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整式的乘除知识结构图

15整式的乘除知识结构图

15整式的乘除知识结构图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单元知识结构框架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理解单元知识结构框架 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在《圆》这个单元中,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相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理解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动学生空间观点的进一步发展。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我对这个单元教材的理解和我的主要教学策略:(出示课件) 一、课标要求: 关于圆,在第一学段(1—3年级)的要求是: 1.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的特征。初步了解它是轴对称图形。 3.能对简单图形实行分类并会用各种平面图形拼图。 在本学段,即第二学段(4—6年级)的要求是: 1.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圆,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2.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能使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3.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准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4.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圆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形成综合使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它同直线图形有不同的特点。在本册之前各册教材出现的平面图形都是直线图形。所以“圆”的教学是学生系统理解曲线图形特征的开始。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虽然也出现过圆,但仅仅直观的理解,比如: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五单元《理解物体和图形》《分类》,初步理解圆并能够对基本图形实行分类。 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尝试用不同的立体图形或平面图形实行设计和拼组。 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初步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并知道它有无数条对称轴。 本册的第四单元《圆》,要理解圆的基本特征,会画圆,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会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理解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在这个单元里,教材还利用学生已有的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理解探讨圆的轴对称特点,给出轴对称图形

整式的乘除知识点归纳

整 式 的 乘 除 知识点归纳: 1、单项式的概念:由数与字母的乘积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指数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如:bc a 22-的 系数为2-,次数为4,单独的一个非零数的次数是0。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如:122++-x ab a ,项有2a 、ab 2-、x 、1,二次项为2a 、ab 2-,一次项为x ,常数项为1,各项次数分别为2,2,1,0,系数分别为1,-2,1,1,叫二次四项式。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注意:凡分母含有字母代数式都不是整式。也不是单项式和多项式。 4、多项式按字母的升(降)幂排列: 如:1223223--+-y xy y x x 按x 的升幂排列:3223221x y x xy y +-+-- 按x 的降幂排列:1223223--+-y xy y x x 5、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n m n m a a a +=?(n m ,都是正整数)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注意底数可以是多项式或单项式。 如:532)()()(b a b a b a +=+?+ 6、幂的乘方法则:mn n m a a =)((n m ,都是正整数)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如:10253)3(=- 幂的乘方法则可以逆用:即m n n m m n a a a )()(== 如:23326)4()4(4== 已知:23a =,326b =,求3102a b +的值; 7、积的乘方法则:n n n b a ab =)((n 是正整数) 积的乘方,等于各因数乘方的积。 如:(523)2z y x -=5101555253532)()()2(z y x z y x -=???-

圆的认识知识点总结

圆的认识知识点总结 圆的认识知识点总结? 圆的定义:圆是一种几何图形。当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个端点在平面内旋转一周时,它的另一个端点的轨迹叫做圆。在一个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相关定义: 1 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圆。这个定点叫做圆的圆心。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2 连接圆心和圆上的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字母表示为r。 3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字母表示为d。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4 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最长的弦是直径,直径是过圆心的弦。 5 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

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优弧是用三个字母表示。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劣弧用两个字母表示。半圆既不是优弧,也不是劣弧。优弧是大于180度的弧,劣弧是小于180度的弧。 6 两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7 弦和它所对的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弓形。8 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9 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10 圆周长度与圆的直径长度的比值叫做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通常用π表示,π=……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取π≈。11圆周角等于相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2 圆是一个正n边形,边长无限接近0但不等于0。圆的集合定义:圆是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其中定点是圆心,定长是半径。? 圆的字母表示:以点O 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O”。圆—⊙;半径—r或R;弧—⌒;

圆的认识知识结构图

《圆的认识》单元知识点 1、圆的认识 (1) 直径是圆中所有线段中最长的一条。 (2) 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 是直径的一半。 (3)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4)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5) 画圆时,圆规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圆规两脚之间距离是 半径。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知识结构图 广 圆各部分名称(圆心、直径、半径) 圆的认识 < 圆的画法、对称轴 圆的周长 圆 的 认 识 r 推导过程(渗透转化思想) 圆的面积 2 . . 2 圆面积=n r X r= n r 。即:S=n r 与圆相关的计算 二、核心知识点 半圆的周长、面积计算 圆的周长=圆周率x 直径=圆周率x 半 径 X 2 (C =n d 或 C = 2 n r ) 组合图形求面积

(6) 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所在的 直线 (7) 正方形里最大的圆:圆心是对角线交点,半径是正方形边长 的一半。 (8) 长方形里最大的圆:圆心是对角线交点,半径是长方形宽的一半。 2、圆的周长 (1) 圆周率: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n表示。n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n~ 3.14。 (2) 圆的周长二圆周率X直径二圆周率x半径X 2 (C=n d或C= 2 (3) 半圆的周长二圆周长的一半+直径(C半圆二n d宁2+ d, C半圆二n r + 2r (4)常用数据(略,自己背诵) (5)同一个圆里,圆的周长是直径的n倍,圆的周长是半径的2 n倍。 3、圆的面积 (1)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把圆分成若干等份,剪开后,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 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 圆的半径。 因为:长方形面积二长X宽,所以:圆面积二n r X r= n r2。即:S=n r2。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结构图[1]

例1:什么叫比例比例的意义 比例基本性质 2 例2例3:解比例 4:例5例6求实际、图上距离,比例尺 3:成正比例的量 4——例6:成反比例的量 7: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圆锥的体积计算 例2:圆锥的重量计算 :填写统计表 :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 :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数的改写 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 简易方程 例4:分数应用题 例5:用比例解应用题 质量单位 名数的改写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1.比例:表示两个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外项 3.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4.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5.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商,叫做比值。 6.比例的意义: 两个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于连接起来 80:2=200:5 80:200=2:5 师:以上这些比中,有整数比也有小数比和分数比,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们就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接起来。把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用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比例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 师:通过学习要求同学们明确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条件,并根据不同要求,正确地列出比例式。师:什么叫比例?(启发学生回答并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师:(1)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两个) (2)是否任意的两个比都能组成比例呢?(不是) (3)组成比例的条件是什么?(比值相等) 师: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连成比例式。这就是判断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的条件。 7.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和反比例 - 正比例 1.、用文字来描述: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知识结构图

同底数幂的乘法:m n a a ?=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幂的乘方:()n m a =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积的乘方:a n n b = 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 乘 同底数幂的除法: a m n a ÷= (a 0≠,m,n 都是 正整数,并且m>n )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0a = a 0≠() 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 整式的乘法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字母 ,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 的 。如:52 ac bc =g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 多项式的 ,再把所的积 如:22132(2)ab ab ab -=g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 ,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如:(8)()x y x y --= 乘法 公式 平方差公式: (a+b)(a-b)= 两个数的 与这两个数的 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 完全平方公式: 2 a+b =() 2a b -=() 添括号的法则: 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 ;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 。 如:a b c ++= a b c --=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与同底数幂 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 。 如:42328x y 7x y ÷= 整式 的除法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 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 如:3212a 63)3a a a -+÷=(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 ,这样的式子的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 。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 。 因式分 解 整式乘除 与 因式分解 提公因式法: 2a()3()b c b c +-+= 公式法: 22a b -= 22 a +2ab+ b = 22a -2ab+b = 22()()x p x q +-+=

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图1

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图 两点说明: 一、初中数学知识总共包括代数、几何、统计概率三部分。本资料亦按照这一架构汇总。 二、背诵本资料请一定把握以下三点: 1、背诵定义,不仅要背诵定义内容,而且一定要牢记定义中的条件要素; (注:大部分定义等同于公式,同样可以用于解题。比如定义的条件就是选择、填空甚至大题必考的考点。) 2、背诵公式,不仅要背诵公式内容,而且一定要熟记书上的标记例题,掌握公式的运用; 3、不管是背诵定义还是公式,头脑中务必要时刻与平时所做的练习题尤其是错题结合起来,加深对有关公式 定义的理解。 (注:以上三条同样适用于其他各学科。) 1 / 16

2 / 16 1、代数(这部分主要包括实数、代数式、方程式、不等式、函数五个内容。) 1.1 实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有理数:整数与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它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带循环节符号,如5.? 36?4)。 1.1.1概念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①带省略号......;②与π 有关;③带根号且开不尽。如5.63……;3π;3;33) 正整数:如1,2,3...... 整数 零: 0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整数:如 -1,-2....... ① 正分数:如21,34,5.2 ...... 分数 负分数:如-3.5,-65...... 有理数 (通常有 正整数(正数“+”可省略不写,“-”不行。但具体生活题最好写正号,如往东100米写作“+100”) 两种分 正有理数 (我们常常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往东计正,往西就计负) 类方法) 正分数 ② 零:0 ① 负整数 负有理数 1.1.2 负分数 实数 正无理数 分类 无理数 (通常 负无理数 两种) 正实数(包括正有理数和正无理数)

最新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圆的认识知识点

多阅读和积累,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在此本站初中频道为您提供圆的认识知识点,希望给您学习带来帮助,使您学习更上一层楼! 圆的定义: 圆是一种几何图形。当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个端点在平面内旋转一周时,它的另一个端点的轨迹叫做圆。 在一个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 相关定义: 1 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圆。这个定点叫做圆的圆心。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2 连接圆心和圆上的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字母表示为r。 3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字母表示为d。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4 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最长的弦是直径,直径是过圆心的弦。 5 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优弧是用三个字母表示。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劣弧用两个字母表示。半圆既不是优弧,也不是劣弧。优弧是大于180度的弧,劣弧是小于180度的弧。 6 由两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7 由弦和它所对的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弓形。 8 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 9 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10 圆周长度与圆的直径长度的比值叫做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通常用π表示,π=3.14159265……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取π≈3.14。 11圆周角等于相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2 圆是一个正n边形(n为无限大的正整数),边长无限接近0但不等于0。 圆的集合定义: 圆是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其中定点是圆心,定长是半径。 ? 圆的字母表示: 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O”。 圆—⊙ ; 半径—r或R(在环形圆中外环半径表示的字母); 弧—⌒ ; 直径—d ; 扇形弧长—L ; 周长—C ; 面积—S。 圆的性质: (1)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通过圆心的直线。 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圆心。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2条弧。 逆定理: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2条弧。 (2)有关圆周角和圆心角的性质和定理 ①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个圆周角,两组弧,两条弦,两条弦心距中有

《圆》单元知识结构图

《圆》单元知识结构图 在《圆》这一单元中,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我对这一单元教材的认识和我的主要教学策略: 一、课标要求: 关于圆,在第一学段(1—3年级)的要求是: 1.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的特征。初步了解它是轴对称图形。3.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类并会用各种平面图形拼图。 在本学段,即第二学段(4—6年级)的要求是: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2.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3.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4.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圆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它同直线图形有不同的特点。在本册之前各册教材出现的平面图形都是直线图形。所以“圆”的教学是学生系统认识曲线图形特征的开始。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虽然也出现过圆,但只是直观的认识,

本册的第五单元《圆》,要认识圆的基本特征,会画圆,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会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在这一单元里,教材还利用学生已有的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探讨圆的轴对称特点,给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使学生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 二、知识结构: 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有:认识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等。 圆的认识包括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半径和直径的长度间的关系)、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加深对圆的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加强了启发性和探索性,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交流、思考来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逐步导出和掌握计算公式。对于圆的周长,让学生通过用线绕一绕,把圆放在直尺上滚一滚等方法来测量,然后再通过填表,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来探寻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的规律,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对于圆的面积教学,则采用转化的方法,把圆的面积转化为熟悉的直线图形的面积来计算。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结构图[1]

第一章:有理数 ★知识结构图: 正分数负分数 正整数0 负整数 ★正数和负数 概念、定义: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 number)。 3.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4.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number axis)。 5.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6.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 7.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8.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4.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5.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将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6.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向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 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 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4.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5.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有理数除法法则 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做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圆中知识结构图

关于《圆》的知识结构整理 一.主要定理及其作用: 1.圆心角, 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①两个圆心角②两条弧,③两条弦④两条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等弧---等角---等弦……) 用的最多的依据: ①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两条弧相等 ②等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 ③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两条弧相等 ④等弧所对的两条弦相等 2.垂径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①过圆心;②垂直于弦;③平分弦;④平分劣弧;⑤平分优弧.只要具备其中两个条件,就可推出其余三个结论. (直角三角形---等弧……)用的最多的依据: ①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的两条弧 ②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于这条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一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④平分弧的直径过圆心的直线垂直平分这条弧所对的弦. 3.圆周角定理: (1)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3)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4)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5)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6)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 (等弧---等角---直角三角形) 4.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直径)。(垂直关系) 5.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等弦---等弧---等角) 7.相切和相交两圆的性质定理: 如果两圆相切,连心线必过切点。如果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 二.主要辅助线及其作用: 1.作弦心距:弦的中点.弧的中点。 2.过某一点作弦:构造相等的圆周角。 3.作直径:构造直角三角形和同弧所对的圆周角。 4.连结过切点的半径:“题中若有圆切线圆心切点连一连”。 5.两圆相切和两圆相交时,作连心线和公共弦。

圆的认识 -- 知识点归纳

圆的认识 圆的定义: 圆是一种几何图形。当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个端点在平面内旋转一周时,它的另一个端点的轨迹叫做圆。 在一个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 相关定义: 1 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圆。这个定点叫做圆的圆心。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2 连接圆心和圆上的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字母表示为r。 3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字母表示为d。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4 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最长的弦是直径,直径是过圆心的弦。 5 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优弧是用三个字母表示。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劣弧用两个字母表示。半圆既不是优弧,也不是劣弧。优弧是大于180度的弧,劣弧是小于180度的弧。 6 由两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7 由弦和它所对的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弓形。 8 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

9 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10 圆周长度与圆的直径长度的比值叫做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通常用π表示,π=3.14159265……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取π≈3.14。 11圆周角等于相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2 圆是一个正n边形(n为无限大的正整数),边长无限接近0但不等于0。 圆的集合定义: 圆是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其中定点是圆心,定长是半径。 圆的字母表示: 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O”。 圆—⊙; 半径—r或R(在环形圆中外环半径表示的字母); 弧—⌒; 直径—d ; 扇形弧长—L ; 周长—C ; 面积—S。 圆的性质: (1)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通过圆心的直线。 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圆心。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2条弧。

整式的乘除知识点及题型复习11671精编版

整式运算 考点1、幂的有关运算 ①=?n m a a (m 、n 都是正整数) ② =n m a )( (m 、n 都是正整数) ③ =n ab )( (n 是正整数) ④=÷n m a a (a ≠0,m 、n 都是正整数,且m>n ) ⑤=0 a (a ≠0) ⑥=-p a (a ≠0,p 是正整数) 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例:在下列运算中,计算正确的是( ) (A )326a a a ?= (B )235()a a = (C )824a a a ÷= (D )2224()ab a b = 练习: 1、() ()10 3 x x -?-=________. 2、()()() 3 2 10 1036a a a a -÷-÷-÷ = 。 3、2 3132--??-+ ??? = 。 4、322(3)---?- = 。 5、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 .336x y x =; B .235()m m =; C .22 122x x -= ; D .633 ()()a a a -÷-=- 6、计算() 8p m n a a a ?÷的结果是( ) A 、8 mnp a - B 、()8 m n p a ++ C 、8 mp np a +- D 、8 mn p a +- 7、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有( )

①325a a a ?= ②()()()4 2 2 2ab ab ab ab ÷= ③()322a a a a ÷÷= ④()7 52a a a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8、在①5x x ? ②7x y xy ÷ ③()3 2x - ④()233x y y ÷中结果为6x 的有( )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提高点1:巧妙变化幂的底数、指数 例:已知:23a =,326b =,求3102 a b +的值; 1、 已知2a x =,3b x =,求23a b x -的值。 2、 已知36m =,92n =,求241 3 m n --的值。 3、 若4m a =,8n a =,则32m n a -=__________。 4、 若5320x y --=,则531010x y ÷=_________。 5、 若31 29 327m m +÷=,则m =__________。 6、 已知8m x =,5n x =,求m n x -的值。 7、 已知102m =,10 3n =,则3210m n +=____________. 提高点2:同类项的概念 例: 若单项式2a m+2n b n-2m+2与a 5b 7是同类项,求n m 的值. 练习: 1、已知31323m x y -与521 14n x y +-的和是单项式,则53m n +的值是______. 经典题目: 1、已知整式210x x +-=,求322014x x -+的值。 考点2、整式的乘法运算 例:计算:31(2)(1)4 a a -?- = . 解:)141()2(3-?-a a =1)2(41)2(3?--?-a a a =a a 22 1 4+-. 练习: 8、 若()() 32261161x x x x x mx n -+-=-++,求m 、n 的值。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单元知识结构框架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在《圆》这一单元中,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我对这一单元教材的认识和我的主要教学策略: 一、课标要求: 关于圆,在第一学段(1—3年级)的要求是: 1.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的特征。初步了解它是轴对称图形。 3.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类并会用各种平面图形拼图。 在本学段,即第二学段(4—6年级)的要求是: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2.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3.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4.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圆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它同直线图形有不同的特点。在本册之前各册教材出现的平面图形都是直线图形。所以“圆”的教学是学生系统认识曲线图形特征的开始。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虽然也出现过圆,但只是直观的认识,比如: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五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初步认识圆并能够对基本图形进行分类。 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尝试用不同的立体图形或平面图形进行设计和拼组。 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初步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并知道它有无数条对称轴。 本册的第四单元《圆》,要认识圆的基本特征,会画圆,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会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在这一单元里,教材还利用学生已有的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探讨圆的轴对称特点,给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使学生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 这一单元是一年级认识的基本平面图形(圆形)的延伸,也是学习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相关知识的基础,更是学生在第三学段学习更多相关几何知识的起点,可见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 三、知识结构: 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有:认识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等。 圆的认识包括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半径和直径的长度间的关系)、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加深对圆的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加强了启发性和探索性,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交流、思考来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逐步导出和掌握计算公式。对于圆的周长,让学生通过用线绕一绕,把圆放在直尺上滚一滚等方法来测量,然后再通过填表,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来探寻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的规律,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对于

整式的乘除知识点(1)

一、幂的四种运算: 1、同底数幂的乘法: 表示:a m ·a n = a m+n ;(m ,n 都是整数) ;逆运用:a m+n = a m ·a n 2、幂的乘方: 表示:(a m ) n = a mn ;(m ,n 都是整数);逆运用:a mn =(a m )n =(a n )m ; 3、积的乘方: 表示:(ab)n = a n b n ;(n 是整数); 逆运用:a n b n = (a b)n ; 4、同底数幂的除法: 表示:a m ÷a n = a m-n ;(a≠0,m 、n 都是整数);逆运用:a m-n = a m ÷a n 零指数与负指数: 01a =(a≠0); 1p p a -=(a≠0); 二、整式的乘法: 1、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实质:分三类乘:⑴系数乘系数;⑵同底数幂相乘;⑶单独一类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照抄; 2、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表示:m(a +b +c)=ma +mb +mc ;(注意各项之间的符号!) 的符号!) 注意点: ⑴在未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等于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⑵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含它前面的符号,确定乘积中每一项的符号时应用“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⑶运算结果中如果有同类项,则要 合并同类项 ! 三、乘法公式:(重点) 1、平方差公式: 表示:()().22b a b a b a -=-+; (3平方差公式的条件:⑴二项式×二项式; ⑵要有完全相同项与互

为相反项; 平方差公式的结论:⑴二项式;⑵(完全相同项)2-(互为相反项)2; 2、完全平方公式: 表示:()2222b ab a b a ++=+; ().222 2b ab a b a +-=- 完全平方公式的条件:⑴二项式的平方; 完全平方公式的结论:⑴ 三项式 ;⑵有两项平方项,且是正的;另一项是二倍项,符号看前面;口诀记忆:“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两倍中间放”; 变形: 四、整式的除法: 1、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实质:分三类除:⑴系数除以系数;⑵同底数幂相除;⑶被除式单独一类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照抄;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表示: (a +b +c)÷m =a ÷m +b ÷m +c ÷m ; () ab b a b a 2222-+=+() ab b a b a 2222+-=+()() ab b a b a 422=--+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结构图 相交线 相交线垂线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平行线 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 平移命题、定理 二、知识定义 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三、定理与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1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第六章实数 【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等都称为自然数 【质数与合数】一个大于1的整数,如果除了它本身和1以外不能被其它正整数所整除,那么这个数称为质数。一个大于1的数,如果除了它本身和1以外还能被其它正整数所整除,那么这个数知名人士为合数,1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实数,其中一个叫做另一个的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绝对值】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为零。 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是表示这个数的点离开原点距离。 【倒数】1除以一个非零实数的商叫这个实数的倒数。零没有倒数。 【完全平方数】如果一个有理数a的平方等于有理数b,那么这个有理数b叫做完全平方数。 【方根】如果一个数的n次方(n是大于1的整数)等于a,这个数叫做a的n次方根。 【开方】求一数的方根的运算叫做开方。 【算术根】正数a的正的n次方根叫做a的n次算术根,零的算术根是零,负数没有算术根。 【代数式】用有限次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所得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代数式的值】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叫做当这个字母取这个数值时的代数式的值。 【代数式的分类】 【有理式】只含有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有理式 【无理式】根号下含有字母的代数式叫做无理式 【整式】没有除法运算或者虽有除法运算而除式中不含字母的有理式叫整式 【分式】除式中含字母的有理式叫分式 2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知识点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知识点

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 一.知识点 (重点) 1.幂的运算性质: a m ·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例:(-2a )2(-3a 2)3 2.()n m a = a mn (m 、n 为正整数)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例: (-a 5)5 3. ()n n n b a ab = (n 为正整数) 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 例:(-a 2b )3 练习: (1) y x x 2325? (2))4(32 b ab -?- (3)a ab 23? (4)222z y yz ? (5))4()2(232xy y x -? (6)2 2253)(631ac c b a b a -?? 4.n m a a ÷= a m -n (a ≠0,m 、n 都是正整数,且m >n )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例:(1)x 8÷x 2 (2)a 4÷a (3)(a b )5 ÷(a b )2 (4)(-a )7÷(-a ) 5 (5) (-b ) 5÷(-b )2

5.零指数幂的概念: a 0=1 (a ≠0) 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指数幂都等于l . 例: 若1)32(0=-b a 成立,则b a ,满足什么条件? 6.负指数幂的概念: a -p =p a 1 (a ≠0,p 是正整数) 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p (p 是正整数)指数幂,等于这个数的p 指数幂的倒数. 也可表示为:p p n m m n ??? ??=??? ??-(m ≠0,n ≠0,p 为正整数) 7.单项式的乘法法则: 单项式相乘,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作为积的因式;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例:(1)223123abc abc b a ?? (2)4233)2()2 1(n m n m -?- 8.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用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例:(1))35(222b a ab ab + (2)ab ab ab 21)232(2?- (3) )32()5(-22n m n n m -+? (4)xyz z xy z y x ?++)(2322 9.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与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结构图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结构图

1 第一章:有理数 ★知识结构图: 有理数的运算 分配律 除 法 乘 方 乘 法交换律结合律减 法 加 法比较大小 数 轴 点与数的对应 有理数 分数 整数 正分数负分数 正整数0 负整数

★正数和负数概念、定义: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 number)。 3.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4.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number axis)。 5.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6.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 7.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8.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2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4.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5.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将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6.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向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 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 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4.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5.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有理数除法法则 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3

人教版六上数学《圆的认识》单元知识点

第五单元圆知识点 1、圆的定义: 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一种平面图形。 2、圆心: 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 一般用字母O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半径: 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直径: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直径是一个圆内最长的线段。 5、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6、在同圆或等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7、在同圆或等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用字母表示为: d=2r或r= 8、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都是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 图形。只有1一条对称轴的图形有: 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扇形、半圆。只有2条对称轴的图形是:长方形。只有3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等边三角形。只有4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正方形;有无数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圆、圆环。 二、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 2、圆周率: 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 1 2d2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pai)表示。π≈ 3.14。在判断时,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是π倍,而不是 3.14倍。 4、推导圆的周长公式时用到了化曲为直的方法,圆的周长公式: 或C=2πr r = C÷2÷π C=πd d = C÷π 5、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 6、区分圆周长的一半(πr)和半圆的周长: πr+2r或者(π+2)r、πd÷2+d 三、圆的面积 1、圆的面积: 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用字母S表示。 2、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