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夏日绝句》教案1

《夏日绝句》教案1

《夏日绝句》教案1
《夏日绝句》教案1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3夏日绝句|人教(部编版)《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读出对文中项羽宁死不屈、李清照爱国情怀的赞美、敬佩情感。

2、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3、理解“人杰”、“鬼雄”,明白古诗大意。

4、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体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人生价值。

5、了解历史背景,感受民族豪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及李清照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见面。我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所以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玩一个看图说诗的游

戏。

我们不仅可以把诗读得很美,还可以用书法的形式把诗写得更美。请欣赏。

一、引出诗人。

1、你们真是一群善于积累的好孩子。期待你们更精彩的表现。接下来老师还想和你们共赏一首词----《声声慢》。(视频配乐朗读)

2、你们听出了词人怎样的心情?(愁闷、孤苦)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整首词哀婉凄凉,读后使人感觉哀愁满纸。

4、想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她是一位旷世才女,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就是----李清照。

5、关于李清照,你知道些什么?

6、这里有一份她的资料,谁能读给大家听。刚才我们欣赏的《声声慢》就是她婉约词的代表作。

5、今天,这样一位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给却我们带来了她的另一首诗《夏日绝句》,又会是怎样一种风格呢?让我们从诵读开始,走进诗人的文字。

二、诵读

1、出示诵读提示,学生自由朗读。

自由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指名学生读。

3、我们读一首诗,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这首诗的节奏我们可以这样读:老师读每一行的前两个字,你们读后面的三个字。(节奏是二一二。)

我们还可以这样读:老师读1、3行,你们读2、4行。仔细听清老师的节奏。(节奏是三二)

4、古人作诗时讲究平仄,所以我们在朗读时可读出平仄的变化。一二声的字是平声字,我们用横线表示,三四声的字是仄声字,我们用竖线表示。你们看,这首诗中的平仄相互交错,非常和谐,就像一支优美的乐曲。根据平仄的变化,我们可以用平长仄短的方法吟诵古诗。平声的字可以读得慢一点舒缓一点,仄声的字可以读得短促一些。听老师读一读。

三、译读

刚才同学们的读书声,一定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只是,我们刚才的读,更多的是建立在语言的直接玩味上,要真正走进诗作内容的深处,书下的注释是我们的好帮手,请看译读提示。

(1)结合注释或工具书进行自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夏提示:

日、人杰、亦、鬼雄、至今、思、江东。

(2)、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标注出来。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学生反馈自学情况。

四、品读

过渡语:刚才的译读让我们理解了这首诗的大意,接下来让我们品读品读这首诗。

1、引导:诗人在这首诗中提到了一个人,请你们找一找。

2、点拨:在这首诗中,诗人对项羽怀着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句诗感受到的?

3、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疑问?

4、这是关于项羽的两个成语,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个成语的意思是------

这也是关于项羽的一个成语,大家读读。

刚才我们积累了三个成语,都是关于项羽的。从这三个成语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项羽?(力大无穷、勇猛)

项羽认为人活着,就要成为人中豪杰。诗中的哪个词向我们展示了项羽的这种英雄气概?(人杰)

5、就是这样一个人中豪杰却选择自刎于乌江渡口,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悲壮的历史。(出示项羽乌江自刎资料)

6、议一议:项羽是不可过江东吗?是不能过江东吗?结合这段资料,说说你的理由。

7、项羽的最终选择是-------不肯过江东。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8、透过“不肯”一词,你又读出了这是-------的项羽?(宁死不屈、大义凛然、浩然正气)

9、项羽,无愧八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无愧于鬼雄之名。“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可”。一个“不肯”笔来神韵,一种“士可杀不可辱”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10、那么就让我们读出项羽的宁死不屈、浩然正气。

五、赏读

1、、人杰也好,鬼雄也好,历史上这样的英雄有很多。项羽是秦朝末年的楚霸王,李清照却生活在1300年以后的宋朝,她为什么要追思一位一千多年前失败的英雄呢?

2、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知世也.”要讨论作者所处的时代,才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走进李清照生活的宋朝,细细赏读这首诗。

3、视频:李清照生活在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朝廷软弱无能的北宋末年,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兵大举进犯,北宋无力抵抗,节节败退,金兵长驱直入,攻破北宋都城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位皇帝。堂堂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北宋正式灭亡,这就是靖康之耻。战争使中原大片土地沦落金人之手,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在老百姓最需要朝廷的时候,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带着达官贵族们仓皇南逃,他们逃过长江,逃过黄河,一直逃到临安,成立了一个小朝廷,历史上称为南宋。

4、这些南宋统治者们逃到南宋后,他们在干什么?

5、宋代诗人林升写过一首诗,大家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读读。

6、北方的老百姓在金兵的铁蹄下呻吟的时候,南宋的统治者们在干什么?(醉生梦死、饮酒作乐)

7、师边结合图片边讲解:靖康之乱后,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国破继之以家亡,李清照流离失所。1127年,李清照在逃亡的过程中途径项羽当年自刎的乌江渡口,她无限感慨,便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8、此时此刻,你们一定听出了诗人心中的痛楚和愤慨。谁来说一说。

9、配乐感情朗读:

师:国破家亡,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

者却饮酒作乐,不思恢复中原,面对腐败无能的统治者,

李清照悲愤不已,她大声地疾呼:“南宋的统治者啊!你

们面对金兵,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读:生当作

人杰,死亦为鬼雄。

师:祖国大好河山已失,百姓家园以毁,李清照悲痛万分,

她发出了这样的悲叹: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什么时候才

能像项羽那样————生接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师: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

在是压倒须眉了。一个内敛、含蓄的女诗人竟有如此的胸

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所有的女生让我们站起来,读

出诗人的豪迈气概。(女生读)老师感受到了这种豪迈气

魄。来,男生们,拿出你们的男儿气概,读出你们的敬佩

之情。(男生读)

师:同学们,这一首诗中的“人杰鬼雄”,既是对项羽英雄

气概的赞颂,又是对宋朝统治者的尖锐讽刺,更是李清照

高尚民族气节的铿锵表白。让我们振奋精神,再次齐读这

首诗,读出诗人这浓浓的爱国情怀。

10、在金兵入侵的动荡年代,南宋统治者仓皇逃窜,与项羽的宁死不屈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评论现实的写作手法叫借古讽今。

五、拓展延伸

正因为李清照遭遇了国破家亡,正因为宋朝统治者的苟且偷安,所以她心中的项羽是这样一位有气节的英雄。其实对于项羽的不肯过江东还有两位诗人在他们的诗中也写到了。在杜牧的诗中。他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项羽应该卷土重来--------

一个问号问出了王安石心中的怀疑:大势已去,还能卷土重来吗?

下课后,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用上我们这节课一诗四读的方法,结合诗人的时代背景、人生际遇去探究这两首古诗,看看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

板书:夏日绝句

借古讽今诵读

人杰鬼雄译读

思品读

项羽赏读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人教(部

编版)

21.古诗三首

——《夏日绝句》课堂实录

一、背景导入、质疑解题

多媒体播放南宋历史背景。

师:时任京城知府的正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他见大势已去,便携妻子李清照从北向南逃跑,当他们逃至今安徽省和县乌江口时,在这里停顿下来,李清照见民族屈辱、山河破碎,面对浩浩江水,感慨万千,随口吟出《夏日绝句》。

师:范读古诗。

学生将课本翻到90页根据读书提示由读课文。

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说说从课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夏天写的一首绝句。

师:什么是绝句?

生:一种文学体裁。

师:同学们都收集了哪些李清照的资料?

生:李清照是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今山东济南人。

生:她写的诗很婉约。

师:李清照写诗多与家国命运有关,公元1128年以后因国家战乱,写诗多激昂,代表作有《夏日绝句》。

二、合作探究、吟诵释意

师:生齐读课文,并为古诗划节奏。

生:读古诗,划节奏再读古诗。

师:李清照站在乌江口,之所以信手拈来《夏日绝句》,是因为哪个历史人物跳入了她的脑海?

生:项羽。

师:通过诗中的哪个字看出来的?

生:思。

师:项羽何许人也?为何李清照此刻会思念他呢?

生:项羽,秦末汉初的西楚霸王,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拔剑自刎而死。

师:对于李清照来说,项羽已成为历史人物,为何李清照此时此刻会独独思念他呢?

生1:因为这是项羽兵败自杀的地方。

生2:李清照想项羽死都不肯逃跑,而自己国家的皇帝、大臣都逃跑了,李清照是借项羽来说出自己的怨恨,她恨自己国家的哪些当权派太不像个男人了。

生3:李清照是要借古讽今。

师:你读出了李清照的心声。

师:项羽就这样死了,是他不愿意、不会、不能还是不想活了呢?

生4:不会活了。

生5:不想活了。

师:我们在古诗中找找答案吧。

生:是“不肯”。

师:好一个“不肯”。体现了项羽怎样的气节?

生6:死也不肯投降的英雄气节。

生7:不当亡国奴的气节。

生8: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师:假如你是项羽,你会选择拔剑自刎而死还是选择逃过江东呢?

生9:选择生,因为好汉不吃眼前亏。

生10:选择死,因为大丈夫士可杀不可辱。

生11:选择死:因为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生12:选择生,因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生13:选择生,因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师:选择生是因为每个人都有求生的欲望,如果过了江,说不定历史也会改写。选择死是因为你不可丢掉了民族气节。同学们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古诗吧。

配乐读“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个人读、小组读、男女生分读、集体读。

师:项羽活着的时候是人杰吗?

生:是。

师:人杰什么意思?

生:人中豪杰。

师:汉高祖刘邦也称张良、萧何、韩信为人中豪杰。

师:项羽死了,他是鬼雄吗?

生:是。

师:鬼雄的意思?

生:鬼中的英雄。

师:你认为有哪些历史人物也可堪称鬼中英雄?

生14:岳飞。

生15:毛泽东。

……

生16:屈原。

师:对,屈原的《国殇》也有云:“身既死兮神已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师:这首五言绝句,20个字,两段历史,三个典故,学到这里同学们能说出这首诗的意思了吗?

生17:李清照在夏天写的一首无言绝句,人活着的时候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做人中鬼雄,直到今天还思念项羽那种宁死也不肯逃过江去的英雄气概。

师:作者借古讽今,写得悲壮,写得激昂,写得淋漓尽致,李清

照之所以能随口吟出《夏日绝句》,是因为她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生18:看到了自己国家当官的人都在逃,老百姓也在逃。

师: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生19:她看到了自己国家的人是多么的软弱,想到了项羽那种不怕死、不投降的精神。

师:就用你对当权派的嘲讽和不屑去读一读吧。

生20:我仿佛听到了项羽和他的士兵们都在说:“大家都给我冲啊,杀啊,宁死都不要做亡国奴。”

师:你简直就是李清照的知音,请你闭上眼睛来到乌江边来吟诵一下《夏日绝句》。

师:如果宋人也能像项羽他们那样,宋朝会这么快土崩瓦解吗?

生:不会。

师:李清照的内心有着怎样的纠结、矛盾和冲突呢?

生21:痛苦

生22:伤心

……:悲愤、激烈、悲愤……

师:你们真是李清照的知音!让我们就站在“乌江边”,读出你的亡国之悲愤,爱国之强烈,命运之不屈吧。

三、拓展升华

师:学习到这里,你想对宋朝的皇帝或当权派、李清照或者项羽说点什么呢?

生23:宋朝的当权派,我想对你说:“做人就应该保家卫国,你们要知道,没有国哪来家啊!”

师:你看得比他们清楚、明白、透彻,真是深明大义的好孩子啊!

生24:我想对项羽说,项羽你真是个当之无愧的大英雄,我要向你学习。

师:你也很了不起,老师真为你感动。

生25:我想对李清照说,李清照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大诗人,你是我们女人的骄傲。

师:努力吧孩子,有一天你也会成为我们的骄傲的,老师期待着。

……

师:同学们与李清照与文本进行了一次深刻而又精彩的对话,此时此刻,同学们明白怎样做人了吗?

生24:做一个爱国的人。

生25:做一个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人。

师:同学们都收集了哪些爱国的名言诗句,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生26: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俄)别林斯基

生27:我是中国人民的孩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生2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

……

师:看着同学们有着这样的爱国热情,实在令老师感动,老师为

你们骄傲,同时老师也要将李清照的“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送给大家。

师:下课。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3古诗三首夏日绝句人教部

编版

《夏日绝句》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夏日绝句》是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公元1128年发生了著名的靖康之变,靖康知府赵明诚见大势已去,于是携带妻子李清照从北向南逃窜,当他们逃至乌江口时,在这里停顿了下来,也就是在这个项羽拔剑自刎的地方,李清照看到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感慨万千,于是面对着浩浩江水随口吟出这首诗。据说其丈夫读了这首诗,想到自己不抵抗金兵,缀城逃跑的行径,非常羞愧,不久之后抑郁而死。

整个诗的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直到今天还思念项羽,思念他那种死也不肯逃过江东的英雄气概。整个诗的文字高亢、激昂,字里行间,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作者借古讽今,从而表达自己家国爱恨,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目前通过反复的诵读,基本就理解古诗表现的意思和所叙述的事情。但由于其本身的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还是不能深入真切理解诗人的情怀。必须结合诗人当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教师的适当指导品悟才能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

三、说教法、学法

朗诵法:在反复散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迁移法:通过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在情感。

比较法:通过分析比较该诗中所处两段历史的相同之处以及历史中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感悟作者的情怀,和文本的风格。

四、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当堂背诵古诗,学会结合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去理解诗词所包含的情感。

方法与过程:以读促品,通过朗读、品读词句,理解作者情感,了解作者前期和后期作品的风格的不同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读、品、吟,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听歌曲《心恋》找出“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歌词“我想偷偷望呀望一望他,假装欣赏欣赏一瓶花”。这首诗写一个在院子里荡秋千的少女看到一个翩翩少年走进来,满含娇羞的跑开,可是由于好奇,忍不住又偷偷回头去看的一个小举动,出自居“婉约派之首”李清照的《点绛唇》。据说这是她和丈夫初识时写的诗,

2.简介: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属于婉约派的吗,同学一起读读。

二.初读诗歌:

1.齐读。对于同学们的朗读,我暂时不做评价,等大家理解诗歌后,你们自己看看读得如何,自己来评价,再看看如何朗读。

2.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歌,找出你不懂的地方。分红蓝两队比赛,看看哪一边的同学提出的问题对学习这首诗更有价值。

三.合作探究:

形式:红队出题蓝队回答,蓝队出题红队回答,答不出来的老师和同学一起合作完成。

四.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1.这首诗中李清照用了两个词语赞颂项羽的英雄气概,找到了吗?

“人杰,鬼雄”读出对舍身取义英雄的赞美之情来。

2.诗人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写了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金兵南下,宋军节节败退,逃到洛阳。南宋君臣苟安偷生,人民生活困苦。

抒发了作者对南宋王朝君臣苟且偷安的谴责之情,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

怀。运用了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五.即兴表演:

我们一起来创设一个情境,你们就是南宋统治者和诗人李清照

1.南宋统治者心里想什么,你能说几句吗?

2.诗人李清照会对南宋统治者说什么呢?

六.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李清照,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诗歌。

七.拓展:同样是写项羽乌江自刎,杜牧,王安石和李清照所表达的意思相同吗?课外查资料理解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教学反思:

《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开头两句是针对那些贪生怕死,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而说的。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意思,举一个历史人物继续发挥。李清照用项羽的骨气来强调自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观点。全诗围绕一个“思”字,直抒胸怀,写出了英雄对待生死的态度,特别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已经成为格言警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读者。

本节课:我采用打印好导学案,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问题,相互帮忙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初读,感知诗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者不懂的问题;使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潜移默化地感受赏析诗歌的方法。

同学们通过初步了解婉约派之首的李清照,但写的这首《夏日绝句》不是婉约诗,引出同学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的兴趣,一步步抓住“生当作人杰,死亦

为鬼雄”这两句诗,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入手,进行深入赏析,体会项羽的英雄气节,李清照的赞颂、悲愤、担忧等复杂的感情。

课堂上给孩子创设情境,从课前欣赏歌曲《心恋》→引出李清照和丈夫初次相识的美好诗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引出李清照婉约派之首的介绍→引出本节课学习的诗歌《夏日绝句》不是婉约诗→引出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学生点明她丈夫读这首诗不久因羞愧而死去(本来是老师讲,结果有学生懂历史事件的学生提出来),激发孩子们对诗歌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孩子们能融情于文本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在一次一次的朗读中将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并能结合古诗赏析明白做人的价值取向: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

学生点明她丈夫读这首诗不久因羞愧而死去,再回顾课开头提到的《点绛唇》。从初识的美好,到读诗后羞愧的死去,更激励孩子们自己努力去做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的英雄,而不做贪生怕死鬼,预设的教学目标就完成了。最后通过欣赏写项羽的其它古诗,拓宽学生的视野,也感受到中华古诗词的魅力。

每节课都会有遗憾,我的这节录像课也不例外。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心中有一份失落感,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录完完整的内容,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学生提问环节给的时间不够,没有展示孩子们更多精彩的提问。

2、教师的激情没有更好地带动学生的激情,在情感上没能产生理想化的共鸣。

《夏日绝句》优秀教案5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3古诗三首夏日绝句人教部 编版 《夏日绝句》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夏日绝句》是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公元1128年发生了著名的靖康之变,靖康知府赵明诚见大势已去,于是携带妻子李清照从北向南逃窜,当他们逃至乌江口时,在这里停顿了下来,也就是在这个项羽拔剑自刎的地方,李清照看到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感慨万千,于是面对着浩浩江水随口吟出这首诗。据说其丈夫读了这首诗,想到自己不抵抗金兵,缀城逃跑的行径,非常羞愧,不久之后抑郁而死。 整个诗的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直到今天还思念项羽,思念他那种死也不肯逃过江东的英雄气概。整个诗的文字高亢、激昂,字里行间,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作者借古讽今,从而表达自己家国爱恨,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目前通过反复的诵读,基本就理解古诗表现的意思和所叙述的事情。但由于其本身的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还是不能深入真切理解诗人的情怀。必须结合诗人当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教师的适当指导品悟才能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 三、说教法、学法 朗诵法:在反复散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迁移法:通过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在情感。 比较法:通过分析比较该诗中所处两段历史的相同之处以及历史中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感悟作者的情怀,和文本的风格。 四、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当堂背诵古诗,学会结合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去理解诗词所包含的情感。 方法与过程:以读促品,通过朗读、品读词句,理解作者情感,了解作者前期和后期作品的风格的不同之处。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2、在古诗教学中将复杂的历史背景运用多媒体加以介绍,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3、鼓励学生查资料,讨论,自读自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课前准备 通过阅读、上网查资料,了解有关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及项羽的有关资料,将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教学流程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历史背景。 1、播放《射雕英雄传》片段 (荡气回肠的音乐,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 2、师导入: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片段,虽然是武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饱受战争之苦,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同学们通过查资料,已经了解了一些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3、学生将收集的资料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出来并向大家介绍。 如学生介绍不完整,可补充: 李清照:(1084~约1151) 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著名女词人。她出身于一个具有文化传统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学者,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混后婚后居汴京,生活幸福。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耻南下,建炎三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难,几年后转寓临安,孤苦伶仃地度过寂寞的晚年。 靖康耻: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王朝在统治一百多年后宣告灭亡,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百姓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又称“靖康耻”。 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作了皇帝,定都临安(今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 (由于本课涉及的历史背景较复杂,事先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并利用多媒体加以介绍,对学生理解全诗大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用多媒体出示全诗内容,指导朗读。 1、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2、用多媒体出示全诗。 (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出现,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3、提问:同学们听出老师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吗?(悲愤、激昂) 谁来试着读一读? 4、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5、全班同学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用多媒体课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将学生带入诗中描绘的意境中,因此,学生读得非

《夏日绝句》教案

《夏日绝句》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古诗中重点字的意思和在诗中的含义。 2、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3、通过熟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诗文,结合具体语境展开想象,从而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体会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宁死不屈的品质,感悟其强烈的爱国热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悟诗人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历史的长河中,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正是从靖康之变,金兵入侵中原开始,北宋朝庭仓皇南迁,百姓在金人的铁蹄下背井离乡,过着流离失所,衣不蔽体的生活,而南宋王朝醉生梦死,不思收复中原失地。 1、我们在五年级曾学过一首诗是真实地反映了南宋当时的历史事实的。 2、学生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3、师生谈谈感想 这两首诗写出了鲜明的对比,金人入侵,北方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朝庭腐败无能,苟且偷生,醉生梦死,全然不顾国家安危,民族存亡。 4、目睹南宋统治者投降,逃跑苟且偷生的可鄙行径,李清照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绝唱《夏日绝句》 二、学习《夏日绝句》

1、出示古诗《夏日绝句》幻灯片 2、范读一遍 3、学生初读(齐读),读准字音。 4、让我们走近古代才女——李清照,以便更深入地学习欣赏这首千古绝唱。(生简介李清照后出示李清照资料) 5、这首绝句正是李清照后期的杰作,学生个人读后师提问: 李清照寓抗击侵略、收复故土的爱国之情于诗,诗中最能直接表达对项羽情感的是哪一个关键的字(“思”) 6、围绕“思”质疑,李清照为什么“思项羽 ...” (1)生答“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结合工具书理解词语,交流。 人杰:人中的豪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 (2)生说说对项羽的认识 (3)师放幻灯片认识“人杰”,认识“鬼雄”。 在具体的情境中领略诗的意境 (4)生再读古诗前两句,读出古诗韵律(前二后三),读出韵味。 (5)生汇报前两句诗意,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诗意,生齐读。 (6)再出示幻灯片,赏析人物形象,生个人读。 7、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 (1)了解当时南宋的背景。 (2)观看完这段视频,你的内心是否会感到痛楚和愤慨,请用下列句式表达你的想法: 看到,看到, 看到我心中充满了,我最想南宋王朝能像项羽一样。 (3)教师小结 在金兵入侵的动荡年代,南宋统治者仓皇逃窜,北方沦入敌手,与项羽刚强不屈形成鲜明对比。 (4)相机出示幻灯片深入赏析。 (5)诗人把满腔的爱国情,集中在对项羽这一英雄形

四年级语文上册《夏日绝句》教学教案

(封面) 四年级语文上册《夏日绝句》教学教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案设计 第(1 )课时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对古诗修辞手法的赏析,使学生体味诗句表达的精妙。 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使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和价值观。 4、由《夏日绝句》的赏析方法,延伸到其他的赏析方法,使学生能融会贯通。重 难 点 1、通过对古诗修辞手法的赏析,使学生体味诗句表达的精妙。 2、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使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和价值观。 教学 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修改栏一、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1、播放“月满西楼”,学生谈感受。 2、导入:刚才我们欣赏的“月满西楼”柔美、清幽,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堪称“婉约词宗”的李清照。你对她有哪些了解,能介绍给大家吗? 指名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资料。 李清照的词成就最高,多是离愁别绪,婉约缠绵。今天,我们共同赏析她的一首诗:夏日绝句(板书课题)是否也是这种风格

呢? 二、初读,感知古诗 1、出示古诗朗读,生谈与《月满西楼》的区别。 2、生自由朗读古诗,出示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注意诗句的节奏和停顿。 3、指名朗读,纠正错误读音。 三、再读,了解诗意。 要求:结合注释进行自学,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有问题的可以标出。 1、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出示:人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做鬼中英雄。到现在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就是因为他不肯回到江东。 3、学生质疑,可能会问“项羽是谁?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出示项羽的资料) 四、品读,悟情入境 1、师:现在你已经了解了诗的大意,能不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哪一句? 生自由谈感受并说明理由。 2、小结: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这位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放弃了生的希望,“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行”,这就是“士可杀而不可辱”的英雄气慨,这就是“死不惧而辱不受”的壮志豪情!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4.约分第1课时 最大公因数(1) 人教版

4.约分 第1课时最大公因数(1) 教学内容:教材第60~61页例1、例2及练习十五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知道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经历探究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和12公有的因数。 小结:两个集合相交部分中的1、2、4是8和12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4是这几个数中最大的公因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呢? 课件出示例2,同桌合作完成。 方法一:列举法:先列举出18和27的因数分别有哪些,找出公因数,并找出最大的公因数。 1,3,9是18、27的公因数,最大的公因数是9。 方法二:筛选法:先写出一个数的因数,从中找出哪些数也是另一个数的因数,并找出最大的一个。 18的因数有1,2,3,6,9,18。 1,3,9是18、27的公因数,最大的公因数是9。 方法三:短除法:用短除法求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3×3=9。 (2)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小组探索、交流,得出:最大公因数是所有公因数的倍数。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第2、3题。(师生共同合作) 五、拓展提升 如果A=2×3×3×5,B=2×3×5×7,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30 )。 六、课堂总结

夏日绝句的教案

夏日绝句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夏日绝句》的内容,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3.通过诗人思想情感的解读,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肯定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 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古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PPT、视屏、音频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最喜欢听故事了,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揭竿起义反抗暴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转战中原,消灭了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兵败垓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告他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但是,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愿离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同学们我们来看一段视屏,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此处插入,项羽乌江自刎的视屏)你们听了、也看了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你觉得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谁能说说。生:他无愧是西楚霸王,铮铮傲骨,即使是死也要与敌人抗争到底,是个顶天立

地的男儿,令人钦佩、赞叹。 师:在一千多年后的宋朝,有位女诗人,她叫李清照,当她途经当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乌江渡口时,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便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句——《夏日绝句》。(板书:夏日绝句宋李清照项羽)让我们走进诗人,一起学习这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 1.解读古诗题目 师:我们首先看到这首古诗的题目“夏日绝句”,什么叫绝句?为什么叫夏日绝句?谁能大胆地说一说。 师:绝句是诗的一种载体,绝句每首四句话,通常有五言(每句话五个字)、七言两种。《夏日绝句》意为:写于夏天的绝句。 2.介绍诗人 师:我们再来看看诗人李清照,(出示PPT)李清照(1084-1155年),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上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抱负。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在我国群星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有数不胜数的文学大家。然而,这其中能够留芳千古的女性作家却廖若晨星,李清照独出群芳,是最优秀的一个。她的代表作有《如梦令》,《声声慢》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六课《大自然的语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2.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这就是物候现象。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板书文题、作者) 课堂实录 一、介绍物候学和竺可桢。 【设计意图:讲解物候学的知识,补充竺可桢的资料,让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 1.物候学。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利用物候现象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作者介绍。 竺可桢,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他从1936年1月1日至逝世,对每天的

天气与物候均有记载,共300余万字。论文有《远东台风的新分类》、《台风的源地和转向》等。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物候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二、检查预习情况,了解文章结构。 【设计意图:巩固基础,分析层次,了解说明文的逻辑顺序。】 1.了解多音字读音。 连翘(qiáo)——翘起(qiào) 衰草连天(shuāi)——鬓毛衰(cuī) 落叶(luò)——丢三落四(là)——落枕(lào) 2.明确词义。 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风雪载途: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 周而复始:指循环往复。 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春色美丽动人。 3.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找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明确: 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三、学习第一部分。 【设计意图:了解物候学的特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特点。】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明确: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明确:“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而且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如果用“简介物候学”,“物候学与农业生产”就显得呆板,乏味。 3.第一自然段哪些词语说明时间的推移?抓住了事物的哪些特点?

《夏日绝句》说课稿

《夏日绝句》说课稿 石鼓小学:胡宏伟 一、说教材 《夏日绝句》是西师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公元1128年发生了著名的靖康之变,靖康知府赵明诚见大势已去于是携带妻子李清照从北向南逃窜,当他们逃至今安微省和县乌江口时,在这里停顿了下来,也就是在这个项羽拔剑自刎的地方,李清照看当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感慨万千,于是面对着浩浩江水随口吟出这首诗。整个诗的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直到今天还思念项羽,思念他那种死也不肯逃过江东的英雄气概。整个诗的文字高亢、激昂,字里行间,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作者借古讽今,从而表达自己家国爱恨,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设计理念:这是一首起调高亢的诗歌,诗人鲜明地提出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取向。根据这首古诗的特点,本教学以情为主线,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品情;力图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升华、拓展;使学生自主地与文本、与诗人进行跨时空的心灵对话,感受诗人的爱国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目前通过反复的诵读,基本就理解古诗表现的意思和所叙述的事情。但由于其本身的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还是不能深入真切理解诗人的情怀。必须结合诗人当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教师的适当指导品悟才能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学生可能会在品悟的“意象”(形象)的时候把握不准,这里需要教师的耐心带着品悟。 三、说教法、学法 朗诵法:在反复散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迁移法:通过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在情感。 比较法:通过分析比较该诗中所处两段历史的相同之处以及历史中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感悟作者的情怀,和文本的风格。 学诗五步:解题目知诗人读诗句明诗意悟意境

2019届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全集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第1课时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3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 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这四种图形。 2.通过摸、画、找、说等活动,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 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通过创设情境,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称。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称。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到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3)引导发现。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小组合作完成。汇报交流操作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教师归纳方法。 3.小结。 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三、游戏:我说你画 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实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7页“练一练”第1题。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的出图形与特征的正确连线方法,教师适时给予评价。 2.完成教材第37页“练一练”第4题。 要求学生观察各排图形排列的顺序,找出规律,接着画下去。 学生思考,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课堂小结】

《夏日绝句》说课稿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夏日绝句》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夏日绝句》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公元1128年发生了著名的靖康之变,靖康知府赵明诚见大势已去于是携带妻子李清照从北向南逃窜,当他们逃至今安徽省和县乌江口时,在这里停顿了下来,也就是在这个项羽拔剑自刎的地方,李清照看当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感慨万千,于是面对着浩浩江水随口吟出这首诗。整个诗的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直到今天还思念项羽,思念他那种死也不肯逃过江东的英雄气概。整个诗的文字高亢、激昂,字里行间,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作者借古讽今,从而表达自己家国爱恨,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设计理念:这是一首起调高亢的诗歌,诗人鲜明地提出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取向。根据这首古诗的特点,本教学以情为主线,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品情;力图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升华、拓展;使学生自主地与文本、与诗人进行跨时空的心灵对话,感受诗人的爱国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二、说学情 学生目前通过反复的诵读,基本就理解古诗表现的意思和所叙述的事情。但由于其本身的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还是不能深入真切理解诗人的情怀。必须结合诗人当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教师的适当指导品悟才能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学生可能会在品悟的“意象”(形象)的时候把握不准,这里需要教师的耐心带着品悟。 三、说教法、学法 朗诵法:在反复散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迁移法:通过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在情感。 比较法:通过分析比较该诗中所处两段历史的相同之处以及历史中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感悟作者的情怀,和文本的风格。 学诗五步:解题目知诗人读诗句明诗意悟意境 四、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夏日绝句的优秀教案设计

夏日绝句的优秀教案设计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诗(板书:李清照) 2、课前,老师已经安排你们搜集李清照的有关资料,我们一起来交流。 (同学交流资料) 3、同学们的资料很详细也很全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李清照写的这首<<夏日绝句>>(板书课题和古诗,同学随老师板书念). 二:整体感知古诗 1.师范读古诗. 2.生读古诗,要读通顺流利.读熟后可读给同桌听. 3.指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首诗赞颂的是谁? 三:利用网络,理解古诗内容 (一).理解前两行诗句. 1.自读古诗,读后从古诗中找出两个赞颂项羽的词语. 2.你找的是那两个词?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词的? (同学用自身的话说说”人杰”和”鬼雄”的意思.) 3.前两行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吗? (找两三名同学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 4.这两行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读出英雄气概)

5.现自身试读,再指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评议. (二).查找资料,理解后两行诗句. 1.齐读后两行诗句. 2.提问:读后你有什么疑问,最想知道什么? (项羽是谁?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江东是什么地方?等) 师:善于提问时很好的学习习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才会学到更多的指示,这节课老师就把问题交给你们,利用上网查找资料的方式自身解决问题,有信心吗? 3.教师指导同学上网查找资料. (1).在”百度搜索”中输入”项羽”两个字,然后点击搜索. (2).教师推荐选项:1.项羽;2.楚汉之争和汉朝建立;3.项羽. (3).自身选择一项了解有关内容. (同学自读资料,教师巡视指导.) (4)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把你了解到的说给同学听。 (同学交流资料) 观察资料中的项羽画像,你有什么感觉,从哪感觉到的? (同学说说自身的感觉) (5)提问:通过李清照对项羽的赞颂和刚才咱们了解到的资料,你认为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同学说自身的看法:宁死不屈、不苟且偷生、有英雄气概等) 师: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绝不屈膝投降。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 1-5的认识(1)教案 (优选.)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记、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分与合。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重点难点】 1.认、读、写5以内各数,掌握5以内各数的分与合。 2.5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指导】 1.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按一定规格写数字,养成书写认真,一丝不苛的良好习惯。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1~5各数来表示一些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数。 2.在教学加减法计算时,一方面尊重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较高水平的算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3.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时,教师只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一些感性认识就可以了,不要给学生讲“集合”“对应”“统计”等名称。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8课时: 1~5的认识………………………………………………………………1课时比大小……………………………………………………………………1课时第几………………………………………………………………………1课时分与合……………………………………………………………………1课时加法………………………………………………………………………1课时减法………………………………………………………………………1课时0……………………………………………………………………………1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1课时1~5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16页的内容及课后的“做一做”,练习三第1、2、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要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奶奶的农家小院”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重点难点】 1.重点: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2.难点:1~5的写法。 【教学准备】

部编版夏日绝句优秀教案1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3夏日绝句|人教(部编版)《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读出对文中项羽宁死不屈、李清照爱国情怀的赞美、敬佩情感。 2、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3、理解“人杰”、“鬼雄”,明白古诗大意。 4、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体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人生价值。 5、了解历史背景,感受民族豪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及李清照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见面。我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所以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玩一个看图说诗的游

戏。 我们不仅可以把诗读得很美,还可以用书法的形式把诗写得更美。请欣赏。 一、引出诗人。 1、你们真是一群善于积累的好孩子。期待你们更精彩的表现。接下来老师还想和你们共赏一首词----《声声慢》。(视频配乐朗读) 2、你们听出了词人怎样的心情?(愁闷、孤苦)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整首词哀婉凄凉,读后使人感觉哀愁满纸。 4、想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她是一位旷世才女,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就是----李清照。 5、关于李清照,你知道些什么? 6、这里有一份她的资料,谁能读给大家听。刚才我们欣赏的《声声慢》就是她婉约词的代表作。 5、今天,这样一位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给却我们带来了她的另一首诗《夏日绝句》,又会是怎样一种风格呢?让我们从诵读开始,走进诗人的文字。 二、诵读 1、出示诵读提示,学生自由朗读。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对古诗修辞手法的赏析,使学生体味诗句表达的精妙。 3.在古诗教学中将复杂的历史背景运用多媒体加以介绍,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4.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使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入手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赏析诗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阅读、上网等方式,搜集有关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1.播放“月满西楼”,学生谈感受。 2.导入:刚才我们欣赏的“月满西楼”柔美、清幽,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堪称“婉约词宗”的李清照。你对她有哪些了解,能介绍给大家吗? 3.指名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资料。 4.小结过渡:李清照的词成就最高,多是离愁别绪,婉约缠绵。但她也写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宋代才女——李清照,一起走进她的这首千古绝唱——《夏日绝句》(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古诗,了解诗意。 1.出示古诗,生自由朗读古诗。出示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注意诗句的节奏和停顿。 2.指名展示读。 3.全班齐读。

三、品读,悟情入境。 1.师:读着读着,在这首诗中有没有一个人物跃入了你的眼帘?(生:项羽)“项羽是谁?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谁来谈谈你的了解? 2.指名交流关于项羽的资料。(结合注解或查阅的资料) 3.教师出示相关铺助资料。 秦朝末年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不愿屈服投降,苟且偷生,在乌江边自刎而死。 4.师:在诗中,李清照用了一个字直接表达对项羽的情感,我们看谁的眼睛亮能找出来。(生:思)李清照为什么思项羽?谁能用诗句来回答? 5.出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结合注解来理解诗句意思。 (2)指名说说诗句意思。 6.师:活着的时候,应该做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人们到今天还思念项羽,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逃回江东,苟且偷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画面,感受项羽的英雄气概! 7.播放《楚汉之争》项羽乌江自刎片段,生欣赏。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已整理)教学文案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1节数数数的组成 【第一课时】100以内数的数法和组成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培养学生的数感,能进行简单的估计。 2.在摆、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正确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三、教学难点: 拐弯数的数法、数感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都学习过哪些数呀?对,0-20。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些更大的数。 (二)新授 1.数人数 (1)同学们,这是兴趣小组美术组的同学,老师用一个小图片代表一个人,我们来数数有多少人? 图1 (2)这是音乐组的同学,请你以美术组为参照,估一估音乐组大约有多少人? 图2 你们估得对吗,我们一会儿数一数验证一下。我们数出的结果怎么摆就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是多少?我们就把10个人排成一行,一起来数一数音乐组的人数。 图3 刚才我们数的时候把10人排成一行,10个一就是一个十。 板书:10个一是十 一行有10人,3行是30人,加上剩下的4人就是34人。那3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4里面有3个十和4个一 (3)这是航模组的同学,请你们看看有多少人? 图4

对,33人。能说说33的组成吗? (4)这是我们刚才数的3个小组的人,老师把他们放在了一起。请你10个10个的数一数共多少人? 5 图 一行有10人,有这样的10行,共100人。板书:10个十是一百。 图6 教师小结:你们真棒,在数人数的时候我们知道了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2.数小羊 (1)你们看,草原上来了一群小羊,多少只呀? 图7 (2)草原上又来了一些羊,请你以这十只为参照估一下现在有多少只羊?估完后数一数,看看估得对吗? 图8 教师小结:数出10只圈一圈,10个十就是100,所以共100只羊。刚才都有谁估对了? 3.数学具 (1)请你摆一摆小棒 图9 小结:1根小棒表示1个一 (2)请你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图10 小结:10个一是1个十 (3)请你摆出10捆小棒(出示动画视频1) 小结:10个十是一百 (4)请你看动画说说35的组成。(出示动画视频2) 对,35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5)请你看动画接着往后数。(出示动画视频3) (三)拓展延伸

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夏日绝句 教学目标 1 2 喜欢读古诗。 教学重、难点 1 2 教学准备 1 2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文题目 1 2 二、合作学习,朗读古诗 1读古诗。 2 3

4 三、读中悟诗,讨论交流 1 2 会,体会诗句所表现出的豪迈之气,从而积累诗句。 3 理解诗句意思,感受项羽的悲壮之举,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四、读出韵味,深入体会 1 2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3 “人杰”与“鬼雄”相对。 4 五、指导书写 1 2 3 六、拓展延伸 1 2 夏日绝句》课堂实录2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诗(板书:李清照) 2、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你们搜集李清照的有关资料,我们一起来交流。 (学生交流资料) 3、同学们的资料很详细也很全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李清照写的这首<<夏日绝句>>(板书课题及古诗,学生随老师板书念). 二:整体感知古诗 1.师范读古诗. 2.生读古诗,要读通顺流利.读熟后可读给同桌听. 3.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首诗赞颂的是谁? 三:利用网络,理解古诗内容 (一).理解前两行诗句. 1.自读古诗,读后从古诗中找出两个赞颂项羽的词语. 2.你找的是那两个词?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词的?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人杰”和”鬼雄”的意思.) 3.前两行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找两三名学生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 4.这两行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读出英雄气概) 5.现自己试读,再指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评议. (二).查找资料,理解后两行诗句. 1.齐读后两行诗句. 2.提问:读后你有什么疑问,最想知道什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最新)

第4单元表内除法(二) 第4课时用除法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例3,以及练习九第2、3、4题。 【教学目标】 1.是学生初步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进行解答。 2.培养学生正确理解题意、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合理完整解答的良好习惯。 3.是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一个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常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习题。 (1)12个苹果,每份4个,可以分成几份?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列式计算。

引导:12里面有几个4?12÷4=3表示什么?(表示12里面包含3个4。)(2)12个苹果,平均分成3分,每份是几个? 列式:12÷3=4,12里有3个4. 2.揭题:除法可以表示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3. (1)课件出示例3图。 谈话:同学们,跟老师到商店购物吧! 课件出示小熊、地球仪、皮球的价钱。师:我有56元钱,想买地球仪,请问可以买几个? 出示问题: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谈话:要求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知道哪些信息?(商品的价钱,总的价钱。)刚才这个购物的过程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一句话来表达?(56元里面有几个8元) 要求可以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人8元。 提问:应该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用除法计算,56÷8=)得数是几?你是怎样算的?(7,用乘法口诀:七八五十六) 得数7表示什么?写什么单位名称?(7表示可以买7个)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6÷8=7(个)。口答:可以买7个地球仪。 (2)检验。 谈话:我们的计算对吗?你有什么理由?

夏日绝句说课稿教案资料

夏日绝句说课稿

夏日绝句 一、说教材 《夏日绝句》是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3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公元1128年发生了著名的靖康之变,靖康知府赵明诚见大势已去于是携带妻子李清照从北向南逃窜,当他们逃至今安微省和县乌江口时,在这里停顿了下来,也就是在这个项羽拔剑自刎的地方,李清照看当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感慨万千,于是面对着浩浩江水随口吟出这首诗。整个诗的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直到今天还思念项羽,思念他那种死也不肯逃过江东的英雄气概。整个诗的文字高亢、激昂,字里行间,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作者借古讽今,从而表达自己家国爱恨,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目前通过反复的诵读,基本就理解古诗表现的意思和所叙述的事情。但由于其本身的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还是不能深入真切理解诗人的情怀。必须结合诗人当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教师的适当指导品悟才能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学生可能会在品悟的“意象”(形象)的时候把握不准,这里需要教师的耐心带着品悟。 三、说教法、学法 朗诵法:在反复散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迁移法:通过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在情感 比较法:通过分析比较该诗中所处两段历史的相同之处以及历史中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感悟作者的情怀,和文本的风格。

四、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当堂背诵古诗,学会结合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去理解诗词所包含的情感。 方法与过程:以读促品,通过朗读、品读词句,理解作者情感,了解作者后期作品的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读、品、吟,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反复品读,理解词句的含义 难点:借助资料的阅读,反复品悟,理解作者当时的情感 五、说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 教师朗读古诗、板书课题、生读课题,质疑课题、谈所获信息。 ㈡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学生再读古诗,为古诗划节奏。 ㈢学习课文、理解诗意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

4比例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正比例关系数据在有坐标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会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根据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难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指导】 1.重视基本概念教学。 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是本单元学习的几个基本概念,十分重要。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都有赖于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解答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首先要对两个量成比例做出判断,然后依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数量关系的特点解答。再如,比例尺的应用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都要依据比例的意义进行相关的计算。教学中要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明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同时通过应用,不断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单元的知识综合性比较强,如比例的概念与比,除法、分数等相关知识解比例以及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都要用到方程相关知识,所以学习既要注意与旧知识的联系,又要注意强化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材的编写也注意体现知识的综合应用,例如比例尺的一些练习,不仅限于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而且涉及到测量图形方向与位置的知识以及根据实际设计比例尺等。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3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3课时 2.正比例和反比例……………………………………………3课时

六年级英语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英语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句子:What is your hobby? I like collecting stamps. 2.能够听、说、读、写动词短语的ing形式:collecting stamps,riding a bike,diving,playing the violin,making kites。 3.通过小组活动巩固所学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能说唱歌谣,并理解其含义。 【课题】Unit 4 I have a pen pal 【教学重点】 1.let’s learn部分的动词短语的ing形式:collecting stamps,riding a bike,diving,playing the violin,making kites。 2.在情景中使用对话中的句子,并能恰当的替换句中的动词短语。 3.听、说、读、写动词短语:collecting stamps,riding a bike,diving,playing the violin, making kites。 【教学难点】

1.词汇量较大,有些短语不易掌握:riding,diving,making。 2.动词短语的ing形式,ing要加在动词后面,而不是整个动词短语后面。 3.复习动词的ing形式,并加以总结归纳,动词后面添加ing的三种常见的情况。 【教具准备】 1.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录音(let’s learn, Let’s play)、课件、动画素材。 2.本课时(let’s learn部分)的五张单词短语的图片和卡片,以及(let’s chant部分)的单词短语卡片。 【教学过程】 1、Warm up (热身) 活动一:唱一唱(1)教师播放五年级下册recycle2部分的歌曲。(2)学生说唱,边说边做动作。 2、Review (复习) 活动二:单词快速说 请学生说出学过的有关动作的单词(Say some words about acti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