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字经第七课

三字经第七课

三字经第七课

第七课

原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注释:

三才:古时候将天、地、人看作是宇宙间最主要的事物,称为“三才”。三光:古时候以为宇宙间发光的东西只有日、月、星,称为“三光”。纲:纲领、法则。义:忠爱之义。顺:恭顺、和睦。

亲: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慈爱相亲。

译文:

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三光”是古人的称法,现在我们都知道,月亮本身是不发光的,它反射的是太阳发的光。)三纲就是说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爸爸妈妈与孩子之间要相亲相爱,夫妻之间要和睦相处。(三纲是封建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要遵守的行为准则,对我们现代人就不合适了,我们现代人的行为准则是人人平等。)

《三字经》诵读课

《三字经》诵读课教案 活动目标: 1、阅读《三字经》片断,学习三字经里介绍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勤奋学习的道理。 2、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 活动过程: 课前谈话:交流读过的好书和自己知道的读书名言。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三字经》 《三字经》可谓是家喻户晓,上到70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孩子,都能背上几句。你们会背吗?这样吧,我一句,你们一句。 师生接背: 那关于《三字经》这部书,你知道哪些呢?(作者、书的内容等) 师随机评价,简介《三字经》: 《三字经》流传到现在,已经八百多年了,版本可多了。虽然版本有所不同,但主要结构都没有改变。全书虽只有一千多个字,但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的信息。《三字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专家们对《三字经》也非常推崇,他们说三字经是“千古一奇书”,如今,《三字经》被翻译成好几个国家的文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部奇书,读读《三字经》。 二、读《三字经》,讲人文故事 1、《三字经》这本书让我们认识了很多名人,而且这些名人的故事也已经成为千古佳话。能不能告诉大家,你从《三字经》里认识了哪些人? 指名学生说。 2、相信你一定知道这些人——这些句子中讲到的人你熟悉吗?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学生讲故事) 出示填空: _____?_,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zhù)。(做父母的真是用心良苦啊,听了你的故事,我知道了孟子之所以能成为大学问家,跟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_____?_,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就是那个成语“五子登科”的出处呢。) _____?_,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真是个有孝心的孩子,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做人的准则。) _____?_,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我想问问孔融,你怎么会这么做呢?能友爱兄长、友善对人,也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的。) 3、让我们再读读他们的故事。指导读。 书可以怎样读呢?指导配乐个性化朗读。齐读。 4、小结:读《三字经》,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名人故事。这些名人故事都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学会处事做人。相信你们读了之后,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读《三字经》,学史地知识 说《三字经》是一部奇书,不仅让我们知道了那么多名人故事,而且,我们读三字经,还可以从中读到各种各样的知识。 1、出示片断:

三字经(小学版)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帝号纷。迨灭辽,宋犹存。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莅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缀。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己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三字经教学计划

《三字经》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经典诗文,堪称世界瑰宝。《三字经》是我国优秀的儿童启蒙读物,自宋代以来盛传不衰。《三字经》作为古代蒙学教材,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社会百科、内涵丰富而极具文学性、韵律性,是中国古代知识的教科书。利用它们进行识字的同时,学生可获得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各种能力,修习其中良好的行为规范,无形中完成了美德熏陶,建立了汉语的节奏感的韵律感,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了传统文化的根基。 二、教学内容、思路分析: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全书只有1140字,但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忆。 1.通过诵读《三字经》,让学生能够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与圣贤为友,形成健康的人格,构建良好的校风。 2.通过诵读《三字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识字量、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形成文章——文化——文明的校园环境。 3.通过诵读《三字经》,让学生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增长见识、增加涵养、吸取智慧,培养学生优雅性情和敦厚人格。 4.通过诵读《三字经》,用传统中国文化的精神,对校园、家庭、社会产生潜移默化、净化心灵、熏陶品质的作用。 三、整体教学目标 1、通过国学学习,使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如中国传统的节日(清明节和端午节)。 2、通过国学学习,培养幼儿团结,孝顺,尊老爱幼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并能在日常的生活中身体力行,贯彻实践。 3、通过国学学习,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的蒙学文化(三字经和弟子规)。 4、通过国学学习,逐步的让幼儿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诚实、仁爱、智慧、勇敢的个性。

走近《三字经》班级读书会说课稿

走近《三字经》 班级读书会说课稿 山丹县三立小学刘瑜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近《三字经》。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设计理念 新课标总体目标与内容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华的丰厚博大,汲取名族文化的智慧。”第一学段的目标与内容更是指出:“要让孩子们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尽管面对的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对于《三字经》也许还无法很流畅地阅读,对于《三字经》的理解还很肤浅,其中的一些字也较难认,但是从格式上看,《三字经》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孩子们很喜欢读。因此,我认为它是很适合二年级孩子们阅读的一本好书。 二、说教材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儿童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历久不衰。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同为中国古代私塾的初级入门课本,合称“三百千千”。 三、说学生学情 在本学期以及上一年的读书时间,我已经带领孩子们学习了《三字经》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此十义,人所同”这三部分。学习的过程中,我会浅显地讲解每一句的意思,以及其中包含的每个故事,然后结合孩子们喜欢的《三字经》动画视频,让孩子们熟读成诵。 四、说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诵读《三字经》,让孩子们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感受古文语言的精炼和丰富的内含。 2.让孩子们了解《三字经》内容中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等知识,丰富孩子们的知识积累。 3.通过演故事、讲故事,使孩子们乐于表现自己。交流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想法,学会做人的道理,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4.激发孩子们学习国学的兴趣,使他们喜欢阅读古诗文作品。 五、说教法 1.从活动入手,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 上课开始从贴近孩子生活的跳绳活动入手,让孩子们知道可以将知识融入活动当中。课中让孩子们表演故事,配乐朗诵,讲故事。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加深了对《三字经》的理解。 2.教师讲和学生说结合。使学生对《三字经》的认识更系统、完整。 3.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为了更好地配合教学,我充分利用电子白板强大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六、说学法 本节课采用的学法有:

国学课教案《三字经》

国学课教案《三字经》 诵读经典之——《三字经》 1、人之初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2、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三字经36课教案

《三字经》第三十六课教学设计 江西省上饶县二小汪晓兵 教学内容: 《三字经》中“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初读正音,二读断句,三读平仄,能读出抑扬顿挫之感,感受《三字经》的韵律,并能背诵。 2、通过诵读、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经文的内容。 3、从蔡文姬、谢道韫两个人物故事中,学生明白学习需要努力的道理,并努力践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智慧导入启发兴趣 《三字经》三字一句,四字一韵,读来朗朗上口,很有味道。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三字经》第36课,好好去读读(板书)。请翻开课本。 二、初读经文感受韵律 1、自由读,正音:同学们,本课经文有些难读的字,能读好吗?请试一试,借助拼音,争取把每个字音都读准了,开始吧。 2、个别读,强调:刚才老师发现()孩子读得特别认真,请你站起来读一读。(重点强调“蔡、咏吟、姬、韫、警”等字,可生带读)。 3、对子读,读流利:同桌对子读,读好了做ok手势。 4、生齐读,巩固: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读,声音洪亮,而且流利。 5、拍手读,读出节奏:同学们,《三字经》三字一句,很有节奏,听我读,大家用“/”划出停顿。 A、划好了吗?请看大屏。小朋友们,对照一下,你们试着读读(指读1-2个)。 B、能不能再快点?(打节拍读) 6、男、女生对读:孩子们,现在男、女生对读一遍。 7、齐读:我们把经文的节奏读得更加整齐鲜明些。 8、指导平仄读法:真有节奏!那你还知道什么方法读《三字经》吗?现在请看大屏,老师教大家一种新的读古文的方法。(读出轻重缓急) A、你来试试。 B、有点感觉,谁能读得更好?(2人,如还不到位,老师范读) 引:真有味道,就像他们这样齐读。 C、还有,你发现了吗?每句最后一字音很近,这叫韵脚,读时要重些(老师范读,配乐生齐读)。 三、品读经文会意悟理 (一)导语:孩子们,你们读得真好。读着读着,你读懂意思了吗?(你有什么方法吗?)请看注解,组内对读。 1、引读:同学们,课文中,讲了哪两个才女?彼女子,蔡——,谢——;且聪敏,能——,能——。(板书) 2、引出故事:那么蔡文姬为什么能辨琴呢?由此老师向大家讲个故事:——《蔡文姬辨琴》。出示图片,讲述故事:

三字经教案课程

《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简介:《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1、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2、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3、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4、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 5、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6、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以文章内在含义指导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2、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三字经》是传统中国社会众多的儿童启蒙读物中最著名、最典型的一种。宋朝之后的读书人基本上由此启蒙。 《三字经》让我们懂许多礼仪之道,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学习《三字经》中第一部分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看看你平时做的哪些事和《三字经》中的一样? 二、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读; (二)、指名接读; (三)、齐读; 三、理解含义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指名讲含义。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重点解释“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一段。 3、老师补充《三字经》中的故事《孟母三迁》《窦燕山五子登科》,学生认真听故事,听后讨论。 四、再读 1、接龙读。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

《三字经》阅读指导课教案)

《三字经》阅读指导课教案 活动目标: 1、阅读《三字经》片断,学习三字经里介绍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勤奋学习的道理。 2、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 活动过程: 课前谈话:交流读过的好书和自己知道的读书名言。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三字经》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读书。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我们学校今年举行了第七届读书节。谁知道这届读书节的主题吗?(亲近中华母语,诵读百家经典。)这次活动,学校向我们每位同学推荐了《三字经》这部经典。《三字经》可谓是家喻户晓,上到70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孩子,都能背上几句。你们会背吗?这样吧,我一句,你们一句。 师生接背: 那关于《三字经》这部书,你知道哪些呢?(作者、书的内容等) 师随机评价,简介《三字经》: 《三字经》流传到现在,已经八百多年了,版本可多了。虽然版本有所不同,但主要结构都没有改变。全书虽只有一千多个字,但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的信息。《三字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专家们对《三字经》也非常推崇,他们说三字经是“千古一奇书”,如今,《三字经》被翻译成好几个国家的文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有意思的是,我们浙江和广东两省还为《三字经》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起了争执。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部奇书,读读《三字经》。 二、读《三字经》,讲人文故事 1、《三字经》这本书让我们认识了很多名人,而且这些名人的故事也已经成为千古佳话。能不能告诉大家,你从《三字经里》认识了哪些人? 指名学生说。 2、相信你一定知道这些人——这些句子中讲到的人你熟悉吗?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学生讲故事) 出示填空: _____?_ ,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zhù)。(做父母的真是用心良苦啊,听了你的故事,我知道了孟子之所以能成为大学问家,跟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 _____?_ ,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就是那个成语“五子登科”的出处呢。) _____?_ ,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真是个有孝心的孩子,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做人的准则。) _____?_ ,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我想问问孔融,你怎么会这么做呢?能友爱兄长、友善对人,也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的。) 3、让我们再读读他们的故事。指导读。 书可以怎样读呢?指导配乐个性化朗读。齐读。 4、小结:读《三字经》,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名人故事。这些名人故事都是在告诉我们如何

五年级诵读《三字经》校本课程纲要

东湾中心学校五年级诵读《三字经》校本课程纲要(必修课开设一学期总计18课时) 第一课:《.三字经》 教学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句子,熟读成诵。 2.、初步了解《三字经》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介绍《三字经》的主要内容。 2、让学生听《三字经》朗读录音 二.诵读新句 三.简单讲解句子 四.诵读、总结。 第二课《.三字经》 教学内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目标:1、了解古时候孩子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2、知道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的故事。 3、背诵本课所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指名领读。 3、自由读。 三、大致了解句子意思 四、拓展。 第三课《.三字经》 教学内容: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教学目标:1、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 2、知道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背诵本课所学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诵读句子。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学生领读。 3、自由读。 4、分角色读。 三、理解句子。 四、总结 第四课《三字经》 教学内容: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教学目标:1、学生能熟读成诵本课所学内容。 2、理解句子的含义。 3、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引课: 二、诵读新句。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指名领读。 3、分角色读。 三、理解句子。 四、展示。 1、一起诵读前八句。 2、教一教你身边的小伙伴 第五课《三字经》 教学内容: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本课所学的内容。 2、能说出句子的主要意思。 3、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准备:收集历史故事《孔融让梨》《黄香温席》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情境激趣: 二、配乐诵读、品读解意 三、理解句子。 四、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五、总结。

三字经第16课时

《三字经》第(16)课时 《三字经》第十六课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明确经典的主要精神内涵以及对于修德立身的意义(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诵读《三字经》,体味《三字经》的语言风格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以读为主,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能熟读《三字经》中的四则,并做到当堂成诵。 3.情感目标:积累哲理深刻的名言警句,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文学经典的热情。 教学重点:1、使学生通过对此内容的学习达到熟读成诵。 2、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 教学难点:解读《三字经》内容,理解大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诵读上节课所学习的《三字经》内容。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2、同学们读得很好!今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的内容。 二、多种诵读,品读解意。 (一)学习第一句。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大屏幕出示所学内容)自己小声地读一遍《三字经》。xiào jīng tōng sǐshūshú rúliùjīng shǐkědú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2、下面,谁能够给大家读一读。 3、指名读,师纠正发音。 4、我们大家一起读一遍。学生齐读句子。

5、学习句子意思。(1)下面,听老师说说句子意思。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解释:四书、孝经、六经。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经》,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2)全班齐读句子。分男女读。 6、老师小结: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求知、做人、处世的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 7、背诵句子。 (二)学习第二句。 1、大屏幕出示句子,学生自己小声地读一读。shīshūyìlǐchūn qiūh ào liùjīng dāng jiǎng qiú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 讲求。 2、指名读,老师纠正发音。 3、我们大家一起读一遍。 4、师解释句子意思。《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5、全班齐读句子。分小组读。 6、老师小结:中国的古代文化是个非常丰富而伟大的知识宝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学者,从事着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爱护祖先留下的遗产, 并为此感到骄傲。 7、背诵句子。 (三)以同样方法学习三、四句。 yǒu lián shān yǒu guīcáng yǒu zhōu yì sān yìxiáng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解释】《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启示〗《易经》虽是我国古代人占卜的书,但它其中阐述了极为深奥的哲学道理。像阴阴消长,物极必反的论述随处可见。

经典诵读《三字经》教案

二年级上《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 教学内容: 经典诵读教材――《三字经》。 原文: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并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的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3、通过学习,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会读、会背这两句三字经。 2、使学生理解这两句三字经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苏询故事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询是谁?(历史上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听有关他的故事呢? 3、好的。现在老师给你们讲讲《苏询苦读》这个故事。放苏询故事磁带。 苏询,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四川)人,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询年轻时并不好好读书,而是糊里糊涂地日子,直到二十七岁才发愤学习。学了一年多,就去考进士,茂才,结果都没有考中。这才使他认识到,学习并不容易,要得到成果非下苦功夫不可。 一天,苏询的书房里冒出了黑烟,大家都很奇怪,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走进去一看,只见苏询正把一摞摞文稿往火炉里送。原来,他要把他过去所有不成熟的作品全部烧掉,决心从头开始。从此,他谢绝宾客,闭门攻读,夜以继日,手不释卷。如此发愤了五六年,终于文才大进,下笔如有神,顷刻数千言。他和两个儿子苏轼、苏辙的文章轰

动京师,士大夫争相传阅,学者竟相郊法。 4、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各抒已见,初步感受蕴含的深义。) 5、导入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原文,感悟道理。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不认识字的读音。 (2)诵读,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自由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看哪组读得又快又准。(游戏:开火车)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请听录音。(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自己试读。 (3)指名读,师生共评。(进一步引导学生读出经文的节奏韵律) (4)齐声背诵。 3、质疑问难。 (1)同学们。这两句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苏询到了二十七岁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我们年纪轻轻,现在开始用功是绝对来得及的。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3)你们学明白这段故事了吗?那就请听同学们来讲一讲吧!(进一步感悟原文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4)小结:可见,我们已经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只有把握现有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将来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拓展升华

《三字经》课堂实录

《三字经》课堂实录 课前播放《三字经》朗读 同学们,刚刚我们看的视频里孩子们念的是什么呢? 生:《三字经》(师板书并齐读) 师:《三字经》,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启蒙教材,相传为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所著,全书一千一百多字,都是用三字一节的韵文写成,读起来琅琅上口,如果喜欢听故事的孩子呀,那更应该读读这本书了,这里隐藏着可多故事了,古人说:“熟读三字经,能知天下事。”(师板书)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习吧!(出示课件,多音字,难懂字注音) 师: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读《三字经》(板书读而能诵)。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三字经要怎么读,才能读出它的韵味呢?是这样读吗?(师念很快)那是这样吗?(师念慢)谁来尝试念第一行,(指明第一组左边开火车读,第一次读) 第二行(注意这里的多音字教jiao), 第三行(注意多音字处chu、杼zhu) 第四行(注意窦dou和燕yan) 第五行(注意惰duo) 第六行, 第七行(注意啄zhuo) 师:刚才同学们将字音都读准了,而且还有同学会摇头晃脑的读,我觉得这反倒把三字经的味道读出来了。谁还想再试着读一下,(指明第三组左边老师示范摇头读)第二次读师:从摇头晃脑读中能感受到读三字经的乐趣(叫第二组的同学读一读) 第三次读师,同学们,我们除了可以摇头读把三字经的味道读出来,你觉得三字经还可以怎么读?(拍手读,指名第一组右边开火车读。)第四次读师:你们不仅把字音读准了,而且读得特别有劲,还有哪排来试试?(指明

第三组右边)第五次读师:你看看,善于读书的孩子准能从读中获得乐趣。哪个组还想来感受下朗读的乐趣。(指明第四组)第六次读师:太有劲了,想不想全班一起来感受一下,我们能将摇头和拍手结合起来感受吧!第七次读师:太有感觉了,黄老师忍不住还想尝试同桌击掌读,大家一起试试吧! 第八次读师:同学们,是不是突然觉得朗读《三字经》是一件特别有趣的事呀!别急,接下来老师想和大家挑战背诵,我们一起来挑战一下,先读两遍,再尝试背诵。 师:哪位高手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指明一男一女学生展示)背得很流利,有谁来挑战他,上台展示。 师:男同学一起来挑战吧!女同学也一起来试试。 师:通过刚才的背诵,我们已经能够做到读而能诵,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里边蕴含的意思呀?老师也很想知道,那就请电脑老师为我们解释一下,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文中隐藏着什么学习的道理,好吗?(板书:思而明义)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师:听完后是不是觉得这里边的学问真是大呀!我们来归纳一下,文中有几个字出场率很高呀,比如这个“教”字出现了几次,把它圈画出来。还有“学”字也把它圈画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同学们这里有五个教,三个学,它像告诉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什么最重要呀?(教和学)对呀,父母教,我们学,老师教,我们学,那学什么呢?指着第一行的字:学习做人为善,学习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名聪明、健康的好孩子。当然也许有孩子会提到“不”字出现了七次,那我们就可以说,不教不学那我们就不知道怎么才能将我们天生的优点发挥在生活和学习中。(思而明意) 这就是三字经告诉我们的学习的道理,告诉我们一定要会善学、会善听、更要会善用。(板书:行而立德)

三字经第十四课

第十四课(作《中庸》--至平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三字经》是一部内容全面的启蒙读物。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深深的吸引人。三字经中第十四课录入了作《中庸》至至平治的内容。本课共24个字,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介绍了四书中的《中庸》和《大学》,主要写了这两本书的作者还有书中所要表达的意思。要求人们为人处世始终保持不偏不倚,永远执中协同。这是必须坚持不能改变的法则。以及先做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最后到治理国家,服务大众。以此来告诉同学们启示: 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求知、做人、处世的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 二、目标设定 ⒈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经文认识初步韵文三子一 句,两句一韵的规律。 2.读中知意,学会运用释文来读明白经文的大致意思,懂得做人处事以及学习要循序渐进的道理。 3.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明白修身、立德、处事等方面的道理。通过搜集资料、诵读和说故事比赛,积累相关历史掌故,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三、策略构建 为了充分贯彻国学教育中传承与弘扬并举的教育宗旨,国学中三字经教学主要以文章内在含义指导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

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 四、流程设计 (一)、入境,忆过往。 1、师生接读。 听了你们的背诵,我就知道大家天天读国学经典,收获很多。这几句肯定也难不倒你们。我们诵名句,学做人。(女生问男生答)玉不琢,,人不学,。为人子,,亲师友,。 我们读名句,颂真情。(投入地背)父子恩,,,。长幼序,,,,此十义,人所同。 我们说名句,学常识。(快速拍手背)三才者,,,。三纲者,,,夫妇顺。(学生齐说) 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三字经,来认识我们中国儒家经典书籍四书中的《中庸》和《大学》一起来感悟三字经的博大精深。 (二)、诵读,读正确。 1、请听我读: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我相信上完这节课,小朋友们不但比我读得更好,还能背出来。相信自己的请举起小手。真自信! 2、请打开书到28页,找到这四行文字,跟着老师读一遍。(三字三字地读),再跟我一行一行地读。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之美。 作/《中庸》,子思/笔。

经典诵读三字经教案t

第1 课时—-可编 新授课辑修改,可 打印—— 别找了你 想要的都 有! 《三字经》 课型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

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 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 模式 课题

三维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读出节奏感。 2.初步了解三字经。 教学重点 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教学难点本段内容的理解。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知道古时候,孩子上学学的是那本书吗? .《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 二.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倾听。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指名领读。 三..讲解句子 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没有好的生活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那么,怎么才能保证我们想好的方向发展呢?我们看看《三字经》怎么说

苟不教,性乃迁。“苟”假如,如果;“教”学习,受教育,管教;“乃”就会;“迁”变化。这句的意思是:假如不学习,不接受教育,良好的品性就会发生变化。 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四.总结。 1.组织学生诵读。 2.学任何一样东西都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我们学习也是一样。要想学习好,除了专心之外,还需要有好的学习环境。为什么我们不再家里学些,学校为什么不和菜市场放在一起?这都是为了有更利于学习的环境。有了好环境,我们才有成长的土壤。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三字经》 第2 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三维目标1.了解古时候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2.知道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的故事。 教学重点本科内容的背诵。教学难点本课内容的理解。课前准备课件

三字经第五课

第五课 原文: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注释: 香:东汉人黄香。九龄:九岁。温席:把被窝焐暖。执:做到。融:东汉人孔融,是孔子的第三十二代孙。让:让给。弟(tì):通“悌”,动词。指尊重兄长。长:兄长。宜:应该。知:知道,懂得。 译文: 东汉人黄香,九岁的时候就知道孝敬爸爸,每到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帮爸爸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爸爸妈妈的人都应该学习的。(黄香的孝心值得学习和称赞,但小朋友不要盲目模仿,这样做不利于身体健康,很容易生病。) 汉代人孔融,四岁的时候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附:故事《孔融让梨》(见第一讲中第三部分) 附:故事《黄香温席》 黄香是东汉时期江夏(今湖北省安陆县)一位以孝敬长辈而名流千古的好儿童。 传说他在九岁时母亲便去世了,只剩下他与体弱多病的父亲相依为命。他虽然只有九岁,但小小年纪就已经懂得儿女应该孝敬父母的道理,也知道父亲一个人抚养自己十分辛苦,就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

一片孝心献给父亲。 每当夏天天气炎热之时,他就用一把扇子扇父亲的蚊帐,使枕席变得清凉,并且把蚊子都赶走,把帐子放好,以便让父亲睡得舒服些。而到了冬天,天气变得寒冷的时候,每天晚上在父亲睡觉前他就先躺到父亲的床上,用自己的体温把父亲的被褥焐暖,把寒冷驱走,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免得父亲受凉。 正是由于黄香如此孝心,才使他日后在做人、求学上都有所成就。他长大后,进入仕途,成为以孝闻名、以孝为官的好榜样;加上他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在当时享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美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心是做人最重要的品德之一,只有具备了这一品格,才能真正地成才,也是作为子女对父母所尽的最基本的义务。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能谈得上热爱人民。 黄香相继任尚书令、东郡太守等要职。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著作。

校本课程三字经

校本课程《三字经》 (一年级)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学目标: 1、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 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2、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3、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 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 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4、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 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 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 5、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 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6、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 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二、教材分析与学生情况分析: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 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全文长达1720字,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 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学生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 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 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 《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 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实施教学的主要措施: 故事导入、反复诵读、配乐吟唱、品读解意、联系实际、感悟升华、背诵积累、 深化感受、积淀语言等。

小学经典诵读《三字经》全文word版

三字经全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