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品牌建设-赵永鹏

高校品牌建设-赵永鹏

高校品牌建设-赵永鹏
高校品牌建设-赵永鹏

高校品牌就是被社会公众(受教育者)认可的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主体,是高校(教育者)在品牌意识的强烈驱使下的现代教育系统价值体现。主要包括五层含义:其一,高校品牌是一种教育(教学)主体标识,它同任何一类商品品牌的商品标识一样,有外在形态,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二,高校品牌是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主体,是创建品牌的特色化教育管理体系、教育环境、师资队伍、培养的学生等;其三,这种特色教育(教学)主体,是被社会公众(受教育者)认可的,在公众中有较高知名度、信誉度,而不是自我标榜的卖弄炒作;其四,高校品牌还须依赖高校(教育者)的品牌意识的建立和完善,所谓品牌意识即指高校(教育者)在教育发展中产生的被社会公众(受教育者)认可的具有个性化特色教育的心理倾向,品牌教育与品牌意识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的,二者目标一致,发展方向相同,不可分割;其五,高校品牌是一种效应,是社会公众的认可和信赖。无论是受教育者还是各个用人单位,都对学校的教育、管理、公益形象有不同角度的评价和认同。

2品牌高校的构建

高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受到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类公办、民办大学风起云涌,从研究生到本科、中专及夜大、自修、脱产、在职生五花八门。而且高校每年不断地扩招,学生人数日益增多,使教育质量受到严峻地挑战,社会公众(受教育者)对大学教育的认可度日益下降。创建高校品牌的目的就在于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对高等学校的重点建立在高校培养人才的层次及数量上,在各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中,因材施教,走“精品”之路,使得高等教育朝着“精品”方向发展。品牌高校构建的主要要素见图1,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品牌”实质上是一所高校的整体标识,高校中的某位著名教师最多也只不过是其品牌的形象代言人,这里所说的“品牌”显然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高校在创立品牌教育过程中必须要有的观念。单独一个人所能创造的“品牌”效应无法同团体的品牌效应相比,如果单单只是为某位教师而去创立品牌,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不仅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也会出现社会公众(受教育者)只认可某位教师,形成某一学科领域的“品牌效应”的现象。此外,也会因该教师授课面不广,不能经常出现在受教育者面前而产生不良的影响。

在这方面需要向一些国外著名的高等学府学习,如“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等,他们都是成功的品牌高校。因为“哈佛”、“牛津”带给人们的是一整套充满个性化的品牌教育,它们区别于其他高等院校的教育,这个品牌教育并非是“哈佛”等一流学校的创始人一个人所能做到的,而是这些一流学校的“品牌”整体形成的。“哈佛”等学校在发展中所显现的教育思想,正是我们在创立品牌教育过程中所需要学习的理念。由此看来,要创立“品牌高校”,不仅要求学校在硬件、软件方面达到一定的程度,还应有若干年的建校历史。因为教育品牌与经济

类品牌有所不同,前者不可能像后者那样,为了迅速占领某一市场而很快制造出品牌效应,前者必须有深厚的积淀之后,才可能形成一定的品牌动力资源。所以,“品牌高校”的创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2.2创建品牌管理

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模式多种多样,如学分制、半学分制等等,对学生而言,与以往的填鸭式教育相比,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然而在教育发展和学生年龄结构、社会意识形态不断变化的今天,学校管理模式的灵活性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复合型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是人才培养的不同目标,然而如何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良好地引导他们学会进行知识结构优化完善,并充分发挥个人兴趣取向和特长才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而这一切都需要学校管理模式的改进和发展。

学生学习的成绩管理、日常生活管理、业余生活管理和学生意识形态的管理,无一不对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绩管理人性化,不能以单科成绩定位一名学生,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每个学生都有优点,而如何引导,如何因材施教往往成了扩招后的重大难题。日常生活是学生的基本保证,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体状况。管理好学生的衣食住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管理的理论和重要性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如何在这方面创建品牌,大家也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笔者认为,管理体制的执行和落实、实施的持久性才是大家工作的重点。

2.3创建品牌师资团队

教师队伍是保证。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经验被概括为下列两个观点:其一,没有教师的发展也就没有课程的发展,教师队伍事关重大;其二,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动力,应该是所有国家优先考虑的问题。所以,高校应推出一批职业道德好、知识水平高、教学能力强、颇受学生好评的“品牌教师”。“品牌教师”要求是“双师型”人才,他们不仅在课堂教学质量和实践技能上,是所在省市同类学校相近专业上的佼佼者,而且还应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及一定的社会知名度、敬业精神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品牌教师”的分布应是多学科、多专业的,同时还应结合学校对此类教师的大力宣传。只有这样,高校才能推出以人名为品牌的教育体系。

我国众多优秀教师、教改先行者的成长历程无一例外地显示: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是他们获得发展的规律性进程。教师除了要正确分析自身专业上的优势与不足,树立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外,还要通过工作方式的改进来获得更多的读书、研究时间,并要善于发现身边的资源,如同事间的相互合作、网络资源的利用、名师课堂实录的研读。另外,还要善于以课题为载体,激活自己的思考力,培养资料收集能力,提高解决问题与提炼观点的能力。

然而,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难以预测,十分复杂,也不可能找到唯一应对的办法。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开阔视野,开放心态,随时对自己的工作状态及专业能力发展进行评估,并把学校视为自身专业成长的场所,在实践中反思、研究、学习,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以适应新的变革。而学校则要创设有利于名师成长的环境,建设有利于名师成长的制度和机制。

总之,教师要有工作的创造性,使“工作”同时成为“学习”的过程,教师要主动地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体悟”、构建教育教学实践知识,成为教育实践理论的主动构建者,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论。

2.4创建品牌教育环境

教育理念是先导。教育品牌的核心是教育价值观,学校品牌的核心是学校精神,而学校

精神的培育,有赖于先进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观的引领。因为有“成功教育”理念的指导,才会有“成功教育”的品牌。为此,要求学校领导在具备一定哲学修养的条件下,选择既符合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又符合学校发展现状及大多数成员需要和动机的价值取向。

此外,确立品牌教育的理念还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体制先进。办学理念要能充分体现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用科学、先进的理论指导学校的发展规划;

2)管理体制超前意识。与时俱进是新时代的广泛特征,学校要能对未来的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进行科学的判断与展望,把握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理论前沿,不断地丰富和调整学校的办学理念;

3)鲜明的特色。学校确立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是在把握教育背景、社区环境和学校情形的情况下,从公众需求、实际状况和现代教育理念出发,根据自己的特殊优势而做出的,是富有个性、与众不同的,从而才能富有旺盛的生命力;

4)大局为重、全面发展。无论学校的哪个方面,都离不开学校的大环境,离不开学校的整体发展,只有学校协调发展,全面考虑才可以实现真正的“品牌”。

2.5创建品牌大学生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和就业层次已逐步成为衡量一所大学办学质量高低的尺度。品牌教育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大力培养品牌毕业生,以期获得巨大的社会公众效应,对品牌毕业生的要求是政治素质过关,精通专业,爱岗敬业,谦虚谨慎,任劳任怨,不计名利,有合作、务实的精神并能在本职工作中充分发挥才干,作出成绩。打造品牌毕业生,高校任重道远,重点工作有两点:一是对校内学生的培养教育要始终突出德、智、体、美、劳的“五育”方针;二是建立毕业生追踪、回访、宣传的一套完整体系,并以此不断激励在校大学生,形成毕业生流向社会的固定模式。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宽阔的就业市场和就业层次,这样,品牌就业市场随之建立,高校的“品牌教育”体系便完成了“一条龙”的战略构想[5,6]。

3结束语

高校品牌可以是对高校整体指标的综合,也可以是学校某个教学环节达到品牌的高度。品牌学校既有一流教育的共性,也有特色学校的个性。教育的大众化、个性化、优质化趋势,使人们期盼更多品牌教育、品牌学校的涌现。创建高校品牌,不仅仅需要动力、策略,还要依赖国家、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扶持、宣传及优厚的政策,并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选择重点发展或者全面发展。无论侧重在哪个方面,都要以全校的大局为重,目标是唯一的: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社会公众认可度。

比尔盖茨曾说过:“你的工作场所和教育观念将被改变,也许被改变得几乎面目全非。”在这个充满残酷竞争的新时代,教育发展将完成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向资本、技术、智慧密集型行业及教育品牌的历史性转变,而这种转变,将彻底改变千百年来教育的地位、权利、效率和工作强度。总之,树立品牌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品牌学校的认定及发展是沉重而艰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2020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虞姬舞剑》《三娘教子》《状元媒》《罗城叫关》……台上,京昆 艺术传承基地的同学们表演着一幕幕国粹经典片段,一招一式,娴熟 精美;台下,意大利观众们屏息凝神,看得如痴如狂。佛罗伦萨孔子 学院瓦伦蒂娜(Valentina)激动地说:“我第一次如此近地观看中国 京剧,太美了,服饰华丽,唱腔美妙。我爱中国京剧!” 这是前不久我校牵头主办的“京剧走进意大利佛罗伦萨”公益文化系 列活动中上演的一幕。 出校园、出国门,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校“教育部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京昆艺术传承基地”和“上海市大学生戏曲艺术实践基地”的工作内容之一。《虞姬舞剑》的扮演者、一年级学生蔡筱君表示, 作为文化交流的小使者,带领观众们体验感受京剧绚烂美妙,自己特 别自豪。 大学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同济大学一 直有着深厚而独特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品格。过去五年来,我校不断推 进大学文化建设,在学校实施“十二五”“十三五”规划过程中,不 断完善文化导向引领平台、文化环境培育平台、文化载体支撑平台和

文化影响传播平台,构筑起具有同济特色的大学文化格局。2013年以来,我校历届社会责任评估等级均为A,连续两届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多次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以独特的文化品格融入上 海这座国际文化大都市。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 2017级医学院新生小蒋,在成为新“同济人”的第一周,是这样度过的: 开学典礼时,她跟同学们一起,聆听校长、院长的殷殷嘱托,师长们 勉励他们与同医共成长,与时代共进步;参观实验室、标本室和附属 医院,感受身为白衣的职业使命;“我与导师有个约会”,在全程导 师制的安排下,与未来的导师拍摄了第一张合影;参观院史馆、校史馆,感受百年同济风雨变迁中传承的同济精神;听老党员和辅导员上 党课,感受心灵与时代的召唤…… 设计的“新生第一课”,在年轻的心田种下家国情怀与时代使命的种子。 小蒋说,同济以医科立校,自己作为医科学生特别自豪,更坚定了努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_董立平

2014年第8期(总第415期) No.8,2014General ,No. 415 EDUCATIONAL RESEARCH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 董立平 [摘 要]以高质量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和应用技术研究服务地方,既是应用技 术大学的本质属性、社会职责,更是其科学发展路径。应用技术大学应科学定位、深化改革,实现成功转型。要优化与构建呼应地方产业结构需求的学科专业结构;构建以专业技术能力体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突破制约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的主要瓶颈;建立政产学研用良性互动机制。 [关键词]高等教育;地方高校;应用技术大学;应用技术型人才[作者简介]董立平,厦门理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福建厦门 361024) —————————— *本文系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研究”(项目编号:2011B2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3年6月,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立,联盟致力于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分类管理,完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联盟成员定位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首批35所高校加入。2014年4月25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召开了由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以“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为主题的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178所高校通过了《驻马店共识》。据联盟秘书处统计,截止到2014年6月底,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秘书处共收到黑龙江工业学院等52所本科院校第二批正式入盟申请。2014年6月23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 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 育。”因此,当前的主要问题已经不是要不要转型、应不应该转型,而是如何实现成功转型,如何更好地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问题。 一、基于应用技术大学的本质属性, 做好科学的办学定位 当前,我国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主体是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和新建本科院校,它们基本上都是从原来地方所举办的高职高专或中职中专升格、合并、转型而来。它们中有带有综合性的“地名+学院”或所在“城市+学院(大学)”,如闽江学院、台州学院、临沂大学、温州大学等;还有的是本身就带有“应用技术型”办学性质的理工学院、工程学院、科技学院、技术学院、文理学院、应用学院等,如厦门理工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重庆科技学院、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等。这些高校,投资体制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文化品牌名校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文化品牌名校淮安外国语学校汤余颖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庄子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和载体,从庄子的话中不难看出文化与一个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学校的文化建设,是衡量学校整体水平和办学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提升学校品位、塑造学校形象、寻求特色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淮安外国语学校是翔宇教育集团的发祥地,集现代化、花园式、书院气于一体。校园内周恩来广场庄严典雅,紫藤廊曲径通幽,未央湖碧波倒影,学子桥静卧水上,风景墙古朴别致。主教学楼临水而建,楼影一体,别具匠心。校园举目所及、举足所进既是知识的殿堂,更得美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学校围绕新课程改革这个核心工作,进行课程改革,积极营造校园文化环境,开发地方文化校本课程、校本教材,让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优秀文化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实践,形成中西文化交相辉映的校园文化特质。 历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实验学校”、中国书法教育的最高荣誉“兰亭中学”、“江苏省最具影响力初中”、“江苏省示范初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模范民办学校”、“江苏省科研园地育人摇篮”、“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节水型单位”、江苏省“青年文明号”、全国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学校取得这样的成绩始终与校园文化建设分不开的。. 一、建设校园环境文化,打造人文艺术校园学校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包括教室文化、走廊文化、办公室文化、操场等。学校拥周恩来铜像广场,概----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校园里有标志性建筑哈佛大学图书馆馆训,彰显着学校“培养走向世界----貌学校一切工作;有精致的语录牌的现代中国人”的教育理念;校园里有师生的成果展示台;校园里随处能听到彬彬有礼地问候语“老师好!”校园里任何地方都是排着队列有序行走,看不到追逐打闹,听不到说脏话;校园一尘不染、规范有序……校园处处有浓浓的课改气息,有特有的书香气息,人文气息。 在教育教学设施的建设中,学校时刻保持与时代同步,先后建起了高标准的微机室、多媒体语音室、综合电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为莘莘学子求学成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学校不断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教室全部建为多媒体网络教室,任课教师人手一台办公电脑,初步建成了数字化校园。 高雅、优美的校园艺术文化,对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淮安外国语学校一贯重视通过多彩的活动,构建“艺术校园”。为丰富校园文化内涵,陶冶学生情操,进一步推动学校的素质教育,淮安外国语学校系统有计划地举行文化艺术节文艺会演。经过精心筛选出来的合唱、独唱、乐器演奏、舞蹈等20多个精彩节目表达了学生对青春的畅想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体现了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为进一步打造书香校园、文化校园,淮安外国语学校举行了学生书画作品展。淮安外国语学校教学楼的画廊内,陈列着学生的绘画、书法、剪纸和摄影等作品,其中书法有楷. 书、行书等;绘画作品有国画、水粉画、素描、蜡笔画等。这些作品,常常吸引广大师生驻足流连。二、建设行为文化,打造活力校园学校组织开展了形式多

高校品牌建设-赵永鹏

高校品牌就是被社会公众(受教育者)认可的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主体,是高校(教育者)在品牌意识的强烈驱使下的现代教育系统价值体现。主要包括五层含义:其一,高校品牌是一种教育(教学)主体标识,它同任何一类商品品牌的商品标识一样,有外在形态,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二,高校品牌是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主体,是创建品牌的特色化教育管理体系、教育环境、师资队伍、培养的学生等;其三,这种特色教育(教学)主体,是被社会公众(受教育者)认可的,在公众中有较高知名度、信誉度,而不是自我标榜的卖弄炒作;其四,高校品牌还须依赖高校(教育者)的品牌意识的建立和完善,所谓品牌意识即指高校(教育者)在教育发展中产生的被社会公众(受教育者)认可的具有个性化特色教育的心理倾向,品牌教育与品牌意识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的,二者目标一致,发展方向相同,不可分割;其五,高校品牌是一种效应,是社会公众的认可和信赖。无论是受教育者还是各个用人单位,都对学校的教育、管理、公益形象有不同角度的评价和认同。 2品牌高校的构建 高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受到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类公办、民办大学风起云涌,从研究生到本科、中专及夜大、自修、脱产、在职生五花八门。而且高校每年不断地扩招,学生人数日益增多,使教育质量受到严峻地挑战,社会公众(受教育者)对大学教育的认可度日益下降。创建高校品牌的目的就在于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对高等学校的重点建立在高校培养人才的层次及数量上,在各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中,因材施教,走“精品”之路,使得高等教育朝着“精品”方向发展。品牌高校构建的主要要素见图1,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品牌”实质上是一所高校的整体标识,高校中的某位著名教师最多也只不过是其品牌的形象代言人,这里所说的“品牌”显然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高校在创立品牌教育过程中必须要有的观念。单独一个人所能创造的“品牌”效应无法同团体的品牌效应相比,如果单单只是为某位教师而去创立品牌,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不仅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也会出现社会公众(受教育者)只认可某位教师,形成某一学科领域的“品牌效应”的现象。此外,也会因该教师授课面不广,不能经常出现在受教育者面前而产生不良的影响。 在这方面需要向一些国外著名的高等学府学习,如“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等,他们都是成功的品牌高校。因为“哈佛”、“牛津”带给人们的是一整套充满个性化的品牌教育,它们区别于其他高等院校的教育,这个品牌教育并非是“哈佛”等一流学校的创始人一个人所能做到的,而是这些一流学校的“品牌”整体形成的。“哈佛”等学校在发展中所显现的教育思想,正是我们在创立品牌教育过程中所需要学习的理念。由此看来,要创立“品牌高校”,不仅要求学校在硬件、软件方面达到一定的程度,还应有若干年的建校历史。因为教育品牌与经济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实施办法

附件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实施办法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为做好一期项目(含“品牌专业”和“品牌专业培育点”,下同)组织实施工作,特制定如下办法。 一、建设规模及分布 一期项目将立项建设200个品牌专业,其中本科150个,高职高专50个;立项建设50个品牌专业培育点,其中本科30个,高职高专20个。采用2015年一次遴选、分两批建设的方式进行:第一批建设期为2015-2018年,立项建设150个品牌专业(本科120个,高职高专30个),30个品牌专业培育点(本科15个,高职高专15个);第二批建设期为2016-2019年,立项建设50个品牌专业(本科30个,高职高专20个),20个品牌专业培育点(本科15个,高职高专5个)。 本科立项项目的学科分布比例原则上为农医10%、社科30%、理工60%,高校类型分布比例原则上为“985工程”高校和“211工程”高校35%、博士授权高校35%(交叉类型取最高值、不重复计算)、其他本科高校30%;高职高专立项项目的服务产业分布比例原则上为第一产业10%、第二产业45%、第三产业45%。 二、申报范围及要求 (一)申报范围 申报的本科专业须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已公布的专业,申报的高职高专专业须为《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已公布的专业或经教育部备案的目录外专业,

不得为专业类、“专业(专业方向)”或其他形式,并同时满足以下至少2个条件: 1. 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重点专业,包括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信息产业、交通运输产业、海洋产业、文化产业、社会建设与管理等重大领域相关专业; 2. 办学实力强的主干专业,主要是综合实力校内排名前10%的专业; 3. 社会认可度高的热点专业,主要是高考第一志愿符合率、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位居本校前列的专业。 以下专业应优先申报: 1. 上述3个条件均具备的专业; 2. “十二五”省重点专业(按专业建设,或按专业类、群建设的核心专业); 3. 在省内同类高校的同类专业中,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专业。 (二)申报数量 各高校依据限额申报,基础名额和补充名额相加为各校的申报数量。 基础名额:普通本科高校(含部委、省属、市属、民办)每校4个;高职高专院校每校2个。独立学院暂不安排申报。 补充名额:本科高校中,“985工程”高校4个,“211工程”高校3个,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的高校2个,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的高校1个(交叉类型取最高值、不重复计算);高职高专院校中,国家示范(骨干)和省示范性高职院校1个。 品牌专业和品牌专业培育点按品牌专业一次申报,评审结果分为品牌专业和品牌专业培育点两类。 (三)申报内容

品牌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趋势

摘要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力军,但其面临生源数量和生源质量下降的双重危机,品牌发展是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本文对地方高校代表韶关学院13500工程这一特色校园文化品牌进行个案研究,以期为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提供借鉴。关键词品牌发展;地方高校;13500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趋势;个案研究新时代打造有特色、有核心竞争力的校园文化品牌,对于培育地方高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引领学生精神成长、搭建校园文化建设交流平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3500工程既是韶关学院历经12年的文化积淀、过滤和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优秀教育品牌的视觉化、规范化和鲜明化的关键[1]。1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作用11是培育高素质应用人才的重要保证。校园文化品牌是展示高校办学实力和外在形象的 一个重要载体,是家长择校就业的显性杠杆[2]。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锤炼学生 品格,拓展学生素质,丰富课余生活。校园文化品牌汇聚了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等四方面的文化精华, 使校园文化更具特色和内涵,拥有持续长久的生命力、价值力和感召力,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吸引力的动力源泉。地方高校坚持以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为切入点,以校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以培养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为目的,希冀为地方高校培养一批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较强专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期实现全方位和全过程文化育人。12是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所在。文

化软实力是一所高校特有的核心价值观,文化软实力是高校能否生存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3]。高校文化软实力包含其办学理念、办学定位、精神文化氛围、价值理念、内在品质以及行为规范。文化品牌的发展有助于地方高校获得优质的文化资源,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办学发展赢得良好的口碑。加强地方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可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学术文化、环境文化和校友文 化等六个方面积淀,有效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竞争力、吸引力、 凝聚力、发展力、影响力等五大力。13是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的核心要素。校园文化是大学的精髓和灵魂之所在,可以净化 学生的灵魂,教化学生的智慧,丰富学生的内涵,升华学生的品格, 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潜能,规范学生的行为。富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是增强高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培养师生对校园文化品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4]。校园文化品牌学习层面上的生命力主要表现为培养大学生的阳光心态和社交能力,延伸为学生的理解力、判断力和创造力。校园文化品牌精神层面上的生命力主要倡导理性选择及高尚人格,重在塑造学生诚信、勇敢、自信、智慧、乐观、自强的人格,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人格健全,培养德 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5]。优秀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14是搭建校园文化建设交流平台的有效路径。由教育部思政司负责组织实施的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 选活动,是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最高奖项。自2007年

校园文化品牌工程建设方案

附件5 校园文化品牌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及责任分解 为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依照《关于贯彻落实哈尔滨学院第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实施方案》(哈院党发〔2016〕10号),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遵循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塑造大学精神,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大力弘扬校训精神,培养和凝练学院精神,努力构建内涵丰富、品位高雅、充满生机的校园文化,基本实现办学理念清晰,校训、校风示范引领作用明显,校园文化景观初具规模,学生文艺、体育、科技活动场所设施较为健全,人文科学气息浓郁,师生文明素质明显提升。 二、建设任务和措施 1.营造健康向上校园文化氛围。主要措施6项,一是加强“一训两风”教育,树立良好教风,二是加强“一训两风”教育树立良好学风,三是筹建校史馆,做好校史展,四是街路、楼宇、场馆命名,五是规划建设欧亚校区园林景观,六是建设校友林。

2.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具体措施6项。一是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二是市民读书学习,三是全民健身阳光体育活动,四是“外语月”活动,五是办好“五味讲堂”,六是开展文化创意活动。 3.思想道德建设与志愿活动。具体措施4项。一是青年志愿服务,二是道德讲堂,三是送法进社区,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训练。 4.网络文化建设。具体措施4项。一是校园网升级改版。二是开设学校官方微信、微博。三是建立学校视觉识别系统。四是筹建网络电视台。 三、组织实施 1.加强领导。为保证校园文化的正确方向,有效地协调全校力量,形成齐抓共建、师生积极参与的局面,成立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工作小组,党委副书记亲自挂帅,党委宣传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积极配合。 2.明确责任。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十三五”期间,共有四大项任务,20项具体措施。逐一落实到14个部门,做到任务具体、责任明确。 3.抓好落实。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十三五”期间每年要制定推进计划,每两个月总结汇报进展情况,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程顺利实施。

广州大学努力打造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品牌

广州大学努力打造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品牌“廉政文化进学校”是高校反腐倡廉工作一次崭新的实 践和全新的挑战。近年来,广州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颁布 的《实施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试 点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全面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努力 打造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品牌。 一、建设廉洁校园的共识与理念 高校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 广州大学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对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 境、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才、促进学校的发展和稳定等,都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的成长靠的是一种文化。因此,要把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与育人的工作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提高法 律意识和廉政意识,形成勤俭廉洁、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 良好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大学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文化 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因此,要把 廉政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组成部分,将开展 廉政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加载精神境界、价值观念、道德修养、敬业精神、人格品德、 1 廉政操守等内容,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新时期“四有新人”。 大学的文化对整 个社会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学校廉洁了,师生廉洁了,这个“象牙塔”对社会的辐射将是巨大的,这块“净土”对全社会成员的影响也将是极其深远的。因此,要把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与加强师德建设和学风建设结合起来,提高师生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和能力,从而为社会提供思想养分和智力支持。 高校文化所具有的育人、价值和辐射三大功能,使得廉 政文化进校园有着重大的现实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广州大学党委对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工作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要求,把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作为推进校园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宣传教育工作总体部署,初步形成了以科学的理论为统领,以丰富的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健全的制度为保障,体现反腐倡廉工作的要求和发展方向,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广州大学特点的高校廉政文化体系。 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必须从高校和高等教育的规 律出发,确定好廉政文化进校园的主题和目标,特别是有明确的工作思路。根据广州大学的特点,学校提出了“一个主2 题、两个层级、三个群体、四个重点、五个关口”的工作思路。

校园文化建设和品牌打造开题报告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 “校本科研引领和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研究”子课题“学校特色建设与品牌打造的研究” 开题报告 重庆市黔江区新华小学课题组 我校申报的课题“学校特色建设与品牌打造的研究”,被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校本科研引领和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研究”立项子课题(课题编号:FHB110083—KT22—XN008)。这里,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这里明确提出了中小学创办特色品牌学校的要求。 (一)创建特色品牌学校是时代的呼唤。当今时代是变革的时代,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社会的多元化需求呼唤着学校特色化发展的研究。 (二)创建特色品牌学校是教育竞争的客观要求。现代教育竞争是现代教育结构本身所固有的,积极的教育竞争是学校创建特色、追求高质量教育的过程,是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卓越教育的过程。正是在竞争过程中,创特色,展优势,通过竞争学校互动发展,共同向更高层次、更新目标迈进。 (三)创建特色品牌学校有利于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创办特色品牌学校走的是一条内涵式发展道路即依靠学校实行自主的改革、挖掘本校所具有潜在的优势,合理而又充分的利用学校即有的资源并最终形成名校。事实证明,我国许多原先基础较差的薄弱学校通过创办特色品牌学校而优化了教育资源。因此,创办特色品牌学校可以在国家有限的教育投入下为国家增加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特色品牌学校所提供的优质教育不仅表现在教学质量、教育效果上的“优”,而且还能提供“特”即多样化的教育来满足不同的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及潜能的需要,使得有某方面兴趣、特长的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学校。 (四)创建特色品牌学校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成

浅论高校品牌建设

浅论高校品牌建设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高校作为我国现行教育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的竞争中发展自己,必须积极推进品牌建设。 关键词:再论;高校;品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1]。 对于高校来说,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发展自己,必须贯彻落实《纲要》的这一要求,大力推进品牌建设。 一、特定的内涵。 所谓高校品牌,是指社会各界对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质量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综合认可程度和美誉度[2]。高校品牌的这一特定内涵表述,揭示了以下三层含义。 第一,品牌彰显着高校的知名度。知名度则是指被社会公众认识和了解的程度。一所高校只有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才能被社会所认可。换句话说,高校的品牌对外是竞争力的表现,对内则标志着凝聚力,代表着发展的动力。特别是在当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的品牌和知名度如何,不仅决定着这个高校的发展,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的这个高校的生死存亡。 第二,品牌代表着高校的办学特色。所谓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一所高校的品牌建设,既要达到这一特色要求,也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够经得起时间过程的检验,能够被客观社会大众认以及家长和考生向往,在人才市场上有立足之地。 第三,品牌是高校的一种无形资产。教育品牌不同于生产产品,它无论从理念上,还是在方法上,都与生产产品表现着明显的差异。一所高校的品牌,一般要经过教职员工一定时期的共同努力,学校的知名度和信誉,知识与管理等方面的积累才能树立起来,并逐渐为社会和学子所认可与接受。这种良好社会信誉本

新时代背景下合作办学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探究

新时代背景下合作办学高校校园文化品牌 建设探究 1引言 现阶段,社会对合作办学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地加深,如何促进合作办学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提升合作办学高校竞争优势与健康发展,是当前合作办学高校应长期努力的方向。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合作办学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所以结合学校实际与时代需求进行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创新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就新时代背景下合作办学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进行分析与探讨。 2合作办学高校校园文化特点分析 首先,大学生在校园文化发展方面扮演着主体角色,所谓校园文化主体指的是对校园文化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动参与实践的校园人,主要涉及师生、后勤人员与管理人员等,其中学生扮演着主体角色,无论是行为举止还是思想观念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校园文化;其次,存在一定的观点意识冲击,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世界政治开始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无论是力量组合还是利益分配都有了新的变化,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也开始受到影响,具体表现为责任意识淡薄、缺乏集体精神等,同時,大学生又存在一些积极意识与消极思想,其中

积极意识主要包括理性竞争意识、努力拼搏精神等,消极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学习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满足于现状;最后,社团作用日益显著,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合作办学高校对社团越来越重视,在打破传统社团单一化模式的同时丰富社团功能,逐渐成为集文化、交流、创新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团,对培养学生素质素质及促进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与重要意义。 3关于新时代背景下合作办学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思考 合作办学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长期性与系统性,需要共同理念与价值观的支撑及自觉行动,由 于学生是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核心人物,起着关键影响,所以在具体 实施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差异,遵循一定的原则科学化推进。 3.1对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进行科学定位 要想提升文化品牌建设成功率与有效性,首先要进行科学定位,科学定位是文化品牌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合作办学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自然也不例外,需要在分析学校特色与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师生建议与共识进行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系统构建,在体现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系统合理性与明确性的同时彰显文化品牌定位的专业性、学术性与实践性。目前我国很多合作办学高校的文化品牌都与其所在行业有着高度的统一性,由于合作办学高校相较于其他普通高校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

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标签:校园文化品牌;大学精神;“三美”理想 首先,以大学精神为引领,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大学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融入每个师生血液中的校园因子,具有强烈的向导、规范、激励、熏陶和感染作用。而每所学校的大学精神的共通之处,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注入的民族因素和时代因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大学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正确向导,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办学思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等与大学的传统、专业、特色、办学理念等结合、提炼、升华,形成独特的具有正能量的学校精神文化。 其次,凸显主体意识,增强校园文化活力。因为主体的独特性,校园文化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充满青春活力,这也是校园文化具有影响力、示范性的一个重要原因。与西方一些校园文化相比,我国的校园文化主体意识不够突出,这与我国的儒家文化传统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集体主义文化的推崇有关。当今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具有自己的特色,需要培养个性鲜明而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笔者查阅了我国评选出的优秀校园文化成果和浙江省评选出的品牌,与英美的一些高校的校园文化进行对照,发现师生自己组织并推出的校园文化品牌相对较少,主体意识也不够强。当前高校大学生以“90后”为主,具有鲜明的主体意识和强大的创造精神。今后在校园文化品牌的打造中,我们要鼓励教师带头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尤其要激发大学生的热情,可以通过学术研究与教学、社会服务、社团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带动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的建设,让师生在校园文化品牌的打造中发挥更大作用。 最后,做好规划和宣传,提升校园文化品牌的影响力。校园文化品牌的打造基础是科学的规划,而鲜明的特色则是校园文化品牌的内在属性。第一,要科学规划。校园文化品牌打造过程中,要根据大学的精神、学术的思想做好规划,用大学的精神和学术的思想引领校园文化的建设,精心设计、打造,将学校的精神品格渗透在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第二,凸显校园文化的个性和特色。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特色、神韵、气质,这些体现在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校园文化品牌的打造中,要积极营造具有文化个性的业态,将学校的精神沉淀在校园的规划、标识和校园文化生活当中。第三,大力开展宣传。当前高校是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媒体在不断挖掘校园的新闻资源。我们在校园文化的宣传时要密切关注社会媒体报道的趋向,同时提炼校园文化品牌的亮点,巧妙运用社会媒体展开宣传。同时可以运用校园媒体展开宣传,大力推广、宣传校园文化品牌,扩大校园文化在师生中的影响,从而提高校园文化品牌的美誉度、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中国美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及实践 第一,中国美术学院的大学精神。中国美术学院始终把大学精神的塑造作为学院发展、建设和立德树人的统领,营造“大学的望境”。中国美术学院的创立便

浅谈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分析

浅谈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分析 论文关键词:地方高校中央部属高校学科建设 论文摘要:地方高校是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的主体部分,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相当大的比例,“地方性”是其最基本的特点。文章针对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对策研究,以期从加强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入手解决其存在的现实问题和不足,从而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 一、地方高校的范畴及特点 1.地方高校的定义和范围 20世纪末,受国外大学办学理念的影响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资源逐渐从中央政府管理转变为地方政府进行配置,使得一大批高校划转为地方高校。根据国家教委科技司编写的年度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地方高校是指非国务院部委所属和非国家教委直属的地方性高等学校(https://www.doczj.com/doc/4a339381.html,/)。根据百度词条的定义,地方高校即地方所属高等学校(省属高校),是指隶属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特别行政区,靠地方财政供养,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的普通高等院校,主要面向所属省区招生。当前,地方高校在数量和整体规模上占据了优势,成为中国高等学校的主体部分,占据很大的比例。有人曾形象地把中国的所有高校比喻成一座金字塔,而地方高校就是这座金字塔的塔身部分。本文提到的地方高校是指非中央部属高等学校,由地方财政拨款建设,服务于地方,并且涉及学科建设的高等学校。 2.地方高校的“地方性”特点 地方高校具有“地方性”的鲜明特点,它与地方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给予和接受的单向联系,而是互利互补的双向联系。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等为地方高校提供财政、政策、科研项目、场地、产业化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培养大批专业人才,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地方高校与地方因此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互利互补,相互促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新技术以及专业人才的渴求,地方高校的“地方性”将成为其特殊的使命和“生长点”。 二、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当前,地方高校因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以及发展历史的影响,存在诸多问题,如经费严重不足(教育学/高等教育论文https://www.doczj.com/doc/4a339381.html,/)。在2011年3月召开的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四川省宜宾市委副主委、宜宾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系副主任魏琴向大会议案组提出了防止地方高校边缘化生存的建议,特别指出地方高校经费来源的问题,一是中央财政投入极少;二是经费投入比例不足,地方财政拨款到位情况不理想;三是东西部拨款差异大等,通过深入地调研和分析,明确指出当前地方高校生存面临的主要问题——经费来源的问题。同时,地方高校还面临政策制度的制约、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科研投入和产出有限、地域和规模制约发展、生源和师资队伍建设的不足、社会地位、声誉和影响力的局限等等诸多问题。 地方高校自身存在的问题,也导致其学科建设存在先天不足。同时,在后天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学科建设水平可以反映一所高校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是衡量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最根本的依据,也是其履行三大职能的重要平台,因而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工作,也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龙头。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于中央部属高校,并且有差距逐渐拉大的趋势。地方高校要生存并谋求进一步发展,必须要抓住学科建设这项最根本的工作。

高校品牌建设文献综述

高校品牌建设文献综述 发表时间:2011-04-13T14:20:51.0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期作者:邓斌菊 [导读] 以“经济全球化”为因,以“教育国际化”为果,将导致各国的高等教育卷入品牌竞争之中。 邓斌菊 (安徽省宿州市卫生学校安徽宿州 234000)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01-0030-02 【摘要】加入WTO,以“经济全球化”为因,以“教育国际化”为果,而这必将导致各国的高等教育自行卷入品牌竞争之中。我国高校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必须注重品牌建设。探索高校品牌发展的策略, 可以促进高校自身的发展, 助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在综合十八篇有关“高校品牌建设”的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高校品牌建设的概念、意义、模式、实施方略等方面予以概括,意在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品牌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品牌建设模式方略文献综述 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开放提供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和强有力的推动,然而,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WTO规定的教育条款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为此, 创建并经营好高等教育品牌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战略选择。 1 高校品牌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品牌概念 从文化学角度说,“品牌”是一种视觉的、感性的和文化的形象, 是一个组织的信誉和灵魂。著名的市场营销专家菲力普·科特勒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 或是它们的相互结合, 用以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或服务, 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相区别。” 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承诺和信誉,是一种蕴含着巨大财富的无形资产。据此, 可以把“品牌”理解为区别于同类的特殊品质的标识。 1.2 高校品牌的内涵 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可将高校品牌理解为“高校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即以学校的标识、声誉、技术等为表现形态的无形资产。”其中美誉度是高校品牌的综合反映。高校品牌是一所学校历史文化的积淀及其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力;是学校从事知识生产所形成的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 1.3 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涵义 对高校来说,核心竞争力是指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及教学科研等多方面、全方位的相互协调和有机结合,能够促进高校持续发展,突显优势或特色学科,在竞争中能显示自身能力的一种运作模式。它是一个由其制度体系、学科体系和文化体系等有机结合而成的系统。 1.4品牌战略内涵 战略的目的在于做出合理的取舍和选择,找出决定性因素并建立起能持久的竞争位置。品牌战略是一个组织为建立属于自身的、区别于其他竞争性组织的、获得社会公众认同的、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牌构建工程。 2 高校品牌建设的意义 高校品牌是高校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标志,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的品牌建设是一所高校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价值功能(不等于校名)。第二,实施品牌战略是一所高校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保障,具有担保功能。第三,当前我国高校的战略规划存在着一些弊端,主要表现为盲目攀比、定位不明、发展同质、特色不强等问题。因此,如何制定能充分发挥自身办学特色的战略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品牌战略则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3 高校品牌建设的模式和具体方略 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强势品牌,必须历经品牌意识、品牌定位、形象设计、策略选择以及品牌创新等阶段才能实现。因此,一所高校要想成 为品牌高校,可遵循以下模式(图1): 具体方略有: 3.1 树立品牌意识是高校实施品牌战略的前提 伊利诺大学前校长斯坦利?埃肯伯瑞:“要使伊利诺大学成为最杰出的公立大学,最重要的因素是保持坚强的决心。从许多方面看,追求杰出和成为优秀的条件,更多地取决于态度和为之奋斗的决心。” 他强调了大学自身追求卓越和一流的意识、决心和信念,也是它们后发制胜的成功奥秘之一。 3.2 依据现有条件制定品牌战略实施品牌管理,是品牌建设顺利进行的保障 战略是指重大的带全局性的方略,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就是要在科学分析大局,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关系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系统的策划并全面阐释的总体解决方案。品牌管理包括品牌资产管理、品牌营销、品牌形象管理。它们从组织机构与管理机制上为品牌建设保驾护航。 3.3 准确的定位是品牌战略能否可行的关键 3.3.1 高校品牌定位的作用和影响因素 品牌定位包括类型定位(综合性大学与多科性大学、单科性专业技术学院、应用型专科学校),功能定位(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层次定位(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学科专业定位,面向定位(服务的地域、行业和层面),规模定位等六个方面。在诸多影响学校品牌的因素中,最为突出的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树立质量观念,强化质量意识。只有用一流的质量去树立和巩固社会公众的信心,高校品牌才会真正树立起来且历久不衰。另一方面,突显具有个性的品牌、发挥自身的办学特色, 在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上做文章。定位的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初探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初探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是当前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举措,具有先进性、引领性、认同性和典型性等特征。高校应坚持政治性与实效性、时代性与传统性、理论性与实践性、整体性与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三个着力点,抓住学术领域、环境氛围、典型引领三个切入点,强化科学规划、重点培育、推广交流三个关键点,把握动态管理机制、培育机制、激励机制三个支撑点,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原则途径方法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台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可以看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高校育人的重要使命,而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是在新时势下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探索。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基本内涵 (一)基本概念 “品牌”是营销学的概念,指产品的牌子,特指被社会认同的、体现标准化的、品质优良的产品的牌子。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导,以全面协调发展为目的,以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个人或群体进行民族精神、社会信仰、基本道德良知和理想信念等方面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是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鲜明时代特色,被广大青年大学生所接受并喜欢的做法或活动,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或活动经过进一步优化发展,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持续影响力的项目。 (二)基本特征 1.先进性。先进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属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