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营养与高血压的关系

营养与高血压的关系

营养与高血压的关系
营养与高血压的关系

营养与高血压的关系

学院: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班级:安全技术管理(1)班姓名:陈克明学号:11310111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要求也越来越高,相继出现高能量、高脂肪、高

蛋白、低膳食纤维等不合理饮食习惯。大量研究表明,人体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和膳食选择行为存在密切联系,合理的膳食结构对于预防疾病乃至促进某些疾病的康复都起着重要作用。其中,高血压是较为流行的一种病症。高血压发病有很多因素,除遗传因素外,还与环境因素,尤其是营养因素有关。

一、高血压简介

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到一定水平而导致的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或引发疾病的一种状态。高血压的病因尚末完全明了,但血压=血流量×血管阻力×系数,因此任何造成血流量和血管阻力的因素都可导致血压的升高,主要和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调查发现,约有半数以上的高血压病人有家族史;

2.年龄:高血压的发生和年龄相关,年龄越大,发病越高;

3.职业与环境:凡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对视听觉有高度刺激的工作环境,均可使血压升高;

4.饮食因素:食盐摄入过多、能量摄取过剩、肥胖及过度饮酒均可使高血压的发生率增高。

已积累的大量证据表明营养因素与遗传因素相结合对人类高血压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二、营养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

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约有64 万人血压高于正常范围。高血压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并有随年龄而增高的趋势。一些研究还提示高血压与食盐摄入较高、肥胖、某些营养成分、遗传、职业、环境等因素有关,许多营养因素,如热能的摄入、食盐的摄入,以及膳食中钾、钙、镉、锌、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的含量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关。

1.食盐与高血压

食盐摄入过多,导致体内钠潴留,而钠主要存在于细胞外,使胞外渗透压增高,水分向胞外移动,细胞外液包括血液总量增多。血溶量的增多造成心输出量增大,血压增高。

流行病学和临床观察均提示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高钠摄入可使血压升高,而低钠饮食可降低血压。经调查发现,不少第一期高血压患音,只需中度限制钠盐摄入即可使血压下降至正常范围。钠盐摄入量高时,血浆容积增加,流经心脏和组织的血流量增多,周围小动脉血管壁出现钠及水分潴留,合并小动脉的收缩和痉挛,血流阻力增强,从而导致高血压发生

2.钾与高血压

钾对血压的影响主要是钾可增加尿中钠的排出,使血容量降低,血压下降。在低钠摄入时,高钾对血压的影响并不大。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尿钾含量与血压呈负相关。钾盐可缓冲高钠的有害影响,促进钠排出,有利降压。如钾摄入不足容易促使有遗传背景者发生高血压,限定盐的同时摄入高钾食物,有恒定降压作用。故膳食中高钾低钠饮食对预防高血压十分有益。

3.钙与高血压

高钙膳食有利于降低血压,可能和钙摄入高时的利尿作用有关,此时钠的排出增多;此外,高钙时血中降钙素的分泌增加,降钙素可扩张血管,有利于血压的降低。

流行病学调查认为,钙具有明显可靠的降压作用,钙摄入量与血压呈负相关,故高血压病人应提高膳食中钙的摄入量。

4.脂肪与碳水化合物

脂肪与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导致机体能量过剩,使身体变胖、血脂增高、血液的粘滞系统数增大、外周血管的阻力增大,血压上升。

5.维生素C

维生素C可改善血管的弹性,降低外周阻力,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并可延缓因高血压造成的血管硬化的发生,预防血管破裂出血的发生。

6.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具有降低血清甘油三脂和胆固醇的作用,有一定的降压作用,还可延缓因高血压引起的心血管合并症。

三、高血压的饮食预防及治疗原则防止高血压症是防治心血管病的关键,其中饮食营养是重要环节之一。高血压病的饮食治疗原则是:低钠盐,低热能,低脂肪(尤其是动物脂肪),低胆固醇,有丰富的B 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1.限制食盐摄入量,增加钾的摄入量

食盐摄入过多,导致体内钠潴留,而钠主要存在于细胞外,使胞外渗透压增高,水分向胞外移动,细胞外液包括血液总量增多。血容量的增多造成心输出量增大,血压增高。钾则通过增加尿中钠的排出,使血容量降低,血压下降。

食盐的摄入越低越有利于预防高血压,但为照顾口味,食盐的摄入可控制在3~6g。大多数蔬菜水果都含有丰富的钾,尤以龙须菜、豆苗、莴笋等含量较高,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可提高钾的摄入水平,增加钠的排出量,有利于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膳食中宜采用低盐饮食,限制食盐的摄入量。具体方法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来定:(1)凡有轻度高血压或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者,其每日食盐量应低于6 克或相当于30 毫升的酱油,少

食咸菜及腌制食品。(2)对血压较高或合并心力衰竭、浮肿的重症高血压者,要严格限制食盐的摄入量,每日食盐2 克左右或相当于5~10 毫升的酱油。膳食以少盐清淡为主,限制一切含钠盐多的食品,如腌制肉食、咸鱼、咸蛋、咸菜及加入碱或发酵粉等制成的面食。

2.限制总热能的摄入

限制能量摄入的目的是控制体质量的标准范围内,体质量每降低12.5kg,收缩压可降低10mmHg (1333Pa)。在饮食中还要注意的三餐热能的合理分配,特别应注意晚餐中能量不宜过高。

肥胖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而肥胖的主要原因是热能摄入过量造成的。体内多余的热能转化为脂肪贮存于皮下及身体各组织中,从而导致肥胖。故控制总热能的摄入,降低体重,防止肥胖是预防高血压之根本。一般病人可维持热能平衡;对肥胖或超重者,限制热能摄入和减肥,使达到并维持于理想体重范围。每日热能供给般控制在2000 千卡左右为宜。减少碳水化物的含量,少食含糖类的食品,如糖果、甜点心等,因为过量的糖类可使血脂升高,促进血管硬化。3.限制脂肪的摄入

限制脂肪的摄入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可降低血清甘油酯与胆胆固醇水平,降低血液的粘滞系数;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防止血管狭窄,降低血液阻力,防止血压升高。其中的必需脂肪酸还有利于血管活性物质的合成,对降低血压、防治血管破裂有一定作用。

脂肪产生的热量高,高脂膳食可使人发胖,故膳食中脂肪供热应为总热能的25%左右。除控制总脂肪量摄取外,尤应少吃动物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胆固醇摄入应控制在每日300 毫克以下,动物性脂肪含饱和脂肪酸较多,可使血胆固醇升高,增加高血压病及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病率;而植物性脂肪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能延长血小板凝集时间,抑制血栓形成。所以应多食用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它们富含人体所需的必需脂肪酸。此外,鱼类、脱脂奶类、纯瘦肉类亦是最佳食品,而对于猪油、牛油、肥肉、动物内脏、蛋黄及贝类等食物,则应尽量少食用。

4.增加钙的摄入量

高钙时血中降钙素的分泌增加,降钙素可扩张血官,有利于血压的降低,因此增加钙的摄入量也有利于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5.限制精制糖的摄入

精制糖可升高血脂,导致血压升高,且易出现合并症,因此应限制摄入。可在总糖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淀粉食物的比例。

6.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量

维生素C可降低血清胆固醇,软化血管,增加血管的弹性,有利于预防高血压的合并症,防止心脑血管意外,应适当补充。

四、具有降压作用的食物

具有降压作用的食物的芹菜、胡萝卜、西红柿、木耳、海带等。

研究发现,在高血压患者中,血液中维生素C 含量高者,其血压较低。蔬菜类食物含钾也很丰富,如油菜、莴笋、韭菜、洋葱、芹菜、蘑菇、芋头、山药等,含钾量都较高。水果类中的桔子、大枣、柑橙、苹果、葡萄、山楂、柠檬及野果类的猕猴桃、酸枣、刺梨、番石榴等,对高血压患者也很有好处。同时还要多选用含钙丰富、易于吸收的食物,如奶类、豆类、海带、海菜、虾皮、紫菜、芝麻酱等。除增加上述食物外,高血压病人还应戒烟、戒酒,不喝特殊的饮料,忌用刺激性强的调味品,强烈的刺激可使血管收缩,影响心率和血压。还有,饮食要定时定量,不得暴饮暴食,要少食多餐,晚餐要清淡易消化。

五、其他

高血压饮食还要注意:1、过量饮酒与血压升高有密切关系。2、低钾饮食是血压升高的因素之一,如果同时习惯高盐(钠)饮食对血压的影响更大。3、钙摄入量低可以增强高盐膳食对血压升高的作用。4、膳食镁与血压呈负相关。素食者通常摄入的镁和膳食纤维含量高,因此其血压比非素食者倾向低。5、脂肪摄入过多可引起肥胖,过多脂肪可引起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

高血压的发生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对高血压病人来说,维持正常血压,延缓合并症的发生是治疗的关键。合理的饮食能起预防或辅助治疗的作用,但尚未发现食物成分有强烈的降压效果,至于广告的一宣传,或有夸大之嫌,或有些保健品根本就是中药。因此,控制高血压最好的手段是使抗高血压药物。

参考文献:《运动营养学》张均主编;《流行病学》王建华主编;139健康网··

运动营养学论文

------------------------------------------------生命在于运动

2012年5月24日

高血压患者的膳食营养

高血压患者的膳食营养摘要: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促使高血压成为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病,并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以及向低年龄化发展的趋势。现在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增长趋势明显、危害性增高,但是治疗率低,人们一旦患病,需要长期服药。如何通过对人们的日常膳食结构的调整,达到预防、控制高血压已经成为当下预防、控制高血压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字:高血压、营养、膳食预防以调理 一、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此病一般起病缓慢,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前期表现为心悸气短、、心功能不全、因为入睡困难导致失眠、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等症状;中期表现为:全身小动脉硬化,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发生缺血、缺氧、功能受损,形成。后期因为心脏负荷加重,易发生心室肥大,进一步导致、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紊乱,极容易发生脑出血和、肾脏病变、猝死、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二、诱发高血压的发病因素 (一)、不可改变的因素 遗传因素:父母均有高血压,子女的发病率高达46%;父母中一人患高血压,子女高血压发生率为28%;父母血压正常,子女高血压发生率仅为3%。 (二)、可改变的因素是

1、体重超重:有关资料显示,超重或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体重正常者要高2~3倍。一般采用BMI指标即体质指数法也就是体重(kg)/身高(m 2)衡量人体是否超重、肥胖。WHO对成人的划分:BMI值在~为正常范围,BMI 大于25为超重,肥胖前状态BMI值为25~,一级肥胖BMI值~.二级肥胖BMI值为35~,三级肥胖BMI值大于 2、膳食结构不合理如高盐、低钾、低钙、脂肪油脂摄入超标等。 高盐:钠潴留会增加循环血量,导致血管平滑肌肿胀,管壁变细、血管阻力增加,同时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从而引起排钠障碍,使血压升。国际医学界曾做过一个大规模的调查,研究食盐关系和人群血压,结果显示:每天吃盐克至28克的日本北部、韩国、中国、、等国、发病率很高,日本北部以28克排在,其发病率38%;每天吃盐12克至14克的德国、、日本南部和,发病率远比上述国家低以日本南部14克排在,其发病率为21%;而每天只吃3克至克盐的,基本上不发生。 超过30年的观察,摄入约6克以上食盐与血压升高有关。有资料显示,如果一天的盐量限制在6克一下,2天就能出现降压效果 低钾:高血压发病率与钾摄入量相关。测定饮食或尿中的钠/钾比值是预测人群高血压风险的简便方法。血钾与血压的临床研究证实,钠/ 钾比值是舒张期血压水平的最强预测指标,如果其比值小于,则意味患高血压的风险不高。因此高钾、低钠饮食应成有效防治高血压的可行策略之一。 低钙:钙能降低和调节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调节人体的酸碱值、参与血液的凝固,对细胞内的钠离子、钾离子浓度起调节作用,有效防止血压上升。

高血压患者的营养指导

高血压患者的营养指导 一、高血压的概述 (一)高血压的概念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在未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 140mmH和g (或)舒张压≥ 90mmH;g 有高血压史,现正在服降压药,虽血压 <140/90mmH,g 仍可诊断为高血压。 (二)高血压的分类 1、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通常简称为高血压),占所有高血压病人的95%以上。 2、继发性高血压:由某种确定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占高血压病人数的不到5%。 (三)高血压的危害 1、左心室肥厚 长期的高血压加重心脏负荷,早期可发生代偿性心肌肥厚,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引起心力衰竭。 2、脑血管意外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致残率高,而且治疗、护理、康复费用高,家庭负担重。 3、冠心病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可波及大小动脉。 4、肾脏损害 可引起肾脏动脉硬化,最终导致尿毒症。

5、视网膜病变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视网膜动脉发生玻璃样变。 二、各种营养素对高血压的影响 1、钠有调查显示,不同地区人群血压水平和食盐的摄入量呈正相关,摄入食盐越多,高血压发病率越高。尤其是对于盐敏感的人群有更大的影响。限制食盐的摄入可改善高血压。 发病原因主要为高盐饮食会引起人体内水钠储溜,细胞外液和血容量增加,使血压增高。 2、钾钾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因为钾有直接扩血管的作用,还可促进尿钠的排出。 3、钙 钙摄入量与血压呈显著负相关,每日摄入钙小于300mg的人群比大于 1200mg的人群高血压的发病率高2——3 倍。 人均每天增加100mg钙,平均收缩压下降2.5mmHg,舒张压下降 1.3mmH。g 钙治疗高血压病有一定疗效,每天100mg,连用8 周可使血压下降,部分人不用降压药物,也可使血压恢复正常。 4、镁膳食中的镁与血压呈负相关,补充一定的镁制剂可使轻中度的高血压降低。 5、酒精 过量饮酒与血压升高密切相关,少量摄入酒精可引起血管扩张,但是酒精剂量较高可致血管收缩,反射性的升高血压。 6、热能 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比正常体重者明显增高,限制热量的摄入,减轻体重,血压会有一定程度降低。 7、蛋白质豆类蛋白质可使高血压和脑卒中的发病率降低,同时还有降低

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营养膳食研究

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营养膳食研究 发表时间:2017-04-11T15:18:31.98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2月第3期作者:朱炳蓉 [导读]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老年高血压症状的患者数量开始激增,医学界为此开展了多项深入医学研究。 成都市慢性病医院四川成都 610083 【摘要】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老年高血压症状的患者数量开始激增,医学界为此开展了多项深入医学研究。其中多项研究均充分表明患者高血压症状的产生,直接和其日常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为此本文针对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现状进行探析,对患者膳食当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由此推出相应的膳食建议来对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膳食营养问题进行综述。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营养膳食;饮食习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均寿命获得有效的延长,由此导致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演变,直接成为当今社会主要研究的社会问题之一。高血压本身作为绝大多数老年人共同患有的疾病类型,直接对当前我国老年人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甚至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所以必须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相应的膳食营养问题进行研究,这对改善膳食控制高血压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1.老年人高血压症状分析 1.1 老年人高血压诊断分析 对于高血压的诊断,主要是对患者实施非同日3次血压测试,当患者血压大于或等于90mmHg时即可诊断为高血压症状。医学界针对老年人高血压开展了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多数老年人均采取一般人高血压诊断标准。即针对无并发症状的老年人其血压均控制在 150/90mmHg的范围,主要是由于此类患者大多存在相对严重的动脉硬化情况,即便是由此联合两种及以上的降压药物,患者收缩压也将难以控制在正常值以下[1]。 1.2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继发病因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继发病因有很多,比如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及甲状腺功能状态等多种疾病类型都将直接引发患者血压的升高。并且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药物及物质等都是患者血压升高的主要原因。像烟草、酒精、非甾体抗炎药、咖啡因、糖皮质激素以及维生素C等等。经研究证明,非甾体抗炎药将从多方面提升患者的BP,所以必须谨慎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在24小时内促使患者SBP上升;维生素C能够相应的降低SBP,但是其BP基线越高,则其降幅就越大。 1.3 老年高血压病理生理 老年人群体的大动脉通常都随着其年龄的增加而促使其动脉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而这也是患者年龄相关高血压患病率提升的主要原因。再加上老年人体内神经分泌机制发生明显变化,由此致使其血液当中的血管活性物质含量也产生变化,最终致使其自身调节功能失控,由此引发直立性低血压和直立性高血压等等。 2.我国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膳食现状 2.1 膳食结构合理性不足 通常因为患者生活习惯、环境及条件方面的因素,导致其食物的类型和品种变得非常单调,对于营养素的摄入没有起到充分的重视,甚至很多老年人患者根本不进行营养配餐的搭配,同时缺乏经常性的营养监测。也有一些老人长期解决食用乳类食品和豆类食品。其在餐饮间表现得极不平衡,早、中、晚三餐热量不够合理,形成一种膳食不合理的情况,将直接引发多种类型的慢性疾病。 2.2 营养摄入均衡性不足 我国老年人的营养问题主要表现为食用油和食盐的消费量上,多数老年人本身脂肪的摄入量显著偏高,甚至直接超过其总热量摄入的25%以上,乃至有的直接境界35-40%。且此类食物将明显降低患者血液PH值,因此很容易引发其心脑血管疾病。多数调查证明,患有高血压症状的老年患者普遍摄入的谷物、肉禽类、油脂以及盐类明显过多,然而其维生素的摄入明显不足,特别是其中的核黄素、硫胺素等最为明显。通常三大营养供给不均,即脂肪供给偏高;碳水化合物比例偏低;钠摄入高,但钾钙镁摄入偏低。 3.我国老年人高血压营养膳食的几点建议 3.1 优化调整脂肪和优质蛋白的比例 这就需要将患者的膳食脂肪控制在总热量的25%以内范围,这样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的发病率,同时还应当限制老年人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需对其高血压并发症状做好防治工作,因为老年人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和动物胆固醇对其身体极为不利,所以必须尽可能的减少此类的摄入。强烈推荐老年人每日胆固醇的摄入应当控制在300mg以下,需将其蛋白质的量控制在每kg食物中1g。在进行食物的烹饪时,需要避免采用动物油,最好是选择植物油,也可适当的食用一些水产品,比如海鱼、鱼类蛋白等都可有效的改善其血管的通适性和弹性,有效增加其钠的排出,控制其血压[2]。此外,像脱脂牛奶、酸奶及豆腐等都具备降压作用,可多吃。 3.2 控制钠摄入,适当摄入钾和钙元素 据统计我国人均钠摄入量显著高于其他国家,高盐也是导致高血压产生的主要因素。老年人本身对体液的调节能力开始减弱,一旦摄入过多的钠,将直接导致其体内水和钠潴留情况,由此加重了患者心脏及肾脏的负担。而和钠的摄入相反,应当促使老年高血压患者适当的多摄入钾和钙元素,因为钾钙能够对患者血管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应当钾和钠的摄入比例控制在2:1的范围。 3.3 采用高血压膳食模式 美国方面最新推出一种防治高血压症状的膳食模式,并且通过试验,充分证实该模式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这样模式非常重视多种膳食的联合效果,提倡采用低脂肪、低胆固醇、高钙、高钾及高纤维的膳食搭配,对蔬菜、水果及低脂奶制品的摄入量进行了强调。其尽可能的减少低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及糖类的摄入量,在保障患者营养充足的情况下,不进行过多的能量摄入。 4.结语 综上所述,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而由此将伴随着心脑血管及高血压患者数量的攀升,因为此类患者多为中老年群体。当前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仍然无法明确,但是多数研究认为和患者的饮食习惯严密相关,影因此必须做好营养膳食工作,从饮食上有效调节血压。

论文:高血压患者的营养膳食的关系

浅谈高血压患者的营养膳食 【摘要】: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心脏意外等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已占全球人口死亡原因的30%,其中62%的卒中病例和49%的心肌梗死病例都是由高血压引起。我国的高血压现状同样不容乐观,据2002年卫生部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我国高血压的特点是“三高三低”,患病率高、增长趋势高,危害性高,同时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针对这一问题我进行了较全面材料搜索,医院统计调查,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都存在不遵医饮食行为,由于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的常见病之一,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因此,高血压的防治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我将理论与最新的素材相结合完成了这一课题。在中国,我们将全力支持即将在中国开展的“健康膳食,健康血压促进行动以实际行动积极履行医护人员社会责任,也希望全社会都参加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行列中。目的是让广大高血压患者及其家人对高血压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在结合自身病理需要的情况下能做到合理调节膳食营养。 【关键词】:高血压营养膳食保健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患病率高达10%—20% 。其中绝大多数高血压的患者,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者的95% 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患者除了可引起高血压本身有关的症状以外,长期高血压还可成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已有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病成为中国人首位死因,高血压是第一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是预防心血管病的主要措施。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针对病因进行早期预防、及时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对高血压的引发因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总结,从而使我们能更好的控制危险因素,防治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一、高血压发病的因素 有许多因素都可能引发高血压,如遗传、环境、体重等。遗传因素占40%,其他因素占60%。 (一)、遗传 60%的高血压均有家族史,父母有高血压的儿女约一半会有高血压。发病原理还不清楚,但研究认为可能与基因性遗传或多基因遗传有关,性格也会有影响。 (二)、饮食 饮食习惯、营养因素与血压调解有密切关系。近些年来的调查表明,高盐膳食是引起其原发性高血压的三大危险因素之一。膳食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显著相关性,在控制了总热量后,钠摄入量与收缩压及舒张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3和0.58,即人群平均每人每天摄人食盐增加2g,则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2.0mmHg和1.2mmHg。另外,部分研究表明,长期喝咖啡、膳食中低钙和饮食中饱合脂肪酸过多,均可促使血压升高,经常吃鱼的地区,血压水平则往往较低。由此可见饮食和营养因素对血压调节有重要意义。 三)、吸烟 烟草中所含的烟碱和微量元素镉吸入过多可导致血压升高。研究表明,吸烟者冠心病发病的相对危险比不吸烟者增高2倍,缺血性卒中危险增高l倍,癌症死亡危险增高45%,总死亡危险增高21%。 (四)、肥胖 调查表明体质量超标者高血压患病率比非超体质量者高3倍,明显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比正常体质量者高10倍。事实证明,肥胖者、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往往合并存在,肥胖是导致高血压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级营养师论文(精)

职业技能全国统一鉴定 高级营养师论文 (国家职业技能一级 文章题目:高血压患者的营养膳食 姓名:李岩 身份证号:152122************ 所在省市:内蒙古呼伦贝尔市 工作单位:三岔河中学 高血压患者的营养膳食 贵阳市某某区某某乡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某某某 【摘要】: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已占全球人口死亡原因的30%,其中62%的脑卒中和49%的心肌梗死都是由高血压引起的。我国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成人血压普查,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增加,总体上成明显上升趋势。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27万人群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现在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增长趋势明显、危害性增高,然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因此,高血压的防治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让广大人群、高血压患者及其家人对高血压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对待,并结合自身病情和需要,从经济、家庭、健康的角度出发,唯有科学预防、合理调节营养膳食才是万全之策,高明之举。 【关键词】:高血压营养膳食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前者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约占所有高血压的95%,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后者是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所有高血压的5%。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针对病因进行早期预防、及时 治疗、膳食的改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高血压的引发因素以及营养膳食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总结,从而使人们能更好的控制危险因素,实施合理的膳食,有效的防治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一.高血压的发病因素 有许多因素都可能引发高血压,如遗传、饮食、环境、体重等。遗传因素占40%,其他因素占60%。 (一遗传因素 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均有高血压,子女的发病率高达46%;父母中一人患高血压,子女高血压发生率为28%;父母血压正常,子女高血压发生率仅为3%。 (二饮食 饮食习惯、营养素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不同地区人群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与钠盐平均摄入量显著有关,摄盐越多,血压水平和患病率越高,即呈正相关。钾、钙、镁摄入量与血压呈负相关。另外,饮食中饱合脂肪酸过多、长期喝大量咖啡、均可促使血压升高。 (三超重或肥胖

高血压营养调理方案

高血压营养调理方案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一类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症,称原发性高血压;另一类是由于某些疾病而使血压升高,称继发性高血压,临床上以治疗原发疾病来加以控制。高血压不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而且是脑血管病和冠心病的重要病因,所以防治高血压是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 (一)病因 通常认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遗传、年龄、肥胖、长期精神紧张、过度劳累、食盐摄入过多和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 (二)高血压的诊断 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其中血压在(140~159)/(90~99)mmHg为轻度高血压,血压在(160~179)/(100~109)mmHg为中度高血压,血压≥180/110mmHg则为重度高血压。 (三)营养治疗与膳食原则 高血压的治疗原则除应用降压药和确定血压控制目标值外,改善生活行为是首要方法。其中饮食控制是基本方法,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应长期坚持。 1.减少钠盐的摄入因食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呈正相关,所以应根据病情采用相应的限钠(盐)饮食。限钠(盐)饮食实在烹饪中少放盐甚至不放盐的饮食,根据其严重程度不同分为口轻、低盐、无盐、低钠四种。 (1)味淡:每日饮食中食盐用量为5~6g(1g可折合5ml酱油),炒菜是少放盐(或酱油),有咸味即可。 (2)低盐:每日饮食中食盐用量2~3g,不吃用盐腌制的食品。 (3)无盐:烹饪时不放盐,可加少许的味精。 (4)低钠:不仅烹饪时不能放盐,含钠高的食物如花卷、火烧、挂面、蔬菜(芹菜、茴香)也要限制。

鉴于限盐饮食时,食物淡而无味,影响口味,可采用糖、醋、番茄酱、芝麻酱等改善口味。 2.增加钾、钙及镁的摄入钾可减少钠的不良作用,并且有利于水钠的排出,对防治高血压有利。钙的摄入与血压呈负相关,摄入充足的钙可降低血压。 3.控制总能量、摄入适量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超重或肥胖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防制高血压时。应使体重维持在标准体重范围值内,避免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4.摄入适量优质且含硫氨基酸的蛋白质如鱼类蛋白、大豆蛋白。 5.限制饮酒每日饮酒不可超过相当于50g乙醇的量,因每日饮酒超过50g乙醇者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增加。 6.增加膳食纤维食用含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的粗粮、蔬菜,可促进肠蠕动,加速胆固醇排出,对防治高血压有利。 7.膳食要求定时定量,少量多餐,每日4~5餐为宜,避免暴饮暴食。 (四)高血压患者的食物选择 1.可用食物有降压作用的食物,胡萝卜、香蕉、荸荠、黄瓜、木耳、海带、和番茄等。含钾的食物,如豆类(蚕豆、毛豆、黄豆、红小豆、绿豆)、花生、芋头、马铃薯、竹笋、香菇等。含钙的食物,如乳类及乳制品、鱼虾类等。含镁高的食物,如各种干豆、鲜豆、豆芽、苋菜、桂圆等。 2.禁忌食品所有过咸食物及腌制品,有刺激性的辛辣调味品,浓咖啡、茶和肉汤等。

高血压患者注意事项

高血压患者饮食禁忌: “五味不过”原则: 一、食物不过咸:限盐。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6克,其中包括通过酱油、咸菜、味精等调味品摄入盐的量。 二、食物不过甜:限糖。含糖高的食品主要是米、面、糕点等。我们的主食要粗细搭配,如玉米、小米、豆类、荞麦、薯类等。最好不吃或少吃油饼、油条、炸糕、奶油蛋糕、巧克力、奶类雪糕等。 三、食物不过腻:限制脂肪过高的食品。生活中要限制家畜肉类(尤其是肥肉)、动物油脂(如猪油)、奶油糕点、棕榈油等高脂肪和蛋类制品、蛋黄、动物内脏、鱼子及鸡皮、鸭皮等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每天不超过250克新鲜牛奶或酸奶。每天肉类控制在75克以内,主要是瘦肉,如猪、牛、羊、鸡、鸭等禽类肉食。 四、食物不过辛:限制饮酒。酒也属于“辛”类食物,对于嗜酒如命的市民,建议男性每天饮酒精不超过30克,即葡萄酒小于100~150毫升,比如2 至3两;或啤酒小于250~500毫升,比如半斤到1斤;或白酒小于25~50毫升,约0.5至1两。女性则减半量,孕妇不饮酒。不提倡饮高度烈性酒。 五、食物不过苦:过食可致食欲不振。苦味食物主要是苦麦菜、芹菜、芥菜、苦瓜、咖啡等。苦能清热,广州等地区气候炎热,适当吃些有苦味的蔬菜是有好处的,可以清肝炎、心火。不过,苦味毕竟寒凉,过食则损伤脾胃,导致食欲不振、或腹痛腹泻等,影响食物的吸收。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老年人一提鸡蛋就害怕,认为其胆固醇含量太高,对身体不好,其实,除了胆固醇过高者尽量少吃蛋黄外,其他人吃鸡蛋没多大问题。还要强调的是,饮食有节,还包括不能过饱。“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不可不防。如果能再配合适当的运动和保持心情舒畅就更好了 高血压的主要症状为眩晕、头痛、耳鸣、心慌、手指发麻、面红、烦躁、失眠等。 日常生活中高血压患者的家庭护理: 1、宜练太极拳。 2、宜常做“气健运动”。 3、宜制怒。制怒方法:转移。释放。升华、克制、淡漠、躲避、宽心。 4、宜学会用哭诉的方法解除悲伤 5、宜坚持洗温水澡或温泉浴。 6、宜早晨起床就服一次降压药。 7、宜注意穿戴的合适。8、宜适当节制性生活。9、宜经常平卧休息。10、宜避免使血压陡降。11、宜每周用温水灌洗一次直肠。12、宜作到早不缺食、晚不过饱。13、宜少说多听。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宜忌: 1、坚持吃低盐、高蛋白饮食。 低盐、高蛋白饮食能防治高血压导致的脑溢血。避免吃味精、碳酸氢钠(苏打粉)、罐头蔬菜、调配好的食品、含ibuprofen的牙膏、漱口水或药物、健怡汽水(低热量)、含防腐剂、代糖的食品、肉品软化剂、软水、酱油。这些产品造成细胞膨胀,并干扰治疗高血压所用的利尿剂的作用。 2、常吃含钙食物。 解决高血压的关键物质不是钾、镁及其他矿物质,而是钙。高血压患者如果每天补充1000毫克钙,连用8周就可使血压下降。其中部分人不给降压药,亦可使血压恢复正常。钙具有松弛血管平滑肌的作用,能降低血管的紧张度,从而利于血压的稳定。 含钙较丰富的食物有:黄豆及豆制品、葵瓜子、核桃、花生、牛奶、鱼、虾、红枣、柿子、韭菜、芹菜、蒜苗等。 3、常吃食用菌。 食用菌包括草菇、香菇、平菇、蘑菇、黑木耳、白木耳等,最好做成汤食用。食用菌汤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对防治高血压、脑出血、脑血栓等有较好的效果。以香菇为例,它含有大量的也香菇嘌呤碱,可以降低或抑制胆固醇吸收,减轻脑血管硬化。又如黑木耳中含有一些能阻碍血液凝固的物质,可以有效地降低全血的粘稠度,防止血液凝固,从而降低脑血栓的发病率。银耳也具有明显的降血压和降血脂作用。 4、常饮矿泉水、冰化水。 矿泉水含多种无机盐和维量元素,其治病作用历来为人们所重视。饮用矿泉水、矿化水对高血压、胃病、肾炎、便秘等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冰化水因单个水的体积减小,易于在人体内运动,有利于降低人体的渗透压和增强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 冰化水很容易制得:把凉开水放到冰箱里冻成冰,再拿出来融化就可以了。如果在饮用时加入适量的鲜果汁,效果更佳。 5、常吃苹果。 酸甜可口的苹果是水果家族中的一个主要成员,它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苹果酸等营养物质。能被人体迅速吸收,

高血压的膳食营养防治霍永明

高血压的膳食营养防治 山野国际霍永明高级营养师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很多,但是主要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1,大约5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2,肥胖者高血压发病率较体重正常者高; 3,高血压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4,饮食低钾者发病率高; 5,饮食多盐者,发病率高,有资料表明: ⑴食盐<2g/天,几乎不发生高血压; ⑵3—4g/天,高血压发病率3%; ⑶4—15g/天,发病率33.15%; ⑷>20 g/天,高血压发病率69.75%。 6,妇女绝经后高血压发病率高于男性; 7,高能量、高脂肪、多饱各脂肪酸者发病率高; 8,维生素、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者发病率高。 一,高血压的诊断和健康管理 1诊断。当收缩压(高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低压)大于等于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2,高血压的健康管理。按初次血压测量为依据的体检随防建议,见下表: 血压测量及相应随防建议 二,高血压与膳食营养因素的关系 1钠。人群调查发现,随首食盐摄入量的增加可引起血压升高。钠摄入量每降低100mmol/天,高血压者的收缩压可下降5.8mmHg,舒张压下降2.5mmHg;血压正常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各下降2.3mmHg 和1.4mmHg。 2,25岁以上的人及家族性高血压者对盐的敏感谢性较正常人高。过多摄取入食盐还可改变血压昼高夜低的规律,是老年高血压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3,肥胖。成年人体重增加是导致高血压的一重要危险因素,随着

高血压患者膳食营养因素和生活行为方式的调查分析

高血压患者膳食营养因素和生活行为方式的调查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与膳食营养因素及生活行为方式的关系,为指导高血压患者合理膳食和正确的生活行为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126名住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经过分析,高血压组患者体重高与对照组;在生活中有吃腌制食品、口味偏重、饮酒和精神紧张等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并且有高血压家族史;在饮食方面高血压组患者谷类、肉类、食盐、糖类的摄入量高,而蔬菜、水果的摄入量低,脂肪的摄入量较高。结论:年龄、性别、肥胖、高血压家族史、吸烟、饮酒、精神紧张、嗜盐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食物中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并存,合理膳食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 【关键词】高血压;危险因素;食物 【abstract】objective our objective is exploring therelationshipofdietaryfactorsandlifestyleon hypertension and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hypertension dietary and life styleintervention.methodsa total of 126 inpatients in xinjiangmunicipality renminhospital was surveyed. resulthypertensionsufferer`savoirdupoiswashigherthanantit heses. there werebadness modusvivendi of eat bloat-food ,kiss the cap, strain, and hadfamily hypertension history, the restule showed that hypertension groupeat more grain, meat,

膳食营养与高血压

见《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8年第16卷第6期第378-379页﹒综述﹒ 膳食营养与高血压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流行病研究室周北凡 在70年代末,继对高血压进行群体控制观点之后又提出了对高血压进行一级预防的概念。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中许多与膳食有关,因此膳食营养与血压关系的研究日趋活跃,研究领域从高盐、高热量、酒精等迅速扩展到钾、钙、脂肪酸、动物蛋白质和某些氨基酸等。 一、膳食钠与高血压 60~70年代一些作者曾发表过不同国家人群平均每日摄钠量和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的关系,看出随摄钠量增加,人群血压水平也增高,并作出直线回归方程;其缺点是以分散的研究资料为基础,所用血压测量方法及钠摄入量测量方法均不够统一,因此只能是个粗略的汇总分析。近年来采用统一方法在我国不同人群间进行比较研究已有数篇报告[1~4],得出一致结果,即我国北方摄钠高(平均每日摄钠量超过5.5g)的人群如北京、石家庄、山西,血压水平显著高于南方摄钠低(平均每日3~4g)的人群如广东、广西、福建。在我国这些报告之前,比利时与南朝鲜人群对比研究、日本山区农村与沿海渔村对比研究曾得出相似结果。Harlan[5]1984年利用美国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资料未能证明美国人群内,个体摄钠量与血压有正关联。1982年McCarron[6]分析30个人群平均动脉压和钠摄入量关系,认为平均每日摄钠在125~175 mmol(相当于NaCl 7.3~10.2g)之间时,血压水平与摄钠量无明显关系。而中国12组人群3000余例研究报告[7]和对首钢工人的研究报告[8]均证明了个体血压与夜尿钠排出量呈正相关。近年来许多国家进行了限钠试验,大规模的如日本在1971~1981年间人均日摄盐量从14.5降至12.5 g,脑卒中死亡率显著下降。再如比利时从1968~1981年,平均每人日摄盐量从15g降至9g,脑卒中死亡率也下降。1983年Hofman[9]对新生儿的限钠对照试验证明:母乳喂养的婴儿第13周加固体食物至第25周时,食物含钠低的一组收缩压比对照组低0.268kPa(2.1 mmHg),由此预测,如果自婴儿时期开始限钠,可望人群血压分布曲线左移。 二、膳食钾与高血压 Kesteloot[10]曾观察到南朝鲜人群摄钾量及钾排出量低于比利时人群,平均血压水平高于比利时。又观察到人群内血压与尿钾呈显著负相关,而每毫克当量钾的降压作用为每毫克当量钠的升压作用的近三倍。近年来一些研究报告证明,膳食钾对血压有独立于钠的作用,如1984年Khaw等[11]观察685名美国人血压与膳食中各种营养素的关系,在控制了年龄及其他营养素的影响之后,显示出膳食总钾及蔬菜水果钾对收缩压及舒张压呈显著负相关。最近黄大显等报告北京及福州男性成人,Bulpitt[I2]报告,在公职人员控制了年龄、体重及心率后,尿钾与血压呈显著负相关。从1981年以来有几组双盲试验证明,在限钠同时补钾可使血压正常或升高者的血压显著下降,同时观察到体重下降,他们认为钾的降压作用是由于它促进排钠,从而减少细胞外液容量。 三、膳食钙和高血压 近5~6年来,国际上较多的研究报告认为膳食缺钙可促使血压升高,但目前还存在争议。1984年Mc- Carron[13]分析美国健康和营养调查资料,发现钙摄入量是对血压最好的预测指标,平均每日摄钙450~500mg者得高血压的危险是日摄钙1400~1500mg者的二倍。而Kesteloot等在比利时和南朝鲜人群研究中证明血钙及24小时尿钙均与血压呈正相关,而认为成人尿钙排出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钙摄入量。但近期一些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往往尿钙增高,与摄入量并不平行,因此研究结果的不一致可能与方法有关。最近荷兰Kok[l4]分析2291名成人资料,看到在控制了年龄、体重指数、总热量、血清胆固醇、吸烟、饮酒、血色素和心率等协变量后,膳食钙摄入量与血压呈显著负相关。1985年以来荷兰、美国有数篇报告,证明补钙(每天1~1.4g)可使正常及轻型高血压者血压降低,在血清总钙偏低或甲状旁腺激素偏高者作用更为显著。Harvey等[15]根据大量人群资料分析,认为膳食低钙可使膳食Na/K比值对血压相关更显著,因此提出钙对血压有阈值效应。我国约有三分之二的省、市人均日摄钙量低于供给量标准(600mg),人群对比研究表明膳食低钙、高钠地区,如山西农村高血压患病率及人群血压水平均高。 四、膳食蛋白质、氨基酸和高血压脑卒中 这方面的关系首先由日本学者提出,现已引起美国学者重视。1975年美国NIH引进一批在日本选育的易发脑卒中的SHR大鼠,饲养几年后发现脑卒中发生

高血压患者锻炼期膳食营养原则

高血压患者锻炼期膳食营养原则 1.热量摄入与消耗平衡 高血压患者多少肥胖导致,高血压患者应该控制总能量摄入,达到减重的目的。肥胖病人限制能量摄入,体重将会降低,血压也随之下降。 对肥胖或超重的高血压病人,限制能量的摄入是控制高血压病的重要措施。对于轻度肥胖者需限制脂肪、糖类,使总能量摄入低于消耗量,增加体力劳动和活动,使每月的体重下降0.5~1kg,努力使体重达到或接近标准体重。 中度以上肥胖者宜限制每日摄入能量、每日5016kJ(1200kcal)以下,或每千克标准体重63~84kJ(15~20kcal) 2. 限制高胆固醇食物摄入 对动物内脏、肥肉、蟹黄、鱼子、鸡鸭皮等食物的摄入要控制,这些高胆固醇的食物易导致高血压,每日供给40~50g脂肪,饮食胆固醇在300~ 400mg/d。清淡饮食利于高血压防治,而油腻饮食过量,不仅致使消化不良,还可引起高血脂等,甚至发生卒中猝死。 3、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肥肉中;胆固醇主要内在于动物内脏、肥肉、蟹黄、鱼子、鸡鸭皮等;同样需要注意的还有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主要存在于西式糕点、人造奶油、代可可脂食品、奶茶等。 4、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自然界中比较常见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分为3大类:以茶油所含油酸为代表的ω-9系列不饱和脂肪酸,以植物油中所含的亚油酸为代表的ω-6系列不饱和 脂肪酸以及以鱼油所含的20碳5烯酸(EPA)和22碳6烯酸(DHA)为代表的 ω-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 5、摄入优质蛋白 增加鸡蛋、牛奶、鱼肉、虾肉、鸡肉、鸭肉、瘦牛肉、瘦羊肉、瘦猪肉、大豆(干)的摄入。 6、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高纤维食物是指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经常食用对人体健康有益。膳食纤维是植物的一部分并不被人体消化的一大类糖类物质,对人体有着显著的健康益处。 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主要有:小麦胚芽、全麦吐司、全麦面粉、玉米粒、中筋面粉、白米、麦片、胚芽米、面条(干)、糙米、白吐司、燕麦片、甘薯、马铃薯、芋头、冬粉等。 7、少吃多餐 三餐分配比例:1/5,2/5,2/5 四餐分配比例:1/7,2/7,2/7,2/7 8、注意晚餐时间 9、注意含糖食物摄入 10、严格限盐 盐摄入与高血压呈正比,日均盐量每增加1g,平均血压收缩压升高2mmHg,

营养与高血压的关系

营养与高血压的关系 学院: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班级:安全技术管理(1)班姓名:陈克明学号:11310111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要求也越来越高,相继出现高能量、高脂肪、高 蛋白、低膳食纤维等不合理饮食习惯。大量研究表明,人体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和膳食选择行为存在密切联系,合理的膳食结构对于预防疾病乃至促进某些疾病的康复都起着重要作用。其中,高血压是较为流行的一种病症。高血压发病有很多因素,除遗传因素外,还与环境因素,尤其是营养因素有关。 一、高血压简介 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到一定水平而导致的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或引发疾病的一种状态。高血压的病因尚末完全明了,但血压=血流量×血管阻力×系数,因此任何造成血流量和血管阻力的因素都可导致血压的升高,主要和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调查发现,约有半数以上的高血压病人有家族史; 2.年龄:高血压的发生和年龄相关,年龄越大,发病越高; 3.职业与环境:凡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对视听觉有高度刺激的工作环境,均可使血压升高; 4.饮食因素:食盐摄入过多、能量摄取过剩、肥胖及过度饮酒均可使高血压的发生率增高。 已积累的大量证据表明营养因素与遗传因素相结合对人类高血压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二、营养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 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约有64 万人血压高于正常范围。高血压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并有随年龄而增高的趋势。一些研究还提示高血压与食盐摄入较高、肥胖、某些营养成分、遗传、职业、环境等因素有关,许多营养因素,如热能的摄入、食盐的摄入,以及膳食中钾、钙、镉、锌、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的含量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关。 1.食盐与高血压 食盐摄入过多,导致体内钠潴留,而钠主要存在于细胞外,使胞外渗透压增高,水分向胞外移动,细胞外液包括血液总量增多。血溶量的增多造成心输出量增大,血压增高。 流行病学和临床观察均提示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高钠摄入可使血压升高,而低钠饮食可降低血压。经调查发现,不少第一期高血压患音,只需中度限制钠盐摄入即可使血压下降至正常范围。钠盐摄入量高时,血浆容积增加,流经心脏和组织的血流量增多,周围小动脉血管壁出现钠及水分潴留,合并小动脉的收缩和痉挛,血流阻力增强,从而导致高血压发生

高血压人群膳食营养调查报告

高血压人群膳食营养调查报告 一,高血压简介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 二,高血压人群组成分析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主要是因素构成的,一般就是我们常说的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组成。高血压是两种结合并相互发作的结果,他们一般情况分按4:6分割而成。 1、遗传因素: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均有高血压,子女的发病概率高达46%,约个60%高血压患者可询问到有高血压家族史。 2、环境因素:(1)饮食、不同地区人群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与钠盐平均摄入量显著有关,摄盐越多,血压水平和患病率越高,但是同一地区人群中个体间血压水平与摄盐量并不相关,摄盐过多导致血压升高主要见于对盐敏感的人群中。 (2)精神应激、城市脑力劳动者高血压患病率超过体力劳动者,从事精神紧张度高的职业者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较大,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听力敏感性减退者患高血压也较多。 3、其它因素(1)体重、超重或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体重常是衡量肥胖程度的指标,一般采用体重指数(BMI),即体重(kg)/身高(m)*身高(m)(以20~24为正常范围)。高血压患者约1/3有不同程度肥胖。 (2)避孕药、服避孕药妇女血压升高发生率及程度与服用时间长短有关。35岁以上妇女容易出现血压升高。 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 OSAS是指睡眠期间反复发作性呼吸暂停。 (摘自https://www.doczj.com/doc/5813496783.html,/gaoxueya/gxyyy/70417.shtml)三,高血压人群膳食现状分析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治疗,应以减少钠盐、减少膳食脂肪并补充适量优质蛋白,注意补充钙和钾,多吃蔬菜和水果、戒烟戒酒、科学饮水为原则。 1、饮食清淡 提倡素食为主,素食方式可使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因此高血压患者饮食宜清淡,宜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高钙、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 2、降低食盐 吃钠盐过多是高血压的致病因素,而控制钠盐摄入量有利于降低和稳定血压。 3、戒烟限酒烟 烟、酒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嗜烟、酒有增加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病的可能,酒还能降低病人对抗高血压药物的反应性。 4、饮食有节 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过饥过饱,不暴饮暴食。 5、科学饮水

高血压个案护理

高血压护理个案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1998年,我国脑血管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在农村居首位。全国每年死亡超过100万,存活的患者约500万~600万,其中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同时,血压升高还是多种疾病的导火索,会使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疾患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增高。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疾病的相关知识: (一)定义高血压(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二)标准及分类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血压分类和标准,适用于任何年龄的成人。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18.6kPa)和(或)舒张压≥90mmHg(12kPa)。高血压的诊断必须以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的情况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同时,必须排除由于其他疾病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根据血压升高的水平,高血压分为3级: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三)致病原因1遗传因素。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2环境因素。3其他:(1)体重:肥胖者发病率高。(2)长期服用避孕药(3)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4)年龄:发病率着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5)饮食: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有认为食盐<2g/日,几乎不发生高血压;3-4g/日,高血压发病率3%,4-15g/日,发病率33.15%,>20g/日发病率30%。 (四)临床表现1、头疼: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若经常感到头痛,而且很剧烈,同时又恶心作呕,就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化的信号。 2、眩晕: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有所感觉。 3、耳鸣: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 4、心悸气短: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这些都是导致心悸气短的症状。 5、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这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6、肢体麻木: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麻木,还可能感觉异常,甚至半身不遂。(五)并发症1、高血压危象:高血压危象在高血压早期和晚期均可发生,紧张、疲劳、寒冷、突然停服降压药等诱因会导致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导致血压急剧上升。高血压危象发生时,会出现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以及视力模糊等严重的症状。2、冠心病:长期的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阻塞或使血管腔变狭窄,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而引起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

高血压患者合理膳食资料

高血压患者合理膳食 一、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是健康饮食的核心 ●完善而合理的营养可以保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和健康,提高机体抵抗 力和免疫力,有利于某些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合理膳食要求膳食能供给肌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并不发生缺乏或过剩的情况。平衡膳 食则主要从膳食的方面保证营养素的需要,以达到合理营养,它不仅需要考虑食物中含有营养素的种类和数量,而且还必须考虑食物合理的加工方法,加工过程中如何提高消化率和减少营养素的损失等问题。 ●营养配餐是达到合理营养的重要途径。健康人群需要营养配餐,高血压患者及其高危人 群更需要营养配餐,从而通过合理的膳食来减少高血压发生的膳食相关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和减少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二、营养配餐 营养配餐就是按照人体身体的需要,根据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含量,设计一天,一周,或一个月的食谱,使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几大营养素比例合理,即达到平衡膳食。 (一)营养配餐的原则 1、保证营养平衡: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要求,膳食应满足人体需要的能量、蛋白质、脂肪及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不仅品种要丰富,而且数量要充足,膳食既要满足就餐者需要,又要防止过剩。通常情况下: ●膳食中蛋白质提供能量应占10-15%;脂肪占20-25%;碳水化合物占55-65%。 2、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比例要合理: ●膳食蛋白中优质蛋白的比例要适宜:动物蛋白质和大豆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种类齐全,比 例适当,人体利用率高,称为优质蛋白质。因此在一般膳食中,要注意将动物蛋白质、植物蛋白质和大豆蛋白质进行适当搭配,并保证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供应量的1/3以上。 ●动物性脂肪主要含有饱和脂肪酸,植物性脂肪主要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且植物油类是必 需脂肪酸的最好食物来源。在膳食中,饱和脂肪酸提供能量占总能量的7%左右,不饱和脂肪酸提供能量占总能量10%以内,剩余3-8%的能量均由多不饱和脂肪酸提供为宜。(二)营养食谱的制定 1、确定用餐对象全日能量供给量; 2、确定宏量营养素全日应提供的能量; ●能量主要来源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例如:某人每日需要能量2000kcal,三种产能物质占总能量比例分别为蛋白质占15%、脂肪占25%、碳水化合物占60%,则三种能量营养素提供能量为: 蛋白质: 2000kcal*15%=300kcal 脂肪: 2000kcal*25%=500kcal 碳水化合物:2000kcal*60%=1200kcal 3、计算三种物质每日需要数量; 1g蛋白质产生能量4kcal,1g脂肪产生能量9kcal,1g碳水化合物产生能量4kcal,可算出三种能量物质的需要量: 蛋白质: 300kcal/4kcal=75g 脂肪: 500kcal/9kcal=56g 碳水化合物:1200kcal/4kcal=300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