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工程力学复习知识点

(完整版)工程力学复习知识点

静力学基本概念
(1)刚体
刚体:形状大小都要考虑的,在任何受力情况下体内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始

(2)力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外效应)
。在理论力学中仅讨论力的外效应,不讨论力的内效

力系:作用在研究对象上的一群力。
等效力系:两个力系作用于同一物体,若作用效应相同,则此两个力系互为

3)平衡

(4)静力学公理
公理1(二力平衡公理)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

2(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任一力系中加上或减去一个或多个平衡力系,不

推论(力的可传性原理)作用于刚体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至杆体内任意点,


公理3(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于同一作用点的两个力,可以按平行四

推论(三力平衡汇交定理)当刚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若其中任何两个
则其余一个力的作用线必交于同一点,且三个力的作用

4(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同时存在,且等大、反

公理5(刚化原理)如变形物体在已知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将此物
其平衡状态不变。可见,刚体静力学的平衡条件对变形体成平衡

(5)约束和约束力
)约束:阻碍物体自由运动的限制条件。约束是以物体相互接触的方式构

)约束力:约束对物体的作用。约束力的方向总与约束限制物体的运动方
4.1-1列出了工程中常见的几种约束类型、简图及其对应的约束力的
7种多见于平面问题中,后4种则多见于空间问题中。
4.1-1 工程中常见约束类型、简图及其对应约束力的表示
束类约束简图 约束力矢量图 约束力描述

作用点:物体接触点 方位:沿柔索 方向:背离被约束物体 大小:待求


单面约束: 作用点:物体接触点 方位:垂直支撑公切面 方向:指向被约束物体 大小:待求 这类约束为物体提供压力。
双面约束:假设其中一个约束面与物体接触,绘制约束力,不能同时假设两个约束面与物体同时接触。 作用点:物体接触点 方位:垂直共切面




作用点:物体接触点 方位:沿链杆两铰点的连线 方向:不定


作用点:物体接触点,过铰中心 方位:不定 方向:不定 大小:待求
方向任意假设的分力,


作用点:物体接触点,过铰中心 方位:不定 方向:不定 大小:待求

(活动
作用点:物体接触点,过铰中心 方位:垂直支撑面 方向:不定
NNA NA TB TA A A

在约束面内既不能移动也不能转动,用两个方位互相垂直、方向任意假设的两个分力表示限制移动的力,用作用面与物体在同一平面内

的、转向任意假设的集中力偶表示限制


Y向可微小移动,用方位互相垂直、方向任意假设的两个分力,表示限制径向的移动

三个方向都不允许移动,用三个互相垂直的力表示限制的移动。

空间任意方向都不允许移动,用方位相互垂直,方向任意的三个分力来代替这个约束力

三个轴向都不允许移动和转动,用三个方位相互垂直的分力来代替限制空间移动的约束力,并用三个矢量方位相互垂直,转向任意的力偶代替限制转动的约束力偶
(6)受力分析图
受力分析图是分析研究对象全部受力情况的简图。其步骤是:
)明确研究对象,解除约束,取分离体;
)把作用在分离体上所有的主动力和约束力全部画在分离体上。
7)注意事项
一定按约束性质和它们所提供的约束力的特点画,并在研究对
会判断二力构件和三力构件,并根据二力平
对于方向不能确定的约束力,有时可
画受力分析图时,应注意复铰(链接两个或两个以上
、作用于铰处的集中力和作用于相邻刚体上的线分布力等情况的处理

力的分解、力的投影、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矩
1)力沿直角坐标轴的分解和力在轴上的投影
YZxyzFFFFFiFjFkuvuuvuuvuuvvvv
iv、
v、kv分别是沿直角坐标轴x、y、z轴的基矢量;
Fuuv、YFuuv、ZFuuv分
Fuv沿直角坐标轴的分力;
F、yF、zF分别为Fuv在直角坐标轴x、y、z轴
(如图4.1-1)
cossincos
xyFFFF
sinsinsin
xyFFFF
FF
4.1-1
、、分别为
uv与各轴正向间的夹角;
F则为Fuv在Oxy平面上的投
4.1-1所示。
2)力对点之矩(简称力矩)
uv对矩心O的矩是个代数量,即
MFFauv
a为矩心点至力Fuv作用线的距离,称为力臂。通常规定力使物体绕矩心转动

在空间问题中,力对点之矩是个定位矢量,如图4.1-2,其表达式为
4.1-2
OzyxzyxMFMrFyFzFizFxFjxFyFkuvvuvvvv
Nm或kNm。
3)力对轴之矩
4.1-3
Fuv对任一
轴之矩为力Fuv在垂直z轴的平面上的投影对该平面与z轴交点O之

''
OxyxyMFMFFaOABuvuuuv
''OAB的面积,正负号依右手螺旋法则确定,即四指与力
uv的方向一致,掌心面向轴,拇指指向与z轴的指向一致,上式取正号,反之取
Fuv与矩轴共面(即平行或相交)时,力对轴之矩等于零。其单

4.1-3中可见,''OAB的面积等于OAB面积在''OAB平面(即Oxy面)
Fuv对z轴之矩
MFuv等于力Fuv对z轴上任一点O的矩
MFuv在z轴上的投影,或力Fuv对点O的矩OMFuv在经过O点的任一轴上的投
Fuv对该轴之矩。这就是力对点之矩与对通过该点的轴之矩之间的关系。

Ozy
MFMFyFzFuvuv
Oxz
MFMFzFxFuvuv
Oyx
MFMFxFyFuvuv
4)合力矩定理
F时,则其合力对于任一点之矩(或矩矢)或任
(或矩矢)或同轴之矩的代数和(或矢量

ROimFmFuuuvuuvuuuv

uuv 力对点之矩矢
ROimFmFuuvuuv 力对点之矩
RximFmFuuvuuv 力对轴之矩
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1)汇交力系:诸力作用线交于一点的力系。
2)汇交力系合成结果
Fuuv,为RiFFuuv;其二,作用线通过汇交点的一个合力
Fuuv等于零,即0RiFFuuv,这是汇交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
3)汇交力系的求解
所示。对于空间汇交力系,由于作图不方便一般采用解析法。
4.1-2 求解汇交力系的两种方法

Fuuv 平衡条件0RFuuv
按力的多边形法则,得汇交力系的力的多边形示意
其开口边决定了合力的大小和方位及指向,指向
力的多边形自行封闭

平面汇交力系 RxiyiFFiFjssuuv
xiyiFFF
,xi
FFiFuurr cos,yiRRFFjFuur 0xiF 0yiF x、y轴不相互平行;有两个独立方程,可解两个未知量
间汇交力
RxiyiziFFiFjFksssuuv
2
xiyiziFFFF
,xi
FFiFuurr cos,yiRRFFjFuurr
,zi
FFkFuurr 0xiF 0yiF 0ziF x、y、z轴不共面;有三个独立方程,可解三个未知量
力偶理论
1)力偶与力偶矩
)力偶,'FFuvuuv:等量、反向、不共线的两平行力组成的力系。
)力偶的性质:力偶没有合力,即不能用一个力等效,也不能与一个力平衡。
没有移动效应。力偶在任一轴上的投影为零。力偶只

)力偶矩:力偶的旋转效应决定于力偶矩,其计算如表4.1-3所述。
4.1-3 力偶矩的计算
空间力偶矩矢
Fd
大小:Fd 方位:依右手螺旋法则,即四指与力的方向一致,掌

自由矢量
Nm或kNm


1:只要力偶矩矢不变,力偶可在其作用面内任意转动或移动,或从刚体的一个平面移

2:在力偶矩大小和转向不变的条件下,可任意改变力偶的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短,


为组成力偶的力的大小,d为力偶中两个力作用线间的垂直距离,称为

2)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即一个合力偶或平衡。具体计算时,通常采用
4.1-4所述。
4.1-4 力偶的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空间力偶系
合力
iMm iixiyizMmmimjmkuuvuuvvvv

Mm 0
ixiyizMmmimjmkuuvuuvvvv

m
0ixm 0iym 0izm

、z轴不共面;可求解三个未知量
m、iym、izm分别为力偶矩矢imuuv在相应坐标轴上的投影。
Fur和'Fuur,对任一x轴之矩的和等于该力偶矩矢muv在同一轴

cos
xxmFmFmmuvuuv
为muv矢量与x轴的夹角。
3)汇交力系和力偶系的平衡问题
首先选取分离体;然后画分离体受力分析图,在分析约束力方向时,注意利
尽量选取与未知力垂直的坐标轴,使参与计算的未知量的个
尽量使一个方程求解一个未知量,而力偶系的平衡方程与矩心的选
注意区分力偶的矢量方向或是转向,确定好投影的正方向;最后求

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 1)力线平移定理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若其向刚体上某点平移时,不改变原力对刚体的

外效应,

同理,根据力的平移定理可得:共面的一个力'F和一个力偶m可合成为一个
,合力F的大小、方向与原力相等,其作用线离原力作用线的距离为

2)任意力系的简化
)简化的一般结果
可将作用在刚体上的任意力系向任一点O(称为简化中
简化,得到一个作用在简化中心的共点力系和一个附加力偶系,进而可以合
该力等于原力系向简化中心简化的主矢,该力偶的力偶


FFuuvuv 作用线通过简化中心O
OOi
OiMmFMmFuuuvuuuvuuvuuv空间:平面:
主矢的方向和大小与简化中心无关,只与原力系中各个分力相关,其作用线

)简化的最后结果
4.1-5。
4.1-5 任意力系向一点的简化的最后结果
主矩 最后结
说明
FFuuvuv 0
Muuuv或0OM 平衡 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
Muuuv或0OM 合力偶 此主矩与简化中心无关
FFuuvuv 0OMuuuv或0OM 合力 合力的作用线过简化中心
Muuuv ROFMuuvuuuv 合力的作用线离简化中心的距离为O
MdF
Muuuv //ROFMuuvuuuv 力螺旋 力螺旋中心轴(力的作用线)过简化中心
Fuuv与OMuuuv成
力螺旋中心轴(力的作用线)离简化中心的距离为sinO
MdF
)平行分布的线载荷的合成


表示,其单位为N
或kNm。

Fuuv,该合力的大小和作用线位置依据合力

4.1-6所述。
4.1-6 线载荷合成结果
均匀分布的线载荷 线性分布的线载荷
学简


成结
作用在分布线长度中点的一个合力,其作用线的方向与线载荷的方向一致 作用在距离线载荷集度为零的分布长度的2
也就是距离线载荷集度最大的分布长度的
处,其作用线的方向与线载荷的方向一致

ql 1
Rql
(3)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FFuuvuv
OiMMFuuuvuuuvuuv
4.1-7列出了各力系的平衡方程。但应当指出,在空间力系和空间平行力系的
其投影方程亦可用对轴的力矩方程来替代。当然,该力矩方程必

4.1-7 力系的平衡方程
系名
平衡方程的表示形式 独立方程

汇交力系 标准式 一力矩式 二力矩式 2 =0ixF
F
=0ixF =0AiMFuuv =0AiMFuuv =0BiMFuuv
(x、y轴不平行,不重合) (A点和汇交点O的
x轴) (A、B连线不能通过汇交点O)
=0im 1
标准式 二力矩式 2 =0ixF
iMFuuv
=0AiMFuuv =0BiMFuuv
(z轴不能垂直各力) (A、B连线不能和各力平行)
标准式 二力矩式 三力矩式 3 =0ixF
F
iMFuuv
=0AiMFuuv =0BiMFuuv =0ixF
=0AiMFuuv =0BiMFuuv =0CiMFuuv

(x、y轴不平行,不重合) (A、B连线不能垂直x轴) (A、B、C三点不共线)
汇交力系 标准式 一力矩式 二力矩式 三力矩式 3 =0ixF
F
F
=0ixF =0iyF =0ziMFuuv =0yiMFuuv =0ziMFuuv =0ixF =0xiMFuuv =0yiMFuuv =0ziMFuuv
(任意两根轴不能平行、重合) (z轴不能通过汇
z轴不能垂
x轴和y轴所
z轴
汇交点所组成
平面不能垂


y轴组成
) (y、z轴不能通过汇交点;不能在y、z轴上 找到两点A、B,使A、B和汇交点O共线;如y、z轴有
,则x轴不能垂
)
(x、y、z三轴没有共同交点;如有一直线经过汇交点且和x、y两轴有交点,则此直线不能为z轴;z轴也不能和经过汇交点且和x、y两轴有交点的直线平行或相交;从汇交点不能引一直线 和x、y、z三轴相交)
标准式 3 =0xiMFuuv
iMFuuv =0ziMFuuv
标准式 三力矩式 3 =0xiMFuuv
iMFuuv
F
=0xiMFuuv =0yiMFuuv =0ziMFuuv
(z轴平行各力,xoy面垂直z轴) (x、y、z三条轴不能有共同交点;如果x、y轴有交点O,经过O点平行各力的直线为L,则z轴不能和
L共面;三条轴中任两条轴都不能共面;不能作出与三条轴都相交且平行的直线)
标准式 四力矩式 五力矩式 六力矩式 6 =0ixF
F
F
iMFuuv
iMFuuv
iMFuuv
=0ixF =0iyF =0iuMFuuv =0xiMFuuv =0yiMFuuv =0ziMFuuv =0ixF =0ivMFuuv =0iuMFuuv =0xiMFuuv =0yiMFuuv =0ziMFuuv '=0ixMFuuv '=0iyMFuuv =0iuMFuuv =0xiMFuuv =0yiMFuuv =0ziMFuuv
(x、y、z三轴不能平行,
(u轴不能和z轴共面) (u、v不能在yoz所在平面
; u、v不能都和
z轴相交,也不
y或z轴共面)
(u轴与'OO不共面,平面'''Oxy不过O点)

物体系统的平衡
1)静定与静不定问题
)静定问题
4.1-4(a)。
)静不定(超静定)问题
则单独应用刚体静力学的理论就
4.1-4(b)。静不定问题仅用刚体平衡方程式
还需考虑作用与物体上的力与物体变形的关系,再列
静不定问题已超出了理论力学所能研究的范围,将留待

)静不定次(度)数

2)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解法和步骤
)判断物体系统是否属于静定系统。物体系统是否静定,仅取决于系统内
而不能由系统中某
n个物体组成的静定系统,且在平面任意
3n个独立平衡方程能解出3n个未知量。
若系统中某些物体受其他力系作用时,则其独立平衡方程数以及所能求出

)选取研究对象的先后次序的原则是便于求解。根据已知条件和待求量,
也可以取其中的某些部分或是某一物体为研究对

)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并画出受力分析图。在受力分析图上只画外力
在各物体的拆开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必须符合作用与反作用定
画物体系统中某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图时,不能将作用在系统中其他部分上

)列出平衡方程。平衡方程要根据物体所作用的力系类型列出,不能多列。
。投影轴应尽量选
而矩轴应使其与更多的未知力共面(矩心
。力求做到一个平衡方程中只包含一个未知量。
)由平衡方程解出未知量。若求得的约束力或约束力偶为负值。说明力的
若用它代入另一个方程求解其他未

)利用不独立平衡方程进行校核。
平面桁架
1)定义
杆件

2

)对于桁架的分析计算作如下假设
)各杆件都用光滑铰链连接。
)各杆件都是直杆。
)杆件所受的外载荷都作用在节点上。对于平面桁架各力作用线都在桁架

)各杆件的自重或略去不计,或平均分配到杆件两端的节点上。


3)平面桁架内力的计算方法
4.1-8所述。当需要计算桁架中所有杆件的内力时,可采用节点法;若
一般以截面法较为方便,但有时也可综合应用
在计算中,习惯将各杆件的内力假设为拉力。若所得结果为正

4.1-8 平面桁架内力计算方法
节点法 截面法
取节点为研究对象 将桁架沿某个面截成两

应用平面汇交力系平衡
应用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求解桁架内力
一般先要判断桁架中的零力杆(内力为零的杆件),对于表4.1-9

4.1-9桁架零力杆的判断
特点 条件 图示 判断
型节点 节点上连接两根
且只有两根
不共
节点上不受力 两杆全是零力杆 节点受一集
其方位
其中一根
件的轴线
杆件轴线不与力方位重合的杆件为零力杆
型节点 节点上连接三根
其中两根杆件
另一
节点上不受力 杆件轴线不与两根轴线共线杆件重合的杆件为零力杆
物体的重心
1)物体的重心是一确定的点,它与物体在空间的位置有关。
2)物体的重心坐标公式
)iiCii
i
xPxPyPyPzPz
或PCPCP
xdPxPydPyPzdPz

x、Cy、Cz表示物体重心C的坐标;P及dP表示各微小部分的重
x、iy、iz及x、y、z表示各微小部分重心所在位置的坐标;P表示物体

)当物体在同一近地表面时,其重心就是其质心,则质心坐标公式为
i
i
i
xmxMymyMzmz
或MCMC
xdmxMydmyMzdmz

x、Cy、Cz表示物体质心C的坐标;m及dm表示各微小部分的质
x、iy、iz及x、y、z表示各微小部分质心所在位置的坐标;M表示物体

)当物体在同一近地表面及均质时,其重心就是体积中心,则体积中心的

i
i
i
xVxVyVyVzVz
或VCVC
xdVxVydVyVzdVz

x、Cy、Cz表示物体体积中心C的坐标;V及dV表示各微小部分
x、iy、iz及x、y、z表示各微小部分体积中心所在位置的坐标;V表

当物体在同一近地表面、均质及等厚薄板时,其重心就是形心,则形心

i
i
i
xAxAyAyAzAz
或ACACA
xdAxAydAyAzdAz

x、Cy、Cz表示物体形心C的坐标;A及dA表示各微小部分的面
x、iy、iz及x、y、z表示各微小部分形心所在位置的坐标;A表示物体



.材料在拉伸、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低碳钢、铸铁拉伸、压缩实验的应力-应变曲线;力学性能指标。
.拉伸和压缩
轴力和轴力图;杆件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强度条件;胡克定律;变形


要求:






引言
材料力学的任务
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的学科。这些计算是工程师选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将发生变形,故称为变形固





杆件的主要几何特征
L远大于横向尺寸(高度和宽度)的构件。这是材料力学研究




轴向拉伸与压缩
5-1-1
5-1-1所示。


轴向拉伸(压缩)杆横截面上的内力
内力

截面法


任取一部分为研究对象,称为脱离体。用内力代替弃去部分对脱离


5-1-2所示。
5-1-2
轴力
其作用线必定与杆轴线相重合,称为轴力,以
F或N表示。轴力规定以拉力为正,压力为负。
轴力图
5-1-3。
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
为正应力。正应力在整个横截面上均
5-1-4所示,其表示为

FN
为横截面上的正应力,N/m2或Pa;
F为轴力,N;A为横截面面积,
2。
15图 415图
轴向拉压杆斜截面上的应力
5-1-5,其总应力及应力分量为
应力 cos
FpN
应力 2
coscosp
应力 2sin
sin0p
为由横截面外法线转至截面外法线的夹角,以逆时针转动为正;A为
m-m的截面积;
为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以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0的横截面上,最小正应力发生在F 2F F FN x (+) (-) F PPPmm图5-1-4
的纵截面上,其值分别为
0max
45的斜截面上,最小切应力发生在0的横截面
的纵截面上,其值分别为
2
0max
5-1-5
材料的力学性能
低碳钢在拉抻时的力学性能
-应变曲线如图5-1-6所示。
5-1-6 低碳钢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5-1-1。
5-1-1
图5-1-6中线段 特征点 说明
Oab 比例极限p
p为应力与应变成正比的最高应力;
为不产生残余的最高应力
bc 屈服强度
s为应力变化不大而变形显

ce 抗拉强度
b为材料在断裂前所能承受

ef 产生颈缩现象到断裂

5-1-6中的
dd。

称为冷作硬化,如图5-1-6中曲线defd,在图5-1-6中,fo
d段表示经冷作硬化,再拉

5-1-2。
5-1-2 主要性能指标表
性能指标 说明
弹性模量E 当≤
时,E
屈服强度s 材料出现显著的塑性变形
材料的最大承载能力
延伸率%1001LLL 材料拉断时的变形程度
%1001
AA 材料的塑性变形程度

低碳钢的力学性能
5-1-7中实线所示。
、屈服强度e、弹性模量E与拉伸时基本相同,

铸铁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应变曲线如图5-1-8所示。
o
5-1-7 低 碳钢压缩时
图5-1-8 铸铁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b
拉断前的应变很小,实验时只能测到抗拉强
。弹性模量E以总应变为0.1%时的割线斜率来度量。
铸铁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5-1-9所示。
4~5倍,破坏时破裂面与轴线成45~35

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
%5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
屈服强度
.0
0.2%的残余应变时所
.0表示,如图5-1-10所示。
5-1-10bo
5-1-9b%2.02

.0
强度条件
许用应力


sn

bn
为屈服强度;b为抗拉强度;ns、nb为安全系数。
强度条件

FmaxNmax


FmaxNmax
maxNA
AF
max,再根据平衡条件,由maxNF计算P。
轴向拉压杆的变形 胡克定律
轴向拉压杆的变形
5-1-11所示。
5-1-11
向变形 LLL
向线应变
L
向变形 aaa
向线应变
a
胡克定律


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


LFLN
EA为杆的抗拉(压)刚度,表示抗拉压弹性变形的能力。
泊松比
横向线应变与轴向线应变之比的绝对


是材料的弹性常数之一,无量纲。








剪切的概念及实用计算
剪切的概念
SF
5-2-1
剪切的力学模型如图5-2-1所示。
①受力特征:构件上受到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距很近且与构

②变形特征:构件沿内力的分界面有发生相对错动的趋势。

F或Q表示。
剪切实用计算
名义切应力
A为剪切面面积,sF为剪力,则名


sAF
许用切应力
用实验的方法求得名义剪切极限应力,再除以安全因
n。
剪切条件

sAF
挤压的概念及实用计算
挤压的概念


F:承压接触面上的总压力。
挤压实用计算
名义挤压应力


bbsAF
A
为名义挤压面面积。当挤压面为平面时,则名义挤压面面积等于实际
当挤压面为曲面时,则名义挤压面面积各取为实际承压接触
5-2-2所示。
h2ht
5-2-2

LhA
bs

dtA

许用挤压应力
按照名义挤压应力公式计算名义极限挤压应力,再除以

挤压强度条件


bbsAF
切应力互等定理 剪切胡克定律
纯剪切
若单元体各个侧面上只有切应力而无正应力,则称为纯剪切。纯
,如图5-2-3所示。
:在切应力作用下,单元
,无量纲。在材料力学中规定以单元体
为正,反之为负。
切应力互等定理
5-2-3),即

剪切胡克定律
与剪应变成正比,即
G
G为剪切弹性模量。
E、G、间只有二个独立常数,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2EG






图5-2-3


扭转的概念
扭转的力学模型
5-3-1所示。
5-3-1 扭转的力学模型eMeM
杆两端受到一对力偶矩相等、转向相反、作用平面与杆件轴线

杆件表面纵向线变成螺旋线,即杆件任意两横截面绕杆件轴线

:杆件任意两横截面间相对转动的角度。
外力偶矩的计算


kW55.9rnNMe

Ps02.7rnNMe
N的单位为千瓦(kW)或公制马力(
P,smN5.735P1S);
n的单位为转每分(r/min),Me的单位为kN·m。
扭矩和扭矩图
受扭杆件横截面上的内力,是一个横截面平面内的力偶,其力偶矩
T表示,见图5-3-2,其值用截面法求得。
T的正负号规定,以右手法则

表示扭矩矢量,当矢量的指


圆杆扭转时的切应力及强度条件
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切应力分布规律
其方向垂直于该点所在的半径,其值与该点到圆
5-3-3。
eMeMeM
M外法线外法线
5-3-2mmTeMTmax图5-3-3
切应力计算公式
的任一点的切应力

IT


pmaxWTRIT (5-3-4)
切应力计算公式的讨论
ax≤),小变形条件下的等截面实心或空心

T为所求截面上的扭矩。

称为极惯性矩,Wt称为抗扭截面系数,其值与截面尺寸有关。
5.3-4ddD)(a)(b
5-3-4(a))
323t4PdWdI,

对于空心圆截面(图5-3-4(b))
43441
132DWDItP,
d。
圆杆扭转时的强度条件

max
TW≤
截面设计和确定许可荷载三类问题

圆杆扭转时的扭转角计算及刚度条件
圆杆的扭转角计算


GITdxd
的单位为mrad

raddx
T
p
的单位为rad
LL内T、G、I
均为常量,则

GITL
GI表示圆杆抵抗扭转弹性

圆杆扭转时的刚度条件

m
M
T180maxmax
同样可对受扭圆杆进行刚度校核、截面设计和确定许可荷载三 类


1:某传动轴,承受mKNM
0.2外力偶作用,轴材料的许用切应力为
60,试分别按①横截面为实心圆截面,直径为d;②横截面为8.0的
D,内径为
d,确定轴的截面尺寸,并确定其重量比。
A)3.052.499.719.51

空GGmmdmmDmmd
B)152.399.619.41

空GGmmdmmDmmd
C)2567050

空GGmmdmmDmmd
D)
.052.499.619.51

空GGmmdmmDmmd
(D)
1)横截面为实心圆截面.设轴的直径为d,则
MTdW
3

Mde9.51109.51
80102.2161633633
2)横截面为空心圆截面,设横截面的外径为D,得
e
MDW
143


MDe9.61109.61
808.01102.2161163364334
3)重量比较,由于两根轴的材料和长度相同,其重量之比就等于两者的横

5.0
52.499.61
1d4G2222212dDAAG==实空实空

2:某传动轴,转速n=300 r/min(转/分),轮1为主动轮,输入的功率P
=50
,轮2、轮3与轮4为从动轮,输出功率分别为P
=10 kW,P3=P4=20 kW。
试画轴的扭矩图,并求轴的最大扭矩。
若将轮1与论3的位置对调,轴的最大扭矩变为何值,对轴的受力是否有利。
(1) 计算各传动轮传递的外力偶矩;
23495501591.7 318.3 636.7PMNmMNmMMNm
画出轴的扭矩图,并求轴的最大扭矩;
1273.4 TkNm
对调论1与轮3,扭矩图为;
955 TkNm
T(Nm) x (+) 636.7 955 636.(-) T(Nm) x (+) 318.3 1273.636.(-) 800 800 800 1 4 3 2 P4 P3 P2 P1
3:图示受扭圆杆,沿平面ABCD截取下半部分为研究对象,如图b所示。
ABCD上的切向内力所形成的力偶矩将由哪个力偶矩来平衡?
ABCD上的切向内

力分布及其大小。该
在图b中,左右两个横截面上的水
ABCD的竖直向下的力偶矩,正好与截面ABCD

1、计算长为 l 的纵截面ABCD上切向内力的合力偶矩。
c所示,在纵截面上取一微面积dldA ,其上切向内力的合力即
TlddF
s
z轴的微力矩为
TlddFdM
sz2
z轴的合力偶矩为
RpzzITlRldITdMM322320,方向竖直向上。
、计算两端横截面切向内力的水平分量形成的力偶矩
d所示,微面积dddA上切向内力的水平分量为
d
TdddF
sinsin2

2
0s32sin2RITddITF
Rp
z轴的力偶矩为
2lRITlF
,竖直向下。
ABCD上的切向内力所形成的力偶矩将由左右两个横截面上水

4:已知钻探机杆的外径D = 60 mm,内径d = 50 mm,功率P = 7.46 kW,
n =180 r/min,钻杆入土深度l = 40 m,G = 80 GPa,[τ]= 40 MPa。设土壤对
试求:(1) 单位长度上土壤对钻杆的阻力矩M;
作钻杆的扭矩图,并进行强度校核;(3) 求A、B两截面的相对扭转角。
根据题意,此题为圆轴扭转问题。土壤对钻杆的阻力形成扭力矩作用

1、求阻力矩集度M

N390
46.795499549
kWrnPT
mmN75.9
390lTM
、作扭矩图,进行强度校核
c所示。最大扭矩出现在A截面,所以A截面为危险截

7.17
5060
10303902412443maxmaxmmmNIDTP

、计算A、B两截面的相对扭转角


.8148.0210506010804039032241244900radmPammNlGITdxGIlxTGIMdxplplpAB
5:直径mmd25的钢圆杆,受轴向拉力kN60作用时,在标距为mm200的
mm113.0。当其承受一对扭转外力偶矩mkNM
2.0时,在标距
mm200的长度内相对扭转了732.0的角度。试求钢材的弹性常数E,G和。
E

ELALFEEALFLNN216
25113.01020010609233
②计算切变模量G,
由公式度180
epeGIlMradGIlM,求得
GPaPa
lMG
e6.81106.811800254.0
732.010200102.01809433
2EG计算泊松比
324.01
6.812102161299GE
6:图示圆轴,已知mkNM
4.1,mkNMB6.0,mkNMC8.0;
d40
,mmd702;ml2.01,ml4.02;MPa60,m1,
G80;试校核该轴的强度和刚度,并计算两端面的相对扭转角。


kN6.0mkN8.0
ABcBCMTMT


AB段内的扭矩最大,而BC段的直径小,因而不能直接确定最大切应



dMWTBt7.47
406001616333111

9.11
1070(80016163332222dMWTCt



/71.1180
401080600321801249
11PGIT
/24.0180
701080800321801249
22PGIT
/71.1
max
此轴不满足刚度条件。
⑤计算两端面的相对扭转角
AB、BC段上的扭矩和截面各自不变,要分别计算两段的相对扭转角,

(32
11422211122212dlTdlTGGIlTGIlTPPCB
.0180101)402.0600704.0800(10803212449CB


总扭转角为各段扭转角的代数和。各段的

阶梯状圆轴在两段连接处有应力集中现象,在以上计算中对此并未

7:图示圆截面轴,AB与BC段的直径分别为d
与d2,且d1=4d2/3,材料的

G。若扭力偶矩M=1 kNm,许用切应力[τ] =80 MPa,单位长度的许用扭转角
θ]=0.5 0/m,
G=80 GPa,
1)

试确定轴径;
2) 试求轴内的最大切应力与截面C的转角;
3) 若将BC段设计为空心的,内外径之比
1Dd,则BC段实心与空心

(1) 确定轴径

9.39108016101
1mm3.501080161012161226323321631331dddMdddMBCAB

8.615.0180
8032101180mm5.735.018010803210218024
9314193ddGITddGITBCBCBCABABAB

8.61mm5.73
1dd
34
1dd

8.61mm4.82
1dd
求轴内的最大切应力与截面C的转角
M l l M A C B


MPa
MWT
ABAB22.18
1231max
MPa
M
MWT
BCBC59.2116
13232max
MPa59.21

C截面的转角;
Ml
GMldGMlGIlTGIlTpBCBCpABABBCABC64
4
411042.16.16
13212
3)若将BC段设计为空心的,内外径之比
1Dd,则BC段截面尺寸

8.401080
16101
1643343DDDMBC

83.625.0180
1080321011804493DDGIT
BCBC
综合轴的强度和刚度条件,就取空心轴外径mm41.31mm83.62dD
③比较BC实心与空心的用材量之比
轴的材料、长度相同,则质量比等于轴的横截面面积之比
78.0
42222ddDQQBCBC=实空
分析与讨论:
实心轴圆心附近的切应力还很小,这部分材料没有充

空心轴的材料分布离轴心愈远,其搞扭截面系数和极2M T x (+) M

还要注意加上成本和构造上的要










弯矩图的基本方法——列出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然后,

剪力、弯矩之间的微分关系及应用于检查剪力图、弯矩图



明确弯曲正应力公式的








弯曲内力
平面弯曲的概念

弯曲变形特征

平面弯曲
(外力偶作用面或横向力与梁轴线组成的平面)与弯曲平面(即梁
5-5-1所示。

只要外力(横向力或外力偶)都作用在此纵对称面内。
纯弯曲时,只要外力偶作用在与梁的形心主惯性平面(即
平行的平面内;横力弯曲时,

梁横截面上的内力分量——剪力与弯矩
剪力与弯矩
F表示。
M表示。
dx,使右侧截面对左侧截面产生向下相
反之为负;使微段产生凹向上的弯曲变形的弯矩为正,反之
5-5-2(b)所示。
pmm
SF
RSF
F
RMMMMSFSFSF)(a)(b
5-5-2

其数值等于该截面左侧(或右侧)梁上所有外力在横截
图5-5-1
5-5-2(a)。

iRFs
其数值等于该截面左侧(或右侧)梁上所有外力对该截
且向上外力均引起正弯矩,左侧梁上顺时针转向的外力偶
5-5-2(a)


iCMM
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
表示沿杆轴各横截面上剪力随截面位置变化的函数,称为剪力

xFF
s
表示沿杆轴各横截面上弯矩随截面位置变化的函数,称为弯矩

xMM
剪力图与弯矩图
表示沿杆轴各横截面上剪力随截面位置变化的图线,称为剪力图。
表示沿杆轴各横截面上弯矩随截面位置变化的图线,称为弯矩图。
荷载集度与剪力、弯矩间的关系及应用
q、
F、M间的微分关系
q(x)为截面位置x的连续函数,且规定以向上为正,则有
xq
xdFs
xF
xdMs

xq
xFdxxMds22
应用
5-5-1和式
表明剪力图上某点的切线斜率等于梁上相应点处的荷载集度,弯矩图上某

5-5-3的几何意义可根据M(x)对x二阶导数的正负,定出M(x)图的凸凹
若q(x)>0,则M图为上凸的曲线;若q(x)<0,则M图为下凹的曲线;若q(x)
0,则M图为直线。
5-5-1可得
dxxqxdFB
BAs

SASBFF
B上的剪力与截面A上的剪力之差等于梁上AB间荷载集度q(x)图的面

5-5-2可得
xFxdMB
sBA
ABMM
B上的弯矩与截面A上的弯矩之差等于梁上AB间剪力图的面积,但两

5-5-1、式5-5-2,根据梁上已知的荷载集度,判定剪力、弯矩图
凹向等;而由式5-5-4、式5-5-5或由截面法
iRFs,左(右)iCMM

特殊截面上的剪力、弯矩值
F图有突变,M图形成尖角。突变值等于集中

F图无变化,但M图有突变。其突变值等于该力偶

剪力与荷载间的关系以及剪力图的弯矩图的一些特征
5-5-1,以供参考。
5-5-1 几种荷载下剪力图与弯矩图的特征
向下的均布荷载 无荷载 集中力 集中力偶
向下方倾斜的直线 水平直线,一般为 在C处有突变 在C处无变化
下凸的二次抛物线 一般为斜直线 在C处有尖角 在C处有突变
在0sF的截
在剪力变号的截面 在紧靠C点的某一侧的截面
弯曲正应力 qPCeM或或CPC或或eMC
弯曲正应力和正应力强度条件
纯弯曲

中性层与中性轴


当杆件发生平面弯曲,且处于线弹性范围时,中性轴通过截

杆件发生平面弯曲时,中性层(或杆轴的曲率与弯矩间的


EIM1
为变形后中性层(或杆轴)的曲率半径;EI
为杆的抗弯刚度,轴z为

平面弯曲杆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bx
zh
5-5-3
正应力的大小与该点至中性轴的垂直距离成正比,中性轴一侧
5-5-3。

一点应力 y
M

最大应力
zWMyIMmaxmax
M为所求截面的弯矩;I
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Wz为抗弯截面系数。
yIWzz,它是一个只与横截面的开关和尺寸有关的几何量。对于矩形截
5-5-4(a)):
,2,122max3bhWhybhIzz
5-5-4(b))

,2,643max4dWdydIzz
d
z
y
5-5-4)(a)(b


横截面在弯曲变形后保持平面,公式为精确解;横力弯曲时,
5hL,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仍适用。
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WMmaxmax
,max,ct,且材料的ct时,梁的拉伸与压缩强度均就得

弯曲切应力和切应力强度条件
矩形截面梁的切应力
①切应力方向与截面的侧边平行;②沿截面宽度切应力均匀分布
5-5-5)。


zsbISF*
F为横截面上的剪力;b为横截面的宽度;Iz为整个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
*
S为横截面上距中性轴为y处横线一侧的部分截面对中性轴的静矩。

Qbmax
z
5-5-5

FbhFss2323max

其它常用截面图形的最大切应力
字形截面
ISF
zs*max
d为腹板厚度;*
axzzSI可查型钢表。
形截面
Fs34max
形截面
Fs21max

切应力强度条件

ISF
zs*maxmax
axsF为全梁的最大剪力;*maxzS为中性轴一边的横截面面积对中性轴的静
b为横截面在中性轴处的宽度;I
为整个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梁的合理截面
WMmaxmax,可知,在截面积A一定的条件下,截面图形的抗弯截面系数
AW
而言,对工字形、
t的塑性材料,般采用对称于中性轴的截面,使截面上、下边缘的最
t的脆性材料,一般采
T形、槽形等,使最大拉应力
ax,t和最大应力max,c
和c,如图5-5-6所示。
,tmax,cccmax,ttmax,cczz
(a)(b
5-5-6
弯曲中心的概念
梁分别在两个形心主惯性平面xy和xz内弯曲时,横截面
F,和sF作用线的交点,称为截面的弯曲中心,也称为剪切中心。


T形、L形等狭长矩形组成的截面,两个狭长矩

弯曲变形
梁的挠度与转角
挠曲线
梁的轴线由直线变为光滑的弹性曲线,梁弯曲后的轴线称为

挠曲线为梁形心主惯性平面内的一条平面曲线xf(见
5-5-7)。
挠度与转角
5-5-7

。沿

xf
横截面相对原来的位置绕中性轴所转过的角度,称为转角,记作。


dtan

挠曲线近似策分方程

EIxMdxd22
5-5-15所示坐标系下建立的。挠度v向下为正,转角顺时针转为正。
积分法计算梁的位移
5-5-16,积分两次,即得梁的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


EIxMdxd22
Cdx
xMdxdv

DxCdxdx
xM

C、D可由梁的边界条件确定。当梁的弯矩方程需分段列出时,挠
分段积分。于是全梁的积分常数数目将为分段数目
为了确定全部积分常数,除利用边界条件外,还需利用分段处挠曲线的

用叠加法求梁的位移
叠加原理

叠加原理的适用条件
要求挠度、转角为梁上荷载的线性函数,必须




叠加法的特征
转角等于单独作用下挠度转角的总和,应该是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