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半乳低聚糖(GOS)

半乳低聚糖(GOS)

半乳低聚糖(GOS)

半乳低聚糖(GOS)

Galacto-Oligo Saccharides

半乳低聚糖产品是以乳糖为主要原料,经过β-半乳糖苷酶的作用,对原料乳糖的半乳糖基转移作用,经水解与合成生产的产品。它和人体母乳中的低聚糖成分相同,天然且安全;并能促进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菌同时增值,是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配料。

●典型应用

配方奶粉

鲜奶

酸奶

机能型饮料

冰品

糕点

保健食品

绿色饲料

●特点与优点

高热稳定

有益菌增值

有害菌抑制

酸性条件下稳定

难消化性

低热量

改善肠道

新资源食品认证

犹太和清真认证

●产地

中国

●理化指标

项目

单位限定值

半乳低聚

糖浆

(GOS-570S)

半乳低聚

糖粉

(GOS-270P) 固形物%75±1.0 >95

pH值(10%

溶液)

% 3.2-3.8 5.0-6.5 半乳低聚

糖含量

%57-59 27-33 灰分%<0.3 <0.3

重金属ppm <10 <10

菌落菌数cfu/g <100 <100

致病菌/g 无无

●包装

袋装:净重25公斤,多层牛皮纸袋热封口,内

衬一层聚乙烯袋;

桶装:38公斤

●保质期

生产日期后12个月

●储藏条件

低温干燥处保存。相对湿度<65%,温度<25℃。

高COD废水处理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 设计背景 豆制品是我国主要的蛋白质食品之一,其有着丰富的营养并且受大家喜爱,我国豆制品的产量也在不断的增加。随着豆制品产量的增长,豆制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良好有效的豆制品废水处理工艺十分重要。通常豆制品生产分为发酵类和非发酵类,其中废水的主要来源于洗豆水、泡豆水、浆渣分离水、压滤水、各生产工艺容器的洗涤水、地面冲洗水等,这种废水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其COD、BOD5高达上万毫克每升。现在豆制品行业不断扩大,其对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人们对其也越来越重视,但是若不妥善处理达标排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不可估量。 生物处理方法对豆制品污水十分有效,水中的高浓度有机物和集中排放都适用于生物处理,水中所含的大量可降解有机物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食物来源,除PH比较低之外,豆制品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很少。而根据实际处理经验,在豆制品废水处理中有以下不足:(1)废水在厌氧过程中容易酸化让处理效果不好;(2)豆制品为间歇式生产排水较集中,水质水量不均匀,增加处理难度;(3)固体颗粒物高达1000至1500毫克每升,厌氧中易形成浮渣层;(4)若采用活性污泥易产生污泥膨胀[1]。随着废水污染增加,传统处理工艺渐渐跟不上,所以采用适合的处理工艺对豆制品废水进行处理十分迫切。 1.2豆制品废水的资源化处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废物回收利用,污染物资源化已经成为环保的发展趋势,豆制品废水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大豆乳清蛋白豆制品废水中含有的主要蛋白质,豆制品废水中乳清蛋白主要成分为2S 成分和β-淀粉酶,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10 000~30 000之间,并且在pH 2至10 都有良好的溶解性和起泡性。其中2S 成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对人体有着特殊的功效,胰蛋白酶抑制剂在传统上被认为是抗营养因子,是在进行豆制品加工中要除掉的成分,但是低浓度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有一定抑制癌症发生的效果,还有降低血胆固醇的功效[4]。国内外专家有着许多提取豆制品废水中蛋白质的研究,提取废水中蛋白质是经济可行的发展方向。现在主要有的提取技术有:超滤法分离蛋白质、絮凝法分离蛋白质、泡沫法分离蛋白质[2]。 豆制品废水中不仅有丰富蛋白质,还有大豆异黄酮,这是存在于大豆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其有着许多生理功能:预防癌症、对雌性激素的调节、预防骨质疏松、抗氧化等。大豆异黄酮不易溶于水但是在热水中有一定溶解性,所以豆制品废水中含有一部分大豆异黄酮,其浓度大约为0.1~0.2毫克每毫升。从豆制品废水中回收异黄酮的方法主要有大孔树脂吸附法和有机溶剂萃取法,袁其朋等通过使用大孔树脂吸附大豆乳清废水中的异黄酮,通过选取优化的吸附和

功能性低聚糖

┊┊┊┊┊┊┊┊┊┊┊┊┊装┊┊┊┊┊订┊┊┊┊┊线┊┊┊┊┊┊┊┊┊┊┊┊┊ 摘要 功能性低聚糖属于寡糖,主要包括水苏糖、棉籽糖、乳酮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龙胆糖、大豆低聚糖、壳聚糖等。由于人体胃肠道内没有水解它们的酶系统,因而它们不被消化吸收而直接进入大肠内。这种特性使得它们可以优先为双歧杆菌所利用.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功能性低聚糖并阐述了其功能。 关键词功能性低聚糖,双歧杆菌,保健作用。

┊┊┊┊┊┊┊┊┊┊┊┊┊装┊┊┊┊┊订┊┊┊┊┊线┊┊┊┊┊┊┊┊┊┊┊┊┊ 目录 引言 (3) 1功能低聚糖 (3) 1.1低聚异麦芽糖 (3) 1.2低聚半乳糖 (4) 1.3低聚果糖 (4) 1.4低聚木糖 (4) 1.5大豆低聚糖 (5) 2功能性低聚糖的直接功能 (5) 2.1抗龋齿 (5) 2.2降血脂、降胆固醇 (5) 2.3增殖双歧杆茵、优化肠道茵群 (6) 3功能性低聚糖由双歧杆菌引起的间接功能 (6) 3.1生物屏障作用与抗衰老功能性低聚糖可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6) 3.2 营养作用 (6) 3.3防止便秘功能 (6) 结语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装┊┊┊┊┊订┊┊┊┊┊线┊┊┊┊┊┊┊┊┊┊┊┊┊引言 低聚糖集营养、保健、食疗于一体,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饮料、医药、饲料添加剂等领域。它是替代蔗糖的新型功能性糖源,是面向二十一世纪“未来型”新一代功效食品。是一种具有广泛适用范围和应用前景的新产品,近年来国际上颇为流行。美国、日本、欧洲等地均有规模化生产,我国低聚糖的开发和应用起于90年代中期,近几年发展迅猛。低聚糖(oligosaccharide)称寡糖,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分子量约为300—2000,可分类为普通性低聚糖和功能性低聚糖两大类。普通性低聚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酸糖、海藻糖和麦芽三糖等,它们可被机体消化吸收;功能性低聚糖包括低聚异麦芽糖、大豆低聚糖、果糖低聚糖、低聚半乳糖、壳聚糖、壳低聚糖、低聚木糖等,因在人体肠道内不具备分解消化的酶系统,不能被人体胃酸和胃酶所降解,故不能消化吸收,而是直接进入小肠内为有益菌双歧杆菌所利用,对人体发挥独特的生理功能。本文主要是就功能性低聚糖做一个介绍,下面先来介绍一些功能性低聚糖。 1功能低聚糖 1.1低聚异麦芽糖 低聚异麦芽糖是指葡萄糖基以a一1,6糖苷键结合而成的、单糖数在2-6不等的一类低聚糖,它是一种支链、非发酵性低聚糖,又称分枝低聚糖或称寡聚葡萄糖,其英文缩写为IMO。低聚异麦芽糖的主要成分为异麦芽糖、潘糖、异麦芽三糖和异麦芽四糖占总糖的50%以上。低聚异麦芽糖分子中含有a一1,4键及a一1,6键,以及少量a一1,3键和a一1,2键。低聚异麦芽糖在酱油、清酒、酱类、蜂蜜及果葡糖浆中有少量存在,广泛存在于大麦、小麦和马铃薯等植物性饲料中,极少以游离状态存在于自然界。 IMO的甜度温和,为蔗糖的45%~50%,可代替部分蔗糖以降低食品甜度及改善食品风味。异麦芽三糖、四糖、五糖等随着聚合度的增加,甜度降低甚至消失。其黏度介于相同浓度的蔗糖与麦芽糖之间。其黏度比蔗糖高,更易于保持结构稳定;其黏度比麦芽糖低,食品加工时操作方便,且对糖果、糕点等的组织与物理性质无不良影响。同时,低聚异麦芽糖对酸和热的稳定性极强。将IMO添加到饮料、罐头及高温处理或低pH值食品中,其特性和生理功能不受影响。IMO具有良好的保湿性,对各种食品的湿润和品质的维持有较好的效果。它还能抑制蔗糖的结晶,防止淀粉类食品的回生,从而延长货架期。分子末端有还原基团,与蛋白质和氨基酸共热会发生美拉

大豆低聚糖生产工艺

大豆低聚糖生产工艺 一.概述 大豆低聚糖,存在于大豆中具有保健功能的可溶性糖类物,主要由水苏糖、棉子糖、蔗糖以及少量的果糖、葡萄糖、毛蕊糖等所组成。 低聚糖的主要组份分子结构式为: 水苏糖 棉子糖 蔗糖 大豆低聚糖为白色至淡黄色颗粒或粉末,味甜,有吸湿性,易溶于水和低分子稀醇,难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分解温度大于140℃。 大豆低聚糖最大特点是能使双歧杆菌显著增殖。大豆低聚糖中的水苏糖和棉子糖不能直接被人消化吸收,经胃部不会被破坏,到大肠后,成为双歧杆菌最好的营养物质而使双歧杆菌大量增殖。在肠道内,双歧杆菌是惟一不产生毒素、可控制有害细菌繁殖生长、且能产生营养物质的有益菌群。双歧杆菌发酵大豆低聚糖产生醋酸、乳酸和短链脂肪酸,可降低肠道pH值,控制病原菌和腐败菌的繁殖,减少毒物的生成,从而保护肝脏,刺激肠道蠕动,防治便秘和腹泻。双歧杆菌可分解致癌物,并使癌细胞转化成正常细胞,有防癌抗癌作用。双歧杆菌能自然合成营养物质,如B族维生素、烟酸、叶酸、磷蛋白分解酶和氨基酸,降低血清胆固醇、降低血压、提髙免疫力和延缓衰老等。 二.生产技术 1.基本原理 大豆低聚糖是以大豆乳清为原料,采用超滤、吸附、离子交换膜、离子交换树脂等物理方法提取,大豆乳清液中含大豆低聚糖,也含大豆蛋白、盐、色素等物质。加热大豆乳清,粗大颗粒大豆蛋白即变性析出,可分离除去,再用超滤方法除去细小颗粒大豆蛋白。除去蛋白质后 , 用吸附法脱色、电渗析和离子交换法除盐、浓缩等工序加工,得大豆低聚糖产品。 2. 工艺流程 3.操作步聚 ①沉淀:大豆乳清取自大豆为原料制造大豆蛋白质时的排出液,除含大豆低聚糖外,还含有蛋白质、盐酸和色素等物,此类杂质影响产品质量,应除去。

功能性低聚糖及其市场前景

功能性低聚糖产业发展及市场应用 低聚糖是指由2~10个单糖组成的糖类,由于其聚合度低,所以称作低聚糖。而功能性低聚糖,指的是不为人体酶解,在小肠中不被吸收的低聚糖,即不消化性的低聚糖。但低聚糖,进入大肠后,能促进体内双歧杆菌的增殖,即通常所说的双歧因子。1999年国家公布的“功能性低聚糖通用技术规则行业标准”中,规定的功能性低聚糖定义为: (1)功能性低聚糖是由2~10个相同或不同的单糖,以糖苷键聚合而成。 (2)具有糖类某些共同的特性,可直接代替糖料,作为甜食品配料,但不被人体胃酸、胃酶降解。不在小肠吸收,可到达大肠部位。 (3)具有促进人体双歧杆菌的增殖等生理功能。 功能性低聚糖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和人类食物有关的如:香蕉、大麦、洋葱、洋姜中含有低聚果糖;竹笋中含有低聚木糖;大豆中含有水苏糖和棉籽糖;淀粉糖化液中含有低聚异麦芽糖。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主要功能性低聚糖有:低聚木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半乳糖等。 一、低聚糖的功能 1、促进双歧杆菌生长,调整肠道菌群平衡 通常大肠中因缺乏大肠细菌可利用的碳源,一旦有碳水化合物进入就会对肠道菌群代谢产生重要影响。大肠菌群利用低聚糖的能力是不同的,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双歧杆菌对各种低聚糖几乎都可以加以利用,而一些有害细菌对大多数益生元几乎都不能利用或很难利用。 2、促进钙吸收作用 欧州Orafti经多年研究证实,功能性低聚糖不仅能促进钙吸收,而且能提高骨密度,减轻骨质疏松的危险。早川幸男的《低聚糖新知识》中提到,服用2%低聚木糖水溶液以后,大鼠的钙吸收可以提高23%,而钙的利用率可以提高21%。 3、提高免疫力 有利于人体肠内双歧杆菌的增加,同时可抑制肠内有害菌及腐败物质的形成,增加体内维生素的量,提高机体免疫力。 4、防止龋齿 高纯度低聚糖不被造成龋齿的链球菌利用,不被口腔酶液分解,因而能防

大豆低聚糖优缺点

1.大豆低聚糖 大豆低聚糖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 以豆科植物含量居多。除大豆外, 更豆、扁豆、豌豆、绿豆和花生等中均有存在。典型的大豆低聚糖是从大豆籽粒中提取出可溶性低聚糖的合称, 主要成分为水苏糖、棉子糖和蔗糖, 各自在成熟大豆中的干基含量分别为3. 7 %、1.3 % 和5 % 。水苏糖和棉子糖都是由半乳糖、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支链杂低聚糖, 是在蔗糖的葡萄糖基一侧以。( 1 ~ 6 ) 糖苷键连接 1 或2 个半乳糖。大豆低聚糖是以生产浓缩或分离大豆蛋白时的副产物大豆乳清( 干基含糖量7 2 % ) 为原料,加水稀释后加热处理使残存大豆蛋白沉淀析出, 上清液再经过滤处理以进一步滤出残存的大豆蛋白微粒, 经活性炭脱色后用膜分离技术( 如反渗透) 或离子交换法进行脱盐处理, 接着真空浓缩至含水2 4 %左右即得透明液体状糖浆产品。加人赋形剂混匀后造粒, 再行干燥即得颗粒状产品。 大豆低聚糖的甜味特性接近于蔗糖, 甜度为蔗糖的7 0 % , 能量值仅8 . 3 6 k J / g ( 为蔗糖的12 / ) 。如果是单由水苏糖和棉子糖组成的改良大豆低聚糖, 则甜度为蔗糖甜度 2 2 %, 能量值更低。等浓度下大豆低聚糖的粘度低于麦芽糖而略高于蔗糖, 保湿性和吸湿性比蔗糖小但大于高果糖浆, 水分活度接近于蔗糖。大豆低聚糖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即使在14 0 ℃的高温下也不会分解, 对酸的稳定性也略优于蔗糖。大豆低聚糖中对双歧杆菌有增殖作用的因子是水苏糖和棉子糖, 它们在糖浆状产品中占 2 4 % , 颗粒状产品中占3 0 % 。由于人体内缺乏水解水苏糖和棉子糖的水解酶—α D 一半乳糖苷酶, 所以它们不被消化吸收直接到达大肠内为双歧杆菌所利用。有实验表明, 成年人每天摄取 1 0 g大豆低聚糖( 含7 0 % 水苏糖和 2 0 %棉子糖) , 一周后每克粪便中的双歧杆菌数由原来的10 8 增至 1 0 9 . 6 , 而肠内腐败细菌的菌数有所减少。即使少量的摄取, 如每人每天摄取3 9 , 也可起到促进双歧杆菌增殖的作用。每克大豆低聚糖的热值约为8136 kJ ,仅是蔗糖的1/ 2 ,故大豆低聚糖是一种低甜度、低热量的理想纯天然甜味剂。大豆低聚糖是一种安全无毒的天然产品。作为一种功能性食品基料, 可部分替代蔗糖应用于清凉饮料、酸奶、乳酸菌饮料、冰淇淋、面包、糕点、糖果和巧克力等食品中。在面包中使用大豆低聚糖, 还可起到延缓淀粉老化、延长产品货架寿命的作用。 2.β一低聚半乳糖 β一低聚半乳糖是由β半乳糖苷酶作用于乳糖而制得, 是在乳糖分子的半乳糖一侧连接上 1 一 4 个半乳糖, 属于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杂低聚糖。低聚半乳糖的热稳定性较好, 即使在酸性条件下担是如此,它不被人体消化酶所消化,具有很好的双歧杆菌增殖活性。成人每天摄取8一10g , 一周后其粪便中双歧杆菌数大大增加。 以高浓度的乳糖溶液为原料, 利用β半乳糖苷酶进行半乳糖基转移反应, 再经脱色、过滤、脱盐、浓缩后即得低聚半乳糖浆, 进一步分离精制可得高纯度产品。一种典型的低聚半乳糖产品的糖组成为( 干基, % ) : 葡萄糖2 8 . 8 、半乳糖8 . 9 、乳糖4 . 5 和低聚半乳糖5 7 . 8 ( 包括三糖2 1 . 6 、四糖2 3 . 9 、五糖1 0 . 1 和六糖2 . 2 ) , 其甜度约为蔗糖的4 0 % , 而只含三糖以上的高纯度低聚半乳糖其甜度仅为2 0 % 。α一低聚半乳糖是先将乳糖用件半乳糖苷酶水解获得葡萄糖和半乳糖的混合液, 再以此混合液为底物通过α一半乳糖苷酶进行缩合反应而生成。这种α一低聚半乳糖的重要成分是蜜二糖, 为半乳糖与葡萄糖以α( 1~ 6 ) 糖苷键结合而成的双糖。蜜二糖不被人体消化吸收, 也是双歧杆菌增殖因子。还有一种以4 ’一半乳糖基乳糖为主成分的由3一 6 个单糖组成的低聚半乳糖混合物,它是利用从土壤中分离出的罗伦氏隐球酵母( c 勺沪t o c o e c u s lαu e r n t ii ) 所产生的各半乳糖苷酶作用于乳糖发生转移反应而制得的。产品通常为 7 5 % 浓度的糖浆,其中低聚半乳糖7 0 % 以上, 干基) 或真空干燥粉

功能性低聚糖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低聚木糖和大豆低聚糖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摘要:功能性低聚糖具有糖类某些共同特性,而人体胃肠道内没有水解功能性低聚糖酶 系统,也不被人体胃酸降解,不在小肠吸收,可直接进入大肠内优先为双歧杆菌所利用,是一类性能优良的双歧杆菌(Longus Bifidobacteria)增殖因子。以低聚木 糖、大豆低聚糖为例,重点阐述了其化学结构、特点.综述了功能性低聚糖的生理功效和开发应用前景。 关键词:功能性低聚糖,低聚木糖,大豆低聚糖,生理功效 前言:目前,功能性低聚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功能型食品基料,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 泛的应用,在国外,功能性低聚糖已被广泛制成各种营养疗效滋补剂和高级糖果饮料。更被大量的作为医药制剂和含流汁病人的能源。日本已有l0多家公司生产含功能性低聚糖的保健食品。美、英、法等国也都大量生产低聚糖饮料、食品。目前, 我国也陆续有了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等批量生产[4]。在中国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1.功能性低聚糖的基本概念及市场发展 低聚糖又称为寡糖(Oligosaccharides),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广泛存在于各种天然食品中,如水果、牛奶、蜂蜜、蔬菜等。并不是所有的低聚糖都成为功能性低聚糖, 只有在人体肠胃道内不被消化吸收而直接进入大肠内为双歧杆菌所利用的低聚糖才称为功能性低聚糖。低聚糖可分类为普通低聚糖和功能性低聚糖(Functional Oligosaccharides)两大类。普通低聚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酸糖、海藻糖和麦芽三糖等,它们可被机体消化吸收;功能性低聚糖包括低聚异麦芽糖、大豆低聚糖、果糖低聚糖、低聚半乳糖、壳聚糖、壳低聚糖、低聚木糖等,因在人体肠道内不具备分解消化的酶系统,不能被人体胃酸和胃酶所降解,不能消化吸收,而是在人体发挥独特的生理功能,他们是肠道有益菌的增殖因子。 功能性低聚糖首先由日本传入我国,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扶持和推广下,其被列入了国家轻工行业标准QB/T2492-2000。其中的许多产品被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推荐为“营养健康倡导产品”。目前,中国功能性低聚糖的产能约12万吨,实际产能只有7万吨左右,国内市场需求量在6万吨左右,世界需求量却高达135万吨。 2.低聚木糖 2.1低聚木糖的结构与加工特性 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s)又称木寡糖,是由2~7个木糖残基以β-1,4糖苷键结合而构成的低聚糖,其组成又以木二糖和木三糖为主[1]。

豆类及其制品营养价值的研究(论文)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豆类及其制品营养价值的研究 系别:食品与化工系 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班级:08级食检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1-4-10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摘要 (1) 1豆类及其制品的概述 (2) 2豆类及其制品的营养成分及营养价值 (2) 2.1豆类的营养成分 (2) 2.2豆类制品的营养价值 (3) 3豆类制品资源分析及利用 (4) 3.1豆类制品资源分析 (4) 3.2豆类制品资源利用 (5) 4豆类及其制品营养价值的保健作用 (5) 4.1豆类营养价值的保健作用 (5) 4.2豆制品营养价值的保健作用 (7) 5中国居民对豆类及其制品的消费现状 (8) 6结论和展望 (8)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本文主要对豆类制品的概念、分类、营养价值和对人类健康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同时也对豆类制品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阐述,针对豆类制品的营养价值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合理的膳食结构,通过向人们提供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合的各种营养素,是人类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年限,保持健康状态的有效方法。大豆及其制品作为“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一部分,与我们的健康密不可分。 关键词:豆类制品健康营养价值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beans products of the concept, classification and nutrition value and the health of human being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mmarized, also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soy products is discussed, the nutritional value for soy products carried on the preliminary research. Reasonable dietary structure. By giving people complete kinds, a sufficient number of various nutrients, proportion. Is suitable for human improving quality of life. Prolonging the survival time. Keep healthy state of effective methods. Soybeans and soy products as "Chinese nutrition society" recommended "China 'dietary guidelines, and part of our health are inseparable. key word:Soy products Health Nutritional value

功能性低聚糖产业及市场发展分析(龙力)

功能性低聚糖产业及市场发展分析 山东龙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服务部 功能性低聚糖,是指对机体健康具有一定改善效果的功能性糖类,多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并不是所有的低聚糖都成为功能性低聚糖, 只有在人体肠胃道内不被消化吸收而直接进入大肠内为双歧杆菌所利用的低聚糖才称为功能性低聚糖, 他们是肠道有益菌的增殖因子。其主要包括: 低聚木糖(木寡糖)、低聚果糖(果寡糖)、低聚异麦芽糖、水苏糖、低聚半乳糖等。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健康的追求,功能性低聚糖也已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食品、保健品、饲料、医药和植物调节等行业中。 功能性低聚糖首先由日本传入我国,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扶持和推广下,其被列入了国家轻工行业标准QB/T2492-2000。其中的许多产品被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推荐为“营养健康倡导产品”。目前,中国功能性低聚糖的产能约12万吨,实际产能只有7万吨左右,国内市场需求量在6万吨左右,世界需求量却高达135万吨。国内市场上的功能性聚合糖主要以低聚木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为主,占到低聚糖市场份额的70%左右。现将主要功能性低聚糖的产业及市场发展情况简介如下: 1 低聚木糖 低聚木糖,是由2-7个木糖分子以β-1,4-糖苷连接,并以木二糖、木三糖、木四糖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其以玉米芯、甘蔗渣、秸秆等为原料,经酶解、纳滤等先进工艺精制而成。低聚木糖区别于其他低聚糖具有四大特性:①高选择性增殖双歧杆菌,②很难为人体消化酶系统所分解,③酸、热稳定性好,④有效摄入量少等,适合于与

所有食品、保健品、医药等产品配伍。日本SUNTORY公司早于1989年研制成功并推向市场;我国于2000年研制成功,并于2002年,被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2003年,日本又将其批准为保健品食品之一。2007年低聚木糖被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批准推荐为“营养健康倡导产品”。 低聚木糖的有效用量仅为0.7g/d;相对与其他产品来说,在有效剂量范围内,其功效是其他低聚糖产品的10-20倍。随着其宣传力度的增加,以及其应用范围为,低聚木糖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日本市场上销售的低聚木糖产品是SUNTORY公司酶法生产的低聚木糖,有以下4种产品形式:70%低聚木糖糖浆;35%低聚木糖粉末;20%低聚木糖粉末(其中数字表示低聚木糖对总糖含量百分数);片剂等且已经应用于饮料和调味醋等产品。在我国,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低聚木糖最大的生产厂家,其产品规格有95%低聚木糖(糖浆、粉末),70%低聚木糖(糖浆、粉末),35%低聚木糖粉末,20%低聚木糖粉末等。其已成功在醋饮品、口香糖、口服液、胶囊以及各类调节肠道菌群的中、高值产品中应用。例如:与中草药辅配的保护胃粘膜类的无限极牌常欣卫口服液、卫奥开牌海参壳聚糖胶囊;调节肠道菌群的尝如意牌低聚木糖胶囊、昂立1号R优菌多颗粒(女士型)、复临畅欣牌低聚木糖片等;辅助降血脂类的华雨牌清清口服液、龙力牌唐亿康胶囊等。低聚木糖在饲料中的使用也是其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在各类饲料中添加适量的低聚木糖,可以有效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力、预防各类由肠道微生物引起的疾病、促进机体钙吸收、提高机体的生长生产性能、降低料重比,从而增加利润值。另外,低聚木

低聚糖的功能性研究与其应用展望

低聚糖的功能性研究与其应用展望 摘要:简要介绍了几种主要低聚糖的结构,讨论了功能性低聚糖的双歧因子、低热量、抗龋齿等主要功能,对低聚糖的开发应用作了探讨及展望,提出低聚糖将作为一种功能性食品基料在功能性食品中得到广泛应用,开发应用功能性低聚糖具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字:低聚糖生物学意义应用 研究背景 低聚糖是指由2~10个单糖组成的糖类,由于其聚合度低,所以称作低聚糖。低聚糖又称寡糖,其分子量约为300~2000,分为功能性低聚糖和普通低聚糖两大类。蔗糖、麦芽糖、乳糖、海藻糖和麦芽三精等属于普通低聚糖,它们可被机体消化吸收。功能性低聚糖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和人类食物有关的如:香蕉、大麦、洋葱、洋姜中含有低聚果糖;竹笋中含有低聚木糖;大豆中含有水苏糖和棉籽糖;淀粉糖化液中含有低聚异麦芽糖。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主要功能性低聚糖有:低聚木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半乳糖等。[1]功能性低聚糖,指的是不为人体酶解,在小肠中不被吸收的低聚糖,即不消化性的低聚糖。但低聚糖,进入大肠后,能促进体内双歧杆菌的增殖,即通常所说的双歧因子。1999年国家公布的“功能性低聚糖通用技术规则行业标准”中,规定的功能性低聚糖定义为: (1) 功能性低聚糖是由2~10个相同或不同的单糖,以糖苷键聚合而成。 (2) 具有糖类某些共同的特性,可直接代替糖料,作为甜食品配料,但不被人体 胃酸、胃降解。不在小肠吸收,可到达大肠部位。 (3) 具有促进人体双歧杆菌的增殖等生理功能。 现在世界上主要研究和生产的功能性低聚糖主要有低聚异麦芽糖、大豆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和低聚麦芽糖等。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人乳、大豆、棉籽、桉树、甜菜、龙胆属植物根及淀粉的酶水解物中。因人体肠道内不具备分解消化它们的酶系统,所以不能被消化吸收,而是直接进入肠道内为有益菌双歧杆菌所利用。功能性低聚糖因具独特的生理功能而成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性食品基料。功能性低聚糖的生物学意义与应用价值 1、促进双歧杆菌生长,调整肠道菌群平衡 通常大肠中因缺乏大肠细菌可利用的碳源,一旦有碳水化合物进入就会对肠

从脱脂豆粕中提取大豆低聚糖的工艺研究实验

吉林化工学院 生物分离工程专业实验报告 课程类型:生物分离工程实验 实验类型:设计型实验 学年学期: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试验时间: 2015.10.8-2015.11.20 班级: 学号: 实验者: 合作者: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2015年11月29日 吉林化工学院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从脱脂豆粕中提取大豆低聚糖的工艺研究实验 摘要:介绍了从脱脂豆粕中提取大豆低聚糖的制备工艺,通过多次实验确定了浸提、活性炭脱色和离子交换脱盐等过程的较优工艺参数,同时对成品低聚糖粉末的成分进行了测定。 关键词:大豆低聚糖;浸提;脱色;脱脂豆粕 前言:大豆低聚糖是大豆籽粒中可溶性寡糖的总称,主要成分是水苏糖、棉子糖和蔗糖等。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把食用大豆制品引的肠胃气胀现象归咎于大豆中所含的低聚糖,从而否定了大豆低聚糖的利用价值。而从对低聚果糖的介绍以及产品功效研究表明,大豆低聚糖并非是鼓肠作用的物质,更为重要的是,人们通过研究发现,大豆低聚糖是与人体的生长、机体的新陈代谢乃至生老病死都息息相关的双歧杆菌的最好增殖物质。在人体内的双歧杆菌一旦得到增殖即能发挥一系列独特的生理功能,如减少有毒发酵产物及有害细菌酶的产生、防止腹泻、防止便秘、改善血清脂质、降低血压、增加免疫力、抗肿瘤等,是一类非常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具有特殊生理活性的物质。 大豆低聚糖是一种低甜度、低热量的甜味剂,具有一系列有益人体健康的生理功能,试验表明,它具有促进肠道内双歧杆菌增殖,抑制肠内有害细菌,改善肠道生态环境,调节血压,增强免疫力,降低血清胆固醇,保护肝脏等多种作用[1]。是一种极具市场潜力的功能性保健品,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饲料添加剂中,故其开发和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2-8 ]。日本、美国及欧洲对大豆低聚糖的研究比较深入,工业化程度较高,尤其是日本,对大豆低聚糖的开发和应用位居世界前列,其开发的大豆低聚糖产品在1988年就已推向市场,现已广泛应用于饮料、酸奶、果酱、糕点和面包等食品中,成为全球大豆低聚糖产业化规模最大的国家[9]。我国对大豆低聚糖的研究开发始于20 世纪90 年代,1998年黑龙江天菊集团建立了日处理800吨大豆乳清的全套生产线,年产大豆低聚糖2280吨。我国是大豆的故乡,也是大豆制品的发源地之一,大豆中含有大约10%左右的低聚糖,如能充分利用大豆榨油后的副产品资源开发大豆低聚糖,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副产品的应用价值,对提高消费者的健康水平具有积极作用。目前,一般工业生产大豆低聚糖是以大豆乳清为原料,在大豆加工中同时进行综合利用[10-11]。本研究以脱脂豆粕为原料,从中提取大豆低聚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脱脂豆粕市购;粉末状活性炭(分析纯)沈阳沈一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中国医药上海化学试剂公司;71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沈阳市新西试剂厂;无水碳酸钠(分析纯)沈阳化学试剂厂;磷酸(分析纯)沈阳第一试剂厂;无水乙醇(分析纯)沈阳化学试剂厂;葡萄糖(分析纯)沈阳市东兴试剂厂;蒽酮(化学纯)北京朝阳西会化工厂;3,5-二硝基水杨酸(化学纯)中国医药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1.2仪器与设备 0622-108型标准检验筛浙江省上虞市沙筛厂;LD4-2型低速离心机北京医用离心机厂;D1008型数显定时蠕动泵上海青浦沪西仪器厂;HH-4型数显

功能性低聚糖

低聚糖(Oligosaccharide)或称寡糖。功能性低聚糖包括水苏糖、棉籽糖、Palatinose(帕拉金糖)、乳酮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低聚乳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Palatinose 和低聚龙胆糖等。人体肠胃道内没有水解这些低聚糖(除Palartinose之外)的酶系统,因此它们不被消化吸收而直接进入大肠内优先为双歧杆菌所利用,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 功能性低聚糖因具独特的生理功能而成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性食品基料,业己引起全世界广泛的关注。目前,日本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位居前列,己形成工业化生产规模的低聚糖品种达十几种,1990年的总产值就达4.6亿美元,成为功能食品基料的一大支柱。在日本,功能性低聚糖替代或部分替代蔗糖而广泛应用在饮料、糖果、糕点、冰淇淋、乳制品及调味料等450多种食品。 己经确认功能性低聚糖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很难或不被人体消化吸收,所提供的能量值很低或根本没有。可在低能量食品中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那些喜爱甜品又担心发胖者的要求,还可供糖尿病人、肥胖病人和低血糖病人食用。 2、活化肠道内双歧杆菌并促进其生长繁殖。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其菌数会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直至老年人临死前完全消失。因此,肠道内双歧杆菌数的多少成了衡量人体健康与否的指标之一。随着医药科学的突飞发展,广谱和强力的抗菌素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使人体肠道内正常的菌群平衡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目的的增加肠道中有益菌的数量显得十分必要。摄取入功能性低聚糖来促使肠道内双歧杆菌自然增殖显得更切实可行。 3、不会引起牙齿龋变,有利于保持口腔卫生。龋齿是由于口腔微生物特别是突变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侵蚀而引起的,功能性低聚糖因不是这些口腔微生物的合适作用底物,因此不会引起牙齿龋变。 4、由于功能性低聚糖不被人体消化吸收,属于水溶性膳食纤维,具有膳食纤维的部分生理功能,如降低血清胆固醇和预防结肠癌等。功能性低聚糖与通常为高分子的膳食纤维不同,它属于小分子物质,添加到食品中基本上不会改变食品原有的组织构及物化性质。 异麦芽酮糖(Palatinose) 1957年,Weidenhagen和Horenz在甜菜制糖过程中发现一种非蔗糖的“新”双糖化合物,根据工厂所在地Palatine,他们将它命名为Palatinose。从化学结构上看,该双糖即是Isomaltulose (异麦芽酮糖)。、Weidenhagen还发现精朊杆菌(Proramino-bacterrubrum)能将蔗糖转化成Palatinose。后来,其他研究者在蜂蜜和甘蔗汁中也发现的天然存在Palatinose[40,41]。由此可见,Palatinose的历史比较短,但由于它具有某些特殊的生物特性及很低的致龋齿特性,人们对这种天然存在的功能性低聚糖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在日本,1987年Palatinose总产量达3000t,己广泛应用在糖果、咖啡、口香糖、巧克力、果酱、黄油、蛋糕和软饮料等食品中。

各种低聚糖的功能性质及其应用简介

各种低聚糖的功能性质及其应用简介 聚糖, 性质, 简介, 功能, 应用 摘要:在简述低聚糖性质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半乳糖和大豆低聚糖、低聚木糖的理化特性以及它们的应用。 关键字:功能性低聚糖功能性质应用 1 低聚糖简介 低聚糖又称寡糖,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一类寡糖的总称,其分子量约为300~2000,分为功能性低聚糖和普通低聚糖两大类。蔗糖、麦芽糖、乳糖、海藻糖和麦芽三糖等属于普通低聚糖,它们可被机体消化吸收。现在世界上主要研究和生产的功能性低聚糖主要有低聚异麦芽糖、大豆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和低聚麦芽糖等。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人乳、大豆、棉籽、桉树、甜菜、龙胆属植物根及淀粉的酶水解物中。因人体肠道内不具备分解消化它们的酶系统,所以不能被消化吸收,而是直接进入肠道内为有益菌双歧杆菌所利用。功能性低聚糖因其独特的生理功能而成为-种重要的 功能性食品基料。 2 几种重要的功能性低聚糖的特性及应用 2.1 低聚异麦芽糖 又称分枝低聚糖,是指葡萄糖以α-1,6糖苷键结合而成的,单糖数在2~5个不等的一类低聚糖。其主要成分为异麦芽糖、异麦芽三糖和潘糖等。低聚异麦芽糖具有淀粉糖浆的优良理化特性,甜度仅为蔗糖的45%~50%。低聚异麦芽糖有甜'味,异麦芽三糖、异麦芽四糖、异麦芽五糖等随聚合度的增加,其甜味逐渐降低直至消失。该糖对酸、热的稳定性很强,具有很好的保湿性,能抑制食品中淀粉回生、老化和结晶糖的析出,水分活 性低,具有抑菌作用,为难消化性糖。 低聚异麦芽糖还具有双歧杆菌增殖活性和低龋齿特性,它能强烈抑制砂糖链球菌合成非水溶性葡聚糖,并能强烈抑制砂糖产生的葡聚糖在牙齿上的附着,从而阻碍形成牙垢, 防止牙齿表面珐琅质脱落。 由于它具有热量低,能抑制血糖上升和降低血中胆固醇等特性,基本上不增加血糖和血脂,摄入后不会导致肥胖,因此可作为糖尿病人的甜味品。 2.2大豆低聚糖 2.2.1大豆低聚糖的性质 典型的大豆低聚糖是从大豆籽粒中提取出可溶性低聚糖的合称,主要组分为水苏糖、棉籽糖和蔗糖。水苏糖和棉籽糖都是由半乳糖、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支链低聚糖。大豆低聚糖广泛存在各种植物中,以豆科植物含量居多,除大豆外,豇豆、扁豆、豌豆、绿豆和 花生等中均有存在。 大豆低聚糖的甜味特性接近于蔗糖,甜度为蔗糖的70%,能量值仅为蔗糖的一半。大豆低聚糖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并且基本不受胃酸、胆汁和消化酶的作用,对温度、水分、

抗生素替代品

抗生素替代品研究进展 郭影成延吉,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畜牧开发总公司,133000 摘要:鉴于抗生素的诸多缺点,人们研制开发了无毒副作用的抗生素替代品。包括益生菌、化学益生素、酸化剂、微生物培养物、鸡卵黄免疫球蛋、中草药添加剂、糖萜素以及牛至油等。在畜禽生产中长期应用有不易产生毒副作用,无抗药性,无停药期,安全、高效等优点。 关键字:抗生素;替代品;益生菌;化学益生素;酸化剂;微生物培养物; 绿色抗生素替代品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较抗生素安全范围大,在畜禽生产中长期应用不易产生毒副作用,无抗药性,无停药期,安全、高效。与其他药物饲料添加剂合用,不发生或很少发生配伍禁忌,细菌对其不易产生抗药性,对动物生长不构成危害。在动物产品中无药物和危害人类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而且,在畜禽的排泄物中不存在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潜在危害的污染物。同时,大多抗生素替代品理化性质或生物活性物质稳定,能有效地进入畜禽胃肠道发挥作用,不影响畜禽采食饲料的适口性。更重要的是,绿色抗生素替代品尤其是植物提取类(中草药等)含有许多有效成分,除了具有抗病促生长作用外,还具有改进畜产品品质及提高畜禽繁殖性能的能力。如有些中草药含有甾醇类物质,对内分泌与生殖机能作用较强,能刺激畜禽的繁殖,提高畜禽的繁殖性能。包括益生菌、化学益生素、酸化剂、微生物培养物、鸡卵黄免疫球蛋白以及中草药添加剂等。下面就每种抗生素替代品概况做以简要陈述。 一、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也称为益生素或活菌制剂,包括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芽孢杆菌、活性酵母等。其主要作用是补充动物消化道中的双歧杆菌、乳酸菌等优势菌群,维持正常的微生态区系平衡;刺激动物产生干扰素,提高免疫球蛋白浓度和巨噬细胞活性,从而调节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刺激动物分泌有机酸、过氧化氢、类抗生素等杀菌物质,杀死病原微生物;可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和乳酸,降低肠道ph值,从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益生菌能占据靶细胞,形成保护屏障,阻止病原菌的繁殖;防止动物肠道内产生的肠毒素、毒性肽、吲哚等有毒物质的积累,有利于动物身体健康;合成D族维生素、赖氨酸、蛋氨酸等营养物质,直接被动物吸收;在动物体内可产生蛋白酶、淀粉酶、植酸酶等多种消化酶及多种未知的促生长因子,有利于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加速动物生长。 1. 微生态制剂临床应用进展 1.1 微生态制剂首选药主要治疗的疾病 1.1.1 感染性腹泻 1.1.1.1 预防和治疗腹泻 腹泻患者多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微生态制剂通过增加腹泻患者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和活力,抑制致病菌的生长,以恢复正常的菌群平衡,达到缓解腹泻症状的作用,对成人和小儿的急性腹泻、慢性腹泻等均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Guandalini[1]等研究显示,嗜酸性乳杆菌治疗可使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迅速恢复,患者的平均病程及平均治疗天数均明显缩

功能性低聚糖_黄德娟

2005年第40卷第12期生物学通报19 1概念 低聚糖也称寡糖(oligosaccharides),是1930年B.Helgerich等首先提出来的。词头“oligo”来自希腊文,意思是“寡”。低聚糖是2 ̄10个单糖结合成的直链或支链低度聚合糖。 低聚糖包括普通和功能性低聚糖两类。普通低聚糖有蔗糖、乳糖、麦芽糖等,其作用主要是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和怡人的甜味。蔗糖被人体消化后,会转变为血液中的葡萄糖。即血糖。机体组织主要靠血糖来提供能量,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假如没有糖,生命之火就会熄灭。但是蔗糖(包括高能量的甜味剂)摄入过多是肥胖和龋齿的直接起因,与糖尿病和富贵病也有直接的关系。因普通低聚糖可以被人体消化吸收,对肠道有益菌并无生长促进作用;而功能性低聚糖,如低聚半乳糖、乳果糖、低聚异麦芽糖等,具有糖类某些共同特性,可直接代替糖料作为甜食的配料,而人体肠胃道内没有水解功能性低聚糖酶系统,也不被人体胃酸、胃酶降解,不在小肠吸收,直接进入大肠内优先为双歧杆菌所利用,是一类性能优良的双歧杆菌增殖因子。自1957年Petuely首次发现异构化乳糖(也称乳果糖,乳酮糖),在婴儿肠道中可明显促进人体有益菌双歧杆菌的增殖。1980年异构化乳糖已经开始作为功能性食品的基料。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又陆续发现了许多新的功能性低聚糖。食品专家指出:低聚糖是功能性食品基料中最有发展前途的产品。而今人们把功能性低聚糖和其他促双歧杆菌生长的化合物统称为“益生素”。 2分类与命名 功能性低聚糖可以从天然产物提取或人工合成,市售产品中有的以原料冠以其首命名,如大豆低聚糖,约含有水苏糖4%,棉子糖1%和蔗糖5%。其中水苏糖和棉子糖有较高的双岐菌增殖效果;有的则以单糖或二糖基命名,如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科学的命名应以不同糖基分类和命名。如低聚果糖。 3几种主要功能性低聚糖的化学结构与特点迄今为止,已知的功能性低聚糖有1000多种,但是自然界中只有少数食品中含有天然的功能性低聚 我国已批准功能性低聚糖的命名与分类 糖,并受到生产资源条件的限制,所以除大豆低聚糖等少数几种由提取法制取外,大部分是由来源广泛的淀粉原料经生物技术合成的。目前,国际上已研究开发成功的低聚糖有70多种,主要有:低聚果糖、低聚乳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龙胆糖、水苏糖等。3.1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又称蔗果三糖族低聚糖。它是在蔗糖分子的果糖残基上通过β-1,2糖苷键结合1 ̄3个果糖的寡糖,其组成主要是蔗果三糖(GF2)、蔗果四糖(GF3)、蔗果五糖(GF4)。日常食用的蔬菜与水果中也含有此类寡糖,尤其是洋葱、牛蒡、芦笋和麦类中含量较高。天然和微生物酶法得到的低聚糖几乎都是直链的。工业上,低聚果糖有2种生产方法:以菊芋为原料酶法生产和以蔗糖为原料酶法生产。其结构式如下: 3.2 低聚乳果糖(Lactosucrose)(简称O-LS糖),由β-D半乳糖苷、α-D葡萄糖苷、β-D呋喃糖苷3个单糖残基通过糖苷键相连而成。其结构式可看成是乳糖 功能性低聚糖 黄德娟1谈华平2 (1东华理工学院生物与材料学院江西抚州3440002浙江大学高分子系浙江杭州310027) 摘要功能性低聚糖具有糖类某些共同特性,而人体胃肠道内没有水解功能性低聚糖酶系统,也不被人体胃酸降解,不在小肠吸收,可直接进入大肠内优先为双歧杆菌所利用,是一类性能优良的双歧杆菌(LongusBifidobacteria)增殖因子。以几种主要功能性低聚糖为例,重点阐述了其化学结构、特点,综述了功能性低聚糖的生理功效和开发应用前景。 关键词功能性低聚糖双歧杆菌增殖因子结构生理功效 糖基原料低聚糖名称 甘露糖,葡萄糖魔芋低聚甘露糖 葡萄糖,麦芽糖淀粉低聚麦芽糖,潘糖 果糖,麦芽糖蔗糖,菊芋低聚果糖 半乳糖乳糖低聚半乳糖 乳糖,果糖乳糖,蔗糖低聚乳果糖 半乳糖,葡萄糖,果糖大豆,根茎水苏糖 半乳糖,葡萄糖,果糖甜菜,糖蜜棉籽糖

功能性低聚糖发展动向及前景

功能性低聚糖发展动向及前景 尤新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北京100020) 摘要:低聚糖是指由2-10个单糖组成的糖类。在小肠中不被吸收,进入大肠后,能促进体内双岐杆菌的增值。由于它具水溶性、有糖的属性和好的口感。适合制取高血脂超体重糖尿病人的无热量食品的甜味料,所以是当今国内外着力开发和推广的功能性配料。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低聚糖的发展状况、主要功能和今后我国低聚糖的发展前景,经供参考。 关健词:低聚糖:功能;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S20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513(2008)03-0045-05 低聚糖是指由2-10个单糖组成的糖类,由于其聚合度低,所以称作低聚糖。而功能性低聚糖,指的是不为人体酶解。在小肠中不被吸收的低聚糖,亦即不消化性的低聚糖。但低聚糖.进入大肠后,能促进体内双岐杆菌的增值,即通常 所说的双岐因子。1999年国家公布的“功能性低聚糖通用技术规则行业标准”中,规定的功能性低聚糖定义为: (1)功能性低聚糖( )是2-10个相同或不同的单糖.以糖苷键聚合而成。 (2)具有糖类某些共同的特性,可直接代替糖料,作为甜食品配料,但不被人体胃酸、胃酶降解。不在小肠吸收,可到达大肠部位。 (3)具有促进人休双岐杆菌的增殖等生理功能。 1.世界功能性低聚糖发展状况 1.1日本 国际上功能性低聚糖,以日本开发得较早,品种也最多,大部分用酶法合成,天然提取物居少数。低聚果糖1983年进入市场,低聚异麦芽糖1985年进入市场。低聚半乳糖1988年进入市场。近年又有海藻糖、黑曲毒低聚糖相继上市。目前日本市场上功能性低聚糖消费,主要有低聚异麦芽糖日11000吨、低聚半乳糖6500吨、低聚果糖4500吨、低聚本糖600吨、低聚乳果糖2000吨、乳酮糖糖、大豆低聚糖1000吨、棉籽糖、黑曲霉低聚糖、帕拉金糖等

功能性低聚糖标准概况

功能性低聚糖标准概况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我国“功能性低聚糖”标准概况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郭新光 一.我国“功能性低聚糖”概况 功能性低聚糖因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而成为重要的功能性食品配料, 已引起全世界广泛的关注, 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健康食品配料。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营养保健食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而功能性食品的研发被认为是21世纪重要的课题, 这些都将为功能性低聚糖的研发创造良好的机遇。 功能性低聚糖在日本起步较早,自1988年异构乳糖生产以来,几乎每年均推出新的商品低聚糖新品种,如低聚半乳糖、低聚乳果糖、低聚木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大豆低聚糖、低聚龙胆糖等。我国功能性低聚糖的研究开发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包括低聚甘露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低聚葡甘糖、低聚木糖、壳聚糖、海藻糖等,有些产品列入了“九五”攻关计划。 二.我国第一个“功能性低聚糖”标准的诞生 1995年8月,当时的无锡糖果食品厂首家实现了低聚异麦芽糖浆工业化生产。这是我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的功能性低聚糖产品。1996年,中国发酵工业协会根据1995年赴日本考察的结果,在全国淀粉糖生产技术交流会上,把开发低聚异麦芽糖等功能低聚糖作为技术交流重点,对推动国内低聚糖生产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同年,当时最大的山东环宇集团低聚异麦芽糖投入生产。随着低聚异麦芽糖生产工业的不断成熟与发

展,2000年,我国第一个标志性功能性低聚糖行业标准QB/T 2491-2000“低聚异麦芽糖”正式颁布实施。随后,QB/T 2492-2000 “功能性低聚糖通用技术规则”、QB 2581-2003“低聚果糖”、QB/T 2848-2007“海藻糖”等功能性低聚糖标准先后颁布实施,不断的引领着我国功能性低聚糖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壮大。 三.我国“功能性低聚糖”标准状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标准化工作越来越显出重要的技术基础性,技术标准已经成为市场准入的重要条件。市场经济之所以成为当今主流,就在于它最能促进社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标准化便是市场经济用以提高效益的主要手段之一。高标准出好产品,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带动了产品的销路增加,使效益不断提高;效益的提高又加大了对生产的投入,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加快了企业的发展。这是一个标准化与市场经济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良性循环过程。众所周知,标准是现代贸易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贸易中,标准已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之一,谁掌握了标准制定权,谁的技术转化为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 1.“低聚异麦芽糖”行业标准 从1995年至1998年在短短不到三年时间内,由于看到了功能性低聚糖广阔的应用前景,一些淀粉糖厂和麦芽糊精厂纷纷上马生产低聚异麦芽糖。由于低聚异麦芽糖浆生产设备与淀粉糖浆生产设备基本相同,生产能力很容易上去。但是由于生产工艺技术不同,产品质量差异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