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别推荐:中国法制史参考书目

特别推荐:中国法制史参考书目

特别推荐:中国法制史参考书目
特别推荐:中国法制史参考书目

学习中国法制史参考书目

1、陈顾远《中国文化与中国法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林端《韦博论中国传统法律》,台湾三民书局2003年版。

4、瞿同祖《瞿同祖法学论著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梁启超《梁启超法学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胡留元、冯卓慧《夏商西周法制史》,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7、滋贺秀三【日】《中国家族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8、沈家本《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9、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0、梅因【英】《古代法》,九州出版社2006年版。

11、浅井虎夫【日】《中国法典编纂沿革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2、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1~10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

版。

13、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年版。

14、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年出版。

15、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6、马小红《礼与法:法的历史连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7、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收入《观堂集林》卷10,中华书局1959

年出版。

18、《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19、程树德《九朝律考》中华书局2003年版。

20、《张家山汉墓竹简》文物出版社2001年出版。

21、杨联升【美国】《中国制度史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2、蔡万进《张家山汉简<奏谳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23、刘海年《战国秦代法制管窥》,法律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

24、蔡枢衡《中国刑法史》,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25、瞿同祖《汉代社会结构》,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26、孟德斯鸠【法】《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27、梁治平《法意与人情》,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28、郑显文《律令时代中国的法律与社会》,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年版。

29、穗积陈重【日】《法律进化论·法源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30、富谷至【日】《秦汉刑罚制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出版。

31、何勤华《中国法学史》1~3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出版。

32、杨一凡主编《中国法制史考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出版。

33、张建国《帝制时代的中国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出版。

34、杨鸿烈《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5、黄静嘉《中国法制史论述从稿》,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35、杨廷福《唐律初探》,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

36、滋贺秀三【日本】《中国法制史论集·法典和刑罚》,创文社2003年出版。

37、《唐律疏议》,刘俊文点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出版。

38、仁井田陞《唐令拾遗》,栗劲、霍存福等译,长春出版社1989年出版。

39、刘俊文《唐代法制研究》,台湾文津出版社1999年出版。

40、郑显文《唐代律令制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41、钱大群《唐律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出版。

42、李淑媛《争财竞产—唐宋的家产与法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3、刘馨珺《明镜高悬—南宋县衙的狱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44、约翰·威格摩尔《世界法系概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

45、《律学考》,何勤华编,商务印书馆2004年出版。

46、戴建国《宋代刑法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

47、陈俊强《皇权的另一面—北朝隋唐恩赦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48、苏基朗《唐宋法制史研究》,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49、戴炎辉《唐律通论》、《唐律各论》,台湾中正书局1964年出版。

50、徐道邻《中国法制史论集》,台湾志文出版社1976年出版。

51、薛梅卿《宋刑统研究》,法律出版社1997年出版。

52、刘广安《中华法系的再认识》,法律出版社2002年出版。

53、屈超立《宋代地方政府民事审判职能研究》,巴蜀书社2003年版。

54、刘俊文《敦煌吐鲁番唐代法制文书考释》,中华书局1989年出版。

55、仁井田陞《唐宋法律文书之研究》,东京大学出版会1983年出版。

56、高明士主编《唐律与国家社会研究》,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出版。

57、C·莫里斯《中华帝国的法律》,朱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

58、张晋藩主编《中国司法制度史》,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出版。

59、范忠信《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精神》,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

60、梁治平《法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61、白凯【美国】《中国的妇女与财产960—1949》,上海书店2003年出版。

62、《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高道蕴、贺卫方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3、洪丕谟《中国古代法律名著提要》,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

64、杨鸿烈《中国法律在东亚诸国之影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65、《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66、郭东旭《宋代法制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67、叶潜昭《金律之研究》,台湾商务印书馆1973年出版。

68、杨积堂《法典中的西夏文化》,法律出版社2003年出版。

69、奇格《古代蒙古法制史》,辽宁民族出版社1999年出版。

70、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71、苏亦工《明清律典与条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72、D·布迪、C·莫里斯著,朱勇译《中华帝国的法律》,江苏人民

出版社2003年出版。

73、滋贺秀三、寺田浩明等著《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

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74、怀效峰《明清法制初探》,法律出版社1998年出版。

75、尤韶华《明代司法初考》,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6、杨一凡《洪武法律典籍考证》,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

77、那思陆《明代中央司法审判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78、张晋藩《清朝法制史》,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79、郑秦《清代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80、那思陆《清代中央司法审判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81、张晋藩、郭成康《清入关前国家法律制度史》,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8年出版。

82、织田万【日】《清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84、梁治平《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年版。

85、刘广安《清代民族立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

86、朱勇《清代宗族法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出版。

87、S·斯普林克尔【英】著,张守东译《清代法制导论》,中国政法

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88、李贵连《沈家本传》,法律出版社2000年出版。

89、黄宗智《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上海书

店出版社2007年出版。

90、黄宗智《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上海

书店出版社2007年出版。

91、张伟仁辑著《清代法制研究》,台湾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3

年9月出版。

92、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2003年出版。

93、李启成《晚清各级审判厅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94、展恒举《中国近代法制史》,台湾商务印书馆1973年出版。

95、王伯琦《近代法律思潮与中国固有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年出版。

96、张君劢《宪政之道》,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97、萧公权《宪政与民主》,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98、卢静仪《民初立嗣问题的法律与裁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出版。

99、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00、王世杰、钱端升《比较宪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

出版。

101、王健《中国近代的法律教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02、张生《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103、杨幼炯《中国近代法制史》,台湾商务印书馆1973年出版。104、潘维和《中国近代民法史》,台北汉林出版社1982年出版。105、卞修全《立宪思潮与清末法制改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年出版。

106、曹全来《国际化与本土化—中国近代法律体系的形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107、张德美《探索与抉择——晚清法律移植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8、李贵连《近代中国法制与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109、赵晓华《晚清狱讼制度的社会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0、程燎原《清末法政人的世界》,法律出版社2003年出版。

中国法制史各朝代表格总结 刑事立法一览

朝代 刑事立法 刑法适用原则主要罪名刑罚制度备注 夏商1、罪及本人,刑不株连 2、疑罪从轻 3、不杀无辜的恤刑 4、过失从轻 1、不孝罪 2、不从王命罪 3、不事农业罪 4、弃灰于公道罪 1、奴隶制五刑: 墨(黥)、劓、剕(髌)、宫、大 辟 2、法外酷刑: 炮烙、剖心等 西周1、老幼犯罪减免刑罚。 1、区分故意和过失、惯犯和 偶犯。(眚、非眚、非终、惟 终) 2、罪疑从轻、罪疑从赦。 3、宽严适中。 4、因地、因时、制宜。 1、政治性犯罪:违抗王命罪 2、破坏社会秩序、侵犯人身财产安全 犯罪:寇攘奸宄罪 3、渎职犯罪:五过(惟官、惟反、惟 货、惟内、惟来) 1

上下比罪。春秋 战国 秦1、刑事责任能力区分(身高 为界) 2、区分故意和过失(端、补 端、告不审) 3、盗窃按赃值定罪 4、共同犯罪与集团犯罪加 重处罚 5、累犯和教唆犯罪加重 6、自首减轻处罚 7、诬告连坐 8、连坐原则 1、死刑(戮、腰斩、车裂、枭首、 弃市、夷三族、具五刑) 2、肉刑(墨、劓、剕、宫) 3、作刑(徒刑,城旦舂、鬼薪白 粲can、隶臣妾、司寇) 4、财产刑(赀刑) 5、赎刑 6、耻辱刑(多作为徒刑附加刑使 用,髡、耐) 汉1、上请原则1、侵犯皇帝人身、权利及尊严:矫制1、危害中央集权制犯罪:阿党附 2

2、亲亲得相首匿矫诏罪、大不敬罪、阑入与失阑罪、 祝诅巫盅罪 2、危害专制集权与封建政权:左官、 阿党附益、出界、酎金 3、官吏渎职:沈命、见知故纵 4、侵犯生命与财产安全:杀伤罪、盗 窃罪益罪、左官罪、非正、出界、僭越、漏泄省中语、酎金 2、危害君主专制罪:欺谩、诋欺、诬罔,废格诏书,怨望诽谤政治、左道 3、危害皇帝尊严和安全罪:不敬大不敬罪、阑入与失阑罪 4、危害政权犯罪:沈命、见知故纵、群饮酒、通行饮食 三国两晋南北朝1、准五服以制罪 2、官当制度 3、八议入律 4、重罪十条 5、封建五刑的形成 1、绞、斩等死刑制度。 2、流刑。五等,两千五百里第一 等,五百里为差,至四千五百里。 同时施鞭刑 3、鞭刑与杖刑。(北魏增) 4、废除宫刑。(北朝西魏废) 3

2014年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基础模拟试题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1、某区工商分局对一公司未取得出版物经营许可证销售电子出版物100套的行为,予以取缔,并罚款6000元。该公司向市工商局申请复议。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公司可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行政复议 B.在复议过程中区工商分局不得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个人收集证据 C.市工商局应采取开庭审理方式审查此案 D.如区工商分局的决定明显不当,市工商局应予以撤销 2、关于责任年龄与责任能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在不满14周岁时安放定时炸弹,炸弹于甲已满14周岁后爆炸,导致多人伤亡。甲对此不负刑事责任 B.乙在精神正常时着手实行故意伤害犯罪,伤害过程中精神病突然发作,在丧失责任能力时抢走被害人财物。对乙应以抢劫罪论处 C.丙将毒药投入丁的茶杯后精神病突然发作,丁在丙丧失责任能力时喝下毒药死亡。对丙应以故意杀人罪既遂论处 D.戊为给自己杀人壮胆而喝酒,大醉后杀害他人。戊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 3、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向一药店发放药品经营许可证。后接举报称,该药店存在大量非法出售处方药的行为,该局在调查中发现药店的药品经营许可证系提供虚假材料欺骗所得。关于对许可证的处理,该局下列哪一做法是正确的? A.撤回 B.撤销 C.吊销 D.待有效期限届满后注销 4、梁某酒后将邻居某家的门、窗等物品砸坏。县公安局接警后,对现场进行拍照、制作现场笔录,并请县价格认证中心作价格鉴定意见,对梁某作出行政拘留8日处罚。梁某向法院起诉,县公安局向法院提交照片、现场笔录和鉴定意见。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照片为书证 B.县公安局提交的现场笔录无当事人签名的,不具有法律效力 C.县公安局提交的鉴定意见应有县价格认证中心的盖章和鉴定人的签名 D.梁某对现场笔录的合法性有异议的,可要求县公安局的相关执法人员作为证人出庭作

中国法制史作业,案例分析。

中国法制史作业要求: 全班分为5组;各组重点研究下列案件之一,即第一组研究案例1、第二组研究案例2,第三组研究案例3,以此类推。 查找资料,理解案例全文,多角度分析,回答案例性质特点影响等问题,写出书面文稿。每组派代表在讨论时发言。 要求全体同学理解其他四个案例,准备对其他同学发言的做补充。 发言文稿须写明本组人员。发言后交给老师评阅。 案例1:复仇 元和六年九月,富平县人梁悦,为父杀仇人秦果,投县请罪。敕:“复仇杀人,固有彝典。以其申冤请罪,视死如归,自诣公门,发于天性。志在徇节,本无求生之心,宁失不经,特从减死之法。宜决一百,配流循州。” ——《旧唐书·刑法志》 案例2:原情 二年四月,刑部员外郎孙革奏:“京兆府云阳县人张 莅,欠羽林官骑康宪钱米。宪征之,莅承醉拉宪,气息将绝。宪男买得,年十四,将救其父。以莅角 首见血,后三日致死者。准律,父为人所殴,子往救,击其人折伤,减凡斗三等。至死者,依常律。即买得救父难是性孝,非暴;击张莅

是心切,非凶。以髫丱之岁,正父子之亲,若非圣化所加,童子安能及此?《王制》称五刑之理,必原父子之亲以权之,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春秋》之义,原心定罪。周书所训,诸罚有权。今买得生被皇风,幼符至孝,哀矜之宥,伏在圣慈。臣职当谳刑,合分善恶。”敕:“康买得尚在童年,能知子道,虽杀人当死,而为父可哀。若从沉命之科,恐失原情之义,宜付法司,减死罪一等。” ——《旧唐书·刑法志》 案例3:哀其老 广州都督赏仁弘尝率乡兵二千助高祖起,封长沙郡公。仁弘交通豪酋,纳金宝,没降獠为奴婢,又擅赋夷人。既还,有舟七十。或告其赃,法当死。帝哀其老且有功,因贷为庶人,乃召五品以上,谓曰:"赏罚所以代天行法,今朕宽仁弘死,是自弄法以负天也。人臣有过,请罪于君,君有过,宜请罪于天。其令有司设藁席于南郊三日,朕将请罪。"房玄龄等曰:"宽仁弘不以私而以功,何罪之请?"百僚顿首三请,乃止。 ——《新唐书·刑法志》 案例4:近于义 太和六年,兴平县民上官兴以醉杀人而逃,闻械其父,乃自归。京兆尹杜悰、御史中丞宇文鼎以其就刑免父,请减死。诏两省议,以为杀人者死,百王所守;若许以生,是诱之杀人也。谏官亦以为言。文宗以兴免父囚,近于义,杖流灵州,君子以为失刑。 ——《新唐书·刑法志》

中国法制史一览表朝代(精品)

朝代立法概况立法法律法典其它 夏禹刑?茫 茫禹迹,划 为九州-- --九牧1、王命、誓、《甘誓》?2、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3、 不孝罪:“五刑之属三千,而罪 莫大于不孝”4?、贪污法: “昏、墨、贼,杀,皋陶之刑 也。”?“己恶而掠人美为昏, 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 贼” 5、慎重行罚,反对错杀无辜: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6、夏朝就有赎刑。 7、监狱:圜土、夏台、钧台 封建制 五刑: 墨:黥刑 ?劓: 剕:? 宫:?大 辟:?除 此正五 刑,还存 在:?鞭 扑、流 刑、劳役

商汤刑 天罚与神 判1、“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2、“誓”:出兵打仗前的盟誓, 主要是发布军令or宣布军纪 ?“诰”:王or权臣对大臣、 诸侯、下属官吏发布的命令、 指示、训诫?“命”:王针对 具体事情发布的命令3?、“乱 政”、“疑众”:?析言破律,乱 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 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 众,杀; 行伪而坚,言伪而辨,学非而 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 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 杀。4?、惩治职官犯罪“三 风十愆”:“巫风”庭内起舞、 沉溺歌酒等;?“淫风”贪求 财物、迷恋美色、狩猎不休;? “乱风”蔑视圣人教训、拒绝 忠直劝告、 疏远贤德高士、亲近庇护小 人。 刑、赎刑 等刑罚。

5、诉讼制度也比较完备 6、监狱:圜土、囹圄、羑里yǒu lǐ

西周1、明德慎 罚、敬天保 民、以德配 天 2、“亲亲”: 在家族范 围内,人人 皆亲其亲, 长其长,做 到父慈子 孝、兄友弟 恭、夫义妇 听,每个人 都应按照 自己的身 份行事,不 能以下凌 上、以疏压 亲。而且 “亲亲父 为首”,全 体亲族人1、《吕刑》:·又称《甫刑》?·西 周中期具有代表性的法典 ·德教为本,用刑适中:“明于 刑之中” ·惩罚与罪行相符:“其罪惟 均,其审克之”“上下比罪” ·结合具体案件灵活处断:“刑 罚世轻世重”“轻重诸罚有权” ?·案情不能确定时从轻不从 重:“五刑之疑有赦”?·规 定了较为完整的收赎办法,赎 刑由此开始制度化 2、《九刑》:·九篇刑书; ·九种刑罚:墨、劓、剕、宫、 大辟+鞭、扑、流、赎 ·“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西周时期法律总称 礼与刑: 互为表 里,相辅 相成。 礼是要 求人们 自觉遵 守的积 极规范, 侧重于 预防;刑 是对犯 罪行为 的制裁, 侧重于 事后惩 罚。?礼 强调道 德教化, 刑则着 重惩罚 镇压,道

最新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中国法最早的一个主要形式是战争中的(军法)。 2、西周中期,穆王命吕侯制作了(《吕刑》)。 3、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司法官称为廷理。 4、战国时期,商鞅“改法为律”。 5、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大量的记载秦法律令的竹简是在1975年发现的。 6、汉代规定:“天子诏所增损,不在律上者为令”。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了三省制,作为中央中枢机构。 8、唐朝给授农民土地的法律称为均田法。 9、金太祖建国之初,在法制上主要采用女真习惯法,而无成文法。 10、元朝设置行中书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11、明朝简化税制“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 12、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合称“科道”,使监察机构一体化。 13、《资政新篇》是洪仁玕提出的带有一定资本主义色彩的太平天国后期纲领性文件。 14、1906年,清政府制度了《大理院审判编制法》,就大理院和京师审判组织加以规定。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 16、北洋政府奉行特别法应先于普通法原则。 17、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在形式上实行三级立法体制。 18、1934年1月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最主要的是增加了“同中农巩固地联合”的内容。 19、抗日民主政权保障人权条例规定,除_公安司法机关以外,任何机关团体不得进行逮捕、审问、死刑。 20、解放战争后期,人民审判机构的体制不断完善,审判机构一律改称人民法院。 二、单项选择题 1、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B )A、圜土 B、夏台 C、畿内 D、社 2、西周时期,法官在审讯中要察言观色,注意当事人的表情,这种审讯方法被称为(B ) A、五刑 B、五听 C、五行 D、九刑 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是(B ) A、竹刑 B、《法经》 C、《宪令》 D、《大府之宪》 4、秦统一天下后,继续推行法家思想,对秦始皇政权和法制活动影响极大并成为其指导思想的是( C ) A、商鞅的思想 B、李斯的思想 C、韩非的思想 D、李悝的思想 5、为了限制士族对清议的操纵,南朝法律中设有( B ) A、重罪十条 B、清议禁锢之科 C、八议 D、准五服以制罪 6、唐律中的“谋危社稷”是指( B ) A、谋大逆 B、谋反 C、恶逆 D、谋叛 7、凌迟刑作为法定刑始于( A )A、宋 B、清 C、唐 D、明 8、元朝由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C ) A、《大元通制》 B、《泰和律》 C、《元典章》 D、《至正条格》 9、明朝统治者为加重对官吏贪赃受贿罪的处刑,在明律中特设“受赃”一卷于( B ) A、《名例律》 B、《吏律》 C、《礼律》 D、《刑律》 10、清代以“四格”为标准考核官吏,其中品德操行方面的内容称为(A)A、守 11、清末设立的咨议局,依其章程规定,其性质是( B ) A、地方立法议会 B、各省采取舆论之所 C、督抚的咨询机构 D、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12、南京临时政府依据“天赋人权”理论,制颁一系列法令,其中意义最为深远的是(B ) A、禁止买卖人口令 B、权利平等令 C、禁烟法令 D、禁赌法令 13、《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行使统一解释法令及变更判例之权的是( B ) A、立法院 B、司法院 C、最高法院 D、行政院 14、中国宪政运动史上劳动人民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 B ) A、《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C、《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抗日救国十纲大纲领》 15、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确立于( C ) A、工农民主政权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建国后 三、多项选择题 1、春秋时期,郑国和晋国公布成文法后,反对者有(CE )A、邓析 B、子产 C、孔子 D、赵鞅 E、叔向 2、唐朝的法律形式主要有四种即( ABCE )A、律 B、令 C、格 D、比 E、式 3、元代不动产买卖必须具备的要件是(ABCD)A、经官给据 B、先问亲邻 C、印契税契 D、过割赋税 4、《资政新篇》在社会改革方面提出的措施有( ABCDE ) A、革除迷信 B、禁吸鸦片 C、禁止溺杀子女 D、兴建医院 E、禁骄奢之习 5、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社会改革方面的法令有(ABE ) A、禁烟令 B、禁赌令 C、权利平等令 D、慎重农事令 E、改革称呼旧制法令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禹刑:传说为夏朝法律的总称。大抵是启及其后继者根据氏族晚期习俗陆续积累的习惯法,具体内容无

中国法制史形考任务一、二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左传.襄公四年》记载:”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将“法”改为“律”,是在(C) A.夏朝B.西周C.战国时期的秦D.汉 2.夏朝有五种刑罚,共(D )条。 A.五百B.一千C.二千D.三千 3.“威侮五刑,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B) A.习惯B.战争运动员令C.祭祀D.礼仪 4.“昏、墨、贼,杀”中的刑名是(D) A.昏B.墨C.贼D.杀 5.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据叔向解释:“杀人不忌为(C)”。A.昏B.墨C.贼D.杀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古代法字有多种含义,其中包括(BC) A.刑B.公正、不偏不倚C.限制、强制D.律 2.夏朝的监狱叫(ABC ) A.圜土B.夏台C.均台D.囹圄 3.“昏、墨、贼,杀”中的罪名是(ABC) A.昏B.墨C.贼D.杀 4.据东汉郑玄述,夏刑除墨外,还有(ABCD) A.大辟B.膑C.宫D.劓 5.夏朝的法律规范包括(AB) A.禹刑B.甘誓C.汤刑D.汤诰 四.简答题(每小题12.5分,共25分) 1.禹刑 禹刑是夏朝统治者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以禹命名的夏朝法律的总称。 2.甘誓 甘誓是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在"甘"发布的战争动员令。

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诗.商颂.玄鸟》曰:” 2.“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3.商朝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继承了原始社会的神权法。 4.荀子总结商朝的法律,总结出“刑名从商” 5.商朝有一种刑罚,是将犯罪者捣成肉酱,这种刑罚叫做醢。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商汤讨伐夏桀时发布的命令是(《汤誓》)。 2、炮烙之刑出现于(商朝)。 3、夏商时期将死刑称为(大辟)。 4、在奴隶制五刑中,破坏犯罪者的生殖器官,进而残害机能的刑罚是(宫刑)。 5、商朝法律制度的总称叫做(汤刑)。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商朝的立法主要有(ABC ) A.《汤刑》B.《汤誓》C.《汤诰》D.《太甲训》 2.商朝的死刑适用方法有(ABCD ) A.戮B.炮烙C.醢hai D.脯 3.奴隶制五刑包括以下的(ABCD ) A.墨刑B.劓yi 刑C.刖刑D.宫刑 4.商朝的罪名主要有(BCD ) A.昏B.不吉不迪C.暂遇奸宄gui D.不从誓言 5.商朝的监狱称作(ABC) A.圜土B.羑you里C.囹圄D.夏台 四.简答题(每小题12.5分,共25分) 1.商朝刑事立法的指导思想。 商统治者立法的指导思想,仍沿袭了夏朝的神权思想。这种神权思想,把统治阶级的一切活动,包括他们运用法律的活动,都说成上帝和鬼神的力量。这是同当时的历史条件有着密切关系的。夏商时期,刚刚从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原始氏族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奴隶主贵族便利用人们对自然界的愚昧无知而形成的对原始图腾和祖先神崇拜的习俗,把自己的统治说成是"受天命",是代表上天对人间进行统治,把他们对奴隶和平民的镇压,以及对其他不服从统治的惩罚,说成是"恭行天罚"。从而给他们的统治和对人民的镇压,披上一层宗教迷信的保护色。 2.商朝继承制度的前后变化。 继承制度也是私有制的产物,王位继承与财产关系的继承是一致的。商初,王位继承是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并行,但以弟及为主,也就是说,在商初,主要是兄死后,其王位由弟继承,而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商末则完全实行父死子继,以后又逐渐实行了嫡长继承制。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10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10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30.00) 1.春秋时期《竹刑》的制作者是 (分数:1.50) A.子产 B.邓析√ C.李悝 D.商鞅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三节中的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法制史的考题很多考查细化记忆,所以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最好将选项涉及的知识点都简单回顾,以便达到理解记忆的效果,上述四人的成果或事迹分别是:子产铸“刑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邓析编订《竹刑》;李悝颁布成文法典《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封建性质法典;商鞅在秦国变法。重要法律人物的作为或成就一定是考试重点。 2.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中的“三不去”制度是对丈夫休妻权的限制,其中“与更三年丧”是指妻子在夫家守过三年孝。妻子为之守孝的对象是 (分数:1.50) A.丈夫 B.公婆√ C.自己的父母 D.夫家的祖辈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二节中的西周婚姻制度。按照周代礼制,已婚妇女若有下列三种情形则可以不被夫家休弃,即所谓“三不去”;“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其中,“与更三年丧”是指女子入夫家后与丈夫一起为公婆守过三年之孝,已尽子媳之道,亦不能休妻。“三不去”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休妻的限制,但根本上是出于维护宗法伦理的需要。从逻辑上分析一下另三个选项,为丈夫守孝则无所谓丈夫休妻了,嫁入夫家之后再为自己父母守孝是不合礼法的,再者,通常守孝都是儿子为父母、或者长孙为祖父母,对于已婚妇女而言则首要的是公婆,而且祖辈的概念太宽泛,所以只能是B选项。类似“七出三不去”这样长期延续的具体制度一定是考试重点。 3.我国上古史料典籍中的“眚”是指 (分数:1.50) A.惯犯 B.偶犯 C.故意 D.过失√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二节中的西周主要刑法原则。史籍中,过失被称为“眚”,故意即是“非眚”,惯犯被称为“惟终”,偶犯称为“非终”。古书上的生僻字的含义以及相关法律制度,有些只能简单记忆。现代法律概念在古代的名称是考试重点。 4.西周时期对诉讼已经有所区分,其中“以财货相告”称为 (分数:1.50) A..讼√ B..告 C..狱 D..诉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二节中的西周司法制度。西周时期将诉讼称为“狱讼”、词讼,针对诉讼案件的性质,对刑事、民事两类诉讼已有所区分。其中“讼,谓以财货相告者”,“狱,谓相告以罪名者”。“狱”与“讼”,大致相当于近世的刑事、民事两类诉讼,因其性质不同,所以处理的方式也有差别。审理民事案件称为“听讼”,审理刑事案件叫做“断狱”。跟当代法律制度有对比的知识点一定是重点。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试题包含考试答案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商朝参与司法并伪托神意断罪的是( C )。 A.商王 B.廷尉 C.卜者 D.司寇 2.西周王位继承实行( C )。 A.父逝子继 B.兄终弟及 C.嫡长子继承 D.禅让 3.周礼的根本原则是( A )。 A.“亲亲”、“尊尊” B.同姓不婚 B.明德慎罚 D.六礼 4.西周在法制指导思想上的进步是( B ) A.君权神授 B.以德配天 C.法令由一统 D.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5.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 B ) A.质剂 B.傅别 C.合同 D.券书 6.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公布成文法运动中,最早的是( A ) A.郑国子产铸刑书 B. 邓析私造竹刑 C.晋国范宣子铸刑书于鼎 D.楚庄王作《茆门法》 7.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 B )。 A.子产的铸刑书 B.《法经》 C.《秦律》 D.《九章律》 8战国时期改法为律的人物是( B )。 A.韩非 B.商鞅 C.吴起 D.李悝 9.秦简中关于审判原则以及对案件进行调查.勘验.审讯.查封等方面和文书程式的规定是( D )。 A.秦律十八种 B.秦律杂抄 C.法律答问 D.封诊式 10.最早将“亲亲得相首匿”入律条的是( B )。

A.秦代 B.汉代 C.晋代 D.唐代 11.把《具律》改为《刑名》,并置于律首的法典是( D )。 A.《法经》 B.《九章律》 C.《晋律》 D.《新律》 12第一次将礼中的“服制”列入律典作为定罪量刑原则的是( A )。 A.《晋律》 B.《北魏律》 C.《开皇律》 D.《永徽律》 1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官吏选任采取( C )。 A.任子 B.察举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4封建五刑和“十恶”最早确立于( D )。 A.《北齐律》 B.《晋律》 C.《唐律疏议》 D.《开皇律》 15.依唐律,二罪以上俱发( A )。 A.以重论 B.各重其事 C.累计处刑 D.自首减免 16.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刻板印行的法典是( A ) A.《宋刑统》 B.《大明律》 C.《大清律例》 D.《唐律疏议》 17.清雍正年间在全国推广的赋役改革是( C ) A.两税法 B.一条鞭法 C.地丁合一 D.什一而税 18.清末修订的最重要的一部法律是( B )。 A.《公司律》 B.《大清新刑律》 C.《法院编制法》 D.《大清民律草案》 19.中国历史上公布的第一部正式宪法是( D )。 A.《钦定宪法大纲》 B.《临时约法》 C.袁记约法 D.贿选宪法 20.南京国民政府“训政”的核心是(A )。 A.以党治国 B.五权宪法 C.民有、民治、民享 D.三民主义 21.南京国民政府制定民法的原则是( B )。 A.民商法分立 B.民商法合一 C.民刑法分离 D.民刑法合一 22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土地立法的中心内容是( B )。 A.没收地主土地 B.减租减息 C.废除封建性土地制度 D.平均地权 23.解放战争时期,揭开土地改革运动序幕的文件是( B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五四指示》 C.《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D.《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24.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 C ) A.法律和国家一起出现 B.原始社会就存在法律 C.在原始社会法律和道德是不可分的 D.先有法律,后有习惯法

《中国法制史》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夏2.刑罚世轻世重轻中重 3.邓析4.廷尉大理寺 5.《九章律》厩6.张斐杜预 7.北齐律8.十二七 9.《唐律疏议》10.非公室告公室告 11.杜周杜延年12.《魏津》(《新律》) 13.宋14.笞三百弃市 15.谋反恶逆16.三年 17.理学18.热审 19.德主刑辅20.五复奏三复奏一复奏 21.斩衰齐衰22.《问刑条例》 23.大理寺卿通政使礼部24.《大清律集解附例》 25.人民委员会26.《泰始律》 27.杂28.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 29.元30.明《大诰》 31.《大清律例》32.清未修律 二.名词解释 1.五刑:刑罚名。有奴隶制五刑:墨、劓、剕、宫、大辟。封建制五刑:笞、杖、徒、流、死。 2.《法经》:魏李悝编撰。六篇:《盗》、《贼》、《囚》、《捕》、《杂》、《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 3.读鞫:中国古代,断罪判决原则上要对被告及其亲属宣读。最初出现于先秦。 4.三司推事:首先在唐代,对某些特别重大案件,由中央的大理寺,刑部及御史台长官组织特别法5.六礼:西周时期,婚姻的缔结须合乎一定的礼仪,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6.董仲舒:我国封建时代著名唯心主义思想家,哲学家和经学家。(公元前179——公元前104年)。 主张以儒家学说思想作为西汉的指导思想,提出“墨黜百家,独尊儒术”,“德主刑辅”,首倡春秋决狱。 7.《大清新刑律》:1905草订,1910颁布。分总则,分则两编,53章411条,附《暂行章程》5条。依资产阶级刑法体例,采取资产阶级国家刑罚体系。 8.晋律:又称《泰始律》,贾充、杜预对曹魏《新律》删订,颁行。该律经张斐、杜预作注,又称“张杜律”。共20篇,增《法例》,增加律疏注释。 9.热审:每年小满后十日至立秋前一日,由大理寺左右二寺官员,会同各道御史及刑部承办司共同审录关押在京师各狱的笞杖罪囚,或免释或减等,或保释。 10.条法事类:宋代的法律形式之一,以“事类”即公事性质为标准分门编篡法规大全,每项事类中同时收入相关敕令、格、式、申明等,条法事类产生于南宋孝宗淳熙年间。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充题:(每空0.5分,30空,共15分) 1、周朝总结商朝灭亡的教训,提出了“__以配天,明德慎__”的思想。 2、西周时,司法官员贪赃枉法之类的犯罪,称为“五过之疵”,主要指“惟官、惟反、_______、_______、惟来”等五种行为。 3、周代有所谓“三赦”之法,即赦幼弱、赦老耄、_______。又有“三宥”之法,即宥不识、_______、宥遗忘。 4、中国古代的继承制度,在财产权利方面基本上是诸子平均分配遗产,出嫁女一般没有继承权。在政治特权及宗法权利的继承方面实行的是_______。 5、在秦代,一些判案成例也有法律效力,称之为_______。 6、汉景帝时曾规定,老幼、孕妇、师、侏儒等“当鞫系者,_______之”。意即不戴刑具、不加桎梏。 7、自汉代开始,受阴阳五行说的影响,国家正式确定了按照季节执行赏罚的制度,此即“_______、_______”。 8、曹魏时,受《周礼》“八辟”的影响,在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八议”制度,八议分别是议亲、议故、议贤、_______、议功、议贵、_______、议宾。 9、南北朝时,法律首创以_______或_______抵当徒刑的制度,称为“官当”。 10、《唐律》由十二篇组成,即名例、卫禁、职制、_______、厩库、擅兴、盗贼、_______、诈伪、杂律、捕亡、断狱。

11、唐律首次将六种非法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归纳到一起,称为“_______”。即强盗、窃盗、枉法(赃)、不枉法(赃)、受所监临、坐赃。 12、_______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雕版印行的法典。 13、_______是世界史上的第一部法医学著作,其作者是南宋人宋慈。 14、清代,每年秋天在北京由九卿、詹事、科道、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进行两次大的会审,其中对当年各省上报的死刑案件及往年的死刑监候案件进行的会审称为;对京师刑部狱中在押死囚进行的会审称为_______。 15、清代,每年夏天要进行一次集中审录轻罪囚犯的会审活动,旨在“断薄囚、出轻系”,称为_______。 16、明清时代省级专职司法官员是_______,它是由宋元时代的各路专职司法官员_______演变而来的。 17、北洋政府时期,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正式宪法文本——《中华民国宪法》。这是贿选总统_______当政时颁布的,人称_______。 18、中国近代第一部民法典草案产生于_______时期,第一部正式民法典颁布于_______时期。 19、中国法律近代化完成的标志是******南京政府时期体系的形成。 二、判断正误并作出更正或简单说明理由:(每题2分,15题,共30分) 1、《周礼》是周朝的礼仪教材,后人把周代的所有礼仪习惯称为“周礼”。 2、“神判”的意思是神的裁判,“天罚”的意思是天的惩罚。

中国法制史专题整理

中国法制史专题整理 刑罚 夏商五刑:墨、劓、膑、宫、大辟 周初《九刑》:墨、劓、刖、宫、大辟、流、赎、鞭、扑 西周中后期赎刑是《吕刑》的核心内容 秦“具五刑”:秦朝最残酷的死刑 “赀别”:秦朝经济刑之一,经济制裁惩罚官吏一般失职和百姓一般违法行为汉“亲亲得相守匿”原则 废除肉刑 魏晋《北齐律》标志着初步形成封建五刑制,分为:死、流、徒、杖、笞 唐以五刑为主:死、流、徒、杖、笞 《贞观律》中出现“加役流” 五代“刺配”(杖刑、流刑、刺面三刑合一);凌迟 宋宋真宗时期刺配刑上升为法定刑罚之一;南宋时以国家大法肯定凌迟 明《大诰》规定许多律外适用的酷刑;充军有终身(本人)和永远(子孙)定罪量刑“轻其所轻,重其所重” 清“发遣为奴”即将犯罪者发往边疆某地为八旗官兵或贵族私家之奴隶 五礼与六礼 五礼周礼名目即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 吉礼:祭祀;凶礼:悼念;宾礼:天子诸侯;军礼:征伐;嘉礼:节庆 六礼西周婚姻仪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求婚;问名:姓氏出生;纳吉:祭祀; 纳征:聘礼;请期:婚期;亲迎:迎亲 八议 魏晋八议制度《曹魏律》: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勤、议贵、议功、议宾隋《开皇律》进一步完善八议制度 唐确定八议制度: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勤、议贵、议功、议宾) 十恶 南北朝《北齐律》确定重罪十条: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 隋《开皇律》改“重罪十条”为“十恶” 唐《名例律》规定“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和内乱。 谋反:图谋、参加推翻封建政权; 谋大逆:图谋、毁坏皇帝宗庙、陵墓和宫殿;谋叛:图谋、背叛国家; 恶逆:一种殴打、谋杀尊亲属;不道:杀人、邪术诅咒; 大不敬:危害皇帝人身安全和尊严;不睦:亲族互相侵害; 不义:侵犯长官和夫权;内乱:亲族之间犯奸 五听与六赃 五听西周审问方式: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

评李贞德的《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评李贞德《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 我近期拜读了李贞德的《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这本书虽然小,但内容充实、条理清晰,它从小处着眼,探讨了南北朝这一向儒家化过渡的时期中国法律的特点,给我带来了许多启发。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从一个案例着手分析整个时代的法律特征,真可谓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一 李贞德,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兼任教授,主要研究汉唐之间妇女生活以及与相关的法制史和医疗史问题。她的主要作品:1、《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台北:三民书局,2001;2002二刷;2005三刷;2006四刷)。简体字本2008年6月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日文版由大原良通译,《中国儒教社会に挑んだ女性たち》(东京:大修馆书店,2009)。 2、《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台北:三民书局,2008)。编辑 3、李贞德、梁其姿主编,《妇女与社会》,收入邢义田、黄宽重、邓小南总主编,《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第9册。 4、《性别、身体与医疗》(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08)。 5、《中国史新论?性别史分册》(台北:中央研究院?联经出版公司,2009)。 二 这本小书,写的是公元六世纪时一位鲜卑公主的故事:她的爱、恨与婚姻。她因妒忌而施暴,又因驸马外遇而受暴;结婚十年好不容易怀孕,却在丈夫的践踏下流产、伤逝。①这个案件在历史记载中,有时被简称为“刘辉案”或“殴主伤胎案”,围绕这起案件,代表皇室旨意的门下省官员和以尚书三公郎中为代表的汉化官僚集团针锋相对,就如何处置驸马和与此案相关的四个平民展开激烈斗争。从他们的共识和歧义之处,可以一窥中国法律的“儒家化”进程,以及汉唐期间女性法律地位状况。 该书所讨论的,主要是汉唐之间的历史,集中在公元三世纪到七世纪之间,也有学者称为中古时期。就父系伦理法制化一事而言,这段时间是专制皇朝,并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实践它所认可的伦理规范。分列近四百年之久的魏晋南北朝之中,没有任何一个政权可以宣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北方,五胡陆续称霸,个个力求永续发展,在南方。汉人政权也不断推陈出新,影响社会结构。因此,不要说是各个政权对婚姻和家庭伦理的观念或有差别,即使是在同一个朝廷之上,不同出身背景的政治人物,都可能有歧义的看法。②作者尝试利用公元六世纪的这个法律案件作为引子,来回答三个问题:第一、哪些婚姻和家庭伦理被纳入法律规范之中;第二、儒家伦理法制化的过程是如何 ①李贞德《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三联书店2008年版,自序,第1页。

最新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好资料学习-----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在每小题每小题(本大题共30小题,1分,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前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 1.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A.夏 B.商 C.周 D.秦 2、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 A、圜土 B、夏台 C、畿 内 D、社 ( ) 3.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 B.断手、刖、劓、宫、大辟 C.墨、劓、刖、宫、大辟 D.醢、脯、劓、墨、大辟 、西周时期,法官在审讯中要察言观色,注意当事人的表情,这种4 审讯方法被称为() B、五听 C、五行 D、九刑A、 五刑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5 是()《宪令》 D、《大府之宪》、A、竹刑 B《法经》 C、《兴律》6.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 ) 和《杂律》 D.《厩律》A.《具律》 B.《盗律》 C. 、凌迟刑作为法定刑始于()7 D、明、宋 B、清 C、唐A 、在汉朝,由秦的“课”发展而来的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8 )

单行法规称为(、比、科 D、令A、律 B C 9、三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是() A、“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B、“拨乱之政,以礼为先”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C、“拨乱之政,以德为先” D、“拨乱之政,以律为先”( ) 《刑名》篇分为《刑名》与《法例》10.将《新律》之两篇的律典是 A.《九章律》 B. D. C.《北魏律》《北齐律》《晋律》 ( ) 11.隋朝的律有《开皇律》和 A.《大律》 B.《泰始律》 C. D.《武德律》《大业律》 ( ) 12.唐律中大致相当于现今刑法总则篇的是 A.《名例》 B.《刑名》 C.《法例》 D.《具律》 13.封建五刑和“十恶”最早规定于().《开皇 DA.《北齐律》 B.《晋律》 C.《唐律疏议》律》 )14.唐律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 大不敬A.不孝 B.恶逆 C. D.不义 )15.充军作为正式刑名,始自( .清朝.宋朝 B.明朗 C D.元朝A )16.明代中央的审判机关是( .刑部 B.都察院 C D.御史台A.大理寺

中国法制史第二次作业

中国法制史第二次作业 一、填空题(共 8 道试题,共 30 分。每空3分) 1. 魏律改具律为(刑名),并冠于律首。 2. 秦朝提出“法令由一统”,意思是说,全国不仅施行统一的法律,而且最高立法权属于(皇帝)。 3. 曹魏高贵乡公规定:“在室之女,从父母之诛,”已嫁之妇,“(从夫家之罚)”。 4. 秦朝采用(法家)思想作为自己统治思想的基础。 5. 北齐律的篇目为(十二)篇。 6. 两汉时期,公侯及其嗣字和官吏三石但以上者在法律上皆享有有罪(先请)的特权。 7. 秦始皇乐以“刑杀为威”,后人评价“秦法繁于(秋荼),而网密于(凝脂)。” 8. 亲亲得相首匿是指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和(大逆)外,均可互相隐匿犯罪行为,而不受法律追究或减免刑罚。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秦朝的法廷成例叫做(B)。 A. 成 B. 廷行事 C. 式 D. 法律答问 满分:3 分 2. 第一次将儒家的“服制”列入律典的是(B)。 A. 魏律 B. 晋律 C. 北齐律 D. 北周律 满分:3 分 3.汉代的买卖契约叫做( C )。 4. A. 质剂 B. 傅别 C. 券书 D. 红契 满分:3 分 4.皇帝制度的理论化、神秘化,开始于(C )。 5. A. 西周 B. 秦朝 C. 汉朝 D. 唐朝 满分:3 分 5. 汉朝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单行法规,叫做( C)。 A. 律 B. 令 C. 科 D. 比 满分:3 分 6. 汉朝规定,吏民如知有人犯法,必须举告,否则就是( D )。 A. 大逆无道 B. 首匿 C. 通行饮食 D. 见知故纵 满分:3 分 7. 开始区分律和令的是(A),其中规定“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 A. 晋律 B. 齐律 C. 魏律 D. 蜀律 满分:3 分 8. 秦朝关于案件的调查、勘验、审讯等程序的文书程式的法律形式是(B)。 A. 令 B. 式 C. 法律答问 D. 廷行事 满分:3 分 9. 汉代诸侯百官的器用、服饰、乘舆各有规制,如有“逾制”,即构成( B)。 A. 阿党与附益罪 B. 僭越罪 C. 出界罪 D. 泄露省中语罪满分:3 分 10. 晋律规定买卖田宅牛马要向国家缴纳总价值4%的税收,称为(A)。 A. 契税 B. 散估 C. 红契 D. 文券 满分:3 分 三、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睡虎地秦墓竹简》经后人整理,内容包括(ABCD)。

中国法制史14句口诀

中国法制史14句口诀 1 郑国刑书首公布邓之竹刑晋之鼎 2 法经封建数第一商鞅改律汉承秦 3 八议制度入曹魏置于篇首乃刑名 4 晋增法例和五服泰始注律属张杜 5 北齐合二为名例重罪十条隋唐承 6 封建五刑始开皇加役流刑始贞观 7 永徽律疏耀中华元后方才称疏议 8 太祖刑统首刊印神宗方设编敕所 9 折杖配役皆太祖仁宗不仁用凌迟10大明仿元设六部大诰治吏空普及11大清律例集大成现行刑律废七篇12新的刑律未施行民律草案未颁布13宪法文件首钦定国会制定在天坛14正式颁布属那部贿选宪法笑料传

中国历史朝代表夏:约前2071-约前1600 商:约前1600-约前1046 周:西周:前11世纪-前771 东周:前770-前771 (又称春秋、战国) 春秋:前770-前256 战国:前475-前221 秦:前221-前206 汉:西汉:前206-公元23 东汉:25-220 三国:魏:220-265 蜀:221-263 吴:222-280 晋:西晋:265-316 东晋:317-420 十六国:304-439 南北朝:南朝: 宋:420-479 齐:479-502 梁:502-557 陈:557-589 北朝:北魏:386-534 东魏:534-550 北齐:550-557 西魏:535-557 北周:557-581 隋:581-618 唐:618-907 五代十国:后梁:907-923 后唐:923-936 后晋:936-946 后汉:947-950 后周:951-960 十国:902-979 宋: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9 辽:907-1125 西夏:1038-1227 金:1115-1234 元:1279-1368 明:1368-1644 清:1644-1911

中国法制史电大历年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中国法制史 2008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史书上记载:“吕命穆王,训夏( )。” A,禹刑 B.汤刑 C.九刑 D.赎刑 2.秦朝的中央司法审判机关的长官叫( )。 A.大理寺 B.廷行事 C.廷尉 D.宗正府 3,在我国法制史上,正式把“重罪十条”纳入法典的是( )。 A.魏律 B.北齐律 C.开皇律 D.唐六典 4.首次规定封建五刑制度的法典是( )。 A.开皇律 B.大业律 C.唐律疏议 D.唐六典 5.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是( )。 A.《开皇律》 B.唐律 C.《宋刑统》 D.《大清律例》 6.我国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是( )。 A.《九章律》 B.《北齐律》 C.《唐律疏义》 D.《宋刑统 7.清朝主管审判的中央司法机关是( )。 A.刑部 B.大理寺 C.都察院 D.清吏司 8.太平天阔的结婚证书叫( )。 A.合挥 B.聘书 C.婚约 D.合约 9.武昌起义后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共四章( )条。 A.21 B.20 C. 22 D.24 10.我国第一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劳动人民制定,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纲领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D.《中国土地法大纲》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商朝的监狱叫做( )。 A.图固 B.圜土 C.均台 D.牖里 2.四周的婚姻制度有( )。 A.六礼 B.七去 C.三不去 D.五听 3.春秋时期,郑国和晋国公布成文法,受到( )的批评。 A.孔丘 B.商鞅 C.魏文候 D.叔向 4.秦朝的法律思想有( ), A.法令由一统 B.事皆决于法 C.以刑杀为威 D.严刑峻法

中国法制史

中国法制史 一名词解释(全面、时间、人物) 五刑:北魏时,初步形成死、流、徒、鞭、杖的五刑体制。 圜土:夏商时期的监狱通称,主要关押违法犯罪的劳役刑徒。(西周也是)。 三宥:不识、过失、遗忘,即对不能正确识别犯罪客体的误伤、不能恰当预见行为后果的误犯以及没有主观故意的过失等三种违法犯罪行为,可以给予减轻刑事责任的宽宥处理。 三赦:幼弱、老旄、惷愚,指对年幼无知的未成年人、年迈体衰的耄耋老人和有精神障碍的痴呆者等三种人的违法犯罪,除故意杀人的重罪外,可以免予追究刑事责任。 法经:战国初期,魏国在李悝的主持下参考、总结各国的立法经验,制定的一部系统的成文法典即《法经》,共六篇。 八议: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在《新律》中规定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这八种特殊人物,不适用普通诉讼审判程序,司法官员也无权直接审理管辖,而必须上报皇帝进行议决,其结果一般都能获得宽宥处理。 十恶: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十种最严重的犯罪行为。 律学:律学是中国古代研究法律的学问。因商鞅改法为律以后,各朝代的主要法典多称律,故有此称。 张杜律:由于《晋律》言辞简约,实施中难免产生歧义,当时的著名律学家张斐和杜预分别为律作注,“兼采汉世律家诸说之长,期于折衷至当”,总结了历代刑法理论与刑事立法的经验。经晋武帝批准,下诏颁行天下,与《晋律》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经张杜二人注解后的《晋律》,也被径称为“张杜律”。 周公制礼:西周初年,周公姬旦出师东征、平定叛乱后,为贯彻“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的法制原则,而系统地建立了一套规范详备的礼仪典章制度,作《周官》,称为周公制礼。 五服:“五服”是根据血缘亲属关系的远近而规定的五种丧服的服制。服制共分为斩衰(三年)、齐衰(最长一年)、大功(九个月)、小功(五个月)、缌麻(三个月)五等,故称五服。 法家:通常下法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以法治为思想核心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等。指春秋后期萌芽,战国以后思想正式形成乃至成熟发展的以管仲、商鞅、韩非等为代表的学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