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肘关节的正常解剖及骨骺出现和闭合年龄

肘关节的正常解剖及骨骺出现和闭合年龄

肘关节的正常解剖及骨骺出现和闭合年龄

肘关节的正常解剖及骨骺出现和闭合年龄

来源:影像园作者:hyc3140【复制分享】【讨论-纠错】【举报】

正常肘部骨骺出现和闭合年龄对肘部损伤的认识有重要价值。肱骨远端有4骨骺,

其中出现年龄顺序为肱骨小头1~2岁,内上髁7~8岁,滑车9~11岁,外上髁11~13岁,而闭合年龄均在16~18岁,其中内上髁较其他3个骨骺闭合较晚。桡骨小头骨骺出现时间为5~7岁,尺骨鹰嘴骨骺9~11岁,二者闭合年龄与内上髁骨骺闭合年龄相同,为17~20岁。

Salter Harris对骨骺分类: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典型X线表现是指分离的肱骨小头与尺骨近端一起向尺侧偏移,而桡骨近端纵轴线通过肱骨小头骨骺中心,同时伴有肱骨干骺端内侧骨骺分离。

肱骨小头骨骺骨化前(1)Ⅰ型全骨骺分离X线表现为:尺桡骨近端一起与肱骨干骺端分离,向内上移位。(2)Ⅱ型全骨骺分离:为尺桡骨近端一起与肱骨干骺端分离,向内上移位,且肱骨干骺端内侧可见骨片游离。依据肱骨干骺端骨折块位置又可分两个亚型Ⅱa、Ⅱb。Ⅱa型,肱骨干骺端内侧有骨块游离,即角征。肱骨小头骨骺及尺桡骨近端一起向内侧与肱骨干骺端分离,其移位程度与角征一致。Ⅱb型,肱骨干骺端外侧可见骨片游离,即板征。较内侧骨折块小且移位程度轻,肱骨小头骨骺后尺桡骨近端一起向外侧移位,桡骨近端纵轴线通过肱骨小头骨骺中心部。

肱骨小头骨骺骨化后(1)肱骨小头骨骺与尺桡骨近端一起向尺侧与肱骨干骺端分离,桡骨近端纵轴线通过肱骨小头骨骺中心。(2)肱骨小头骨骺与尺桡骨近端一起向外侧移位,在侧位片上见肱骨小头骨骺向前或向后移位,但桡骨近端纵轴线通过肱骨小头骨骺中心。由此可见,肱骨小头骨骺分离表现为肱桡关系发生改变,即桡骨近端纵轴线不通过肱骨小头骨骺的中心,而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表现为肱桡关系不变,即桡骨纵轴线正通过肱骨小头骨骺中心。

肘关节的正常解剖肘关节是由肱骨下端、桡骨小头和尺骨鹰嘴组成。肱骨下端扁而宽,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嘴窝,两者之间仅有一层极薄的骨片相隔,所以,髁上部易发生骨折。窝下方内侧为滑车,称内髁。外侧为肱骨小头,称外髁。二髁连成一块与肱骨长轴形成向前30°~50°的前倾角,滑车略低于肱骨小头,所以,当肘关节伸直时呈现5°~7°的携带角。肱骨下端两侧之间隆起部为内、外上髁。内上髁为前臂屈肌总腱附着部,外上髁为前壁伸肌总腱附着部。因此,常因肌腱急骤收缩造成内、外上髁撕脱骨折。桡骨小头被附着在尺骨桡切迹后缘的环状韧带栓套于切迹内,为上尺桡关节。

膝关节生物力学简讲

简稿----膝关节外科的基础和临床 缘于膝关节病的高发和普遍性,以及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使得临床越来越重视和进一步研究膝关节病。那么,要想准确无误的诊断和辨别本病是骨骼、肌肉、韧带、半月板、滑膜等具体部位病变,首先需要掌握的是膝关节的解剖结构、基本运动和运动特点。在此基础上再阐述一下膝关节的常见病,其病因、症状、体征、特殊和辅助检查等,从而完成常见膝关节病的诊疗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滑膜关节生理运动功能的形态学基础 一、概述:膝关节属于滑膜关节,滑膜关节是骨连接的最高级分化形式,主要结构为: 1、骨端关节面 2、关节面上的关节软骨 3、关节囊 4、密闭的关节腔(少量积液)。 为了适应某些关节的运动机能,可有:1、韧带2、关节盘3、关节窝周缘的关节唇。膝关节属于屈戌关节,主要作屈伸运动。在半屈时,小腿可做旋转运动。 二、关节囊:呈袋状,附于关节面周缘的骨面,并于骨膜融合延续,它包围关节,使之与邻近结构分开。关节囊分两层:内层为滑膜,外层为纤维层。 1、滑膜:内表面光滑发亮,长向关节腔突起形成滑膜皱襞和绒毛。多数绒毛小而纤细,因年龄和部位的不同,其数量、大小也不同,或

因受伤及刺激绒毛增多增粗。 滑膜组成: a)、被衬层:邻近关节腔,为滑膜内膜。约1-4层。 b)、基底层:称滑膜下组织或内膜下组织,外表面并入关节囊纤维层中。(不同关节或不同部位,其组织可有不同,但有丰富的血管及淋巴管,随着年龄的增大,血管可程玻璃样变性,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可以破裂,释放少量红细胞到关节腔,就是正常关节滑液中可能有少量红细胞的原因。其无神经末梢,但有血管外膜的自主神经纤维)滑膜类型: a)、纤维性滑膜:监狱承受压力或覆盖于韧带、肌腱上的滑膜(此 类型滑膜下组织可有成群的胶原纤维) b)、网隙型滑膜:见于可在关节囊被衬层的纤维部分上自由移动的 滑膜(此类型滑膜下组织有少量胶原纤维和丰富的纤维间组织)c)、脂肪型滑膜:覆盖于关节内脂肪垫上(此类型滑膜下组织主含 脂肪组织) d)、中间类型:纤维网隙型、网隙脂肪型 滑膜功能: a)制造和调节滑液---滑液的分泌作用,位于关节腔内(即结缔组织 间隙内)毛细血管紧靠关节腔,因此,就含有少量渗出液。还有滑膜细胞分泌的高粘度的透明质酸。(白蛋白及低分子蛋白质容易通过滑膜,在滑液渗透压中起重要作用)。滑膜是血循环和滑液间的双侧屏障。

肘关节的正常解剖及骨骺出现和闭合年龄

肘关节的正常解剖及骨骺出现和闭合年龄 来源:影像园作者:hyc3140【复制分享】【讨论-纠错】【举报】 正常肘部骨骺出现和闭合年龄对肘部损伤的认识有重要价值。肱骨远端有4骨骺, 其中出现年龄顺序为肱骨小头1~2岁,内上髁7~8岁,滑车9~11岁,外上髁11~13岁,而闭合年龄均在16~18岁,其中内上髁较其他3个骨骺闭合较晚。桡骨小头骨骺出现时间为5~7岁,尺骨鹰嘴骨骺9~11岁,二者闭合年龄与内上髁骨骺闭合年龄相同,为17~20岁。 Salter Harris对骨骺分类: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典型X线表现是指分离的肱骨小头与尺骨近端一起向尺侧偏移,而桡骨近端纵轴线通过肱骨小头骨骺中心,同时伴有肱骨干骺端内侧骨骺分离。 肱骨小头骨骺骨化前(1)Ⅰ型全骨骺分离X线表现为:尺桡骨近端一起与肱骨干骺端分离,向内上移位。(2)Ⅱ型全骨骺分离:为尺桡骨近端一起与肱骨干骺端分离,向内上移位,且肱骨干骺端内侧可见骨片游离。依据肱骨干骺端骨折块位置又可分两个亚型Ⅱa、Ⅱb。Ⅱa型,肱骨干骺端内侧有骨块游离,即角征。肱骨小头骨骺及尺桡骨近端一起向内侧与肱骨干骺端分离,其移位程度与角征一致。Ⅱb型,肱骨干骺端外侧可见骨片游离,即板征。较内侧骨折块小且移位程度轻,肱骨小头骨骺后尺桡骨近端一起向外侧移位,桡骨近端纵轴线通过肱骨小头骨骺中心部。 肱骨小头骨骺骨化后(1)肱骨小头骨骺与尺桡骨近端一起向尺侧与肱骨干骺端分离,桡骨近端纵轴线通过肱骨小头骨骺中心。(2)肱骨小头骨骺与尺桡骨近端一起向外侧移位,在侧位片上见肱骨小头骨骺向前或向后移位,但桡骨近端纵轴线通过肱骨小头骨骺中心。由此可见,肱骨小头骨骺分离表现为肱桡关系发生改变,即桡骨近端纵轴线不通过肱骨小头骨骺的中心,而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表现为肱桡关系不变,即桡骨纵轴线正通过肱骨小头骨骺中心。 肘关节的正常解剖肘关节是由肱骨下端、桡骨小头和尺骨鹰嘴组成。肱骨下端扁而宽,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嘴窝,两者之间仅有一层极薄的骨片相隔,所以,髁上部易发生骨折。窝下方内侧为滑车,称内髁。外侧为肱骨小头,称外髁。二髁连成一块与肱骨长轴形成向前30°~50°的前倾角,滑车略低于肱骨小头,所以,当肘关节伸直时呈现5°~7°的携带角。肱骨下端两侧之间隆起部为内、外上髁。内上髁为前臂屈肌总腱附着部,外上髁为前壁伸肌总腱附着部。因此,常因肌腱急骤收缩造成内、外上髁撕脱骨折。桡骨小头被附着在尺骨桡切迹后缘的环状韧带栓套于切迹内,为上尺桡关节。

股骨头生物力学、解剖形态与血供

股骨头生物力学、解剖形态与血供 自1963年英国Charnley成功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以来,人工髋关节手术已在全球取得很大的发展,但因假体松动而致该手术远期失败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1]。目前的研究表明,除感染因素外。人工股骨假体与股骨上段的不匹配是导致早期假体松动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迄今为止,国内临床所用的髋关节假体多是根据西方人设计的。而人类的股骨形态具有很大的差异,年龄、性别、民族、地域、遗传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均可影响[2,3]。薛文东等对480根国人成人尸体股骨进行研究测量显示国人股骨几何参数与白种人乃至韩国人有显著性差异[4]。为了延长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多数学者认为有必要对假体进行个体化设计。本文通过对股骨头的生物力学、解剖形态、血供等方面的综述。为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1 股骨头的生物力学 人体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是生物进化过程中逐渐实现的普遍生物学法则。作为人体中主要的负重关节,在骨骼系统中没有任何区域比股骨上段更能展现生物力学规律了。股骨头承受的力有压应力和剪应力,由于人体髋关节面软骨摩擦系数很小(0.002),可以忽略,所以股骨头主要承受压力的作用。髋关节为球面关节。通过头臼软骨面相互接触传导压力。负重区是股骨头上半球与髋臼半球形臼之间的重叠部分。是股骨头上一个椭圆形区域,前后方向与股骨头中心的夹角为80°,内外方向与股骨头中心的夹角为40°。在髋关节正位x线片上可见到髋臼软骨下硬化带。此为负重区的象征,硬化带和股骨头的中心呈65°夹角,但随着髋关节的运动。股骨头的负重区不断发生变化。关节软骨具有弹性,可以将作用于股骨头的应力分散到各作用点。静立时,作用于股骨头端的压应力约为体重的2.75倍,常速行走时,通过髋关节的压应力可高达体重的6倍以上。 1892年提出的Wolf定律。活力对机械应力总是以对它最有利的结构反应产生形态改变来适应的,高应力刺激使骨改建向骨形成方向转化。低应力刺激使骨改建向骨吸收方向转化。即骨吸收与骨形成在一定应力刺激环境下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应力应变增加时,骨应力刺激骨应变量增加。骨代谢中的骨形成成分增加。反之。骨形成降低。骨吸收增加,人体总是通过应力环境的改变,自动调节骨代谢。这是一种生物力学机制。这种现象在临床得到广泛的认可。它强调的是骨结构和功能的统一。即一方面骨结构决定其运动和负重功能,另一方面一定的功能又要求相应的骨结构去实现,其中一方面发生变化。必然导致另一方也产生相应的变化以维持 其统一性[5-6]。对此。有些学者认为。股骨颈骨折后发生的股骨头坏死并非是一种缺血性坏死,而是一种应力性骨折,强调生物力学因素在骨折修复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近年的研究认为[7],骨强度除与骨量有关外,还与骨内部结构质量有关,且认为在骨强度的影响因素中“质量”比“骨量”因素更重要。并有学者认为影响骨质的因素有四:骨构筑、骨矿化、有机基质及微损伤状况[8]。 股骨头坏死多发生于老年患者,然就美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及英国的人口统计学调查显示股骨头骨折发生率并不完全与人口的老龄化成正比。一些学者从生物力学的方面阐述了髋关节骨折机制,认为患者多有摔伤史→髋部受到冲击应力→保护性反应不充分→周围的“减震装置”吸收不充分→骨的强度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 剩余的冲击应力→髋关节骨折。并认为髋关节骨折多发于老龄人,是由于老龄

膝关节生物力学

---------------------------------------------------------------最新资料推荐------------------------------------------------------ 膝关节生物力学 膝关节生物力学 1/ 81

膝关节生物力学的原则?在膝关节运动过程中,骨骼的位置和朝向(运动学)是各种力量(动力学)获得平衡的结果 ?关节形状(解剖学)决定了大部分接触应力的作用方向 ?因此:解剖学影响动力学动力学决定运动学

---------------------------------------------------------------最新资料推荐------------------------------------------------------ 机械轴与解剖轴? 任何膝关节置换的目的是通过截骨、软组织平衡和良好的假体安放恢复下肢的机械轴。 ?大多数TKA采用髓内或髓外定位来判断解剖轴。 截骨导向能对股骨和胫骨截骨的旋转和对线作精确的调整,目的是用解剖轴来重建机械轴。 3/ 81

下肢力线机械轴与解剖轴解剖轴机械轴

---------------------------------------------------------------最新资料推荐------------------------------------------------------ 机械轴?机械轴:股骨头中心——胫骨平台中心——踝关节中心 ?正常的机械轴能使60%的负荷通过内侧间室、40%的负荷通过外侧间室。 ?发育、关节炎、创伤等能改变机械轴,从而改变负荷在两侧间室的分布比例,引起进行性退变。 5/ 81

正常人体运动学第四章髋关节运动学

一、髋关节运动学 (一)髋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二)髋关节的功能解剖 (三)髋关节的生物力学 (一)髋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1.髋关节的组成 主要结构:由髋骨的髋臼和股骨的股骨头构成。 辅助结构:关节唇、髂股韧带、耻股韧带、坐股韧带、股骨头韧带。 髋关节的辅助结构 (1)髂股韧带:位于关节前面,起自髂前下棘,向下呈“人”字形,经关节囊前方止于转子间线。作用:加强关节囊;限制大腿过伸、内收,在髋关节所有动作中,除屈曲外,髂股韧带均处于紧张状态。 (2)耻股韧带:位于髋关节前内侧,起自髂耻隆起、耻骨上支、闭孔膜等,斜向下外,移行于关节囊的内侧部,止于转子间线的下部。作用:限制髋关节过度外展和外旋。 (3)坐股韧带:位于髋关节后面,起自坐骨,向外上经股骨颈后面,止于大转子根部。作用:限制髋关节过度内旋。 股骨头韧带:位于关节腔内,连接髋臼横韧带和股骨头凹,营养股骨头的血管从此韧带中通过,成年后封闭。作用:固定股骨头。 关节特点:关节头小,关节窝深而大,关节面积相差较小;关节囊厚而坚韧,尤以前部及上部更为明显,后部和下部较为薄弱;当髋关节伸直时,关节囊紧张,而髋关节屈曲、内收及轻度内旋时,关节囊松弛;韧带多而强大,稳固性强,灵活性小。 关节类型:球窝关节 运动:屈伸、收展、回旋、环转 2.髋关节的运动方向 髋关节能绕三个基本轴运动,其基本运动方向有:屈曲、伸展、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及环转。 (1)屈曲范围0°~125°,伸展范围0°~15°。 测定方法:卧位,下肢伸直,此时髋关节处于0°位。下肢抬高,大腿紧靠腹部为屈髋,下肢向后提拉为伸髋。 (2)内收范围0°~45°,外展范围0°~45°。 测量方法:下肢向躯干正中线靠拢为内收,远离躯干正中线为外展。 (3)内旋范围0°~45°,外旋范围0°~45°。 测量方法: 髋膝伸直位:下肢伸直位,肢体(股骨)内旋或外旋 仰卧屈髋屈膝90°位:以股骨头为中心的股骨轴旋转 俯卧伸髋屈膝90°位:以股骨头为中心的轴向旋转 3.限制髋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 关节窝深髋关节的髋臼很深,可容纳股骨头的2/3。加上髋臼唇加深了关节窝,几乎使整个股骨头被包绕在关节窝内。 关节囊厚而坚韧髋关节囊厚而紧张,大大增加了其稳固性,也限制关节的活动幅度。 关节周围韧带数量多且紧张有力韧带加固髋关节。 4.髋关节在日常生活中的主动运动范围 髋关节只要屈曲120°,外展20°,外旋20°即可保证日常活动的进行。 髋关节在正常行走时的平均运动幅度是:在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分别为52°、12°和13°。在各个方向上的活动度平均为:屈曲37°、外展7°、内旋5°和外旋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