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增长极理论在我国经济实践中的运用

增长极理论在我国经济实践中的运用

增长极理论在我国经济实践中的运用
增长极理论在我国经济实践中的运用

增长极理论在我国经济实践中的运用

-------以四川省洪雅县为例

理论分析:1.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带动,应把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发展潜力大、规模经济和投资效益明显的少数部门或区位,通过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效应,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和其他产业的发展。

2. 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极化效应是主要的,当增长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极化效应削弱,扩散效应加强。

3. 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或区位优势确定并建立适合自己的增长极。

4.必要要素:交通发达、生态资源良好。洪雅以生态经济为增长极,带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5. 在初期需要加快资金、技术、劳动力的集聚。

6.重视发挥环境优势的推进作用,向旅游、农业、林果业、产品加工业、服务业辐射,并由点到面,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活跃和发展,都从不同侧面印证出增长极理论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7. 推进型产业的选择必须和区域经济环境、区域经济条件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增长极理论的应有作用。

8. 如果无重点的全面发展,将破坏自然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得不到综合效应,造成力不从心,甚至适得其反。

9.在运用增长极理论指导县域经济工作实践中,要善于依托“集聚一扩散效应”,带动劳动力转移和区域经济发展

10.如果过于强调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容易造成各社会经济单元之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拉大经济差距。因此,在具体实践中,必须正确处理“集聚一扩散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刻把握经济增长机理,既要善于运用不平衡发展规律,促进有限的资金、技术和人力、物力集聚到最能发挥效率的地方,又要善于发挥增长极的作用,依靠增长极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产生规模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案例:

四川省洪雅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既无雄厚的工业基础,又无区位优势,但近几年来该县坚持不懈发展生态经济,特别是旅游产业,已逐步由一个落后的山区县发展成为川西南地区的经济增长极。洪雅经验充分说明,在运用增长级理论指导县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正确选择推进型产业,依托当地优势和创新能力形成推进型产业;且县域经济完全可以通过资源“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依托集聚一扩散效应,加快县域经济的和谐快速发展。

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县域经济作为我国基本的区域经济单元,它的发展水平关系到更高层级的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繁荣和稳定。本文应用增长极理论,以微观特定的区域实证分析了洪雅县域经济的现状及趋势,较全面地解析了洪雅县域经济的特点,特别是近年洪雅生态经济在经济发展体制和模式改革和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实践。

通过对洪雅县域生态经济发展的研究剖析,提出在运用增长极理论指导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正确选择推进型产业,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和创新能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并且县域经济完全可以通过当地的资源优势,实现“极化作用”与“扩散作用”的统一,依托集聚一扩散效应,在龙头产业带动下,加快促进整个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一、增长极理论应用与发展

增长极理论即非均衡发展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不断丰富和发展,现阶段在其基础上还引申出了点轴开发理论和网络开发理论。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带动,应把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发展潜力大、规模经济和投资效益明显的少数部门或区位,通过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效应,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极化效应是主要的,当增长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极化效应削弱,扩散效应加强。领头产业的增长速度要高于工业产值和国民经济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领头产业是经济成长中最富有活力的产业。同时,领头产业还具有对其它数个产业的关联与影响作用,即对其它产业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这种领头产业也称推进型产业。推进型产业与被推进型产业通过经济联系建立起非竞争性联合体,并在一定的地域上集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使经济建设实现了大跨度、跳跃式的发展,已逐步由一个落后的山区县初步演变成为川西南地区的区域经济增长极。透视洪雅经济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增长极理论即非均衡发展理论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二、洪雅县域经济增长极的现状与特征

(一)环境资源优势

传统增长极理论主要是为解决工业时代的不平衡发展问题,增长极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指工业增长极。这不仅反映出增长极理论的形成基础,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工业经济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洪雅县生态经济发展轨迹告诉我们,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或区位优势确定并建立适合自己的增长极。洪雅之所以能从一个山区小县发展成为经济大县、国家级明星县,这与洪雅人始终坚定不移的坚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合理运用增长极经济理论发展县域经济是分不开的。

洪雅虽然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但交通发达。全县以省道305线、洪(雅)瓦(屋山)路、106线为骨架,县道峨(眉)洪(雅)路、井(研)洪(雅)路、雅(安)柳(江)路为干线,乡村水泥道、专用道为支线的公路网络已初步形成。目前,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442公里,公里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5公里。其中省道1条54公里,县道11条266公里,乡道10条127公里,村道1786条2260里(其中水泥路910条1160公里),硬化率达52 。洪雅位于成都、乐山、雅安三角地带,距成都147公里、乐山55公里、眉山50公里、雅安62公里。全县辖15个乡镇265个行政村,1979个村民小组,14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33.08万。全县最高海拔3090米,最低海拔417.5米。县内气候温和湿润,年降雨量1435.5毫米,(1971—2000)年日照1006.1小时,年无霜期307天,年平均气温16.6摄氏度,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全县幅员面积1896.49平方公里,地形由西南向东北高低梯次变化形成高山、中山、深丘、浅丘、台地、河谷、平坝,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河谷平坝分布在青衣江、花溪河两岸,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全县现有林地168.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5.7 ,因山川钟秀、资源丰富,享有“绿海明珠”的美誉。洪雅县动植物种类丰富。全县有桫椤、珙桐、银杏、箭竹、红豆木、桢楠等植物近4000种,其中一类植物有桫椤、珙桐;有大熊猫、扭角羚、小熊猫、麝鹿、金钱豹、红腹

角雉等野生动物400余种,其中一类保护动物有大熊猫、扭角羚、金钱豹。中草药种类达2000余种,常用的有280余种,其中杜仲、黄连、厚朴、红豆杉、薯蓣等规模较大。

洪雅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瓦屋山、玉屏山、金舟山等地文景观;有青衣江、花溪河、周公河、白沙河、鸳鸯池、桃源温泉等水域风光;有瓦屋顶杉林、珙桐林、杜鹃林、桫椤林、箭竹林等生物景观;有象尔岩、瓦屋顶气象等天象与气候景观;有邓通铸钱遗址、月珠寺、光相寺、太清宫、蜀王殿、观音庙、金舟寺、五斗观、高庙白酒古作坊、苟王寨等遗址遗迹;有阳坪一丁沟一青杠坪生态奶业观光园、高庙烈士纪念馆、青羌民俗文化博物馆、修文塔、洪雅生态广场、柳江古镇、高庙古镇、曾家大院、田锡读书处、曾璧光读书处、洪雅烈士陵园、曲沿村、苦竹岗农家休闲区、高凤山电站、瓦屋山电站、槽渔滩、槽渔滩水库、百花滩电站、汉王湖等建筑与设施。有以雅石、雅鱼为代表的“雅”系列特色旅游纪念品和茶叶、藤油、天麻、三七、黄连、“雅兰”、根雕工艺品等特色旅游商品;有青羌民俗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和台会、灯舞等民俗民风文化,已成功举办数届生态文化节、杜鹃节、冰雪节等节庆活动。

洪雅县生态环境良好。1 990年被列为全省第一个效益型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1993年列入全国首批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2000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全国第九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全国无规定疫病区、全国生态奶业农业标准化项目示范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退耕还林综合科技示范县、全国科技工作进步先进县、全国无公害绿茶基地县。

(二)生态农业的发展早在1990年,洪雅被列为四川省第一个效益型生态农业试点县,1993年列为全国首批生态农业县,全县即展开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在种植业、养殖业上推行集约化经营,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2000年,洪雅获“国家级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殊荣。2001年,县委、县政府向全社会发表《绿色食品宣言》,承诺创建无公害示范县和绿色食品基地县,颁布《关于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通告》,禁用重金属、激素、抗生素等含量超标的问题饲料,关闭小纸厂、小煤矿、小钢厂等污染企业120多家。通过对农田生态环境的系列整治,全县空气、土壤、水体三大环境体系经有关部

门检测,全部达到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的标准。让消费者“吃放心粮、食放心肉、饮放心茶、喝放心奶、品放心笋”,食品安全绿色理念深入人心。迄今,洪雅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标志达25个,约占全省的1O 。阳平乳业、道泉茶叶、千丘贡米等绿色食品赢得了广泛的市场声誉。“道泉”有机茶直销欧盟。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洪雅生态农业的长足发展,为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全县已建成优质粮油基地25万亩,茶叶基地15万亩,竹业基地2O万亩,中药材基地1O万亩,草场2O万亩,存栏奶牛近5万头,年出栏DLY生猪3O万头,笼养长毛兔200万只,全县退耕还林、还竹、还茶、还草累计17万亩。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208元。洪川镇曲沿村、将军乡阳坪村、止戈镇青杠坪村等一批新农村试点精品村、示范村,在产业发展、庭院住房“二池六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全县新村建设树立了榜样。这几个村依托奶牛、茶叶、农家乐的发展,年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更加和谐。

洪雅以生态经济为增长极,带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截至2007年1O月,全县GDP完成24.29亿元,增速1O.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4亿元,同比增长6.3 ,其中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11亿元,同比增长7.8%,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生态经济的发展使得全县经济转型取得初步成效。 2008年,洪雅县又提出要突出“工农业项目抓投产、旅游项目抓进展”两个重点,努力实现“两个大变样、一个大发展”,GDP增速13.5%,旅游总收入7.8亿元的奋斗目标。

三、运用增长极理论指导县域经济应注意的问题

洪雅县坚持政策上放宽、机制上创新,构建“生态经济园”,加快资金、技术、劳动力的集聚;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资生态经济产业;重视发挥环境优势的推进作用,向旅游、农业、林果业、产品加工业、服务业辐射,并由点到面,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活跃和发展,都从不同侧面印证出增长极理论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同时,通过对洪雅经济发展的研究,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增长极理论的认识。这种认识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其一,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正确选择推进型产业

洪雅县依靠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说明,

推进型产业的选择必须和区域经济环境、区域经济条件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增长极理论的应有作用。在洪雅经济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大跃进”的“一哄而上”和改革开放初期的盲目发展,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无重点的全面发展,将破坏自然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得不到综合效应,造成力不从心,甚至适得其反。近年来,洪雅县根据本县资源条件,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把经济重点逐步引导到生态经济和环境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上来,依托生态资源优势走一条有自身发展特色之路。通过推进型产业以经济为纽带,将带动作用向相关产业和基础产业延伸,向周边乡镇和农村扩散,带动山区农民致富和相关产业共同繁荣发展,形成生态产业集群化、农业产业化、农工联动、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局面。

可见,推进型产业与当地资源禀赋联系紧密,基础牢固,根深叶茂,容易形成比较优势,不仅自身实力长足发展,而且有利于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助推增长极的形成。

其二,引导发展,问计于民

曾经担任过止戈镇莲花村文书的王友平特别感慨,“政府规划引导,群众自主选择,这样的搞法符合民心。”各行政村在产业发展和村庄治理结合布局上,充分享受到“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自由。政府允许以自然村为单位因地制宜,在村企一体型、特色产业型、小城镇建设型、资源开发型、自然生态型、农家旅游型等不同模式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王友平所在的莲花村地处青衣江和花溪河交汇处,整个村子呈半岛形状。得天独厚的生态景圈,让他们迫切希望在奶牛养殖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再增加一项乡村旅游业开发。一幅以“戏水百花”为主题的新村蓝图,引领莲花村民激情投入生态滨江园林新村建设。

王友平说,规划图一出来,全村7O 的农户都申请到规划的滨江半边街一带建房。他和两个兄弟各投资1O余万元,各建起一栋300平方米的楼房,为下一步办农家旅游做准备。“去年冬天,县上搞调查,县上、镇上下来的那些干部硬是深入到一家一户问情况。几大规划和政策,三番五次把草稿印下来征询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的意见。村上的生态滨江园林项目那是先后综合了村民提的几十条意见才定下来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心为老百姓办事,哪个还

会唱反调呢?”

民意调查报告显示,广大群众对发展一村一品和村庄建设是有渴望、有见解、有主意的,对新农村建设及各项政策规划,拥护率高达98.2 。

政策引导,舆论引导,规划引导,干部引导,示范引导,体现了洪雅县委、县政府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的执政心态,也从另一个侧面向我们揭示了洪雅新农村建设动态良好的深层原因。县农工办主任张启良说,“每一次调查,每一次意见征询,每一次坝坝会议,就是一次跟群众交心交底的沟通,就是一次事半功倍的动员。政府开明,百姓气顺,干事业就有合力。”新的经济增长极是培育出来的,但一定要符合民意,只有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彻底拥护和理解,才能真正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其三,扶持发展,共同富裕,不让一户农户掉队

一村一品一业一策的奖补政策,“三清两池六改”质量技术标准,场镇村貌治理验收标准和补助办法,奶源基地建设优惠鼓励办法??绝不让一个农户一个村掉队,洪雅建立起了一整套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符合实际、惠泽所有民众的新农村建设长效政策机制。领导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县上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两位县委常委和一位副县长分别主抓一个板块。县农工办成为整体协调、统合各方的中枢。87个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被推到联系帮村工作第一线。107个指标考核及奖惩体系督查领导和帮扶成效,纪检、监察、审计、质监等部门同步跟进强化监督。36岁的史华村一组村民杜国秀说,自己利用旧房刚刚搞了“两池六改”,总投入算起来,政府奖补的钱占了2O 左右,自己出了8O 。她说,“建修过后可能还带点账,但不管怎样,能在政府帮助下改善了自家的居住环境,感到很满足。而那些更为贫困的困难户,得到的补助和照顾更多,政府让他们也建得起新房,使老百姓普遍感受到党领导的新农村建设的优越性。”

其四,地方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因势利导,积极

为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创造条件增长极的形成同样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在不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上,增长极理论的运用效果是不同的。在计划经济时期“大跃进”年代里,洪雅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主要通过行政力量采取平调的方法,集中全县人力、财力、物力大办工业,但是,由于经济、技术条件限制和决策的盲目性,造成国家财产大量浪费。2O世纪6O、7O年代,洪

雅县对国有、集体、乡镇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整顿、调整和巩固发展措施,发展生产建设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认识上的局限性,县域经济始终处于不分主次,全面发展,盲目发展阶段。经过8O年代的改革和探索,洪雅县深刻认识到自身的资源优势所在,狠抓生态经济这个增长极,促进全县社会经济综合协调可持续发展,打破小而全工业体系下的经济均衡发展理念,根据县域经济特征,终于走出一条具有洪雅特色的发展之路。经验说明:在经济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地方政府通过放开搞活,构筑良好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加强政策指导,科学论证,有选择、有重点的培育推进型产业,有利于增长极的形成,同时通过发挥行政协调作用,能够促进推进型产业在整个经济生活中发挥乘数效应。

其五,在运用增长极理论指导县域经济工作实践中,要善于依托“集聚一扩散效应”,带动劳动力转移和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极理论是非均衡经济发展理论。如果过于强调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容易造成各社会经济单元之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拉大经济差距。因此,在具体实践中,必须正确处理“集聚一扩散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刻把握经济增长机理,既要善于运用不平衡发展规律,促进有限的资金、技术和人力、物力集聚到最能发挥效率的地方,又要善于发挥增长极的作用,依靠增长极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产生规模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洪雅立足于当地资源优势培育出四大骨干产业,坚持发展不停步,进一步创造条件,引导推进型产业发挥扩散作用。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措施,支持生态农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等,实现了无污染、低成本、规模化的扩张;通过大力支持绿色农产品等资源型加工业开发,将经济带动作用向相关产业、向周边乡镇、向农村扩散;通过资源、资金、技术,将经济辐射作用向相关产业和基础产业扩散、延伸,形成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联动,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局面。其实践经验进一步说明,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资源产业这个纽带实现“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的统一,在龙头产业带动下,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2020年整理).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它包括以下内容: (1)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的理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实际出发发展和创新了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从目的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又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二是从制度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整体系,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三是从属性和要求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等重要论断。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同时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基本原则,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论文

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论文

浅谈企业市场营销理念创新 薛锡园 摘要:进入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21 世纪后,我国企业应抛弃简单的模仿学习模式,结合中国企业自身特色,创新市场营销理念和方法,积极应对严峻的市场竞争。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全球经济的显著特征就是企业朝多元化、一体化发展,在发展的同时,改革与创新也不断的深入,其涉足的领域更广,竞争更为激烈。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繁荣与衰败、取胜与出局,更换交替,不断轮回,其间唯一不变的活跃因素便是营销。因为不管市场经济如何推动企业发展,企业自身的营销理念才是生存之本,它决定一切,主宰企业兴衰。注重营销,注重用户的需要,注重与其他企业的协调发展,注重企业整体形象与整体素质,已成为新世纪的企业求生存、谋发展。迎接新挑战的战略指导思想。 一、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 市场营销是在市场环境中个人或组织通过创造价值、实现价值交换以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得所欲之物的过程。 支持市场概念这一核心概念的基本概念是需要、欲望和需求、产品、价值和满意、交换和交易、市场和营销者。 1、市场营销观念 市场营销观念是指组织在谋划和从事营销活动时所依据的具有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意义的哲学或理念,它的正确与否对营销的成败具有决定的影响。科特勒教授归纳推出了五种市场营销观念供组织选择,分别是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观念和社会市场观念。 2、市场营销道德 市场营销道德在营销过程中的作用:营销道德是指营业者为调整营销者之间、营销者与消费者、社会之间的关系所奉行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营销对个体消费者的影响分为:a、高价格b、欺骗行为c、高压销售d、次品或不安全品e、有意过时f、对低收入者服务恶劣;营销对社会整体的影响:a、虚假需求和过分的实利主义b、多少的社会产品c、文化污染d、过多的政治力量;营销对其他企业的影响:a、收购竞争对手b、制造进入市场障碍c、不公平竞争 3、培养对社会和消费者负责的营销道德 营销者责任营销者必须对自己行为的后果承担责任,必须努力保证自己的决定、建议、行为能够面向所有有关公众,服务于他们并使他们满意。营销者的

全面可持续发展观论文 3000字

怎样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稳定政策、适度调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握全局、解决矛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思路,做好各项工作。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贯彻这个总体要求,重要的是牢固确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既是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醒目的变化是:对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以往“持续快速健康”中新增了“协调”两字。这是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这不仅充分表明了我国牢固确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决心,而且丰富了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的内涵,使其更加全面、科学。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中国发展观的重大进步,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确立,这是发展观念与时俱进的体现。 传统的发展观,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简单地把经济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相应地把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标尺而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而忽视自然界首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传统发展观的影响下,尽管人类曾创造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奇迹,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往往不能随着经济增长而相应提高,甚至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和社会动荡。 科学的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是开放的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说明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中国市场经济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

中国市场经济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极大突破和创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极大地解放了我国推进计划经济体制以来束缚已久的生产力,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迸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我国的经济在三十多年来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国家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制度优势与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高效活力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地提升了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劳动积极性、创造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得到了释放,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迅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中国的影响开始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市场机制活跃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情况为进一步思考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兼容等问题提供了实践基础。与此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体制创新也日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不断变革的伟大历史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 一.引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正在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已经延伸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实践为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提供了现实依据。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制度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高效活力,也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得到了释放,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迅速。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伟大历史进程和深刻内涵,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是其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经历了一个由探索到形成、再到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共中央历届领导集体对此进行了长时期艰辛的实践,并取得了开创性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关

宏观经济学第三篇 增长理论 超长期中的经济 复习笔记

第三篇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第七章经济增长I: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 资本积累 索洛模型旨在说明一个经济中,资本存量的增长、劳动力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如何在一个经济中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一国产品与服务的总产出。 1.产品的供给与需求 (1)产品的供给与生产函数 (a)索罗模型中产品的供给基于生产函数,且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 (b)Y=F(K,L) ——Y/L=F(K/L,1) 说明了经济规模(用工人数量来衡量)不影响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量之 间的关系。 ——人均产出:y=f(k),即f(k)=F(k,1) MPK(人均生产函数斜率):给一个工人一单位额外资本时一个工人生产 的额外产出。 生产函数边际产量递减 (2)产品的需求与消费函数 (a)索洛模型里,产品的需求来自于消费和投资。 (b)y=c+i,忽略了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假设人们每年储蓄s比例的收入 c=(1-s)y —— y=(1-s)y+i—— i=sy ——投资=储蓄 2.资本存量的增长与稳定状态 两种力量影响资本存量:投资和折旧。 (1)投资:用于新工厂和设备的支出,引起资本存量增加 (2)折旧:原有资本的磨损,引起资本存量减少 (3)i=sy=sf(k),i是新资本积累,k是现有资本存量 (4)折旧率δ:资本存量每年的磨损 (5)资本量的变动=投资-折旧 即Δk=i- δk=sf(k)- δk 资本存量k越多,产出量和投资量越大,折旧也越多 (6)稳定状态Δk=0,即投资=折旧:i= δk,即sf(k)= δk,这时的资本存量记为k*

(7)处于稳定状态的经济会停留在稳定状态,处于非稳定状态的经济会趋向稳定。 (8)稳定状态代表经济的长期均衡 3.储蓄如何影响经济增长 索洛模型表明,储蓄是稳定状态资本存量的关键决定因素 (1)高的存储导致较快的增长,但只是在经济达到新稳定之前。保持高储蓄率,即保持大的资本存量和高的产出水平,不会保持高经济增长率。 (2)增长效应:改变人均收入的稳定状态增长率的政策 (3)水平效应:不改变人均收入的稳定状态增长率的政策,如高储蓄率 (4)德国和日本二战后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a)降低了他们资本存量 (b)高储蓄率提高了稳定状态的资本存量 资本的黄金律水平 1.比较稳定状态 假设政策制定者可以任意改变储蓄率,来决定经济的稳定状态。政策制定者的目的是使组成社会的个体的福利最大化 (1)资本的黄金律水平:使消费最大化的稳定状态的k值 (2)y=c+i —— c=y-i —— c*=f(k*)-δk* (3)上式表明,稳定状态资本的增加对稳定状态的消费有两种相反的效应。 (a)高资本意味更多产出; (b)高资本意味着:更高的产出被用于替换损耗的资本(4)黄金律水平 (5)在资本存量的黄金律水平,生产函数和δk*线的斜率相同,消费位于最高水平。 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折旧率 MPK=δ (6)经济并不会自动地趋向黄金律水平,需要一个特定的储蓄率。 2.向黄金律稳定状态的过渡 (1)从资本过多开始 当资本存量超过黄金律水平时,降低储蓄率是一种好政策,因为它增加 了每一个时点的消费 (2)从资本过少开始 最初减少消费以增加未来消费。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

浅析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 [摘要]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正变得越来越突出,落后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造成对环境的持续的面源污染。城市及其工业的污染源不断向农村地区的转移,则是农村环境质量下降的外部原因,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差异体现了城乡之间的不公平。本文从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设、政府农村环境保护行政职能分配、农村环保管理机构设置和国家社会资源配置等方面分析了目前的农村环境保护制度与农村环境现状之间的不适应之处,总结了农村环境问题的制度成因,并进一步提出改进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 农村环境保护、面源污染、城乡公平、生态文明、生态农业 1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和特点 1.1 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苏杨在《中国农村环境污染调查》一文中概括了农村的三类环境污染问题[1]。其中包括:现代化农业生产造成的各类污染;由于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充分产生的工业污染。 可以说,由上述原因造成的污染在莱州市都有明显的体现。土壤受到化肥、农药、除草剂以及地膜的污染,水土流失严重,年土壤侵蚀量为229.18万吨,侵蚀模数1593吨/年×平方公里,年平均土壤侵蚀深1.18毫米,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海水入侵面积达251.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而全市的河流基本断流,水库总氮超标,有富营养化趋势,已经造成饮用水紧张多数村庄垃圾围村,畜禽养殖户引起的废水、恶臭污染纠纷不断,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同时水质也不断下降,没有接集中饮用自来水的村庄饮用水井过几年就要更换;规模小、技术土、污染分散难治理的废塑料加工、菱苦土和滑石粉生产、石矿开采、石材加工、铸造等行业造成的区域性水污染、粉尘污染、大气污染等难以治理。 1.2 落后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是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普遍原因 从农村目前的污染状况来看,生态环境恶化的普遍性原因是目前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落后。 我国农业生产大部分依靠化肥、农药、地膜,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而化肥农药的流失量惊人。一些地方氮肥的利用率在20%-50%,磷肥的利用率在10%-30%,氮、磷的利用率太低,化肥流失加剧了湖泊和海洋等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了地下水和蔬菜中硝态氮含量超标,影响了土壤自净能力农药利用率平均只有施用量的,比发达国家要低,农药大部分进入了水

城市经济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

城市经济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 发展园区经济\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发展园区经济,是实现林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发展园区经济、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园区经济; 可持续发展; 环境 一、园区林业的地位与功能 园区经济,是指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产业布局,在较为独立的区域,实行较为优惠的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建设发展条件,实现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的聚集,形成具有充满活力,相对独立、完善的产业群落和对地方经济有突出推动作用的集中区域。园区林业的功能有:1、生态防护功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内绿地率则在40%以上,林木覆盖率获得大幅度提高。2、旅游观光、休闲保健功能。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旅游观光方兴未艾,农业旅游(观光与休闲)作为旅游家族的新成员,倍受青睐。旅游农业是农业旅游市场的物质基础,但农业的可观赏性和其产业价值并不完全一致,更缺少休闲的意境。园区大规模生态风景林的建设,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缺憾,其生态化、园林艺术化的景观,与各种农业景观相得

益彰,为发展农业旅游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3、科教、示范功能。现代化农业区的林业、高科技林业,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概念上的阐释,更需要实体上的实践与引导。如果没有一个现场,就不可能使广大农民、青少年学生,甚至一些领导干部获得正确的认识,从而不利于农区现代林业的建设发展。园区林业不仅要选用大量的、最优良的林木良种,符合生态学的设计,和先进的栽植与管理技术组装配套起来,而且要通过园区现代化的种苗繁育中心,带动、促进优质林木良种的普及推广。4、生产功能。园区展示的各种林木良种、花灌木,是开展组织培养,培育繁殖种苗的种源,经济林果的产品等,也是园区重要的经济来源。 二、发展园区经济、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我们必须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妥善处理好资源、发展、环境三者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急于求成,盲目开工,园区选址缺乏认真的规划和论证;选择项目“饥不择食”,不算生态效益账;土地供应大手大脚,造成土地闲置浪费,效益低下;优惠政策不尽规范,招商引资搞恶性竞争等等,这些都对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极为有害。因此,在园区建设上应该做到科学规划、规范运作、提升服务、优化环境,努力促进园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4章 内生增长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 内生增长理论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尴尬境地”是什么? 答:新古典增长理论对生产函数的性质进行了规定,即要素边际产出递减,规模报酬不变;更严格的稻田条件规定在要素趋于无穷大时,要素的边际收益为零,即()lim 0k f k →∞ '=。在索洛模型中,这个条件保证了稳态的存在;在拉姆齐模型中,这个条件保证了目标函数的收敛性。但根据这一条件,随着资本增加,资本的边际收益率会收敛于利息率,这时,如果没有相应的劳动力增加,则不会再有投资,经济也停止增长。而在现实中,发达国家人口几乎停止了增长,资本也较不发达国家丰富,但发达国家的资本却没有流入最贫穷且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与现实出现了偏差,这种偏差又被称为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尴尬境地”。 2.新古典增长模型与内生增长模型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也称为新经济增长理论,是继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之后的又一经济增长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与90年代初期,代表人物有罗默、卢卡斯和阿罗等经济学家。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索洛提出的,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与整个60年代。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区别有以下三个: (1)假设条件不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假设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则假设资本边际收益不变。这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关键区别。另外,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假设技术是外生的,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则认为技术和资本一样,是“内生”的。 (2)储蓄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在索洛模型中,储蓄引起暂时增长,但资本收益递减最终迫使经济达到稳定状态,在这一稳定状态下经济增长只取决于外生技术进步。相反,在内生增长模型中,储蓄和投资可以导致经济持续增长。 (3)结论不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结论是经济增长率是内生的,即促使经济增长的因素是模型内决定的,储蓄和投资会引起经济的长期增长。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结论则是经济增长取决于外生的技术进步,而储蓄只会导致经济的暂时增长,资本边际收益递减最终使经济达到增长只取决于外生技术进步的稳定状态。 3.包含了“干中学”和知识外溢的内生增长模型是以什么样的函数形式将这两个假定内生化的?又是如何解决了竞争性均衡与规模报酬递增的矛盾的?为什么说在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上存在问题? 答:(1)“干中学”的含义是指企业增加其物质资本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更有效率生产

马克思理论与实践论文

关于马克思主义 十四谈与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 马克思原理这里说的马克思主义“来源”与“组成部分”,出自列宁的一篇题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文章。这篇文章写于一九一三年。在一九一〇到一九一四年间,列宁连着写了几篇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其中包括《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几个特点》、《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卡尔·马克思》等,这篇论及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文章,是其中影响力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一篇,这个影响可以说直至今天并且涉及未来。按照列宁的文章,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和组成部分是一样的,都是三个,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用列宁的原话说就是:“马克思学说的产生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极伟大的代表人物的学说的直接继续。”所谓来源和组成部分,本来就有直接继承的意思,用列宁的话说就是“直接继续”。但问题并不就是这么简单。继承什么,如何继续,除原有内容的接受外,还有不少新的创造,而这种创造又同接受原有内容交织在一起,因而不能单纯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而必须从现实和思想的结合上深入问题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而正确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单从词义上说,“来源”和“组成部分”二词的含义并不是一回事。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这三者,是按学科来划分的,而马克思学说所包含的学科又不止于这三个方面。那么,将这三个方面作为来源和组成部分放在一起,可以从两个角度以及在两个层面上突出其重要性:一是将其与此前不久兴起于欧洲的一些重要学术思潮并列,并具有说服力地指出马克思学说的超越前人之处;二是在马克思整体学术思想体系中突出这三个方面,不仅在于强调这三方面本身,还在于以这三方面为主体,构建更具有新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以适应新的实践和理论的需要。认真阅读列宁的这篇文章,就会清楚地发现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来源和组成部分分析的独到点,即不仅将其置于人类思想文化的历史进程之中,而且具体揭示出其同一些思想文化的重要成果之间的关联之处。比如近代欧洲发展起来的德国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社会主义,简单地将它们说成是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和组成部分,当然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但把马克思主义和这三者进行对比,就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重视这些联系和区别既有助于弄清前人所做事情的成就之处,更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将这些关系说成是来源和发展的关系,说明谁是谁的来源以及谁是谁的发展,对于正确而全面地理解历史上这三大学术思潮和马克思主义本身,都是大有好处的。列宁的这篇文章,通篇都是从马克思主义如何继承和超越前人思潮的内容和意义上论述的。列宁在这篇文章的开头便讲: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恰恰相反,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1](p309)马克思当时所面对的,是以黑格尔、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哲学,以亚当·斯密、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政治经济学和以付立叶、圣西门为代表的法国社会主义学说,而所思考以及想解决的问题则是人类的解放、首先是劳动人民的解放问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差距就发生了。列宁在文章中明显地标示出差距之所在和克服差距的原则和途径。同时紧紧围绕上述三个学科,按照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三者的顺序,鲜明地道出了自己的观点。列宁的观点,主要集中在马克思的有关论述上,科学又准确地表述了马克思的思想和理论,对后来的影响很大。我们今天重新学习、研究和实践这些问题尽管由于革命和建设的形势不断变化和发展,但其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仍然是常新常在。只要我们结合新的现实和新的任务去从事学习和实践,其作用和意义仍然是很大的。 列宁的这篇文章,按照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对马克思的新理论作了概述。在哲学方面,“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在政治经济学方面,“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通过对经济制度的研究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马克思继续了他们的事业。他严密地论证了并且彻底地发展了这个理论。”“工人用工作日的一部分来抵偿维持本人及其家庭生活的开支(工资),工作日的另一部分则是无报酬地劳动,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在社会主义方面,“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够指出真正的出路。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2页整理版)

精品文档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和基本特征? 答:基本框架: ⑴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 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⑶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 ⑷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⑸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 ⑹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基本特征: A.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特征。 ⑴经济关系市场化; ⑵企业行为自主化; ⑶宏观调控间接化; ⑷经济运行法制化。 B.具有社会主义制度特征。 ⑴公有制为主体地位-----基本标志 ⑵实现共同福裕-------- 根本目标 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调控办度 2、市场经济弱点与缺陷? 答:市场经济弱点: ⑴自发性;⑵盲目性;⑶滞后性。 市场经济缺陷: ⑴产业结构调整; ⑵经济总量的平衡; ⑶外部性的克服; ⑷公平竞争与垄断; ⑸社会公正与效率; ⑹公共产品提供-----生态、环境与资源的保护。 3、市场竞争的机制与条件? 答:市场竞争的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 完成竞争市场存在的条件: ⑴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 ⑵所提供的产品都是同质的; ⑶所有要素均可自由流动; ⑷完全信息、交易成本可以忽略不记,充分理信。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答:1992年建立市场经济;1978年改革开放;1982 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市场引导企业,国家 调整市场。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 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 价值规律的作用; ⑵1982年十二大: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⑶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⑷1987年十三大:“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⑸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资本主义有计划, 社会主义有市场”; ⑹1992年十四大:中国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从“浅水(表层、微观)改革进入”“深水(经济体 制、企业制度、产权制度)改革”(1993年-----) ⑺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 ⑻1997年十五大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调整国有 经济布局,“有所为有所不为”“公有制实现形式多 样化”; ⑼2002年十六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 ⑽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 ⑴1949年—1977年以阶级斗争为纲 ⑵1978年—2002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GDP 崇拜 ⑶2002年—至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 社会发展全局,建设和谐社会。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特点?(渐进性) 答:⑴调整发展; 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⑶对外开放带动对内改革; ⑷体制外向体制内; ⑸先试验,后推广。 6、经济形式、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机制分别 是? 答:经济形式:生产与交换。 经济制度: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生产过程中人们所处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劳动产 品的分配形式。 经济体制: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 经济机制:决策机制、信息机制,激励约束机制。 7、政府失灵的表现、原因及矫正? 答:“政府失灵”:政府干预所引起的经济运行效 率的下降和社会福利的损失。 政府失灵的表现: ⑴政府行为目标决定偏离社会公共利益; ⑵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 ⑶政府机构膨胀,效率低下; ⑷政府行为派生的外在负效应。 政府失灵的原因: ⑴经济人;⑵信息不充分; ⑶收入主要源于税收; ⑷供给垄断。 政府失灵的矫正: ⑴合理划分; ⑵竞争机制; ⑶激励机制; ⑷监督与约束。 第二讲 8、国有企业改革历程与任务? 答:国有企业改革历程(三个阶段): 30多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曲折 的过程,它反映了改革战略指导思想的演变和发 展。 1978-1984年,改革的战略指导思想是扩 大企业自主权。 1985-1993年,改革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实 行两权(即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1994年至今,改革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建立 现代企业制度和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9、现代企业制度内涵及特征? 答:现代企业制度内涵(包括现代企业产权制 度、有限责任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 产权制度: ⑴投资者-----拥有财产的最终所有权。 ⑵企业-------拥有法人产权。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 【论文摘要】 2011年4月26日在西安举办了第30届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这次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盛会中提出的绿色引领时尚这一宏大理念和“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创意主题,都全面而深刻的阐述了我们在经济发展和个人生活中对可持续发展的渴求。倡导绿色生活不仅是谋求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宏大叙事,也不只是自我救赎,它更大的意义在于,这是一种明亮温暖的人生态度,是简单而不粗糙的生活方式。这是寻求人类更好发展的必由之路,且必将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发展方式的一次质的飞跃。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疯狂地向自然索取。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人类不得不面临各种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因而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备受人类关注的热门话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观,也日益深入人心,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战略付诸实践。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仍不尽一致,甚至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尚未形成共识,为了正确把握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在张记博士的指导下深入研究了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等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并以西安园艺会为契机,对我国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发展危机,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

第一章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1.1 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化的步伐大大加快,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历史、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确立以后,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空前活跃,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中心城市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但是从总体上讲,我国的城市化尚处在水平较低的初期阶段。且城市化问题十分突出。 1.2 资源、能源利用现状调查 1.3 人民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社会物资的极大丰富和居民收入的逐步提高使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消费方式日趋复杂化、多元化。消费观念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改变的,消费状况呈现出居民收入迅速增长、消费水平与消费能级大幅提高、消费结构不断改善、消费内容日益丰富等新的特点。但是我国的消费也存在众多的问题, 第二章我国经济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及危害2.1 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管理不善和发展理念落后造成的诸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音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使城市化给人类带来的福祉大打折扣,也与上海世博会提出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背道而驰。下面就当前存在的主要污染问题提出研究: (一)大气环境恶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本质 就其本质规定性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第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它的形成过程正是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是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导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阶段。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是在经济理论上拨乱反正,在准确理解《资本论》等经典著作重要论述的基础上,更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理论。随着改革发展实践的不断推进,我们党更加重视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理论指导和解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同时积极用中国的经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第二,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探索过程就是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不断趋向科学的过程。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八大上就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邓小平同志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在于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精辟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创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做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形成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更加系统而科学的认识。 就其特殊规定性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又是中国的,因而被称为“中国模式”或“中国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是我们党坚持的一贯原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法宝。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论文

论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一、低碳经济的起源及发展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其总体目标是2050年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60%,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国家。 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1%GDP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5%~20%GDP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同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订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该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2009年末结束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与会各国虽然没能就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达成更加广泛的共识,但却进一步掀起了各界对“低碳经济”的热议。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及特征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这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二)低碳经济的特征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它的内涵十分丰富。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理念,更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一个国家博弈的结果,是一个政治化的科学问题;同时,低

可持续发展论文

可持续发展 ———中国 摘要: 可持续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他是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注重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环境、生活等各方面协调“发展”,要求这些方面的各项指标组成的向量的变化呈现单调增态势,至少其总的变化趋势不是单调减态势。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战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1) 走向国家和国际平等;2) 要有一种支援性的国际经济环境;(3) 维护、合理使用并提高自然资源基础;(4) 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和考虑。 关键字:可持续发展要求定义含义发展 通过自然观发展史,我们可看到:人类经过反复的探索和长期的反思,已逐步认识到:人既是生产者是消费者,在制造产品的同时也制造了污染,并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而资源具有稀缺性或有限性,人与自然具有辩证统一性,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必须是自然的耕耘者,而不是剥削者,人类有责任保持自然的生态平衡及有序循环,改变过去单纯征服自然的粗放方式而走向善待自然。 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国情所决定的,中国人口规模大而素质较低,资源人均量贫乏而浪费大,生态环境脆弱,承载力有限,经济技术水平不高,只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使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管不断的去生产而不顾破坏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地球,让我们的后代就没有了美丽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所以我们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不断前进的道路中也要保护好我们的地球。让我们与大地共同生存下去,建造美好的家园。 在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我们的可持续发展也有了新的要求、目标和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然而等着我们解决的问题也是不少的:人口综合素质不高,人口老龄化加快,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城乡就业压力大,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完善,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比重仍然很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国名经济信息化程度依然很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浪费现象突出,环境污染仍较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立法与实施还存在不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

第一篇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 第一章市场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一、简答题 1.什么是市场经济? 答: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或以市场为媒介的一种经济形式。在这种经济形式下,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都必须通过市场这个中介的联结才能进行。 2.市场经济的特征有哪些? 答:特征:(1)市场经济是一种分工经济;(2)市场经济是一种交换经济;(3)市场经济是一种由市场联结起来运转的经济;(4)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5)市场经济是一种货币经济;(6)市场经济是一种追求价值的经济;(7)市场经济是一种具有自我利益的经济。(8)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9)市场经济是一种平等经济;(10)市场经济是以人对物的依赖关系为特征的经济;(11)市场经济是一种系统经济;(12)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经济;(13)市场经济是一种动态经济;(14)市场经济是一种国家经济。 3.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如何? 答: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差异性。同一性表现在二者都有市场的存在,都有商品的存在;商品所有者或生产者都要生产对社会有用的物品,都要让渡对别人有使用价值的商品,都要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使用价值或价值;都通行等价交换原则,都承认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都有交换的媒介——货币。因此,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一个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商品经济比较充分和典型的经济形态。从差异性看,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两个不同层次、不同序列的

经济范畴,主要区别表现在:存在的前提不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不同;研究的角度不同;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第二章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及其功能 一、简答题 1.市场机制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市场机制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供求关系、价格、竞争、和风险。 2.市场机制的作用形式有哪些? 答: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3.市场机制的基本运作原理是什么? 答:市场经济是一种主要依靠市场对资源进行配置的经济运行方式。市场可以依据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它们的价格,而这样的价格同时也能够反映生产该种商品的要素的稀缺性。在价格的指导下,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间流动,从经济效益低的部门流向经济效益高的部门,从供给过剩的部门流向供给不足的部门,从而使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配置状况符合社会需求的变化。 二、论述题 1.试论述市场机制的主要功能。 答:市场经济主要具备资源配置、信息反馈、调节供求、经济评价以及激励与择优等基本功能。 2.试述市场经济的优势。 答:(1)市场经济有利于提升经济效益;(2)市场经济有利于推动法制建设;(3)市场经济有利于加速政府职能转变;(4)市场经济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 第三章市场经济运行的模式

《中国市场经济理论》练习题库(含)答案解析

《中国市场经济理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第二章 据报载,在安徽小阜阳市从2003年3月份开始相继出现因食用劣质奶粉而导致婴幼儿生病甚至死亡的事件。鲜花般娇嫩的幼小生命,刚来到世间几个月就枯萎、凋谢了。罪魁祸首竟是本应为他们提供充足“养料”的奶粉。为此,国务院做出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把奶制品列为重点检查的品种之一,婴幼儿配方奶粉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出台并实施。从此,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营养含量指标、标签内容一目了然。自2004年4月安徽阜阳市开展伪劣奶粉专项整治以来,公安机关共立案38起,摧毁制售劣质奶粉窝点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47名。 资料来源:周立民:《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新华网合肥4月20日 阅读上述材料分析: (1)上述材料体现了市场经济发展中哪一阶段的特征。 (2)依据上述材料说明古典市场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区别。 参考答案: (1)答:上述材料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 (2)答:现代市场经济与古典市场经济的主要区别就是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市场机制更为健全,法律体系更为完善。材料中市场的不良竞争,使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危害消费者利益,扰乱市场秩序。国家的监管调控,法律规定,将调控机制健全,整顿市场竞争环境。 第三章 2000年中国改革开放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的樊纲,王小鲁对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指数进行了核算,分析了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区域差异。 中国与欧盟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上的争论由来已久。2003年6月,中国首次提交市场经济地位的申请,并于同年9月提供有关经济准则的详细资料,让欧

盟当局进行评估。但后来,欧盟决定暂时不给予中国在反倾销调查中的市场经济地位。2006年9月,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中欧峰会上,欧盟再次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请阅读樊纲,王小鲁,张立文的《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相对指数2000年报告》,以及欧盟关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评估的相关材料,分析以下问题:(1)如何评价中国市场化进程 (2)中国市场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有那些? (3)如何加快中国的市场化进程。 参考答案 (1)答:市场化是中国自1970 年末改革以来最显著、最持久的经济现象。由于中国原有的计划经济路径的存在, 使中国的市场化从制度变迁轨迹上体现为市场制度对计划制度的渐进替代过程。可以对中国市场化进程做出如下总体评价。第一,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在市场化的方向上持续前进,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第二,研究者普遍认为,目前我国的市场化程度在50%以上。这表明市场机制已经在我国经济生活中起主导作用,我国已经从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第三,我国市场化进程是不平衡的。不同的领域和地区的市场化程度有很大的差别。其中,一般商品交换的市场化程度较高,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又以金融的市场化程度为最低;东部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快一些,西部地区的市场化进程比较慢。第四,在国际比较中,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与发达经济国地区有较大的差距,在改革和经济转轨国家中居中,领先于一些发展中的大国。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改革以来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成绩得到世界的认同。第五,我国的市场化进程尚未完成。展望未来,改革意义上的市场化进程可望在2010年基本完成。实现现代化意义上的市场化,还面临着许多更为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答:目前,市场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表现如下第一,产权改革滞后。产权制度改革、国有经济的战略重组问题已成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瓶颈”,阻碍着市场化的发展进程。第二,政府改革滞后。在企业、市场、分配、社保、政府这五大改革领域中,政府改革比较滞后,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这三个基本关系尚未理顺,政府的非适当干预仍然严重存在,妨碍着市场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