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氧化碳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生物实验报告

二氧化碳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生物实验报告

二氧化碳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生物实验报告
二氧化碳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生物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二〇一四年三月十日

高2016届十班生物实验小组唐家璇组唐家璇制作一、实验课题

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需要CO2,而在预先除去CO2的前提下,对同种植物相同表面积的叶片给予不同的CO2浓度,其他条件不变,那么其CO2产生速率就可以反映其光合速率。

三、实验材料

绿色植物叶片3-5g;打孔器;注射器;40W台灯;烧杯4只。

四、实验步骤

1.取生长旺盛的绿叶,用直径为1厘米的打孔机打出小圆形叶片三十片,避开打的叶脉。

2.将小圆形叶片置于注射器内,并吸入清水排尽残留空气。用手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并缓缓拉动活塞,使小圆形叶片内的气体逸出,这一步骤可重复多次。

3.将内部气体逸出的小圆形叶片,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待用。叶片内没有气体,全部沉入水底。

4.取三只烧杯,加水20mL分别加入比例为1:2:3的磷酸二氢钾与碳酸氢钠等量混合液,产生浓度不同的三份CO2溶液。

5.分别向三个烧杯内放入10片圆形叶片,然后将这三组样本同时放到40W台灯下照射。

6.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

7.实验完成后,将装置置于黑暗中,浮起的叶片在一段时间后又下沉,说明呼吸作用又消耗了CO2。

五、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加入三份磷酸二氢钾与碳酸氢钠的溶液中,叶片浮起的速度最快。

加入两份的溶液浮起较快;加入一份磷酸二氢钾与碳酸氢钠的溶液浮起最慢。实验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CO2浓度会影响绿色植物的光合速率,即较高的浓度会加快光合速率。具体实验数据见下表:

六、实验反思

试验中对于样本的选用和对于变量的控制都有严格的要求。本实验中,变量的控制比较困难,因为难以保证叶片裁剪下来及时放入黑暗区域的烧杯中。同时,将叶片放入二氧化碳溶液中的同时性也尤为重要。而且我们组在实验时,出现了叶片相互粘连的情况,使叶片的上浮水平不能准确地反映叶片的光合作用情况。

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的改进.

“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的改进 教材中参考案例 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一、材料用具: 打孔器、注射器、40W台灯、烧杯、绿叶(如菠菜叶片) 二、方法步骤: 1. 取生长旺盛的绿叶,用直径为1cm的打孔器打出小圆形叶片30片(注意避 开大的叶脉)。 2. 将小圆形叶片置于注射器内,并让注射器吸入清水,待排出注射器内残留的 空气后,用手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缓缓拉动活塞,使小圆形叶片内的气体逸出。这一步骤可以重复几次。 3. 将内部气体逸出的小圆形叶片,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待用,这样的 叶片是因为细胞间隙充满了水,所以全部都沉到水底。 4. 取3只小烧杯,分别导入20ml富含二氧化碳的水 5. 分别向3只小烧杯中各放入10片小圆形叶片,然后分别对3个实验装置进 行中强、中、弱三种光照(3盏40W台灯分别向3个实验装置照射,光照强弱可通过调节台灯与实验装置间的距离来决定)。 6. 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先圆心叶片浮起的数量。 改进: 改进后的装置图片为:

移液管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改进后的实验分成3组: 第l组用来测呼吸速率,由250 mL医用生理盐水瓶、带刻度的移液管、暗盒组成,瓶中装5 g金鱼藻、250 mL l%NaHCO,溶液和移液管,先将装置放在光下一段时间,以保证瓶内有较充足的氧气。然后将装置移入暗盒中,测定金鱼藻的呼吸速率。 第2组和第3组用来测定不同光照强度下金鱼藻的净光合速率。第2组用40 W台灯控制光照强度。 第3组用100 W台灯控制光照强度。由于台灯光照会释放热量,所以将盐水瓶放入加入清水的大烧杯中,以防止瓶内温度升高而影响实验结果。 然后按下面操作进行实验: 第1步:先读取各移液管液面显示的读数即起始读数。记入下表中。同时打开第2组、第3组的台灯,用秒表记时。 第2步:一段时间后,移液管内液面上升,且3个装置中的液面出现差异。此时,再记录各移液管液面所显示的读数(终止读数。用起始读数减去终止读数.其差值就是一定时间内瓶内氧气的变化量。 第3步:先关掉台灯,按动秒表记下时间,将终止读数记人表格中,然后计算各组的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即相应光照条件下的氧气变化量以及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

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曲线(一) ①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CO2浓度升 高而加快,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再增大CO2浓度, 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加快。 ② CO2补偿点:A点,外界CO2浓度很低时, 绿色植物叶不能利用外界的CO2制造有机物,只有当植物达到CO2补偿点后才利用外界的CO2合成有机物。 B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最大时的CO2浓度,即CO2饱和点,B点以后随着CO2浓度的升高,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加快,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③若CO2浓度一定,光照强度减弱,A点B点移动趋势如下: 光照强度减弱,要达到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需较高浓度CO2,故A点右移。由于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减弱而产生的[H]及ATP减少,影响了暗反应中CO2的还原,故CO2的固定减弱,所需CO2浓度随之减少,B点应左移。 ④若该曲线表示C3植物,则C4植物的A、B点移 动趋势如下:由于C4植物能固定较低浓度的CO2, 故A点左移,而光合作用速率最大时所需的CO2浓度 应降低,B点左移,曲线如图示中的虚线。 (2)曲线(二) a-b:CO2太低,农作物消耗光合产物;

b-c:随CO2的浓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强; c-d:CO2浓度再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保持不变; d-e:CO 2浓度超过一定限度,将引起原生质体中毒或气 孔关闭,抑制光合作用。 (3)曲线(三) 由于C4植物叶肉细胞中含有PEP羧化酶,对CO2的亲和 力很强,可以把大气中含量很低的CO2以C4的形式固定 下来,故C4植物能利用较低的CO2进行光合作用,CO2的补偿点低,容易达到CO2饱和点。而C3植物的CO2的补偿点高,不易达到CO2饱和点。故在较低的CO2浓度下(通常大气中的CO2浓度很低,植株经常处于“饥饿状态”)C4比C3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强(即P点之前)。一般来说,C4植物由于“CO2泵”的存在,CO2补偿点和CO2饱和点均低于C3植物。 3.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它主要通过影响暗反应 中酶的催化效率来影响光合 作用的速率。在一定温度范 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速率随着增加,超过一定 的温度,光合速率不但不增大,反而降低。因温度太高,酶的活性降低。此外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强,导致气孔关闭,CO2供应减少,从而间接影响光合速率。 ①若Ⅲ表示呼吸速率,则Ⅰ、Ⅱ分别表示实际光合速率

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习题附答案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1.阳光充足时,水绵成团漂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是() A.光合作用减弱,产生了较多的二氧化碳 B.呼吸作用增强,需要更多的氧气 C.呼吸作用减弱,释放的二氧化碳减少 D.光合作用增强,释放的氧气积存在一起 答案:D 2 .在生物圈的碳一氧循环中,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中(形成有机物),又能将其释放 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A.细菌 B.真菌 C.动物 D.绿色植物 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而绿色植物的 呼吸作用能够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D 3.植物在白天时能进行的生理作用有() ①蒸腾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光合作用④分解作用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答案:B 4.A、B、C、D四位同学到李爷爷家做客,李爷爷兴致勃勃地告诉他们,今年又是大丰收。种的萝卜、藕最大的重约5千克,冬瓜最重的20多千克,四位同学就此发表了各自的意见,请你判断出正确的结论 () A.萝卜、冬瓜的原材料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而藕则是水和无机盐 B.萝卜、冬瓜、藕的原材料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 C.构成萝卜的原材料是水和无机盐,藕是水和泥池中的营养物质,而冬瓜则是二氧化碳和水 D.萝卜、冬瓜和藕的原材料主要由水和无机盐组成,其次是二氧化碳 解析:组成萝卜、冬瓜、藕的物质主要是它们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而光合 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因此,萝卜、冬瓜、藕的原材料主要应是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B 5.对温室大棚里的农作物,采取适当措施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以下措施不能起到这种作用的是() A.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B.降低光照强度 C.合理密植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备课时间:11、26 授课时间:11、3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2、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能力目标: 3、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生物素质。 2、培养学生更加关爱大自然,关爱绿色植物。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重点】 1、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2、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难点】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释放出氧气的实验操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 1、把两株蚕豆植株提前一昼夜放到黑暗处。 2、准备实验必需的器材。 3、视频:(1)植物生长需要阳光;(2)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4、FLASH:(1)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实验;(2)光合作用产生氧气;(3)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实验;(4)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的实验;(5) 光合作用方程式。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视频]:植物生长需要阳光(2个)。[引言]:绿色植物是一个巨型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能在光照条件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原料生产出产量巨大的有机物,养活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那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什么呢 【新授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植物生 长需要阳光(2个)。 [引言]:绿色植物是 一个巨型的生产有机物的 天然“工厂”,能在光照条件 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作 为原料生产出产量巨大的 有机物,养活地球上几乎 所有的生物。那么,绿色 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 是什么呢 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初步认识到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阳光。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讲述]:让我们通过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的实验来证明光合作用产 生淀粉。 [自学]:实验的操作步 骤。 [思考题]: 1.对叶片为什么要暗处理 2.对叶片为什么要遮 带着思考题进行自 学。并以小组为单位对思 考题进行认真地讨论。 全班交流,共同理解 实验的理论基础。 以四人为一小组把课 前处理过的蚕豆按操作步 骤实施。 饶有兴趣地回答:大

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Ⅱ) (1)分析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内外因(从底物、条件和产物分析) (2)总结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我们要从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出发,从反应物、产物和反应条件三个方面入手。 光合作用强度(光合速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的数量。用一定时间内原料消耗或产物生成的数量来定量表示。 对坐标曲线分析采用:识轴→明点→析线 一、单因子变量对光合作用影响的曲线分析 1.光照强度 (1)原理:影响光反应阶段,制约ATP及NADPH的产生,进而制约暗反应 (2)曲线 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时刻的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光补偿点,植物才能生长。 光饱和点:光合作用强度达到饱和时的最低光照强度。 (3)应用:温室大棚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判断光补偿点的移动 (1)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不变或减弱 若外因使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左移。 (2)光合作用不变或减弱,呼吸作用增强 若外因使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右移。

判断光饱和点的移动 植物出现光饱和点实质是强光下暗反应跟不上光反应从而限制了光合速率随着光强的增加而提高。影响暗反应的因素如CO2浓度、温度(影响酶的活性)、pH(影响酶的活性)会影响光饱和点。所以我们在分析时要抓住这一本质,如果外界因素使暗反应增强,则光饱和点右移,反之,则左移。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若其他条件不变,当pH由9.0增大到10.0时水葫芦的光补偿点最可能(左移/右移/不移动)。光饱和点最可能(左移/右移/不移动)。 【例2】图甲表示某植物体在30℃恒温时的光合速率(以植物体对O2的吸收或释放量计算)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1)曲线(一) ①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CO2浓度升 高而加快,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再增大CO2浓度, 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加快。 A点,外界CO2浓度很低时, 绿色植物叶不能利用外界的CO2制造有机物,只有当植物达到CO2补偿点后才利用外界的CO2合成有机物。 B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最大时的CO2浓度,即B点以后随着CO2浓度的升高,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加快,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③若CO2浓度一定,光照强度减弱,A点B点移动趋势如下: 光照强度减弱,要达到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需较高浓度CO2,故A点右移。由于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减弱而产生的[H]及ATP减少,影响了暗反应中CO2的还原,故CO2的固定减弱,所需CO2浓度随之减少,B点应左移。 ④若该曲线表示C3植物,则C4植物的A、B点移 动趋势如下:由于C4植物能固定较低浓度的CO2,故 A点左移,而光合作用速率最大时所需的CO2浓度应 降低,B点左移,曲线如图示中的虚线。 (2)曲线(二) a-b:CO2太低,农作物消耗光合产物;

b-c:随CO2的浓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强; c-d:CO2浓度再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保持不变; d-e:CO 2浓度超过一定限度,将引起原生质体中毒或气 孔关闭,抑制光合作用。 (3)曲线(三) 由于C4植物叶肉细胞中含有PEP羧化酶,对CO2的亲和 力很强,可以把大气中含量很低的CO2以C4的形式固定 下来,故C4植物能利用较低的CO2进行光合作用,CO2的补偿点低,容易达到CO2饱和点。而C3植物的CO2的补偿点高,不易达到CO2饱和点。故在较低的CO2浓度下(通常大气中的CO2浓度很低,植株经常处于“饥饿状态”)C4比C3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强(即P点之前)。一般来说,C4植物由于“CO2泵”的存在,CO2补偿点和CO2饱和点均低于C3植物。 3.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它主要通过影响暗反应 中酶的催化效率来影响光合 作用的速率。在一定温度范 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速率随着增加,超过一定 的温度,光合速率不但不增大,反而降低。因温度太高,酶的活性降低。此外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强,导致气孔关闭,CO2供应减少,从而间接影响光合速率。 ①若Ⅲ表示呼吸速率,则Ⅰ、Ⅱ分别表示实际光合速率

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影响的有关曲线分析 安徽省肥西三中韩德义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有很多,如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光的成分、水分、矿质元素等,本文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几个坐标图,进行简单地分析。 一、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 由于绿色植物每时每刻都要进行细胞呼吸,所以在光下测定植物光合强度时,实际测得的数值应为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代数和(称为“表观光合作用强度”)。如下图: (一)光合作用量 在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同时进行时,存在着如下的关系: 1.光合作用实际产氧量(叶绿体产氧量)=实测植物氧气释放量+细胞呼吸耗氧量。 2.光合作用实际CO 2消耗量(叶绿体消耗CO 2 量)=实测植物CO 2 消耗量+细胞呼吸CO 2 释 放量。 3.光合作用葡萄糖净产量(葡萄糖积累量)=光合作用实际葡萄糖生产量(叶绿体产生或合成葡萄糖量)-细胞呼吸葡萄糖消耗量。 通常情况下,以下几种说法应分别代表不同的光合量。 ⑴表示净光合量(表观光合量) ①植物(叶片)“吸收”CO 2量或实验容器内CO 2 的减少量 ②植物(叶片)“释放”O 2量或实验容器内O 2 的增加量 ③植物(叶片)“积累”葡萄糖量或植物重量(有机物)增加量 ⑵表示总光合量(实际光合量) ①叶绿体“吸收”CO 2 量 ②叶绿体“释放”O 2 量 ③植物或叶绿体“产生”葡萄糖量 (二)图形分析: A点:表示植物处于黑暗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有细胞呼吸,此时,叶绿体不吸 收CO 2,植物释放的CO 2 =线粒体释放的CO 2 ,植物外观上表现为从外界吸收O 2 向外界释放CO 2 , 如下图甲。 AB段:弱光下,植物的细胞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即线粒体所释放的CO 2 ,除一部分被 叶绿体捕获用于光合作用外,还有一些CO 2 将释放到外界,此时植物的外观表现为从外界吸收 O 2向外界释放CO 2 ,如图下乙。 B点:此为光补偿点,表示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量恰好能够补偿呼吸消耗,即光合作用强 度=细胞呼吸强度,此时植物在外观上表现为既不吸收CO 2也不释放CO 2 ,既不吸收O 2 也不释

生物实验报告单

生物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姓名合作者 年月日实验名称种子萌发的条件 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氧气、适宜的温度。 设计实验实验目的了解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明白播种的要求方法。 实验用具大豆、餐巾纸、培养皿、水、标签纸、放大镜 实验过程 1、A装置中有适量的水,充足的氧气,但放在冰箱中。 2、B装置缺水,其他条件具备。 3、C装置缺氧,其他条件具备。 4、D装置有水、有氧气,温度适宜。 预期结果实验效果明显 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观察现象并记录 1、将A装置放入水和充入氧气,然后放入冰箱。 2、将B、C、D三个装置放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 3、每天观察一次,并记录现象。1、第一天没有发现种子萌发现象,浸水的种子 2、第二天,装置中的种子有胚根挤出种皮现象,其他装置保持现状。 3、第三天,装置中的种子露出胚根。 4、第五天,装置中的种子已萌发,其他装置无变化。 实验结论种子萌发的需要。

年级班姓名合作者 年月日实验名称种子萌发的过程 提出问题种子萌时,是什么结构先出现变化? 作出假设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长出根。 设计实验实验目的了解种子萌发时胚的各部分所起的作用。 实验用具种子(大豆)、餐巾纸、培养皿、清水、放大镜 实验过程 在培养皿中放入少量水和两张餐巾纸,将10粒大豆放在湿润的纸巾上,然后将培养皿置温暖的室内。 预期结果实验现象明显,跟假设相符合 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观察现象并记录 1、将两张餐巾纸垫在培养皿内。 2、倒入少量水使餐巾纸保持湿润。 3、放10粒大豆在纸上。 4、将培养皿放置在温暖的房内。 5、每天仔细观察1、第一天种子2、第三天,胚根 3、第四天,胚轴。 4、第五天,子叶展开,露出。 5、第六、七天胚芽 实验结论种子萌发的过程先是,然后是 发育。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修改教案及反思)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修改教案及教学反思 课题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课时安排 2 教材 分析(此处需加上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中的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中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光合作用的实质,也是本节内容的重点,这部分内容在处理时,应注意两个实验的处理,如果没有条件完成实验,要通过媒体让学生看到,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区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第二部分是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并结合课本上的介绍能够说出即可。学生在学习了《有机物的制造者》后,对光合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在上节课的实验中,对科学探究有了解,所以可以用科学实验作为导入。 教学 目标(三维目标)1.说明光合作用的实质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 3.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4.认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意义,形成爱护植被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不够具体)重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难点: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教学策略 本节课中采取先学后教,但在课堂中一是以课本为载体,二是以多媒体为载体,让学生在老师的问题引导中,通过观察实验动画,图片以及课本上位文字的介绍等学习新知识,最后通过老师的点拨掌握知识。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和预习知识点1.课件出示书上的想一 想。 2.出示本节重点内容并 引导学生找出知识点, 明确学习目标。 在老师的指 导下完成对 知识点的预 习。齐读“通 过本节学习你 将知道” 本节课知识点较多, 所以让学生先学后教,提 高教学效率 光合作用的原料PPT展示普利斯特利的实 验,并有层次地出示问题, 1.最后通过这个实验,你 能得出什么结论?问题的 引导再细一点植物能更新 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 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2.结合课件,引导学生探 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 不可少的条件。探究实验的 讲解要细一点,尤其是氢氧化 钠溶液的性质。 3.光作用的原料是什么? 明确:二氧化碳、水 观看实验,思 考并回答问 题 阅读课本122 页,尝试回答 问题 在演示实验 PPT中叫学生 到黑板填空 利用这个著名的实 验导入课堂,既体现科学 探究的精神的延续,也可 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太阳辐射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辐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摘要: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的主要能源源泉,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所有的有机体与太阳辐射之间发生了最本质的联系。太阳辐射以光和效应、热效应和形态效应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各方面产生影响,决定了植物产量形成及地理分布。一般来说,植物干物质有90%~95%是来自光合作用。作为种植业基础的光合作用与农业生产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如何提高作物产量是光合作用研究的重要方面。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制造更多的光合产物,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关键词:太阳辐射光合作用光效应热效应形态效应太阳辐射光谱随波长的分布,它分为紫外线区、可见光区、红外线区。紫外线区的波长小于0.4微米,可见光区的波长介于0.4-0.76微米之间,红外线区的波长大0.76微米。不同波段的辐射光对植物生命活动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在为植物提供热量、参与光化学反应及光形态的发生等方面,各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不同光谱成分对作物的影响 (1)波长大于1.0微米的辐射,被植物吸收转化为热量,影响植物体温和蒸腾作用,可促进干物质的积累,但不参加光合作用。 (2)波长在1.0-0.27微米的辐射,只对植物伸长起作用,其中0.78-0.80微米的近红外光,对光周期及种子形成有重要作用,并控制开花与果实的颜色。 (3)波长在0.72-0.61微米的红光和橙光,可被植物体叶绿素强烈吸收,光合作用最强。并表现为强光合作用。 (4)波长在0.61-0.51微米的绿光,表现为低光合作用和弱成形作用。 (5)波长在0.51-0.40微米的蓝紫光,可被叶绿素和叶黄素较强烈地吸收,表现为强的光合作用与成形作用。 (6)波长在0.40-0.32微米的紫外光,主要起成形和着色的作用。 (7)波长在0.32-0.28微米的紫外光,对大多数植物有害。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曲线归类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 素曲线归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曲线归类

例1.(06年四川)将川芎植株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小室,调节小室CO2浓度,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以CO2的吸收速率表示),测定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0 a b CO 2 浓度 A.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左移 B.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右移 C.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点右移,b点右移 D.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点左移,b点右移 [解析]本题考查的CO 2 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二者的变动都会影响光合作用的补偿点和最大光合作用强度。本题涉及光合作用的CO2浓度和光照强度两个基本条件。假定光照强度降低,要达到补 偿点a,则需要更高的CO2浓度,a点应右移,A、B选项不 正确;假定光照强度升高,CO2利用率升高,要达到光补偿 点a,在CO2浓度低一些的时候即可达到,a点应左移,C 选项不正确,故D项正确。另外,光照强度升高,则需要更高浓度的CO2才能达到最大光合作用强度,b点应右移。 例2.右下图表示水稻光合作用强#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a是在15°C、C02浓度为0. 03%的环境中测定的结果,曲线b是在B点时改变某些条件后测定的结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B点时刻,叶肉细胞与维管束鞘细胞中的叶绿体都能产生NADPH B .A点与B点相比,A点时的叶绿体中C3化合物被还原的速率较慢 C. A点时刻,叶肉细胞中线粒体产生的CO2量可能多于叶绿体消耗的CO2量 D. 曲线b与曲线a有明显差异的原因可能是B点以后改变了CO2浓度或温度 例3.为探究不同条件对叶片中淀粉合成的影响,将某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耗尽叶片中的淀粉。然后取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平均分成8组,实验处理如下表所示。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中有无淀粉,结果如下表。 编号组1 组2 组3 组4 组5 组6 组7 组8 处理葡萄糖溶液浸 泡 溶液中通入空 气 葡萄糖溶液浸泡 溶液中通入CO 2 和 N 2 蒸馏水浸泡 水中通入空气 蒸馏水浸泡 水中通入CO 2 和N 2

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报告单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一、实验的目的及原理: 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无关变量,仅仅单一变量改变。例如探究光照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应控制除了光 线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 二、实验器材: 黄粉虫(或蚯蚓、鼠妇)、铁盘(或塑料盒、纸盒)、纸板、玻璃、干湿土 三、实验步骤: 1.取个方形的纸盒,用记号笔在盒内画一条中线 2.将数条或的黄粉虫放入一个纸杯内,然后倒扣在纸盒线的中央,静置2分钟. 3.分钟后取走纸杯,迅速盖好纸盒,一半盖好纸板,一半盖好玻璃板。 4.每隔1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和黑暗处的黄粉虫的数目,统计10次。 5.将统计的结果记录在下列表格内 6.计算出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平均值。 黄粉虫的数目 环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11min 总数平均数境 明 亮 黑 暗 四、实验现象及结论: 五、改进和建议: 六、注意事项: 1黄粉虫可以从花鸟鱼市上卖,随用随买;活蚯蚓可以选择腐殖质丰富、土壤肥沃、湿润、疏松的地方, 如菜园,用铁锹翻土采集.。 2实验室要尽量保持安静,避免震动、以免认为因素的干扰。 3确保除了实验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相同。 实验人员 年月日

练习和使用显微镜 一、实验的目的及原理: 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器材: 显微镜、永久性玻片标本 三、实验步骤: 1取镜和安放 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拖住镜座,将显微镜从镜筒中取出。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略偏左边缘处7厘米处,安放好物镜和目镜. 2 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物理前端与在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左右的距离)4)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睛注视目镜,调节反光镜,使反射光经过通光孔、物镜、目镜、镜筒到达目镜内。通过目镜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 5)把所要观察的标本正面朝上放在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得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标本为止(此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物镜) 7)左眼向镜筒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8)练习将所观察的物象移动到视野中央,先向左移动下标本,看看物象朝哪个方向移动。 9)换成写有“e”的标本,继续观察物象,描述你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 四、实验现象及结论: 显微镜所成的是______(正立/倒立)、_____放大/缩小的像 五、改进和建议: 六、注意事项: 1实验完毕后,把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通光孔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然后把显微镜方进箱里,放回原处。 2如需要擦拭物镜、目镜,必须用擦镜纸,切忌用手直接触摸镜头。 3放置标本时,一定要将物体正对通光孔的中央,否则会找不到像 4转动粗准焦螺旋,不能旋转太快,否则会错过物象。 5几个人共用一台显微镜时,由于个人的视力有限,本来看的很清晰的物象别人可能看不清楚,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整。 6调焦时,要先粗后细。 7用显微镜观察时,两只眼睛要睁开,一边观察,一边画图。 8画细胞结构简图时,图的大小要适中,在纸上的位置要适中,一般略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放注字和书写名称。 实验人员 年月日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备课时间:11、26 授课时间:11、3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2、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能力目标:3、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生物素质。 2、培养学生更加关爱大自然,关爱绿色植物。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重点】 1、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2、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难点】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释放出氧气的实验操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 1、把两株蚕豆植株提前一昼夜放到黑暗处。 2、准备实验必需的器材。 3、视频:(1)植物生长需要阳光;(2)植物的光合作用需 要光。

4、FLASH:(1)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实验;(2)光合作用产 生氧气;(3)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实验;(4)绿叶在 光下产生氧气的实验;(5)光合作用方程式。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视频]:植物生长需要阳光(2个)。[引言]:绿色植物是一个巨型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能在光照条件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原料生产出产量巨大的有机物,养活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那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什么呢 【新授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植物 生长需要阳光(2个)。 [引言]:绿色植物 是一个巨型的生产有 机物的天然“工厂”, 能在光照条件下,利用 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原 料生产出产量巨大的 有机物,养活地球上几 乎所有的生物。那么,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 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初步认识到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阳光。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和原理的应用(含答案)

第23课时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和原理的应用 [目标导读] 1.通过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学会研究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方法。2.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思考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原理的实践应用。 3.阅读教材,了解化能合成作用。 [重难点击]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原理的实践应用。 一 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多种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光照的影响最为重要。 1.光合作用强度的表示方法 ????? 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吸收CO 2的量 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放出O 2的量 2.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实验原理:抽去小圆形叶片中的气体后,叶片在水中下沉,光照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充满细胞间隙,叶片又会上浮。光合作用越强,单位时间内小圆形叶片上浮的数量越多。 (2)实验流程 打出小圆形叶片(30片):用打孔器在生长旺盛的绿叶上打出(直径=1 cm) ↓ 抽出叶片内气体:用注射器(内有清水、小圆形叶片)抽出叶片内气体(O 2)等 ↓ 小圆形叶片沉水底:将抽出内部气体的小圆形叶片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 ↓ 的烧杯中,小圆形叶片全部沉到水底 强、中、弱三种光照处理:取3只小烧杯,分别倒入20 mL 富含CO 2的清水,各放入 10片小圆形叶片,用强、中、弱三种光照分别照射 ↓ 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 (3)实验现象与结果分析:光照越强,烧杯内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越多,说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不断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 3.结合细胞呼吸,人们用下面的曲线来表示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请分析:

教学设计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坐标图形题专项训练》 教学设计 富县高级中学左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知识点的总结,培养归纳、表达和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绘制影响光合作用单一因素的坐标图,理解各因素是如何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②通过读题、识图、析图,获得解决坐标题的解题经验,培养从坐标图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问题的解答等学习活动,学生在合作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光合作用坐标曲线图相关信息分析和应用。 三、教法:讨论归纳法。 四、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设计思路: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在课程标准中要求为B级即理解水平,高考考纲中则标定为二级即要求达到掌握水平。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尤其是光合速率及其影响因素是历年高考中的热点和重点知识,这一知识点在简答题中较多的以曲线坐标题形式出现的,重点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图文转化能力等,体现了高考以能力立意的要求。 通过平常教学,发现大部分学生能总结说出教材中的文字知识,至于图表题则是在教师讲的时候觉得很清楚,一但自己做的时候又不知如何下手,缺乏相应的能力和技巧。因此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学以致用;结合学生对坐标图的已有了解,单一坐标变量图形

分析,指导学生用简单的坐标图表示各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掌握坐标图的特点;通过习题延伸、能力强化训练绘图、析图和计算能力,获得解题经验,提高思维的深刻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最终达到“五会”:“会看”、“会析”、“会用”、“会换”、“会画”。 七、教学过程:

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精)

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荣成第二实验中学李福好 学习目标: 1、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 2、认识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及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3、通过设计实验,提高实验设计的能力 4、从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角度,分析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1、认识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及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2、通过设计实验,提高实验设计的能力 教师准备: 1、精心准备导学案,设计多媒体课件 2、为学生编好小组 学生准备: 复习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课型:复习课 教学设计思路: 本次优质课讲的内容是初一生物下册第四、五章的知识,课型是复习课。第四、五章共三节,主要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知识容量比较大并且对初一的学生来说即使是学过一遍复习起来难度也较大。如何设计好本节课,是成败的关键。第四章第一节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第二节是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第五章是碳氧平衡。单复习一节的话,内容较少且这三节都有内在联系不好分割。全复习内容又太多。后来经过反复思考,确定了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之一“光”这一因素为中心,将这三节中有关“光”这一因素的相关知识提取出来,围绕“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这两个实验展开探究。在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第一个实验是课本中的让学生对着导学案中的问题自主复习,小组合作交流。第二个实验是让学生在掌握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上自主设计实验,大胆进行探究,要求每位同学能画出实验装置简图,并能说出设计思路及预想的现象结论,从而使学生的设计实验的能力得以提高。 课堂实录: 主讲教师:李福好(荣成市第二实验中学) 学校:乳山市怡园中学 班级:初一八班

光合作用强度指标和影响因素

光合作用强度指标和影响因素 1、光合作用强弱变化的指标 光合作用强弱变化的指标通常是光合速率和光合生产率。 光合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或放出O2的量或有机物的消耗量。一般测定光合速率的方法都没有把叶片的呼吸作用考虑在内,所以测定的结果实际是光合作用减去呼吸作用的差数,称为表观光合速率或净光合速率。如果把表观光合速率加上呼吸速率,则得到总(真正)光合速率。 光合生产率,又称净同化率率,是指植物在较长时间(一昼夜或一周)内,单位叶面积生产的干物质量。光合生产率比光合速率低,因为已去掉呼吸等消耗。 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内因: 1)叶龄: 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叶龄密切相关。从叶片发生到衰老凋萎,其光合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新形成的嫩叶由于组织发育不健全、叶绿体片层结构不发达、光合色素含量少、光合酶含量少、活性弱、气孔开度低、细胞间隙小、呼吸细胞旺盛等原因,净光合速率很低,需要从其它功能叶片输入同化物。随着叶片的成长,光合速率不断提高。当叶片伸展至叶面积最大和叶厚度最大时,光合速率达最大值。通常将叶片充分展开后光合速率维持较高水平的时期,称为叶片功能期,处于功能期的叶叫功能叶。功能期过后,随着叶片衰老,光合速率下降。 2)光合产物的运输: 光合产物从叶片中输出的快慢影响叶片的光合速率。例如,摘去花或果实使光合产物的输出受阻,叶片的光合速率就随之降低。反之,摘除其他叶片,只留一个叶片和所有花果,留下叶片的光合速率就会增加。如对苹果枝条进行环割,光合产物会积累,则叶片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叶肉细胞中蔗糖的积累会促进叶绿体基质中的淀粉合成和淀粉粒形成,过多的淀粉粒一方面会压迫和损伤叶绿体,另一方面,由于淀粉粒对光有遮挡,从而阻碍光合膜对光的吸收。

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

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 一、单因子的影响 (一)光照强度 曲线分析: (1)描述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曲线并指出A、B、C三点的生理含义? A点: B点: C点: (2)如果是阴生植物,B点在横轴上是向左移还是向右移? (3)如果自然界中某种植物,在白天光照强度较长时间为B的条件下能否正常生长? (4)根据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曲线,你认为采取什么措施能增加光合产量? (二)CO2浓度 曲线分析: (1)描述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曲线并指出关键点的生理含义?

(2)根据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影响的曲线,你认为采取什么措施能增加光合产量? (三)温度 曲线分析: (1)描述温度对光合速率影响的曲线并指出关键点的生理含义? (2)如果想要提高产量,如何控制温度? (四)水分 水分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水分还能影响气孔的开闭,间接影响CO2进入植物体内。缺水时可使光合速率下降。由于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只是植物所吸收水分的一小部分,因此,水分缺乏主要是间接影响光合作用下降。夏季的正午,由于植物缺水而导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光合速率下降。 在生产上的应用:预防干旱;适时适量灌溉。 (五)矿质元素 矿质元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光合作用。如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N是光合酶的组成成分,P是ATP分子的组成成分等等。 在生产上的应用:合理施肥,适时适量地施肥 二、多因子的影响 讨论: (1)P点限制光合速率的变量是什么? (2)Q点限制光合速率的变量是什么? P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应为所表示的因子,随其因子的不断加强,光合速率不断提高。到Q点时,所表示的因素不再是影响光合速率的因子,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和作用的影响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2.掌握以曲线、图表形式表示各种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2.探究不同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3.探究不同光质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 利用真空渗水法排除叶片细胞间隙中的气体,使其沉入水中。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植物吸收CO2并排除O2,产生O2的多少与光合作用的强度密切相关,O2溶解度很小,积累在细胞间隙从而使下沉的叶片上浮。因此可依据同等数量叶片所需时间,来比较光合作用的强弱。 四、试验材料 器材:菠菜叶、2%的NaHCO3 用具:打孔器、注射器、烧杯、纸杯、标签100W灯泡五架、吸管 五、实验步骤 制作圆叶片 1. 取5 ~6 片菠菜叶片上下重叠,用直径为1cm 的钻孔器垂直打孔,获得直径为1cm 的小圆叶片。打孔时注意避开主叶脉。 2.每次取10片叶圆片,放入已吸入5mL 水的注射器中,将注射器置于垂直状态,轻轻排除注射器前端的空气,然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前端管口,将注射器活塞用力向下拉,连续3 ~ 4 次,直到除去叶圆片细胞间隙内的空气。

3.将叶圆片连同水倒入烧杯中避光保存 (一)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①取3只小烧杯,标号为1-3号。分别加入30mL 的2%NaHCO3溶液; ②每只烧杯中分别放入10片叶圆片,并均匀置于烧杯底部; ③将3只烧杯分别置于距功率为100W 的光源10cm、20cm 、30cm距离下,同步开 启电源后开始计时,观察并记录五片叶圆片每片上浮所需的时间。

外部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精)

外部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植物的光合作用经常受到外界环境条件和内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表示光合作用变化的指标有光合速率和光合生产率。 光合速率(photosynthetic rate )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 2的量或放出O 2的量。常用单位有μmolCO 2·m -2·s -1和μmolO 2·dm -2·h -1。一般测定光合速率的方法都没有把叶片的呼吸作用考虑在内,所以测定的结果实际是光合作用减去呼吸作用的差数,称为表观光合速率(apparent photosynthetic rate)或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如果把表观光合速率加上呼吸速率,则得到总(真正)光合速率。 光合生产率 ,又称净同化率(net assimilation rate, NAR),是指植物在较长时间(一昼夜或一周)内,单位叶面积生产的干物质量。常用g ·m -2 ·d -1表示。光合生产率比光合速率低,因为已去掉呼吸等消耗。 一、光照 光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是形成叶绿素的必要条件。此外,光还调节着碳同化许多酶的活性和气孔开度,因此光是影响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 1、光照强度 (1)光强-光合曲线(也称需光量曲线) 在暗中叶片无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释放CO 2。随着光强的增高,光合速率相应提高,当达到某一光强时,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净光合速率为零,这时的光强称为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 )。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呈直线增加;但超过一定光强后,光合速率增加转慢;当达到某一光强时,光合速率就不再随光强增加而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light saturation )。光合速率开始达到最大值时的光强称为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 如下图所示: -20-10 010203040 50

高三生物——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高三生物——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知识梳理 1.光合速率(或称光合强度) (1)概念:一定量的植物(如一定的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进行多少光合作用(如释放多少氧气、消耗多少二氧化碳)。 (2)表示方法:产生氧气量/单位时间或消耗二氧化碳量/单位时间。 2.影响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 (1)光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光强度达到一定值时,光强度再增加光合速率也不会增加,此时的光强度称为光饱和点。但在光强度达到全日照之前,光合作用已达到光饱和点时的速率。 (2)温度:低于最适温度,随着温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超过最适温度,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降低,光合速率减慢。不同种类的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不同,一般为25 ℃左右,在0 ℃条件下光合作用可能完全停止或十分微弱。 (3)CO2浓度:大气中CO2浓度约为0.035%,当这一浓度增加至1%以内时,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在CO2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光合速率可达到最大值。 (1)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 (2)延长光照时间,能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3)仙人掌类植物可以在森林中生长(×) (4)生长于较弱光照条件下的植物,当提高CO2浓度时,其光合速率未随之增加,主要限制因素是光反应(√) (5)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6)“风吹麦旺”体现了蒸腾作用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1.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常用表示方法 项目表示方法

(表观)净光合速率 (向外界环境)释放O2速率、(从外界环境)吸收CO2速率、有机物 积累速率 真正(总) 光合速率 O2产生速率、CO2固定速率、CO2同化(消耗)速率、有机物产生 (制造)速率、叶绿体CO2吸收速率、光合作用CO2吸收速率、光 合作用O2释放速率 呼吸速率(黑暗中 测量) O2吸收速率、CO2释放速率、有机物消耗速率 2.表观光合速率与真正光合速率的内涵 (1)曲线分析 ①A点时,只进行细胞呼吸;绿色组织在黑暗条件下或非绿色组织测得的数值为呼吸速率(A 点)。 ②AB段随着光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增强,但仍小于细胞呼吸强度;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即光补偿点。 ③BC段随着光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增强;C点对应的光强度为光饱和点,限制C点的环境因素可能有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等。绿色组织在有光条件下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同时进行,测得的数据为(表观)净光合速率。 ④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用O2、CO2或葡萄糖的量表示如下:a.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实测的O2释放量+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 b.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实测的CO2吸收量+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 c.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量=葡萄糖的积累量(增重部分)+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2)下面的四幅图表示A点、AB段、B点和B点之后的O2和CO2转移方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