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村镇规划标准

村镇规划标准

村镇规划标准
村镇规划标准

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93)

施行日期:1994年6月1日

一总则

1.0.1 为了科学地编制村镇规划,加强村镇建设和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劳动和生活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的村庄和集镇的规划,县城以外的建制镇的规划亦按本标准执行。

1.0.3 编制村镇规划,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二村镇规模分级和人口预测

2.1 村镇规模分级

2.1.1 村庄、集镇按其在村镇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宜分为基层村、中心村、一般镇、中心镇四个层次。

2.1.2 村镇规划规模分级应按其不同层次及规划常住人口数量,分别划分为大、中、小型三级,并应符合以表2.1.2的规定。

2.2 村镇人口预测

2.2.1 村镇总人口应为村镇所辖地域范围内常住人口的总和,其发展预测应按下式计算:

Q = Qo (1+K)n + P

式中Q——总人口预测数(人);

Q——总人口现状数(人);

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

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

n——规划期限(年)。

2.2.2 集镇规划中,在进行人口的现状统计和规划预测时,应按其居住状况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性质进行分类。

2.2.3 集镇规划期内的人口分类预测,应按表2.2.3的规定计算。

2.2.4 集镇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应按下列方法进行计算。

2.2.4.1 建设项目尚未落实的情况下,宜按平均增长法计算人口的发展规模。计算时应分析近年来人口的变化情况,确定每年的人口增长数或增长率。

2.2.4.2 建设项目已经落实、规划期内人口机械增长稳定的情况下,宜按带眷系数法计算人口发展规模。计算时应分析从业者的来源、婚育、落户等状况,以及村镇的生活环境和建设条件等因素,确定增加从业人数及其带眷人数。

2.2.4.3 根据土地的经营情况,预测农业劳力转移时,宜按劳力转化法对村镇所辖地域范围的土地和劳力进行平衡,计算规划期内农业剩余劳力的数量,分析村镇类型、发展水平、地方优势、建设条件和政策影响等因素,确定进镇的劳力比例和人口数量。

2.2.4.4 根据村镇的环境条件,预测发展的合理规模时,宜按环境容量法综合分析当地的发展优势、建设条件,以及环境、生态状况等因素,计算村镇的适宜人口规模。

2.2.4.5 村庄规划中,在进行人口的现状统计和规划预测时,可不进行分类,其人口规模应按人口的自然增长和农业剩余劳力的转移因素进行计算。

三村镇用地分类

3.1 用地分类

3.1.1 村镇用地应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为: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生产建筑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9大类、28小类。

3.1.2 村镇用地的类别应采用字母与数字结合的代号,适用于规划文件的编制和村镇用地的统计工作。

3.1.3 村镇用地的分类和代号应符合表3.1.3的规定。

3.2 用地计算

3.2.1 村镇的现状和规划用地,应统一按规划范围进行计算。

3.2.2 分片布局的村镇,应分片计算用地,再进行汇总。

3.2.3 村镇用地应按平面投影面积计算,村镇用地的计算单位为公顷(ha)。

3.2.4 用地面积计算的精确度,应按图纸比例尺确定。

1∶10000、1∶25000的图纸应取值到个位数;1∶5000的图纸应取值到小数点后一位;

1∶1000、1:2000的图纸应取值到小数点后两位。

3.2.5 村庄用地计算表的格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0.1的规定;集镇用地计算表的格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A.0.2的规定。

四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4.1 一般规定

4.1.1 村镇建设用地应包括本标准图表三村镇用地分类中的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生产建筑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和绿化用地8大类之和。

4.1.2 村镇规划的建设用地标准应包括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建设用地构成比例和建设用地选择三部分。

4.1.3 村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为规划范围内的建设用地面积除以常住人口数量的平均数值。人口统计应与用地统计的范围相一致。

4.2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4.2.1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按表4.2.1的规定分为五级。

4.2.2 建村镇的规划,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按表4.2.1中第三级确定,当发展用地偏紧时,可按第二级确定。

4.2.3 对已有的村镇进行规划时,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以现状建设用地的人均水平为基础,根据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级别和允许调整幅度确定,并应符合表4.2.3及本条各款的规定。

4.2.3.1 第一级用地指标可用于用地紧张地区的村庄;集镇不得选用。

4.2.3.2 地多人少的边远地区的村镇,应根据所在省、自治区政府规定的建设用地指标确定。

注:允许调整幅度是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对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的增减数值。

4.3 建设用地构成比例

4.3.1 村镇规划中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道路广场及绿化用地中公共绿地四类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宜符合表4.3.1的规定。

4.3.2 通勤人口和流动人口较多的中心镇,其公共建筑用地所占比例宜选取规定幅度内的较大值。

4.3.3 邻近旅游区及现状绿地较多的村镇,其公共绿地所占比例可大于6%。

4.4 建设用地选择

4.4.1 村镇建设用地的选择应根据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占地的数量和质量、现有建筑和工程设施的拆迁和利用、交通运输条件、建设投资和经营费用、环境质量和社会效益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较,择优确定。4.4.2 村镇建设用地宜选在生产作业区附近,并应充分利用原有用地调整挖潜,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相协调。当需要扩大用地规模时,宜选择荒地、薄地,不占或少占耕地、林地和人工牧场。

4.4.3 村镇建设用地宜选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便于排水,通风向阳和地质条件适宜的地段。

4.4.4 村镇建设用地应避开山洪、风口、滑坡、泥石流、洪水淹没、发震断裂带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地段;并应避开自然保护区、有开采价值的地下资源和地下采空区。

4.4.5 村镇建设用地宜避免被铁路、重要公路和高压输电线路所穿越。

五居住建筑用地

5.0.1 村民宅基地和居民住宅用地的规模,应根据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规定的用地面积指标进行确定。

5.0.2 居住建筑用地的选址,应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具有适宜的卫生条件和建设条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5.0.2.1 居住建筑用地应布置在大气污染源的常年最小风向频率的下风侧以及水污染源的上游。

5.0.2.2 居住建筑用地应与生产劳动地点联系方便,又不相互干扰。

5.0.2.3 居住建筑用地位于丘陵和山区时,应优先选用向阳坡,并避开风口和窝风地段。

5.0.2.4 居住建筑用地应具有适合建设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5.0.3 居住建筑用地的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

5.0.3.1 居住建筑用地规划应符合村镇用地布局的要求,并应综合考虑相邻用地的功能、道路交通等因素进行规划。

5.0.3.2 居住建筑用地规划应根据不同住户的需求,选定不同的住宅类型,相对集中地进行布置。

5.0.4 居住建筑的布置,应根据气候、用地条件和使用要求,确定居住建筑的类型、朝向、层数、间距和组合方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5.0.4.1 居住建筑的布置应符合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规定的居住建筑的朝向和日照间距系数。5.0.4.2 居住建筑的平面类型应满足通风要求。在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气候区划标准》的Ⅱ、Ⅲ、Ⅳ气候区,居住建筑的朝向应使夏季最大频率风向入射角大于15°;在其他气候区,应使夏季最大频率风向入射角大于0°。

5.0.4.3 建筑的间距和通道的设置应符合村镇防灾的要求。

5.0.4.4 宅院宜缩小沿巷路一侧的边长;宅院组合宜采用一条巷路服务两侧住户的组合型式。

六公共建筑用地

6.0.1 公共建筑项目的配置应符合表6.0.1的规定。

6.0.2 各类公共建筑的用地面积指标应符合表6.0.2的规定。

6.0.3 村庄和中小型的集镇的公共建筑用地,除学校和卫生院以外,宜集中布置在位置适中、内外联系方便的地段。商业金融机构和集贸设施宜设在村镇人口附近或交通方便的地段。

6.0.4 学校用地应设在阳光充足、环境安静的地段,距离铁路干线应大于300m,主要人口不应开向公路。

6.0.5 集贸设施用地应综合考虑交通、环境与节约用地等因素进行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0.5.1 集贸设施用地的选址应有利于人流和商品的集散,并不得占用公路、主要干路、车站、码头、桥头等交通量大的地段。影响镇容环境和易燃易爆的商品市场,应设在集镇的边缘,并应符合卫生、安全防护的要求。

6.0.5.2 集贸设施用地的面积应按平集规模确定;非集时应考虑设施和用地的综合利用,并应安排好大集时临时占用的场地。

七生产建筑和仓储用地

7.0.1 产建筑用地应根据其对生活环境的影响状况进行选址和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7.0.1.1 本标准用地分类中的一类工业用地可选择在居住建筑或公共建筑用地附近。

7.0.1.2 本标准用地分类中的二类工业用地应选择在常年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侧及河流的下游,并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

7.0.1.3 本标准用地分类中的三类工业用地应按环境保护的要求进行选址,并严禁在该地段内布置居住建筑。

7.0.1.4 对已造成污染的二类、三类工业,必须治理或调整。

7.0.2 工业生产用地应选择在靠近电源、水源,对外交通方便的地段。协作密切的生产项目应邻近布置,相互干扰的生产项目应予以分隔。

7.0.3 农业生产设施用地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7.0.3.1 农机站(场)、打谷场等的选址,应方便田间运输和管理。

7.0.3.2 大中型饲养场地的选址,应满足卫生和防疫要求,宜布置在村镇常年盛行风向的侧风位,以及通风、排水条件良好的地段,并应与村镇保持防护距离。

7.0.3.3 兽医站宜布置在村镇边缘。

7.0.4 仓库及堆场用地的选址,应按存储物品的性质确定,并应设在村镇边缘、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段。粮、棉、木材、油类、农药等易燃易燃和危险品仓库与厂房、打谷场、居住建筑的距离应符合防火和安全的有关规定。

7.0.5 生产建筑用地、仓储用地的规划,应保证建筑和各项设施之间的防火间距,并应设置消防通路。

八道路、对外交通和竖向规划

8.1 路和对外交通规划

8.1.1 道路交通规划应根据村镇之间的联系和村镇各项用地的功能、交通流量,结合自然条件与现状特点,确定道路交通系统,并有利于建筑布置和管线敷设。

8.1.2 村镇所辖地域范围内的道路,按主要功能和使用特点应划分为公路和村镇道路两类,其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

8.1.2.1 公路规划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

8.1.2.2 村镇道路可分为四级,其规划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8.1.2的规定。

8.1.3 村镇道路系统的组成,应符合表8.1.3的规定。

8.1.4 镇道路应根据其道路现状和规划布局的要求,按道路的功能性质进行合理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8.1.4.1 连接工厂、仓库、车站、码头、货场等的道路,不应穿越集镇的中心地段。

8.1.4.2 位于文化娱乐、商业服务等大型公共建筑前的路段,应设置必要的人流集散场地、绿地和停车场地。

8.1.4.3 商业、文化、服务设施集中的路段,可布置为商业步行街,禁止机动车穿越;路口处应设置停车场地。

8.1.5 汽车专用公路,一般公路中的二、三级公路,不应从村镇内部穿过;对于已在公路两侧形成的村镇,应进行调整。

8.2 竖向规划

8.2.1 村镇建设用地的竖向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确定建筑物、构筑物、场地、道路、排水沟等的规划标高;

2 确定地面排水方式及排水构筑物;

3 进行土方平衡及挖方、填方的合理调配,确定取土和弃土的地点。

8.2.2 村镇建设用地的竖向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充分利用自然地形,保留原有绿地和水面;

2 有利于地面水排除;

3 符合道路、广场的设计坡度要求;

4 减少土方工程量。

8.2.3 建筑用地的标高应与道路标高相协调,高于或等于邻近道路的中心标高。

8.2.4 村镇建设用地的地面排水,应根据地形特点、降水量和汇水面积等因素,划分排水区域,确定坡向,坡度和管沟系统。

九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9.1 给水工程规划

9.1.1 给水工程规划中,集中式给水应包括确定用水量、水质标准、水源及卫生防护、水质净化、给水设施、管网布置;分散式给水应包括确定用水量、水质标准、水源及卫生防护、取水设施。

9.1.2 集中式给水的用水量应包括生活、生产、消防、浇洒道路和绿化、管网漏水量和未预见水量,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9.1.2.1 生活用水量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居住建筑的生活用水量应按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进行计算。

②公共建筑的生活用水量,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也可按居住建筑生活用水量的8%~25%进行估算。

9.1.2.2 生产用水量应包括乡镇工业用水量、畜禽饲养用水量和农业机械用水量,可按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9.1.2.3 消防用水量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9.1.2.4 浇洒道路和绿地的用水量,可根据当地条件确定。

9.1.2.5 管网漏失水量及未预见水量,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5%~25%计算。

9.1.3 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9.1.4 水源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水量充足,水源卫生条件好、便于卫生防护;

2 原水水质符合要求,优先选用地下水;

3 取水、净水、输配水设施安全经济,具备施工条件;

4 选择地下水作为给水水源时,不得超量开采;选择地表水作为给水水源时,其枯水期的保证率不得低于90%。

9.1.5 给水管网系统的布置,干管的方向应与给水的主要流向一致,并应以最短距离向用水大户供水。给水干管最不利点的最小服务水头,单层建筑物可按5~10m计算,建筑物每增加一层应增压3m。分散式给水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9.2 排水工程规划

9.2.1 排水工程规划应包括确定排水量、排水体制、排放标准、排水系统布置、污水处理方式。

9.2.2 排水量应包括污水量、雨水量,污水量应包括生活污水量和生产污水量,并应按下列要求计算。

9.2.2.1 生活污水量可按生活用水量的75%~90%进行计算。

9.2.2.2 生产污水量及变化系数应按产品种类、生产工艺特点和用水量确定,也可按生产用水量的75%~90%进行计算。

9.2.2.3 雨水量宜按邻近城市的标准计算。

9.2.3 排水体制宜选择分流制。条件不具备的小型村镇可选择合流制,但在污水排入系统前,应采用化粪池、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等方法进行预处理。

9.2.4 污水排放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有关规定;污水用于农田灌溉,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有关规定。

9.2.5 布置排水管渠时,雨水应充分利用地面迳流和沟渠排除;污水应通过管道或暗渠排放,雨水、污水的管、渠均应按重力流设计。

9.2.6 分散式与合流制中的生活污水,宜采用净化沼气池、双层沉淀池或化粪池等进行处理;集中式生活污水,宜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技术处理。生产污水的处理设施,应与生产设施建设同步进行。污水采用集中处理时,污水处理厂的位置应选在村镇的下游,靠近受纳水体或农田灌溉区。

9.3 供电工程规划

9.3.1 供电工程规划应包括预测村镇所辖地域范围内的供电负荷、确定电源和电压等级,布置供电线路、配置供电设施。

9.3.2 村镇所辖地域范围供电负荷的计算,应包括生活用电、乡镇企业用电和农业用电的负荷。

9.3.3 供电电源和变电站站址的选择应以县域供电规划为依据,并符合建站的建设条件,线路进出方便和接近负荷中心。

9.3.4 变电站出线电压等级应按所在地区规定的电压标准确定。

9.3.5 供电线路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沿公路、村镇道路布置;

2 宜采用同杆并架的架设方式;

3 线路走廊不应穿过村镇住宅、森林、危险品仓库等地段;

4 应减少交叉、跨越、避免对弱电的干扰;

5 变电站出线宜将工业线路和农业线路分开设置。

9.3.6 供电变压器容量的选择,应根据生活用电、乡镇企业用电和农业用电的负荷确定。

9.3.7 重要公用设施、医疗单位或用电大户应单独设置变压设备或供电电源。

9.4 邮电工程规划

9.4.1 邮电工程规划应包括确定邮政、电信设施的位置、规模、设施水平和管线布置。

9.4.2 邮电设施的规划应依据县域邮政、电信规划制定。

9.4.3 邮政局(所)的选址应利于邮件运输,方便用户。

9.4.4 电信局(所)的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9.4.4.1 宜靠近上一级电信局来线一侧。

9.4.4.2 应设在用户密度中心。

9.4.4.3 应设在环境安全、交通方便,符合建设条件的地段。

9.4.5 电话普及率应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确定百人拥有的电话机部数。

9.4.6 电信线路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9.4.6.1 应避开易受洪水淹没、河岸塌陷、土坡塌方以及有严重污染等地区。

9.4.6.2 应便于架设、巡察和检修。

9.4.6.3 宜设在电力线走向的道路另一侧。

9.5 村镇防洪规划

9.5.1 村镇所辖地域范围的防洪规划,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防洪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邻近大型工矿企业、交通运输设施、文物古迹和风景区等防护对象的村镇,当不能分别进行防护时,应按就高

不就低的原则,按现行的国家标准《防洪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9.5.2 村镇的防洪规划,应与当地江河流域、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绿化造林等的规划相结合,统一整治河道,修建堤坝、汗垸和蓄、滞洪区等防洪工程设施。

9.5.3 位于蓄、滞洪区内的村镇,当根据防洪规划需要修建围村埝(保庄圩)、安全庄台、避水台等就地避洪安全设施时,其位置应避开分洪口、主流顶冲和深水区,其安全超高宜符合表9.5.3的规定。

9.5.4在蓄、滞洪区的村镇建筑内设置安全层时,应统一进行规划,并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蓄滞洪区建

筑工程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附录A村镇用地计算表

A.0.1村庄用地计算应符合表A.0.1的规定。

A.0.2集镇用地计算应符合表A.0.2的规定。

注:集镇人口规模现状人,规划人。

附录B村镇用地分类名称中英文词汇对照表(建议性)

附录C本标准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①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②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③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2、条文中指定应按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规定”。

阜阳市新农村规划建设设计导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村庄规划建设,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农村社会文明,根据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安徽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及建设部《村镇规划编制办法》和《村镇规划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导则。

第二条本导则适用于全市村庄规划、整治及村庄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工程设施。本导则所称村庄,是指农村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聚居点。

第三条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当地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历史情况等,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部署村庄的各项建设。

(二)处理好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改造与新建的关系,使村庄建设规模、速度和标准同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相适应。

(三)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四)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合理安排住宅和各项设施的建设布局,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五)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绿化和村容村貌、环境卫生建设。

(六)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可行性。

第四条村庄规划包括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村庄规划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村庄规划经批准后,由乡(镇)人民政府公布并监督实施。

第五条村庄建设规划期限近期一般5年,远期15年。

第六条村庄规划编制和房屋设计,原则上要由具备一定资质的单位或相当规划设计水平的技术人员承担。

第二章村庄布局

第七条村庄布局要体现集聚发展,符合乡镇总体规划要求,有利于组织现代农业生产,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配套基础设施,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第八条根据村庄在村镇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分为中心村和基层村两个规模等级。按照《村镇规划标准》,结合我市平原地区和人口众多实际,5000人左右规模的区域规划一个中心村、4—6个基层村(居民点);中心村规划人口规模1000人以上,基层村规划人口规模600人左右,特殊情况下应不少于200人。

第九条村庄布局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村民的生活习惯、现有建设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认真分析,民主决策,科学规划。在村庄布局的总体构想上,可分为整治型、保护型和新建型三种类型进行规划。

整治型村庄:现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和建设规模,便于组织现代农业生产,具有较好的或可能形成较好的对外交通条件,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并可实施更新改造,村庄周边用地能够满足扩建需求。

保护型村庄:蕴涵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名人故里等。

新建型村庄:根据防洪、矿产资源开发、修建铁路、公路、机场等需要,确需重新规划建设的新型村庄。如移民建村、迁村并点等。

第十条整治型村庄可以缩村填实,也可以改建和扩建,应妥善处理新旧村庄的关系,积极推进旧村的改造和整治,合理延续原有村庄的空间格局,有序建设。村庄扩建要与原有村庄在社会网络、道路系统、空间形式等方面良好衔接,在建筑风格、景观环境等方面有机协调,可在原有村庄基础上选择1—2个方向集中建设,避免无序蔓延,尽量形成团块状紧凑布局形态,并统筹安排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

对规划撤并的村庄,除危房维修以外,应停止所有集体和个人的建设活动。

第十一条保护型村庄要在这次新村规划中切实加以保护。对于值得保护的建筑物加以修缮、整治,保留传统建筑风格,弘扬传统建筑文化。

第十二条新建型村庄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做到用地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设施配套完善、环境清新优美,充分体现浓郁乡风民情和时代特征。

第三章住宅

第十三条住宅应以双联式、联排式为主,积极引导公寓式住宅建设;结合地形灵活布局,空间围合丰富,户型设计多样。住宅设计遵循适用、经济、安全、美观、节能的原则,积极推广新型建筑材料。

第十四条住宅建筑风格应适合农村特点,体现地方特色。对具有传统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住宅应进行重点保护和修缮。

第十五条滨水住宅布局应处理好河流与道路的关系,道路宜平行或垂直于河流走向,使住宅建筑用地比较完整;住宅建筑群体的组合及其环境布置应结合水体环境进行规划建设,并充分考虑住宅的防洪安全。

第十六条住宅平面功能应方便农民生活,合理布置院落、利用院落,减少干扰,实现寝居分离、食寝分离和人畜分离。立面设计应统一协调,突出地方特色,体现乡土气息。

第十七条农村村民新建住宅,其宅基地的面积标准:城郊、农村集镇和圩区,每户不得超过160平方米;其他地区,每户不得超过220平方米。低层住宅(1—3层)建筑密度30%左右;多层住宅(4—6层)建筑密度25%左右。住宅层高不宜超过3米,其中底层层高可酌情增加,但不应超过3.3米。

第十八条住宅间距应符合防灾、卫生、日照等有关规范规定。连体房屋不宜超过4户(30米)。

第四章基础设施

第十九条村庄道路分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宅间道路三个等级。村庄主要道路路面宽度8米,建筑红线宽度不少于14米;次要道路6米,建筑红线不少于10米;宅间道路宽度不少于3.5米。根据村庄的规模不同,具体选择相应的道路等级。道路的组织形式与断面选择也要因地制宜,村庄主要道路有条件时应设置照明设施。第二十条给水工程规划中,集中式给水应包括用水量、水质标准、水源及卫生防护、水质净化、给水设施、管网布置;分散式给水应包括用水量、水质标准、水源及卫生防护和取水设施。分散式给水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排水工程规划中,可采用雨污合流排水体制。排水可采用明沟、明沟加盖板或暗管。提倡采用生活污水净化沼气进行预处理。

第二十一条供电工程规划应包括预测所辖地域范围内的供电负荷,确定电源和电压等级,布置供电线路,配置供电设施。生活用电指标不少于3000瓦/户。

第二十二条电信工程规划应确定设施位置、容量、线路及布置等,结合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预留,相对集中建设。电话、有线电视、广播网根据村庄建设的要求应尽量全面覆盖,原则与村庄通信管道统一规划、联合建设。

第二十三条确定生活垃圾处理方式,规划建设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结合农村改水改厕,逐步提高无害化卫生厕所的覆盖率,推广水冲式卫生厕所。

大力推广农村节能新技术,提倡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型能源。

第二十四条绿化规划应根据村庄现有的绿化基础和特点,结合各项用地规划,进行统一安排。充分利用村庄内部不宜建设的地段、道路两旁、房前屋后,栽树、种花种草,以发挥改善气候、保护环境和美化村庄的作用。第二十五条村庄应按规范设置消防通道,主要建筑物、公共场所应设置消防设施。安排各类防洪工程设施,应采用20年一遇以上标准,新建村庄选址应尽量在20年一遇洪水位以上。规划中应提出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措施。

第五章公共设施

第二十六条公共设施分公益型和商业服务型两类。公益型公共设施指管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商业服务型公共设施指日用百货店、食品店、粮店、综合修理店、理发店、娱乐场所、农副产品加工点等。

第二十七条公益型公共设施宜结合村庄公共设施中心或村口集中布置,形成村庄公共活动中心。公共设施的配套水平与村庄人口规模相适应,按每千人1000—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计算,并应与村庄住宅同步规划、建设和使用。

小学、幼儿园按县(市、区)教育部门有关规划进行布点。

第二十八条一般应设置的公益型公共设施,包括幼儿园(托儿所)、文化室、文化宣传栏、老年活动室、卫生室和相应的运动场地等,可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确定。

第二十九条商业服务型公共设施根据市场需要,按照规划进行选址,安排用地。

第六章景观环境

第三十条村庄景观环境的营造,应根据村庄整体风格特色、居民生活习惯、地形与外部环境条件和传统文化等因素,确定建筑风格和建筑群组合形式,注重加强村口与公共中心的景观环境建设,营造特色空间,展示地方文化,体现乡土气息。可设置既满足村民生活休闲需要又起点缀作用的环境设施小品。

第三十一条尽量保留现有河道水系,并加以整治和沟通,避免盲目截沟填塘,既丰富景观环境,又满足防洪和排水要求。

第七章村庄规划专业技术要点

第三十二条对规划范围内村庄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绘制图纸。绘制现状分析图最好以地形图为底图,内容包括行政区划、土地利用情况、设施情况和相关居民点的情况。

第三十三条村民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按以下要求控制:以非耕地为主建设的村庄,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指标80—100平方米;对以占用耕地建设为主或人均耕地面积0.7亩以下的村庄,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应酌情调减。

第三十四条村庄规划中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道路广场、绿化及其他用地(公用工程、生产服务设施用地)所占的比例,居住建筑用地占55—70%;公共建筑用地占6—12%;道路广场用地占9—16%;绿化用地占2—4%,其他用地占8—10%。

第八章村庄规划成果

第三十五条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前,原则上应委托具有测绘资格的单位或具有相当资格的测绘人员,对村庄规划范围进行测量。

编制村庄规划应对村庄的发展现状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

第三十六条村庄规划成果主要包括图纸和规划说明书两部分。村庄布局规划图纸包括:1、村庄布局现状图;

2、村庄布局规划图。村庄建设规划图纸包括:1、村庄位置图;2、村庄建设现状图;

3、村庄建设规划图;

4、管线综合规划图;

5、住宅单体选型图(4-6)。所有图纸比例为1:500-1:1000。规划图纸统一使用1号或2号图纸表示。

第三十七条规划图未能表示的,应以规划说明书来反映,规划说明书与规划图纸一起作为政府批准规划实施的文件。

第三十八条村庄建设规划应明确以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一村庄用地汇总表

项目数值(公顷)比例(%)人均面积(m2/人)

村庄总建设用地

1、居住建筑用地

2、公共建筑用地

3、道路广场用地

4、绿化用地

5、其它用地

表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项目计量单位数值

居住户数户

户均占地面积平方米

居住面积人

户均人口人

总建筑面积公顷

其中住宅建筑面积公顷

公共建筑面积公顷

户均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

人口密度人/公顷

停车位辆

绿地率 %

容积率——

第九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各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导则制定实施细则。

第四十条本导则由阜阳市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

义乌市新农村住房建设实施办法

义政发(2006)55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和规范新农村住房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集约利用土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浙土资发〔2005〕94号)等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结合《义乌市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制定本

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新农村住房建设是指农村居民按照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改造、拆建、新建住房的行为。

第三条新农村住房建设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集约用地、稳步推进”的原则进行。

第四条新农村住房建设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新农村办)负责指导,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镇街)负责组织,村级组织具体实施;市国土资源、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各自职责依法履行新农村住房建设涉及的行政职能。

第五条市政府每年专项安排新农村住房建设占用农用地的指标和额度,根据镇街的实际需求和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等情况分解到各镇街;各镇街应根据市政府下达的农用地指标和额度,统筹安排,制订年度计划,确定实施对象,分批次、有计划地组织实施。

第二章建设条件与规划编制

第六条村级组织总用地规模由建设用地审批对象的用地面积(含可增加安排的面积)、非村级组织成员合法房屋补偿所需的用地面积和需规划控制保护的面积(具体以审批为准)等组成。

第七条村庄建设规划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城乡一体化社区布局规划,根据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总用地规模和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科学编制,具体按照下列标准:

(一)建设用地审批对象人均规划用地不超过90平方米,其中,公共配套设施建筑占地面积人均不小于1.5平方米;

(二)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建筑密度不大于27%;城市规划区外的村庄,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建筑密度,但最高不超过35%;

(三)容积率控制在1.1以内;

(四)垂直房建筑檐口高度不超过13米;

(五)积极鼓励建设多层、高层水平套房,采用多层、高层水平套房的可适当增加建筑容积率,降低建筑密度(具体标准另行制订)。

第八条村庄建设规划要体现地方特色、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应做好古建筑物、近现代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军事设施、测绘标志、宗教场所、文物古迹、名贵古树等遗存保护。上述规划保护面积并计入总用地规模。

第九条在不突破总用地规模和规划指标的前提下,经村民会议通过,村级组织可根据批准的实施细则,自行确定实施方案、分步实施计划和建设多层、高层水平套房、垂直房等各类住宅的比例,经镇街审核批准,报市国土资源、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新农村办备案。分步实施的,不同批次规划指标应相衔接;采用多层、高层水平套房的,应按需要合理设置大中小户型,并先予实施。

第十条各镇街应根据城乡一体化社区布局规划,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规划设计条件,委托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市政府审批;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着重规划道路网、给排水、三线、公共配套等内容,住宅采用模式、建筑风格应相协调。各镇街应根据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村级组织的总用地规模,统一社区内村级组织意见后,确定各村建设的位置、范围,能与规划衔接的房屋尽可能予以保留。

第三章建设用地申请与审批

第十一条村级组织建设用地的审批对象为下列人员:

(一)村级组织实有在册成员;

(二)服兵役前属本村级组织成员的义务兵、士官;

(三)入学前属本村级组织成员的全日制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

(四)在劳改、劳教前属本村级组织成员的正在归正人员。

第十二条夫妻双方均为本村级组织实有在册成员,且已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可增加安排建房用地的家庭,增加一人标准安排。

属建设用地审批的对象,经村民会议通过,有下列情形可增加一人标准安排:(一)年满20周岁以上的未婚人员(不含离异的人员);

(二)已婚未育的家庭;

(三)服兵役、入学前属本村级组织成员的义务兵、士官和全日制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已婚未育的,且其配偶系本村级组织成员的家庭;

(四)在劳改、劳教前属本村级组织成员的正在归正人员已婚未育的,且配偶系本村级组织成员的家庭;

除上述情形外,建设用地按实有在册人员安排。增加安排建房用地的家庭,其建房用地总占地面积不超过140平方米。已享受审批宅基地政策的对象,今后因婚嫁等迁移户籍的,在迁入地不再批建宅基地。

第十三条在符合总用地规模和相关规划指标条件的前提下,建设用地审批对象的人均建筑占地面积标准由村级组织召开村民会议研究确定,报所在镇街审核、批准,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家庭成员建房用地获得批准后,应进行联建。家庭成员中建设用地审批对象拥有的合法旧房总占地面积超过可审批标准的,超过部分按占地面积1:0.7的比例按实安排,但家庭成员中建设用地审批对象的总占地面积最高不超过140平方米。

第十四条因家庭内部分割、赠与、继承,造成建设用地审批对象拥有旧房占地面积不足审批标准的,其建设用地审批应与其他成员合并计算;造成建设用地审批对象拥有旧房占地面积超过审批标准,致使家庭其他成员不足审批标准的,不予补足。

第十五条建设用地审批对象拥有的位于本村级组织范围内的合法房屋已出卖、赠与他人或已被司法部门依法查封拍卖的:

(一)剩余合法房屋仍超过审批标准的,超过部分按1:0.5的比例按实安排,但家庭成员的总占地面积最高不超过126平方米。

(二)剩余合法房屋不足审批标准的,按剩余合法房屋占地面积按实安排或水平房安排。采用水平房的,家庭成员实际拥有总占地面积不足1人建筑占地面积标准且实有在册3人及以下的,可安排108平方米以内水平套房一套;超过1人建筑占地面积标准但不足36平方米且实有在册3人及以下的,可安排126平方米以内水平套房一套;占地面积超过36平方米或占地面积不足36平方米但实有在册4人及以上的,可安排144平方米以内水平套房一套。

(三)实无住房的,按家庭照顾安排水平房。家庭实有在册成员人数在3人及以下安排建筑面积108平方米以内水平套房一套,4人及以上的安排建筑面积126平方米以内水平套房一套。

第十六条经村民会议通过,拆除非村级组织成员拥有的合法房屋,可采用经济补偿、水平房或垂直房补偿:

原有旧房建筑占地面积在108平方米以下的,按1:1的比例按实安排;占地

浙江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 浙江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33/ ××××-2010 浙江省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评价标准 (报批稿) Zhejiang evaluating standard for quality of building decoration engineering J×××××-2010

2010-××-××发布2010-××-××施行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浙江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浙江省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评价标准 (报批稿) Zhejiang evaluating standard for quality of building decoration engineering DB33/ ××××-2010 J×××××-2010 主编单位:浙江省建筑装饰行业协会 浙江省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施行日期:

2010年浙江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浙江省建设厅)建设发(2007)319号文《关于编制二OO七年度浙江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的要求,由浙江省建筑装饰行业协会和浙江省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编制组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实践和质量评价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评价项目及标准;5.评价规定以及附录。 本标准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浙江省建筑装饰行业协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标准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浙江省建筑装饰行业协会。(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路18号2楼,邮政编码:310005),以便适时修订完善。 本标准主编单位:浙江省建筑装饰行业协会 浙江省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武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展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银马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深美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村镇规划卫生标准

村镇规划卫生标准 村镇规划卫生标准作者:佚名 时间:2008-2-29 浏览量:村镇规划卫生标准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村镇规划卫生的基本原则、要求和住宅用地与产生有害因素企业、场所之间的卫生防护距离。 本标准适用于县以下的集镇(不含县城镇)和不同规模村庄的规划与建设,也适用于已编制的村镇规划的卫生评价和旧村镇的扩建和改建。 2引用标准 GB9981-88《农村住宅卫生标准》 GB7959-87《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3标准内容 村镇用地的卫生要求 村镇规划用地应首先选择对原有村庄、集镇的改造,新选用地要选择自然景观较好、向阳、高爽、易于排水、通风良好、土地未受污染或污染已经治理或自净、放射性本底值符合卫生要求、地下水位低的地段,并充分利用荒地,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 村镇用地必须避开地方病高发区、重自然疫源地,必须避开强风、山洪、泥石流等的侵袭。

村镇应选在有水质良好、水量充足、便于保护的水源的地段。 村镇各类建筑用地布局的卫生要求村镇用地要按各类建筑物的功能(例如住宅、工业副业生产、公共建筑、集贸市场等)划分合理的功能区。功能接近的建筑要尽量集中,避免功能不同的建筑混杂布置。对旧区的布局,要在充分利用的基础上逐步改造。 住宅建筑用地 住宅建筑应布置在村镇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最好的地段;选择在本地大气主要污染源常年夏季最小风向频率的下风侧和水源污染段的上游。 要有足够的住宅建筑用地,其中应有一定数量的公共绿地面积和基本卫生设施。 住宅设计要符合农村的住宅卫生标准(GB9981-88),并使尽量多的居室有最好的朝向,以保证其良好日照和通风。 住宅用地与产生有害因素的乡镇工业、副业、饲养业、交通运输及农贸市场等场所之间应设卫生防护距离。 卫生防护距离标准为(见表) 产生有害因素的企业、场所和规模卫生防护距离(m)养鸡场(只)200~10000100~200

村镇规划标准GB精编

书名:GB 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 作者:本社 出版日期:1994年4月1日 出版社:中国建筑书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工业 ISBN号:15112.14298 开本:32开 村镇规划标准 (GB 50188—93) 施行日期:1994年6月1日 一总则 1.0.1 为了科学地编制村镇规划,加强村镇建设和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劳动和生活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的村庄和集镇的规划,县城以外的建制镇的规划亦按本标准执行。 1.0.3 编制村镇规划,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二村镇规模分级和人口预测

2.1 村镇规模分级 2.1.1 村庄、集镇按其在村镇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宜分为基层村、中心村、一般镇、中心镇四个层次。 2.2 村镇人口预测 2.2.1 村镇总人口应为村镇所辖地域范围内常住人口的总和,其发展预测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Q——总人口预测数(人); Q——总人口现状数(人); K——

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 n——规划期限(年)。 2.2.2 集镇规划中,在进行人口的现状统计和规划预测时,应按其居住状况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性质进行分类。 2.2.4 集镇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应按下列方法进行计算。

眷人数。 和农业剩余劳力的转移因素进行计算。 三村镇用地分类 3.1 用地分类 3.1.1 村镇用地应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为: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生产建筑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9大类、28小类。 3.1.2 村镇用地的类别应采用字母与数字结合的代号,适用于规划文件的编制和村镇用地的统计工作。

新版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表格

附: 建设工程监理基本表式 A类表(工程监理单位用表) 浙建监A1 工程开工令 浙建监A2 工程暂停令 浙建监A3 工程复工令 浙建监A4 总监理工程师任命书 浙建监A4-1 总监理工程师代表授权书 浙建监A5 监理通知单 浙建监A5-1 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整改单 浙建监A6 旁站记录 浙建监A7 见证取样异常情况记录表 浙建监A8 工程款支付证书 浙建监A9 监理报告 B类表(施工单位报审、报验表) 浙建监B1 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 浙建监B1-1 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报审表浙建监B2 开工报审表 浙建监B3 复工报审表 浙建监B4 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 浙建监B5 施工控制测量成果报验表 浙建监B6 工程材料、设备、构配件报审表 浙建监B6-1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报审表 浙建监B7 报审、报验表 浙建监B8 分部工程报验表 浙建监B9 监理通知回复单 浙建监B10 单位工程竣工验收报审表 浙建监B11 工程款支付报审表

浙建监B12 施工进度计划报审表 浙建监B13 费用索赔报审表 浙建监B14 工程临时/最终延期报审表 C类表(通用表)浙建监C1 工作联系单 浙建监C2 工程变更单 浙建监C3 索赔意向通知书

工程开工令 工程名称:编号:

工程暂停令 工程名称:编号: 注:本表一式三份,项目监理机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各一份。

工程复工令 工程名称:编号: 注:本表一式三份,项目监理机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各一份。 浙建监A4

总监理工程师任命书 工程名称:编号: 浙建监A4-1

最新村镇规划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镇规划标准 GB 50188 — 2007 Standard for planning of town 1 总则 1.0.1为了科学地编制镇规划,加强规划建设和组织管理,创造良好的劳动和生活条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县级人民政府驻地以外的镇规划,乡规划可按本标准执行。 1.0.3 编制镇规划,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镇 town 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镇。 2.0.2镇域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town 镇人民政府行政的地域。 2.0.3镇区 seat of government of town 镇人民政府驻地的建成区和规划建设发展区。 2.0.4村庄 village 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的聚居点。 2.0.5县域城镇体系 county seat town and township system of county 县级人民政府行政地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中有机联系的城、镇(乡)群体。 2.0.6镇域镇村体系 town and village system of town 镇人民政府行政地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中有机联系的镇区和村庄群体。 2.0.7中心镇 key town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各分区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中发挥中心作用的镇。 2.0.8一般镇 common town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中心镇以外的镇。 2.0.9中心村 key village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中,设有兼为周围村服务的公共设施的村。 2.0.10基层村 basic-level village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中,中心村以外的村。 3 镇村体系和人口预测 3.1 镇村体系和规模分级 3.1.1镇域镇村体系规划应依据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确定的中心镇、一般镇的性质、职能和发展规模进行制定。 3.1.2镇域镇村体系规划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调查镇区和村庄的现状,分析其资源和环境等发展条件,预测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劳力和人口的流向趋势; 2、落实镇区规划人口规模,划定镇区用地规划发展的控制范围; 3、根据产业发展和生活提高的要求,确定中心村和基层村,结合村民意愿,提出村庄的建设调整设想; 4、确定镇域内主要道路交通,公用工程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保护、防灾减灾防疫系统。 3.1.3镇区和村庄的规划规模应按人口数量划分为特大、大、中、小型四级。 在进行镇区和村庄规划时,应以规划期末常住人口的数量按表3.1.3的分级确定级别。

建设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2013浙江省补充规定一

附件: 建设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2013)浙江省补充规定 一、通用部分 (一)建设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2013(以下简称“计算规范”)中规定对于挖沟槽、基坑、一般土石方因工作面和放坡增加的工程量是否并入各土石方工程量中,应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行业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实施,我省在具体贯彻实施时,应按照计算规范有关规定,将因挖沟槽、基坑、一般土石方因工作面和放坡所增加的工程量并入各土石方工程量中计算。如各专业工程清单提供的工作面宽度和放坡系数与我省现行预算定额不一致,按定额有关规定执行。 (二)计算规范本次增补了技术措施项目清单,对于其工程量的计算,规定了“相应专项设计不具备时,可按暂估量计算”。我省在具体贯彻实施时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对于技术措施项目清单,工程数量可以计算或有专项设计的,必须按设计有关内容计算并提供工程数量;否则,对可由施工单位自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且无需组织专家论证的,按以下原则处理: 1.其工程数量在编制工程量清单时可为暂估量,并在编制说明中注明。办理结算时,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计算; 2.以“项”增补计量单位,由投标人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自行报价。 二、《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4-2013 (一)计算规范“附录B地基处理与边坡支护工程”和“附录C桩基础工程”中的空桩长度=孔深-桩长,此处的桩长应包括加灌长度。加灌长度设计有注明时按设计规定计算;设计未注明时,按我省现行预算定额有关规定计算。 (二)计算规范“附录B地基处理与边坡支护工程”和“附录C桩基础工程”工作内容中包括了打桩场地硬化的费用。我省在具体贯彻实施时根据本省实际情况,该费用应按措施项目单独列项计算,不包括在“附录B地基处理与边坡支护工程”和“附录C桩基础工程”相应清单项目的工作内容中。 (三)计算规范“附录C桩基础工程”中预制钢筋混凝土管桩(清单编码:010301002)、沉管灌注桩(清单编码:010302002)工程量计算规则为“以米计量,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桩

村镇规划资料收集

村镇规划资料收集 一总则 1.0.1为了科学地编制村镇规划,加强村镇建设和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劳动和生活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全国的村庄和集镇的规划,县城以外的建制镇的规划亦按本标准执行。 1.0.3编制村镇规划,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 二村镇规模分级和人口预测 2.1村镇规模分级 2.1.1村庄、集镇按其在村镇体系 中的地位和职能宜分为基层村、中 心村、一般镇、中心镇四个层次。 2.1.2村镇规划规模分级应按其 不同层次及规划常住人口数量,分 别划分为大、中、小型三级,并应 符合以表2.1.2的规定。 2.2村镇人口预测 2.2.1村镇总人口应为村镇所辖地域范围内常住人口的总和,其发展预测应按下式计算:Q = Qo (1+K)n + P 式中Q——总人口预测数(人); Q——总人口现状数(人); 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 n——规划期限(年)。

2.2.2集镇规划中,在进行人口的现状统计和规划预测时,应按其居住状况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性质进行分类。 2.2.3集镇规划期内的人口分类预测,应按表2.2.3的规定计算。 2.2.4集镇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应按下列方法进行计算。 2.2.4.1建设项目尚未落实的情况下,宜按平均增长法计算人口的发展规模。计算时应分析近年来人口的变化情况,确定每年的人口增长数或增长率。 2.2.4.2建设项Array目已经落实、规划 期内人口机械增 长稳定的情况下, 宜按带眷系数法 计算人口发展规 模。计算时应分析 从业者的来源、婚 育、落户等状况, 以及村镇的生活 环境和建设条件 等因素,确定增加 从业人数及其带 眷人数。 2.2.4.3根据土 地的经营情况,预 测农业劳力转移 时,宜按劳力转化法对村镇所辖地域范围的土地和劳力进行平衡,计算规划期内 农业剩余劳力的数量,分析村镇类型、发展水平、地方优势、建设条件和政策影 响等因素,确定进镇的劳力比例和人口数量。 三村镇用地分类 3.1用地分类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建设工程监理工作标准 DB33/T1104—2014 1 总则 1.0.1为规范建设工程监理工作,提高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水平,促进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活动。 1.0.3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活动除遵循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相关建设工程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工程监理单位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依法成立并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工程监理企业资质证书,从事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活动的服务机构。 2.0.2 建设工程监理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工程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根据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勘察设计文件及合同,在施工阶段对建设工程质量、进度、造价进行控制,对合同、信息进行管理,对工程建设相关方的关系进行协调,并履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法定职责的服务活动。 2.0.3 相关服务Related services 工程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按照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约定,在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保修等阶段提供的服务活动。 2.0.4 项目监理机构Project management department 工程监理单位派驻工程项目负责履行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的组织机构。 2.0.5 注册监理工程师Registered project management engineer

取得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执业证书》和执业印章,从事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等活动的人员。 2.0.6 浙江省监理工程师Project Management engineer of Zhejiang 取得《浙江省监理工程师证书》,从事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等活动的人员。 2.0.7 总监理工程师Chief project management engineer 具有注册监理工程师或浙江省监理工程师证书,由工程监理单位法定代表人书面任命,负责履行建设工程监理合同、主持项目监理机构工作的人员。 2.0.8 总监理工程师代表Representative of chief project management engineer 具有注册监理工程师或浙江省监理工程师证书,经工程监理单位法定代表人同意,由总监理工程师书面授权,代表总监理工程师行使其部分职责和权力的人员。 2.0.9 专业监理工程师project management engineer 具有注册监理工程师或浙江省监理工程师证书,由总监理工程师授权,负责实施某一专业或某一岗位的监理工作的人员。 2.0.10 监理员Site supervisor 取得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颁发的《浙江省建设专业管理岗位资格证书》中的监理员证书,从事监理工作的人员。 2.0.11 监理规划Project management planning 项目监理机构全面开展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0.12 监理实施细则Detailed rules for project management 针对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操作性文件。 2.0.13 工程变更Engineering Variations 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工程在材料、工艺、功能、构造、尺寸、技术指标、工程量及施工方法等方面做出的改变。 2.0.14 工程进度控制Project progress control 以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的工期为目标,对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进行审核,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比较并协调调整等一系列监理活动,督促施工单位按期竣工,交付使用。

《城镇燃气规划规范》GB/T51098-2015.pdf

《城镇燃气规划规范》GB/T 51098-2015 目录 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4用气负荷 4.1 负荷分类 4.2 负荷预测 4.3 规划指标 5燃气气源 6燃气管网 6.1 压力级制 6.2 管网布置 6.3 水力计算 7调峰及应急储备 7.1 调峰 7.2 应急储备 8燃气厂站 8.1 一般规定 8.2 天然气厂站 8.3 液化石油气厂站 8.4 汽车加气站 8.5 人工煤气厂站 9运行调度系统 附录A 城镇燃气规划编制需调研收集的资料及规划编制内容 附录B 燃气设施用地指标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1总则 1 总则 1.0.1 为提高城镇燃气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贯彻节能减排政策,保障供气安 全,促进燃气行业技术进步,指导城镇燃气工程建设,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规划或镇规划中的燃气规划的编制。 1.0.3 城镇燃气规划应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坚持安全稳定、节能环保、节 约用地的原则,以城市、镇的总体规划和能源规划为依据,因地制宜进行编制。

1.0.4 城镇燃气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 术语 2.0.1 集中负荷concentrated load 大型工业用户、燃气电厂、大型燃气锅炉房等对管网布局和稳定运行构成较大影响的负荷。 2.0.2 可中断用户interruptible customer 在系统事故、气源不足或供气高峰等特定时段内,可中断供气的用户。 2.0.3 不可中断用户uninterruptible customer 停止供气将严重影响生活秩序或威胁设备及人身安全的用户。 2.0.4 非高峰期用户off-peak customer 在低于城镇燃气管网年平均日供气量时才用气的用户。 2.0.5 负荷曲线load curve 在一定时间内,一类或多类用户负荷叠加后的用气量变化曲线,包括:年负荷曲线、周负荷曲线、日负荷曲线。年负荷曲线反映月负荷波动,周负荷曲线反映日负荷波动,日负荷曲线反映小时负荷波动。 2.0.6 小时负荷系数hourly load coefficient 年平均小时用气量与高峰小时用气量的比值。 2.0.7 日负荷系数daily load coefficient 年均日负荷与高峰日负荷的比值,表示负荷变化的程度。数值越接近于1,表明用气越均衡。 2.0.8 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he maximum load utilization hours 年总用气量与高峰小时用气量的比值。 2.0.9 最大负荷利用日数the maximum load utilization days 年总用气量与高峰日用气量的比值。 2.0.10 用气结构structure of gas consumption 不同种类燃气用户年用气量占年总用气量的百分比。 2.0.11 年负荷增长率yearly load growth rate 当年用气增长量与上年用气量的比值。 2.0.12 负荷密度load density

村镇卫生防护距离的选取

村镇规划卫生标准 村镇规划卫生标准 作者:中华人民… 文章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点击数:545 更新时间:2006-9-11 13:42:01 村镇规划卫生标准 Health Stanards for Township-Village Planning 为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控制天然和人为的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和间接危害,充分利用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自然因素,为村镇居民提供卫生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保障身体健康,特制订本标准。 村镇规划卫生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村镇规划卫生的基本原则、要求和住宅用地与产生有害因素企业、场所之间的卫生防护距离。 本标准适用于县以下的集镇(不含县城镇)和不同规模村庄的规划与建设,也适用于已编制的村镇规划的卫生评价和旧村镇的扩建和改建。 2引用标准 GB9981-88《农村住宅卫生标准》 GB7959-87《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3标准内容 3.1村镇用地的卫生要求 3.1.1村镇规划用地应首先选择对原有村庄、集镇的改造,新选用地要选择自然景观较好、向阳、 高爽、易于排水、通风良好、土地未受污染或污染已经治理或自净、放射性本底值符合卫生要求、地下水位低的地段,并充分利用荒地,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 3.1.2村镇用地必须避开地方病高发区、重自然疫源地,必须避开强风、山洪、泥石流等的侵袭。 3.1.3村镇应选在有水质良好、水量充足、便于保护的水源的地段。 3.2村镇各类建筑用地布局的卫生要求村镇用地要按各类建筑物的功能(例如住宅、工业副业 生产、公共建筑、集贸市场等)划分合理的功能区。功能接近的建筑要尽量集中,避免功能不同的建筑混杂布置。对旧区的布局,要在充分利用的基础上逐步改造。 3.2.1住宅建筑用地 3.2.1.1住宅建筑应布置在村镇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最好的地段;选择在本地大气主要污染源常 年夏季最小风向频率的下风侧和水源污染段的上游。 3.2.1.2要有足够的住宅建筑用地,其中应有一定数量的公共绿地面积和基本卫生设施。 3.2.1.3住宅设计要符合农村的住宅卫生标准(GB9981-88),并使尽量多的居室有最好的朝向, 以保证其良好日照和通风。 3.2.1.4住宅用地与产生有害因素的乡镇工业、副业、饲养业、交通运输及农贸市场等场所之间 应设卫生防护距离。 3.2.1.5卫生防护距离标准为(见表)

最新村镇规划整理

村镇规划 一、城乡规划法的作用 1、贯彻依法治国的精神,更有利于依法行政 2、城乡统筹、一体化规划 3、为村镇规划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4、体现了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5、构建了公众参与的制度框架 6、有助于建立乡村规划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居民点的概念 居民点是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 三、村镇的基本特点、村镇规划的概念 1、特点(1)区域的特点:村镇在规模、分布、平面布局以及建筑形式、构造等方面也必然产生差别——平原和山区,南方和北方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2)经济特点:农业经济所占比重较大。以农、收、副、渔业生产经济为主。 (3)基础设施特点:基础设施不足,发展落后 (4)村镇环境特点①村镇环境脏②环境建设乱③环境意识差 2、概念村镇总体规划是在全乡范围内进行的村镇布点规划和相应的各项建设的全面部署。是全乡山、水、田、林、路、村综合规划的组成部分。 四、规划新世纪现代化村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原则; 2、珍惜土地原则; 3、近远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原则; 4、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原则; 5、创造舒适、卫生居住环境原则; 6、发挥集镇基地作用原则; 7、保护名胜古迹原则; 8、认真贯彻群众路线的原则; 9、可持续发展原则。 五、简要说明村镇规划的资料内容包含哪些 1、自然条件和历史资料 (1)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气象气候 (2)区域概况:资源条件、区位条件、农业生产条件 (3)历史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遗迹和历史建筑、历史沿革 2、社会经济资料 (1)人口结构:村镇现状总人口、职业构成、年龄构成、人口变动情况 (2)村镇建设管理情况(3)村镇工业发展状况(4)集市贸易 3、现有建筑物、工程设施与环境资料 (1)居住建筑(2)公共建筑与绿地(3)工程设施:交通运输、道路桥梁、给水、排水、供电(4)环境资料 六、村镇体系结构层次划分分为哪四个层次 我国村镇的体系结构一般按各自所处的地位、职能进行层次划分自下而上依次分为基层村--中心村--一般集镇--中心镇4个层次 (1)基层村:是村镇中从事农业和家庭副业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居民点, 没有或者只有简单的生活福利设施。在生产组织上,有的是一个村民小组,有的是几个村民小组,住户规模少则几户,多则百余户。

新版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新版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表格资料

附: 建设工程监理基本表式 A类表(工程监理单位用表) 浙建监A1 工程开工令 浙建监A2 工程暂停令 浙建监A3 工程复工令 浙建监A4 总监理工程师任命书 浙建监A4-1 总监理工程师代表授权书 浙建监A5 监理通知单 浙建监A5-1 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整改单 浙建监A6 旁站记录 浙建监A7 见证取样异常情况记录表 浙建监A8 工程款支付证书 浙建监A9 监理报告 B类表(施工单位报审、报验表) 浙建监B1 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 浙建监B1-1 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报审表浙建监B2 开工报审表 浙建监B3 复工报审表 浙建监B4 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 浙建监B5 施工控制测量成果报验表 浙建监B6 工程材料、设备、构配件报审表

浙建监B6-1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报审表 浙建监B7 报审、报验表 浙建监B8 分部工程报验表 浙建监B9 监理通知回复单 浙建监B10 单位工程竣工验收报审表 浙建监B11 工程款支付报审表 浙建监B12 施工进度计划报审表 浙建监B13 费用索赔报审表 浙建监B14 工程临时/最终延期报审表 C类表(通用表)浙建监C1 工作联系单 浙建监C2 工程变更单 浙建监C3 索赔意向通知书

浙建监A1 工程开工令 工程名称:编号: 致(施工单位): 经审查,本工程已具备施工合同约定的开工条件,现同意你方开始施工,开工日期为:年月日。 附件:开工报审表 项目监理机构(盖章) 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加盖执业印章) 年月日注:本表一式三份,项目监理机构、建设单位、

《浙江省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 Standaras for planning parking lots(garages) in urba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DB33/1021—2005 J10628—2005 2005-08-04 发布 2005-08-01 实施 浙江省建设厅发布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 Standaras for planning parking lots(garages) in urba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DB33/1021—2005 主编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批准部门:浙江省建设厅 施行日期:2005 年 8 月 1 日 浙江省建设厅文件 建科发[2005]168号 关于发布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的通知 各市建委(建设局),绍兴市建管局,省级有关厅、局,省建设投资集团,省标准设计站,各有关单位:根据我厅印发的《二OO四年度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标准设计图集编制、修订计划》,(建科发[2004]115号),由浙江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主编的《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已通过审查,现批准为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编号为DB33/1021-2005,自2005年8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浙江省建设厅负责管理,浙江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 浙江省建设厅 二 O O 五年八月四日

村镇规划复习内容

村镇规划复习资料 题型:选择、填空、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 一、基本知识点: 1、风向频率:在一定时间内把各个方向的风的发生次数用百分数来表示。 即:=100%?某一风向发生次数风向频率风向总观测次数 2、干燥度:是指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用以作为判断干旱的标准。 3、聚集-扩散理论: 4、道路网密度:道路网密度是衡量道路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 即:道路网密度=道路总长/村镇用地面积(km/km 2) 5、村镇规划:是一定时期内村镇建设的蓝图和指导性文件。 6、竖曲线:为使路线柔和平顺,行车平稳、安全、舒适,在纵坡转折点处设置平 滑的线,将相邻两条不同纵坡的直线坡段衔接起来的曲线。 7、曲度系数:衡量路线的短捷程度,又称非直线系数,指道路始、终点间的实际 交通距离与其空间直线距离之比。 即:=λ道路始、终点间的实际交通距离曲度系数()两点间直线的距离 8、道路网密度:道路网密度=道路总长/村镇用地面积,2=(/)l km km F δ∑∑ 。 是衡量道路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 9、安全行车视距:为确保行车安全,驾驶员能随时看到前面一定距离的路面,以便 随时发现障碍物或迎面开来的车辆,能及时采取减速避让或刹 车等措施,避免发生事故,保证这种必需的最短安全视距。 10、平面系数(技术经济指标):平面系数=居住面积/居住建筑面积×100% 11、居民点: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 的一个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场所 12、耕作半径:以村落为圆心画一个圆,圆周便是这个村落中农民所能耕作的最大范围,圆的半径即为耕作半径,也叫劳动半径。 13、住宅面积占居民区总建筑面积: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求与内容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求与内容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求 第一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落实省域、市(州)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出的要求;引导和调控县域村镇的合理发展与空间布局;指导村镇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 第二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突出以下重点: (一)综合分析评价县域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确定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二)研究县域产业发展与布局,明确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三)分析研究县域人口增长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趋势,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确定城镇化模式及水平。 (四)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确定城乡居民点集中建设、协调发展的总体方案,确定村镇体系结构,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确定村庄布局的基本原则,明确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庄,提出农村居民聚居点治理和建设的管理策略。 (五)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实施措施,防止灾害、确保安全,提出县域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六)按照城乡统筹、共建共享的原则,统筹布置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确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实现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和社会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防止重复建设。 第三条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按照因地制宜的要求,根据不同地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村镇建设现状及农村生产方式的差别,强调不同的原则和内容。要区别平原、丘陵、山区、高原等不同地域,经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体现不同的地域特色,突出不同的城乡空间布局特点,选择不同的城乡协调发展战略。 第四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是必须严格执行的规划内容,是对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强制性内容应在图纸上准确标明,文本上明确,规范表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管理措施。 第五条对涉及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村镇规划标准

村镇规划标准 来源:发布时间:2004-5-23 16:36:54 村镇规划标准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4年6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村镇规划标准》的通知 建标[1993]732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有关计委,各计划单列市建委: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39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村镇规划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四年六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建筑技术发展研究中心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3年9月27日 1 总则 1.0.1 为了科学地编制村镇规划,加强村镇建设和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劳动和生活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的村庄和集镇的规划,县城以外的建制镇的规划亦按本标准执行。 1.0.3 编制村镇规划,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2村镇规模分级和人口预测 2.1 村镇规模分级 2.1.1 村庄、集镇按其在村镇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宜分为基层村、中心村、一般镇、中心镇四个层次。

2.1.2 村镇规划规模分级应按其不同层次及规划常住人口数量,分别划分为大、中、小型三级,并应符合表2.1.2的规定。 村镇规划规模分级表2.1.2 2.2村镇人口预测 2.2.1村镇总人口应为村镇所辖地域范围内常住人口的总和,其发展预测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Q——总人口预测数(人); Q0——总人口现状数(人); 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 n——规划期限(年)。 2.2.2集镇规划中,在进行人口的现状统计和规划预测时,应按其居住状况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性质进行分类。 2.2.3集镇规划期内的人口分类预测,应按表2.2.3的规定计算。 集镇规划期内人口分类预测表2.2.3

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制度

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改善村镇的生产、生活环境,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之外的村庄、集镇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建制镇的建设管理。第三条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节约用地、保护环境、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依靠群众、规范管理和促进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村镇的规划建设,应当引导企业向建制镇、集镇集中,促进乡镇工贸小区发展。在建制镇、集镇和有条件的村庄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应当实行综合开发、配套建设。鼓励农民按规划建设多层住宅。在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中,应当加强“空心村”治理、旧村改造和较分散的、生活条件差的自然村的迁村并点、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第五条县(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一)贯彻实施有关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二)指导、监督村镇规划的编制、调整、变更、实施;(三)负责对村镇规划区内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和个体工匠建设活动的管理;(四)负责

村镇房屋、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筑工程标准设计和通用设计的推广实施工作;(五)指导、监督本行政区内村镇公共设施、村容镇貌、环境卫生及集镇和村庄房屋的管理工作;(六)负责村镇原有宅基地和村镇空闲地之外的住宅规划审批和乡(镇)村企业、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的选址、定点、规划审批;(七)负责乡(镇)村企业、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和管理权限内住宅建设项目的工程管理;(八)依法查处违反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县(市)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配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第六条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一)贯彻实施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二)组织编制、申报和实施村镇建设规划;(三)负责村镇居民住宅建设的选址、定点及在原有宅基地和村镇空闲地上住宅建设规划审批;(四)受委托对乡(镇)村企业、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工程管理的定位、验线和验收工作;(五)负责对村镇住宅建设项目定位和确定标高,并可委托村民委员会具体实施;(六)负责村镇公共设施、村容镇貌、环境卫生及集镇和村庄房屋的管理;(七)调解村民之间因建设引起的纠纷。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村镇

村镇规划编制现状

村镇规划编制现状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我国村镇规划编制现状、存在问题 及完善措施探讨 【摘要】通过对我国村镇规划编制历史进程的分析可知,长期以来我国重城市建设,轻乡村建设,导致乡村建设存在缺乏科学规划、基础设施配置滞后、缺乏法规标准等问题。针对当前我国村镇规划编制在规划体系、规划标准、规划内容及规划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应有针对性地提出未来我国村镇规划编制的重点、方向和完善措施,大力提升村镇规划编制和管理水平,使编制办法、技术与标准能够适应相关制度和乡镇村庄发展要求,以实现统筹城乡、推进一体化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关键词】村镇规划;编制体系;规划标准 Abstract :A review of the history of the compilation of town and village plans reveals that these plans havetraditionally lagged behind the sophistication of city plans. This results in less scientific planning, a lack ofinfrastructure, and insufficient planning legislation in town and village plans. This paper emphasizes methodsand directions that will improve plan compilation and management in towns and villages. This will promote thecreation of plans that meet the institutional and development needs of towns and villages, and ultimately therealization of integrated rural and urban development. Key words:Town and village planning, Plan compilation system, Planning standards

村镇规划重点

名词解释: 1、居民点是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 2、村镇性质是指村镇在一般区域内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即村镇的个性、特点、作用和发展方向。 3、村镇用地是指用于村镇建设、满足村镇功能需要的土地,它既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村镇规划范围但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 4、曲度系数:亦称非直线系数,是指道路始、终点间的实际交通距离与其空间直线距离之比。 5、道路网密度是指道路总长(不含居住小区、街坊内通向建筑物组群用地内的通道)∑L与村镇用地面积∑F的比值。 6、道路横断面是指沿着道路宽度、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方向的剖面。 7、道路横断面的规划宽度,称为路幅宽度,它通常指村镇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建筑红线之间的道路用地总宽度,包括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以及安排各种管(沟)线所需宽度的总和。 8、沿着道路中心线方向所做的垂直剖面,称为道路的纵断面。 9、用两条相交道路的停车视距作为直角边长,在交叉口所组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 10、建筑密度=住宅、公共服务设施和其他建筑物底层占地面积/建筑基地面积×100% 11、容积率(建筑面积毛密度);指每公顷宅基地上拥有各类建筑的平均建筑面积,或按宅基地范围内的总建筑面积除以宅基地总面积计算(%) 简答论述: 1、村镇总体规划的工作内容: 村镇总体规划是指中心镇和一般镇的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包括: ?确定规划期限。村镇总体规划期限应与乡(镇)域规划期限相适应,一般为10-20年。 ?确定村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预测人口发展规模,选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在对村镇用地的适宜性作出全面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村镇的现状条件和远景发展的可能性,进行村镇的总体布局:合理划分用地功能分区,综合安排住宅、工业、对外交通运输、仓库、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绿化用地的布局。?确定村镇道路系统的车站、码头等交通运输设施的位置选择;充分分析村镇的发展方向和布局形态,合理确定村镇的公共中心,布置大型公共建筑物的位置。?确定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环保、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并进行综合协调。 ?确定进行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用地调整的原则、方针和步骤。 ?确定村镇近期建设规划范围。提出近期建设的主要工程项目,安排近期各项建设用地。 ?确定对历史文化名镇有保留意义的历史文化古迹、革命纪念地或设施的保护措施。对处于地震威胁区的村镇则要编制抗震防灾规划。 ?估算村镇近期建设的投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