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之令狐文艳创作

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之令狐文艳创作

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之令狐文艳创作
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之令狐文艳创作

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

令狐文艳

前言

冷却热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可以得到硫酸铜晶体,但晶体析出的情况、形状大小都会因实验用品的差异、实验过程中的变量有所不同。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参照初三化学【下册】课本P40中明矾晶体的制取方法和借鉴往届学生制作硫酸铜晶体的经验,结合网上查找到的相关资料,进行制取硫酸铜晶体的实验,共耗时10天才成功完成。

一、实验仪器、药品、材料

线圈,碗一个,硬纸片一张、硫酸铜粉末若干。

二、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放入比室温高10~20℃的水,并加入足量硫

酸铜;

2.用筷子搅拌,直到有少量晶体不能再溶解;

3.待溶液自然冷却到比室温略高3~5℃时,把模型放入

碗中;

4.用硬纸片盖好,静置一夜;

5.取出线圈后往烧杯中加入温水,使其成为比室温高

10~15℃的溶液,并补充适量硫酸铜,使其饱和;

6.用硬纸片盖好,静置过夜;每天观察,重复5、6项的

操作过程。

7.三、实验注意

1. 所用试剂必须纯净,如含有杂质就很难获得完整的晶

形。

2. 控制溶液的浓度,如果溶液过浓,析晶速率太快,

不易形成晶形完整的晶体;如超过饱和溶液浓度不大,结晶速率太慢,小晶体慢慢长大。制备小晶体时,用高于室温20℃~30℃的饱和溶液;以后添加的饱和溶液应是高于室温15℃~20℃的溶液,每次加入量约为原溶液的1/

10,添加时要把晶体取出,等溶液温度均匀后再把晶体浸入。

3. 注意环境温度的变化,应使饱和溶液缓慢冷却,可

用布或棉花把烧杯包好。白天温度较高时可把晶体取

出,到晚上再放回溶液中。

4. 所用容器必须洁净,要加盖以防灰尘落入。

四、实验过程

五、实验结论

(1)硫酸铜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过严格控制温度的变化,有利于加快晶体的成形速率;

(2)使用铁丝作为模型,不能使硫酸铜饱和溶液结晶,因为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能与CuSO4反应

(Fe+CuSO4=Cu+FeSO4)生成绿色的硫酸亚铁和铜;

(3)铜丝表面缠上棉线的模型,能较好地析出硫酸铜晶体:

(4)模型必须悬挂在溶液中,若模型与杯壁贴合,冷却后溶液析出的晶体将附着在线圈和杯壁之间,成形的晶体形状不规则。

六、问题与探究

Q:为什么不同的材料结晶情况不同?

A:根据结晶原理,晶体的生长是溶质在晶核表面不断堆积的结果,对澄清的过饱和溶液,在介稳区内是不会产生晶核的,必须靠外界加入的晶种,才能使溶液中的溶质生长到晶种的表面上,而溶液中的固体杂质、微粒、尘埃、容器界面的粗糙度、容器的震动等都会诱发成核。

如果晶核“泛滥”,就无法形成大晶体。由于棉线和铜丝的表面积较大,即晶核较多;加上毛棉线和铜丝上生长的晶体,因相互堆积、相互挤压,致使晶体无法成长。相反,少量的硫酸铜细晶在溶液中分散性较好,容易形成大晶体。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了:用棉线作晶种,由于棉线表面存在着大量细小的棉纤维,形成大量的晶核,因此在棉线上“挂”了大量的、不成型的硫酸铜晶体。

废铝片制备明矾晶体

废铝片制备明矾晶体 实验目的 1、学习实际物品做为原料的处理方法 2、学习无机制备的基本步骤,称量、加热、 3、理解晶体生长的条件 实验原理: (1)制备明矾的原理 铝屑溶于浓氢氧化钾溶液,可生成可溶性的四羟基合铝(Ⅲ)酸钾K[Al(OH)4],用稀硫酸调节溶液的pH值,将其转化为氢氧化铝,使氢氧化铝溶于硫酸,溶液浓缩后经冷却有较小的同晶复盐,此复盐称为明矾[KAl(SO4)2·12H2O]。制备中的化学反应如下: 2Al + 2KOH + 6H2O ═ 2 K[Al(OH)4] + 3H2↑ 2K[Al(OH)4] + H2SO4═ 2Al(OH)3↓ + K2SO4 + 2H2O 2Al(OH)3 + 3H2SO4 ═ Al2(SO4)3 + 6H2O Al2(SO4)3 + K2SO4 + 24 H2O ═ 2 KAl(SO4)2·12H2O (2)晶体生长的条件:适当的浓度,适当的温度 (3)净水原理 明矾溶于水后电离产生了Al3+,Al3+与水电离产生的OHˉ结合生成了氢氧化铝,氢氧化铝胶体粒子带有正电荷,与带负电的泥沙胶粒相遇,彼此电荷被中和。失去了电荷的胶粒,很快就会聚结在一起,粒子越结越大,终于沉入水底。这样,水就变得清澈干净了。此外氢氧化铝也是一种空隙很多的物质,表面的吸附能很大,可以吸附水里面的沙子,灰尘等。 实验步骤: 明矾的制备: 废铝(2g)加入到盛有50mL 1.5mol?L-1 KOH溶液(自己配!)的烧杯中,加热加快反应*。不再有气泡产生后抽滤,取滤液。将滤液预热后,边加热边滴加9 mol?L-1H2SO4溶液(1:1 H2SO4,实验室提供!)至沉淀全部溶解,浓缩溶液至50mL左右(过多损失,过少会形成聚铝。32ml溶剂+16ml结晶水=50ml溶液)。放入一次性杯子,自然冷却至室温后一周后观察晶体形貌。 抽滤,用乙醇淋洗后将食盐状晶体粉末放置于空气中晾干,即可得到明矾。(如得到白色聚铝可再加水加热溶解后重新结晶。) 提示: 1、准备废铝片(易拉罐,药品包装,口服液的瓶盖子,食品包装细致,医用生理盐水玻璃瓶的盖子上的

栓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栓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1、学习栓剂的制备方法。 2、了解阿司匹林栓起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 1、仪器:电子称、蒸发皿、水浴锅、玻璃棒 2、设备:冰箱、栓模 三、实验原理 1、概念:饮片提取物或饮片细粉与适宜基质制成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 栓剂在常温下为固体,塞入人体腔道后,在体温下能融化、软化或溶化于分泌液,逐渐释放药物而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 2、栓剂的基质:主要分为油脂性基质和水溶性基质。 广A、天然油脂:a、可可豆脂:常温下为黄白色固体,可塑性好, 无刺激性,能与多种药物配伍使用,熔点为:31?34C,遇体温即 能融化;b、香果脂;c、乌柏脂 (1)油脂性基质i、半合成和全合成脂肪酸甘油酯:本次实验用合成脂肪酸甘 油酯 C、氢化植物油 「比油明胶:实验室一般不用。 (2)水溶性基质w聚乙二醇类 .泊洛沙姆 (3)乳剂型基质:硬脂酸钠 3、制法:栓剂的制备有三种方法:搓捏法、冷压法及热熔法。目前栓剂的制备主要以热熔法为主 工艺流程为:熔融基质-加入药物(混匀)-注模-冷却-刮削-脱模-除润滑 剂T质量检查T成品栓剂T包装 附:润滑剂的选择:对于油脂性基质的栓剂,用亲水性润滑剂,如硬脂酸钾;对 于水溶性或亲水性基质的栓剂,则用油类润滑剂,如液状石蜡或植物油。 四、实验内容 1、处方分析 (1)处方:混合脂肪酸甘油酯10g 乙酰水杨酸3g 制成肛门栓5枚

(2)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透明或几乎半透明栓 (3)主治:适用于各种便秘,尤其适用于小儿及年老体弱者 (4)用法用量:每次肛门内塞一支,保留半小时后上厕所,效果较好 2、制法: (1)将乙酰水杨酸粉末研细 (2)80C水溶使其基质熔融,依次加入药粉,混匀,放凉至稍粘稠,注入栓模,放置凝固后置于冰箱冷藏20mi n,取出刮削,脱模,既得 (3)称重 五、实验结果 1、得到六枚栓剂 2、栓剂重量 六、实验讨论 1、药物称量准确 2、把握好水浴锅的温度 3、灌栓模应一次性灌满,稍溢出模口为度 4、注入栓模后要放置凝固后方可移动 七、思考题 1、在制备脂肪基质时,置换价的计算有何意义? 置换价指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的重量之比,用同一模型所制得的栓剂容积是相同的,但其质量则随基质与药物密度的不同而有差别,根据置换价可以对药物置换基质的重量进行计算,为了保证投料的准确性,保证栓剂中药物含量的准确,在使用不同基质时,由于基质的密度不同,都需要进行置换价的测定,对于主药含量较大的栓剂, 尤具实际意义。 2、栓剂为什么要测融变时限? 栓剂的崩解依赖于体温及腔道分泌液使其溶解,测定栓剂融变时限可保证在适宜体温、适宜腔道环境以及最佳有效治疗时间下,达到最大有效药物浓度;并能保证栓剂所含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损失。

从易拉罐制备明矾及明矾的净水功用

从易拉罐制备明矾及明矾的净水功用 一、目的:回收废弃易拉罐制成具有净水功用的明矾。掌握溶解、过滤、结晶 以及沉淀的转移和洗涤等无机制备中常用的基本操作。 二、原理: (一)合成铝明矾 走在街上到处可发现被抛弃的饮料罐,其中铝罐是不易被分解废弃物之一,平均寿命约达一百年。铝虽是地壳中含量第三的元素,但并不表示是用之不尽的,必须找出一可行方法来回收。一般回收的铝罐多是经加热熔融后再制成其它铝制品重复利用。在本实验中,则是将废弃的易拉罐经一连串的化学反应制成具净水功能的铝明矾,藉以了解铝的化学性质。 铝是活泼的金属,但因其表面常被一层氧化铝保护着,而与稀酸反应很慢。 - 而溶解于碱液中:碱性溶液可溶解此氧化层,进一步再与铝反应形成Al(OH)4 2Al(s) + 2KOH(aq) + 6H2O(l) →2K+(aq) + 2Al(OH)4-(aq) + 3H2(g)(1) 当加入酸时,首先产生白色柔毛状Al(OH)3 沉淀: Al(OH)4-(aq) + H+(aq) →Al(OH)3(s) + H2O(l)(2) 继续加酸,则Al(OH)3(s) 变成Al3+ 溶解于酸中: Al(OH)3(s) + 3H+(aq) →Al3+(aq) + 3H2O(l)(3) 若将碱加入Al(OH)3(s) 中,则复产生可溶解的Al(OH)4- : Al(OH)3(s) + OH-(aq)→Al(OH)4-(aq)(4) 由于Al(OH)3 兼具酸与碱的性质,可与强酸也可与强碱反应,我们称之为两性物质。 本实验欲由铝片制得之铝明矾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化学式为KAl(SO4)2 12H2O,能从含SO42-、Al3+ 和K+ 的过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在适当

实验六 栓剂的置换价测定及其制备 一、 实验目的

28 实验六 栓剂的置换价测定及其制备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过程。 2.掌握置换价测定方法及应用。 二、 实验指导 栓剂是指药物与基质均匀混合后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重量的专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它在常温下应为固体,但遇体温时应能溶化或软化。栓剂既可以发挥局部作用,也可以发挥全身作用。目前,常用的栓剂有肛门栓(直肠栓)和阴道栓。肛门栓一般做成鱼雷形或圆锥形,阴道栓有球形、卵形、鸭舌形等形状。 栓剂的基本组成是药物和基质。常用基质可分为油脂性基质与水溶性基质两大类。油脂类基质,如可可豆脂、半合成脂肪酸酯、氢化植物油等。水溶性基质,如甘油明胶、聚氧乙烯硬脂酸酯(S —40)和聚乙二醇类等。某些基质中还可加入表面活性剂使药物易于释放和被机体吸收。 栓剂的制备方法有搓捏法、冷压法和热熔法三种。脂溶性基质栓剂的制备可采用三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而水溶性基质的栓剂多采用热溶法制备。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流程如下: 制备栓剂用的固体药物,除另有规定外,应为 100目以上的粉末,为了使栓剂冷却后易从模型中推出,灌模前模型应涂润滑剂。水溶性基质涂油溶性润滑剂,如液体石蜡;油溶性基质涂水溶性润滑剂,如软皂乙醇液(由软皂、甘油各一份及90%乙醇五份混合而成)。 不同的栓剂处方用同一模型制得的容积是相同的,但其重量则随基质与药物密度的不同而有差别。为了正确确定基质用量以保证剂量准确,常需预测药物的置换价。

29 置换价(f )定义为主药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如碘仿与可可豆脂的置换价为3.6,即3.6g 碘仿和1g 可可豆脂所占容积相等。由此可见,置换价即为药物的密度与基质密度之比值。所以,对于药物与基质的密度相差较大及主药含量较高的栓剂,测定其置换价尤具有实际意义。当药物与基质的密度已知时,可用下式计算。 基质密度药物密度 =f 当基质和药物的密度不知时,可用下式计算: ()W M G W f ??= (1) 式中W-每枚栓剂中主药的重量,G- 每枚纯基质栓剂的重量, M-每枚含药栓剂的重量。 根据求得的置换价,计算出每枚栓剂中应加的基质质量(E)为 f W G E ?= (2) 值得注意的是, 同一种药物针对不同的基质有不同的置换价,所以,谈及药物的置换价时应指明基质类别。 栓剂的质量评定内容,药典规定必须检查其重量差异,融变时限,外观,硬度。另外,还有一些非法定检查指标,如均匀度、粒度、软化点、体外释放实验、生物利用度等。 三、 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置换价的测定 以阿斯匹林为模型药物,用半合成脂肪酸酯为基质进行置换价测定。 1. 操作 (1)纯基质栓的制备 称取半合成脂肪酸酯10g 置蒸发皿中,于水浴上加热,待2/3基质熔化时停止加热,搅拌使全熔,待基质呈粘稠状态时,灌入已涂有润滑剂的栓剂模型内,冷却凝固后削去模口上溢出部分,脱模,得到完整的纯基质栓数枚,称重,每枚纯基质的平均重量为G(g)。 (2)含药栓的制备

明矾晶体制作

如何制作明矾晶体? 【原理】从饱和溶液制取晶体有两种方法,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溶质,常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而对于随温度升高溶解度显著增大的固体溶质,如硫酸铜、明矾、硝酸钾等,常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用品】烧杯、表面皿、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漏斗、量筒、玻璃棒、镊子、滤纸、细线、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操作】 1、制取小晶体在盛100mL水的烧杯里,加入研细的硫酸铜粉末10g,同时加1mL 稀硫酸(防止硫酸铜水解),加热,使晶体完全溶解。继续加热到80—90℃,趁热过滤,滤液流入一洗净并用热水加温过的烧杯里,加盖静置。经几小时或一夜,将会发现杯底有若干颗小晶体生成. 2、小晶体的长大拣取一颗晶形比较完整的晶体,用细线系住,悬挂在盛饱和硫酸铜溶液的烧杯里,并加盖静置。每天再往烧杯里加入少量微热的饱和硫酸铜溶液,小晶体会逐渐长大,成为一块大晶体。 成败关键 (1)所用试剂必须纯净,如含有杂质就很难获得完整的晶形。 (2)控制溶液的浓度,如果溶液过浓,析晶速率太快,不易形成晶形完整的晶体;如超过饱和溶液浓度不大,结晶速率太慢,小晶体慢慢长大。制备小晶体时,用高于室温20℃—30℃的饱和溶液;以后添加的饱和溶液应是高于室温15℃—20℃的溶液,每次加入量约为原溶液的1/10,添加时要把晶体取出,等溶液温度均匀后再把晶体浸入。 (3)注意环境温度的变化,应使饱和溶液缓慢冷却,可用布或棉花把烧杯包好。白天温度较高时可把晶体取出,到晚上再放回溶液中。 (4)所用容器必须洁净,要加盖以防灰尘落入。 3、小晶体的制取一次结晶,析出的晶体如果太小,可拣取几颗晶形完整的,用高于室温的饱和溶液再进行培养,使其长大到可以用细线系住。也可以在滤液中挂入细线,当溶液冷却时便在细线上析出小晶体,保留一颗晶形完整的(其余剥掉)做晶种,按步骤2操作使其长大。 4、明矾、重铬酸钾、硫酸镍等物质,都易培养成晶形完整的大晶体,可建议学生在家中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制取明矾大晶体。

明矾的制备实验报告

明矾的制备、组分含量测定及其晶体的培养 一. 实验目的 1. 熟练掌握无机物的提取、提纯、制备、分析等方法的操作及方案设计。 2. 学习设计综合利用废旧物的化学方法。 3. 学习从溶液中培养晶体的原理和方法。 4. 自行设计鉴定产品的组成、纯度和产率的方法,并鉴定之。 仪器和试剂 (1)仪器:100cm3烧杯,布氏漏斗,抽滤瓶,表面皿,玻璃棒,试管,电子天平,容量瓶(250 mL、100mL),移液管,锥形瓶(两个),烘箱。 (2)试剂废铝(易拉罐),NH3 · H2O(6mol·dm-3),H2SO4(9mol·dm -3),KAl(SO4)2·12H2O 晶种,EDTA溶液(0.02599mol·L-1),二甲酚橙(XO,2g·L-1)水溶液,HCl(6mol·L-1,3mol·L-1),NH3·H2O(1+1),六次甲基四胺溶液(200g·L-1),Zn2+(0.02581 mol·L-1);NH4F溶液:200 g·L-1,贮于塑料瓶中; KOH溶液:1.5mol/L 取8.416g KOH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 氯化钡溶液:0.25g/mL ,取25.45克氯化钡溶于100mL蒸馏水中; 硫酸根标准贮备溶液:550u g/mL,准确称取1.3522g已烘干的基准硫酸钾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 二. 实验提要 目前使用的铝制品的包装和用具较多,因此废旧饮料罐、盒,铝质导线等废 铝很多,设计简便的方法由铝制的易拉罐制备明矾(KAl(SO 4) 2 ·12H 2 O),并培 养明矾的单晶,计算产率和鉴定产品的质量。 1、实验原理 (1)明矾的制备 将铝溶于稀氢氧化钾溶液制得偏铝酸钾: 2Al+2KOH+2H2O=2KAlO2+3H2 往偏铝酸钾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能生成溶解度较小的复盐KAl(SO4)2·12H2O] 反应式为: KAlO2+2H2SO4+10H2O=KAl(SO4)2.12H2O 温度T/K 物质种类273 283 293 303 313 333 353 363 KAl(SO4)2·12H2O/g 3.00 3.99 5.90 8.39 11.7 24.8 71.0 109 243 K2SO4/g 7.4 9.3 11.1 13.0 14.8 18.2 21.4 22.9 单晶的培养 要使晶体从溶液中析出,从原理上来说有两 种方法。以图1的溶解度曲线的过溶解度曲线 为例,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报告2020年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利用溶解度的差异制备硫酸亚铁铵。 2. 从实验中掌握硫酸亚铁、硫酸亚铁铵复盐的性质 3. 掌握水浴、减压过滤等基本操作 4. 学习pH 试纸、吸管、比色管的使用 5. 学习用目测比色法检验产品质量。 二.原理 铁屑溶于稀硫酸生成硫酸铁。硫酸铁与硫酸铵作用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硫酸亚铁铵。 Fe + H 2SO 4 = FeSO 4 + H 2 ↑ FeSO 4 +(NH 4)2SO 4+6H 2O = FeSO 4(NH 4)2SO 4·6H 2O 晶,形成(NH 4)2FeSO 4·6H 2O 晶体。 比色原理:Fe 3+ + n SCN- = Fe(SCN)n (3-n) (红色) 用比色法可估计产品中所含杂质 Fe 3+的量。Fe 3+由于能与SCN -生成红色的物质[Fe(SCN)]2+,当红色较深时,表明产品中含Fe 3+较多;当红色较浅时,表明产品中含Fe 3+较少。所以,只要将所制备的硫酸亚铁铵晶体与KSCN 溶液在比色管中配制成待测溶液,将它所呈现的红色与含一定Fe 3+量所配制成的标准Fe(SCN)]2+溶液的红色进行比较,根据红色深浅程度相仿情况,即可知待测溶液中杂质Fe 3+的含量,从而可确定产品的等级。 三.仪器及药品 洗瓶、250ml 烧杯、锥形瓶(150mL ,250mL 各一个)、移液管(1mL,2mL 各一根)10ml 量筒、吸滤瓶、比色管(25mL )、比色架、铁粉、2mol/L 盐酸、3mol/L 硫酸、25%KSCN 四.实验步骤 1. 硫酸亚铁制备 2.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配(NH 4)2SO 4饱和溶液:0.005*3*132=1.98g ((NH 4)2SO 4),1.98*100÷75=2.64g(水) 3. Fe 3+的限量分析 不含氧水的准备 :在250mL 锥形瓶中加热150mL 纯水至沸,小火煮沸10~20分钟,冷却后备用。

实验报告-利用铝箔制备明矾

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利用铝箔制备明矾 二、实验目的: 1.了解废弃物利用的意义及其经济价值。(因为用铝箔做原料,所以没有涉及。) 2.了解用废铝罐制备明矾的实验原理。 3.练习煤气灯使用、台秤称量,学习溶解、过滤、结晶、干燥等基本操作,了解冰水 浴的使用。 三、实验原理: 1.铝与KOH的反应: 2Al + 2 KOH + 6H2O →2Al(OH)4- + 2K+ + 3H2 2.加入H2SO4 的反应: Al(OH)4- + H+→Al(OH)3↓+ H2O 3.继续加入H2SO4 的反应: Al(OH)3↓+ 3 H+ →Al3+ + 3 H2O 4.加入M3+生成明矾: K+ + Al3+ + 2SO42- + 12 H2O →KAl(SO4)2·12 H2O 四、实验用品: 铝箔、KOH(1mol/L)、H2SO4(6mol/L) 五、实验步骤及现象: 1.用电子天平称取1g铝箔——铝箔的质量恰好为1.00g。 2.量取1mol/L的KOH溶液60ml于250ml烧杯中,将铝箔撕成细条放入烧杯中—— 铝与KOH溶液反应,产生气泡速度逐渐加快。 3.用煤气灯加热烧杯——铝箔逐渐溶解,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最终全部溶解。 4.略冷却后,用布氏漏斗减压过滤溶液——滤去灰黑色的不溶物,得到无色清液。 5.将滤液转移至150ml的新烧杯中,并取25ml的6mol/L H2SO4 溶液在搅拌下缓慢加 入烧杯中——刚加入硫酸时,烧杯中逐渐生成白色沉淀;后随着硫酸继续加入,少 量沉淀溶解,但杯底仍有较多白色沉淀。 6.用煤气灯加热烧杯——白色沉淀全部溶解;加热溶液至沸腾,待溶液剩余大约60ml

实验报告栓剂的制备

药剂学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三栓剂的制备(药学、09制药工程)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和操作要点 2.掌握置换价的测定方法和应用 3.了解栓剂的质量评价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 实验内容 (1)置换价的测定 实验1:测定水杨酸的置换价 以水杨酸为模型药物,用单硬脂酸甘油酯为基质,进行置换价测定。 (2)甘油栓的制备 实验2:甘油栓的制备 以甘油、硬脂酸钠为原料,通过热熔法制备甘油栓。 实验3:醋酸氯己定栓剂的制备 以甘油,明胶为原料,通过热熔法制备醋酸氯己定栓剂。 2. 实验原理 (请根据实验教材自己补充,包括置换价计算公式、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制备工艺流程、栓剂的质量评定等。) 三、主要仪器设备 1.实验材料:水杨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钠、甘油、明胶。 2.设备与仪器:研钵、水浴锅、栓模等。 四、实验步骤、操作过程 (根据实验过程填写,必须列出处方。) 实验1:实验书132页置换价的测定,包括A.纯基质栓的制备;B.含药栓的制备。注意:1、栓模使用肛门栓模(圆锥形);2、乙酰水杨酸用水杨酸代替;半合成脂肪酸酯用单硬脂酸甘油酯。 实验2:实验书133页甘油栓的制备。注意:1、采用【处方二】制备;2、栓模采用肛门栓模(圆锥形)。 实验3:实验书134页醋酸氯己定栓剂的制备。注意:1、栓模使用教学用阴道栓模(鸭舌形);2、处方量放大5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1:测定水杨酸的置换价,将实验结果记录于表1-1中,并计算置换价DV 纯基质栓 含药栓 (计算置换价DV) 实验2、3 :栓剂的制备,将实验结果记录于表1-2中,并评价其质量 表2 各栓剂质量检查结果

实验一 明矾的制备

实验1 明矾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明矾的制备方法; 2.认识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3.练习和掌握溶解、过滤、结晶以及沉淀的转移和洗涤等无机制备中常用的基本操作和测量产品熔点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铝屑溶于浓氢氧化钠溶液,可生成可溶性的四羟基合铝(Ⅲ)酸钠Na[Al(OH)4],再用稀H2SO4调节溶液的pH值,将其转化为氢氧化铝,使氢氧化铝溶于硫酸生成硫酸铝。硫酸铝能同碱金属硫酸盐如硫酸钾在水溶液中结合成一类在水中溶解度较小的同晶的复盐,此复盐称为明矾[KAl(SO4)2·12H2O]。当冷却溶液时,明矾则以大块晶体结晶出来。 制备中的化学反应如下: 2Al + 2NaOH + 6H2O =2Na[Al(OH)4] + 3H2↑ 2Na[Al(OH)4] + H2SO4=2Al(OH)3↓+ Na2SO4+ 2H2O 2Al(OH)3+ 3H2SO4=Al2(SO4)3+ 6 H2O Al2(SO4)3+ K2SO4+ 24H2O==2KAl(SO4)2·12H2O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烧杯,量筒,普通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表面皿,蒸发皿,酒精灯,台秤,毛细管,提勒管等。 H2SO4(3mol·L-1),NaOH(s),K2SO4 (s),铝屑,pH试纸(1~14)。四、实验步骤 1.制备Na[Al(OH)4] 在台秤上用表面皿快速称取固体氢氧化钠2g,迅速将其转移至250mL的烧杯中,加40mL水温热溶解。称量1g铝屑,切碎,分次放入溶液中。将烧杯置于热水浴中加热(反应激烈,防止溅出)。反应完毕后,趁热用普通漏斗过滤。 2.氢氧化铝的生成和洗涤在上述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加入8mL左右的

酊剂及糖浆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浸出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浸出制剂的原理和制法 2、掌握溶解法制备酊剂的方法 掌握糖浆剂的制备方法,熟悉含糖量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浸出剂 (1)定义:指用适宜的溶剂和方法浸提饮片中有效成分,直接或再经一定的制备工艺过程而获得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 (2)浸出制剂的分类: a、水浸出制剂:汤剂、合剂、口服液等 b、含糖浸出制剂:糖浆剂、煎膏剂等 c、含醇浸出制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等 d、无菌浸出制剂:中药注射剂等 e、其它浸出制剂:颗粒剂、片剂、浓缩丸剂、栓剂、软膏剂、气雾剂等 (3)常用浸出方法:煎煮法、浸渍法、回流法、渗漉法、水蒸气蒸馏法等 2、酊剂 (1)定义:指饮片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也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附:a、酊剂多供内服,少数外用

b、酊剂不加糖或蜂蜜矫味和着色 c、含有毒性药的酊剂,每100ml应相当于原饮片的10g;其它酊剂每100ml应相当于原因片的20g (2)制备方法: a、浸渍法:选用适宜浓度的乙醇用浸渍法提出药材的有效成分后制备成酊剂 b、渗漉法:将药材用乙醇渗漉出有效成分后制备成酊剂 c、溶解法:用于化学药物的配置 d、稀释法:以浓酊剂、浓浸膏为原料,用适宜乙醇稀释至规定浓度,静置12小时以上,过滤即得 3、糖浆剂 (1)定义:含有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液 附:a、糖浆剂含着糖量应不低于45% b、糖浆剂中的糖主要用于矫味 (2)分类 a、单糖浆: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其浓度为85%(g/ml)或64.72%(g/g)。 附:1)可供配制含药糖浆、矫味、作不溶性成分的助悬剂和片、丸剂的粘合剂 2)作矫味时,一般用20%,小儿用药为20~40% b、药用糖浆:是含药或药材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液,具有相应的治疗作用。

普通化学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一天平称量 实验一天平称量 姓名学号实验日期 一.实验预习与思考 1.电子天平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哪几点? 2.称样中常用哪几种称量方法?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直接称量法?什么情况下使用差减称量法? 3.请说明称完样品后应做的结束工作。

实验一天平称量二.实验结果与讨论 1.直接法称量 钢块编号: 重量g 2.加量法(固定重量称量法)称量 按照g称量要求,称取样品一份。 实际称得g。 3.差减法称量 按照g称量范围,称取样品三份。 ⑴⑵⑶ W初 W终 W(g)

实验二氯化钠的提纯 姓名学号实验日期 一.实验预习与思考 1.请简述本实验所应用的原理,并写出本实验涉及的主要的化学反应式。2.本实验中先除SO42-,后除Ca2+ 、Mg2+ 等离子的次序能否颠倒?为什么?3.去除Ca2+、Mg2+、Ba2+ 等离子时能否用其它可溶性碳酸盐代替Na2CO3?4.为何要用HCl把溶液调节为pH 3~4?能否用其它酸?

5.蒸发浓缩过程中,为什么应将蒸发皿周边析出的固体及时拨入溶液中? 6.在检验产品纯度时,能否用自来水溶解NaCl?为什么? 7.仔细阅读实验基础知识中p.24试剂取用规则,p.16煤气灯使用,p.33蒸发浓缩与结晶,p.35常压过滤、减压过滤、离心分离等有关内容。 二.实验部分 1.提纯步骤及相应现象和数据记录 提纯实验步骤(包括所用试剂与实际用量):现象和数据:

2.定性分析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 1.实验结果: 原料粗盐重g,获得提纯产物NaCl重g,产率 产物纯度分析结论: 2.问题与讨论: (1).用化学方法除去杂质时,选择除杂试剂的标准是什么? (2). 加沉淀剂除杂质时,为了得到较大晶粒的沉淀,沉淀的条件是什么? (3).你认为本实验中影响提纯产物产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甘油栓的制备-实验报告

甘油栓的制备 摘要本实验以甘油、硬脂酸、无水碳酸钠、水为原料,按照相应比例,采用热熔法,在水浴下使硬脂酸和无水碳酸钠发生皂化反应制备10枚甘油栓,最终得到10枚子弹头形、完整光滑的甘油栓。 关键词甘油栓甘油硬脂酸无水碳酸钠 Abstrac t In the present study glycerin, stearic acid, sodium carbonate without water, water is for raw material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rresponding proportion, on the melt method, stearic acid and sodium carbonate without water happen saponification reaction to be 10 glycerin bolt.Finally we obtained 10 bullet form, complete ,smooth glycerin suppository . Key Glycerin suppository Glycerin stearic acid sodium carbonate without water 甘油栓主要由甘油与肥皂或明胶配制而成。使用时塞入肛门刺激直肠壁, 反射性地引起排便, 起到温和的通便作用。甘油栓因其作用温和,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短时间内即可促进排便,所以得到大家的青睐[1]].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DF-101S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重庆高教)栓模(十粒) 烘箱研钵药匙烧杯托盘天平玻棒蒸发皿小刀丙三醇(分析纯)无水碳酸钠硬脂酸液体石蜡水 1.2方法 1.2.1处方甘油40g,无水碳酸钠1g,硬脂酸3.5g,水5ml. 1.2.2制备方法由于制模时会存在损失,因此取制15粒栓的量。将1g无水碳酸钠用5ml水在蒸发皿内溶解完全后,加入40g甘油,再缓慢加入硬脂酸,并随加随搅,直至混合液变澄明,倒入事先已预热的栓模内,于室温下放冷,刮掉栓模表面的废 弃物,取出子弹头状的甘油栓. 2.结果与讨论: 2.1 结果成功制得10枚甘油栓,外观光滑完整,未出现分层破裂和表面粗糙的情况。但所得甘油栓硬度较硬,且颜色不够白,带一点黄色。 重量差异 最低限度:2.263475g 最高限度:2.630525g 仅有一粒超过限度,因此本次甘油栓的重量差异检查符合药典规定。 2.2 讨论 硬脂酸作为硬化剂,虽然较于最常用处方的硬脂酸4%减少到3.5%,但硬度仍然较硬,分析原因有可能是皂化过程不完全,硬脂酸为完全转化为硬脂酸钠。2010 版的《中国药典》中的处方用硬脂酸钠直接和甘油经过加热、溶解、混合制备,避免了硬脂酸和碳酸钠的皂化反应过程,提高了栓剂的质量[3]]。至于出现黄色,是由于制备过程中使用的试管夹本身带黄色,污染了蒸发皿内的混合液。 实验完成后,甘油栓出现了“出汗”的现象,可以加入一定量的明胶进行调节,如每100g中加入12g明胶,加入明胶也可以对其硬度进行调节[1]。当然,甘油作为水溶性药物,完全可以采用明胶做基质,在加入适量的硬脂酸钠做为硬

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

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 前言 冷却热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可以得到硫酸铜晶体,但晶体析出的情况、形状大小都会因实验用品的差异、实验过程中的变量有所不同。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参照初三化学【下册】课本P40中明矾晶体的制取方法和借鉴往届学生制作硫酸铜晶体的经验,结合网上查找到的相关资料,进行制取硫酸铜晶体的实验,共耗时10天才成功完成。 一、实验仪器、药品、材料 线圈,碗一个,硬纸片一张、硫酸铜粉末若干。 二、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放入比室温高10~20℃的水,并加入足量硫酸铜; 2.用筷子搅拌,直到有少量晶体不能再溶解; 3.待溶液自然冷却到比室温略高3~5℃时,把模型放入碗中; 4.用硬纸片盖好,静置一夜; 5.取出线圈后往烧杯中加入温水,使其成为比室温高10~15℃的溶液, 并补充适量硫酸铜,使其饱和; 6.用硬纸片盖好,静置过夜;每天观察,重复5、6项的操作过程。 7.三、实验注意 1. 所用试剂必须纯净,如含有杂质就很难获得完整的晶形。 2. 控制溶液的浓度,如果溶液过浓,析晶速率太快,不易形成晶形完整 的晶体;如超过饱和溶液浓度不大,结晶速率太慢,小晶体慢慢长大。制备小晶体时,用高于室温20℃~30℃的饱和溶液;以后添加的饱和溶液应是高于室温15℃~20℃的溶液,每次加入量约为原溶液的1/10,添加时要把晶体取出,等溶液温度均匀后再把晶体浸入。 3. 注意环境温度的变化,应使饱和溶液缓慢冷却,可用布或棉花把烧 杯包好。白天温度较高时可把晶体取出,到晚上再放回溶液中。

4. 所用容器必须洁净,要加盖以防灰尘落入。 四、实验过程 五、实验结论 (1)硫酸铜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过严格控制温度的变化,有利于加快晶体的成形速率; (2)使用铁丝作为模型,不能使硫酸铜饱和溶液结晶,因为Fe的金属活动性 比Cu强,能与CuSO 4反应(Fe+CuSO 4 =Cu+FeSO 4 )生成绿色的硫酸亚铁和铜; (3)铜丝表面缠上棉线的模型,能较好地析出硫酸铜晶体: (4)模型必须悬挂在溶液中,若模型与杯壁贴合,冷却后溶液析出的晶体将附着在线圈和杯壁之间,成形的晶体形状不规则。 六、问题与探究 Q:为什么不同的材料结晶情况不同? A:根据结晶原理,晶体的生长是溶质在晶核表面不断堆积的结果,对澄清的过饱和溶液,在介稳区内是不会产生晶核的,必须靠外界加入的晶种,才能使溶液中的溶质生长到晶种的表面上,而溶液中的固体杂质、微粒、尘埃、容器界面的粗糙度、容器的震动等都会诱发成核。

实验七栓剂的制备与置换价的测定

实验七栓剂的制备与置换价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热熔法制备栓剂的方法与操作要点。 2.熟悉栓剂基质的分类、置换价的概念及其测定的方法和意义。 3.了解栓剂常规质量检查。 二、实验指导 1.概述 栓剂系指药物与基质混合制成的专供塞入人体腔道使用的一种固体剂型。栓剂按给药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肛门栓和阴道栓,其形状与重量因施用腔道而异。 栓剂外形应完整光滑;无刺激性;有适宜的硬度;塞入腔道后,应能融化、软化或溶化,并能与分泌液混合,逐渐释放出药物,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 栓剂常用基质有油脂性基质如可可豆油,半合成脂肪酸酯类等;水溶性及亲水性基质,如甘油明胶,PEG等。应根据药物性质及治疗上的要求选用。 2.制备方法 栓剂的制备方法,有热熔法与冷压法二种。热熔法应用广泛,适合各类基质。 热熔法工艺流程: 基质熔化→与药物混匀→注模→冷却→削去溢出部分→脱模→质检→包装。 一般来说,难溶性固体药物应先用适宜方法制成极细粉,再与油性基质混匀。油溶性药物可直接混入已熔化的油脂性基质中,使之溶解,如果加入的药物量过大时能降低基质的熔点或使栓剂过软,可加适量石蜡或蜂蜡调节。水溶性药物,如中药浸膏,可直接与已溶化的水溶性基质混合,也可制成干浸膏粉与油脂性基质混合。 为了使栓剂冷却后易从栓模中脱出,同时保证栓剂外观光滑,栓模中应涂润滑剂,基质不同,选用的润滑剂不同。水溶性、亲水性基质的栓剂,常用液体石蜡、植物油;油脂性基质的栓剂则用软肥皂、甘油各一份与90%乙醇5份制成的醇溶液。 3.置换价 用同一模具制备的栓剂,容积虽相同,但其重量则因基质与药物密度的不同而有差别。以可可豆油为基质,若药物密度与可可豆油相同,则药物可置换等量可可豆油;若药物密度为可可豆油的两倍,则药物仅占等量可可豆油的一半。因此,我们把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称该药物对该基质的置换价。 为了保证投料的准确性,保证栓剂中药物含量的准确,在使用不同基质时,由于基质的

药剂实验报告内容

实验一 混悬剂的制备及F 值测定 一、实验目的:①掌握混悬剂的一般制备方法;②掌握沉降容积比的概念和测定方法。 二、实验材料:氧化锌,甘油,甲基纤维素,阿拉伯胶,蒸馏水,95%乙醇; 电子天平,研钵,具塞刻度试管,普通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烧杯,量筒,滴管 三、实验原理: Stokes 定律: ()ηρρ92212g r V -= 式中V-沉降速度,r-粒子半径,ρ1-粒子密度,ρ2-介质密度,η-混悬剂的粘度,g-重力加速度。 沉降容积比:F= H/ H 0(0~1),F 值越大,则混悬剂越稳定 四、实验内容 1.处方: 2.操作步骤: 取四个具塞刻度试管,按上述处方配制四种氧化锌混悬液。 (1)处方1和处方2:在试管中先放入少量水,然后分别加入0.5g 氧化锌,分别分次加入处方中的其它成分,最后加蒸馏水至10ml 刻度。 (2)处方3和处方4:在试管中先放入少量水,分别加入甲基纤维素与阿拉伯胶,需不断震荡至全溶,然后加入0.5g 氧化锌,最后加蒸馏水至10ml 刻度。 (3)沉降容积比测定:将上述4个装混悬液的试管,塞住管口,同时振摇相同次数(或相同时间:2分钟)后放置,分别按表2时间记录沉降物的高度H (ml 或mm ),计算沉降容积比,结果填入表2。根据表2数据,绘制各处方的沉降曲线。 五、实验结果: 1.沉降容积比测定结果: 02.根据表2数据,以H/H 0 (沉降容积比)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出四个处方沉降曲线(在一个坐标图里),比较几种助悬剂的助悬能力。 六、结果分析讨论 哪个处方的混悬剂最稳定,分析原因。

实验二 乳化植物油HLB 值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熟悉测定油乳化所需乳化剂的HLB 值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混合乳化剂HLB 值计算: n n n W W W W HLB W HLB W HLB HLB +++?++?+?ΛΛΛΛ212211= 混 三、实验材料:司盘-80,吐温-80,植物油,蒸馏水; 电子天平,研钵,具塞刻度试管,普通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烧杯,量筒,滴管 四、实验内容 1.处方: 植物油 5ml 混合乳化剂 0.5g 蒸馏水 加至10ml 2.操作步骤: ⑴制备混合乳化剂:按公式将司盘-80(HLB=4.3)和吐温-80(HLB=15)的用量计算出并填于表1中,并制备混合乳化剂,每种制备5g ⑵测定最佳HLB 值:取 4支具塞刻度试管,各加入植物油5ml ,分别加入不同HLB 值的混合乳化剂0.5g ,加蒸馏水至10ml ,加塞,同时振摇2分钟,即成乳剂,按表2,于不同时间测定水层高度,并记录。 表2 乳剂稳定性测定(水层高度:ml ) 3.五、结果分析与实验体会 实验三 液体石蜡乳剂与石灰搽剂的制备及质量评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不同类型乳剂的制备方法。 2.掌握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 3.熟悉检验乳剂稳定性常用的考察方法。 二、实验材料:液体石蜡,阿拉伯树胶粉,植物油,氢氧化钙,苏丹Ⅲ,亚甲蓝,蒸馏水; 电子天平,研钵,普通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烧杯,量筒,锥形瓶,水浴锅,显微镜(玻 片),离心机,刻度离心管,冰箱,具塞刻度试管,滴管 三、实验内容 (一)液体石蜡乳的制备 1.处方 液体石蜡 12ml 阿拉伯胶 4g 蒸馏水加至30ml

明矾的制备实验报告

明矾的制备实验报告

明矾的制备、组分含量测定及其晶体的培养 一. 实验目的 1. 熟练掌握无机物的提取、提纯、制备、分析等方法的操作及方案设计。 2. 学习设计综合利用废旧物的化学方法。 3. 学习从溶液中培养晶体的原理和方法。 4. 自行设计鉴定产品的组成、纯度和产率的方法,并鉴定之。 仪器和试剂 (1)仪器:100cm3烧杯,布氏漏斗,抽滤瓶,表面皿,玻璃棒,试管,电子天平,容量瓶(250 mL、100mL),移液管,锥形瓶(两个),烘箱。 (2)试剂废铝(易拉罐),NH3 · H2O(6mol·dm-3),H2SO4(9mol·dm -3),KAl(SO4)2·12H2O 晶种,EDTA溶液(0.02599mol·L-1),二甲酚橙(XO,2g·L-1)水溶液,HCl(6mol·L-1,3mol·L-1),NH3·H2O(1+1),六次甲基四胺溶液(200g·L-1),Zn2+(0.02581 mol·L-1);NH4F溶液:200 g·L-1,贮于塑料瓶中; KOH溶液:1.5mol/L 取8.416g KOH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 氯化钡溶液:0.25g/mL ,取25.45克氯化钡溶于100mL蒸馏水中; 硫酸根标准贮备溶液:550u g/mL,准确称取1.3522g已烘干的基准硫酸钾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 二. 实验提要 目前使用的铝制品的包装和用具较多,因此废旧饮料罐、盒,铝质导线等废铝很多,设计简便的方法由铝制的易拉罐制备明矾(KAl(SO4)2·12H2O),并培养明矾的单晶,计算产率和鉴定产品的质量。

1、实验原理 (1)明矾的制备 将铝溶于稀氢氧化钾溶液制得偏铝酸钾: 2Al+2KOH+2H2O=2KAlO2+3H2 往偏铝酸钾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能生成溶解度较小的复盐 KAl(SO4)2·12H2O] 反应式为: KAlO2+2H2SO4+10H2O=KAl(SO4)2.12H2O 不同温度下明矾、硫酸铝、硫酸钾的溶解度( 100gH2O 中)如下表所示: 温度 T/K 物质种类273 283 293 303 313 333 353 363 KAl(SO4)2·12H2O/g 3.00 3.99 5.90 8.39 11.7 24.8 71.0 109 243 K2SO4/g 7.4 9.3 11.1 13.0 14.8 18.2 21.4 22.9 单晶的培养 要使晶体从溶液中析出,从原理上来说有 两种方法。以图1的溶解度曲线的过溶解度曲 线为例,为溶解度曲线,在曲线的下方为 不饱和区域。若从处于不饱和区域的 A 点状态 的溶液出发,要使晶体析出,其中一种方法是 采用的过程,即保持浓度一定,降低温度的冷却法;另一种办法是采用的过程,即保持温度一定,增加浓度的蒸发法。用这样的方法使溶液的状态进入到线上方区域。一进到这个区域一般就有晶核产生和成长。但有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虽处于这个区域,溶液中并不析出晶体,成为过饱和溶液。可是过饱和度是有界限的,一旦达到某种界限时,稍加震动就会有新的,较多的晶体析出(在图中,表示过饱和的界限,此曲线称为过溶解度曲线)。在和之间的区域为准稳定区域。要使晶体能较大

由废铝罐制备明矾

由廢鋁罐製備明礬 z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大學普通化學實驗,第十二版,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台北,民國九十七年。 z版權所有,若需轉載請先徵得同意;疏漏之處,敬請指正。 z臺大化學系普化教學組羅聲晴助教,2007年2月10日。 一、目的:回收廢棄罐製成明礬,利用再結晶法加以純化,並經取代反應製成鉻 鋁明礬。 二、實驗技能:學習藥品稱量、液體量取、重力過濾法、抽氣過濾法、再結晶的 分離純化及養晶技術。 三、原理: (一)合成鋁明礬 鋁是活潑的金屬,但與稀酸反應很慢,因其表面常被一層氧化鋁保護著;而鹼性溶液可溶解此氧化層,進一步再與鋁反應。鋁片與過量鹼反應形成可溶解的 Al(OH)4 -: 2Al(s) + 2KOH(aq) + 6H2O(l) → 2K+(aq) + 2Al(OH) 4- (aq) + 3H2(g) (1) 當加入酸時,可移去一個 OH-,產生白色柔毛狀 Al(OH)3 沈澱: Al(OH)4-(aq) + H+(aq) → Al(OH)3(s) + H2O(l) (2) 繼續加酸,則 Al(OH)3 變成 Al3+ 溶解於酸中: Al(OH)3(s) + 3H+(aq) → Al3+(aq) + 3H2O(l) (3) 若將鹼加入 Al(OH)3中,則產生可溶解的Al(OH)4-: Al(OH)3(s) + OH-(aq)→ Al(OH)4-(aq) (4) 像Al(OH)3這類既能當鹼又能當做酸的物質,稱為兩性物質(amphoteric substances),其它如:Sb(OH)3、Sn(OH)2、Sn(OH)4、Pb(OH)2、Cr(OH)3、 Zn(OH)2、Ga(OH)3及Ti(OH)4等均為兩性化合物。 明礬(Alum),通式為M+M3+(SO4)2?12H2O,是離子化合物,能從含硫酸根、 三價陽離子(如:Al3+、Cr3+、Fe3+)和一價陽離子(如:K+、Na+、NH4+) 的過飽和溶液中結晶出來,在適當條件下並可長成相當大的晶體。結晶層中

药剂设计性实验

药剂设计性实验一、项目描述及材料清单。

二、实施过程 (一)任务实施: 1、查找资料,了解栓剂的组成和类型?并在实验报告中加以描述。 2、查找资料,明确栓剂制备方法有哪些?通过观看写出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流程,并在报告中加以描述。 3、设计吲哚美辛冰片栓剂的处方、制备方案,在报告中详细描述配制过程。 4、思考并设计栓剂质量检查方法方案设计,在报告中详细描述检查过程。 5、思考栓剂时操作要点,并预先考虑实验注意的事项。 6、选择包装容器,并设计药品标签。 7、根据药事管理学课本设计药品包装盒,书写药品说明书。 (二)具体任务实施 任务一:详述栓剂的组成和类型? 栓剂的基本组成是药物和基质。常用基质可分为油脂性基质与水溶性基质两大类。油脂类基质,如可可豆脂、半合成脂肪酸酯、氢化植物油等。水溶性基质,如甘油明胶、聚氧乙烯硬脂酸酯(S—40)和聚乙二醇类等。某些基质中还可加入表面活性剂使药物易于释放和被机体吸收。 栓剂按其作用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腔道内起局部作用;另一种是由腔道吸收至血液起全身作用。栓剂的制备和作用的发挥,均与基质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选用的基质必须符合各项质量要求,以便制成合格的栓剂。 栓剂因施用的腔道不同,分为直肠栓、阴道栓和尿道栓。直肠栓为鱼雷形、圆锥形圆柱形等;阴道栓为鸭嘴形,球形或卵形等;尿道栓一般为棒形。 任务二:栓剂制备方法有哪些?通过观看写出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流程? 栓剂的制备方法有搓捏法、冷压法和热熔法三种。脂溶性基质栓剂的制备可采用三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而水溶性基质的栓剂多采用热溶法制备。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流程如下:

任务三:栓剂的制备 [处方] 吲哚美辛 1.0g 半合成脂肪酸甘油脂 20g 吐温80 1.0g 冰片0.1g(创新点:冰片具有抑菌、抗炎的作用,有助于缓解痔疮患者的症状) 硬脂酸细粉 0.5g 制成肛门栓 20枚 1.纯基质栓的制备:取半合成脂肪酸约10.0g置蒸发皿内,移置60度水浴上加热熔化后,注入涂过润滑剂的栓模中,冷却固化后消去溢出部分,脱模,得完整的纯基质栓数枚,用纸擦去栓剂外的润滑剂后称量,每枚栓剂的平均重量为G(g)G=1.6 2.含药栓的制备:称取研细的吲哚美辛粉末(100目)3g置小研钵中,另取半合成脂肪酸酯6g置蒸发皿中,于水浴上加热,至基质2/3熔化时,搅拌至全溶,将已熔化的基质分次加至研钵中与吲哚美辛细粉研匀,冷却片刻,然后注入涂过液体石蜡的栓模中用冰水浴迅速冷却固化,削去溢出部分,脱模,得完整的含药栓数枚,擦去润滑剂后称重,每枚含药栓平均重量为M(g),含药栓每个栓的平均含药量为W。M=1.7,W=0.75 3.置换价(f)的计算:将上述实验所得的值代入式f=W/G-(M-W),得到吲哚美辛的半合成脂肪酸酯置换价。式中W为每粒栓剂中主药的含量;G为每粒纯基质栓剂的重量;M为每粒含药栓剂的重量。F=0.95 3.基质的计算:将上述实验得到的吲哚美辛的半合成脂肪酸酯置换价,再代入式 E=G-W/F计算出每枚栓剂所需基质量,并得出20枚栓剂需要的基质量。E=0.95基质量 =0.95*20 本实验取基质(半合成脂肪酸甘油脂)20g 栓剂的制备:将冰片融于乙醇中,称取研细的吲哚美辛1.0g与吐温80 1.0g,混匀,在搅拌下将冰片乙醇溶液加入吲哚美辛混合物中,搅拌均匀。称取计算量的半合成脂肪酸酯,置蒸发皿内于60℃水浴上加热。缓缓加入硬脂酸细粉0.5g,随加随搅拌,待泡沸停止,溶液澄明,2/3基质溶解,停止加热。将上述主药分次加入到融化基质中。将此溶液注入涂过润滑剂的栓模中,冰浴放冷15min、用刀削去溢出部分,启模、取出即得吲哚美辛栓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