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绝句迟日江山丽阅读答案

绝句迟日江山丽阅读答案

绝句迟日江山丽阅读答案
绝句迟日江山丽阅读答案

绝句迟日江山丽阅读答案

【篇一:马诗的阅读答案】

方法指导: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

解内容;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

情的词句)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

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田园: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王维、孟浩然)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

功立业的爱国情怀。(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

的担忧、不满。(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

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

李商隐、张养浩、)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

友人的劝慰、祝愿.(李白、王勃、)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马致远、崔颢、苏轼、)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愤慨、不满。(曹操、李白、韩愈、)写景: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

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叙事: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

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

一种相思、离别之苦。(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满,或对。。。寄予。。.的愿望。

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

《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

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

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4、

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

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

二首》(高适)等。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

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

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

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

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

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

口的名篇佳作。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1、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

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2、注意“诗眼”(“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

鹂空好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

是吹笛人之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字新鲜,突出

了诗人内心的痛苦。3、注意“炼句”。由于诗歌篇幅、韵脚的约束或

修辞的需要,诗人往往会对诗句进行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掌

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才能读懂诗歌,进而鉴赏诗歌。a.词类活用:如: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使??欢快;空,使??空明。b.互文见义: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

笼沙” ——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杜甫《客至》“花径不

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花径不曾缘客扫而今始为君扫,蓬

门不曾缘客开而今始为君开。c.倒装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

浣女,莲动下渔舟”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

凤凰枝” 杜甫在这里主要写京城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

梧桐的非同寻常。d.省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鸡

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

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

扬等;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

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

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

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2、修辞手法:诗文中

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要发现

修辞,直接说明作用。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

叠词等;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

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

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

文采。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

马青衫湿。”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专用术语“以

静衬动”,“以响衬静”。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正衬(白

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对比——(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与最后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首诗的

前两句主要写()的景象,后两句写诗人所()。-“此马非凡马,

房星是本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1.本诗把“此马”比作();“瘦骨”写出“此马”()。2.这首诗写出了作者____(恃才傲物、怀

才不遇、妒才忌能、庸才当道)的忧郁。(选词填空)谢谢~!我有

更好的答案-“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写(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的景象,后两

句写诗人所(热切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

“此马非凡马,房星是本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1.本诗把“此马”比作(天上的星宿);“瘦骨”写出“此马”(马的处境)。这

首诗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忧郁。篇三:马诗的阅读答案

篇四:马诗的阅读答案

素质超群。这匹马也是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的诗人的写照。马诗翻译:广阔的沙漠在月的映照下如铺上了一层霜雪,燕山之上悬挂着

一轮如银钩(兵器)的弯月。何时能配上金饰的络头,在清爽的秋

季里奔驰在沙场上。马诗字词解释:①李贺,祖先为唐皇室后裔,

后家道衰落。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科考。②房星:天马之星,是

天上的星宿。马诗背景:李贺的二十三首咏马诗,全都写马,以短

小的篇幅,勾勒了马的形象。例如其二,写马在腊月雪天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表现马的吃苦精神,其三写项羽自杀后他的乌锥

马对英雄的思念: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其四千里马在遭遇很

坏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其美好的素质: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二十三则嘲讽封建统治者弃置好马,而只养一些无用的肉马。这

些马诗,其实都是托物咏志,写物抒怀之作,通过对马的吟咏,或

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或讽刺封建统治阶级不爱惜人才,或寄

寓自己希望得遇明主的情思。马诗赏析: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

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

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

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

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寻章摘

句老雕虫》)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

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

元(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际,正是藩镇极为

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

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

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三、四句,诗人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

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龙脊贴连钱》里说:龙背铁连钱,

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其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

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

重用。这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这首诗

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

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十三首》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

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

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之意,而且富

有唱叹的意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清秋的

时候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

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

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

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李贺人物轶事:李贺的小布袋究能装得下

多少好诗。明代著名思想家李卓吾在评论《水浒传》时曾指出:非

世上先有是事,即令文人面壁九年,呕血十石,亦何能至此哉!①

这里所说呕血一事,跟晋代大名士阮籍因他母亲丧逝而喝酒二斗后,便大哭起来并因吐血之事大为不同。②李卓吾所用的典故,正是唐

人李商隐所写《李长吉传》里的李贺少年写诗故事。李贺天才早熟,他在七岁时便写得一手好诗文,而且当即就名动京城。其时担任吏

部员外郎的大文豪韩愈及侍郎皇甫湜听说有这种奇事后,开始还不

大相信,说:要是古人,那还罢了;而今天居然有这样的奇人,那

我们怎么能失之交臂呢?说罢,二人便联袂着要去探访个究竟了。

见到李贺还是个小不点儿的孩子时,两位大人当即遂出题让他写作,以便验证李贺到底有无真才实学。这李贺却也并不惊慌,向两位大

人深施一礼,然后便援笔写了一首在文学史足以流传的名作《高轩过》,这首古诗说的是: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

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二十八

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

作龙!韩愈他们见李贺诗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自信和渊博,谦虚和

恭敬,是他们很久都没有见到过的,当即便惊喜万

【篇二:最新北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绝句》精选

习题】

础题

1.看拼音,写汉字。

()()()()

2.解释诗句的意思。

(1)迟日江山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泥融飞燕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题

1.比一比,在组词

由()午()该()鸟(

田()牛()孩()鸡(

2.按要求写句子。

(1)听说要进行跳远比赛,纷纷报名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突然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

1 ))

(2)月亮悄没声地款款地溜进来。()

(3)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

三、提高题

1.默写古诗《绝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一天,一只白羊从南面上了独木桥,一只黑羊从北面上了独木桥。

他们同时来到桥当中,白羊说:“你退回去,让我先过桥!”黑羊说:“你退回去,让我先过桥!”

它们谁也不肯让谁,就打了起来,不一会儿,只听到河里“扑通!扑通!”的响声,它们都掉到河里去了。

(1)短文一共有()个自然段。

(2)填空:

①()和()在独木桥的()相遇了。它们都要对方(),让()先走。

②两只羊谁也(),就打了起来,结果都()。

③在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把它写在括号里:

2

【篇三: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3

4

5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 绝句 杜甫 迟日①一江一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②飞一燕子,沙暖睡鸳鸯。 ①迟日:《诗·豳风·七月》中有“春日迟迟”,后来就以“迟日”指春日。 ②泥融:泥土融化,天气变暖。 在和煦一温一暖的春一光下,连绵的山川和澄澈的一江一河都披上了美丽的色彩。春风吹来,夹杂着花草的清香。河面的冰雪已经融化,泥土变得潮一湿而松一软,归来的燕子忙着含泥筑巢,一温一暖的沙子上,正偎依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暖意之美】 灿烂春一光、秀丽一江一山、徐徐清风、芬芳花草,这些是春天

常见的美景;这首诗的传神之处在于,燕子在忙着筑巢、鸳鸯在沙中栖息。泥土之“融”、沙砾之“暖”,虽然不能直接感觉,通过春天的一陽一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无须触一摸,自然想象得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一温一暖;而泥融与沙暖,让燕子和鸳鸯的行动更加暖意融融。 【赏析】 人的感受不仅是在味觉、嗅觉、视觉、触觉和听觉上,更是在联想上。也许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大海,但是看见碣石暗礁和丰富的水产,我们也能联想到大海的壮阔和神秘。杜甫写春天,用诗意的心曲想象春天的泥土和沙砾,除了燕子和鸳鸯,还有哪些动物或者事物可以体现出暖洋洋的感觉呢? 【启示】 这首绝句是杜甫写于成都草堂,从诗文中,我们看到的只是诗人对美景和生命的赞美,但当时,杜甫正经历了“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杜甫寓

居四川成都,在西郊的浣花溪畔建成草堂,茅檐低矮,生活困苦。有人经历磨难之后,难免对生活产生抱怨的情绪,但也有人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反而更加珍惜生活,在平淡中找到满足。杜甫的这首诗,正是洗尽铅华之后的纯真之作,他对生活的热忱始终不变。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赏析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赏析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绝句 作者: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 ①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③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绝句迟日江山丽》赏析: 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

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绝句·迟日江山丽》是杜甫写于成都草堂的一首五言绝句,是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全诗及赏析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全诗及赏析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释 ①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③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赏析: 《绝句·迟日江山丽》是唐代诗人杜甫诗集《杜工部集》[1] 中的一首,这 首诗是诗人杜甫经过两年的流离奔波回到成都草堂之后, 面对浣花溪一带的春光 而作。前两句是对环境进行外部描写,后两句则是对环境进行细节描写,全诗意 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 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 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前二句的 “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 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动 静结合,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 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 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赏析二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 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该诗反映了诗人 经过奔波流离之后, 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 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欣欣向荣 景象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的日光下,浣花溪一带明丽绚 烂的春景。“迟日”突出了初春的阳光,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 了春日阳光普照、林木葱茏、溪水潺潺的秀美景色。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花香来 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三、四两句转向具体的初春景物描绘,以工笔细描衔泥飞 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色彩鲜明、虚 实相生、和谐统一。 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无雕饰之感;所描景物清丽雅致, 格调 清新脱俗,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绝句《迟日江山丽》教案设计及反思

《绝句》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2、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丽。 3、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2、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孩子们,当我们想到最亲爱的妈妈,我们不禁会想起古诗《游子吟》(学生有感情的背诵),想到滚滚奔流的长江,又会想到古诗《浪淘沙》(学生背诵)。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这节课让我们再次来感受吧! 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的背诵上个单元学习的两首古诗,进入诗词学习的意境,感知古人吟诗抒情的意境。 二、通读 1、师:这是我国唐朝伟大诗人杜甫写的诗《绝句》。与以往我们学习过的古诗诗题不同,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生:反复读,将诗读清爽、读流利,读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师生对读个别读齐读 设计意图: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把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 2 整体感受诗歌 《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用一个词来形容读诗的感觉 三、了解大意,感受春之美 师:杜甫的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课本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什么? 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师追问:分别来说一说,这些景物什么样? 如(温暖、柔和、明亮)的阳光(柔柔、温暖、轻轻、轻柔)的春风 (五颜六色、各色各样、火红、金黄、雪白)的花(嫩绿、绿油油、嫩嫩)的草 这么美好的春色,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师:诗中还有气味呢,谁闻到了? 生:香读出来 这春天的景色真是(美丽如画)。吸引小动物们也出来了? 学习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生:读以上两句 师: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飞来飞去?你是怎么知道的?读出来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绝句·迟日江山丽》 作者:杜甫 原文: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 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3、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翻译: 江山沐浴着春光, 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 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赏析: 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

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翻译赏析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翻译赏析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诗人。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祖藉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杜审言之孙。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今属陕西)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靠献赋得始得官。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一说饫死耒阳。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

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但有些作品也存在着较浓厚的"忠君"思想。有《杜工部集》。(《辞海》1989年版) [注释] 迟日:人们称春天的太阳为迟日,因为春天来了,日照时间长了,所以为迟日。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融:滋润。飞燕子:燕子飞来飞去。沙:沙滩。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译诗] 春天的太阳映照得江山如此秀丽,随风吹来了各种花草的芳香。湿软的泥土引来只只飞燕,温暖的沙滩上睡着对对鸳鸯。 [赏析] 杜甫的这首五绝,四句两两相对,平朴如话,因此有人认为跟小孩子对对子没有什么区别(参见《鹤林

绝句迟日江山丽阅读答案

绝句迟日江山丽阅读答案 【篇一:马诗的阅读答案】 方法指导: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 解内容;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 情的词句)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 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田园: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王维、孟浩然)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 功立业的爱国情怀。(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 的担忧、不满。(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 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 李商隐、张养浩、)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 友人的劝慰、祝愿.(李白、王勃、)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马致远、崔颢、苏轼、)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愤慨、不满。(曹操、李白、韩愈、)写景: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 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叙事: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 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 一种相思、离别之苦。(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满,或对。。。寄予。。.的愿望。 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 《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 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 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4、 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 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

绝句二首迟日江山丽的全诗翻译拼音版

绝jué 句j ù 二èr 首shǒu 【 作 者 】 杜d ù 甫f ǔ 【 朝 代 】 唐táng 迟chí 日r ì 江jiāng 山shān 丽l ì , 春chūn 风fēng 花huā 草cǎo 香xiāng 。 泥n í 融róng 飞fēi 燕yàn 子z ǐ , 沙shā 暖nuǎn 睡shuì 鸳yuān 鸯yāng 。 江jiāng 碧b ì 鸟niǎo 逾y ú 白bái , 山shān 青qīng 花huā 欲y ù 燃rán 。 今jīn 春chūn 看kàn 又yòu 过guò , 何h é 日r ì 是shì 归guī 年nián 。 译y ì 文wén : 江jiāng 山shān 沐mù 浴y ù 着zhe 春chūn 光guāng , 多duō 么me 秀xiù 丽l ì , 春chūn 风fēng 送sòng 来lái 花huā 草cǎo 的d e 芳fāng 香xiāng 。 燕yàn 子z ǐ 衔xián 着zhe 湿shī 泥n í 忙máng 筑zhù 巢cháo , 暖nuǎn 和h é 的d e 沙shā 子z ǐ 上shàng 睡shuì 着zhe 成chéng 双shuāng 成chéng 对duì 的d e 鸳yuān 鸯yāng 。 江jiāng 水shuǐ 碧b ì 波b ō 浩hào 荡dàng , 衬chèn 托tuō 水shuǐ 鸟niǎo 雪xuě 白bái 羽y ǔ 毛máo , 山shān 峦luán 郁yù 郁yù 苍cāng 苍cāng , 红hóng 花huā 相xiāng 映yìng , 便biàn 要yào 燃rán 烧shāo 。 今jīn 年nián 春chūn 天tiān 眼yǎn 看kàn 就jiù 要yào 过guò 去q ù , 何h é 年nián 何h é 月yuè 才cái 是shì 我wǒ 归guī 乡xiāng 的d e 日r ì 期q ī ? 注zhù 释shì :

绝句《迟日江山丽》赏析

绝句《迟日江山丽》赏析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是诗圣杜甫的一首绝句,是他居于成都草堂时所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便是他诗中提到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留下诗作240余首,这首绝句便是他初居草堂时所作,折射出诗人当时相对稳定的生活。 苏轼曾经说过:“少陵翰墨无形画”。杜甫的这首绝句,就是一幅明丽和谐,宁静悠远的初春风景图。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极目远眺,整个春天都融到了作者笔下,阳光下浣花溪的美丽春景尽在眼前。春和景明,江山秀丽,世间万物都沐浴在大好春光之下,诗人眼前满是明丽的春光,心情也随之舒畅起来。这一句用笔简洁,但色彩丰富无比。“迟日”即春日。春天到了,白日的时间变长,日子好像变慢了,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一个“丽”字给我们展示出春天的万紫千红,点染“江山”,冬日沉寂的一切都活了起来,四野青绿,溪水映日,欣欣向荣。第二句,一个“香”字,让我们体会到春风送暖,吹绿了草,吹开了花。春风所到之处,有如茵的青草,有绽放的百花。这两句虽是粗笔勾画,并无实写,但却是春光无限,与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有异曲同工之妙,好在哪里,奇在哪里,诗人并未加以描绘,却令人回味无穷,成为千古佳句。 三、四句,诗人在这幅清新阔远的春景图上开始工笔细描。 正因为春日那灿烂的阳光普照大地,所以冰雪消融,泥沙柔软湿润。“泥融”紧扣首句,让我们仿佛触摸到细软的泥沙,明亮的阳光,和煦的春风都从指尖滑过。“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紫燕新归,在旷亮无比的天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一个“飞”字,由静转动,为整首诗平添了灵动之美。空中有繁忙飞翔的春燕,温暖的沙洲上有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一动一静,相映成趣,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的辽阔明丽的大意境相呼应,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趣味盎然的初春风景图。 杜甫的这首五绝格调清新,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信手拈来。它虽平白如话,却有极高的造诣,令人无法超越。春天的太阳,春天的花草,春天的燕子,春天的鸳鸯,都是最平常不过的景物,但就是这些平淡无奇的意象,被诗人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春天的生机,春天的慵懒,都在这二十个字中,每个人读完都能在心中绘出一副色彩明丽、意境悠远的春景图。这首诗不仅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之景的赞颂,也反映出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我们在读这首诗时,不仅要感受春之美,更要用心体会诗人安居草堂的那份平淡与喜悦。

绝句(迟日江山丽)_教案教学 设计

绝句(迟日江山丽) 本文是关于绝句(迟日江山丽),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要求: 1.学会两个生字,认读两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这首诗的内容,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泥融飞燕子”。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2.课前让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春光美情境:你们喜欢春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春天,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课件:几幅春天美景图,配上音乐,让学生形象感知美)。 (1)师:从古至今,人们都在赞美春天。画家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音乐家奏出了一支支优美的乐曲,诗人写出了一首首赞美春天的诗歌。老师听说你们会背很多古诗,那有没有赞美春天的诗呀?(附板书:春天的诗)。谁愿意 背给大家听?(学生可能背诵《草》、《咏柳》、《春晓》、《江南好》、《村居》 (2)随机布置作业:像这样描写春天的古诗还有很多很多,你们回去以后,还可以再搜集一些,背一背。(如有学生背迟日江山丽,告诉他老师也非常喜欢 这首诗,请他再大声地背一遍,配乐) 2.配乐诗朗诵《绝句》:(课件出示相应的画面) 二.初读感知: 1.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这就是唐朝大诗人 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绝句杜甫 2.介绍杜甫:你们了解杜甫吗?想知道更多吗?这里有,你们谁愿意到前面

来点击小太阳,向大家介绍杜甫呀?(请一学生到前面点击课件:杜甫是我国唐朝的伟大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圣”。他一生写了很多诗,保存到现在的有1400多首。《绝句》便是其中的一首。)自己再读读。 师导:杜甫多了不起呀,被人们称为“诗圣”,是诗中的圣手,他写的诗又 多又好。《绝句》便是其中的一首。想读读吗?那就大声地读吧。多读几遍,直 到读通顺为止。 3.学习生字: (1)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首古诗,我们先来认识几个生字朋友。他们早就等 在140页的生字表里了,快读一读吧。 (2)读生字卡片:快看,调皮的生字朋友跑这来了,快叫叫它们的名字吧。 (3)记字形(绝、句):你怎么记住他们的样子呢?(结构记、用“色” 记等,记“句”字,可用勺、包记,注意笔顺的变化书空) (4)指导书写:记住了这两个生字朋友的样子,你们想不想把它写漂亮啊?你们觉得哪个字不好写? 老师范写一个,学生描一个写两个。句:口要写在撇的下边。 4.读词语:这还有一些词语朋友呢。谁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念? 课件:迟日泥融沙暖鸳鸯(你们见过鸳鸯吗?课件出示图片。喜欢吗?觉得怎么样?那咱们再读读。看图后再读鸳鸯,注意指导读好轻声) 5.这些字词朋友又回到诗里面去了,你们还能叫对它们的名字吗?看看谁能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6.指读:读诗还要注意节奏,谁能像古人吟诗那样读哇? 7.同桌互读:比比谁读得好。 三.细读感悟诗意: 1.默读这首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打个小问号。 2.同桌交流:把读懂的跟小伙伴说说,听听对方的意见;没有读懂的也可以虚心向你的小伙伴请教;如果小伙伴也帮不了你,那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3.全班交流,老师点拨引导,并指导朗读。 师:你都读懂了什么?请你跟大家谈谈(由学生决定顺序)。 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完整版)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全诗及赏析

绝句 唐·杜甫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全诗及赏析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释
①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③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赏析:
《绝句·迟日江山丽》是唐代诗人杜甫诗集《杜工部集》[1] 中的一首,这 首诗是诗人杜甫经过两年的流离奔波回到成都草堂之后,面对浣花溪一带的春光 而作。前两句是对环境进行外部描写,后两句则是对环境进行细节描写,全诗意 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 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 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前二句的 “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 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动 静结合,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 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 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赏析二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该诗反映了诗人 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欣欣向荣 景象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的日光下,浣花溪一带明丽绚 烂的春景。“迟日”突出了初春的阳光,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 了春日阳光普照、林木葱茏、溪水潺潺的秀美景色。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花香来 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三、四两句转向具体的初春景物描绘,以工笔细描衔泥飞 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色彩鲜明、虚 实相生、和谐统一。
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无雕饰之感;所描景物清丽雅致, 格调 清新脱俗,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古诗绝句·迟日江山丽翻译赏析

古诗绝句·迟日江山丽翻译赏析 《绝句·迟日江山丽》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前言】 《绝句·迟日江山丽》是唐代诗人杜甫诗集《杜工部集》中的一首,这首诗是诗人杜甫经过两年的流离奔波回到成都草堂之后,面对浣花溪一带的春光而作。前两句是对环境进行外部描写,后两句则是对环境进行细节描写,全诗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神的篇章。 【注释】 ①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③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翻译】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赏析】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

的春色图。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orG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诗人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言绝句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名师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本三年级下册)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名师教案及教学反思(部 编本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2、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丽。 3、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2、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孩子们,当我们想到最亲爱的妈妈,我们不禁会想起古诗《游子吟》(学生有感情的背诵),想到滚滚奔流的长江,又会想到古诗《浪淘沙》(学生背诵)。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这节课让我们再次来感受吧! 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的背诵上个单元学习的两首古诗,进入诗词学习的意境,感知古人吟诗抒情的意境。 二、通读 1、师:这是我国唐朝伟大诗人杜甫写的诗《绝句》。与以往我们学习过的古诗诗题不同,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的字数,

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生:反复读,将诗读清爽、读流利,读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师生对读个别读齐读 设计意图: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把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 2 整体感受诗歌 《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用一个词来形容读诗的感觉 三、了解大意,感受春之美 师:杜甫的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课本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什么? 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师追问:分别来说一说,这些景物什么样? 如(温暖、柔和、明亮)的阳光(柔柔、温暖、轻轻、轻柔)的春风 (五颜六色、各色各样、火红、金黄、雪白)的花(嫩绿、绿油油、嫩嫩)的草 这么美好的春色,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师:诗中还有气味呢,谁闻到了? 生:香读出来 这春天的景色真是(美丽如画)。吸引小动物们也出来了? 学习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生:读以上两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