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_王为正

关于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_王为正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关于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

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

王为正

(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摘 要] 当前,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着社会意识培养不到位,队伍建设薄弱,活动项目流于形式,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使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健康发展,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开展,必须强化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自身管理,还要建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健康发展的政府促进机制、学校扶助机制和社会协同机制,从而保证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长效机制的建立。

[关键词]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1)02-0106-05

志愿者服务体现着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人们

自觉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共同建设美好生活的生动实

践,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新形势下推

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1]

多年来,中央文明委、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高度重视志愿者服务活动,先后

出台文件,积极推进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开展。大学生

志愿者服务活动是我国青年志愿活动的主体,大学生

在为社会提供服务方面充分展示了专业技能和特长,

在支教扫盲、科技推广、知识普及、环保宣传等方面

都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特别是2008年的北京奥

运会,大学生志愿者发挥了显著作用,赢得了社会各

界的广泛赞誉,得到党和国家以及世界的高度认可,

把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推上了新台阶。同时,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中、哈尔滨第24届大学生冬运会、济南第11届全运会、上海世博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中,展现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勃勃生机。 近年来,经过创新和探索,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承载更多的作用和功能。2009年笔者承担了教育部重点课题“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建设研究”,通过全国设标,在10个省21所高校发放问卷2 200份,回收有效卷1 890份,同时访谈教育部、团中央、中央文明委、财政部领导15人,中国青年报记者、大型赛会志愿者组织者20多人。经过认真研究,我们发现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研究和探索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努力促进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长效化、规范化、常态化,具有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

长效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意识培养不到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主体在思想认识上有待进一步提高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有效开展和全社会整体认知有一定的差距。有些地方政府还没有为志愿者服

务活动创造充分条件,而且我国迄今为止尚未出台志愿者服务活动激励性政策,也没有必要的配套经费给

予保障;企业只把参加实践的大学生当成廉价或者免费劳动力,使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得不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有力支持,而不能很好地发展下去;相当数量的高校,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作用、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较深入的思考,管理职责不明确,工作程序混乱,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缺乏必要的权益保障;而一些家长往往把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当作一项不务正业的活动;同时部分大学生缺乏参与志愿者

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看成是一种负担,只重自身收获,缺乏面向社会的眼光和投身社会建设的热情。调查发现:有93.3%的大学生愿意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有6.7%的大学生不愿意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表1);而对于参加志愿者服务的主要原因则五花八门(图1),有11%左右的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目的不明确。

表1:你愿意利用课余时间段参加志愿者活动吗?

人数百分比百分位数累计百分比愿意 1

764 93.3 93.3 93.3 不愿意 126 6.7 6.7 100.0

分类

总计 1

890 100.0 100.0

图1

2.队伍建设薄弱,运行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

从总体规划看,很多高校对志愿者服务活动缺乏总体的规划和设计,思考不全面,方法不得当,活动效果与期望值相距甚远;从组织管理体系看,存在领导体制责权不明,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协调机制方面教学和学生工作未形成合力,注册制度不健全,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从基地化建设看,校地双方的职责义务不够明确,学校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随意性、盲目性,少数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基地徒有虚名,使得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缺乏稳定和高质量的实践基地;从资金保障看,有些单位嫌麻烦、怕花钱,特别是经济困难的地方更怕增加负担,学校由于高教投资机制的不完善,用于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经费投入相对减少,致使投入力度不够,或缺乏稳定的经费支持。

3.活动项目流于形式,平台建设不牢固,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创新不够

当前,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内容陈旧,设置不够科学,专业特色不明显,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需要,总体上与时代发展、大学生的发展需求还远不适应;组织形式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也显得不够科学规范,存在形式单一、以点代面现象;服务内容纵深推进不够,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一些服务内容仍停留在较浅层次的社会公益服务和便民服务上,专业性、技能性不突出,而大学生志愿者提供的服务项目往往不切实际,导致地方接受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不高;资源意识欠缺,整合力度不够,忽视高校自身资源优势,缺乏院系间的资源整合与协作,校际间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不能主动和校外单位联系,积极挖掘科研和生产经营企业优越的育人条件补充自己的不足,致使目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知识层次不高,智力因素不多,创新性不强等。

4.保障机制不健全

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保障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缺乏经费保障机制。高校团组织对志愿者经费的筹措,普遍重行政划拨,轻社会募集,其经费来源多为共青团工作经费或通过团组织向上级争取经费,很少通过社会来募集资金,难以有效地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利用大学生志愿者的品牌效应和社会效应取得社会公众的认同和支持,导致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物质依托欠缺。二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高校设置的奖励制度不完全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学校在学生的推优评优工作中,往往忽视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的经历,高校如果不对大学生志愿者给予价值肯定,不能建立一定的补偿制度,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生命力就不会长久。调查显示:有35.2%的大学生在参加志愿者服务过程中未得到补助或补偿(图2)。三是缺乏必要的权益保障。从高校的情况看,大学生从事志愿者行动的权利和义务是模糊的,学校对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培训和项目评估不足,很少为志愿者提供人身、医疗保险,缺乏预防、处理风险和事故的能力,一旦志愿者在服务中出现意外伤亡,连法律也难以提供有效保护,高校和志愿者双方都无法可依。调查显示:大学生志愿者在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时,没有同机构签订相关协议,明确志愿者责任与相关权利的占29.5%(图3),而未明确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安全保障及适合的医疗卫生条件的达到49.5%(图4)。因此,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权益保障,在宏观上没有相关法律,在微观上没有相应政策,这将对大学生志愿者管理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

2

3

4

二、影响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

长效机制建设的成因分析

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的上述问题,究其原因既有观念的影响,又有体制的制约,同时社会环境、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因素也起到一定牵制作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及教育资源短缺的现实,严重影响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热情。我国尚无政策和法规引导和激励企业接纳和支持大学生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而企业也没有把接受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形式,成为影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环境营造的又一因素。而大学生志愿者缺乏社会认同,社会还没有完全认同大学生志愿者组织作为一个公益性社团存在;一些支持公益事业的企业也不愿意拨经费支持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常规运作。同时高校对大学生志愿

者服务活动重视、支持力度不够,资金、人员等资源不足,而且高校的社会贡献率偏低,引不起实践单位的兴趣和积极性,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广泛开展。另外,大学生是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主体,但是部分大学生对志愿者服务活动既缺少动力,也缺少正确认识,表现为目的不明确、参与的主动性差;缺乏应有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缺乏专业技能,不能顺利解决实践中遇到的专业问题,发挥不了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应有作用,因而也使志愿者服务活动长期在低层次徘徊。

三、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

长效机制建设的对策

建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就要着力解决影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发展的主要问题,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努力促进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长效化、规范化、常态化”。[2]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

在生活观念多元、价值观念多元的现实社会中,许多大学生并没有建立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要积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营造和谐的道德氛围。大学生是时代的精英和祖国的未来,是一个积极进步的群体,高尚的道德情操很容易在校园内得到传播,通过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典型示范作用,很容易在大学生群体中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尚。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宏观指导,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志愿者的意愿,努力实现志愿者的全面发展,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引领社会思潮,坚定不移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社会志愿者服务的全过程。

2.大力弘扬志愿精神,提高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意识

志愿者服务的前提是自愿,自愿的前提是自觉,必须广泛普及志愿理念,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精神,推动形成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者服务的良好环境。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志愿者既是奉献者又是受益者”的观念。重视志愿精神教育中“体验”的功能,将道德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活动中,把活动的参与者从“少数同学”扩展到“多数同学”,从“特别人”扩展到“普通人”,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志愿者服务的体验。二要加强教育引导,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传播志愿文化。我们应当通过培育志愿理念、倡导主流价值的手段,引导志愿者在坚持固有的志愿精神的前提下,寻求志愿者服务经典理念与时代精神的完美融合,使其成为广大大学生心目中的一种自觉意识。把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课堂教学主渠道;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大志愿者服务的力度;不断丰富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积极树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先进典型。三要充分发挥校园传媒的重要载体作用,建设科学高效的志愿者服务宣传机制。通过发布权威信息、宣传品牌项目、树立优秀典型,同时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手段,拓宽宣传渠道,积极培育志愿文化,开展宣誓仪式,创作、推广志愿者主题的文艺作品等,为高校志愿者服务事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健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长期发展的政府促进机制

政府促进是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长期开展的最有力的后盾。要对志愿组织进行科学定位和合理分工,确立志愿者组织的合法性、保障志愿者组织的独立性,认可志愿者的社会地位。一方面要健全志愿者服务立法,促进其长期健康发展。尽快出台全国性的志愿者服务促进条例,夯实志愿者组织发展的法制基础,解决志愿者服务立法与现有法律法规的配套问题。明确政府和社会的财政、税收、经费、宣传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以及对优秀志愿者的奖励;规定志愿者组织、志愿者和志愿者服务对象三者权利义务关系的性质、违法的法律责任、纠纷的处理及其救济等等。另一方面要加大政府对志愿者服务事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要依靠国家的相关财税政策的引导,鼓励动员企业公民支持这项事业,鼓励社会特别是私人的捐赠,要通过项目的执行来筹集资金,要通过政策的落实来获得经费,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建立起巩固的长效基金,以维持这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还要在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政策上向服务机构提供有关的增强市民志愿参与社区建设的策略和方针;充分利用教育和舆论,使学生认识社会需要,从小培育社会意识,培养国民应有的责任感。同时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打造宽广的志愿者服务平台。随着城市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重心逐渐下移,社区逐渐成为增强城市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功能的新载体。政府要与高校党团及学生工作部门密切配合,有效引导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重心由简单的便民利民服务,转向贴近社区、贴近实际,蕴含一定专业要求方面的服务内容,使志愿者服务活动从最初的以突击性、随意性的志愿者服务为主,发展到建立依托社区培植志愿者服务体系的长效机制。

4.构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长期发展的高校扶助机制

促进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长效发展,高校责任重大。一是要把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养列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把志愿者服务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将志愿精神教育引入教材和课堂,通过课堂主渠道传播志愿者服务理念和志愿者服务意识;同时将志愿者服务教育纳入到第二课堂中,在课外活动中增加志愿者服务内容,设计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要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大志愿者服务力度,引导大学生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二是要积极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创造条件。加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地建设,形成志愿者服务系列品牌项目;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培训体系,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不断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素质和服务质量。三是支持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组织开展活动,打造志愿者服务品牌团队。深入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等品牌活动。

5.完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长期发展的社会协同机制

首先是在高校和社会上营造正确对待、认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良好氛围。由各院校教师组织指导,会同有关单位及时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发现培育宣传典型,研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措施,确保志愿者服务活动取得实效;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强化院系及相关职能部门责任,明确目标,细化措施,切实将志愿者选好,把志愿者的作用发挥好;服务单位负责人要加强与指导教师及服务队长的沟通交流,合理安排志愿者工作,确保大学生有事可做,力所能及,学有所获,既不增加负担,又要确保大学生在校学习和社会实践两不误,两促进。其次是创设良好的支持社会环境。社会要重视青年志愿者服务的价值,充分认识到志愿者服务在促进社会和谐和青年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方面具有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切实加大志愿者服务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社区信息栏等设施和载体,制作、发布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公益广告,广泛宣传社区志愿者服务的理念、知识、活动,吸引普及志愿者服务知识,宣传志愿者服务活动经验,树立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先进典型,弘扬志愿精神,营造有利于志愿者服务的浓厚舆论氛围。

6.强化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长期发展的自身管理机制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要体现其社会团体的独立有序,一是要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志愿者管理工作、优化志愿者管理组织架构。建立志愿者注册制度,形成志愿者信息资源库,并发放志愿者卡。加强志愿者服务组织管理,制订科学、规范的大学生志愿者招募方案,做好志愿者的招募与甄选。二是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与激励机制。为确保志愿者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志愿者服务的有序开展,应注重不同环节工作的衔接,做好高中与大学志愿者管理工作的对接,引导学生参加后续志愿者服务工作;须将志愿者服务作为一种制度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志愿者服务,可以从志愿者服务时间、志愿者服务质量、服务对象评价、志愿者服务类型等多维度综合确定志愿者的绩效等级,并向不同绩效等级的志愿者颁发不同的奖励;开发志愿者服务卡的附加功能,实行志愿者服务时间的储蓄制度和回报制度。

参考文献:

[1] 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意见[N].人

民日报,2008-10-10(2).

[2]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意见[EB/

OL].https://www.doczj.com/doc/5b9725630.html,/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

moe/s253/201001/76209.html,2010-01-07/2010-10-22.

责任编辑:查朱和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