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体育概论教案 第四章 社会体育产业

社会体育概论教案 第四章 社会体育产业

社会体育概论教案   第四章 社会体育产业
社会体育概论教案   第四章 社会体育产业

第四章教学安排的说明

章节题目:社会体育产业

学时分配:3学时、实践1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体育产业的结构,理解社会体育产业概念,了解我国社会体育市场概况,我国社会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调查某市、区社会体育市场与体育产业现状(上交调查报告:目的、范围、时间、地点、过程、结论)

课堂教学方案

课题名称:社会体育产业授

课时数:理论课3学时实践1学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与实践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多媒体实践(调查报告)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体育产业的结构,理解社会体育产业概念,了解我国社会体育市场概况,我国社会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调查某市、区社会体育市场与体育产业现状(上交调查报告:目的、范围、时间、地点、过程、结论)

教学重点:社会体育产业概念、社会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我国社会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社会体育市场经营与开发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第一节产业、体育产业与社会体育产业

一、产业的概念

产业是由国民经济中具有同一性质,承担一定社会经济功能的生产或其他经济社会活动单元构成的,具有相当规模和社会影响的组织结构体系。

构成产业的三个规定性:

1、产业构成的规模规定性。一个企业单位不一定构成产业,多个企业单位也不一定构成产业。构成产业的企业数量、产出量等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

2、产业构成的职业化规定性。产业形成时,在社会各行业中,已经形成了专门从事这一产业活动的职业人员;

3、产业构成的社会功能规定性。就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承担一定角色,而且是不可缺少的。

二、产业的形成

产业形成是指某些生产活动或某些社会经济活动不断发育和集合,逐步成型进而构成产业的基本要素的过程。它包括产业萌芽和产业形成两个阶段。

产业萌芽和产业形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是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产业的形成:1、该产业应具备一定的规模;2、专门化的从业人员,即有专门的设计、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工人并且形成群体;3、该产业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承担着不可缺少的社会经济功能;4、有专门化的生产技术装备和技术经济特点,并由此而形成具有特性的产品。

产业的形成方式有:分化、衍生和新生长三种。

体育产业与社会体育产业

什么是体育产业?

对体育产业的概念和分类,目前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

有许多中不同的表述与分类方法。

体育产业可分四类:

第一类是体育本体产业,如群众体育消费活动、运动训练与竞赛、场馆经营等;

第二类为支拄产业,如体育彩票、无形资产的开发等;

第三类是体育相关产业,如体育旅游、广告、赞助、服务、物质生产等;

第四类为体育系统办的产业,如餐馆、招待所、工厂、出租房屋等,其主要的目的是为创收、筹集资金。

体育产业从其构成上看,分核心产业、中介产业和外围产业三个部分。

核心产业中包括:健身娱乐市场、竞赛表演市场、体育博彩市场;

中介产业中包括:体育经纪市场、体育媒体市场;

外围产业包括:体育用品市场、体育旅游市场、体育保险市场等。

体育产业应包括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服务业和体育竞赛表演业。(刘鹏在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

不同体育产业概念的共同点:

1、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的方方面面有一定的关系;

2、体育产业属于经济活动和市场经营运作的范畴;

3、体育产业既包含实物形态也包括非物质形态等方面,但作为第三产业的一部分,应以向广大体育爱好者和体育消费者提供相关劳动服务为主要形态。

社会体育产业是指与群众体育活动有直接关系的产品生产、销售与服务的行业的总合。

社会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主要有两点:

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收入提高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

二是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健康生活观念和行为的逐步形成。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英国体育产业年产值已高达68亿英磅,超过汽车制造业和烟草业的产值;意大利以“足球工业”为主体的体育产业产值也达到182亿美元,跻身十大行业之中。日本的体育产业产值也早在1990年达4万亿日元,在各产业中排第6位。美国是全世界体育产业发展最快、产值最高的国家,体育产业年产值八十年代末达600亿美元。排各类产业22位,占国内生产总值1.3%;1990年即达2139亿美元,排第6位,占2.6%,从1.3%至2.6%的比重翻番时间仅用了10年。

我国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慢,但是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得到长足发展。据统计,1997年全国包括体育在内的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总支出高达3000亿元;2000年全国体育消费达1400亿元,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约0.5%。国家体育总局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体育产业发展规律,制定了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到20XX年的发展指标是占GDP1.5%。

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美国20XX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近11.67万亿美元,遥遥领先于居第二位的日本。中国以1.56万亿美元(136515亿元),略微落后于意大利,排名世界第七。美国20XX 年的GDP是中国的7.48倍。据美国商务部人口普查局发布题为《从全球范围看美国人口》的最新报告,美国人口为2.81亿,仍是仅次于中国(13亿)和印度(10亿),为世界人口第三大国。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626倍。20XX年美国的人均GDP是我国的34.2倍。

世界银行公布的20XX年世界人均GDP排名(单位:美元)

1 卢森堡43,940

2 挪威43,350

3 瑞士39,880

4 美国37,610

5 日本34,510

6 丹麦33,750

7 冰岛30,810

8 瑞典28,840

9 英国28,350

10 芬兰27,020

31 韩国12,020

109 中国1,100

177 朝鲜85

台湾列入中国人均GDP统计,否则中国大陆的人均GDP还要降低一些,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中国最高,其他社会主义兄弟国家均不到1000美圆,朝鲜只有85美圆,可谓惨不忍睹,而同在半岛的韩国有12,020美圆,是朝鲜的141倍,天堂与地狱的差别,大概就是指这两个兄弟国家了吧。

世界银行在第60届联合国首脑峰会提出根据国内生产总值、产出资本、自然资源、人的技术和能力等条件综合而得的新标准。

报告附件则根据这个新标准对世界各国财富情况进行“排队”,特别标出十大最富有国家和十大最贫穷国家。瑞士在各大富国中傲居榜首,人均648241美元,第二、第三位被丹麦、瑞典这两个北欧国家包办。第四位是美国,人均512712美元。报告显示,中国在2000年的人均财富为9387美元,不足美国的2%。其中无形资产为4208美元、产出资本为2956美元、自然资源为2223美元。

20XX年,中国共消耗石油2.4亿吨,单位产值的石油消耗是美国的2.4倍、日本的4.3倍。煤的消耗强度为1.18吨标准煤/千美元GDP,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近6倍。

据中科院测算,20XX年中国消耗了全球31%的原煤、30%的铁矿石、27 %的钢材和40%的水泥,创造出的GDP却不足全球的4%。

20XX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36万亿美元。美国居首位,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近11万亿美元,中国1.4万亿美元。

广东省体育产业调查数据公报

到20XX年12月31日止,我省有体育服务单位4314个,其中体育健身娱乐业4062个,体育培训业213个,体育竞赛表演业10个,体育广告业29个。体育用品制造单位945个,体育用品贸易单位3557个,其它单位755个。20XX年我省体育产业总产值243.04亿元,增加值65.7亿元;20XX年体育产业总产值282.67亿元,增加值72.08亿元,分别比20XX年增长16.3%和9.7%。其中20XX年增加值占全省GDP的0.6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41个百分点,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为0.57%。20XX年末从业人数共56.99万人,占广东省全社会从业人数的1.35%。

第二节社会体育市场

体育市场是指以商品形式向人们提供体育产品或对体育物质产品和劳务进行交换的场所与交换关系的总和。

一、部分社会体育市场简介

社会体育消费:

体育物质产品的消费体育物质产品市场

体育服务产品的消费体育服务产品市场

(一)社会体育用品市场

社会体育用品市场是指具有社会体育特点的消费品市场.广大消费者对各种体育用品的消费需求,是社会体育用品市场发展的根本动力。

1993年,第一届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在西安举行。

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正加工着绝大多数世界名牌产品,国际市场上有65%的体育用品在我国制造,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用品加工基地。

(二)健身娱乐市场

体育健身娱乐市场是指为满足消费者强身健体、娱乐休闲的需求而提供的体育技术指导等服务的经营行业.健身娱乐市场是群众体育商品化、市场化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健身娱乐业以体育娱乐项目为商品,以实物和非实物方式向消费者提供健身娱乐方面的服务的企业集合。

(三)体育培训市场

体育培训市场是以体育运动技术或某一项目的技术指导为商品并提供相关服务的场所。

我国的体育培训市场分两类:

1、体育知识培训。教学条件较好,有较高水平的师资,培训场所固定,具有严格的教学内容要求。性质相当于对社会所需的体育专业人员进行的岗前或上岗培训。

2、体育运动技术培训。主要是指社会各界所开办的相关项目技术培训的场所,即以各运动项目技术指导为商品,为满足社会上不同阶层和不同年龄群体在学习运动技术或锻炼身体等方面的需求而形成的一种专门的服务行业。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相关的培训中心作用:第一,可以教授他们体育技能,从小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使体育运动成为人们终生爱好,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质;第二,通过这一方式能发现和培养更多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第三,拉动体育消费,培育我国的体育市场。(四)体育旅游市场

体育旅游是旅游与体育的结合,是体育资源和旅游资源的互补与互利。

人们喜爱的高山滑雪、徒步登山、海边浴场以及攀岩、漂流、探险等冒险刺激类项目,都是体育运动与旅游结合的产物。

体育市场发展的基本条件:

1、国家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2、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市场运作机制的形成;

3、人们体育消费观念的转变和良性消费行为习惯的养成。

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体育产业状况:

广州市的体育产业状况:

1. 以本体市场为主体、门类齐全的体育市场体系已基本形成。现代体育市场体系是包括体育服务产品市场和体育用品市场在内的多元化市场体系,主要由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用品市场、体育彩票市场、体育技术服务市场等构成,这种市场体系在广州已基本形成。

一是健身娱乐业迅速发展。目前我市各类体育健身娱乐经营场所已有1000多家,从业人员约5万。

二是竞赛表演市场正逐步升温。如成功举办了20XX年汤尤杯羽毛球世界锦标赛、20XX年中、巴足球对抗赛。

三是用品市场较为成熟,目前全市体育用品企业有580多家,各类体育用品销售商店1000多间,年销售额约35亿元,居全国十大城市首位。

四是彩票市场成效显著。广州市从1994年至20XX年共发行销售20亿元,获公益金2亿元,是广东体育彩票市场的龙头,而广东又是全国的龙头。去年,全市体育产业总收入约64亿元,增加值约占GDP1.1%,体育消费总额约48亿元,列全国十大城市前茅。

2. 体育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了国家、社会、个人共同办体育的良好局面。至20XX 年7月底,在我市工商部门登记的体育1371家,注册资金达70多亿元,其中私营企业981

家,占71.56%;中外合资(合作)企业193家,占14%; 股份制企业38家, 占2.8%;外商独资企业19家,占1.4%;国有或集体企业140家,占10.2%,在各类体育企业中,私营、民营企业占有较大比例,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我市体育社会化的程度较高,而体育社会化程度越高,体育产业发展的后劲则越足。

3. 体育产业开发领域不断拓宽,有形资产的经营和无形资产的开发取得突破。

一是有形资产的经营,主要体现在体育场馆的开发与经营。

二是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取得突破。1984年,我市体育部门与白云山制药厂合办广

州足球队,在全国开创了开发利用专业队无形资产的先河。九运会期间,广州赛区通过冠名冠杯、社会捐赠、赛区产品专利、展示销售、举办活动等多种开发形式,共筹措资金2300万元。20XX年汤尤杯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和今年中、巴足球对抗赛,又成功地运用市场机制,开发比赛经济价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构筑了全市现代化体育设施系统网络,为体育产业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载体。全市有各类体育场馆6700多个,人均体育用地面积2.72平方米。公共场馆240多个,人均公共体育用地面积0.24平方米。场馆数量和人均体育用地面积分别比1990年增170%、300%,比1995年增52%、40%,均居全国各城市之首。六运会时我市除主要新建了规模宏大的天河体育中心外,还建设了部分区(县级市)体育设施。

九运会时我市又新建成了广州体育馆、天河网球馆和黄埔、芳村、花都等区体育设施,改造了天河体育中心等15个场馆设施设备,省又同时新建成了广东奥林匹克中心等四大现代化设施,从而构成一个以天河体育中心为核心,各区(县级市)体育中心为重点,星罗棋布的健身场所为网点的全市现代化体育设施系统网络,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广州现代化大都市的文化品位,还为体育产业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

二、社会体育市场的经营开发

(一)社会体育市场开发经营的环境

外部环境:经济发展、体制因素、政策环境、法律因素、市场环境、消费因素、余暇时间、认知因素

内部环境:经营管理者以及生产者、服务者的素质;经营过程中,人、财、物关系和责、权、利关系的协调水平;产品的质量和社会信誉度、服务水平;经营过程中的自主权和明晰的产权;产品的先进性和生产资料的低成本.

(二)经营开发的基本条件

1、以效益为核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2、以市场为导向

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投资方向和选定目标市场;根据市场信息,调整经营行为与明确市场定位;根据广大体育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趋势,调整经营战略和营销策略,使社会体育经营部门全方位地面向市场,增强服务能力与竞争能力。

3、以法律为保障

4、以营销为主要手段

(三)社会体育产业的市场营销

社会体育产业市场营销管理是按照企业管理的模式,用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法来取得经济效益。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法很多,而明确市场细分与市场定位,了解市场营销的特点,是体育产业实施经营管理的起点。

1、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

市场细分就是根据消费者之间需求的差异性,把一个整体市场划分为两个或更多的特定消费者群体,从而确定企业目标市场的活动过程。每一个需求特点相同的消费者群体就是一个细分市场。(地域差异)

A市场细分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发现新的市场机会,形成新的目标市场。

(2)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3)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营销策略,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4)有利于企业开发新市场,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

B目标市场:就是企业在细分出来的若干子市场中,根据企业资源状况来决定所要进入的市场。确定具体的服务对象,即选定目标市场。

2、社会体育市场消费需求的特征:

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

消费者需求的发展性;

消费者需求的层次性;

消费者需求的伸缩性;

消费者需求的可引导性。

(四)社会体育市场经营开发的特点:全局性、长期性、系统性、灵活性、风险性

(五)社会体育市场的特征与经营内容

1、社会体育市场的特征:

(2)市场容量巨大,(2)产品内容丰富,(3)经济效益可观

2、社会体育市场的基本内容:

(1)体育用品的销售;

(2)新技术、新方法、新器材的开发;

(3)健康咨询和指导;

(4)群众性体育健身俱乐部;

(5)体育表演市场

第三节我国社会体育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我国社会体育产业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社会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1、以本体市场为主的社会体育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产业和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建成。包括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培训市场等在内的体育本体市场已初步发展成为层次结构较为清晰的产业。

2、社会体育产业的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开发领域不断拓展。

3、出现了一批多种所有制的体育经营场所、体育俱乐部和体育企业。

4、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种形式社会体育产业筹资渠道。

据广东省体育局统计,20XX年,珠海市从事健身娱乐业的有205家,从业人数为1764人;深圳市从事健身娱乐业的有514家,从业人员为8862人;佛山市从事健身的有娱乐业484家,从业人员2973人;东莞市从事健身娱乐业的有393家,从业人员为5304人;中山市从事健身娱乐业的有369家,从业人员为4100人。健身娱乐业的迅猛发展,对拉动经济增长,减轻就业压力和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据《广东省体育产业调查数据公报》显示:到20XX年12月31日止,我省有体育服务单位4314个,其中体育健身娱乐业4062个,体育培训业213个,体育竞赛表演业10个,体育广告业29个。体育用品制造单位945个,体育用品贸易单位3557个,其它单位755个。20XX

年我省体育产业总产值243.04亿元,增加值65.7亿元;20XX年体育产业总产值282.67亿元,增加值72.08亿元,分别比20XX年增长16.3%和9.7%。其中20XX年增加值占全省GDP的0.6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41个百分点,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为0.57%。20XX 年末从业人数共56.99万人,占广东省全社会从业人数的1.35%。

至20XX年为止,我省的体育生产资源超过全国总量的1/3,全省登记在册的体育健身娱乐企业多达8000多家、专业体育用品生产企业504家,同时还造就了康威、好家庭、兰狮、双鱼、闪电等22个全国知名的体育品牌。我省仅珠三角地区就已形成了一个年超30亿元的体育消费市场。

我国社会体育产业存在的问题:

1、结构与产品质量问题;

2、发展不平衡问题;(区域之间的不平衡、所有制结构之间的不平衡、项目开发的不平衡、城乡之间的不平衡、阶层之间的不平衡)

20XX年占人口60%的农民只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35%,而40%的城镇居民却占据65%的零售额,城镇人均零售额为5805元,为农民2072元的2.8倍。

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近几年虽然对开发西部加大了力度,但是东西部的差距仍呈扩大的趋势。如人均GDP,东部与西部的比例,由1991年的1.86倍扩大为2000年的2.33倍,20XX 年又扩大为2.52倍。省际差距更大,如浙江与贵州比较,由12年前的2.7倍扩大为5.6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XX年广东、浙江高达1.2万和1.3万元,而贵州只有7643元,相差进一倍;20XX年农民纯收入浙江与贵州比较,为3.44倍,比1991年扩大了0.85倍。

行业收入差距扩大。以20XX年各行业的平均工资为例,最高为金融保险业达2.25万元,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达2.23万元,如按照细行业分,以证券业最高,达4.26万元。其次是航空运输业3.34万元,而最低的农林牧渔业只有6969元。最高与最低的平均工资的比例为6.1倍,比1978年的1.3倍扩大了4.8倍,若包括高收入行业的奖金和工资外收入,则行业差距更大。

3、市场管理规范化的问题。我国体育市场的管理还缺乏高层次的立法。

(二)我国社会体育产业管理

1994年5月,国家体委下发了《关于体育市场管理的通知》

1995年6月,国家体委出台了《体育产业发展纲要(1995—2010)》

2000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2001—20XX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其中就“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引导全民体育消费”提出了多项措施。

具体目标:

1、到本世纪末,基本形成以体育主体产业为基础,多业并举、多种所有制并存、共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2、重点培育和发展健身娱乐市场、竞赛表演市场、体育人才和技术信息市场、体育用品市场等,促进体育的有关固定市场与流动市场、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等各级各类市场充分发育,初步形成符合我国国情、比较健全而完善的体育市场体系。

3、力争一批体育事业单位,通过自身经营优势和潜力的发挥,立足体育产业的发展,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由差额管理逐步做到白收自支;一批自收自文的经济实体能够逐年增加上缴利润,为体育事业的发展作贡献。

4、形成一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明晰、开展体育经营、综合开发、效益显著、规模发展的股份制企业或企业集团。

5、不断增加体育产业开发收入的总量,使之占体育事业经费的比重每隔几年有较大的提高,成为弥补体育事业发展经费不足的主要来源之一。

三、我国社会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产业结构调整给社会体育产业带来机遇

1、能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2、产业结构调整会给体育产业带来更多的社会投资;

3、产业结构调整会给社会体育产业带来更多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

中国统计年鉴—20XX年

三次产业贡献率

年份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995 100.0 9.4 67.4 23.2

2000 100.0 4.8 66.0 29.2

2001 100.0 6.1 56.5 37.4

2002 100.0 5.4 59.0 35.6

2003 100.0 4.0 69.8 26.2

注:产业贡献率指各产业增加值量与GDP增加量之比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条主要途径是什么?

(二)社会体育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

1、体育用品业在出口创汇方面作出很大的贡献;

2、社会体育在增加投资需求,尤其是启动民间投资需求方面发挥作用;

3、能把居民有支付能力的体育需求引导出来。

(三)城市社区化和农村城镇化推动社会体育产业发展

(四)我国社会体育消费的增长趋势

1、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总量将持续增长;

2、个性化、多元化的体育消费将会出现;

讨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的拉大将导致对体育用品消费档次的进一步拉大”是否可以作为“个性化、多元化的体育消费出现”的依据?P107

3、观赏性体育消费者群体将日趋壮大;

4、参与性体育消费将会带动整个体育消费的快速增长。

17新版课程教学大纲(社区体育导论)

《社区体育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Community Sports) 一、课程基本情况 开课单位:体育系 课程代码:044008 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 2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社会体育概论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社区体育》,王凯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 2.11 2.《体育概论》,熊晓正,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3 3.《体育概论》,叶家宝,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9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社区体育是为社会体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是社会体育专业知识结构的主体部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的掌握社区体育相关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进而能够在社区的体育发展实践中能够合理地进行管理和指导,为社会体育人才补充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社区体育》是社会体育学科方向下的一个新兴学科,是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范围内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不仅仅涉及到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内的知识,和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以及心理学和教育学等都有相互的联系。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 (一)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社区基本理论(2学时) 第一节社区的概念与特征(1/2课时) 1.掌握社区的概念

2.理解社区的特征 第二节社区的构成要素(1/4课时) 1.理解社区的各个构成要素 第三节社区的多元分类(1/4课时) 1.了解社区的各种分类方法和内容 第四节社区的基本功能(1/2课时) 1.了解社区的基本功能 第五节社区发展的理论(1/2课时) 1.了解社区的各种发展理论 第二章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2学时)第一节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与建设 (1课时) 1.理解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基本情况 2.理解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与模式 (1课时) 1.理解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与模式 2.理解我国街道社区和居(村)委会社区 第三章社区体育基本理论(4学时) 第一节社区体育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1课时) 1.重点掌握社区体育的概念 2.重点掌握社区体育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社区体育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2课时) 1.重点掌握社区体育的分类 2.重点掌握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社区体育的功能和对社会体育改革的推动作用 (1课时) 1.重点掌握社区体育的功能 2.重点掌握社区体育对社会体育改革的推动作用 第四章我国城市社区体育(4学时) 第一节我国城市社区的特征和社区体育兴起的背景 (1课时) 1.重点掌握我国城市社区的特征

教育概论教学大纲

教育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教育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 课程编码:14201B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学时:48学时 总学分:3学分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心理学 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教育概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设置的专业必修课。 《教育概论》是教育理论体系中紧密结合现实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作为培养人的这种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应用性、艺术性等特点。 本课程是教师从业的一门必修基础公共课程。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认识教育的基本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明确办学育人的社会主义方向,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概论》主要有以下特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以人为本;立足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境况和未来走向,尽力反映教育理论研究的精粹和教育改革的时代气

息;把握教育学学科特点,注重教育活动及其所面对的诸种矛盾的动态统一,全面、辩证、逻辑、历史地阐述和评价教育理论的发展。 《教育概论》的内容包括:教育的概念;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制度;课程;教学;德育;美育;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班主任;教师; 学校管理等十六个方面。 学习《教育概论》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办学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方法和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研究、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和教育改革的基本能力,从而增强教育的目的性。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绪论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的三个阶段,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深刻理解。 2.教学具体内容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1、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教育的概念,不同社会形态下教育的基本特征,深刻理解教育质的规定性,教育的基本要素等内容。

社会体育导论

社会体育导论 1. 余暇:亦称自由时间,指在一昼夜的全部时间机构里划出一切必要时间后所剩余的那部分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这部分时间不能直接被生产劳动所占用,而是用于娱乐和休息的,然而这部分时间在人类创造精神文明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 体质:体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简要的说,体质是指人的有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体在形态、生理、生化和行为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3. 终身体育:亦称生涯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过程。 4. 社区体育:社区体育主要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近就便开展区域性群众体育。 5. 试述家庭体育及其特点: 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居室条件和成员的爱好和兴趣,利用属于自己的时间选择健身内容与方法,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稳定发展。 特点:(1)关系的亲近性;(2)目地的教育性;(3)内容的娱乐性;(4)方式的互助性。 6. 简述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1)由政府走向社会;(2)由人治走向法治;(3)由行政走向市场;(4)由经验走向科学;(5)由服务生产走向服务生活。 则? (1)从我国实际出发的原则,坚持突破纵向,打开横向,深入社会,进入家庭的原则。 (2)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科学文明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 (3)指导社会体育工学,坚持实事求是,从不同层次起步,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突出重点,择优扶持的原则 8.简述妇女体育的特点? (1)健身是主要目的; (2)健身手段以中小强度的户外徒手或轻器械体育活动为主; (3)活动方式以集体或友伴的形式为主。

体育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introdu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必修 【课时】36 【学分】2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一)课程性质: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它是体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具有高度概括性,有利于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指导体育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整体认识,掌握体育的基础理论与国家体育的宏观政策、方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学习打好基础,增强从事体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自觉性。 (三)教学要求: 1.体育概论是一门高度概括的学科,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 2.该门课程教学课时少,但涉及内容多,应突出重点章节教学。 3.体育概论是一门新兴学科,教学中应在大纲的基础上,不断补充新理论、新知识。(四)教学时间要求:本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 【教学内容、形式与学时分配】 体育法学教学内容、形式与学时分配如下: 绪论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掌握体育概论的科学研究方法 二、主要教学内容 1.体育概论的学科介绍 2.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 3.体育概论的研究方法 三、课堂讨论选题:怎样理解《体育概论》是一门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学科?

四、课外作业选题 1.试述《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 2.简述《体育概论》的科学研究方法 第一章体育与体育科学 一、学习目的要求 重点掌握体育的概念,了解体育科学体系的结构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关于体育术语的选定 2.体育基本概念的规范化 3.体育与体育科学的区别 4.体育科学体系 三、课堂讨论选题:试述体育与体育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四、课外作业选题 1什么是(广义的)体育?它主要包括那几个部分? 2.简述现代竞技运动的特点。 第二章体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体育产生的动因、社会根源、外国体育发展概况,掌握我国体育发展的历程。 二、主要教学内容 1.体育产生的动因和社会根源 2.外国体育发展概况 3.中国的社会变革和体育发展 三、课堂讨论选题:试述体育产生的动因。 四、课外作业选题 1.简述体育产生的社会根源 2.简述新中国体育发展的历程 第三章现代社会与体育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体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现代社会对体育的需要和对体育创造的有利条件。 二、主要教学内容 1. 体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2.对体育社会地位的社会学分析 三、课堂讨论选题:现代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四、课外作业选题:现代社会和体育运动的关系。 第四章体育其他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体育与政治、体育与经济、体育与教育、体育与军事、体育与大众传媒之间的关系。 二、主要教学内容 1. 体育与政治 2. 体育与经济 3. 体育与教育 4. 体育与军事 5. 体育与大众传媒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含教学计划)-体育学院-黄山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含教学计划) 学科门类:教育学 专业代码:040203 学制、修业年限、授予学位与毕业要求最低学分 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毕业要求最低学分:178.5学分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体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 相近专业:体育教育 院部负责人:李昌军审核:陈国平校长:汪建利 日期:2013年8月 1、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 本专业以“强技能、应用型”为特色,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社会体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体育旅游产业、商业健身俱乐部和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工作,也能胜任体育教育、行政管理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体育旅游产业、商业健身俱乐部和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工作,也可从事体育教育、体育行政管理和体育科研等方面工作。 2、培养要求 1)工具性知识: 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逐步提高并基本达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和一般会话水平。具有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能够进行文献检索。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领会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注并熟悉国家有关体育,尤其是社会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热爱社会体育工作,思想品德良好。 3)学科基础知识: 掌握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社会体育概论、社区体育导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健康评价与运动处方、体育俱乐部管理、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导论、体育科研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4)专业知识与能力要求: (1)获取知识的能力: 有独立获取本专业知识和更新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有良好的

范例 教案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 跨越式跳高设计说明(45分钟)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精神,针对初二年级跨越式跳高第一次课的授课要求,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本课遵循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立足通过教学,让学生乐学、会学到学会、初步掌握跨越式跳高动作的基本知识与技术特点以及简单的起跳与过杆动作方法。并经过自主、合作性的学练,提高学练兴趣和多种能力与素质。 二、教材、教学对象分析: 跨越式跳高是一项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的教材,是田径跳跃类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运动技能、生存能力和日常生活迁移活动中都是塔之基石。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已接触过跨越式跳高教材。本年级段学生生理、心理的发育特点,使他们对兴趣事物极易兴奋,枯燥事物又极易抑制;另外,他们对知识、原理等体育教学因素虽有一定局限性,但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教学中,在教法、组织、器材、场地的创新等方面作一些尝试,使之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三、教学构思: 本课从教师的导序→导问→导学→导练→导评,转换成学生的认知→乐学→体验→改进→检验,按照这一思路采用了启发式、口诀化、正误对比、条件作业、重复练习等教法手段、并将观察、发现、设疑、释疑、演示、指导、评价等环节贯穿过程,使本课目标在丰富的教学元素中达成。 四、教学特点: 1.细化内容,呈现“小”“新”“趣” 当确定了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跨越式跳高起跳和过杆动作(新授课)后,为求教学手段不泛化、不急于求成,以免过优不及,所以把“过杆动作―――起跳练习―――起跳与过杆相结合的练习”各个教学的子目标再依次缩“小”、细化,学生学起来轻松,也更容易掌握;另外,在课堂上利用自制的彩纸棒,完成小组游戏、单人、两人、多人的练习,学生依照教师汩汩而出的“新”方法,持续保持良好的积极性,使之“趣”味横生。 2.品读学情,展现“笑”、“汗”“技” 认真地把学生的认知、生理、心理、情绪、技能、需求等诸多因素思虑 在先,一一进行品读,知己知彼,期望在教学手段、方法上更符合学生的学情。让学生轻松带“笑”,乐于学习;自主练习,身体出“汗”,达到健身实效;主动学习,能思会动,掌握所学的“技”术(能)。

体育概论期末重点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 竞技体育:是指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体在体力、技艺、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的基础上,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为目的的训练和竞赛活动。 学校体育:是指以学生为对象,通过身体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传授身体知识、技术、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社会体育:是指一切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或组织为社会公民所开展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普及性体育活动。 终身体育: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体育产业:体育产业是指以向社会提供与体育有关的物质产品和劳动服务为收入来源的经营性的各种行业总和。 体育功能:体育功能是指体育这一文化现象以其自身的特点作用于人和社会所能产生的作用和效能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是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锻炼获得的在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与体育活动能力、人体适应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家庭教育:是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以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家庭成员的需要与爱好选择体育活动内容和方法,利用自己的余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 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是以基层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 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和学校的体育教学计划,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教学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运动竞赛:是指以争取胜利为直接目的,以运动项目为内容,根据规则的要求,进行个人或集体在体力、技艺、心理等方面的竞赛过程。 身体姿势: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和身体的各个部分在整个动作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和位置。 身体运动轨迹:身体运动轨迹是指身体和身体的各个部分在完成动作过程中所移动的路线。身体运动时间:身体运动时间是指完成身体运动所需的时间,或身体运动所持续的时间。身体运动速率:身体运动速率也称动作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某一动作的重复次数。 身体运动速度:身体运动速度是指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或角度 身体运动力量:身体运动力量是指人体通过肌肉收缩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 身体运动节奏:是指动作的快慢、用力的大小、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以及时间间隔的长短合理交替的一种综合特征 体育手段:体育手段是指为实现体育目的而采取的各种身体活动内容和方法的总称。 运动技术:体育运动技术是指为了达到某种具体的体育目的而完成身体运动的方法。 体育科学:指研究体育现象,揭示体育内部和外部规律的一个多学科、多层次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体育文化:是指在增进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包括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及规范体育活动的各种思想、制度、伦理道德、审美观念,还包括为达成目标的各种改革举措以及相应的成果。包括体育精神文化、体育制度文化、体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设计

本课程教学大纲依据社会体育专业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社会体育导论课程编号:102123001 总学时数:32 学分:2 学时分配:讲授32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 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 《社会体育导论》是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课,本课程为培养优秀的社会体育人才服务,注重社会体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基本关系,注重人文精神。其前身是《群众体育学》、《社会体育学》。《社会体育导论》的出现是对《社会体育学》一次精细的分化发展,是科学进步的表现,突出了以“社会体育”为主的概念体系。 社会体育专业要求本科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社会体育健身活动的方法,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社会体育指导与教学、体育经营开发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为社会体育的科研等方面工作培养储备人才。 教学要求: 一、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突出社会体育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有关社会体育领域的的基本概念、社会体育活动容、原则、指导方法等作为教学的重点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二、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讲授时,尽可能借助实际中的例子,深入浅出地阐明其基本理论知识结构的涵,旨在开拓学生的思路,自觉将体育活动指导与实践相联系,使学生明确社会体育发展的本质是服务人民群众的社会体育活动参与,增进群众体质健康,丰富群众活动容,为促进全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保障,提高学生的认识与理论水平。 三、课堂讲授实行启发式,力求做到选择案例少而精,突出重点,并注意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四、坚持课后拓展和实践是教好、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根据正常教学进度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引导学生自觉阅读社会体育领域相

社会体育导论期末复习知识点

社会体育导论期末复习知识点 1、社会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 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 2、体育锻炼:亦称身体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发 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3、娱乐体育:是指为了丰富文化生活,调节精神、乐度余暇而进行的体育活动,其根本目 的在于消遣、娱乐、放松,获得积极性休息,陶冶情感,以健康、高尚、文明、 科学的方式度过余暇,所采用的体育手段大多具有较强的娱乐性。 4、终身体育:亦称生涯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 体育活动的过程。 以终生体育的思想为指导开展社会体育活动是现代体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其实质也是实现社会体育广泛普及化、经常化和终身化。 5、我国社会体育的未来:(一)由政府走向社会 (二)由人治走向法治 (三)由行政走向市场 (四)由经验走向科学 (五)由服务生产走向服务生活 6、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几要素:(一)余暇 (二)生活节奏 (三)生活空间 (四)生活消费 (五)行为习惯 7、健康的10条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的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抵抗一般的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8、体制:是指人的有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体在形态、生理、生化和 行为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9、体制的指标:1.身体形态发育水平 2.生理生化功能水平 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 4.心理发展状况 5.适应能力 10.亚健康:是一种自感不是,但检查无病,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身心状态,也称为 第三健康状态、灰色健康、亚临床期、临床前期、前病期等。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为保证本学科内容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本大纲包括了本学科体系的基本内容。但在使用本大纲时,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有关章节内容进行删减调并,以避免与其它课程不必要的重复。 教学中注意各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际文化水平,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能力培养。要精选教学内容,重视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注意实效,学以致用。 (一)课程定义 该系列教材从不同层面阐述体育与社会、竞技体育与市场规律等方面的知识,对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文化价值、社会内涵、市场价值、市场运作以及提高运动美的鉴赏水平和体育摄影能力等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二)编写依据 本大纲以党的教育方针、普通高等教育为依据制订。 (三)目的任务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有关社会体育的一般理论、方法与组织,为今后从事休闲与健身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任务: 1.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社会体育的目的任务,较系统地掌握其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了解完整的运动心理学发展动态、特点和趋势,为实施休闲与健身奠定一定的心理理论基础。 2.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教练员的职责和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牢固树立专业思想,忠诚党的体育事业,做一名合格的教练员。 3.通过作业、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能结合专项思考一些有关训练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在训练实践中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堂讲授和学生实践,培养学生实际运用各种社会体育组织方法的操作能力,并能按照计划制订的基本要求,为今后从事该专业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四)课程编码及适应专业 本大纲适用于普通高等教育课程的教学,课程编码:9787563354740 (五)学时数与学分 本课程总学时数64学时。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完整版)社会体育导论考试大纲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考试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8210006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 学时:32 学分:2 开课单位:体育学院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二、课程考试要求及命题原则 1. 掌握社会体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掌握社会体育理论的体系结构,了解社会体育理论的组成和特点,理解社会体育理论的基本原理。 3. 能够运用社会体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有效的分析、设计和应用。 三、考试内容 绪论 考试主要内容:社会体育的研究对象包含哪些?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三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社会体育学科的发展前景有哪些? 考试重点: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三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社会体育学科的发展前景有哪些? 考试难点: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三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第一章社会体育概述 考试主要内容:什么是社会体育?在社会中它扮演着什么角色?群众体育、、广义群众体育、狭义群众体育、全民健身、身体锻炼、娱乐体育、余暇体育、终身体育又称生涯体育、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五阶段、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现状、今后我国体育发展趋势? 考试重点:什么是社会体育?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现状、今后我国体育发展趋势? 考试难点: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现状、今后我国体育发展趋势? 第二章社会体育与社会进步 考试主要内容:社会体育对生产方式的作用、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几个要素、职工体育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社会体育与社区文化建设、社会体育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社会体育学科方法论。 考试重点:社会体育对生产方式的作用、职工体育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社会体育与社区文化建设、社会体育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考试难点:社会体育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第三章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以及地位与功能 考试主要内容: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是、我国社会体育的任务。 考试重点: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是、我国社会体育的任务。 考试难点: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是、我国社会体育的任务。 第四章社会体育参与 考试主要内容:社会体育参与的概念、社会体育参与的特点、社会体育参与的意义、影响社会体参与的个体因素、社会体育的发展必然受到国家体育管理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体育人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教学 大纲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本课程教学大纲依据社会体育专业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社会体育导论课程编号:1 总学时数:32 学分:2 学时分配:讲授32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 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 《社会体育导论》是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课,本课程为培养优秀的社会体育人才服务,注重社会体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基本关系,注重人文精神。其前身是《群众体育学》、《社会体育学》。《社会体育导论》的出现是对《社会体育学》一次精细的分化发展,是科学进步的表现,突出了以“社会体育”为主的概念体系。 社会体育专业要求本科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社会体育健身活动的方法,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社会体育指导与教学、体育经营开发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为社会体育的科研等方面工作培养储备人才。 教学要求: 一、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突出社会体育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有关社会体育领域的的基本概念、社会体育活动内容、原则、指导方法等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二、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讲授时,尽可能借助实际中的例子,深入浅出地阐明其基本理论知识结构的内涵,旨在开拓学生的思路,自觉将体育活动指导与实践相联系,使学生明确社会体育发展的本质是服务人民群众的社会体育活动参与,增进群众体质健康,丰富群众活动内容,为促进全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保障,提高学生的认识与理论水平。

社会体育概论教案第二章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与法规制度

第二章教学安排的说明 章节题目: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与法规制度 学时分配:2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掌握我国社会体育的法律规定、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主要法规制度。 课堂教学方案 课题名称、授课时数: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与法规制度2学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掌握我国社会体育的法律规定、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主要法规制度。 教学重点:我国社会体育的法律规定、我国社会体育的主要法规制度。 教学难点: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社会体育管理部门构成与隶属关系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第二章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与法规制度 第一节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 一、社会体育管理体制的概念 社会体育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管辖调控社会体育事务的责权划分、组织结构、职能配置与运行方式、运行机制等的总和。 其组织体系包括:政府与社会组织两种类型 我国社会体育管理体制包括:行政机构、社会组织、体育社团、基层体育组织等系统。这个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是:责权划分和职能配置。责权的分配决定职能的配置 二、体育行政部门 (一)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根据《体育法》第4条“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体育 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管理体育工作”====国家体育总局 (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国家体育总局下设群众体育司 (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或本级人民政府授权的机构==地方体育局 (四)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其它有关部门==也有的地方是文体局、文教局)中也设有群众体育科群众体育处、街道办事处 (五)乡、民族乡、镇政府的其它有关部门 三、与体育有关的群众组织 (一)与体育有关的社会团体 这里的社会团体包括: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青年人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等。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作为某一部分人的群众性组织,与这些人群有着密切的联系并能够对他们产生较大影响。同时,这些社会团体具有完善的组织系统,从中央到地方,以至于很多机关、企事业单位都有自己健全的组织机构,这就为在其中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对体育发展的作用 《体育法》明确规定: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在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中的职责和作用。四、社会体育团体

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教学大纲依据社会体育专业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体育概论课程编号:112122006 总学时:32学时总学分:2学分 学时分配:讲授32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运动训练、锻炼心理学适用专业:社会体育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 旨在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育管理人才。要求学生掌握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学校体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与竞赛、体育产业等领域相关部门的体育管理工作实践中灵活运用,具备一定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教学要求: 一、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体育管理系统、基本原理、职能和方法、体育管理体制等,并能在管理的实践中加以运用,认识体育管理的基本规律。 二、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各类体育工作(主要指学校体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体育产业等)的管理方法。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体育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体育管理的基本系统、原理、职能与方法。 教学难点:体育管理常见方法运用及案例教学。 三、教学内容与目的 理论基础篇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掌握体育管理学的概念及与一般管理学的关系;明确学习体育管理学的目的与意义;了解体育管理学的相关概念及性质。 主要内容: 第一节体育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体育管理学的形成; 二、体育管理学与管理学的关系; 三、我国体育管理学内容结构体系的变化; 四、学习体育管理学的意义; 第二节体育管理学的基本性质 一、体育管理学的性质;(重点) 二、体育管理学的学科位置与学科体系。(重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式 作业形式:材料阅读 第二章体育管理基本原理、职能与方法 教学目的:认识并运用体育管理学基本原理和基本职能;掌握体育管理的方法体系,了解和运用体育管理方法。(欢迎访问:代理记账详细了解) 主要内容: 第一节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管理原理的特征; 二、管理基本原理; 第二节体育管理的基本职能 一、决策;二、计划;三、组织;四、领导;五、控制;六、创新;(重点) 第三节体育管理方法的概述 一、体育管理方法体系; 二、体育管理中常用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式 作业形式:材料阅读 第三章体育管理体制 教学目的:理解和掌握体育管理体制的概念;掌握影响体育管理体制的因素以及体育管理体制类型;了解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改革的原因以及改革的影响因素;了解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观点。 主要内容: 第一节体育管理体制概述 一、体育管理体制的概念; 二、体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因素;

1社会体育导论教学大纲

《社会体育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8210006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考试) 学时:32 学分:2 开课单位:体育系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目的与任务 社会体育导论是大众体育的主体部分。有着较为复杂的概念与理论体系,国内外着力于朝社会化、科学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更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本学习立足于对社会体育现象最简练的描述与概括,是体育专业学生宏观了解社会体育系统和社会体育理论体系的最重要的课程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社会体育专业的逻辑起点。课程主要对学生认识体育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综合性导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体育学科的概念和方向,了解学科建设的特点与分类,以有利于在后期教学开展工作,解析研究问题的根本所在,为后续学习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了解社会体育学科的基本分类,对专业的本质问题进行适当的客观描述。注重社会体育的专业适应性,学生要建立起学科的重要概念体系; (二)掌握社会体育学科形成原因,对社会体育、地位与功能、原则、内容和方法等,以及分布规律及发展趋势; (三)理解社会体育对体育学科客观表述的和社会发展中的性质、地位、作用与功能性。以便解决对体育发展中的布局等各种问题,促使对学科认知组合的不断合理化。 五、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绪论 教学内容: 1、建立社会体育学科的必要性 2、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与教材体系 3、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方法 4、社会体育学科的发展前景 重点:社会体育的发展和体育科学化趋势要求建立相应的社会体育学科。社会体育学科拥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特定的研究方法。社会体育学科由于起步较晚,仍不成熟,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难点:建立社会体育学科的必要性,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与教材体系。 第一章社会体育概述 教学内容: 1、社会体育的概念体系 2、社会体育的产生于发展 重点:社会体育有着一个复杂的概念和术语体系。新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的曲折阶段。国外社会体育的发展概况。社会体育其结构特点、组成要素和功能价值。现阶段中国社会体育发展方向与体质。 难点:社会体育产生于发展 第二章社会体育与社会进步 教学内容: 1、社会体育与生产方式 2、社会体育与生活方式 3、社会体育与大众健康 4、社会体育与社会会文化 重点:社会体育与社会的产生方式和生活方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向社会体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健身运动、休闲娱乐是医治亚健康状态的一种最积极、最有效、最廉价的手段。社会体育对建设社会文化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难点:社会体育与大众健康,社会体育与社会会文化。 第三章我国社会体育目的与任务以及地位与功能 教学内容: 1、社会体育目的与任务 2、社会体育地位与功能 重点:我国社会体育有其明确的目的与任务和地位与功能。社会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做成部分,是现代生活方式的调节器,是实现体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难点: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和地位与功能 第四章社会体育参与 教学内容: 1、社会体育参与概述 2、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 3、体育人口概述 4、非体育人口

最新体育概论讲课教案

体育概论复习重点 体育的概念: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体育的功能:体育的健身功能 (1)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 (2)调节和保持身体健康 (3)提高呼吸系统机能水平 (4)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 (5)延年益寿,提高生活品质 体育的教育功能: (1)教导基本的生活能力 (2)传授体育的文化知识 (3)教导社会规范,促进人的社会化 (4)开展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体育的娱乐功能: (1)体育活动不同于为了生存的工作,它是工作之余的活 动,具有放松性,所采用的各种体育项目很多也具有 游戏性。因而,体育活动与娱乐有着天然的联系,体 育具有健身功能也是必然的。 我国的体育目的:我国的体育目的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改善人们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文明发展。 我国的体育目标: (1)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是我国体育的根本目标,也是我国体育目的的核心内容。其中增进健康主要表现在延年益寿、预防疾病两个方面。 (2)丰富社会文化生活。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希望有丰富的文化活动,如运用各种体育手段、方法来锻炼身体,参加各种竞赛和游戏,观赏各种表演竞赛等。 (3)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一个国家运动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4)提高国民素质。 实现我国体育目的和目标的要求:(1)坚持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向:所谓中国特色,即我国体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好体育和政治的关系。 (2)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人事一切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是体育实践的主题。体育是人类针对自身所创造的一种身体运动文化。 (3)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体育服务于社会文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人的健康水平,挖掘人的体能潜力,振奋人的精神。 (4)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所推广的竞技项目已成

社会体育导论考试重点

群众体育: 广义的群众体育是指与高水平竞技体育并存的现代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群众体育对应于高水平竞技体育);狭义的群众体育则是指在学校和武装力量(军、警部队)中开展的体育之外,在社会一切其他行业或活动领域,在人们的余暇开展的体育(也可以成为社会体育) 体育锻炼: 亦称身体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联系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体育社会问题: 是指在体育领域中发生的一种超常状态,影响体育系统甚至妨碍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依靠社会和群众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终身体育: 亦称生涯体育。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过程。 农村体育的概念: 农村体育,是指在县及县以下广大农村开展的,以农民为主要参加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家庭体育: 是指以家庭成员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追求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根据家庭成员的爱好和兴趣选择健身方法,全家共同参与锻炼的一种体育活动。 健康的定义: 健康不是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健康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宁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 健康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10条标准:①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刺。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⑤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⑥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⑦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⑧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⑩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亚健康的定义: 亚健康,是一种自感不适, 但检查无病,介于疾病与健 康之间的一种身心状态,也 称为第三健康状态、灰色健 康、亚临床期、临床前期、 前病期等。 引起亚健康的主要原因: ①环境破坏②营养过剩 ③运动不足④高度紧张 重复练习法与间歇练习法 的区别: ①重复练习在两次(组)之 间的间歇时间是较自由确 定的,一般在练习者基本恢 复、自己不觉累(到练习前) 的情况下才开始第二次(组) 练习。②间歇练习是在练习 者的身体机能未完全恢复, 就继续进行下一次(组)练 习。 示范法: 是指导者把要教的内容通 过正确的动作,将其变成直 观的形象,锻炼者进行模仿 练习的一种方法。 运用示范法时的注意事项: ①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②示范要正确合理③示范 的位置必须使每个锻炼者 都能看清楚④示范的次数 要恰当,示范的时机要合适 预防和纠正错误法: ㈠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 ㈡纠正错误动作的注意点: ①分析错误动作产生的原 因②抓主要矛盾③根据存 在同样错误动作的锻炼者 人数确定纠正的形式(若是 多数人的错误,则采取集体 纠正的方法;若是个别锻炼 者,则可采取个别辅导的方 式。) 体育人口的概念: 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 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 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 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 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 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 的一种社会群体。 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㈠我国体育人口判定标准 考虑的因素:①国际上多数 国家通行的标准。②我国确 定体育人口的目的。③我国 群众体育的实际状况。 ㈡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 准①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 次以上。②每次身体活动时 间30分钟以上。③每次身 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评价:这一判定标准不适合 于就学阶段的青少年儿童; 城市工薪阶层;农村居民; 农民工等。 对此标准你有何看法? 你认为我国体育人口该如 何判定? 在这一基本判定标准之外, 再设立一些符合多种人群 市级体育参与状况的标准, 是十分重要的。 与外国相比,差距在哪? ①目前体育人口数量不够 多,但其质量有了很大的改 善。②体育人口总是比发达 国家少,但大大超过发展中 国家的平均水平。③体育人 口在年龄和职业绝狗方面 欠合理等。 如何缩小差距? 我国今后发展体育人口时, 必须注意年龄结构和职业 结构的合理性。在制定体育 人口的发展战略时必须着 重加强置业人群(特别是知 识分子)、中青年人群(特 别是女职工)的体育工作。 非体育人口: 非体育人口,即没有达到体 育人口判定标准的人群。可 分为两类:准体育人口(偶 尔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和不 参加体育活动的人。 生活方式与社体的关系? ㈠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体的 几个要素:①余暇②生活节 奏 ③生活空间④生活消费⑤ 行为习惯 确定我国社体目的与任务 的依据: ①人的需要②社会的需要 ③社体自身的功能④社体 的思想体系与法律政策 社体的特点: ①健身性与娱乐性②全民 性与普遍性③余暇性与主 动性④多样性与灵活性⑤ 公益性与社会性⑥时代性 与永恒性⑦民族性与世界 性 社体参与的形式: ㈠按照社体参与的强度划 分①体育人口②非体育人 口 ㈡…的时间关系划分 ①终身体育参与②间断… ㈢…的积极程度划分 ①主动体育参与②被动… ㈣…的强制程度划分 ①当然体育参与②或然… 影响社体参与的基本因素: ㈠影响社体参与的个体因 素①体育观念和需求因素 ②个人的身体状况③个人 生活方式④个人经济条件 ⑤个人社会特征 ㈡影响社体参与的外部因 素 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是社 体的基本制约因素②文化 构筑了社体的社会氛围③ 管理水平是决定社体参与 水平的重要因素 我国社体的发展阶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