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政治历史唯物主义学习课件

高二政治历史唯物主义学习课件

《国家财政》公开课教案

国家财政(教学设计) 李冰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财政含义,了解财政收入的形式和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识记预算、决算、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的含义;领会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理解财政的巨大作用。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当前的政府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财政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关系,归纳财政的作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我国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对国家的理解与热爱之情;关心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作用 2、教学难点 财政政策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问题探究式、合作探究式 四、教学过程: (一)了解财政收支的关系 国家的收支有他专门的称呼称为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这二者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方面。二者合起来就叫财政。而到底该收多少?支多少?那就得靠预算,预算执行的结果就 叫决算。 预、决算的结果有三种:多“财政盈余”,少“财政赤字”,差不多“财政收支平衡” (二)走进财政 知道我们国家目前的财政收支情况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幻灯:根据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全国财政支出为100000亿元,财政收入约为90000亿元. 师:看来是属于财政赤字了。那如果是你的家庭出现赤字了,钱不够花,你们会如何解决? 学生回答: 师:看来有二种解决方案,一、通过各种途径增加自己的收入,二、尽可能节约,减少支出。那如果是国家的话,是不是也能用这种多增加点收入或少支出点开支来解决这一财政赤字问题呢? 【出示幻灯:探究一“多收点?”】 提示:P66-67国家获得收入的来源是什么? 影响国家收入的因素有哪些? (课堂活动:学生看书讨论交流) 师:要想研究多收点的可能性,首先必须搞清楚国家收入的来源是什么?其次就是要搞清楚在这些来源里,国家能不能通过多收点这种方式来解决面临的财政赤字问题

高二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政治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群众史观)知识点归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政治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群众史观)知识点归纳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3、群众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 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同群众实践相结合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各自基本内容、地位,原因),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4、人生价值原理 【原理内容】:人生价值包括两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个人的社会价值,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个人的自我价值,亦即贡献与索取,贡献与索取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

人教课标版高中政治必修1公开课导学案-《国家财政》

《国家财政》名师导学案1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国家财政、预算、决算的含义以及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理解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国家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以及如何确定国家财政收支的合理关系;了解国家财政支出的含义和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 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如何运用国家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实践能力和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分配财政支出的实践能力,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初步知道如何合理确定国家财政收支关系的实践能力,辩证地认识国家财政赤字现象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我国国家财政的巨大作用,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关心国家财政收支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4、重点:国家财政的巨大作用、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5、难点:财政政策。 二、学习过程 (一)大招“袭”重庆 山城高铁飞速前行:渝昆高铁、渝西高铁、渝湘高铁、渝贵高铁相继通车;桥都重庆再添新丁:高家花园复线桥、寸滩大桥、鹅公岩轨道专用桥先后竣工;雾都隧道新近落成:歇马隧道、华岩隧道、星光隧道年内通车;巴渝重庆航楼四起:T3A航站楼、神女峰机场、红池坝通用机场今年开建。 (二)群英“话”重庆 据统计:2017年重庆市财政预算收入3807亿元。(请同学们亮出手中的数字货币)作为重庆未来的“当家人”,请你阅读教材P65—P66,请结合财政收入的来源、支出,并根据财政的作用小组合作制定一份资金分配方案。 2017年重庆市财政预算收入分配方案(草案)

政治必修四--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历史唯物主义※ 一、社会历史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及原理 【含义】:A.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B.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辩证关系】: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反作用与社会存在。 a.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b.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地推动作用。 2、人民群众——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地位及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 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方法论】: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a.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b.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方法论意义】:a.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b.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基本规律】: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原理】:A.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B.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着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时,就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推动作用。 二、价值观 1、价值观及导向作用原理 【含义】:价值观是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作用】:A.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高中历史唯物主义包括的内容要点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的内容要点 1.社会存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二者的含义(略) (2)二者的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一方面,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不是同步的,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另一方面,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注意: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二者谁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②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

高中思想政治《国家财政》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国家财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高中《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的内容。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政府是如何参与社会分配的,帮助学生感受财政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因此,学习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知道财政的含义和实质; 2. 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 3. 财政的作用 4. 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5. 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具体用途 6. 了解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初步理解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能力 2 .初步理解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的能力 3.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感受我国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 关心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会述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2. 会用国家财政的作用。 四、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是高一学生,他们对于经济生活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习了消费、生产之后,顺理成章的要学习分配,第七课了解个参与的财富分配问题,对于在我国个人如何参与分配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形成对分配制度的全面认识。由于财政问题学生相对陌生,很多专业名词学生不了解。所以,有关财政的基础知识要讲解清楚,通过热点分析让学生对财政的有关内容有深层次的理解,进一步培养、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贯彻在教学中。 五、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教学法、利用现代化手段教学法、师生对话教学法。 六、课前准备 1、搜集近年来我国在建的高速铁路建设的相关资料。 2、制作课件。 七、课时安排:1 课时 八、教学过程

财政的巨大作用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财政的巨大作用 时间:2006.3.13 地点:高一宏志文班 出课人:关升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识记:⑴财政的作用;⑵发挥财政作用的关键;理解⑴从财政的作用来说明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意义;⑵明确只有发展经济,实施正确、合 理的财政分配政策,才能更好地发挥财政的作用;联系当前实际,说明财政的 作用;⑴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析、综合、归纳等学习方法;⑵培养学生观察分 析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课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为学生所熟知。同时,学生观点可 能各不相同,所以,可采取“讨论式”教学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以国家利益为重;⑵教育学生 明确:我国财政作为宏观调控手段比资本主义国家更有成效;我国财政取之 于民,用之于民。 重点:财政的作用; 难点:财政能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总量平衡和结构的优化; 复习提问 (1)财政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2)怎样正确认识财政的收入与支出? (3)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意义各是什么? (设计问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认识到财政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导入新课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回顾改革开放20年的历程,历史性的伟大变化集中地反映在:1)经济总量成倍增长;2)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3)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4)教育、科学飞速发展男防力量日益强大。这一切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持。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财政的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讲授新课 三、财政的巨大作用(板书)(学生阅读,教师讲解) 1、财政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板书) 1)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什么是资源配置问题?2)为什么说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3)为什么说市场并不是万能的?4)如何理解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有国家的宏观调控?5)为什么说财政是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6)为什么主说南昆铁路的建设是国家财政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的具体体现? (教师归纳讲授)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需要采用一定的手段的来妥善的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资源配置总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是依靠市场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市场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但是,市场的调节作用也不是万能的。因为,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与缺陷。所以,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

高中政治高考考点整理《历史唯物主义》

高中政治高考考点整理《历史唯物主义》 考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口因素。但主要是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即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的内容很多,如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宗教、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 2.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历史唯心主义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精神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考点2价值观 1.价值是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这里的事物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 2.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①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②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③价值观人皆有之。但是,由于历史条件不同,人们的需要和利益不同,人们的价值观也就往往不一样。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在阶级社会,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①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②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就不同。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去从事有益的活动。③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人们进行什么样的人生选择,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实际上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实际上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观,将自己的价值观转化为现实。价值观不同,人们努力的方向、行为的态度、方式和结果也就不同。 4.评价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①最高标准是两个符合,即是否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最高的价值观。③党的基本路线是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三个有利于”是衡量我们思想和行为的价值标准。

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点

哲学基本知识点(唯物论) 物质与意识 (1). 物质 1.自然界是物质的:上帝造人的荒诞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和起源史 2. 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4. 自然界是物质的方法论:处理人和自然关系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遵循自然规律正确认识改造 5.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人类社会是物质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产物 人类社会是劳动的产物 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 6. 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人,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决定性因素) 7.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方法论:在处理人与社会关系时承认社会的物质性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 能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2). 意识 1. 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 2.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3. 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 (1).主观能动性 1. 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 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含义: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 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3. 怎么样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即反之 4. 方法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言论指导人 重视精神的作用 树立正确的思想,克服错误的思想 5.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依据客观事实,制定方针政策计划 方案使主观符合客观 6. 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的要求 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要求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原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内容:(1)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 动作用。 方法论: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反对机械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 原理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 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了生 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 展和变革。表明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 一基本规律。 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认识

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 进。 原理3、社会历史发展趋势 内容: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方法论:正确认识社会历史的前进性和上升性。 原理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内容: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 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 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 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 的。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 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方法论: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

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重要知识点

●唯物论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关系内容方法论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物质的主观映像)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 界。 意识活动具有主观创 造性、自觉选择性;意 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 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 界的重要条件。(只有 尚未认识,没有不可认 识) 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 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 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 界具有指导作用。 2)意识对人体生活活 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 用。 规律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 原理方法论 1)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2)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认识论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 动力、标准、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认识指导实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方法论: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观: 真理的特点 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具有条件性真理具有适用范围 真理具有具体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主观符合客观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发展的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2)认识具有无限性 3)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 方法论:在实践中, 发现真理,检验和 发展真理。

辩证法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联系观: 联系的特征普遍性事物之间、内部、 整个世界 方法论:坚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 孤立、片面看问题。 客观性①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②根据固 有联系建立新联 系 方法论:①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 主观随意性。 ②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状态, 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联系。 多样性①联系是多种多 样的②注意分析 和把握事物存在 发展的各种条 件。 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条件性内部/外部、有利/ 不利、 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与部分的统 一 原理内容: ①整体与部分相区别 ②整体与部分相互联 系、密不可分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 念,立足整体,统筹全 局,选择最佳方案,实 现整体的最优目标,重 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 部。 系统优化方法原理内容: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 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 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①要着眼于事 物的整体性②要注意 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 有序性③要注意系统 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用综合的思维方式 来认识事物,统筹考 虑、优化组合。 发展观: 发展的特点: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 识是发展的。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 题,反对静止的观点。 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 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内容: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 性的统一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 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 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 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区别:方法论:①注重量的积累②抓住机遇、促成飞跃

范文高考政治试题分类解析必历史唯物主义

2011年高考政治试题分类解析必4——历史唯物主义 28.(2011·北京)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例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这段话强调中国共产党要B A. 善于运用统一战线 B.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C. 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D. 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难度较易。“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强调的是要依靠群众,其它不符合题意。 9.(2011·天津)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A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来源:学科网] 9.解析 A。本题考查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①社会存在绝对社会意识,人们的幸福感以物质财富为基础,体现了这点,②符合题意,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致,表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说法错误,社会意识有确与错误执法,所以不能笼统的说社会错误,社会存在的变化决的社会意识的变化。本题答案选A。 35.(2011·广东)幸福,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有诸神之赐、来世之享、天赋权利等解读。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幸福是金钱的占有、幸福是奉献的喜悦等观点,分析这些幸福观,正确的理论出发点是B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社会历史性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阶级性 ③社会价值观的主导者历来属于人民群众④正确的幸福观才是美好生活的航标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选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阶级性”从理论上说是错误的,因为只有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才必然具有阶级性。诸神之赐、天赋人权都是具有阶级性的命题,但不能绝对化地得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阶级性”的结论。 36.(2011·福建)我国科研人员自行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其最大的创新在于把导航与通信紧密的结合起来,同时具备定位与文字通信功能。“北斗”的发展和完善将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材料表明A A.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起积极地推动作用 B.科学研究应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C.科学理论能够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D.科学实验是人类思维在认识和改造社会中创造性的表现 【解析】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和完善将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表明科技进步推动了社会发展,应选A项。B、C本身观点正确,与题意无关,排除。科学实验是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是科研工作者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目的,运用特殊手段和设施,去探索事物规律性的活动,D项表述错误。 29.(2011·浙江)2011年初以来,社会动荡席卷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权更迭和内战。其原因有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不公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等。这表明A ①经济状况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设施 ②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起重要作用 ③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发展 ④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高中政治 哲学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1、世界是物质的 唯物论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作用 (2)、意识能动作用 3、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 4、主观能动性与规律客观性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认识论 2、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辩证唯物主义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联系观 2、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 3、系统优化 生 活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实质 与发展观 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哲 学辩证法 1、矛盾的含义即对立统一 2、矛盾普遍性 3、矛盾特殊性 矛盾观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5、主次矛盾关系 6、矛盾主次方面关系 7、两点论和和重点论的统一 辩证否定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历史观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3、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改革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唯物主义 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人生观人生价值的内涵及评价、实现 【辩证唯物论】 一、世界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展开)〖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四、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五、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六、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七、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

高考政治历史唯物主义必背知识点

高考政治历史唯物主义必背知识点 高考政治历史唯物主义必背知识点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⑵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①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同时要确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 系 【原理内容】略 【方法论】①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社会规律办事; 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3、历史发展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不同社会基本矛盾解决方式一样) 4、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体现在:人民尊重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 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5、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方法论】我们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6、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 ⑴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⑵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高二政治(认识论唯物史观)

高二政治(认识论/唯物史观) 班级姓名得分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正确的在答题卡上写“A”,错误的写“B”。) 1、真理只有一个,因此,真理一旦形成,就会亘古不变。真理最基本属性是主观性。()2.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惟一途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3.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有用的就是真理。() 4.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5.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知识分子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历史的主体有时是人民群众,有时是少数英雄人物。() 6.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7.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对人们的行为有导向作用。() 8.先进人物只贡献不索取,因而人生价值大。() 9.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是看社会对他的承认程度和他从社会获取的多少。()10.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11、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是为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这体现了() A.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 C.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D.世界观观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 12、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3.人们常说“心动不如行动”,原因在于()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C.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 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14、“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句名言是指() 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B.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 C.真理与权威是相互依存的 D.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 15.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 B.无限上升性 C.主观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 16.2009年12月1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学校制定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预案、工作方案。这表明() A.认识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B.实践是改造世界的活动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之一17.2009年夏天,虽然人们对台风莫拉克已经做了准确的预报,但这场台风还是给台湾和福

高中政治总结之历史唯物主义

高中政治总结之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其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这要求既要重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又要重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分原理1).社会存在决定作用原理及【方法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要重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分原理2).社会意识反作用原理及【方法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错误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这要求我们要重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即相信群众(前提),依靠群众(手段),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目的)。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就不同,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错误的价值观则阻碍事物的发展。

高二(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复习大纲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复习大纲(一) 一、辨证唯物论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 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无论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它们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就是物质性。③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方法论]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根据客观事实,决定我们的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等主观的东西。 [错误倾向] 在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的主要表现是主观主义。主观主义又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教条主义,其出发点是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另一种是经验主义,其出发点是狭隘的局部经验。两者的共同错误就是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因而是做不好工作的。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表现,如以某种愿望作为立足点来想问题、办事情,以个人的好恶来判断是非,以主观想象来代替客观事实等。 2.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原理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错误倾向] 根据这一原理,要反对片面地夸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作用,否认物质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 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进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违反规律的意识则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坚持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正确认识和估价意识的能动作用,充分发挥人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