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读精英教育七

解读精英教育七

解读精英教育七
解读精英教育七

解读精英教育七:大国崛起和世界领袖的奥秘

(2012-03-01 16:09:42)

转载▼

分类:解读精英教育系列

标签:

教育

这是我2008年的旧文,不知怎么搞的居然从我的博客中“消失”了。网友来信专门向我讨此文,我只好“搜索”一下,从网友那里重新“盗版”回来。(以后网友找不到我的文章,只要记得文章的名字,一般来说网上总能找到的)本文谈到了德国的教育水平。很多人只知道美国教育水平高,其实美国的精英教育,人文教育水平可能是世界第一。但是科技教育,国民教育的水平,是德国最高。因此我给总理的信中,提到了可以学习的“德日模式”,因为我认为中国学习美国精英教育模式的可能性不大。中国不喜欢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但是如果真喜欢“科技强国”的话,就要学习德国,日本。而不是关起门来搞什么应试科举教育,这是害国,害民的教育。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换句话说,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这个数字,难道不能说明德国教育的成功吗?不正好是中国教育需要的东西吗?。虽然可惜的是:德国的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高级打工仔”,不是美国一样的“世界领袖”,因此尽管有这么多的诺奖获得者,但德国的国力和世界影响力远远不如美国。中国的财富来源于低端制造业,中国教育基本上是培养低级打工仔,技术含量很低。居然相当世界领袖?世界强国,大国?想都别想!

很难想象一头肥猪会因为体重超过狮子,就可以当上“万兽之王”。

原文题记: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的世界,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教育是以人为最高的目的,接受教育是人的最高价值的体现。(德国200年前的教育改革宣言)

德国铁血首相俾斯麦对当时的国王威廉一世说“既然迟早都是要死的,何不死得体面一点?”。因此,他们两人一起创造了德国的辉煌时代!

是呀,我们干吗要活得如此卑微?即使我们“只是”中国人。

解读精英教育七----大国崛起和世界领袖:中国是肥猪还是狮子?国富就能民

强吗?

今日学堂校长:张健柏

[大国崛起]---这是中国的“文化专家”们拍的一个文化电视系列片,拍得很有气势,很有感染力,很有民族强大的“暗示效果”,可以让中国人“意淫”

一下:下一回,就该轮到中国“崛起”了,而且,咱们还不需要通过武力“崛起”!那意思是只要挣了钱就是崛起!

但是,这部影片在我看来缺乏文化。因为它的整个基调就是“经济”和“政治”,这不符合真正的[大国崛起]的常识。但是它的产生,却反映了我们国家的主流思想,当然也就是缺乏常识的“主流思想”。

我们的国家吹鼓手们,正在为中国GDP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而兴奋。开始算计几年之后就能超过日本成为老二,甚至超过美国当上第一。最乐观的经济学家估计,再有十年就能超过美国了。

更有经济学家激动地建议:目前美国遭遇金融危机,是中国崛起的大好机会,正是展现中国人实力的时候。“2009年,世界看中国”。中国此时应该采用“积极的财经政策”,主动参与到世界事务中来。如果能拯救这次的世界经济危机,一鼓成名,就成为亚洲和世界的新领袖。

于是,大把的投资(七万亿),开始复制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应对模式:刺激消费。

我不懂经济,不敢说专家就是错。但我懂一点点常识,我知道的常识是:

1:用应对区域性亚洲金融危机的方法思路,来应对全球性世界金融危机,恐怕是不行的。

2:出现危机,就像人生了病,需要静养,同时反省和改进自己原来不良的生活方式。这样过一段时间自然会好,而不是打强心针。打强心针的结果,会掩盖目前的毛病,勉强作为,可能会把命都送掉。

3:金融危机之后,一定就是实体经济危机。中国缺乏应对经济危机的经验,2009年中国会受到更严厉的冲击。所以更应该教育国民,居安思危,做好应对低谷的准备,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而不应该盲目乐观,欺骗国民。

4:我赞成政府投资,但应该趁此时,补补我们国家缺的课,比如教育,这是将来国家发展的最基本条件。而不是把大把的钱用在根本就不是很需要的地方:如基础建设。这除了增加一堆看起来很漂亮的“政绩”,填饱一批腐败的官员外,对老百姓的生活帮助其实很有限。比如多几栋标志性建筑,多几条高速公路,老百姓们是享受不到多少利益的。而投资教育,则几乎每一户人家都能得到实惠。

就像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我认为我们应对的方式并不好,还可以有更轻松,更有利国计民生的应对手段。当然,我不懂经济,只会没水平的瞎想。当年我就告诉朋友们:金融危机对于外汇储备丰富的中国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如果是我当总理,会趁此时大量购进国外9-10美元一桶的原油,用不完就存起来。因为当时我知道,不算石油本身的价值,江汉油田的开采成本就是16美金一桶,10美元的国际油价,是因为他们有些油田储量丰富,开采成本很低,但多数油田都是采一桶,亏一桶。我就想:还自己采什么?让国家给工人发生活费,让他

们闲着。保护好资源,拿钱来专门买国际亏本石油,把历年来存的美元票子用掉,这绝对比买利息低得实际上在不断贬值的美国债卷好得多。可惜我没资格买油,也没有地方给我存油。否则我会把我所有的钱,买10元一桶的油存起来,然后到处玩儿,等以后经济恢复,悠悠闲闲就可大赚一笔了。其实当年我虽然没有买石油,但是买了其他会增值的东西,小小地发了一点财。

当然,我这种小生意人的常识,比不上中国国家御用经济学家的大脑更有智慧。他们给中央出的主意是:宁肯用20美元成本的国产石油,也不要10美元的进口石油。要等进口石油涨到100美元的时候才大量采购,搞国家战略石油储备。而且,为了保证这个国家政策得以顺利实施,中央要总理亲自挂帅、大力投入,全国动员力量反走私,其实主要就是反进口石油和成品油。绝对不能让中国人民偷偷用低价(不到国内一半价格)的进口油,影响国家的经济复兴计划。只能买国产的高价油,防止冲击“中石油”等的生意,让国企效益不好。国企员工的福利奖金,都要靠老百姓买单;这样不花中央一分钱,就刺激了国内消费和保证了国企效益。赖昌星就是这次反击战猎获的战利品,他的罪名就是大量进口成品油。大家知道,这次反走私的效果很好,非常成功。当然了,派了两个总理去的,吴仪不行,接下来“铁总理”朱镕基亲自来抓。

短短三五年后,我看到中国到处求人,甚至给委内瑞拉这样的小国送上最甜蜜的微笑,进口五六十美元一桶的石油;又过了几年,油价到了我怎么都想不到的一百五十多美元。中国这几年不断地大量进口,因为国内需求旺盛,还对别人说“价格高不是中国人的罪”。我心痛得大骂这些败家子:中国老百姓牺牲健康,牺牲教育,牺牲环境,拼死拼活赚来的一点钱,就被你们这样乱用?美元在中国手上转了一圈,没捂热又跑到国外去了。

国外巨头们只要提提油价,或者铁矿石之类中国需要的东西,随时都可以把中国新增财富的很大一部分轻易弄走。澳大利亚的力拓,巴西的淡水河谷,这两家矿业公司仅仅靠简单的提高铁矿石的价格,所增加的利润,就比我们国家全部钢铁企业这几年红火利润的总合还多得多。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其实是被外国豪富们玩弄在股掌之中;我们赚一块钱,就同时帮他们赚了五六元钱,还居然敢大言不惭地说:自己已经是世界第三“经济强国”,马上要第二。还看着美国,想要把人家踢下台去做第一把交椅。这种梦,比阿Q还荒诞,居然有大批“爱国人士”相信。中国人真是没有常识了。

就算中国当上“第一”又如何?你们以为国家就富强了?别人就尊重我们了?

过去我们当过“世界首富”的!只要有一点历史常识的人,就会知道:满清垮台的时候,我们的经济力是世界第一,占世界GDP总值的1/3左右。比现在的美国要“牛”得多,美国只有20%。所以当时的大清,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

可是,常识就是:国“强”就一定会“富”,但是“富”未必“强”。中国的富强一词是违背常识的,应该说成“强富”才对。所以国民们,官员们,都傻乎乎地以为:只要富了,就强了。家长们,孩子们都以为:只要挣钱了,就什么都不用担心了。真是岂有此理。

一头狮子,大可以到处炫耀自己的一身肌肉。可是一头肥猪,如果到处炫耀自己的一身肥膘的时候,我看就危险了。

大清国就是一头肥猪,可是他居然以为自己是狮子。因为他太有钱了,居然高价买了一张狮子皮来披上,结果忘了自己原来的“肥猪本色”。

我们国家的养猪专业户们,好容易有一点钱了,也在张罗买几张狮子皮来披上,以为就“强”了。比如说,有人很兴奋地在议论:中国马上要造航空母舰了。中国花每架上亿元的人民币,买来了大批苏俄最新,最先进的苏30飞机。装备我军证明了我国的“强大”。(与此同时,投入教育,政府在叫没钱。不少老师们在贫困线下生活。四川,重庆的数万教师“罢教”事件,无非是要政府兑现文件中承诺要支付的补贴。拿两架飞机来“支持教育”,不知会让多少穷教师喜极而泣)。

只知道常识的我,依然很愚钝。还是不觉得我们因此就“强大”了。因为以史为鉴,我认为钱绝对买不来强大。经历八国联军进京的“国耻”后,大清也想要“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派了人出国取经。这基本与日本人向西方学习同时起步。不过,日本人穷,没钱买好东西,只好老老实实学别人的本事;而且很谦虚,只要外国人说好的一切,统统不走样地认真学习。学好后回国老老实实办教育,一点一滴的从头做起。

可大清国看不起小气贫穷的日本人,觉得慢慢学本事很辛苦,是穷人的无奈。富人有更快地“强大起来”的条件,只要花钱买,一下子就到位了,反正我们国家有钱。北洋水师的投资,好像是世界第一。战舰的先进程度,比现在中国要造的航空母舰更领先(相对其他国家的战舰水平)。战舰官兵的待遇,肯定也是当时世界最高的。

一个事例:海军舰长邓世昌的年薪,购买力平价计算相当于现在的40-60

万元,他阵亡后清政府给予的抚恤金相当于现在的2000万元。当时舰上最差的做卫生的民工,工作也是800元一月。可知我们当年这个富国,是花了大本钱的。结果如何呢?

常识是:如果是肥猪,披张狮子皮,刚开始可能会吓住别人,不过时间一长,就会被人发现肥猪本性,一样会被宰来吃。

如果是狮子,刚开始没有肥猪个大力壮,需要小心地“见猪行事”,见了大猪躲着走。但是假以时日,狮子一定会长大的。这时肥猪的唯一命运就确定了。

实际上,当年比我们穷很多,也差很多的日本舰队,可以轻而易举地扫掉我们的“世界级强大舰队”,从大清的手里,夺走了台湾和朝鲜。而且鼓励了日本进一步夺取东北,以及一步步地蚕食全中国。在一本外国出版的“亚洲史”里,就是用差不多的逻辑和比喻来评判中国和日本的。

中国这头肥猪,如果不是美国人出手,早就被日本吃光了吧?对这个结论不满的爱国者,最好补补课,先弄清楚那些攻陷上海,制造南京大屠杀,赶得大批中国军队到处逃的日本精锐师团,最后是死在那里?再来找我骂人算账吧。

原因就是:一个民族要强大,一个国家要崛起,有很多关键的东西,是花钱买不来的。有时候,钱太多了反而坏事。

大国崛起该怎么做:常识很简单,教育领先,文教救国。

看一下近代西方强国的崛起吧:当年拿破仑的征服,彻底击垮普鲁士邦国,1807年被迫签订[提尔希特条约],领土被剥夺,还要赔付大量的战争赔款给法国,国家一贫如洗。

该怎么办?当时的国王威廉三世说:办教育。1807年,处于内外交困中他的著名施政纲领是:“这个国家必须用它精神上的力量来弥补物质上的损失。正是由于贫穷,所以要办教育。我还从未听说过一个国家办教育后办穷了的,办亡国了的。教育不仅不会使国家贫穷,恰恰相反,教育是摆脱贫困最好的手段”。

他的国防大臣萨恩霍斯,与大清国的军机大臣不同。没有向国王要钱来买军舰,而是很有智慧地说:普鲁士要取得军事和政治结构上的世界领先地位,必须首先在教育和科学的世界中取得领先地位。他这话,倒是很像教育部长应该说的,恰好证明德国军人的素质,绝对不是一群只会打打杀杀的大老粗,而是国家战略专家。

当时作为教育部长的洪堡,就更地道了:他直接创造了现代大学。被全世界尊称为:世界大学之父。今天的美国研究型大学,如哈佛等,奠基就是洪堡当校长的柏林大学。他当年的话是:大学是一个最高手段,唯有通过它,普鲁士才能为自己赢得在德意志世界以及全世界的尊重,从而取得真正的启蒙和精神教育上的领导地位。

重视教育的结果,是德国人建立了现在的幼儿园模式,建立了面向大众的公立学校,现在的中小学教育体制直接来源就是德国。当然,更不用说大学了。当时的德皇出钱聘请教授来柏林办大学,教授不买他的账,还骂他。他都忍了:说,大学精神就应该是这样的,充分表明皇帝对于教育和学术精神的理解和尊重。我们国家的教育官员,对于自己没有投资一分钱的民办教育也喜欢指指点点,喜欢当婆婆,扮权威。这样怎么可能把教育办好?

文教兴国的结果,是德国在19世纪以后超过英法,从一个贫穷,落后,被欧洲各国看不起的,认为是缺乏文化和教养的德国,德语还被贬低为“猪说的语言”的情况下,成为世界科学和文化发展的中心。并一直持续到现在。

日本的现代崛起,学的是德国。二战期间,日本站到德国一边,是有其原因的。日本的工业,来自于德国的精致,与美国大不一样。100年前的日本,非常

看不起当时美国的粗糙和缺乏文化。直到现在,美国粗糙的汽车依然输给日本的精致工艺。德国车的工艺,也比美国车口碑好的多。

美国的现代崛起,根本上也来自于德国。首先美国的教育体系,与其他国家一样是模仿德国的。但美国二战后成为世界经济和文化,军事的霸主,首先是希特勒帮忙,大批犹太学者流亡美国。因为美国提供了比其它国家更好的条件。

二战期间,美国人可以用五个师的兵力,去抢一个德国飞弹专家布劳恩。会动用一个伞兵师,两个装甲师,以及整个第六集团军,掩护一支部队去抢物理学家海森堡。在德国失败后,苏联人忙把德国的各种机器运到国内的时候,美国军队却在到处寻找德国的知识精英,把他们送到美国安居。这证明美国对于“大师”的重视,远远大于对“大楼”的重视。这样战后的美国,突然“崛起”了,成为诺贝尔奖的大户,美国的大学,一跃而成为世界的楷模。

这些就是大国的崛起的“文化教育版”,与中央电视台的不同。

有人说:我们国家也“重视”教育啊?这不,中国大学生人数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了。

可惜,中国的大学不能叫大学,能够称为“职业技术学院”的就已经很不错了;更多的所谓大学,只是一家发文凭的餐馆,不是大学。连真正的学校都谈不上!

中国的中小学,也不是教育。大约可以称为:现代科举考试机关吧,反正不是教育机构。至少,不是西方概念中的教育。也不是中国古代思想传统的教育。这是一个在中国这样根本不重视教育,只关心赚钱的基本国策下长出来的,号称为“中国特色”的教育怪胎。

我这些话不是偏激,请看德国人两百年前建立现代教育体系的时候说的教育是什么: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的世界,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教育是以人为最高的目的,接受教育是人的最高价值的体现。

请问各位:按这种标准,中国有哪一所学校,他们所做的一切可以称为上述原则中的“教育”?答案是:一所都没有。今日学堂算是吧,可教育局们还不承认。因此,说中国教育比德国落后了两百年,好像并不过分。

中国的教育理想是什么?教育大纲里原来是“培养无产阶级事业接班人”,现在改成了“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这些教育原则到底是什么意思?百姓们始终没有搞懂,我也搞不懂,更不知道该怎么做。不过教师们都知道,别把“接班人”的事情当真,学校考评的标准就是“升学率”,因此教育目标当然就是“提高升学率”。家长私下里教育孩子,都掏心窝说了实话:好好学习,考上大

学,拿个文凭找个工作,挣钱养家,就一切ok了!所以一看就知道中国人不要真教育,只要职业培训。所以中国的学校当然就都不管教育的事了。即使是打上教育旗号的各种职业培训所,还连“职业培训”的本分工作都没有做好。很多学校沦落为与家长一起狼狈为奸,合法出售文凭来糊弄企业的国办官僚机构。

中国大学的功能,领导者都知道,是政府用来跟老百姓做生意的。98年开始大学扩招,为什么?是为了提高中国教育水平吗?不是,是为了做生意。跟今天遇到经济危机的时候一样,是利用“大学”这个神圣的名词,来刺激内需。中国当时的经济学家,出主意给官员们,要用各种方法迫使老百姓把钱拿出来消费。中国老百姓别的钱不愿花,掏不出来;给儿女读大学会很大方的。同时研究生也扩招,是要把年轻人多留在大学里几年,以避免就业危机。

所以200年前的德国人是因为太穷,所以来办教育;200年后的中国人因为“中国经济的面子”而利用“教育”名目来搞钱。全然相反的思路和做法,看来世界会出现一个独特版本的“中国式崛起”!我们靠给全世界做民工干活来“崛起”,试图当上“世界领袖”!实在是不可思议。如果成功了,绝对是一世界奇迹!

结果当然是,扩招不仅没有“提高教育水平”,只是“提高了大学生数量”,同时大大降低了大学的水平,导致更严重的学术腐败现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有没有水平,有没有人要,没有人会关心的;反正家长的钱已经弄到手了。去年100万大学生没人要,今年至少有200万人,甚至可能是300万人没人要,怎么办?政府嘴上“关心一下”,百姓“心里暖”一下,就过去了。反正在大学里很多人啥都没学到。

指望这样的国家和民族,能够“崛起”为世界强国?能够成为世界的领袖?打死我都不信!

从这次中国应对经济危机的四万亿财政投入方案中,居然没有一项是关乎教育的。我就知道:中国依然还是一头猪!就看什么时候被人杀来吃。别自恋,以为我们是狮子,其实连睡狮都不是。

殷鉴不远,清朝的镜子,不就在眼前吗?

现在的海军会不会比北洋水师的命运好?我不敢肯定!100多年前就已经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海军力量的日本海军,目前武力依然受限制的海上自卫队的军官,私下的评定是:如果日本和中国海军再度开战的话,40分钟就可以歼灭中国的主力舰队。

果真如此的话,证明我们与日本的差距,比大清朝也好不了多少;很可能差距还更大了,希望这仅仅是日本人的自我妄想!

不过教育界承认:我国小学教育与日本之间的差距是90年。看来与我们的实际水平是符合的。

五大发展理念关于教育方面的解读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和路径。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对照五大发展理念要求,东安教育发展也亟待找准痛点,破解难题,补齐短板,重塑价值追求。 ★以创新发展激发教育活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东安教育近五年来推出了集团办学、教育评价机制、新课程、招生制度、师资培训等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积蓄了发展后劲和动力。全县教育工作者把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好“四要”一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二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帮助每个人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三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鼓励向未知的世界挑战,向自己的潜能挑战。四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永不言败,永不放弃。 敢于谋变出新,促进创新发展。一是培育高效课堂。切实改变单一灌输式教学模式,创设生本课堂。课堂全程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主导、学生主动的高效课堂生态。二是抓好特色学校建设。特色学校不求大而全,而是求精求实。要善于凝练办学思想,要在校训、校风、教风与学风中真实体现;要善于整合校内外、历史的、现实的教育资源,为我所用,形成特色;要善于寻找支撑学校特色的项目与特色课程,并形成符合学校办学思想的教育效果。全市有学校入选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东安占了,即东安三中和水岭学校。三是抓好校长队伍建设。“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今年,东安县教育局创新打造“校长论坛”这个平台,是“华山论剑”,是校长们的博鳌论坛,是有文化底蕴、有专业水准、有感人故事的平台。原则上每月开展一次,每次都组织一次测评。 ★以开放发展拓展教育资源 教育开放是指资源、知识、技术、信息、人才、资本等教育要素的自由流动与共享。从我县教育工作实际看,推动教育开放,首先则意味着继续开展“请进来”和“走出去”。在实施“国培”“省培”“市培”的基础上,继续坚持“请进来、送出去”,选派校长、青年教师、骨干教师采取挂职学习、跟岗学习、会议研讨等方式增长才干,开阔视野,培养一批名师、名校长,打造集聚教育人才的洼地。近五年来,我们选派五六千人次赴北京、上海、长沙、广州等地考察学习,也请了近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东安传经送宝。其次,教育开放意味着对市场开放,让民办教育活起来,让民办教育成为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再次,教育开放也意味着对社会开放,把各界精英、社会资源请进来关心和支持教育。我们评选了许多教育功臣,争取了数百万社会资金成立教育基金会,聘请了社会精英、外籍教师参与打造特色学校、特色课程,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教育发展资源。对社会开放还要办好教育阳光服务中心,扩大阳光服务中心功能,主动征集意见建议,完善县教育局、学校二级联动服务平台,健全投诉、查处、反馈、评估的快速反应机制。 ★以协调发展推进全面进步 从县级政府看,教育协调发展就是要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缩小城乡差异、校际差异。从学校管理层面看,对学校工作整体了然于胸,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精英教育理念

精英教育 特点:不是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思想 一、我们对教育的疑问点: 1、审题错误:难道只是仔细的错误? 2、知识的理解深度不一样?--只是考做题来的吗,智商不一样吗? 3、会的题目在考场上就是做不对? 4、课本的读法?上课的方法?学习的效率? 5、有的人知道考试怎么考,可以预测考题,有的人却不知道? 6、自己看老师讲题很简单,但是自己做的时候就是做不对? 7、学习的兴趣问题?怎么对每一科目有兴趣呢? 8、马虎问题多年没解决?比如书写错误,计算错误,回忆错误? 9、莫非定律的应用:一个人对于考试结果在意程度的高低与他获得这个结果的可能性成反比---心态问题,不能正常发挥? 10、为什么选择题这块有的人就可以找到它的漏洞,如何提高选择题目的技巧,提高解题速度? 11、冲刺时间的不同心态用何种调整方法呢? 12、死记硬背的方法?英语语感的形成?真实的语言体系是什么?语法多的很? 13、做题速度的快慢只是熟练度的问题吗?还有其他的因素影响吗? 14、学生的逆反心理对成绩的影响?对家长的、对老师的反感问题影响成绩? 15、学生的好成绩真是老师的教育出来的吗?是选拔造成的比例问题,没有体现老师质量的本质区别。 16、不能通过老师的教教出好学生吗? 17、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不是教只是,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它在面临新问题的时候可以游刃有余。、 二、教育与高考的关系 1、知识体系知识的定义是什么?变形的方式很多如何办? 2、思维体系各个学科有共性思维存在 3、情商体系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结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可以结合起来的,不是冲突,而是现在没做到位。 三、以什么态度面对现在的这些培训以及其他的课程 1、认可其中合理的存在 2、缺点:不全面各个方面的针对性不够 四、管式高考的全套体系 1.高考题目中的语言定义体系 1)将不同科目中不同的定义讲清楚 2)目的:身体再也不会出现错误,或者减少到最小 2、知识体系 1)知识本身的描述与定义 2)对全部真正对知识点的理解(用思维)而不是记忆例子:不是有顺序才是排列有区分才是排列 3)如何运用这个知识点 4)如何搞清楚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以及什么是中间知识点

_五步三查_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精)

中国教师报/2010年/6月/30日/第B03版 “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杜郎口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形成的一套具有普适性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对高效课堂理念的最佳呈现。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在步骤命名、环节设计和操作的基本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一线教师掌握和运用,并尽可能从方法和规律的角度来指导教师付诸教学实践,很好地解决新课程理念“顶天入地”的问题。本期特邀高效课堂培训专家张海晨对此模式进行系统解读。 “五步三查”教学模式 “五步”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独学; 第二步:对学、群学; 第三步:组内小展示; 第四步:班内大展示; 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三查: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 一查:在学生独学时; 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 三查:在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时。 第一步:独学

“独学”指学生个体学习而言。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导入。 (一检查反馈: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检查最好以爬黑板方式进行。 (二新课导入:导入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独学: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如此学生才会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1.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课堂纪律以不影响别人的学习为宜。学生以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标注,带到对学、群学中解决。独学环节完成后,要及时告知本组学习组长。 2.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要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适时点拨指导;独学环节完成时要对各组进行即时性点评。 第二步:对学、群学 “对学”指两名同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群学”指小组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或具体指“学习对子”间帮扶学习。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1.对学生的要求:先对学,后群学,继而深入探究。首先通过同层次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

最新精英中学“6+1”高效课堂模式

石家庄精英中学高效“6+1”课堂模式 石家庄精英中学首创的高效“6+1”课堂模式,是继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之后的第三大课堂教学创举,既有理论依据,又极富推广和使用价值。 高效“6+1”课堂模式的流程主要是课堂的“导”“思”“议”“展”“评”“检”和自习课的“练”七个环节。现在李校长说,“练”这个环节也可以改为“用”。 一是导,教师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实现旧知向新知的导入,以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知识的好奇心(大约5分钟); 二是思,教师下发学习提纲,学生按照课堂学习提纲上的路线图读课本,自学深思,勾画圈点,分析归纳,并做好记录(大约18分钟); 三是议,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讨论题目,按照小组起立讨论(讨论内容为有一定价值的问题)(大约9分钟,特别是起立讨论,比一般课堂的坐下来讨论效果更好); 四是展,学生按照既定的规则激情展示,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大约8分钟,展示的形式也很实在,不追求活泼和气氛); 五是评,激情展示结束后,教师开始精讲,对本节知识进行整体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大约7分钟,最体现教师功夫和水平的环节); 六是检,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方法和规律进行回顾,接受教师的检测(大约3分钟,这个环节时间很短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还有专门的练的环节); 最后是练,通过练习、作业或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夯实双基,最终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他们的课程表上上午第五节课排的都是公共自习课,学生自由练习,主要解决教师下发的“自助餐”,下午三四两节课和晚自习的部分节次排的是学科自习,主要进行限时训练,一般有几节正课,就有几节限时训练课)。 这一课堂模式,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将传统的“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要求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转变,在教学中既要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强调过程和方法。每节课都要做到环环相扣,让所有学生都紧张、高效。学生要不停地去阅读、思考、质疑、辩论、动手练习等,让学生对当堂内容进行横七竖八的解剖,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最后能用多把钥匙开一把锁。 高效“6+1”课堂模式将课堂的主角从老师转变为学生。课堂上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做结论的,尽量让学生做结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表出自己的见解,让学习的过程由枯燥变得生动,解决了学生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效率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究其根本,我认为是一种生本教育理论和模式的实践,是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是让学生变“学懂”“学会”为“会学”“会用”。

解读精英教育一

解读精英教育一:中国需要培养领袖和公民的真正教育! (2009-08-08 10:49:25) 转载▼ 分类:解读精英教育系列 标签: 留学 精英教育 贵族教育 应试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 题记:“十八世纪初期,耶鲁要求必须为小小的新英格兰殖民区培养领袖和公民。到十九世纪中叶,我们的视野便面向全国(为全美国培养领袖)。在进入21世纪时,我们必须立志为全世界培养领袖人才。----我们的学生,要准备成为世界领袖---到目前为止,耶鲁教育出来的企业领袖超过任何一所大学。”(选自耶鲁校长理查德.雷文“对耶鲁大学新生的演讲录”,见[大学工作]一书)。 解读精英教育一: 今日学堂致力于为中国人培养未来的领袖和公民! 作者:今日学堂(私家学馆)校长张健柏

目前全世界的公办教育模式,全都是模仿数百年前德皇威廉三世时期,德国为提供民族素质和竞争力,首度普及国民大众教育的模式。当时的德国,为了在欧洲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在欧洲人把德语称为“猪说的语言”的鄙薄下,全权委托具有卓越远见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洪堡,设计了德国的国家教育战略:“正因为德国穷,因此更需要办教育”,因此创造了这种由国家出钱,普及全民教育的模式,与欧洲传统上教育仅限于贵族和有钱人的做法相反,从此之后,德国教育模式成为公立国民教育的典范。 德国人最先的一步,是建立了柏林大学,因为当时的校长,具有卓越远见的教育家洪堡认为:大学是一个最高手段,唯有通过它,普鲁士才能为自己赢得在德意志世界以及全世界的尊重,从而取得真正的启蒙和精神教育上的领导地位。这种极具眼光的教育战略,以优厚条件吸引了欧洲大陆各国的优秀人才来当教授,先培养了一大批德国自己的知识精英和师资储备,继而在拥有大量有才华的知识分子储备的情况下,建立了从幼儿园开始的,完善的中小学国家基础教育体系,以及以技术学校为主体,研究性大学为顶峰的成人教育体系,很有效率地培养出大量有文化的知识工人。为德国从落后的农业经济国家转向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最佳的人力资源保障,为德国崛起提供了最关键的支持。此举让德国最近一百多年来一直执西方工业技术和制造的牛耳,至今德国依然是世界级的制造业大国和工业强国。也正因为德国的成功,从而德国的教

[关于,校园民谣,的文化解读,1,游走]游走在精英与大众文化之间

游走在精英与大众文化之间—关于《校园民谣》的文化解读(1) 《校园民谣》大约流行于20世纪末的94、95、96年,它由高晓松、小柯等一批北京各大学的在校学生填词谱曲,由老狼等一干人演唱,至今依然在大学校园中广泛传唱,其中尤以《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上班族》等影响最大。 应当说,在20世纪90 年代讨论流行音乐的话语环境中,以崔健为代表的中国摇滚从一开 始就承担起了叛逆的、反主流的、政治解构式的音乐之外的社会责任。他们那种宏大叙事式的对主流意识形态和精英文化的冷嘲热讽,不容分说地以一种文化英雄的形象将他们自己推上中国的文化舞台。另一方面,与之遥相呼应的那些纯粹商业性质的流行音乐,因其辞、曲的俚俗、品位低下和过多文化工业的炒做及消费气息而很难持续引起在青年亚文化圈中的共鸣和呼应。于是,《校园民谣》在这种氛围中的异军突起,就显得有些相当的另类和卓尔不群了。 总的来说,《校园民谣》的大部分音乐曲调继承了以往流行音乐的主要旋律,但歌词内容却有很大区别,它们多以校园生活为题材,以怀旧为主要内容,追忆或记录校园中逝去或者正在逝去的浪漫与温馨,风格唯美而且充满诗意,因而它们大都无可避免地带有一股淡淡的忧郁气息。也正是这股忧郁,透露出了作为文化符号的”校园民谣”在那种特定时间段里的能指功能:唯美、拒绝凡庸,但同时并不缺乏热情与理性,更多的时候是一些自我沉醉式的浪漫抒情,是距离高雅文化或精英文化最近的青年亚文化。在这里,我们绝不会听到崔健们的焦灼、无奈与愤懑;也同样不会听到主流或者精英文化许诺给青年的希望、创造以及信仰。我们所能听到的,只是现代都市中青年学生的生存境遇,只是这些青年男女的心灵、情感的真实存在及其状态。所以,它显得特别,它的声音也更容易透过层层的遮蔽,射入到人们轻易不能触碰的心灵空间之中。 于是,《校园民谣》的聆听者们在被歌曲的词、曲甚至编配触动了之后,迅速地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对照,通过对照又产生出强烈的认同感。这样,”校园民谣”的所指意义也就被设定了:同样也是以唯美为基调的,一个摒弃公式化与商业气息的充满诗意的心灵空间。 《校园民谣》的作者高晓松们当然知道如何来营造这个空间,也当然明白如何来珍视并叙述这个空间。所以便有了《同桌的你》,有了《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当穿着发白的牛仔裤、普普通通的白衬衣,一幅学生打扮的老狼手捧麦克风,絮絮诉说着对”同桌的女生”和”上铺的兄弟”的记忆之后,他便突然发问道: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看了你的日记;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 ”……那些日子你总说起的女孩,是否送了你她的发带。……”

高效闪光课堂”教学模式核心要素解读

“高效闪光课堂”教学模式核心要素解读第一部分符合理念 理念是魂,是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指南。“高效闪光课堂”的改革和创新工作,必须紧紧地抓住理念这个根本。只有符合高效闪光课堂理念的课,才是好课。 “高效闪光课堂”的理念与学校的办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闪光”一脉相承,突出以生为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从多个角度全面衡量学生,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既可以是品德、习惯、文化、能力、特长等,也可以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注重既能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更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既能促进潜能生不断增强兴趣、提升能力、养成习惯,又能通过深思、拓展、迁移等手段满足精英学生的学习欲望,启迪思维,增长智慧。每个人都能在课堂中充分展示自我,体验成功,获取“闪光”的快乐。具体来说,“符合理念”体现在“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培养习惯”、“夯实基础”、“培育精英”五个方面。 一、激发兴趣 【释义】 激发兴趣是“高效闪光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学生都是一个个充满生命灵性的个体,我们教学的成功,在乎孩子们自己“愿学、乐学、会学、想学”,而学习的动力就是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持久的学习动力,课堂效率会明显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操作要领】 1、课堂导入新颖有趣,导学过程自然流畅; 2、教师充满激情和智慧,语言准确、精练、生动,能吸引学生、鼓舞学生、感染学生; 3、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具等丰富灵活的教学手段,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4、教材处理得当,能用教材教,教学适合学生身心特点; 5、充分利用班级学习合作小组,进行适时有效的评价; 6、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取学习的信心。 二、激活思维 【释义】 激活思维是“高效闪光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是将拥有的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要通过引导将学生的问题暴露出来,激发他们自主思考,从而提高探索新知的能力。因而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探求。教师通过创设思维情境,保障思维时间,拓展思维空间,提升思维品质,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地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思维,学生在学会学习的同时,奠定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课堂教学气氛就会更

体育是精英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和最重要的课程

解读精英教育18:体育是精英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和最重要的课程! 作者今日学 堂校长张健柏 我这样说,可能会让几乎所有的中国人大跌眼镜!因为这完全违背中国几百年来的“常识”。虽然我这种说法,才最符合真正的中国文化传统和真正教育精神。 简单地温习历史,古代的皇家教育机构一直称为“保傅”机构:“保”就是“保其身体”,“傅”就是“傅其德义”。显然,古代皇家的精英教育理念,是认为皇子们的身体训练和体育教育,才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教育。因此“太子太保”,也就是“皇家体育教师”的地位,排在“太子太傅”----这位“皇家文化教员”的前面。 作为皇帝及其周围的高参,他们非常深刻地知道:对于治理国家和人生成长来说,很多必须的重要素质,是无法通过读书和上政治课,文化课来学习并拥有的,只有通过体育课才能学到! 如果理论化一点,文雅一点,复杂一点来说:古代的中国文化,一向坚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国曾经是一个各方面都极为进取和积极向上的民族,而且还是一个极为务实的民族。当然,这已经是“过去时”了。 中国古代读书人追求的人生三大成就,分别是“立功,立德,立言”,翻译成现在语言,就是做事第一,人品行为第二,会读书写文章第三。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一生中要对社会和国家有所贡献(立功),干出一点成绩,才是很了不起的真本事;比会做人(立德),比著作等身(立言),都要重要得多,才没有枉活一生。 可见古人没把会读书当成多了不起的事情。古人说“行有余力,而后学文”,只有当一个人会做人,会做事后,还有剩余的资源和精力,这时候才需要“学文”读书,提高文化素养。如果只会读书,说大话的呆子,是会被笑话的。古代说这种人是“酸儒”“腐儒”,就是说他们像变质了的酒,或者腐败了的食物一样,是需要丢弃的人类垃圾品。汉唐时代的读书人,上马可以杀敌立功,下马可以写诗赋文,其胸襟气概,绝非明清以后只会夸夸其谈的酸秀才们所能比的。 现在的人,早就不记得这些真正宝贵的传统了。因此我说“体育比读书和听课学习更重要”听起来像个怪物。我办学堂,把体育和武术作为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更是让人不可思议。人们会怀疑我是不是故作惊人之语;或者调查一下我的背景,是不是代表某某运动体育团体说话。因为在中国,很多人说话往往不是用脑子,而是用屁股来说话----坐在什么位置上,就说什么话。换了位置,就换一套相反的说法。因此对我有这样的怀疑也可以理解。遗憾的是:我没有任何体育利益团体的背景,相反,我的经历更像是一个正宗的“文人”。 中国宋明以后的“近现代文化传统”,造就了中国人“积弱”的个性品质。这一点国外研究汉学的人看得很清楚。明清以后,对于涉及需要评价人体自然能力方面的用词,往往倾向于负面:比如“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等,罕有“醉里挑灯看剑”的英豪之气。

解读精英教育七

解读精英教育七:大国崛起和世界领袖的奥秘 (2012-03-01 16:09:42) 转载▼ 分类:解读精英教育系列 标签: 教育 这是我2008年的旧文,不知怎么搞的居然从我的博客中“消失”了。网友来信专门向我讨此文,我只好“搜索”一下,从网友那里重新“盗版”回来。(以后网友找不到我的文章,只要记得文章的名字,一般来说网上总能找到的)本文谈到了德国的教育水平。很多人只知道美国教育水平高,其实美国的精英教育,人文教育水平可能是世界第一。但是科技教育,国民教育的水平,是德国最高。因此我给总理的信中,提到了可以学习的“德日模式”,因为我认为中国学习美国精英教育模式的可能性不大。中国不喜欢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但是如果真喜欢“科技强国”的话,就要学习德国,日本。而不是关起门来搞什么应试科举教育,这是害国,害民的教育。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换句话说,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这个数字,难道不能说明德国教育的成功吗?不正好是中国教育需要的东西吗?。虽然可惜的是:德国的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高级打工仔”,不是美国一样的“世界领袖”,因此尽管有这么多的诺奖获得者,但德国的国力和世界影响力远远不如美国。中国的财富来源于低端制造业,中国教育基本上是培养低级打工仔,技术含量很低。居然相当世界领袖?世界强国,大国?想都别想! 很难想象一头肥猪会因为体重超过狮子,就可以当上“万兽之王”。 原文题记: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的世界,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教育是以人为最高的目的,接受教育是人的最高价值的体现。(德国200年前的教育改革宣言) 德国铁血首相俾斯麦对当时的国王威廉一世说“既然迟早都是要死的,何不死得体面一点?”。因此,他们两人一起创造了德国的辉煌时代! 是呀,我们干吗要活得如此卑微?即使我们“只是”中国人。 解读精英教育七----大国崛起和世界领袖:中国是肥猪还是狮子?国富就能民 强吗? 今日学堂校长:张健柏 [大国崛起]---这是中国的“文化专家”们拍的一个文化电视系列片,拍得很有气势,很有感染力,很有民族强大的“暗示效果”,可以让中国人“意淫”

解读:美国的平民教育

解读:美国的平民教育 -----读到一篇好文,分享与大家 平民教育就是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对于平民教育,我首先想纠正大家包括我自己以前的一个错误认识,我们以前认为平民教育就是社会底层百姓子弟的教育,就是打工子弟学校。其实不是这样,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平民教育有两个定义。 第一个定义是指平常百姓,特别是社会底层家庭的子女都可以享受的教育,这是从教育政策角度来定义的。第二,教育人做一个寻常的人,也就是:读平民的书、说平民的话,长大做一个遵纪守法、勤劳、诚实、有爱心、不走捷径、有正义感的合格公民,这是从教育哲学、价值观的角度出发的。以前我们往往是从第一个角度来说的,而从第二个角度来说的很少。 平民教育的三个最基本理念 开世界现代教育先河的国家,总的来说应该是美国。我觉得从美国教育消费者的角度,美国教育的基本特征,那就是平民教育。 美国教育有三个基本理念: 第一,一个国家可以没有历史,也可以没有文化,但不能没有有效的教育。这是美国最重要的教育理念,我们一些人总觉得美国这个国家没有多长的历史,但是各位知道美国教育部成立于哪一年呢?成立于1867年。我刚去美国留学时,和国内很多愤青一样,觉得自己来自五千年文明之邦,觉得美国人都是土暴发户。我去的斯坦福大学,也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却是1888年开始准备创办的,而中国最老的三所大学是光绪皇帝颁旨成立的,在1896年。美国抓有效的教育,抓得早、抓得实在。 第二,智力有时是天生的,但优秀是教出来的。 第三,不论出身,每一个6-16岁的少儿都必须受到有效的教育,这是无条件的。否则对国家与政府来说,就有可能多一个不合格的公民,多一个社会问题,从

而削减了国家整体实力。不能说农民工的孩子就不是孩子,受到不好的教育,这样对一个国家来讲是成问题的。教育在西方一些国家,又称为“人生重新洗牌的过程”,人生之所以能够重新洗牌,就是说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所以平民教育就是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美国这三个基本教育理念都充分透露出平民教育的理念,都充分透露出他们治国的务实、平和,和对人性、对国家、对公民的尊重。 美国教育还有一张隐性文凭 美国教育发给学生的是两张文凭。第一张是显性文凭,即一般意义上的文凭,大家容易理解。隐性文凭则是我本人的一个重大发现。 美国孩子读完书之后,摆在身上还有一张隐性文凭,这就是具有平民意识的公民文凭,即我刚才说的做一个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的谦卑公民。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由家庭、社会、学校的互动来完成的。 我觉得美国这张隐性文凭是质量比较高的,这张隐性文凭将伴随一个人走过一生。一个国家给公民一张什么样的隐性文凭,或者不给隐性文凭,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与平民教育相对的是精英教育,美国人认为,平民教育和精英教育并不矛盾,平民教育是精英教育的基础,没有平民教育的精英教育是不存在的。只要平民教育做好了,精英教育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只抓精英教育而忽视平民教育的教育只有惨败的结局。精英多数情况下是很难被人们提早发现或选择定位的,精英也是很难从小就被指定并通过人为主观拟定培养方案就能培养的。真正伟大的天才不是一般的平庸教授可以发现的,爱因斯坦就申请过两次博士学位。一个国家要把教育办好,就把平民教育做好了,没有平民教育的精英教育都是胡说八道。 一个国家不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爱因斯坦,更不能都用培养爱因斯坦的方法来培养所有的学生。教育的目的就是能够使一个学生将来能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

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

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缺一不可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吴德星谈教育改革 近日,就目前社会上普遍关心的大学生就业难、高中文理分科和大学教育等热点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吴德星。 记者:现在很多人在总结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时认为,主要在于高校的年年扩招。对这种观点你怎么看? 吴德星:这种观点我不同意。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不是高了,而是低了。你想想,全国有13亿人口,可全国的高校入学比例,把职大、成人、电大等教育都加进来,也就是30%,如果单算普通大学,那就连这个比例也达不到了。 大学生之所以出现就业困难,一部分是因为金融危机冲击,企业岗位容纳减少了,但真正的原因还是就业择向的问题。 现在大学生对岗位的期望值很高,大家都希望找到一个对未来发展有利的位置。这不仅是学生的问题,更是由国家发展不均衡造成的。大的环境没构筑好,学生在自由选择职业方面余地小,我认为这是核心问题,而且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 实际上,我国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才是真正最缺乏人才的地方,但由于我国当前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又都是贫穷落后的,所以导致没有人愿意去。 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靠我国逐步地解决城乡和区域统筹发展问题。 记者:最近,国家在制定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改革纲要时,很多专家参与了讨论,其中就有人提出不要再进行文理分科,如何看待文理分科的问题? 吴德星: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的观点是,分不分科并不重要,关键还在于考试制度。 如果现在是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作为基础教育的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教育,就不应该再分科,这是教育规律。但从现实角度讲,改革会给大家带来不小的麻烦。因为学生在初中、高中阶段已经按照这个基本定向走了,突然间要改革,有点措手不及,这可能就是出现50%的网友反对分科的原因。 核心问题是要彻底改革考试制度。现在我们还用过去的办法衡量一个学生,一切都以分数为导向,这就导致素质教育费尽力气还是搞不上去。 记者:据了解,你一直坚持把精英教育作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是这样吗? 吴德星:是的。实施精英教育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然选择。这首先需要我们避免一个理解上的误区,就是把精英教育和贵族教育等同起来。事实上,新形势下的精英教育绝不是传统的“贵族教育”,也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精英。精英教育强调的是以一流的教师、一流的学科专业、一流的科技创新、一流的支撑条件和一流的管理,让全体学生在学习和研究的全过程中得到高水平高质量的全面教育、能力培养和个性培养,使学生真正具备成为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潜质。 精英人才是我国宏大人才队伍中的核心人才、骨干人才,是各条战线上的领军人才。其基本特征是:更善于追求深入的开放式思维,对于事物和未知领域有着强烈的兴趣;勇于面对风险和挑战,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对既定目标的实现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追求;知识、理论和实践基础扎实,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强,具有深厚的发展潜力;具有运用知识与技能,在一些重大现实问题中发现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可以看出,精英教育实质上就是通过高质量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奠定未来成为学术精英、管理精英和科技精英的潜质和基础。这也为学校的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乐锄精英教育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消防员正进行徒手爬杆训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向下滑动时,增加手的握力会增大手对杆的摩擦力 B.向下滑动时,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下 C.静止在杆上时,增加手的握力会增大手对杆的摩擦力 D.静止在杆上时,手收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下 2.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摩擦力B.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时也有可能有摩擦C.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D.两个表面光滑的物体间也可能有摩擦3.如图所示,用大小为8N的水平拉力F拉上表面粗糙程度各处相同的物体A,使其在水平地面上以1m/s匀速运动,当物体B静止不动时,与水平绳相连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保持不变(不计绳和弹簧测力计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平拉力F与地面对A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B.A对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8N C.若A以2m/s匀速运动,拉力F将变大 D.地对A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5N 4.在如图所示装置中,甲物体重15N,乙物体重10N,弹簧秤的示 数12N,不计绳重和轴对滑轮的摩擦,则甲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和方向是 A.大小为2N,方向水平向左B.大小为10N,方向水平向左 C.大小为12N,方向水平向右D.大小为2N,方向水平向右 5.如图所示,将纸片从易拉罐和水平桌面间快速水平抽出,易拉罐几乎不动。则将纸 片抽出的过程中,易拉罐 A.不具有惯性B.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 C.相对纸片水平向右运动D.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6.如图所示,小红站在商场匀速向上运动的自动扶梯上,她受到的力有() A.重力和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从百家讲坛的成功看精英文化的突围

从百家讲坛的成功看精英文化的突围

一引言 百家讲坛从几乎要被淘汰的节目到影视收视率排名第二的品牌栏目,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的,相应书籍的热卖,将演讲者的书稿以天价拍卖,在社会上掀起了重读经典的热潮,使得被遗忘在角落里的传统文化又一次的兴起,再次的引起人们的关注,学者们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大众讲述知识,得到了人们热烈得追捧。但同时批判的声音接踵而至,批评的人人认为把严谨的学术之使用不严谨的方式表达是对知识的一种侮辱,大多数的专家和学者猛烈的攻击百家讲坛,由于百家讲坛事由电视这一媒体传播的,批评的矛头也直指电视,人们历数着电视的罪状。从争论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得出是以严谨的学术为代表的精英文化与以娱乐为主的大众文化的一次交锋,大众文化以其与生俱来的商业性和娱乐性迅速的娱电视媒体结合占据了大量的受众,把精英文化逼进了电视的死角,占据了大多数的电视荧屏。电视精英文化入了生死的边缘,而百家讲坛的成功无疑是精英文化的一次胜利反扑,从中我们也看到了精英文化重新占领电视阵地的出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冲突由来已久,而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两者又是相互的融合来进步的,并不是不可融合的,电视的发展与进步必然离不开精英文化的引导和精英分子的参与,从百家讲坛的成功运作我们可以看出精英文化在市场经济中出路。

二百家讲坛的成功 2.1语言的平民化 对于一个讲课者来说,语言的使用对吸引听众有这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电视这种视听媒体上更是尤为的突出,只有语言艺术的良好使用才能吸引住观众在众多的节目频道中留意到,从而锁定住节目,在百家讲坛中起来的众多学者们首先放弃了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以一种拼民化的视角来讲述知识,他们注重理由形象地比喻,拟人等修辞来形象化的描述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还把节目制作成了一个个有着悬念的故事,每期节目都有一个悬念的问题贯穿始终,节目分成了开始,发展,高潮,结尾,四个部分。使得节目的故事性增强,悬念的使用突出了故事的神秘感,利用观众的探究故事真相的心理来增强节目的看点,悬念的使用激起了观众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很快的今人演讲者所设计好的知识框架中去,这样容易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使他们想探询故事的究竟,直至谜底的揭开。百家讲坛的主讲人也提出好奇心是节目获得观众兴趣的一个法宝,使得观众能够一直的关注节目是他们会一致的等在电视机旁收看着节目。 同时在台上讲授知识的时候,面对着在场的受众和电视机前的受众,演讲者的声音要有激情,要富有感染力,这样才能吸引听众融入到所讲的内容中去,富有变化的响度声音的技巧和洪亮的声音都是不可缺少的,还要注意语势,语调语气的变化。这样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才能更好的表达出来。我们在听叶嘉莹教授讲述王国维的词时候,可以感受到叶嘉莹教授的语言完美的诠释着这位国学大师的词,有人评论叶嘉莹的朗诵“她吟花,就看见花儿在摇曳绽放,她吟水,眼前就有水在荡漾,她说雾,会觉得四周一片雾霭茫茫,”[1]使我们感受到词的意境美,《人间词话》中提到词以境界为上,只有把境界表现出来才是最高的水平,而我们可以聆听着专家的朗读从中我们可以在优美的语言中感受词的境界,享受着文学艺术的魅力。这样优美的语言朗读使观众沉醉其中不能自拔,必然喜爱电视节目并被其所吸引。 2.2题材的集中选择 百家讲坛从创立之初就把立足点放在了博大的基础上,百家讲坛节目的定位在了“文化品位,科学品质,教育品格’路线。和教育频道的其它节目一样百家将观众群定位在了受教育程度较高,欣赏能力高雅到的知识阶层,试图涵盖人文,科学想把节目作成电视百科,然而收视率却一跌再跌几乎要被排挤出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单,由此百家讲坛不得不慎重考虑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几经换将后,从阎崇年主讲的《清十二帝疑案》系列开始八百家讲坛推上了科教频道的收视率顶峰。随之的刘心武的红楼梦,易中天的三国,直到现在最火爆的于丹的论语,一路的热播使得百家成为了央视最为成功的一档栏目。百家讲坛也找到了自身节目题材的定位,在定位方面放弃了电视百科的想法,节目的题材更多地走向了集中,更多得向历史探秘类和文学经典的方向发展,“依据2005年12月21日登陆

精英教育利大于弊

我方在辩题“精英教育利大于弊”中持正方观点。 “精英”一词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法国,意指“精选出来的少数”或“优秀人物”。而在高等教育的公认标准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在15%以下者称为精英教育,入学率在15%以上至45%以下者称为大众化教育。精英教育是选拔方式。它特别强调受教育者的智力、强调基础,并以综合素质来衡量学生。 我方为鉴别辩题正确与否所设定的框架是:决定精英教育利弊的重要指标是教学质量。由于教学质量反映了此种选拔方式的成效,若教学质量不高,则无法证明精英教育利大于弊,所以本框架是一个合适的框架。 我方的第一个观点是精英教育保证了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不可能完全实现全国普及的义务教育,只能将有限的教学资源尽量平均到半数人身上,其教学成果自然大打折扣。但精英教育这种择优录取的选拔方式则将有限的教学资源高度集中,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为有能力的人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平台,培养出精英的几率也会大幅度上升。 我方的第二个观点是精英教育促进了学习的积极性。孟子曾提到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奋进,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却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乐,尽享舒适,常常一事无成。而精英教育较高的淘汰率是提供了一个需要人奋进、努力的环境,宣扬勤奋学习的社会风气。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施加了压力,刺激其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我方的第三个观点是精英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不仅是自然界生物的生存法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这是一个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世界,只有不断进步发展才能不被社会淘汰。而能力决定了对社会的付出,决定了自己能从社会上享受到的资源。那么作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能力更强的他们有资格享受更为优质的教育。而精英教育正是保证他们付出与回报成正比的一种选拔方式。 综上:精英教育利大于弊 精英教育这样的选拔方式并不能有效选拔出真正出色的人才,它的标准过于绝对。所谓精英是各方各面的优秀人才,并不能只通过几次考试就能选拔出来。这样容易筛选掉很多真正有能力的人,反而会因为对精英的错误定义培养出一群考试型人才。

关于精英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精英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要】任何时代和阶段都需要精英。国家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也离不开精英。所以在大众教育的今天,精英教育还是必须坚持。笔者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就精英和精英教育进行了自己的理解,并就现代精英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笔者进一步就如何进行精英教育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精英;精英教育;教育资源;师资;课程体系;办学经费 一、什么是精英和精英教育? 任何时代都需要精英。精英对一个社会的发展必不可少。何谓精英?著名企业家周立成曾经有如下的概括:一是事物之最、身居高位者;二是能力绝佳、拥有资源者;三是理想远大、追求完美者;四是德才兼备、品行俱佳者。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刘尧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诠释,他用三个字对以上三点进行了概括:“质”,事物之最,德才兼备;二是“量”,高居塔尖,数量极少。三是“实”,实有地位,现有贡献。而笔者认为所谓精英应当满足两方面的素质:一是潜能。包括基本素质、理解能力、知识面、思考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精神、沟通能力、语言水平等等方方面面,这些与所谓“文凭”没有直接联系或因果关系。二是公共意识。一个人生下来,为自己所在的、所生活的国家、社会做点事,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一个人做任何一件事的时候,除了这件事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意义和利益外,同时想着对整个社会有什么样的意义和利益,从人类社会进化,甚至生存的角度看,只有如此,才有价值。 精英教育只是一种教育模式,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一种选拔方式。是以培养精英为目的,特别强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逻辑起点,突出人性的陶冶,通过集中社会优质的教育资源予以精心培养,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能够具有这些基本素质和基础知识,为他们之后成为社会的精英创造必要的条件。它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包括学前、小学、中学和大学,它同样也是全方位的,涵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个方面。 二、精英教育的现状 (一)对精英教育存在错误认识。 一谈到精英教育,大多数人马上会想到应试教育,他们认为精英教育的本质就是应试教育,只要能拿高分,就是精英。其实,精英教育并不等同于应试教育。分数只是精英教育非常细微的一个方面。这一点从精英教育的定义就可以看出来,它是以人的全方面发展为逻辑起点,并不是单纯的指分数。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精英教育就意味着优越的条件,意味着接受精英教育的这部分同学有比接受大众教育的同学更为优越的生活学习和生活条件,甚至更为狭隘的以为只有生活条件。譬如某些学校将“打高尔夫”作为精英教育的主要内容。对此,舆论界一片哗

解读精英教育

《解读精英教育》读书笔记 作者是今日学堂的校长,张清一。 几点关于今日学堂的信息: ●教育理念:培养精英、领袖型人才。 ●招收学生年龄:最开始是6-8岁,现在主要是6-12岁。今年计划开高中班,培养已经 初中毕业的学生 ●创办时间:2003年,原来在武汉,现在因为一些原因搬到了云南省会泽 ●招收学生人数:每年20人,录取率15%,试读期一年淘汰20%,之后每年淘汰10%。 学生报名时需要接受关于道德品行、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的测试。同时家长也需要进行教育理念的考卷测试。 ●学费:每个孩子每年收费6万(最近的信息没有找到,但是09年的时候是一年6万)●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不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是先传授“道”,即思维方法与学习方法, 还有我们之前就谈到的“软实力“(包括心理学,哲学,人文学等等),然后启发学生自己学习知识。 ●成果:平均13岁的孩子组成的辩论队在公开辩论赛中横扫北大、浙大以及武大的冠军 辩论队 ●10岁的孩子英文能力远胜于中国大学二年级英语专业学生 首先是对精英的定义: 一:具备更广阔的,超越一般人的广博学识 二:热爱学习,主动跟上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世界 三:关注社会,积极参与并善于人际互动 四:个性活泼开朗,具有多种爱好和特长的 五:具备积极思考和怀疑精神 六:富有活力和精力充沛的群体,他的身体和意志,需要能够承担其他人所不能承受的压力,也具有其他人所不具备的动力和耐力 七:有了解和洞察人性的能力,并且善于控制和改善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八:精英的特征不是善于积累知识,而是善于应用知识。不是仅仅懂得积累和占有资源,而是善于应用和调配资源。 九:精英不是高高在上,等待别人来侍候的权贵;而是以突出的能力服务社会的贡献者,是通过利益他人来成就自己的卓越者。 十:精英是从事细节的专家,是从身边小事做起的行动者,不是目空一切,眼高手低的“大人物”。 中国有精英教育么?有,但是是在古代,不是在现代。 中国古代的孔子、孟子、老子,都是在培养精英。中国历史上的精英教材更是数不胜数:《论语》,《中庸》,《大学》,《道德经》,《资治通鉴》这些都是很好的教材。但是有光有好教材也没有用,古人的教学方法关键是“知行合一”的教学手段,最起码,也得像孔子一样,在与学生的交流,对话,探讨中学习。教学方式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迫使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进步,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达到所谓的身体力行,才是帝王之学入门的窍门。

解读精英教育十八:体育是精英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和最重要的课程!

题记:精英教育,就是让学生们在身体和精神方面,都通过持续的锻炼来不断地超越自己原有局限,不断提高自我品质的教育。某些高收费学校(据了解,中国已经出现年学费高达12万元或三万美金以上的“贵族中小学”),如果仅仅关注在生活条件上尽量照顾好孩子,提供最优越,最享受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学校,就不是真正的“精英学校”,而是宠物馆。可悲的是:中国的家长们似乎 很喜欢这样的“贵族精英学校”,即使无法进入这样的宠物馆,中国的家长往往也愿意在家里为孩子尽其所能地建一个“宠物窝”。这代表中国多数家长的“教育思想”,因此中国出现了大量无能的孩子--无论在体能上,学习上,人际关系上,甚至“玩”上面,都缺乏能量的孩子。 很难想象一个身体懒散的人,会有勤奋的头脑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也 很难想象一个体质孱弱的人,会有积极进取的心灵和远大的人生理想。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的身体都管理不好的人,可以承担企业和社会的“领导重任”。也不敢相信一个心理和行为品质有缺陷的人,能够拥有幸福快乐的人 生,能够为自己,为家庭和社会做出什么真正的贡献。 因此,无论中外,无论古今,真正的教育,莫不认为:身体的教育,行为的教育,心灵个性和品质的教育,要远远重于“读书认字”的教育。很少有人知道,美国所谓的“常春藤盟校”,其实并非什么特别的称誉,这只不过是当初这些学校共同参加的一个校际的体育运动联谊比赛活动罢了。没想到这个体育机会,却成为今天“精英大学”的代名词。美国的各类学校里,体育项目始终是一项最重要的内容。这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体育的价值,就是精英教育的价值! 解读精英教育18:体育是精英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和最重要的 课程! 作者今日学堂校长张健柏我这样说,可能会让几乎所有的中国人大跌眼镜!因为这完全违背中国几百年来的“常识”。虽然我这种说法,才最符合真正的中国文化传统和真正教育精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