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儿科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

中医儿科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

中医儿科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中医儿科是指运用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来预防、诊断和治疗儿童常见疾病的一门医学专业。中医重视整体观念,强调“治未病”,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来达到治疗的目的。本文将介绍几种中医儿科常见疾病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儿童感冒

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表现为咳嗽、流鼻涕、发热等症状。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类型。对于风寒感冒,可服用草果薏苡仁汤。草果具有发散风寒、解表的作用,薏苡仁则可清热降火。对于风热感冒,可以服用连翘败毒散。连翘败毒散具有清热解毒、解表的功效,适用于症状轻微的风热感冒。

二、儿童哮喘

哮喘是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喘和咳嗽。中医认为,哮喘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治疗哮喘可采用桑菊石膏汤,该方药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另外,还可使用辛夷细辛散进行治疗,该方药具有温肺祛寒、行气止咳的功效。

三、儿童腹泻

腹泻是儿童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表现为大便稀水、频繁排便等症状。中医认为腹泻主要与脾胃湿热、寒湿积聚等因素有关。治

疗腹泻常用橘红承气汤,该方药有止泻、清热的作用。另外,还可使用千金泻心汤进行治疗,该方药具有利水泻火、消炎的功效。

四、儿童湿疹

湿疹是常见的皮肤病,常见于婴幼儿。中医认为湿疹主要与体内湿热郁结、脾胃功能失调有关。治疗湿疹可采用黄连阿胶汤,该方药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的作用。另外,还可使用玉屏风散进行治疗,该方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痒的功效。

五、儿童多动症

多动症是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疾病,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等症状。中医认为多动症主要与心肝失调、脾胃功能紊乱有关。治疗多动症可使用益气安神丸,该方药有安抚心神、镇静神经的作用。另外,还可采用赖氏五子衍宝散进行治疗,该方药具有益气养血、安抚肝阳的功效。

总结起来,中医儿科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注重调理整体,通过中药的运用来达到平衡人体内部环境的目的。然而,治疗儿童疾病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能自行进行治疗。同时,家长也需注意儿童的饮食、作息、环境等方面的调理,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中医儿科中医对儿科疾病的独特疗法

中医儿科中医对儿科疾病的独特疗法中医学源远流长,其对于儿科疾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疗法。中医注 重整体观察和辨证施治,通过平衡阴阳、调节气血来治疗儿童身体上 出现的问题。下面将介绍中医在儿科疾病治疗中所采用的独特疗法。 一、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儿科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 整儿童体内的气血运行,以达到疏通经络、提升机体自愈能力的效果。相比于药物治疗,针灸疗法具有疗效明显、无副作用等优势,尤其适 用于一些儿童慢性疾病的治疗,如小儿哮喘、遗尿症等。同时,在儿 科病症的预防上,针灸也被广泛应用。 二、中草药疗法 中草药疗法是中医儿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草药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激发机体自愈能力,对儿童疾病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中草药具有疗 效稳定、温和安全等优点,并且适用于各种年龄段的儿童。在中医儿 科中,常用的中草药包括枸杞子、白术、黄芪、柴胡等,具有调理脾胃、补益气血、清热解毒等功效。 三、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是中医儿科中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通过对儿童身体的 按揉、摩擦、推拿等手法,刺激经络、调和气血,以促进身体的正常 发育和康复。推拿疗法适用于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消化不良、运动障

碍等疾病。它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改善儿童的体质,增强抵抗力。 四、食疗疗法 食疗疗法是中医儿科中的一种特色治疗方法。根据儿童的体质和疾 病特点,中医医师制定相应的食谱,通过合理的食物组合和烹饪方法,调节儿童的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如,在治疗小儿腮腺 炎时,中医医师会建议患儿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多食清热解毒的食材,如苦瓜、西瓜等,以帮助儿童清除体内湿热。 五、养生保健 中医儿科强调疾病的防治兼顾,提倡养生保健的理念。通过调整儿 童的作息规律、合理安排膳食、增强体育锻炼等方法,提高儿童的身 体素质,预防常见儿科疾病的发生。此外,中医儿科还特别重视季节 保健,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调整儿童的饮食结构、起居习惯, 从而提升儿童的自我抵抗能力。 综上所述,中医儿科在治疗儿童常见疾病上拥有独特的疗法。中医 的针灸、中草药、推拿、食疗等方法都能有效地调理儿童的身体机能,提高自愈能力,对于儿科疾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此外,中医儿科 注重疾病的预防,通过养生保健的方法提升儿童的身体素质,降低疾 病的发生率。因此,中医儿科在现代医学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并为儿童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儿科病中医治疗

儿科病的中医治疗 一、流行性腮腺炎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无特殊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处理。 患儿应当卧床休息,给予对症治疗,至腺肿完全消失为止,高热降温,为减少酸性对口腔的刺激,可用肠溶阿司匹林或对乙酚氨基酚。可用复方硼酸溶液漱口,磺胺药和抗菌药无效。中药是常用板蓝根。局部用紫金锭或如意金黄散加减,用醋调后外敷,是否确实有效,有待一定数量病例严格对照观察证实。临床用干扰素治疗,是否有加速消肿、缩短疗程的效果尚未有不同意见。局部也可以用透热、红外线灯理疗。 二、慢性鼻炎 中医疗法: (1)处方举例一:藿香9克,连翘9克,升麻6克,辛夷3克,青黛3克,水煎服,对单纯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特别市小婴儿鼻炎,效果较好 (2)处方举例二:辛夷15克,蒿本9克,白芷9克,防风9克,升麻6克,甘草6克,青黛3克。煎服或研为细末,每次服0.9~1.5克,每日2~3次。对单纯性鼻炎或肥厚性鼻炎均适用。 (3)针刺疗法:针刺常用穴位为迎香、合谷、列缺、风池,每日1次;按摩迎香、合谷疗效亦佳,耳针则用内鼻、肾上腺。 三、慢性扁桃体炎 中医疗法:主证为扁桃体中毒红肿,时轻时重,低热,手足心热等阴虚内热症状,治法以滋阴清热、凉血消肿为主。常用甘露饮加减。 处方举例:元参、生地各15克,青黛3克,麦冬9克,板蓝根9克,青果9克,夏枯草9克,昆布9克。可随症加味; (1)合并淋巴肿大时加海藻9克,夏枯草9克,昆布9克。(2)大便秘结者重用元参至30克。(3)疼痛音哑者加桔梗6克,蝉衣6克。(4)伴有低热者加选地骨皮9克,白薇9克,知母6克,黄柏6克。 四、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普通感冒: (1)风寒感冒:多见于较大儿童感冒初期,出现恶寒、发热、无汗、流涕、头身疼痛、咳嗽有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治以辛温解表发法。处方举例:麝香9克,菊花9克,苏梗6克,荆芥穗3克,连翘9克,生石膏9克。 (2)风热感冒:多见于婴幼儿,发热较重,或汗出而热不解,鼻塞、流黄涕、面赤、咽红,或咳嗽有痰,舌尖稍红,苔薄白或黄白相间,脉浮数或滑数。治以辛凉解表,清热解表,清热解毒法。 处方举例一(用于表热重者):银花9克,连翘9克,薄荷6克,板蓝根9克,生石膏15克,牛蒡子9克。 处方举例二(适用于里热重者):银花9克,连翘9克,菊花9克,青黛3克,地骨皮9克,白薇9克,生地9克,板蓝根9克,生石膏15克。 2、流行性感冒:发病急,病情较重。全身症状较明显,容易出现营分证候,可采用风热感冒的治疗方法,结合临床随证加减。 五、急性支气管炎 中医治疗:

中医儿科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

中医儿科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中医儿科是指运用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来预防、诊断和治疗儿童常见疾病的一门医学专业。中医重视整体观念,强调“治未病”,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来达到治疗的目的。本文将介绍几种中医儿科常见疾病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儿童感冒 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表现为咳嗽、流鼻涕、发热等症状。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类型。对于风寒感冒,可服用草果薏苡仁汤。草果具有发散风寒、解表的作用,薏苡仁则可清热降火。对于风热感冒,可以服用连翘败毒散。连翘败毒散具有清热解毒、解表的功效,适用于症状轻微的风热感冒。 二、儿童哮喘 哮喘是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喘和咳嗽。中医认为,哮喘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治疗哮喘可采用桑菊石膏汤,该方药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另外,还可使用辛夷细辛散进行治疗,该方药具有温肺祛寒、行气止咳的功效。 三、儿童腹泻 腹泻是儿童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表现为大便稀水、频繁排便等症状。中医认为腹泻主要与脾胃湿热、寒湿积聚等因素有关。治

疗腹泻常用橘红承气汤,该方药有止泻、清热的作用。另外,还可使用千金泻心汤进行治疗,该方药具有利水泻火、消炎的功效。 四、儿童湿疹 湿疹是常见的皮肤病,常见于婴幼儿。中医认为湿疹主要与体内湿热郁结、脾胃功能失调有关。治疗湿疹可采用黄连阿胶汤,该方药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的作用。另外,还可使用玉屏风散进行治疗,该方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痒的功效。 五、儿童多动症 多动症是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疾病,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等症状。中医认为多动症主要与心肝失调、脾胃功能紊乱有关。治疗多动症可使用益气安神丸,该方药有安抚心神、镇静神经的作用。另外,还可采用赖氏五子衍宝散进行治疗,该方药具有益气养血、安抚肝阳的功效。 总结起来,中医儿科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注重调理整体,通过中药的运用来达到平衡人体内部环境的目的。然而,治疗儿童疾病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能自行进行治疗。同时,家长也需注意儿童的饮食、作息、环境等方面的调理,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中医理论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对儿童疾病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治疗经验。中医儿科常见病包括感冒、咳嗽、发热、腹泻、食欲不振等。下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医儿科常见病的诊疗规范。 一、感冒 感冒是由多种致病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特征为发热、头痛、咳嗽、鼻塞、喉咙痛等。中医认为感冒的病因主要是邪气入侵体内,致使气血失调。感冒的治疗要根据病因来针对性治疗,一般治疗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理体质:以滋养肺脾为主要原则,用做法可见吃一些新鲜 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橙子、菠菜等,增强机体免疫力。 2.辛凉解表:在感冒初期可用辛凉解表,如荆芥、薄荷、藿香等,缓解头痛、发热、咳嗽等症状。 3.清热解毒:感冒后期可用清热解毒的方法,如黄芪、三七、 柴胡等,消除邪气,恢复机体正常功能。 4.根据症状加减方:根据感冒症状加减中药方剂,如感冒伴有 流涕鼻塞、咳嗽等,可用麻黄汤加减等方剂。

二、咳嗽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主要特征是反复咳嗽,严重影响病人正常生活。中医认为咳嗽的原因有风热、燥热、肺热等,调理方法常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清热降火:咳嗽伴有发热症状时,可用清热降火的方法,根 据体质加减用黄连、银翘、生石膏等中药配方。 2.益气润燥:咳嗽时喉咙不适,可用益气润燥的方法,如黄芪、麦冬、山药等,润肺益气,改善咳嗽症状。 3.理气和胃:咳嗽伴有胃痛、烧心等症状时,可用理气和胃的 方法,如香附、柿子、茯苓等,缓解胃部不适,改善咳嗽症状。 三、发热 发热是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是机体对外界致病因素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具体症状包括头痛、体温升高、出汗等。中医认为发热的病因主要有外感热毒、气虚体弱、营卫失调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解表里透:针对口渴、头痛、发热等症状,可用解表里透的 方法,如桑叶、板蓝根、金银花等药物来清除热毒。 2.益气固表:当发热伴有脾虚、胃弱症状时,可用益气固表的 方法,如党参、茯苓、黄芪等,调养气血,提高人体免疫力。

中医治疗儿科常见病

中医治疗儿科常见病 一、发热:体温38.5℃以下(3天为一疗程) 治则:疏风解表,宣肺清热。 推荐治疗方法:小儿推拿疗法、耳尖放血疗法、中药足浴。 二、反复感冒:(10-20天为一疗程) 儿童反复感冒的原因有气虚、阴虚、内热等不同原因。中医认为人之所以发病是由于正气不足,阴阳失于平衡所致,对反复感冒的孩子,重视机体的内在调理,使阴阳趋于平衡,正气充沛,减少发病。中医调理儿童反复感冒分为病前预防、病中治疗、病后调护三个阶段。 推荐治疗方法:小儿推拿疗法、中药内服、穴位贴敷、拔罐、耳穴压籽、食疗。 三、哮喘:(10-20天为一疗程)

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临床以反复发作,发作时喘促气急,喉间哮鸣,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二季及气候骤变时易于发作。哮喘临床分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中医辩证主要从寒热虚实和肺脾肾三脏入手。 小儿哮喘治则:发作期急则当攻邪治其标,治肺为主,分辨寒热虚实而随证而治;缓解期缓则当以扶正以治其本,调其肺脾肾等脏腑功能,消除伏痰夙根。 推荐治疗方法:中药内服、小儿推拿疗法、穴位贴敷、揿针、拔罐、。一年之中尤以三伏贴为主要的预防方法。 四、泄泻:(3-5天为一疗程) 小儿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尤以2岁以下的婴儿更为多见,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最为多见。治疗以健脾渗湿,涩肠止泻为主。 推荐治疗方法:小儿推拿疗法、中药内服、穴位贴敷、食疗。

五、斜颈:(15天为一疗程) 小儿斜颈临床常指先天性肌性斜颈(俗称“歪脖子”)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性挛缩导致颈部缩短并向一侧偏斜畸形,颜面旋向健侧。如早期得不到合理的治疗,畸形将逐渐加重,严重者导致脊柱侧弯等发育畸形,给患儿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该病在早期进行正确有效的中医治疗大多数患儿可以完全得以治愈,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推荐治疗方法:中医推拿、蜡疗、中药热敷、超短波。 六、湿疹:(5-7天为一疗程) 湿疹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的瘙痒及对成分布的多形性损害为主要表现,以红斑、水泡、糜烂、渗出伴瘙痒为主要临床特点。发于小儿者中医称之为“奶癣”。中医认为湿疹主要与湿邪有关,湿可蕴热,发为湿热之证,久之湿则伤脾,热则伤阴血,而致虚实夹杂之证。急性湿疹多见湿热之证,慢性湿疹多为虚实夹杂之证。治疗时以清热利湿,疏风养血润燥为主。 推荐治疗方法:中药浴、小儿推拿疗法。

中医儿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中医儿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中医儿科疾病的治疗原则是以整体观念为基础,将人体视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系,各个脏腑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通过气血运行,而维持生命活动。因此,中医治疗儿童疾病时,首先要以病因为导向,针对不同的病因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治疗原则 1.辨证论治:中医儿科重视辨证论治,即根据病情特点和个体差异,确定治疗方案。同时也要根据病人的年龄、体质等因素进行辨证施治。 2.借助物理疗法:中医儿科常常采用物理疗法,如艾灸、推拿、针灸、拔罐等,以及中药药物治疗。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物理疗法能够加速治疗的速度和改善治疗效果。 3.防病和预防:在中医儿科治疗中,预防疾病是非常重要的。中医认为人体的免疫力和防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年龄、季节等因素影响,因此注重养生和防病,提升自身免疫力。 二、常见疾病治疗原则 1、肺炎:中医认为肺炎常发生于春秋季,天气转变过大时,及体质虚弱或抵抗力较弱者。对于肺炎,中医肯定要辨病因、辨证施治,一般采用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等方案。同时,也可选用适当的物理疗法来辅助治疗,如艾灸等。

2、腹泻:对于常见腹泻症状,中医一般采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 等方案,较为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连解毒片、六一散等。在日常生 活中,注意饮食卫生和生活方式也非常重要。 3、发热:乃属外感病,常见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统等各类 感染性疾病,因此需要针对病因进行辨析,排除其他疾病后再对发热 进行治疗。治疗方法采用清热解毒、补气养血等方法,同时也可进行 物理疗法等辅助治疗。 4、哮喘:属于肺系疾病,由于人体感应刺激物后的反应过度所致,以呼吸道激惹为主要症状,常常表现出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治疗 方法采用平喘止咳、祛痰化痰等方案,重视调节合理的生活方式、饮 食习惯对调节患儿体质亦有帮助。 三、总结 中医儿科疾病的治疗原则是以整体观念为基础,并以辨证论治、 借助物理疗法和防病预防为核心。对于常见的腹泻、肺炎、发热、哮 喘等疾病,针对病因进行辨证施治,并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有助于 提高治疗的效果和速度。同时,也要注重合理的饮食、生活方式和保 持自身身体防御力等预防工作。希望本文对家长们的育儿之路有所帮助。

中医儿科:小儿各个系统常见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汇总!

中医儿科:小儿各个系统常见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汇总! 新生儿疾病 一、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中医辨证论治: (1)湿热熏蒸证——治法:清热利湿退黄;方药:茵陈蒿汤加味。 (2)寒湿阻滞证——治法:温中化湿退黄;方药:茵陈理中汤加味。 (3)瘀积发黄证——治法:化瘀消积退黄;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二、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新生儿硬肿症首先辨别虚与实。阳虚者以益气温阳为主,寒实者以温经通络为主。 寒凝血滞证——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 阳气虚弱证——治法:益气温阳,通经活血;方药:参附汤加减。呼吸系统疾病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辨证论治: (1)主证风寒感冒——治法:辛温解表;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感冒——治法:辛凉解表;方药:银翘散加减。 暑邪感冒——治法:清暑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 时邪感冒——治法:清热解毒;方药: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加减。 (2)兼证夹痰——治法:辛温解表,宣肺化痰;辛凉解表,清肺化痰;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风寒夹痰证加用三拗汤、二陈汤加减。风热夹痰证加用桑菊饮加减。 夹滞——治法:解表兼以消食导滞;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保和丸加减。

夹惊——治法:解表兼以清热镇惊;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镇惊丸加减。另服小儿回春丹或小儿金丹片。 二、小儿肺炎 小儿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1.常证风寒闭肺证——治法:辛温宣肺,化痰止咳;方药:华盖散加减。 风热闭肺证——治法:辛凉宣肺,清热化痰;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闭肺证——治法:清热涤痰,开肺定喘;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毒热闭肺证——治法:清热解毒,泻肺开闭;方药: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阴虚肺热证——治法: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肺脾气虚证——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化痰;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2.变证心阳虚衰证——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方药: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邪陷厥阴证——治法:平肝息风,清心开窍;方药: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加减。 三、反复呼吸道感染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辨证论治: 营卫失和,邪毒留恋证——治法:扶正固表,调和营卫;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肺脾两虚,气血不足证——治法:健脾益气,补肺固表;方药:玉屏风散加味。 肾虚骨弱,精血失充证——治法:补肾壮骨,填阴温阳;方药:补肾地黄丸加味。 循环系统疾病 一、病毒性心肌炎

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导读:儿童是家庭的宝贝,健康问题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常见的 儿科疾病往往会对孩子的成长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中医作为我国 传统医学的瑰宝,对儿童疾病的治疗经验丰富。本文将介绍中医儿 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帮助父母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儿童疾病。 一、感冒 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认为,感冒属于外感表证,多以风寒、风热入侵体内导致的。 常见症状有发热、流鼻涕、咳嗽等表现。中医治疗感冒的原则是解 表散寒、清热解毒。常用的中药有薄荷、连翘、银花等,可煎汤喝。同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孩子受凉。 二、湿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皮肤病,多见于婴儿期和幼儿期。中医认为 湿疹属于体内湿邪郁滞,多因脾胃虚弱、湿气内盛引起的。常见症 状有皮肤红肿、瘙痒、水泡等。中医治疗湿疹的方法主要是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常用的中药有黄芩、连翘、苦参等,可用于外用药 膏或口服服用。同时,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摩擦或使 用刺激性的洗浴用品。

三、腹泻 腹泻是指儿童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泻的一种症状。中医认为腹泻 属于脾胃虚弱、湿热肠道感染引起的。常见症状有腹痛、腹泻、拉 肚子等。中医治疗腹泻的原则是健脾和胃、清热止泻。常用的中药 有黄连、苦参、木香等,可煎汤喝。同时,注意加强饮食调理,忌 生冷食物和辛辣刺激食物。 四、哮喘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息、咳嗽等。中医认为哮喘多为气滞、痰瘀引起的。中医治疗哮喘的方 法主要是舒肝开窍、活血化痰。常用的中药有柴胡、白花蛇舌草、 天麻等,可煎汤喝。同时,注意避免哮喘发作的诱因,如寒冷刺激、病毒感染等。 五、疳积 疳积是一种因消化不良导致的儿童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肥胖、食欲不振、腹胀等。中医认为疳积多属于脾胃虚弱、消化功能不良 引起的。中医治疗疳积的方法主要是健脾和胃、消积导滞。常用的 中药有山楂、白术、陈皮等,可泡茶或煎汤喝。同时,注意合理饮 食安排,避免食用过多的油腻、高糖食物。

中医儿科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

中医儿科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 摘要: 一、引言 二、中医儿科常见病证概述 1.呼吸系统疾病 2.消化系统疾病 3.泌尿系统疾病 4.神经系统疾病 5.心血管系统疾病 6.皮肤疾病 7.传染性疾病 三、中医儿科辨证思路与方法 1.四诊合参 1.望诊 2.听诊与问诊 3.闻诊 4.切诊 2.八纲辨证 1.阴阳辨证 2.表里辨证 3.寒热辨证

3.脏腑辨证 1.心肝辨证 2.肺脾辨证 3.肝肾辨证 4.肺胃辨证 5.脾胃辨证 6.大肠辨证 四、典型病证辨证分析 1.感冒 2.肺炎喘嗽 3.腹痛 4.泄泻 5.厌食 6.汗证 7.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五、中医儿科治疗原则与方法 1.治疗原则 1.清热解毒 2.滋阴养血 3.调理脾胃 4.疏肝理气

2.治疗方法 1.中医药治疗 2.针灸治疗 3.推拿治疗 4.拔罐治疗 六、结论 正文: 一、引言 中医儿科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疗效。中医儿科疾病种类繁多,诊治方法独具特色。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儿科优势,提高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水平,本文对中医儿科常见病证的辨证思路与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二、中医儿科常见病证概述 1.呼吸系统疾病:感冒、肺炎、哮喘、咳嗽、鼻炎等。 2.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腹泻、呕吐、厌食、腹痛等。 3.泌尿系统疾病: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尿频等。 4.神经系统疾病:惊风、癫痫、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 5.心血管系统疾病:小儿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等。 6.皮肤疾病:湿疹、过敏性紫癜、牛皮癣等。 7.传染性疾病:流感、水痘、腮腺炎等。 三、中医儿科辨证思路与方法

中医儿科学儿童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

中医儿科学儿童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中医儿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 中常见的疾病以及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儿科学强调个体化治疗,注重扶正祛邪,通过调理整体的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儿童疾病的目的。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儿童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感冒 感冒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在中医理论中被归为“风寒”或“风热”两类,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 1. 风寒感冒的中医治疗方法: 风寒感冒以寒冷症状为主,如咳嗽、流鼻涕、发热等。中医常用的 治疗方法包括汤药煎服和外治手法。常用的汤药有麻黄汤、桂枝汤等,可以辛温散寒、宣肺止咳。外治手法则包括拔火罐、刮痧等,可以通 过刺激经络活血散寒。 2. 风热感冒的中医治疗方法: 风热感冒以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为主。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 清热解毒的药物和适当的饮食调理。常用的药物有连翘、金银花等, 可清热解毒、解表散邪。在饮食调理方面,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汤和粥类。 二、腹泻

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中医认为腹泻多属于脾胃虚弱所致,治疗重点是健脾胃、止泻。 1. 健脾胃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常用的健脾胃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饮食调理。常用的药物有六君子汤、四君子汤等,可健脾胃、固涩止泻。在饮食调理方面,可采用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汤等。 2. 止泻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常用的止泻方法主要是通过选用相应的药物来实现。常用的药物有黄连、露薏合剂等,可清热泻火、固涩止泻。此外,中医还可以采用穴位按摩和针灸疗法来帮助止泻,如大肠俞、胃俞等穴位。 三、哮喘 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认为哮喘多由肺气不通所致,治疗重点是调理肺气、平喘止嗽。 1. 调理肺气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常用的调理肺气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中药蒸汽吸入疗法。常用的药物有麻黄、苍术等,可开窍通气、平喘化痰。中药蒸汽吸入疗法则通过吸入中药药蒸汽来改善肺气的通畅。 2. 平喘止嗽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常用的平喘止嗽方法包括穴位按摩和中药熏洗法。穴位按摩可使用膻中、鱼际等穴位,通过按摩和推拿的方式来平喘止嗽。中药熏

中医调理儿童常见疾病

中医调理儿童常见疾病 儿童常见疾病,如感冒、发热、咳嗽等,在中医的治疗中有着独特 的调理方法。中医注重整体调理,强调平衡和谐,通过调理体内的阴 阳气血,增强儿童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下面将介绍中医调理儿童常 见疾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感冒 感冒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认为,感冒是因为外界风寒、 风热侵袭,导致儿童体内的防御功能下降,出现了鼻塞、咳嗽、喷嚏 等症状。中医调理感冒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着重调理肺脏:肺主呼吸,疏泄表面之邪气。可以采用温化肺气 的食物,如梨、葱、姜等,有助于清肺热,改善咳嗽、痰多等症状。 2. 调节脾胃: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好坏与儿童的免 疫力有密切关系。可以适当进食温和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等,帮助恢复脾胃功能。 3. 疏风解表:使用中药辛温解表的药物,如薄荷、荆芥等,有助于 散寒、解表,缓解鼻塞、发热等症状。 二、腹泻 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质地 稀薄、腹痛等。中医调理腹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收敛和固涩:中医注重收敛和固涩,可以选择一些温和的中药, 如黑豆粥、砂仁粥等,帮助收敛肠道,减轻腹泻症状。 2. 调理脾胃:对于腹泻的儿童,中医认为脾胃功能受损,需要通过 调理脾胃来增强消化功能。可以选择适合儿童的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如山药、白萝卜等,有助于恢复脾胃功能。 3. 补充营养:腹泻会导致儿童体内水分和营养流失,需要及时补充。可以选择一些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蛋羹、瘦肉等,增加营养摄入。 三、咳嗽 咳嗽是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分为湿咳、痰咳和干咳等不同类型。中医调理咳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疏肺理气:中医认为咳嗽与肺有关,需要通过疏肺理气来缓解症状。可以采用一些温和的疏肺药材,如百合、桔梗等,有助于化痰、 止咳。 2. 滋阴润燥:对于燥咳和干咳的儿童,中医认为体内阴液不足。可 以选择滋阴润燥的药材,如沙参、麦冬等,帮助喉部润燥,缓解咳嗽 症状。 3. 调节脾胃:脾胃功能紊乱也容易导致咳嗽症状加重。可以适当调 节脾胃,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如山药、莲子等,帮助调节脾胃功能。 四、疏风解毒

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

中医院儿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一)肺炎喘嗽 中医病名:肺炎喘嗽 西医病名:小儿肺炎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儿科诊断标准) (1)发热,咳嗽,呼吸急促,鼻翼煸动。 (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面色苍白,唇周紫绀,肢冷,脉数疾:或高热狂躁不安,神昏,惊厥。 (3)肺部听诊有较细湿啰音,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 (4)初生儿患本病时,往往无上述典型症状,仅见不乳,神萎,口吐白沫等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典型的支气管肺炎一般有发热、咳嗽、气促或呼吸困难,肺部有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据此可以诊断。X线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病原学及外周血检查,可明确病原体。 (二)疾病分期病程小于一月者为急性;1-3月者为迁延性;大于3月者为慢性。 (三)分类 1. 解剖分类: (1)大叶性肺炎 (2)小叶性肺炎 (3)间质性肺炎 2. 病因分类: (1)细菌性肺炎; (2)非典型性病原体所致肺炎;

(3)病毒性肺炎; (4)真菌性肺炎; (5)其他病原体所肺炎。 3. 患病环境分类: (1)社区获得性肺炎; (2)医院获得性肺炎; (四)证侯诊断 1. 常证 (1)风寒闭肺证侯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红,舌质不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2)风热闭肺证侯发热恶风,微汗出,流黄涕,咳嗽呼吸急促,痰稠色黄,口渴欲饮,咽红,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 (3)痰热闭肺证侯壮热,痰鸣,气促,喘憋,鼻翼煽动,烦躁不安;重证口唇紫绀,两肋煽动,摇身撷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毒热闭肺证侯高热炽盛,气急,鼻煸,咳嗽剧烈,涕泪俱无,鼻孔干燥如烟煤,面赤唇红,烦躁口渴,便秘尿赤,舌红而干,苔黄腻,脉滑数。 (5)阴虚肺热证侯低热或潮热盗汗,干咳无痰或少痰,面色潮红,口唇樱红,舌红少津,苔剥,脉细数。 (6)肺脾气虚证侯病程迁延,低热起伏,动则咳甚,痰多,气短多汗,面色淡白,纳差,大便溏薄,四肢你温,舌淡苔薄白,脉弱无力。 2. 变证 (1)心阳虚衰证侯突然面色苍白,口唇肢端紫绀,气促加重,四肢厥冷,虚烦不宁,额汗不温,右肋下肝脏肿大,脉微虚数,舌淡紫,苔薄白。 (2)邪陷厥阴证侯壮热,咳嗽气促,痰声漉漉,头痛,呕吐,神昏谵语,颈项强直,舌红,苔黄腻,脉细数。

中医对儿科常见疾病的辅助治疗

中医对儿科常见疾病的辅助治疗现代儿科医学注重病因诊断和药物治疗,然而,中医在儿科领域中扮演着独特而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医药治疗常见儿科疾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在为儿童提供辅助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探讨中医对儿科常见疾病的辅助治疗。 一、感冒与发热 感冒和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在治疗儿童感冒和发热时,医生通常会观察患儿的舌苔、脉搏以及其他临床症状,以进行综合诊断。 中医认为感冒和发热多由外邪侵袭所致,治疗的关键是扶正祛邪。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煎剂、针灸和艾灸。中药煎剂如银翘散、藿香正气水等常用于解表散寒,清热解毒。针灸和艾灸可以调节患儿的气血运行,提高身体的自愈能力。 二、腹痛与腹泻 腹痛和腹泻是儿童消化系统的常见问题。中医认为腹痛和腹泻通常是脾胃功能紊乱引起的。根据中医理论,治疗这些疾病的重点是调理脾胃、温中除湿。 常用的中药煎剂有理中丸、小柴胡汤等,可以调理脾胃功能,缓解腹痛和腹泻。除了中药煎剂,中医还应用针灸、艾灸以及推拿在儿童腹痛和腹泻的辅助治疗中。

三、哮喘与支气管炎 哮喘和支气管炎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儿童尤其容易受到影响。中医强调调整肺脾肾三脏的功能,改善体质,提升免疫力。 中医治疗哮喘和支气管炎的常用方法包括中药煎剂、针灸和艾灸。中药如麻杏石甘汤、百部止咳汤可以缓解咳嗽、喘息等症状。针灸和艾灸可以刺激特定穴位,促进气血循环,缓解病情。 四、湿疹与过敏性鼻炎 湿疹和过敏性鼻炎在儿童中相当常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中医认为这些疾病多与体内湿热、脾虚等有关。因此,治疗的关键是清热燥湿、健脾养肺。 中医推荐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煎剂和外治法。中药如白虎汤、五味子煮酒等可以清热解毒、燥湿。外治法主要通过中药药浴、中药敷贴等方式,对患儿的体表进行治疗。 中医对儿科常见疾病的辅助治疗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由于儿童生理和病理特点与成人不同,使用中医治疗时需要谨慎。父母应选择专业儿科中医师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总之,中医对儿科常见疾病的辅助治疗能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性的治疗方案。在配合西医药治疗的同时,中医的疗效对于改善儿童的身体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医儿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中医儿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导言: 中医儿科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致力于儿童时期常见疾病的诊断 与治疗。本文将介绍中医儿科疾病的诊断方法和常用治疗方案,以帮 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儿童健康问题。 一、中医儿科疾病的诊断 中医儿科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方法: 1. 望诊:中医儿科医生通过观察儿童的面色、形态和眼神等来判断 其体质和病情。例如,若儿童面色苍白、精神不振,可能是气虚导致 的疾病。 2. 闻诊:中医儿科医生可通过儿童的呼气、咳嗽声等来辨别病症。 例如,儿童呼气时有湿润声音,可能与湿热有关。 3. 问诊:中医儿科医生会询问儿童的症状、舌苔情况、排便习惯等,以获得更多的临床信息。例如,若儿童常感到口干、大便干燥,可能 是阴液亏虚所致。 4. 切诊:中医儿科医生会通过触摸儿童的脉搏来了解其脏腑功能和 气血状况。例如,若儿童脉搏紧绷、有力,可能属于实证。 二、中医儿科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案 中医儿科疾病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

1. 药物治疗 中药在中医儿科疾病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使 用单味中药或药物组合进行治疗。以下是几种常见中医儿科常用药物:(1)桂枝汤:适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等症状。 (2)清热解毒口服液:适用于火热内蕴、咽喉肿痛等症状。 (3)半夏泻心汤:适用于脾胃病、呕吐、腹泻等症状。 2. 非药物治疗 中医儿科疾病的非药物治疗也很重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推拿按摩:通过按摩儿童的穴位和腧点,以促进气血流通, 缓解疼痛和不适。 (2)中药熏蒸:利用中药的挥发成分,通过蒸汽或熏染的方式, 达到疏风散寒的治疗效果。 (3)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脏腑功能,促进病情恢复。 (4)食疗调理:通过饮食调理来改善儿童病情。例如,儿童脾胃 虚弱可适当增加易消化的食物摄入。 结语: 中医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多样,并注重综合治疗。在面对儿 童健康问题时,建议家长和医生密切合作,充分利用中医的优势,科

中医儿科科普

中医儿科科普 导语:中医儿科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运用中医药的方法对儿童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中医儿科注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人体的自愈能力,是一门独特而又广泛应用的医学学科。 一、中医儿科的特点 中医儿科与西医儿科相比,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1. 个体化治疗:中医儿科根据儿童的体质、年龄、病情等因素,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中医强调“因人而异”,不同的儿童可能出现相同的症状,但病因和治疗方法可能不同。 2. 重视预防:中医儿科注重预防,强调调整儿童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增强儿童的体质,提高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3. 综合治疗:中医儿科常常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等,综合调理儿童的身心健康。 4. 治未病:中医儿科强调“治未病”,即在儿童健康状况良好时,通过调理、调养等方法,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中医儿科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 1. 儿童感冒: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儿科治疗感冒常常采用中药治疗,如麻黄汤、小柴胡汤等。同时,中医强调保暖、休息等,帮助儿童恢复健康。 2. 儿童腹泻: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儿科治疗腹泻

常常采用中药调理肠胃功能,如六一散、草珊瑚散等。同时,中医还会建议饮食调整,避免吃辛辣食物和生冷食物。 3. 儿童哮喘:哮喘是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中医儿科治疗哮喘常常采用中药调理气管,如麻杏石甘汤、防风通圣散等。同时,中医还会建议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等。 4. 儿童湿疹:湿疹是儿童常见的皮肤疾病。中医儿科治疗湿疹常常采用中药外用,如龙胆泻肝汤、白虎汤等。同时,中医还会建议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皮肤清洁等。 三、中医儿科的注意事项 1. 注意饮食:中医儿科强调饮食调养,建议儿童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过量食用油腻和辛辣食物。 2. 合理运动:中医儿科强调适当的运动,帮助儿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同时也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避免过度运动造成身体损伤。 3. 定期体检:中医儿科建议儿童定期进行体检,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治疗和调理措施。 4. 心理疏导:中医儿科注重心理健康,建议家长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进行适当的疏导和支持,帮助儿童保持良好的心态。 结语:中医儿科是一门独特而又重要的医学学科,它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运用中医药的方法对儿童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中医儿科注重个体化治疗、预防、综合治疗和治未病,对儿童常见疾病如感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儿科与儿童保健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儿科与儿童保健 在中医行业工作中,中医儿科是一个重要的领域,专门针对儿童的 健康问题和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中医儿科结合了中医理论和儿科学 知识,注重以整体观念对待儿童健康,强调预防和调理,提供儿童全 方位的保健服务。 一、中医儿科的特点 中医儿科相比西医儿科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首先,中医儿科注 重整体观念,强调治疗疾病的同时调理整体健康,而不只是治疗症状。其次,中医儿科诊断方法多样,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法,辅以 脉诊、舌诊等特色方法,能够全面了解儿童的体质和疾病情况。此外,中医儿科还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儿童的体质差异和病情特点,给予 个体化的中药调理方案。 二、中医儿科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 中医儿科常见的疾病包括感冒、发热、咳嗽、腹泻、消化不良等。 对于这些常见病,中医儿科采取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中药调理是中医儿科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调理体质,增强 儿童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针灸是中医儿科的另一种疗法,通过刺激特 定穴位,调理身体,促进疾病康复。推拿则是通过按摩儿童的穴位和 经络,调理经气血,促进健康恢复。 三、儿童保健与预防

中医儿科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更注重儿童的保健和预防。中医儿 科认为,保持儿童身体的平衡和调理是预防疾病的关键。为此,中医 儿科在日常保健中注重饮食调理,合理搭配营养,增强抵抗力。同时,中医儿科还推崇养生方法,如按摩、穴位保健等,有助于改善儿童的 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四、中医儿科的局限性及发展趋势 虽然中医儿科在儿童保健和疾病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也存 在一些局限性。首先,中医儿科的疗效相对较慢,需要长期调理,对 一些急性疾病无法立即见效。其次,中医儿科治疗方法需要医生丰富 的临床经验和技巧,对医生的要求较高。未来,中医儿科需要进一步 发展和创新,结合现代科技,提高临床疗效和服务质量。 中医儿科作为中医行业工作中的重要领域,致力于儿童的健康保健 和疾病治疗,在儿童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整体观念、中药 调理和特色疗法,中医儿科为儿童提供了全方位的保健服务。然而, 中医儿科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相信随 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中医儿科医生的努力,中医儿科将为儿童的健康 保驾护航。

儿科常见疾病中西医诊疗规范

儿科常见疾病中西医诊疗规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一、诊断要点 以发热恶寒, 鼻塞流涕、喷嚏等症为主。多兼咳嗽, 可伴呕吐、腹泻或高热惊厥。四时均有, 多见于冬春, 常因气候骤变而发病。 自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 单核细胞增加。 二、中医辨证分型 1 、风寒束表: 发热轻,恶寒重, 无汗, 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年长儿可诉肢体疼痛,头痛。舌苔薄白, 脉浮紧。 2 、风热犯表: 发热重, 恶寒轻, 有汗或无汗,头痛, 鼻塞流稠涕, 咳嗽, 咽红。或目赤流泪, 烦热口渴。舌质红少津, 苔薄黄, 脉浮数。 3 、暑湿袭表: 高热不退, 或身热不扬, 汗出不畅多头痛, 倦怠, 泛恶, 鼻塞流涕, 咳嗽。舌尖红, 苔白腻, 脉数。 三、治疗 ( 一〉中医治疗 风寒束表: 解表散寒, 宣肺和卫。以荆防败毒散加减。 2 、风热犯表: 硫风清热, 解毒利咽。以银翘散和桑菊饮加减。 3 、暑湿袭表: 清暑解表。以新加香需饮加减。 4、外治:中药穴位敷贴、中药外洗、推拿等治疗。 〈二〉西医治疗 1 、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 保持室通风, 适宜的温湿度: 注意呼吸道隔离;预防并发症。 2 、对症治疗: (1) 发热:可给物理降温: 体温≥38.5°C 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酸、布洛芬等,或静注赖氨匹林。如发生高热惊厥可予镇静止惊等处理: 如既往有复杂性热惊厥史, 体温≥38° C 即给予药物退热治疗。 3 、病因治疗: 常用抗病毒药物 (1) 利巴韦林〔病毒唑) , 疗程3一7 天。剂量为10 -15mg/kg/ 日,分3-4 次口服或、化吸入、静注。 (2) 中药: 可选用感冒冲剂〔院制〕、小儿金翘颗粒、健儿清解液、减味紫雪口服液等。如病情严重有继发细菌感染、或有并发症者可选用抗生素, 常用者有青霉素类、头孢一代、头孢二代抗生素, 疗程3-5 日。如证实为链球菌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 或既往有风湿热、肾炎史者, 青霉素疗程为10-14 日。 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 一、诊断要点 咳嗽为主要病症, 多继发于感冒之后, 常因气候变化而发作。 好发于冬春季节。 肺部听诊: 两肺呼吸音粗糙, 或有少量的散在干、湿罗音。 X 线摄片或透视检查, 示肺纹理增粗。 二、中医辨证分型

小儿常见病症 中医辨证论治 (一)

小儿常见病症中医辨证论治(一) 小儿常见病症中医辨证论治(一)汗证 【概述】 小儿汗证,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为主的病证。汗证有盗汗与自汗之分,夜间入睡后汗出,醒后汗止者为盗汗;白天安静状态下,或稍作活动即汗出较多者为自汗。汗证多见于婴幼儿和学龄前期儿童,尤其平素体质虚弱者,则更易发生汗证。婴幼儿睡后头部微有汗出,以及气候炎热,衣被过厚,剧烈活动,乳食过急等导致的汗出,均属正常生理现象,不为病态。汗证为中医病证,在西医学常见症状“多汗”中有相关记载。【病因病理】汗是人体五液之一,为心所主,由阳气蒸化津液,发泄于腠理而来。故凡阴阳平衡,气血调畅,营卫调和,腠理固密,津液就内敛而不易外泄。反之,若体质虚弱,阴阳失调,气血受损,营卫不和,腠理疏松,则常汗出较多,形成汗证。此外也可因调护失宜,饮食不调,或胃肠道疾病的影响,均可导致脏腑积热,热蒸津液外泄为汗。【诊断要点】 1.小儿在安静状态下,全身或局部汗出很多。 2.寐则汗出,醒则汗止者称盗汗;白天安静状态或稍事活动汗出者称自汗;但头汗出较多则可称头汗。 3.需除外因传染病、风湿热、结核病等引起的汗出。

【辩证分型】 1.表虚不固症状:全身自汗或盗汗,以头部、肩背部明显,动则尤甚,面色少华,肢端欠温,容易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候分析:肺脾气虚,卫外不固,津液外泄测发为汗证。动则气耗,故活动后汗出更甚。肺主皮毛,肺气虚卫外不固,外邪易侵入而致病,故常易反复感冒。舌淡苔白月永细弱,均为表虚不固之象。 2.营卫不和症状:自汗为主,遍体汗出,微寒怕风,时有低热,精神疲倦,纳呆食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 证候分析:营卫失和,卫气不能外固,营阴不能内守,津液无以固敛,故遍身汗出,微寒怕风,或伴低热。营卫不和,源由正气不足,病后体虚失调,故见精神疲倦,纳呆食少。舌淡红苔白,脉缓,均为营卫不和之象。 3.气阴两虚症状:盗汗为主,也可盗汗、自汗并见,体弱神萎,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口干低热,舌质淡少苦,或见花剥苔(地图舌),脉细软。 证候分析:素体气阴两虚,或病后失调所致,气虚不能敛阴,阴虚生内热,逼津外泄,故见汗出,且盗汗、自汗并见。气虚则体弱神萎;阴虚则手足心热,口干低热。汗为心之液,汗出耗伤心血,血虚而心烦少寐。舌淡少苦,花剥苔,脉细软,均为气阴两虚之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