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7y##¥?5%47?p1u),XE?Jh?vA|o?N??b5%47]"3T¢T¢5%470U¥_?,X5B-?0J[U" />
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府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及预警

政府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及预警

政府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及预警
政府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及预警

p5%4 7,¥# d N XA:

05 K? G¨L J ?"3¨M‰ ’<"¨M G D¨

/D Q

05 )!K? G M‰ ’<" M G D :L6 "o-˙ X

¨L J ?"3 7D R:H L M L D Q J"o, …C?{Y"o-˙ X

?

) ?y

8ˉ [?02’(51,1)250$7,21

H¨K

5[) 5

">H H7y

##¥ ?5%4 7?p1u) ,X E?J h?v A|

o?N??b5%4 7]<,X C?l A’2ˇ-?0J

"3T¢T¢5%4 70U ¥_?,X 5B -?0J

[U$ G M˙ $… H M2 ?0U ¥_?5%4 7’2ˇ ?0 ?v

-4? -f6(5% C# E,X p{

[Aˇ5 3AˇE 5

3;721*-L Q J?4?U ?(,X5%4 7d?b h?4— 2OK… 5%0?,X-?0J>A[@-

6 -?0J

9)H Q J;L\L Q J’!#/7d?>A[@!"

[J y K W W S G J Z D Q I D Q J G D W D F R P F Q3H U L R G L F D O B[G T E D V S[

中国舆情监测行业市场份额总体状况分析

2013年度中国舆情监测行业市场份额总体状况分析 随着网络舆情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政府和企业对舆情监测的需求不断上升,这推动了舆情监测市场进入高速成长期。看到这块不断做大的蛋糕,大批投机者纷纷进入舆情监测市场。截止2013年底,全国共涌现出800多家舆情软件企业,这个数量还在不断增长,预计2014年会突破1000家。由于互联网应用形式日新月异,对信息采集和分析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舆情软件产品无法给用户带来有效的监测效果。 目前,市面上95%以上的产品把精力花在界面展示上以迷惑客户,而对于具有难度的核心采集和分析技术缺乏热情去研究,导致行业还处在技术严重滞后、市场竞争激烈、质量良莠不齐的状况。在此,本文根据中国政府采购网、各地政府采购网以及部分媒体信息汇总,列出当前舆情监测市场最具影响力的十大舆情监测系统品牌,供各地政府企事业单位采购时参考: 一、整体概况 中国网络舆情服务产业,正经历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放到规范的过程。对于整个舆情监测市场规模,从舆情软件市场10亿元,到舆情信息服务业100亿元。通过检索发现,舆情产业已经形成了政府、媒体、教育科研、软件和商业等五大背景的行业格局。党政机关依托党政宣传思想工作系统,下设职能部门或企事业舆情服务机构,开展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汲取社情民意,为决策提供参考,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现实意义。同时,媒体对业界政务舆情研究的成果大量涌现,为党政部门、企业和社会团体组建舆情监测队伍提供实用指南。 图表1 中国舆情监测分析软件的具体舆情服务机构 据某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13年10月份年中国舆情监测分析软件市场品牌结构中,按照销售额份额统计,排名前五位的厂商依次是军犬、邦富、方正、红麦、拓尔思,其中军犬以15.76%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邦富以15.15%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方正以6.06%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红麦以4.85%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拓尔思以1.3%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五。

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

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 方案背景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查,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达到3.84亿人,全国互联网普及率28.9%,手机网民规模达到2.33亿。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环境下的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于新闻评论、BBS、博客、聚合新闻(RSS),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网民乐意通过BBS论坛、博客、新闻跟贴/转贴等渠道来表达观点传播思想。如果引导不善,负面网络舆情将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威胁。对相关部门来说,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应有内涵。对企业来说,准确掌握产品和市场情况,监控竞争对手和行业动态,是企业市场、行销决策的重要支撑。 方案内容 系统介绍 易观网络舆情监控系统,整合互联网信息采集技术及信息智能处理技术,通过对互联网海量信息自动抓取、自动分类聚类、主题检测聚焦,倾向性研判等,实现用户的网络舆情监测和新闻主题追踪等信息需求,形成简报、报告、图表等分析结果,为客户全面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做出正确舆论引导,提供分析依据。 系统结构图

系统组网图 系统功能 1) 深度多渠道网络信息采集,为用户提供监控源配置功能,可以对监控源的优先级进行配置调整。

2) 完善的信息预处理机制:超链分析,编码识别,URL去重,锚文本处理,垃圾信息过滤,内容去重,关键字抽取,正文抽取等。 3) 强大的索引分词机制,对舆情信息实施双重过滤,具有自动分类、自动聚类、相似性排重功能,系统能够自动完成热点发现。 4) 热点舆情:系统自动识别出热点焦点事件,以舆情形式分新闻、论坛和博客三种类别呈现。及时发现网络热点信息。 5) 专题追踪:生成专题报道对网络话题进行专题化的侦测和追踪,如两会、奥运会,对专题话题形成系统性的掌握和监控。 6) 分站/分类浏览:对系统中舆情可以按网站和不同的分类进行浏览。同时可以对显示的舆情进行操作(设置影响、入简报、专题、收藏、删除)。 7) 趋势分析:来源载体/站点分布、单个/多个关键词热度曲线图、主题/关键词热度的整体趋势、文章转载量日均/总体趋势分析、舆情信息的地域分布、网民检索行为分析。 8) 突发事件分析:对突发事件进行预警,跨时间、跨空间综合分析,获知事件发生全貌。 9) 多种舆情检索方式:可按网站、类别、时间段、关键词等条件进行专项化全文检索,并可生成查询时间和次数、关键词查询频率等查询统计数据。另外还将结合检索关键词,随时补充全文检索库中的关键词,有机结合个人操作习惯,可在检索结果中进行二次检索。 10) 舆情统计报告:根据舆情分析引擎处理后生成报告,用户可通过浏览器浏览,根据指定条件对热点话题、倾向性进行查询,并浏览信息的具体内容,提供决策支持。 11) 统计报表:系统生成各种形式的报表。报表包括图表和数据表格,图表包括饼图、折线图、直方图等,如总量图、趋势图等;数据表格是对舆情信息的数理统计,以数字的形式记录各项舆情数据。另外用户可以自己需求定制报表模版,比如日报、周报、月报等。 12) 舆情报警系统:对突发事件、涉及内容安全的敏感话题及时发现并报警,系统提供多种报警方式。 系统特点 1) 精准全面的网络舆情采集,能够对论坛、博客、新闻评论等内容进行全面、精确的采集和及时的更新,为舆情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数据保障。 2) 多维度实时监测、过滤网络舆情信息,采集到本地的文章会自动标注并分析,具有

关于加强互联网涉警舆情引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互联网涉警舆情引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媒体作用逐渐加强,“躲猫猫”等网上涉警舆情事件频发,公安机关动辄成为网上炒作的负面典型,严重损害了自身形象,成为影响警民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网上涉警舆情的源头是网下发生的涉警事件,是互联网言论自由、传播快速的特点放大甚至扭曲了事实的真相,才会形成危害我们公安机关形象的负面舆论。涉警事件可以预防,但不能预知。涉警事件发生后,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危机公关,正确应对网上舆论,塑造公安机关正面形象,是当前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涉警舆情事件的特点 一是新闻网站易于将涉警事件作为“卖点”。主流媒体、网站及网民对网络涉警事件关注度持续较高,部分新闻网站将涉警事件信息作为吸引网民眼球、提高点击率的重要手段。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全国网络涉警舆情事件数量明显增加,仅网上流传的涉警报道及帖文就达900余篇。部分网站还开设专门的“法治”版块,对涉警舆情事件进行持续跟踪报道。 二是部分新闻网站乐于将涉警事件炒成“热点”。部分新闻媒体热衷于追踪涉警事件,参与炒作,推波助澜。个别网站对涉警事件及相关新闻报道、转载热情极高,特别是针对恶性涉警个案,一些地方媒体频频派出记者,深挖内部信息,专访当事人,进行追踪报道,随后将网民的评论以新闻形式报道,周而复始,推动炒作不断升温。 三是利益相关方倾向于将涉警舆情当作“支点”。涉警事件当事人及利益群体常常借助互联网进行舆论造势,给公安机关施压,试图提高与公安机关讨价还价的筹码,以实现自身的利益目标。当事人通过互联网“现身说法”,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能够迅速转变网上舆论导向。 四是广大网民习惯于将涉警事件当成“看点”。据CNNIC统计,上网浏览新闻仍是我国广大网民的主要网上活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日常获取的信息量极大,使得网民上网浏览新闻只选择感兴趣的查看。而涉警事件正是除与自身利益相关信息之外最能引起兴趣的一类新闻,因此点击率一直居高不下,各种评论观点纷至沓来。 二、互联网涉警舆情事件发生的原因 (一)我国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是涉警负面舆情高发的背景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分配结构日趋复杂,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引起很多低收入人群和弱势群体对党和政府不满,造成群体性事件多、刑事案件多、不稳定因素多。而公安机关作为武装性质的专政工具,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责职,必然处在处置群体性事件、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第一线,容易造成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不理解甚至敌视。与此同时,公安工作涉及面广、窗口单位多,直接与群众面对面打交道,使公安民警的一举一动完全处于群众监督之下,工作中出现的小瑕疵很容易被放大,一旦发生涉警事件,公安机关立即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互联网的开放性特点,也让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观点和意见,让各种情绪自由发泄,必然造成偏见和不满肆意横飞,也必然造成部分受过打击或因公安执法活动而利益受损的网民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公安机关进行攻击、污蔑,甚至虚构情节,编造谣言,以达到诋毁公安机关形象的目的。 (二)部分公安民警自身存在问题,是造成涉警舆情事件的根本原因。近年来,总体上说公安民警队伍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仍有一些民警执法为民理念不牢,法制意识淡薄,存在特权思想,导致伤害群众感情、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公安民警形象。互联网匿名隐身的特点,让群众找到可以任意发泄不满的空间。于是公安机关的问题被放大、活动被歪曲、形象被丑化。一旦有媒体披露警方执法行为存在问题,或确实存在违法违纪情况,网民的批评、攻击性言论就会铺天盖地而来。如贵州“瓮安事件”、云南晋宁“躲猫猫事件”、我省“六警察打死一社会青年事件”等,无论事实真相如何,网民先入为主认

校园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处置机制

校园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处置机制为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监测,特别是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控,防止不良信息对校园的侵害,掌握网络舆情主动权,加强对网络舆情的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和保障校园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工作目标 加强网上舆情监控,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坚决封堵、删除各种有害信息,及时掌握学校学生在各种网络媒介中的言论和动态,加强正面引导,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消除不良影响,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 二、主要内容 本办法中的网络舆情,特指可能或已经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影响的网上负面报道或网络负面言论。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处置,是指对涉及宣传思政工作的新闻报道或评论在互联网上刊发、扩散后,所引发的反应、言论、评论和后续报道等综合舆论情况的监测、控制和化解等具体措施。 三、组织结构 成立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定教导处为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牵头开展网络舆情管 理与处置的组织、监督、实施、考核工作。

四、工作职责 网络舆情监督员负责监测学校的微博、微信,学生个人人人通、微博、微信的舆情情况,了解各网站当前的舆情,及时将舆情通报网络舆情管理员,督促及时控制和引导,并作好日志记录和备案工作;负责跟踪各单位的舆情控制及引导情况,及时上报学校。 五、工作原则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转交办,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妥善处理”的原则及时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准确查找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舆情反映的问题,对舆情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对舆情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全面评估,及时准备好跟(回)帖材料。 在处置网络舆情事件时,一定要端正工作态度,多渠道、多方法全面了解事件真相,不推卸责任,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在回应时不要只站在如何消除对学校和学校形象的影响上,而要站在师生或受害者的立场上。第一时间告知学生和当事人事情真相,进行真诚、公开、及时的沟通,不使矛盾进一步激化,赢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根据某一重大舆情事件的发展态势和走向,最大程度地争取媒介的公信力和权威性,适时转移目标,发布最及时权威的信息,左右网络舆情的走向,把噪音杂音压下来,使该网络舆情信息关注度逐渐转冷。要加强正面宣传,树立良好风气。 六、操作流程

网络舆情分析概述

舆情分析也称倾向性分析(Orientation Analysis)、观点分析(Opinion Analysis)或者统计调查,是借助于技术手段对大众就某一个(些)事物或者某一个(些)事务的看法进行了解。 传统的舆情分析,通常采用采样调查方式,也称为民意调查或者市场调查,被广泛地应用于选举预测、产品市场预研、市场评估等领域,更有专业的市场调查公司来提供这样的调查服务。采样调查的渠道包括电话采访、面对面采访、邮寄问答表格等。但这些做法都存在人力消耗大、采样数量偏少的问题,还有答卷及答题的可选项设计可能存在偏差,被调查者也由于各种原则隐匿个人真实想法等问题。所以,传统舆情分析的研究点在于如何设计问卷、如何确定样本量和样本选择方法等。 随着互联网各类应用中对用户生成内容功能的支持,尤其是互联网社交网络、博客、微博等信息发布平台的兴盛,个人表达自己观点的渠道日益畅通,手段日益便捷。更可贵的是,信息的流动不再是单方向的。报纸的信息流动是从报纸到读者,而在互联网应用中,可以方便地通过“评论”、“回复”等技术手段,使信息流动变成双向的,甚至评论和回复成为信息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进一步地丰富原有信息的内容。例如,在淘宝应用中,人们通常会将评论的内容作为对商品描述的一个补充。 因此,从互联网上主动地收集信息,用数据挖掘方法或者自然语言处理的方法来分析信息中用户的观点,成为当前舆情分析的一种非常重要和直接的手段,也就是“网络舆情分析”。 1、网络舆情分析简介 网络舆情分析用数据说话,跟踪网络舆情的起源和演变,最终是为了给出建议性结果,它渐渐成为政府、企业乃至个人都需要的舆情应对基础。网络舆情分析有2个工作重点:一是还原舆情发展过程,找到舆情产生的根源;二是预测,分析出网络舆情的未来走向,再根据预测结果提出应对方案。 网络舆情分析的主体是网络舆情分析师,对此,各界有多层次的解读。 网络舆情分析面临着与传统舆情分析完全不同的问题和研究难点。传统舆情的样本存在内容有效性较高但样本数量少的问题;在网络舆情分析中,则存在信息数量巨大但信息有效性差的问题。信息有效性差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难以确定信息来源,其次信息中的观点大都是附带的,很多并非有意为之。但正因为如此,网络舆情分析具备传统舆情分析不可替代的优势:一是无答卷设计问题,信息中反映的观点较为真实;二是数据多,成本低廉,采样广泛,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信息来源不确定的问题,宏观上能更好地反映真实舆情。网络舆情分析还有一个特别的优势在于能长时间重复地进行舆情分析,对舆情趋势及其变化的把握更为及时。 由于网络舆情分析具备传统舆情分析所不具备的一些优势,因此,网络舆情系统理论上可以有更全面和细致的分析成果。但由于网络舆情系统的分析是基于在互联网中收集到的文本等信息,而同时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现阶段存在很大

防控网络舆情应对方案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网络舆情应对方案为快速妥当处置新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网络舆情,有序引导舆论,有效预防、减少和因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应对媒体的能力,营造我局良好舆论环境,依据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统筹组织。 将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采取法律、管理、技术、舆情疏导等综合措施加强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有效防止舆情危机发生。 (二)分级负责,依法处置。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组织实施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及早防范。 建立舆情监测、报告、通报制度,及时发现和掌握苗头性和预警性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 二、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一)领导机构及职责 成立市****学校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院务会成员及辅导员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 组,负责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的制定并组织实施,有效监督。

(二)职能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1)根据舆情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班级班主任、辅导员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 (2)审定舆情控制与信息发布方案,积极与学校及上级相关部门沟通,商定信息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审定信息发布稿、负责信息发布和接受媒体采访的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 (3)对舆情突发事件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 (4)落实****市教育局等相关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2、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加强对网络新闻、论坛、博客、微信群、QQ群、贴吧、搜索引擎等具有新闻舆论及社会动员功能业务的日常监测,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发生舆情突发事件,迅速上报领导小组组长; (2)协调班主任、督导员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重要信息及时上报; (3)主动配合宣传部门的工作,及时提供事件有关信息。三、处置程序及办法 (一)研判预警 对可能引发重大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网络舆情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方案

网络舆情监控项目建设方案 青岛惠信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第1章项目背景 (3) 第2章网络舆情概述 (4) 第3章舆情监控系统简介 (6) 第4章舆情监控系统使命 (7) 第5章舆情监控系统架构 (8) 第6章舆情监控理论模型 (10) 第7章配置清单与功能列表 (11) 第8章网络舆情采集(c/s架构) (12) 第9章网络舆情分析与展示(B/S端) (14) 第10章系统特点 (18) 第11章硬件部署与网络接入 (19) 第12章支持与服务 (20) 12.1 顾问咨询服务 (20) 12.2 售后服务 (20) 12.3 软件产品升级服务 (22) 12.4 技术巡检计划 (23) 第13章项目预算 (24) 第14章舆情信息系统特殊功能报价: (25) 第15章部分成功案例 (26)

第1章项目背景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扩大器 ---胡锦涛CNNIC《报告》显示,我国的网民规模和宽带网民规模增长迅猛,互联网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较2008年底增长13.4%,半年增长了4000万;而宽带网民规模则达到了3.2亿,占总网民数的94.3%,较2008年底上升了3.7个百分点。 与网民规模持续增长相对应的,是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稳步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5.5%,保持平稳上升的态势。就是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构成了第四媒体---网络媒体,网络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不是你听我说,而是大家听大家说。互联网作为继电视、广播、报纸之外的第四媒体,已经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一个重要载体。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网上舆情已经越来越复杂,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复杂。 互联网聚集的人气、展开的场景与揭示的真相,推动新闻事件的发展、形成网络舆论,甚至直接影响社会主流舆论,己经成为推进社会变革的一股强大的力量。 对相关政府部门来说,如何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如何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网络舆情管理成为一大难点。网络舆情的监管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应有内涵。网络舆情的持续性研究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

防护资料:舆情应急处理预案-机制

前卫镇第二幼儿园舆情预警应急处理预案 为维护我园安全稳定,确保幼儿园发生舆情安全问题时,各项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根据中小学安全相关条例及教育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园的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以维护地方稳定和社会正常秩序为根本目标,按照“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协调合作”的原则和“预防为主、教育疏导、防止激化、依法处理”的要求,切实做好我园舆论安全稳定工作。 二、应急机构组成 为更好地应对舆情安全问题,幼儿园能及时、快速做出应急反应,特成立第二幼儿园舆情监测及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徐孟乐(总指挥) 副组长:吕占东 成员: 卫群利、张晓娥、李莎、赵宇、董可、徐洋、张雅倩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徐孟乐同志担任。 三、主要职责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舆情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园舆情安全常识的普及教育。 3.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舆情安全事故处理工作,把不良影响与损失降到最低点。 4.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及时积极捕捉分析舆情信息,全面保证和促进学校舆情安全稳定地运行。 四、预防措施 1.对幼儿园重大活动(如节日庆典活动、校园文化创建活动、家长活动日等对网络、舆情安全有特别要求的活动)进行评估、确定所需的设备及环境。对重要网络设备提供备份,出现问题需尽快更换设备。出现重大问题立刻向电信部门求救。 2.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园内外所属网络硬件软件设备及接入网络的计算机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封堵、更新有安全隐患的设备及网络环境。加强对幼儿园网内计算机设备的管理,加强对网络的使用者(学生和教师)的网络安全教育。加强对重要网络设备的软件防护以及硬件防护,确保正常运行。 3.加强各类值班和校园巡查,保持通讯畅通,及时掌握幼儿园各种情况,全力维护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和生活秩

某市涉警网络舆情处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某市涉警网络舆情处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涉警网络舆情处置是新形势下公安机关面临的新挑战,各地工作开展不尽相同,但整体上仍处在摸索时期。某市公安机关在公安实践中,对涉警网络舆情处置的认识有了新的提升,开展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建立了一些制度机制,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对涉警网络舆情处置缺乏重视 某市公安机关一些领导及民警不够重视涉警网络负面舆情,常常忽略负面舆情的处理,负面舆情敏感意识存有较大提升空间。因为隐蔽性和虚拟性是网络中的显著特征,所以,网络舆情认识上,绝大部分的公安民警都有待提升,以致涉警网络负面舆情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难以得到及时处理。一方面,多数公安民警的思维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需求,还是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公安业务工作中,对网络涉警舆情敏感性和关注度的欠缺,使得对负面舆情影响力评估失准,面对网络负面舆情往往不知所措;另一方面,一些公安民警在涉警网络负面舆情的态度上缺乏积极性,远见性差,预防工作没有做到位,舆情处置意识不够。比如在某幼儿园幼童牙齿脱落事件中,正因为处警单位及民警对此事舆论走势缺乏前瞻与远见,错失此事负面舆情预防的最佳时机,以致在此事后续发展中公安机关被舆论牵着走,一些谣言及质疑随之而来。如果基层公安局机关及民警能够重视涉警网络舆情尤其是负面舆情,提高负面舆情处理意识,那么某市相当一部分涉警事件不会发展成涉警网络舆情。 2、涉警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机制不够完善 当前某市各级公安机关虽然在公安实践中建立了一些机制来应对处置涉警网络舆情,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应对较大规模涉警网络舆情之时缺少兼具统一与完善特征的有效机制。一方面,公安机关各单位还不擅长负面舆情的应对与处置,没有充足的行之有效应对经验 和方法。当涉警负面舆情出现时,公安机关各单位往往各自行事,缺乏统一部署,各单位联动效果差。另一方面,部分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在涉警网络负面舆情应对和处理中的决策能力不够,在爆发性与突发性负面舆情面前很是被动,没有在思想上做好充足的准备,无法从容的面对大众和媒体,以致引发了各种质疑。比如,某派出所辅警仪容不断涉警负面舆情处置过程中,涉事单位领导缺乏联动协作意识,并没有第一时间诚恳接受社会监督作出回应,而是选择删帖处理。此不但没有平息舆情,反而将该事件推向舆论中心,使公安机关形象严重受损。 3、涉警网络舆情处置中存在“三怕” 在处置涉警网络舆情过程中一些公安机关领导和民警存在怕曝光、怕媒体、怕和群众打交道的心理,处置起来缩手缩脚,严重影响应对效果。第一是怕曝光,一旦发生涉警事件涉事单位首先想到的不是回应群众质疑而是遮遮掩掩,试图满混过关,这样更挑起了公众质疑心理,最终酿造了适得其反的结果。其次是怕媒体,由于公安机关面对媒体时态度与行为上过于谨慎和消极被动等,无形之中和媒体形成了对立关系,基层这种情况往往更加突出,导致媒体报道失实甚至存在恶意扭曲。第三是怕和群众打交道,舆情危机形成后,由于有些涉事单位怕和群众打交道,缺乏社情民意获取渠道不能正面回应群众质疑和关心,往往导致人们对民警产生误解和偏见,舆情危机愈发突出。如在处置王某兰被诈骗案的网络舆情事件中,由于

突发敏感舆情预警研判和应急处置机制

突发敏感舆情预警研判和应急处置机制 舆情预警研判是突发敏感事件处置的关键,现特制定突发敏感舆情预警研判和应急处置机制。 一、突发敏感舆情预警研判。建立健全突发敏感舆情监控、研判和预警机制。安排专人监控舆情,对重大舆情和热点问题、事件的性质、走势、可能出现的风险等进行深入研判。加强事态研判,明确事件发展的阶段和状态。加强民意研判,了解社会整体舆论包括传统媒体、意见领袖、网民的关注程度、范围、态度等;加强法律研判、政治研判和技术研判,定期形成突发敏感舆情报告。 二、突发敏感舆情应急处置。坚持新闻应急、舆论引导与事件处理同步推进,第一时间启动舆论引导应急预案。处置事件时要实行“双处置(事件处置、舆论处置)”和“双进入(事件处置小组和临时新闻中心同时进入)”,成立新闻应急和舆论引导机构,确定新闻发言人和联络人,确保在发生突发敏感突发事件时能引导有序处置得体。 三、突发敏感舆情信息发布。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收集信息并做好新闻发布。把好时效关,按照快报事实,慎报原因的原则,第一时间发布已被证实的信息。把好内容关,确定引导口径,由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发布和接受采访。把好方法关,当外界有疑虑时,邀请第三方如专家学者、舆论领袖或公益组织发

表意见,增强说服力。把好平台关,第一时间在主流媒体、网络媒体发布信息。 四、突发敏感舆情网络互动。准确把握网民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加强与网民的交流与互动。主动设置议题,关注网络意见领袖,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五、突发敏感舆情责任追究。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工作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对突发事件舆情监控、新闻应急的经验总结。对引导有力、成效突出的要予以肯定,对谎报、瞒报、漏报、迟报舆情或置之不理、引导失当,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要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南乡镇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阶段,处于改革攻坚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重要战略机遇期,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网络舆情问题逐步暴露,要保持社会稳定,必须依靠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实行综合治理。总结实施网络舆情综合治理以来的经验得出,网络舆情预警工作在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工作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网络舆情预警工作机制的建立势在必行,它的建立必将强化和促进综合治理工作。 一、充分认识掌握网络舆情信息是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前提 实现网络舆情预警,就必须掌握高质量的网络舆情信息,研判、分析反馈网络舆情信息,指导实践。而要掌握高质量的网络舆情信息就必须明确什么是网络舆情信息?只有充分认识到什么是网络舆情信息,掌握其在建立预警机制中的重要性,才能针对问题及时掌握了解大量真实的、前瞻性的、深层次的网络舆情信息,做到超前驾驭、事前预防和控制。从这个意义上讲,正确认识网络舆情信息是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前提。 信息是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是人类社会活动中各种消息、情报、指令、代码、数据、信号等所包含内容的总称。信息有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之分。网络舆情信息可理

解为在网络舆情管理中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网络舆情消息。是网络舆情管理活动中接受和发出的各种消息、情报、资料等内容的总称。如我镇因占地拆迁、企业转制、移民安置、民间纠纷等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苗头、“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渗透和破坏活动情况、青少年和流动人口犯罪数据、杀人、抢劫等影响社会稳定的恶性案件发生原因等,都是重要的网络舆情信息。只有充分认识到了这些重要信息,才能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 二、加强领导,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构,畅通网络舆情信息渠道 (一)承借综治成效,建立预警人员组织机构。如果专设预警机构成员,势必浪费人力、物力、财力,造成工作紊乱。利用现有综治机构,赋予其预警职能。 1、建立以综治委员为成员的网络舆情预警领导小组。以综治办主任为组长,综治委成员为成员开展工作。综治办为日常信息处理机构,负责对辖区网络舆情预警机构及工作人员的选配、调整,实施工作检查和奖惩。对预警信息进行汇总、筛选、核准,提出决策建议。 2、建立督促检查机构。成立以综治成员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网络舆情预警督查督办组。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对网络舆情预警信息情报的督查督办,中继和传递。 3、建立专群结合的工作网络。以110报警站(点)、网络舆情报警点、网络舆情巡逻、单位保卫、门卫、社区巡逻

中学网络舆情监控应急处置预案

中学网络舆情监控应急处置预案 为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加强学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因网络舆情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学校舆论环境,根据学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1.准确把握、快速反应。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 2.加强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有利于学校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全体师生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3.讲究方法、提高效能。坚持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与新闻发布同时布置、同时落实,新闻发布依托主流强势媒体、积极引导和应用好外来媒体,处置舆情突发事件的各行政部门密切配合新闻发布工作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发布最新消息,正确引导舆论。 4.严格制度、明确职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 二、工作方法 1.加大学校网站建设力度,增强校园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网上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2.加强对校内网络信息内容管理,对各部门采写的信息,在部门负责人审核通过后,由各单位网络信息员通过学校网络信息处理平台报送,党总支进行文字审核,对涉密信息和重大信息还须同时报校保密办、党办、校办审核。 3.围绕网上热点问题,在师生访问频繁、关注度高的新闻网站、门户网站以及互动类网站等,撰写正面评论文章;对涉及本校工作的网上不实言论,适时以论坛贴文的形式主动进行引导,消除负面影响。 4.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在校园网上主动导贴,积极跟贴,适时结贴。及时发布正面观点,做好正面引导工作。 5.针对别有用心的造谣、歪曲和攻击,开展理直气壮的舆论斗争,发表即时性评论,及时跟贴,批驳反面声音,澄清事实,抵御负面言论的渗透和传播。

新媒体时代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研究

新媒体时代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研究 发表时间:2017-07-26T17:12:14.2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作者:葛燕1 赵阳2 [导读] 摘要: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用户逐年増加,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也越来越多,对互联网进行纯粹的监控也开始变得困难重重 1.濮阳市公安局河南濮阳 457000;2.濮阳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河南濮阳 457000 摘要: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用户逐年増加,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也越来越多,对互联网进行纯粹的监控也开始变得困难重重。在众多不稳定的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涉及网络舆情的案件也开始成为了公安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首要的难题,给和谐社会的推进带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对人民政府的公信力,人民群众的社会安全感带来了深重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探讨分析了新媒体时代涉警网络舆情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涉警;网络舆情 1涉警网络舆情的内涵 舆情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时期,围绕重大社会实践的发生、进展和变化,人民群众对国家管理阶层产生的看法与态度。有学者认为舆情是指个人及群众在特定历史阶段时期对自身关系以及关系自身利益的公共事务所持的态度和意见。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人们在特定事件的影响下利用互联网传播自身的态度和意见,其拥有的力量是巨大的,若无法有效引导和控制,对社会组织造成一定的影响。涉警网络舆情就是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表达自身对涉及警方事件及问题的态度和意见,简而言之就是涉及公安机关的社会舆论。涉警网络舆情对警方工作的展开、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都有较大的影响。由于公安机关性质以及工作的特殊性,人们会关注涉警网络舆情,但是在鉴别真伪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公安机关的形象受损。 2网络舆情治理困境的原因探究 2.1舆情涉及部门众多 一个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束整个过程都会牵涉到社会方方面面各个部门和机构。例如:在一起失独人员聚众上访省政府案例中,失独人员上访诉求政府机关应当在其晩年生活中给予一定的补贴。这一事件牵涉到:省政府办公厅、维稳办、市级政府的办公厅、维稳办、省市级财政部门和民政部门以及公安机关控申处、特警、交警、国保支队、网监支队、宣传处等众多部门。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这种事件的管辖权单位众多,职责交叉,职权划分不明。一旦舆情爆发,很难第一时间划清责任,导致推脱、不作为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以最快的速度控制舆情,影响舆情的处理,从而造成隐患。 2.2制度设计仍需优化 目前我国网络舆情治理的制度设计不合理,走不出“自由与管制的二元籓篱”,摆脱不了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和二元对立的运行模式。科层制具有典型的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和扁平化的社会管理范式。随着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的“网络文化管理办公室”(简称“网管办”)更名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简称“网信办”),互联网言论自由的“个人-企业-政府”三角关系替代了传统的“个人-政府”二元对立,是对言论自由思考中政府与个人、公与私之间关系的重新定位,但二元对立的治理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没有有效的规范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权力边界,“大政府、小社会”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传统的科层制结构和二元行政运行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表现出了各级政府对当前网络舆情治理角色的错位。 2.3公安机关公信力缺失 涉警网络舆情近几年高发的现状,有其决定性的根源存在的,它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影响的背景之下造成了涉警网络舆情事件频频发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与世界的差距逐渐的缩短,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一步一步的接轨,贫富的差距也开始慢慢的显露出来,贫富阶层的分化造成了社会矛盾开始逐步积压,高速的经济发展需求致使一部分土地被征收,也有一部分转型企业进行裁员。贫富差距的增大使得一些人出现仇富心理,也有一些官员开始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开始了玩弄手段来中饱私囊。这些都造成了社会大众出现仇富、仇权、仇官的心理。所以一旦有涉警事件发生,极易被一步一步的抹黑从而造成公安机关的形象大大损毁,使得政府和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大幅度丧失。 3新媒体背景下如何做好涉警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引导 3.1提高对涉警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的重视 从涉警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中可以发现,舆论升级的重要原因是各级公安机关没有充分认识涉警网络舆情的重要性。部分领导对网络的认知水平不高,错误的估计了舆论对群众情绪的影响;部分领导认为涉警网络舆情对公安机关的影响不大,没有重视涉警网络舆情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社会形象的影响,对涉警网络舆情也保持着错误的观念;部分领导由于没有掌握正确引导舆论的方法,当涉警网络舆情出现时,没有及时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干预,部分领导则认为清者自清,不需要多加解释,甚至认为过段时间事件就会平息下去。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要提高领导应对和引导涉警网络舆情的重视,充分认识涉警网络舆情的作用,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将合理引导涉警网络舆情作为日常管理的一部分。 3.2建立涉警网络舆情引导控制机制 针对涉警网络舆情,公安机关应成立相应的管理小组,通过专人负责管理涉警网络舆情的引导和应对。管理机构则对涉警网络舆情引导工作进行统一的调度。例如:研究涉警网络舆情处理方法、成立涉警网络舆情管理部门、确定各部门的职责与义务,使涉警网络舆情处理流程系统化和规范化。以弘扬科学发展观、主导涉警网络舆情为目的,选择舆情管理人员为引导者,通过官方网站或官方微博收集网民的意见,跟踪报道时事新闻。例如:微博大V江宁公安在线,其是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的官方微博,其主要通过发布相关时事新闻、解答网友的提问、说明不实事件的真相,其以幽默风趣的风格和平易近人的态度获得了众多网友的支持,截止至2016年12月已有近200万粉丝,且被网友们戏称为“江宁婆婆”。 3.3强化自身媒体建设 毋庸置疑,公安机关要在涉誓舆情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就要让其正面形象深入人也。例如:积极开设公安机关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通过主流的社交媒体传达公安部门的信息,并且加强和群众的交流和沟通,实现良好的互动,有助于涉答舆情工作的展开。开展"互联网+"业务主动设立网络宣传员和评论员,及时地发布涉警舆情信息,强势引导网络舆情。同时,公安机关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发布道路情况、防火防盗常识、开设反电信诈骗网络报警平台、网上110为群众提供便利的服务和贴也的关怀。同时,公安机关要在专业的宣传人员和评论人员的培养和引进上多花些功夫,以使得专业人员能够对公安机关的正面形象进行积极的宣传。公安机关要加强对此类人才的定期培训,定期考核,以实际的网络舆论引导效力来界定一个网络舆论宣传员的优秀与否。

什么是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什么是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系统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网友言论活跃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重大事件,都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通过这种网络来表达观点、传播思想,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达到任何部门、机构都无法忽视的地步。可以说,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主要通过BBS论坛、博客、新闻跟贴、转贴等实现并加以强化。当今,信息传播与意见交互空前迅捷,网络舆论的表达诉求也日益多元。如果引导不善,负面的网络舆情将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较大威胁。对相关政府部门来说,如何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应有内涵。 系统概述 Goonie网络舆情监控分析系统依托自主研发的搜索引擎技术和文本挖掘技术,通过网页内容的自动采集处理、敏感词过滤、智能聚类分类、主题检测、专题聚焦、统计分析,实现各单位对自己相关网络舆情监督管理的需要,最终形成舆情简报、舆情专报、分析报告、移动快报,为决策层全面掌握舆情动态,做出正确舆论引导,提供分析依据。 功能特点 ·自定义URL来源及采集频率 Goonie网络舆情监控分析系统用户可以设定采集的栏目、URL、更新时间、扫描间隔等,系统的扫描间隔最小可以设置成1分钟,即每隔一分钟,系统将自动扫描目标信息源,以便及时发现目标信息源的最新变化,并以最快的速度采集到本地。 ·支持多种网页格式 Goonie网络舆情监控分析系统可以采集常见的静态网页(HTML/HTM/SHTML)和动态网页(ASP/PHP/JSP),还可以采集网页中包含的图片信息。 ·支持多种字符集编码 Goonie网络舆情监控分析系统采集子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多种字符集编码,包括中文、英文、中文简体、中文繁体等,并可以统一转换为GBK编码格式。 ·支持整个互联网采集

(完整版)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

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为了切实提高xx网络舆情监控及应对能力,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掌握、引导舆情的主动权,最大程度地避免网络舆情事件对公司造成的损害,减少负面影响,为xx 持续、稳定、高速发展提供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网络舆情监控应对的原则是“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基本办法是“专人巡查,提早发现,合理研判,积极应对,先入为主,科学处置,消除影响”;基本手段是“进行新闻采访报道,发布公司新闻通稿,网评跟帖及时应对,召开新闻发布会”。 二、组织保障 按照《xxx有限责任公司网络舆情监控及应对办法》要求,公司成立网络舆情监控与应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舆情应对领导小组”),对事关xxx的舆情监控和应对工作起指导、监督和决策作用。 组长:党委书记 副组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成员:xxx。 舆情应对领导小组下设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舆情办”),设在党委宣传部,宣传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重大舆情突发事件要成立新闻发布组,确定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信息发布内容口径。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在当时和事后自行接受媒体采访或发布信息。 新闻发布组成员主要由公司领导,涉及舆情事件的单位、下属公司负责人组成。 三、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1、网络舆情监控 网络舆情监控平台24小时不间断采集,舆情监控工作人员设置监测主题和关键词,利用监控平台采集与xx相关的舆情。 及时对舆情监控平台采集到的负面网络舆情进行人工判读,对负面舆情做出准确判断。 发生突发事件时,党委宣传部组织涉事单位对网络舆情进行不间断跟踪监控,及时、全面掌握舆情走向,为正确研判、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2.网络舆情的研判及预警 网络舆情监控平台监控到网络舆情时,监控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报网络舆情办公室,网络舆情办公室分析网络舆情产生的原因,及时监控关注该网络舆情的内容、成因、关注度、跟帖人数、热点指数等动态指标,做好记录、统计,以及目前舆情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网络舆情办公室与网络舆情涉事单位保持紧密沟通,并按以下标准

舆情应对处置预案 3篇

舆情应对处置预案 3篇 一、责任主体 (一)局法规科负责全局网络舆情工作的牵头协调,负责网络舆情信息的汇总、报送,负责网络舆情监控及评论员队伍管理。 (二)局法规科负责“武侯人社局”(新浪和腾讯)微博舆情的监控、收集、研判、处置、引导工作;局人才中心负责“武侯人才”(新浪和腾讯)微博舆情的监控、收集、研判、处置、引导工作;各科室(单位)负责本科室(单位)业务范围内网络舆情的监控、收集、研判、处置、引导工作;各QQ工作群负责人负责本群舆情的监控、收集、研判、处置、引导工作。 (三)局办公室负责网络舆情监控及评论员队伍建设,会同局法规科组织相关培训。 二、工作机制 (一)舆情监测报告机制。各责任主体将监控和收集到的网络舆情信息实时报送局法规科;法规科汇总网络舆情信息后实时以电话、短信方式报告局领导,由局领导牵头视情组建舆情应对处置小组,决定是否向上级报告;法规科按照局领导指示督促各责任主体及时处置负面舆情,并动态跟踪、实时汇报舆情处置情况。 (二)舆情研判预警机制。各责任主体应认真甄别收集到

的舆情,对舆情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判断,提出舆情工作措施;重大政策出台、重要活动举办时,要分析判断可能出现的负面舆情,拟制舆情预警应对方案,准备应答口径,做到业务工作与舆论引导、舆情应对同步部署、同步推进、统筹兼顾。 (三)舆情应急处置机制。网络上突发涉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的公共事件,或出现涉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的热点、敏感、负面舆情时,各责任主体要严格按照局领导指示,及时组织局网络舆情监控及评论员开展网络舆情评论,通过网络跟帖评论、论坛发帖、撰写博文、微博发布等形式,抢占先机,正面引导舆论走向。 (四)舆情外联协调机制。各责任主体应加强与省人社厅、市人社局和区委宣传部对口处室、对口单位的联系,经请示局领导同意后及时汇报,争取省、市、区及相关领导对我局工作的了解和支持。 三、工作要求 (一)增强主动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络舆情工作关系民生,影响部门形象,全局干部职工要强化大局观念、整体意识和协作精神,积极主动并富有前瞻性地自觉做好网络舆情工作。 (二)提高时效性。各责任主体要切实增强网络舆情工作敏感性,严格按照责任分工,不断提高网络舆情工作时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