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连理工大学关于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的若干意见

大连理工大学关于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的若干意见

大连理工大学关于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的若干意见

大连理工大学关于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的若干意见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是时代发展对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是我校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所肩负的时代使命。我校实施精英教育有利于更好地体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推进我校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的重要抉择。

精英教育是一种优质教育过程,要求有高水平的师资、高水平的学科、高水平的科研、高水平的管理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实施高水平的教育与教学,培养精英人才。精英人才的内涵是:先进思想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捍卫者和引领者;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导者。精英人才的素质特征是: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高尚的道德品质、宽厚的知识基础、突出的能力潜质、优秀的综合素质和开阔的国际视野。

学校决定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一、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实行大类招生。由现行的按专业招生的机制向按大类招生的机制进行转变,逐步向按学科门类(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等)招生的机制进行拓展,使学生摆脱“一考定终身”的发展局限,为学生营造条件宽松和自主发展的培养环境。2008年开始,我校推行以学院(学部、系)为单位,按学科大类招生改革,学生经过通识课程和大类基础课程学习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确定专业及专业方向。

2.实施大类培养。积极推进“基于通识教育的宽口径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即低年级以通识教育为主,高年级以面向学科门类、学科大类和学科专业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为主。原则上一、二

成本科教学团队,对于同时建设本科教学团队的科研创新团队,在评审、考核等方面学校将予以特别考虑。

14. 建立青年教师合作导师制。对新入校的受聘中级及以下专业技术岗位的青年教师,由学院(学部、系)指定专人担任其合作导师,帮助青年教师顺利通过教学关、科研关和实践关。要求新入校的教师必须参加岗前培训,培训合格的教师要至少参加一期教务处组织的教学观摩活动。青年教师必须经过至少一门次课程的“A+B”的B角色授课后,方可申请主讲教师资格。

15.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考评制度。采用专家随堂听课、学生网上评价等形式,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累计三次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的教师可直接参加高一级专业技术岗位竞聘。对排名在本学院(学部、系)后5%的主讲教师进行跟踪听课,帮助整改。对在一个聘期内教学质量评价累积三次排名在本学院(学部、系)后5%的主讲教师,取消其主讲教师资格,重新进行教学培训,通过试讲考核后方可重新取得主讲教师资格。

16.鼓励教师积极从事高水平的本科教学工作。学校面向国家各类教学基本建设项目负责人以及量大面广的校级主要基础课程负责人设置教授教学岗位。对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精品课程分别增设1个教授教学岗位。对在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和资源共享、自制实验教学设备、指导大学生进行创新实验活动等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在岗位聘任、考核、经费支持和奖励等方面也给予倾斜。

17.建立教学考核一票否决权制度。教授、副教授职称评聘和岗位履职考核应该达到学校规定的教学业务条件和本科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未达到教学要求者,不能参评教授、副教授职务;已

受聘教授、副教授职务,未达到教学要求者,限期改进或转为研究系列聘任。竞聘副教授岗位的教师至少参与过一项校级及以上教学改革项目,竞聘教授岗位的教师应至少主持过一项校级及以上教学改革项目。

五、大力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

18.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各学院(学部、系)要有规划、有目标地建设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每个专业应至少分别建设2门校级及以上精品课程;原则上本科生公共核心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负责人必须具有教授职称,鼓励教授主讲本科生基础课程或核心课程;进一步加强本科百门双语课程建设。

19.加强教材建设。各学院(学部、系)结合学科、专业的调整,加快教材的更新换代,要求选用近5年出版的高质量新版教材,鼓励引进先进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原版教材。积极做好教材建设规划,组织教师编写和出版高水平教材(国家规划教材)、实验指导书、电子教材等,尤其是基础学科教材、填补学科空白的前沿教材、反映教学改革的特色教材,具有学科集体竞争力的系列教材等。学校从2008年开始设立优秀教材奖,每年评选校级优秀教材,对发行量大、影响广泛的优秀教材将进一步加大经费支持和奖励力度。对于获国家级、省部级奖的优秀教材,学校将予以重奖,对于在教材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业绩和贡献的学院(学部、系),也给予表彰。

20.加强实验室建设。以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建设目标,优化、整合实验教学资源,高起点、高水平建设以学院(学部、系)为单位、多专业共享、仪器设备先进、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中心或实验室,每年学校重点投资建设2至4个。改革实验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转变传统的指导性实验为学生主动性实验。从时间、空间和内容

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