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莱蒙托夫的诗

莱蒙托夫的诗

莱蒙托夫的诗
莱蒙托夫的诗

南方的明眸,乌黑的眼睛。我从目光中阅读爱情; 自从我们相遇的那一刻,

你是我白天黑夜不落的星。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莱蒙托夫的诗,仅供参考。

莱蒙托夫的诗

【1】:也许我爱的已不是你,而是对你付出的热情。就像一座神庙,即使荒芜,仍然是祭坛。一座雕像,即使坍塌,仍然是神。 --莱蒙托夫

《献给我不真实的爱人》

【2】:一只船孤独的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寻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将要直面的,

与已成过往的,较之深埋于它内心的皆为微沫。 --莱蒙托夫

【3】:一只船孤独的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寻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 --莱蒙托夫

【4】:南方的明眸,乌黑的眼睛。我从目光中阅读爱情; 自从我们相遇的那一刻,你是我白天黑夜不落的星。 --莱蒙托夫《乌黑的眼睛》

【5】:自从我们相遇的那一刻,你是我白天黑夜不落的星。 --莱蒙托夫《乌黑的眼睛》

【6】:我深深的被你吸引,不是因为我爱你,而是为我那渐渐逝去的青春。 --莱蒙托夫

【7】:我感谢你,为了一切,一切:为如火激情的秘密磨难,为泪中的苦,为吻中的毒,为仇敌的报复,朋友的诬陷,为虚掷沙漠的满腔热血,

为生活中欺骗过我的一切……但求你安排妥帖,好教我不必再长久地向你致谢。 --莱蒙托夫《致谢》

【8】:我可以一连二十次把自己的生命甚至名誉孤注一掷,可是决不出卖自己的自由。 --米·莱蒙托夫《当代英雄》

【9】:我们已经分离了但你的肖像我还深深地保留在我心中如同最好年华的淡淡幻影它在愉悦着我的悲伤的心灵我又把自己交给了新的热情想要不在爱它了

但我却不能正如同破落的殿堂依旧是庙一座被掀翻的圣像依然是神 --莱蒙托夫《无题》

【10】:一件事情既然以不平凡的形式开始了,那么它也必定以同样的形式结束 --莱蒙托夫

【11】:没有爱的愉悦,分手也不会忧伤 --莱蒙托夫

【12】:没有奋争,人生便寂寞难忍。 --莱蒙托夫

【13】:也许我爱的已不是你但是对你付出的热情就像一座神庙即使荒芜仍然是祭坛即使坍塌仍然是神 --莱蒙托夫《无题》

【14】:意志不可强迫 --莱蒙托夫

【15】:自己脑子里只装满着自己,这种人正是那种最空虚的人。 --莱蒙托夫

【16】:原来我爱的已不是你,而是对你付出的热情。 --莱蒙托夫《无题》

【17】:那双黑色的眼睛,当它对我凝视时,充满了一种神秘难解的悲伤,正如同你的钢锋摇曳在灯光前,时而昏暗,时而又发射出闪闪寒光,你是我的伴侣,爱情无言的保证,流浪人将要把你看作他很好的榜样,是的,正如你一样,我钢铁一样的朋友,我也永远不变,我的心也将永远坚强。

--莱蒙托夫

【18】:为每个晴朗的日子,甜美的瞬间,我们都要向命运交付眼泪与哀愁。 --莱蒙托夫《莱蒙托夫抒情诗全集》

【19】:帆下,水流比蓝天清亮,帆上,一线金色的阳光……而叛逆的帆呼唤着风暴,仿佛唯有风暴中才有安详! --莱蒙托夫《帆》

【20】:看见一个年轻人丧失了美好的希望和理想,看见那块他透过它来观察人们行为和感情的粉红色轻纱在他面前撕掉,那真是伤心啊! --莱蒙托夫

【21】:在那大海上淡蓝色的云雾里有一片孤帆儿在闪耀着白光!……它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乡? 它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

波涛在汹涌--海风在呼啸,桅杆在弓起了腰轧轧地作响……唉!它不是在寻求什么幸福,也不是逃避幸福而奔向他方! 下面是比蓝天还清澄的碧波,

上面是金黄色的灿烂的阳光……而它,不安的,在祈求风暴,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着安祥! --莱蒙托夫《帆》

【22】:自己的脑子里只是装满着自己,这种人正是那种最空虚的人。 --莱蒙托夫

俄国诗人莱蒙托夫诗歌精选摘录

俄国诗人莱蒙托夫诗歌精选摘录 1、也许我爱的已不是你,而是对你付出的热情。就像一座神庙,即使荒芜,仍然是祭坛。一座雕像,即使坍塌,仍然是神。——莱蒙托夫 2、南方的明眸,乌黑的眼睛。我从目光中阅读爱情;自从我们相遇的那一刻,你是我白天黑夜不落的星。——莱蒙托夫《乌黑的眼睛》 3、我感谢你,为了一切,一切:为如火激情的秘密磨难,为泪中的苦,为吻中的毒,为仇敌的报复,朋友的诬陷,为虚掷沙漠的满腔热血,为生活中欺骗过我的一切……但求你安排妥帖,好教我不必再长久地向你致谢。——莱蒙托夫《致谢》 4、我可以一连二十次把自己的生命甚至名誉孤注一掷,可是决不出卖自己的自由。——米·莱蒙托夫《当代英雄》 5、也许我爱的已不是你但是对你付出的热情就像一座神庙即使荒芜仍然是祭坛即使坍塌仍然是神——莱蒙托夫《无题》 6、意志不可强迫——莱蒙托夫 7、没有爱的愉悦,分手也不会忧伤——莱蒙托夫 8、一件事情既然以不平凡的形式开始了,那么它也必定以同样的形式结束——莱蒙托夫 9、没有奋争,人生便寂寞难忍。——莱蒙托夫 10、自己脑子里只装满着自己,这种人正是那种最空虚的人。——莱蒙托夫 11、我深深的被你吸引,不是因为我爱你,而是为我那渐渐逝去的青春( 【闪+&点】情话网)。——莱蒙托夫 12、我们已经分离了但你的肖像我还深深地保留在我心中如同最好年华的淡淡幻影它在愉悦着我的悲伤的心灵我又把自己交给了新的热情想要不在爱它了但我却不能正如同破落的殿堂依旧是庙一座被掀翻的圣像——莱蒙托夫《无题》 13、帆下,水流比蓝天清亮,帆上,一线金色的阳光……而叛逆的帆呼唤着风暴,仿佛唯有风暴中才有安详!——莱蒙托夫《帆》

叶赛宁叶赛宁顾蕴璞,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教授,俄罗斯诗歌翻译家

叶赛宁-叶赛宁顾蕴璞,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教授,俄罗斯诗歌翻译 家 顾蕴璞。顾蕴璞。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教授。 俄罗斯诗歌翻译家。第一届全国文秀文学翻译彩虹奖获得者。2016年获得俄罗斯作家协会颁发的“莱蒙托夫奖章”。 中文名,顾蕴璞。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31年。职业,北京大学教授。毕业院校,北京大学。主要成就,“莱蒙托夫奖章”获得者。代表作品,《莱蒙托夫诗选》。《叶赛宁诗选》。 人物简介。顾蕴璞。男。1931年生。江苏无锡人。 九三学社成员。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1951年后历任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畜牧兽医实习研究

员。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文学教研室主任。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编著《莱蒙托夫全集》。叶赛宁《普希金精选集》。《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书系·苏联诗歌卷》。《叶赛宁研究论文集》。《莱蒙托夫作品精粹》。《俄罗斯白银时代诗选》。 译著《圣经故事》。《莱蒙托夫抒情诗选》。《莱蒙托夫诗选》。《普希金抒情诗选》。《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选》。《苏联当代诗选》。《叶赛宁诗选》。《叶赛宁书信集》。《叶甫盖尼·奥涅金》。论著《莱蒙托夫》等。译著《叶赛宁诗选》获1991年北京大学文科科研奖。《莱赛托夫全集》第2卷获1995年-1996年鲁迅文学奖。 “莱蒙托夫情结”。“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 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它到遥远的异地找什么?它把什么抛弃在故乡?……”俄罗斯19世纪伟大诗人莱蒙

托夫的诗歌通过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教授顾蕴璞的翻译再创造。跨越时空。在中国觅得众多知音。83岁高龄的顾蕴璞日前获颁俄罗斯作家协会“莱蒙托夫奖章”。以表彰其在俄罗斯语言及文学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莱蒙托夫奖章”是俄作协为纪念莱蒙托夫诞辰200周年而设。这一荣誉对于顾蕴璞可谓实至名归:在翻译莱蒙托夫作品道路上长达52年的坚守。 完成460多首的译作。“我一生中有两个难以割舍的情结:一个是俄语情结。另一个就是莱蒙托夫情结。”他说。顾蕴璞出生于江南名城无锡。1955年以第一志愿考入北大俄语系学习。他在课余时间主动大量阅读俄罗斯文学精品原著。听各种讲座和走访校内顶级外语专家。像海绵一样汲取着各种新的知识。大学毕业后。顾蕴璞留校执教。并在工作之余阅读并翻译俄罗斯诗歌。自此。他开始迷上了莱蒙托夫的作品。他认为。没有创作冲动。便不会产生文学原著。

写景抒情诗歌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 高中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教学研究 李冬梅(北京市永定路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一、古典诗歌“写景抒情”专题教学之价值 (一)古典诗歌在民族文化传承上的重要地位 中国是诗的国度。余秋雨先生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绝的长廊。” 的确如此,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灵魂的寓所。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爱诗的民族,中国是产诗的国度,尤其是古典诗歌,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光彩夺目,从诗经到楚辞到汉赋到唐诗到宋词……古典诗歌的吟哦穿透了中国的历史。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就是通过别致的律诗绝句等古典诗歌的文学样式,来愉悦心灵,传递情感,寄寓思想,教育后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华民族的灵魂就浸透在这汗牛充栋的古典诗歌中。当我们研究如何继承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时候,不能不把目光聚焦到美丽而深沉的古典诗歌上。 因此,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典诗歌,不仅要扎在知识层面上、文学层面上,而且应该扎在文化层面、精神层面与心灵层面上。我们需要通过古典诗歌的教学,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延续民族血脉,光大民族伟业,这是语文老师由自己的所教学科而决定了的沉重又无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二)“写景抒情”的诗歌与古人的关系 中国古典美学在情感表达方式上,不主张情感的直接宣泄,往往要通过一定的形象、景物来表达,因而,古人特别重视情与景的关系。辛弃疾说,“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一语道破了古人与自然景物的关系。古代诗人常常在与自然的对视中获得一种生命的共感。中国诗人对山水的观赏是与他们的宇宙意识和人生态度交织在一起的。他们在对山水进行观赏、进行描写的同时,也在山水中探索宇宙变化的道理,获得哲理的启示,借山水洗涤世俗的尘埃,消除胸中的块垒,从中启发进取的意趣。历代诗人更是从与山水的感情交流中领略山水风景丰富多彩的美,激发人们人世沧桑的浩叹,以及关于时光永恒的思考。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浅析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浅析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浅析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诗经》到屈原的《离骚》,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名家辈出,精彩纷呈。同样,古诗也成了高考的热点。从1998年到2007年的古诗鉴赏高考题来看,所选的诗歌,从题材上,以唐诗为主,其次是宋词、元曲;而从内容上看,写景抒情诗是入选率最高。所以我们在备考中必须重视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能很好鉴赏写景抒情诗对考生极为重要,那么鉴赏写景抒情诗要注意那些事项呢? 首先, 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两个原则: (1)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雨过后,秋山如洗,天气清爽宜人,青松如盖,皓月当空,甘泉清澈,流于石上,一切都是那么的清幽洁净,一句一景,一幅空灵而清静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而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对平静朴素生活的向往之情,而高洁的情操也从中透露出来。 (2)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如范仲淹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虽然也抒写羁旅相思之情,但又不同于传统的抒写离愁别恨的小令,词作上片写景,虽抒写悠悠相思之情,但所写的秋景阔远绮丽,毫无衰飒情味。下片抒情,抒发了自己的羁旅愁绪、黯然凄怆的思乡情怀。这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它的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绮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描写的景色却阔远而绮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整个来说,这首词的用语与手法虽与一般的词类似,意境情调却近于传统的诗。这说明,抒写离情别恨的小词是可以写得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庭院。 其次,把握写景抒情诗最关键就是把握好景与情的关系。 诗人写景是为了衬托(包括正衬、反衬)情,具体关系为: 第一种情况,"乐"景正衬"乐"情。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写出了诗人对春雨到来的喜悦之情; 第二种情况,"哀"景正衬"哀"情。与第一种情况类似,凄凉之景也可以用来烘托凄凉的气氛,而且更为常见。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用落叶抒发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第三种情况,"乐"景反衬"哀"情。古人曾评价说:"以乐写哀,以哀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里的关键,或要抓住全诗的中心句和关键词,或要联系上下文。如,“劳歌一曲斛行舟,

(完整版)写景抒情诗词分析

写景抒情诗词分析 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选取古典诗词,又以“写景抒情”的题材居多,比如2013年天津卷诗歌鉴赏题,就是写景抒情类的诗歌。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该诗后四句情景交融(关系)。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清新之景(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情)。 参考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分析:这类题目标准答法必须要答关系,参考答案给出的是采分点,由于各省市的要求不一样,对于我们考生来说,掌握规范答法永远处于不败之地。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回答作者情感时,要考虑两个方面:1、对外物的情感;2、作者本身的心情。用什么样的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的表述思路:景+特点+意境+(效果)+感情,表述模式:描绘了——的景,创设了——的意境,表达了——的感情。 【答题模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 六看:1、看题目2、看作者3、看注释4、看意象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情景鉴赏题型: 1. 即用什么样的“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情”,如果要回答关系还要用一个表示情景关系的词语加以概括。比如:天津卷第二题: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2. 情景鉴赏题:记住下列公式即可——关系+景+情。 关系术语: 1)纯写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 2)前景后情——触景生情 3)前情后景——以景衬情

莱蒙托夫

莱蒙托夫米哈依尔·尤利耶维奇·莱蒙托夫英文译名:Lermontov,MikhailIurievich俄国诗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小贵族家庭,卒于高加索。3岁丧母,在奔萨省外祖母的庄园度过童年。上中学时开始写诗。1830年考入莫斯科大学,课余写了近300首抒情诗和几首长诗,绝大多数在生前没有发表。1832年因参与反对保守派教授被迫离开大学,转入圣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1834年毕业后到近郊骠骑兵团服役。查看精彩图册 中文名:米哈依尔·尤利耶维奇·莱蒙托夫外文名:МихаилЮрьевичЛермонтов国籍:俄国 出生地:莫斯科出生日期: 1814年10月15日逝世日期: 1841年7月21日职业:作家、诗人毕业院校:莫斯科大学代表作品:《当代英雄》 1)体会《帆》这首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独特之处?用了较多的笔墨描绘了自然景色,马克思曾对这首诗赞赏道:“对于自然的描写未必有哪一位作家能超过莱蒙托夫,至少,具有这种才华的人是寥寥无几的。”这首诗似一幅出自名家的油画,湛蓝的大海、茫茫的雾霭、呼啸的海风、凶猛的巨浪构成了画面的背景,也决定了画面的基调——动荡不安,广袤的海空,恶煞般的巨浪似欲吞噬一切。 (2)《帆》中塑造的“帆”的形象有什么深刻的内涵,结合诗歌创作背景来分析这个问题? 在三十年代风雨如磐的俄罗斯,年轻诗人的心中早就充满着反抗情绪,渴望着以行动和斗争去冲破那重重黑暗。这首诗创作于大学时代,是诗人早期抒情诗中的名篇。《帆》是诗人人格、理想的象征,在诗中,莱蒙托夫把自己的命运比做在波涛汹涌的大海蓝雾中泛白的孤帆。通过帆这个象征性的形象,莱蒙托夫表现出自己心中的反抗情绪,力图进行积极行动和斗争的志向。 (3)诗句“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有什么深刻的内涵。在凶猛的大海上,一支在金色阳光下闪着白光的孤帆在奋力搏击,它一会儿被拥向浪尖,一会儿又被推入波谷,它似在寻觅什么,又似要摆脱什么,正是诗人寂寞、孤独而又不愿同流合污的叛逆性格的写照,表达作者企图冲破牢笼的强烈渴望。它在祈求风暴,它欲在风暴中寻得“宁静之邦”!表现了作者内心孤独、怅惘、倔强、高傲的性格和不屈的追求 [名作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的代表作,写于1832年,在诗人生前没有发表。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当年的风采:面对那黑暗的俄国社会的姿态,在风起云涌的民众追求民主、自由的斗争浪潮中的精神情态。 诗的题目是“帆”,它是在千变万化的大海中一个白色的精灵。淡蓝色的大海,静静的,死寂般的静。然而就是这静的大海中,似乎又隐含着一种不安定的因素。那蓝色的云雾可是大海的蒸腾,可是不安定的灵魂在大海的深处搅拌着海水?就在这淡蓝色的大海中,有一片孤帆在游弋。它闪着白色的光,刺眼的白光。这白色的帆似乎在承受着极大的折磨。它在遥远的异地漂泊,是在追寻着心中的理想还是别的什么?这白色的精灵在可爱的家乡抛弃了很多的东西,那是生活的安逸,还是物质的富裕,或者别的什么? 这首诗是一首杰出的哲理抒情诗。诗歌采用象征的手法,通过这种给人强烈印象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感情。 刘征: 2刘征,原名刘国正, 1926年6月生,北京市人。诗 人、杂文家、语文教育家,全 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 代表作有寓言诗《三戒》(《海燕戒》《天鸡戒》《山泉戒》)、《春风燕语》、《花神和女神》、《老虎贴告 示》等寓言诗。被推为“寓言”诗人的头一把交椅。 刘征(左),臧克家(中),程光锐(右) 这首寓言诗叙述了一件什么事?(生朗读并思考回答:叙述了木偶考察大海深浅并发表观感。找到文中诗句) [设计说明:概括寓言故事,为分析木偶形象、得出寓意作铺垫] 三、木偶形象分析

即景抒怀诗、借景抒情诗鉴赏

即景抒怀诗、借景抒情诗鉴赏 即景抒怀诗 即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与借景抒情诗先有“情”,后有“景”,诗人是为“情”而找“景”不同的是,即景抒怀诗是先有“景”后有“情”,“情”是因了“景”的触动而起的,这类诗作题材广泛,诗人往往是兴之所至,妙手偶得,多有一些佳句。那么,这类诗该如何欣赏呢? 首先,要欣赏即事感怀诗的“事”与“怀”结合得是否高明。 且看下面这首唐诗: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龙钟:泪水淋漓沾湿的样子。 诗的前两句抒写自己离开了故乡,立马在西域路上。回望长安景色,一种从未有过的孤寂凄凉之感袭上心头,不禁思乡念亲,双泪痛流。这里真实而率直地抒写了诗人的这种心情,令人感到亲切可信。后两句生动传神地写了路中偶遇奉命返京述职的故知,急切地托他带个报平安的口信回家的情景。这里突出了环境的荒凉和相逢的意外所引起的诗人对亲人真挚、深厚的眷念之情。 此诗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这瞬间的触动所表达的感情正是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一经诗人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便具有了典型的意义。诗作在平易之中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其次,我们还要体味诗人所抒之“怀”是否真挚感人。 我们来看唐人崔护具有传奇色彩“本事”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关于此诗的“本事”是这样的:“崔护……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叩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子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发不胜情

2019莱蒙托夫:梦境里解数学难题的故事语文

莱蒙托夫:梦境里解数学难题的故事 莱蒙托夫是俄罗斯伟大的诗人。他爱好美术,曾画过一幅肖像,画的是他在梦里见到的一位数学家。 诗人不仅爱好画画,还喜欢数学。他身边经常带着数学书,有空就拿出来看,还喜欢和朋友们玩数学游戏。一天晚上,他又被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吸引住了,可想了许久还得不到答案,感到有点疲倦了。这时,房门突然被推开,走进一位学者打扮的人来。 “你好啊,莱蒙托夫!” 诗人揉了揉眼睛。多面熟啊,好像在哪儿见过。 “在干啥?又写诗吗?”那人拖过一张椅子,在桌旁坐了下来。 “做一道数学题。”莱蒙托夫回答。 “唷,和我是同行啰!”那人幽默地笑了笑,就跟莱蒙托夫一道研究起题目来。他一面画图,一面解释。 “这不解决了么!”那人放下了笔,两人相对大笑。 莱蒙托夫笑得真痛快。这一阵笑使他醒了过来,liuxue86原来做了个梦。他深沉地回味着刚才的梦境,回想着那位面熟的数学家。他急忙地取出了画纸,把这位梦中的数学家画了下来。这幅肖像至今还收藏在俄罗斯科学院的普希金馆里。 这位梦里的数学家到底是谁呢?人们说,从形象看,很象

对数的创始人约翰·纳泊尔。 约翰·纳泊尔(John Napier,1550~1617)早于莱蒙托夫二百年左右,他是苏格兰数学家。在他生活的年代,天文学的研究要碰到大量的繁琐的运算,花费了天文学家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因而,简化大数的乘、除、乘方和开方的运算,就成为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约翰·纳泊尔发明对数的动机。 乘方、开方比乘法、除法麻烦,乘法、除法又比加法、减法麻烦。对数的发明,使乘方、开方三级运算可以转化为乘、除二级运算,乘、除二级运算转化为加、减一级运算,从而使较繁的计算转化为较简单的计算。法国著名数学家拉普拉斯说过:“对数算法使得原来需要好几个月劳力才能完成的计算,缩短为很少的几天,它不仅可以避免冗长的计算与可能产生的误差,而且实际上使得天文学家的生命延长了好多倍。” 莱蒙托夫和纳泊尔不是同时代的人,他们不可能见过面。但是,由于对数产生的时代影响很深,加之莱蒙托夫完全有可能看过纳泊尔的著作,而且有可能在这些书中看到过纳泊尔的肖像。所以在研究数学题入了迷的时候,纳泊尔就闯进了莱蒙托夫的梦境里来了。

诗歌鉴赏核心知识巩固 写景抒情

诗歌鉴赏核心知识巩固 李兵2016年5月15日 写景抒情诗鉴赏 一.古典诗歌中写景的方法 中国古典诗歌多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情感,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但写景因抒情的不同而方式各异,常用写景方式有: 1、正与侧的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2、动与静的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3、声与色的结合 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4、虚与实的结合 “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如“愁”是虚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萋萋”“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实的,古诗词常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

写景抒情诗(解读十分详细)

(一)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等 这类意象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例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宋?陆游《书愤》)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二)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鸟(子规鸟)芭蕉等 这类意象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例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唐?王昌龄《长信秋词》)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宋?李清照《声声慢》)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宋?秦观《踏莎行》)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王令《送春》) (三)冰雪、松、菊、梅、竹 这类意象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例如: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宋?张孝祥《念奴娇》)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宋?陈亮《梅花》)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才高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宋?王安石《华藏院此君亭》) (四)杨柳、兰舟、长亭、关山(月)鹧鸪鸟等 这类意象多用于挥写离别之苦.例如: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五)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 古代诗人多借这类意象抒发闲情雅致.例如: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1)空间角度

诗歌鉴赏之抒情方式

诗歌鉴赏之抒情方式 【教学目标及重点】 【教学目标】 复习古代诗词常见的抒情方式; 识记术语并能灵活应用,规范答题步骤。 【教学重点】 识记术语并能灵活应用,规范答题步骤。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复习课 【教学步骤】 导入:常见的诗歌鉴赏中让人头疼的术语归纳整理。(学生课前收集整理。)教学过程: 1、考点解说: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用典、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工笔、白描、动静结合、比兴、抑扬等。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结构特点(谋篇布局)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首尾照应、铺垫、承上启下、以景结情等。 2、常见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借事抒情 借古讽今 用典抒情 3、考题回放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请赏析三四两句所使用的艺术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手法,描绘了( )行为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 )

情感,达到了(表达效果。 端居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问:三、四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 答:最大的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营造出冷寂、凄清的氛围,赋予客观事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问: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本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以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却处境不好的凤凰自喻,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行宫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问:简析本诗写“宫花”有什么作用。 答:以乐景写哀情。诗所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写红艳的宫花。红花那热烈的色彩,盛开的景象,往往烘托欢乐的心情,热闹的场面,生机勃勃的青春,但在这首诗中,却与“古行宫”“白头宫女”形成了反差,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让人有一种时移事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反衬凄凉的心境,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凄凉哀怨的情绪。以乐景反衬哀情,其情之哀更增。 4、方法总结 诗歌鉴赏三环节: 读懂诗歌—审清题意—答出规范 读懂诗歌:写什么(景、物、事、人等) 为何写(抒情、言志、明理等) 怎样写(技巧及其效果) 审清题意:多少问、问什么、答什么 答出规范:分几步答 (1)分析所运用的方式;(2)分析所描绘的对象(即景、事、物、古等); (3)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表达的情感,产生的效果) 5、深化扩展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如下面这首唐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有人评论这首孟诗“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谒(求荐之意)之痕”。那么,诗人孟浩然是如何把求荐之意表达出来的? 这首干谒诗(诗用于有所要求而拜见对方)是作者西游长安时写给丞相张九龄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录用。 诗作前两联写景,着力描绘洞庭湖汪洋浩荡,一望无际,气蒸荆楚、波撼岳阳的壮观,气势雄伟,形象鲜明飞动,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后两联由眼前景物的触发转向抒情。诗人面对浩淼无垠的湖水,想到自己功名未遂,空有出仕的愿望,无人引荐,就好像欲渡洞庭湖而无舟船一样,希望张九龄援引。 这首干谒诗不落俗套,它把求仕之意,巧妙地与眼前的洞庭湖写景结合起来,写得委婉含蓄,不卑不亢,极有艺术力和感人力量。是把眼中景与胸中情结合得极好的范例。 第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如范仲淹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儿童诗《帆》莱蒙托夫赏析

帆 (俄)莱蒙托夫 在那大海上淡蓝色的云雾里 有一片孤帆儿在闪耀着白光!…… 它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地? 它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 波涛在汹涌——海风在呼啸, 桅杆在弓起了腰轧轧地作响…… 唉!它不是在寻求什么幸福, 也不是逃避幸福而奔向他方! 下面是比蓝天还清澄的碧波, 上面是金黄色的灿烂的阳光…… 而它,不安的,在祈求风暴, 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着安详! 赏析: 此诗写于1832年,是莱蒙托夫18岁时所写,它是诗人的代表作。诗人将渴望自由与解放的情感寄托于“帆”的艺术形象中,激励人们对美好的向往与追求。这首诗被译成多国文字,由于这首诗洋溢着青春的躁动,揭示出积极地人生哲理,一直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多少年来在各国人民中间广为传唱,在俄国,这首诗被谱成歌曲传唱。 《帆》是一首杰出的具有象征意义的风景哲理抒情诗。它既有风景画面的精彩描绘,又有发人深省的哲理意蕴。整首诗有节奏地交替着两组镜头:一会儿是带有帆船的大海的画面;一会儿是站在岸边的诗人看到上述画面后的沉思。诗人的目光首先停留在漂浮着一叶孤帆的大海上。 多少人在生活中不止一次地见过这种画面,惟独莱蒙托夫把它和诗人的命运联系起来,赋予帆以生命,使它人格化了。海面上雾霭茫茫,象征着一个青年刚刚迈入人生的海洋,感到前途未卜的迷惘心态,从而产生了充满着悬念的问题:“它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地?/它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接下来,大海的景象突然起了变化。刮来了狂风,掀起了巨浪,狂风卷着巨浪向帆铺头盖顶地压将下来,但这并没有使帆退缩,那弓起了腰轧轧作响的桅杆,分明是说它在顶风破浪,奋勇前进。这个画面象征着青年在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诗人感慨地发出了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自相矛盾,深思起来却又合乎情理的两句箴言:“唉!它不是在寻求什么幸福,/也不是逃避幸福而奔向他方!”前一句说明了一个人要和环境作斗争是很艰苦的,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不是在寻求什么幸福。然而你能说他逃避幸福吗?不,他认为斗争、拼搏就是一种乐趣,而且会换来更大的幸福。风暴过后,大海复归平静,而且云消雾散,阳光灿烂。象征着青年过上世俗的安乐生活。但这却不是帆所追求的,它在故乡抛下的正是这种幸福生活,它寻求的是革命的暴风雨。

帆莱蒙托夫的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帆莱蒙托夫的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帆莱蒙托夫的阅读材料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 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 它到遥远的异地找什么? 它把什么抛弃在故乡? 呼啸的海风翻卷着波浪 桅樯弓着身在嘎吱作响 唉!它不是在寻找幸福, 也不是逃离幸福的乐疆。 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流 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 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 仿佛风暴里才有宁静之邦。 帆莱蒙托夫的阅读题目 1、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两句把我们引进一个美的境界:在雾气弥漫的万顷碧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波之上,漂浮着一叶孤独的白帆。从而创造出一种“迷茫、抗争而不宁”的意境。 B.第二节诗使读者明白:风暴中漂荡的帆儿不是为寻找幸福而,也不是逃离幸福的乐疆;未并无幸福可期,往昔并无幸福可言,唯有这眼前的颠簸和风险是活生生的现实。 C.第三节,诗人写到帆的追求:在这风平浪静的旖旎风光之中,不安分于命运的安排,想从风暴中寻求真正宁静的境界。这种境界比高尔基在《海燕》中那种胸怀乾坤、笑迎风暴的意境高。 D.本诗每一节都是前两行写景,后两行抒情,而且还几乎都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如第三节前两行,从“下面”与“上面”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它们具有极强的感情色彩:尽管天空与海洋是那么美丽与宁静,但这一切诱惑并不能动摇帆儿那颗向往自由的叛逆的心。 帆莱蒙托夫的阅读答案 1、C 解析:“这种境界比高尔基在《海燕》中那种胸怀乾坤、笑迎风暴的意境高”错。 帆莱蒙托夫的赏析 《帆》是莱蒙托夫的一首诗。该诗是作者寻求自由,追逐理想;把懦弱和平庸遗弃在故乡。展现了,在淡蓝色的大海中,有一片孤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高三语文课件-写景抒情诗鉴赏训练 精品

写景抒情诗鉴赏训练 一、阅读下面写景抒情诗,完成以下题目。 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表述题] 1、这首诗,有一个字可以作为贯穿全诗的线索,你认为是哪一个字? 答:。 2.这首诗的一开始其实已经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这种感情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字,诗人在“山行”过程的描写中,和这种感情互相呼应的字是。 3.从诗中对景物的描写来看,简单说说这首诗的立足点和写景的方法的特点。 答: 4、这首诗在写景过程中处处流露山欣喜愉悦的感情,试分析结尾—联“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的描写,是如何表现山这种感情的。(不超过25字。) 答: 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韩元吉 倚天绝壁,直下三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注:采石:即“采石矶”,在安徽当涂县西北。南宋时宋金交界的军事重地。1161年,金兵南侵,宋军曾在此地大败金兵,可是后来依然以签订屈辱和约而暂得停战。 [表述题] 1.词的开头、结尾都描写了景物,开头的景物的特点是,而结尾景物的特点是。

2.上阕的结尾书写了作者自己“愁与恨,几时极”的感情,这种“愁与恨”,具体是指的是什么内容? 答: 3.下阕开头的“酒阑闻塞笛”是实写还是虚写?作者为什么会“闻塞笛”? 答: 4.词写到结尾“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作者问而不答,却以写景作结,试分析这个景物描写包含了什么意义? 答: 春山夜月于史良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表述题] 1.这首诗如用诗中一个字来概括作者对景物的感受,这个字是 2.诗中的颔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如果忽略平仄、音韵不计,把“掬”字换成“舀”字,把“弄”字换成“闻”字,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 3.结尾用南望的景物作结,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山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表述题]

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

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 一、解读古诗词有一个比较管用的办法,就是分清其类别。古诗词如果要分类的话,一般可分为以下十个大类别:①写景抒情诗词;②题赠送别诗词;③托物言志诗词;④山水田园诗词;⑤咏史怀古诗词;⑥边塞征战诗词;⑦羁旅行役诗词;⑧思妇闺情诗词;⑨悼亡游仙诗词;⑩谈禅说理诗词。 二、写景诗歌产生原因:1.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2.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抒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 三、写景诗歌的特点:写景抒情诗词,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词。诗人在诗词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有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融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写景抒情诗词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四、写景诗歌的一般模式: 1、一是一般情况下,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人们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大多都习惯于用优美、绚烂的景物来抒写高兴、快乐的感情,用荒芜、暗淡的景物来抒写凄凉、哀伤的感情。所以,解读时抓住景物特色就可以触摸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二是反其意行之,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王夫之《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乐景写哀情,用让人心情愉悦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悲伤;以哀景写乐情,用让人心情悲伤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欢乐。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美好春色让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前者是乐景写哀,后者是哀景写哀,而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如李煜《采桑子》中的“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无奈之下朦胧入睡,却见伊人人梦来。这里用的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再如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美景却更让诗人伤心,这里用的’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不过,以哀景写乐情的事例比较少见。 3、三是前面写景,后面抒情。如果是四句诗的话,一般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这种情况的诗比较容易,暂不多论。 4、四是全诗都是写景,将情付托于景中。古诗词中最有名的通篇写景的莫过于以下三首了: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刘禹锡的《石头城》以及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五、写景抒情诗歌的抒情方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六、写景诗的景情关系:景——情:一致-情景交融不一致-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情与景的关系】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就是为了抒情。诗中的景物,都是为烘托气氛、抒发感情服务的。要想鉴赏诗歌景物,首先要在阅读中明确所写景物的“乐”与“哀”。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莱蒙托夫《祖国》教学设计

《祖国》教案 明光市第二中学曹汉香 一、情境导入: 刚才大家欣赏的一组图片美不美?的确,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绮丽壮阔的自然风光。身为一名中国人,怎能不由衷地赞美她,热爱她。曹植曾说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陆游说过:“位卑未敢忘忧国”。在座的诸位还有谁知道关于爱国的古诗文或名言,请大胆地说出来,我们共同欣赏。 非常好,看来大家都是饱读诗书的博学之士。当然,爱国的情感,全世界是共通,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就曾说过:“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意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俄国作家莱蒙托夫的《祖国》,看看作者在里面寄托了怎样的爱国之情。 (幻灯片明确教学目标) 二、自学交流 1、作者介绍: (幻灯片出示莱蒙托夫肖像。) 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被誉为“民族诗人”(别林期基语)的天才作家之一。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终死于有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前一段时间,看了一个报道,王俊凯参加北京电影学院考试时,朗诵的就是莱蒙托夫的这首《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还有剧本和小说。 2、字词积累 虔信、慰藉(因为是多音字,上次月考试卷就考了这个词语,结果很多同学都错了) 三、整体感知: 1、视频欣赏:诗歌朗诵《祖国》。

请你说说欣赏了视频后的感受。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四、诵读鉴赏:(幻灯片展示) (一)鉴赏第一节。 1、指名朗读第一节,并思考: ①诗人为什么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呢? ②为什么说作者的爱国是“奇异”的?这种奇异与什么区别开来? (引出写作背景) 2、介绍作者写作的背景: 《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文》杂志。诗歌否认了沙皇统治集团所宣扬的那种虚伪的甚至反动的爱国主义。代表保守的贵族地主阶级利益的霍米亚科夫曾经写了题为“祖国”的诗,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就在于俄罗斯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沙皇统治集团镇压国内外人民得来的“胜利”,那用鲜血换来的“光荣”,不能使诗人的心得到任何安慰,他们所谓的“高傲的虔信的宁静”,也不能在诗人的心上激起任何希望的影;还有贵族民族主义者的复古倾向,他们虚构自己祖先的英雄业绩,用远古时代的神圣传说来炫耀自己,诗人全都漠然置之。总之,诸如此类的虚假“爱国主义”都无法代替诗人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 (二)朗读诗歌第二至第三节,并思考: 1、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表现在什么方面? 引导学生:奇异的“爱情”表现在诗人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和对俄 罗斯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爱糅合,化为一体; 即对俄罗斯山河景物和淳朴乐观的人民的热爱。 2、作者描写了俄罗斯的那些景物与风情呢?请同学们从诗歌里找出来。 草原、森林、大海、小路、灯火、俄罗斯原野的景色、轻烟、车马、山头、白桦 和农家生活 打谷场、农家茅房、小窗、节日夜晚 (三)加深认识: 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诗歌,边读边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完整版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

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 类别。古诗词如果要一、解读古诗词有一个比较管用的办法,就是分清其分类的话,一般可分为以下十个大类别:①写景抒情诗词;②题赠送别诗词;③托物言志诗词;④山水田园诗词;⑤咏史怀古诗词;⑥边塞征战诗词;⑦羁旅行役诗词;⑧思妇闺情诗词;⑨悼亡游仙诗词;⑩谈禅说理诗词。 二、写景诗歌产生原因:1.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2.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抒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 三、写景诗歌的特点:写景抒情诗词,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词。诗人在诗词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有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融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写景抒情诗词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 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四、写景诗歌的一般模式: 1、一是一般情况下,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人们的表情达意的方式 大多都习惯于用优美、绚烂的景物来抒写高兴、快乐的感情,用荒芜、暗淡的景物来抒写凄凉、哀伤的感情。所以,解读时抓住景物特色就可以触摸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二是反其意行之,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王夫之《姜斋诗话》中

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乐景写哀情,用让人心情愉悦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悲伤;以哀景写乐情,用让人心情悲伤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欢乐。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美好春色让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前者是乐景写哀,后者是哀景写哀,而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如李煜《采桑子》中的“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无奈之下朦胧入睡,却见伊人人梦来。这里用的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再如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美景却更让诗人伤心,这里用的'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不过,以哀景写乐情的事例比较少见。 3、三是前面写景,后面抒情。如果是四句诗的话,一般都是前两句写景, 后两句抒情。这种情况的诗比较容易,暂不多论。 4、四是全诗都是写景,将情付托于景中。古诗词中最有名的通篇写景的 莫过于以下三首了: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刘禹锡的《石头城》以及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五、写景抒情诗歌的抒情方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六、写景诗的景情关系:景——情:一致-情景交融不一致-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情与景的关系】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就是为了抒情。诗中的景物,都是为烘托气氛、抒。“哀”与“乐”首先要在阅读中明确所写景物的要想鉴赏诗歌景物,发感情服务的。. 从乐与哀角度来说,情和景之间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