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夏日绝句的优秀教案设计

夏日绝句的优秀教案设计

夏日绝句的优秀教案设计
夏日绝句的优秀教案设计

夏日绝句的优秀教案设计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诗(板书:李清照)

2、课前,老师已经安排你们搜集李清照的有关资料,我们一起来交流。

(同学交流资料)

3、同学们的资料很详细也很全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李清照写的这首<<夏日绝句>>(板书课题和古诗,同学随老师板书念).

二:整体感知古诗

1.师范读古诗.

2.生读古诗,要读通顺流利.读熟后可读给同桌听.

3.指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首诗赞颂的是谁?

三:利用网络,理解古诗内容

(一).理解前两行诗句.

1.自读古诗,读后从古诗中找出两个赞颂项羽的词语.

2.你找的是那两个词?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词的?

(同学用自身的话说说”人杰”和”鬼雄”的意思.)

3.前两行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吗?

(找两三名同学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

4.这两行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读出英雄气概)

5.现自身试读,再指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评议.

(二).查找资料,理解后两行诗句.

1.齐读后两行诗句.

2.提问:读后你有什么疑问,最想知道什么?

(项羽是谁?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江东是什么地方?等)

师:善于提问时很好的学习习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才会学到更多的指示,这节课老师就把问题交给你们,利用上网查找资料的方式自身解决问题,有信心吗?

3.教师指导同学上网查找资料.

(1).在”百度搜索”中输入”项羽”两个字,然后点击搜索.

(2).教师推荐选项:1.项羽;2.楚汉之争和汉朝建立;3.项羽.

(3).自身选择一项了解有关内容.

(同学自读资料,教师巡视指导.)

(4)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把你了解到的说给同学听。

(同学交流资料)

观察资料中的项羽画像,你有什么感觉,从哪感觉到的?

(同学说说自身的感觉)

(5)提问:通过李清照对项羽的赞颂和刚才咱们了解到的资料,你认为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同学说自身的看法:宁死不屈、不苟且偷生、有英雄气概等) 师: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绝不屈膝投降。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2、在古诗教学中将复杂的历史背景运用多媒体加以介绍,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3、鼓励学生查资料,讨论,自读自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课前准备 通过阅读、上网查资料,了解有关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及项羽的有关资料,将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教学流程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历史背景。 1、播放《射雕英雄传》片段 (荡气回肠的音乐,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 2、师导入: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片段,虽然是武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饱受战争之苦,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同学们通过查资料,已经了解了一些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3、学生将收集的资料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出来并向大家介绍。 如学生介绍不完整,可补充: 李清照:(1084~约1151) 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著名女词人。她出身于一个具有文化传统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学者,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混后婚后居汴京,生活幸福。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耻南下,建炎三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难,几年后转寓临安,孤苦伶仃地度过寂寞的晚年。 靖康耻: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王朝在统治一百多年后宣告灭亡,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百姓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又称“靖康耻”。 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作了皇帝,定都临安(今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 (由于本课涉及的历史背景较复杂,事先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并利用多媒体加以介绍,对学生理解全诗大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用多媒体出示全诗内容,指导朗读。 1、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2、用多媒体出示全诗。 (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出现,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3、提问:同学们听出老师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吗?(悲愤、激昂) 谁来试着读一读? 4、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5、全班同学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用多媒体课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将学生带入诗中描绘的意境中,因此,学生读得非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23古诗二首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执教:铜仁市碧江区坝黄民族小学姚福波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并默写。 2、理解诗的内容,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二、重、难点 重点: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难点: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感悟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准备 1、创作背景、诗人相关资料。 2、小黑板。 3、李清照《一剪梅》歌曲。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说创作背景。 2、揭题、释题。 3、简介作者。 (1)生说。(2)师补充。 (二)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诗。 2、师: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首诗?谁来读一读?(悲愤、激昂) 3、师范读,然后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 (三)合作探究 1、同桌合作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1)理解“生当……鬼雄”。 (2)理解“至今……江东”。 2、学生汇报交流诗意。 3、思考讨论: (1)结合诗意,你觉得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她要借此诗抒发自己什么感情?(2)“不肯过江东”一句中哪个词用得好,能不能换一换?用上“不是…而是…”的句式来换着说一说。 4、背古诗。 (1)自由背。(2)指名背。(3)齐背。 5、默写古诗。 (1)自己默写。(2)请生上黑板默写。 五、作品欣赏 1、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语言清丽、典雅,我们一起来欣赏她的《一剪梅》。 2、出示小黑板,播放音乐。 3、学生配乐朗诵《一剪梅》。 六、小结 七、附板书 生——人杰 项羽宁死不屈 死——鬼雄

官庄中心小学与长坪希望小学校际交流活动 五 年 级 语 文 教 案 课题:23《夏日绝句》 执教:姚福波(汪家坪小学) 时间:2011年5月20日

《中彩那天》教案设计(网名)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活动 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山区里的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很少了解彩票,不知道奔驰车。所以对理解课文有一定的困难。 2、学科:语文 3、年级:四年下册 4、课时:1课时 二、教学课题: 《中彩那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文章,其教学设计如下。 三、教材分析: 故事发生在二战前一个穷苦的汽车修理工之家。 故事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当商店扩音器高声宣布父亲幸运地成为获奖者,而且奖品又是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时,对当时正在上学的“我”来说是多么高兴。然而,当父亲开着获奖的奔驰车缓缓驶过拥挤的大街时,却发现父亲的“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自然会感到“闷闷不乐”。回到家里,慈祥的母亲揭示了其中的奥秘──“父亲正面临着一个

道德难题”。“我”迷惑不解,母亲又详细说出了事情的经过。最后在没有人知情的情况下,父亲毅然地拨通电话,通知真正的获奖者库伯。课文第3至9自然段叙述了这一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文章的开头简洁地交代了“我”的家庭背景,还特别提到母亲经常用以安慰大家的一句话,为下文的故事埋下伏笔,又照应了文章的结尾,使文章首尾相衔,结构严谨。 这一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它让我们懂得,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通过课文的阅读,学生从中懂得诚实守信比财富更为重要。同时,学习作者运用精彩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的方法。本文教学重点是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难点是对“道德难题”这一意思的理解。 《中彩那天》以表现父亲的神情为主,字里行间流露出父亲内心深深的矛盾、犹豫,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主要线索:1、但他神情严肃,丝毫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2、我兴奋地几次向上前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却都被他赶了下来。最后一次,他甚至咆哮着要我滚开。 作者通过简洁、质朴的语言,叙述了父亲的矛盾心理。

《夏日绝句》优秀教案5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3古诗三首夏日绝句人教部 编版 《夏日绝句》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夏日绝句》是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公元1128年发生了著名的靖康之变,靖康知府赵明诚见大势已去,于是携带妻子李清照从北向南逃窜,当他们逃至乌江口时,在这里停顿了下来,也就是在这个项羽拔剑自刎的地方,李清照看到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感慨万千,于是面对着浩浩江水随口吟出这首诗。据说其丈夫读了这首诗,想到自己不抵抗金兵,缀城逃跑的行径,非常羞愧,不久之后抑郁而死。 整个诗的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直到今天还思念项羽,思念他那种死也不肯逃过江东的英雄气概。整个诗的文字高亢、激昂,字里行间,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作者借古讽今,从而表达自己家国爱恨,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目前通过反复的诵读,基本就理解古诗表现的意思和所叙述的事情。但由于其本身的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还是不能深入真切理解诗人的情怀。必须结合诗人当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教师的适当指导品悟才能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 三、说教法、学法 朗诵法:在反复散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迁移法:通过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在情感。 比较法:通过分析比较该诗中所处两段历史的相同之处以及历史中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感悟作者的情怀,和文本的风格。 四、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当堂背诵古诗,学会结合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去理解诗词所包含的情感。 方法与过程:以读促品,通过朗读、品读词句,理解作者情感,了解作者前期和后期作品的风格的不同之处。

《夏日绝句》教案

《夏日绝句》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古诗中重点字的意思和在诗中的含义。 2、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3、通过熟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诗文,结合具体语境展开想象,从而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体会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宁死不屈的品质,感悟其强烈的爱国热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悟诗人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历史的长河中,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正是从靖康之变,金兵入侵中原开始,北宋朝庭仓皇南迁,百姓在金人的铁蹄下背井离乡,过着流离失所,衣不蔽体的生活,而南宋王朝醉生梦死,不思收复中原失地。 1、我们在五年级曾学过一首诗是真实地反映了南宋当时的历史事实的。 2、学生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3、师生谈谈感想 这两首诗写出了鲜明的对比,金人入侵,北方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朝庭腐败无能,苟且偷生,醉生梦死,全然不顾国家安危,民族存亡。 4、目睹南宋统治者投降,逃跑苟且偷生的可鄙行径,李清照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绝唱《夏日绝句》 二、学习《夏日绝句》

1、出示古诗《夏日绝句》幻灯片 2、范读一遍 3、学生初读(齐读),读准字音。 4、让我们走近古代才女——李清照,以便更深入地学习欣赏这首千古绝唱。(生简介李清照后出示李清照资料) 5、这首绝句正是李清照后期的杰作,学生个人读后师提问: 李清照寓抗击侵略、收复故土的爱国之情于诗,诗中最能直接表达对项羽情感的是哪一个关键的字(“思”) 6、围绕“思”质疑,李清照为什么“思项羽 ...” (1)生答“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结合工具书理解词语,交流。 人杰:人中的豪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 (2)生说说对项羽的认识 (3)师放幻灯片认识“人杰”,认识“鬼雄”。 在具体的情境中领略诗的意境 (4)生再读古诗前两句,读出古诗韵律(前二后三),读出韵味。 (5)生汇报前两句诗意,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诗意,生齐读。 (6)再出示幻灯片,赏析人物形象,生个人读。 7、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 (1)了解当时南宋的背景。 (2)观看完这段视频,你的内心是否会感到痛楚和愤慨,请用下列句式表达你的想法: 看到,看到, 看到我心中充满了,我最想南宋王朝能像项羽一样。 (3)教师小结 在金兵入侵的动荡年代,南宋统治者仓皇逃窜,北方沦入敌手,与项羽刚强不屈形成鲜明对比。 (4)相机出示幻灯片深入赏析。 (5)诗人把满腔的爱国情,集中在对项羽这一英雄形

《中彩那天》优秀教案设计教学反思

《中彩那天》优秀教案设计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书写“维持、财富、精湛、器重、属于、百货、情形、道德、号码、橡皮、拨电话、闷闷 不乐、迷惑不解”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 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呼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 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呼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打法噢哩,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呼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读课题,读准“中”的字音,理解“中彩”的意思。 2、学生根据课题进行质疑.(如:这篇课文讲了关于中彩的什么 事情) (二)、初步学习课文。 3、联系学生课始质疑的问题,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给 课文叙述的故事列出提纲。 4、学生交流自己列出的提纲。 5、同桌学习:根据提纲学会复述课文内容。 教师小结:对于叙事性的文章,可以采用抓住文章六要素的方法,进行课文的复述。 (三)、学习课文1—2段 导入: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发生在一户普通老百姓的家里,谁来告诉老师,主人公那时的生活情况怎样。(拮据),你从哪里看出 来的?(1—2段) 2、再读课文,加深感受。 (四)、生字教学 1、形近字比较:维—唯属—嘱贷—货驰—驶赠----增 2、读音注意:平翘舌音如:财、赠是平舌音 (五)、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复述课文,理清文章主线。 (二)、学习课文,体会感情 1、思考课后思考题: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他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

四年级语文上册《夏日绝句》教学教案

(封面) 四年级语文上册《夏日绝句》教学教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案设计 第(1 )课时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对古诗修辞手法的赏析,使学生体味诗句表达的精妙。 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使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和价值观。 4、由《夏日绝句》的赏析方法,延伸到其他的赏析方法,使学生能融会贯通。重 难 点 1、通过对古诗修辞手法的赏析,使学生体味诗句表达的精妙。 2、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使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和价值观。 教学 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修改栏一、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1、播放“月满西楼”,学生谈感受。 2、导入:刚才我们欣赏的“月满西楼”柔美、清幽,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堪称“婉约词宗”的李清照。你对她有哪些了解,能介绍给大家吗? 指名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资料。 李清照的词成就最高,多是离愁别绪,婉约缠绵。今天,我们共同赏析她的一首诗:夏日绝句(板书课题)是否也是这种风格

呢? 二、初读,感知古诗 1、出示古诗朗读,生谈与《月满西楼》的区别。 2、生自由朗读古诗,出示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注意诗句的节奏和停顿。 3、指名朗读,纠正错误读音。 三、再读,了解诗意。 要求:结合注释进行自学,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有问题的可以标出。 1、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出示:人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做鬼中英雄。到现在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就是因为他不肯回到江东。 3、学生质疑,可能会问“项羽是谁?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出示项羽的资料) 四、品读,悟情入境 1、师:现在你已经了解了诗的大意,能不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哪一句? 生自由谈感受并说明理由。 2、小结: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这位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放弃了生的希望,“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行”,这就是“士可杀而不可辱”的英雄气慨,这就是“死不惧而辱不受”的壮志豪情!

夏日绝句的教案

夏日绝句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夏日绝句》的内容,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3.通过诗人思想情感的解读,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肯定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 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古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PPT、视屏、音频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最喜欢听故事了,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揭竿起义反抗暴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转战中原,消灭了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兵败垓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告他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但是,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愿离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同学们我们来看一段视屏,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此处插入,项羽乌江自刎的视屏)你们听了、也看了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你觉得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谁能说说。生:他无愧是西楚霸王,铮铮傲骨,即使是死也要与敌人抗争到底,是个顶天立

地的男儿,令人钦佩、赞叹。 师:在一千多年后的宋朝,有位女诗人,她叫李清照,当她途经当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乌江渡口时,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便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句——《夏日绝句》。(板书:夏日绝句宋李清照项羽)让我们走进诗人,一起学习这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 1.解读古诗题目 师:我们首先看到这首古诗的题目“夏日绝句”,什么叫绝句?为什么叫夏日绝句?谁能大胆地说一说。 师:绝句是诗的一种载体,绝句每首四句话,通常有五言(每句话五个字)、七言两种。《夏日绝句》意为:写于夏天的绝句。 2.介绍诗人 师:我们再来看看诗人李清照,(出示PPT)李清照(1084-1155年),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上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抱负。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在我国群星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有数不胜数的文学大家。然而,这其中能够留芳千古的女性作家却廖若晨星,李清照独出群芳,是最优秀的一个。她的代表作有《如梦令》,《声声慢》等。

中彩那天优秀教案

中彩那天优秀教案 中彩那天优秀教案 《中彩那天》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发生在二战前一个穷苦的汽车修理工家里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中彩得了一辆自己梦寐以 求的汽车,但是他并不高兴,原来中彩的彩票是他的朋友的,但是 朋友并不知道,因此他面临着留下汽车还是把汽车还给朋友这一道 德难题。最后他毅然把汽车还给了朋友。这个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 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告诉我们,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 它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虽然他失去了梦寐以求的汽车,而得到的 是人情和道义,是更多的真正的朋友,是心灵的宁静和快乐。这同 样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是金钱所买不来的。 教学目的: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维持、财富、精湛、器重、属于、百货、情形、道德、号码、橡皮、拨号码、缓缓 驶过、闷闷不乐、迷惑不解”等词语。 2、能正确、刘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 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呼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 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讨论: (1)父亲面对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 (2)他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

2、体会“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的意思。 3、学会诚实做人。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1、假如你中了500万,你会————? 假如你帮别人代买彩票中了500万,你会————? 2、齐读课题:中彩那天 “中”该读几声?“中彩”是什么意思? 二、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然后提出自学后不理解的词语。 2、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讲讲故事的主要内容。 3、指名全班交流。 三、自学反馈: 1、提示生字词学习的难点。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2)馈赠:赠送。 精湛:精深,课文指技术熟练、精通。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夏日绝句的优秀教案设计

夏日绝句的优秀教案设计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诗(板书:李清照) 2、课前,老师已经安排你们搜集李清照的有关资料,我们一起来交流。 (同学交流资料) 3、同学们的资料很详细也很全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李清照写的这首<<夏日绝句>>(板书课题和古诗,同学随老师板书念). 二:整体感知古诗 1.师范读古诗. 2.生读古诗,要读通顺流利.读熟后可读给同桌听. 3.指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首诗赞颂的是谁? 三:利用网络,理解古诗内容 (一).理解前两行诗句. 1.自读古诗,读后从古诗中找出两个赞颂项羽的词语. 2.你找的是那两个词?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词的? (同学用自身的话说说”人杰”和”鬼雄”的意思.) 3.前两行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吗? (找两三名同学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 4.这两行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读出英雄气概)

5.现自身试读,再指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评议. (二).查找资料,理解后两行诗句. 1.齐读后两行诗句. 2.提问:读后你有什么疑问,最想知道什么? (项羽是谁?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江东是什么地方?等) 师:善于提问时很好的学习习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才会学到更多的指示,这节课老师就把问题交给你们,利用上网查找资料的方式自身解决问题,有信心吗? 3.教师指导同学上网查找资料. (1).在”百度搜索”中输入”项羽”两个字,然后点击搜索. (2).教师推荐选项:1.项羽;2.楚汉之争和汉朝建立;3.项羽. (3).自身选择一项了解有关内容. (同学自读资料,教师巡视指导.) (4)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把你了解到的说给同学听。 (同学交流资料) 观察资料中的项羽画像,你有什么感觉,从哪感觉到的? (同学说说自身的感觉) (5)提问:通过李清照对项羽的赞颂和刚才咱们了解到的资料,你认为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同学说自身的看法:宁死不屈、不苟且偷生、有英雄气概等) 师: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绝不屈膝投降。

《中彩那天》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_1

《中彩那天》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理清文章顺序,读通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二、初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1、范读课文。 2、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3、学生自由读课文。 4、指名接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顺序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词语“拮据”、“梦寐以求”。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认识到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区别,让学生感受到父亲的诚实、守信。 教学策略:采用品读感悟法,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运用辩

论法,针对难点,引导学生辩论,在辩中明理,同时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独创性,使语言和思维训练得到有机的统一。 教学重点:理解“道德难题”。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汽车模型、留、还的台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做抽奖游戏后谈话:中了奖你是如此高兴,课文《中彩那天》父亲中了一辆汽车,他的心情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接着学习第19课《中彩那天》。齐读课题。 二、由图质疑,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件出示插图,引出问题。 齐读课题: 师:读的真好,老师要奖励你们,知道我要奖励你什么吗? 生:不知道。 师:老师要带你们到中彩现场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请大家仔细观察图。 1)旁边的人是什么样的表情? 2)车里的中奖人的表情又是怎样? 看到他们截然不同的表情,我想你们心中一定有话要说,你想说就大胆地站起来说给我们听。 生:为什么他中了彩还不高兴: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对古诗修辞手法的赏析,使学生体味诗句表达的精妙。 3.在古诗教学中将复杂的历史背景运用多媒体加以介绍,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4.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使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入手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赏析诗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阅读、上网等方式,搜集有关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1.播放“月满西楼”,学生谈感受。 2.导入:刚才我们欣赏的“月满西楼”柔美、清幽,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堪称“婉约词宗”的李清照。你对她有哪些了解,能介绍给大家吗? 3.指名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资料。 4.小结过渡:李清照的词成就最高,多是离愁别绪,婉约缠绵。但她也写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宋代才女——李清照,一起走进她的这首千古绝唱——《夏日绝句》(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古诗,了解诗意。 1.出示古诗,生自由朗读古诗。出示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注意诗句的节奏和停顿。 2.指名展示读。 3.全班齐读。

三、品读,悟情入境。 1.师:读着读着,在这首诗中有没有一个人物跃入了你的眼帘?(生:项羽)“项羽是谁?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谁来谈谈你的了解? 2.指名交流关于项羽的资料。(结合注解或查阅的资料) 3.教师出示相关铺助资料。 秦朝末年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不愿屈服投降,苟且偷生,在乌江边自刎而死。 4.师:在诗中,李清照用了一个字直接表达对项羽的情感,我们看谁的眼睛亮能找出来。(生:思)李清照为什么思项羽?谁能用诗句来回答? 5.出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结合注解来理解诗句意思。 (2)指名说说诗句意思。 6.师:活着的时候,应该做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人们到今天还思念项羽,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逃回江东,苟且偷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画面,感受项羽的英雄气概! 7.播放《楚汉之争》项羽乌江自刎片段,生欣赏。

部编版夏日绝句优秀教案1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3夏日绝句|人教(部编版)《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读出对文中项羽宁死不屈、李清照爱国情怀的赞美、敬佩情感。 2、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3、理解“人杰”、“鬼雄”,明白古诗大意。 4、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体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人生价值。 5、了解历史背景,感受民族豪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及李清照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见面。我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所以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玩一个看图说诗的游

戏。 我们不仅可以把诗读得很美,还可以用书法的形式把诗写得更美。请欣赏。 一、引出诗人。 1、你们真是一群善于积累的好孩子。期待你们更精彩的表现。接下来老师还想和你们共赏一首词----《声声慢》。(视频配乐朗读) 2、你们听出了词人怎样的心情?(愁闷、孤苦)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整首词哀婉凄凉,读后使人感觉哀愁满纸。 4、想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她是一位旷世才女,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就是----李清照。 5、关于李清照,你知道些什么? 6、这里有一份她的资料,谁能读给大家听。刚才我们欣赏的《声声慢》就是她婉约词的代表作。 5、今天,这样一位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给却我们带来了她的另一首诗《夏日绝句》,又会是怎样一种风格呢?让我们从诵读开始,走进诗人的文字。 二、诵读 1、出示诵读提示,学生自由朗读。

三年级语文:中彩那天(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三年级语文:中彩那天(教案设 计)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三年级语文:中彩那天(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自学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板书:《》 1.假如你中彩了,会是什么样? (兴奋不已;高兴地跳起来;大专用欢呼;逢人便讲;想想今后怎么办?……) 2.看到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谁中彩了?的情景怎样?中彩人高兴的程度如何?有什么事

发生?……) 过度:带着你们心中的疑问,听教师范读课文,看看哪些问题书中做了回答。 二、范读课文。 三、自学生字,理解词义: 1.读准字音: “拮”应读“ji6”,不要读成“j0”。 “湛”应读“zh4n”,不要读成“sh8n”。 “崭”应读“zh3n”,不要读成“z3n”。 “馈”应读“ku@”,不要读成“gu@”。 “兴奋”应读“x9ng f8n”,不要读成“x@ng f8n”。 “诲”应读“hu@”,不要读成“hu!”。 2.识记字形: “牌”左右结构,右边第六笔是“丿”,不是“丨”。 “德”左右结构,右下角“心”字上面的一横不要去掉。 “赠”左右结构,右下角是“日”不是“目”。

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夏日绝句 教学目标 1 2 喜欢读古诗。 教学重、难点 1 2 教学准备 1 2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文题目 1 2 二、合作学习,朗读古诗 1读古诗。 2 3

4 三、读中悟诗,讨论交流 1 2 会,体会诗句所表现出的豪迈之气,从而积累诗句。 3 理解诗句意思,感受项羽的悲壮之举,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四、读出韵味,深入体会 1 2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3 “人杰”与“鬼雄”相对。 4 五、指导书写 1 2 3 六、拓展延伸 1 2 夏日绝句》课堂实录2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诗(板书:李清照) 2、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你们搜集李清照的有关资料,我们一起来交流。 (学生交流资料) 3、同学们的资料很详细也很全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李清照写的这首<<夏日绝句>>(板书课题及古诗,学生随老师板书念). 二:整体感知古诗 1.师范读古诗. 2.生读古诗,要读通顺流利.读熟后可读给同桌听. 3.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首诗赞颂的是谁? 三:利用网络,理解古诗内容 (一).理解前两行诗句. 1.自读古诗,读后从古诗中找出两个赞颂项羽的词语. 2.你找的是那两个词?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词的?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人杰”和”鬼雄”的意思.) 3.前两行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找两三名学生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 4.这两行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读出英雄气概) 5.现自己试读,再指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评议. (二).查找资料,理解后两行诗句. 1.齐读后两行诗句. 2.提问:读后你有什么疑问,最想知道什么?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中彩,那天,教学设计)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中彩,那天,教学设计)《中彩那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书写“维持、财富、精湛、器重、属于、百货、情形、道德、号码、橡皮、拨电话、闷闷不乐、迷惑不解”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情节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在我看来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生活习惯说体会。 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呼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能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相当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现实情况说说体会。 重新认识叙事条理清楚,首尾呼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 在理解故事素材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因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物欲的球风噢哩,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体会现实主义条理清楚,首尾呼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山达基表达能力。 四、教学关键:结合实际,体会文章思想。

五、教学准备: 六、教学课时: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列提纲明确文章大意,并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读课题,读准“中”的字音,理解“中彩”的意思。 2、学生根据课题进行质疑.(如:这篇课文讲了关于中彩的什么 事情) (二)、初步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单字联系函数调用理解词语的意思,提出自学后才仍不能理解的依然词语。 2、自学生字,教师随机抽查乱 数个别生字掌握情况。 3、联系学生课始质疑的环境问题,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 列出给课文叙述的童话故事列出提纲。 4、学生交流自己列出的提纲。 5、同桌学习:根据提纲协会学会读出课文内容。 教师小结:对于叙事性的文章,可以采用抓住文章六要素的方法,进行课文的复述。 (三)、学习课文1—2段

《夏日绝句》优秀教案2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人教(部 编版) 21.古诗三首 ——《夏日绝句》课堂实录 一、背景导入、质疑解题 多媒体播放南宋历史背景。 师:时任京城知府的正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他见大势已去,便携妻子李清照从北向南逃跑,当他们逃至今安徽省和县乌江口时,在这里停顿下来,李清照见民族屈辱、山河破碎,面对浩浩江水,感慨万千,随口吟出《夏日绝句》。 师:范读古诗。 学生将课本翻到90页根据读书提示由读课文。 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说说从课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夏天写的一首绝句。 师:什么是绝句? 生:一种文学体裁。 师:同学们都收集了哪些李清照的资料? 生:李清照是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今山东济南人。 生:她写的诗很婉约。 师:李清照写诗多与家国命运有关,公元1128年以后因国家战

乱,写诗多激昂,代表作有《夏日绝句》。 二、合作探究、吟诵释意 师:生齐读课文,并为古诗划节奏。 生:读古诗,划节奏再读古诗。 师:李清照站在乌江口,之所以信手拈来《夏日绝句》,是因为哪个历史人物跳入了她的脑海? 生:项羽。 师:通过诗中的哪个字看出来的? 生:思。 师:项羽何许人也?为何李清照此刻会思念他呢? 生:项羽,秦末汉初的西楚霸王,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拔剑自刎而死。 师:对于李清照来说,项羽已成为历史人物,为何李清照此时此刻会独独思念他呢? 生1:因为这是项羽兵败自杀的地方。 生2:李清照想项羽死都不肯逃跑,而自己国家的皇帝、大臣都逃跑了,李清照是借项羽来说出自己的怨恨,她恨自己国家的哪些当权派太不像个男人了。 生3:李清照是要借古讽今。 师:你读出了李清照的心声。 师:项羽就这样死了,是他不愿意、不会、不能还是不想活了呢? 生4:不会活了。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塞、、征”等8个生字,会写“胡、催、醉”等11个生字,理解“但使、飞将、欲饮、人杰”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出塞》《夏日绝句》。 3.理解诗句的意思,再明白诗的大意。 4.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出塞》。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知诗人解诗题 课前预热:以诗会友《静夜思》。白在什么情况下会思念家乡?你有过想家的经历吗? 1.知诗人: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说到唐诗,你们会想到哪些唐代诗人?你对诗人了解多少?我们今天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课件出示2) 2.读诗题《出塞》。“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么解释? (是古代军歌的一种题目,出征到塞外的意思。) 3.你想到边塞看看吗? 欣赏图片。边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教师板书:《古诗三首》)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 (出示课件——王昌龄照片、生平简介)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4)“塞、、征、还” 2.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5)“塞、、征” 指导书写:(课件出示6) “塞”的中间第三横长; “”上大下小; “征”左窄右宽。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师: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 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读错。 (2)大家跟读,学习“”字。 (3)提问“但使,飞将,不教,胡马”等词的意思。 2.朗读古诗:根据平仄规律和七言绝句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 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生听课件中读)(课件出示7) (指名读,齐读,师读。) 读得字正腔圆是学诗的第一步,我们还要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感情,这就是要理解诗的意思。我们来说说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根据我们说的学习方法再读古诗,把理解的词放入诗中,用我们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5.反馈交流:在边塞看到汉时的明月,照着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只要汉代的飞将军广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课件出示8) 6.指导第一句的修辞手法“互文”。像这样前文含有后文中省略的词这样的修辞手法叫“互文”,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教师板书:互文汉) 7.同桌互说诗意,再读古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三、悟诗情 体会“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我们理解了古诗的意思,现在我们来体会诗中的情感。 (一)感悟画面之悲。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22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2、在古诗教学中将复杂的历史背景运用多媒体加以介绍,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3、鼓励学生查资料,讨论,自读自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课前准备 通过阅读、上网查资料,了解有关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及项羽的有关资料,将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宋代著名的才女李清照所写的《夏日绝句》。 二、了解作者及词作 1、本学期在12岁以前的语文书上,我们学习了很多她的词作。现在咱们来一个积累比拼。 前期点绛唇 宋代: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剪梅 作者:李清照 (宋代)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 李清照 (宋代)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橱通:厨;消一作:销) 晚武陵春 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晚声声慢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 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子,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能让她写出这么多值得细细品味的词作呢? 2、作者介绍 (课件出示) 师:所以她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图中的李清照,温婉美丽、温柔柔弱、不胜娇羞。但今天咱们要学习的夏日绝句,却会给你带来一个不一样的李清照。 二、复习旧知,学习新知 出示。 师:见过这首诗吗?(见过)这首诗是咱们晨诵内容中的一首必背古诗,所以大家对它都不陌生。关于这首诗,你觉得自己已经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 出示:学习古诗要达到的目标。 师:第一个目标,你可以达到吗? 请你来读。 生1生2读。表扬:读得很棒! 大家一起读。 师:你还达成了哪个目标? 生:我会背诵这首诗。 好,请你来背。谁也能背?会背的同学一起背。 师:诗句的含义有没有同学能够说出来?请你来说一说。 如果理解诗句意思时觉得有小困难,可以参考注释。 生:我理解的诗句的意思是:活着要当人中的豪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念项羽,他在惨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愿逃回江东。 想要体会出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仅仅会说诗句的意思是不够的,还要知道许多知识。你觉得还应该了解哪些知识? 1、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2、她为什么要写道“至今思项羽”?项羽是个怎样的人? 课前大家搜集了许多资料,小组内交流一下。 (1)项羽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垓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为什么要写“至今思项羽”?

《中彩那天》公开课教案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拼读“维持、财富、精湛、器重、属于、道德、迷惑不解”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了解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感受父亲人格的魅力。 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 2、对“道德难题”这一意思的理解。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赞美诚实、讲信用等方面的名言或谚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彩票,提问:大家看老师手里拿的这张是什么?老师昨天买 了一张彩票,猜猜老师中彩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假如你中彩了,会是什么样? 2、导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和中彩有关。板书课题: 中彩那天。一起读题。指导学习多音字“中”,中彩是什么意思?(中奖)(彩—汽车)那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大家自由放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自学反馈: (1)指名读生字词:(红色为我会写生字) 拮据梦寐以求奔驰馈赠迷惑不解捎信维持财富 属于百货商店驾驶道德号码车库橡皮拨电话 a.指导易错字的书写 b.教学“拮据” (1)读“拮据”所在的句子,解释拮据—(经济困难)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生活“拮据”? (2)给多音字“据”字组词。 c.教学“梦寐以求” (1)理解词语——梦寐以求。 (2)用梦寐以求来说句子。 3、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复述故事内容。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父亲面临了一个难题,这个难题指的是什么呀?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难题? 1.默读课文,找一找“留车”的理由。 (1)生默读圈画课文,交流重点句子。 例: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2)重点指导朗读“梦寐以求”的句子。 2.探究“还车”的理由。 (1)如果你就是文中的父亲,你们家生活那么拮据,干嘛要还车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