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转移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转移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转移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转移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转移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发表时间:2017-07-26T15:12:58.1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9期作者:李有民

[导读] 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转移性肿瘤的诊断中有着重要意义。

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中心医院 164000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转移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35例经过手术病理或者是随访证实的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将其磁共振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病例一共有35例,总共侵犯了68个椎体,其中颈椎7个,胸椎32个,腰椎20个,骶椎9个,只有7例患者是侵犯单个椎体,61例都是多个椎体受到侵犯。结论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转移性肿瘤的诊断中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脊柱转移性肿瘤;诊断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valu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spinal metastatic tumors.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6 in our hospital treatment of 35 cases after surgery and pathology or follow-up confirmed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spinal tumors,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ata.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a total of 35 cases,a total violation of 68 vertebral bodies,including 7 cervical,32 thoracic vertebrae,lumbar vertebrae 20,9,only 7 of patients is a violation of single vertebral body,61 cases are multiple vertebral violations. Conclusion MRI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agnosis of spinal metastatic tumor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pinal metastatic tumor;diagnostic value

脊柱转移性肿瘤是一种常见的较难医治的疾病。脊柱也是肿瘤最常见的骨转移部位。每年有40%~80%是死于肿瘤患者的骨转移[1]。脊柱转移的患者20%以上有神经损害症状。75%的骨转移发生于乳腺癌、肺癌、肾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和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近年来,医疗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对脊柱转移性肿瘤诊断的最佳方法是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的运用有利于对脊柱转移性肿瘤的认识以及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某医院2013~2016年35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36~80岁,平均58.2岁,单发椎体的患者有7例,其余患者都是多发。原发性肿瘤:肺癌患者有21例,乳腺癌患者有5例,肝癌患者有2例,肾癌患者有2例,胃癌有1例,鼻咽癌患者有1例,食道癌患者有1例,结肠癌患者有1例,子宫癌患者有1例。以上病例都是经过穿刺活检、手术或者临床随访得到的证实。

1.2 检查方法

在磁共振成像检查中使用的是东芝1.5t磁共振成像设备,颈椎检查使用的是颈线圈,胸腰骶椎检查使用的是体线圈,常规行SE序列T1WI、FSE序列T2WI、STIR序列矢状位扫描,FSE序列T2WI横轴位扫描,层厚是4~5mm,间隔是1mm,14例使用的是Gd-DT-PA增强扫描,使用的剂量是0.1~0.2mmol/kg,经由肘静脉注入[2-3]。

2 结果

本次研究病例一共有35例,总共侵犯了68个椎体,其中颈椎7个,胸椎32个,腰椎20个,骶椎9个,只有7例患者是侵犯单个椎体,61例都是多个椎体受到侵犯。

3 讨论

在一般情况下,椎体通常是最先受累的,椎间盘因为缺少血管多并且不受累及。对于肿瘤向脊柱转移的倾向有很多说法,有的观点认为肿瘤细胞进入血流并且停留在血管树的滤器上,也就是肺、肝和骨髓的毛细血管床,这些细胞是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途径建立了立足点[3-4]。Batson静脉丛是另一条成对的中线器官经过静脉血流逆行性向脊柱转移的潜在通道,对这条潜在的转移途径对脊柱转移的贡献一直存在着争论,有很多试图证明或者否定这一观点的研究实验,但是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确定的结论[5]。在一般的研究中,通常是将脊柱转移的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是有肿瘤病史或者是放疗史,并且最近出现背痛的新症状。这组患者除非有确凿的证据予以否定,那么可以一开始就被怀疑有脊柱转移,神经损害发生的时间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确定实施干预的紧急程度。第二组患者是偶然被发现转移灶,患者没有肿瘤病史或者是放射线接触史。患者可以有或者没有与转移灶相关的症状。通过这样的分组对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症状是一样,当30%~50%以上的椎体受累的时候,平片就会显示出转移灶的存在,所有有肿瘤病史并且最近出现的局限性背痛的患者,以及没有肿瘤病史,但是背痛持续6周以上的患者,对一般非手术治疗无反应的患者都应该行平片检查,平片应该以怀疑的部位为中心[6-7]。如果平片显示存在明显的破坏,那么应该进行磁共振成像和CT来显示椎体受累的程度以及神经受累的风险程度。以前有研究讨论过应用CT扫描判断脊柱稳定性的方法,这对设计治疗方案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平片显示正常,那么应该行磁共振成像扫描以确定病灶的位置或者是除外新发的转移灶,如果患者没有肿瘤病史,或者是肿瘤病史很久远,则应该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全身骨扫描,腹部、胸部和盆腔CT,以及适当的试验室研究。这些检查结果将对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肿瘤侵犯部位的局部疼痛以及相应节段脊髓以及神经根受损引起的继发症状[8]。通常情况下,疼痛会沿着脊柱不知不觉的发生,并且在夜间加重。病程进展时疼痛会随着加重,表现出烧灼痛或者是钻痛,当骨质破坏以及脊柱不稳定广泛时,患者在活动之后会出现更加严重的疼痛,会妨碍患者的正常生活。有时候肋间神经受到刺激会被误认为是胸部或者是腹部疾病,在比较少的情况下,患者会出现弥漫性疼痛,患者经常性发生单侧或者双侧的根性疼痛,喷嚏、咳嗽或者是躯干的活动都可能使疼痛加重。如果脊髓丘脑束受到刺激的时候,颈髓或者胸髓受到压迫,会感觉到小腿疼痛。如果脊髓受到压迫,屈颈的时后会突然出现肢体麻木的现象。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截瘫、轻瘴和大小便功能障碍等情况[9]。

磁共振成像是借助核磁共振原理进行工作的,若物质内部内部环境不同,起释放出的能量液不同,分析人员借助电磁波(外加梯度磁场检测发出)就可以判定原子核的种类及位置,进而根据判定结果绘制物体内部的结构图像[10]。从医学角度看,磁共振成像技术室一种新型的、革命性的医学诊断工作,将快速变化的梯度磁场应用于人体内部结构成像,可加快核磁共振成像速度,总之,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科

脊柱转移瘤的治疗原则

脊柱转移瘤的治疗原则 Algorithms and Planning in Metastatic Spine Tumors (Page 53-61) 脊柱转移瘤通过椎体破坏或侵略和压迫脊髓马尾引起脊柱支撑功能损伤。因而转移性脊柱肿瘤能引起剧烈疼痛,瘫痪,或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降低。同样,因为在脊椎发现转移灶提示患者存在全身疾病,其预期寿命和治疗方案的选择都受到了很大限制。因此,治疗上主要是对症,治疗的主要目标是缓解疼痛,防止瘫痪和改善生活活动能力。在各种治疗策略中,在治疗初始就要考虑是否要进行手术。在一些特定患者中,手术能实现患者疾病的长期局部控制。本文讨论了对脊柱转移性肿瘤治疗方法,以及手术治疗指征的掌控和选择。 转移性脊柱肿瘤治疗策略的原则 如果有癌症病史的患者发现有转移性脊髓损伤,则应该怀疑原肿瘤复发,但必须经病理确认。对脊柱转移性瘤需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可能的话,患者先前肿瘤治疗的医师也应参与制定其治疗方案。即使症状可能暂时改善,治疗的目标应该着眼于长期,应结合考虑肿瘤进展以及一般情况恶化等情况。 如果原发灶不明,则对疼痛和瘫痪进行治疗的同时,应及时明确原发病灶性质。引发脊柱转移瘤的原发肿瘤依发病率排序为:在男性中为-肺癌,前列腺癌,肾癌,肝癌,胃癌,女性中为-乳腺癌、肺癌、子宫癌、甲状腺癌、结肠癌、胃癌。脊柱转移瘤的原发病灶为消化道癌时,大多数患者已有相应癌症治疗史。而有的转移癌相应的原发肿瘤有时不确定。在这种情况下,予行胸部,腹部和骨盆CT,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是很重要的,以寻找可能存在的肿瘤,如男性的肺癌和肾癌,老年男性的前列腺癌,女性的乳腺癌和肺癌。同时,也应排除一些可能的血液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和恶性淋巴瘤。如果原发癌未知,则需对新的病灶进行单个或多个部位活检。当原发病灶性质明确,医师应评估其治疗方式。转移性脊柱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激素治疗或化疗作为全身治疗,以及放疗,支持治疗,或局部手术治疗。治疗肿瘤学家和放射师共同评估肿瘤病理,判断肿瘤辅助治疗的敏感性,结合病人的一般状况及预期生存,结合这些情况选择相应治疗方式。治疗处理应及时给予。 脊柱转移瘤的手术指征 目前,常见的手术指征有: ?脊柱不稳定引起的疼痛和/或瘫痪 ?脊髓侵犯引起的疼痛和/或瘫痪 ?对辐射抵抗的癌症引起的疼痛 ?持续抗痛无法保守治疗 ?病变位于局部,至少1年预期寿命患者,为病变局部的长期控制予手术 哈林顿(Harrington)的分类评估手术指征是众所周知的。分类包括五类:一期:无明显的神经受累 二期:椎骨受累但无明显的椎体塌陷或脊柱不稳定 三期:有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但椎骨无明显受侵 四期:椎体塌陷并伴有不稳定造成的疼痛,但无严重神经功能损害 五期:椎体塌陷并伴有严重神经功能损害 哈林顿认为,1,2和3期应进行保守治疗,4或5期需要手术干预。3期的患者当神经系统可能进一步退化或瘫痪无改善的情况下,有时需接受手术治疗。因此,骨受累是评估手术指征的一个重要因素。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转移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转移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发表时间:2017-07-26T15:12:58.1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9期作者:李有民 [导读] 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转移性肿瘤的诊断中有着重要意义。 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中心医院 164000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转移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35例经过手术病理或者是随访证实的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将其磁共振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病例一共有35例,总共侵犯了68个椎体,其中颈椎7个,胸椎32个,腰椎20个,骶椎9个,只有7例患者是侵犯单个椎体,61例都是多个椎体受到侵犯。结论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转移性肿瘤的诊断中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脊柱转移性肿瘤;诊断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valu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spinal metastatic tumors.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6 in our hospital treatment of 35 cases after surgery and pathology or follow-up confirmed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spinal tumors,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ata.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a total of 35 cases,a total violation of 68 vertebral bodies,including 7 cervical,32 thoracic vertebrae,lumbar vertebrae 20,9,only 7 of patients is a violation of single vertebral body,61 cases are multiple vertebral violations. Conclusion MRI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agnosis of spinal metastatic tumor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pinal metastatic tumor;diagnostic value 脊柱转移性肿瘤是一种常见的较难医治的疾病。脊柱也是肿瘤最常见的骨转移部位。每年有40%~80%是死于肿瘤患者的骨转移[1]。脊柱转移的患者20%以上有神经损害症状。75%的骨转移发生于乳腺癌、肺癌、肾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和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近年来,医疗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对脊柱转移性肿瘤诊断的最佳方法是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的运用有利于对脊柱转移性肿瘤的认识以及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某医院2013~2016年35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36~80岁,平均58.2岁,单发椎体的患者有7例,其余患者都是多发。原发性肿瘤:肺癌患者有21例,乳腺癌患者有5例,肝癌患者有2例,肾癌患者有2例,胃癌有1例,鼻咽癌患者有1例,食道癌患者有1例,结肠癌患者有1例,子宫癌患者有1例。以上病例都是经过穿刺活检、手术或者临床随访得到的证实。 1.2 检查方法 在磁共振成像检查中使用的是东芝1.5t磁共振成像设备,颈椎检查使用的是颈线圈,胸腰骶椎检查使用的是体线圈,常规行SE序列T1WI、FSE序列T2WI、STIR序列矢状位扫描,FSE序列T2WI横轴位扫描,层厚是4~5mm,间隔是1mm,14例使用的是Gd-DT-PA增强扫描,使用的剂量是0.1~0.2mmol/kg,经由肘静脉注入[2-3]。 2 结果 本次研究病例一共有35例,总共侵犯了68个椎体,其中颈椎7个,胸椎32个,腰椎20个,骶椎9个,只有7例患者是侵犯单个椎体,61例都是多个椎体受到侵犯。 3 讨论 在一般情况下,椎体通常是最先受累的,椎间盘因为缺少血管多并且不受累及。对于肿瘤向脊柱转移的倾向有很多说法,有的观点认为肿瘤细胞进入血流并且停留在血管树的滤器上,也就是肺、肝和骨髓的毛细血管床,这些细胞是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途径建立了立足点[3-4]。Batson静脉丛是另一条成对的中线器官经过静脉血流逆行性向脊柱转移的潜在通道,对这条潜在的转移途径对脊柱转移的贡献一直存在着争论,有很多试图证明或者否定这一观点的研究实验,但是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确定的结论[5]。在一般的研究中,通常是将脊柱转移的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是有肿瘤病史或者是放疗史,并且最近出现背痛的新症状。这组患者除非有确凿的证据予以否定,那么可以一开始就被怀疑有脊柱转移,神经损害发生的时间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确定实施干预的紧急程度。第二组患者是偶然被发现转移灶,患者没有肿瘤病史或者是放射线接触史。患者可以有或者没有与转移灶相关的症状。通过这样的分组对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症状是一样,当30%~50%以上的椎体受累的时候,平片就会显示出转移灶的存在,所有有肿瘤病史并且最近出现的局限性背痛的患者,以及没有肿瘤病史,但是背痛持续6周以上的患者,对一般非手术治疗无反应的患者都应该行平片检查,平片应该以怀疑的部位为中心[6-7]。如果平片显示存在明显的破坏,那么应该进行磁共振成像和CT来显示椎体受累的程度以及神经受累的风险程度。以前有研究讨论过应用CT扫描判断脊柱稳定性的方法,这对设计治疗方案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平片显示正常,那么应该行磁共振成像扫描以确定病灶的位置或者是除外新发的转移灶,如果患者没有肿瘤病史,或者是肿瘤病史很久远,则应该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全身骨扫描,腹部、胸部和盆腔CT,以及适当的试验室研究。这些检查结果将对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肿瘤侵犯部位的局部疼痛以及相应节段脊髓以及神经根受损引起的继发症状[8]。通常情况下,疼痛会沿着脊柱不知不觉的发生,并且在夜间加重。病程进展时疼痛会随着加重,表现出烧灼痛或者是钻痛,当骨质破坏以及脊柱不稳定广泛时,患者在活动之后会出现更加严重的疼痛,会妨碍患者的正常生活。有时候肋间神经受到刺激会被误认为是胸部或者是腹部疾病,在比较少的情况下,患者会出现弥漫性疼痛,患者经常性发生单侧或者双侧的根性疼痛,喷嚏、咳嗽或者是躯干的活动都可能使疼痛加重。如果脊髓丘脑束受到刺激的时候,颈髓或者胸髓受到压迫,会感觉到小腿疼痛。如果脊髓受到压迫,屈颈的时后会突然出现肢体麻木的现象。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截瘫、轻瘴和大小便功能障碍等情况[9]。 磁共振成像是借助核磁共振原理进行工作的,若物质内部内部环境不同,起释放出的能量液不同,分析人员借助电磁波(外加梯度磁场检测发出)就可以判定原子核的种类及位置,进而根据判定结果绘制物体内部的结构图像[10]。从医学角度看,磁共振成像技术室一种新型的、革命性的医学诊断工作,将快速变化的梯度磁场应用于人体内部结构成像,可加快核磁共振成像速度,总之,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科

脊柱肿瘤会有什么症状

脊柱肿瘤会有什么症状 大家对脊柱肿瘤这个疾病一定要引起重视,因为近几年脊柱肿瘤的发病率是有增加的情况。脊柱是我们人体骨架中的支撑,如果脊柱出现什么异样情况,一定要及时的发现和治疗。 有些脊柱肿瘤患者在发病早期就时不时的觉得腰疼,可是一直没放在心上,总觉得是没休息好导致的。结果病情越来越严重,有了很明显的肿块,而且生长迅速,导致局部疼痛难忍,运动功能损伤。 ★ 1.疼痛 疼痛是脊柱肿瘤患者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80%~95%的原发性脊柱肿瘤在确诊时疼痛是首发症状,有时是惟一症状。脊柱肿瘤所致疼痛的可能机理包括:骨的浸润和做坏(尤其是骨膜的膨胀)、骨病变组织的压迫、病理性骨折、脊柱椎节不稳、脊髓、神经根或神经丛的压迫和侵蚀等。

根据肿瘤的性质和发生部位的不同,疼痛发生的时间、性质也有所区别。从疼痛发生的时间上看,疼痛可出现在脊柱肿瘤得到确渗前的数月或数年,其中脊柱良性肿瘤疼痛病程一般较长,可为数月甚至数年。而恶性脊柱肿瘤,如成骨肉瘤、尤文氏肉瘤或骨转移瘤等,其疼痛病史的时间相对较短,但如良性肿瘤在早期就对脊髓或神经根形成压迫,则疼痛发生的时间相对较短。Weinstein等的临床研究显示。原发性脊柱良性肿瘤患者从症状初发到确诊的疼痛持续平均时间是19.3个月,恶性肿瘤患者的平均时间为10.4个月,脊柱转移瘤患者的平均时间为1-2个月,但最长可达2年。 夜间疼痛几乎是所有脊柱肿瘤的特征性表现,同样也是脊柱肿瘤患者的常见表现。其原因主要在于: (1)夜间患者通常采取卧位,静脉压力相对较高,而对肿瘤周围的末梢神经形成刺激。

(2)夜晚脊柱肿瘤患者的精神注意力相对较为集中,对疼痛 变得较为敏感。 (3)肿瘤释放的一些炎性介质对神经形成刺激等。患者出现 咳嗽、打喷嚏、用力或其他增加腹内压的动作可诱发疼痛加重。 ★ 2.肿块 因脊柱骨肿瘤多发生在椎体,而椎体的位置较深,难以在体表发现,故以肿块为首发表现的患者并不常见,主要见于颈椎或脊柱后部附件结构的肿瘤。脊柱恶性肿瘤的包块增长较快,对周围组织常形成压迫等,故常有局部疼痛、不适等表现。转移性脊柱肿瘤由于有原发病灶的存在,以及转移肿瘤一般恶性程度较高,生长比较迅速,易于诱发脊柱疼痛和神经症状等,常在形成较大包块前即已被发现。 ★ 3.畸形

脊柱肿瘤(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脊柱肿瘤(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脊柱肿瘤(spinatumor)指发生于脊柱的原发性及继发性肿瘤,原发性脊柱肿瘤的总体发生率约为0.4%。绝大多数青少年脊柱肿瘤为良性,而中青年患者恶性肿瘤可能性大。良性肿瘤多累及后方结构,恶性肿瘤则多累及椎体。原发性良性脊柱肿瘤一般进展慢,病程长,恶性脊柱肿瘤则进展较快,病程短,临床症状出现较快,约占每年新增恶性骨肿瘤的10%。 二病因脊柱肿瘤的病因:脊柱肿瘤与骨肿瘤一样其发病原因迄今不明,致病因素较为复杂,目前有以下5种学说: (1)柱肿瘤的病毒学说动物实验证实在病毒可诱发骨肉瘤。 (2)脊柱肿瘤的慢性刺激学说某些物理因素比如射线、放射性同位素以及某些化学因素比如甲基胆蔥等可诱发骨肉瘤。 (3)脊柱肿瘤的胚胎组织异位残存学说胚胎残存脊索组织及软骨组织,可导致脊索瘤及软骨肉瘤。(4)脊柱肿瘤的恶变学说。 (5)脊柱肿瘤的基因遗传学说正常细胞基因发生改变产生肿瘤,瘤细胞继续增殖,且将其生物特性遗传。临床所见遗传性多发性外生骨疣就具有遗传性等。 三临床表现脊柱肿瘤主要表现为背部疼痛、局部肿块、脊柱畸形以及神经功能障碍等。 1.疼痛 是脊柱肿瘤患者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80%~95%的原发性脊柱肿瘤在确诊时疼痛是首发症状,有时是唯一症状。主要包括肿瘤所致疼痛及机械性疼痛。一般夜间疼痛较明显,白天因活动可减轻。 2.局部肿块 因脊柱骨肿瘤多发生在椎体,而椎体的位置较深,难以在体表发现,故以肿块为首发表现的患者并不常见,主要见于颈椎或脊柱后部附件结构的肿瘤。脊柱恶性肿瘤的肿块增长较快,对周围组织常形成压迫等,故常有局部疼痛、不适等表现。转移性脊柱肿瘤由于有原发病灶的存在,以及转移肿瘤一般恶性程度较高,生长比较迅速,易于诱发脊柱疼痛和神经症状等,常在形成较大肿块前即已被发现。 3.脊柱畸形 脊柱肿瘤导致的脊柱畸形并不少见,其主要机制包括:肿瘤对椎体和(或)附件的破坏;脊柱周围组

近几年外科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回顾

近几年外科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回顾 随着外科治疗理念和技术的更新,外科治疗日益成为脊柱转移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现就近几年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及其外科治疗手段等作一回顾。 标签:脊柱转移瘤;治疗进展;LMNOP评估系统;手术治疗的选择 1分类 脊柱肿瘤大约占全身骨肿瘤的5%,脊柱转移性肿瘤约占骨转移性肿瘤的50%[1]。每年新发肿瘤中,脊柱转移性肿瘤约占10%~30%。各种类型的骨肿瘤几乎都可以在脊柱见到,如骨肉瘤、软骨肉瘤、动脉瘤样骨囊肿等[8]。脊柱肿瘤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继发性),而原发性又分为:①原发良性肿瘤与瘤样变; ②原发恶性肿瘤。脊柱转移性肿瘤占脊柱肿瘤的大多数,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甲状腺,乳腺,肺,肝,前列腺等肿瘤发病率增加,以及肿瘤治疗后生存时间提高,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发病率显著增加[2,14]。H.Rief报道有30%~65%的肺癌患者发生肿瘤骨转移,其中大部分为脊柱转移性肿瘤。 2发病机制 继发性脊柱肿瘤的转移途径:大部分为血行转移,其次为淋巴道转移和直接播散等。发生转移的机制现今仍不明确,但已确定多种因素影响继发性脊柱瘤的形成发展过程:①解剖因素:椎骨属于红骨髓系,造血功能较强,其血液供应丰富,血流较缓慢,而且其内的血窦无基底膜包围,这些都有助于肿瘤细胞停留或穿出血窦。②循环因素:椎静脉系为无瓣静脉丛,其交通支与上下腔静脉均有交通。椎静脉系内血流速度缓慢,可能停止甚至逆流。③分子生物因素:恶性程度高的脊柱转移性肿瘤,涉及到肿瘤表面化学性质的变化、基因表达、细胞外基质的变化、细胞骨架构象的变化等多方面。另外患者组织一些病变过程的物质,如病灶中的TGF-B、PDGF、BMP等可使破骨细胞活性变强,有助于转移灶的发展形成。 脊柱转移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性别差异,以>50岁居多。多数患者以转移为首发症状,在临床上应引起重视。脊柱转移性肿瘤以胸椎多见,其次为腰椎、骶椎和颈椎[16]。容易发生脊柱转移的恶性肿瘤有: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甲状腺癌、肝癌、胃癌、直肠癌等,其中以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肾癌最为常见[4]。严重者会导致疼痛、低钙血症、贫血、瘫痪、病理性骨折等。 3外科治疗 随着外科治疗理念和技术的更新,外科治疗日益成为脊柱转移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11]。手术目的:①减压受压神经系统,②缓解患者疼痛,③全切、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 【摘要】目的:探讨MRI在脊柱转移肿瘤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分析60例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脊柱转移肿瘤的MRI表现,分别进行SE序列T1WI和T2WI 扫描,其中32行增强扫描。结果:60例共249个椎体受累,单个椎体受累病例12例,48例多椎体受累,单纯附件受累的2例,合并椎旁软组织肿块的9例,椎管受累的13例,合并压缩骨折7例。结论:MRI在评价脊柱转移肿瘤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和评价预后。 【关键词】脊柱;磁共振成像;转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37例(62%),女23例(38%),男女比1∶1.6,年龄32~89岁。平均57.1岁,其中60岁以上占26例次(43%)。原发肿瘤:肺癌19例,肝癌15例,结肠癌4例,食管癌6例,胰头癌2例,膀胱癌2例,乳腺癌4例,前列腺癌4例,宫颈癌2例,鼻咽癌2例。所有均行MRI检查,其中32例行CR检查,25例行CT检查,所有病例原发病诊断明确,部分病例经穿刺活检和手术证实,全部病例均有病理诊断。 1.2 MRI成像方法:MRI扫描采用西门子Vision型1.5T超导型磁共振仪体部大线圈,所有病例全部采用SE系列矢状位T1WI(TR/TE,500/11 msec)/T2WI (TR/TE 5000/97 msec),横断面T2WI(TR/TE 4220/95)。部分病例行增强扫描和脂肪抑制扫描,矩阵256×256,矢状位层厚为4 mm,横断层厚为8 mm,增强扫描Gd-DTPA剂量0.1~0.2 ml/Kg,注射后行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扫描。 2 结果 2.1 部位:本组MRI检查受累椎体249个,单纯一个椎体受累12例,其余48例均为多椎体受累,其中单一颈椎多发椎体转移1例,胸椎多发椎体转移14例,腰椎多发椎体转移12例,椎多发椎体转移2例;颈胸段转移5例,胸腰段转移15例,腰骶段多发转移6例,胸腰骶段多发转移3例,颈胸腰段多发转移2例。多发转移仅仅只有附件受累的2例,合并椎旁软组织肿块9例,椎管受累13例,合并压缩骨折7例。作CR检查34例,诊断转移瘤的12例,有25例行CT检查,其中19例诊断为转移肿瘤。 2.2 受累椎体信号变化:共249个椎体受累,T1WI表现为低信号196只,为混杂信号53只,未见高信号。T2WI表现为低信号14只,中等信号87只,高信号148只。4例前列腺癌转移病灶,T1WI和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共32例病例行增强扫描,增强后病变区域不同程度强化,椎旁软组织肿块和椎管内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