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阜南县村庄布点规划成果

阜南县村庄布点规划成果

阜南县村庄布点规划成果
阜南县村庄布点规划成果

阜南县村庄布点规划成果

(中心村合计268个、居民点合计1061个)一、柳沟镇柳沟镇村庄布点规划成果、

二、苗集镇村庄布点规划成果

(中心村12个、居民点62个)

六、龙王乡村庄布点规划成果

(中心村7个、居民点43个)

七.朱寨镇村庄布点规划成果

(中心村15个、居民点52个)

(中心村15个、居民点55个)

十五、王店孜乡村庄布点规划成果

(中心村11个、居民点39个)

(中心村11个、居民点32个)

2014年全国村庄规划镇规划和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示范名单

附件 2014年全国村庄规划、 镇规划和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示范名单 村庄规划示范(14个): 北京市延庆县四海镇南湾村村庄规划 天津市滨海新区寨上街大神堂村发展规划 天津市蓟县下营镇郭家沟村庄建设规划 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黄北坪乡黄北坪村村庄规划 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张马村村庄规划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天池村堰头自然村村庄规划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五龙乡田岙村建设规划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下屏峰村村庄规划 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黄柏镇向阳村村庄规划 河南省登封市大冶镇朝阳沟村美丽乡村规划 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青堡村建设规划 重庆市秀山县清溪场镇大寨村村庄规划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仁布县康雄乡茶村村庄规划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东峡乡下脖项村村庄规划 镇规划示范(19个):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马村镇总体规划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总体规划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总体规划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蒋巷镇总体规划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上冶镇总体规划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陈庄镇总体规划

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双龙镇总体规划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新沟镇镇规划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热水镇镇规划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镇规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武篆镇总体规划 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总体规划 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柳江镇总体规划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镇规划 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站街镇总体规划 云南省临沧市云县幸福镇总体规划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淡村镇总体规划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总寨镇总体规划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总体规划 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示范(7个): 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 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县域乡村建设规划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村寨体系布局规划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

福山区村庄布点规划

福山区村庄布点规划 1、布点规划总体情况 规划总行政村为231个,其中中心村4个、基层村85个,共撤并行政村148个,其中“村改居”82个,并入集镇所在地39个,并入中心村20个,行政撤消的弱小村7个。 规划中心村共4个,其中高疃镇2个,回里镇1个,张格庄镇1个。 规划基层村共85个,其中清洋街道办事处4个,福新街道办事处1个,门楼镇14个,回里镇9个,张格庄镇11个,高疃镇46个。 规划弱小村7个,其中回里镇2个,高疃镇5个。 经集聚发展及老岚水库建设迁移后,最终保留基层村61个,其中福新街道办事处1个、门楼镇14个,回里镇6个,张格庄镇7个,高疃镇33个。 2、布点规划分区情况 (1)中心城区: 依据福山分区总体规划,中心城区范围:北至同三高速路,南至门楼水库,东至外夹河,西至绕城高速路以东,规划总用地面积65平方公里。包括清洋街道办事处全部,福新街道办事处大部,高新技术产业区全部,门楼镇、高疃镇部分。现状行政村75个,人口66876人。 根据福山分区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性质划分,属居住用地内的村庄将按规划整体改造,改善村民居住条件的同时,保证拟迁移村庄的安置;属工业用地及其他用地内的村庄,

将在保证不降低生活水准的前提下,按规划整体迁移安置,从而一步到位实现“居住楼房化,管理社会化,资产经营股份化和公共服务城市化”,纳入城市管理。 (2)清洋街道办事处: 辖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30个居委会,人口25368人;5个社区居委会,人口46570人。除部分村庄外,全部包容在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东黄埠、西黄埠、包家沟、钟家庄四个居委会,因位于中心城区边缘,一步到位,纳入城市管理,实施整体改造。 (3)福山高新技术产业区: 辖区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6个居委会,人口10605人,全部包容在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按福山分区总体规划用地性质划分,均在居住用地内,按规划实施改造。 (4)福新街道办事处: 辖区总面积21.47平方公里,16个居委会,人口9633人,大部分用地包容在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 其中在楮佳疃、山前李家两居委会用地范围内规划福新居住小区,招贤、北十里堡、刘家埠、黄家、邢家山子、黄泥沟五个工业园区居委会和一个钼矿区居委会居民迁移到福新居住小区安置。在臧家、柳行居委会用地范围内规划臧家中心居住区,上庄、垆上、巨盆李家、小河子、大杨家五个工业园区居委会迁移到臧家中心居住区安置。以上居委会一步到位,纳入城市管理。 小杨家居委会因位于绕城高速路以外,作为基层村保留,行政隶属建议划到高疃镇管辖。

县级农田水利规划编制大纲

县级农田水利规划编制大纲 2009年9月

目录 前言(编制说明) (3) 综合说明 (3) 1.基本情况 (3) 1.1自然条件 (3) 1.2 社会经济状况 1.3农业生产状况 (3) 1.4自然灾害情况 (3) 2.农田水利现状 (3) 2.1工程现状 (3) 2.2运行管理现状 (3) 2.3存在的主要问题 (4) 2.4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必要性 (4) 3.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4) 3.1水土资源总量 (4) 3.1.1 水资源 (4) 3.1.2 土地资源 (1) 3.2水土资源利用现状和需求预测 (3) 3.2.1 各行业对水土资源的利用现状 (3) 3.2.2 各行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预测 (3) 3.2.3 各行业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预测 (4) 3.3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与评价 (1) 3.3.1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 3.3.2 水土资源供需评价 (10) 4.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目标任务 (10) 4.1指导思想 (10) 4.2发展原则 (2) 4.3规划范围和水平年 (2) 4.3.1规划范围 (10) 4.3.2基准年、水平年 (11) 4.4发展目标与建设任务 (3) 4.4.1 工程建设目标和任务 (3) 4.4.2 工程管理改革目标和任务 (3) 5.工程建设规划 (32)

5.1工程建设标准 (32) 5.2总体布局及分区发展重点 (4) 5.2.1 总体布局 (4) 5.2.2 分区发展重点 (4) 5.3主要建设内容 (4) 5.4重点工程 (4) 5.5典型工程设计 (43) 6.工程管理 (43) 6.1建设管理 (4) 6.2建后管护 (4) 6.2.1 管理体制 (5) 6.2.2 运行机制 (5) 6.3服务体系建设 (5) 7.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 7.1投资估算 (5) 7.1.1 编制依据 (5) 7.1.2 投资估算方法 (54) 7.1.3 总投资估算 (5) 7.2资金筹措 (6) 7.3分期实施计划 (6) 8.效益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 (6) 9.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6) 附表 (6) 附图 (7)

河北省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编制要点实施细则

河北省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编制要点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统一县域(县级市、区,下同)村庄空间布局规划技术文件的内容与深度,依据《河北省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编制要点(试行)》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是和《河北省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编制要点(试行)》配套的具体规定,编制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除遵守本细则外,尚应符合其他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三条编制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应当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依据,与相关规划相协调。 第四条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是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和延伸,应单独编制。 第五条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由县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审批。 第六条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应进行多方案比较和经济技术论证,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当地居民的意见。 第七条编制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采用的勘察、测量图件和资料必须符合城乡规划勘察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质量要求。 1 / 13

第二章基础资料调查 第八条编制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需收集的基础资料一般包括自然条件、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基础设施以及相关资料等。 第九条自然条件 (一)气象资料:气候特征、全年气温变化、日照时数、风象变化、降水量及气象灾害等。 (二)水文资料:地表水的常年水位、最高水位、水质、流量等;地下水的资源分布、储量、水质、开采状态等;可利用外来水资源情况;行洪、蓄滞洪区分布范围、防洪标准及历年洪涝灾害发生情况等。 (三)地貌地质:各种地貌类型及空间分布、高程变化;地震、滑坡、塌陷、冲沟等地质灾害状况;地下矿产资源的类型、数量、分布,矿产采空区、开采波及线的影响范围等。 第十条资源环境 (一)土地利用:全县耕地及其它各类用地面积、比例,各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及人均水平。 (二)人文自然资源:文物古迹名称、位置及保护控制范围,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的位置、控制范围及开发利用情况。 (三)环境保护:大气、水体、噪声、固体废弃物的污染状况,影响范围及治理措施等。 2 / 13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村庄布点规划优化的思考和探索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村庄布点规划优化的思考和探索 近年来,由于受土地、资金、政策、规划等的限制,群众要求建房的呼声很高,已成为当前影响农村发展稳定的重要问题之一。虽然,秀洲区通过“两新”工程、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农村土地整治等工作,解决了一部分农户建房问题,但是农民建房难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有效破解。 标签:村庄布点;规划;优化 1 我区农民建房基本情况 2005年开始,农民建房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民建房从不需要使用土地指标,变成需要占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我区开始停批农民建房。2006年,我区制定了《秀洲区新农村规划编制导则》,明确居民点的布局原则上按规划建设区、整理过渡区和撤并控制区来进行规划,全区规划编制101个新农村,将原有的1868个居民点缩减为556个居民点。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两新”工程的要求下,我区开展了“1+X”两新社区布点规划和建设规划的编制,初步形成了“28+18”的城乡居民点格局,并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到目前为止,已启动21个新市镇社区和10个城乡一体新社区,初步建成10个新市镇社区和3个城乡一体新社区,其中4个通过市级验收。但“两新”工程因规划点过少、用地指标不足、资金成本过高等多方面因素只搬迁了少数农户。 2011年,针对“1+X”规划点建设用地空间不足、农转用指标紧张、面上分散的危旧房改造难于安排进点建房等实际问题,出台了《秀洲区农村危旧房改造实施意见(试行)》、《秀洲区农村危旧房改造实施细则(试行)》等政策文件,主要解决农村土地整治外危旧房的翻修问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镇突破了该规定,大多翻修没有按照原地、原面积、原高度进行。因此,2013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危旧房改造管理的抄告单》,明确了农村危旧房改造计划由各镇上报区住建局汇总复查,区政府审议,统筹确定农村危旧房改造年度总量目标和当次各镇户数指标,严格控制原地翻建的规模,促进农民向规划点集聚。然而在操作中,农户都要求原地翻建并突破面积和高度的规定,要求进集聚点的几乎没有,因此一户也没有批过。2012年、2013年,通过对2009年、2010年立项的17个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推进,搬迁集聚农户4000多户。 2013年开始,为解决农民建房需求压力和原先“1+X”规划实施难的問题,决定对原有“1+X”规划进行优化完善。通过突出“1”、增加“X”、完善“N”、保留“M”的方式,初步形成了“28+18+13+6”规划布局。 2 实际存在问题 2.1 规划难以实施 2009年,我区编制的“1+X”布点规划形成了“28+18”的格局,2013年初步调

《农田水利条例》全文

《农田水利条例》全文 为了加快农田水利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制定了《农田水利》,下面是详细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农田水利条例》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快农田水利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农田水利规划的编制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农田灌溉和排水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农田水利,是指为防治农田旱、涝、渍和盐碱灾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采取的灌溉、排水等工程措施和其他相关措施。 第三条发展农田水利,坚持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节水高效、建管并重的原则。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田水利工作的组织领导,采取措施保障农田水利发展。 第四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农田水利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农田水利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农田水利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农田水利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域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和其他社会力量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经营和运行维护,保护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节约用水,保护生态环境。 国家依法保护农田水利工程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规划 第六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全国农田水利规划,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后,报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批准公布。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农田水利规划,征求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第七条编制农田水利规划应当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农业生产需求、灌溉排水发展需求、环境保护等因素。 农田水利规划应当包括发展思路、总体任务、区域布局、保障措施等内容;县级农田水利规划还应当包括水源保障、工程布局、工程规模、生态环境影响、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技术推广、资金筹措等内容。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农田水利调查。农田水利调查结果是编制农田水利规划的依据。 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农田水利规划,应当征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等方面的意见。 第九条下级农田水利规划应当根据上级农田水利规划编制,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经批准的农田水利规划是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农田水利规划确需修改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报送审批。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实施农田水利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农田水利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本级人民政府。 第十一条编制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规划涉及农田水利,应当与农田水利规划相衔接,并征求本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三章工程建设 第十二条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农田水利规划组织制定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年度实施计划,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安排的与农田水利有关的各类工程建设项目。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有关工作。 第十三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农田水利标准。 农田水利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定程序和权限组织制定。

山东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

山东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 为适应我省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推动村镇体系协调布局,规范全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根据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以及其他技术规范,制定本要点。 全省的县、县级市、城市具有村镇部分的区,可参考本要点编制村镇体系规划。 村镇体系规划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国家和山东省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等技术规范、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上位城镇体系规划、上位总体规划进行编制,与相关规划有机衔接。 一、规划内容 (一)县域村镇体系发展条件评价 1、区位分析。重点分析县域地理位置、辖区面积、中心城镇与周边城镇的空间关系,铁路、高速公路及其他主要公路等对外交通条件。 2、自然条件分析。分析县域气象条件、水文条件、地形地貌条件等自然条件。 3、社会经济基础。分析县域历史沿革、经济发展、人口发展、现状土地利用、社会架构等。 4、村镇体系布局现状。根据村镇体系现状,总结村镇体系在规模、职能、空间分布和内部关系上的基本特点。 5、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现状。 6、综合评价。根据发展条件分析,总结县域村镇体系发展的优劣势。

(二)规划信息整合 1、上位规划。总结上位规划对本区和村镇发展的要求。 2、相关规划。总结已有相关规划的建设要点和协调任务。 3、下位规划。收集整理已编制和已批复的乡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工业区和开发区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各类保护区规划等下位规划,查找规划存在的问题,明确整合内容。 (三)县域城乡统筹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战略 1、发展目标。提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的近远期目标体系。 2、总体定位。明确全县发展定位。 3、发展战略。提出为实现发展目标需采取的发展战略。 (四)县域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1、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概括县域产业发展的总体特征,总结产业发展的成绩和不足。 2、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提出县域产业发展的总体构思。 3、重点产业规划。对县域的优势产业和战略产业进行规划指引。 4、产业空间布局。划分经济区,提出县域产业布局的总体形态和发展要点。 (五)城乡人口空间布局 1、县域城乡人口分布现状。总结人口及其城乡分布的现状特征。 2、县域人口规模预测。一般应通过多种不同方法预测县域人口近远期规模,提出综合方案。 3、县域城镇化水平预测。应通过多种不同方法确定县域城镇化水平的近远期预测值。 4、人口和城镇人口空间分配。根据对区域发展形势的客观判断,对人口和城镇人口的空间分布进行规划。

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导则

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导则 第一章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精神,推进施实施《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指导县(市、区)村庄布点规划的编制,制定《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2基本任务 县(市、区)村庄布点规划(以下简称村庄布点规划)的任务是落实县(市、区)中心村布点,明确自然村数量,并分配到镇(乡)。中心村数量多、行政区域面积大的县(市、区)可以在村庄布点规划中只明确各镇(乡)中心村、自然村数量,在镇(乡)村庄体系规划中明确中心村、自然村布点。 1.3适用范围 《导则》适用于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区域上的村庄布点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内的村庄建设,应遵守城市、镇总体规划。 1.4规划原则 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结合。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等本底要素,将生态、历史文化遗存等保护内容列入布点规划。同时,加强耕地保护,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科学编制村庄布点规划。 坚持引导与控制相结合。充分考虑丘陵、山区、平原、水网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地域特征及产业发展需求,选择适宜地段引导建设,对重要生态地段的村庄进行有效控制,避让灾害易发地段。 坚持近期与长远相结合。兼顾现实需要,考虑长远发展,分步实施村庄布点规划。 1.5规划依据 (1)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 (2)城市、县城、镇总体规划;

(3)市、县国民经济与“十二五”社会发展规划; (4)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5)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6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2-2020年,规划近期至2016年,远期至2020年。 第二章村庄体系规划 2.1村庄分级 中心村为乡村基本服务单元,原则上每个行政村1个。自然村为乡村基层单元。 2.2乡村人口预测 分析自然条件、资源基础和发展潜力,提出县(市、区)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县(市、区)域发展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分析城乡人口转移趋势和流向,预测县(市、区)域、各乡镇乡村人口规模。 乡村人口规模是指规划期末的常住乡村人口,并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考虑人口迁移因素。乡村人口规模是配置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主要依据。 旅游型村庄要合理考虑持续性旅游人口。 2.3村庄体系 2.3.1数量分布 依据乡村人口预测,确定县(市、区)域中心村、自然村数量;结合各乡镇乡村人口分布,明确各乡镇中心村、自然村数量分布。 其中,县(市、区)域中心村数量依据《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确定。 2.3.2规模确定 依据县(市、区)域人口及村庄分布特点,确定适用于本县(市、区)域的中心村服务规模、集聚规模、自然村规模。

多目标交互:一个村庄布点规划框架的构想

多目标交互:一个村庄布点规划框架的构想 赵丹 摘要:村庄布局合理性对于推动城乡统筹进程、促进城乡融合、缩小城乡差距有重要作用,然而在既有的村庄布点规划实践和研究中,往往难以避免方法和视角相对单一的局限性。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多目标交互式的村庄布点规划框架,在多元的价值导向和利益诉求中寻求均衡,并注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研究方法的交互,以期增强规划结果的科学性与公平性。 关键词:多目标交互村庄布点规划 村庄布局合理性对于推动城乡统筹进程、促进城乡融合、缩小城乡差距有重要作用,然而在既有的村庄布点规划实践中,往往采用自下而上政府逐级上报的方式确定保留村庄名录并进一步进行空间与体系的优化,这样的规划方法充分考虑了乡村的实际情况,高效的确定了选择成果,但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缺乏科学性、缺乏整体统筹的诟病。近年来,城市规划学界对村庄布点优化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但多难以摆脱研究方法相对单一的困境:或是基于某项技术,或是基于农民意愿调查,如宋小东[1]、陈有川[2]、叶育成[3]等,利用GIS平台定量分析村庄布局,但难以顾及农民意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划的可实施性;如马璇[4]、张如林[5]等,虽以农民意愿自下而上提出了城乡统筹的措施和建议,但多为定性研究,缺乏客观数据的理性分析,不可避免地带来保留村庄的选择过于主观的问题。 为了更科学、更全面的展开村庄布点规划,本研究综合了两种研究思路,尝试提出多目标交互式的村庄布点规划。多目标是指并非从单一的城市利益诉求出发,而是从城、乡利益兼顾的角度,建立一个包括乡村自组织发展、资源最优化配置、差异化发展等多元的目标体系,力求布点规划结果更加科学和客观。交互是指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村庄布局交互为研究视角,一方面通过宏观的空间分析、经济社会分析、案例借鉴等研究方法对乡村聚落体系进行科学与全面的分析、判断与预测,另一方面研究重视自下而上的反馈,将初步方案在村镇实地进行深入的可行性校核与村民意愿校核以验证规划方案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从而最终确定村庄布点规划方案。 以多目标交互为理念,本文构建了一个村庄布点规划框架,由于篇幅有限,本文重在探讨框架本身的逻辑思路与研究方法,在部分计算中以江苏省高邮市2013年数据为基础进行

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

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

四川省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 编制要点(试行)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实现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目标,结合我省各县(市、区)的实际,规范我省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统一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的内容深度,提高我省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质量,特制定《四川省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试行)。 1.2 村庄布局规划的归属和作用 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是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和延伸,用于指导县(市、区)域范围内的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应单独编制。 1.3 编制主体和审批权限 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由县(市、区)级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审批。 1.4 指导思想 坚持“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环境统筹、社会服务统筹、基础设施统筹”的指导思想。 1.4.1“因地制宜、宏观调控、统筹发展、规模适度”;

2 村庄布局规划要点 2.1 村庄布局规划的作用 编制各县(市、区)域的村庄布局规划,主要用于指导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并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2.2规划层面划分 村庄布局规划一般分为总体层面和详规层面。 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属于总体层面,与县(市、区)域体系规划保持一致;村庄建设规划或村庄整治规划则属于建设性详细规划层面。 2.2.1 总体层面: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 (1)、以县(市、区)域城镇体系体系规划为依据,落实县(市、区)域生产力布局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 (2)、以行政区划调整和“拆村并点、生态移民”规划为依据,提出村庄撤并、迁移标准,明确迁移和保留的村庄的名称、地点、人口及用地规模;落实并调整近远期中心村聚居点、基层村聚居点、新型社区的空间布局; (3)、重点解决各乡驻地、中心村聚居点、基层村聚居点和新型社区的布点和发展规模;分区拟定村庄的各项建设标准; (4)、协调安排村庄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区域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拟定配套设施的建设标准,制定共建、共享方案; (5)、提出区域空间管制规划要求和环境保护规划要求; (6)、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2.2.2 详规层面:村庄建设或整治规划

平原地区农田水利规划的布局与工作重点

平原地区农田水利规划的布局与工作重点 宁光颍 (安徽省阜阳市水利规划设计院,安徽阜阳225267) 摘要以安徽省阜阳市为例,阐述了平原地区的农田水利规划总体布局及工作重点。 关键词农田水利;规划;布局;工作重点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5-639-01 作者简介 宁光颍(1963-),女,安徽阜阳人,工程师,从事农田水利 规划工作。 收稿日期2012-03-23农田水利建设是指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 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农田水利规划是根据国家和地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要求,从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条件及特点出发,进行合理的水土资源配置和工程布局安排, 提出一定时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旱灾害以及生态建设等有关农田经济社会发展措施的基本方针、 政策、任务、主要措施、实施建议和管理意见。笔者以安徽省阜阳市为例,阐述了平原地区的农田水利规划总体布局及工作重点。1 农田水利规划总体布局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田水利也被不断地由原来单一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田灌溉排水, 逐渐扩大到同时为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村环境提供涉水服务的广泛领域。完善的除涝、灌溉设施,是保证农业生产发展和稳定高产的基础,能有效提高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推广节水灌溉,转变用水观念和模式,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中小河流防洪除涝工程和大中小型灌区开展以节水为中心的灌排工程治理对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集约化增长和产业一体化经营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又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刚性指标,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水环境的整治,将为农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因此,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突出, 意义十分重大。鉴于此,新时期农田水利规划要大力贯彻落实国家新时期的治水方针,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围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防洪除涝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体系、 人水和谐相处”的水保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和规范的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开展有针对性的规划谋略。依据“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规划原则,坚持治涝与灌溉统筹, 水利措施与农业、林业及环境措施相结合,因地制宜地采取蓄、排、截等综合治理,进行农田水利与水环境的综合整治。2开展农田水利工作的重点2.1 突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坚持旱涝兼防、综合治理的 原则,以大中小沟清淤疏浚、涵闸农桥配套、机电井建设及设备配套为重点, 以大沟为单元,着力抓好排灌配套和恢复发展灌溉,提高农田排涝抗旱标准;抓紧完善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制订“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分年实施计划和方案;确立县(市、区)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指导地位,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加快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优先安排产粮大县;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配套,促进旱涝保收农田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 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滴灌等技术,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沿淮河等骨干河道及其重要支流重点实施涵闸除险加固、沟河塘清淤及泵站更新改造,提高防洪除涝能力。2.2 加快防洪除涝工程建设 全力推进新一轮治淮建设, 加快颍上县、颍东区世行贷款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 实施洪洼治理应急等重点平原洼地项目;实施颍上南润段行蓄洪区调整与建设;认真组织开展行蓄洪区与滩区渐进式居民迁建工作;突出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推进中 小河流治理,完成流域面积200km 2 以上的中小河流治理;推 进临泉、 阜南洪河分洪河道近期治理,实施蒙洼分洪道拓浚等重点工程;加强城市水利建设,加快市、县城区(建制镇)和示范园区、 经济开发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根据城市发展规划, 修订完善阜阳城市防洪规划,实施新的阜城防洪圈堤工程建设,抓紧完成颍上县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编制界首市、太和县、临泉县和阜南县城市防洪规划,并尽快实施。2.3 强力推进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 下决心解决阜阳市水 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加快完成“引淮济阜”前期工作,力争“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高度重视雨洪资源利用;积极做好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加快推进中水利用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机电井和小口井为重点,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有效提高抗旱能力。推进阜城及各县(市)城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提高供水保证率。2.4 创新水利建设和管理体制 健全公益性水利工程项目 法人组建模式,进一步落实建设主体责任。完善水利招投标监管体系, 统筹招标投标、建设市场,加强质量安全等监管措施,建立水利项目建设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强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水利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工作责任,优化水利建设环境;区分水利工程性质,分类推进改革,健全良性运行机制;深化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将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落实到位。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完善水利工程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人员,建立良性运 (下转第654页) 农技服务,2012,29(5):639,654责任编辑胡先祥责任校对胡先祥

关于县域村庄空间布局优化的探索

关于县域村庄空间布局优化的探索 摘要:针对城乡统筹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本文以桦川县为例,在分析县域自然资源条件、村庄规模及空间布局特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县域村庄空间布局的发展策略、迁并方案、建设标准以及设施建设等内容。 关键词:村庄空间布局桦川县新农村基础设施 abstract: i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 and rural demand, this paper takes huachuan county as an example, based on analyzing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of natural resources, the village scal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content of development strategy, county village layout scheme, relocation and construction standards an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keywords: spatial layout of villages; huachuan county; new countryside; infra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 f299.24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 引言 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是以改变村庄“散、小、多、乱”,优化村庄空间结构,完善村庄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为目标的空间引导规划,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城乡一体化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纵观近几年对县(市)

村镇规划

村镇规划 一、城乡规划法的作用 1、贯彻依法治国的精神,更有利于依法行政 2、城乡统筹、一体化规划 3、为村镇规划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4、体现了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5、构建了公众参与的制度框架 6、有助于建立乡村规划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居民点的概念 居民点是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 三、村镇的基本特点、村镇规划的概念 1、特点(1)区域的特点:村镇在规模、分布、平面布局以及建筑形式、构造等方面也必然产生差别——平原和山区,南方和北方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2)经济特点:农业经济所占比重较大。以农、收、副、渔业生产经济为主。 (3)基础设施特点:基础设施不足,发展落后 (4)村镇环境特点①村镇环境脏②环境建设乱③环境意识差 2、概念村镇总体规划是在全乡范围内进行的村镇布点规划和相应的各项建设的全面部署。是全乡山、水、田、林、路、村综合规划的组成部分。 四、规划新世纪现代化村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原则; 2、珍惜土地原则; 3、近远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原则; 4、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原则; 5、创造舒适、卫生居住环境原则; 6、发挥集镇基地作用原则; 7、保护名胜古迹原则; 8、认真贯彻群众路线的原则; 9、可持续发展原则。 五、简要说明村镇规划的资料内容包含哪些 1、自然条件和历史资料 (1)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气象气候 (2)区域概况:资源条件、区位条件、农业生产条件 (3)历史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遗迹和历史建筑、历史沿革 2、社会经济资料 (1)人口结构:村镇现状总人口、职业构成、年龄构成、人口变动情况 (2)村镇建设管理情况(3)村镇工业发展状况(4)集市贸易 3、现有建筑物、工程设施与环境资料 (1)居住建筑(2)公共建筑与绿地(3)工程设施:交通运输、道路桥梁、给水、排水、供电(4)环境资料 六、村镇体系结构层次划分分为哪四个层次 我国村镇的体系结构一般按各自所处的地位、职能进行层次划分自下而上依次分为基层村--中心村--一般集镇--中心镇4个层次 (1)基层村:是村镇中从事农业和家庭副业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居民点, 没有或者只有简单的生活福利设施。在生产组织上,有的是一个村民小组,有的是几个村民小组,住户规模少则几户,多则百余户。 (2)中心村:是村镇中从事农业、家庭副业和工业生产活动的较大居民点,一般是一个行政村管理机构所在地。它拥有为本村庄和附近村庄服务的一些基本的生活福利设施。住户规模少则二三百户,多则五六百户。

农田水利条例

农田水利条例 来源:发布时间: 2016-06-03 07:46 阅读次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69号 《农田水利条例》已经2016年4月27日国务院第13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 总理李克强 2016年5月17日农田水利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快农田水利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农田水利规划的编制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农田灌溉和排水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农田水利,是指为防治农田旱、涝、渍和盐碱灾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采取的灌溉、排水等工程措施和其他相关措施。 第三条发展农田水利,坚持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节水高效、建管并重的原则。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田水利工作的组织领导,采取措施保障农田水利发展。 第四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农田水利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农田水利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农田水利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

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农田水利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域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和其他社会力量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经营和运行维护,保护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节约用水,保护生态环境。 国家依法保护农田水利工程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规划 第六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全国农田水利规划,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后,报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批准公布。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农田水利规划,征求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第七条编制农田水利规划应当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农业生产需求、灌溉排水发展需求、环境保护等因素。 农田水利规划应当包括发展思路、总体任务、区域布局、保障措施等内容;县级农田水利规划还应当包括水源保障、工程布局、工程规模、生态环境影响、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技术推广、资金筹措等内容。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农田水利调查。农田水利调查结果是编制农田水利规划的依据。 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农田水利规划,应当征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等方面的意见。 第九条下级农田水利规划应当根据上级农田水利规划编制,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经批准的农田水利规划是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农田水利规划确需修改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

安徽省美好乡村村庄布点规划导则2012

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导则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精神,推进实施《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指导县(市、区)村庄布点规划的编制,制定《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2基本任务 县(市、区)村庄布点规划(以下简称村庄布点规划)的任务是落实县(市、区)中心村布点,明确自然村数量,并分配到镇(乡)。中心村数量多、行政区域面积大的县(市、区)可以在村庄布点规划中只明确各镇(乡)中心村、自然村数量,在镇(乡)村庄体系规划中明确中心村、自然村布点。 1.3适用范围 《导则》适用于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区域上的村庄布点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内的村庄建设,应遵守城市、镇总体规划。 1.4规划原则 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结合。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等本底要素,将生态、历史文化遗存等保护内容列入布点规划。同时,加强耕地保护,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科学编制村庄布点规划。 坚持引导与控制相结合。充分考虑丘陵、山区、平原、水网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地域特征及产业发展需求,选择适宜地段引导建设,对重要生态地段的村庄进行有效控制,避让灾害易发地段。 坚持近期与长远相结合。兼顾现实需要,考虑长远发展,分步实施村庄布点规划。 1.5规划依据 (1)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 (2)城市、县城、镇总体规划;

(3)市、县国民经济与“十二五”社会发展规划; (4)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5)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6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2-2020年,规划近期至2016年,远期至2020年。 第二章村庄体系规划 2.1 村庄分级 中心村为乡村基本服务单元,原则上每个行政村1个。自然村为乡村基层单元。 2.2乡村人口预测 分析自然条件、资源基础和发展潜力,提出县(市、区)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县(市、区)域发展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分析城乡人口转移趋势和流向,预测县(市、区)域、各乡镇乡村人口规模。 乡村人口规模是指规划期末的常住乡村人口,并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考虑人口迁移因素。乡村人口规模是配置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主要依据。 旅游型村庄要合理考虑持续性旅游人口。 2.3村庄体系 2.3.1数量分布 依据乡村人口预测,确定县(市、区)域中心村、自然村数量;结合各乡镇乡村人口分布,明确各乡镇中心村、自然村数量分布。 其中,县(市、区)域中心村数量依据《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确定。 2.3.2规模确定 依据县(市、区)域人口及村庄分布特点,确定适用于本县(市、区)域的中心村服务规模、集聚规模、自然村规模。

关于对农田水利建设加大投入和管理的提案

关于对农田水利建设加大投入和管理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第1181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对农田水利建设加大投入和管理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水利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法制办,中央编办,财政部办理 提案人:李卫华 主题词:水利,建设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兴建了一大批农田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防洪、灌排工程体系,为农业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以安徽为例,“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基本完成1353座病险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20座共装机2.32万千瓦沿江排涝泵站建设任务;完成33座共18万千瓦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任务;加快实施淠史杭等7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全省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78.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88.5万亩,解决了124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实践证明,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保障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社会和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农田水利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认识淡化。不少地方认为,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缺乏政策、资金和人员,因而缺少过去大干农田水利的决心和干劲。二是投入弱化。近年来,虽然各级财政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增幅较大,但直接用于田头地块的投入很少。由于“两工”取消,“一事一议”难议,群众投入大幅度减少,造成各地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总体投入不断下降。三是设施老化。农田水利设施大部分兴建于上世纪50—70年代,建设标准偏低,带病运行、无法运行的现象严重。四是功能退化。泵站、水闸、塘坝等小型水利工程完好率不到50%。五是管理虚化。小型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现象严重,大部分基层水管单位被撤,水管人员减少,而新的管理主体未建立,管理责任不明确。六是执法软化。由于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尚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执法无力,违法难究。上述“六化”中,突出表现为农田水利投入严重不足和基层水利管理主体缺失。 二、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及管理情况 (一)农田水利投入不足。取消“两工”后,“一事一议”可以看作农田水利建设投工投劳的唯一来源,但由于大量农村劳力外出务工的现实状况,客观上操作难度较大,此外还有议事数额和范围所限,每年筹集用于农田水利投入有限。以安徽为例,每年筹集用于农田水利投入仅几亿元,对水利工程而言不仅投入很少,而且难以实施跨村工程。近年来,中央开展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项目(2010年中央对安徽的资金3.12亿元,省财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