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刘慈欣中短篇作品 出版名录

刘慈欣中短篇作品 出版名录

刘慈欣中短篇作品 出版名录

刘慈欣中短篇小说集list

《流浪地球刘慈欣获奖作品》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

《乡村教师》(刘慈欣科幻自选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

《时间移民》+ 《2018》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4

《时间移民》+ 《2018》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新版

《刘慈欣科幻短篇小说集》(集1:带上她的眼睛集2:梦之海)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7. 《人和吞食者》现代出版社2016

《蝴蝶》+ 《镜子》中国工人出版社2016

《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刘慈欣随笔集

实用类文本刘慈欣科幻小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 材料二: 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 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相比而言,每一部科幻小说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境,因此他们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作家一旦将笔墨只集中在这些大的框架上,作品整体的文风就不免显得疏阔。读者依据传统的阅读体验去衡量,往往就会觉得科幻小说过于粗陋,即便是《三体》,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上也显得新异有余,细致不足。 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学性的欠缺。探索的乐趣在于惊奇,要达到惊奇,必须在情节设计上出乎意料。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不断穿越……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因为形式探索无法与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 可见,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反过来看待科幻小说呢?文学理论家卡勒提出,文学性其实就像杂草。没有任何一种草天生就是杂草,杂草是根据人们的目的来划分的。如果希望庭院里种的是鲜花,那么任意生长起来的糜类植物就是杂草;如果希望种植野菜,那么偶尔生长的鲜花就是杂草。文学史中的文学性已经形成惯性,但

生命的长与宽——读刘慈欣作品《中国2185》感

在科幻小说《中国2185》所描绘的未来里,人们利用分子级别的三位摄影技术拍摄了那时已经死亡的六个人的大脑,并使其以数据流的形式在电脑里复活了,他们可以自由地和外界交流并思考,拥有超人的学习能力,换句话说,人们找到了获得永生的蹊径。这听起来多么迷人。曾几何时,我也曾有过这样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可以看到这世界莫测的未来,是什么样的一幅图景。但就凭这一篇说长不长的文字,生生地就把我这个心愿毁灭殆尽了。文字的力量可以如斯强大。 改变了我意志的,就是小说里复活了的毛主席对那个时代年轻的中国最高执政官说的一句话:什么永生啊,永死罢了。 这话颇有点哲学味道,解释起来却并不显得很晦涩。活着就是不断变化,更新,在我们有限的寿命中形成完整的自我,但一旦放到了永生的时间里,总有一天,时光会把原来的自我磨灭殆尽,漫长苍白的时间会消磨生命存在的意义。原来的自我会在我们的脑海里渐渐模糊、淡去,最后剩下的只是一个不知自己从何而来,为何而生的躯壳。从这个角度看,生命无限的延长,不再是我追求的理想,而是疯狂可怖的梦魇。而且,若真正到了千万年之后,那种到乡翻似烂柯人的苍凉孤寂,与世界格格不入的黯然绝望,又有谁承受得了?我们只是普通人,精神没有那么坚不可摧。追求长生不老,不过是一件不考虑后果的傻事。 只有有句点的生命,才是被歌颂的完整的生命。 小说中,复活后的毛主席便用这样一句话点破了天机:该死的东西是活不了的,拼命给自己的生命多搞一些时间,不如让自己的时间多一些生命好,这个帐要会算才行。我的理解就是,在横向的有限的时间轴上,纵向开拓自己的生命,把几十年生命里的每一刻都活到极致,不然真的就亏大了。 拓宽生命,就是要去把自我价值最大化地实现,要用自己的方式去淋漓尽致地生活。自我价值是一种相对而言的事物,实现它的程度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或许你可以想拿破仑、邓小平一样改变历史,像LadyGaga一样改变音乐界,像乔布斯一样改变平板电脑的市场,或许你只需要做个普通人,充实地过好每一天。我对实现自我价值的定义就是,当你的一生走到尽头,你可以骄傲、无憾地回望自己留下的足迹。那时,你便可以说,你的人生没有白过。 向生命乞讨时间的不过都是些蝼蚁,只有用时间成就生命的才是巨人。上帝没有给我们更多的选择,生命不算长,但生命可以很宽,很宽。 P.S:对原作末尾署的时间(1989年)表示深深的敬意,深深的膜拜。在那个时代写出如此脱俗的作品,大刘不愧是大刘。期待大刘的《三体3》。

刘慈欣:最糟的宇宙和最好的地球 ——《三体》和中国的科幻小说

最糟的宇宙和最好的地球——《三体》和中国的科幻小说 刘慈欣 三年前,中国出现了一本奇怪的书,首先它有一个奇怪的书名:《三体》(本书共三部,全名是《地球往事》,后两部的书名分别是《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但在国内人们还是习惯把三部曲统称为《三体》)。这是一部科幻小说,科幻小说在中国是一个处于十分边缘位置的文学体裁,被认为是低幼的少儿文学,不受关注。而《三体》的主题:外星人入侵,在中国同样是一个虽不陌生,但很少有人关心和提及的话题。这样,《三体》在中国所发生的事确实有些出人意料,它出版后引起了中国各阶层的广泛关注,引发了大量的讨论,对于科幻小说来说,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事情。 在以在校学生为主的科幻读者圈之外,首先关注《三体》的是IT企业界,企业家们多次在论坛和其它场合谈到《三体》第二部中创造的宇宙“黑暗森林”原理,以及第三部中外星文明对太阳系降低一个空间维度的攻击,以此来类比国内互联网业界的竞争状态。接着《三体》在文学界产生了影响,中国文学一贯以现实主义小说为主流,《三体》像一个突然闯入的怪物,让评论家们不知所措又不得不正视。《三体》的影响也在渗入在科技界,研究宇宙学和弦论的理论物理学家李淼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三体中的物理学》;在航天领域,《三体》也拥有大量读者,国家空间技术研究机构邀请作者进行咨询(尽管在《三体》第二部中,国家航天系统被描写为极端保守和僵化的形象,以至于多名航天高级官员和科学家被一名激进派军官在太空中狙杀。)这种事情在美国可能司空见惯,但在中国却绝无仅有,这也与官方舆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对科幻的打压形成鲜明对比。在网中流传了多首为《三体》谱写的音乐和歌曲,人们殷切盼望《三体》电影的出现,以至于网友用已有的影视视频材料剪切成《三体》的虚假的电影预告片。在微博(相当于twitter)上,突然涌现出大量《三体》中的人物名字的ID,最后所有的人物的ID都在网上出现了,形成了一个网上的组织,以书中人物的视角给出对现实问题的看法,继续演绎着《三体》的故事,以至于有人推测,《三体》中外星入侵者在人类中的第五纵队:地球三体组织(ETO)已经在现实中出现了,网上甚至在销售ETO的徽章。在去年国内最大的主流媒体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一次以科幻为主题的访谈节目中,演播室中的上百名观众突然高呼《三体》中ETO的口号:“消灭人类暴政,世界属于三体!”让两位著名的主持人错愕不已。 在这些事情发生时,科幻小说在中国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史。 中国的科幻小说诞生于20世纪初的清朝末年,当时西方的科学技术在在中国引起了广泛的好奇与向往,被认为是国家摆脱贫弱落后的希望,涌现了大量对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想象,其中也包括科幻小说。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就写过一篇名为《新中国未来记》的科幻小说,其中想象了百年后才变为现实的上海世界博览会。 与其它文学体裁在中国的经历一样,科幻小说在中国也一度被工具化,即服务于某一很现实的目的。在其诞生初期,就成为中国人强国梦的宣传品,在清末民初的科幻小说中,中国无一例外地成为富强先进的国家,让全世界向往和朝拜。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上世纪五十年代,科幻小说则成为向大众普及科学的工具,所面向的读者主要是少年儿童。这时的科幻小说中的幻想以现实技术为基础,并且从已有的技术基础上走得不远;作品大多以技术设想为核心,没有或少有人文主题,人物简单,文学技巧即使在当时也是简单而单纯的,小说中所描写的空间范围基本上没有越出火星轨道,时间也都在近未来。在那一时期的中国科幻小说中,科学和技术都是以完全正面的形象出现,科技所带来的未来都是光明的。

实用类文本刘慈欣科幻小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 材料二: , 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 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相比而言,每一部科幻小说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境,因此他们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作家一旦将笔墨只集中在这些大的框架上,作品整体的文风就不免显得疏阔。读者依据传统的阅读体验去衡量,往往就会觉得科幻小说过于粗陋,即便是《三体》,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上也显得新异有余,细致不足。 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学性的欠缺。探索的乐趣在于惊奇,要达到惊奇,必须在情节设计上出乎意料。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不断穿越……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因为形式探索无法与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 可见,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反过来看待科幻小说呢文学理论家卡勒提出,文学性其实就像杂草。没有任何一种草天生就是杂草,杂草是根据人们的目的来划分的。如

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刘慈欣我的生活不科幻

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刘慈欣我的生活不科幻 刘慈欣,正如他自己所言:“《三体》之外,我只是个普通的工程师”。在年轻的粉丝面前,他也比实际年龄要显小。没见到他之前,你是很难想象他是如何普通的。 近日由猫片主办的“银河英雄纪念奖”颁奖盛典暨田中芳树作品中文版连载启动仪式在北京瑰丽酒店盛大开幕。《银河英雄传说》的作者田中芳树先生与以刘慈欣为代表的二十余位中国原创文学作者一起见证了“银河英雄传说纪念奖”的颁奖盛况,并亲自开启了《银河英雄传说》《创龙传》《亚尔斯兰战记》等名作新译本的网络连载。田中先生很幽默,他说没想到自己在中国这么红,但愿自己的作品没让中国孩子误入歧途。在名利观上,刘慈欣也如是。《三体》第三部出版时,正值微博鼎盛时期,一夜之间家喻户晓的刘慈欣,至今依然选择做一个沉默的宅男。田中芳树说:纵观现在的世界文坛,有超过半数的文学具有幻想的成分。刘慈欣同样说得含蓄而直白:“科幻作家也好,其他类型的作家也好,分类,其实是我们人为地限定了一个框架,在这些作家本身来看,在这些框架以内,全都是自己的天地,可以有广阔的发挥。” 其实我想他的本意是“框架”内外皆天地,科幻作家只

是个称谓而已。而这位中国科幻第一人,生活中却一点都不“科幻”,相反倒很现实,与某些智商很一般?s活得很科幻的人极具反差效果。 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世界水平 刘慈欣1963年6月出生于北京,祖籍信阳市罗山,于山西阳泉长大。1985年,他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电工程系。1985年10月参加工作,后于山西娘子关电厂任计算机工程师。1989年创作科幻小说《超新星纪元》首版和《中国2185》,但未发表。20世纪90年代开始向《科幻世界》杂志社投稿。1999年6月,在《科幻世界》首次发表两篇作品《鲸歌》和《微观尽头》,同年首次凭借《带上她的眼睛》获得1999年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此后连续数年获得中国科幻文学最高奖银河奖,2013年,更是以37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成为第一位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的科幻作家。 获得雨果奖,使刘慈欣由红变紫。他说:“除了我之外,别人似乎都比我兴奋。”雨果奖是公认的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际科幻大奖,堪称科幻界的诺贝尔奖。刘慈欣是该奖项自1953年设立以来的首位亚洲获奖者。心忧柴米油盐的时候,刘慈欣并不忘仰望星空。《三体》走红后,对于众多采访邀约,他一概婉拒。刘慈欣努力将科幻与现实截然分开:我的作品很科幻,我的生活不科幻。

中国科幻小说输出与优秀译者——以刘慈欣和郝景芳作品翻译为例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第30卷第5期总第195期 中国科幻小说输出与优秀译者—以刘慈欣和郝景芳作品翻译为例 吕子青,曾景婷 (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212003) [摘要]2015及2016年,中国作家刘慈欣和郝景芳连续两年斩获“科幻届的诺贝尔文学奖”— 雨果奖,让全世 界开始关注中国科幻文学。与此同时,也让公众将视线投向了两本作品的翻译者,两位获奖作家背后的译者—— 刘宇 昆。本文从研究刘慈欣和郝景芳作品英译本的角度出发,提出优秀的中国科幻文学译者应为具有知识力和想象力的创 造者,富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体验者,且是作者、读者、出版者之间的互动者,并尝试探讨中国科幻文学乃至中国文学走出 去的议题。 [关键词]中国科幻小说;翻译;刘慈欣;郝景芳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doi : 10. 3969/j . issn . 1671 - 5918. 2017.05.083 2015年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问题》获得科 幻文坛最高荣誉雨果奖,成为中国获此奖项的第一人。紧接第 二年,中国女科幻作家郝景芳凭其短篇作品《北京折叠》再次斩 获雨果奖。中国作家连续两年斩获“科幻届的诺贝尔文学奖”让全世界开始关注中国科幻文学,也促使公众将视线投向了两 位获奖作家背后的译者—— 刘宇昆。关于刘宇昆的贡献,刘慈 欣在领奖辞中是这样说的:他以对东西方文化的广博的了解,做了大量勤奋和认真的工作,对这本书做出了近乎完美的英文 翻译。作为一名非英语的科幻作家,能遇到宇昆是我最大 幸运。 刘慈欣和郝景芳的获奖具有划时代的非常意义。科幻作 家往往着眼于全人类的命运,通过这两位科幻作家的作品,世 界读者们可以洞悉到中国作家们在世界的未来走向,人类的生 存境况方面所作出的思考和努力,可以体会到在作者们宏达的 科幻构思之下绮丽多彩的中国文化。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是 否可以认为,中国科幻小说一方面传递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 性思考,另一方面可以让世界更了解当代的中国。在这个角度 下,科幻小说的合格英译者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正如顾爱玲(艾莉诺?古德)曾评价:科幻在美国很流行,可 大家只看本土的,翻译作品很少。《三体》能得雨果奖,,翻译的 作用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科幻文学作为文学类别的一支,在我国一直未能进人主流 文学类别,甚至时有边缘化。同样的,目前关注科幻小说翻译 研究的专家人数也比较少,且大多数都为英译汉研究。在这其 中,对科幻小说翻译进行系统研究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当数郭建 中教授2004年出版的《科普与科幻翻译:理论、技巧与实践》一 书,但本书仅从英汉单向翻译角度出发,并未涉及科幻汉译英 作品的研究。 吴自选认为“选择哪些作家的作品译成英文?谁来进行中 国文学英译的选题?……这些都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走出 去’工程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本文研究中国科幻文学输出与 收稿日期:2016-12-26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高水平科研培育项目“基于平行语料库的中国当代科幻小说英译研究”阶段成果;江苏省现教 技术研究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式’翻译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013 - R -25448)。作者简介:吕子青(1984—),女,江苏镇江人,江苏科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比较文学及翻译研究。174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4-0174-03 [本刊网址]http i /j w w w . hbxb . net 优秀译者,力求为中国科幻作品输出提供借鉴,也希望会助推 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一、 具有知识性和想象力的创造者 科幻小说同其他文学体裁有一较大区别,即为基于科学的 幻想性。“最大的难度是科幻小说的译者必须跟上科幻作家的 自由想象”也就是说科幻小说译者要能够和作者一同在所创造 的或宏观或微观的世界中徜徉,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定位,理 解作家所构想的未知世界。刘慈欣在《三体问题》中构建了 “三体文明”设想了地球人与“三体人”几百年间的纷争,提出 了一个新的命题:即每个文明都试图在宇宙中隐藏自己,暴露 自己的坐标即会招来宇宙猎手。郝景芳的《北京折叠》则想象 未来的北京空间分为三层,不同的人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也按 照不同的比例,分配着每个48小时周期。在这两部作品中,毫 无疑问的是两位作家必然会想象出未来的场景,甚至是前所未 闻的新技术,新术语,而译者翻译时没有多少现存的资料或者 背景知识可以参考,那就需要译者跟随作者的思想之路,发挥 自己的想象力和先前的知识储备,将想象的场景再次重建。 刘宇昆曾在哈佛大学主修英国文学和法学,业余辅修计算 机。他的求学经历提供了这些信息,首先他的语言功底深厚, 对文学作品有一定感知力;其次,他的爱好广泛,知识面涉及文 理工,这就具备当今科学的一般常识。更重要的是,刘宇昆本 人也是一位科幻作品的创造者,他本人就凭《手中纸,心中爱》 和《物哀》两次夺得雨果奖,所以他必然是具备科幻所需想象力 之人。我们可以看到,刘宇昆本人有着非常丰富及丰满的个人 设定,热爱科幻文学,具备想象力,知识储备丰厚,这些都是他 成为一名优秀英译者的必备条件,而这些条件也帮助他成功而 完美地展现了刘慈欣和郝景芳作品中絢丽多姿的世界,帮助中 国科幻小说进一步走向世界。 二、 富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体验者 刘宇昆出生于中国甘肃,少时随父母移民美国。初到美国 时,他花了很大功夫去适应英语,从一开始听不懂到后来能够

刘慈欣式的科幻小说读后感

刘慈欣式的科幻小说读后感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雷达:刘慈欣式的科幻小说究竟为何好看 ——读王晋康《逃出母宇宙》 王晋康新作《逃出母宇宙》是一部灾难小说,而且把灾难演绎到了极致:身患绝症的年轻的民间天文学家楚天乐发现整个宇宙得了绝症,已开始剧烈地收缩,太阳系将在近百年内毁灭,但以楚天乐、姬人锐、鱼乐水为代表的科学精英们仍拼搏不止,试图使陷入绝境的人类重获生机。故事情节曲折跌宕,一次次地峰回路转,又一次次地陷入绝境,最后被告知,这场灾难不过是上帝打的一个“尿颤”,是宇宙肇始期间“暴胀——急停”所遗留下来的一片涟漪;这还不算完,狂欢的人类发觉,其实更大的灾难

还在后头。小说将人类与宇宙灾难的生死博弈写得波诡云谲,变化万端,高深而莫测的宇宙一次次试炼着人类生命力的强悍与否,而正是在这种胜算寥寥的拼死一搏中,充分展现了人类生命的庄严和强旺。小说多次将太空探险与地球文明史上的那些地理大发现、民族大迁徙并置而出,给人一种历史的纵深感,一种恢宏的审美气势。 刘慈欣评论道:“在大部分末日题材中,末日像一堵墙一样轰然耸立在人类面前,但《逃出母宇宙》中的描述更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小说多层面多角度地表现了人类对灾难的逐步认知过程。”的确,在叙事技巧上,作者善于设悬,情节发展如层层推进的波浪,将小说的张力保持到了最后。更难得的是,这种叙事上的悬念,恰与科幻构思的层层推衍相叠加,浑然一体,充分展现了科幻文学独有的魅力。 中国科幻文学领地较小,却也历经百年发展,由于种种原因,曾数次断流,

自上世纪90年代始,才渐有复苏迹象。在主流文学评论者视域之外野蛮生长的中国科幻文学,在平稳发展中渐趋活跃,这个时段现在被称为中国科幻的“新生代”。其间产生了刘慈欣、王晋康、韩松等知名的科幻作家,尤其是刘慈欣的《三体》,在国内外赢得很高的声誉。这些事实表明,中国科幻文学的存在不容忽视。 中国科幻“新生代”的创作水平已达到了相当高度。或许是这种文学品种有其特殊性,对它的欣赏要克服某些思维惯性和知识缺环使然。比如:同样致力于人性的挖掘,科幻文学更关注整体的人性,而非个体;在现实与未来之间,科幻更多地关注未来,关注科技对人类的异化,而主流文学基本上还是面对历史背对未来;科幻尤其是硬科幻非常重视“科幻构思”,以构成文学表达的重要手段,等等。 文学是人学,科幻亦然。《逃出母宇宙》好似一部太空版的《活着》,闪耀着坚忍卓绝的人性光辉,小说人物内涵丰

实用类文本刘慈欣科幻小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就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在她笔下,主人公与她人的情感联结不过就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与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刘慈欣自称就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她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与剖析人性不就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就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她后来的作品“正就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就是没有自觉。她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她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就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她的小说风靡世界”。刘慈欣对于她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她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 材料二: 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 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就是在细节设置与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就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与人的行为心理的。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与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与社会反应即可。相比而言,每一部科幻小说都就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境,因此她们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作家一旦将笔墨只集中在这些大的框架上,作品整体的文风就不免显得疏阔。读者依据传统的阅读体验去衡量,往往就会觉得科幻小说过于粗陋,即便就是《三体》,在人物设置与情感描写上也显得新异有余,细致不足。 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学性的欠缺。探索的乐趣在于惊奇,要达到惊奇,必须在情节设计上出乎意料。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不断穿越……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因为形式探索无法与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 可见,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就是传统的文学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反过来瞧待科幻小说呢?文学理论家卡勒提出,文学性其实就像杂草。没有任何一种草天生就就是杂草,杂草就是根据人们的目的来划分的。如果希望庭院里种的就是鲜花,那么任意生长起来的糜类植物就就是杂草;如果希望种植野菜,那么偶尔生长的鲜花就就是杂草。文学史中的文学性已经形成惯性,

中国现代科幻小说作家

1、王晋康 王晋康作品风格苍凉沉郁,冷峻峭拔,富有浓厚的哲理意蕴,善于追踪20世纪最新的科学发现尤其是生物学发现。语言典雅流畅,结构精致,构思奇巧,善于设置悬念,作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是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很好的结合。他的作品常表现人类被更高级形式生命取代的主题。代表作有:《西奈噩梦》,《七重外壳》,《最后的爱情》,《解读生命》,《生死平衡》,《养蜂人》,《水星播种》,《最后的爱情》,长篇小说《类人》等。王晋康近年并未停止创作,于2005年6月在《科幻世界》推出《一生的故事》,并于2006年在《科幻世界》分两期推出新作《终极爆炸》。迄今为止,共获得中国科幻大奖银河奖9次,获奖篇目分别是:《亚当的回归》(1993),《天火》(1994),《生命之歌》(1995),《西奈噩梦》(1996),《七重外壳》(1997),《豹》(1998),《替天行道》(2001),《水星播种》(2002),《终极爆炸》(2006)。出版有《王晋康科幻小说精选》4卷本。 短篇小说 (未统计完全) 亚当回归(科幻世界1993、5期,以下凡不注明的都指在科幻世界发表)银河奖获奖科学狂人之死(94、2)黑匣子里的爱情(94、5)魔鬼梦幻(94、9)天火(94、11)美容陷阱(94、不详)星期日病毒(95、5)追杀(95、6)生命之歌(95、10)义犬(96、7)斯芬克斯之谜(96、7)天河相会(96、8)西奈噩梦(96、10)拉格朗日墓场(97、1)生死平衡(97、4,97、5) 七重外壳(97、7)三色世界(97、10)秘密投票(97增加刊)魔环(98、1)克隆人与人类未来(论文)(98、2)太空清道夫(98、4)豹(98、6 98、7)解读生命(99、1)告别老父(我们爱科学、不详)四重紧身衣(我们爱科学、不详)完美的地球标准(科幻大王、不详以后简称大王)牺牲者(大王、期号不详)最后的爱情(海洋出版社选集)养蜂人(99、9)失去它的日子(科幻世界、不详)可爱的机器犬(99、12)侏儒英雄(大王、不详)黄金的魔力(大王2000、2)替天行道(2001、10)新安魂曲(2002、5)水星播种(2002、5)母亲(大王2002年3、4、5)步云履(大王2002、8)他就是我(科幻世界、不详)50万年后的超级男人(2001、2)龙的传说(大王2001、11)盗火(大王2001、8)三人行(大王2002、10)临界(2002、10) 善恶女神(大王,2003期号不详) 生存实验(2002、12) 时空旅行三则(大王2003 期号不详) 替身(大王2002、11) 数学的诅咒(2003、4) 夏天的焦虑(2003、6) 灵童(大王2003、6) 间谍斗智(大王2003、8) 一生的故事(科幻世界2005.6)泡泡(07年1月至2月连载于科幻世界)高尚的代价(07,08 载于科幻世界) 沙漠蚯蚓(07,10 载于科幻世界) 透明脑(08.01科幻大王)我证(08《少年闪耀》)拉克是条狗(08,03 载于科幻世界)活着(08.10科幻世界)决战美杜莎(08.12月载于科幻世界) 长篇小说 (共17本,含大陆和台湾分别出版的):生死平衡(江苏少儿出版社97、8)生死平衡(台湾版)(97、12)生命之歌(新华出版社98、1) 追杀K星人(四川少儿出版社99、8)七重外壳(湖南教育出版社99、8)天火(广西科技出版社2001、8)少年闪电侠(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拉格朗日墓场(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1)死亡大奖(福建少儿出版社2002、9)类人(作家出版社2003、1)类人(台湾狮鹫出版社2003、5) 生命之歌(同上,2003、7) 生死之约(湖北少儿出版

刘慈欣《让科幻文学推动创新》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对国内大众而言,科幻文学在许多年里都是一个陌生事物。它属于类型文学,受众很少,部分作品还带有一定的专业门槛。但过去的一年里,媒体大范围地报道,把科幻文学推到了聚光灯下,有更多人开始关注这个由来已久的“新”现象。那么,什么是科幻? 在内容题材和表现形式上,科幻文学和主流文学是存在差异的。主流文学一般而言更加关注现实和历史,而科幻文学关注的是未来。所以在文学手法上,科幻更多的不是去反映、隐喻或批判现实,而是把作家的思考投射到未来。此外,在读者群上,主流文学背靠学院正统,在其身后存在一个庞大而悠久的评价体系。相比之下,科幻文学则更依赖于市场和读者的肯定。 在科幻界还有一种说法,即科幻是最大的一种现实主义。因为所谓未来,正是必将到来的现实,是现实在靠前的时间轴线上的投影。科幻文学同样可以带入问题意识,去探讨主流文学正在涉及或未曾涉及的领域,并通过在时空上拉开距离形成陌生化的效应。 比方说,整个国家社会都在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其实科幻文学也和中国梦产生了莫大关联。有人认为,科幻是唯一可以直接描写出中国梦的文学题材,因为其他文学类型都只能聚焦于未完成的当下,科幻小说却可以直接描摹出中国梦成为现实的绚烂图景。在这种意义上讲,科幻文学的确是一种最具现代感和现实性的文学类型。 如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已经是主流文艺界深入人心的口号。其实不仅主流文学,任何文学类型的创作都要求作家足够洞悉世界、生活和人本身,科幻也不例外。但对于科幻文学,只深入生活是不够的,还需要作家了解科技前沿,寄托思考和想象,尤其要发挥创新能力。我认为,科幻文学是创新意识最强的一种文体。科幻文学的兴盛,将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幻是一种让想象力得到驰骋与磨砺的文学体裁,无论创作还是阅读,都是对想象力的锻炼。而它与科技的内在关系,也使我们能够重新审视科技在当代社会的地位。自然,科幻文学并不能直接授人以科学知识,但它通过对想象世界的描写和对科技社会的预言,足以激活我们的创造力,也激发出指向科技领域的强烈兴趣。事实上,有许多最终走上研究之路的科学家,都曾经受到过科幻文学的影响。 技术旨在提高生活水平,而科学的使命却是更深刻地认识自然规律。比如最近引发热议的引力波,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可能都无法直接作用于现实,但是这项发现却开启了认知未知世界的一扇天窗。也许有人怀疑,人类为何要去仰望那遥不可及的星空?其实,许多当下看似无用的知识,从拉长了的时间维度去看,可能都会意义非凡。在我看来,朝向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拓展,不仅足以开阔眼界,更能涤荡心灵,使我们洞察到人类文明演进的本质所在。 (摘编自刘慈欣《让科幻文学推动创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学一般更加关注现实和历史,而科幻文学则是把作家的思考投射到未来,在读者群上两者也有区别。 B.科幻文学是一种最具现代感和现实性、充满了想象力与科技感的文学,对于现实以及科技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C.科幻文学要求作家必须洞悉世界、生活和人本身,还需要作家了解科技前沿,寄托思考和想象,发挥创新能力。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读后感想读书感受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读后感想读 书感受 最近在看刘慈欣的小说——《三体》,每天中午吃完饭,在午睡前都会看上几页,《三体》一共有三部,前两部都是很正常的故事线索,故事大概是这样:科学界出现了一个大问题,很多科学家相继自杀了,为了查找原因,联合国组建了一个组织,专门查相关的科学家。而物理学家丁仪遇到一件怪事,他所拍的照片上有倒计时,每拍一张时间就会减少,此时警察大史也找到他,希望他能帮助调查科学界里面的事情。在一连串的事件后,丁仪玩起了《三体》游戏,这个游戏说的是一个名叫三体的星球,不是像地球一样,有正常的白天和黑夜,而是有恒纪元和乱纪元之分,当星球处于恒纪元的时候,情况与地球毫无差别。 但是如果处于乱纪元的话,星球根本无法生存,总是面对永远的白天、黑夜、高温或者低温,那个时候,三体人就会被脱水,储存起来,等待下一次的恒纪元到来。丁仪在游戏中有很高的威望,因为他在游戏中实现了很多预言。参与三体游戏的,几乎都是科学家或者知识分子,在一场游戏参与者的现实聚会中,丁仪和大史发现了ETO,以及三体世界的正式性。接着,就是把主角从丁仪转到叶文洁身上了。 叶文洁是三体世界的发现者,是ETO的精神领袖,这位柔弱的女性,在幼年经历文化大革命,父亲在批斗的时候当场被打死,母亲

不念亲情,撇清关系,在三下乡的时候被歧视陷害,以至于她厌恶地球,在红色发射站的时候,她发现了三体世界,她也因为这个杀了她的丈夫和政委,这不怪她,所有的经历使她变得冷漠,在她心里觉得地球毁灭才是一种解脱。接着,与她有相同思想的人,组成了ETO,他们听从与三体世界,他们的目的是让人类解脱苦难。 最近,刘慈欣的一部划时代科幻小说《三体》深深的吸引了我。从小就喜欢打破常规、天马行空的飞扬思绪的我,对科幻小说有着近乎痴迷的渴求,从海底两万里,到哈利波特,再到烧脑神作星际迷航,我始终是科幻小说、电影领域的“追星族”。 这部《三体》让我重新认识了时间、生命与文明之间的关系。生命意味着什么?对每个个体而言,无不希望其越久越好。那么时间又意味着什么?它无时无刻不推动着我们朝着死亡迈进。看起来,时间与生命是对立的。但是,正因为时间赋予了生命以界限而使得生命个体能展现出异样的风采,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大千世界。 同样的,对于文明与时间,正如生命与时间的关系一样,我们完全可以把一个文明当做一个生命的个体来对待。小说中的三体文明和人类文明的激烈碰撞,时刻都在体现着生命的价值。

刘慈欣《命运》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慈欣《命运》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命运》,完成18-20题。(共9分) 命运 刘慈欣 我们是在距地球180万公里处发现那颗小行星的。它的直径约有10公里,呈不规则的椭圆形。它缓缓地转动着,表面的许多小切面反射着阳光,像是一眨一眨的眼睛。飞船上的计算机显示,它的轨道与地球相交,再过18天,这块太空巨石就要降落在墨西哥湾附近了! 地球的监视系统应该在一年前就注意到它了,但我们没有听到过任何这方面的消息。我们同地球联系,在应有的5秒钟延时后,耳机中仍是一片寂静。我们又试了多次,没有收到任何回答,仿佛整个人类世界都休克了,而就在10分钟前我们还与地球通过话。这件事比小行星的出现更令我们震惊。 20天前,我和爱玛租了这艘小飞船在太空中旅行。这是一艘老式的传统动力飞船,在太空旅行中,这个蜗牛一般慢的老古董显得很浪漫,很有情调。我们游览了同步轨道上的太空城,又到月球上旅行,接着从月球又向外飞了一百多万公里,整个行程如田园牧歌般浪漫而顺利。但就在我们即将返回时,一切突然变得如此诡异。 但那颗小行星就在我们前方50公里处,凸现在太空漆黑的背景上,像放在黑天鹅绒上的展品那样现实,我确信自己不是在噩梦中。 “我们得做些什么!”我说。 同以前一样,一旦我做出行动的决定,爱玛总能想出行动的细节:“我们可以把飞船上的一台发动机向它发射出去,这样可以把它炸离轨道。” 计算机的模拟表明这是可行的,但必须在24分钟内完成,如果小行星再向前运行一段时间的话就晚了。 我们没有再犹豫,驾驶飞船与小行星拉开100公里的安全距离,然后向计算机发出指令。飞船尾部的一台发动机与船体脱离,我们透过舷窗,看着那个小小的圆柱体尾部喷出一道淡蓝色火焰向小行星方向飞去,火焰很快变成了一个闪耀的小星星,我们屏住呼吸看着它撞到那块太空中漂浮的巨石上。一道强光闪过后,从小行星上出现了一个火球,飞快膨胀,仿佛是前方太空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向我们猛扑过来的太阳。就在这火球似乎要把我们的飞船吞没之际,它停止了膨胀,急剧缩小并消失了。小行星又在太空中显现出来,可以清楚地看到,爆炸的发动机在它上面炸出了一个凹坑,按比例看坑的直径至少有三千米。有许多小光点从小行星上放射状地飞散,那是被炸飞的岩石碎片,其中一片从飞船很近处掠过。这时,计算机正在对小行星的轨道进行重新测定,我们紧张地等待着。 “变轨成功,小行星将不会撞击地球表面,它将在58037公里轨道被地球捕获,成为一颗地球卫星。” 我和爱玛激动地拥抱。“飞船租赁公司会让我们赔发动机吗?”爱玛半开玩笑地问。 “他们敢向大功臣提出这个要求?再说,我们拥有这颗小行星的所有权,上面的矿藏会

刘慈欣作品特点

刘慈欣作品特点 叙事特征 刘慈欣承袭了古典主义科幻小说中节奏紧张,情节生动的特征,并且在看似平实拙朴的语言中,浓墨重彩地渲染了科学和自然的伟大力量。刘慈欣擅长把工业化过程和科学技术塑造成某种强大的力量,作品中洋溢着英雄主义的情怀。例如小说《流浪地球》,该作品综合了自然灾害、技术进步和人类生存的宇宙困境等宏大的主题,地球因为太阳的毁灭而必须进行逃离太阳系的悲壮远征。 刘慈欣还擅长使用“密集叙事”和“时间跳跃”的手法,在作品中无限加快叙事的步伐,使读者的思维无法赶超作者的思维,并在叙事过程中留下大量的时间空缺,把未来发展呈现到读者面前的机会,产生一种独特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的历史感。如在《地火》、《吞噬者》和《梦之海》等小说中,密集化的叙事提高了作品的可读性,还增加读者对大自然瞬息万变的感受,增加了读者对科学技术应付危机的信心。 人物与情感 刘慈欣的小说继承了古典科幻小说中的人物塑造规律,即无论是技术专家还是普通人,他们一定要在社会的变革中被推向改变世界的精英舞台。如在《光荣与梦想》中,主人公辛妮用生命的代价点燃了光荣和梦想。作品中最为动人的部分是最后的马拉松比赛,作者运用回忆和现实交叉进行的方式,把主人公的精神力量推到极致。 在情感线索方面,刘慈欣与其他新生代作家的主要区别是,他从未把男女关系置于情感的中心位置(虽然他的男女情感写的细腻而成熟)。当爱情与理想、国家发生冲突时,许多人物都选择了后者。同时,带有强烈为科学献身的古典主义思想的情节,在多部作品中都有突出的体现。如《带上她的眼睛》中,女主人公虽然面对永远被封闭在地心深处的残酷现实,仍然展示出动人心魄的大义和大勇。 刘慈欣还对科幻小说中以描述美好的爱情衬托故事的基本程式进行了全面改变。在他的小说中,爱情永远和无奈联系着。《思想者》中的有情人,在相隔几十年的人生旅途中,不断地回到同一个地点,寻找同一种梦幻中的感情。然而,在现实世界,他们各自却无奈地生活于各自的天地之中。时间给这个爱情故事一种强烈的沧桑感,而两个人所心心相印的那种宇宙的智慧,却以无限的长程反衬出人生的渺小。这样复杂的“情感—主题交叉设计”,在过去的科幻作品中,还相当少见。刘慈欣不但更新了男女关系,还挖掘出一个古典科幻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关联,并把它赋予新的价值。 描写与创意 在描写手法方面,刘慈欣的作品常常具有英美“太空歌剧”或苏联经典科幻那样的文学

刘慈欣《三体》全集经典语录

刘慈欣《三体》全集经典语录 时间:2015-08-29 09:12 来源:美文网作者:刘慈欣点击:179 次 《三体》简介: 《三体》是科幻系列小说,由《三体》、《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三部小说组成的《三体》三部曲,以中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背景,讲述了地球文明在宇宙中的未来发展过程。三体是天体力学名词,主要是指三颗质量差不多的恒星及其相互引力作用组成的力学关系。而小说中涉及了诸多领域,包括人类史、物理学、天文学、哲学等,还对人性进行了深层刻画,被誉为至今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幻小说,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并且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同名科幻电影《三体》根据这部系列小说改编,由小说作者刘慈欣监制,由演员冯绍峰、张静初等主演,预计在2016年上映。 《三体》作者刘慈欣简介: 小说《三体》作者刘慈欣是河南人,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的领导者,更是在2013年进入中国作家富豪榜,同时他也是高级工程师。刘慈欣的作品包括30多篇短篇科幻小说,6部长篇科幻小说,并且连续八年活得“银河奖”。 《三体》经典伤感语录 整个人类历史也是偶然,从石器时代到今天,都没什么重大变故,真幸运。但既然是幸运,总有结束的一天;现在我告诉你,结束了,做好思想准备吧。 这一刻,苍海桑田。 我没让她笑啊?可那笑容已经留在记忆中,像冰上的水渍,永远擦不掉了。 碑是那么小,与其说是为了纪念,更像是为了忘却。 我爱你,与你有何相干? 大多数人,到死都没向尘世之外瞥一眼。 妈妈,我将变成一只萤火虫。

记忆是一条早已干涸的河流,只在毫无生气的河床中剩下零落的砾石。 亲爱的,我们在末日等你。 《三体》经典励志语录 越透明的东西越神秘,字宙本身就是透明的,只要目力能及,你想看多远就看多远,但越看越神秘。 我们都是阴沟里的虫子,但总还是得有人仰望星空。 ——你们的孩子不怕日落吗? ——不,因为她知道太阳明天还会升起来的。 在这寒冷无际的草原间,燃烧是无意义的,一腔热血喷出来,比一堆牛粪凉的更快,还不如后者有实用价值。但燃烧是他们的命运,他们是燃烧的一代。 死亡不是你的敌人,永恒才是。 这个非常时代没有无名小辈。 你的无畏来源于无知。 空不是无,空是一种存在,你得用空这种存在填满自己。 唯一不可阻挡的是时间,它像一把利刃,无声地切开了坚硬和柔软的一切,恒定的向前推进着,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使它的行径产生丝毫颠簸,它却改变着一切。 没有永恒的敌人或同志,只有永恒的责任。 你再快都有比你快的,你再慢也有比你慢的。 没有救世的能力不是你的错,但给世界以希望后又打碎它就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恶了。 《三体》经典人生语录 给时光以生命,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一知道在哪儿,世界就变得像一张地图那么小了;不知道在哪儿,感觉世界才广阔。 生命是一手同花顺,一洗什么都没了。 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