西方

启蒙课程

启蒙课程 课程简介 启蒙课程涵盖了宝宝发展的各个方面,帮助宝宝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认知、情绪和社会行为五大能力的全面提高,对培养宝宝的独立性有很大的帮助,是宝宝早期教育关键期内的必修课。 课程目标 启蒙课程通过线上活动、教师的展示工作、宝宝的自由操作、唱名、体操和游戏等活动,帮助7-30个月的宝宝学会并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技巧,建立初步的秩序感和专注力,培养其观察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与人交往,激发宝宝愉悦情绪。同时让家长学会尊重和观察宝宝,了解其心智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配合宝宝成长的需求。 音乐课程 课程简介 音乐课程Ⅰ是东方爱婴经由MUSIKGARTEN(音乐花园)授权,在源自欧美的音乐花园蒙氏幼儿音乐教程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一套适合1岁半到2岁3个月宝宝的音乐教程。 音乐课程Ⅰ借鉴戈登幼儿音乐教学法和蒙特梭利幼儿教育理论,遵循幼儿的自然学习模式,以听、唱、动、看、摸的形式进行歌唱、律动、音程及节奏练习的音乐活动和游戏,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唯一适合较小宝宝的音乐课程。 课程目标 加强宝宝对音乐的节奏、节拍、旋律、音调、曲式、音色、高低强弱等基本特性的吸收和渗透,加强听力的练习,为宝宝今后创造性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宝宝的发展需要与音乐发展巧妙地结合,提高了宝宝的学习兴趣。 音乐之声课程在开发宝宝与生俱来的音乐能力的同时,也促进宝宝肢体、情感、感官、语言、人际、认知等各方面的能力。 科学课程

课程简介 科学课程以“主题教育”为主要形式,通过丰富、多元化的课程内容,使宝宝获得智力的开发,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学课程对开发宝宝的智力有很大的帮助,能够使宝宝发现规律,为学习数学奠定基础;有趣的科学实验培养宝宝的探索精神,增强对科学的兴趣。 课程目标 科学教育建立在启蒙教育的基础之上,通过操作各种感官教具,通过参加各种实验活动,宝宝的感觉经验得到积累,感觉器官得到全面发展,以此作为智力发展的基础与预备。 通过自由选取教具、反复操作教具,宝宝间接、具体的经验逐步发展为对有关概念或特性的更抽象的意识,宝宝的专注力、探索能力、建构能力、创造能力等得到综合发展,为学习数量关系奠定了基础;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并参加游戏活动,培养了宝宝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和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了宝宝的认知水平,发展了宝宝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家长成为合格的准备者、观察者与辅导者,使家长在尊重宝宝的个体差异与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引导宝宝自主学习、自我发展。 数学课程 课程简介 在科学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前期生活经验的积累,让孩子熟悉数量,认识逻辑性的数量概念,并有系统的进行学习。潜意识培养孩子对整体文化的吸收、学习,以及形成人格时,所需的抽象力、想象力、理解力、判断力,使孩子最终形成完美的人格。 课程目标 数学教育以科学教育为基础,根据先前的感觉经验,让宝宝了解数量,培养宝宝的逻辑思考能力,发展数学智力,帮助家长掌握符合宝宝认知发展需要的数学教育方法。 通过数量学习,让宝宝了解数量、数字与数名的关系,培养宝宝对数学的感受力,让宝宝在操作教具的过程中,由对具体事物数量的学习系统性地发展为对抽象数学概念的学习,逐渐形成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宝宝的想象力、判断力和创造性,并能在日常生活当中应用所学到的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帮助家长了解宝宝数学智力的发展特点,指导家长逐步引导宝宝走向数学之路,使宝宝的智力得到完美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的比较

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的比较 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是近代时期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两个重要事件,具有多方面的相似性。也许是由于它们分别发生在东方和西方,而且在时间上相差近三个世纪,因而,在平常的教学中,极少有人将这两个事件进行对比分析,现简要归纳其主要相似之处,供师生们参考。 一、历史背景相似 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陳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兴起的标志,此时,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历史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极大地改变了我国的政治环境,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欧美帝国主义国家因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得不暂时放松了对我国的经济侵略;广大人民群众抓起了“爱用国货,抵抗洋货”的反帝爱国运动;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也迫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而积极奔走。于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其次是化工、皮革和卷烟等行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1912-1919年,新建厂矿企业达到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再加上扩建企业,新增加的投资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和。资产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起来,他们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针对北洋军阀政府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刮起的尊孔复古的逆流,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启蒙运动首先兴起于17世纪的英国,然后向甚至全世界蔓延,18世纪在法国达到高潮。经过约两个世纪的发展,此时的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原有的基础上跃上了一个新台阶。相反,封建统治陷入了全面危机,反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斗争成为欧洲时代的主旋律,为了争取政治权力,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力量不断增强的资产阶级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基础上再次掀起了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启蒙运动就这样兴起了。 二、性质相似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新文化运动,还是启蒙运动,都是资产阶级为了打破封建的束缚,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的一场运动,都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三、内容相似 其一、打倒专制主义,倡导民主政治。 在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出了“民主”的口号,提倡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1916年2月,陳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指出:“中国欲求生存,必须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

国学启蒙教学计划

国学启蒙教学计划 国学启蒙教学计划 国学启蒙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增强学生民族自尊感和民族凝聚力。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本学期学习《国学启蒙》的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名贤集》、《朱子家训》以及默写经典名句(四书五经部分句段)。能翻译经典名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三、教材简析 《三字经》涵盖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及伦理道德,言简意赅,非常方便学生学习,具有传授知识和传播伦理道德观念的双重功能,三字经在中国古代蒙学教材中,是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也因此被称作“蒙学之冠”,全文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字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容易理解,比较适合一年级的新学生,通过学习他们可以认识一些字以及多音字等一些基础知识,若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将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本学期二年级学习《三字经》。《三字经》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北宋被视为狮子教育的重要一环。它不是简单的担子堆积,而是咏物咏事、条理分明、通顺可诵的韵文,其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

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所选千字,大都是常用字,生僻字不多,因而便于识读。《三字经》虽短,字不重复而能做到包罗万象又颇具纹理,难能可贵。 三年级学习《山海经》,《孔子》,《孟子》等。节奏明快,琅琅上口,从中可得语音、修辞的丰富知识,是训练儿童做诗对句、掌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 四、教学目的 1、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名贤集》、《朱子家训》以及默写经典名句(四书五经部分句段)。 2、能翻译经典名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五、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山海经》,《孔子》,《孟子》,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六、教学措施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拓展与深化 讨论:启蒙运动兴起于英国,在法国形成高潮。英国的启蒙运动具有渐进、温和的特征,法国启蒙运动具有激进、批判的特征。为什么? 一、启蒙运动的结束 材料一 18世纪的人在“自然”里看到的是秩序、简明和规律;也有人像某些浪漫主义者那样看到的是无规则、不讲规则、自由精神、追随“自然”而不墨守成规。启蒙运动衰落的根本原因或许就在于,它诉诸“自然”时满怀信心地期待着“自然”有一个明确的而毫不含糊的权(P203)威标准,但是结果却恰恰相反。 ——〔美〕斯特龙伯格《西方现代思想史》, 材料二法国大革命这场大灾变促成了启蒙运动的结束。大革命从18世纪哲学家那里获得了启示和理念。但是,首先,它很快就横扫了他们的文雅规则,进而探索前所未闻的政治领域;其次,它规模如此宏大,使人不由地认为它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不言而喻,也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它的暴烈和过激引起了反感,导致人们反对所有那些被认为激发了大革命的理念。欧洲知识界大多追随伯克和梅斯特尔,反对法国大革命以及作为其背景的思想运动(指启蒙运动——译注)。 ——〔美〕斯特龙伯格《西方现代思想史》 据材料一、二,指出启蒙运动结束的原因。 二、启蒙运动的影响 材料一启蒙运动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对人本身的彻底解放。人的解放包括人身的解放和人的思想的解放两个方面,也就是要使人获得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启蒙运动使人文精神得到了深刻圆满的体现。在对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进行深刻探讨的过程中,法国的卢梭(1712—1778)和德国的康德(1724—1804)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卢梭认为:“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他主张依据契约而建立的国家“主权在民”,人民有权推翻侵犯人民利益、侵害人民自由的专制政权。 康德赞成卢梭有关人生而自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又提出思想的自由。康德道出了启蒙运动的真谛:“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康德解释说:不成熟状态并不是指人缺乏理智,而是指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和决心来运用自己的理智。 ——人民版历史必修3 材料二启蒙运动给人类留下深远影响的还有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卢梭被称为浪漫主义之父。 广义的浪漫主义是指一种倾向和态度:它宣扬人的感情至上。它本身是非理性的、人文的、个性的、想象的和情感的。它往往以历史、民族奋斗和壮美的自然为其素材和背景,描写、讴歌人的情感和业绩。我们所熟知的一些诗人如拜伦、雪莱、歌德等都属于浪漫主义诗人。

欧洲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

Enlightenment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or simply the Enlightenment or Age of Reason) was an elite cultural movement of intellectuals in 18th century Europe that sought to mobilize the power of reason in order to reform society and advance knowledge. These thinkers believed that human reason could be used to combat ignorance, superstition, and tyranny and to build a better world. Their principal targets were religion (embodied in France in the Catholic Church) and the domination of society by a hereditary aristocracy. Roots of Enlightenment 1)Renaissance - view of man as worthy of admiration and capable of progress. 2)Scientific Revolution – Reason and rationality helped Europe understand the planets and the cosmological order. Therefore, reason can also help us understand society (e.g., politics, economics, religion, law etc.) and help us to make it better. The belief that reason can lead to progress in society is an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idea. 3)Wars of Religion – The many wars fought over religion exhausted Europe and made these thinkers attack religious dogma’s and emphasize the need for religious toleration. (W e can’t kill everyone that has a different religion, therefore let us learn to live with them). This toleration will eventually be extended to include political, gender and racial differences as well of freedom of thought and differing opinions. (basic human rights) What these thinkers wanted to oppose: 1)Intolerance 2)Ignorance 3)Religious fanaticism 4)Barbarism (torture) 5)Despotism (absolute monarchy and dictatorships) 6)Anything that remained of Medieval Europe or the “dark ages”

论文:中西方启蒙运动

浅谈中西方启蒙运动的不同结局 ——从堂吉诃德和阿Q说起 摘要:小人物的命运悲歌可以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起伏跌宕。在中西方两场声势浩大的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中,都是本着思想解放和开启民智为目标,结果却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以堂吉诃德和阿Q着眼,通过对两个人物形象的平行研究,从而窥看中西方两次启蒙运动的不同结局。从而引发对于启蒙运动的思考,以及在当下的意义。 关键词启蒙运动堂吉诃德阿Q 谈到中西方的启蒙运动,不得不提到13到16世纪发生在欧洲大陆的“文艺复兴运动”和1915年到1920年在中国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敲响了欧洲中世纪的丧钟,将教会统治赶下神坛,人文主义精神得到极大的彰显,资产阶级由此获得成长的不竭动力。文学、绘画、雕塑等领域的大师层出不穷,他们成为那个时代的“弄潮儿”。恩格斯说过“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又不断产生巨人的时代!”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后,遭遇到极大的民族危机,救亡图存和思想启蒙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两大主题。经历了洋务运动器物层面的“师夷长技以自强”,到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变法”,都没能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于是,以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一大批进步文人,高扬“科学”、“民主”两面大旗,向中国传统文化开战,并且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这是两个风起云涌,波谲云诡的时代,各种因素、事件交织在一起,让我们很难辨别出中间的味道。我想,选取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中的堂吉诃德和鲁迅《阿Q正传》的阿Q,试图通过这两个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沉浮,来窥看两次启蒙运动的发生、发展、以至结局给那个时代的人们造成的影响,由此引发对于启蒙运动本身的思考。 堂吉诃德和阿Q人物形象的平行研究 很早有人就提出一个疑问“鲁迅的阿Q是否和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有某种内在联系?”换句话说,鲁迅是否借鉴了塞万提斯的写作手法?如果这个猜想成

2018年教育硕士(Ed.M)333教育综合复习指南(第6章 早期启蒙教育思想)【圣才出品】

第6章早期启蒙教育思想 6.1复习目标 1.熟悉黄宗羲、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2.掌握颜元的学校改革思想。 6.2考点归纳 一、倡导新的教育主张 1.“公其非是于学校”思想 (1)提出背景 黄宗羲是中国17世纪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史学家。他生活的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变动的时代,政治上发生改朝换代,经济上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正在酝酿,社会动荡不安。这样的时代背景赋予了黄宗羲不屈不挠的性格和民主开放的思想。 (2)内容 “公其非是于学校”是黄宗羲的民主思想中最鲜明的体现。黄宗羲认为,学校的作用不仅在于培养人才、改进社会风俗,更在于议论国家政事,这是他对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独特贡献,闪烁着民主思想的光辉。“公其非是于学校”要求在学校中,由大家共同来讨论国家政事的得失,议论国家政策的是非标准。学校议政,可以引导社会上不同的阶级进行议政,逐渐形成社会共同议政的良好风气,这样君主就不敢独断专行。 (3)意义

“公其非是于学校”的思想,开创了学校新的职能,反映了黄宗羲要求决策民主化的强烈愿望,对近代民主制度的产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近代议会思想的萌芽。 2.“日生日成”的人性与教育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进步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许多唯物主义的教育观点,在人性论、理欲关系、知行关系、学思关系等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上,对理学教育进行了批判,同时提出了卓越见解。 (1)人性是后天学习而成的 人性是人类所具有的一种潜在的发展能力,即“气禀”。这种能力在生活环境变化过程中,通过“新故相推”而发展,因此人性是“屡移而异”“未成可成,已成可革”的。人性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日生日成”以至于善的。 (2)教育的作用 王夫之反对“生而知之”的观点,认为“习”在人性形成、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不良教育会使人养成不良习惯,要改变极不容易,所以必须从幼小时就注意教育。教育在人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有以下三点: ①影响人的“先天之性”,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增强和发展; ②使人获取知识和才能,形成道德观念; ③割除因“失教”或教育不当而成的恶习。 3.义利合一的教育价值观 (1)内容 在伦理道德教育上,传统教育将“义”和“利”、“理”和“欲”对立起来。颜元针对传统教育的偏见,继承和发展了南宋事功学派的思想,明确提出“正其义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的命题,认为“义”和“利”两者并非截然对立,而是能够统一起来的。“利”是

浅析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历程_张国庭

自清兵入关后,出于多种原因的考虑,满清政府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而此时西方的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东西方的差异愈来愈大。西方列强为了向中国倾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从而开展鸦片贸易,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一步一步的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然而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走上了学习西方的道路,近代中国思想的启蒙历程开始了。 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时,清政府实行了自卫政策,然而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南京条约》的签定使中国开始进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的失败和满清政府的腐败,刺激了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他们开始放眼看世界,魏源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主张向外国学习,开始了中国的思想启蒙历程。然而魏源的思想主张并没有引起当时清政府的重视,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才敲响了人们思想的警钟。清政府中的一些有志官员如奕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看到中国在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上落后于西方,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化国防,掀起了一场从“自强”到“自富”的“师夷长技”洋务运动,此后中国从政府到民间出现了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工业企业。然而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得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认识到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还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严复率先通过译述《天演论》,把西方的进化论介绍到中国,并且竭力鼓吹变法。康有为、梁启超等也纷纷发表文章,宣传变法,并在光绪的支持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运动。尽管洋务运动和“百日维新”运动没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师夷长技”的思想主张却深入人心,思想的启蒙促使先进的知识分子继续去探寻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一些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政治团体诞生了,思想的启蒙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 十九世纪末,西方列强为了瓜分中国,镇压正在觉醒中的中国人民,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迫使战败的满清政府签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通过《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才能救中国。于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章炳麟、邹容和陈天华成为当时著名的民主革命思想家和宣传家。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以武力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具体表现为三民主义。这是当时中国最高水平的思想,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他们在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指导下,发动旨在推翻满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武装起义。为了积聚更大的革命力量,孙中山成立了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通过武昌起义,推翻了满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结束,从此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然而,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但民主共和制度并没有真正实行,国内军阀的割据和混战愈演愈烈,在思想界又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面对越来越乱的国家形势,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找救国的新出路,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帷幕。在陈独秀的率先倡导下,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进步知识分子,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并为后来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正因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提案遭到拒绝时,才有了前期以青年学生为主、后期以工人为主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从此中国社会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此同时,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积极投身到工人群众当中,从事宣传教育工作,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随后中国共产党成立,思想启蒙运动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期,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综观中国近代史,中国大的启蒙运动进行了三次,第一次是以“师夷长技”为核心的向西方学习、变法图强的思想启蒙运动,第二次是以推翻满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启蒙运动,第三次是以“民主”和“科学”到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通过这三次思想启蒙运动,中国革命掀开了新的篇章,走上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强大的人民民主共和国的道路。 浅析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历程 张国庭 (扬州市邗江区泰安学校,江苏省225113) 摘要:综观中国近代史,中国大的启蒙运动进行了三次,通过这三次思想启蒙运动,中国革命掀开了新的篇章,走上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强大的人民民主共和国的道路。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启蒙运动 中图分类号:G633.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09)8-077-001 总第591期课堂经纬 77 --

Enlightenment 英国文学史启蒙运动

The 18th century 1.Enlightenment Intellectual movement an expression of struggle of the bourgeoisie against feudalism. against class inequality, stagnation, prejudices and other survivals of feudalism. They attempted to place all branches of science at the service of mankind by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actual needs and requirements of people. 2. Classicism balance, proportion, decorum and restraint attributed to the major works of ancient Greek and Roman literature 3.Difference 17th and 18th Classicism 17 please the declining aristocracy 18 for the rising bourgeoisie to tidy up the capitalist social order. 4.Joseph Addison and Richard Steele essayists Richard Steele and The Tatler "The Tatler", to enlighten, as well as to entertain, his fellow coffeehouse-goers. contained several essays. in a conversational style Joseph Addison and “The Spectator“ "The Spectator", a daily paper, was a collaborative project by Addison and Steele together. it contained a gallery of vivid portraits of the members of the so-called "Spectator Club". supposed to be edited by a small club headed by Mr. Spectator The most striking features of the paper are the character sketches of Mr. Spectator and the members of his club,and these sketches become the forerunner of the modern English novel. They attempted to improve manners and moral contribution 1. new code of social morality for the bourgeoisie. 2. picture of the social life 3. the English essay had completely established itself as a literary genre. Using it as a form of character sketching and story-telling, they ushered in the dawn of modern English novel. 5.Alexander Pope most important English poet,representative of the Enlightenment,one of the first to introduce rationalism to England,master in satiric and didactic verse An Essay on Criticism heroic couplet, aesthetic theories.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ories of literary criticism. . Essay on Man heroic couplet, indicates political and philosophical viewpoint The Rape of the Lock mock-heroic poem, in which he satirized the triviality and silliness of the high society with a delicate wit. The Dunciad the Iliad of Dunces Pope was also an editor of Shakespeare's plays. the poet laureate桂冠诗人 an outstanding enlightener and the greatest English poet of the classical school 6、Jonathan Swift master satirist The Battle of the Books satirical dialogue on the comparative merits of ancient and modern

作业:古代蒙养教育及其对当代启蒙教育的启示

古代蒙养教育及其对当代启蒙教育的启示 【摘要】古代蒙养养成教育中具有丰富的教育思想,其中对于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思想尤其值得当代启蒙教育借鉴。 【关键字】古代蒙养教育行为习惯养成误区启示 【作者简介】吴志钰江西师大教育学院专业:小学教育(综合)学号:1104015028 我国古代向来重视蒙养教育, 所谓“蒙以养正”或“养正于蒙”,就是要求当儿童智慧蒙开之际施以正当教育, 为儿童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这大体相当于今日初中以前的儿童所应该接受的教育。①我国古代蒙养教育具有丰富的德育思想,其中重视对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思想尤其值得当代我国启蒙教育借鉴。 一、古代蒙养教育的传统 儒家经典《周易·蒙卦》有“蒙以养正,圣之功也”之说,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一般将8至15岁儿童的“小学”教育阶段,称为“蒙养”教育阶段。② 蒙养教育旨在“养”。《新华字典》对“蒙”的解释是“愚昧, 没有知识”。如果“蒙”加以养, 即养蒙、蒙养, 使之变得聪明和文明,这便是蒙养教育或者称启蒙教育。其理论依据是“正本”和“慎始”, “正本”就是要确立的发展方向, 因为这关系到今后的发展, 所以一开始就要特别慎重, 即所谓“慎始”。诚如《易经》云: “正其本, 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就告诉我们, 人一出生就要接受教育, 还必须是正确的教育, 而且旨在“养”。③ 我国古代历来关心儿童的早期启蒙教育,具有这方面的传统。这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其一是胎教“正本”。古人认为,胎教是“慎始”的教育,是“立教之本原”,故而十分重视。据刘向《烈女传》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周王室就十分重视胎教。此后,汉代贾谊《新书》、戴德《大戴礼记》、王充《论衡》等著作中的一些篇目,以及许多家训都发展了周初的胎教思想。其中不仅包含优生优育的观念,而且着眼点仍是注重伦理道德的熏陶。例如家训名篇《许云邨贻谋》,对胎教提出的“五宜”要求就是“宜听古诗,宜闻鼓琴,宜道嘉言善行,宜阅贤孝节义图画,宜劳逸以节,动止以礼,则生子形容端雅,气质中和。”④朱熹也非常重视胎教, 要求孕妇应注意“一寝一坐,一言一念,一视一听”,以使胎儿能够“气禀正而方理全”出生后,“母之教,所系尤切”。乳母必须有“宽裕、慈、惠、温、衣、恭、敬”等道德品质,才能对幼童“教之以事”,小便养成德行。⑤ ①王庆.《我国古代的蒙养教育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继续教育研究, 2007.1 ②《中国教育史》教材220页 ③王庆.《我国古代的蒙养教育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继续教育研究, 2007.1 ④《古代蒙养教育对现代启蒙教育的启迪》.百度文库

启蒙运动的主要进程

启蒙运动的主要进程 1.起源——英国 17 世纪,启蒙运动发源于资本主义最为发达的英国。最早发生于英国的原因:17 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在此经济基础上,英国最早出现启蒙思想;17世纪中期,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启蒙思想由此产生。 霍布斯和洛克是英国最早的启蒙思想家。霍布斯的观点是:(1)社会契约;(2)不反对君主专制;(3)无神论但又主张借助宗教维持社会秩序。代表作:《利维坦》。洛克的观点是:(1)社会契约;(2)主权分立。两位思想家思想的相同点,都主张社会契约。不同点:霍布斯不反对君主专制;洛克提倡君主立宪制。 启蒙思想家们普遍追求人的自由权利。但这种自由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无限制的,它必须受人民共同意志的制约。人民的共同意志即社会契约。在服从共同意志的条件下,人人都是平等的,从而也都是自由的。否则,个人自由根本无从谈起。 2.高潮——法国 到了18世纪,启蒙运动的中心转到了法国。在那里,出现了一批光芒闪烁的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狄德罗是他们之中的佼佼者。欧洲启蒙运动进入了高潮。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18世纪中期,法国资本主义程度较高,封建专制制度更加腐朽,封建统治陷于全面危机,社会矛盾尖锐,许多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开始在思想文化领域对旧体制发起全面攻击,众多的启蒙思想家把启蒙运动推想高潮。法国因此成为运动的中心。 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资产阶级力量强大。但同时,法国又是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堡垒,专制主义、等级制度盛行。作为第三等级的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许多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开始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对旧体制发起了猛烈冲击,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启蒙思想。 法国思想家从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那里进行了继承:①宗教方面:对教权主义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②在国家产生问题上:否认君权神授,认为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造了国家;③关于国家职能:建立国家的目的之一是保护私有财产;④国家政权应分属于议会和君主掌管的思想。同时,也进行了发展:在更猛烈的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的同时,还希望通过“开明”君主实行改革;在分权学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在社会契约创造国家的思想基础上,发展成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等,从而将启蒙运动推向了高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