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与护理配合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与护理配合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与护理配合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与护理配合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与护理配合

发表时间:2016-06-24T11:41:52.18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6期作者:冯梦婷

[导读] 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护理配合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

江苏省句容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句容 212400

【摘要】目的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护理配合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病患66例,将其随机均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病患均开展内科降糖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之上给予适宜的护理干预,对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实验组病患的血糖异常率、血压异常率及心电图异常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病患给予常规的降糖治疗同时采取适宜的护理相配合,可以有效提升病患的生活质量,控制疾病,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护理配合;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随着近年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社会的飞速发展,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攀升,而糖尿病疾病患者易并发心血管疾病,从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采取适宜的护理干预能够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病患的治疗起到一定的改善效果。本文选取同期于本院治疗糖尿病且合并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患66例,将其随机均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进程中给予实验组适宜的护理配合,治疗结束后对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对,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于本院治疗糖尿病且合并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患66例,将其随机均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中,男性病患21例,女性病患12例;年龄范围为(41-78)岁,平均年龄为(53.17±5.42)岁,病程范围为(4-17)年,平均病程为(8.34±2.34)年;病患中合并心肌炎患者9例,合并高血压12例,合并冠心病7例,合并心力衰竭8例。对照组中,男性病患19例,女性病患14例,年龄范围为(43-77)岁,平均年龄为(54.31±4.88)岁;病程范围为(6-18)年,平均病程为(8.56±1.97)年,病患中合并心肌炎患者8例,合并高血压10例,合并冠心病9例,合并心力衰竭6例。两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病患于年龄范围、病程、心血管疾病类型、性别组成等一般数据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

对出现并发症或血糖明显失控的病患及时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根据病患的血糖变化及病患的体重对胰岛素的剂量进行调整。每日进行一次注射,注射剂量为0.1U/KG,注射方式为皮下注射。对症状较轻的糖尿病病患的饮食进行控制,督促其进行日常锻炼,若血糖仍未达到安全标准则给予其口服药物治疗。每隔三月对病患的血红蛋白进行检测,并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对治疗方案及时进行调整。

1.2.2护理

对实验组病患进行适宜的护理,具体措施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指导、体育锻炼等。

1.3观察指标

病患出院1年之后对其进行随访,对其血压、血糖、心电图进行检查,并以此为根据判定治疗效果。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3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率表示,采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随访可知,实验组病患的血压异常率、血糖异常率、心电图异常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详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疾病,其发病机制和病因尚不明确[1]。糖尿病心血管的主要损害为心脏功能损伤、心肌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糖尿病病患的末梢神经多存在病变,其痛觉敏感度低,病患往往未能在疾病初期发现并及时处理[2]。糖尿病病患合并患有心血管疾病使得血管变得狭窄,病患发病后斑块的稳定性差,容易导致心肌梗死并提升猝死的发生概率。此次研究选取同期于我院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病患66例,将其分组。其中接受了适当护理的实验组在治疗结束一年后的检查中,其血糖、血压、心电图异常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对实验组病患进行适宜的护理,具体护理措施为:(1)健康教育:让病患对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有一个基础而全面的了解,对这一疾病的发展、预后、治疗有所认知[3]。从而提升病患治愈疾病的信心,并避免病患产生负面情绪。使病患可以配合治疗及检查,这有利于提升病患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2)饮食指导:保证病患日常饮食的热量充分,主食为淀粉类食物,辅以玉米等粗粮。保证饮食的高蛋白,鼓励病患食用鸡蛋、牛肉等。碳水化合物占日常饮食的比例最大,热量百分比约为40%-60%,剩余热量通过脂肪进行补充[4];(3)体育锻炼: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选取适宜的运动项目,运动时间及强度需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合并患有心血管病的病患需选取强度较低的运动,若病患存在心梗,则需休息2周之后在进行活动[5]。

综上所述,对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病患实施适当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于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艳兰,周佩如,许万萍,等.个案管理与常规护理控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2014,35(2):328-

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6-08-24T09:08:11.49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作者:吴阳 [导读] 目前临床中,肝病患者在不断增加,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起来,文章对于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作了深入地探讨。 解放军第208医院传染科吉林长春 130062 【摘要】目前临床中,肝病患者在不断增加,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起来,文章对于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作了深入地探讨,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肝病;糖尿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230-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接收的34例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共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7例,最小患者33岁,最大患者69岁,平均年龄为49.5岁。临床分析:慢性活动性肝炎6例,慢性乙型肝炎5例,肝炎肝硬化21例,重症肝炎2例。患者肝病的症状:主要为恶心厌油,肝区不适,乏力。其中几例伴有尿黄,腹水,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糖尿病的症状:体重下降、多食、多饮、多尿,并伴有低血糖等症状。 1.2治疗方法 为患者提供保肝、退黄、利尿等治疗措施,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控制,使用胰岛素治疗,增加患者的运动,提供皮肤护理。 2结果 34例患者出院时病情稳定,血糖正常。患者住院最短时间为7d,最长为135d,21例治愈,11例未愈,2例死亡。结果显示,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中接受病情观察以及症状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能够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根据患者的病情分析来提供针对性治疗。控制患者的血糖是治疗的关键,能够让干部和糖尿病患者得到恢复,对患者提供饮食控制,是非常可靠的临床护理措施。积极的进行感染预防,防止并发症出现。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是治疗该疾病的前提,医生要对患者提供健康宣教和指导,改善患者的生活习惯。 3讨论 3.1病情观察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如果有异常情况,需要告知医生来处理。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住院过程中,很多糖尿病症状都会被肝病掩盖,因此部分患者有多饮多食的症状,研究显示,肝病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其消化道受损也比较严重,仅依靠症状来进行鉴别,有很高的误诊率。重症肝病患者临床中全身症状是我们诊断的依据。如果有乏力症状,可能是肝病导致的,也可能是利尿剂导致的血钾过低,突然性的乏力基本上都是血糖水平过低引起的,需要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观察。 3.2低血糖的护理 该研究中,重症肝病患者临床中比较多,合并糖尿病症状后,很容易有低血糖症状出现。每天都要对患者的血糖测量4次,按照患者的血糖水平来调控饮食和胰岛素剂量。该研究共3例患者入院检查时血糖水平正常,在住院期间有数次低血糖症状出现,在空腹时,会突然出现心悸,心慌,大汗淋漓及全身乏力。这是由于肝功能不全而引起肝糖原代谢障碍,胰岛素在体内停留使糖异生减弱,糖尿病加重,在护理是需要注意观察。测血糖前避免紧张,因紧张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糖值升高造成误差。若血糖>15mmol/L,可用胰岛素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入,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1h滴完,夜间或凌晨出现高血糖,于当晚10点用中效胰岛素1次。控制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0mmol/L,若肝病较重,控制空腹血糖在7~8mmol/L。做好低血糖急救的相应准备,每位护士必须熟悉低血糖症状和体征,注意倾听患者主诉,及时发现异常。若患者出现头晕、心慌、出汗乏力时,立即予平卧,查血糖低于正常,根据情况给予含糖食品或50%葡萄糖40mL静脉推注或10%葡萄糖250mL静脉滴入,血糖过低,可加重脂肪、蛋白质的分解,不利于肝病的恢复。 3.3饮食控制 合理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控制饮食能够降低胰岛细胞的负担,让患者的血糖水平调控更加容易。因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求低糖,肝病患者又需要热量和蛋白质、维生素的补充,因此,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要接受营养护理干预,对患者的血糖进行调控,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肝病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合并糖尿病时,我们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设计,针对性的进行血糖控制,如果是肝病比较严重,就需要对患者的两餐间隔增加一些高水分的食物,如水果等。我们需要让患者明白饮食治疗对患者病情改善的重要性,能提升患者的治疗积极性,配合治疗。 3.4休息与运动 如果是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该要多休息,可以增加患者肝脏血流量,促进干细胞修复。肝硬化患者如果情况允许,可以接受有氧运动,每周4次,30min/次,步行是非常安全的运动方式,安全可靠,因此效果比较好。医生需要为患者提供运动计划,评估患者的病情,避免患者有危险出现。患者携带食品,可以在低血糖时使用,运动时要观察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 3.5心理护理 肝病和糖尿病都属于终生疾病,治疗难度大,两种疾病会相互影响,患者长期治疗经济压力大,会有很多的心理问题出现,丧失治疗希望。护理者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倾听患者的心声,和患者家属联系,一同为患者提供心理状态护理,避免患者情绪过度起伏,稳定心理状态,避免不良反应出现,影响治疗。严重肝炎患者,护理人员要在旁看护,安慰患者,缓解痛苦,增加治疗积极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接受治疗,使用药物控制病情,随着病情的发展和变化,心理负担会越来越重,患者容易有不良情绪出现,而且,很多的患者都是要持续接受胰岛素治疗的,他们担心使用后,无法停药,出院后会有注射问题存在,因此不配合。需要根据患者的心理情况来进行护理和分析,叮嘱患者,适当饮食,积极治疗,患者的糖尿病病情会在肝功能改善后有所好转,不要有过重的心理压力,积

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应用专家共识

前言 2008 年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20 岁以上人群2 型糖尿病患病率为9.7%[1]。2010 年调查的全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2]。2013 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第六版“糖尿病地图”公布[3],中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为9840 万,居全球首位,而全球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8.3%。 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关系密切。2006 年的“中国心脏调查”发现,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住院患者中,约80%存在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其中糖尿病占 52.9%,糖尿病前期占26.4%[4]。中国医院门诊高血压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为24.3%[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慢性并发症调查组报告1991-2000 年部分三甲医院住院的2 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者占34.2%,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占17.1%[6]。荟萃分析表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5%以上的患者,HbA1c 每增加1%,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21%[7]。 血糖控制情况影响心血管疾病(CVD)患者预后。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提示,早期严格血糖控制对降低大血管并发症非常重要[8-9];但目前还没有足够的临床研究证明,更加严格的血糖控制(如糖化血红蛋白<6.5%)可使所有CVD 合并糖尿病患者有更进一步的心血管获益。对随机对照研究如VADT[10]、ACCORD[11]、ADVANCE[12] 进行的荟萃分析,也未发现口服降糖药强化治疗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13]。同时,强化血糖控制会增加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血糖可诱发合并CVD 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等。因此,重视低血糖的危害、预防,对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心血管专科医师对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综合防治能力与水平,让工作在一线的临床医师能够充分了解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糖尿病筛查流程和诊断标准、常用口服降糖药物选择以及血糖控制目标值,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组织心内科、内分泌科以及肾内科等领域专家,共同制订此共识。 1 心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筛查流程及诊断标准 1.1 筛查对象 成年人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危险因素,可被定义为糖尿病高危人群,应进行糖尿病的筛查[14-15]: (1)有糖调节受损史(定义见诊断标准); (2)年龄≥40 岁; (3)超重(BMI≥24 kg/m2)或肥胖(BMI≥28 kg/m2)和/ 或向心性肥胖 (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 (4)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 (5)高血压(血压≥140/90 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6)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1 mmol/L(35 mg/dl)或甘油三酯≥2.26 mmol/L (200 mg/d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7)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8)其他:静坐生活方式;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 kg)生产史,妊娠期糖尿病史;

浅析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因素和心理护理

浅析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因素和心理护理 标签:糖尿病;心理;护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饮食习惯社会活动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患者逐渐增多。糖尿病难以治愈且易导致多种并发症,甚至造成残疾和早亡,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痛苦[1]。所以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因素分析有助于恰当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稳定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1临床资料 本组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1型糖尿病4例,2型糖尿病11例。年龄以35~65岁居多,血糖12.0~18.4 mmol/L。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者10例,肾病综合征3例,无合并症者2例。 2糖尿病患者心理因素分析 由于年龄、阅历、病程和知识水平、家庭条件等不同,患者表现不一,主要有以下心理状态。 2.1焦虑、恐惧、不安心理糖尿病难以治愈,一旦患之伴随终身,控制不当则会继发多种并发症。无论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一旦确诊,将终身服药,若是没有外源药物替代治疗将会继发代谢紊乱危及生命。如果患者对本病知识了解不足,缺乏信心,就会产生焦虑、恐惧、不安心理。表现为神经衰弱,失眠,多梦,性格变暴躁,抑郁等[2]。 2.2孤独、悲观、自暴自弃由于病程长,并发症多,饮食和药物剂量掌握不准,血糖波动较大控制不理想,患者则会对治疗药物产生对立情绪,认为无药可治,继而对医务人员不信任,对治疗不配合,自暴自弃,整日沉湎在悲观绝望的情绪中。 2.3怀疑和满不在乎心理被确诊的早期,由于对糖尿病知识缺乏了解,对本病认识不足且患者症状较轻,或无明显不适,有的身体健壮,红光满面,能吃能喝,自认为得了糖尿病无非是血糖高点,对身体没大影响,有的甚至怀疑是否医院诊断错了,所以满不在乎,不注意控制饮食;有的不能及时按时用药或拒绝用药,毫不改变生活和饮食习惯,导致病情加重。 3心理护理 综上分析,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极为重要。 3.1解除焦虑恐惧心理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 文章目录*一、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有哪些方面?1.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注意预防感染2.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注意防治心、脑、肾并发症3.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指导病人了解胰岛素的作用*二、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是否必然的?*三、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的护理还应注意什么?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有哪些方面?肿瘤合并糖代谢异常病人的护理有一定的特殊性,病人心理压力大,免疫力低,易合并感染,感染菌群常为混合性,不易控制。在日常护理中,应经常监测血糖、尿量、尿酮体的变化,尽量停用口服降糖药,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并注意以下几点: 1、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注意预防感染恶性肿瘤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放疗、化疗后可有白细胞下降, 高血糖抑制了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手术后易出现局部及全身细菌感染且难以控制,代谢紊乱等原因增加了机会性感染的因素。临床上多见皮肤、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感染;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血运差,同时皮肤感觉减退,易发生创面感染、烫伤等,需特别注意隔离、消毒,经常检查,多翻身。呼吸道插管、引流、导尿等要保持通畅,定时冲洗、更换。要避免医院感染和二重感染的发生。

2、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注意防治心、脑、肾并发症糖尿病病人由于其合并全身的微血管病变,易并发心脑肾并发症,糖 尿病病人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是非糖尿病人的一倍以上,加之恶性肿瘤及手术或放、化疗的打击,特别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一旦发生往往使病人及家属心理上难以承受。因此,在病人入院后,要对病人进行详细检查,了解他们的心、脑、肾功能,加强心率、血压的监护,增加与家人的沟通,告知发生心、脑、肾并发症的可能性,注意血压、心率、意识、肢体运动功能的变化, 有变化时及时通知医生并迅速采取急救措施。 3、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指导病人了解胰岛素的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胰岛素有人胰岛素、猪胰岛素,作用时间分长效、中效、短效、速效等,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不同品种胰岛素的规格及剂量,胰岛素的使用应小量(0.3 U/kg~0.5 U/kg)开始、剂量个体化、增加血糖监测次数,特别是餐后血糖监测;根据血糖变化,在内分泌科医师指导下调整胰岛素剂量;必要时可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指导病人的饮食时间、品种,预防低血糖的发生,确保使用的安全有效。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是否必然的? 国外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在确诊的58500名各类癌症患者中,有9%患有糖尿病。糖尿病与恶性肿瘤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疾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疾病 导语:医学上过去认为,糖尿病是一种糖代谢紊乱性疾病。然而,糖尿病对心血管系统的威胁,是极为严重的。临床观察表明,糖尿病的主要致死因素是心 医学上过去认为,糖尿病是一种糖代谢紊乱性疾病。然而,糖尿病对心血管系统的威胁,是极为严重的。临床观察表明,糖尿病的主要致死因素是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人因心肌梗死而死亡者,可占糖尿病死亡人数的75%~80%。因此,在第13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大会上,心脏病和糖尿病专家一致提出:“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疾病”。 美国心脏联合会早就认为,糖尿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其依据是、高血压等心血管病有许多相互关联的易感基因;糖尿病人几乎具有所有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如高血糖、血脂紊乱、高血压、高血黏度、高血凝状态、高胰岛素血症、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低度系统性炎症等。糖尿病不仅糖代谢异常,而且是一种糖脂病,即血糖血脂紊乱性疾病。近年的研究结果也印证了这个观点,仅控制血糖,可以显着降低微血管并发症,但心肌梗死等大血管并发症并未显着减少;而严格控制血压,方能明显降低大血管并发症。 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比20年前上升了5―8倍,糖尿病已成为人类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的第三大杀手。糖尿病人心脏病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人的2―4倍,死亡率高5―6倍;其心脏病不但发病率高而且发病早、发病快。有相当多的患者,糖尿病和冠心病几乎被同时发现,除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外,糖尿病心脏病往往还合并有心肌与心脏自主神经的损害,其严重性远远高于非糖尿病人的冠心病。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由糖尿病所引起的,在糖和脂肪等代谢紊乱长期得不到纠正的基础上,心脏会发生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和自主神 生活中的小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管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管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以“健康心脏,奋斗人生”为主题的第29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以下简称“长城会”),2018年10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舉行。大会共设置507场会议和多场专题会议及联合论坛,参会国内外专家约2500人,其论坛数量之多、专家阵容之大为历届长城会之最。 在10月12日举行的“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共病防治新策略-从单纯控糖到心血管保护”跨学科论坛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董吁钢教授作了题为“共病、负担:CVD与T2DM共同管理”的报告。董吁钢教授介绍了我国心血管疾病(CVD)与2型糖尿病(T2DM)共病流行趋势和主要防治策略。他强调,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糖尿病是引起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的重要因素,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应该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 糖尿病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董吁钢教授首先介绍说,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糖尿病发病率居高不下,而32%的患者同时患有这两类疾病,即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既有糖尿病也有心血管疾病。另有研究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合并糖代谢异常人群的比例更高。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反应增加,血管纤维化和重塑,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将引发多种心血管事件,如心血管疾病死亡、心力衰竭、卒中、急性心肌梗死、不确定型心绞痛等;而且,患者发病后急诊、住院、康复、残疾等结局将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同时,CVD与T2DM共存将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一项来自13个国家的荟萃分析研究计算了不同心血管疾病给糖尿病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情况,其中伴CVD的2型糖尿病与不伴CVD的2型糖尿病相比,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卒中等的医疗支出都明显增加,并且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发生发展和不良预后结局,所造成的经济负担日渐加重。 董吁钢教授说,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血糖、体重、血压、血脂是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共同的危险因素,因此控制好上述危险因素,特别是控制好血糖才能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如果不控制危险因素,糖尿病导致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将明显增高,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风险增加53%,心肌梗死风险增加54%,心力衰竭风险增加56%,卒中风险增加72%。 董吁钢教授介绍,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并最终引起血管病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纠正异常血糖,从而达到减少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目的,同样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在中国的临床实践中往往会发现,大多数糖尿患者在疾病早期病情较轻时并不就诊,就诊时往往已经病情较重,此时患者已经出现血管病变或临床症状,因此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也更常见。董吁钢教授强调,为真正达到延缓和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综合管理非常重要,综合管理包括体重和体脂评估、血压管理、血脂管理、糖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科学的分科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为此,护理的专科化已成为许多国家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目前总结多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的体会,方法:对多例来我院诊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前的心理疏导,治疗中的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活动错综复杂,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糖尿病的发展、预后,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指导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伟恒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于过程,由于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缺乏,以及与医生、家庭和社会的关系,等其他许多因素影响下,常常引发各种心理障碍,现将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障碍及心里护理介绍如下。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加强,护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护理工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患者进行简单的护理操作,而是余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适应的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身心兼顾的整体护理,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复发中,情绪因素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因为紧张、激动、压抑、恐惧等不良情绪,会引起体内某些应激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等[1]。这些激素升高会引起糖尿病病情反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心理治疗和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1. 焦虑、恐惧 这是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因为糖尿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出现多种并发症,加之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不准确认识而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他们惧怕因患有糖尿病而影响自己的将来和那些需要他们负起责任的家人,惧怕死亡,对治疗过分关心,甚至出现感觉过敏、精神高度紧张、失眠等。 2. 悲观、绝望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与护理配合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与护理配合 发表时间:2016-06-24T11:41:52.18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6期作者:冯梦婷 [导读] 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护理配合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 江苏省句容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句容 212400 【摘要】目的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护理配合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病患66例,将其随机均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病患均开展内科降糖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之上给予适宜的护理干预,对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实验组病患的血糖异常率、血压异常率及心电图异常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病患给予常规的降糖治疗同时采取适宜的护理相配合,可以有效提升病患的生活质量,控制疾病,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护理配合;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随着近年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社会的飞速发展,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攀升,而糖尿病疾病患者易并发心血管疾病,从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采取适宜的护理干预能够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病患的治疗起到一定的改善效果。本文选取同期于本院治疗糖尿病且合并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患66例,将其随机均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进程中给予实验组适宜的护理配合,治疗结束后对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对,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于本院治疗糖尿病且合并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患66例,将其随机均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中,男性病患21例,女性病患12例;年龄范围为(41-78)岁,平均年龄为(53.17±5.42)岁,病程范围为(4-17)年,平均病程为(8.34±2.34)年;病患中合并心肌炎患者9例,合并高血压12例,合并冠心病7例,合并心力衰竭8例。对照组中,男性病患19例,女性病患14例,年龄范围为(43-77)岁,平均年龄为(54.31±4.88)岁;病程范围为(6-18)年,平均病程为(8.56±1.97)年,病患中合并心肌炎患者8例,合并高血压10例,合并冠心病9例,合并心力衰竭6例。两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病患于年龄范围、病程、心血管疾病类型、性别组成等一般数据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 对出现并发症或血糖明显失控的病患及时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根据病患的血糖变化及病患的体重对胰岛素的剂量进行调整。每日进行一次注射,注射剂量为0.1U/KG,注射方式为皮下注射。对症状较轻的糖尿病病患的饮食进行控制,督促其进行日常锻炼,若血糖仍未达到安全标准则给予其口服药物治疗。每隔三月对病患的血红蛋白进行检测,并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对治疗方案及时进行调整。 1.2.2护理 对实验组病患进行适宜的护理,具体措施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指导、体育锻炼等。 1.3观察指标 病患出院1年之后对其进行随访,对其血压、血糖、心电图进行检查,并以此为根据判定治疗效果。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3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率表示,采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随访可知,实验组病患的血压异常率、血糖异常率、心电图异常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详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疾病,其发病机制和病因尚不明确[1]。糖尿病心血管的主要损害为心脏功能损伤、心肌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糖尿病病患的末梢神经多存在病变,其痛觉敏感度低,病患往往未能在疾病初期发现并及时处理[2]。糖尿病病患合并患有心血管疾病使得血管变得狭窄,病患发病后斑块的稳定性差,容易导致心肌梗死并提升猝死的发生概率。此次研究选取同期于我院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病患66例,将其分组。其中接受了适当护理的实验组在治疗结束一年后的检查中,其血糖、血压、心电图异常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对实验组病患进行适宜的护理,具体护理措施为:(1)健康教育:让病患对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有一个基础而全面的了解,对这一疾病的发展、预后、治疗有所认知[3]。从而提升病患治愈疾病的信心,并避免病患产生负面情绪。使病患可以配合治疗及检查,这有利于提升病患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2)饮食指导:保证病患日常饮食的热量充分,主食为淀粉类食物,辅以玉米等粗粮。保证饮食的高蛋白,鼓励病患食用鸡蛋、牛肉等。碳水化合物占日常饮食的比例最大,热量百分比约为40%-60%,剩余热量通过脂肪进行补充[4];(3)体育锻炼: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选取适宜的运动项目,运动时间及强度需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合并患有心血管病的病患需选取强度较低的运动,若病患存在心梗,则需休息2周之后在进行活动[5]。 综上所述,对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病患实施适当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于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艳兰,周佩如,许万萍,等.个案管理与常规护理控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2014,35(2):328-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综合护理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综合护理 沛县华佗医院韩晶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措施,以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92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心理护理和积极有效的内科护理干预。结果治愈5例,显效23例,好转15例,无变化3例。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高血糖水平对脑血管的危害,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梗死;糖尿病;综合护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cerebral infractio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comprehensive care of th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disability rate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 the Methods for example,92 cerebral infraction merge diabetics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 and the treatment of the 46 cases the psychological care and take an effective medical care to intervene. The cure 5,To show Results 23 example ,the better no change in the 15 3.Conclusions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nursing hyperglycosemia to reduce the level of cerebrovascular to maximize the lower disability rate , rais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words:cerebral infraction .diabetic patients ; a comprehensive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善,糖尿病患病人数

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思路

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思路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思路。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月年1月收治的60例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原发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行常规原发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处方疗法。30d后进行临床效果的观察比对,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84%,对照组为65.7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可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中医治疗;临床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心血管病并发症包括心脏和大血管上的微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和冠心病等[1]。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相反,糖尿病也可能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为探讨中医治疗在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的疗效,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诊治的60例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诊治的60例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全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 例;年龄36~79岁,平均(63± 2.7)岁。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 例;年龄37~80岁,平均(63± 3.1)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方案:胰岛素注射和他丁类药品服用。观察期1个月。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行常规原发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处方疗法。辨证属肝肾气阴两虚型方用生地30g、山萸肉10g、枸杞子20g、太子参15g、天花粉30g、葛根15g、元参30g,辅以丹参30g。辨证属脾肾气阳两虚型用黄芪30g、党参20g、茯荟30g、生地20g、仙灵脾15g、猪荅30g、泽泻15g、泽兰15g、木瓜30g,辅以丹参30g。辨证属心肾气阳两虚者方用生脉饮合五苓散加减人参、五味子各10g、麦冬20g、猪苓30g、茯苓30g、泽泻15g、桂枝6g、葶苈子30g辅以丹参30g活血。观察期1个月。 1.3疗效判定标准治疗15d和30d对患者进行疗效判定,显效:患者糖尿病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且稳定。有效:糖尿病症状减轻,血压较治疗前下降且趋于正常。无效,糖尿病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血压未见改善甚至升高。总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 1.4统计学分析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组间进行x2分析及T值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一)妊娠期 1.入高危门诊①按期检查,产、内科共同监护。②重视尿糖、尿酮体、B 超和宫底高度监测等,及早发现胎儿畸形和巨大儿。③指导孕妇自查尿糖。④向孕妇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和控制血糖方法与母儿预后,减少她们的焦虑情绪。 2.饮食控制控制热卡,按125kJ/kg(30kcal/kg)计算,每日蛋白质100g,碳水化合物150~250g,脂肪lg/kg,补充维生素、钙、铁,多吃蔬菜和豆制品。 3.适量运动缓步行走或同等量活动,如上臂运动,每次20min,运动注意个体化。 4.正确使用胰岛素①计算用量前,测体重。测体重时应注意空腹,排空大小便,着装相同。②观察尿糖,估计胰岛素用量,砖红(++++)、+16U/d,橘红(+++)、+12U/d,黄(++)、+8U/d,绿(+)、+4U/d,蓝(一)、0或一4U/d。一般在饭前半小时皮下注射,首次剂量 0.1U/(kg.h),经静脉滴注,酸纠正(血pH>7.34,尿酮体转阴)后改皮下注射。用药期间,观察有无酮症酸中毒和血糖异常变化的临床症状,以便能作进一步检查,积极处理。 5.胎儿监护,加强高危孕妇的管理。 6.预防感染,向孕妇讲解糖尿病人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易感部位并落实预防措施。 (二)分娩期 提供常规产科护理外,还应: 1.陪伴分娩,提供心理支持,鼓励进食,保证热量供应,防止低血糖的发生,促进产程进展。 2.严密监测产程进展和胎儿情况,若胎心异常或CST出现晚期减速,立即报告医生。 3.做好术前准备、助产器械准备和新生儿急救准备。 4.糖尿病孕妇孕周已接近足月,并伴有其他合并症,需终止妊娠,应按医嘱对剖宫产孕妇术前注射地塞米松,以促进胎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产生,促进胎肺成熟,减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5.监测血糖、尿糖动态,预防低血糖。

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究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求。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患者,且所有患者均合并糖尿病,进行颅脑损伤围手术期护理合并糖尿病护理。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行开颅硬膜外血肿清除或去骨瓣减压术43例,给予对症和支持治疗57例;经过有效的治疗和围术期护理,没有1例患者出现伤口延迟愈合及伤口感染的情况,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使用。 标签:颅脑损伤;糖尿病;护理;临床疗效 為探究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点,现将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且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颅脑损伤围手术期护理合并糖尿病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32~74岁,平均(56.18±7.09)岁。颅脑损伤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结果示颅底骨折11例,脑挫裂伤34例,硬膜外血肿55例。患者尿糖为+++~++++,空腹血糖在14.2~24.8 mmol/L。其中,一直坚持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的患者55例,其他没有进行有效的饮食控制的45例,同时服药也不规律。糖尿病类型:1型糖尿病19例,2型糖尿病81例。 1.2 血糖测定 颅脑损伤的患者在急诊入院后,测指尖血糖1次,24 h 内抽血检测血糖值,应用血清葡萄糖氧气化酶法,正常指数在 3.9~6.1 mmol/L,餐后2 h血糖值出应在6.2 mmol/L 以下;正常指数为3.9~7.8 mmol/L,血糖指数应低于7.8 mmol/L。开放治疗的是43例硬膜外血肿的患者,手术方式为开颅硬膜外血肿清除或加去骨瓣减压术。不需要手术治疗的57例患者给予对症和支持治疗即可。 1.3 护理要点 1.3.1 心理护理对于发生颅脑损伤的患者,有的患者表现为神志清楚,有的神志不清。对于神志清醒的患者,要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由于患者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措施:(一)妊娠期 1.入高危门诊①按期检查,产、内科共同监护。②重视尿糖、尿酮体、B超和宫底高度监测等,及早发现胎儿畸形和巨大儿。③指导孕妇自查尿糖。④向孕妇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和控制血糖方法与母儿预后,减少她们的焦虑情绪。 2.饮食控制控制热卡,按125kJ/kg(30kcal/kg)计算,每日蛋白质100g,碳水化合物150~250g,脂肪lg/kg,补充维生素、钙、铁,多吃蔬菜和豆制品。 3.适量运动缓步行走或同等量活动,如上臂运动,每次20min,运动注意个体化。 4.正确使用胰岛素①计算用量前,测体重。测体重时应注意空腹,排空大小便,着装相同。②观察尿糖,估计胰岛素用量,砖红(++++)、+16U/d,橘红(+++)、+12U/d,黄(++)、+8U/d,绿(+)、+4U/d,蓝(一)、0或一4U/d。一般在饭前半小时皮下注射,首次剂量0.1U/(kg.h),经静脉滴注,酸纠正(血pH>7.34,尿酮体转阴)后改皮下注射。用药期间,观察有无酮症酸中毒和血糖异常变化的临床症状,以便能作进一步检查,积极处理。 5.胎儿监护,加强高危孕妇的管理。 6.预防感染,向孕妇讲解糖尿病人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易感部位并落实预防措施。(二)分娩期提供常规产科护理外,还应: 1.陪伴分娩,提供心理支持,鼓励进食,保证热量供应,防止低血糖的发生,促进产程进展。 2.严密监测产程进展和胎儿情况,若胎心异常或CST出现晚期减速,立即报告医生。 3.做好术前准备、助产器械准备和新生儿急救准备。 4.糖尿病孕妇孕周已接近足月,并伴有其他合并症,需终止妊娠,应按医嘱对剖宫产孕妇术前注射地塞米松,以促进胎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产生,促进胎肺成熟,减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5.监测血糖、尿糖动态,预防低血糖。 6.预防产后出血,注射宫缩剂如催产素或麦角新碱。7.产后注意及时按医嘱调整胰岛素用量。(三)产褥期 1.胎盘排出后,抗胰岛素的激素迅速下降,产后24h内应按医嘱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并继续监测血糖变化以防低血糖休克的发生。 2.给予产褥期一般护理,防止念珠菌等感染。用抗生素3~5d,腹部伤口延迟一天拆线。 3.指导喂养重症糖尿病孕妇不宜哺乳,应退乳;轻症给予母乳喂养,做到尽早吸吮和按需哺乳。 4.糖尿病婴儿护理①不论体重多少,都应按早产儿护理,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②出生后1h喂25%葡萄糖液10~30ml,以后每4h 1次,连续24h,必要时静脉给葡萄糖酸钙。 5.出院指导鼓励坚持母乳喂养,加强产褥期保健,合理安排饮食,加强产后随访。

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收集该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100例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常规护理服务组用常规化的护理服务组,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服务组用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满意程度;手术前血糖控制达标的时间、手术后血糖控制达标的时间、术后总住院时间;护理前后血糖指标、机体炎症监测水平;不同部位感染总发生率。结果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服务组满意程度、血糖指标、机体炎症监测水平、手术前血糖控制达标的时间、手术后血糖控制达标的时间、术后总住院时间、不同部位感染总发生率方面相比常规护理服务组更有优势(P<0.05)。结论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者实施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服务效果确切。 标签:普外科疾病;糖尿病患者;护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不断变化,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趋于年轻化。与此同时,糖尿病普外科患者人数也在增加[1]。糖尿病患者具有降低的自身免疫和防御功能。一般手术后,容易发生感染,延迟疾病的治愈率,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医院感染是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方面的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普通外科和糖尿病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糖尿病本身也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1-2]。了解和掌握普通外科糖尿病患者術后医院感染的特点和危险因素,可为有效控制此类患者的医院感染提供参考。该研究分析了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分析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该院收治的100例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收治的100例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服务组男患者23例,女患者27例。年龄范围21~77岁,平均年龄(53.24±2.81)岁。常规护理服务组男患者26例,女患者24例。年龄范围21~76岁,平均年龄(53.57±2.91)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服务组用常规化的护理服务组,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服务组用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服务。①手术前,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及家属开展传教工作,耐心解释患者注意事项,使患者了解手术的重要性,从心理上指导患者,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食物的摄入和摄入时间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刺激性食物,以免对手术切口产生不良影响。术前血糖控制也非常重要,通过控制饮食控制血糖的目标,患者还可以注射适当的胰岛素。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血糖监测,并根据血糖的变化调整胰岛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护理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护理 【概述】 在妊娠期间的糖尿病包活两种,一种是妊娠前已有糖尿病的患者妊娠,又称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种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已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或发现糖尿病,又称妊娠期糖尿病(GDM)。国内报道其发生率约为1%。糖尿病孕妇中80%以上GDM,糖尿病合并妊娠不足20%,GDM患者糖代谢多数于产后能恢复正常,但将来患2型糖尿病机会增加。糖尿病孕妇的临床经过复杂,对母儿均有较大危险,必须引起重视。 【妊娠与妊娠的相互影响】 (一)妊娠对糖尿病的影响妊娠可使原有糖尿病病人的病情加重,使隐性糖尿病显性化,使既往无糖尿病的孕妇发生糖尿病。分娩过程中,产妇易发生发生低血糖。胎盘娩出后,若未及时下调胰岛素剂量,则易导致产妇低血糖症状的发生。妊娠期胰岛素的需要量增加,糖耐量减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孕妇极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二)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 1.对孕妇影响受孕率基本不受影响,流产率相对较高,妊高症发生率相对高。孕妇及围产儿预后较差。由于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增高手术率,产伤及产后出血发生率也明显增高。羊水过多发生率高,也增加了胎膜早破和早产的发生率。而且泌尿系感染多见,且感染后易引发酮症酸中毒。 2.对胎儿的影响巨大儿发生率高,胎儿畸形早产和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明显增高。 3.对新生儿的影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增加,而且容易发生新生儿低血糖 【临床表现】 1.妊娠期主要表现多饮。多食多尿体形肥胖孕妇感到子宫增大快,胎儿大,全身发力全身瘙痒或阴道外阴瘙痒,重者可出现视力模糊。 2.分娩期由于子宫收缩消耗大量糖原易出现盗汗,头晕心慌面色苍白饥饿等低血糖症状,或出现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呼吸快且呼吸带有烂苹果等酮症酸中毒。 3.产后由于抗胰岛素的迅速下降,易出现高血糖及低血糖的症状。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测血糖尿糖尿酮体糖耐量试验 2.超检查了解胎儿发生情况 3.胎儿成熟度检查了解胎盘功能 4.胎儿胎心监护了解胎儿宫内情况。 【治疗原则】 1.若已有严重的心血管病史,肾功能减退或眼底有增生性视网膜炎症者不宜妊娠,应尽早终止。 2.可以继续妊娠者,应定期产前检查,与内分泌及营养科积极配合,控制糖尿病,一般主张在40周内终止妊娠,若在治疗中出现胎盘功能不良或其他产科并发症时及时应终止妊娠。 【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评估患者的月经史,孕产史,糖尿病家族史,了解有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存在。了解孕妇有无不明原因的死胎,死产,巨大儿。畸形等分娩史。 2.身心评估 (1)症状和体征根据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估. (2)心理-社会评估患者多数担心妊娠糖尿病影响胎儿发育,担心糖尿病遗传给新生儿。 (3)相关检查了解患者需要进行的辅助检查,给以相应的指导和检查后的护理,同时注意追

妊娠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查房

妊娠合并糖尿病病人护理查房 产科病房 各位老师、各位同仁: 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产科病房的护理查房。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本次查房人员。主查人:陈亚燕;以及……。 今天查房内容是:妊娠合并糖尿病。 妊娠期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为妊娠期糖尿病。它包括一部分妊娠前已患有糖尿病未曾获得诊断仅在此次孕期被发现的糖尿病患者。美国报道该病发生率1%~3%。我国GDM发病率为1%~2%.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大多数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能恢复正常,但将来患者糖尿病机会增加. 产后6周为:2.6 % ,产后5年显著升高,产后10年达到高水平:30%左右。故妊娠合并糖尿病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查房目的:通过本次查房,希望进一步了解妊娠合并糖尿病即GDM 孕产妇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健康宣教,血糖监测方法以及对新生儿的观察及护理。 现在请主查人介绍病例,并进行护理体检。 主查人: 病例:患者汪成燕,女,24岁,末次月经为2013年2.4日,预产期:2013.11.11.患者孕期有正规产检。于2013年8.3 在我院进行糖筛查是8.5mmol/L,即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4.1-11.5-10.6 mmol/L,后至总院就诊治疗。患者于2013.11.12因:“G3P0孕40+1周,LOT ”,收治入产房并于11.13转入我科39床。患者入院后给以产科常规检查及化验,自测胎动,,糖尿病普食,七点法测血糖,后改为四点法.血糖值基本平稳.NST检测2次每天. 2013.11.22, 遵医嘱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腹产术,剖出一足月产儿,Apgar评分10分。今术后第二三天病人一般情况好,Bp为mmHg神志清,切口干燥无渗血,宫缩好,阴道出血少,。护理体检: 术前查体:年轻女性(给病人体温表,测脉搏,观测呼吸,测血压)(拿手电筒照射)。摸乳房,看伤口,闻恶露。看婴儿(面色,脐部,臀部) 汇报:患者T 36.7度,P 次/分,R 20次/分,平稳,Bp 。神志清楚,瞳孔对光反射存在,患者产后第三天,乳房乳汁已经分泌,无肿胀。腹部切开愈合良好,无渗出,恶露无气味。新生儿面色稍有黄疸,脐部无渗出。 汇报完毕。 提问1:该产妇为产后第三天,请主查人为产妇相关宣教。 (陈亚燕):1,护理,2饮食,3,卧位(半卧位为宜,优点)4,母乳喂养相关检查和宣教 产妇提问2:我家宝贝也点黄,请问要紧哇? 谁来回答? (周娟):我来回答。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黄疸程度较轻,先见于面颈部,偶有重者,可涉及到躯干、四肢和巩膜。有时呕吐的胃内容物和脑脊液亦呈黄色。粪便多呈黄色。一般无任何症状,也可有轻度嗜睡或纳差。黄疸生后4-5天为高峰,7-10天消退。但是临床在鉴别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时,除抽血查血胆红素为重要诊断依据外,必需结合病因和临床表现。我科儿科医生查房时,也会给予经皮测胆红素进行测量,当大于15mg时,结合您宝宝的实际情况,医生会给您建议进一步治疗的。所以请您不要着急,平时做好喂养,喂养得当时,宝宝的黄疸会通过大便减轻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