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能源》的导学案及编写说明

科学《能源》的导学案及编写说明

科学《能源》的导学案及编写说明
科学《能源》的导学案及编写说明

师范附小“博雅和乐”教育“121”课堂教学导学案学科科学设计人赵红梅审核人乔新民使用人

①是(),利用了()。②是(),利用了()。④是(

)。⑥是(),利用了()。⑧是(),利用了()。

利用了()。⑩是(),利用了()。

我还知道工业生产中()利用了()

、美好的生活来源于能源的使用,我能把这些能源分类。

可再生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二、合作探究

我们也可以利用身边的材料来制作利用可再生能源装置。太阳能灶所需材料:

师范附小“博雅和乐”教育“121”课堂教学导学案六年级科学课程

《能源》导学案编写说明

高效课堂是最接近于理想课堂的教学形式,它是一种以模式为驱动,以《导学案》为统领,以小组建设为保障的课堂形式。其中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案。导学案的编写重点要解决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和学的如何的问题,让导学案真正成为高校课堂推进的有效工具。根据导学案编写时遵循的以生为本、循序渐进、分层设计和实用性的原则设计编写了本导学案。

本导学案共分为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探究脚手架三部分。

一、学习目标部分。

在制定学习目标时,主要参照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要求,通过挖掘教材确定了本节课学生要通过了解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能够制作或设计:太阳能灶、小水轮、风能等模型装置,最后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树立保护能源的意识。

二、学习内容部分。

主要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脚手架三方面来说明。

自主学习部分。主要体现“先学后教”的理念,设计一些基础知识问题,看学生是否构建起了本课的知识体系。如:第一题分别写出是什么,利用了什么能源,这些都是生活常识,学生通过平时积累或者预习课本能够自主完成;第二题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部分,通过预习课本可对该知识点有初步认识,通过查阅资料能独立完成。

合作探究部分。主要是针对重难点的突破和提升来设计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来制作利用可再生能源装置。这里提供了三种装置,学生可以根据小组爱好自己选择,自主设计,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课上在组

长的带领下展示本小组的作品,教师根据学生展示归纳总结,梳理本课知识点。

探究脚手架部分。主要是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各环节学习中的易错点,重难点给予提醒,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三、本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提纲,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路线图”,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1个课时,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当堂达标。

本导学案由老师编写,在学习本课前1-2天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预习、思考、讨论。

写作 说明的顺序 导学案

写作说明的顺序 【目标导航】 1.能够理解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的含义及作用。 2.说明事物时能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3.语言表达讲究分寸,用语准确,并力求多样化。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一、你有自己特别熟悉、喜欢的小天地吧?比如,你自己的房间,你在教室里的座位,校园里的某个角落……以《我的小天地》为题,写一个片段,向别人介绍它。不少于200字。 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顶盒、无线路由器……我们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层出不穷。选择一种产品,写一篇文章,介绍它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不少于600字。 三、你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这几年来,你觉得周围的环境有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以“我周围的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新课导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顺序很重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果安排得当,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在写作中,当我们要把一个事物的外观、结构、布局写清楚,要把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得详细又不累赘,或者是要说明事物的制作过程时,我们必须要考虑的一点就是如何合理地安排说明的顺序。

【写作要求】 1.确定说明对象后,先考虑写哪些内容,再选择合适的说明顺序,注意准确使用方位词。 2.介绍产品时可以设想一个特定的受众,尽量用他能够理解的话语进行说明,也可采用问答的形式组织全文。 3.写事理说明文,要明确说明对象,写出它的变化。查资料,说明变化的原因。并注意安排好说明的顺序。 【技法点拨】 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在说明文中确立说明顺序很重要,或用时间顺序,或用空间顺序,或用逻辑顺序,还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1.说明顺序的分类说明文的顺序主要有以下三种: (1)空间顺序:即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像介绍一座建筑、一处园林、一片山水等。 (2)时间顺序:指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如果要介绍事物的发展情况,比如印刷术的发明与演进、汽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历史等,就适合采用时间顺序,介绍其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历史节点,显示事物发展的阶段性。有时候,为了说明事物的制作过程,或者撰写实验报告,我们也常常按照步骤或程序的先后顺序来写,呈现出“过程”来,这是一种特殊的时间顺序。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分别做出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运用于事理说明文中。 2.安排说明顺序的方法在正确地选择了合理的说明顺序以后,还要学会恰当地使用标志性的词语。 以空间为序的说明语段,要运用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东”“西”“南”“北”“里”“外”“左”“右”等。 以时间为序的说明语段,过程明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明确有序。一般要运用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的词语。

七年级数学上册科学记数法学案

课题 课型 姓名 上课时间 1.5.2科学记数法 新授课 学习 目标 1、 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通过科学记数法的学习,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感受大数,促使学生重视大数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感受。 重点 掌握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难点 探索归纳出科学记数法中指数与整数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自学课文 P 4142 (二)、导学练习 [活动1]1. 观察10的乘方: (1)110=___; 210=____;310=_____;410=______…810=_________. (2)10的23次幂等于10…0(在1的后面有_____个0)是___位整数. (3)一般地,10的n 次幂等于10…0(在1的后面有_____个0)是___位整数 2..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 ×n 10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部分只有一位的数,即1≤a<____,n 是_________,使用的是科学记数法. [活动2 ].1.(1)一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记为6.09×410,这个数原来怎么记?它是几位整数? (2) 一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记为6.0009×410,这个数原来怎么记?它是几位整数? (3) 一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记为a ×410,这个数原来怎么记?它是几位整数(或它有.几位整数)? 2.怎样表示一些大于10的数?有什么规律 如6960000, 30000000000 [学法指导] 等号左边整数的位数与右边10的指数的关系是:10的指数等于等号左边整数的位数减去1. (三)自学疑难摘要: 组长检查等级: 组长签名: 二 合作探究 1.下列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数是什么? (1)3.2×410 (2)-6×310 ()-2.36×6 10 2.用 科学记数法表示下例各数 (1)1000000 (2) 57000000 (3)

导学案的使用方法

导学案的使用方法 一、对教师的要求 1、课前 课前提前下发导学案,让学生对要学的知识进行预习。教师一定要做好导学案预习阶段的过程指导,要设计好预习的环节,布置好预习的要点、方法、要求。积极引导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看能不能自行解决。对无法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做好记号,做到心中有数,要学在前、教在后、先学后教,提前为高效课堂做好铺垫。 2、课上 我们在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做到:放手让学生主动去合作、讨论和探索;在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新知识,掌握新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放手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老师要借助导学案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老师既不能当“传声筒”,也不能当“甩手掌柜”。适当的点拨和指导非常重要。一定要切记一点,不能把导学案当成固定的甚至唯一的教学方式来处理,力求什么方式有效,就采用什么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优等生的引领作用,合理分配小组内的任务,让学生互通有无,共同提高,真正实现兵教兵。 3、课后 导学案中的巩固训练分为当堂反馈练习和课后提升两个部分。当堂反馈练习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达到“当堂达标”的目的;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课后提升部分的题目在编写时就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师可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习巩固。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学生做好的导学案收起,仔细批改,对导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并指导学生对导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 二、我们对学生的要求 1、课前 认真预习新课,大胆尝试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准备环节,提前尝试“探究活动”和问题准备、做好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质疑的思想准备,也就是说做好新授课之前的各种学习期待。 2、课上 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各个环节认真学习,不把资料带入课堂,但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10 科学记数法 教学设计

《2.10科学记数法》教学设计 一、学生起点状况分析 科学记数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内容之后,安排了一节与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尤其是大数)相关的数学内容,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大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感。另一方面又通过对较大数学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的过程中,学会用简便的方法表示大数,同时为今后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微观世界中较小的数据奠定基础。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学习内容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10大的数。大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手段实施教学能突出本课特色,同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并为今后学习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小数”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和巩固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2.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并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较大的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科学记数法的学习让学生从各种角度感受大数,促使学生重视大数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情感. 2.通过微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难点:掌握10的幂指数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我国全国总人口约为1370 000 000人 2.地球半径约为6400 000m 3.光的速度约为300000000m/s 以上有简单的表示方法吗?应用微课教学 二、复习(微课教学) 师:我们先来看这几个问题. 1.指名回答什么叫做乘方,并让学生说出103,-103,(-10)3,a n等的底数、指数、幂. 2.师:请把下列各式写成幂的形式: ×××; (-)(-)(-)(-); -×××; 3.计算:101,102,103,104,105,106,1010.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由第3题计 算:105=100000,106=1000000,1010=10000000000,左边用10的n次幂表示简洁明了,且不易出错,右边有许多零,很容易出现写错的情况,读的时候也是左易右难,这就使我们想到用10的n次幂表示较大的数,比如一亿、一百亿等.又如像太阳的半径大约是696000千米,光速大约是300000000米/秒,中国人口大约是13亿等,我们如何能简单明了地表示它们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科学记数法. 三、讲授新课(微课教学) 1.10n的特征. 师:同学们,请观察第3 题:101=10,102=100,103=1000,104=10000,…,1010=10000000000. 提问:10n中的n表示n个10相乘,它与运算结果中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与运算结果的数位有什么关系? (1)10n=1 ,n恰巧是1后面0的个数;(2)10n=,n比运算结果的位数少1.反之,1后面有多少个0,10的幂指数就是多少,如1 =107. 2.练习. (1)把下面各数写成10的幂的形式:1000,100000000,100000000000; (2)指出下列各数是几位数:103,105,1012,10100.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科学计数法导学案

科学记数法导学案

A. 125X 105 B . - 125X 105C . - 500X 105D . - 5X 106 练2?光的速度近似为1.08 X 109千米/时,若光从太阳到地球要8分钟,则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为千米. 2. 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为原数 【例2】-1.020 X 10 5表示的原数是 总结:把一个数表示成科学记数法的形式与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是两个互逆的过程,这可以 作为检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是否正确的方法. (1)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与原数的关系:科学记数法是表示大数的一种简单方法,用科学记数法表 示的数与原数的大小相等.无论用哪一种表示方式,都不会改变数的大小和数的符号; (2)把一个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成原数的方法: ①根据a x 10中10的指数n来确定,n是几,就将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把10去掉即可; ②把a x 10n中的n加上1,就得到原数的整数位数,从而还原成原数. 练3.若a=6.3 X 106,则a的整数位数是() A.5 B . 6 C . 7 D . 8 练4.下列用科学记数法写出的数,原来分别是什么数? 1 X 10 6, 3.2 X 105,- 7.05 X 10 8. 五、课后小测、选择题 1. (2014?可南)据统计,2013年河南省旅游业总收入达到约3875.5亿元.若将3875.5亿用科学记 数法表示为3.8755 X 10n,贝U n等于() A.10 B . 11 C . 12 D . 13 2. (2014?贺州)未来三年,国家将投入8450亿兀用于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将8450 亿兀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0.845 X 104亿元 B . 8.45 X 10 3亿元 C . 8.45 X 104亿元 D . 84.5 X 10 2亿元 3. (2014?资阳)餐桌边的一蔬一饭,舌尖上的一饮一酌,实属来之不易,舌尖上的浪费让人触目惊 心. 据统计,中国每年浪费的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千克,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5X 10 千克 B . 50X 10 千克 C . 5X 10 千克 D . 0.5 X 10 千克 4. 1.20 X 108的原数是() A.120000000 B . 1200000000 C . 12000000 D . 12000000000 5. 若a=- 3.826 X 10,贝U a可表示为() A.-38260 B . 38260 C . - 382600 D . 382600 6. 9 若将科学记数法 2.468 X 10乘开,则其结果含0的个数是() A.9个B . 8个C . 7个 D . 6个 、填空题 7.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近似数:2.60 X 10X 10X 10X 10X 10= . &中国人口大约是13亿5千万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为人. 9. -1.020 X 10表示的原数是. 10 2.73 X 1051是位数. 三、解答题 11若人均每天需吃0.5千克粮,某市人口为409.8万,则一年需要消耗粮食多少吨?(一年有365 天 , 结果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2计算:4X 10 3+6X 102+5X 101+7X 100.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导学案:科学记数法

科学记数法 学习目标: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学习重点、难点: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我们已经学习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些绝对值较大的数即利用10的正整数次幂,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表式成的形式,其中是正整数,1≤<10。 如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⑴989 ⑵ -135200 (3)864000 同样,也可以利用10的负整数次幂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一些绝对值较小的数,将他们表示成的形式。其中是正整数,1≤<10。 如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⑴ 0.00002; ⑵ -0.000034 ⑶ 0.0234 注:对于绝对值较小的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时, 只能是整数位为1,2,…,9的数,中的就是原数中第一个不为0的数字前面所有0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面的零在内。 2、探究:用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表式成(其中1≤<10,为整数),有什么规律呢? 30000= , 3000= , 300= , 30= , 3= , 0.3= , 0.03= , 0.003= 。 观察以上结果,请用简要的文字叙述你的发现 二、学习互动: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0.00003 (2)-0.0000064 (3)0.00314 (4)2013000 2 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 (1)= (2)= 三、随堂练习: (1)近似数0.230万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用科学技术法表示该数为 10n a ?n a 10n a -?n a a 10n -n 10n a ?a n n ()310 ?()310?()310?()310?()310?()310?()310?()310?44.2810--?6 3.5710-?

201x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2.10 科学记数法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2019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2.10 科学记数法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四、课堂探究——质疑 生 活中还常常遇到比100万更大的数 2019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2.10 科学记数法学案(新版) 北师大版 四、课堂探究—— 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生活中还常常遇到比100万更大的数 有简单的表示方法吗? 310表示什么?指数与运算结果中的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与运算结果的数位有什 么关系? 我们可以借用乘方的形式表示大数如: 1300 000 000表示成1.3?109 696 000 000表示成6.96?108 300 000 000表示成3?108 课题 §2.10 科学记数法 主备 审阅 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课型 新 授 授课教师

科学记数法的定义:把一个大于10的数,写成10n a 的形式,其中1≤a<10,n是_______,这种方法叫做 科学记数法.

例题:1.下列各数中,属于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有() A.5 .0?D.13 ? 10 2.510 35 20.710 ?B.5 0.710 ?C.6 2.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 5 000 000=___________,(2) 100.2 =___________, (3) 503 000=___________,(4) -345 000 000=_ . 练习::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正确的是() A.63000=63×103B.75300=753×103 C.1300000000=1.3×109D.25746300=257463×102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400320=_______________,(2)-741.25=___________, (3)7200.40=___________,(4)406000= . 探究点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与原数互化 下列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的原数是什么? ⑴3.4×104= ,⑵6×105= . 原数整数的位数与10的指数n有什么关系? 例题:写出下列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的原数 ⑴ 3.5×107=?___________,⑵2.986 ×104=______,⑶5.9406×102=________. 练习: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 ⑴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约为7.2 ×105__________. ⑵人体中约有2.5×1013个红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全球每年大约有5.77×1014米3的水从海洋和陆地转化为大气中的水汽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3:科学记数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⑴107中学校图书馆某个书架所存放图书的数量为200册,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的书为2700万册,需要 多少这样的书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

导学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导学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1 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1)学习目标表述不准确 【建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案的使用者是学生,因此在设计目标时,对象应该是学生。可目前我们有些导学案中目标设置的主体还是教师,以学生作为行为主体进行目标的描述才是合适的。所以,我们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注意对象是学生,要使用第一人称“我”。如:我会……我能够……。 (2)目标设计缺少三维度 【建议】我们有些导学案虽然有很清楚的学习目标,但只是停留在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层面上的单一目标,仍受传统教学影响过于重视“双基”,忽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描述,只求结果。而新课标要求目标设计体现“三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学会”;过程与方法目标是“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乐学”。从学会、会学再到乐学,三维目标如同长方体的长、宽、高是不能相互分开的,在描述时要全面描述。 (3)目标表述笼统抽象,操作性不强 【建议】有的学习目标表述抽象,操作性不强。因此,学习目标设计要具体、明确、可观察、可测量,要以学生为中心,行为主体是学生,呈现出来的每一条款都必须有具体的动词,像“说出”、“标出”、“划出”、“找出”、“编写”、“设计”、“预测”、“关注”、“尝试”、“参与”、“追求”、“整理”等这样的动作。要充分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些隐性目标的设计。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写明运用什么方式、方法达到什么目标,如:“通过……,理解………”等。

问题2:导学案问题设计肤浅化、零碎化,缺少层次 (1)问题设计肤浅化表现在,问题设计缺乏探究性,不能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很容易就得出答案。 (2)问题设计缺乏开放性。对照课本直接就可以找到结果,这类问题不利已课堂上的生成,也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3)问题设计零碎化是指整张导学案全是零碎的小问题,一问到底,而缺少提纲挈领的问题。这样设计会阻碍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4)问题缺少层次,是指不能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比如识记类问题、理解类问题、应用类问题、拓展类问题等。 【建议】导学案的设计要以问题为主线,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的原则要求。要设计具有探究性、层次性、情境性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要会针对那些难度较大无从着手的综合性问题,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而实行难度分解分层。 问题3:导学案习题化、试卷化缺乏“导”的功能 【建议】导学案将高效课堂的“以学为主”变为“以练为主”,开篇预习题,再是展示题,后是测试题,导致导学案习题化、试卷化。而好的导学案是由教师帮助学生设计的集“导学”、“导思”、“导练”、“导评”、“导测”于一体的全程性学习活动方案,是最终形成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有效载体。能够让学生在步步引导中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效果。而习题或试卷则仅仅是检查学生学习水平与技能的一种反馈手段。所以在设计导学案时,不仅要重视“学什么”,更要重视“怎么学”,强化学法指导,重视学生思维过程、动手实践能力的设计,

数学:1.5.2《科学记数法》 精品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数学:1.5.2《科学记数法》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学习目标】: 1.能将一个有理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2. 已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写出原来的数; 3.懂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好处; 【重点难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根据乘方的意义,填写下表: 二、自主学习 1.我们知道:光的速度约为:300000000米/秒,地球表面积约 为:510000000000000平方米。这些数非常大,写起来表较麻烦,能否用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数吗? 300 000 000= 5100 000 000 000= 定义: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_________________ n是____________)叫做科学记数法。 2.例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1 000 000= (2)57 000 000= (3)1 23 000 000 000= (4)800800= (5)-10000= ( 6)-12030000=

归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n位整数时,10的指数比原来的整数位______ 【课堂练习】 1.课本45页练习1 、2题 2.写出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原数: (1)8.848×103= (2)3.021×102= (3)3×106= (4)7.5×105= 【要点归纳】: 【拓展训练】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465000= (2)1200万= (3)1000.001= (4)-789= (5)308×106= (6)0.7805×1010= 【总结反思】: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 有理数 1.6 有理数的乘方 第2课时 科学记数法学案(新版)沪科版

1.6 有理数的乘方 第2课时科学记数法 学习目标 1.知道科学记数法,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2.经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的过程,体验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学一学:查阅相关资料写出太阳的半径、光的速度、目前世界人口数. 说一说:和同桌说说你找出的数,怎样读?这种数有什么特点? 知识点一:科学记数法 学一学:阅读教材,解答下列问题: 1.由乘方的意义知道:101=________,102=________,103=________,104=________, 105=________,… 2.10 的n次幂等于10 … O ,那么在l 后面有多少个0 ? 3.反过来,把数表示成乘方的形式,100 =__________,1000 =___________ , 10000=___________,100000 = ______________,… 4.数10 …在l 后面有n个0 .怎样用乘方表示这个数? 5.利用10 的乘方可表示些大数.如:150000000=1.5×__________=1.5× ____________。 议一议:1 .上面所说的数1.5×108怎样读? 2.把数150000000写1.5×108的形式,有什么优点?

【归纳总结】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 的数记做_____________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做____________,如30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_________________. 选一选:xx年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289 万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289 万正确的是( ) A. 2.89×107 B. 2.89×107 C. 2.89×105 D. 2.89×104 学一学: 1.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N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 的范围是什么?n怎么确定?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探究一: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1万=_________;l 亿=__________; (2) 80000000=___________;一76500000=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当原数是________时,要注意把符号“一”,写在科学记数的_________. [变式训练]如果一个数记成科学记数法后.10 的指数是31,那么这个数有____________位整数。 探究二:下列用科学记数法写出的数,原来分别是什么数? 1×106,3.2×105,-6.8×107 【解】 【归纳总结】由科学记数法写出原数时,l0的指数________ 就是原数的整数位数.

英语教材学案编写说明

英语教材学案编写说明

————————————————————————————————作者: ————————————————————————————————日期:

U nit one M odule 1 类 别 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项目 话题 Fr iend s a nd fr ie ndsh ip; i nt er person al rela tionship s 词汇 名词:conc ern , Net herlands, German, du sk, thu nder , pow er, curtain, p artner, lon eline ss, hig hwa y, pack , su it case , over coat, tee nage r, d isli ke ,ti p 动词:ups et,ig nore ,calm ,conce rn, thu nder, settle , suffe r, r ecover, pack, disag ree, dis like, tip 形容词:u pset ,calm , l oose, German , entire, dusty, grate fu l, 副词:outdo or ,entir ely, exactly, s eco nd ly 短语:ha ve got to, be c once rned about, wa lk th e dog, g o t hr ough, set do wn, o n pu rpose , in o rde r to, at dusk , fac e to fa ce , n o lon ger/not…any long er, suffer f rom, get/be t ired of, pa ck (sth) up , get along w ith, fall in love, jo in in 功能 同意不同意(Ag reem ent) I agree. Y es, I t hink so . So do I. M e t oo. Ex actly. No problem. Sure. Cer tainly. Of co urse. A ll r ight. You'r e right / correct . Good i dea. I t hin k tha t' s a good idea. 不同意(Disa gre ement) I don't think so. Nei ther d o I. T hat's no t right. Yes, bu t... I'm afraid not. No way. I 'm sor ry , b ut I don't ag ree. O f course no t. I dis agr ee. 句型 1. I won der if i t’s b eca use I haven’t been able to be o utdoors fo r so lon g that I’ve gro wn so craz y about eve rything to do w ith natur e. 2. I c an we ll remem be r th at there was a time whe n a dee p blue s ky, the s ong o f t he bird s, mo onlig ht an d f lo wers co uld nev er have k ept me spel lb ound. 3. F or e xamp le, on e ev enin g when it was so war m, I staye d aw ake on pu rpose until ha lf pa st eleven in order to have a g ood l ook at th e mo on b y mys elf. 4. I di dn’t go downstair s until the win do w had to be sh ut. 5. “The d ark, ra iny eveni ng, t he win d, th e thu nder ing clo uds held m e e nti rely in the ir pow er; i t was the fi rs t time in a year Editors: Huang Yuchun 修改 年份 修改单元名称修改编写者姓按词性列出本单元的所有课标词汇(以绿皮的《英语新课程标准词汇表》 校对正误,美 认真通读本单元reading, using, 从中找出重要句型,勾

科学计数法表示较小的数导学案

课题:负整数指数幂与科学计数法导学案 学习目标: 利用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探究小于1的数的科学计数法表示。 学习重难点:探究小于1的数的科学计数法表示。 四、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复习已学过的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用字母表示): (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 ; (2)幂的乘方: ; (3)积的乘方: ; (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 ; (5)0a =1 (a ≠0) )0(1≠= -a a a n n 2、用科学计数法表示:8684000000= -8080000000= 绝对值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1≤︱a ︱<10,n 是正整数, n 等于 (二)、学习新知 探究任务一: 1、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 1×10-3 2.1×10-5 2、模仿秀: 0.1= 10 1 = 101 - ; 0.01= = ; 0.001= = ; 0.0000000001= = 。 小结:从上面的式子中,可以看出:负指数的次数与小数中非零数前面零的个数的关系是 3、试一试:你能将下面的数用a ×10n 的形式表示吗? 0.000 000 002= 0.000 000 32= . 0.000 04= , -0.034= , 0.000 000 45= , 0. 003 009= 。 类似地,我们可以利用10的负整数次幂,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些绝对值小于1的数,即将它们表示成a ×10-n 的形式.(其中n 是正整数, 1≤∣a ∣<10.) 例题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0.1= 0.01= 0.001=0.0001= 0.00000001= 0.000611= -0.00105= 例2:把下列科学记数法还原。 (1)7.2×10-5 (2)-1.5×10-4 思考:当绝对值较小的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 ×10-n 时,a ,n 有什么 特点?a 的取值为 ;n 是正整数,n 等于 _ 。(包括 小数点前面的0)

导学案编写说明

导学案编写说明 陕西宜川中学李永华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怎样编写出高效、实用的导学案,是咱们一线教师最为困惑的问题,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能否达成的关键环节。下面以导学案编写说明为议题,向各位老师交流汇报如下: 一、导学案及实施导学案的意义 (一)、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更新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按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间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它是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二)、实施导学案的意义 1、通过“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导学案的基本组成和设计理念 (一)、导学案的基本组成 由【学习目标】、【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走进生活·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建构知识体系】、【迁移运用·拓展延伸】、【过关检测·问题小结】共6个环节组成。 以【学习目标】为例,其基本要求如下: 1、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2、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⑴数量以3个为宜,最多4个;⑵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⑶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⑷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

2014年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5.2《科学记数法》学案

1.5.2科学记数法 学习目标: 1.能将一个有理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2.懂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好处. 3、培养并提高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并能用科学记数法来记某些比较大的数 学习难点:探索归纳出科学记数法中指数与整数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阅读下面这些数据: 1.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约是44万平方米,它相当于我们的教室多少间? 2.光的速度约是300 000 000米/秒,它相当于速度为6米/秒的自行车的速度的多少倍? 3.全世界人口数大约是6 100 000 000人. 4.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约为1 300 000 000人; 5.中国的国土面积约为9 600 000平方千米 6.我国信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383 000 000 000元. 二、交流反馈 1.计算210,310,410,…….并讨论2 10 表示什么?指数与运算结果中的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与运算结果的数位有什么关系? 2.练习: ①把下面各数写成10的幂的形式:1000,10000000,10000000000 ②指出下列各数各是几位数:210,510,1210,2510 3.科学记数法定义 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10n a 的形式,其中1≤a <10,n 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 例1 用科学记数法记出下列各数: (1)1 000 000;(2)57 000 000;(3)123 000 000 000

例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记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 (1)2×510;(2)7.12×310;(3)8.5×610. 三、巩固练习 1、请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学前准备”中的各个数据. 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约是54.410? 平方米. 光的速度约是8310?米/秒. 全世界人口数大约是96.110? 人. 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约为91.310?人. 中国的国土面积约为69.610?平方千米. 我国信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1 3.3810? 元. 2.下列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数是什么? (1)3.2×410 (2)-6×310 四、当堂清 一、填空题: 1. 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①800800= ;②-10000= ; ③78.56= ;④-12030000= ; 2.已知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写出原来的数: ①3.07×10= ;②一4.25×10= ;, ③一2.13×10= ;④3.005×10= ; 3.指出下列各数是几位数: ①3.2×10是 位数; ②6×10是 位数; ③4.5×10是 位数; ④1010是 位数; 4.若92300000=9.23×10,则n =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 精品导学案设计新人教版1

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八年级学生已学习过说明文,对说明文文体知识已有掌握。在此基础上进行“说明的顺序”的写作训练很有针对性,利于学生读写结合。 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已掌握了说明文的一些基本说明方法,也能够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学习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这一内容的难度不大。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注意让学生把握顺序,认知事物,探究规律。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掌握说明文写作的一些基本顺序。 2.理解说明顺序的安排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征,并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3.在言之有物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序。 ●教学重难点 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1课时 一、导入 在说明事物(事理)的时候,我们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这就是说明顺序的问题。不管是写何种类型的文章,都有一个“言之有序”的问题。研究说明文的顺序,同样要注意“言之有序”。可以这样说,“言之有序”的要求,对于写作说明文来说,尤其显得重要。不管是解说事物,还是阐释事理,倘若文字条理不清,杂乱无章,很难想象能把事物解说清楚、把事理阐释明白。 二、写作指导 活动一:阅读写作指导材料第1段,并思考: 问题:说明文写作中,对说明顺序有什么要求?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 合理的说明顺序要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并且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活动二:阅读写作指导材料第2段,并思考: 问题1: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哪几种?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即按照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

导学案编写方案

会宁县北关小学导学案编写及使用要求 一、意义 导学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方案;是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教与学的桥梁,具有导读、导思、导做的作用,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抓手。而教学设计则是保证导学案高效实施的有力抓手。为了使我校高效课堂建设得以长足发展,特制定会宁县北关小学导学案及高效课堂编写方案。 三、原则 1.导学原则:导学案的编写要突出“导学”功能。“导”就是指导、引导;“学”就是学生自主学习,不是教师的讲和教;“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和题目的简单堆积。 2.问题原则:导学案设计,必须做到课标、教材、学情、考情“四吃透”,必须在“吃透”的前提下把文本呈现的知识细化成一个个有层次、有梯度、有内在联系、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真正做到“过程让学生参与,规律让学生自己认知,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真正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3.主体原则: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真正做到“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4.探索原则:编写学案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启发原则: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享受顿悟的感觉。 6.灵活原则:由于存在学生的知识差异,教学内容差异和学科特点差异,所以导学案编写必须灵活。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也尽量体现灵活性,从而最大可能的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7.梯度原则: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差异。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经过自主合作交流解决大部分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8.分层设置原则:因材施教,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题目设置要分四个层次:即A、B、C、D四级,以A、B级为主,适当C级,少量D级。在保证A、B层同学高效学习的同时,也满足C、D层学生的学习需求。 9.问题设计生活化原则:导学案编写要处理好知识与人的关系,淡化知识本位,注重学生本位。把学生看到的、经历的生活实际,以知识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的问题、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探究实践中培养能力、激发情趣、生成知识。 10.个性化原则:经集体备课讨论后的学案,使用之前教师必须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进行个性设计,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细节预设,对重点、难点作引导点拨,对解题思路、方法及知识规律作归纳总结,形成教师个案。 三、要求 (一)“四个吃透"打基础: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学案编制小组老师,就一周内要的教学内容进行研讨:解读课标、钻研教材、研究考情、分析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并确定导学案编制人,编制人开始编制学案。学案编制人提前一周完成初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0《科学记数法》教学设计

2.10《科学记数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进一步体会大数; 2.使学生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并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较大的数; 3.体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教学难点:正确掌握10的幂指数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过程:展示一个较大的数据,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成果:体会生活中的较大数据,引入本节课课题。 【设计意图】:从现实生活情景着手,体会较大数学的现实意义,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引入本节课课题。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

活动过程:从以10为底的幂开始,逐步探索指数与整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活动成果:从以10为底的幂开始,得出指数与整数位数之间的关系,为科学记数法的表示作铺垫,进而引出科学记数法。 【设计意图】:从以10为底的幂开始,逐步探索指数与整数位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得出科学记数法的概念。 三、例题精讲 讲解过程:借助于科学记数法的定义,先确定整数位数,再利用整数位数与指数之间的关系完成例题的题目要求。 讲解思路:再利用整数位数与指数之间的关系完成例题的题目要求。 解题方法:讲解法 答案:略 四、课堂练习 1.课本随堂练习 五、课堂总结 本课时在学习了有理数乘方的基础上,学习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新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六、课后作业 课内作业:习题2.15 1、2、3

七、板书设计 课题:2.10科学记数法 1.以10为底的幂: 2.科学记数法: 3.例1 八、教学反思 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进一步体会大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感、空间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