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蛋白质部分的练习进步题参考材料规范标准答案

蛋白质部分的练习进步题参考材料规范标准答案

蛋白质部分的练习进步题参考材料规范标准答案
蛋白质部分的练习进步题参考材料规范标准答案

第一部分填空

1、蛋白质多肽链中的肽键通过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氨基酸的氨基连接而形成。

2、稳定蛋白质胶体的因素是水化层和双电层。

3、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为___离子形式,当pH>pI时,氨基酸为____离子形式。兼性离子,阴离子

4、球状蛋白质中有_____侧链的氨基酸残基常位于分子表面而与水结合,而有_______侧链的氨基酸位于分子的内部。亲水,疏水

5、今有甲、乙、丙三种蛋白质,它们的等电点分别为8.0、4.5和10.0,当在pH8.0缓冲液中,它们在电场中电泳的情况为:甲_______,乙_______,丙________。不移动,向正极,向负极

6、加入低浓度的中性盐可使蛋白质溶解度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而加入高浓度的中性盐,当达到一定的盐饱和度时,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增加,盐溶,降低,盐析

7、蛋白质变性主要是其________ 结构遭到破坏,而其______ 结构仍可完好无损。高级,一级

8、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为_______离子形式;当pH>pI时,氨基酸为_______离子形式。两性,负电

9、皮肤遇茚三酮试剂变成___________颜色,是因为皮肤中含有___________所致。蓝紫色,蛋白质

10、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主要连接方式是肽键_。

11、蛋白质脱氨基的主要方式有_氧化脱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和嘌呤核苷酸循环。

12、蛋白质中因含有、和,所以在280nm处有吸收。色氨酸,

酪氨酸,苯丙氨酸

13、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有____、____、β-转角和无规卷曲等四种形式,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力主要是____。α-螺旋,β-折叠,氢键

14、除脯氨酸以外,氨基酸与水合茚三酮反应产物的颜色是蓝紫色。

15、组成蛋白质分子的碱性氨基酸有_______,______和___ _ 。酸性氨基酸有_____和______。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

16、氨基酸在等电点时,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在pH>pI的溶液中,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在pH

17、细胞色素C,血红蛋白的等电点分别为10和7.1,在pH8.5的溶液中它们分别荷的电性是正电,负电。

18、稳定蛋白质胶体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水化膜,同性电荷

19、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最基本的有两种类型,它们是α-螺旋和β-折叠。

20、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称为一级结构,主要化学键为肽键。

21、蛋白质变性主要是其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其一级结构仍可完好无损。

22、加入低浓度的中性盐可使蛋白质溶解度增加,这种现象称为盐溶,而加入高浓度的中性盐,当达到一定的盐饱和度时,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减小;并沉淀析出,这种现象称为盐析。蛋白质的这种性质常用于蛋白质分离。

23、人体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为α- 氨基酸。

24、蛋白质为两性电解质,大多数在酸性溶液中带正电荷,在碱性溶液中带负电荷。当蛋白质的净电荷为零时,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等电点。

25、球蛋白分子外部主要是亲水性基团,分子内部主要是疏水性基团。

26、谷氨酸的pK1(α-COOH)=2.19, pK2 (α-NH+3 ) = 9.67, pKR(R基)= 4.25,谷氨酸的等电点为3.22。

27、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Tyr络氨酸,Trp色氨酸。

28、蛋白质在紫外光280nm处有强的光吸收,蛋白质的平均含氮量是16%。

29、组成蛋白质的20 种氨基酸中,含有咪唑环的氨基酸是组氨酸,含硫的氨基酸有例如甲硫氨酸。

30、稳定蛋白质亲水胶体的因素是水化膜和同种电荷。

31、根据理化性质,氨基酸可分成非极性,不带电荷极性,带正电荷,带负电荷四种。

32、体内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至少具备3结构,有的还有4结构。

33、蛋白质变性主要是其高级结构遭到破坏,而其一级结构仍可完好无损。

34、今有甲、乙、丙三种蛋白质,它们的等电点分别为8.0、4.5和10.0,当在pH8.0缓冲液中,它们在电场中电泳的情况为:甲不动,乙泳向正极,丙泳向负极。

35、具有紫外吸收能力的氨基酸有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36、决定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和生物学功能的是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该结构是指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37、稳定蛋白质三级结构的次级键包括氢键、离子键(盐键)、疏水键和范德华力等。

38、维持蛋白质四级结构的力是氢键和盐键。

39、如用不同方法水解一个14肽得到3个肽段,测得这3个肽段的氨基酸顺序分别为(1)S.R.G.A.V.T.N;(2)H.G.I.M.S.R.G;(3)T.N.F.P.S.则该14肽的氨基酸顺序为

H.G.I.M.S.R.G.A.V.T.N.F.P.S

第二部分单选题

1、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是:(B)

2、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C )

3、在pH8、6时进行电泳,哪种蛋白向负极移动? ( B )

4、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B )

5、蛋白质在280nm处的光吸收值主要归之于下列氨基酸的( C )

6、测得某一蛋白质样品的氮含量为0.40g,此样品约含蛋白质( B )

( B

12

9、当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可使蛋白质分子的( D )

10、下列哪条对蛋白质变性的描述是正确的?( D )

11、蛋白质三维结构的构象特征主要取决于( B )

12、关于蛋白质四级结构的论述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B )

13、下列关于蛋白质的结构与其功能关系的论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B )

14、下列叙述中哪项有误( C )

15、蛋白质中多肽链形成α-螺旋时,主要靠哪种次级键维持( C )

16、有关亚基的描述,哪一项不恰当( D )

17、下列叙述中不属于蛋白质一般结构内容的是( C )

18、不参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是:( C )

19、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主要靠(C )

20、下列氨基酸中哪一种不具有旋光性( C )?

21、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是(E )

22、关于蛋白质结构的叙述,哪项不恰当(A )

23、下列氨基酸中(B )属于亚氨基酸

24、维持蛋白质化学结构的是(A )。

25、在蛋白质的变性作用中,不被破坏的是(D )结构。

26、下列性质(B )为氨基酸和蛋白质所共有。

27、蛋白质水溶液很稳定主要与其分子(D )有关。

28、在各种蛋白质中含量相近的元素是(B )

29、氨基酸在等电点时具有的特点是(E )

30、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D )

31、蛋白质吸收紫外光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D )

32、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A )

33、下列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E )

34、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 )

35、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高级结构决定于( C )

36、蛋白质变性后可出现下列哪种变化(D )

37、某一溶液中蛋白质的百分含量为55% ,此溶液的蛋白质氮的百分浓度为(A )

38、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属于下列哪一项?( C )

39、下列氨基酸中,哪个含有吲哚环?( C )

40、在生理条件下,下列哪种基团既可作为质子的受体,又可作为质子的供体?(A )

41、天然蛋白质中含有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D )

42、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是(B )

43、在寡聚蛋白质中,亚基间的立体排布、相互作用以及接触部位间的空间结构称之谓(C )

44、破坏α-螺旋结构的氨基酸残基之一是(C )

45、蛋白质在280nm处的光吸收值主要归之于下列哪个氨基酸?(A )

46、下列关于超二级结构的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D )

47、下列各项中,_________与蛋白质的变性无关。(A )

48、处于等电状态下的蛋白质应具有下列哪一特性?(A )

49、有一混合蛋白质溶液,各种蛋白质的pI为4.6,5.0,5.6 ,6.7,7.8。

电泳时欲使其中四种电泳泳向正极,缓冲溶液的pH应该是多少(D )

50、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点样前醋酸纤维薄膜必须用纯水浸泡一定的时间,使处于湿润状态

B、以血清为样品,pH8.6条件下,点样的一端应置于电泳槽的阴极一端

C、电泳过程中保持恒定的电压(90~110V)可使蛋白质组分有效分离

D、点样量太多时,蛋白质组分相互粘联,指印谱带会严重拖尾,结果不易分析

第三部分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某蛋白质在pH6时向阳极移动,则其等电点小于6。(√)

2、变性后的蛋白质其分子量也发生改变。(×)

3、镰刀状红细胞贫血病是一种先天遗传性的分子病,其病因是由于正常血红蛋白分子中的一个谷氨酸残基被缬氨酸残基所置换。(√)

4、水溶液中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氢原子相互形成氢键。(×)

5、在水溶液中,蛋白质溶解度最小时的pH值通常就是它的等电点。(√)

6、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均为氧载体,前者是一个典型的别构(变构)蛋白,因而与氧结合过程中呈现协同效应,而后者却不是。(√)

7、某蛋白质在pH6时向阳极移动,则其等电点小于6。(√)

8、所有的蛋白质都具有一、二、三、四级结构。(×)

9、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净电荷为零,溶解度最小。(√)

10、球蛋白的三维折叠均采取亲水侧基在外,疏水侧基藏于分子内部的结构。(×)

11、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含量和比例。(√)

12、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其D-构型和L-型普遍存在。(×)

13、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当它的每个亚基单独存在时仍能保持蛋白质有的生物活性。(×)

14、功能蛋白质分子中,只要个别氨基酸残基发生改变都会引起生物功能的丧失。(×)

15、双缩脲反应是肽和蛋白质特有的反应,所以二肽也有双缩尿反应。(×)

16、热力学上最稳定的蛋白质构象自由能最低。(√)

17、水溶液中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氢原子相互形成氢键。(×)

18、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最重要的作用力是氢键。(×)

19、在水溶液中,蛋白质溶解度最小时的pH值通常就是它的等电点。(√)

20、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均为氧载体,前者是一个典型的别构(变构)蛋白,因而与氧结合过程中呈现协同效应,而后者却不是。(√)

21、某蛋白质在pH6时向阳极移动,则其等电点小于6。(√)

22、变构效应是蛋白质及生物大分子普遍的性质,它有利于这些生物大分子功能的调节。(√)

23、所有氨基酸都具有旋光性。( ×)

24、所有蛋白质都具有二级结构。( √)

25、蛋白质的变性是蛋白质立体结构的破坏,因此涉及肽键的断裂。( ×)

26、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但并不都具有四级结构。( √)

27、氨基酸与印三酮反应非常灵敏,所有氨基酸都能与茚三酮反应,产生蓝紫色化合物(×)

28、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它的酸碱性质主要取决于肽链上可解离的R 基团。( √)

29、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它的每个亚基单独存在时仍能保存蛋白质原有的生物活性。(×)

30、变性后的蛋白质其分子量也发生改变。(×)

31、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构象。( √)

32、蛋白质的变性是蛋白质立体结构的破坏,因此涉及肽键的断裂。(×)

33、盐析法可使蛋白质沉淀,但不引起变性,所以盐析法常用于蛋白质的分离制备。( √)

34、变性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是由于中和了蛋白质分子表面的电荷及破坏了外层的水膜所引起的。( √)

35、当某种蛋白质分子的酸性氨基酸残基数目等于碱性氨基酸残基数目时,此蛋白质的等电点为7.0。( ×)

36、变性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是由于中和了蛋白质分子表面的电荷及破坏了外层的水膜所引起的。( ×)

37、热力学上最稳定的蛋白质构象自由能最低。( √)

38、某蛋白质在pH6时向阳极移动,则其等电点小于6。( √)

39、氨基酸在水溶液中或在晶体结构中都以两性离子存在。(√)

40、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一般都具有四级结构。( ×)

41、沉淀的蛋白质都已变性。( ×)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1、结构域-多肽链在二级结构或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三级结构的局部折叠区,它是相对独立的紧密球状实体,这些三维实体称为结构域。

2、超二级结构-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可组合在一起,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则,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充当三级结构的构件,称为超二级结构。

3、蛋白质变性-天然蛋白因受物理或化学因素影响,高级结构遭到破坏,致使其理化性质和

生物功能发生改变,但并不导致一级结构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变性。

4、别构效应-当底物或底物以外的物质和别构酶分子上的相应部位非共价地结合后,通过酶分子构象的变化影响酶的催化活性,这种效应成为别构效应

5、蛋白质的等电点-当溶液在某一定pH值的环境中,使蛋白质所带的正电荷与负荷恰好相等,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移动,也不向阴极移动,这时溶液的pH值称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6、盐析-是指溶液中加入无机盐类而使某种物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过程。如:加浓(NH4)

SO4使蛋白质凝聚的过程。

2

7、氨基酸的等电点-指氨基酸的正离子浓度和负离子浓度相等时的pH 值,用符号pI表示。

8、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以及二硫键的位置。

9、必需氨基酸-动物及人体不能合成或者合成不足,必须由食物中供给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蛋氨酸和缬氨酸。

第五部分问答题

1、蛋白质为什么能稳定存在,沉淀蛋白质的方法有哪些?

蛋白质稳定存在的原因是其分子表面带有水化层和双电层。

沉淀蛋白质的方法如下:(1)盐析法(2)有机溶剂沉淀法(3)重金属盐沉淀法(4)生物碱试剂和某些酸类沉淀法(5)加热变性沉淀法

2、简述蛋白质变性的本质、特征以及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

蛋白质变性的本质是蛋白质的特定构象被破坏,而不涉及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变

化。变性后的蛋白质最显著特征是失去生物活性,伴有溶解度降低,黏度下降,失去结晶能力,易被蛋白酶水解。

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主要有两类:(1)物理因素,如热、紫外线和X线照射、

超声波,高压等;(2)化学因素,强酸强碱、重金属、有机熔剂等。

3、何谓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写出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

答案要点:动物及人体不能合成或者合成不足,必须由食物中供给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蛋氨酸和缬氨酸。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及人体能合成的氨基酸。

4、蛋白质有哪些结构层次?稳定这些结构的力分别有哪几种?

答案要点:有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四个层次;

稳定一级结构的力主要是肽键和二硫键;二级主要是氢键和疏水键;三级主要是疏水键、氢键、盐键等;四级主要是疏水键、氢键、盐键等。

5、测得一种蛋白质分子中Trp残基占分子量的0.29%,计算该蛋白质的最低分子量(注:Trp的分子量为204Da)。

解:Trp残基MW/蛋白质MW=0.29%,蛋白质MW=64138Da。

6、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有何特点?

答题要点:

1、多肽链主链绕中心轴旋转,形成棒状螺旋结构,每个螺旋含有3.6个氨基酸残基,螺距为0.54nm,氨基酸之间的轴心距为0.15nm。

2、α-螺旋结构的稳定主要靠链内氢键,每个亚氨基的H与前面第四个氨基酸羰基的O 形成氢键。

3、天然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大都为右手螺旋。

7、胰岛素分子中A链和B链,是否代表有两个亚基?为什么?

答案要点:

胰岛素分子中的A链和B链并不代表两个亚基。因为亚基重要的特征是其本身具有特定的空间构象,而胰岛素的单独A链和B链都不具有特定的空间构象,所以说胰岛素分子中的A链和B链并不代表两个亚基。

第六部分论述题

1、(一)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种属差异

(2)分子病

蛋白质分子一级结构的改变有可能引起其生物功能的显著变化,甚至引起疾病。这种现象称为分子病。例如镰刀型贫血病。

(3)共价修饰

对蛋白质一级结构进行共价修饰,也可改变其功能。如在激素调节过程中,常发生可逆磷酸化,以改变酶的活性。

(4)一级结构的断裂

一级结构的断裂可引起蛋白质活性的巨大变化。如酶原的激活和凝血过程等。

(二)高级结构变化对功能的影响

有些小分子物质(配基)可专一地与蛋白质可逆结合,使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变构现象。

结构影响功能的另一种情况是变性。天然蛋白因受物理或化学因素影响,高级结构遭到破坏,致使其理化性质和生物功能发生改变,但并不导致一级结构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变性,变性后的蛋白称为变性蛋白。二硫键的改变引起的失活可看作变性。

2、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都是介于二、三级结构的结构层次,试分析它们在蛋白质高级结构

中的意义。

答案要点:A、超二级结构的定义

B、结构域的定义

C、它们与蛋白质高级结构的关系

3、试述蛋白质的结构层次;每种结构层次的概念及特点。维持蛋白质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有哪些?

解答要点: 蛋白质是具有特定构象的大分子,为研究方便,将蛋白质结构分为四个结构水平,包括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一般将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称为三维构象或高级结构。

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肽键是蛋白质中氨基酸之间的主要连接方式,即由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α-之间脱去一分子水相互连接。肽键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所以整个肽单位是一个刚性的平面结构。在多肽链的含有游离氨基的一端称为肽链的氨基端或N端,而另一端含有一个游离羧基的一端称为肽链的羧基端或C端。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骨架盘绕折叠所形成的有规律性的结构。最基本的二级结构类型有α-螺旋结构和β-折叠结构,此外还有β-转角和自由回转。右手α-螺旋结构是在纤维蛋白和球蛋白中发现的最常见的二级结构,每圈螺旋含有3.6个氨基酸残基,螺距为

0.54nm,螺旋中的每个肽键均参与氢键的形成以维持螺旋的稳定。β-折叠结构也是一种常见的二级结构,在此结构中,多肽链以较伸展的曲折形式存在,肽链(或肽段)的排列可以有平行和反平行两种方式。氨基酸之间的轴心距为0.35nm,相邻肽链之间借助氢键彼此连成片层结构。

结构域是介于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之间的一种结构层次,是指蛋白质亚基结构中明显分开的紧密球状结构区域。

超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的多肽链在三维折叠中形成有规则的三级结构聚集体。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整个多肽链的三维构象,它是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多肽链进一步折叠卷曲形成复杂的球状分子结构。具有三级结构的蛋白质一般都是球蛋白,这类蛋白质的多肽链在三维空间中沿多个方向进行盘绕折叠,形成十分紧密的近似球形的结构,分子内部的空间只能容纳少数水分子,几乎所有的极性R基都分布在分子外表面,形成亲水的分子外壳,而非极性的基团则被埋在分子内部,不与水接触。蛋白质分子中侧链R基团的相互作用对稳定球状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起着重要作用。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指数条具有独立的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通过非共价键相互连接而成的聚合体结构。在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中,每一条具有三级结构的皑链称为亚基或亚单位,缺少一个亚基或亚基单独存在都不具有活性。四级结构涉及亚基在整个分子中的空间排布以及亚基之间的相互关系。

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作用力主要是氢键、离子键、疏水作用力和范德华力等非共价键,又称次级键。此外,在某些蛋白质中还有二硫键,二硫键在维持蛋白质构象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取决于它的一级结构,多肽离岸主链上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包含了形成复杂的三维结构(即正确的空间结构)所需要的全部信息。

4、什么是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它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何结构特征?

蛋白质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不包括侧链的构象。它主要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四种。

在α-螺旋结构中,多肽链主链围绕中心轴以右手螺旋方式旋转上升,每隔3.6个氨基酸残基上升一圈。氨基酸残基的侧链伸向螺旋外侧。每个氨基酸残基的亚氨基上的氢与第四个氨基酸残基羰基上的氧形成氢键,以维持α-螺旋稳定。

在β-折叠结构中,多肽键的肽键平面折叠成锯齿状结构,侧链交错位于锯齿状结构的上下方。两条以上肽键或一条肽键内的若干肽段平行排列,通过链间羰基氧和亚氨基氢形成氢键,维持β-折叠构象稳定。

在球状蛋白质分子中,肽链主链常出现1800回折,回折部分称为β-转角。β-转角通常有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第二个残基常为脯氨酸。无规卷曲是指肽链中没有确定规律的结构。

5、试述蛋白质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与蛋白质功能的关系。

答案要点:

⑴一级结构是蛋白质生物学功能的基础。具有相似一级结构的蛋白质,可表现出相似的生物学功能。一级结构不同其生物学功能也不同,蛋白质的功能则是由其特殊的结构决定的。若一级结构发生改变则影响其正常功能,由此而引起的疾病成为分子病。镰刀状红细胞性贫血则是一个典型的病例。

⑵空间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由一级结构而决定的,其空间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如,血红蛋白是由四个亚基所组成,其分子存在着紧密型(T)和松弛型(R)两种不同的空间构象。T型与氧亲和力低,R型与氧亲和力高,四个亚基与氧的结合速率是不同的。当第一个亚基与氧结合而引起血红蛋白的构象发生改变,另一个亚基更易于结合氧,这种带氧的亚基协助不带氧的亚基结合氧的现象称为协同效应。血红蛋白构象改变所引起的功能改变充分说明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密切关系。

高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步骤和答题技巧.doc

高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步骤和答题技巧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高考越来越倾向于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1、获取和解读信息 (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1)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2)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3)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1)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2)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 (1)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2)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3)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在众多的历史试题中,材料分析题无疑成为了综合考察学生各种能力的好题型。从历年的考试题分析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材料分析题的分值越来越大,就连选择题也趋向于材料解析,而学生的学习弱点就

在于此,材料分析题成为制约学生历史成绩提高的一大难题。针对以上种种情况,现把自己工作以来在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步骤和答题技巧上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答题步骤: 做好历史材料分析题可分为四步:审题抓关键词、读材料找有效信息、链接所学内容、组织答案答题。 1、审题抓关键词 拿到材料首先读题,不要急于看材料,审题包括审该题干中有几个要回答的问题,每个问题的具体要求是什么,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换言之,就是找准问题的关键词。只有弄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带着问题去读材料,更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从而节省做题时间。 2、读材料找有效信息 材料分析题反映了“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特征,读懂材料是答好题的前提。做好这一步的关键是仔细阅读材料,挖掘有效信息。阅读材料正文之前,要注意正文前或正文后提示性的文字,即时间、地点、人物、材料的标题或出处等。看完提示性的文字后,再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到材料的中心词,材料之间的对比处,即有效信息。 例:①材料题的一种文字型材料题: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墨子》 问题:上述材料反映的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数学选修2-2练习题及答案

目录:数学选修2-2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基础训练A 组]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综合训练B 组]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提高训练C 组]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基础训练A 组]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综合训练B 组]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提高训练C 组] 第三章 复数 [基础训练A 组] 第三章 复数 [综合训练B 组] 第三章 复数 [提高训练C 组] (数学选修2-2)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基础训练A 组] 一、选择题 1.若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内可导,且0(,)x a b ∈则000()()lim h f x h f x h h →+-- 的值为( ) A .'0()f x B .'02()f x C .'02()f x - D .0 2.一个物体的运动方程为21t t s +-=其中s 的单位是米,t 的单位是秒, 那么物体在3秒末的瞬时速度是( ) A .7米/秒 B .6米/秒 C .5米/秒 D .8米/秒 3.函数3y x x =+的递增区间是( ) A .),0(+∞ B .)1,(-∞ C .),(+∞-∞ D .),1(+∞ 4.32()32f x ax x =++,若'(1)4f -=,则a 的值等于( ) A .319 B .3 16 C . 313 D .310 5.函数)(x f y =在一点的导数值为0是函数)(x f y =在这点取极值的(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必要非充分条件 6.函数344 +-=x x y 在区间[]2,3-上的最小值为( ) A .72 B .36 C .12 D .0 二、填空题 1.若3'0(),()3f x x f x ==,则0x 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x x y 43 -=在点(1,3)- 处的切线倾斜角为__________;

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 一、答题步骤: 做好历史材料分析题可分为四步:审题抓关键词、读材料找有效信息、链接所学内容、组织答案答题。 1审题抓关键词 拿到材料首先读题,不要急于看材料,审题包括审该题干中有几个要回答的问题,每个问题的具体要求是什么,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换言之,就是找准问题的关键词。只有弄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带着问题去读材料,更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从而节省做题时间。 2、读材料找有效信息 材料分析题反映了“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特征,读懂材料是答好题的前提。做好这一步的关键是仔细阅读材料,挖掘有效信息。阅读材料正文之前,要注意正文前或正文后提示性的文字,即时间、地点、人物、材料的标题或出处等。看完提示性的文字后,再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到材料的中心词,材料之间的对比处,即有效信息。 例:①材料题的一种:文字型材料题: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 《墨子》问题:上述材料反映的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解析:问题问的是生产方式最早出现的时间,我们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先看提示性文字:出处一一《墨子》,得知墨子是战国时期人,该情境应该发生在战国或战国之前,再找材料中的有效文字“农夫…耕嫁,妇人纺织”,知道讲的是“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得出结论:上述材料反映的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 ②材料题的另一种:图表型材料题。 3、链接所学内容(回扣课本) 链接就是将材料与课文所反映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判断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时期、历史事件,联想该内容在教材中是怎样论述的,据此而建立答题的大方向。通过做题我们可以看出,任何材料题的答案都离不开课本知识,换言之,材料题只是对课本知识的新应用,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切忌脱离课本漫天讲。 4、组织答案答题 问答题题干一般有四种问法:一是“根据材料回答”;二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三是“根据上述材料谈自己的看法”;四是“根据所学知识回 答”。第一种答案比较简单,根据材料的内容即可答出,如果问的是根据这几段材料回答,请综合每段材料的中心,分别写出,不要笼统概括;第二种问题答案不仅要从材料中找到有效信息,部分答案还必须根据材料提示的内容联系课本知识总结答案;第三种问题是文综考试以来的新问法,进一步考察学生“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的能力,这就需要将材料中涉及到的内容都拿来当作有效信息处理,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评论历史观点;第四种即从所学知识出发探索历史问题的答案,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这就对学生有更高的能力要求了。 当然,有些简单的问题没必要按部就班的答题,但对于复杂的材料分析题来说,按照以上四步答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历史分析”公式答题模式: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初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教学内容

初中历史材料题答题 技巧

初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 一、读清问题、读透材料——解题的基础 读——先读题目设问,再审读材料正文 1、先读题目设问有助于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明确作答要求; 2、然后带着问题审读材料。 ①先看材料的出处及说明性文字,这些是对材料背景、国别、作者等信息的提示,如《战国策》、《史记·秦始皇本纪》、《汉书·食货志》等,对材料中历史事件时空做到心中有数; ②再阅读材料正文,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对涉及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结果等关键词做适当勾画,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二、找取相关有效信息,解题的关键 设问一般都要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各种形式多样的材料都是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阅读材料后,联想所学知识,找取材料与课本内容具体章节的关联,翻到材料所述内容的那一课,对照设问,通过梳理、分析,推测判断,得出答案。 三、答准题目所设问题-解题的落脚点 1、注意设问分值,“看菜吃饭、看分答题”,例如2分可能包含两个要点,8分不太可能只答一个要点; 2、一个材料题设问包含不止一问,要做到一问一答,分点答题,标注小序号; 3、材料题对文字表达能力较高,要求言简意赅、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就事论事,做到问什么答什么,需要展开时再展开,用语要规范准确,杜绝口语化。 例如: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是: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材料二:《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内容是哪一项。(2分) (2)请用史实说明商鞅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说出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3)通过以上问题,请你谈谈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哪些条件?(2分) 思路: 第一步:读。先读设问,再读材料,没有出处,跳过,把材料中关键词勾画,“前356年”“商鞅”“秦孝公”“处死”等,心中有数此题在考察商鞅变法相关内容。 第二步:找。联想材料核心内容与书本知识哪一课相关联,迅速锁定第二单元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二目《商鞅变法》内容。 第三步:答。第一问,“最能体现性质”,商鞅变法性质是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度,从而确立封建社会性质,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故从土地制度经济层面着手。(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战国封建社会确立<铁器、牛耕使生产力提升,井田制公田-私田开垦,奴隶主-地主,奴隶-农民>) 注意第二问“说出观点并说明理由。”这是2个问题,做到一问一答,标注小序号。 第三问,变法成功条件,多角度联想商鞅成功因素,从改革的社会环境、支持者推行力度、变法者自身的品行(公正无私、执法严明)、变法内容是否符合社会实际情况、维护哪些人的利益等等。言之有理即可,禁止口语化答题,就事论事。 参考答案: (1)答: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2)答:①商鞅变法成功了。 ②因为“商鞅虽死,其法尤行”,变法前,秦国还比较落后,经过商鞅变法,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国力大增,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声学基础试题

一、 名词解释(3分×4=12分) 自由振动――系统只在弹性力作用下的振动。 临界入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的声波斜入射。 声功率――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声传播方向的面积S 的平均声能量。 体应变――在外力作用下,介质体积的变化率。 二、 填空(1分×23=23分) 1、 对于强迫振动系统而言,当外力频率__等于___系统固有频率时,系统的 振动速度出现__共振现象__。 2、自由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 3、由于阻尼力的作用,使得衰减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__低于__自由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4、声波在两种流体分界面上产生反射、折射时,应满足边界条件。即分界面两侧介质内声场的__声压_________、____质点振动速度____在分界面上____连续_______。 5、声波在两种流体分界面上产生反射、折射时,声功率的反射系数与折射系数之和___1_____。 6、声波在两种流体分界面上产生临界斜入射的条件是___入射波速度v1小于折射波速度v2__,临界入射角为___12arcsin()v v θ=___。 7、一维情况下理想流体媒质中的三个基本方程分别为__运动方程_、 ____连续性方程__、____物态方程_____。 8、媒质的特性阻抗(即波阻抗)等于_媒质声波速度与媒质密度的乘积。 9、两个同相小球源的指向特性__sin(2)()2sin() k D k θ?=?__。 10、辐射声波波长为λ,间距为l 的n 个同相小球源组成的声柱的主声束的角宽度_2arcsin()nl λ θ=__。

11、均匀各向同性线弹性介质的正应力与正应变的关系___2ii ii T λθμε=+_;切应力与切应变的关系__jj jj T με=_。 12、根据质点振动特点,薄板中的兰姆波可分为___对称型_和____非对称型两类。 13、根据瑞利波和兰姆波的周期方程可知,瑞利波的速度与频率___无关__,是无频散波;而兰姆波相速度与频率___有关__,是__频散波_。 三、 判断并改错(2分×7=14分) 1、 在无限大介质中传播的波称为瑞利波。错误 沿无限大自由表面传播的波称为瑞利波。 2、 当考虑弹簧质量时,自由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增大。错误 当考虑弹簧质量时,自由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降低。 3、 对于强迫振动系统而言,当外力频率等于系统固有频率时,系统的振 动位移出现共振现象。 错误 对于强迫振动系统而言,当外力频率等于系统固有频率时,系统的振 动速度出现共振现象。 4、 衰减振动的衰减系数δ与系统所受的阻力系数Rm 、振子质量Mm 成反 比。错误 衰减振动的衰减系数δ与系统所受的阻力系数成正比,与振子质量成反比。 5、 声场对小球源的反作用力与小球源的辐射阻抗、表面质点振动速度的 关系为 r r F Z u =- 正确 6、 声波在两种流体分界面上发生反射、折射时,声强的反射系数与折射 系数之和等于1。 错误 声波在两种流体分界面上发生反射、折射时,声功率的反射系数与折射系数之和等于1。 或 声波在两种流体分界面上发生反射、折射时,声强的反射系数与折射系数之和不一定等于1。

《计算机应用基础》综合练习题(二)及答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综合练习题(二)及答案 第1题、在Internet Explorer中,将https://www.doczj.com/doc/5814196421.html,加入可信站点,通过管理员认可,才能运行可信站点中的ActiveX控件和插件。 第1题操作步骤: 1.选择“开始”菜单中“设置”子菜单中的“控制面板”命令,打开“控制面板”窗口。2.在“控制面板”窗口中单击“网络和Internet连接”。 3.在“网络和Internet连接”窗口中单击“Internet选项”,打开“Internet属性”对话框。 4.打开“安全”选项卡,单击“受信任的站点”图标。 5.单击“站点”按钮,打开“可信站点”对话框。 6.在文本框中输入https://https://www.doczj.com/doc/5814196421.html,,单击“添加”按钮。 7.单击“确定”按钮,返回“Internet属性”对话框。 8.在“Internet属性”对话框中,单击“自定义级别”按钮,打开“安全设置”对话框。9.在“运行ActiveX控件和插件”下选择“管理员认可”选项,单击“确定”按钮,返回“Internet属性”对话框。 10.单击“Internet属性”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操作完成。 第2题、将InternetExplorer设置为取消智能图像抖动,不显示图片,不在媒体栏中显示联机媒体内容。 第2题操作步骤: 1.打开InternetExplorer。 2.选择“工具”菜单中的“Internet选项”命令,打开“Internet属性”对话框。 3.选择“高级”选项卡,取消“多媒体”栏下的“智能图像抖动”选项;取消“多媒体”栏下的“显示图片”选项;选中“多媒体”栏下的“不在媒体栏显示联机媒体内容”选项。4.单击“确定”按钮,操作完成。 第3题、为了更好地管理OutlookExpress发送的邮件,请做如下设置:自动将我的回复对象添加到通讯簿,在撰写邮件时自动完成电子邮件地址,将发送国际邮件时的默认编码设置为日文(JIS),回复邮件时总是使用英文标头。 第3题操作步骤: 1.打开OutlookExpress。 2.选择“工具”菜单中的“选项”命令,打开“选项”对话框。 3.选择“发送”选项卡,选中“自动将我的回复对象添加到通讯簿”和“在撰写邮件时自动完成电子邮件地址”两个选项。

历史学考研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1页共1页 历史学考研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 一、阅读方法:倒着读 先读问题,次读出处,最后读材料。这样做有下列好处,第一,根据要回答的问题,在不看原文的前提下,马上联想到该问题的基本答案,实际就成为一个小的简答题。即使在教材中没有完全合适的答案,那么,在阅读材料时,也会有针对性,容易发现材料中对回答问题有利的内容。如10年“清朝前期的赋税改革措施”及11年“陈平有田三十亩而家贫”。第二,可以根据出处来推测时间。有的史料题有时间出处,如09年的宋代职官。但有的没有时间,这时只读材料,不读出处,就很难对号入座。如11年《史记》。 二、阅读程度:读两遍 第一遍粗读,了解大意。主要任务有两个:第一,了解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注意各段材料的联系,读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这是最重要的一步。找出中心后,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08的“九品中正制”一题在这方面体现得尤其明显。有时,答案就在材料中,这时仔细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11年史料题。 三、与教材联系,迁移教材知识 根据史料所述内容和后面的问题,联系教材中相应的知识进行分析、回答。一般说来,材料或者是教材内容的再现,或者是教材内容的补充或延伸,或者是教材没有提到的新情景。尽管材料有可能是新的,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对照,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挂靠在一起,挂靠准了,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11年的史料题第三问即是教材内容的体现,不结合所学教材内容,单凭史料本身,是无法回答这一问题的。 四、回答 ①按问作答。注意针对性和具体性。材料解析题多由几问组成,每问又有具体指向,要根据具体要求,组织答案,并依据分值来确定答案内容的多少。 ②精炼语言,准确作答。材料题和简答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即:论述题要根据史实展开,分析作答,所以,一般文字较多,篇幅较长。而材料题要求文字高度精炼,只需针对问题明确作答即可,无须展开,答案要言简意赅。做个形象的比喻,两种答案字数的区别,就类似于写信与发电报之区别。我们可以看一下问题较多的07年史料题答案:(1)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大比:三年一次的乡试。进士出身:殿试后由皇帝钦定的二甲进士。传胪:进士中的二甲与三甲第一名。一甲被称为进士及第,三甲被称为同进士出身。(2)与唐宋比较,明代的科举考试,一是考试内容变化,即从四书五经中选取考试题目;二是将八股文确定为考试文体。(3)戊戌变法期间下令改革考试内容,特别是增加了外国政治制度及技艺等内容;1905年废止科举制度,兴办学堂,推广新式教育。 五、句读 句读是一个基本功的训练,平常多读一些史料外,可以增加语感,史料读多了,自然而然就有感觉在何处断句。除此而外,没有任何捷径可寻。但是,在技术处理上有一点要注意。由于漏断要扣分,所以,凡是感觉可断可不断之处,均要断开。当然,前提是不能将资料断碎。

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

历史材料解题技巧 第一步看题目 1、看懂题目,注意关键词(划出来!!!)一定 (1)看清有几问?谨防粗心漏答。 (2)答题有何要求(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限制)? ▲如“依据材料”,则是在材料中找答案即使与所学知识不符也要按照材料回答; ▲如“结合所学知识”,则是以材料做引子用教材中的语言作答; ▲如“不得引用原文”,请自己组织概括答案; ▲如“有何变化”即从什么变成什么或“不同”,则要前后对比; ▲如有“如何”,一定要基于史实答题; ▲如有“反映什么”或“含义”,那就是就材料表面意思回答; ▲如问“启示”,就要注意联系现实,并且一定要围绕主题来回答。 如:看到“改革”就想到“实事求是,根据国情,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看到“工业革命”就想到“教育兴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看到“仁”就想到“和谐社会”、看到“污染”就想到“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看到“闭关锁国”“学习西方”就想到“坚持开放”、看到“日本右翼”就想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还有时间、空间的限制等等,如某一时间段、某一国家……(在问中划出来) ▲如对某种观点的认识,就要先肯定(或否定)再说出自己的论据。 ▲如“评价”(或影响),要注意一分为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分析。 ▲如“归纳”,基本上就是分段概括材料的含义。注意标好点子。 第二步是看材料 1、带着问题,明确方向,提取有效信息。(在材料中把涉及到的与题目有关的信息勾画出来,组织答案的时候有可能要用到。) 2、运用历史观点,联系史实,站在历史高度读懂材料。 3、注意材料中的标点符号,尤其注意句号、分号、省略号。每一个句号、分号就是一层意思,往往就是一个得分点。材料原文一般很长,试题只能摘录其中一小部分。从某句开始摘录到某句为止,这开头和结尾两句,当然得考虑为答题服务;省略号删去的是与答题无关的内容,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 4、注意材料前提示语或引文出处。出处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作者,由此给我们隐形提示。 如2011年徐州市中考:31 题材料一略——摘自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 (1)据材料一,……,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内容的具体体现?答案就在出处中“仁”。 5、注意分值。一般1分即一个知识点,如3分肯定是三个知识点;2分是一个或两个知识点。看分答题。 6、注意材料之间的联系。每一道材料题一般都有一个主题。找出了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如:改革类;民族团结类;科技文化类;国家统一;国家建设类;反侵略类、战争等等,每一主题有每一主题答题的套路。 第三步三是规范答题(一定要认真审题) 1、严防错别字。 2、根据材料回答的题一定要结合材料((可能是材料中的主旨句,也可能是材料的关键词语、短语,或者截取材料的词语组成一句话。)答题要把材料提炼,言简意赅,避免整段抄袭。 3、结合所学知识的,答题尽可能用教材文字和观点,史实准确,言简意赅; 4、序号化:回答问题要注意按照问题的先后顺序,再按时间、空间顺序等依次作答,且标

声学基础课后题答案

声学基础(南京大学出版社) 习题1 1-1 有一动圈传声器的振膜可当作质点振动系统来对待,其固有频率为f ,质量为m ,求它的弹性系数。 解:由公式m m o M K f π21 =得: 1-2 设有一质量m M 用长为l 的细绳铅直悬挂着,绳子一端固定构成一单摆,如图所示,假设绳子的质量和弹性均可忽略。试问: (1) 当这一质点被拉离平衡位置ξ时,它所受到的恢复平衡的力由何产 生?并应怎样表示? (2) 当外力去掉后,质点m M 在此力作用下在平衡位置附近产生振动,它 的振动频率应如何表示? (答:l g f π21 0=,g 为重力加速度) 图 习题1-2 解:(1)如右图所示,对m M 作受力分析:它受重力m M g ,方向竖直向下;受沿 绳方向的拉力T ,这两力的合力F 就是小球摆动时的恢复力,方向沿小球摆动轨迹的切线方向。 设绳子摆动后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则sin l ξθ= 受力分析可得:sin m m F M g M g l ξ θ== (2)外力去掉后(上述拉力去掉后),小球在F 作用下在平衡位置附近产生摆动,加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反。由牛顿定律可知:22d d m F M t ξ=- 则 22d d m m M M g t l ξξ-= 即 22d 0,d g t l ξξ+= ∴ 20g l ω= 即 0f = 这就是小球产生的振动频率。

1-3 有一长为l 的细绳,以张力T 固定在两端,设在位置0x 处,挂着一质量m M ,如图所示,试问: (1) 当质量被垂直拉离平衡位置ξ时,它 所受到的恢复平衡的力由何产生?并应怎样 表示? (2) 当外力去掉后,质量m M 在此恢复力作用下产生振动,它的振动频率应如何表示? (3) 当质量置于哪一位置时,振动频率最低? 解:首先对m M 进行受力分析,见右图, (0x ??ε ,2022020220)()(,x l x l x x -≈+-≈+∴εε 。) 可见质量m M 受力可等效为一个质点振动系统,质量m M M =,弹性系数)(00x l x Tl k -=。 (1)恢复平衡的力由两根绳子拉力的合力产生,大小为ε)(00x l x Tl F -=,方向为竖直向下。 (2)振动频率为m M x l x Tl M K )(00-==ω。 (3)对ω分析可得,当20l x = 时,系统的振动频率最低。 1-4 设有一长为l 的细绳,它以张力T 固定在两端,如图所示。设在绳的0x 位置处悬有一质量为M 的重物。求该系统的固有频率。提示:当悬有M 时,绳子向下产生静位移0ξ以保持力的平衡,并假定M 离平衡位置0ξ的振动ξ位移很小,满足0ξξ<<条件。 图 习题1-4 图 习题1-3

训练学练习参考答案

《运动训练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运动训练学》练习题1 判断题:(正确√,错误×) 1.竞技体育包括运动选材、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三方面。× 2.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竞技体育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游戏发展起来的。× 4.竞技体育中的“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 5.竞争性是竞技体育赖以存在的基础。√ 6.竞技体育是只有很少的人参与的社会行为。√ 7.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 8.运动选材好就一定可以保证训练成绩的取得。× 9.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后天训练获得的。× 10.现代运动训练从仅由少数教练员和运动员构成的封闭训练向有社会多种角色积极 介入的开放性训练的方向发展。√ 11.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要求不同,但对每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特点 是相同的。× 12.运动训练项目和内容的专一性,并不排斥有利于专项竞技能力提高的其他项目的 训练内容和手段。√ 13.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要取得比赛成绩主要依靠裁判。× 14.不同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不一样。√ 15.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运动成绩的取得中,竞技水平的发挥比比赛的名次的取得 更重要。√ 16.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参赛的能力,它包括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智能, 并不表现于专项竞技比赛中。√ 17.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随着人的发育阶段的递进而表现出不同水平,后天获 得性竞技能力也随训练过程的延伸而变化,一定会越变越好。× 18.每名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也各自 不同。√ 单选题: 1.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 点A A.竞争性 B.公平性 C.规范性 D.公开性 2.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A A.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 B.振奋民族精神 C.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 D.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3.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件中,哪一个是最重要的B.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运动管理 4.运动员训练的直接目的是什么B A.提高运动成绩 B.提高竞技能力 C.参加竞赛 D.增强体制

历史答题技巧

做好三步,历史材料题准能得高分 历史材料题是不少同学学习历史的拦路虎,纵观近些年的试卷,我们可以看出当今历史材料解析题具有如下特点: 1、能够很好的阅读理解材料; 2、能比较完整的完整准确提取有效信息; 3、能够快速的联系书本知识迁移与运用; 4、能够明确的根据设问要求进行分析说明。 如何才能的高分呢?下面的这篇文章理论性较强,但是读懂了,你的成绩将会突飞猛进。 一、读——是解答的前提 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1.先读问题,后读材料。 不少人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这样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甚至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方可。所以,先读题目设问,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 2.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 ①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 ②读懂、读透材料。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 第一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要防止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

忙答题的毛病。 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破解命题能力的考查方向。 简单说,读题要做到三读:读题引、读正文、读出处。 二、找——是解答的关键 “找”就是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它往往是与“读”交织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一致的,无需将两者截然分开。 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 在找取每段每句的含义时,要注意抓取关键词语,不论题目所给的材料文字多少,无效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干扰程度多强,材料的含义往往就在几个关键词语上,它们是信息的集中表现,是解题时所要用的重点。当然,也别忘了有时关键信息还可能出现在材料的首尾,即材料的介绍和出处上,它有时会给解题以一定的暗示和启发。 2.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 试题虽然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设问,但迄今为止,任何一道材料题的解答,都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不管材料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关联,“貌离神合”于课本知识。这里的关联一是指试题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二是指试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课本知识来回答或确定大方向。确定了材料与课本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这样材料便与课本联系在一起,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课本中“对号入座”。 3.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 材料解析题,顾名思义是要求把对问题的回答建立在对材料的分析应用上,突出运用材料论证,说明问题的特征和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以充分发挥材料本身在解题中的价值。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从材料中找

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

历史材料题是不少同学学习历史的拦路虎,纵观近些年的试卷,我们可以看出当今历史材料 解析题具有如下特点: 1、能够很好的阅读理解材料; 2、能比较完整的完整准确提取有效信息; 3、能够快速的联系书本知识迁移与运用; 4、能够明确的根据设问要求进行分析说明 如何才能的高分呢?下面的这篇文章理论性较强,但是读懂了,你的成绩将会突飞猛进。 一、读——是解答的前提 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1.先读问题,后读材料。 不少人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这样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甚至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 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方可。所以, 先读题目设问,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 2.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 ①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 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 ②读懂、读透材料。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 第一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要防止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忙答题 的毛病。 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相关 知识的联系,破解命题能力的考查方向。 简单说,读题要做到三读:读题引、读正文、读出处。 二、找——是解答的关键 “找”就是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它往往是与“读”交织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一致的,无需将两者截然分开。 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 在找取每段每句的含义时,要注意抓取关键词语,不论题目所给的材料文字多少,无效信息 和虚假信息的干扰程度多强,材料的含义往往就在几个关键词语上,它们是信息的集中表现,是解题时所要用的重点。当然,也别忘了有时关键信息还可能出现在材料的首尾,即材料的 介绍和出处上,它有时会给解题以一定的暗示和启发。 2.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 试题虽然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设问,但迄今为止,任何一道材料题的解答,都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不管材料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关联,“貌离神合”于课 本知识。这里的关联一是指试题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二是指试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课 本知识来回答或确定大方向。确定了材料与课本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这样材料 便与课本联系在一起,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课本中“对号入座”。 3.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

1、声学答案

一、填空题。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音高的单位是(赫兹),它表示(声音的高低)。 3、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 4、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 5、音量由(振动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小;音高是由(振动快慢)决定的,(物体振动)越快,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声音就(越低)。 6、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鼓膜有(振动)作用。 二判断。 1、轻轻打击大音叉与重一点打击大音叉完全一样。(×) 2、我们不要长时间戴着耳塞听音乐。(√) 3、声音有高有低,有强有弱。(√) 4、音量的单位是分贝。(√) 5、我们不能制造声音。(×) 6、人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三、选择。 1、下面物体传声效果最好的是( A )。 A、铝箔 B、木尺 C、棉线 D、尼龙线 2、用打击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 B )。 A、水面没有任何变化 B、水面产生水波 C、无法判断 3、人体能感受振动的器官是( C )。 A、眼 B、鼻 C、耳 D、口 4、下课了,我们在教室里( B ) A、可以大声讲话B控制自己讲话声音C、无所谓 5、下面物体中传声效果最好的是( B ) A空气B、木尺C、水 四、填图。【略】 五、实验。【略】 1号、2号、3号、4号四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上自来水(如下图),用小棒敲击杯口,请你判断:玻璃杯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答:用棒敲击杯口:1号杯发出的声音高。2号发出的声音较高。3号杯发出的声音较低。4号杯发出的声音低。 六、简答。 1、为什么人们在月球上互相通话必须借助无线电? 答: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说话,必须要使用无限电设备。 2、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答: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产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引起鼓膜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播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头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1.我们周围的声音在强弱、高低、长短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2.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3.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4.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如果停止振动 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6.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2020《训练》试卷1操作题参考答案

《数据库及其应用》机考训练 操作题参考答案 在《数据库机考训练》中,目前一共提供给学生2套练习题,其中每套4道操作题,为方便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操作和答题,特给出题目中难点的解题标答(非难点部分答案略)。本套标答对应的试卷提交后能在评分信息中看到操作题的试题序号如下图所示,其4道操作题相关解题操作如下: 1-7295 ................................................................................................................错误!未定义书签。2-7292 ................................................................................................................错误!未定义书签。3-7302 ................................................................................................................错误!未定义书签。4-7296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295操作题: 一、基本操作 1.为"tStock"表的字段"单位"设置查阅列表,列表中显示"只"、"箱"两个值;(说明:查阅列表请按照"只"、"箱"出现。) 字段的设计视图答案如下: 2.删除"tStock"表中的"备注"字段;添加"照片"字段,类型为"OLE"型;(答案略) 3.针对下列要求设置"tStock"表的相关属性: (1)"出厂价"只能输入3位整数和2位小数(整数部分可以不足3位,小数部分也可以不足2位); 字段设计视图答案如下: (2)"单位"字段的默认值为"只"。(答案略) (3)"产品名称"不得取空值(null)。(答案略) 4.分析"tStock"表的字段构成,判断并设置其主键,建立"tQuota"与"tStock"表之间的关系,并实施参照完整性、级联删除; 答案: 5.设置在某个表中删除某种产品的记录时连带将另一个表中的相关记录一起删除。 二、简单应用 1.创建一个查询(如图),查找每种"产品名称"的规格种类数,并且要求该产品名称的库存数量应高于1000,查询结果显示"产品名称"和"规格种类数"字段,所

高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新高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一、总体要求 材料式问答题:即材料解析题(含图表、图片)和问答题的融合,从形式上看它由两部内容构成:一是材料;二是设问。近几年高考主观试题几乎全部采用了这种形式。 1.通读材料、明确主题 在命制一道材料题时,命题者往往是先确立一个主题,再围绕这个主题去寻找材料、构思设问,所以,一般来说,每道材料解析题都会有一个主题。在解答材料题时,首先要通过浏览材料,尽可能的抓住作者的命题意图或材料的主题,这样就能迅速调动所学知识点,从而使解题明确方向,集中思维,为下一步解答奠定基础。 2.分析问题、细读材料(很重要的环节) 在明确材料的主题后,接下来应该认真分析命题者提出的问题,通过分析设问句中的关键字、词,明确作者问的是什么,需要回答什么。再根据这些问题,仔细地阅读材料,力争把每段材料的意思都弄明白,大致形成答题思路。阅读的过程中,要逐字逐句地分析和研究,不要放过材料的任何一个部分,包括题头、摘引等,尤其是材料中有关时间、地点、人物之类的信息,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3.提取信息、加工整理 材料分析题所提出的问题绝大部分答案应该从材料中得出,因此这时应根据仔细阅读材料后的思路,再次结合问题到材料中去寻找信息,把与问题相关的信息都提取出来,写在草稿纸上备用。能否把材料中的所有相关信息都找出来,取决于答题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把找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剔除不需要的和重复的信息,根据所学知识,把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列好提纲,准备答题。 4.审查提纲、流畅表达 在上述步骤进行完毕后,还要最后浏览一遍材料及其设问,审查自己列出的提纲是否正确或有无遗漏,最后就可以在试卷上动笔答题了。答题时一定要做到依据提纲,一气呵成,言简意赅,击中要害,不可啰里啰嗦,言之无物,涂涂改改,答非所问。 5.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的相关要求 (1)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 (2)文句要通顺、平实、语言准确; (3)在形式上做到“三化”: ①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 ②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 ③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二、主观题的解题方法 1.关于评述题(即solo题)的解答方法 基本方法:回答评述题一般有三个步骤。 第一,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观点。(有时需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 第二,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多角度的论证。做到逻辑严密、史论统一。(有时还需要分析作者观点的成因。) 第三,要适当小结,升华观点。 题例:(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筑声学试题及答案

建筑声学光学练习题解答200904 (根据08年考验新出现的题目编写) 7. 声音的三要素是指什么? A. 层次、立体感、方向感 B. 频谱、时差、丰满 C. 强弱、音调、音色 D. 音调、音度、层次 声音三要素: 声音的强弱:声压级,声强级,响度级 音调的高低:声音的频率 音色的好坏:复合声的频率成分及强度;乐器发出的复合声的基音、泛音的频率和强度 9. 剧院内的允许噪声级一般采用哪类噪声评价值数(N)? A. N = 15~20 B. N = 20~25 C. N = 25~30 D. N = 30~35 刘加平主编的《建筑物理》第三版P319,剧院的允许噪声级可采用N=20~25。 10. 住宅建筑室内允许噪声限值,应低于所在区域的环境噪声标准值多少分贝? A. 3dB B. 5dB C. 10dB D. 15dB 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93)》,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其环境噪声〔L eq dB(A)〕昼间≤55 dB,夜间≤45 dB;《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J118-88)》,室内允许噪声级dB(A):住宅白天≤50 dB,夜间≤40 dB,所以住宅建筑室内允许噪 声限值,应低于所在区域的环境噪声标准值5 dB。 16. 旅馆建筑中的会议室、多功能大厅,其活动隔断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应低于多少? A. 20dB B. 25dB C. 30dB D. 35dB 根据《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88)》第6.3.3条,设有活动隔断的会议室,多功能大厅,其活动隔断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应低于35dB。 7. 关于声源指向性,哪一项不正确? A.点声源无方向性 B. 声源方向性是与声源大小有关 C. 频率越高,声源指向性越强 D. 声源尺寸比波长越大,指向性越强 答案:B 提示:声源指向性取决于声源尺寸和声波波长的相对大小,声源尺寸比波长小得多,可看成无指向性点声源;反之声源尺寸比波长大得多时,指向性就强。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考题及要求(有答案)

答案仅供参考 一、说出下列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 1 干燥器 2 电热套 3 蒸发皿 4洗瓶 5 称量瓶 6 试剂瓶 7 锥形瓶 8 抽滤瓶 9滴瓶 10 漏斗 11 量筒 12 1000 ml容量瓶 13 量杯 14分液漏斗

15移液管 16 酸式滴定管17碱式滴定管18刺形分馏柱19直形冷凝柱20球形冷凝柱 21 布氏漏斗 22 烧瓶 23 蒸馏头 24 接引管 25滴管 二、判断题 1、洗净的玻璃仪器如烧杯、试剂瓶等不能倒扣在实验台上。(V) 2、洗瓶尖嘴不能接触容器内壁。(V) 3、铬酸洗液不能重复使用。(X) 4、量筒洗净后应放在烘箱中烘干。(X) 5、用烘箱烘干玻璃仪器时,烘箱的温度可设定为105~110℃。(V) 6、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头不可伸入到通风厨中。(V) 7、分析纯、化学纯试剂的标签颜色分别为红色、蓝色。(V) 8、固体试剂装入广口试剂瓶,液体试剂装入细口试剂瓶。(V) 9、可以将鼻孔靠近试剂瓶口去感觉试剂的气味。(X)

10、在使用容量瓶、分液漏斗前,磨口玻璃塞要用橡皮筋系在瓶口。(V) 11、取用化学试剂时,若没有说明用量则应按照最少量取用:液体取l~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V) 12、实验过程中,未用完的化学药品不能放回原来的试剂瓶中,要将其丢弃。(X) 13、用胶头滴管往容器中加入较少量液体时,胶头滴管要垂直悬空。(V) 14、采用倾倒法取用液体试剂时,试剂瓶的标签要靠在手心,试剂瓶口不能与承接试剂的容器口接触。(X) 15、为将粉末状固体试剂送入容器的底部,可以使用纸片折成的V型槽。(V) 16、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试剂时,砝码应放在右盘。(V) 17、称量~药品时,要用加重法在分析天平上进行。(X) 18、带有刻度的烧杯可以作用量器使用。(X) 19、称量瓶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而要用纸带套住称量瓶。(V) 20、要待分析天平的零点显示稳定后方可进行称量操作。(V) 21、用移液管移取一定量的液体时,留在移液管尖嘴的少量液体要用洗耳球吹出。(X) 22、碱式滴定管通过玻璃珠和橡皮管间的缝隙大小来控制滴定速度。(V) 23、酸碱滴定管除可用于酸碱滴定外,也可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V) 24、滴定用的锥形瓶在洗净后一定要烘干方可使用。(X) 25、量筒的刻度值为“上小下大”,滴定管的刻度值为“上大下小”。(X) 26、用移液管移取试剂瓶中的液体时,移液管要插入到试剂瓶的底部。(X) 27、从移液管中放出液体到容器中时,移液管的尖嘴口要接触容器内壁。(V) 28、在滴定开始前,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可以不予排出。(X) 29、滴定管使用完后,要洗净并倒置夹在滴定台的蝴蝶夹上。(V) 30、如果酸式滴定管的玻璃旋塞处漏液,可以采用在旋塞上涂抹凡士林来处理。(V) 31、分液漏斗的旋塞操作方法和酸式滴定管相同。(V) 32、从分液漏斗中放出液体时,上下层液体均应从下口放出。(X) 33、普通常压过滤时,漏斗流出口的尖嘴端不能靠在烧杯的内壁。(X) 34、过滤时,要将待过滤液直接倒入漏斗中。(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