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6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遴选结果

2006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遴选结果

2006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遴选结果
2006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遴选结果

2006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遴选结果

首批江苏高等学校品牌专业

首批江苏高等学校品牌 专业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附件:首批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名单 序号类别学校名称专业名称专业层次 1 品牌南京大学经济学本科 2 品牌南京大学法学本科 3 品牌南京大学社会学本科 4 品牌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 5 品牌南京大学英语本科 6 品牌南京大学历史学本科 7 品牌南京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 8 品牌南京大学物理学本科 9 品牌南京大学化学本科 10 品牌南京大学地质学本科 11 品牌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12 品牌南京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 13 品牌东南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14 品牌东南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本科 15 品牌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 16 品牌东南大学自动化本科 17 品牌东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18 品牌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19 品牌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 20 品牌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本科 21 品牌东南大学建筑学本科 22 品牌东南大学土木工程本科 23 品牌东南大学交通工程本科 24 品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 25 品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本科 26 品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本科 27 品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本科 28 品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工程本科 29 品牌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 30 品牌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本科 31 品牌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本科 32 品牌南京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33 品牌南京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 34 品牌河海大学土木工程本科 35 品牌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本科 36 品牌河海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

高校文化建设总结.

高校文化建设总结 2017-03-16 高校文化建设总结 我们学校以“学校――教师、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园”理念贯彻整个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几年努力,逐步构建出具有洪塘中心小学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现总结如下: 一、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以环境文化熏陶人、感染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1、让每一堵墙都说话: 教学楼一至二楼连廊开辟学科知识文化长廊,展示学生各类作品与活动照片。 学校楼梯口都布置有展板,有的来自教师学生的推荐,有的来自教师学生的原创,在设计制作上每一个展扳都有学校的标识,既美观又富有教育意义。校园逐步成为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展示才能的大舞台。 2、让每个功能室都灿烂: 通过爱心植树,增添了上百棵的花卉,几十棵的大树,总价值在二十万左右;学校科学组还组织学生收集资料为校园内的树木花草挂上了“身份证”,使每块绿地都散发出知识的芬芳。 3、让每个班级都温馨: 学校积极开展特色班级的评比活动,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的评比活动,一系列的举措,让班级文化呈现出个性鲜明,书香浓郁,温馨如家的特点。 二、健全人性化管理制度,以制度文化激励人、规范人我们知道,要让制度真正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操守,在制度之外,还得靠文化。 1、学校管理人文化: 学校对干部管理进行目标化考核;对学校重大事项采取教代会商议的形式;对校务公开实行网络化操作;对学校工作听取师生“金点子”;对学生教育管理采取家校“互动制”。 2、教师成长自主化:

教师通过专家指导规划,通过自我反思对照总结,通过成长之星评比评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热情与持久的动力。 3、师生管理精细化: 4、师生考核激励化: 学校不断完善以“教师进修券”为主题的教师考核制度,努力变领导考核为自我考核,不断增强教师的进取心;修改了学生素质教育报告单,从更全面,更个性的角度来反映学生的成长,鼓励学生的`成长。 三、充实师生精神食粮,以精神文化引导人、提升人 知名教授肖川讲过:“校园文化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这句话告诉我们:形式上的校园文化不是真正的校园 文化,内化后的人的言行举止才是真正的校园文化。 图书进室: 学校采取各学科,各办公室,各班主任推荐书籍,学校集中购买的方式,不断丰富学校图书,班级有图书箱,办公室有书柜,为师生阅读提供方便。 四、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以活动文化培养人、锻炼人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狄尔泰认为:体验―表达―理解,是生命的本体,尤其是人的体验最能表达生命的存在。 1缤纷社团活动: 学校通过内挖外引教育资源,开设了儿童画、创意手工、书法、中国画等社团,近460名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铺写出校园生动的画卷。 2、隆重节日典礼活动: “三大节日,四大典礼”成为学校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一年中,我们认真策划并成功组织“周一升国旗仪式、入队宣誓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富有创新地开展了“七彩六一、感恩母亲、爱国诗诵会”。通过节日典礼活动不断积淀学校独特的文化内涵。 3、多样教师校园活动: 我们按照教师的业余爱好,每月安排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工会活我们遵循学校的历史,每年安排教师“新春联欢会”,并在原由基础上,逐步“文化”起来,增设了“校园十大新 事”的颁奖典礼,增加教师的才艺表演。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提升”已成了教师的共识。

高校品牌建设-赵永鹏

高校品牌就是被社会公众(受教育者)认可的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主体,是高校(教育者)在品牌意识的强烈驱使下的现代教育系统价值体现。主要包括五层含义:其一,高校品牌是一种教育(教学)主体标识,它同任何一类商品品牌的商品标识一样,有外在形态,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二,高校品牌是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主体,是创建品牌的特色化教育管理体系、教育环境、师资队伍、培养的学生等;其三,这种特色教育(教学)主体,是被社会公众(受教育者)认可的,在公众中有较高知名度、信誉度,而不是自我标榜的卖弄炒作;其四,高校品牌还须依赖高校(教育者)的品牌意识的建立和完善,所谓品牌意识即指高校(教育者)在教育发展中产生的被社会公众(受教育者)认可的具有个性化特色教育的心理倾向,品牌教育与品牌意识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的,二者目标一致,发展方向相同,不可分割;其五,高校品牌是一种效应,是社会公众的认可和信赖。无论是受教育者还是各个用人单位,都对学校的教育、管理、公益形象有不同角度的评价和认同。 2品牌高校的构建 高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受到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类公办、民办大学风起云涌,从研究生到本科、中专及夜大、自修、脱产、在职生五花八门。而且高校每年不断地扩招,学生人数日益增多,使教育质量受到严峻地挑战,社会公众(受教育者)对大学教育的认可度日益下降。创建高校品牌的目的就在于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对高等学校的重点建立在高校培养人才的层次及数量上,在各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中,因材施教,走“精品”之路,使得高等教育朝着“精品”方向发展。品牌高校构建的主要要素见图1,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品牌”实质上是一所高校的整体标识,高校中的某位著名教师最多也只不过是其品牌的形象代言人,这里所说的“品牌”显然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高校在创立品牌教育过程中必须要有的观念。单独一个人所能创造的“品牌”效应无法同团体的品牌效应相比,如果单单只是为某位教师而去创立品牌,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不仅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也会出现社会公众(受教育者)只认可某位教师,形成某一学科领域的“品牌效应”的现象。此外,也会因该教师授课面不广,不能经常出现在受教育者面前而产生不良的影响。 在这方面需要向一些国外著名的高等学府学习,如“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等,他们都是成功的品牌高校。因为“哈佛”、“牛津”带给人们的是一整套充满个性化的品牌教育,它们区别于其他高等院校的教育,这个品牌教育并非是“哈佛”等一流学校的创始人一个人所能做到的,而是这些一流学校的“品牌”整体形成的。“哈佛”等学校在发展中所显现的教育思想,正是我们在创立品牌教育过程中所需要学习的理念。由此看来,要创立“品牌高校”,不仅要求学校在硬件、软件方面达到一定的程度,还应有若干年的建校历史。因为教育品牌与经济

地方高校大学文化建设浅谈

地方高校大学文化建设浅谈 摘要: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地方高校大学文化建设更具有特殊意义。地方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应坚持历史继承性、社会适应性、主体创造性和系统协调性原则。在具体构建过程中应做到: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加强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构建地域性特色校园文化。 关键词:地方高校;大学文化;建设 一、大学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意义 大学文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大学文化概念主要偏重于精神文化层面,有时又与大学理念、大学理想、大学精神等概念互用。广义的大学文化包括大学精神文化、大学制度文化、大学物质与环境文化三个方面,它们以相互关联的方式存在着。第一,大学精神文化。它是大学的本质追求,集中体现在大学的理念和精神之中。因此,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而大学精神的核心是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风格。第二,大学制度文化。大学的社会功能集中体现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因此,大学制度文化主要体现在大学教学、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基本规范之中。第三,大学物质与环境文化。大学物质与环境文化既是大学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它主要包括:大学科技成果的物质形态,具有大学自身特色的学科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适应本校发展的教师队伍,具有一定特色的图书馆、实验室(实训基地)和校园等支撑大学存续与发展的物质要素与成果。 概而言之,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积淀而形成的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制度和校园环境等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成果的总和,它是大学生命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之所在。 对地方高校而言,学校文化的构建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1大学文化是大学人才培养的内在机制 大学是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大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大学文化贯穿并渗透于大学发展的各个方面。不管是教书育人,还是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可以说,办大学就是办一个文化氛围。从根本上讲,教育本身就是文化的组织化、正规化和特殊化传承,大学就是一种文化机构。“大学的本质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机构鼎足而立的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大学是在积淀和创造的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大学以其积淀的文化精神熏陶、教育学生,同时也会影响社会,引导社会的文化发展。 2大学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 实施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苏政办发[2014]86号 【发布部门】江苏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4.10.21 【实施日期】2014.10.2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苏政办发〔2014〕86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4年10月21日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省政府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4〕56号)明确提出,实施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为做好工程组织实施工作,现提出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1.坚持顶天立地。品牌专业(本专科)既要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具有领先地位,在世界同领域中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又要能够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提质增效。 2.坚持特色发展。依据学校办学定位,重点建设具有行业优势、学科特色的专业,打造一批办学声誉卓著、社会广泛认可的品牌专业,加快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 3.坚持分类建设。按照部委重点高校、省属本科高校、高职高专院校等类型,分类评议,择优遴选,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4.坚持示范引领。引导高校完善专业建设机制,带动其他相关专业建设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学中心地位,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实现以下目标: 1.打造一批全国领先、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专业。按照“突出优势、强化特色、创新机制、打造品牌”的要求,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建设200个左右在全国同层次同类专业中具有领先优势、高标准通过国际专业认证、在世界同领域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本专科品牌专业。 2.培养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品牌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创新创业能力突出,与世界同类高校同台竞技获得优异成绩,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国际先进水平。 3.形成富有弹性、充满活力的人才培养机制。本专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基本建立,学

高校社会体育品牌专业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高校社会体育品牌专业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1、前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学校专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的数量不断增加,覆盖面不断扩大,培养的专业人才规模不断增长,为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为提升国民素质和文化水平、促进我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做出了重要贡献。当然,在看到我国高等学校专业建设在此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高等学校专业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这主要体现在高等学校专业建设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问题。 现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中培养的人才规格与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质量需求。所以,面对如此突出矛盾,加快专业结构调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必然选择,而实施品牌专业建设战略是促进高校专业结构调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社会体育专业是我国体育学门类新办的本科专业。它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顺应国民不断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专业。 自1993年天津体育学院首先开办社会体育专业以来,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办学规模迅速扩张,截至2021年,全国已有212所高校开设了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涵盖了师范、体育、理工、农业、综合性等不同类别的院校。2021年又有10所院校申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并进入公示阶段。现在应该到了从关注专业数量增长到关注专业质量提升的时候,也就是社会体育品牌专业建设到了关键的时候。社会体育品牌专业建设是调整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培养社会适应性人才的需要;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是高校社

扬州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办法(试 行)

扬州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基本原则 1、转专业工作本着公开、公平与公正的原则进行,相关管理人员、教师与学生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与程序。 2、每个专业转出人数不得超过该专业人数的20%。如申请转出人数超过该专业人数20%,按申请转出学生所修课程累计平均学分绩点排名确定。 3、各专业接受转入学生的人数,原则上按本专业一年级人数10%的比例确定,转入单独代码招生专业可不受此限制;对就业率低和教学资源不足的专业控制转入人数。 4、考核要求包括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如拟转入人数少于公布计划数可只安排面试)。笔试的考核重点放在考核学生专业基础素质上。面试的内容主要包括考察学生对拟转入专业领域的涉猎和了解、专业基础和综合素质及已修课程学习情况等。 第二条申请资格 1、全校在籍全日制一年级本一、本二批次本科生。 2、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规章制度,无违规、违纪记录。 3、身体条件符合转入专业招生的要求。 4、对所转专业有一定的志向和爱好。单独代码招生和对口单独招生的学生分别只能在单独代码专业和单招专业范围内申请转专业,其它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全校专业范围内申请转专业。 第三条实施办法 1、每学年春学期第4周前,各学院将本院各专业可接纳转专业的人数及考核要求报教务处。上报材料必须经分管教学院长审核签字。教务处审核后于春学期第5周公布各学院各专业可以接受学生的名额与考核要求。 2、符合上述申请资格的学生于每学年春学期第6周,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并填写《扬州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申请表》。学

生所在学院对申请人资格进行初审,于第7周初统一填报《申请转专业学生汇总表》并经分管教学院长审批后报教务处。 3、教务处对申请转专业学生的资格进行复审后,按转入专业汇总申请转专业学生名单,于第7周末发给接收学院,由转入学院进行考核。 4、考核工作在春学期第9-10周内完成。笔试的命题与考核工作由教务处统一组织,考试、阅卷及成绩登录由学院专人负责,考核的最终成绩按百分制计算;面试应由学院主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负责人、至少两位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纪检员等组成的考核组组织实施。面试结果分合格、不合格。 5、学院转专业工作小组根据考核结果(学生面试结果必须合格)与各专业接收计划,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确定拟录取名单,并于春学期第12周将相关材料报教务处审核。 6、教务处审核后确定拟转专业学生名单报校主管领导审定,审定结果将在学校网页上公示。第14周正式公布转专业名单。 第四条后续事宜 1、获准转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原专业的期末考试。若出现考试作弊、旷考,以及违反校纪等情况,将取消其转专业资格,并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2、获准转专业的学生,由教务处统一办理学籍异动手续,一律从转入专业的二年级开始学习。 3、转专业的学生按转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学习,学校按转入专业的要求审核其毕业与学位申请资格。 4、学生转入新专业前已经修读的学分,凡符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及学分,经转入学院与有关任课教师确认后予以承认,凡不符合转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及学分,可作为公共选修课记录。凡需要补修的课程,按照重修的要求办理。 5、学生转专业后,不得再转其它专业,并按新专业学费标准交费。 第五条本办法自2009级学生起开始实行,广陵学院参照此办法在本学院内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原《扬州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试行)》终止执行。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实施办法

附件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实施办法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为做好一期项目(含“品牌专业”和“品牌专业培育点”,下同)组织实施工作,特制定如下办法。 一、建设规模及分布 一期项目将立项建设200个品牌专业,其中本科150个,高职高专50个;立项建设50个品牌专业培育点,其中本科30个,高职高专20个。采用2015年一次遴选、分两批建设的方式进行:第一批建设期为2015-2018年,立项建设150个品牌专业(本科120个,高职高专30个),30个品牌专业培育点(本科15个,高职高专15个);第二批建设期为2016-2019年,立项建设50个品牌专业(本科30个,高职高专20个),20个品牌专业培育点(本科15个,高职高专5个)。 本科立项项目的学科分布比例原则上为农医10%、社科30%、理工60%,高校类型分布比例原则上为“985工程”高校和“211工程”高校35%、博士授权高校35%(交叉类型取最高值、不重复计算)、其他本科高校30%;高职高专立项项目的服务产业分布比例原则上为第一产业10%、第二产业45%、第三产业45%。 二、申报范围及要求 (一)申报范围 申报的本科专业须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已公布的专业,申报的高职高专专业须为《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已公布的专业或经教育部备案的目录外专业,

不得为专业类、“专业(专业方向)”或其他形式,并同时满足以下至少2个条件: 1. 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重点专业,包括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信息产业、交通运输产业、海洋产业、文化产业、社会建设与管理等重大领域相关专业; 2. 办学实力强的主干专业,主要是综合实力校内排名前10%的专业; 3. 社会认可度高的热点专业,主要是高考第一志愿符合率、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位居本校前列的专业。 以下专业应优先申报: 1. 上述3个条件均具备的专业; 2. “十二五”省重点专业(按专业建设,或按专业类、群建设的核心专业); 3. 在省内同类高校的同类专业中,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专业。 (二)申报数量 各高校依据限额申报,基础名额和补充名额相加为各校的申报数量。 基础名额:普通本科高校(含部委、省属、市属、民办)每校4个;高职高专院校每校2个。独立学院暂不安排申报。 补充名额:本科高校中,“985工程”高校4个,“211工程”高校3个,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的高校2个,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的高校1个(交叉类型取最高值、不重复计算);高职高专院校中,国家示范(骨干)和省示范性高职院校1个。 品牌专业和品牌专业培育点按品牌专业一次申报,评审结果分为品牌专业和品牌专业培育点两类。 (三)申报内容

扬州大学文学院介绍及专业介绍

文学院前身是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一代词曲学大师任中敏(半塘)先生开创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审定地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现设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文秘方向)、对外汉语两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和省级品牌专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文学院建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以及中国文化研究所、扬州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梯队为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文学概论》课程为国家精品课程,同时为江苏省普通高校省级一类精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为江苏省一类精品课程.教材《文学理论》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我院姚文放教授指导地博士论文年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在文学院办学历史上,涌现了一批学养深厚、诲人不倦地知名教授,如任中敏、徐沁君、李廷先、蒋逸雪、谭佛雏、王善业、李人鉴、江树峰、孙龙父、顾黄初、曾华鹏等,他们薪火相传、泽被后学,为文学院地发展奠定了坚实地基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文学院地师资队伍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人,教授余人,副教授人.他们教书育人,砥砺学问,奋力开拓出文学院广阔地学术天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近年来,文学院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中国语文》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出版论著余部,具有代表性地获奖成果数十项,其中项成果获得部、省级以上奖励.《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以及港台、日本、越南、韩国学术刊物,曾多次推介我院地重要学术成果和学术带头人地业绩.我院学者与美国、加拿大、瑞典、挪威、韩国、越南、港台等国家和地区地学者保持经常性地学术交流.目前承担各类科研项目余项,其中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余项部、省级科研项目.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多年来,文学院培养了大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其中既有蜚声中外地专家学者,又有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地毕飞宇等著名作家和评论家,更有众多奋斗在高等教育和中学教学第一线地辛勤地园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文学院重视本科生地培养,通过实施“新生引航工程”、“英才助推工程”、“师生交融工程”、“优质就业工程”为学生成为杰出人才提供全程全方位地支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及内涵校园文化,作为校园独特的“母校情结”文化,以它独特的导向、规范、凝聚、美育等功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未来就业、创业的人生路;同时,影响着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但由于许多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还很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1、部分高职院校自身定位不准不稳,校园文化建设脱离实际,偏离方向不少高职院校是通过转制或升格或合并而成,虽然国家宏观指导思想、目标定位很清晰,但一些学校自身定位不准不稳,存在三种倾向:一是学科型教育,办成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二是过分追求“专升本”的升学率,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技能培养;三是一些学校一心一意忙着“升格”为本科院校。学校不姓“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随之定位不准,偏离方向,不能真正为“高职”教育服务。 2、学校刚刚组建,校园文化建设急需大力推进 高职院校不同于其他办学历史悠久的普通高等院校,由于底子薄,规模小,投入少,社会和经济效益差,教育资源(资金、物资、生源、师资)相对短缺,面临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处于建校初期的高职院校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招生工作上,容易忽视一些需要扎实“内功”、见效慢的事情,比如师资队伍、校园文化建设等。其中,校园文化建设就存在着文化和科技含量低,品位不高,很多学校仅仅是抓了一些毫无特色的文体活动而已。 3、历史积淀不充分,缺乏必要的物质支撑和健全的制度保障,校园文化建设基础不坚实职教在我国虽然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高职教育还是近十年的时间,历史沉淀不够,底蕴不深,很多方面无法与其他普通院校相比。一、目前在硬件建设方面虽然得到了很大改

广州大学努力打造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品牌

广州大学努力打造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品牌“廉政文化进学校”是高校反腐倡廉工作一次崭新的实 践和全新的挑战。近年来,广州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颁布 的《实施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试 点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全面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努力 打造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品牌。 一、建设廉洁校园的共识与理念 高校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 广州大学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对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 境、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才、促进学校的发展和稳定等,都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的成长靠的是一种文化。因此,要把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与育人的工作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提高法 律意识和廉政意识,形成勤俭廉洁、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 良好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大学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文化 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因此,要把 廉政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组成部分,将开展 廉政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加载精神境界、价值观念、道德修养、敬业精神、人格品德、 1 廉政操守等内容,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新时期“四有新人”。 大学的文化对整 个社会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学校廉洁了,师生廉洁了,这个“象牙塔”对社会的辐射将是巨大的,这块“净土”对全社会成员的影响也将是极其深远的。因此,要把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与加强师德建设和学风建设结合起来,提高师生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和能力,从而为社会提供思想养分和智力支持。 高校文化所具有的育人、价值和辐射三大功能,使得廉 政文化进校园有着重大的现实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广州大学党委对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工作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要求,把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作为推进校园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宣传教育工作总体部署,初步形成了以科学的理论为统领,以丰富的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健全的制度为保障,体现反腐倡廉工作的要求和发展方向,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广州大学特点的高校廉政文化体系。 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必须从高校和高等教育的规 律出发,确定好廉政文化进校园的主题和目标,特别是有明确的工作思路。根据广州大学的特点,学校提出了“一个主2 题、两个层级、三个群体、四个重点、五个关口”的工作思路。

扬州大学专业发展规划

附件: 扬州大学专业发展规划(2013-2015年)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对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专业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格局与办学水平。为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学科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根据《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实施细则》和《扬州大学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现制订2013-2015年扬州大学专业发展规划。 一、学校办学定位 扬州大学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改革试点的高校,是江苏省“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三所高校之一。根据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学校明确了办学定位。 目标定位: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 类型定位:教学研究型大学;培养的人才类型为应用、研究型。 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 适度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 学科定位:以应用学科为主,各学科协调发展,构建适应科技进步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学科体系。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江苏,服务全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江苏省的“两个率先”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撑和知识贡献。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研究型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设计思路为:在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关系上,注意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在专业与基础的关系上,要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在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上,要树立在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培养专门人才的思想;在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上,要树立三者辩证统一和全面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树立在教师主导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造精神的教育思想;在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的关系上,要树立在教育目标指导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思想。 二、学校主体特色 办学规模较大,学科门类齐全。全校现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34700多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8400多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11000多人。现设26个学院,110个本科专业,涵盖十二大学科门类。学校充分发挥综合优势,以“深度交融”拓展专业领域,以“内涵发展”提升专业水平,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管理体制改革与专业建设发展同步推进,使体制改革和专业融合协调发展,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相得益彰。

大学标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大学标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校在立足自身办学特色,积极拓展发展空间的过程中,大学形象的设计与传播无疑是树立“大学品牌”的最佳途径。大学形象通常指社会公众对一所高校部与外部综合实力和未来发展前景的总体看法与评价,包括环境建筑、教学状况、师资力量、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与水平等等。现代大学在努力完善自身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师生员工的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断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和形象建设,以提高竞争力。大学形象融大学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一体,是校园文化最直接的呈现,是学校文明程度的集中展现,又是校园文化、行为理念和精神追求的外在统一,也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容之一。可见,大学品牌建设更注重其总体形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大学标识的建设也就愈发重要。 一、大学标识是大学形象外化的一种手段 当建立起完善的理念识别、视觉识别和行为识别系统后,大学形象的面目也就逐渐清晰起来,其中行为识别是指自我认识后确定的理想,进行一种视觉符号的展示,而其符号的创造,不仅具有信息传递的作用,而且具有适度的信息再生空间。“而在符号传递过程中,不仅实现了手段的文化转换,同时实现了文化的凝固,以获得文化的认同。”而行为识别是以理念为发展原则,

以人为基本要素进行的一种行动。当这种发展理念真正外化为全体人员的行动时,则意味着一种成为共识的价值观已经真正渗入到了这一特定的组织中,成为一种强大的粘合力,并由此提高学校的综合校力。“这种价值观一旦确立起来,就会实现总体价值(以形象为中介)对于个体价值的整合,并在特定空间向外拓展向心力的作用围,导致更多社会资源的流入”。如代表学校形象的各种标志,主要包括校名标志、校徽、校歌以及有本校特色的办公用品、校服、旗帜、环境设计、广告用品等等。不同的高校办学理念和历史传承,使大学特色更加生动鲜明。也可以说,大学标识文化是大学形象的转化形式。 二、大学形象决定标识文化的发展方向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成功宣传良好的学校形象是基本的条件和保障,它可以振奋人的情绪,激励人的意志,调节人的心理,规人的行为,使领导及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形成良性循环,并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为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大学标识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特征、专业特点、行为模式等抽象语言转化成组织化、系统化、标准化的视觉方案,准确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中期报告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中期报告和考核相关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苏教高函[2017]37号 【发布部门】江苏省教育厅 【发布日期】2017.10.22 【实施日期】2017.10.2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中期报告和考核相关工作的 通知 (苏教高函﹝2017﹞37号) 各有关高等学校: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于2015年启动建设。两年来,品牌专业不但推动了人才培养机制模式改革,引领了高校本专科专业建设,而且强化了大学的标杆意识和顶天立地意识。同时,品牌专业从战略和机制上把学校的发展与国家和区域的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适应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进一步提升了高素质人才培养质量,支撑和推进了经济转型升级,对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正在不断显现。为更好地推进全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作,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

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14〕86号)、《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做好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建设任务实施工作的通知》(苏教高〔2015〕14号)和《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苏财规〔2015〕43号)等文件要求,经研究,省教育厅定于近期开展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中期报告和考核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做好中期报告相关工作 (一)中期报告 根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实施办法》要求,请各项目责任高校根据围绕《项目任务书》中确定的2015年~2017年主要目标任务,认真填写《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中期报告》(附件1),重点概述自项目启动以来的建设任务进展情况,在教师发展与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教材资源开发、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国内外教学交流合作、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等6个方面的主要建设成果,以及经费的使用和绩效等。 需报送:材料1.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中期报告 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将组织专家对各项目《中期报告》进行评议,并适时组织现场抽检。评议结论作为项目绩效考核滚动建设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项目任务书》、《建设实施方案》调整与变更 各专业的《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任务书》(以下简称《项目任务书》)和《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立项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建设实施方案》)是项目实施、经费拨付、绩效考核、检查验收的依据,调整或变更应予慎重。确需在中期报告时调整或变更项目任务(仅限调整或变更

浅论高校品牌建设

浅论高校品牌建设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高校作为我国现行教育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的竞争中发展自己,必须积极推进品牌建设。 关键词:再论;高校;品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1]。 对于高校来说,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发展自己,必须贯彻落实《纲要》的这一要求,大力推进品牌建设。 一、特定的内涵。 所谓高校品牌,是指社会各界对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质量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综合认可程度和美誉度[2]。高校品牌的这一特定内涵表述,揭示了以下三层含义。 第一,品牌彰显着高校的知名度。知名度则是指被社会公众认识和了解的程度。一所高校只有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才能被社会所认可。换句话说,高校的品牌对外是竞争力的表现,对内则标志着凝聚力,代表着发展的动力。特别是在当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的品牌和知名度如何,不仅决定着这个高校的发展,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的这个高校的生死存亡。 第二,品牌代表着高校的办学特色。所谓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一所高校的品牌建设,既要达到这一特色要求,也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够经得起时间过程的检验,能够被客观社会大众认以及家长和考生向往,在人才市场上有立足之地。 第三,品牌是高校的一种无形资产。教育品牌不同于生产产品,它无论从理念上,还是在方法上,都与生产产品表现着明显的差异。一所高校的品牌,一般要经过教职员工一定时期的共同努力,学校的知名度和信誉,知识与管理等方面的积累才能树立起来,并逐渐为社会和学子所认可与接受。这种良好社会信誉本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排名】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特色专业-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录取分数线

学院录取分数线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是1998年12月经原江苏省教委批准,由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江苏省重点综合性大学——扬州大学按新机制、新模式设置的本科层次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变更为独立学院。11年来,学院实践“以人为本,机制创新,质效双求,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全院现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近9000人。广陵学院位于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 ——扬州,地处城南扬子津高教园区,占地面积500余亩,建筑面积近23万平方米,拥有一个风景优美、设施齐全、环境优雅的数字化、园林式校园。学院教学设施完备、实验设备先进,现建有计算机、语音、绘画、电子电工、皮具与服饰设计、护理、物理、化学等实验室,具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和先进的校园网络。学院依托母体——扬州大学办学,在学科建设、授课师资、图书资料、教学实验设施等方面,充分共享扬州大学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切实保证了学院向上发展的广阔空间。学院现设37个本科专业(46个专业方向),均是从扬州大学优势学科和就业前景好的专业中优选出来的,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医学等八大学科门类。学院任课教师中教授、副教授比例达60%以上;同时,建立起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切实保证教学质量。广陵学院坚持开放办学,高度重视与国外大学的学术交流,着力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和创新能力。现已与美国、韩国等多所大学开展校际友好交流关系,学院每年派遣学生分别赴国外的相关大学学习和交流;同时正积极拓展与德国有关大学的联系,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的领域。广陵学院坚持从严治院,形成了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服务至上和文化熏陶于一体的学生教育管理特色。近几年,广陵学子多次在国内科技大赛和各种专业比赛中获奖;先后有300余名毕业生考取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等著名高校研究生;800多名毕业生成为国家公务员、被省委组织部选调或进入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工作;计算机、外语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均在省内同类院校中保持较高水

专业文化建设项目建设方案

会计专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会计专业内涵建设水平,打造专业品牌形象,实现打造“全国一流会计专业”的奋斗目标,结合本专业实际,制定专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为核心目标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和专业特色,进一步深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专业文化建设水平,为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创造良好的专业文化氛围。 二、专业文化建设组织领导 为保证专业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特成立专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文化建设的统筹、协调、指导、检查和评价。 组长:谢轩李顺 副组长:李增欣 成员:会计专业教学团队成员、会计专业辅导员 顾问(会计界专家学者):周志强、李桂荣、齐凤平等 三、专业文化建设目标 通过实施专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创新专业文化建设内涵和特征,明确专业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以人文修养培育为底蕴,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加强内涵丰富的专业文化建设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重在建设,加强管理,和谐发展,彰显特色,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专业文化需要,为专业建设塑造专业精神、营造专业氛围,创建校园专业文化精品,最终打造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会计专业文化体系,提升专业内涵。 四、专业文化建设内容 专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专业精神文化、专业物质文化、专业制度文化、专业职业文化、专业人文文化建设。

1.专业精神文化建设 专业精神文化建设包括专业理念、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等方面的内容。 (1)提炼专业理念 明确专业定位,提炼专业理念。召开专业文化建设专题会议,采用“头脑风暴法”,在充分了解上述信息的基础上,每人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然后集中汇总,提炼出大家一致认可的专业理念;对以上信息反复研究加工,用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简明扼要的几句话概括,在征得团队成员认可的基础上,提炼升华为专业的核心理念。 (2)专业精神文化建设载体 主要载体有学习、活动、专栏和网站。 ①组织学习 一是系统学习学院层面的文化精神内涵;二是系统学习专业层面的文化精神内涵。 ②开展活动 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例如知识抢答竞赛、征文比赛等,加深对精神文化的普及。将精神文化贯穿于日常各种教育教学中,使大家耳濡目染,置身于精神文化熏陶中。 ③创设专栏 对专业来说,重点是本专业的精神文化建设,可以在教学楼、实训楼和宿舍楼等学生经常出入的地方以墙壁悬挂、黑板报等形式,图文并茂地介绍专业精神文化,例如专业理念、专业在学校的发展历史,中外著名企业家、管理学家、本地区相关企业等。 ④建立网站 在校园网系院分站上建立专业文化专栏,设立专业建设主页,还可以和相关的企业网站链接,构建为专业文化服务的网络平台。 2.专业物质文化建设 主要是环境建设、氛围建设、专业特色建设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和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二批高等学校省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验收结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二批高等学校省品牌特色专业建设 点验收结果的通知 【法规类别】高等教育 【发文字号】苏教高[2010]18号 【发布部门】江苏省教育厅 【发布日期】2010.05.10 【实施日期】2010.05.1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二批高等学校省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验收结果的通知 (苏教高〔2010〕18号) 各高等学校: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第二批高等学校省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检查验收工作的通知》(苏教高〔2009〕36号)要求,我厅对2006年立项建设的第二批省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进行了检查验收。在综合学校自评、网上互评情况的基础上,经省教育厅审定,共有212个专业建设点验收合格,其中品牌专业建设点60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52个。现将验收结果予以公布(具体名单详见附件)。 开展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是优化高等学校专业学科结构,强化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重要举措。有关高校要以品牌、特色

专业建设为契机,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准确定位,发挥办学优势,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推进教学改革,加强人才培养工作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联系,形成有效的专业建设机制,并与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有机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立体化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我省专业建设整体水平。 附件:江苏省高等学校第二批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点验收结果 二○一○年五月十日 附件: 江苏省高等学校第二批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点验收结果 品牌专业建设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