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与情感

运动与情感

运动与情感
运动与情感

关于书法艺术中运动与情感关系

吕道有

书法作品的空间性质同绘画作品是相似的:它们都依靠构成作品的刑事手段(线、色等)组成一定的空间,诉诸人们的视觉。但是,书法作品中笔画的重迭、承接与墨色的自然变化,那书写时线条推进的过程保留在作品中,使书法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又具备时间艺术的特点。我们说“一定程度”,是因为书法毕竟不象音乐、舞蹈等必须在表演时观赏的艺术,对于这些艺术,在时间中展开是无法回避的存在,而对于书法,能否感受其中的时间特征,取决于观赏者的习惯、见解和素质。古人云:“观古人法书,每想见其挥运之时。”书法中的时间特征,以及与时间特征密切相关的运动特征,是在观赏者的想象中展开的。不过,尽管这种展开有条件地在想象中进行,仍然由于这一特点,书法与造型艺术明显地区别了开来。

空间和时间是自然界、也是精神世界一切事物存在的形式。同时具备空间和时间特点的艺术,无疑拥有更为丰富的表现手段。为了扩大表现的范围,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于空间展开的艺术领域中,也不断有一些表现时间特征的尝试,如立体派和未来派的某些作品,如建筑设计中对内容空间的特殊安排,如工艺美术设计中采用的光效应图案等等,但是,所有这些努力,都不能与书法线条所产生的时间效应相比。

对静止的视觉艺术来说,运动感都是一种暗示,不过在书法艺术中,这种暗示几乎达到了一种临界状态——时间艺术与造型艺术的临界点。在那些代表性的书法作品中,如《祭侄稿》、《自叙帖》等,似乎线条一触及你的感官,便能带着你进入特定的时间流程中,不论你第一眼落在什么地方,你的注意总会不自觉的顺着线条展开的顺序前行。这种运动效果,一般只在音乐等时间艺术中才会出现,造型艺术是不具备这一特点的。人们常常将书法与音乐进行对比,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

当然,对于不同书体来说,时间特点表现的清晰程度是各不相同的。毋庸置疑,草书线条的连续性使其时间特征表现得最为明显,由于它能充分发挥书法艺术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所具备的潜能,它成为书法艺术仲未有表现力的字书体。——如果忽视了草书,那堆书法艺术的感受和认识将是非常片面的,相反,如果

对草书所反映出的审美特征有所感受、有所认识,一定会对书法线条空间和时间特点都予以充分的注意,以致使心灵成为同时感受线条空间、时间特点的敏锐器官。这时,再来看其他书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各种线条的运动特征都将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例如篆书,以空间结构为主要表现手段,时间特征反应微弱,但将它放在整个书法现象(空间——时间体系)中来看的话,仍然表现了一种均匀、平稳的运动、一种节奏,自有它特殊的精神内涵,不能否认,由于它的存在而丰富了书法艺术。又如唐朝楷书,点画端部与折点运动比较丰富,点画中部用笔却非常简单,由此而形成特殊的运动节奏,楷书碑刻中时间特点几乎完全失去,但从存在的唐楷墨迹中——不论是《倪宽赞》、《自告身书》,还是唐人写经,都能感受到那种为楷书特有的运动感。

我们就这样获得对书法艺术时间特点的认识。我们常提到草书,因为草书代表了抒发这个空间——时间体系发展的最后阶段,我们也经常回顾其他书法,因为它们是这个体系发展时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同时,我们的某些精神生活,还需要用它们具有的特征节奏来表现。书法艺术的时间特征不是仅仅属于某种书体、某种主张的,它属于书法这种源远流长的历史现象,属于被这一现象所造就的心灵。

我们用到时间特征和运动特征这两个概念时,未加严格地区别,实际上它们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时间特征”仅仅揭示出线条随时间而展开这一性质,而“运动特征”除了表明这一性质以外(运动无疑在时间中展开),还应该包括线条的运动方式。

从这里出发,我们可以讨论线条的时间特点怎样影响了书法艺术的表现力。

如果我们仅仅把书法线条的空间结构与绘画相比,并不能显示出书法的特点,在某些现代绘画或工艺美术作品中,对线结构的运用(虚实处理、节奏的控制等等),可以说,不亚于任何书法作品,但是有一点——所有这些线条,其本身的变化(质感、速度、外廓),都远不能与书法中的线条相比。梵高作品中的线条,可以说是近代西方绘画作品中最有激情、最有表现力的,但是他那些笔触的变化,不可能与《丧乱帖》或《频有哀祸帖》中哪一段线条相提并论。如果考虑到整个书法史,可以说,书法线条是世界上变化最丰富的徒手线的集合。书法

线条这种内在节奏几乎无穷无尽的变化,全得之于用笔——控制笔毫锥面所进行的各种运动(笔法、速度、力度等综合变化)。这种运动以特定的方式保存在线条内,清晰地展现在一切敏感的心灵中,这已经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暗示”,也不是一种可以随时配给一点注意力的特征。这种变化无穷的运动,以及由此而来的丰富的内在节奏,成为书法艺术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它,书法艺术便不复存在。运动的丰富性、内在节奏的丰富性,成为书法艺术一个根本的特点,它给书法艺术带来无限丰富的表现力。

书法线条另一个运动特征,是运动的“纯净”性。“纯运动”是不存在的,一切运动都必须借助于物质来实现,由于最简单的物体也占据着一定的视觉空间,一般,运动性质(速度、方向等)被掩蔽在对物体完整的视觉印象中,而且运动性质越复杂,越难以被清晰的认知,例如,一张纸片从空中飘落,完整的视觉印象绝对压倒对这种复杂运动的感知,只是当运动十分简单,或运动着的物体在视觉印象中已被大大简化时,运动才显得比较清晰,例如明净高空中高速飞行的飞机。在一切被简化的运动中,点的运动是最“纯净”、最明晰的形式,点运动的轨迹便是线——而线正是书法唯一的构图手段。因此,运动在书法艺术中达到最大限度的“纯化”,书法成为感知运动性质最方便、最理想的视觉艺术形式,形体、色彩、质地,自然界可视形象中一切可能舍弃的,都被舍弃了,只用那简略到不能再简略的线,来保存运动的过程。——如果人们从书法作品中确实感受过什么的话,那被感受到的一切,实际上都被集中在一个点、一条线上。这是一种含蓄无限丰富,而又特别单纯、特别明晰的运动,它是在漫长的岁月中,在一个民族性格形成的历史中所完成的伟大的抽象。

丰富、单纯,是书法运动性之中最重要的两个特点,也是书法所有特点中最重要的两点。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特点几乎与生俱来的完美结合,只是少数几种艺术所能具备。在其他艺术中,丰富与繁琐,单纯与单调,在人们的创作中纠结在一起,他必须费尽心力,才可能在锤炼、提取、扬弃中找到丰富与单纯结合的道路,而书法(还有音乐),从本质上决定了这一切,锤炼、提取、扬弃的过程早已由历史所完成,作者的想象力,可以在一个已经解决这些矛盾的基础上展开(当然他也可能失去这一基础)。这正是人们在艺术形式的探索中梦寐以求的自由。

在书法艺术的运动性质中,我们只讨论了丰富与单调这两个最主要的特点,

但是,丰富与单纯,以及二者的统一,或许可以说,是书法艺术一切动人之处的源头。

情感是书法创作与审美中最重要的心里内容,也是艺术心理学中最复杂、最微妙的课题之一,由于现代神经生物化学和心理学的进展,我们虽然对情感的生理——心理机制有了更多的了解,但是,还远不能令人满意地解释艺术活动中许多复杂的情感现象。在这里,我们仅仅从运动、节奏的角度,探讨一下书法艺术中情感的表现。

艺术以情动人,书法亦不例外。审美活动中,常有推理、联想、回忆等活动伴随着情感一起发生,但是,一般来说,推理、联想、回忆等,同形式对感官的刺激一起,都成为触发情感的因素,事实上,情感成为审美活动中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效应。

情感是无法详尽言说的,它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强度和方向,象河中的水流,前水决非后水没有谁能在时间或空间的两个点上体验完全一致的激情,在你记录或描述的一刹那,它改变了形状和色彩……艺术家永远追求着对它的完美表现,但谁也不能已经确切而完整地把握了它,人们只能试图接近它,不断地接近它……困难在于它运动的复杂、微妙。也许,只有书法的线,摆脱了一切可能的羁绊,得以尽艺术家最大的可能去表现节奏、律动——这是一种可宝贵的自由,只是在这种理想状态下的运动和节奏,才可能匹配、追蹑情感的运动。于是,情感和线条成为书法艺术中相互依赖的两面:情感的运动只有依靠线条的律动来表现,而线的运动只有以情感的运动作为必要而充分的心理依据。正是在这一点上,书法成为同人类情感活动最为切近的视觉艺术。

书法艺术审美活动中的情感运动,由线条的节奏所制约,线条节奏在表现上的不确定性,使作者倾注进线条的一切,都融贯成清晰(视觉上)而又朦胧(心理上)的一片。如果说,从线条所自来处,还能探索到一些气质、性格、修养等进入作品的线索,在审美鉴赏中,你却无法区分它们与情感色彩的分野:作者所带来的一切,都化为作品的节奏,都化为特定范围内的情感运动。只要有可能,人们尽可以从线条中领会所沉积的一切,但这一切都是通过节奏来表现的,离开了一定的节奏,便没有形式、没有沉积、没有表现。例如,一定的修养,能改变

线条的情趣,但这首先是因为修养的积累改变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并由此改变了节奏(包括用笔、结构等等方面),否则,修养的进步并不能影响创作——这样的例子在我们周围并不少见。至于性格、气质对节奏的制约,更多地表现在下意识的层次上:一定的气质、性格,在审美和练习中自动选择一定的节奏。所谓缺乏个性,则是对既有的节奏保持良好的亲和力。而不是按照内心的律动来反抗、修正或改造既有的节奏。

如上所述,既然作品全部蕴含都转化为律动,都转化为与律动紧紧相依的情感运动,可以想见,当创作中情感运动成为主导因素,并且有情感运动的节奏左右线条的运动时,线条运动具有最生动、最丰富的节奏,具有最强烈、最深刻的感染力量。书法史上第一流的杰作,都是诞生于这种“忘情”的状态中。

《丧乱帖》、《祭侄季明稿》、《黄州寒食诗帖》等作品,都具备层次丰富、变化莫测的特点,这全得之于感情潜在的律动。情感的随机性是作品变化不可端倪的根本原因。——仅仅根据一定构图法则来构成作品,有时也能收到五光十色的视觉效果,但必然走向程式化的道路。

气质、性格、修养,决定了作者创作的基本风格,或者说基调,而情感的体验和运动,决定了每一件作品的运动节奏,因此,也可以说,是决定了一件作品的形式构成。创作中,气质、性格、修养的潜在作用是稳定的,在一定时期内不会产生显著的变化,而情感活动的作用随着机遇、事件,以至生活细节的一切改变而改变,并由此给创作带来无限的活力和生机。在生活中追求丰富的感情体验,在创作中争取进入“忘情”状态,是创作成功的正要保证。

需要证明的也许只有一点,“忘情”之“情”,既包括生活感受,也包括艺术实践中对形式的全部体验。“忘情”,并不是沉浸在情感中,再来为情感寻找形式,而是指对形式的探索和追求始终与感情体验密切相连,生活体验已同形式体验融合成不可分离的整体,艺术形式不仅同周围的一切一起成为作者的“境遇”,同时也成为他自身的一部分,成为他的一种感官。“无间心手,忘怀楷则”(孙过庭《书谱》),作者用形式对生活直接作出反应。

在书法漫长的旅途中,人们对书法的认识经历了几个历史阶段,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装饰性到浓郁的抒情气氛,是在无数代人的努力下,在纷繁冗杂的书法

现象中,历尽艰辛而找到的成功之路。自从孙过庭写下“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自从韩愈写下“可喜可愕,一寓于书”,书法艺术已把揭示人们的情感世界作为第一要义。这是贯穿历史,影响到今天,并且同现代精神密切吻合的、坚韧不拔的追求。

随着社会状况的变迁,书法创作中表现情感的方式在不断改变。

颜真卿起草《祭侄稿》时,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激情中,其他一切,均置之度外,运动节奏随着感情的节奏展开,两者密合无间,融为一体。——到宋代,我们还可以举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等,但此后,产生这一类作品就约来越困难了。人们创作时越来越明确地意识到作品的价值,收藏、馈赠、买卖、展出,成为绝大多数作品创作的直接动因,少量为内心需要所驱使而创作的作品,也无法完全摆脱长期形成的心理结构的制约。创作心里产生了重要的变化。以前,创作的理想状态是一切被情感所左右,颜真卿书写《祭侄稿》为最典型的例子,可以说,这是一种激情的自然表现,但现在,创作时即使情感十分浓烈,也仍然有意无意的保持“我在创作”的意识。如明代的徐渭,是一位才情并茂的画家、戏剧家、书法家,坎坷的生涯蕴育了他一腔悲愤之情,但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往往整篇都是狂放的线条,都是同样疾速、跳荡的节奏,我们看不见前代杰作中那种丰富的层次。在前代杰作中,是一种不可预计的感情的运动,而在他的作品中,是感情的片段,是激情推移中一个点的延续和夸张……这是致力使自己的感情保持在一种固定强度的结果。这里留下了追求的痕迹。激情的自然表现让位于创作时对形式表现力的自觉意识。我们在这种转变中失去了一些什么,但不是毫无收获。由于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控制形式构成对提高表现力的重要意义,促进了他们对色彩丰富、个性强烈的形式的追求,明清时期,书法家们的这种努力,造成了书法史上色彩最为纷繁的局面,应该说,对书法艺术的发展是有进步意义的。例如明代后期,草书名家辈出,祝允明、王宠、徐渭、倪元璐、王铎等,前后相去不过百年,但是他们的作品个性鲜明,各具面目,在艺术史上都占有自己不可被替代的位置。

我们失去的是相当一部分对真实情感的表现力。当然,那些点,那些片段,仍然十分珍贵,它是我们由此感受到作者心灵深处最重要的瞬间,并得以窥知整个灵魂。然而,夸张的界限是难以把握的,如果说,把一个点“夸张”成一件五

六行的条幅还可以接受的话,“夸张”成二三丈长的手卷就多少有单调与做作之嫌,如果再“夸张”到一个时期,“夸张”到众多的作品,那就是令人讨厌的程式化了。

真实地表现激情中的点与片段,已经不容易做到,即使像徐渭这样才华出众的艺术家,也仍然要矻矻以求那种理想的、激情勃发的状态,否则,稍不留意,也便立刻滑到真情实感之外。这,恐怕也是使后代作品越来越倾向于修养、装饰性等非情感因素的原因。

我们把有起点、有高潮、有尾声,并且强度、节奏随时变化的感情运动称为激情,把平稳的、在一段时间内强度维持不变的感情称为情调。书法史上有许多仅仅表现情调的作品,也有一些书体(如楷书、篆书),通常只能表现情调,这些都是历史的遗产,其中不乏可珍贵的佳作,但是《丧乱帖》、《祭侄稿》这一类表现激情的作品所传达的律动,更符合人们对感情运动的真实体验,更容易进入那节奏同样变幻莫测的情感世界。

激情与情调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沟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的区别仅在于运动参数的不同,但是对于不同的时代,作品基本节奏的转化似乎又被不可抗拒的力量所左右,从而各自具有明确的分野,当然,这里便包括激情与情调的推移。由此,我们可以提出一系列引人入胜的问题:每个时代是否确实存在一种节奏的基调?一定的节奏与各个时代一般社会状况的关系如何?不同时代节

奏的推移有无规律可言?在这种推移中一位作者受到什么样的制约?能享受何

种程度的自由?……要进一步确定创作心理转变的契机和带来的各种影响,还必须做许多深入、细致的考察,由于这些问题如此密切地关系到我们对传统的认识,如此密切地关系到今天的创作,应该得到人们更多地关注。

随着历史的变迁,一方面是表现激情的困难增大,另一方面,却是人们对艺术越来越高的要求:社会分工逐渐细密,使艺术家成为人类艺术功能的代表。现代社会中,这一趋势并不曾改变。人们要求艺术家表现他们内心体验到的一切;频繁的展示活动,要求一位艺术家不断拿出意境与形式构成有所变化的作品;个人展览标志着对独创性风格的努力追求,它对作者把握世界的深度和宽度悬出了

更高的标准……

所有这些要求,实质上都集中于一点:现代社会要求有一批把线条当做表现精神生活主要手段的追求者、探索者。非如此,则不可能在我们时代把对线条的敏感性和把握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可喜可愕,一寓于书”的张旭无疑是一位楷模,韩愈的记载反映了人们的憧憬和追求。在现代社会中,这种追求有着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

现代艺术家无法不表现他自己,但又不能仅仅表现他自己,他必须尽可能丰富他的感情体验和储存,他应该表现一个更为宽阔的世界。他不能仅仅被动的接受生活的赠予,而应该努力去探寻、发掘时代生活所包蕴的一切——这一切既然全部融入作者身心,自然成为“我”不可分割的部分,这样的“我”,已经不是一个狭义的“我”,而是能够包容、或者说渴望包容一切时代生活的“我”。他的内心充满无穷无尽的、色彩丰富的激情与运动。

一位现代艺术家,只有凭藉这些,才能不断推出新的作品、新的意境。——这也正是人们对一位现代书法家起码的要求。然而,这不容易做到,习惯的创作方式和创作心理,使程式化成为书法艺术中的普遍现象,书法创作往往成为一种近乎抄录的劳动,好比一位画家,不管什么展出,送去的都是同一件作品,每次不过换个标题而已,今天是《乡情》,明天是《故乡的回忆》……观众在一位书法家风格雷同的作品前感到的失望,恐怕是作者难以体会的。作品参加展出,便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们审美理想的寄托,它便必须接受艺术创作中这条无情的原则:似曾相识便是失败。

表现前所未有的含蕴丰富的感情生活,表现崭新意义上的“人”,必然带来许多新的困难。书法作品是不可修改的,别的艺术中,多少总有机会对作品进行推敲、润饰,但是在书法创作中,一切都几乎要诉之本能。——书法形式感的形成,包含着许多尚难言说的因素的作用,而且,一般都是长时期潜移默化的结果,它一经形成,非常稳定,改变是缓慢的,所以它差不多是接近于本能的一种能力,然而,表现一个宽阔的世界时,悬殊的节奏要求色彩迥别的形式感,换句话说,必须使每一片新的意境、每一种新的形式构成,都对应着一种新调整的本能!为了表现那样丰富的世界,为了自如表现内心的含蕴,一位现代书法家,必须争取尽可能全面地把我传统中的一切精粹,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同时长期地、顽强地

探寻内心生活与线条运动之间一切可能的联系,从而把对线条的感受力训练得十分敏锐、十分精微,把感受的域限训练得十分宽阔。

书法由此成为并不轻松的艺术:一方面是对精神生活的丰富性,深刻性无限的追求,一方面是随时把驾驭线条运动的能力上升到本能。线条,成为艺术家灵魂中伸出的一根神经,它把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同广阔无垠的社会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高尔基称赞叶赛宁是大自然为了写诗而创造的一个“器官”,现代书法艺术家应该成为人类用线条揭示精神世界搏动的“器官”。

这当然是书法艺术家和书法创作的一种理想状态,不过,它给我们展现了一副诱人的前景。当人们在最初的台阶上攀登时,希望知道最后能通往何处。事实上,有人始终在这样顽强地追求着,他们代表把书法艺术朝深处开掘的自觉意识。

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康复训练

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康复 训练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康复训练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又称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常用来描述运动技能或智力落后,达不到正常发育所要求的内容。多由脑损伤引起。 常见的临床表现:运动功能落后,表现为4个月头部不稳,5个月不会翻身,不能伸手抓物,7个月不会坐,1岁不会爬;肌张力异常,如身体发软或发硬及自发运动减少,身体不自主扭转,角弓反张,姿势异常;对外界反应迟钝,智力低下;头围异常,斜视,眼球震颤等。 头部控制是小儿发育过程中的第一个有里程碑意义的粗大运动,儿童在完成各种姿势时都是以头部控制为先行的,不能控制头部的儿童是难以完成其他动作的,因此,头部控制对于小儿的整体运动发育及日常生活活动等高级运动功能发育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下面浅谈头部控制的康复训练。 头部控制训练的目的:完成头与颈的中间位控制,为翻身运动的完成及躯干控制打下良好基础。 稳定的头部控制需满足的条件:脊柱的对称性伸张,体轴回旋,上肢的支撑和保护性伸展,仰卧,俯卧与坐位的平衡反应的建立,拥抱反射消失等。 阻碍头部控制的常见因素: 颈部肌肉肌力不足,角弓反张,异常姿势反射,颈直立反射未能建立,肘支撑的不能完成,躯干回旋障碍等。 竖头的康复训练: 一、抑制头颈背屈,左右不对称,促头立直。 1.仰卧位抱球姿势训练:患儿仰卧,握其双肩,使头部屈曲,臀抬高四肢对称性屈曲,似抱球状。

2.坐位抱球姿势训练:取坐位,背靠治疗师胸前,使头部屈曲,臀抬高四肢对称性屈曲,似抱球状。 3.仰卧位拉起头抗重力训练:患儿仰卧,治疗师坐于其对面拉住其腕部,将患儿拉至体轴与水平面呈45°时停止片刻,诱导患儿主动收缩上肢使肘关节90°屈曲,保持头部直立位。 4.坐位头部抗重力训练:取坐位,抓住患儿的双肩。缓慢向后倾倒患儿身体,使其骨盆后倾。诱导患儿头部向直立方向的调节。 5.滚桶上坐位头抗重力训练:患儿骑坐于滚桶上,将滚桶前方垫高,形成以个约30°的斜坡,治疗师坐起后方,帮助支撑其双上肢,利用滚桶的倾斜,将自发诱导患儿头部的竖直及脊柱伸展。 二、调节腰背部肌张力,提高肌力 1.侧卧轴体回旋训练:患儿取侧卧位,治疗师一手置于其肩部,一手置于同侧髋部,协同用力,是患儿躯体进行扭转回旋运动。 2.坐位轴体回旋训练:患儿坐位位,治疗师一手置于其肩部,一手置于同侧髋部,协同用力,是患儿躯体进行扭转回旋运动。 3.滚桶刺激腰骶部训练:患儿仰卧于滚桶上,治疗师通过加压旋转等手法加强对脊柱深部感受器的刺激,促进相关肌群的收缩。 三、抑制异常姿势反射 1.手口眼协调模式的训练:患儿仰卧位,诱导患儿双手抓住双脚进行感触,促进其手、口、眼运动的协调性。 2.手,肘支撑训练:患儿俯卧,辅助其手,肘支撑,诱导其头部的左右回旋。 球上肘支撑训练:治疗师固定其爽下肢,前后滚动bobath球,促其主动抬头及上肢保护性伸展的出现。

第三章 情绪情感与意志品质

第三章情绪情感与意志品质 第一节情绪与情感 一、情绪理论 (一)情绪的早期理论 1.詹姆士一兰格情绪理论 詹姆士一兰格情绪外周学说是一种关于情绪的生理机制的观点,它是美国人詹懿和丹麦人兰格在1884年和1885年不约而同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情绪的主观体验(及主观上觉得的那种心理状态)只是情绪的生理变化的原因,而情绪的生理变化才是情舞心理状态的原因。詹姆士认为,通常的说法正是把这个因果关系弄颠倒了,在情绪这件事上,心理变化不是身体变化的原因。怕是什么?怕是心理活动;跑是什么?跑是身体活动。我们一般认为人是先害怕后逃跑,詹姆士认为是先跑后怕。心理活动不是身体活动的原因。 兰格的情绪理论与詹姆士的说法基本一致,不过兰格特别强调血液循环系统的变化,如心跳等,而詹姆士所说的生理变化则是全部内脏的变化再加上肌肉的收缩,如:眼睛看见老虎?耳闻虎吼,于是,老虎的形象和声音通过我们的眼睛和耳朵这两感觉器官传到大脑皮层,使我们产生了对于老虎的认识,即知道这是老虎,又联想至虎是野兽、很厉害、可能会吃人等(詹姆士认为这时候人还没有情绪,只是认识),是由大脑皮层的外导神经通路引起肌肉的收缩(一般人见到老虎就逃跑或上树,这些都是肌肉收缩);另外,还出现心跳和呼吸加快、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唾液分泌减少等生理变化,这些变化通过内导神经通路传回大脑皮层,使人产生一种主观的体验,这就是情绪。也就是说,由感觉器官到大脑皮层(如看见老虎,知道是老虎,联想到老虎可能吃人等),这只是认识,而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变化通过内导神经再传回大脑皮层,才有了情绪的体验或情绪的意识,这就是所谓的先跑后怕的具体过程。可见,詹姆士和兰格所说的情绪的体验或情绪的意识只是一团混乱的肌肉感觉和内脏感觉。例如,詹姆士认为愤怒就是心跳的感觉、呼吸的感觉、血压的感觉以及肌肉收缩的感觉。詹姆士一兰格理论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但是,他们的理论也因为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而引起了一些争论。可是不可否认的是该理论推动了许多第一流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去解决这个问题,虽然一直到现在还未弄清楚。 2.心理分析学派的情绪理论 精神分析既是一种神经症的心理治疗方法,又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心理学理论。经过20年的思考和经验积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成为一门系统的精湛理论。这一理论从外显和内隐的方面描述了内驱力、感情、冲突、心理和人格等现象。可被用来解释神经症和心理异常的起源和发展。从情绪的角度看,弗洛伊德把情绪放置在内驱力和无意识的框架之内的。 弗洛伊德认为情绪“是一个欲表露的源于本能的心理能量的释放过程”,这意味着他对情绪所持的理论是内驱力理论,他把情绪和动机过程联系在一起,说明这个过程中的本源的力是内驱力。他认为焦虑和忧郁是由能量压抑所引起,而能量的压抑与释放总是与内驱力的冲突联系在一起的。 弗洛伊德有时将情绪和无意识等同看待,使用了“无意识自罪感”、“无意识焦虑”等概念,认为情绪可以被压抑到无意识中去。但他也意识到把体验和感情视为无意识的看法不妥当,他认为焦虑的开始是对其感受到的威胁的事件进行无意

如何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如何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摘要】坚强的意志是人宝贵的心理品质,意志坚强的人,能战胜任何困难,能在逆境中成长,在坎坷中创造奇迹。意志的磨练来源于对体育锻炼的坚定信念。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教育引导和关注学生树立练就一副钢筋铁骨,为将来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自觉锻炼的坚定信念。把体育锻炼过程作为有意识培养自己坚强意志品质的过程,逐渐使自己成为意志坚强、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人。 【关键词】体育;锻炼过程;意志品质;培养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支配其行为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根据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产生改造客观事物的这样或那样的目的和行动。这种以行动表现出来的实现改造客观事物为目的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过程。 坚强的意志是人宝贵的心理品质,意志坚强的人,能战胜任何困难,能在逆境中成长,在坎坷中创造奇迹。高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面对人生的各种压力,要克服各种焦虑情绪,应付各种挑战,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品质。体育锻炼的过程,时刻伴随着意志的磨练。要使自身健康,强壮,要学习和掌握各项运动技术,还要进行重复甚至是枯燥的练习,这既是体育锻炼的特点之一,也是使身体机能提高,磨练意志的主要过程。 1、意志与克服行为中的困难相联系。 人为了实现目的必定要采取各种行为,在行动过程中常常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能否克服困难,坚持行动,以达到目的,正是意志是否坚强的表现,困难有时产生内心,叫做内部障碍,当一个人在行动中发生了被此矛盾的愿望和要求,或者产生情绪波动和失去信心,就构成行为上内部障碍。例如一场排球赛,当第一局失利后,如果队员产生恐惧,信心不足,就会影响技术的良好发挥,妨碍着取胜目的达到,队员如果能立即把恐惧情绪控制下去,增强信心,鼓足勇气,就能充分发挥技术水平,克敌制胜,坚强的意志就表现在这种努力抑制消极的情绪和动摇的信心上。 困难有时产生于外部条件,叫做外部障碍。当一个人在行动中遇到恶劣的自然环境缺乏必要的劳动工具以及外界的干扰等等因素,构成了在行动中的外部障碍。例如某足球队,远涉重洋到外国去比赛,有时会遇到时差、气候、场地、观众等很多不利的客观因素,会给队员造成预想不到的困难,如果运动员能够冷静地分析情况,选择适当的对策,努力使自己适应由于时差及恶劣环境所带来的不利条件,培养自己的坚强意志和顽强精神,就会增强信心,取得胜利。 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就是顽强不断克服各种各样的外部障碍,又能不断地克服各种各样的外部障碍,坚持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普通心理学全文阅读)第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1章普通心理学- 第六节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一单元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定义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 间关系的反映。 首先,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 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外界事物符合主体的需要,就会引起积极的情绪体验;否则便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构成了情绪和情感的心理内容。 其次,情绪和情感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内心的体验。它不同于认识 过程,因为认识过程是以形象或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外界事物的。 再次,情绪和情感有其外部表现形式,即人的表情。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 言语表情。面部表情是面部肌肉活动所组成的模式,它能比较精细地表现出人的不同的情绪和情感,是鉴别人的情绪和情感的主要标志;身段表情是指身体动作上的变化,包括手势和身体的姿势;言语表情是情绪和情感在说话的音调、速度、节奏等方面的表现。表情既有先天的、不学而会的性质;又有后天模仿学习获得的性质。 最后,情绪和情感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和血管容积上 的变化。如愉快时面部微血管舒张,害怕时脸变白、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呼吸减慢等等。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为区别于认识过程,人们把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叫做感情。但是,感情这一概念比 较笼统,它难以表达这一心理现象的全部特征。为了区别出感情发生的过程和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体验,人们采用了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实际上情绪和情感指的是同一的过程和同一的现象,只是分别强调了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情绪指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从这一点来说,情绪这一概念既 可以用于人类,也可用于动物。情感则常被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如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对美的欣赏,对丑的厌恶等。所以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

(情绪管理)第节情绪情感和意志最全版

(情绪管理)第节情绪情感 和意志

第六节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壹单元情绪和情感概述 壹、情绪和情感的定义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和主体需要之 间关系的反映。 首先,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壹种心理活动,它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和 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外界事物符合主体的需要,就会引起积极的情绪体验;否则便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构成了情绪和情感的心理内容。 其次,情绪和情感是主体的壹种主观感受,或者说是壹种内心的体验。它不同于认识 过程,因为认识过程是以形象或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外界事物的。 再次,情绪和情感有其外部表现形式,即人的表情。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 言语表情。面部表情是面部肌肉活动所组成的模式,它能比较精细地表现出人的不同的情绪和情感,是鉴别人的情绪和情感的主要标志;身段表情是指身体动作上的变化,包括手势和身体的姿势;言语表情是情绪和情感在说话的音调、速度、节奏等方面的表现。表情既有先天的、不学而会的性质;又有后天模仿学习获得的性质。 最后,情绪和情感会引起壹定的生理上的变化,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和血管容积上 的变化。如愉快时面部微血管舒张,害怕时脸变白、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呼吸减慢等等。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为区别于认识过程,人们把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叫做感情。可是,感情这壹概念比 较笼统,它难以表达这壹心理现象的全部特征。为了区别出感情发生的过程和在这壹过程中产生的体验,人们采用了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实际上情绪和情感指的是同壹的过程和同壹的现象,只是分别强调了同壹心理现象的俩个不同的方面。 情绪指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从这壹点来说,情绪这壹概念既

精神病学习题集-儿童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精神病学习题集-儿童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一、目的及要求 1.掌握心理发育障碍的定义。 2.掌握精神发育迟滞的定义、等级的划分标准及诊断治疗原则。 3.掌握儿童孤独症的定义及其典型临床表现。 4.了解精神发育迟滞的病因。 5.了解精神发育迟滞的鉴别诊断及其预后。 6.了解儿童孤独症的鉴别要点。 7.了解孤独症的治疗方法。 二、各节应掌握和了解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1.掌握心理发育障碍的定义。 2.了解CCMD-3中心理发育障碍所包括的内容 3.了解广泛性发育障碍和特定性发育障碍(语言和言语发育障碍、学校技能发育障碍、运动技能发育障碍)的定义及各自的特点。 第二节精神发育迟滞 1.掌握精神发育迟滞的定义。 2.掌握轻、中、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的等级划分原则和各自的临床表现。 3.掌握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 4.了解精神发育迟滞的病因和预后。 5.了解精神发育迟滞与暂时性发育迟缓、特定性发育障碍的鉴别诊断。 第三节儿童孤独症 1.掌握儿童孤独症的定义。 2.掌握儿童孤独症的典型临床表现。

3.了解儿童孤独症与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等的鉴别要点。 4.了解儿童孤独症的病程和预后特点。 5.了解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方法。 三、练习题 【选择题】 (一)A型题 1.心理发育障碍是指儿童的哪一个正常发展过程受阻 A.心理B.智力C.注意及记忆 D.人际交往E.智力和人际交往 2.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中伴有精神症状的占 A.10%~20% B.21%~40% C.41%~60% D.61%~70% E.71%~85% 3.当前对孤独症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 A.教育和训练B.认知心理治疗C.药物治疗 D.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E.行为治疗 4.关于精神发育迟滞不正确的描述是 A.智力发育低下B.社会适应困难 C.起病与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有关D.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 E.起病于大脑发育成熟以后 5.关于孤独症的病因哪项不对 A.遗传因素B.围产期因素C.免疫系统异常 D.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系统异常E.教育方法不当 6.下列有关心理发育障碍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起病于学龄期B.多呈发作性病程 C.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成熟过程密切相关D.早期药物治疗疗效显著E.预后一般较好 (二)B型题

体育锻炼的意志品质培养教案

体育锻炼的意志品质培养教案 班级:初一日期:人数:40 任课教师:课题 名称 体育锻炼的意志品质培养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学生明确意志及意志品质的概念、特征、体育与意志品质 的培养。 2、思想品德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在体育运动中采取适当的手段锻炼自己成为 一个坚强的人,同时使学生重视对自己高尚的品德的培养及心灵美的塑造。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育运动对锻炼人的意志品质的积极作用教学难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法与学法教学方法:语言法(讲授法、引导与提问法、口头评价法),直观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法指导: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师生互动,自我展示 教具多媒体教师、调查问卷 教学 过程 课的内容 讲授部分课堂常规:(1分钟) 师生问好、考勤等 讲授新内容:体育锻炼的意志品质培养教案 教学步骤: 一、意志与意志品质(15分钟)) 1、什么是意志:是指人们自觉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立目的,并主动调节自己的行动,努力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2、意志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目的性——自觉地确立行动目的; (2)调节性——能够按照预期目的主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以实现目的; (3)排难性——始终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意志品质是指人在意志行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点或特征。意志品质反映了一个人意志的优劣、强弱和发展水平。 4、意志品质的特性: 优良的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自制性、勇敢性等; 不良的意志品质包括依赖性、动摇性、寡断性、冲动性、,懦弱性等;

讲授部分优良的意志品质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自觉性——自觉性是指一个人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并为此主动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 (2)坚韧性——坚韧性是指一个人在实现预期目的的行动过程中,坚持不懈,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3)果断性——果断性是指一个人能够及时作出有根据的决定,并付诸行动。(4)自制性一—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根据预期目的或既定要求,控制自己妁心理活动和行为。 具有优良意志品质的人,通常也称为意志坚强的人;具有不良意志品质的人,通常也称为意志薄弱的人。优良的意志品质是在与困难作斗争中不断得到锻炼和增强的,是通过持久地自觉克服困难而表现出来的。 二、体育与意志品质的培养(10分钟) 体育运动是融知识、技能、素质、能力、道德、意志品质与情感为一体的过程,它不仅需要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也能使之得到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伴随着整个体育运动的过程,它的状况如何,影响着体育运动的效果,体育运动的过程反过来也影响着意志品质培养的效果。 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人为地设置一些困难和障碍,使参与者在克服和战胜各种内部(生理、心理)困难和外部(环境)困难的过程中,培养顽强的意志,锻炼自我,战胜自我,完善自我。 如耐久跑、跨栏及在恶劣气候条件下进行的体育运动,更能锻炼和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另外,体育竞赛具有激烈对抗和胜负不确定性的特点,既要能充分挖掘人体潜力、斗智斗勇、协同作战、敢于拼搏、敢于胜利,又要能正确接受失败的磨炼,树立锲而不舍的顽强进取精神。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能否勇敢地同困难作斗争,能否有效地排除内外障碍,是衡量你意志品质坚强与否的重要标准。 【自我阅读】(3分钟) 某学校初二(1)班.有位学生叫李大山,平时以“勇敢大”而闻名全校。在一次观看冬泳比赛时,经不起同学的激将,为维护自己“勇敢”的形象,真的学着运动员的样子跳下了水,结果被冻得差没爬上岸,从此以后他再没有参加过冬泳。有人说他是好汉,有人说他的盲目“勇敢”不是真正的勇敢。你说呢? 【自我测评】(10分钟) 下列各题中.每题都有5个层次的答案,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填一个最适合你的答案。 A、很符合自己的情况; B、比较符的符合自己的情况; C、难以回答; D、不太符合自己的情况; E、很不符合自己的情况;

高压氧配合作业疗法对儿童精神运动发育迟滞治疗效果的影响

高压氧配合作业疗法对儿童精神运动发育迟滞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高压氧联合作业疗法治疗小儿精神运动发育迟滞的效果。方法:在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精神运动发育迟滞患儿中选出182例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作业疗法,观察组患儿加用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6个月时的精细运动、大运动、适应行为、语言和社交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与作业疗法的配合治疗小儿精神运动发育迟滞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儿智商和情商的提高,促进患儿精神和运动发育恢复正常,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高压氧;作业疗法;精神运动发育迟滞;儿童;效果 精神运动发育迟滞一般的临床症状为运动发育迟缓、精神发育迟缓等,患儿的平衡能力低下,注意力不集中、智力低等,其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1]。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的药物治疗,一般通过作业疗法来促进患儿精神运动的发育[2]。作业疗法是借助工具、器械等有目的、有计划性的给患儿开展生产性运动和作业,达到改善运动、精神功能状态的目的[3-5]。笔者所在医院在常规作业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5年3月-2016年4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精神运动发育迟滞患儿中选出182例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排除合并先天性心肝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合并听觉障碍、严重认知障碍的患儿。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儿92例,男患儿56例,女患儿36例,年龄3~13个月,平均(9.20±1.25)个月。观察组患儿90例,男患儿50例,女患儿40例,年龄3~14个月,平均(9.31±1.32)个月。两组患儿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作业疗法,根据患儿的运动障碍类型选择合适的作业疗法,作业疗法包括立位训练、坐位平衡训练、上肢基本动作训练、徒手抵抗运动等;游戏则包括感觉游戏、前庭感觉游戏、视觉游戏、构成游戏等,主要措施为:(1)头部与躯干的控制训练,进行颈部前屈、背屈及回旋运动,预防四肢痉挛变形和促进全身的屈曲、伸展;将玩具放在患儿的身侧或是侧后方,指引患儿进行转身、头颈部运动。(2)上肢与肩部运动。在器械或是医护人员的协助下指导患儿进行上肢和肩部后伸、外展、内收等运动,促进患儿平衡能力的提高。(3)上肢关节和手部运动。从近端到远端,从大动作到小动作,交替进行关节的训练,进行手

《普通心理学》 意志与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的关系

一、意志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认识过程是意志产生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意志的重要特征是具有自觉目的性,而人们只有在认识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并运用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时,才能确定行动目的,并选定实现目的的计划和方法。列宁说:“人的目的是客观世界所产生的,是以它为前提的。”若没有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意志行动也无从产生。其次,意志行动还要随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这也需要通过认识活动把握事态发展,分析主客观条件,以决定是加速意志行动过程,还是调整意志行动的进程和方向。再次,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而对困难性质和大小的估计,是离不开认识过程的。如果对困难的性质认识不清,严重性估计不足,就可能使人盲目地采取行动,付出了很多的意志努力却事与愿违,半途而废。 意志对认识过程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离不开精细的观察、持久的注意和专注的思考,没有意志的参与,这些都是无法做到的。另外,在认识过程中常常还会遇到各种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也需要意志的努力。在认识过程中,一些意志薄弱、不能做到坚持不懈的人,学习和工作也缺乏成效,不能承担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二、意志和情感过程的关系 首先,情感过程推动或阻碍着意志行动的实现。积极的情感可以使人斗志旺盛,对人的行动起促进作用;消极的情感则会削弱人的斗志,阻碍人的意志行动的实现。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会含辛茹苦,几十年如一日地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中;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则会不思进取,对教育教学敷衍了事,最后可能不得不离开教育岗位。当前很多家长强迫自己的孩子去学音乐或练体操,孩子以一种“不乐意”的情绪被迫去学,缺乏主动积极的意志活动的参与,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其次,意志对情感也具有调节作用。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以控制不良情绪的影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我们说“理智战胜情感”,也是指在理智认识的基础上靠意志的力量去克服和抑制不合理智的情感。《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不念师友之情,挥泪斩马谡;一个得悉亲人遭遇不幸的演员强忍悲痛,按时登台表演,都是意志对情感直接控制的例子。反之,意志薄弱的人常常受情感左右,或者是一次失败就情绪低落,一蹶不振,或者是难以控制不良情绪,导致背离理智的冲动行为。

(完整版)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康复训练(修订版)精选

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康复训练 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又称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常用来描述运动技能或智力落后,达不到正常发育所要求的内容。多由脑损伤引起。 常见的临床表现:运动功能落后,表现为4个月头部不稳,5个月不会翻身,不能伸手抓物,7个月不会坐,1岁不会爬;肌张力异常,如身体发软或发硬及自发运动减少,身体不自主扭转,角弓反张,姿势异常;对外界反应迟钝,智力低下;头围异常,斜视,眼球震颤等。 头部控制是小儿发育过程中的第一个有里程碑意义的粗大运动,儿童在完成各种姿势时都是以头部控制为先行的,不能控制头部的儿童是难以完成其他动作的,因此,头部控制对于小儿的整体运动发育及日常生活活动等高级运动功能发育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下面浅谈头部控制的康复训练。 头部控制训练的目的:完成头与颈的中间位控制,为翻身运动的完成及躯干控制打下良好基础。 稳定的头部控制需满足的条件:脊柱的对称性伸张,体轴回旋,上肢的支撑和保护性伸展,仰卧,俯卧与坐位的平衡反应的建立,拥抱反射消失等。 阻碍头部控制的常见因素: 颈部肌肉肌力不足,角弓反张,异常姿势反射,颈直立反射未能建立,肘支撑的不能完成,躯干回旋障碍等。 竖头的康复训练: 一、抑制头颈背屈,左右不对称,促头立直。 1.仰卧位抱球姿势训练:患儿仰卧,握其双肩,使头部屈曲,臀抬高四肢对称性屈曲,似抱球状。 2.坐位抱球姿势训练:取坐位,背靠治疗师胸前,使头部屈曲,臀抬高四肢对称性屈曲,似抱球状。 3.仰卧位拉起头抗重力训练:患儿仰卧,治疗师坐于其对面拉住其腕部,将患儿拉至体轴与水平面呈45°时停止片刻,诱导患儿主动收缩上肢使肘关节90°屈曲,保持头部直立位。 4.坐位头部抗重力训练:取坐位,抓住患儿的双肩。缓慢向后倾倒患儿身体,使其骨盆后倾。诱导患儿头部向直立方向的调节。 5.滚桶上坐位头抗重力训练:患儿骑坐于滚桶上,将滚桶前方垫高,形成以个约30°的斜坡,治疗师坐起后方,帮助支撑其双上肢,利用滚桶的倾斜,将自发诱导患儿头部的竖直及脊柱伸展。 二、调节腰背部肌张力,提高肌力 1.侧卧轴体回旋训练:患儿取侧卧位,治疗师一手置于其肩部,一手置于同侧髋部,协同用力,是患儿躯体进行扭转回旋运动。 2.坐位轴体回旋训练:患儿坐位位,治疗师一手置于其肩部,一手置于同侧髋部,协同用力,是患儿躯体进行扭转回旋运动。 3.滚桶刺激腰骶部训练:患儿仰卧于滚桶上,治疗师通过加压旋转等手法加强对脊柱深部感受器的刺激,促进相关肌群的收缩。 三、抑制异常姿势反射 1.手口眼协调模式的训练:患儿仰卧位,诱导患儿双手抓住双脚进行感触,促进其手、口、眼运动的协调性。 2.手,肘支撑训练:患儿俯卧,辅助其手,肘支撑,诱导其头部的左右回旋。 3.Bobath球上肘支撑训练:治疗师固定其爽下肢,前后滚动bobath球,促其主动抬头及上肢保护性伸展的出现。

情绪情感和意志

情绪、情感和意志 情绪、情感 1.学习内容提要和知识点 (1)情绪和情感的描述――情绪和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表现为喜、怒、哀、乐和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内心体验。情绪和情感除了与客观事物有关,还与需要相联系,情绪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2)情绪情感的特征――两极性是情绪情感的主要特征,在快感度、紧张度、激动度和强度上,都能找到与之对应应的情绪和情感。(3)情绪情感的功能――情绪和情感作为人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形式,对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重要作用。情绪情感包括适应功能、动机作用、组织作用和信号作用。 (4)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表情动作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是一种独特的情绪语言。表情动作主要有三类: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5)情绪状态――情绪状态指的是某种事件或情境影响下,人在一定事件中表现出来的一定的情绪,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 (6)高级的情感――情感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状况,它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类较高级的社会性情感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7)情绪的理论――对情绪作出解释的理论较多,早期的情绪理论有詹姆士-兰格理论和坎农-巴德理论,还有情绪动机-唤醒理论、情绪的行为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以及情绪的认知理论。 情绪的认知理论既继承了情绪有生物成分和进化价值的观点,又重视社会文化环境、个体经验和人格结构等对情绪的制约作用,强调情绪受主体认知功能的调节,是一种较为全面的理论。 2.重点理解的问题及其要点 (1)情绪和情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是属于同一类但不同层次的心理体验,是既紧密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体育锻炼与意志品质的培养

体育锻炼与意志品质的培养 坚强的意志是人宝贵的心理品质,意志坚强的人,能战胜任何困难,能在逆境中成长,在坎坷中创造奇迹。体育锻炼与学生的意志品质之间存在什么联系呢?下面就跟着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1、意志与克服行为中的困难相联系 人为了实现目的必定要采取各种行为,在行动过程中常常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能否克服困难,坚持行动,以达到目的,正是意志是否坚强的表现,困难有时产生内心,叫做内部障碍,当一个人在行动中发生了被此矛盾的愿望和要求,或者产生情绪波动和失去信心,就构成行为上内部障碍。例如一场排球赛,当第一局失利后,如果队员产生恐惧,信心不足,就会影响技术的良好发挥,妨碍着取胜目的达到,队员如果能立即把恐惧情绪控制下去,增强信心,鼓足勇气,就能充分发挥技术水平,克敌制胜,坚强的意志就表现在这种努力抑制消极的情绪和动摇的信心上。 困难有时产生于外部条件,叫做外部障碍。当一个人在行动中遇到恶劣的自然环境缺乏必要的劳动工具以及外界的干扰等等因素,构成了在行动中的外部障碍。例如某足球队,远涉重洋到外国去比赛,有时会遇到时差、气候、场地、观众等很多不利的客观因素,会给

队员造成预想不到的困难,如果运动员能够冷静地分析情况,选择适当的对策,努力使自己适应由于时差及恶劣环境所带来的不利条件,培养自己的坚强意志和顽强精神,就会增强信心,取得胜利。 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就是顽强不断克服各种各样的外部障碍,又能不断地克服各种各样的外部障碍,坚持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2、意志的心理机制 人的意志行动,是由一系列的随意运动实现的。而随意运动是由大脑皮质的联系活动所产生,因此人的意志,正如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一样,都是人脑的机能。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大脑皮质各区暂时联系,对随意运动起着主要的作用 例如将一个球向着一个会打球的人投来。从表面上看,作为外界刺激物的球只是引起大脑皮质视觉区的兴奋,但是可以通过暂时联系的通路,同时引起位于皮运动区神经细胞的兴奋,从而引起手的反射性动作,这时就会作出一个见球立即伸手把球接住,实现了一个“视;;动”的随意运动。其它的“听;;动”、“嗅;;动”等随意运动,其生理机制基本上也是如此 当皮质运动区发出的神经冲动、到达运效应器,引起肌健关节的运动反应,这时,这些运动反应本身又给予肌健关节等处的感受器以刺激,于是运动器官中的本体感受不断向皮质的机体感觉区发出效应器状态的信息。脑中枢就根据这些信息不断调节和校正身各部位的运动。

#第四章 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四章情绪、情感和意志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案例教学 3、测验法 教学时数: 本章讲授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情绪情感的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产生的是否充足人的需要的态度体验。 情绪和情感是人的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的。它产生于认识和活动的过程中,并影响着认识和活动的进行。但是,它又不同于认识过程,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另一种反映形式,即人对客观事物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在日常生活中,情绪和情感常被混用,或者被看作是同义词。但在心理学中,原始的情绪是和生理的需要满足和否相联系的心理活动,而情感是和社会性需要满足和否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情感既有区别又相联系。情绪是和生理的需要满足和否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情绪是动物和人都具有的,但人的情绪和动物的情绪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的情绪活动具有社会性。情绪表现一般不稳定,带有情境性。当某种情境性消失时,情绪立即随之减弱或消失。

而情感是和社会性需要满足和否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情感和情绪相比,较为稳定,是比较本质的东西,是人对现实事物的比较稳定的态度,是人所特有的。它同社会性的需要、人意识紧密相联,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具有社会历史性。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很紧密。一方面,情绪依赖于情感,即情绪的各种不同的变化一般都受制于已形成的情感及其特点;另一方面,情感也依赖于情绪,即人的情感总是在各种不断变动着的情绪中得以表现。离开了具体的情绪过程,人的情感及其特点就不可能现实地存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同一种情感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情绪表现。 由于情感常和社会事件的内容有关,情绪是情感的表现形式,因此,情感的发展变化也是通过情绪的变化来实现的,即任何稳定的情感都是在大量的情绪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要改变一个人的情感也必须依靠情绪共鸣逐渐地达到,而不能迅速、随意地被唤起。 (三)情绪的维度和两极性 二、情绪和情感的产生和表达 (一)情绪的学说 像其它所有的心理过程一样,情绪和情感也是脑的机能,是客观刺激物作用于大脑皮层的结果。一系列的研究表明,情绪和情感的生理基础是复杂的。概括地说,它是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的神经过程协同活动的结果。一般认为,大脑皮层起主导作用,皮层下部分参和情绪反应,皮层部位参和情绪体验和控制着皮层下中枢的活动。情绪反应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丘脑、边缘系统、脑干网状结构的机能。皮层下各部位的机能和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是密不可分的。大脑皮层可以抑制皮层下中枢的兴奋,可以控制皮层下中枢的活动。大脑皮层直接控制和调节着人的情绪和情感。 1、詹姆士兰格的情绪学说 这种学说以情绪状态和生理变化之间的直接联系为基础,片面地夸大了外周性变化对情绪的作用,而忽视了中枢对情绪的作用。詹姆士和兰格的共同论点是:情绪似乎只是被那些内脏器官的变化所引起的机体感觉的总和而已。所不同的是,兰格认为全部的情绪由内脏变化所

运动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

体育以它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吸引着孩子,通过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使孩子在充满欢乐,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培养孩子乐观向上、勇敢、自信、有自制力的优良品质。参与体育活动对儿童的身心发育、个性形成、自信心的培养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幼儿参与体育活动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幼儿每面对一个自己从未尝试过的新的活动时,往往要克服自己的恐惧感才能完成,而一旦完成,幼儿会体验到一种成就感。以走平衡木为例,许多从未走过的幼儿一开始都不敢上去,就算勉强上去了,也是心慌、紧张、摇摇晃晃。幼儿为了取得成功,必须克服害怕的心理,勇敢地走过去。心理研究早已表明:这类直接而强烈的成功体验,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会极大地提升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成就感的培养属于非智力因素,也可以说是一种“情商”,是一种敢于克服困难的素质。体育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战胜困难,大胆尝试和冒险的机会,可以养成幼儿乐于探索,敢于大胆尝试的态度与精神。所以,好胜、胆大的孩子一般比较聪明。这正是幼儿在体育中能够学到的“非常特别的东西”,而这种“特别的东西”正是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人才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父母尤其要鼓励孩子积极尝试,大胆探索。在活动中,要及时帮助孩子克服较难解决的困难,使他们获得成功,并通过亲身体验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逐步变自发的好动为主动的活动,以促进孩子身心潜力的发展。孩子对某一活动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以后,成人要采取增加活动量或难度的办法,让孩子不断地创新尝试,让孩子不断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 幼儿阶段是个体主动性发展的最好时期。在安排孩子进行体育活动时,除了父母的示范外,更要注重引导孩子自主地进行探索和思考。如果孩子仅仅是被动地去做你要求他做的事,即使他学会了做什么,也不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更不了解如何去学。长此以往,孩子就易养成依赖性,阻碍其自主性和自信心的发展。因此,在体育活动中,我们要把发展孩子的主动性作为关键,使孩子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和学习者。为了避免单一的机械模仿.应该启发和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各种玩法。如:玩滚圈,一开始,父母并不做示范,而是让孩子拿着圈自由玩耍,启发孩子动脑筋想一想:滚圈可以怎样玩?怎样才能玩出更多的花样来?如此,孩子们便去开动脑筋去想一些新奇的玩法。在此基础上父母再提出:“用什么东西代替手,可以使你的圈转起来?”当孩子尝试用棍子、钩子等滚圈,经历失败再取得成功,他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孩子自信心、挑战困难的欲望必然得到增强! 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兴趣和好动性。成人在安排孩子活动时,活动目标应使孩子们感觉有兴趣、有诱惑力、难度适中。从营造温馨的氛围入手,以进一步激发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要多用肯定和鼓励的语气与孩子交流,尤其对那些活动能力弱的孩子,要在语言上和情感上给予鼓励和支持,而不绝应否定与指责。如此才能增强其自信心。在化解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时,要采取强调优点而不是强调缺点的互动方式,来逐渐提升孩子的自信。如在引导孩子与同龄伙伴参与竞赛性游戏时,要安排能力相当的孩子进行竞赛,避免让能力弱的和强的比,导致弱者丧失自信,使强者产生骄傲。成人应该在活动中关注输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培养你的意志品质》教案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培养你的意志品质》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明确坚强的意志品质对个人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知道在体育运动中采取适当的手段锻炼自己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3、情感目标:树立自觉运用体育运动锻炼自己意志品质的态度。 教学重点:体育运动对锻炼人的意志品质的积极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在体育运动中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一、导入 成功是每个人的梦想,要成功除需要满足一定的智力因素外,还必须满足一定的非智力因素,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意志品质处于非常突出的地位。请问同学们你们在哪个学期学过相关的知识?答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本45页的《培养你的意志品质》 二、教学步骤: (一)、意志与意志品质 1、什么是意志:是指人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支配自己的行动,并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 举例:同学们能举出相关事例吗?还有近几年遭遇了哪些困难? 老师补充:2010年校运会:你班邓威勇、李春凤参加800米比赛;邓佳祥、谢敏参加1500米比赛。 1、2001年南宁特大洪水:自1913年大洪灾之后88年来的最高洪位!南宁抗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是体现了什么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在抵御洪水的战斗中,领导、干部、民警和群众都能以坚强的意志、巨大的力量、无限的忠诚熔铸成了无比宝贵的抗洪精神,这是我们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坚韧不拔、严防死守的献身精神。 2、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 (1)、2008山东中考题:四川汶川用爱心捐款重建的一所学校今天正式开学。学校门口悬挂着一条横幅。请你根据上句续写下句,续写的句子要包含“希望”一词,并与上句构成对偶句。地震摧毁了美丽的校园,_________答案:爱心放飞着不屈的希望 (2)、2008四川:2008年是不平常的一年.在汶川地震灾害发生以后,某门户网站首页上贴上一段话,编辑写了这段话的前半部分。请在这话后面的方框内续写两句话。 2008年,我们热切期待阳光和欢笑,却不料被一路风暴阻隔。然而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没有低头抱怨,挺起了他的脊梁!②灾难我不怕,兴邦我承担。 2、意志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目的性——自觉地确立行动目的; (2)调节性—能够按照预期目的主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以实现目的;

运动发育迟缓幼儿的早期融合教育

运动发育迟缓幼儿的早期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指的是,让身心障碍儿童和普通同龄人在一起学习的一种教育方式,从而为每一个障碍儿童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最大空间,为其接受下一阶段的教育打下较好的基础,更有利于障碍儿童融入主流社会。 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又称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经常用来描述运动技能或智力的落后,达不到正常发育的水平。除了运动技能滞后,由于病因不同,运动发育迟缓的儿童还可伴有智力、语言、社交等方面的异常。 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早期融合教育引起了包括教育界在内的社会各界越来越深入的关注和支持。上世纪80年代末,江苏、北京等省市开始,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小学随班就读。1994年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明确指出:残疾幼儿的学前教育,可以通过五种机构实施,其中包括普通幼儿教育 机构。 乐乐(化名),一个普通的小男孩,5岁,先天性大运动发育迟缓,原因不明。平衡能力差,不能单独上下楼梯,不能正常跑和跳跃,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也较弱,出生至今由保姆在家中养育,但每天都在康复中心做训练和按摩。父母希望 孩子进入普通幼儿园进行早期融合教育。 开学初,幼儿园给各班分配插班生,我点名要了他。起初并不知道他是一个运动发育迟缓的孩子,知道时,一切已成定局。当时我非常纠结:接受这样一个孩子,意味着我们将要付出几倍的劳动,几倍的责任心,还可能吃力不讨好。不仅如此,我还连累了班上另外两位老师,因为她们将和我一起面临未知的风险。 第二天就要见面啦,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以什么方式接受这个孩子?怎样和家长沟通?家长要配合做什么?他会不会有攻击性行为?会不会大声喧哗影响集体活动?动作迟缓到什么程度?要大小便时会不会说?有没有午睡习惯?离开家长会不会哭闹等等一系列问题让我几乎整夜未眠。 第二天的见面打消了我很多顾虑:爸爸妈妈是那样谦逊,所有的要求都一一答应;乐乐的表现更让我原本提在嗓子眼儿的心回归了原位——那天他不仅没有我顾虑的那些行为,还会友好地对人微笑,虽然这种微笑有点儿不合时宜,但比 我想象的好得多。 小班——乐乐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鉴于乐乐的特殊情况,刚入园的两个月,幼儿园允许他9点入园,并由奶奶陪到吃完早餐。下午两点半,再接他去训练学校进行按摩和智力训练。 1.入园第一个月 在幼儿园里,老师从每天的点名开始,要求乐乐和其他孩子一样,能站起来说“到”。这个要求对于普通孩子来说再简单不过了,但对于乐乐,有时却要叫上好几次,他才反应过来。即使如此,老师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他的要求。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他逐渐熟悉了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流程,绝大多数事情能够自己做:自己搬小椅子坐好,自己小便,自己吃饭,自己喝水,自己脱衣睡觉,自己穿裤子、穿鞋等等,其他小朋友能做的事情,他都能自己做到。早操环节中,他能跟着老师认真做动作,站队时能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好几次,外婆来看他做操,感动得掉眼泪,拉着我的手说:“孩子能有这样的进步,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 啊!谢谢老师,让你们多费心了!” 2.户外活动,双人抬球 户外活动中,小朋友们玩双人合作抬球走。这是一个新的游戏:孩子们两人

情感与意志习题

第五章小学儿童的情感与意志 一、选择 1.“手舞足蹈、摩拳擦掌”属于(②)。①言语表情②肢体表情③面部表情④音调表情 2.“手舞足蹈、摩拳擦掌”属于(③ )①心境②应激③激情④道德感 3.“爱国主义情感、集体荣誉感、同志友谊感”属于(③)①美感②心境③道德感④理智感 4.“人逢喜事精神爽”属于(①)情感。①心境②美感③激情④应激 5.小明解开3道数学难题,心相惑到无比得欢乐,这种情感表现为(④)①美感②心境③激情④理智感 6.随知识经验的积累,儿童情感的分化逐渐精细、准确,以笑为例,小学儿童会微笑、大笑外,还会羞涩地笑、愉笑、嘲笑、冷笑、苦笑、狂笑等。这一表现说明了小学儿童情感(①)①丰富性发展②深刻性发展③可控性发展④稳定性发展 7.小红在小学二年级时.常因小事与同学吵架,升入二年级后.这种现象便逐渐减少,这说明小红的情感(③)

得到发展。①丰富性②深刻性③可控性④稳定性 8.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以菜同学是否跟自己一起玩,来确定是否喜欢他(她),而中高年级儿童则从他(她)学习是否好,是否遵守纪律为集体做好事来确定是否喜欢他(她),这说明儿童情感的(②)在逐步发展。①丰富性②深刻性③可控性④稳定性 9.“化悲痛为力量”“不要意气用事”,这是(③)。 ①意志对认识的影响②情感对认识的依赖③意志对情感的作用④情感对意志的影响 10“前怕狼,后怕虎”,顾虑重重,这是意志品质(②)差的表现。①自觉性②果断性③自制性④坚持性 11.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在家长、教师的督促下完成作业或活动任务,这体现了低年级儿童意志的(①)水平比较低。①自觉性②果断性③自制性④坚持性 12.目瞪口呆,愁上眉梢,这属于(③)①言语表情②肢体表情③面部表情④音调表情 13.人们对风景的欣赏,对好人好事的颂扬,这些情感内容是(④)①心境②应激③激情④美感 14、与冲动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③)①自觉性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