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麦_淀粉酶的研究进展

大麦_淀粉酶的研究进展

大麦_淀粉酶的研究进展
大麦_淀粉酶的研究进展

(整理)α-淀粉酶综述

α-淀粉酶综述 佚名2013-10-06 摘要:α-淀粉酶分布十分广泛,遍及微生物至高等植物。α-淀粉酶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酶制剂,大量应用于粮食加工、食品工业、酿造、发酵、纺织品工业和医药行业等,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酶制剂之一。本文概述了α-淀粉酶的发现和应用发展史、分离纯化及结构的研究史、催化机制及其研究史、工业化生产和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等。 关键词:α-淀粉酶发现应用分离纯化结构催化机制研究史发展趋势 α- 淀粉酶( α- 1,4- D- 葡萄糖- 葡萄糖苷水解酶) 普遍分布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 是一种重要的淀粉水解酶。其作用于淀粉时从淀粉分子的内部随机切开α-1,4糖苷键,生成糊精和还原糖。由于产物的末端残基碳原子构型为α构型,故称α-淀粉酶。现在α-淀粉酶泛指能够从淀粉分子内部随机切开α-1,4糖苷键,起液化作用的一类酶。 1 α-淀粉酶的发现和应用史 1.1 α-淀粉酶的发现 啤酒是最古老的酒精饮料,发酵是其关键步骤,其中所包含的糖化过程就是把淀粉转化为糖。这个转化过程的机理一直都没有被弄清楚,直到淀粉的发现。 在19世纪早期,许多科学家都在研究谷物提取物中淀粉的消化机理。Nasse(1811年)发现,从生物体中提取的淀粉能过被转化为糖,而从被沸水杀死的植物细胞中提取的淀粉不能被转化为糖。Kirchhoff(1815年)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他将4份的冷水加入到2份的淀粉中,并边加边搅拌。之后加入20份的沸水使其形成一层厚厚的淀粉糊。在淀粉糊还是余温的时候,加入被粉碎的麸质(或麦芽),然后在40-60°列式温度下水浴。1-2小时后发现,淀粉糊开始缓慢液化。8-10小时后,淀粉糊被转化为一种甜的溶液。之后,他将其通过过滤和蒸发浓缩得到了糖浆,品尝后发现,其和发酵液一样甜。在操作的过程中,他注明了实验过程中仅添加了非常少的麸质,并且得到的糖浆与淀粉的量成正比。此外,如果在加入麸质前加入几滴高浓度的硫磺酸,最终就没有糖生成。从这个实验中他得到结论1)麸质是一种能够使温水中的淀粉粉末转化为糖的物质。2)作为种子发芽的结果,相比种子内的物质而言,麸质能过将更多的淀粉转化为糖。至此,Kirchhoff奠定了发现谷物中一种能够将淀粉转化为糖的蛋白质的基础。

小麦中的淀粉酶及其研究进展

小麦中的淀粉酶及其研究进展 摘要:从各个方面来研究了小麦中淀粉酶的功能作用以及它的作用机理,通过研究可知,小麦中的а-淀粉酶和β-淀粉酶对食品的品质的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并通过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来进一步说明小麦中淀粉酶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最后提到了淀粉酶的添加来弥补某些淀粉酶不足以满足食品加工的小麦。本文主要从小麦中的淀粉酶研究意义,国内外小麦中的淀粉酶的研究近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关键词:小麦;淀粉酶;研究进展 在活细胞中进行着大量的化学反应的特点是速度很快,且能有秩序的进行,从而使得细胞同时能进行各种降解代谢及合成代谢,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生物细胞之所以能够在常温常压下以极高的速度和很大的专一性进行化学反应是由于其中存在一种称为“酶”的生物催化剂。而在小麦的生长,储存,加工等环节中,其中存在的酶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麦中的酶会影响着小麦的储存,加工等品质。小麦粉中的淀粉酶主要有3类,即а-淀粉酶,β-淀粉酶和葡萄糖淀粉酶。其中与面包烘焙有关的主要是а-淀粉酶和β-淀粉酶,而且а-淀粉酶与小麦的储藏品质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所以对小麦中的淀粉酶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1.研究小麦中的淀粉酶的意义 小麦中的淀粉酶主要有а-淀粉酶,β-淀粉酶和葡萄糖淀粉酶这三类。面粉有很多用途,可以制成各种不同的成品食品。而面粉大多数都是小麦面粉,可见要研究面粉就的研究小麦,并且小麦中的а-淀粉酶,β-淀粉酶与面包烘焙有关,而且а-淀粉酶与小麦的储藏品质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所以研究小麦中的淀粉酶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不同小麦品种的淀粉酶的性质,来改善淀粉酶,从而来改进食品品质。 1.1小麦中的а-淀粉酶对面包品质的影响 大量的研究已证实,由于淀粉酶在发酵过程中对淀粉分子进行了有益的修饰,进而改善了面包的质地、体积、颜色、货架寿命等方面的性质,具体影响如下[1,2]: 1.1.1 а-淀粉酶对面包品质的影响 ○1а-淀粉酶能增大面包体积。а-淀粉酶是通过适当阻止面筋的形成来使面包体积增加的,

淀粉酶活性研究

淀粉酶活性研究 宁加彬1,王文移2 (青岛科技大学) 摘要:淀粉酶主要用作果汁加工中的淀粉分解和提高过滤速度以及蔬菜加工、糖浆制造、葡萄糖等加工制造。淀粉酶活性的研究在淀粉催化分解工程中占有 重要地位。文中综述了淀粉酶活性及其热稳定性,电场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pH值、温度、淀粉浓度和钙的添加量以及瞬时高压处理对α-淀粉酶的热稳定 性和活性的影响 关键词:淀粉酶酶活性热稳定性 淀粉酶是水解淀粉和糖原的酶类总称,通常通过淀粉酶催化水解织物上的 淀粉浆料,由于淀粉酶的高效性及专一性,酶退浆的退浆率高,退浆快,污染少,产品比酸法、碱法更柔软,且不损伤纤维。对淀粉酶的研究,有利于我们 更好的理解其催化机理。淀粉是植物种子的主要贮存物质,淀粉酶的主要作用是催化淀粉的水解,淀粉被水解成简单有机化合物并提供细胞生长所需的能量。 1、淀粉酶的研究概况 淀粉酶研究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奠定和发展时期。在中国知网依据主题—— 淀粉酶进行检索,结果显示在1979-2013年共涉及15840篇文献。其中,2005 年以前的总计5256篇,2005-2010年5256篇,也就是说2005年之前的研究篇 数仅占目前土壤酶研究总数的1/3。而从2005年开始我国对土壤酶活性研究 的论文以超百篇的速度增加,且增加趋势较为明显,仅2012年就有724篇。 针对我国淀粉酶活性研究的快速发展,该文就我国淀粉酶研究种类及研究 方法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旨在进一步扩宽我国淀粉酶活性研究的范围,为今 后淀粉酶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同时也可促进我国淀粉酶研究方法的发展。 2、淀粉酶的分类 淀粉酶是水解淀粉和糖原酶类的统称。按水解淀粉方式不同,把淀粉酶分 为α-淀粉酶、β-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和异淀粉酶四类。目前淀粉酶已广泛 地应用于食品、发酵、畜牧业生产、谷物加工、纺织、造纸、轻化工业、医药 和临床分析等领域 (Ashok et al.,2000;Lili,2000;柳辉等,2007;张剑等,2009)。其中,中温淀粉酶主要应用于饴糖、啤酒、黄酒、葡萄糖、味精以及抗生素等行业,也可以用于高质量的丝绸人造棉、化学纤维的退浆。淀粉 酶广泛存在于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体中。现已有大量有关土壤微生物产淀粉酶 及酶学性质的文献报道(卢涛等,2002,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9(6):1131—1133;张应玖等。2002)。

大麦麦苗的营养成分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e8480888.html, 大麦麦苗的营养成分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作者:蓝新隆陈剑锋张扬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8年第21期 摘要:该文分析了大麦苗的营养,提出了大麦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福建大麦苗的营养 开发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大麦苗;营养成分;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R28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21-0060-02 大麦(Hordeum Vulgare L.)属于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种植作物之一,具有食用、饲用、酿造、药用等多种用途。福建省大麦种植的历史悠久,建国以来,种植面积较大的年份达7.79万hm2,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其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2009 年种植面积已不足0.09万hm2。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福建省大麦种植面积大面积减 少,如何寻找盘活现有的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途径显得尤为迫切。研究表明,大麦苗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降低高血脂、抗肿瘤、抗疲劳等作用,发展前景广阔,对促进福建地区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大麦苗的主要营养价值,提出了大麦栽培技术要点,为大麦苗的营养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大麦苗的营养成分 据了解,大麦苗含有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1、B2、维生素C、维生素E、钾、镁、钙、铁、锌等营养成分。段琼辉等[1]研究表明:大麦苗是一种高蛋白食物,蛋白质含量 为28.2%。其钾含量同比香蕉多出25倍,钙比牛奶多出10倍,铁比菠菜多出5倍,镁比小麦面粉多出6倍。维生素方面,维生素B1比番茄多出16倍,维生素B2比生菜多出45倍,维生素C比橙多出7倍,维生素E比小麦面粉多出20倍。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其含量也高于其他常见果蔬几十倍[2]。另外,还富含各种氨基酸,如: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γ-氨基丁酸等等,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据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粮农组织的理想模式,质量较好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为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在40%左右,而大麦苗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占的比例为46.84%,是质量较好的蛋白质来源。麦苗中含有丰富的γ-氨基丁酸(GABA),每天摄入一定量的麦苗粉,能及时补充人体健康所需要的GABA[3]。在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γ-氨基丁酸作为抑制神经递质参与脑循环生理活动,具有抗心律失常的功能[4];还可以促进乙醇代谢、降低血压、改善高脂血症、防止肥胖和消除体臭[5]。 此外,大麦苗中含有大量其他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叶绿素、酶类和多酚类物质等。大麦苗粉富含叶绿素,它和人体血液中的血红素结构极相似,叶绿素含量为0.26~ 0.43μg/100g[6],在化学结构上与人体血红素相似,被称为“绿色血液”。大麦嫩苗中蛋白酶、淀

核型分析实验报告

核型分析 摘要植物核型分析是指对植物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形态、长度、带型和着丝粒位置等内容的分析研究,是植物分类和遗传研究的重要手段。本实验利用Photoshop软件,对栽培四棱大麦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本方法主要是物理分析法,在本试验中,我们先对大麦的染色体进行配对,再利用Photoshop软件对染色体进行分析,并测量了大麦染色体的臂长和随体长。 1.引言 核型指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包括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的总和。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着丝粒的位置)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就称为核型。将待测细胞的核型进行染色体数目、形态特性的分析,确定其是否与正常核型完全一致,称为核型分析。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已实现使用计算机自动完成核型分析,我们学生也可以利用Adobe Photoshop 很容易地完成染色体的测量、排序等工作,再利用Excel 表格和Photoshop结合做出核型模式图。 2.实验材料 2.1实验材料 栽培四棱大麦的分散良好的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的显微照片、Adobe Photoshop等软件2.2实验方法 2.2.1绘制核型图 在Photoshop中对照片进行必要的处理。首先是剪裁照片,用套索工具将每条染色体分离出来,对染色体进行配对并将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在一条线上,并对染色体进行适当的旋转变换。其次是利用标尺工具测量每条染色体的臂长、随体长。再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染色体的臂比,总长,随体长,相对长度等数据。 2.2.2写出核型公式 根据上面的测量结果写出四棱大麦的核型公式。 2.2.3画核型模式图 将所测并经过计算后的数据在Excel表格中绘制成堆积柱形图,并在Photoshop里切出着丝点和次缢痕。除此之外,还需将整个图像转换成黑白。 3.结果与讨论 3.1染色体核型分析图 图1 染色体核型分析图

栽培四棱大麦核型分析

栽培四棱大麦核型分析 时间2016.11.1晚 摘要:对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计数、测量、配对、排列并最终做出核型图的过程就叫核型分析(karyotype)。本实验结合Adobe Photoshop和Excel软件对栽培四棱大麦核型进行分析。使用Adobe Photoshop对栽培四棱大麦染色体图片进行处理,作出其核型图,同时使用Adobe Photoshop的标尺功能测量染色体的两臂、随体等长度并使用Excel记录相关数据。之后用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臂长百分比、臂比等数据,根据臂比判断染色体类型,写出核型公式,并使用Excel绘制图表功能绘制核型模式图。 1引言 任何生物都有特定的一组染色体,这组染色体的数目,每条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如两臂长度、着丝点位置、有无次缢痕、带型);性染色体之间的形态差异,通常是比较固定的。将真核细胞、一个生物个体或一个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及这些染色体在光学显微镜下所能观察到的形态特征称为核型(karyotype)。通常以核型图(karyogram)来表示核型,核型图使用染色体照片,先据染色体形态特征进行人工配对,在按一定规则将所有染色体排列起来,以图像形式呈现一个细胞、一个生物体或一个物种的核型。对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计数、测量、配对、排列并最终做出核型图的过程就叫核型分析(karyotype)。利用臂长、臂比、次缢痕位置的平均值以及带纹位置这些数据,建立一个细胞、一个生物体或一个物种配子体数目的染色体模式图,叫做核型模式图(ideogram或ideogram)[1][2]。本实验结合AdobePhotoshop 和Excel软件对栽培四棱大麦核型进行分析。使用AdobePhotoshop对栽培四棱大麦染色体图片进行处理,作出其核型图,同时使用AdobePhotoshop的标尺功能测量染色体的两臂、随体等长度并使用Excel记录相关数据。之后用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臂长百分比、臂比等数据,根据臂比判断染色体类型,写出核型公式,并使用Excel绘制图表功能绘制核型模式图。 2 实验材料 2.1实验材料和器具 用Abobe photoshop等软件分析栽培四棱大麦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的显微数码照片。装有Adobe photoshop和Excel的个人电脑,版本不限。

固定化酶的研究进展

固定化酶的研究进展 固定化酶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最初主要是将水溶性酶与不溶性体结合起来,成为不溶于水的酶衍生物,所以曾叫过“水不溶酶”和“固相酶”。但是,后来发现,也可以将酶包埋在凝胶内或置于超滤装置中,高分子底物与酶在超滤膜一边,而反应产物可以透过膜逸出。在这种情况下,酶本身仍是可溶的,只不过被固定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不能再自由流动。因此,用水不溶酶或固相酶的名称就不再恰当。在1971年第一届国际酶工程会议上,正式建议采用“固定化酶”的名称[1]。 一固定化酶的发展历程[1] 酶参与体内各种代谢反应,而且反应后其数量和性质不发生变换。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酶可以在常温常压等温和条件下高效地催化反应,一些难以进行的化学反应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也可顺利地进行反应,而且反应底物专一性强、副反应少等优点大大促进了人们对酶的应用和酶技术的研究。近年来,酶被人们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与检测、生物传感器、医药工程、环保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 1916年美国科学家NELSON和GRIFFIN最先发现了酶的固定化现象;直到20世纪50年代,酶固定化技术的研究才真正有效地开展;1953年,德国科学家GRUB-HOFER 和SCHLEITH首先将聚氨基苯乙烯树脂重氮化,然后将淀粉酶、胃蛋白酶、羧肽酶和核糖核酸酶等与上述载体结合制备固定化酶;到20世纪60年代,固定化技术迅速发展;1969年日本千畑一郎利用固定化氨基酰胺酶从DL-氨基酸生产L-氨基酸,是世界上固定化酶大规模应用的首例;在1971年的第一届国际酶工程会议上,正式建议使用固定化酶(mimobilizedenzyme)这个名称。我国的固定化酶研究开始于1970年,首先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上海生化所的酶学工作者同时开始了固定化酶的研究工作 二固定化酶的特点[2] [3] 固定化酶具有许多优点:极易将固定化酶与底物、产物分开;可以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分批反应和装柱连续反应;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提高酶的稳定性;酶反应过程能够加以严格控制;产物溶液中没有酶的残留,简化了提取工艺;较水溶性酶更适合于多酶反应;可以增加产物的收率,提高产物的质量;酶的使用效率提高,成本降低。但是,固定化酶也有其不足之处,如固定化时,酶活力有损失;增加了固定化的成本,工厂开始投资大;只能用于水溶性底物,而且较适用于小分子。 三固定化酶固定化方法[3] [4] 由于所固定的酶或细胞的不同,或者固定的目的及固定用的载体的不同,使固定化方法大相径庭。根据固定的一般机理,可将之分为如下几种方法。酶的固定化方法有:

大麦的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大麦的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模式有原来的“一支独秀”发展到如今的产业模式的“百花齐放”迎来了属于中国经济的新时期。随着“十二五”规划的提出,加快经济的转化模式和新农村的发展,农业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农产品德加工和农副产品的进入市场,大大的刺激了农业的发展,新的模式就要求我们能最大限度的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 【关键词】大麦的利用;现状;前景分析 1.大麦 1.1大麦的简介 大麦属禾本科大麦属一年生、越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大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世界大麦的种植总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稻、玉米居第四位。主要产于中国、苏联、美国等国家。苏联种植最多,我国产量最高,年总产约650万吨。我国冬大麦主产区分布在长江流域各省和河南等地,春大麦则分布在东北、内蒙古、山西及肯藏高原和新疆北部地区。 大麦按播种季节可分为冬大麦和春大麦,二者成分相似。一般根据品种分为皮大麦和裸大麦两类: 1.1.1皮大麦 即成熟时籽粒仍带壳的大麦,也就是普通大麦。根据籽粒在穗上的排列方式,又分为二棱大麦和六棱大麦。前者麦粒较大,多产自欧、美、澳洲等地。我国多为六棱大麦,主要供酿酒用,饲用效果也很好。 1.1.2裸大麦 也叫青稞,成熟时皮易脱落,多供食用,营养价值较高,但产量低。主要产自东南亚和我国青藏高原、云南、贵州和四川山地 1.2大麦的用途 大麦一般可以用作食用,他的营养价值也不容忽视。而有一部分可以用作饲料。作为饲料其的价值仅次与玉米,猪育肥后期掺和喂大麦,可提高瘦肉率。以幼嫩植株作饲草或制成干草饲料,适口性好,易消化。有的地方也将青稞面作为主食,做成青稞面。而在抗战时期青稞面更是演绎了一段又一段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同时,大麦也可以作为酿酒的原料,是制作啤酒的比不可少的原料之一。而在新时代,在经济与农业的结合时代,大麦的经济价值更是不容忽视。

α淀粉酶产生菌的研究进展综述

α-淀粉酶产生菌的研究进展综述 1309030202 刘铭迪 【摘要】:α-淀粉酶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能水解淀粉产生糊精、麦芽糖、低聚糖和葡萄糖等,是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酶制剂之一。目前,α-淀粉酶已广泛应用于变性淀粉及淀粉糖、焙烤工业、啤酒酿造、酒精工业、发酵以及纺织等许多行业。本文对α-淀粉酶产生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关综述。 【关键词】:α淀粉酶产生菌;耐受;性质;应用 【正文】:α一淀粉酶(α一1,4一D一葡萄糖一葡萄糖苷水解酶)普遍分布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是一种重要的淀粉水解酶。它以随机作用方式切断淀粉、糖原、寡聚或多聚糖分子内的α一1,4葡萄糖苷键,产生麦芽糖、低聚糖和葡萄糖等,是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的酶制剂之一。它可以由微生物发酵制备,也可以从动植物中提取。不同来源的α淀粉酶的性质有一定的区别,工业中主要应用的是真菌和细菌α一淀粉酶。目前,α一淀粉酶已广泛应用于变性淀粉及淀粉糖、焙烤工业、啤酒酿造、酒精工业、发酵以及纺织等许多行业,是一种重要工业用酶。如在淀粉加工业中,微生物α一淀粉酶已成功取代了化学降解法;在酒精工业中能显著提高出酒率。其应用于各种工业中对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得率和原料的利用率,提高产品质量和节约粮食资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α一淀粉酶的性质 不同来源的α一淀粉酶的酶学和理化性质有一定的区别,它们的性质对在其工业应用中的应用影响也较大,在工业生产中要根据需要使用合适来源的酶,因此对淀粉酶性质的研究也显得比较重要。目前关于不同来源仅一淀粉酶性质的研究已经很多,但将它们进行完整归纳的比较少,本文将其性质进行总结,为以后α一淀粉酶的应用提高相关依据。 1.1 底物特异性 α一淀粉酶和其它酶类一样,具有反应底物特异性,不同来源的淀粉酶反应底物也各不相同,通常α一淀粉酶显示出对淀粉及其衍生物有最高的特异性,这些淀粉及衍生物包括支链淀粉、直链淀粉、环糊精、糖原质和麦芽三糖等。 1.2 最适pH和最适温度 反应温度和pH对酶活力影响较大,不同来源的α一淀粉酶有各自的最适作用pH和最适作用温度,通常在最适作用pH和最适作用温度条件下酶相对比较稳定,在此条件下进行反应能最大程度地发挥酶活力,提高酶反应效率。因此,在工业应用中应了解不同的酶最适pH和最适温度,确定反应的最佳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酶的使用效率是很重要的。 通常情况下α一淀粉酶的最适作用pH一般在2到12之间变化。真菌和细菌类α一淀粉酶的最适pH在酸性和中性范围内,如芽孢杆菌仅一淀粉酶的最适pH为3,碱性α一淀粉酶的最适pH在9~12。另外,温度和钙离子对一些α一淀粉酶的最适pH有一定的影响,会改变其最适作用范围。不同微生物来源的α一淀粉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中最适作用温度最低的只有25c~30℃,而最高的能达到100c~130c。另外,钙离子和钠离子对一些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1. 3 金属离子对酶稳定性的影响 α一淀粉酶是金属酶,很多金属离子,特别是重金属离子对其有抑制作用;另外,巯基,N一溴琥珀酸亚胺,p一羟基汞苯甲酸,碘乙酸,BSA,EDTA和EGTA等对α一淀粉酶也有抑制作用。 2、α-淀粉酶的生产

大麦种植技术方案

大麦种植技术方案 一、作物布局 1、大麦种子田和攻关田选秋松地和缓坡免耕地。 2、油菜茬播大麦,要求麦类作物不允许重茬播种。 二、品种结构 大麦种植美麦1号品种为主,搭配种植垦啤9号。 三、春季整地 1、凡播种大麦的秋松地,当不粘耢子时,要及时耢地封墒。 2、耢地要求:耢地时不得出现堑沟,要达到地面平整。耢地要适时,防止过湿耢地造成地表板结,过晚耢地达不到保墒效果。 四、种子质量标准 1、无破碎粒、小粒、秕粒、病粒和其它杂质,净度不低于98%。 2、籽粒饱满,大小均匀一致。大麦种子发芽率90%以上,含水量12~13%。 3、选用纯度高的品种做种子,纯度达到98%以上。 4、大麦种子必须全部精选,并达到种子质量标准。精选后的一、二级种子要分级播种,不得混合。经鉴定,达不到种子精选标准的,必须返工重选。 5、凡是种子水分偏高,发芽势较弱的种子,必须通过晾晒,打破种子休眠,提高发芽势,达到出苗整齐的目的。 6、要求晒种均匀一致,达到种子标准水分。在晒种和精选种子过程中,要防止产生破碎粒和品种混杂。

五、留种田的技术要求 1、繁殖田必须选择整地质量好、无赖皮草、地势平坦的秋松地或免耕地,并选用质量好、纯度高的种子进行繁殖。 2、留种田要有计划、有安排,要抓好播种、除草、秋收等各项环节工作。在拌种、播种、收获、运输、场院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杂、保纯工作。 3、要适期播种种子田,确保种子田正常成熟。 4、留种田要在抽穗期进行去杂、去劣、提纯复壮。 5、所留的种子在纯度、水份、发芽率、色泽等方面都要达到质量标准。 六、种子处理 配方1:吡虫啉20克/亩+黑穗停30克/亩+抗旱龙10ml/亩+麦业丰4克/亩+增效剂(省钱灵)5 ml/亩。 配方2:20%丁硫-福美双-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拌种,药种比1:100+抗旱龙10ml/亩+麦业丰4克/亩+增效剂(省钱灵)5 ml/亩。 拌种操作: 1、根据每次拌种的大麦数量,计算出各种农药数量和水量,各用量必须准确,要求拌好的种子灌袋闷种1~2天。 2、配方1拌种操作:先将定量的抗旱龙、麦业丰、增效剂(省钱灵)加入定量的清洁水(水和种子比按3%计算)中混匀后,再加入吡虫啉和黑穗停,再次混拌均匀后,将配成的拌种药液均匀地喷洒在种子表面进行拌种,拌种必须均匀一致,并及时灌袋。

第三章 大麦品质及检验

第三章大麦品质及检验 大麦在植物学分类上为禾本科大麦属,该属内已知有29个种,只有普通大麦种具有栽培价值。按中国的分类,普通大麦种下设5个亚种,即二棱和多棱两个近缘野生大麦亚种,二棱、多棱和中间型3个栽培大麦亚种。中间型亚种在生产上很少应用。各亚种内都存在皮大麦(成熟时颖果与稃壳粘连)和裸大麦(颖果与稃壳分开)两大类。大麦籽粒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大部分作饲料,其次为酿酒,少量食用。大麦由于食用纤维含量高,保健作用强,在食用上有发展趋势。大麦具有生育期短,耐寒、耐瘠,适应性强等特点,故其在世界上的种植区域广于小麦。世界大麦栽培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居第四位。正常年份,世界大麦总产量为1.3亿吨,其中啤酒大麦约2100万吨。 中国早在五千年前就种植大麦,西汉以前大麦就作为主要粮食作物普遍种植。20世纪30年代,全国大麦种植面积曾超过666.7万公顷。中国大麦种植的地理分布广泛。在中国西藏的种植高度达海拔4750m,为世界之最。裸大麦区以食用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啤用、饲用为主,西北春麦区以啤用为主。 第一节大麦品质及其评价 一、中国的大麦生产 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年大麦面积近333万公顷,总产700万吨。1 996年,中国大麦面积105万公顷,总产374万吨,平均单产3570kg/hm2。近几年种植面积较大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河南、江苏、浙江、四川、安徽、甘肃、上海、云南、新疆、湖北等。2007年,中国啤酒大麦的种植面积接近10 00万亩,啤酒大麦总产量在220万—230万吨。在市场份额上,接近50%。中国啤酒产量和啤酒大麦进口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因此,近几年来对大麦品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啤酒大麦方面。中国啤酒大麦主要有三个主产区。 1.西北啤麦产区 西北啤麦产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日照长、温差大、太阳辐射强等多种优越的气候条件,为啤麦的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大麦灌浆成熟阶段光照充足,相对湿度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合成和积累,对形成啤麦饱满的籽粒、较大的千粒重、鲜亮的色泽、较高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都是极为有利的,而且蛋白质含量适中,因此啤麦质量较好,是中国近年来啤麦生产发展较快的产区,也是自给有余,能外调啤麦和麦芽的区域。该区主要以甘肃省为啤麦产区,尤以农垦系统的啤麦品质较好。该地区的主栽品种是匈84,曾用名84-62,原名法瓦维特,中国于1984年从匈牙利引进,原系荷兰的啤麦品种。其千粒重44. 4g,糖化时间5—lOmin,麦汁色度0. 22,无水浸出物78. 9%α-氨基氮193mg/lOOg,糖化力280WK,库尔巴哈值41%,最终发酵度81%。近年来,甘啤系列品种在生产上应用面积较大。 2.江浙啤麦产区 20世纪80年代以前,江浙啤麦及其麦芽是全国唯一的主产区、主供区。江苏省啤麦的优势在于农垦系统的农场,常年种植啤麦1. 07万公顷,品种统一,生产条件好,品质优良,且不少农场有烘干设施。近年来,还成立了啤麦联合体,专门协调各农场的啤麦生产、加工和销售。江苏省的主栽品种是港啤l号,原名KA-4B,系连云港市大麦品种改良中心育成。其麦芽微粉浸出率79%—80. 6%,糖化力310WK左右,库尔巴哈值40%以上。苏引麦2号以及近年来扬州大学大麦研究所育成的“扬农啤”系列啤麦推广应用面积也较大。 3.东北啤麦产区 东北产区的啤麦目前尚不能自给,其主产区在黑龙江。该区的主栽品种是红日啤麦l号,系红日种子实业有限公司开发部育成。其粗蛋白11.2%,无水浸出物81%,糖化力448. SWK,最终发酵度82. 9%,库尔巴哈值40. 8%。近年来,垦啤麦系列啤麦推广应用面积也较大。 二、饲料大麦品质及其评价

产淀粉酶菌株筛选综述

微生物与转基因技术 摘要微生物目前已是生物技术领域主要的模式生物之一,微生物可以为转基因技术提供工具酶、基因载体;微生物本身也常作为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通过转基因的方式,可以将人类所需要的基因转移到特定物种上,从而表达出人类想要的性状。本文综述了转基因微生物在食品、农业、医药以及环境保护、传统工业改造等领域研究与应用的国内外现状。在食品生产领域,转基目微生物主要用于食品用群制剂的生产,如凝乳酶.淀粉酶,蛋白酶等,转基因酵母也应用于啤酒的生产.在农业生产领域,转基因微生物主要用于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和饲料酶制剂的生产.在医药生产领域,转基因微生物主要用于兽用和人用疫苗的生产,以及利用转基因镟生物生产某些药物。此外,转基因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传统工业的改造、印染业,以及新能薄开发等方面也有应用,本文也同样大致介绍了一些目前国内外关于微生物转基因方面的前沿研究。 关键词微生物转基因,DNA重组技术,目的基因,基因载体 1引言 转基因技术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进化论衍生来的分子生物学。基因片段[1]的来源可以是提取 特定生物体基因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基因片段。基因片段被转入特定生物中,与其本身的基因组进行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具有稳定表现特定的遗传性状的个体。该技术可以使重组生物增加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培育出新品种。1980年代以来,现代生物技术迅速发展,在医药、农业、食品、化工、环境和能源等领域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自1982年美国FDA批准了世界上第一例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胰岛素的正式生产以来,以基因工程药物为主的各种基因工程产品陆续实现商品化生产。其中,转基因微生物是基因工程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医药生产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微生物与转基因技术 1.微生物与转基因工具酶 转基因技术中,需要一些基本的工具酶,如对供体生物的DNA进行切割以获得目的基因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聚合酶类、DNA连接酶、核酸外切酶、反转录酶等。 DNA聚合酶类包括DNA聚合酶Ⅰ、KlenowDNA聚合酶、T4DNA聚合酶、T7DNA聚合酶、耐热DNA聚合酶等。耐热DNA聚合酶是一类在高温下具有聚合活性的DNA聚合的,来自于嗜高温的细菌,方要应用于PCR反应中,具体种类有产自嗜热水生菌的TaqDNA聚合酶、VentDNA聚合酶、PwoDNA聚合酶、TthDNA聚合酶和PfuDNA聚合酶,其中Taq DNA聚合酶,使DNA的体外复制变得异常简便和常规化,大大加快了生物工程、基因组等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程,年销售利润达到上亿美元。 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包括SP6噬菌体RNA聚合酶、T4噬菌体RNA聚合酶或T7噬菌体RNA聚合酶,这类酶无需引物,但识别DNA上特异性位点(启动列),合成RNA。 核酸酶S1,来源于米曲霉,具有3’->5’外切核酸酶活性,能特异性降解单链DNA或RNA 的核酸酶,基因工程中用于黏性末端的平切。 核酸酶BAL31,来源于交替单胞菌BAL31,对单链DNA和RNA具有类似核酸酶S1的催化活性,能同时从3’-端和5’-端降解双链DNA并使其缩短大约25%长度,催化反应需要Ca2+。基因工程中用于缩短DNA和构建嵌套缺失体也应用于限制酶图谱制作等。 2.微生物与转基因载体

大麦的种植方法

大麦的种植方法 大麦别名牟麦,也是一种粮食农作物,其营养价值与小麦差不多,但是纤维素的含量要高一点。大麦现在在我国与小麦有着差不多的地位,是一种经济价值比较高的作物,在我国也有比较大的种植面积。那么大麦该怎么种植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大麦的种植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1、选种拌种 大麦对土壤的要求不是非常严格,是要病虫害少、肥力充足,适宜大麦生长即可。重要的是选种问题,我们要选择生长能力强、产量高并且抗病性大的品种。然后使用新高脂膜进行拌种工作,增强种子的活性,促进发芽出苗。拌种后将其风干然后便可适时播种,大麦的播种时间没有那么多限制。不过想要种植出高产的大麦,通常在初秋种植,种植方式为条播。主要种植时间还是要根据种植地区而定,不能盲目播种。

2、苗期管理 大麦的生育进程早,分蘖的数量多,生长速度快。并且幼穗的分化时间也会比小麦早很多,在幼苗期的时候根部较为发达,营养吸收能力强。所以要提前管理,大麦有着较强的耐瘠薄性,而且大麦茎秆较为柔软,施肥过多的话,容易导致大麦出苗倒伏现象。所以在幼苗期的时候要控制好追肥,避免追肥过量反而导致幼苗生长受到阻碍。播种后还要做好保温工作,如果温度过低的话,大麦会出现黄叶等现象,不利于开花授粉。

3、水肥管理 首先我们在播种前进行整地工作的时候要结合底肥一起施入,底肥以农机肥为主,用量大概在3000kg/亩左右。然后在移栽的时候要施足种肥,种肥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后期根据大麦的生长适时追肥,其追肥次数不得少于两次,第一次在幼苗期要追施分蘖肥,然后在拔节期追施孕穗肥。具体用量根据大麦长势与土壤的肥力而定。大麦喜湿但是怕涝,因此在大麦的生长期要做好浇水工作,干旱时及时浇水,遇到积水渍水的时候也要做好排水工作。

核型分析

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报告书 一、实验背景 1.学习和掌握核型分析的方法。 2.进一步了解染色体形态特征、在细胞分裂中的联会形象以及染色体组、核型及染色体数目、结构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二、材料和方法 1. 大蒜 2. 实验器具:尺子,小剪刀,镊子,培养皿,培养箱,水浴锅,EP管,载玻片,盖玻片,滤纸,等。 3. 试剂:固定液(甲醇:冰乙酸=3:1,现用现配)、预处理液:8-羟基喹啉(0.002mol/L )、保存液:70%乙醇、解离液:1 mol/L HCl、染色液:卡宝品红 4. 实验方法 4.1 大蒜根尖获得 大蒜水中浸泡、蒜瓣去皮后在培养皿中水培,每天换一次水。当根尖长到5-15mm时,在9:00-10:00或14:00-15:00点剪下在预处理液中3-6h,水洗3次,去除预处理液,用固定液浸泡4-24h。95%乙醇洗去预处理液,保存于70%乙醇中。 4.2 染色体中期相的获得 ①压片:取除去乙醇的根尖于载玻片上,切去伸长区,将分生组织纵剖后,卡宝品红染色1-5min,盖盖玻片,压片。 ②显微镜下找寻染色体集中而不重叠,主、次缢痕和随体清晰,染色体长度适中而不弯曲的,染色体数正确的中期相,在40×物镜下拍照,放大,成染色体图片。 4.3 染色体测量 ①初步编号:目测相片上每条染色体长度,按长短顺序初步编号,写在每条染色体相应位置; ②测量与记录:用尺子逐个测量每条染色体长度,换算出各条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及着丝粒位置,有随体的染色体。将测量和计算的数据分别记录。 4.4 排列核型图 剪贴配对:按上述标准及计算结果,将照片上的染色体剪贴配对。排列好后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其核型是否正常。 粘贴:将剪下的每条染色体图按照着丝粒排在同一水平线上,短臂在上,长臂在下,按短臂长度从长到短排列的原则粘贴。 绘制核型模式图:用绘图纸和坐标纸绘制核型模式图。横坐标为染色体序号,纵坐标为染色 体的相对长度。

糖化酶研究综述

糖化酶又称葡萄糖淀粉酶[Glucoamylase,(EC.3.2.1.3.)],是淀粉分解酶的的一个分支。糖化酶是一种习惯上的名称,学名为α-1,4-葡萄糖水解酶 (α-1,4-Glucan glucohydrolace)。它能把淀粉从非还原性未端水介a-1.4葡萄糖苷键产生葡萄糖,也能缓慢水解a-1.6葡萄糖苷键,转化为葡萄糖。 糖化酶是由曲霉优良菌种(Aspergilusniger)经深层发酵提炼而成。(深层发酵是利用深层培养基的厌氧环境来培养厌氧细菌,但不能培养严格厌氧细菌,多用于兼性厌氧菌和微耗氧菌的培养) 重要糖化酶生产菌有:雪白根霉,德氏根霉,河内根霉,爪哇根霉,台湾根霉,臭曲霉,黑曲霉等。 糖化酶用于以葡萄糖作发酵培养基的各种抗生素、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的发酵;本品还大量用于生产各种规格的葡萄糖。总之,凡对淀粉、糊精必需进行酶水解的工业上,都可适用。最多应用于酒精、淀粉糖、味精、抗菌素、柠檬酸、啤酒等工业以及白酒、黄酒。 一特性: 1.作用方式:糖化酶的底物专一性较低,它除了能从淀粉链的非还原性未端切开a-1.4键处,也能缓慢切开a-1.6。因此,它能很快的把直链淀粉从非还原性未端依次切下葡萄单位,在遇到1.6键分割,先将a-1.6键分割,再将 a-1.4键分割,从而使支链淀粉水解成葡萄糖 2. 作用条件:糖化酶随作用的温度升高活力增大,超过65℃又随温度升高而活力急剧下降,本品是最适作用温度是60-62℃。最适作用PH舒值在4.0-4.5左右 3.活力检测: 酶活力定义:1克酶粉或1毫升酶液在40℃,PH4.6条件下,1小时水解可溶性淀粉产生1毫克葡萄糖的酶量为1个酶活力单位(U)。 原理:糖化酶有催化淀粉水解的作用,能从淀粉分子非还原性末端开始,分解α-1,4-葡萄糖苷键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被次碘酸钠氧化,过量的次碘酸钠酸化后析出碘,再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计算酶活力。 试剂和溶液: (1)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为4.6)。称取乙酸钠(CH3COONa·3H2O) 6.7g,溶于水中,加冰乙酸(CH3COOH)2.6ml,用水定容至1000ml。 配好后用pH计校正。 (2)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Na2S2O3,0.05mol/L)。 (3)碘溶液(1/2I2,0.1mol/L)。 (4)氢氧化钠溶液(NaOH,0.1mol/L)。 (5)200g/L可溶性氢氧化钠溶液。 (6)硫酸溶液(2mol/L)。 (7)20g/L可溶性淀粉溶液。 (8)10g/L淀粉指示液。 仪器和设备: 恒温水浴锅、秒表、比色管、玻璃仪器。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本规程规定了河南省南阳区域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品种选用、种子处理、整地播种、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收获等配套栽培技术规范。 本规程适用同样适用于豫中、豫中南区域小麦生产。 1术语和定义 1.1 豫中、豫中南补灌区 主要指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北纬33度区域的广大麦区。该区是我省小麦主产区、重要的商品粮调出区和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 1.2 高产 亩产量在500公斤以上。 1.3 优质 种植的强筋或中筋小麦品种,品质指标达到国家标准。 1.4 高效 与常规技术相比,产量提高5%~10%,生产成本与对照麦田持平或有所降低。 2品种选择 按照“专家推荐、市场认可,群众欢迎,但不求新求异”的原则选用品种。所选品种应为通过河南省或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该生态区域种植的小麦品种,且种子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该区域适宜种植中筋和中强筋小麦品种,且以半冬性品种为主,弱春性品种为辅。适宜该区域推广的品种主要有矮抗58、周麦18、周麦22、豫麦70-36、豫麦49-198、豫农416、众麦1号、周麦16、新麦18、郑麦9023、郑麦366、西农979等。该区域是晚霜冻害和“倒春寒”易发区,应注意选择抗冻性强的品种。 3主要生育指标和产量结构指标 3.1 各主要生育期壮苗指标 3.1.1越冬期幼穗分化进入单棱末期至二棱初期,主茎叶龄6~7叶,单株分

蘖3~4个,单株次生根5~8条,分蘖缺位率低于15%。 3.1.2 返青期幼穗分化进入二棱末期,主茎叶龄6叶1心或7叶1心,单株分蘖5个以上,次生根10条左右。 3.1.3 拔节期幼穗分化至药隔分化期,主茎叶龄9~10叶,节间总长度5~8厘米。 各生育期小麦植株生长健壮,无病虫。 3.2 群体动态指标 亩基本苗20~25万,越冬期群体70~80万,春季最高群体不超过100万,成熟期亩成穗40~45万。 3.3 产量结构指标 3.3.1多穗型品种高产麦田亩成穗数43~46万,穗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43克以上;中产麦田亩成穗数36~42万,穗粒数30粒左右,千粒重40克左右。 3.3.2 大穗型品种高产麦田亩成穗数30~35万,穗粒数45粒以上,千粒重50克以上;中产麦田亩成穗数30万左右,穗粒数45粒左右,千粒重45克以上。 3.4 各生育时期田间管理目标 4.4.1冬前及越冬期管理目标:在苗全苗匀基础上,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保苗安全越冬。 3.4.2 返青—抽穗期管理目标:通过分类肥水管理,促弱控旺转壮,协调群体与个体、地上与地下、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关系,保苗稳健生长,构建高质量群体,培育壮秆大穗,搭好丰产架子。 3.4.3抽穗—成熟期管理目标:搞好“一喷三防”,及时防病治虫,养根护叶,防倒延衰,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粒重,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 4栽培技术 4.1 播前准备 4.1.1 精选种子

α-淀粉酶分离提纯技术研究进展

α-淀粉酶分离提纯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为了更好地研究α-淀粉酶的性质与应用α-淀粉酶,我们需要不断地从不同的生物体内提取α-淀粉酶并将其高纯化。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分离提纯的方法也越来越复杂越精确,然而它却为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此篇综述简要地说明近年来国内外在α-淀粉酶的分离纯化等方面成就,也部分介绍了α-淀粉酶的研究现状和工业应用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字:α-淀粉酶分离提纯现状应用前景 α-淀粉酶(α-Amylase)是一种内切葡萄糖苷酶,属于淀粉酶。米黄色、灰褐色粉末。能水解淀粉中的α-1,4,葡萄糖苷键,在催化水解α-1,4-糖苷键只能催化水解直链淀粉,生成α-麦芽糖和少量葡萄糖。能将淀粉切断成长短不一的短链糊精和少量的低分子糖类,从而使淀粉糊的黏度迅速下降,即起到降低稠度和“液化”的作用,所以此类淀粉酶又称为液化酶。作用温度范围60-90℃,最适宜作用温度为60-70℃,作用pH值范围5.5-7.0,最适pH值为6.0。Ca2+具有一定的激活、提高淀粉酶活力的能力,并且对其稳定性的提高也有一定效果。主要存在于人的唾液和胰脏中也存在于麦芽、蟑螂涎腺、芽胞杆菌、枯草杆菌、黑曲霉和米曲霉中。 一、α-淀粉酶分离提纯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1991年中科院北京微生物研究所孔显良等将米曲霉(Aspergillur oryzae)突变株6-193的麦麸固体培养物,经水浸泡其中α-淀粉酶活力为每克于曲 600单位。用硫酸铵分段沉淀,Sephadex G一75凝胶过滤和制备垂直平板电泳纯化,经PAGE 鉴定为一条带。以此来研究其性质,对其与可溶性淀粉溶液作用后的产物经薄层色谱分析,根据扫描结果,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麦芽四糖分别占6.4%、32.3%、37.1%、10.9%。麦芽糖和麦芽三糖二者之和占69.4%,与Novo公司Norman报道的相似,属糖化型α-淀粉酶,可用于制糖、啤酒和面包食品工业,并可以替代一淀粉酶生产麦芽糖浆。米曲霉α-淀粉酶作为面包添加剂比细菌α-淀粉酶耐热性低,避免面包在制造过程中造成过度液化现象,而使生产的面包发粘,在当时此酶是目前较理想的面包食品类的添加剂。 1992年姜涌明等采用壳聚糖絮凝、淀粉吸附、乙醇沉淀等步骤,从枯草芽孢杆菌86315发酵液中提取了α-淀粉酶。然后用Sepbadex G一100凝胶过滤、DEAE—纤维素柱层析进一步提纯,得到DISC-电泳一条带的淀粉酶制剂,从而更好地研究其动力学问题。 1994年西北大学李汉、李华儒等率先开发了一个用强阴离子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α-淀粉酶的新方法,在给定的条件下纯化工业α-淀粉酶,其活性回收率达96%,比活性为388u/mg蛋白质.纯化倍数提高30倍,经SDS-PAGE分析,得到分子量分别为58K和33K两条α-淀粉酶谱带。此法纯化α-淀粉酶简单、快速、救率高,不仅能纯化工业粗酶,也可纯化其它来源的α-淀粉酶。在当时,此法的研究成功为大规模制备高纯度α-淀粉酶提供了一个新工艺路线。 在1995年时,唐梓进、肖俊方等针对工业α-淀粉酶常混有其他酶类的问题,改良了淀粉微球亲和吸附纯化α-淀粉酶的方法,将淀粉做成网状结构微球,作为亲和吸附载体,装柱后用于吸附、纯化淀粉酶。此球机械强度大,对酶吸附量高达125mg/mL床体积。低温条件下(4℃)操作,球与酶很少反应,重复操作9次未见明显变化。工业生产较纯的酶经一次过柱后,酶比活仍提高2.3倍,每克干粉酶活提高16.5倍。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方便,酶失活很少,过柱后回收率高达91.6%。此球既适用于工业生产中纯化淀粉酶,也适用于实验室中淀粉酶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