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资料

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资料

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资料
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资料

一、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进步。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传统的发展模式突显出两大问题:一是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是以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的;二是工业经济增长的加速是以环境为代价的。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围绕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爆发了一场关于“是停止增长还是继续发展”的国际大讨论。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呼吁维护和改善环境,造福全人类及其后代,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时代的开始。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给出的经典定义是:“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此后。可持续发展战略越来越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最关注的焦点和议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人口多,人均资源匮乏,经济技术水平还不发达;另一方面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还比较严重。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制约的矛盾日益突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和行动。200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特别强调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性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合钢铁工业实际来看,国际钢铁工业协会在《2004年世界钢铁业报告》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旨在改善当代和后世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对于全球钢铁而言,它意味着在做出任何决策时,都要重视环境、社会和经济各方面相互依存性”。国际钢铁工业协会致力的愿景是:“钢铁被视为可持续发展世界的主要基石之一。要实现这一点,需要钢铁业财务状况良好,在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处于领导地位,并且追求不断完善”。国际钢协理事会还确定了一组共1 1项可持续发展的指标,用以衡量世界钢铁业的经济、环境和社会运行的状况。

其中指标1到4(即对工艺流程和产品的投资、运营利润率、投资回报率、经济增加值)用以度量钢铁业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指标5到9(即能耗强度、温室气体排放量、材料利用效率、钢的回收利用、环境管理系统)用以度量钢铁业环保方面的表现,指标10到11(即员工培训、损失工时的工伤率)用以度量钢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

最近,国际钢铁工业协会推出《2005年世界钢铁业报告》。该报告通过对11项可持续发展指标及相关案例的分析,对近两年世界钢铁业在经济、环境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业绩进行了述评。从中不难看出,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形势下,钢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有三:一是资源能源:二是环境;三是市场竞争力。前两个要素是理所当然的、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会陷入传统的发展模式不能自拔,因高消耗、高污染而被淘汰;但第三个要素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当今世界钢铁业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背景下,企业缺乏竞争力,肯定要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败下阵来,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当然,这三者是相互关联的,相辅相成的。正因为如此,世界钢铁业很重视对新工艺新产品的投资、投资回报率、营运利润率以及经济增加值等项指标的改善,以提高其竞争力。如浦项制铁,从1992年起开始开发FINEX,它是一种创新、环保型的制铁工艺,现已建成并投产了一座年产60万吨的示范厂,其资本投资和生产成本仅是同等产能高炉的85%,将作为领先的制铁新技术而出现,从而为21世纪钢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又如国际钢协汽车用钢委员会研究开发的新型超轻钢,它是一种创新、节能型的新材料,用于欧洲C级汽车和北美的中型汽车,可改善能源效率,在汽车的整个寿命周期内,有可能将能源消耗总量减少50%。这些创新将有利于提高钢铁企业的成本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这些新鲜经验很值得我国钢铁企业认真学习和借鉴,并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以大大提升自身的竞

争力,在经济全球化中立于不败之地,真正转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二、钢铁业的可持续发展,呼唤循环经济。在20世纪70一80年代,世界上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同时,就萌发出循环经济思想。当时,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宇宙飞船理论”中提出,地球就像一艘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和再生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地开发资源,肆意破坏环境,就会走向自毁灭。后来,人们逐渐抛弃了那种“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的单项活动的线性经济模式,而倡导一种“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的循环经济模式。特别是随着科技进步,人们对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从局部环境问题到全球环境问题,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治理,从专注于生态环境到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从清洁生产实践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循环经济的理念及其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等三项原则,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迄今已成为世界钢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世界主要产钢国家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是与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的,是与节能降耗、废弃物资源化、清洁生产、绿色制造等结合在一起的,已取得显著成效。如日本钢铁工业吨钢能耗已降到620公斤标煤,钢渣利用率达99.8%,粉尘利用率达88%,一年消纳废轮胎约12万吨,占全国废轮胎产生量的12%,消纳废塑料约40万吨,占全国废塑料产生量的4%。又如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已走在前面,吨钢能耗为602公斤标煤,吨钢新水量为3.2吨,吨钢外排废水量1.1吨,吨钢排尘量为0.5公斤,矿渣利用率为95%,粉尘利用率为70%以上。

我国钢铁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多年来,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钢产量已连续十年居世界第一位,是名副其实的钢铁生产大国,在品种质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效率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看,还有很大差距,主要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等问题仍十分突出。加上资源约束日益显现,环境制约更加严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刻不容缓的任务。

从资源禀赋情况看,我国铁矿石资源不足,人均铁矿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2%,很不适应钢铁工业发展的需要。

我国煤碳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用于钢铁生产的焦煤仅占25%一27%,而且焦炭储量中气煤占一半以上,主焦煤仅占19%,也不适应钢铁工业发展的需要。

从资源供求情况看,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已增长到2亿多吨,使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上升到50%以上,去年进口铁矿石涨价71.5%,今年又涨价19%,导致全行业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此外,用于生产铁合金的锰矿石,其供求紧张情况还要严重一些,锰矿石对外依存度已高达70%以上,也增加了风险。

从资源利用效率情况看,我国吨钢综合能耗高达700多公斤标煤,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5%一20%;吨钢新水用量在10吨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5倍左右。

从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情况看,我国铁钢比高,电炉钢比低,再生钢的比例仅2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50个百分点。我国钢铁联合企业能源有效利用率仅27%,其余73%的热能表现为生产过程的余热,而余热发电等二次能源回收利用率还比较低。

从环境情况看,我国钢铁企业污染物排放合格率为91.4%,比国外先进水平低8个百分点;厂区降尘量为39.8吨/平方公里·月,比国外先进水平高25吨/平方公里·月,吨钢外排废水量为7.5吨,吨钢SO2排放量为3.2公斤,都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对环境的影响大。

从“十一五”规划目标看,要求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0%等等,都是约束性硬指标,完成这些指标任务十分艰巨,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付

出更大的努力,否则是难以实现的。

针对上述情况,我国钢铁工业企业受资源供需矛盾的压力在不断增大,受环境保护制约的压力在不断增大。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钢铁企业尤为重要,尤为迫切。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钢铁企业的工作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下大力气,下苦功夫,把它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来。

三、站在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从目前钢铁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主要有三: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节约水平和循环利用效率学习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要以“零排放”为目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建立水资源、能源和固体废弃物等三条循环利用链。

(1)大力节约水资源。消灭直排水,建立工序内部、厂内、厂际多级用水循环思想,提高水循环的浓缩倍数,实现水资源消耗减量化,减少循环系统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具体措施是:结合钢厂主体技术改造,采用干法除尘、干法熄焦等工艺技术,不用水或少用水,做到源头用水减量化;采用高效、安全可靠的先进水处理工艺和技术,采取串级用水,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进一步降低吨钢耗新水量,采用先进工艺对循环水系统的排污水及其它排水,进行有效处理,使工业废水资源化,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

(2)能源循环利用。充分合理利用多个生产工序中产生的各种余热,将焦炉、高炉、转炉煤气回收利用,从源头削减一次能源的消耗,减少向大气排放各种污染物量。具体措施是:推广先进的节能和环保技术,淘汰或改造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使老工业基地通过现代化改造,走上“少投人、多产出、低污染、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强化能源与环境管理,包括设立能源调度中心,对各种能源实行集中管理和统一调配,把科学、完善的节能与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纳入生产管理之中,以管促治;面向社会,一方面为相关行业提供工业原料,同时把钢铁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次能源用于城市生活,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另一方面利用高炉、焦炉高温冶炼条件,消纳废轮胎、废塑料等,成为社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中心。

(3)固体废弃物利用。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废弃物的再资源化,重点解决工业废物升值利用与粉煤灰、尾矿的再资源化问题。具体措施是:围绕矿山排岩场、尾矿坝进行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作;按照钢铁含铁物料资源化的思路,探索尾矿、发电粉煤灰、钢渣磁选后尾渣等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和途径;细化对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堆放、处理、利用等各个环节管理,细化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的管理;建立以钢铁为中心的、钢铁生产与石化、建材、能源等相关行业以及社会生活共享资源、互为排放物治理、互为二次资源循环利用的区域生态工业园,实现区域内物质循环,消费后的废弃产品、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社会大循环。2.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和低成本战略,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1)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确定企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导产品,实施精品战略。为此,一方面要采用先进实用技术对现有生产流程进行现代化改造,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装备;另一方面要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着力培育自己的技术创新团队,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确保企业主导产品有特色、有竞争力、有市场,实现增产、增收和增效的统一。

(2)精打细算,深挖内部潜力,实施低成本战略。为此,一要围绕钢铁生产流程各个控制点算细账,落实增收节支措施;二要围绕原燃材料供应算细账,在保质保量按时供应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地降低采购成本;三要围绕能源平衡算细账,减少一次能源的投入,抓好二次能源的回收利用,确保生产正常运作;四要围绕典型成本算细账,组织企业各部门、各单位开展

技术经济指标对比分析活动,对照先进,找出薄弱环节,采取措施深挖内部潜力;五要围绕销售效益最大化算细账,销售部门要充分运用市场快速反应机制,科学准确地预测市场趋势,把握好产品销售流向,确定销售渠道,加大直供户比例,争取得到最佳的销售价格;六要围绕进出口算细账,以效益最大化原则安排出口产品,对用进口矿和国产矿的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及时调整用矿比例,降低原料成本,同时要找准与先进企业在运输费用上的差距,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对运输市场的控制力,降低运输成本。

3.大力实施清洁生产,保护和改善环境。推进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在这方面,各钢铁企业要认真学习推广宝钢的经验。宝钢是我国最早推行清洁生产的钢铁企业,也是我国最早通过IS014001环保管理体系认证的钢铁企业。他们从建厂开始,就十分重视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用户需要为目标,不断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十分重视生产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采用国际先进的生产设施和环保设备,从源头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一直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十分重视打造绿色宝钢,厂区绿化率已达到41.78%。2004年宝钢首次向社会公开发布《环境报告》,充分显示出宝钢注重环境保护、推动循环经济及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决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终于于2004年1月成功地加入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成为我国钢铁行业第一家、全国第二家加入WBCSD的企业。

二、钢铁企业实施此战略的必要性

首先,能源和资源日益紧张,使得钢铁企业的原燃料价格日益上涨,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从战略上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企业。目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与资源的“瓶颈”日渐突出,原燃料价格长势迅猛。特别是自2003年以来,我国煤、电、油、运输全面紧张的局面严重制约了钢铁行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由于钢铁行业是耗电大户,电力短缺的矛盾同样会制约钢铁行业的发展。所以说,面对目前的严峻形势,钢铁企业要想创造理想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不断地降低消耗、挖掘投入产出潜能,以维持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利润空间。

其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行业相关政策和环境保护等因素要求钢铁企业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那些消耗大、产能低、装备水平不高、污染严重的企业最终必将被国家列为限期整改和关停的对象。这就从客观上要求钢铁企业必须加快淘汰落后的步伐,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轻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用装备大型化、结构最优化、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个过程实质就是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再次,钢铁行业承担了重要的能源与资源转换与循环利用的责任,这同样要求钢铁行业必须重视发展循环经济。钢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是资源和能源消耗和产生大户,目前钢铁行业的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0%以上,钢铁行业水耗占到全国工业水耗的9%以上,而且我国钢铁行业的能耗和水耗指标大大高于国外先进水平,所以钢铁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能源和资源平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最后,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目前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迫使能源和资源消耗大户钢铁企业必须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步伐。

三、钢铁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1.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建立生态化的绿色钢铁企业。对钢铁工业系统而言,其生态化的核心就是物质和能源的循环,整个系统实现闭循环,不向外界排放废弃物,使整个废弃物都实现循环利用。按照生态系统循环过程,所有输入系统的物质与能量都在循环中转化,且都在循环中被利用。具体而言,生态化的绿色钢铁企业应当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①原料:多用可再生资源,如焦炉、转炉煤气利用和废水串级使用与处理回用等。

②生产过程:不用有毒物质。多用企业废弃物如废钢尘泥等。

③产品: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降低产品及其副产品对环境污染负荷。

④与其他行业和社会关系是友好型。充分发挥能源转换与处理利用社会废弃物的功能。

2.营造社会友好型的钢铁企业绿色生态环境

钢铁企业是一种特定的人工生态系统,人们在这里组织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在这个生态系统里,大规模生产消耗氧气,排出CO,CO2,氮化物和二氧化硫、氢化物等气体,以及劳动者本身呼吸所需要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全部靠系统内部的绿色植物的转换、调节,创造局部环境予以弥补,才能把工厂建成适宜于劳动者生存的绿色生态环境。所谓生态型园林绿化工厂,是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整体规律,以植物主体,在掌握植物间竞争优胜劣汰、共生循环、相生相克、植物种群生态学等理论的基础上而设计优化的人工植物群落。建造这种生态型园林工厂的目标,是提高绿地率与绿视率,提高叶面面积系数,充分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分解和合成作用提高循环能力,提高景观质量,发挥园林绿化的多种功能,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互统一,从而创造出无污染、高效能、优美文明整洁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更好地为生产、为职工和为社会服务。

四、我国大型企业对此战略的研究

1.经济环境分析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对GDP历史数据修订数据显示,“十五”时期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GDP 年均增长率8.5%左右,也就是说我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将促进钢材消费量的持续增加,因此,可以说目前我国钢铁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是十分有利的,钢铁企业应抓紧这个发展机遇。

2.竞争环境分析

由于国家针对钢铁投资过热进行宏观调控,将会导致钢材需求增长速度出现下降的趋势,进而会导致供大于求的局面,钢铁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随着世界钢铁市场竞争的加剧,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与战略联盟之势越来越猛。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的资源和市场控制能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钢铁巨头。

3.人力资源环境分析

近年来,随着钢铁投资不断升温,一些地方小型钢铁企业缺乏骨干人才,不惜花重金到大型钢铁企业挖墙角,再加上竞争对手之间进行的人才大战.导致了大型钢铁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人才流失,这不但降低了大型钢铁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而且还随之造成了一批客户、技术等的流失。

4.生态环境分析

随着国家排污标准的日益提高,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污染物、废弃物的处理难度以及所需的投资也会越来越太。这就意味着钢铁企业要付出更高的扩张成本。另外,《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和实施,将从更加严格的角度强制钢铁企业重视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钢铁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生产将直接影响到钢铁产品的国际市场销售,乃至关系到钢铁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5.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

5.1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做好总量控制

5.2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准确定位产品结构

5.3加强对资源的占有和控制,构建战略供应链

5.4巩固扩大市场份额。加强战略联盟的构建

5.5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

五.国外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政策及启示

从节能效果比较来看,以日本钢铁企业能源单耗为100计算的指数分析,韩国钢铁企业能源单耗略大于日本为105,欧洲为110,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为130,全行业则为150,也就

意味着中国钢铁企业吨钢能耗是日本的1.5倍,中国与日韩钢铁在节能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比较了日本、韩国在钢铁产业政策中的有关节能措施,分析了中国钢铁行业现有的节能措施,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我国钢铁行业节能的政策建议。而钢铁行业的能耗占到全国能源消费比例的14.96%,节能减排压力仍然巨大。因此,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实现钢铁行业节能减排迫在眉睫。结构调整与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是当务之急严格贯彻环保法、技术质量监督,以及行业市场准入的规定,整顿、淘汰不合格的小厂商,合理配置资源,减轻环境污染负荷,提高行业集中度。

2.借鉴国外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是现阶段的主要途径日本是目前世界上节能环保技术最高的国家之一,韩国和欧洲也拥有相当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中国钢铁业正面临着全球原材料上涨所带来的钢铁成本压力,以及后京都时代的环保压力,因此中国钢铁行业应抓住这个发展的契机,借鉴国外的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迅速提高钢铁企业的节能水平,实现节能减排。

3.倡导自有知识产权的钢铁节能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是节能减排未来的发展趋势要真正使我国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自有知识的开发和运用是不可或缺的。

六.我国钢铁企业绿色化之路

从世界范围看,绿色化是不可逆转的浪潮。现在,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都认识到,全球的资源环境危机正日益加深,而企业的粗放生产方式,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我国钢铁工业增长方式粗放,长期以来采用高投入来维持高增长速度的数量扩张型方式,实际上,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多年重复建设造成大量生产能力过剩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对新世纪的到来,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市场与环境的双重严峻挑战。同时也说明了实施绿色化生产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1.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钢铁工业绿色化对策的重要依托是绿色化技术,只有采用绿色化技术,才能保证绿色化对策的实施,最终实现绿色化的战略目标。

2.高效利用资源,使能源消耗最小,利用铁矿石及其他天然矿物资源,多用再生资源如废钢、钢厂粉尘等;少用不可再生能源如煤、油、天然气等,开发采用新的能源如氢、太阳能等,少用淡水资源,发展节水技术,强化水循环,减少废水排放。

3.与相关工业链,钢厂不仅要质优、价廉、清洁地生产钢铁产品,而且还要发挥其能源转换功能,还可消纳社会的废弃物,所以钢铁工业可与相关工业形成工业生态链。

4.增强环保意识,实现绿色化生产,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产业技术政策等,以约束和指导钢铁工业不断改善环境状况并逐步向绿色化迈进。

七.结语

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钢铁工业就没有现代工业文明。但是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生产的不文明表现日益突出,工业排放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制约着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如何才能既满足当代人对钢铁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生存环境的问题,亦即钢铁工业的绿色化问题,是钢铁工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在2l世纪初,如何把绿色钢铁这一概念变为现实,如何化解环境危机,如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承载着责无旁贷的责任,更孕育着无限的生机。

可持续发展案例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例 第六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基本环节 明确目标(或考纲要求),确定重难点→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质疑解惑→基础闯关,潜能挑战→课堂小结,反思升华。 第一课时“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1.明确目标(或考纲要求),确定重难点 (1)明确目标(或考纲要求):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参加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做到知行统一。 2)能力目标:结合相关时政材料,综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确性。 3)知识目标:①知道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的严峻性; ②知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③能简单阐述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 (2)确定重难点: 重难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正确的选择”既是本节重点,也是本节难点。 作为重难点的原因:之所以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正确的选择”作为本节的重难点,是因为:可持续发展内涵丰富,抽象程度较高,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再者,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人们只停留在口头上,现实生活中违背可持续发展的现象随处可见,理论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中学生尚未进入社会生活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引不起学生的重视。只有掌握了这一问题,才能使学生科学的认识、理解解决我国面临的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展示丰富多样的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图片、视频、漫画、案例、情景故事等。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世界人口超过67亿,人口问题成为全球的重大问题”视频。 材料二:在3月22日“世界水日”即将来临之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面对全 球水资源开发问题,敲响九声警钟。(右图为孟加拉国妇 女在达卡水供应部门外手举空水罐抗议供水短缺。) 材料三:“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链接】 生:分组讨论图片、视频、漫画、案例、情景故事, 选派代表发言谈感悟、感想和体会。(学生讨论期间板书: 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概括总结: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三大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那么,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怎样呢?请同学们走进下面一组新闻和图片材料: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2008年8月26日,新疆南疆三地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在新疆喀什召开,国家人口和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透露,在未来较长的一个时期内,新疆仍将是全国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地区。 据了解,目前新疆妇女总和生育率比全国高0.4左右,15至19岁妇女生育率比

我国钢铁行业人力资源现状及思考

我国钢铁行业人力资源现状及思考 随着"十二五"人才规划的提出,我国钢铁企业存在的人力资源总量庞大、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钢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此钢铁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人才结构,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提高人才能力素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大人力资源开发。 一、2005-2010年我国钢铁行业 人力资源统计基本情况根据上级部门要求,我中心对钢铁行业2005-2010年人力资源进行了有关数据调研统计。参与统计企业钢产量的比例达到全国产钢量80%以上,本文数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真实性,其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基本代表我国钢铁行业的人力资源现状。 1.职工文化结构情况 2010年,在参与统计的企业中,博士生人数为878人、硕士(包括研究生班、双学士学位)14756人、本科145002人、专科216287人、中等职业教育150938人、高中249890人、初中及以下199916人,分别占职工总数的%、%、%、%、%、%、%。其中女职工博士106人、硕士3251人、本科37029人、专科53568人、中等职业教育30511人、高中38922人、初中级以下37708人。 图1 2010年职工文化结构 图1说明我国钢铁行业人才结构还有待优化,博士、研究生所占比例偏少,高学历文化结构人才还有待提高。 2005年与2010年相比,统计企业中,博士研究生比例增加了%,硕士生增加了1%,本科生增加了%,专科生增加了%,中等职业教育生减少了%,高中生减少了%,初中及以下减少了%。 表2表明伴随着我国钢铁行业由粗放式发展逐步向集约式发展的转变,钢铁行业对员工的需求总体上呈现出"学历由低到高"的趋势。 2.职工职称结构情况 2010年参与统计的企业中,获得高级职称的职工为27526人,中级职称的职工为7947 4人,初级职称的人数为90237人。分别占职工总数的%、%、%。其中女职工高级职称6515人、中级职称24011人、初级职称22785人,具有职称的员工占职工总数的%。 2005年与2010年相比,拥有高级职称的职工占总职工百分比提高了%,中级职称提高了%,初级职称降低了%。 图2 2005-2010年职工职称结构变化情况3.职工技能等级结构情况2010年参与统计的企业中,高级技师5246人、技师37201人、高级工261712人、中级工178462人、初级工及以下214896人,其中女职工高级技师413人、技师3441人、高级工44964人、中级工2 9199人、初级工及以下45405人。具有职称和工级的职工总数为894754人,占参加统计职工总数的%。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理论简述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 理论简述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理论简述 0.引言 所谓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下面结合选题的研究对象——河北省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第四工程公司,对国内外学术界有关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作一归纳性论述。 1.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出现、概念和类型 1.1.1 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理由 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长期深刻反思的结晶。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UNCED)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迈向21世纪的共同发展战略,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概念落实为全球的行动。1987年Barbier等人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文章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注意。同年,布伦特兰夫人(Ms Gro Harlem Brundtland )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此时的研究重点是人类社会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适应并满足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及人口、环境、生态和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方面。其后,这一理论不断地充实完善,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途径。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人们对可持续的关注越来越密切,而且从环境领域渗透到各个领域中。 而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诞生是比较晚但发展相对迅速的一个领域。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企业面对着变化迅速的环境很难适应,而且随着众多企业失败现象的出现,如何使企业保持目前,而且使企业在未期中依然取得良好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重视。 1.1.2有关概念界定 企业发展是指企业面对未来未知环境的适应,使企业得以进一步运行,实现企业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期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现在的发展,满足现在利益。同时可持续发展也包括面对不可预期的环境震荡,而持续保持发展趋势的一种发展观。

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资料

一、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进步。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传统的发展模式突显出两大问题:一是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是以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的;二是工业经济增长的加速是以环境为代价的。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围绕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爆发了一场关于“是停止增长还是继续发展”的国际大讨论。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呼吁维护和改善环境,造福全人类及其后代,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时代的开始。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给出的经典定义是:“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此后。可持续发展战略越来越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最关注的焦点和议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人口多,人均资源匮乏,经济技术水平还不发达;另一方面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还比较严重。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制约的矛盾日益突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和行动。200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特别强调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性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合钢铁工业实际来看,国际钢铁工业协会在《2004年世界钢铁业报告》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旨在改善当代和后世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对于全球钢铁而言,它意味着在做出任何决策时,都要重视环境、社会和经济各方面相互依存性”。国际钢铁工业协会致力的愿景是:“钢铁被视为可持续发展世界的主要基石之一。要实现这一点,需要钢铁业财务状况良好,在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处于领导地位,并且追求不断完善”。国际钢协理事会还确定了一组共1 1项可持续发展的指标,用以衡量世界钢铁业的经济、环境和社会运行的状况。 其中指标1到4(即对工艺流程和产品的投资、运营利润率、投资回报率、经济增加值)用以度量钢铁业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指标5到9(即能耗强度、温室气体排放量、材料利用效率、钢的回收利用、环境管理系统)用以度量钢铁业环保方面的表现,指标10到11(即员工培训、损失工时的工伤率)用以度量钢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 最近,国际钢铁工业协会推出《2005年世界钢铁业报告》。该报告通过对11项可持续发展指标及相关案例的分析,对近两年世界钢铁业在经济、环境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业绩进行了述评。从中不难看出,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形势下,钢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有三:一是资源能源:二是环境;三是市场竞争力。前两个要素是理所当然的、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会陷入传统的发展模式不能自拔,因高消耗、高污染而被淘汰;但第三个要素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当今世界钢铁业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背景下,企业缺乏竞争力,肯定要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败下阵来,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当然,这三者是相互关联的,相辅相成的。正因为如此,世界钢铁业很重视对新工艺新产品的投资、投资回报率、营运利润率以及经济增加值等项指标的改善,以提高其竞争力。如浦项制铁,从1992年起开始开发FINEX,它是一种创新、环保型的制铁工艺,现已建成并投产了一座年产60万吨的示范厂,其资本投资和生产成本仅是同等产能高炉的85%,将作为领先的制铁新技术而出现,从而为21世纪钢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又如国际钢协汽车用钢委员会研究开发的新型超轻钢,它是一种创新、节能型的新材料,用于欧洲C级汽车和北美的中型汽车,可改善能源效率,在汽车的整个寿命周期内,有可能将能源消耗总量减少50%。这些创新将有利于提高钢铁企业的成本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这些新鲜经验很值得我国钢铁企业认真学习和借鉴,并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以大大提升自身的竞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探究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探究 近年来,私营企业发展速度虽然很快,经济实力也逐步增强,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探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内容提要:私营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的热点之一。论文以着名的民营企业苏宁集团的成功,阐述只要正确运用政策、抓住机遇、科学管理,私营企业一定会有光明前景,同时也必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论文旨在阐明在新时代里,人们要敢于直面挑战,突破旧观念,私营企业也会大有作为。 关键词:私营企业持续发展 引论 闻名全国的苏宁电器连锁集团始创于1990年,历经十余年的艰辛、奋力拼搏,苏宁现已发展成为年销售规模80多亿、上缴税收过3亿元、员工万余名、连锁企业遍及全国24个省市地区的大型零售连锁企业集团。先后获得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企业之一、全国民营企业10强、全国连锁企业10强、中国商业企业名牌企业、江苏省着名服务商标等殊荣。 更可喜的是自1995年起,是苏宁率先在中国家电流通领域尝试连锁经营的模式。在江苏省内及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天津、成都、合肥、杭州、西安、深圳等地以直营和特许形式建立了数百家连锁店。自2000年苏宁确立了以综合电器升级,连锁扩张提速为战略的二次创业阶段。2003年在南京山西路开设18000平方米的专业自

营旗舰店堪称亚洲电器单体店之首,这意味着苏宁电器从空调专营到综合家电经营,再到信息家电拓展的第三次腾飞。在经营品类上,苏宁在做大做强传统家电的同时,大力培育信息家电;在连锁网络建设上,苏宁坚持以时间换空间、数量决定质量,快速建设苏宁在全国的连锁网络。如此种种,我们作为消费者的同时,也见证了苏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苏宁集团从当初的“小个体”铸就成今日的辉煌,它成功地昭示了我国私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政策的开放,法律的完善是苏宁形成的根本 苏宁的诞生,绝非偶然,它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逐步完善。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中产生了两个重大的变化:一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替代计划经济,二是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共同发展替代单一公有制经济,二者密不可分的。私营企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我国政治、社会、人文等已产生长远的影响。更据资料显示,浙江、贵州、重庆等省、市的工商联合会会长由私营企业主担任。在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六”大上,至少有7位私营企业主党员的代表。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我们进一步的强调要毫不动摇的发展私有制经济,而且提出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共同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之中,不要把两者对立起来。据此,我们不难看出私营企业在我国正稳步地、持续发展,同时,关注私营企业的未来发展理应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热点和重点,我国私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对GDP的推动作用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对GDP的推动作用 选取中国钢铁行业三大主要产品粗钢、生铁、钢材,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利用V AR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技术证明并研究了钢铁行业与我国GDP增长的密切联系。结果表明:钢铁行业以一稳定增速缓慢发展,产量变化接近线性增长;钢铁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为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 标签:V AR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 1引言 韩晶利用DEA-TOBIT两步法对中国28家钢铁业上市公司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进行实证研究,总结出了我国钢铁业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共性和存在的问题。傅强和汪俊生采用V AR模型,对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中国八大行业股市收盘价波动的传染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次贷危机期间,钢铁行业收盘价的波动对大多数行业收盘价的波动有单项因果关系,与少数行业收盘价波动有双向因果关系。 目前对钢铁行业的研究多是定性研究,缺乏精确的数据说明;宏观研究多于微观分析,更多地是在整体上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对钢铁行业主要组成部分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希望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1)利用我国最近几年钢铁行业相关数据对钢铁行业发展情况进行定量分析;(2)对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情况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做出数量描述。 2方法思路 本文采用2008年11月至2014年11月钢铁主要产品粗钢(CG)、生铁(ST)和钢材(GC)月产量数据来描述钢铁行业发展现状;经济发展情况用我国GDP 数据来描述。在研究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时,我们选取三个代表性指标CG、ST和GC,对其月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分析钢铁行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时,利用钢材(GGC)与GDP建立V AR模型,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说明钢铁行业与经济发展有紧密联系,然后通过脉冲响应分析这种联系,最后利用钢材综合价格、钢材产量、GDP数据等统计分析钢材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估计和预测钢铁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多大推动作用。本文使用的分析软件是Stata11.2。 3实证分析 3.1钢铁行业发展现状 (1)描述性统计。

机械工程行业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可编辑修改word版)

钢厂如何做到清洁生产的调查研究 钢铁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可是在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的同时,我们的环境也面临着严重的危害。我们国家现在是又要加大工业生产,又要保护环境。对于钢铁工业如何做到清洁生产,我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针对如何清洁生产我有以下几点看法。我想钢铁工业如何做到清洁生产,还要从它的源头说起。钢铁生产的原料主要有铁矿、焦炭、煤等,此外钢铁生产过程中会用到大量的水。因此钢铁工业对环境的主要有三方面的影响一是废气排放,二是废渣排放,三是废水排放,另外还会产生次级影响如噪音、绿化等,当然不得不提的是,钢铁生产还会大量消耗矿产资源。 以邯钢为例,曾经因为污染严重闹出过村民集体包围邯钢的事件,“邯钢要发展,大屯要活命”、“邯钢越发展,我们越没命”的条幅道出了村民的心声。前一阵子有个空气质量指数最差城市排名,邯郸也因为邯钢的原因排名前列。有专业人士做过调查,邯郸市附近空气中的化学苯并芘浓度非常高。 一些研究发现,苯并芘是炼焦的副产品,可以导致肺癌。 邯郸市的苯并芘水平,只低于中国另外两个最严重的工业污染城市兰州和太原。 比伦敦的浓度高出100倍。 其他原因当然也有,邯钢的作用应该是首当其冲吧! 清洁生产从预防污染的目的出发, 通过源消减和不同层次的物料循环再利用来节约资源和消除污染, 这与循环经济通过“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实现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再循环利用。清洁生产在企业层次从产品生产全过程和整个生命周期对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具体一些的做法如下: 钢厂应加大废气处理力度,现在一些废气具体处理方法主要是废气处理塔及酸雾净化塔处理。在科研方面,还要加大废气处理方面的研究 ,争取研制出更先进更高效的废气处理方式。政府也应该制定一些关于废气排放的政策,并严格执行。钢铁生产中水量很大,应提倡一水多用,提高废水处理回用率;废水中有用金属回收;减少废水排放量。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也有利于钢厂做好清洁生产。随着清洁生产的推进, 人们逐渐认识到, 在单个企业内实现清洁生产, 资源循环利用和减排的能力是有限的, 不能达到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所以企业清洁生产的发展趋势之一是突破单个企业的范围, 走企业集群之路, 建立生态工业园, 实现区域层次上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从钢厂的清洁生产到全国工业大生产,无不存在着生产与环境的矛盾,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矛盾,我们一定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环境保护意识,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应该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只有我们从生产及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做好环保,才能确保大的方面就不会有问题。二是科学技术的提高,小平同志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果我们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及设备,就可以避免环境污染。三是国家经济发展体制,现在我们已经有了较好的发展体制,国家一直倡导可持续发展,做好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生产,这种体制一定要彻底贯彻下去,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感谢百度文库!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钢铁现货网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1.中国钢铁工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中国钢铁企业格局3.中国钢铁工业大事件---铁矿石谈判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中国钢铁工业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而且在品种质量、装备水平、技术经济、节能环保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钢铁企业。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中国是钢铁生产的大国。从1996年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开始,一直稳居世界钢产量排名第一的位置。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了5亿吨,超过位居第二位到第八位的国家的粗钢产量的总和。然而,成绩的背后却难掩中国钢铁企业普遍面临的经营困难中国钢铁工业不仅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中国钢铁行业现状献,也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快速发展同时也给钢铁工业留下了很多潜在的问题,如技术水平较低、组织结构不合理等。因此,从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需要对钢铁工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及判断。中国钢铁业世界第一近几年,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多项世界第一:产量第一、出口量第一、消费量第一,并一跃成为全球钢铁生产大国。但世界钢铁生产大国并没有成为钢铁生

产强国,在全球钢铁产业格局中没有话语权。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总产量30以上,在推动世界钢铁工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多年来,正是得益于钢铁工业提供的各类钢铁产品,才确保了国内机械、交通运输、建筑、国防等基础行业的大发展。但是,在获得诸多“世界第一”的背后,中国也为钢铁工业的无限扩产付出了惨重代价。这代价不仅是物质上的、环境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不仅是短期的,还包括长期的,甚至影响到我国钢铁工业在做大后难以做强。194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世界钢铁年总产量的1.6亿吨0.1。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以后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困境中顽强地前进。到1978年,我国钢产量达到3178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占当年世界钢铁产量的4.42。存在的问题一、资源弱势,受制于人造成我国钢铁工业大而不强原因,几乎贯穿了整个钢铁产业链,其负面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基础资源储备不足。上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对地质勘探的支持力度弱化,勘探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特别是对铁矿石资源的勘探力度和深度尤为欠缺。资源储备不足,造成了一边是国内钢铁工业迅速发展,一边是铁矿石资源出现严重稀缺。需求大增,丧失定价权。由于国内铁矿石产量满足不了企业生产需求,我国每年不得不进口上亿吨铁矿石和铁精粉,而这些资源仅由几个国际矿业巨头所控制必和必拓公司、力拓公司、淡水河谷以及印度的铁矿石公司等。中国钢铁业对铁矿石的需求连年增加,这些矿业巨头就在每年的铁矿石谈判中联

企业战略-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来源

★★★文档资源★★★企业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已成为战略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因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中心议题就是研究企业竞争优势的创造或维持。那么,什么是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呢?笔者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是指对于一个企业的整体发展过程来说,在各个市场环境中,当一个企业能够适时地实施相应的创造高度市场价值的战略,而其他任何现有和潜在的竞争者都无法同时成功地实施这些战略,而且也缺乏进行模仿或复制该企业战略所带来的全部收益的信心与能力时,就可以认为该企业具有竞争优势可持续性。本文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性的主要方面来自于七个方面: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战略资源、企业核心能力、企业战略能力、企业家能力、企业文化及持续性创新。下面依次对这些来源因素进行描述。 一、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 企业总是身处于某种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企业所处环境对于竞争优势的获得及发展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第一,企业发展的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源自某种突发性的社会、经济、技术变革,这种变革打破了原先市场的平衡;第二,企业外部环境本身并无任何变化,但企业对环境特点的认识产生了变化或企业自身的经营条件与能力发生了变化;第三,上述两者的结合。产业环境对竞争优势的获得和维持的影响力取决于他本身的变动性,不同产业环境之间的变动

性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不同的产业环境状态对竞争优势的影响及其作用方式也不相同。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能够明显地影响企业市场行为的效率,由此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竞争优势的创造与维持。一般来说,每一个企业都身处某种外在环境之中,宏观环境主要通过产业环境对企业产生影响力。产业环境相对于宏观环境而言,对个体企业具有更大和更直接的影响,这是由于宏观环境一般不直接影响个体企业的决策与经营绩效,而是通过产业环境产生间接影响或发展作用。由此,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外在条件。 二、企业战略资源 尽管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对其盈利水平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力,但是相比较而言,企业自身所具有的素质更为重要。企业素质实际上就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的外在表现。因为,企业在产业内的相对市场优势的根本基础或源头在于其素质,或者说企业的市场优势实际上是其相对资源优势的市场反映或表现。尽管每个企业都拥有或控制某些资源,但是只是其中的战略资源才能够为竞争优势可持续性创造做出显着贡献。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战略资源在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从理论上讲,某种既定环境对身处其中的所有企业应该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影响。导致企业之间经营绩效差异或竞争优势的有无与强调的原因不仅在于其所处的产业环境,更在于其自身的素质。企业素质表现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运作效率。产业环境只

我国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我国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钢铁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1我国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现装 我国钢铁行业经过近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在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钢铁工业资源利用率低、能源消耗大、污染较严重,受资源、能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因此,必须建立一种发展钢铁工业的新模式,实现资源与环境协调友好发展。循环经济通过“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效利用、低排放,资源、能源尽可能地循环利用,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我国钢铁工业实施循环经济是目前为止被认为是较好解决目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和交通等问题,是实现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途径。 废钢铁是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尤其是电炉炼钢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原料,同时也是转炉钢中效果最好的冷却剂。为了不影响炼钢工艺流程的正常进行、确保成品钢件的质量,必须选用优质的废钢铁原料加入钢炉;亦即废钢铁必须满足一定的技术要求方可可作为原料使用。因此,在废钢铁入炉前,必须进行彻底分选、清洗等前期处理,使之符台不同用途对于废钢铁原料的技术标准。炼钢过程,主要是实现"五脱一化",即脱碳、脱磷、脱硫、脱氧、脱气体夹杂和合金化。冶金工业对废钢废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比较详细的技术要求。 2制约我国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2.1矿产资源是影响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钢铁生产的主要原燃料是铁矿石、废钢和焦炭、焦煤。(1)近几年来,特别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钢材需求量的急剧增加,铁矿资源消耗量大增,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凸现。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国产铁矿石进口铁矿石约占世界

(发展战略)如何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新修改)

煤炭设计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许昌钧州煤炭咨询设计研究院杨宏图 随着国家对煤矿产业政策的调整,乡镇煤矿逐步被大集团兼并重组,因此同乡镇煤矿服务的有关机构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如何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只有靠发展才能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的思想涵盖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具有指导作用。 一、加强管理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主题 以加强目标成本预控;实现精细化管理为手段,全面加强管理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在工作中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贯彻落实紧缩支出的财务政策,全面推行预算管理,将成本管理的关口前移,建立起严格的目标成本预控管理体系。 认真落实“成本领先”意识,“管理精细”的理念,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成本精细化管理,积极营造“事事有落实,处处有标准,人人有指标”的良好氛围,各部认真进行目标成本管理,对各项经济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目标”的管理体系,压

缩办公费、招待费支出,节约耗材,科学利用纸张,杜绝费用支出事前无计划、事中无控制、事后无约束的现象,确保成本的有效预控。 按照“一线同志爱仪器”,把设备仪器当做自己的脸经常去洗,当做自己的眼睛来保护,减少最大耗损,严格设备仪器查修维修制度,谁使用、谁负责,出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维修,确保设备仪器正常使用,并减少维修费用的开支,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强化管理,节支降耗,加强耗材购销管理,严格控制成本性支出,降低非生产性支出,杜绝不合理支出,全面降低企业成本。 二、多种经营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后盾 我单位成立至今经历了由公司升级到院的进步,同时由原来的测绘丁级、设计丙级逐步提升到丙级和乙级,增加了评估、评价、矿山司法鉴定、生产能力核定、通风能力核定、煤矿的初步设计以及非煤矿山的测量和设计,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过去的辉煌已经过去,如何保持今后持续稳定的发展,就要进行二次创业,加快多种经营的发展。 1、要提高对多种经营重要性的认识,把多种经营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把多元化经营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的重要位置,在发展主业的同时重视发展多种经营,以原有的技术资源为基础带动多种经营,以多种经营促进原有的工作(设计测绘)实施煤炭的多种元素与多种经营

中国钢铁产业现状分析

中国钢铁产业现状分析 一、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当美国金融危机逐渐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来势凶猛,致使中国钢铁企业陷入极大困境,大多数钢铁企业均陆续采用了一系列调整措施。伴随着国务院扩大内需刺激政策,全国钢铁企业均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力争在经济复苏时快速占据市场份额,参与国际钢铁再分配。此外,我们也要看到国内的钢铁企业多元化,国内钢铁企业非钢产业发展迅速,规模和实力进一步壮大,呈现着稳步前进的态势。 首先是宝钢已经形成了资源开发及物流业、钢铁延伸加工业、生产服务业、工程技术服务业、煤化工业和金融投资业六大业务板块多元化经营体系,并且多个业务板块的集团外业务收入超过了集团内业务。2010年,宝钢六大多元业务板块营业收入占到了集团营业总收入的27%,实现利润占集团利润总额的22%。 其次首钢从上世纪80年代即进入多元化经营领域,9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非相关多元化的高新技术领域。经过20多年的努力,形成了包括矿业、国际贸易、国际工程、建设、机电、高新、房地产、教育等8大公司的经营格局。到2010年,首钢的非钢产业实现利润38.2亿元,是集团利润19.7亿元的1.94倍,成为首钢集团效益的重要支撑。 再次重钢在1991年初就提出了发展多种经营的10年规划,现有子公司28家,其中环境产业、矿山资源开发和多金属综合利用等非钢重点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年,重钢的非钢产业销售收入占重钢销售总收入的30%左右。 最后杭钢大力实施“钢铁主导、适度多元、创新应变、做大做强”的发展战略,目前已形成以钢铁为主业,房地产、贸易流通、酒店餐饮、环境保护、科研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等产业多元并举的发展格局。 二、中国钢铁企业的发展所面临的局势。 全球经济危机使中国所有的钢铁企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进行了一场破记录的减产限产行动,这或许是一场严峻的转型变革。伴随着钢价直线坠势,国内钢铁行业顿时从“富豪”变成了“穷汉”,包括华北的首钢、华中的武钢、东北的鞍钢等均遭到沉重的打击,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产品出厂价远低于其固定成本或平均变动成本,生产越多则亏损越大,只能全线停产,中国钢铁龙头企业上海宝钢也经历了在危机中的艰难曲折。 (1)国家的宏观政策。尽管钢铁行业受到了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市场受到重创,但当前钢铁企业未来的发展形势也迎来了一些积极因素。随着政府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将拉动国内钢材消费需求,政府系列支持出口政策的推出,将更有利于出口市场健康成长,国内钢铁行业之间整合并购保护先进产能,加快结构调整促经济增长,让作为经济晴雨表的钢铁业重新散发活力。虽然国内中小钢铁企业正面临宏观调控和市场的双重挤压,但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刺激下,武钢、鞍钢、首钢、山东钢铁集团、河北钢铁集团等国内主流大型钢铁企业,正集体迎来行业复苏的曙光。 (2)铁矿石进口量激增。2009年铁矿石的进口量远超中国钢企的预期。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2009年11月我国进口铁矿石5107万t,2009年1~11月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5.66亿t,而2008年同期仅为4.09亿t,累计同比增长了38.4%。2009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达6亿t左右,受此影响预计2010年铁矿石价格或将继续上涨。 (3)面临的国际威胁。在供给大于需求的2009年钢材市场运行下,国际钢材价格指数经历了“持续下滑、触底回升、回调盘整”三个运行过程,市场价格在波动中前行。在世界经济开始回转时期,作为世界代表的美国以不断扩大的趋势对中国发起了新一轮钢铁贸易战,导致中国钢铁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磨擦数量激增。8月份欧盟成为继日本之后的第二大钢出

浅析我国钢铁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现状

浅析我国钢铁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上)我国钢铁企业对信息化的探索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已开发出30余个实验系统,不少系统在局部业务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这些系统拘泥于当时的管理模式,缺乏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多数IT系统与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业务有隔膜,所以作为整体系统留用的不多。 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关于信息化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等都为钢铁工业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国钢铁企业的信息化在新世纪拉开了序幕。 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在总结国外先进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善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创造,突破性的解决了产销一体、管控衔接等重大关键性技术难题,一批体现自主创新的信息化工程涌现。钢铁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开始纳入信息化容,信息化的目标、方针、容、任务、技术路线逐渐明晰,企业信息化的管理体系逐步确立,企业最高决策层逐渐领衔领先信息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得到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网络信息安全防意识增强;信息产业队伍逐渐强大,系统集成与维护、软件设计能力不断增强,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在信息化建设中得到提高;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建设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经验管理各个层面;信息化为推进钢铁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优化业务流程提供了手段和平台,生产过程自动化为实现柔性制造、敏捷生产提供了条件。在钢铁企业信息

化过程中,伴随着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造就了一批兼具管理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国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增强我国钢铁行业信息化环境下的工业竞争能力成为当前钢铁行业亟须自行探索和实践的迫切任务。 钢企逐渐对信息化建设加深重视 从资金投入方面来看,中钢协的统计显示,企业近年来对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呈上升趋势,如图1和图2所示。 促进企业信息化投资增长的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金融危机的冲击使企业面临市场、价格和技术创新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的动荡调整中,很多企业是靠信息化练好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国家政策导向对信息化投入影响较大;三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从企业对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方面来看,中钢协的统计显示,近92%的企业制定了信息化规划,其中80%以上的企业能够较好的根据规划完成任务。同时,8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运维管理制度、规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和信息化考核机制,有87%以上的企业能够较好的执行信息化制度。目前,多数钢铁企业都具有坚实的“两化”融合发展基础。尤其是宝钢、武钢、鞍钢等特大型企业在制度建设的执行力度方面做出了表率。 钢铁企业对信息化发展与规划很重视,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是人为因素。目前大部分企业都由决策层领导亲自主管信息化工作,信息化规划也成为企业常态化管理的一项容。中钢协统计显示,43.3%的企业在决策层(如董事会)建立了信息化常设机构,进90%等等企业建立了公司级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多数企业都设立了信息化主管(CIO),其中76%的企业有副总经理以上级别的领导主管

以绿色为理念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看宝钢如何推进“绿色钢铁”2011.2.1

以绿色为理念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看宝钢如何推进“绿色钢铁” 地域:信息类别:行业类别: 作者:发布人:发布时间:2011-02-01 08:19:17.0 传统的钢铁生产通过大量消耗资源、增加环境负荷来实现发展。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已经成为我国钢铁业最致命的“短板”。而随着资源容量和环境容量达到极限,这很可能成为制约下游产业技术进步甚至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中国不能没有钢铁工业的支撑。因此,转变“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企业,走低能耗、少污染、低排放、高环保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钢铁企业的唯一选择。 宝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徐乐江说:“守着粗放的发展方式,钢铁工业必然会走入死胡同。”纵观宝钢几十年来的发展轨迹,正是这种从粗放发展方式向绿色钢铁理念的积极转轨,使宝钢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风景如画的绿色钢城 2010年10月23日,世博宝钢日引来了全球游客的热情参与。舞台上的大屏幕播放着宝钢厂区的宣传片,长江口雄伟挺拔的百年银杏、高炉畔闲庭信步的梅花鹿、浓荫覆盖下的厂区道路……如同花园般的工厂引发了中外游客的感叹:这是钢厂吗,怎么看上去像景区,还有梅花鹿和孔雀呢?实际上,自从成为全国第一家对外开放的工业旅游景点,宝钢已经迎来了超过100万名游客的到访。 从32年前宝钢打下第一根桩起,绿色钢城的梦想就深植在了宝钢人的心中。投产之初,宝钢就确立了“控污染、节资源、兴利用,建设生态型钢铁企业”的环境方针,彻底改变了国内外工业企业“先污染,后治理”的不良发展模式。到2008年,宝钢吨钢环境治理成本已经达到110元以上。近几年来,宝钢更是每年投入近亿元开展生态和绿地建设,使厂区变成绿色浓郁、生机盎然的园林型工厂。 几年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林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对宝钢的环境及生态效应进行了评估。除了现场取样和仪器测试分析外,专家们还用航空遥感技术和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等高科技手段,对宝钢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进行了全面考察。考察结果表明,宝钢多年精心打造的“绿色钢城”发挥出了巨大的效应,生态水平处于国际领先。联合国“绿色城市”的标准是人均绿化面积60平方米,而在宝钢,这一数字超过了530平方米。日本新日铁君津厂区的绿化覆盖率为18%,浦项制铁光阳厂为31%,而宝钢则达到了44.7%。专家在评估报告中指出:这片土地上的386万株乔木、2300万株灌木和112万平米草坪,折合成生态价值达到70亿元人民币,产出效益为投入费用的13倍,每年可产生价值7亿元的生态效益。 绿色生产与环境和谐发展 在宝钢人的字典里,“绿色钢铁”、“低碳”、“环境经营”等已经成为最为常见的语词。宝钢建设在人口稠密的经济中心城市,回顾宝钢的发展之路,其成长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千方百计实现生产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这种发展模式,真正体现了我国钢铁行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大方向。 2007年7月18日,一位浦钢员工从加热炉里小心地取出一粒火种。几分钟后,随着老厂轧制的最后一块钢板缓缓移出轧线,有着百年历史的“世纪钢厂”浦钢老生产基地全线关停。2007年11月24日,那粒保存在马灯里的火种,点燃了世界首座COREX-C3000熔融还原炼铁炉。这座宝钢建设的世界上最清洁、最先进的短流程工艺炼铁炉,摒弃了传统的炼焦和烧结工序,仅靠炉内的循环冶炼就可以每年生产出150

如何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煤炭设计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许昌钧州煤炭咨询设计研究院杨宏图 随着国家对煤矿产业政策的调整,乡镇煤矿逐步被大集团兼并重组,因此同乡镇煤矿服务的有关机构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如何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只有靠发展才能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的思想涵盖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具有指导作用。 一、加强管理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主题 以加强目标成本预控;实现精细化管理为手段,全面加强管理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在工作中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贯彻落实紧缩支出的财务政策,全面推行预算管理,将成本管理的关口前移,建立起严格的目标成本预控管理体系。 认真落实“成本领先”意识,“管理精细”的理念,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成本精细化管理,积极营造“事事有落实,处处有标准,人人有指标”的良好氛围,各部认真进行目标成本管理,对各项经济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目标”的管理体系,压

缩办公费、招待费支出,节约耗材,科学利用纸张,杜绝费用支出事前无计划、事中无控制、事后无约束的现象,确保成本的有效预控。 按照“一线同志爱仪器”,把设备仪器当做自己的脸经常去洗,当做自己的眼睛来保护,减少最大耗损,严格设备仪器查修维修制度,谁使用、谁负责,出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维修,确保设备仪器正常使用,并减少维修费用的开支,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强化管理,节支降耗,加强耗材购销管理,严格控制成本性支出,降低非生产性支出,杜绝不合理支出,全面降低企业成本。 二、多种经营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后盾 我单位成立至今经历了由公司升级到院的进步,同时由原来的测绘丁级、设计丙级逐步提升到丙级和乙级,增加了评估、评价、矿山司法鉴定、生产能力核定、通风能力核定、煤矿的初步设计以及非煤矿山的测量和设计,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过去的辉煌已经过去,如何保持今后持续稳定的发展,就要进行二次创业,加快多种经营的发展。 1、要提高对多种经营重要性的认识,把多种经营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把多元化经营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的重要位置,在发展主业的同时重视发展多种经营,以原有的技术资源为基础带动多种经营,以多种经营促进原有的工作(设计测绘)实施煤炭的多种元素与多种经营

2003年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003年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 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历程 建国50十多年来,我国的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4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世界钢铁年总产量的1.6亿吨0.1%。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以后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困境中顽强地前进。到1978年,我国钢产量达到3178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占当年世界钢铁产量的4.42%。 1979年以后,我国逐步走上了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道路,钢铁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极好机遇和强大的内在动力,新建了宝钢、天津钢管等大型现代化钢铁企业。通过对老企业挖潜改造,钢产量以每年400500万吨的速度快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钢铁工业飞速发展,钢产量从1990年的6535万吨,以每年增长600700万吨的速度大幅度增长。 从1996年首次超过一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一位以后,我国钢产量连年增长,并一直保持钢产量世界排名第一名的位置。 2.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钢铁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经历了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时期后,钢铁工业已进入了加速结构调整、全面提高竞争力为主的阶段。我国钢铁行业目前的主要特征有: (1)钢铁工业发展较快。自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以来,我国钢产量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目前能够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1,000多个钢种,能够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线、丝等各种形状的4万多个品种规格,有85%的钢材是按国际标准生产,其中1/3的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工艺结构逐步改善。我国钢铁行业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陈旧的设备和落后的工艺逐步淘汰,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钢铁企业已淘汰平炉炼钢。2001年连铸坯产量为12,232万吨,比2000年增长1,798万吨,增幅18.26%;连铸比为82.14%,比2000年增长0.21个百分点,接近83%的国际平均水平;全国钢铁生产板管比为40%,比2000年下降1.6个百分点。(资料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