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分输血与输血安全

成分输血与输血安全

成分输血与输血安全
成分输血与输血安全

仇丽云

(淄博市中心医院山东淄博255200)

成分输血就是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将血液中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制品,然后再根据患者的需要,采用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使输血更加安全、更加有效【2】。成分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广泛地肯定和关注,同时也不否认,由于各成分血特性的不同,输注要求存在差异,输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因而影响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实施,笔者借文献资料和临床经验,对成分血的特性和输注要素得以综述,以期护理同行能从中得以借鉴,从而保证成分血安全有效地输注。

成分血的特性及输注要点

1.红细胞的种类、制备、及输注要点

1.1 悬浮红细胞:将采集的全血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分离出大部分血浆,把剩余的少部分血浆和红细胞制成的成分血,即为浓缩红细胞。如将浓缩红细胞中加入保存液即为悬浮红细胞。红细胞的保存时间是有保存液决定的。目前常用的保存液有三种:ACD(酸性枸橼酸盐葡萄糖、CPD(枸橼酸盐磷酸盐葡萄糖)、CPDA-1(CPD+腺嘌呤)。保存液的作用机理:其中枸橼酸盐可结合血中的钙,抑制了血液中的凝血瀑布,从而防止血液凝固,葡萄糖通过糖孝解代谢不断产生ATP,以维持红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物质。ACD CPD 保存液的红细胞储存期为21天,CPDA-1的保存期为35天【2】。

适应症:适用于血容量正常的贫血病人,提供有运氧能力的红细

胞。

1.2 洗涤红细胞:采用物理方式在无菌条件下将保存时间在6日内的全血、浓缩红细胞或红细胞悬液用大量0.9%生理盐水洗涤,去除绝大部分非红细胞成分,并将红细胞悬浮在0.9%生理盐水中所形成的红细胞成分血即为洗涤红细胞。由于加入生理盐水(无保存液)应在4±2℃温度中保存24小时【2】。

洗涤红细胞适应症:1、输入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荨麻疹和其它过敏反应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睡眠性血红蛋白尿4、反复输血或妊娠产生了白细胞血小板抗体【2】。

1.3 辐照红细胞:用co放疗机辐照红细胞,将其中的淋巴细胞杀死,以防止GVHD(移植物抗索主反应)【2】。

辐照红细胞适应症:适用于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患者。

红细胞输注的注意事项:(1)血液取回后应在30分钟内输注,若30分钟后输注应放在4±2℃冰箱内保存,从而抑制血液中细菌的生长,≤2可导致红细胞破坏。(2)输血前可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使红细胞和保存液充分混合,若输注过程中越输越慢时,可轻摇血袋,使红细胞悬起。(3)严格掌握输注时间,前15分钟要慢,输注时间不超过4小时,洗涤红细胞应在2小时内输完。(4)红细胞内不能加任何药物,尤其是乳酸复方氯化钠、5%葡萄糖,5%葡萄糖盐水,否则会发生凝集或溶血【3】,。(5)血液一般不需加温,若速度过快有冷感时,要给予肢体保暖,避免用热水袋直接加温。

2. 血小板的种类、制备及输注要点

2.1浓缩血小板:将采集的全血,第一次离心制备成含血小板的血浆,再将含血小板的血浆重离心,移出上清血浆,剩余的部分即为浓缩血小板[1]。

2.2 单采血小板:是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在全封闭的条件下,自动将献血者血液中分离出血小板,并悬浮于一定量的血浆内制成。先临床多采用单采血小板,单采血小板即减少细菌污染和疾病传播,又可选择同型相配的献血者。血小板在体内循环时寿命8-10天,离体后更短,温度的改变会对血小板造成不可逆的形态和功能的损害,所以体外保存温度要严格,22±2℃的温度贯穿于离体后的全过程(包括采集、离心、储存、运输、输注)。血小板新一代的储存袋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而且体积大,血小板产生的二氧化碳容易散出容器,氧气容易进入,大大降低了乳酸的含量,较好的维持了PH值,使血小板保存期延长到7天。血小板在20-24℃条件下轻微震荡,可防止血小板聚集,同时使氧气和二氧化碳容易通过容器表面[1]。

血小板输注的注意事项:(1)血小板输注前要轻轻摇动血袋,切忌粗鲁震荡摇晃,摇匀时出现云雾状说明血小板含量多。取回后暂未输注时,应每隔10钟进行水平震荡一次,以防止血小板聚集(2)取回的血小板要以病人能耐受的最快速度尽快输注,以迅速达到一个止血水平【1】。老年及心脏疾患者要警惕心脏超负荷的危险,可适当减慢速度(3)千万不能把血袋放入冰箱储存内储存,低于20℃的温度都会对血小板造成不可逆的形态和功能的损害(4)最好用双头输血器输注,输完时Y型管将生理盐水移入15毫升冲洗血袋。

3. 血浆的种类、制备及输注要点

3.1 新鲜冰冻血浆:是全血采集后6-8小时之内在4℃条件下离心,将血浆分出,立即放入-30℃冰冻成块,并迅速在-20℃条件下保存,有效期1年,制品内含有全部凝血因子(包括不稳定凝血因子和稳定凝血因子)、血浆蛋白等。1年后不稳定凝血因子丧失活性,转为普通冰冻血浆。适用于补充多种凝血因子、DIC、TTP[1]。

3.2 普通冰冻血浆:是全血在保存期内经离心或自然沉降分离出的血浆,立即放入-30℃冰冻成块,并迅速在-20℃条件下保存,有效期5年,缺乏不稳定凝血因子Ⅷ、Ⅴ,一般200毫升全血制备100毫升血浆[1]。

血浆输注的注意事项:(1)血浆为淡黄色半透明液体,若发现凝块或颜色异常则不能输注。(2)冰冻血浆不能再常温下自然融化,应在37℃水浴融化,以免时间过长纤维蛋白析出,融化后不可再冷冻,因故未能输注,应在4℃暂时冷藏,24小时内输注(3)融化后的新鲜血浆应尽快输注,以免血浆蛋白变性和不稳定凝血因子丧失活性。

4. 冷沉淀的制备及输注要点

冷沉淀:是新鲜冰冻血浆在1-5℃条件下融化,分离出底部少量不溶解的白色胶状沉淀物,并在1小时内冰冻制成的成分血。200毫升血浆可制备20-30毫升冷沉淀。冷沉淀中包含的主要成分:丰富的凝血因子Ⅷ、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维蛋白原。适用于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等[1]。

冷沉淀输注的注意事项:(1)200毫升新鲜冰冻血浆可分离出

20-30毫升冷沉淀,粘度大,输注时要选用较粗的注射针头,以免速度过慢或堵塞针头(2)取回后应尽快输注,以病人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放置过久凝血因子Ⅷ活性丧失(3)融化后不应再冻存(4)ABO同型输注,不用交叉配血(5)冷沉淀融化温度不宜超过37℃,若不融化,提示纤维蛋白原已转变成纤维蛋白不能再使用【4】。

输血护理技术操作程序的关键要素

1.输血前准备:应充分掌握病人的相关资料(诊断、输血史、过敏史、输血目的、血液类型等)有助于护士在输血前合理安排输注的顺序、速度和时间,预计输血中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2)护士应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针对病人和家属的恐惧或疑虑进行必要的解释和指导以增加病人输血治疗的信心(3)向病人说明常见不良反应的症状,若有不适及早告知护士。

2. 采集血样:(1)采集前反复核对输血申请单填写的患者信息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准确无误才能抽血(2)抽血前要检查是否已检测输血前四项,若无,同时抽血备查(3)尽量不从输液管道采集血样,特殊情况如大出血急救,抽血困难时,允许从输液管中抽血,但要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弃去最初抽取的5毫升血液后,在采集血标本。以免药物影响配血结果【1】(4)抽血前要贴好试管标签,注明床号、姓名、住院号并签名。若受血者已用肝素治疗,应在血标本上注明(5)禁止同时采集二位患者的血标本,应按一人一次一管的顺序逐个完成。

3. 取血:护士接到取血通知后,应尽快到输血科取血,与输血科人

员共同核对输血科的登记、交叉配血单、血袋标签是否清晰,血袋有无漏血、血液中有无凝血块等。

4. 输血:(1)取血后应尽快输注,床前有两人严格三查八对,三查:查血的有效期、血液质量、输血装置。八对: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种类、剂量以及输血报告单上的配血结果(2)若同时输多种血液成分,应首先输入成分血(尤其是血小板、冷沉淀)其次是新鲜血,最后是库存时间长的血【1】。(3)输血过程中临时用药,禁止药物直接加入血液中,应需经另一静脉注射,或更换输液管后再注入药物(4)输血过程中,要经常询问病人有无异常感觉,特别是输血前20分钟。发热、寒战、头痛、腰背痛、气促、皮肤瘙痒、呼吸困难是常见不良反应的症状,输血时应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若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暂停输血,保持静脉通路,做好抢救准备。(5)输血结束后,将血袋针刺孔处折叠,用胶带黏贴,防止余血流出,并放在专用容器内保存24小时后,将血袋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进行封存交专职人员无害化处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06-01

(2)杜方安.实用临床输血技术手册.山东:济南出版社,2009:58-69

(3)闫东河,姜美林.现代临床输血技术.山东:济南出版社,2003:104-137

(4)蔡玲君,马娜,和苗,等.输血科输血管理中的差错分析.中国输血杂志,1009,22(6):499-500

成分输血和护理

成分输血和护理 护士应掌握哪些与输血有关的知识? ● 1.了解国家及有关部门制订的有关输血的政策法规; ● 2.熟悉主要血型、全血及其成分的主要适应证、禁忌证和 并发证,尤其要熟悉经血液能转播哪些疾病,并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感染; ● 3.掌握各种血液成分的输用方法、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及主 要抢救措施; 一、输血技术 输血速度 应根据病情决定输血速度。如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输血速度应较快,心脏功能差者输血速度较慢。通常开始输血时速度应慢,约5ml/min,以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及循环系统耐受情况;10-15分钟后一切正常时可适当加快速度,一般200ml血液可在30-40分钟输完 二、护理 (一)输血前的护理 心理护理 输成分血和输全血一样,也有发生输血传染病的危险, 病人担心害怕在所难免。护士应根据病人病情和输血风 险三者关系做好解释工作;并做好输血前病人各种传染 性指示检测工作,让病人放心。 输血前 ●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掌握输血的有关知识,熟悉输血的全过程,操作熟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 “查”:的内容

●查血液有效期及血袋外观: 有效期、检查血袋封口有无破损和渗漏,标签是否清晰或有无脱落等。 ●查血液质量:①正常库血:肉眼观察主要分为二层,上层为 淡黄色、半透明的血浆,下层为均匀暗红色的红细胞,上、下层界限清楚,无血凝块或异物。②异常库血:血浆变红或浑浊或有泡沫,红细胞呈暗紫色,两者界限不清或有较明显的血凝块存在等,说明血液可能变质或有细菌污染,切勿输入。 ●查输血器:①有效期;②包装有无漏气、污染;③输血器是 否完整无损。 “对”的内容 认真对照病历上医生医嘱、输血申请单、血型血清学报告单和交叉配血报告单,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鉴定抗体筛选结果及交叉配血试验单的各项内容;还要核对血袋上的编码、血型、血量、血液品种、有效期等是否正确和一致。 ●其他血制品,如血浆、白细胞、血小板、某些凝血因子(冷 沉淀)等均需要核对血型,必要时也需做交叉配血。 配血和输血的准备 ●抽取配血标本时,由责任护士到床边与患者核对,要确定输 血申请单内容、试管标示内容、病员资料,三者完全一致后方可抽取血标本,并贴上标签。 ●抽取后在输血申请单上签上责任护士全名,连同血标本送输 血科(血库),由输血科工作人员当面核对无误后签收,做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执行输血医嘱 ●先将领血单与患者病历夹中患者资料(内存有血型鉴定报告 单)各项内容核对无误后,再去输血科(血库)取血。 ●取血时,与输血科(血库)人员根据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 试验单、血袋进行“查对”,无误后方可领取。

成分输血和护理

成分输血和护理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成分输血和护理 护士应掌握哪些与输血有关的知识? 1.了解国家及有关部门制订的有关输血的政策法规; 2.熟悉主要血型、全血及其成分的主要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证,尤 其要熟悉经血液能转播哪些疾病,并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感染; 3.掌握各种血液成分的输用方法、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及主要抢救措施; 一、输血技术 输血速度 应根据病情决定输血速度。如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输血速度应较快,心脏功能差者输血速度较慢。通常开始输血时速度应慢,约5ml/min,以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及循环系统耐受情况;10-15分钟后一切正常时可适当加快速度,一般200ml血液可在30-40分钟输完 二、护理 (一)输血前的护理 心理护理 输成分血和输全血一样,也有发生输血传染病的危险,病人担心害怕在所难免。护士应根据病人病情和输血风险三者关系做好解释工作;并做好输血前病人各种传染性指示检测工作,让病人放心。 输血前 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掌握输血的有关知识,熟悉输血的全过程,操作熟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 “查”:的内容 查血液有效期及血袋外观: 有效期、检查血袋封口有无破损和渗漏,标签是否清晰或有无脱落等。 查血液质量:①正常库血:肉眼观察主要分为二层,上层为淡黄色、半透明的血浆,下层为均匀暗红色的红细胞,上、下层界限清楚,无血凝块或异物。②异常库血:血浆变红或浑浊或有泡沫,红细胞呈暗紫色,两者界限不清或有较明显的血凝块存在等,说明血液可能变质或有细菌污染,切勿输入。 查输血器:①有效期;②包装有无漏气、污染;③输血器是否完整无损。 “对”的内容 认真对照病历上医生医嘱、输血申请单、血型血清学报告单和交叉配血报告单,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鉴定抗体筛选结果及交叉配

输血安全知识培训试题与答案

2016年输血安全知识培训试题 科室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得分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急性失血输血合理的是() A失血量达到总血容量的20%,输浓缩红细胞及全血 B失血量达到总血容量的35%,只输浓缩红细胞 C失血量达到总血容量的15%,输浓缩红细胞 D失血量低于总血容量的20%可考虑不输血 2、在输血过程中错误的是() A新生儿输血时要注意预热 B可以在血中加入抗菌素 C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D输血后血袋要保留2小时 3、自身输血的术中失血回输一般不超过() A 2000ml B 3000ml C 4000ml D2500ml 4、大量出血出现HCT下降时,失血量超过() A 20% B 15% C 30% D 25% 5、原则上,不输全血时,失血量低于全身血量的() A 20% B 15% C 30% D 25%

6 、从200ml 全血分离的1 单位浓缩红细胞可提高70kg 成年人的HCT () A 2% ?3% B 1% ?2% C 3% ?4% D 4% ?5% 7 、血液保存时间如用CPD 和ACD 抗凝为() A 21 天 B 35 天 C 60 天 D 28 天 8 、下列溶液中不是血浆增量剂的是() A 6% 右旋糖苷等渗盐溶液 B 中分子右旋糖苷 C 羟乙基淀粉 D 林格氏液 9 、最严重的早期输血并发症是 ) ( A 溶血反应 B 发热反应 C 过敏反应 D 循环超负荷 10 、输血速度老年人一般为() A 1ml/ 分 B 5ml/ 分 C 10 滴/ 分 D 20 滴/ 分 11 、小儿输血速度一般为() A 1ml/ 分 B 5ml/ 分 C 10 滴/ 分 D 20 滴/ 分 A 500ml B 800ml 12 、健康人一次失血量不超过多少毫升可不输血() C 1000ml D 1200ml

输血安全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2016年输血安全知识培训试题科室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急性失血输血合理的是() A失血量达到总血容量的20%,输浓缩红细胞及全血 B失血量达到总血容量的35%,只输浓缩红细胞 C失血量达到总血容量的15%,输浓缩红细胞 D失血量低于总血容量的20% 可考虑不输血 2、在输血过程中错误的是() A新生儿输血时要注意预热 B可以在血中加入抗菌素 C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D输血后血袋要保留2小时 3、自身输血的术中失血回输一般不超过() A 2000ml B 3000ml C 4000ml D 2500ml 4、大量出血出现HCT下降时,失血量超过() A 20% B 15% C 30% D 25% 5、原则上,不输全血时,失血量低于全身血量的() A 20% B 15% C 30% D 25%

6、从200ml全血分离的1单位浓缩红细胞可提高70kg成年人的HCT () A 2%~3% B 1%~2% C 3%~4% D 4%~5% 7、血液保存时间如用CPD和ACD抗凝为() A 21天 B 35天 C 60天 D 28天 8、下列溶液中不是血浆增量剂的是() A 6%右旋糖苷等渗盐溶液 B 中分子右旋糖苷 C 羟乙基淀粉 D 林格氏液 9、最严重的早期输血并发症是() A 溶血反应 B 发热反应 C 过敏反应 D 循环超负荷 10、输血速度老年人一般为() A 1ml/分 B 5ml/分 C 10滴/分 D 20滴/分 11、小儿输血速度一般为() A 1ml/分 B 5ml/分 C 10滴/分 D 20滴/分 12、健康人一次失血量不超过多少毫升可不输血() A 500ml B 800ml C 1000ml D 1200ml

成分输血与输血安全

仇丽云 (淄博市中心医院山东淄博255200) 成分输血就是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将血液中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制品,然后再根据患者的需要,采用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使输血更加安全、更加有效【2】。成分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广泛地肯定和关注,同时也不否认,由于各成分血特性的不同,输注要求存在差异,输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因而影响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实施,笔者借文献资料和临床经验,对成分血的特性和输注要素得以综述,以期护理同行能从中得以借鉴,从而保证成分血安全有效地输注。 成分血的特性及输注要点 1.红细胞的种类、制备、及输注要点 1.1 悬浮红细胞:将采集的全血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分离出大部分血浆,把剩余的少部分血浆和红细胞制成的成分血,即为浓缩红细胞。如将浓缩红细胞中加入保存液即为悬浮红细胞。红细胞的保存时间是有保存液决定的。目前常用的保存液有三种:ACD(酸性枸橼酸盐葡萄糖、CPD(枸橼酸盐磷酸盐葡萄糖)、CPDA-1(CPD+腺嘌呤)。保存液的作用机理:其中枸橼酸盐可结合血中的钙,抑制了血液中的凝血瀑布,从而防止血液凝固,葡萄糖通过糖孝解代谢不断产生ATP,以维持红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物质。ACD CPD 保存液的红细胞储存期为21天,CPDA-1的保存期为35天【2】。 适应症:适用于血容量正常的贫血病人,提供有运氧能力的红细

胞。 1.2 洗涤红细胞:采用物理方式在无菌条件下将保存时间在6日内的全血、浓缩红细胞或红细胞悬液用大量0.9%生理盐水洗涤,去除绝大部分非红细胞成分,并将红细胞悬浮在0.9%生理盐水中所形成的红细胞成分血即为洗涤红细胞。由于加入生理盐水(无保存液)应在4±2℃温度中保存24小时【2】。 洗涤红细胞适应症:1、输入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荨麻疹和其它过敏反应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睡眠性血红蛋白尿4、反复输血或妊娠产生了白细胞血小板抗体【2】。 1.3 辐照红细胞:用co放疗机辐照红细胞,将其中的淋巴细胞杀死,以防止GVHD(移植物抗索主反应)【2】。 辐照红细胞适应症:适用于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患者。 红细胞输注的注意事项:(1)血液取回后应在30分钟内输注,若30分钟后输注应放在4±2℃冰箱内保存,从而抑制血液中细菌的生长,≤2可导致红细胞破坏。(2)输血前可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使红细胞和保存液充分混合,若输注过程中越输越慢时,可轻摇血袋,使红细胞悬起。(3)严格掌握输注时间,前15分钟要慢,输注时间不超过4小时,洗涤红细胞应在2小时内输完。(4)红细胞内不能加任何药物,尤其是乳酸复方氯化钠、5%葡萄糖,5%葡萄糖盐水,否则会发生凝集或溶血【3】,。(5)血液一般不需加温,若速度过快有冷感时,要给予肢体保暖,避免用热水袋直接加温。 2. 血小板的种类、制备及输注要点

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 概念:把全血(包括血细胞和血浆)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分离制成各种较浓和较存的制品供临床应用。 血型系统:RBC有26个,WBC有HLA和特有的抗原等7个系统,PLT有HLA和特有的5个系统,血浆有21个系统。 红细胞输注 红细胞输注是纠正贫血病人贫血症状的迅速有效手段,凡贫血达到一定程度,机体出现较重缺氧症状者均可输注红细胞。红细胞输注占全部需要输血病人的80%左右。根据不同病情可选择下列红细胞制品: 1.浓缩红细胞(压积红细胞) 全血经离心法或沉降法移去部分血浆即为浓缩红细胞。该制品红细胞压积>70%,容量只有全血的一半,抗凝剂、乳酸、钾、钠、非蛋白氮、氨等含量也比全血少,因此用于心、肾、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及老年患者更为安全,血浆量减少可以避免血浆抗原引起的反应。该制品由于红细胞压积较高,输血速度较慢,必要时加入少量生理盐水输注。 2.添加液红细胞(红细胞悬液) 在浓缩红细胞的基础上,加入适量保存液的红细胞成分。现在国内临床常用的是MAP(含氯化钠、磷酸盐、腺嘌呤、葡萄糖、甘露醇)红细胞添加剂,HCT为0.5—0.65。该制品优点是血浆含量少,血黏度低,输注时较全血流畅,且保存期可达到35天。这是目前红细胞成分应用的最佳途径,适应症同浓缩红细胞。 3.洗涤红细胞 这是一种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以去除白细胞和血浆的制品。经过洗涤后,去除了80%以上的白细胞和血小板以及≥98%的血浆,至少保留了70%以上的RBC,还去除了乳酸、钾、钠、氨、抗凝剂和微小凝块等,可显著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洗涤红细胞的主要适应症: (1)输全血或浓缩红细胞曾发生过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者; (2)对血浆有过敏者,尤其是缺乏IgA且已有IgA抗体者; (3)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者; (4)AIHA和PNH的受血者。由于多采用开放式洗涤法故制备后24小时内应尽快输注。 4. 辐照红细胞 是经15—25(25—30)Gy的r射线照射的RBC成分,可以灭活血液中有核细胞,预防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供免疫缺陷、骨髓移植或是器官移植后输血用 血小板输注 浓缩血小板:是常规用的血小板制品,其制备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手工法,国内多以200ml新鲜全血分离制成1个单位,约含血小板≥2.0×1010/L。合并单位的PLT是由8—12

输血安全与成分输血

输血安全与成分输血 输血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的抢救,但输血也存在一定风险。随着现代输血事业的迅速发展,传统输血的观念和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输血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科学已进入成分输血时代。成分输血使输血治疗更加科学化,克服了过去输血副作用大、浪费多等缺点,提高了输血水平,是现代输血学的一个新突破。 1 输全血的弊端 输血以安全有效为最基本的要求,传统的输血方法是不论患者需要何种血液成分都输注全血,但输全血存在以下弊端和安全隐患。 1.1 使循环负荷加重在1u全血中血浆所占的容量大,按有效成分治疗量折合成全血后输入全血量多,对老年人和儿童患者输入大量全血会引起循环超负荷使病情加重[1],如引起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1.2 易引起输血反应由于全血中含有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成分使全血含免疫原增多,会有各种抗原进入受血者体内,增加了输血同种免疫机会,如引起发热反应、急性溶血反应等[2]。 1.3 不能做到一血多用,浪费血液资源全血的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的,而全血中其他成分如血小板、凝血因子和颗粒白细胞则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其活性逐渐降低甚至全部丧失。如Ⅷ因子在4℃保存24h活性即损失一半,血小板在24h后活性全部丧失。 1.4 增大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病毒在全血各成分中含量不同,如有的病毒在血浆中含量较多,如患者只需红细胞时如输注全血则增加了感染病毒的机会,如感染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1.5 增加经济负担如50ml的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PC1)至少需要400ml左右的全血制备。 1.6 稳定性差保存1周后的全血具有功能的成分仅有红细胞和血浆蛋白,其他成分如血小板等功能则全部丧失。 2 成分输血的优点 成分输血是通过科学方法把血液中的多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针对患者病情需要而有选择性地输注,与输全血相比成分输血具备以下优点。 2.1 纯度高,疗效好血液中的有关成分通过提纯得到高浓度、高效价的成分血使其比全血疗效更高。如用细胞分离机单采技术,从单个供血者循环血液中采集浓缩血小板含量可达 5.5×1011/(400~500)ml,输入机器单采血小板可在短时间满足治疗要求并避免了输入全血产生的一系列副作用。另外成分血比全血中含钾、乳酸氨和枸橼酸盐都低,更适合心功能障碍的病人。 2.2 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危险当病毒污染血液时[2],病毒是不均匀分布在各种血液成分中,有的成分如白细胞和血浆中病毒分布较多,危险性相对其他有效成分就大。而有的成分如红细胞中病毒分布相对较少,因此危险性也就相对较小。当病人只需某种血液成分时,特别是只需某种病毒危险性相对较小的血液成分如红细胞时,就应该只给病人输注这种成分,如输全血则会增加病人感染病毒的危险,而这完全可以通过成分输血来避免。实际上,临床大部分输血病人都仅需输红细胞。另外,通过成分输血将全血分离制备成各种血液成分,为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创造了条件。对于全血,由于其由各种血细胞和血浆蛋白质组成,目前不可能建立

成分输血题库

成分输血题库 一、是非题: 需要,输给相应制品。(×) 3、成分输血是当前输血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输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5、大量输全血可使循环超负荷。全血输入越多,患者的代谢负担越重。(√) 6) 7、全血内所含的成分不浓、不纯和不足一个治疗剂量、疗效差。(√) 8) 9、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方法是手工分离法,它是根据血液成分的比重不同,先用离心机将 全血进行离心分层,然后再用压浆夹或虹吸方法把各种成分分离开来。(√) 10、制备血液成分用原料全血的质量要求:全血应无凝块,无溶血,无乳糜,血袋应封闭 良好,容量误差不大于标示量±20%。(×) 11、各种成分的制备应在采血后6—10小时内完成。(×) 12、将采集到联袋内的新鲜全血或保存不久的库血经离心或静置待红细胞下沉后,将上层 血浆移走,剩下的红细胞和少量血浆即为悬浮红细胞。(×) 13用装有添加剂及含有抗凝剂的三联袋或四联袋,采全血200ml—400ml于含有抗凝剂的血袋中,重离心,尽量移除血浆即为浓缩红细胞中加入添加剂即制成添加剂红细胞。(√) 14、全血经离心去除血浆和白细胞,再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3—6次,最后加50ml 抗凝剂悬浮即制得洗涤红细胞。(×)

15、机采法用血细胞分离机从单个供血者采集一次可获得血小板为2.0—6.0×109个。 (×) 16、机采血小板质量具有血小板数高、混杂红细胞、白细胞少,但是无效输注出现早。(×) 17、抗凝采血,取新鲜全血于12小时内在4℃离心将血浆分出,并迅速在—50℃以下冰冻 成块即制成新鲜冰冻血浆。(×) 18、全血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红细胞、血浆蛋白和稳定的凝血因子,其主要功能是载氧和维 持渗透压。(√) 19、新鲜血主要适用于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血容量正常的慢性需要输血者。(×) 20、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制备后尽快输用,4℃保存不超过12小时。(×) 二、单选题 1、成分输血就是:(D) A、输红细胞 B、血小板 C、血浆 D、根据患者需要输注从全血内分离出来的 高浓度的有效成分(即血液制品) 2、 A、针对性强 B、可一血多用 C、疗效好 D、减轻工作量 3 A、大量输液全血可使循环超负荷 B、全血输入越多,患者的代谢负担越重 C、全血容易产生同种免疫、不良反应多 D、全血是宝贵的资源,全血内所含的成分足量, 盲目输注全血是对血源的浪费。 4、正确描述成分输血概念的是( C ) A、成分输血就是把从全血中的各种有效的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低浓度的制品,然后根 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 B、成分输血是当前输血技术发展的总趋势,具有针对性差等特点。 C、成分输血就是把从全血中的各种有效的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的制品,然后根 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 D、成分输血比例的高低不是衡量输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成分输血题库

成分输血题库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成分输血题库 一、是非题: 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 (×) 3、成分输血是当前输血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输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5、大量输全血可使循环超负荷。全血输入越多,患者的代谢负担越重。(√) 6) 7、全血内所含的成分不浓、不纯和不足一个治疗剂量、疗效差。(√) 8) 9、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方法是手工分离法,它是根据血液成分的比重不同,先用离心机 将全血进行离心分层,然后再用压浆夹或虹吸方法把各种成分分离开来。(√) 10、制备血液成分用原料全血的质量要求:全血应无凝块,无溶血,无乳糜,血袋应封闭 良好,容量误差不大于标示量±20%。(×) 11、各种成分的制备应在采血后6—10小时内完成。(×) 12、将采集到联袋内的新鲜全血或保存不久的库血经离心或静置待红细胞下沉后,将上层 血浆移走,剩下的红细胞和少量血浆即为悬浮红细胞。(×) 13用装有添加剂及含有抗凝剂的三联袋或四联袋,采全血200ml—400ml于含有抗凝剂的血袋中,重离心,尽量移除血浆即为浓缩红细胞中加入添加剂即制成添加剂红细胞。 (√)

14、全血经离心去除血浆和白细胞,再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3—6次,最后加50ml 抗凝剂悬浮即制得洗涤红细胞。(×) 15、机采法用血细胞分离机从单个供血者采集一次可获得血小板为—×109个。 (×) 16、机采血小板质量具有血小板数高、混杂红细胞、白细胞少,但是无效输注出现早。 (×) 17、抗凝采血,取新鲜全血于12小时内在4℃离心将血浆分出,并迅速在—50℃以下冰 冻成块即制成新鲜冰冻血浆。(×) 18、全血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红细胞、血浆蛋白和稳定的凝血因子,其主要功能是载氧和维 持渗透压。(√) 19、新鲜血主要适用于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血容量正常的慢性需要输血者。(×) 20、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制备后尽快输用,4℃保存不超过12小时。(×) 二、单选题 1、成分输血就是:(D) A、输红细胞 B、血小板 C、血浆 D、根据患者需要输注从全血内分离出来 的高浓度的有效成分(即血液制品) 2、 A、针对性强 B、可一血多用 C、疗效好 D、减轻工作量 3 A、大量输液全血可使循环超负荷 B、全血输入越多,患者的代谢负担越重 C、全血容易产生同种免疫、不良反应多 D、全血是宝贵的资源,全血内所含的成分足量, 盲目输注全血是对血源的浪费。 4、正确描述成分输血概念的是( C ) A、成分输血就是把从全血中的各种有效的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低浓度的制品,然后根 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

血液保存与成分输血

血液保存与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是当前输血技术发展的总趋势,也是体现临床输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成分输血的主要体现是一血多用,血源节约,疗效好、更安全。血液在贮存过程中存在自然损伤,各种血液成分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故对血液保存的了解,认真领会和执行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做到科学合理输用成分血液,确保输血疗效和输血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常用的血液保存液 (一)ACD全血保存液 1、主要成分:枸橼酸、枸橼酸盐、葡萄糖。 2、保存原理:以葡萄糖作为细胞代谢的必须营养物,枸橼酸作为酸化剂,稳定PH环境,枸橼酸钠作为抗凝剂的相互配合下形成的保存液。 3、保存期:21天。 (二)CPDA全血保存液 1、主要成分:枸橼酸、枸橼酸盐、葡萄糖、磷酸二氢钠。 2、保存原理:基本原理与ACD同,但增加了磷酸二氢钠和腺嘌呤后,降低了细胞的膨胀,延长了细胞的寿命。 3、保存期:35天。 贮存在CPD和CPDA保存液中血液的生化变化(供参考)

血液保存期的变化 (1)红细胞的变化:红细胞的氧和性增加,活力降低,双面凹形变成球形,其脆性也增加,易发生溶血,是保存过程中细胞内Ca+↑、K+↓、Na↑,造成细胞膜磷脂结构的完整性破坏和细胞内水增多所致。 (2)白细胞的变化:白细胞的保存寿命为5天,有治疗作用的中性粒细胞保存8h后已失去活性,其中以多核白细胞死亡最快,其次为淋巴细胞,最后为单核细胞。 (3)血小板的变化:24小时后,血小板减少和丧失全部活性的50%,48小时后则更显著,3~4天后血小板活性已基本全部丧失,5天后形态全部破坏。 (4)凝血因子的变化:不稳定的第Ⅷ因子在24小时后其活性下降50%,而第Ⅴ因子保存3~5天后损失50%以上。

临床输血标准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附件 一成分输血指南 一、成分输血的定义 血液由不同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将供者血液的不同成分应用科学方法分开,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称为成分输血。 二、成分输血的优点 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各地应积极推广。 三、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一)红细胞 品名特点保存方式及保存期作用及适应证备注 浓缩红细胞(CRC)每袋含200ml全血中全部RBC,总量110ml~120ml,红细胞压积0.7-0.8。含血浆30ml及抗凝剂8~10ml,运氧能力和体内存活率等同一袋全血。规格:110~120ml/袋4±2℃ACD:21天CPD:28天CPDA:35天作用:增强运氧能力。适用:①各种急性失血的输血;②各种慢性贫血; ③高钾血症、肝、肾、心功能障碍者输血;④小儿、老年人输血交叉配合试验 少白细胞红细胞(LPRC)过滤法:白细胞去除率96.3-99.6%,红细胞回收率>90%;手工洗涤法:白细胞去除率79±1.2%,红细胞回收率>74±3.3%;机器洗涤法:白细胞去除率>93%,红细胞回收率>87%。4±2℃24小时作用:(同CRC)适用:1.由于输血产生白细胞抗体,引起发热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2.防 止产生白细胞抗体的输血(如器官移植的患者)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 红细胞悬液(CRCs)400ml或200ml全血离心后除去血浆,加入适量红细胞添加剂后制成,所有操作在三联袋内进行。规格:由400ml或20ml全血制备(同CRC)(同CRC)交叉配合试验洗涤红细胞(WRC)400ml或200ml全血经离心去除血浆和白细胞,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3~4次,最后加150ml生理盐水悬浮。白细胞去除率>80%,血浆去除率>90%,RBC回收率>70%规格:由400ml 或200ml全血制备(同LPRC)作用:增强运氧能力。适用:①对血浆蛋白有过敏反应的贫血患者;②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③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④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者主侧 配血试验 冰冻红细胞(FTRC)去除血浆的红细胞加甘油保护剂,在-80℃保存,保存期10年,解冻后洗涤去甘油,加入100ml无菌生理盐水或红细胞添加剂或原血浆。白细胞去除率>98%;血浆去除>99%;RBC回收>80%;残余甘油量<1%。洗除了枸橼酸盐或磷酸盐、K+、NH3等。 规格:200ml/袋解冻后4±2℃24小时 作用:增强运氧能力适用:①同WRC;②稀有血型患者输血;③新生儿溶血病换血;④自身输血加原血浆悬浮红细胞要做交叉配血试验。加生理盐水悬浮只做主侧配血试验。 (二)血小板 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PC-1) 由200ml或400ml全血制备。血小板含量为≥2.0×1010/袋 20~25ml≥4.0×1010/袋40ml~50ml 规格:20 ml ~25ml/袋40~50ml/袋22±2℃(轻振荡)24小时(普通袋)或

成分输血病人健康教育

血液由细胞成分与非细胞成分组成,细胞成分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非细胞成分称为血浆。将供者血液不同成分应用科学方法分开,依据病人病情的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的血液成分,称之为成分输血。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 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 丄【成分输血特点】 1.红细胞特点人类成熟红细胞无细胞 核,具有合成蛋白质、脂质的能力。疾病可改变红细胞的大小、血红蛋白含量或表面积。红细胞是活动的实体,在体内可生存120d左右。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从肺把氧带到组织并把组织中的二氧化碳带到肺排出。 2.血小板的特点正常状态下的血小板呈两面微凸的圆盘状,平均直径2mm平均体积为8mm3血小板无核,主要功能是参与正常的止血功能,防止外伤后的血液丢失。血小板的黏附、聚集、释放反 应以及凝血功能是完成正常止血功能的基本因素。除此之外,血小板还参与免疫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3.血浆的特点血液中非细胞成分即血浆。新鲜血浆含有全部凝血因子,并含有抗凝血成分。血浆不仅能保证血流的畅通,还能 防止血液流失。由于血浆中有凝血因子及抗凝物质,因此参与机体抗凝 4 .粒细胞特点粒细胞的成熟在骨髓中,在骨髓中储存的成

血。 熟粒细胞其数量为血液中的8?10倍,随时可释放至外周血。粒细胞在外周血的生存期很短,约为7h,然后进入组织或炎症部位。现临床基本不输注粒细胞。 -【健康教育要点】 (一)输血前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病人因对输血、输血液制品不了解,输入过程陌生,所以存在不同程度的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害怕静脉穿刺引起疼痛,尤其看到输血针头较粗时,恐惧感陡然加重。应向病人讲解输入 血液制品的必要性和血液生理知识。告知所有血液都经过检验,不会传染疾病。通过交谈分散病人注意力,解除紧张情绪,以顺利完成输入过程。 2.签订协议书指导告知输用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 播疾病的可能,告知输血前需要签订协议书,征得病人本人或具有法力效应直系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没有本人及直系家属签字不能输血。 3.输血治疗指导说明血液一旦离开正确的储存条件,即有细菌繁殖、丧失功能的危险,所以对输血时间应进行限制,在领出血液 后30min内进行。告知输血要遵循先慢后快原则,输血前15min要慢, 严密观察并确认无不良反应后,再调快滴数,并要在3?4h内输完200?300ml。强调在输血过程中严格遵守治疗原则,病人及其家属不得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