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艺术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艺术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艺术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艺术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艺术

摘要:新课改后,教育部更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将课堂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意味着现阶段初中物理教育更看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同时是教师课堂主导作用弱化的表现。教师需要体现出对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的综合学习方向。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课堂提问

教师引导课堂进程的手段之一就是提问,提问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学习针对性和学习效果,因此,教师的提问要经过精心细致的准备,提问需要富于层次性,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具有广度,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有所思考。本文针对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艺术进行探讨。

一、甄别知识点,提问具有针对性

教师提问的点应该是书本内容的重点、考试中的易错点、历届学生学习的疑点等关键问题,这样学生解决问题时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助于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对其日后学习有促进作用。比如,学习力的作用时,斜向上的拉力拉动放置于水平面上的物体运动,物体向前移动了N 米,拉力有没有做功。很多学生都觉得物体既然动了,拉力

是唯一一个对问题有作用的力,那么拉力就做功了。得出这种错误结论,主要因为学生对功作用因素理解不透彻。因此,笔者提问,如果学生甲提着一个物体往前走了N米,那么甲对物体的拉力有没有做功?很明显没有。学生通过这个问题很自然联想到上一题,轻松找到自己出错的地方。

物理课堂教学中想要引入新课,需要教师在新知识点上找到合理的接入点,然后以一个巧妙的问题将学生思维引导到其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他们成功引入新一阶段的学习。如教学大气压这一章节时,笔者做了一个简单实验,在装满水的玻璃杯上盖上一块硬纸片,然后将其猛地倒转过来,出乎所有学生意料,杯中的水并没有冲掉纸片,而是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被看似柔弱的纸片拖住了。在学生被这种现象吸引的时候,笔者顺势提问,为什么杯中的水没有将纸片冲掉呢?由此为切入点,引入新课,同时新奇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续知识点学习做铺垫。

二、针对不同上课内容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提问手段

(一)物理教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是:班级中大部分学生对某个概念的表层意思理解大致相同,可是都忽略内在信息,甚至存在一定的理解性错误。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从概念的深层含义入手,提出一些具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在相同概念的理解上存在分歧,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和教师总结性讲解,以此促进学生全面理解,锻炼学生从多个角

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比如,《光现象――平面镜成像》一章节中,很多同学仅凭肉眼的辨识,就认定平面镜的宽度和成像范围。对于这种错误的认识,笔者就提问光是直线传播的,那么平面镜对光的作用是否会影响最终成像呢?由此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导至平面镜对光的作用上,再通过作图等手段帮助学生更正错误认识。

(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学习新课时,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此时提问主要针对学生传统认识和物理学知识相冲突的地方,或者一些在学生看来习以为常但仔细思索又别有深意的事物上,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或者教师讲解完新知后,再次提问物理问题,学生会发现现在的知识更容易解答,自然学习兴致高涨。比如,教学《压强》这一章节时曾经问道,同学们,我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有人胸口碎大石或者在钉板上行走,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将大石换成只有拳头大小的石块,将钉板上的钉拔到只剩下几枚,再让那些人表演会有什么后果?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那些他们潜意识中已经认为“合理”的现象,由此起到激发作用,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三)现阶段教师的职责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因此,在学生遇到较难解决的问题时,教师需要多角度提问,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从教师的问题中找到新旧知识的联

系,从而找寻解题的突破口。比如,在教学《质量与密度》这一章时,需要对物质的密度进行测量,笔者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如果用不透光的纸将铁块和铜块包起来,你们用什么方法才能区分二者。如此一来,学生在区分方法上就会产生分歧,意见不同。笔者继续引导学生,不能单凭物体的体积或者重量区分这两种是什么物体,应该讨论它们体积和质量间的关系,用一种新的物理量衡量物体的这种性质,由此引出密度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三、课堂提问容易出现的问题

课堂提问虽然有诸多优点,但如果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没有整体把握,就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没有对课堂时间和授课内容进行有效划分,导致满堂灌或者学生理解速度和教师讲课进度存在差距。2.没有细致分析课堂内容,没有明确哪些知识点要进行细致讲解,哪些知识点要让学生讨论学习,哪些知识点要通过提问增强学习效果,在课堂上进行低级无效的提问,影响课堂进度。3.提问设计没有注意深度和广度,导致问题只适合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冷落成绩中游亟待提高的学生。

课堂提问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只有题目出得好,才能真正有效增强物理课堂教学效果,需要广大物理教师对书本内容进行细致划分,甄选出可以进行提问的内容。同时,提问法不应当被孤立起来,只有多种授课方法相结合,才能

浅议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

浅议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 发表时间:2015-07-16T14:40:21.453Z 来源:《教育学》2015年9月总第84期供稿作者:李辉李彪[导读]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难以做到提问的有效性,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存在很多问题。李辉李彪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二中学256300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手段。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有效性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该注重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一、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难以做到提问的有效性,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上课“满堂灌”,不提出问题;为问而问,提问频繁而随意;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偏离了主题;有的提问主要针对优秀生,学困生回答的较少,或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提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梯;提问后不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对学生的提问不理不睬等现象。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有效提问的策略 1.趣味性的提问激发学习兴趣。富有趣味性的提问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带着好奇心去积极思考,直至问题得到圆满的解答。例如,表演气功的大师躺在布满铁钉的木板上睡觉,这时可让学生想,若是一根铁钉,这位大师还敢睡在上面吗?这些问题将会把学生的思维及时带入活跃的状态,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的角色。 2.联系实际,问题要贴近现实生活。教师在问题的设定上要尽量联系生活实际,将问题生活化,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可以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举例是对的,哪些错了,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 3.课堂提问难度设置要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设置难度适中的提问。如果提出问题太浅或缺乏启发性,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学生感到乏味不愿回答。如果提出问题过难,会使学生无所适从,产生畏难情绪,抑制他们的思维。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难易适度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化难为易。抛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有较大的引伸余地,这样才具有挑战性,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问题设定要突出教学重点。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关键知识点、思维转折难点上设置问题。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识;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如在学习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后,学生由于头脑中早已有了与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理论类似的观念,不能正确运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去解释原来已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后的运动情况,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问:“你站在向前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里,竖直向上跳起,当你落下时,是落在原地,还是落在后面?为什么?”引导学生克服“人朝上跳起后,虽然在竖直方向上做先上后下的运动,但水平方向上人还将保持随汽车一起做向前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这一认识难点。 5.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教师提出问题是对学生思维进行引导,所以问题设定要具有启发性,通过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要让学生做到触类旁通。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学生回答后,立刻生成第二个问题,这就要求问题设计既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又有很好的诱导性,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思路,不断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例如,在学生学习通过改变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控制物体的浮与沉之后,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活动中可以分层设置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知道物体的重力的大小?(2)如何知道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呢?(3)对于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如木块,其浸没在水中时,浮力又如何测量?(4)如何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呢?通过设置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既感到新奇又受到启发。课堂提问没有固定的模式,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将提问合理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有效提问的真正功效,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开文献 [1]林振祥物理课堂提问的功能与策略[J].物理教学探讨,2006,(17)。 [2]徐招茂沈炎理课堂教学提问的策略[J].物理通报,2011,(03)。 [3]孙振国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提问策略[J].学周刊,2012,(12)。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技能目标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产生的实验,经历“假设---实验验证”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体会到科学探究中要尊重事实,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设计实验方案探究。 教具学具的准备 1、学生准备搜集各种能发声的物体。 2、教师准备课件、小鼓、音叉、水槽、烧杯、钢锯条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件礼物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听然后告诉大家你 听到了什么播放一段交响曲学生交流感受。在生活中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学生回忆生活中熟悉的声音。 教学进入第二个环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老师:请同学们将大拇指和食指放在喉头上,说:“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答:有振动感觉。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鼓面上小纸屑的振动,发现鼓面振动时,纸屑在鼓面上“跳舞”。由此归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老师问:我们还能做哪些实验来验证这个结果?学生思考,学生答:手指弹动琴弦会发声,琴弦在振动;冬天的电线,狂风吹过会发出“呼呼”的声音,电线在振动(老师:很好!你能想到这一点,真棒!观察仔细!老师为你骄傲。)……。老师:老师还补充几个实验,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二胡拉动发声。但老师再做一个实验,你们看这是怎么回事。老师用手触击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立即停止,这说明了什么?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随之停止! 教学的第三个片段,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的呢?用“声音传播演示仪”演示声音的传播。演示:(1)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2)声音能在水中传播。关于固体传声,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动手实验:同位同学,一位敲击桌面,另一位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声音。在做这个实验时,

浅谈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711167282.html, 浅谈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作者:王新亭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2年第11期 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完成教学任务,依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和学情,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分析或合作作出正确解答的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只有科学地找出疑问、提出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去思考、去解决。如何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和艺术,笔者从下面几个方面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突破性提问 课堂提出的问题要有的放失。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问题,并设计好程序,确立好重点,切勿“满堂问”,而无视教学的重、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撰写教案时,要认识到每一个问题的设计对学生的学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抓、去攻每堂课的重、难点,设计出有突破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提问,让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重、难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黄河颂》这一课时,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于是,我一开始上课就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一条流淌了千百万年的大河,作者为什么要用那么强烈的感情去赞美,他仅仅是赞美这条河吗?2.黄河在历史上究竟与我们国家发生了哪些联系呢?两个难度适中的问题,一下子把学生推向对课文重、难点的研讨中去,更准确更好地把握住了教学目标。 二、技巧性提问 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思维的方式、习惯,理解的层次、角度,注意的集中、落点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个差异一定要引起教师注意,在课堂上精心设计一些技巧性提问。在实际教学中,有不少教师的课堂提问不重艺术、不讲技巧,往往都是些“懂了吗”、“好吗”之类的提问,有的教师甚至在课堂上搞出让听课教师“广为传颂”的笑话,请看下面的例子。 朱自清的《春》结尾有三个经典的比喻句,有位教师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课堂总结,“同学们,朱自清先生说,春天像刚落地的——”话音没落,学生们马上接上“娃娃”,教师接着又问“春天像小姑——”,学生们马上又齐声接上“娘”…… 简直是荒唐之极!这种令人厌恶的课堂提问,还谈得上什么艺术和技巧,将极大地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有的教师提出问题过难,超出学生知识范围,甚至自己都没有搞明白,挫伤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引思、激趣、领悟的综合性艺术活动,教师只有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把握提问的对象和时机,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 三、反思性提问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 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培养师生情感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

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三、展示物理趣味 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测量”后问:你怎样测一张纸的厚度?学“大气压”后,问:为什么钢笔能吸入墨水?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电学”后,提出为什么“100W”的灯比“60W”的灯更亮?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 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四、加强实验教学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让四位同学用同一

浅议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技巧

浅议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技巧 发表时间:2019-05-22T11:57:20.42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1期作者:牛宏伟[导读]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恰当的提问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揭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初中学生年龄尚小,身心正处在发育阶段,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自控力差,注意力不能长久保持,且喜欢表现自己,期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因此,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检查学生获得知识的情况:还能调节课堂 气氛。沟通师生感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优化课堂牛宏伟陕西省岐山县第三初级中学 722400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恰当的提问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揭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初中学生年龄尚小,身心正处在发育阶段,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自控力差,注意力不能长久保持,且喜欢表现自己,期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因此,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检查学生获得知识的情况:还能调节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感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师生间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中,从而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艺术技巧;方法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7-069-01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物理课堂上的提问是上好一节课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课堂中巧妙的提问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还可以及时帮助学生了解课堂信息,有利于学生们和老师之间的良好互动,还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针对学生进行教学。 一、教师要提前备好课 要想达到艺术的提问,提前做好充足的备课是首要条件,物理课堂不同于文科类课堂,备课的时候首先是教材的研究分析,对教材的统筹规划和整体安排熟练掌握,对于课本的例题准确解读。通过对教材的研读教师首先需要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备教材的关键就是设计好课堂提问的环节和掌握提问的技巧,提问是一门学问,需要好好研究。其次还需要对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准备,因材施教,以孩子自身发展为根本。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对每一个学生设置不同的适合他们的问题。 二、激发兴趣式的提问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本身不高,提问环节增加兴趣环节很重要,如果所提问的物理问题具有很好的趣味性,就可以让孩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以往的提问环节很是平淡无奇,总是一些“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之类的让孩子厌倦、枯燥无味的的问题,新课改的大力实施下,如果使用角度新颖别致的题问方法,教学中会收到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我们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从孩子们的生活中找到兴趣的切入点、出发点,用学生的思维思考问题,同时在提问的时候多关注一些当前的热点话题,让学生能有足够的学习动力。也可以从教师的教材、备课中寻找问题,作为提问的切入点,总之教师一定要注重兴趣式的提问,这一点很重要,也很必要。 三、联系生活式提问 新课程指出:物理教学中不仅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景,更要充分挖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使学生能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感受化学知识的应用。物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很多知识点都和物理关联着,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和总结。生活中的力学提问,比如:安全带的作用及工作原理解析、行车安全距离多远合适、洗衣房设备中的干洗知识、为什么飞机要逆风起降等。生活中的光学提问,比如:太阳能灭虫灯物理灭虫工作原理解析、有雾时太阳为什么变成了红颜色、公路标志牌、线、车牌为什么反光很强。生活中的电学,比如:电力火车是如何取电的、为什么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等均用三线插头、白炽灯为什么用钨制作。生活中的热学,比如:汽车为什么冬天有时反而比夏天更耗油、冬天池塘里的水为什么下面的比上面的热。总之教师要根据孩子们的需要,让他们能够积极联系生活和书本,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心中的部分疑问,这样才能够保证在教学中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层次分明式的提问 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成绩好、中、差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的目光总是集中在尖子生上,无视一些学习能力薄弱的孩子,在提问环节怕影响学习进度和课堂效果,不提问一些底子弱的学生,只是一味的提问“好学生”,对后进生不闻不问,让这些差生在课堂上感到孤立,这中观念是绝地不可取的,新课改下,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态度,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差生同样需要教师的关注。教师提问时要注意提问的难度,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不同层次的提问对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可使各层次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也给差生提供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对他们经常性的鼓励和加油,这样可以大大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另外可以让学习好的学生给他们的回答作补充,这样能够调动课堂上所有的学生的兴趣。 五、课堂提问要具有应变性和灵活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随时都会有令教师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要考虑到这一点,问题要设置得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转变。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讲、练、做、改等环节中,另一方面体现在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增进学生的参与力度的过程中。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灵活地穿插运用转入、点题、沉默、提示、重述、评论、强化、更正、追问以及扩展等手段,而且要在问答过程中敏锐地捕捉并及时纠正学生回答中不正确、不确切的地方。课堂生成资源是一种即时产生的、教师预想之外并且稍纵即逝的宝贵的教学资源。生成资源可分为两种,即正面资源和负面资源。课堂上的生成资源是即兴的、灵动的,是来自于学生自身或师生互动的,因此。只要这种资源能充分地被关注、被利用,成为自主探究的新内涵,就能活化物理课堂,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实践表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就是适时明确的课堂提问。教师的课堂提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浅议初中物理课堂上的提问艺术

浅议初中物理课堂上的提问艺术 内容摘要:提问要有启发性,要突出重点,要有层次,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亲切并富于手势,要符合学生思维。 关键词:素质教育物理课堂提问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提问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恰当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有机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上述功效.当前,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以下几种问题:什么都要问,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模模糊糊的,各类问题“应有尽有”;只提问好学生,不提问后进生,或者专提问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者对后进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他们难堪;提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梯;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对学生的质疑不理不睬;不能灵活应变,拘泥于原有教案的设计,不善于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这些弊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怎样优化课堂提问,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为此我对课堂提问的设计、实施上作一些粗浅地探讨。 1.提问要有启发性: 我认为提问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不是填空式问答;也不是判断式发问;更不是搞“提灌式”,用提问的方法去“灌”,直到学生钻进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里.怎样的提问才能启发学生思维呢? (1)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主要问题都必须是在课前精心设计好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发展能力、学会学习,要有代表性,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问的目的和方式要随教学进度灵活变化:要么复习旧课,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设疑激趣,导入新课;要么表演实验,列举实例,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或者课后结尾,总结深化,提出问题,承上启下,使学生回味无穷,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都要学生回答,可以是问而不答,也可以是自问自答,要根据提问的目的灵活处理。若信口开河、随意提问,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2)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慷慨”地提供思维加工的原料,通过回忆已有知识、演示实验、叙述现象、出示练习题、阅读资料、观察挂图、实验活动等,用准确、清晰、简明的语言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3)利用矛盾,引起思索.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如“物体的浮与沉”一节的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提出:“木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浮在上面,铁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下沉?”学生回答:“因为铁重而木块轻.”教师接着问:“把重10牛的铁块和重10牛的木块都放进水里,为什么木块浮上来,铁块却沉下去呢?”这一问,学生对生活经验“因铁重而下沉”产生了怀疑,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4)提出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问题.教学中教师适当选取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寻找多种解答途径,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准确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知识. 2.提问要突出重点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浅谈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浅谈 发表时间:2012-07-05T11:54:55.770Z 来源:《学习方法报.语数教研周刊》2012年第30期供稿作者:张兴勇[导读] 教师体态语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组织教学和传播知识所运用的手势、身姿、眼神、面部表情、服饰和空间语言等。 四川西充县宏桥乡小学张兴勇课堂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语言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进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主要方式,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下面笔者结合在语文教学中的体会,对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审时度势,精心设计 听老教师谈及工作经验以及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课堂提问常有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1.提问的时机掌握不准有的教师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独立思索的时间;有的甚至先叫起学生,再问问题,学生答不准就反复追问,浪费了不少时间。 2.提问的质量低而偏有的教师提问,答案即在问题之中,无须学生回答,缺乏启发性;有的提问零乱无序,没有逻辑层次,纯属信口说出,缺乏设计;有的问题本身矛盾,脱离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 3.提问的目标不明确有的老师提问的盲目性、随意性较大,经常问“是不是”“对不对”等问题,课堂环节松懈,学生懒洋洋无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差。 久而久之,使学生视老师提问为畏途,或缺少兴趣。对照一下自己,发现在没有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去上课,也经常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于是乎,面对这样的形式,课前认真备课,吃透教材、精心设计问题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二、以“度”为准,化难为易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想象能力。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一次,我在总结杜甫的《石壕吏》的思想内容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杜甫的作品和我们过去学的李白的作品在思想内容上有何区别?各有什么特色?”当我提出这一系列问题时,同学们目瞪口呆,一脸茫然不知所措的神色,进而学生兴味索然,点名让几名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也是无言以对,最后只好我自己回答。这一课堂从头至尾只有我一个人自编自导自演,学生只是充当着“看客”的角色。最后我反复思索,才恍然大悟,原来我提的问题太深奥了。相反,问题过小、过浅、过易,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不仅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在表面上看似课堂气氛热烈,然而这会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 三、把握契机,因势利导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情”的变化,随时捕捉提问的机会,因势利导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比如在《口技》一文教学中,我曾在总结时提出问题:“这篇文章采用什么写法?”但学生却面面相觑,显然被这种问法难住了。我看到这一情况,迅速改变提问角度,依次提出了如下问题: 1.课文哪几节是写口技表演内容的?(二至四节) 2.这几节除写口技表演内容外,还写什么?(听众的反应) 3.那么,作者以写什么为主呢?(口技表演内容) 4.写听众的反应又是起什么作用呢?(烘托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到这时候,再回到原先的问题,学生纷纷抢答道:“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这样就完成了预期的教学任务。 四、以“体”为辅,提高效率 教师体态语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组织教学和传播知识所运用的手势、身姿、眼神、面部表情、服饰和空间语言等。任何教师在讲课时都不会、也不可能会使用绝对单一的语言方式表述、传授知识信息。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的同时,常常伴随着相应的体态语,借以加强表达的效果,加深学生的印象,或者弥补口头语言的某些不足,以提高学习效率。提问时也一样。我发现在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眼神和微笑地鼓励,可以增强他们的勇气和信心。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人们心灵深处的东西都可以通过这个窗口折射出来,它所能产生的震撼力,远比教师的循循善诱、谆谆教导来得更深刻,更发人深省;教师真诚的微笑,将使学生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从而使他们自信心倍增,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记得有一次,我在上《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时候,让学生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在充分准备了之后,很多同学踊跃发言,这时我发现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也想举手,可能因为平时没有这个习惯而举棋不定,我马上叫他来谈谈自己的分析。所有的学生的目光都紧紧围绕着他,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欲言又止。我走过去,轻轻地拍了一下他肩膀,笑了笑,目光柔和地朝他看。他看了看我,鼓起勇气回答了自己的分析,虽然声音还是较轻,但我还是肯定了他。此后,他在我的课堂上总是比较积极地回答问题。 一位想取得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语文教师,应该像一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一样,注意研究提问的艺术,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激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里,都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有效问题设置的探究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有效问题设置的探究 【摘要】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物理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要通过有效的问题设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成为课堂探究的主体。教师要明确目前物理教学中教师课堂问题设置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明确课堂提问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成为课堂探究的主体,让学生能够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策略;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激发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和思考的“催化剂”。通过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会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思考起来,掌握物理知识规律,形成全面的认识。学生通过对于问题的探究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更主动地进行探究和思考,进而形成自己的质疑,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一、目前教师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提问没有针对性 在目前的物理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的问题就是随意地设置的,并没有针对教学目标或教学重难点进行设置,只是随意地进行了课堂提问。教师提问的目的性不强,导致学

生并没有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进行探究和思考,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2.课堂问题不能做到循序渐进 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程序化地设置几个问题,问题并不是系统的、连贯的,他们可能是相互独立的。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优化课堂结构,给学生设计出一些能够循循善诱的课堂问题,促进学生把知识连贯起来,形成系统的认识。 3.课堂提问时机把握不好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是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的,可以说是按照一定的模式设计好的。所以,教师的课堂提问让人感觉有一种模式化的感觉,并不是非常灵活主动。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并没有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主动地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也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掌握提问方法,提高自己的提问能力。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物理教师要科学设置问题,让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的探究,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二、有效解决策略 1.针对教学目标设置问题 教师的课堂问题要针对教学目标,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来进行设计,促进学生在问题的启发下产生思考的动力和

浅谈初中物理的艺术化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的艺术化教学 教学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思维火花,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想学、愿学。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我们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教学的艺术。 1.展示物理学科的美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小到共振粒子,从实体到另一形态的场、光等都是物质的。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努力形成了物理理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放射出美的光辉。教师在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天性和学习兴趣。科学美是科学对象美与科学原理美的统一,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发掘,物理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在中学物理中便有许多例证。我们要让物理学美的素材展示给学生,以震撼学生的心田。 2.设置物理课堂教学情景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因此,构建愉悦和谐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形成良好的和谐课堂,才能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学中,教师可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中发现与物理有关的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实验情境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尤其是创设能让学生受到先前错觉造成的干扰的物理情境,使其思维产生冲突,更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有些错觉,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这样的错觉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将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良好的艺术效果。 3.借助物理实验吸引学生兴趣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特别强,求知欲望盛。设计趣味性实验引入新课,不但可以让学生将上课前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更重要的是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把学生迅速带到学习物理的环境中去。例如讲解“压强”一节时,老师先让学生做小实验。拿铅笔尖压在自己的手指上,先轻压,后重压,比较两次手疼痛的感觉,分析得出“物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产生的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的结论。具体生动的实验现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探求真理,从具体形象思维转入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理性认识。 5.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要想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其智力,首先必须使他们的思维主动起来,积极起来。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只要我们能在学生面前提出必须的“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使他们感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他们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但在教学中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很不容易。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可以创设相关物理情景激发学生思维。如在教”压强”应用时,可以设计一个故事情景,一个小孩掉进了冰窟窿,周围有很多人急着要去救,可冰面又有塌的可能。把这样一个问题展示给同学们,让他们出主意,达到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要促进学生积极的思考,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其智力是当代教育的必然趋势。 6.创造条件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学生总抱怨物理太难学,耗时多而收效少,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多创造成功的机会,产生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加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个物理问题,可以说是成功,取得了一次好的学业成绩,可以说是成功;虽然成绩不太好,但与原来的情况相比有了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发表时间:2018-10-16T15:20:58.03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11月总第281期作者:刘淑霞[导读] 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很多,有待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探讨、运用。 山东省阳信县水落坡镇中学251800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但这并不是说,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就此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随心所欲”发展个性、当“主人”。学生应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精心预设,进行有组织、有纪律、高效率的数学学习。可是,怎样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呢? 就这个问题而言教师的课堂提问尤显重要,它能打开学生求知的天窗。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这都说明“问”是何等重要。 那么怎样提问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下面我就自己浅显的教学经验,从以下两大方面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提问? 一、注重提问的方式方法 1.开门见山的问。这种提问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许多教学环节如引入新课、复习巩固及讲解分析之中,常用这种问法,如老师讲《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问:你们想知道“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有哪些吗?”在学习整式乘法中的《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时“直接出示两个多项式相乘并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等等,这些问题都属于开门见山的问。 2.创设情景的问。创设情景的问是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整堂课的眼睛。此时选用悬念式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容易捕抓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整堂课的主动学习埋下伏笔。例如,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前,教师把厚度为0.01毫米的薄纸演示对折,然后问:“请同学们估计,若对折32次后,将有多厚?”学生有的说:“电线杆那么高”,“五层楼那么高”……最后教师指出:“比世界最高峰—珠穆郎玛峰还高得多!”学生不信,教师及时提出:“如果利用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有理数的乘方,你会很快算出结果的”。这时学生流露所出迫切的求知欲望,使问题产生了一种余味无穷的吸引,学生愿学,自然地引入本堂课的学习。 3.穷追不舍的问。穷追不舍的问是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是整堂课的核心部分。此时采用逆向思维发散式提问,能促使学生多重角度思考问题,在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思维深广度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九年级数学上册《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一节中,设计了一些问题:这些设问不仅要给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暗示,而且也给学生表现出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样处理,促使学生多重考虑问题,增加了思维的深广度。 4.层次分明的问。层次分明的问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把知识方法系统条理化。教师可以把所要复习的内容设计成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例如在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的复习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本章中你学过的三角函数有哪些?(2)这些三角函数的值随着角度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3)请探索一下,这些三角函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你是如何探索的?(4)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得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5)举例说明三角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6)如何测量一座楼的高度?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这样层次分明地提问、归纳出本章的知识点,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三角函数的概念、性质以及不同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二、注重课堂提问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问题不宜过大、太宽泛。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境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如果情境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偏”,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2.问题要有需要性。有时候在课堂上,不由自主地出现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如此一来,随时对学生提问,便是我们最好的选择。比如我们有时就问:“这道题是不是一次函数题呀”、“这样做对不对呀”、“这个混合算式该不该先算括号里的呀”……过后想想,这些问题实在没有提问的必要。课堂中的热闹、动态都是表面的,学生没有深层次的思考。我也经常反思:这种问题有价值吗?这种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斗志”吗?学生的思维能得到锻炼吗?这种泛滥的问题,对学生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并会让学生养成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这对发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必须注重问题提出的需要性。 3.问题要有创造性。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提的问题,都应具备创造性,无论是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前者自不用说,后者可谓更难。要提创造性的问题,本身就意味着对教师本人素质的挑战。 4.问题要有激发性。教无定法、教要有法,同样,“问”无定法、“问”要有法。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设问,成功的设问可以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影响着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把握数学课堂设问的艺术,是教师展现课堂教学艺术的画龙点睛之笔。数学课堂的设问要和课堂具体环节的目的、时机、作用相结合,讲究设问的方式的科学性。 总之,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很多,有待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探讨、运用。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浅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浅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摘要: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也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的大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学。本文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提问做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策略;评价体系 提问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但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对某一教学内容,教师虽然一堂课中也提出许多问题,但却忽视了提问的策略,即在提问时对提什么问题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提问才有效?为什么要这么进行提问?常常使提出的问题过于抽象化、书面化、形式化,以至于不能起到很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一、有效提问的涵义 关于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的涵义,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有效提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桥梁与导航,它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将学生的

学习反馈给教师;有效提问即为理解而提问,让学生开动脑筋。 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新课程课堂评价由注重结果性转向过程性评价,由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师生的互动交往,由关注学生回答转向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新课程要求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教师要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驱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学习过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逐渐地学会了建构知识,理解知识、领会知识,运用知识或许还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二、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基础和水平 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由于物理知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时若不能真正把握知识的内涵、联系及其区别,则在运用物理知识进行物理思维时往往会产生一些思维障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如学生结果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因此,作为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之前,一定要先了解一下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不搞一刀切,同时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均要创设良好的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采用民主型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有较大的局限性,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摘要:物理课堂教学艺术就是要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响、图像等手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认知并感悟知识,能培养学生爱学物理的情感。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艺术最佳效果进步发展 爱因斯坦对教师的修养提出三条基本要求:一是德,即崇高的思想品德;二是才,即知识渊博;三是术,即高超的教学艺术技巧。教学离不开艺术,只有讲究艺术的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物理比较抽象、难学,如果让学生对物理课产生了厌学的心理,则对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容易形成不可逾越的屏障。因此,对物理教师来说,教学艺术尤为重要。 教学必须讲求科学性,必须遵循科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及其表达方式的规律性和原则性。但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要求教师发挥独创性,灵活地运用教学原则,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只有把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才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近17年的物理教学,本人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探索出了较为可行的方法和艺术。 一、研读学生 许多学生反映物理这门课程比较难学,不好理解,做题时往往是不知道自己该从什么地方入手,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要了解学生的想法及思想动态,把学习物理成功的经验体会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学好物理的动力。当然,在战略上藐视,在战术上要重视。我们应该随时随地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倾听他们的心声,排除他们的苦闷,让学生接受老师,进而接受物理、爱好物理。要让学生体会学习的难度,强化意志的培养,享受成功的体验,强化学习愿望,从而避免学生产生怕学物理、厌学物理的心理。。 二、精彩导入 激趣求知是教学艺术的先导。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该课的主要内容产生悬念,从而产生探究学习的愿望,这将对课堂教学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在《静电现象》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拿出了一只日光灯管、干棉布和一只吹鼓的气球,在暗室效果较好的实验室内,教师先用干棉布将日光灯管擦干净,用吹鼓的气球以很快的速度上下摩擦,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原本不发光的日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