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议李煜诗词的悲剧之美

小议李煜诗词的悲剧之美

小议李煜诗词的悲剧之美
小议李煜诗词的悲剧之美

小议李煜诗词的悲剧之美

摘要:李煜一生具有很大的戏剧性,利用充满悲剧意识的人生观,才华横溢的天赋为我们谱写了一首首千古绝唱。文章将结合李煜人生经历及其性格特点,对其作品中存在的悲剧之美进行分析,希望为其诗词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李煜;诗词;悲剧美;文学艺术;

一、引言

悲剧美是美学范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不仅体现在音乐等艺术中,诗词方面也有其表现,一般来说,诗词中的悲剧美能够引起人们更深层次上的审美感受。李煜作为北宋著名词人,其诗词中包含着浓郁的悲剧美,因此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二、李煜诗词中悲剧美的来源及其悲剧意识

(一)李煜诗词中悲剧美的来源

李煜的诗词中之所以充斥着悲剧意识以及悲剧美,和其人生经历是密不可分的。纵观其人生,可以说李煜本身就是一个悲剧人物,如果李煜不为君王,其必然是一个才子,但是造化弄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煜在其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其人生轨迹。不过,正是李煜充满悲剧性的人生铸就了其充满悲剧美的作品。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文是指思考的内容及时空,而化正是对于这些内容的表达,而对于李煜来说,其身上的悲剧性使其在”文”方面达到了常人所难以理解的深度,而其高超的文笔又构成了其

李煜《虞美人》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 【古诗今译】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赏析一】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赏析二】

残缺美才是最真实的完美

“残缺美才是最真实的完美” ——《尿的形成》汇报课反思吴韦霖老师的一句“残缺美才是最真实的完美”让我学会怎样去正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对于人生的第一次公开课也是如此,我想,这正是我教师专业成长的开端。 下面就让我来跟大家分享我第一次公开课后的感受吧,首先来谈谈不足之处: 一、教学环节:课前的计划赶不上课中的变化 1.课前复习:在学生自主完成可拖动PPT的过程,教师展示一个学生的完成过程,当所有人完成之后,教师仅仅只是将其作为个例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核对。本初更佳的方案是在以上环节之后做小评,强调重要知识点,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并在最后随机展示其他成员的答案,以了解全班同学核对、修改和掌握情况。 2. 自学环节:本环节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表现较为积极认真。教师虽在本环节前已经阐明了要求,但自学时间过长,同时也不可避免个别学生走神没听清出要求,这个环节明确学习目标很重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当学生在自学时,在大屏幕上展示本环节的要求、学习的目标等,作为学生的学习指引。另外,个别学生看了微课之后很快就把知识忘了,如果在要求中提到重点知识做笔记在书本上更加。 3. 互学环节:同桌互述后教师请学生自愿分享学习成果,本环节应多请几个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起来分享学习成果,以便教师更加全面的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盲点和误区,为接下来教师的讲解

和总结做好准备,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4. 主题研讨:本环节由学生打分选出最受欢迎观点,教师做讲解并结束研讨。改进的方案是在对高分论点进行欣赏后还应对各小组的观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全部小组的观点分析后引导学生自主得出最全面的观点,这样有利于提高小组成员的案例分析和语言组织能力,同时真正体现主题研讨的价值。 二、教学设计:追求新模式忽略老本质 1.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忽略了教师应强调该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考点和常规命题形式。应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中,教师辅助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抓重点和考点、突破难点,减轻自学负担。 2.课堂中学生完全沉浸在电子设备的先进性当中,忘了做笔记,教师应多加提醒,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3.课堂的“闯关题”固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题量少,最好是能够在课堂后组织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题目进行知识巩固,毕竟目前为止测试还是通过纸质的,应多加练习、熟悉,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也很重要。 下面我就来谈谈本次公开课的亮点: 一、巧用平板功能,增强教学效果 该作品充分体现“一对一”数字化平板教学的优势,灵活运用平板中的功能来辅助教学。例如:通过可拖动PPT让学生“动起来”复

中国诗词大会2018---3集

1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作者:韩愈(唐)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作者:志南(宋)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宵 作者:苏轼(宋)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清平乐·六盘山》 作者:毛泽东 原文: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作者:黄庭坚(宋)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臯。酒船鱼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南陵别儿童入京 作者:李白(唐)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咏扇 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李煜

短歌行 作者:曹操(魏晋)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生查子·元夕 作者:欧阳修(宋)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蝶恋花·春景 作者:苏轼(宋)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报错击鼓 作者:佚名(先秦)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李煜经典诗词赏析

李煜诗词赏析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一】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是李煜自述囚居生活,抒写亡国离愁的佳作.词的上阕,写深秋月夜,词人独处的情景,"无言独上"点明了词人沦为阶下囚,受人监视的孤苦处境,交代了登楼所见之景.一钩新月,几株梧桐.凄冷的气氛中显示了孤独者的形象. 望江南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一首忆旧词。原作有两首,内容相近,这里选第一首。这首记梦小词,是李煜亡国入宋被囚居汴京时的作品。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句意是:一切的悲愤,都来自昨夜梦中之事。这句话总领全词,点明主旨。所恨的当然不是“昨夜梦魂中”事,而是昨夜这场梦的本身。梦中的事固然是他时时眷恋的,但梦醒后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却使他倍感难堪,所以反而怨恨起昨夜的梦了。廖廖八字将日夜思念、悲愤交加、郁愁难解的心情概括地描述出来。有荡气回肠之至。“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这三句均写梦境。在梦境中又重现了昔日南唐春季去游上苑时的欢乐情景。“车如流水马如龙”这句话出自《后汉书·马皇后纪》本该为:“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在唐诗中也有成句:“车如流水马如龙,仙史高台十二重。”尽管前人一再说过,

论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之朴素美

论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之朴素美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3) 前言 (4) 一.朴素美 (4) 1.1朴素美的由来 (4) 1.2 朴素美在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意义 (5) 二.朴素美在古代美学中的分论 (5) 2.1老子:语言真诚朴素之美 (5) 2.2庄子:文学平淡真实之美 (6) 2.3孟郊:诗歌淳朴素淡之美 (7) 2.4李贽:提倡简朴质直之美 (8) 2.5阿炳:音乐情真意切之美 (8)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摘要

朴素美显示出质朴无华、淡雅之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美学观念,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朴素美作为一种艺术风格或审美趣味,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 美学思想朴素美中国传统文化 自然平淡 Abstract

The beauty of simplicity shows its simple,plain and elegan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the beauty of simplicity is not only a basic living principle but an acceptable belief of aesthetics. What's called the utmost qualities of beauty are simplicity and plain,purity and natural. Regarded as one of the styles of art forms and an aesthetic pleasure,the beauty of simplicity had its special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aesthetics. Key words:aesthetic thought simple beauty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nature flat

李煜诗词赏析5篇

李煜诗词赏析5篇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煜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秋莺 朝代:五代|作者:李煜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秋莺》是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李煜的代表作之一。此诗纯用“赋体”,不事雕琢,以简驭繁,以明白晓畅的诗句表现了囚徒生活的苦楚,让人产生无限的同情悲悯,教人神思黯然。因之,本诗是咏物诗中的佳作无疑了。 病起题山舍壁 朝代:五代|作者:李煜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 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这首《病起题山舍壁》诗与两首《渔父》词就主题而言,应该是一致的。即示人回避宫廷斗争的刻意韬晦之作。两首《渔父》词,是题在《供奉卫贤春江钓叟图》上的,而这首七律诗,却是题在山舍墙壁上的。李煜的意图很明白,就是想让人人看到这些诗作,更想让人知道他不关心朝政,或者确切地说这是专给那些猜忌他的人看的。不然,为何总要题在显眼处呢?这正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他刻意写这些诗词,实际是不打自招,弄巧成拙地暴露了他的问鼎意图,依长兄太子弘冀机警沉诈之质,肯定是会看穿他的内心的。所幸弘冀于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九月病死。弘冀之死,其因不明,亦是迷案,谁又知非他人先下手为强呢?李煜的五位兄长皆死的不甚合理。但李璟元宗死后,李煜这条“鲤鱼”自然而然地就化成了“龙”了。其实李煜当初并不叫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在元宗李璟晏驾后,嗣位于金陵时“更今名。”嗣位后改名李煜,其实质意义,又就是“鲤鱼化龙。”这里无意研讨弘冀太子的死因,但李煜的嗣位是大有文章的。他既无意“有意千重雪”,又无心“宗远问无生”,他的“垂纶”和“杖藜”只是他实施他“鲤鱼化龙”计划的一个步骤而已。窃以为数兄死因不明,必与李煜

简单而真实的美_多芬真美运动案例

简单而真实的美 ——多芬真美运动案例 多芬的品牌宗旨是“简单而真实的美”,认为美是自然的,是由女性自己积极创造的,可以带给自己自信,并且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美。 整合营销传播活动整体回顾 2004年2月27日到3月26日,多芬发起并赞助“美丽的真谛——女性、美丽和幸福全球调查”。对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葡萄牙、日本、阿根廷、巴西等10个国家的3200名18-64岁的女性进行电话访问。2004年9 月发布调查白皮书。多芬赞助的“美丽的真谛”全球调查严格按照学术研究的标准进行,研究聘请来自哈佛大学和伦敦商学院的独立专家,以及专业调查机构提供假设、定量研究设计、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多芬的代理商奥美广告邀请以饮食失调方面的研究而著称的心理治疗专家Susie Or b a c h大谈女性应对其千差万别的体形及身材引以 91

聚焦/FOCUS 告一经推出,产品销售数量就大幅增长,在英国销售量急升 700%,德国300%,荷兰220%,创下历史纪录。这一举措立 即成为人们谈论最多,也是最为有效的营销决策之一。 2 0 0 5 年 2 月 , 多 芬 委 托 国 际 独 立 调 查 机 构 R e s e a r c h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研究公司,在亚洲10个国家与地区(泰国、中 国、越南、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日本、中国台 湾、韩国)对2100位年龄介于18到45岁之间的女性进行《多芬 美丽白皮书》亚洲大调查,解读亚洲女性的美丽密码。(中国 只有4%的被调查女性认为自己美。) 2005年6月,多芬真美行动席卷亚洲市场,引发了围绕亚 洲人传统审美观和西方2004年潮流观念对照分析的新辩论。 例如,除了对诸如身材这样的话题进行讨论外,“单眼皮”、 “短发”也成为了新话题。“真美”风暴席卷中国、韩国、日 本、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 国家和地区。 人广告营销策略的熊熊火焰烧得越加猛烈。这些专家还出现在 9月的多芬峰会上、电视采访等媒体上,反复传播关于美丽的 正确理念,当然也少不了将多芬公司作为好榜样加以夸奖。大 规模的市场调查往往耗费颇丰,但是一旦严格执行,其回报也 是丰厚的。 2004年3月29日,多芬紧肤乳液的“真人广告”在伦敦露 面。此广告上是6位丰满的女性,她们穿着统一的白色内衣。 这6位女性都不是专业模特,而是根据多芬在《TIME OUT 》杂 志上刊登的“寻找欣赏自己曲线的乐观女性”广告报名,然后 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的。她们的身影出现在整个欧洲的印 刷媒体、电视广告和广告牌上。此广告发布后的第一个月中, 多芬产品销量就翻了一倍。 2004年9月29日,“多芬峰会”召开。会议邀请到了哈佛 心理学教授Nancy Etcof 以及非常著名的英国心理治疗师Susie Orbach ,共同探讨如何将已在英国开展3年的Body Talk (针对 14-25岁之间的女性开设的沙龙会,帮助她们学会了解和处理 外形和心理感受的关系,并且学习如何塑造“理想的”形象) 扩大到其他国家。 2 0 0 4 年1 0 月,“多芬真美运动(R e a l B e a u t y C a m p a i g n )”正式拉开帷幕。这项运动旨在启发女性认真思 考一下关于美丽的问题,比如社会对美丽的定义问题、要求完 美的问题、美丽和身体吸引力之间的差别、媒体塑造美丽形象 的过程和手法。其表现形式是,拓宽目前模式化的美丽观点, 让所有人都认识到,真实的美丽比目前流行的狭隘定义更加多 样化,真实的美丽存在于各种外形、身材、年龄和肤色。多芬 在前一个群体模特广告的基础上推出一组新广告。在这组广告 中,多芬另外选用了6位年龄从22岁到95岁的“典型女性”, 展现她们自信、生动、充满活力的一面,并在他们的照片边上 提出诸如“有皱纹还是非常棒?( Wrinkled?Wonderful?)”“灰 色还是出色?( G r a y? G o r g e o u s?) ”“超重还是出色? (Oversized? Outstan d in g?)”“半空还是半满?(Half empty? Half ful l?)”“瑕疵还是无瑕?(Flawed? F lawles s?)”等问题, 受众可以登陆网站进行投票。在网站上,投票结果将立即显 示。这组广告还以网络广告、户外广告牌的形式出现。 2005年1月,有关“真美”的宣传推广活动扩展到了 多芬真美百分百(中国) 2005年10月,由《新闻晚报》与联合利华多芬品牌组联合 主办的“多芬真美百分百”——寻找100位真美女人活动全面 展开。这标志着“多芬真美”行动正式进入中国。根据企业的 调查,在中国,依据传统的美丽定义,仅有4%的女性认为自 己是美丽的。多芬推崇的这种“我就是我”、“自然而然的” 美,实际上更符合多数女性内心深处的一种需求。而这恰恰是 “多芬真美百分百”事件行销活动的核心理念。 活动的招募主题文案: 就算没有赵薇那样水汪汪的双眼皮大眼睛,你的眯眯眼照 样可以电倒一片; 就算没有梦露那样玲珑附凸的身材,你的挺 拔纤细照样能 吸引一批观众; 就算你已经年过五十,你端庄优雅的成熟风 韵,照样能让 所有人眼前放亮?? 没有超级名模般的标准三围,没有广告明星般的花容月 貌,那又如何? 女人有多少样,美丽就有多少样! 简单而真实的化身,就是多芬正在寻找的真美女人。 如果你对自己有信心,或许,你自己就是一个“真美”的 好样板呢?行动起来,加入我们的队伍吧!我们提供两种参与 92 2010.3 什么样的女人最美

古代诗歌鉴赏:李煜《相见欢》赏析

古代诗歌鉴赏:李煜《相见欢》赏析 古代诗歌鉴赏:【南朝】李煜《相见欢》赏析 原文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作者 李煜(937年-978年),或称李后主,为南唐的末代君主,祖籍徐州。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峰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等。政治上毫无建树的李煜在南唐灭亡后被北宋俘虏,但是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词人,被誉为词中之帝,作品千古流传。被称为“绝代词人,薄命君主” 译文:

默默无语,孤独一人,登上空荡荡的西楼, 仰望天空,一弯冷月如钩, 俯视庭院,寂寞的梧桐树被凄惨的秋色“锁”(笼罩)住。 剪也剪不断,梳理它却更加乱的—— 是那离愁别恨。 此时此刻,别有一番滋味缠绕着心头。 鉴赏: 词名《相见欢》,写的却是离别愁。 起句一个特写镜头,摄录了一个十分孤独凄清的形象:孤独一人,神情凝重,双眉紧锁,拖着沉重的步履,登上空荡荡的西楼。“无言独上西楼”,一句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作者登楼应该有其目的,目的是什么呢?可能是借楼上之景,释心中之愁。可是,结果如何呢?仰望

也好,俯视也罢,都不但不能使其释怀排遣,相反,使他更加感伤、更加孤寂!仰望,看到“月如钩”,俯视,看到“寂寞梧桐锁清秋”。应该不错呀, 蓝天白云,新月如钩,黄昏梧桐,月光清秋,多么美好的秋色啊!可是,在作者的眼里,这美好的秋色,是那样的凄清,那样的萧瑟,那样的使人犯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曾经属于他的“三千里地山河”,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楼下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的“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煜是一个亡国之君,他的心境是痛苦的,因此眼前的景物也必定是蒙上愁恨的阴云。只要心情好,“独自凭栏”,也会感到宁静、安逸、舒畅、惬意。 可是作为客居他乡的亡国之君李煜就不同了,借景释愁愁更愁。这愁还

纪录片中的真实之美

纪录片中的真实之美 对于“什么是纪录片?”这个问题的讨论,已经不记得当时大家都说了些什么了,但是印象最深的是“非表演性的”这个词。在我看来,纪录片非表演性的特点是它区别于其他影视作品的最根本的标志,也是最打动人的的地方。 还记得第一节课欣赏的《北京的风很大》,面对着同一个镜头,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很果断地抛出一个“大”字,有的摸摸头在思考,有的不好意思地对着镜头笑了笑,也有人不屑一顾地离开了……在镜头面前,大部分人都会有些拘束,但是正是这种拘束感,让大家来不及调整自己当时的状态,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掩饰,而表现出一个最自然的、最真实的自己。人们各种各样的表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性格特点,甚至身份地位。拍摄的镜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人,让我们了解到在世界的另一个地方也生活着像我们一样平凡、普通的人。有时我们甚至可以在镜头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原来彼此不相识的人有这种共性,我们不自觉地笑了。 然而纪录片似乎并不仅仅停留于展示不同人在镜头前的真实表现,借助镜头,它仿佛在传达着一些东西。当镜头有意无意的出现天安门广场、墙壁上大大的“拆”字、路灯杆上挂着的伟人头像和拥挤的人群时,我们心里会有所变化,感觉到导演想传达一些信息,但是导演什么也没说,只是给我们一个镜头,让我们去想、去猜测。尽管我们可能永远也不知道导演的那个答案,又或许导演并没有刻意地想引导我们去想些什么深奥的东西,但是在观看纪录片的时候,我们的感受、感想却把纪录片完善了。 《北京的风很大》是一部非常典型的纪录片,它的片比是1:1,即所有的拍摄内容没有经过导演的任何处理,完完整整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可以说它极大的保证了纪录片的真实性、非表演性。这种真实的记录,比起影视作品更容易唤起我们的思考、引起我们的共鸣。 实际上,纪录片除了将现实生活滴水不漏的呈现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艺术加工手法。如张以庆的三部曲《舟舟的世界》、《英和白》和《幼儿园》,导演就大胆加入主观的色彩,对纪录片进一步加工。比如《舟舟的世界》里面,导演从下往上的拍摄角度,给了原本矮小的舟舟一个高大的形象;通过几个动作的特写

李煜的诗词全集、诗集

李煜的诗词全集、诗集 1、《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 3、《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林花谢了春红,[2]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3]相留醉,几时重,[4]自是人生长恨水长... 4、《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般一作:... 5、《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1]春意阑珊。[2]罗衾不耐五更寒。[3]梦里不知身是客,[4]一晌贪欢。[5]独自莫... 6、《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 7、《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滴频欹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随流水,算

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 8、《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9、《浣溪沙》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10、《长相思·云一緺》 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11、《长相思·一重山》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12、《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 13、《蝶恋花·(一名一箩金》 (一名一箩金、黄金缕、明月生南浦、凤栖梧、鹊蹋枝、卷珠帘、鱼水同欢)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 14、《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

李煜诗词专题赏析及中考试题汇编《相见欢、望江南》

初三语文诗歌鉴赏阅读材料 【作者简介】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并于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今南京)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作品风格】 李煜词的风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作品一】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主题思想】 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 【译文展示】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考题在线】 相见欢 李煜

论艺术真实与美

论艺术真实与美的关系 摘要:追求理想与审美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在古今中外的艺术创作中,艺术真实区别于历史真实和生活真实被广泛运用,借以更深切地塑造和表达美。因此,艺术真实的表现手法体现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同时它的确为我们带来了审美的愉悦感受,它是为审美而生的。 关键字:艺术真实审美历史真实艺术想象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想象和虚构之所以必须,是因为其补偿了现实生活难以实现和满足的欲望和理想。这种欲望和理想即是人们对美的追求,人类的艺术活动,如古代神话的创作则表现了人们心中美与理想的统一。但创作不是重演和还原,于是尊崇于艺术既要满足创造美的要求,又不能有悖于人们的现实经验的要求,对文艺创作的艺术真实衡量手段应运而生。 艺术真实是相对于生活真实或历史真实而言的。历史真实是一种已然的真实,是一种力求客观的真实,艺术真实则是一种可能状态的真实,是以有限的艺术时空创生无限可能性的天地人生境界的真实,它带有主观规定性的真实,从而更接近人本身的经验性真实,这样的特点更方便于文艺创作对理想和追求的表达。 一、艺术真实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古希腊神话和其中的英雄故事,甚至是天神的形象塑造都已各种文艺形式表现了出来,并且被人们接受和喜欢。天神的雕塑:强壮有力又富含文艺风采的阿波罗、活泼可爱的丘比特、断臂的维拉斯等等;还有古文化中的歌舞、头饰和耳环,这些无一不表示着人类对于美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人类为了生存、发展,需要劳动、游戏、宗教、武术等,同样也需要艺术,需要追求美。

生活中的人们总是丢弃自己一闪而过的思想或意念,但在读天才们所创作的作品时却总能在作品中发现自己曾经丢弃的思想,这便是艺术作品的不可取代性,“我们在一件艺术作品中认识到的东西,根本不是艺术语言所要表现的。”①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便是人们心中长久的理想,或是一闪而过的灵感的美妙,而这种美妙恰好符合人们的先验经验,使人们产生了共鸣,这便是文艺创作的价值所在。因此在艺术创作中,艺术真实对于人们追求美的活动是必要的,就如古希腊神话中英雄、天神的形象塑造必须符合人们的心理期待,符合人们的生活经验,有经验对其的可能状态的证实,才能够被人们普遍接受和喜爱。 同时,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或历史真实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它并不是对立,而只是重构。伽达默尔说:“美的本质恰恰并不在于仅仅是与现实性相对和对立,而在于美可以不期而至,美是一种保证。真的东西也仍然不是远不可及的,而是我们碰得到的。”②因此,艺术创作者的才华便在此得以体现,他们将生活真实积累、升华,最终得出一个普遍的典型,一个艺术的真实,借以表现人们的心里期待和对美的追求。 二、艺术真实在于给人美的感受 英国诗人济慈说:“美是一种永恒的愉快。”美国美学家桑塔耶纳说:“美是在快感的客观化中形成的,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因此,美的存在是需要人们感知的,是“因感知而存在”的。于是艺术真实创造了美,人们的审美体验使美存在,这是生活真实或是历史真实无法达到的效果。 而审美体验的快感的产生原因是艺术作品的原型及其所蕴含的经验使欣赏者或阅读者产生了心灵的共鸣。原型是人类共同心理情感和基本的普遍的人性的呈现,许多事实和现象证明了人类这种相通性和共同性。而文艺原型是是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审美意识和心理情感的积淀,是一种心理体验的模式,也是一种关于美的模式。于是原型便是作家创造的美的载体,原型并不是真切的真实,而是一种概念,一种模式。 中国古代文论也强调,艺术真实的最高境界应是“神似”而不是形似。因为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可能产生文学艺术,艺术的创造实质上是用生活材料来表达艺术家对人生的感受和思考;文学艺术是因为有了主体精神的灌注才拥有了生命的 ①雅斯贝尔斯著,鲁路译:《尼采其人其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371页。 ②笛卡尔著,王太庆译:《谈谈方法》,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372页。

李白诗词《梁甫吟》的诗意赏析

李白诗词《梁甫吟》的诗意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梁甫吟》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这是李白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后的作品。此诗借用乐府古题,袭用诸葛亮《梁父吟》立意,巧夺妙换,翻出新意,通过姜子牙、郦食其等人的故事和一些神话传说,表达遭受挫折的愤懑以及期盼明君知己的愿望。全诗意境奇妙,气势磅礴,纵横跌宕,变幻惝恍,淋漓悲壮,堪称乐府诗的名篇。《梁甫吟》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内容】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 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猰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 梁甫吟,声正悲。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屼当安之。 【赏析】: 《梁甫吟》是古代用作葬歌的一支民间曲调,音调悲切凄苦。古辞今已不传,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收有诸葛亮所作一首,写春秋时齐相晏子“二桃杀三士”事,通过对死者的伤悼,谴责谗言害贤的阴谋。李白这首也有“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之句,显然是袭用了诸葛亮那首的立意。诗大概写在李白“赐金放还”,刚离开长安之后。诗中抒写遭受挫折以后的痛苦和对理想的期待,气势奔放,感情炽热,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开头两句:“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长啸”是比高歌更为凄厉激越的感情抒发。诗一上来就单刀直入,显示诗人此时心情极

李煜《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阅读答案附赏析-诗词阅读

李煜《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阅读答案附赏析-诗词阅读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① 李煜 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②。 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 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 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 【注】①本诗是南唐后主李煜在金陵送胞弟邓王李从益赴宣城任职时所作。 ②解携:分手,离别。 (1)这是一首送别佳作,诗中别酒重倾乱山凝恨都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赏析。(4分) ①别酒重倾: ②乱山凝恨: (2)尾联流露出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作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1)①别酒重倾:送别之酒已喝过多遍,还没把人送走,只好再次斟酒,作者借再次斟酒这一件事(动作、细节)来表现兄弟情深,难分难舍。(2分,赏析要点:解释诗意、指明手法、分析效果) ②乱山凝恨:孤帆远影已不见,只有那高高低低的山色峰峦映入眼帘,仿佛凝结着许多遗恨,作者融情于景(或说运用移情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离愁别恨。(2分,赏析要点:解释诗意、指明手法、分析效果) (2)①宽慰之语,安慰弟弟不必心存太多的离别之苦,希望弟弟乐观豁达。因为宣城与金陵相距并不遥远,兄弟二人见面很方便。(2分,答兄长对小弟的无限关爱也可酌情给分。) ②鞭策之意,作者以兄长兼国君的身份劝勉弟弟不要整天满腹离愁别恨,大丈夫还是要以国事为重,以建功立业为己任。(2分) 赏析 李煜,他是才子,是词人,是帝王。作为词人,他是成功的;作为帝王,却是失败的。造物之神可能是吝啬的,给予此就不再给予彼了,也许,正是由于他是一位失败的帝王,上苍便成全了李煜天才般的词人成就,如果他没有丧国的生命体验;如果他没有从帝王转眼变成了臣虏的人生巨变,他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才子或普通的词人,然而,事事难料,正是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才使他成为了词中之王美誉。【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李煜阅读答案鉴赏赏析】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李煜阅读答案鉴赏赏析。每当读李煜的词,我的内心就酸溜溜的,眼睛就盈满了泪水,但是,还是爱读他的词 佛教思想对李煜词的影响对人生是苦的体验 从佛教的立场讲,能深刻领悟到人生之苦是步入佛道的初阶。佛教认为,人生在世,充满种种痛苦。《中阿含经》卷七《象迹喻经》说:云何苦圣谛?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李煜生性儒雅懦弱,多愁善感。他不是什么政治强人,也不具备军事才能,可命运偏偏与他开了一个玩笑,把他生在了帝王之家,自幼见惯了宫廷倾轧,看到对

有一种美叫真实

有一种美叫真实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如今科学技术发达的社会里,人们更是肆意地利用各种科技产品,来使自己变得“更美”——就如那自拍神器的横空出世,它强大的功效,大大地满足了不少男女的爱美之心。然而,在我看来,借助神器变美,如同戴上面具一般,一点儿也不真实。所以,美不在于你所戴的面具有多精致,而在于你脱下面具后的真实。 真实之美存在于方方面面。旷野的树,即便长得歪歪扭扭,即便小或者枝桠甚少,也都直立,坦荡,那是一种顽强之美,因真实而让人肃然起敬;迟暮老人的脸,哪怕如橘子一般皱缩,也不会让人感到丑陋,那条条皱纹显示的是一种沧桑之美,因真实而让人怜悯稚龄小儿,哪怕哭起来眼泪鼻涕一起流也不会让人感到厌恶,那阵阵哭声显示的是一种生命之美,因真实而让人心生欢喜……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最美的便是最真实的。 真正的美不在于掩盖真实的丑陋,而在于连丑陋也都袒露出来的自信。有很多人认为自己爱穷挫,偏偏这似乎是无法改变的丑陋。然而,身高1.1米的米歇尔.贝楚齐亚尼却能坦然接受自己身体上的缺陷。13岁,他第一次演出时,在台上站了足足3分钟以满足许多好奇他矮小身材的观众。这是一种怎样的坦然啊!他虽天生侏儒,却因灵魂的高大而成了音

乐界不朽的巨人。在我看来,身材矮小的他却因拥有高贵的灵魂而别有一种美。这美,是不畏身体缺陷被人注视的自信,是大大方方将缺陷袒露于人前的坦然,更是坚持用真实面对生活的不屈灵魂! 真正的美不在于化了多少浓妆,而在于坚持真实。柴静,是唯一一个坚持素面朝天进行采访的央视记者,却被评为了“最美记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她坚持真实,在如今纷纷追求外表华美的社会上,显得那样素净而难得,所以她获得了大家的称赞。她不矫揉造作,她素面朝天,她坚信自然,所有真实的东西,她都在与世俗洪流的斗阵中坚持着。因这一份真实,她成为了我们眼中的最美。 所以,我确信,美来源于真实地面对与坚持真实,而并非由自拍神器所决定的。自拍神器只能帮助你营造出另一个虽美却是假的自己,那个真实而朴素的自己却被掩盖住了,这是不利于发展自己真正美的。 请相信,有一种美叫真实。当某天你肯正视真实,那么你离真正的美不远了。

初中诗词全集

目录 1.观沧海曹操(东汉)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3.次北固山下王湾(唐)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5.秋词二首刘禹锡(唐)6.夜雨寄北李商隐(唐)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宋)8.潼关谭嗣同(清)9.峨眉山月歌李白(唐)10.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11.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唐)12.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唐) 13.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14.望岳杜甫(唐)15.登飞来峰王安石(宋)16.游山西村陆游(宋)17.己亥杂诗龚自珍(清)18.竹里馆王维(唐)19.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20.逢入京使岑参(唐)21.晚春韩愈(唐)22.泊秦淮杜牧(唐)23.贾生李商隐(唐)

24.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宋)25.约客赵师秀(宋)26.野望王绩(唐)27.黄鹤楼崔颢(唐)28.使至塞上王维(唐)29.渡荆门送别李白(唐)30.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31.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32.龟虽寿曹操(汉)33.赠从弟(其二)刘祯(汉)34.梁甫行曹植(汉)35.饮酒陶渊明(东晋)36.春望杜甫(唐)37.雁门太守行李贺(唐)38.赤壁杜牧(唐)39.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宋)40.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宋)41.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宋)42.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宋)4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44.关雎《诗经?周南》45.蒹葭《诗经?秦风》46.式微《诗经?邶风》

47.子衿《诗经?郑风》4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49.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5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51.卖炭翁白居易(唐)52.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53.送友人李白(唐)54.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宋)55.卜算子?咏梅陆游(宋)56.行路难李白(唐)5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58.水调歌头苏轼(宋)59.月夜忆舍弟杜甫(唐)60.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唐)6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唐)62.商山早行温庭筠(唐)63.咸阳城东楼许浑(唐)64.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唐)65.行香子秦观(宋)66.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宋)67.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宋)68.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

李煜诗词赏析(二)

李煜诗词赏析(二) 1、《长相思?一重山》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赏析: 此词句句写思妇“秋怨”,“秋怨”二字却深藏不露。该词对思妇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侧重于表现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现其胸中之情,用笔极其空灵。 《长相思?一重山》是李煜前期作品。后主李煜的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这个时期的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但其仍有一些抒发悲愁情绪的作品,没有后期复杂的情感,只是通过写词即兴抒

发内心的情感,《长相思?一重山》便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译文: 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菊花开了又落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悠悠明月照在帘子上,随风飘飘然。 2、《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 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 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 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 人间没个安排处。 赏析: 词的上片写主人公信步闲情、伤春感怀的情形,下片写主人公感慨春去、无以自慰的悲愁情怀。这首词多用白描手法,质朴无华,淡雅疏朗,含蓄悠远。 此词通过作者暮春夜晚漫步时所见的景色,表达了词人起伏扬抑的伤春、相思情怀。全词以清景无限来烘托、暗示人物情感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深婉优美的意境。 “遥夜”交待时间,夜色未深,但也入夜有一段时间了。所行之地是“亭皋”,城郊有宅舍亭台的地方。词人在“信步”上着一个“闲”字,点染出一幅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是无理之语。按说“清明才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