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第三篇 增长理论 超长期中的经济 复习笔记

宏观经济学第三篇 增长理论 超长期中的经济 复习笔记

宏观经济学第三篇 增长理论 超长期中的经济 复习笔记
宏观经济学第三篇 增长理论 超长期中的经济 复习笔记

第三篇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第七章经济增长I: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

资本积累

索洛模型旨在说明一个经济中,资本存量的增长、劳动力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如何在一个经济中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一国产品与服务的总产出。

1.产品的供给与需求

(1)产品的供给与生产函数

(a)索罗模型中产品的供给基于生产函数,且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

(b)Y=F(K,L) ——Y/L=F(K/L,1)

说明了经济规模(用工人数量来衡量)不影响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量之

间的关系。

——人均产出:y=f(k),即f(k)=F(k,1)

MPK(人均生产函数斜率):给一个工人一单位额外资本时一个工人生产

的额外产出。

生产函数边际产量递减

(2)产品的需求与消费函数

(a)索洛模型里,产品的需求来自于消费和投资。

(b)y=c+i,忽略了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假设人们每年储蓄s比例的收入

c=(1-s)y —— y=(1-s)y+i—— i=sy ——投资=储蓄

2.资本存量的增长与稳定状态

两种力量影响资本存量:投资和折旧。

(1)投资:用于新工厂和设备的支出,引起资本存量增加

(2)折旧:原有资本的磨损,引起资本存量减少

(3)i=sy=sf(k),i是新资本积累,k是现有资本存量

(4)折旧率δ:资本存量每年的磨损

(5)资本量的变动=投资-折旧

即Δk=i- δk=sf(k)- δk

资本存量k越多,产出量和投资量越大,折旧也越多

(6)稳定状态Δk=0,即投资=折旧:i= δk,即sf(k)= δk,这时的资本存量记为k*

(7)处于稳定状态的经济会停留在稳定状态,处于非稳定状态的经济会趋向稳定。

(8)稳定状态代表经济的长期均衡

3.储蓄如何影响经济增长

索洛模型表明,储蓄是稳定状态资本存量的关键决定因素

(1)高的存储导致较快的增长,但只是在经济达到新稳定之前。保持高储蓄率,即保持大的资本存量和高的产出水平,不会保持高经济增长率。

(2)增长效应:改变人均收入的稳定状态增长率的政策

(3)水平效应:不改变人均收入的稳定状态增长率的政策,如高储蓄率

(4)德国和日本二战后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a)降低了他们资本存量

(b)高储蓄率提高了稳定状态的资本存量

资本的黄金律水平

1.比较稳定状态

假设政策制定者可以任意改变储蓄率,来决定经济的稳定状态。政策制定者的目的是使组成社会的个体的福利最大化

(1)资本的黄金律水平:使消费最大化的稳定状态的k值

(2)y=c+i —— c=y-i —— c*=f(k*)-δk*

(3)上式表明,稳定状态资本的增加对稳定状态的消费有两种相反的效应。

(a)高资本意味更多产出;

(b)高资本意味着:更高的产出被用于替换损耗的资本(4)黄金律水平

(5)在资本存量的黄金律水平,生产函数和δk*线的斜率相同,消费位于最高水平。

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折旧率

MPK=δ

(6)经济并不会自动地趋向黄金律水平,需要一个特定的储蓄率。

2.向黄金律稳定状态的过渡

(1)从资本过多开始

当资本存量超过黄金律水平时,降低储蓄率是一种好政策,因为它增加

了每一个时点的消费

(2)从资本过少开始

最初减少消费以增加未来消费。

取决于我们对现在一代和子孙后代的重视程度。

人口增长

假设人口和劳动力按一个不变的速率n增长

1.存在人口增长的稳定状态

(1)工人数量的增加引起人均资本下降

(2)Δk=i-(δ+n)k

(3)收支相抵的投资:(δ+n)k,保持人均资本存量不变所需要的投资量。

(4)δk:现有资本的折旧

nk:为新工人提供资本所需要的投资量

(5)人口增长减少人均资本积累的方式与折旧类似

(6)Δk=i-( δ+n)k=sf(k)-( δ+n)k

(7)稳定状态:sf(k*)=( δ+n)k*

如果k小于k*,投资就大于收支相抵的投资,k增加。

如果k小于k*,投资就小于收支相抵的投资,k减少

(8)稳定状态,投资对人均资本存量的正效应正好与折旧和人口增长的负效应平衡。Δk=0,sf(k)=i=( δ+n)k。

(9)处于稳态的投资有两个目的:

(a)一部分(δk*)替代旧的资本

(b)其余的投资(nk*)为新工人提供稳定状态的资本量。

2.人口增长的效应

(1)使我们更接近于解释持续的经济增长

在人口增长的稳定状态中,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是不变的。然而由于工

人数量以n的速率增长,总资本和总产出必定也以n的速率增长。因此,

尽管人口增长不能解释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由于在稳定状态,人均产

出为常数),但它有助于解释总产出的持续增长。

(2)人口增长对为什么一些国家富有另一些国家贫困提供了另一种解释。人口增长率提高——人均资本下降——人均产量水平下降。

因此索洛模型预测,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国家将会有较低的人均GDP。

i注意,与储蓄率的变动一样,人口增长率的变动对人均收入有水平效

应,但不影响人均收入的稳定状态的增长率。

(3)人口增长影响我们决定黄金律(消费最大化)资本水平的标准。

人均消费:c=y-i —— c*=f(k*)-( δ+n)k —— MPK= δ+n —— MPK-

δ=n

3.关于人口增长的其他观点

考虑人口增长的一些其他效应——人口与自然资源的相互利用个、人口与技术的相互利用

(1)马尔萨斯模型

他认为不断增长的人口将持续的限制社会供养自己的能力。他预测人类

将永远生活在贫困中。

他未预见到人类的创造性增长足以抵消人口增长的效应(2)克莱默模型

世界人口增长是促进经济繁荣的关键驱动力。

如果有更多的人口,就会有更多的科学家、投资者和工程师对创新和技

术进步做出贡献。

第八章经济增长Ⅱ:技术、经验和政策

索罗模型中的技术进步

1.劳动效率

(1)生产函数写为 Y=F(K,L ×E)

E:劳动效率

L×E衡量工人的有效数量

Y:取决于资本投入K和有效工人(L ×E)

(2)补:帕累托最优:在不使任何一个人情况变得更坏的前提下不会使任何一个人情况更好

(3)劳动改善性技术进步:Y=F(K,L ×E),即技术引起劳动效率E以某种不变的速率g增长。g称为劳动改善性技术进步的速率。

(4)由于劳动力L是按n的速率增长,每单位劳动的效率E是按g的速率增长,所以,有效工人的数量按(n+g)的速率增长。

2.有技术进步的稳定状态

(1)技术进步被模型化为劳动改善

(2)用有效工人的人均数量来分析经济

有效工人的人均资本:k=K/(L ×E)

有效工人的人均产出:y=Y/(L ×E)

→y=f(k)

(3)Δk=sf(k)-( δ+n+g)k

(4)(δ+n+g):收支相抵的投资

由于k=K/(L ×E),收支相抵的投资包括三项:

为了使k不变,

(a)δk是替代折旧的资本所需要的

(b)nk是为新工人提供资本所需要的

(c)gk是为技术进步所创造的新的“有效工人”提供资本所需要的3.技术进步的效应

在有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中的稳定状态增长率

(1)说明:一旦经济处于稳定状态,人均产出的增长率就只取决于技术进步的速率。只有技术进步才能解释持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持续上升。

(2)有效工人的人均稳定状态的消费是 c*=f(k*)-( δ+n+g)k*

(3)黄金律资本水平:MPK= δ+n+g

从增长理论到增长经验研究

1.平衡的增长

(1)平衡的增长:根据索洛模型,在稳定状态,技术进步引起许多变量在稳定状态的值一起上升

(2)根据索洛模型,稳定状态时,Y/L,K/L都以技术进步的速率g增长。则资本—产出比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保持大体不变

(3)技术进步影响要素价格:

稳定状态:

(a)实际工资以技术进步的速率增长

(b)资本的实际租赁价格随着时间的推移是不变的

2.趋同

(1)趋同:世界上贫穷的经济体将趋向于赶上世界上富裕的经济体。这种“赶上”的性质被称为~

(2)根据索洛模型,两个经济体是否趋同取决于他们最初为什么是不同的(a)一方面,假定两个经济体由于历史偶然性从不同的资本存量开始,但它们有着由它们的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劳动效率所决定的相

同的稳定状态。则这两个经济体将趋同;有着较少资本存量的较

穷经济体自然地增长得更快

(b)另一方面,如果两个经济体有着不同的稳定状态,则不会趋同。

每一个经济体将达到它们自己的稳定状态

(3)世界各经济体显示出有条件的趋同:它们看来向各自的稳定状态趋同,其稳定状态又由储蓄率、人口增长和人力资本等变量决定。

3.要素积累vs.生产效率

(1)人均收入的国际差别可归因于:

(a)生产要素的差别

(b)各经济体使用其生产要素的效率的差别

(2)一个发现:有着高的物质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国家也倾向于有效率地使用这些要素。关于这一正相关的解释有:

(a)一个有效率的经济可能鼓励资本积累。如一个运行良好的经济,可能有恒多的资源和激励待在学校积累人力资本

(b)资本积累可能引致更高的效率。如果存在对物质和人力资本的正的外部性,那么储蓄和投资更多的国家看来会有更好的生产函数。

这样较高的生产率引起较高的要素积累,或者较高的要素积累可

能引起较高的生产率。

(c)要素积累与生产效率都受共同的第三变量驱动。如一国的政治制度,包括政府的政策制定过程。

促进增长的政策

1.对储蓄率的评价

(1)处于低于、高于黄金律稳定状态

(a)现在运行经济拥有的资本小于黄金律稳定状态,MPK-δ>n+g:提高储蓄率将增加资本积累和加快经济增长,最终达到有更高消费

的稳定状态(尽管消费在向新的稳定状态过渡的部分时间里会降

低)

(b)如果经济拥有的资本多余黄金律稳定状态,MPK-δ

资本的净边际产量:MPK-δ

(3)一个例子:美国的实际GDP平均每年增长3%左右,因此n+g=。我们可以根据一下三个事实来估算资本的净边际产量:

(a)资本存量是一年GDP的倍左右;

(b)资本折旧约为GDP的10%;

(c)资本收入约为GDP的30%

我们可以把这些事实表示为:

(a)k=;

(b)δk=;

(c)MPK×k=

(d)MPK:资本所有者每单位资本赚取的收入

(e)资本的净边际产量=资本的回报:MPK-δ

2.改变储蓄率

关于促进增长的政策:

(1)政府影响国民储蓄最直接的方式是通过公共储蓄——政府所得到的税收收入和它的支出之间的差额

如政府实行预算赤字,即负的公共储蓄,提高了利率,引起资本存量减

(2)政府还可以通过影响私人储蓄——家庭和企业所进行的储蓄——来影响国民储蓄

关于公共政策的许多分歧的根源在于:人们对私人储蓄会在多大程度上对激励做出反应持有不同的观点。

3.配置经济的投资

(1)索洛模型假设只存在一种类型的资本,而世界上存在许多类型的资本,如人力资本。模型化这一事实的一种方法是更广泛地定义我们称为“资

本”的变量,使其既包人力资本,也包括物质资本

(2)政策制定者需考虑,经济最需要哪些种类的资本,即哪些种类的资本产生了最高的边际产量

(a)一些人主张,政府应该只是为不同类型的资本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例如,通过确保税收体系公平地对待所有形式的资本,

然后政府可以依靠市场来有效地配置资本

(b)另一些人主张,政府应该积极地鼓励某种特定形式的资本。

(i)干中学:在建立资本的过程中发明了新的改进的生产流

(ii)技术的外部性/知识溢出:干中学的思想成为社会知识体

系的一部分,这种副产品叫做~。存在这种外部性时,资

本的社会回报大于私人回报,资本积累增加对社会的好

处比索洛模型指出的更大

(iii)产业政策:政府通过税法鼓励企业的某种投资。要求政

府能够精确衡量不同经济活动的外部性,从而能对每种

活动给予正确的激励.

(c)对产业政策持怀疑态度的原因

(i)衡量不同部门的外部性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ii)政策过程远非完善

(d)一种必然涉及政府的资本类型是公共资本。而衡量公共资本的边际产量是困难的

4.建立适当的制度

(1)各国生产效率水平不同的一个原因是指导稀缺资源配置的制度不同

(2)国家之间另一个重要的制度差别是政府本身的质量

5.鼓励技术进步

(1)索洛模型表明,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必定来自技术进步

(2)许多公共政策鼓励技术进步。这些政策中的大多数鼓励私人部门把资源用于技术创新

超越索洛模型:内生增长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解释技术进步的模型。这种模型抛弃了索洛模型的外生技术变化的假设,将技术视为内生变量。

1.基本模型

Y=AK

(1)与索洛模型不同,上述模型不存在资本收益递减

(2)ΔK=sY- δK,——产出增长率:ΔY/Y= ΔK/K=sA-δ

(3)说明了,即使没有技术进步,只要sA> δ,经济的收入也会永远增长下去。

2.两部门模型

(1)分为制造业企业和研究性大学

(2)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函数:Y=F(K,(1-u)LE)

研究性大学的生产函数:ΔE=g(u)E;

资本的积累:ΔK=sY- δK

(3)u:大学的劳动力比例

1-u:制造业的劳动力比例

E:知识存量(决定了劳动效率)

g:表明知识增长如何取决于大学的劳动力比例的函数

制造业的生产函数被认为规模报酬不变:如果我们使制造业的物质资

本量(K)和工人的有效数量[(1-u)LE]翻倍,那么产品与服务的产出

也翻倍

(4)把资本广义地定义为包括知识在内,则这个模型与AK模型是同类型的。

知识与物质资本都翻倍,则产出翻倍,且资本收益不变。因此,与Y=AK

模型一样,这个模型也可以在没有生产函数的外生移动的假设下产生持

续增长。在这里,持续增长是内生产生的,因为在大学里的知识创造永

远不会放慢

(5)当大学的劳动力比例u保持不变,则这个模型与索洛模型类似。劳动效率E按g(u)的固定比例增长,类似于有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6)在这个模型中有两个关键的决策变量s、u,用于储蓄和投资的产出比例s决定了稳定状态的物质资本存量。此外,大学中劳动力比例u决定了

知识存量的增长。尽管只有u影响稳定状态的收入增长率,但s和u都

影响收入水平。

3.研究与开发的微观经济学

(1)三个事实

(a)许多研究是在利润驱动的企业中进行的

(b)创新能给予企业暂时的垄断地位,使其有利可图

(c)其他企业以这种创新为基础进行下一代创新

(2)这些模型讨论的一个问题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私人企业所进行的研究是太少了还是太多了,换言之,研究的社会受益

是大于还是小于私人收益。两方面的效应:

(a)当一家企业创造了一种新技术时,它通过给其他企业的未来研究提供一个可以依靠的知识基础而使这些企业的境况变好。

(b)当一家企业投资与研究时,如果它除了首先发现了另一家企业本来在适当时候也会发明的技术之外没有其他贡献,那么,它也能

使其他企业的境况变坏

(c)以上两种取决于“站在肩膀上”的外部性和“踩踏”的外部性的普遍程度

4.创造性破坏的过程

进步背后的驱动力是拥有一种新产品的主意、生产旧产品的一种新方法或其他创新的企业家。垄断利润推动创新,新企业的进入对消费者有利,但对现存企业不利。现存企业常常求助于政治程序来组织新的更有效率的竞争者进入。

附录:经济增长源泉的核算

增长核算:把产出的增长分为三种不同的来源: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以及技术的进步

1.生产要素的增加

(1)资本的增加

当资本增加ΔK单位时,产出近似增加ΔY=MPK × ΔK (2)劳动的增加

ΔY=MPL ×ΔL

(3)资本与劳动的增加

(a)ΔY=MPK ×ΔK+MPL × ΔL

(b)把产出增长率ΔY/Y与资本增长率ΔK/K和劳动增长率ΔL/L联系在一起:

→ΔY/Y=((MPK×K)/Y) × ΔK/K+((MPL ×L)/Y) × ΔL/L (c)其中:

MPK ×K:资本总收益

MPL ×L:劳动总收益,即劳动所得报酬(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与实

际工资)

(MPK ×K)/Y:资本在产出中的份额

(MPL ×L)/Y:劳动在产出中的份额

(d)在规模报酬不变时,由欧拉定理(F(K,L)=MPK ×K+MPL ×L),两个份额之和为1。

→ ΔY/Y= α ΔK/K+(1- α) ΔL/L

α为资本的份额,1- α为劳动的份额

(e)方程告诉了我们投入的变动如何导致产出的变动

2.技术进步

(1)我们一直假设生产函数不随时间变动,实际上技术进步会改变生产函数。

(2)Y=AF(K,L)

(a)A:全要素生产率,为现期技术水平的衡量指标。即产出的增加不仅使由于资本和劳动增加,而且还是由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b)→ ΔY/Y= α ΔK/K+(1- α) ΔL/L+ ΔA/A

资本的增长=资本的贡献+劳动的贡献+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c)衡量增长的三个源泉:资本量的变动、劳动的变动、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

(3)全要素生产率的衡量:

ΔA/A= ΔY/Y- α ΔK/K-(1- α) ΔL/L

ΔA/A:索洛余量,是不能用投入变动解释的产出变动。

(4)全要素生产率可能由于许多原因变动

(a)最经常的原因是有关生产方面的知识的增加。因此,索洛余量也常常作为技术进步的衡量指标

(b)教育和政府管制。教育质量增加——产出增加——全要素生产率增加

全要素生产率捕捉到了改变所衡量的投入与所衡量的产出之间关系的任

何因素

3.美国增长的源泉

4.短期的索洛余量

(1)把索洛余量看做各较短时期之间技术变化的衡量指标,得出结论:技术的波动是经济活动短期变化的一个主要源泉。

(2)萧条是由对技术的逆向冲击驱动的

(3)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方法的基础:

(a)技术冲击是短期经济波动背后驱动力

(b)货币政策对解释这些波动不起作用

(4)索洛余量没有很精确的代表短时期之间的技术变化。对索洛余量周期行为的标准解释是,它产生于两个衡量问题

(a)劳动储备:在衰退期,企业可能继续雇佣它们不需要的工人,以便当经济复苏时这些工人还可利用。即劳动投入在衰退期被高估

了。导致索洛余量比可用的生产技术周期性更强。用索洛余量衡

量的生产率在技术没有变动时也会下降。

(b)需求低时,企业可以生产不易衡量的东西,如进行培训。、组织存货、打扫工厂。这使产出在衰退时被低估了,衡量出来的索洛余

量因为技术以外的原因而具有周期性。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 教案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适用专业:经济与管理类规定学时:54学时3学分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任课教师:曾福生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宏观经济学教案 一、课程说明 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总量出发,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支出-收入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等。该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的基本经济理论,由于我们现在在经济领域中更多的是运用西方的理论,因而该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但是宏观经济理论以一些假设为前提,与实际差距较大,比较抽象,有时要运用数学进行推导,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首先挑选了难度适宜的教材,并主要按教材内容来讲授,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其次,还需要用一些难度适宜的习题,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提高分析能力。另外,由于经济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在课堂上可以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课程主要讲授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等内容。 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 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8、教学进程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宏观经济学理论要点

一、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概念: 1.国内生产净值(NDP ):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年内新增价值之总和,即从国民收入中扣除折旧后的总值。 2.国民收入(NI),这是狭义的国民收入:它是国家或地区在一年内以货币计算的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的全部收入,等于工资+ 利息+ 利润+ 地租。 3.个人收入(PI):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它等于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股息收入利息收入来自政府的转移支付等的总和。 4.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收入总和扣除个人纳税部分所余下的收入,它可以分为消费与储蓄两个部分。 5.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核算方法:定义法、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 名义GDP(指按当年价格计算)和实际GDP(指按基期价格计算) GDP 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6. 最终产品,重置投资,消费,投资,物质磨损,精神磨损(不重要的概念) 7. 投资与储蓄的关系:传统经济学认为,投资来源于储蓄,所以储蓄与投资相等,但凯恩斯认为未必是这样,因为储蓄和投资是不同利益集团出自不同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所以,储蓄与投资并不必然相等。 为了防止这一现象,金融机构(银行)就有义务把居民的储蓄再转化为投资,注入国民收入循环的过程中,所以,银行的重要作用就是把储蓄转化为投资,只有如此,收入循环,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二、产品市场—IS曲线 (1)。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但收入是最主要的因素,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呈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各章复习大纲: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GDP概念、核算方法、其他国民经济各相关概念及计算、名义GDP和实际GDP、投资—储蓄恒等;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产出、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两(三)部门经济收入的决定、各部门的乘数计算; 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推导、斜率、移动、计算等)、投资函数、利率的决定、货币需求动机; 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财政政策效果、货币政策效果、挤出效应、政策的混合使用;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失业的相关概念、奥肯定律、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与存款创造乘数;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及计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第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效应、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应用;第八章开放经济:汇率、对外贸易 第九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周期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理论演变: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学派的假设、主要观点(其中第八-十章内容约占3-4%,以选择和判断为主)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内生产总值 1、测量一个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以及增长、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 2、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DP 的计算遵循国土原则。 3、名义GDP 与实际GDP (1)名义GDP :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实际GDP :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3)GDP 折算指数=————,用来反映物价变动程度 4、国民生产总值(GNP ):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 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三、国民收入其他衡量指标及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NDP ):指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了折旧(当期资本耗费)之后的产值。 NDP=GDP-折旧 2、国民收入(NI ):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NI=ND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工资+利润+利息+租金 名义GDP 实际GDP 区分 最终产品和劳务:指的是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不投入生产。 中间产品和劳务:是指作为其他产品和劳务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存在的产品和劳务。 【注:判断一件产品或劳务究竟是最终的还是中间的,取决于谁购买了它以及用于什么目的】

宏观经济学笔记(精修版)

十二章国家经济实力的衡量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其涉及的其本问题有以下五个方面: 1.总产出或国民收入水平的研究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2.通货膨胀就是价格的普遍上升 3.失业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严重问题 4.开放经济 5.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服务的,而宏观经济政策则是具体的措施。二.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国民决定理论 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P3-4 1.总量分析方法 2.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 3.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 4.存量分析和流量分析 5.经济模型方法 四、基本概念 1.四大市场 产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市场,国际市场 2.四个经济部门 企业,家庭,政府,国际经济部门 3.宏观经济变量 外生变量:常数,系数 内生变量:自变量,因变量 4.存量和流量 存量:一定时点上测算出来的经济变量 流量:一定时期内测算出来的经济变量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核算方法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理解和衡量 对GDP的理解和衡量应该注意: 1.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2.一个国家 3.当期生产 4.所有的 5. 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 6.物品与劳务 7.市场价值 三、一个整体经济的总收入必定等于总支出 1.GDP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总收入必定等于总支出。 2.存在这样的恒等式 总产出=总收入(总供给)=总支出(总需求) 3.实际核算中常会有误差出现,因此要加入一个统计误差项来进行调整,使其达到一致。 4.各国一般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支出法为基本方法 四、GDP的核算方法(3种) 1.用支出法核算GDP ⑴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⑵用支出法核算GDP所包含的内容 ①消费C 消费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注意购买新房算作投资 ②投资I 用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劳务的物品的购买 I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原材料、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II用于投资的物品是最终产品【库存货物要特别分析是否属于投资,详见P8】 III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 ③政府购买G 政府购买就是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 ④净出口NX 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 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则(X-M)就是净出口 【补充:内需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⑶用支出法核算GDP的公式表达 GDP= C+I+G+NX =C+I+G+(X-M)

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第10版教材下载及考研视频网课

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第10版教材下载及考研视频网课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网授精讲班【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 目录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网授精讲班【郑炳老师讲授的完整课程】【共41课时】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网授精讲班【王志伟老师讲授的部分课程】【共28课时】

电子书(题库)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9小时高清视频】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 试看部分内容 导论与国民收入核算 第1章导论 1.1 复习笔记 1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主要讨论总体经济的运行,具体包括: 经济增长问题——收入、就业机会的变化; 经济波动问题——失业问题,通货膨胀问题; 经济政策——政府能否、以及如何干预经济,改善经济的运行。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1)二者的联系 第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互为补充。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第二,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这是因为任何总体总是由个体组成的,对总体行为的分析自然也离不开个体行为的分析。第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采用了供求均衡分析的方法。微观经济学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宏观经济学通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研究社会的一般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 (2)二者的区别 第一,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市场机制下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经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第二,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论。 第三,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宏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宏观经济学》是财务管理本科的专业基础课,为学习其他课程提供分析方法、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与《微观经济学》课程共同构成西方经济学的全部内容。《宏观经济学》通过对国民经济总量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宏观经济变化规律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学习《宏观经济学》可以使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理论体系,培养和增强学生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经济领域的相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习经济管理类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面向学生,注重能力培养,突出学生主体 本课程主要面向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注重专业基础理论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注重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动手的能力,以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和扩展视野为基本目标。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保证课程标准设计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教学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以终结性评价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根本任务。 3.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 积极调动图书馆、音像、互联网等各类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能力培养,了解最新的经济学案例,灵活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宏观经济形势作出判断,能分析简单的经济现象。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宏观经济学期中整理复习

宏观经济学期中整理复习

————————————————————————————————作者: ————————————————————————————————日期: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体系: 1、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 product)GNP: 2、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NNP: 3、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product)GDP: 4、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product)NDP: 5、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NI: 6、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PI: 7、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income)DPI 第一节国民生产总值(GNP) 一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由其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二关于GNP的几个要点 (一)名义GNP和实际GNP 实际GNP=基年商品的价格×计算年商品的产量。 名义GNP=计算年商品的价格×计算年商品的产量。 GNP的价格指数=现期名义GNP/现期实际GNP (二)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是指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最终产品包括: 1.个人消费品2.投资品3.政府购买物品 4.出口商品:不管是否到国外在转卖都是最终产品 (三)现在生产和现在销售 企业当年生产的产品没有卖掉的当作企业的存货,叫存货投资,要记入当年的GNP。 今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今年销售的最终产品价值-上年的库存价值+今年的库存价值 库存净变动额等于上年库存和今年库存的差额。 库存增加说明今年生产的大于今年销售的,称为存货的正投资。库存减少说明今年生产的小于今年销售的,称为存货的负投资。 (四)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是指在一国或一个经济社会的领土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GNP=GDP +本国国民的生产要素参与外国生产的报酬—外国国民生产要素参与本国生产的报酬=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来自国外的净收入。 一国的GNP>GDP,说明本国公民在外国收入大于外国公民在本国收入。 (五)国民生产净值NNP=GNP-固定资产折旧 (六)GNP/GDP指标的局限性 1.不能衡量全部经济活动的成果(如家务劳动)2.不能反映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或减少 3.不能反映一国的分配公平程度; 4.GNP表明社会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但不能说明它包含具体是什么商品; 5.GNP无法反映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第二节产出、收入和支出 一产出=收入 某厂产出和收入报表 收入(支)产出(收) 工资2万生产出成品纱20万 利息1.5万 地租0.5万减去购买棉花15万 利润1万 总计收入5万产出(增值)5万 企业生产产品的价值=要素提供者和企业的所有者的收入。因此,一国的总产出=一国的总收入。 二、产出=支出 从全社会看,总产出=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 三、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简单) 又称两部门经济模型,是指整个社会只存在消费部门(居民部门)和生产部门(企业部门)。 第三节国民收入的核算 一、国民收入的概念:

宏观经济学复习笔记(免费)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1、研究内容: 定义:研究国民经济的构成及其运行,以及政府用以调节经济运行的政策.包括:(1)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2)经济波动的根源;(3)失业产生的原因;(4)价格上涨的因素;(5)一国如何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6)政府政策是否发挥作用 长期经济增长 人口增长;平均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投入所产生的产量);投资率;储蓄率;技术进步经济周期 经济活动的短期收缩和扩张,衰退期和繁荣期 失业 失业率(失业人口除以总劳动人口,即正在工作或者找工作的劳动者)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平均价格在一年内上涨或者下降的百分比 国际经济 开放经济和封闭经济:是否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存在广泛贸易和金融联系 贸易失衡:贸易盈余和贸易赤字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政策)和货币政策(关于货币供给增长率的政策) 经济总量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对加总方法的运用以及对总消费、总投资和总产出等经济总量的强调;加总(对单个经济变量求和得到经济总量)

宏观经济学家 讲授经济学,宏观经济预测,宏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研究(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型);数据开发; 实证分析(考察某项经济政策的经济后果,而不是关心这些经济后果是否合意)和规范分析(泥土判断某一特定政策是否应该加以使用) 3、存在分歧的原因 古典主义:个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看不见的手使得价格和工资能够快速调整从而使所有市场保持均衡;各个市场平稳运行,价格和工资快速调整以保持所有市场均衡,即需求量等于供给量凯恩斯主义:工资和价格的调节速度较慢,导致失业等现象的产生;政府增加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从而扩大对产出的需求 美国滞涨: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 单一的经济模型 特点:1,个人、厂商和政府在产品市场,资产市场和劳动市场上相互作用;2,对个体行为的分析师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知道原则:假设需求、意愿、机会和资源一定的条件下,个体和厂商都力图使自己的经济满意度最大化);3,在长期内,两者都认为工资和价格能够充分调整以实现产品,劳动和资产市场的均衡;4,工资和价格的调整速度处在平衡位置 第二章国民经济的构成和度量 1,国民收入的核算:产量,收入和消费的测量 国民收入账户 经济活动总量测量指标; 1),产出法:产品总量,在生产中间过程中被消耗的产品除外 增加值法,通过将所有生产者的增加值求和来衡量经济活动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考博真题-参考书-导师-笔记-报录比

育明考博咨询电话400-668-6978QQ:493371626 2015北大考博QQ交流群105619820英语群335488903专业课群157460416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考博真题-参考书-导师-笔记-报录比 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考博资讯 (一)、初试科目(笔试): (1)外语 (2)经济学基础(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及应用)。(3)经济计量学(含概率与统计)。 (二)、复试: 由各专业组织,具体情况如下: 1.复试时间:一般在4月中旬,具体时间以当年的复试通知为准。 2.复试形式及内容: 复试形式:口试 复试内容: (1)考生自我介绍:学历、工作经历、研究方向、科研成果及其主要成就等; (2)现场回答专业知识; (3)用外语回答有关提问; 3.复试时间:约30分钟。 4.复试为差额复试。初试成绩占录取成绩的70%,复试成绩占录取成绩的30%;复试成绩必须达到60分。 5.复试时请出示有效证件及复试通知书; 6.复试时不得迟到,不能携带任何资料。 7.复试成绩按百分制计;

分数构成: (1)答题的完整性(要点的全面性):0-30分; (2)答题的深度性(分析的深度、前沿性等):0-20分; (3)知识面的宽度(回答问题时展现出的相关知识):0-10分; (4)答题过程中展现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0-10分; (5)语言表达能力(中文、外语):0-30分。 (三)、参考书 微观经济学: 对于一般同学:注意高微只讲教材的前一半,后一半如果有兴趣或有时间可以大概看一下。高微考试会涉及部分中微的内容,特别是比较难的计算部分,如寡头市场等,这部分可以参考中微5、7。高微的复习要注意基本概念和定理的理解,其次是习题,这部分参考1、3。 对于时间紧的同学:同上,但在高微的习题方面可以适当减少复习时间。 1.高级微观经济学课件及习题★★★★★ 2.高级微观经济学教材1和2 3.高级微观经济学教材答案★★★★★ 4.中级微观经济学课件(刘文忻和张元鹏)★★★ 5.中级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刘文忻和张元鹏)★★★ 6.中级微观题库★★ 7.中级微观教材配套习题教材(张元鹏)★★★ 宏观经济学: 对于一般同学:对于基础不好,或者没学过张延中宏的同学,要先看中宏的课件以及习题答案,打好基础。然后再看高宏的课件以及习题,也要达到背诵的程度,完全理解,可以参考5、6。课件看的差不多后,可以把教材的习题做一遍。 对于时间紧的同学:先把中宏看明白,然后把高宏的课件以及习题背熟。 1.高级宏观经济学教材+教材原版答案(第一版和第二版)★★★ 2.高级宏观经济学课件(张延)★★★★★ 3.高级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讲解(张延)★★★★★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 通过宏观经济学学习,了解了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好处就是, 能够用厂商理论和消费这行为理论去判断在微观的市场结构中, 各个主体应该怎样进行经济决策。下面是WTTWTT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篇1 我很喜欢经济。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对于一个想挣大钱的人 来说!没有什么途径能比这挣钱更快的了!所以我一开始还是很喜 欢关于经济之类的学科的! 在这个学科中,我起码知道了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的相关术 语,比如说:“GDP”,“GNP”,“NI”等术语!明白了在宏观经 济中投资和储蓄的关系!也知晓了什么叫“节俭悖论”知道了“奥肯定律”,“菲利普斯曲线”等。同时也知晓了什么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以及它们有怎么样的作用!虽说知道了这些,但在自己 去解释相关的经济学原理时,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所以然!总是觉得自己学得用处不是很大!记得自己大一学习网页制作时,老师告诉我们有用,可是在我们结业时,老师却告诉我们说:“你们 学的还是最基础的东西,真的要有使用价值,还是要在大二学习 更深的理论才有用处!”当时,真的感到无语!顿时心情低落万丈!明白最后也只是自己的一个学分罢了!并没有让我真的学到实用的!因为都是皮毛!就像我们数据库老师告诉我们的一样,我的教学任

务只是让你们知道这门课是怎么回事,带你们入门,至于以后怎么办,那就是你们的“F1”了!虽说,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应该主动的学习,但真的这样,中国的大学还有什么 用!?我想我们大部分人之所以上课玩手机就是这种心理:不知道自己学得到底可以干什么!对自己有没有用!老师您可能认为您上课给我们强调怎么怎么的有用,但您是站在自己系统的角度来讲的!对于我们学习宏观或者微观,我们却不是那么系统,我们只是知道我们有这门课,而且这门课也不是我们自己选的,而且我们学完之后,如果非这门专业,我们也不会接受过多的系统教育,就会出现我之前出现的那种情况!让我们不由自主的失去学习的激情,知道学了也没有什么用处,还不如静下心来,自己多看看八卦呢!所以我们只有一贯的知识,我们才能够真的明晓我们学得意义!当然,这也不是老师您所左右的!这在可以解释为何每年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失业大学生,因为他们的大学真的没有给予他们所需的,供求和需求之间隔着深深的不可逾越的壕沟! 还有的就是我们的现在宏观经济的考试模式,它给我的启发特别大。我先说一下,我这次考的不是太好,不是我学的不好,我是真的有点怀疑,这份题组合时是否真的有人在规定的时间可以在没有草稿纸的情况下做的玩,而且还可以得到满意的成绩,其实我觉得这个试卷出的题有点多!就拿计算题来讲吧!虽说都是您给的类型题,但密密麻麻的试卷上翻一页,做一下题,我并不觉得真的是给我们考试的!也更不是考察我们知识点的掌握的!我

宏观经济学期末整理复习

宏观经济学讲义 第四章货币供给、需求和货币政策 第一节货币和货币供给 一货币及其职能 二货币的计算口径 (一)狭义货币M1=Cu+D 现金(Cu)活期存款D (二)M2= M1+定期存款 (三)M3 = M2+Dn Dn 一个人及厂商所持有的债券股票 三中央银行及其业务(略) 四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商业银行经常保留的供支付提取用途的一定的现金数额。这种准备金在存款中应占的比率是由央行规定,所以叫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例:法定准备率r=20%,甲客户存入甲银行100万元,各银行存款总和是: 银行存款总和=100+80+64+51.2+…=100×(1+0.8+0.82+…)=100/(1-0.8)=500万元 货款总和是:80+64+51.2+…=100×(0.8+0.82+…)=400万元 新增存款总和△D=原始存款△R/法定准备金率r r=△R/△D 新增贷款总和△L=△D-△R (二)货币乘数K 当央行增加一笔货币供应量(△R)进入公众手中的时候,新增货币供应量(△D)将扩大为新增货币(△R)的1/r倍,就叫货币乘数。 (1)K=1/r=1/(△R/△D)=△D/△R (2)货币乘数的启示 第一货币供应不应只看到央行新发行的货币,而必须更为重视派生或创造的货币。 第二货币创造量的大小,一与央行新增货币供应量(△R)相关,二取决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负相关。 (3)货币乘数=1/r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第一,商业银行无超额储备。 银行当中留下的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那部分现金,叫超额储备金,用ER来表示。 超额储备对存款的比率可用α表示,α=△ER/ △ D 新增存款总额△D=△R/(r+α)=原始存款/实际准备金率 第二,银行客户将货币存入银行,支付以支票形式进行。 设β=客户抽出的现金/存款=△Cu/△D 存款总额△D=△R/(r+β) 有超额储备和漏出时的存款总额 △D=△R/(r+α+β)=△R/[r+(△ER/△D)+(△Cu/△D)] 有超额储备和漏出时的货币创造乘数值 K=△D/△R=1/(r+α+β)(活期存款乘数) (4)货币基础(高能货币)与货币供给 高能货币指能使货币发生倍数的增长,又叫货币基础 ①能货币H=Cu(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RR(法定准备金)+ER(超额储备) ②币供应量M=Cu+D ②÷①得货币供给与货币基础比率 M/H= (Cu+D)/ Cu+RR+ER= (Cu/D+D/D)/(Cu/D+RR/D+ER/D)=(?+1)/(?+r+α) 决定货币供给量及其变化的因素: 1.央行可以操纵的因素。 2.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决定的因素。

宏观经济学结课总结

宏观经济学结课总结 今年选择了辅修国贸专业的课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个专业中包含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我的想法是考经济类的研究生,所以我在这次课程学习中很重视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 首先对课程后半部分,即宏观经济学这一部分做个简单的总结。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看出来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后果,而总体看来,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就是围绕国民收入,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波动,就业,价格水平,通胀,经济增长这几个方面,应为经济学本身偏理论的性质,我们主要研究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和其他学科一样,一直进行的研究为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理论,模型,以及对于理科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的逻辑关系。 具体的课程内容基本围绕国民收入展开,国民收入的构成,关系,及国民收入的决定,表明利率及收入关系的经典模型,IS-LM曲线,进一步对国民收入中各个关系诸如投资、利率、货币供给需求、消费储蓄等的探究,继而讲了国家调节国民收入的方式: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一部分也是比较联系当下实际的一个内容,通过原理的学习,我们对国家的一些政策也看的更透彻了;课程中也对国家最关心的几个问题做了理论的分析,就业和通胀,物价,以及最重要的经济增长问题。 学习了宏观经济学,在我身上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国家出台的政策的认识上了一个层次。我从开始关注经济方面的信息大概是今年夏天开始,经历了我们国家的房地产泡沫,信贷紧缩,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等一系列经济问题,我从经济盲开始看政府出台的政策到现在可以根据政策分析政府的动机,分析他的最终目的,不再是通过看网友的评论才能看出端倪。 对我来说每个问题都和我有很大的关系,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不需多言,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他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发行量大于货币需求量引起的,供大于求则会引起货币在国内的贬值,而名义货币的增多导致了价格指数的上升,同量的货币的购买力很快的下降,其中首先领跑CPI的就是关乎民生的吃穿,让我们这些无产阶级一度生活拮据,根据国家的调整,比如对农牧产品的限价调控,CPI明显回落,但回落带来的改善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实现,另外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国家采取了紧缩的财政政策,提高利率,提高银行准备金率等等,这俩点都使得银行银根紧缩,贷款减少,投资也减少,货币流通速度降低,货币需求量下降,抑制了通货膨胀。 另外一个就是房地产泡沫破裂带来的资金链紧张,我的家乡就是老师课中提到的鄂尔多斯,这个地方的关键词基本上有暴富,高利贷,煤矿,稀土,房地产,鬼城等几个。鄂尔多斯的崛起简单的说就是能源的崛起带动高利贷房地产的崛起,很多人富起来的原因无非四个:煤矿,高利贷,炒房,征地。不夸张的说这里几乎所有人都放高利贷,高利贷是这里最大的金融项目,曾经有人问我最好的投资手段是什么,在这里就是高利贷,回报比所有金融项目都大且稳妥,但这次温州出问题加上政府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导致鄂尔多斯的资金链紧张,有的地方说这里的资金链断裂,只能说单纯的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因为很多企业都是能源产业与房地产等产业组合存在,所以具体来说鄂尔多斯和温州还有本质的区别。这次政策主要是房地产调控,这个我认为基本属于计划经济,和经济原理没有很大的联系。针对鄂尔多斯的这种特殊现象当地出现了很多小额贷款公司,为缓解资金紧张的情况有改善,但不大。 政府对这几个大量存在民间贷款的地方出台了很多政策,其中一项是对技术含量较高的上游产业进行投资补贴,这一政策极大的刺激了这些产业的发展,缓解了资金问题,带来了国民收入的增加也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 我对宏观经济的认识还比较浅显,只是大致有个方向,有很多现象还是解释不了,而且在良好的制度下才能实现经济的增长,我们国家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可能是体制的改革,但在这次经济大波动中经济的重要性已经崭露头角,也有可能这次波动带来很多现象可以产生新的理论,比如我们国家货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这些问题等等,未来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1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铺垫)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 第一章基本概念与理论铺垫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虽然张小山每次打的上班比乘公交车上班需多花费9元钱,但却因此节省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试考虑当张小山的收入至少为多少元/小时的时候,他才愿意选择打的上班(结合时间是一种稀缺资源的观点)? 答:资源存在相对稀缺性,由此导致了有限资源下的最优选择问题。收益与成本之间的比较决定了消费者的行为决策。 对张小山来说,上班乘公交和打的这两种方式是相互替代的,加之时间是相对稀缺且是有成本(机会成本)的,工资越高,则其时间的机会成本越高。打的比乘公交多花费9元,但是其“收益”是半小时,所以当张小山的工资至少是18元/小时时,张小山才会选择打的。 2.以马歇尔等人为代表的学者是如何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 答:斯密认为,只有在允许个人追求其自身利益时,才能调动积极性,促进生产效率提高。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作用下,个人对私利的追求能够最终与社会利益保持一致。古典经济学中,市场机制最主要的特征表现为价格调节机制,个人追求私利的过程被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表示出来,供给与需求在价格的调节下能够趋于一致,从而市场经济是内生稳定的。 以马歇尔等人为代表的经济学者吸收边际革命的成果,利用供给和需求分析工具进行局部均衡分析,即从单一市场角度出发,分析微观个体的分散决策如何对各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产生影响,认为市场需求与价格负相关,市场供给与价格正相关,两者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系统论证了市场经济的内生稳定性。价格机制类似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动协调供给与需求到达均衡。 3.要素市场包括哪几大类型的市场?其价格分别如何表示? 答:(1)要素市场包括用于生产产品的各种投入品所构成的市场。投入品(要素)主要包括土地(代表自然资源)、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 (2)“土地”要素代表了所有自然资源,如石油、水、矿产等。在土地市场上,用地租来表示土地的价格。 “劳动”要素不是简单地指有多少人,它有时还包含了生产产品和劳务的技能(人力资本)。在劳动市场上,用工资来表示劳动的价格。 “资本”要素代表经济体生产出来的用于再生产的产品。如钢材是一种产品,然而当它被用于制造汽车时,它便成为资本品,一般通过货币的“价格”——利息来表示。 “企业家才能”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生产要素。面对着同样的土地、劳动或资本,不同的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个人整理).

考试重点 1宏观经济概述 1.1现代宏观经济 四大目标 解决的问题 中心理论 代表人物 代表作 1.2凯恩斯理论(需求管理理论、有效需求 不足论) 革命内容:①否定充分就业;②否定“萨 伊定律”;③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有效需求不足 萨伊定律核心思想:供给决定需求 1.3流量与存量分析 流量:指一定时期测算的量值存量: 指一个时间点测算的量值 关系:流量来自于存量,流量又归于存 量之间 2政府的经济作用与宏观收入再分配 2.1公共产品 概念 特征 非竞争性(个人的消费不影响他人消 费)、非排他性(无需付费即可消费) 2.2市场失灵的原因:公共产品、外部性、 垄断、信息不完全 2.3政府的经济作用 2.4洛伦兹曲线(会解读不同情形的反映) 2.5基尼系数 3国民收入的统计 3.1经济总流程(理解两、三、四部门经济 循环及流程图的含义,注意论述部分) 漏出:指家庭将其部分收入用于储蓄。 注入:指厂商所获得的收入追加投资, 注入的来源是漏出。 3.2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 GDP(国内生产值总) 概念 特点 最终产品概念 GDP中的五个总量 关系 统计方法 消费 投资 政府购买 进出口 ⑵收入法(要素报酬法) 含义 3.3GDP的矫正(理解GDP价格矫正指数和 消费品价格指数) GDP价格矫正指数的定义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概念 4国民收入的决定 4.1消费与储蓄 消费函数的定义和表达式 掌握消费函数曲线 四个倾向(储蓄倾向和重点掌握消费倾 向其的概念、取值范围和公式) 4.2国民收入决定论 有效需求理论 总支出分析法 储蓄与投资分析法 4.3国民收入的两个缺口(出现的原因及措 施) 通货紧缩缺口 通货膨胀缺口 4.4乘数论(以笔记为主) 乘数的概念 掌握两部门和三部门乘数、四部门乘数 的定义 (投资乘数、消费支出成熟、政府购买 支出乘数、政府转移性支付乘数、平衡 预算乘数、对外贸易乘数的定义和公 式) 5货币的需求与供给 5.1货币的发展与职能 货币的含义(包括广义与狭义) 5.2货币需求(含义、函数) 满足货币的三种不同动机 流动偏好陷阱(概念、特点) 货币供给(名义和实际) (利率是由货币曲线共同决定、m变动 对利率的影响) 5.3银行存款准备制度与银行存款的创造 法定准备金的定义

宏观经济学听课笔记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名词解释 棘轮效应 平衡预算乘数 节俭的悖论 简答题 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的关系 社会消费函数是家户消费函数的总和。但是,社会消费函数并不是家户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从家户消费函数求取社会消费函数时,还要考虑以下一系列限制条件: (1)国民收入的分配; (2)政府税收政策; (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例。 计算题 四部门 注:四部门m=m。+ry(y不是可支配收入,因为包括政府购买)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名词解释 流动偏好陷阱 IS曲线 简答题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如何得出总需求不足,必须国家干预的结论?凯恩斯理论体系的基础是:价格刚性和三大心理规律。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按照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消费曲线是以递减的速率单调上升,因此消费的增加存在一个上限,存在一个极大值。当消费达到极大值时,无论如何增加可支配收入,消费都不会进一步增加。如果消费达到极大值时的消费不能实现充分就业,那说明消费是不足的。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原因是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投资的收益率(资本的边际效率)低,投资者不投资或少投资,这样经济更加萧条,投资的收益率(资本的边际效率)更低,更不投资……形成恶性循环。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后果是:投资的增加存在一个上限,存在一个极大值,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 3.流动性陷阱 r的下降有一个下限,达到下限时,无论如何增加货币供给,都将转化为人们手中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对r不再产生影响。由此可见,货币的价格r也存在刚性,货币政策会失效。三大心理规律结合在一起,得出的结论是:由于消费和投资的不足(不可能无限增加),总需求是不足的,必然小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干预必不可少,并且主要手段是运用财政政策,所以凯恩斯主义被认为是财政主义。 怎样理解IS ? 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答:(1)IS ?LM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在产品市场上,

宏观经济学课程笔记

《宏观经济学》课程笔记1: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凯恩斯主义 1、大危机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 第一、理论脉络:从重商主义、重农学派、亚当·斯密、萨伊等,古典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都具有历史的局限性。著名的萨伊定理“供给自身创造需求”,其核心是:重申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政策主张,反对国家干预。 第二、现实的冲突: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空前的经济危机:人们开始怀疑自由的市场经济。传统的经济学面临挑战,以凯恩斯为代表的现代宏观经济学应运而生。 2、凯恩斯革命 第一、在经济理论方面 否认资本主义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的观点。肯定了资本主义存在失业,并从总需求的角度分析失业的原因。由此,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理论。 第二、在经济政策方面 否认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主张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并提出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等。 第三、在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上 以前的经济学强调个量分析或微观分析。凯恩斯提出对经济进行总量分析,或宏观分析。 3、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于萧条时期,一直集中于短期问题的研究,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出现了滞胀问题。宏观经济学的关注便发生转移。今天,宏观经济学研究:长期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短期经济波动和失业。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1、为什么经济中存在失业,如何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2、价格水平是如何变动的?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如何稳定物价? 3、经济中为什么会出现短期波动,如何才能实现长期而稳定的经济增长。 如何实现充分就业 如何实现物价稳定资源利用问题 如何实现长期增长

三、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1、内容 宏观经济学以经济总体的行为为研究对象,它分析国民经济中各相关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以说明如何实现资源充分利用。 2、理解 第一、研究对象是经济总体而非单个经济单位 第二、研究经济活动中的总量 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 四、宏观经济学的学习重点 1、研究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提出三个模型 第一、收入─支出模型(或曰简单的凯恩斯模型) 第二、IS─LM模型 第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短期经济波动) 2、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三大理论 第一、通货膨胀理论 第二、就业理论(失业理论) 第三、经济周期与增长理论 3、针对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重点探讨两大政策 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主要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4、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开放经济中的均衡:可贷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均衡 (注:课堂上不作统一讲解。) 五、GDP的概念及其理解 1、什么是GDP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第二、熟悉GDP的其他可替代概念: 在涉及到一国每年商品和劳务的产出时,经济学家和媒体还用了除GDP以外的许多名称,如:产出、总产出、国民产出、收入、总收入、国民收入以及总供给、最终产品价值、增加值、新创造的价值。 2、对GDP的内容的分析 第一、市场价值 第二、统计的对象是最终产品 第三、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劳务 第四、时间和地域限制 3、与GDP有关的其他概念 第一、名义GDP和实际GDP 名义GDP是用当年价格计算的GDP。 实际GDP是以基年(如某一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来计算的某一时期的GDP。 二者的关系:其差异表现为通货膨胀的影响;如果没有价格的变动则二者相等。 第二、潜在GDP和实际GDP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10会计宏观重点...计算题根据老师说的记得,可能有点小问题 题型:1.选择:15*1’(大多分布在第二章和第五章) 2.名词解释:5*3’ 3.简答:6*6’ 4.计算:2*10’(P65 四、1 P100 四、 2 , 3 P116 二、7) 5.论述:1*14’ 一.名词解释 个人可支配收入:指个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缴纳了个人税和非税支付后留下的,可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中间产品:指被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产品和劳务。 挤出效应:政府增加购买之后,引起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将会减少,相当于政府的购买挤走了私人的投资。 广义投资:是指为了获得未来报酬或收益的任何经济行为及其垫支的资本。就是一定时期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新的资本流量。 狭义投资:仅指投资于各种有价证券,进行有价证券的买卖,也可称为证券投资,如股票、 债券等。 漏出:是指脱离经济循环的收入流量。 间接税:是以成本形式计入产品价格转嫁给消费者,可看成是要素报酬以外的追加。 乘数:就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均衡收入变动的倍数。 IS曲线: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在产品市场中,利率与均衡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曲线。 LM曲线:指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在货币市场中,均衡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曲线。 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出于安全考虑,或根据资金运用情况,在所吸收的存款中,另外再自 愿持有的一定数量的法定准备金以上的准备金。 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 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包括财政支出政策与财政收入政策。 成本推进型通胀:是指由于某些重要生产投入的价格上升引起的价格总水平持续上升现象 结构性失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动和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各产业部门的分化组合与此消彼长,也会产生失业人口,由此造成结构性失业。 自然失业率:在一个给定的一般均衡的经济中,不断重复出现的具有收敛点的失业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