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制造基础》一体化教案2

《机械制造基础》一体化教案2

《机械制造基础》一体化教案2
《机械制造基础》一体化教案2

《机械制造基础》一体化教案2

学年第1 学期课程类型:

一体化授课班级:

机电15 授课教师:

蔡文华xx 年10 月 09 日课题名称锻压工艺基础授课课时4教学目标

1、锻压工艺概述(生产特点、适用范围、发展趋势)。

2、铸造工艺基础(塑性变形过程、组织性能变化、锻造性)。

4、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5、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遵守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实训课时2理论课时2授课日期xx、

10、17-

10、21教具多媒体、实物、挂图教学重点锻造工艺概论教学难点锻压工艺基础教学回顾说明任课教师签名:蔡文华专业部主任签名:

蔡振坚日期:

10、10 教学过程

第页

一、组织教学。(5分钟)

1、点名并登记好出勤情况。

2、讲解注意事项、检查学生自身安全隐患并排除。

3、让学生合编成几个小组、以小组组长为每组负责人。

二、导入新课。(5分钟)铸造是金属液态成形的一种方法,它能铸造各种尺寸、形状复杂的毛坯货零件,铸造具有实用性广、成本低廉的特点,是机械零件毛坯或零件成品热加工的一种重要工艺方法。本节开始将对铸造工艺概论基础知识进行讲解。铸造工艺生产特点,在本讲开始,将讲解另外一种关于制造机械零件或零件毛坯的方法,即锻压法。

三、理论新授。

(一)锻造工艺概论(35分钟)(重点讲解)

1、锻造生产的特点锻压是一种借助工具或模具在冲击力或静压力作用下,对金属坯料施加外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改变尺寸、形状及性能,用以铸造机械零件或零件毛坯的成形加工方法。它是锻造和冲压总称。锻压包括轧制、挤压、拉拨、自由锻造、模型锻造、冲压等加工方法,其典型工序实例如图所示。

锻造件特点:晶粒细化、组织致密;具有连贯的锻造流线,力学性能好。优点:(1 )能改善金属内部组织,提高金属的力学性能。

(2 )节省金属材料。与直接切削钢材的成形相比,还可以节省金属材料的消耗,而且也节省加工工时。

(3 )生产效率较高。

如齿轮轧制、滚轮轧制等制造方法均比机械加工的生产率高出几倍甚至几倍以上。

缺点:(1 )不能获得形状很复杂的制件 , 其制件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表面质量还不够高;(2 )加工设备比较昂贵 , 制件的成本比铸件高。

2、锻造生产的适用范围(结合实物讲解)锻压加工是以金属的塑性变形为基础的 , 各种钢和大多数非铁金属及其合金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塑性 , 因此它们可在冷态或热态下进行锻压加工 , 而脆性材料 (如灰铸铁、铸造铜合金、铸造铝合金等)则不能进行锻压加工。

应用范围广,几乎所有运动的重大受力构件锻造生产的发展趋势新材料的方面计算机技术在锻压技术中的应用如何制造出性能要求更高的锻件

(二)锻压工艺基础(20分钟)(难点,通过观看视频方法讲解)

1、单晶体的塑性变形单晶体的变形方式有滑移和孪生两种。

【滑移】

看作是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产生错动的结果,如图所示。实际金属中,滑移是通过晶体内位错缺陷沿着滑移面移动来实现的。

【孪生】

是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切变 , 而且发生切变的部分与未切变部分的晶体结构呈对称形式分布。

2、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各个晶粒塑性变形的综合结果。此外,在多晶体晶粒之间还有少量的相互移动和转动 , 这部分塑性变形为晶间变形,如图所示。由于每个晶粒在塑性变形时都要受到周围晶粒及晶界的影响和阻碍,故多晶体塑性变形时的抗力要比单晶体高得多。加工硬化、回复和再结晶

【冷变形强化】

在冷变形时,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的所有强度指标和硬度都有所提高 ,但塑性有所下降的现象。变形后,金属的晶格严重畸变,变形金属的晶粒被压扁或拉长,形成纤维组织,如图所示。冷变形强化使金属的可锻性降低,冲压时产生“织耳”,制件厚度不均等缺陷。退火处理

【回复】

是指将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后,使原子回复到平衡位置,晶内残余应力大大减小的现象。

回复时不改变晶粒形状,金属的强度、硬度略有下降;塑性、韧性有所回升;内应力有较明显下降。某些物理、化学性能则显著减小。冷拔弹簧钢丝绕制弹簧后常进行低温退火 (也称定形处理), 其实质就是利用回复保持冷拔钢丝的高强度 , 消除冷卷弹簧时产生的内应力。

【再结晶】

当加热温度较高时 , 塑性变形后的金属组织与性能在加热时全部恢复的过程,也是被拉长了的晶粒重新生核长大 , 变为细小、均匀等轴晶粒的过程。再结晶恢复了变形金属的可锻性。

【再结晶温度】

再结晶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的 , 开始产生再结晶现象的最低温度称为再结晶温度。

纯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为:

T 再≈0、4 T 熔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与变形程度、杂质(或合金元素)的含量及加热速度、加热时间等有关。如变形程度愈大,再结晶温度便愈低。

再结晶退火:经过塑性变形的金属 , 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

上 , 使其发生再结晶的处理称为再结晶退火。

再结晶退火可以消除金属材料的冷变形强化 , 提高其塑性 , 便于其继续锻压加工。

如冷轧、冷拉、冷冲压过程中 , 需在各工序中穿插再结晶退火。晶粒长大冷变形的金属 , 通过再结晶一般都能得到细小而均匀的等轴晶粒。但是如果加热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过长, 则晶粒会明显长大 , 成为粗晶粒组织。热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热变形】

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变形。

【冷变形】

在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变形。大多数锻件的锻压加工是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这样,由变形引起的强化现象,会因随后的再结晶过程而消失 , 所以锻造毛坯可以连续地锻压变形。只要终锻温度控制好,锻件的晶粒是细小的。再加之锻坯中孔洞的被压合,所以热变形可提高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锻造流线】

也称流纹,在锻造时,金属的脆性杂质被打碎 ,顺着金属主要伸长方向呈碎粒状或链状分布;塑性杂质随着金属变形沿主要伸长方向呈带状分布 , 这样热锻后的金属组织就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锻造流线使金属性能呈现异向性;沿着流线方向 (纵向)抗拉强度较高 , 而垂直于流线方向 (横向)抗拉强度较低。生产中若能利用流线组织纵向强度高的特点 , 使锻件中的流线组织连续分布并且与其受拉力方向一致 , 则会显著提高零件的承载能力。例如, 吊钩采用弯曲工序成形时 , 就能使流线方向与吊钩受力方向一致 (下图a), 从而可提高吊钩承受拉伸载荷的能力。图b所示锻压成形的曲轴中,其流线的分布是合理的。图c 是切削成形的曲轴 , 由于流线不连续 , 所以流线分布不合理。

3、可锻性v

【可锻性】

材料在锻造过程中经受塑性变形而不开裂的能力。金属可锻性可用塑性和塑性变形抗力来综合衡量。塑性越高,变形抗力越

小,金属的可锻性就越好;低的塑性变形抗力使设备耗能少;优良的塑性使产品获得准确的外形而不遭破裂。

金属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加工条件影响金属的可锻性。

内在因素:(1)、化学成分的影响(2)、金属组织的影响外部加工条件:(1)、变形温度的影响(2)、变形速度的影响 (3)、应力状态的影响

(三)自由锻工艺(15分钟)

1、概述将加热好的金属坯料,放在锻造设备的上、下砧铁之间,施加冲击力或静压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锻件的一种加工方法。坯料在锻造过程中,除与上、下砧板或辅助工具接触的表面外,都是自由表面,变形不受限制,故称为自由锻。分类及特点:手工自由锻和机器自由锻自由锻的优点:所用工具简单、通用性强、灵活性大、适合单件或小批量,特别是特大型锻件的生产。缺点:精度低、加工余量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2、自由锻设备锤锻自由锻和水压机自由锻。锤锻自由锻又可分为空气锤和蒸汽-空气自由锻

3、自由锻工序n1、基本工序(镦粗、拔长、冲孔、切割、弯曲、扭转、错移及锻接)n2、辅助工序(倒棱、压肩)n3、修整工序(修整鼓形、平整端面、校直弯曲)(1)

拔长nn 也称延伸 ,它是使坯料横断面积减小、长度增加的锻造工序。拔长常用于锻造杆、轴类零件。拔长的方法主要有两

种 : n1)

在平砧上拔长。

2)

在芯棒上拔长(2)

镦粗是使毛坯高度减小 , 横断面积增大的锻造工序。

镦粗工序主要用于锻造齿轮坯、圆饼类锻件。

镦粗工序可以有效地改善坯料组织 , 减小力学性能的异向性。

镦粗与拔长的反复进行 , 可以改善高合金工具钢中碳化物的形态和分布状态。

镦粗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 n1)

完全镦粗。完全镦粗是将坯料竖直放在砧面上 (图a), 在上砧的锤击下, 使坯料产生高度减小 , 横截面积增大的塑性变形。n 2)

端部镦粗。

将坯料加热后 , 一端放在漏盘或胎模内 , 限制这一部分的塑性变形 , 然后锤击坯料的另一端 , 使之镦粗成形。图b是用漏盘的镦粗方法 , 多用于小批量生产;胎模镦粗的方法 , 多用于大批量生产。

在单件生产条件下 , 可将需要镦粗的部分局部加热 , 或者全部加热后将不需要镦粗的部分在水中激冷,然后进行镦粗。n3)

中间镦粗。这种方法用于锻造中间断面大 , 两端断面小的锻件 , 例如双面都有凸台的齿轮坯就采用此法锻造(图c)。坯料镦粗前 , 需先将坯料两端拔细 , 然后使坯料直立在两个漏盘中间进行锤击 , 使坯料中间部分镦粗。(3)

冲孔:是在坯料上冲出透孔或不透孔的锻造工序。

冲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n1)双面冲孔法。

2)单面冲孔法(4)

弯曲⑸切割⑹ 错移:将坯料的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平行错开一段距离,但仍保持轴心平行的的锻造工序 (下图),常用于锻造曲轴零件。错移时,先对坯料进局部切割,然后在切口两侧分别施加大小相等、方法相反且垂直于轴线的冲击力或压力,使坯料实现错移。

⑺锻接:将坯料在炉内加热至高温后,用锤快击 , 使两者在固态结合的锻造工序。

锻接的方法有搭接、对接、咬接等 , 如图所示。锻接后的接缝强度可达被连接材料强度的70%~80%。

⑻扭转:是将毛料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绕其轴线旋转一定角度的锻造工序。

该工序多用于锻造多拐曲轴和校正某些锻件。小型坯料扭转角度不大时 , 可用锤击方法 , 如图所示。

4、自由锻件的分类和锻造过程n分类:饼块、空心、轴杆、曲轴、弯曲、复杂形状等。n观看圆轴锻造、法兰锻造视频文件,加深对锻造过程的认识。

四、小结(5分钟)要求学生掌握自由锻方法概述、设备、自由锻工序、自由锻件的分类和锻造过程

五、实操

(一)模锻知识讲解(40分钟)

1、模锻概述与分类

【模锻】

是指利用模具使毛坯变形而获得锻件的锻造方法。金属材料通过模具锻造变形而得到的工件或毛坯称为模锻件。

按所用设备不同 , 模锻可分为锤上模锻、曲柄压力机上模锻、摩擦压力机上模锻等。按模膛在锻模中的个数 , 锻模分为单膛锻模和多膛锻摸。

2、锤上模锻(结合实物讲解)锤上模锻使用的设备:蒸汽-空气模锻锤、无砧底锤、高速锤。图为锤上模锻。锻模由上锻模和下锻模两部分组成 , 分别安装在锤头和模垫上 , 工作时上锻模随锤头一起上下运动。上模向下扣合时 , 对模膛中的坯料进行冲击 , 使之充满整个模膛 , 从而得到所需锻件。功能分类(1)

模锻模镗(终锻模镗、预锻模镗)(2)制坯模镗(拔长模镗、滚压模镗、弯曲模镗、切断模镗)单膛锻模 (l)

锻模圆角为便于金属在模膛内流动及增加锻模强度,模膛

内所有拐角都必须是圆角。

(2)

锻模斜度为便于锻件从模膛内取出,模膛内在垂直于拔模方

向上的壁必须有斜度,其中锻件的内壁斜角要比外壁斜角稍大。

(3)飞边槽为了获得尺寸完整、轮廓清晰的锻件,必须使用

金属充满整个模膛,故坯料体积常常大于模膛空积。为了容纳坯

料充满模膛后的多余金属,模膛周围须开设飞边槽。若无飞边槽 ,锻模易损坏。

(4)

冲孔连皮对于具有通孔的模锻件,由于不可能依靠模膛内的

上下冲芯将金属压透,模锻件的孔内总有一层冲孔连皮,因此,在设计上下冲芯的高度中,不能使其在合模时上下接触。

模锻后留下的冲孔连皮在其后的冲孔工序中去除。

(5)

收缩量模膛尺寸要比锻件大一个收缩量。

多膛锻模有些锻件形状复杂,不能一步模锻成形,须分工步

模锻,将多工步模膛安排在一个锻模内,便成为多膛锻模 (1) 拔长模膛用它来减小坯料某部分的横截面积,以增加该部分的长度。

(2)

滚压模膛用它来减小坯料某部分的横截面积,以增大另一部分的横截面积,使其按模锻件的形状来分布。

(3)

弯曲模膛使坯料弯曲。

(4)

预锻模膛使坯料变形到接近于锻件的形状和尺寸,为终锻作准备。

(5)

终锻模膛使坯料最后变形到锻件所要求的形状和尺寸,它的结构要求与单膛锻模相同。

3、模锻工艺规程的制定(1)制定模锻锻件图(分模面、余量、公差和余块、模锻斜度、模锻圆角半径)(2)确定模锻工步模锻的形状和尺寸(3)选择模锻设备(吨位)(4)计算坯料尺寸(锻件、飞边、连皮、钳口料头、氧化皮)(5)修整工序(切边和冲孔、校正、热处理、清理、精压)分模面的选择原则保证能取出模锻件;保证容易充满模镗(选模镗深度最浅的位置);避免错位现象;保证锻模容易制造;并减少对锻锤导轨的冲击。保证锻件上所加的余块最少;工步选择长轴类零件(台阶轴、连杆轴):拔长、滚压、弯曲、预锻、终锻;一根棒料同时锻造几个锻件时,还应增加切断盘类零件(齿轮、法兰):镦粗、终锻

4、模锻件的结构工艺性1)合理的分模面、模锻斜度和圆角半径;2)模锻件精度较高,表面粗糙度较低:配合面可留加工

余量;非配合面不留加工余量3)尽量避免截面间相差过大或薄膜、高筋、凸起等结构4)避免深孔或多孔结构5)尽量减少余块,简化模锻工艺

(二)板料冲压(结合实物讲解)(30分钟)

1、概述

【冲压】

使板料经分离或成形而得到制件的工艺统称为冲压。

冲压是锻压加工中的先进加工方法之一。冲压的特点:

l)

多用于形状复杂的薄壁零件 , 并且能使其强度高 , 刚度大 , 重量轻。

2)

冲压件表面光滑且有足够的尺寸精度 , 可满足一般互换性要求。

3)

操作简单迅速 , 易于实现自动化 , 生产率高。

4)

冲模制造复杂 , 大批量冲压生产时才能使冲压件成本降

低。

冲压所需的板料必须具有足够的塑性 , 常用的金属板材有低碳钢、高塑性的合金钢、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等。

图片展示常见的板料类零件。

2、板料冲压的基本工序生产中常用的冲压工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离工序 , 主要包括切断、落料、冲孔、切口、切边等。

另一类是变形工序 , 主要包括弯曲、拉深、翻边、起伏、缩口和胀形等。六、实操小结。(3分钟)冲压工艺,及生产特点七、课后作业。(2分钟) P3-7八、整理清洁。(5分钟)

1、设备恢复和整理

2、整理工量具

3、教学场地的清洁

4、人走五关(关门、关窗、关灯、关风扇、关工具箱)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学设计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意图 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指导思想是: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以科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思想做指导。 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多角度地、持续地收集地球运动的证据,如:资料、理论、模拟实验的结果等,需要对证据进行批判性的逻辑加工,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这些都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一个全面的挑战。 而本课“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地心说和日心说,关注并讨论两种学说所使用的证据及其充分性,反思自己有关昼夜现象的解释。在这课的教学中,并不对两种学说进行简单的评价,希望这两种学说和学生的认识产生积极的碰撞,促进学生更理性的思考地球是如何运动的。 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认识古人对地球的认识的三种观点:“天圆地方说”、“盖天说”和“浑天说”,然后指导学生加以否定这些观点;接着,指导学生认识“地心说”和“日心说”,找出这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并对应着找出这两种学说各个观点的解释,通过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实验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到这两种学说谁的证据更充分些。然后,在对“地心说”不充分的观点进行否定,对“日心说”的观点再进一步讨论,看其是否充分;最后,利用本课学到的知识,对上节课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进行修正,看保留哪些和否定哪些。这样,让学生经历过:认识——否定——再认识——再否定——和肯定一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节课对太阳东升,白天来临;太阳落山,夜幕降临的昼夜交替现象进行了合理的假设。通过模拟实验知道了1、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转动;2、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转动;3、地球自转,太阳不动;4、地球围绕太阳转动,同时地球自转等都能形成昼夜交替现象。能对一种现象提出自己的假说,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 因这节课所教的学生是农村学生,他们知识面较城市学生要窄些,要查找的书籍或上网等手段要比城市学生缺乏些,因此,这节课为学生提供了有关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有关史料,并继续研究昼夜现象的成因。其中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日心说”的观点很多是来自理性的推理而非天文的客观观察,带有很强的思辨色彩,这些都是小学生很难明白

一体化教学设计实施方案模板

一体化教学设计实施方案模板 1 / 9

————————————————————————————————作者:————————————————————————————————日期: 2 / 9

教学设计方案 二〇一四/二〇一五学年度第二学期 审批签字:2014年03月02日专业名称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 课程名称简单电子线路装与维修 任务名称双电源固定型稳压源的安装与调试 教学班级维电12-2班 授课教师杨桂华、董毅 教学时间2013年10月24日至 2013 年 11月 5日学时34 周次8、9、10 工作情境描述 某工厂旧机电车间重新装修改造,需要重新安装照明电路,工期为两天,并对电机典型控制电路进行安装调试,对于破损电机进行维修,工期为8天。 学习任务描述 在现实的生活、生产中,照明电路无处不在,需要电工师傅依照照明电路与电动机的安装标准和安全规程来安装照明电路和电机典型控制电路。 操作者接到安装任务后,根据任务要求,识读接线图,准备工具和材料,做好工作现场准备,严格遵守作业规范进行安装,安装完毕后进行自检,配合相关人员调试,填写相关表格并交付相关部门验收。按照现场管理规范清理场地、归置物品。 与其他学习任务的关系 此项任务是以后所有任务实施的重要部分,我们要遵循“安全为主、预防第一”的原则去进行一次任务的实施,是为今后实习生产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降低事故发生率,避免人员伤亡。 辽宁煤炭技师学院 辽宁工贸学校教案

学生基础1.对电工安全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 2.能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能够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 4.在本项目实施之前,已对电工实习有一定认识;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测试,让学生知道基础的电路组成和原理; 2.学会处理简单的电动机常见故障,使学生能对电动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了解基础的电机典型线路的的安装与调试,为下学期的理实一体化电工课打下基础。 学习内容1.掌握照明电路的安装方法和常见故障; 2.掌握简单的电动机常见故障的原因,并进行处理; 3.学会电机典型控制电路的安装,并对其电路进行检修调试。 教学条件师资:理实一体化教师教学场地:一体化实训室 教学组织形式1.教师上课,提问并留作业 2.根据理实一体化学习任务进行实习; 3.考核,老师点评; 4.写一体化报告。 教学流程学习活动1 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测试 学习活动2 电动机常见故障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学习活动3 电机典型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评价内容1. 布线; 2. 插件; 3. 焊接; 4. 总装; 5. 调试; 6. 安全文明生产。

机电一体化公开课教案

项目九物料分拣机构 知识目标: 1.掌握分拣机构的工作原理 2.编写控制程序并调试分拣机构的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控制程序并能独立运行分拣机构 重点及难点:理解控制程序并能独立运行分拣机构 器材准备:电源模块、FX2N-48MR型PLC、指示灯、编程电缆、导线、分拣机构 任务一:复习分拣机构(实物观察,让学生回顾各分拣机构的组成部分)教师问:我们这个装置有哪些组成部分?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由光电传感器、输送带、电感传感器、2个光纤传感器、3个物料槽、3个单杆气缸、1台三相异步电动机、6个磁性传感器及电磁阀组成)。 教师问:那你们知道这些元件的功能吗?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主要完成通过传感器检测实现物料的分拣任务) (1)光电传感器:当有物料到放入时,给PLC一个输入信号。 (2)输送带:由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拖动,输送物料。 (3)电感式传感器:检测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2~5mm (4)光纤传感器:用于检测非金属的白色、黑色物料,检测距离为3~8mm。 (5)料槽:对物料进行分拣时,用于放置物料。 (6)单杆气缸:将物料推入料槽,由单向电控气阀控制。 (7)三相异步电动机:驱动传送带转动,由变频器控制。 (8)磁性传感器:用于气缸的位置检测。 (9)电磁阀:实现气缸的伸出、缩回运动。

注:双向电控阀用来控制气缸进气和出气,从而实现气缸的伸出、缩回运动;单向电控阀用来控制气缸单向运动,实现气缸的伸出、缩回运动。与双向电控阀区别在双向电控阀初始位置是任意的可以控制两个位置,而单控初始位置是固定的只能控制一个方向。 引入:教师演示分拣机构运行的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学习的兴趣。任务二:物料分拣机构的程序设计 控制要求:从入料口放入物料,落料处的光电传感器检测到有物体放入后,变频器驱动三相异步电动机,拖动传送带运行;当物料被输送至金属传感器检测位置时,推料一气缸动作,将物料推入料槽一;若为白色物料,待传送到白色物料检测传感器位置时,推料二气缸动作,将物料推入料槽二;若为黑色物料,待传送到黑色物料检测传感器位置时,推料三气缸动作,将物料推入料槽三。 教师问:程序设计一般分为那几个步骤? 学生回答:(1)列I/O分配表(2) 编写梯形图(3)将梯形图传入PLC (4)画外部接线图(5)运行 程序设计: 1.列I/O分配表(师生合作)。

项目教学法任务四 钳工教案-锉配凹凸体

课题 锉配凹凸体 安徽工程技术学校冯有文 实训背景: “锉配凹凸体”是钳工工艺学难度较大的一个教学内容。锉配凹凸体项目教学具有划线、锯割、锉削、钻孔、测量等多方面的技能要求,所以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典型课题。本课题的难点在于尺寸和形位公差的控制,特别是对称度的控制是最为重要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掌握起来有较大的难度,加工质量不易保证,以至出现部分学生对锉配操作失去信心,对以后的实习教学影响较大。要想做好本课题教学,作为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逐步形成锉配技能和技巧,使学生通过本课题的训练,能够基本掌握综合锉配件的加工方法。 实训目的: 1.掌握具有对称度要求工件的划线、加工及测量方法。 2.提高锉削和锯削的技能操作。 教学准备: 1、知识和技能的准备: 学生具有一定的划线、锯割、锉削、测量等多方面的技能要求。 2、学生分组的准备 每四人一个小组,但至少保证有一名知识和技能达到要求的学生。 3、实训器材的准备 划针、样冲、錾子、锯弓、锯条、平锉、 3㎜钻头、游标高度尺、游标卡尺、90°角尺、刀口形直尺、普通钻床 材料:HT200,规格为61mm×46 mm×13 mm 实训内容: (一)、项目组的产生 1.由教师帮助学生分组,要求能力强学生和能力弱的学生合理地搭配;不熟悉的学生尽可能在一个组;性格不同的尽可能分到一个组。 2.让每个项目组民主产生一位项目负责人。 该负责人要负责整个项目,从项目规划,到人员分工,到每个具体加工步骤,直至最后

形成正确加工方案。 (二)、实训加工方案的确定 1. 教师讲解项目要求(技能训练内容和技能训练图) 2.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组成员集体讨论,分析图纸要求,初步确定凹凸体锉配件的加工方法。项目负责人整理大家意见,制订出整体加工工序。 3.项目负责人编写出加工工艺,并向大家详细说明,大家要认真讨论。 4.由项目负责人向指导教师汇报加工工艺,实训教师审阅修改后可以开始实施。(三)、实训任务分工 1.项目负责人向项目组成员讲清加工工艺,统一加工思路。 2.在所有人员对实训任务都比较清楚的基础上进行分工。 ①按图样要求划凹凸体加工线部分完成人:②加工凸形面部分完成人:③加工凹形 面部分完成人:④综合检测部分完成人: 项目实施步骤(教学过程) 一:讲解技能训练图。

中班科学《认识地球》教案与反思

中班科学《认识地球》教案与反思教学意图: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繁衍生息,她就像母亲一样,为我们提供着生存资源和条件。我们是地球的主人,我们要像善待自己一样去保护她。不断地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着自己美好的家园。 教学目标: 1 让地球,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可绘地球仪1个、白板、笔。 教学过程: 1、组建团队、成员分工(如小组长、器材师、发言人) 出示地球仪。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地球仪有什么变化? 幼:他在不停的转动。 地球是一个适宜人类、动物、植物生活的地方,它是宇宙八大行星中唯一适合人类和生物生存、繁衍的星球。 出示“太阳系八大行星模具”模板,看一看,认一认。 你们知道吗?我们生活的地球就是太阳系的一颗小行星,它是第五大行星。 宇宙是一个无限大的空间,它没有边际,你们想到神秘的宇

宙中去探索吗?现在你们就要好好学习。 2、讨论:为什么在地球上会有白天、黑夜? 地球它每天都在不停地公转,它是在围绕着太阳在不停的转动。太阳找到的地方就是白天,找不到的地方就是黑夜。 3、分组操作 涂一涂 用白板笔涂出地球上我们中国的形状,(雄鸡)。 看一看 观察中国的版图的边上邻国的形状及邻国的国名。(蒙古、韩国、朝鲜、俄罗斯等国) 小结:地球是一个适宜人类、生物繁衍生存的星球,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它的特殊就是它是唯一一个有适宜人类及生物存在的氧气、水、和适宜的温度。他是一个唯一一个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活动反思: 活动应当来源于生活,还原于生活,贴近幼儿的生活。做到教师少动,幼儿多动;教师引导,幼儿实践;这是活动的目的。在教学中倡导幼儿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培养幼儿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在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中培养分工意识。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成为幼儿学习交往和合作的过程。

认识地球教案

认识地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2、知道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能力目标:1、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3、熟练地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情感目标: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人类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经度、纬度;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经度与纬度的大小变化规律以及经纬度的大小与位置关系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1、科学精神的培养。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基本有所了解,具体描述要注意准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教学大纲教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 学时/学分:32学时/1.5学分 先修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学》、《可编程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开课教研室:机电一体化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选修课程,强调知识结构系统性和教学体系完整性的统一,使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有较全面的认识,比较系统地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各元部件的选择、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具备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能力。 2.课程任务:任务是使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学生在机电一体化技术方面具有较广泛的知识,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涉及的相关技术,重点掌握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构建、设计,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具有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 机电一体化的一般知识。机电一体化的组成,各部分的性能、特点。 2.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交流逆变技术,位置检测技术,plc控制系统基本原理。常用电动机基本工作原理,交流伺服电机特点及其调速方法,机械部件与气液控制技术基本原理。 3.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 一、能设计电气电路图(就是控制电机启停、正反转,星三角这样的),并能完成配线。二、能进行PLC编程,能设计PLC控制电路。三、能用AUTOCAD画机械零件图,并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三、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看懂设备的说明书等。

4.考核方式以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占30%左右,期末占70%左右。 三、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1.第一章绪论 内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意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工作的组织;机电一体化系统所代表产品的范围及分类;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发展趋势。 2.第二章交流逆变技术 内容:熟悉电力电子器件,掌握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熟悉PWM逆变原理。 重点: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难点:PWM逆变原理。 3.第三章位置检测技术 内容:熟悉包括行程开关、接近开关、光电开关检测开关原理及功能。 重点:在了解各种开关原理基础上会进行简单的设计。 难点:传感器接口技术,以及各传感器和plc输入模块连接。 4.第四章PLC控制系统 内容:PLC控制系统,系统组成与PLC结构,PLC的工作原理,PLC的规格与型号,PLC连接技术 重点:PLC连接技术,程序编制。 难点:PLC的应用与实践。 5.第五章伺服传动技术 内容:伺服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分类,直流伺服系统结构和原理,直流伺服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直流伺服系统的动态校正,交流伺服系统的分类及应用。异步型交流电动机的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及特性,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步进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特点,环形分配器;功率驱动器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重点: 直流伺服电机特性和调速原理,直流伺服系统组成的基本原理,交流伺服电机特点及其调速方法,变频调速装置的基本原理。 难点:直流伺服电机特性和调速原理,交流伺服电机特点及其调速方法。 6.第六章机械传动与支承技术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学生课堂制作简易小地球仪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真理道路的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对真理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地球仪; 学生学生用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出示航天英雄杨利伟遨游太空画面,配解说词: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自主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同志在太空遨游了21小时23分,行程长达50多万千米,环绕地球飞行了14圈后,于16日6时23分在预定的内蒙古主着陆场安全着陆。这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提问杨利伟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 学生1 蓝色的。 学生2 美丽的。 学生3 圆形的。 学生4 球形的。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和总结,我们很清楚的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在今天看来这样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课堂活动1 忆历程──认识地球 教师多媒体展示课本图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或直接看教材图) 学生讨论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学生汇报小组推荐代表回答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各个阶段,并说出理由(其他小组同学可质疑或作补充): 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球体 直觉臆想证实 教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你所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或者想到的,你能说出一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引入新知识,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讨论生活中与地球形状相关的地理现象。 学生1 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只总是船身先消失。(有条件的学校学生可做实验演示,无条件的学校可利用课本图解释) 学生2 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教师多媒体展示月食照片(或看课本图),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怎样来证明? 学生站得高,看得远(或者引用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能作图来说明更好)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了解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能够运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地理的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经纬网定位的学习是地理学的基础,也是地球和空间科学的基础,历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本节课的学习,通过“让学生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外,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地球仪反复观察运用及经纬网的学习,树立地球上空间概念的“骨架”,可以说本节课不仅是初中地理学习和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而且是终身学习地理的基础。 学生是刚刚步入初中的初一学生,虽然他们在小学科学课上学习过地球,但是仅限于认识地球的形状,而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知之甚少。由于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空间能力不足,所以对经线、纬线及经纬度的位置的确认难以理解,这部分内容成了本章的难点。 教学重点 1、根据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找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的四个关键点。 2、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次一级难点也是学生的易错点是东经与西经及其代号(E、W),南纬与北纬及其代号(S、N)的判读和区分。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案(第一章)

教案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主讲教师梁杰 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及学分48学时3学分 授课班级机械07 机电方向 使用教材姜培刚《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2003年9月第一版 系(院、部) 工程机械系教研室(实验室) 机械电子技术

课时授课计划 课次序号: 1 一、课题:1 绪论 1.1 概述 1.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概况 1.3 机电一体化应用举例 1.4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二、课型:课堂讲授 三、目的要求:通过该次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定义、研究内容、产生与发展历程;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日常生活、机械制造、汽车、工程机械等行业的应用情况;熟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及每一部分的功能;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 四、重点、难点:本次课的重点是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系统的基本组成及每一部分的功能。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板书。本次课的内容相对容易理解。在讲授的过程中,通过尽量多的应用实例使学生认识到机电一体化技术目前的普及程度及掌握该技术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并加深对所讲授内容的理解。 六、参考资料: 1、张建民等编著《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2、梁景凯、盖玉先主编《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二版。 七、作业:1-1 八、授课记录: 九、授课效果分析: 通过大量的应用实例,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十、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等) 1、复习 2、导入课题:通过具体实例来说明现代工程机械等产品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普及程度,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性。 3、教学内容: 课程说明,本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1.1 概述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起源、研究内容,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意义。 1.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概况 1、20世纪60年代前为第一阶段,“萌芽阶段” 2、70年代到80年代为第二阶段,“蓬勃发展阶段” 3、90年代后期开始为第三阶段,“智能化阶段” 1.3 机电一体化应用举例 家电、机械制造、机器人、汽车、工程机械 1.4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1、机械本体 2、动力源 3、检测传感装置 4、控制与信息处理单元 5、执行机构 6、驱动单元 7、接口 4、课堂总结:进一步强调本课程的重要性;本课程涉及到的内容较多,特别是涉及到电子或计算机硬件部分较多,需要在时间上多投入和多查阅一些参考书;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机电一体化系统由七大部分组成。 5、布置作业: 1-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功能要素有哪些?功能各是什么?

项目教学法教案

应用项目教学法进行《AutoCAD》教学教案 套二厅室内平面综合布置图装修设计 一、项目要求: 根据客户提供的一张房型平面图,利用AutoCAD软件,完成室内平面综合布置图装修设计,制作作品。整个设计过程分为以下九个子项目:(1)套二厅墙体框架的绘制。 (2)套二厅门窗的绘制。 (3)套二厅客厅家具的设计与布置。 (4)套二厅餐厅家具的设计与布置。 (5)套二厅厨房家具的设计与布置。 (6)套二厅卫生间的设计与布置。 (7)小孩房家具的设计与布置。 (8)主人房家具的设计与布置。 (9)标注、图纸说明框及打印。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学生在实际工作的情境中,综合使用绘图命令,掌握平面布置图设计的图形绘制技巧。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同学及网络的帮助,感受实际工作中平面布置图设计的一般工作流程,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 三、项目分析:(展示一张最终平面布置效果为例子) 本项目是将AutoCAD软件与具体的室内设计工作结合起来,设计一张实际工作中的平面布置图,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说、做、学,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同学交流合作,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知识。通过自己的讨论交流进行探索和实现问题的解决,形成一定的知识解决模型,并

最终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能够与行业零距离接轨。 重点:绘图命令的综合使用以及平面布置图设计的一般工作流程。 (用课件演示一般工作流程) 难点:灵活运用各种知识,设计出更加人性化的方案。 突破重点、难点:①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项目。 ②教师帮助个别学生提高水平。 四、教学策略分析 1.学习者分析 学生学习该项目之前已经掌握了绘图的基本命令,能够熟练使用绘图工具。 2.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计算机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项目教学法学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成为知识传播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者、尝试点拨的引导者、知识反馈的调整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合作交流中,利用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新知识,自主学习。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师生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在课堂上利用明确无误的工作表结果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把分散知识的各知识点综合起来,应用于实际的行业工作中。 五、教学准备 50台计算机联网,有电子教室软件。 六、时间安排(总课时:9课时) 任务1套二厅墙体框架的绘制:1课时 任务2套二厅门窗的绘制:1课时 任务3套二厅客厅家具的设计与布置:1课时 任务4套二厅餐厅家具的设计与布置:1课时 任务5套二厅厨房家具的设计与布置:1课时 任务6套二厅卫生间的设计与布置:1课时 任务7小孩房家具的设计与布置:1课时 任务8主人房家具的设计与布置:1课时 任务9标注、图纸说明框及打印:1课时 七、项目实施

《机电一体化》教案本

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教案本 201 -201 年学年度第二学期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编写要求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规范》要求,并结合我校情况,对我校教师教案的编写提出如下要求: 在写教案时明确所教学科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基本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习惯、情感态度等确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能较准确突出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设计方面比较有特色。 教案包括:课题、授课日期、课时、教学目标(包括理论应知目 标和技能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仪器、教学过程(含 练习、小结)、板书设计、作业、课后反思等。

教师要在授课前一周备好教案(开学前应备好两周课的教案)不允许无教案上课。 来宾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 2008年3月

落料光电传感器:检测是否有物料到传送带上,并给PLC —个输入信号。(接线注意棕色接“+”、蓝色接“-”、黑色接输出)

放料孔:物料落料位置定位。 金属料槽:放置金属物料。 塑料料槽:放置非金属物料。 电感式传感器:检测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3~5m(接线注意棕色接“+”、蓝色接 “-”、黑色接输出) 电容式传感器:用于检测非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5~10m(接线注意棕色接“ +”、蓝色接“-”、黑色接输出) 三相异步电机:驱动传送带转动,由变频器控制。 推料气缸:将物料推入料槽,由双向电控气阀控制。 板书设计: 1.功能 2.结构 3.安装要求 作业:实训报告册 课后反思:

项目式教学法在电子装接实训课程中的应用与实施

摘要本文以电子装接中的警笛音响电路为具体实例来阐述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与实施,通过对项目内容的选取、过程的实施及考评方法的介绍,总结了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优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项目电路装接测试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 -Based Teaching Method in Electronic Attachment Practice Course //Qiu Xiaohua [1][2],Jin Yuye [1][2]Abstract Circuit of the electronic connec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the siren sound are taken as concrete examples to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teaching through the selection of project content,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methods,and it summed up the advantages of the project pedagogy in teaching and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noted. Key words project;circuit;attachment;test First -author 's address Tongji University,200092,Shanghai,China [1],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Wen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325006,Wenzhou,Zhe-jiang,China [2] 如今,项目教学法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要方法,已在高职教育中日益彰显出其优势。这种方法起源于美国,盛行于德国,尤其适合于职业技术教育。这是一种“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项目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学生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体会学习乐趣,培养其学习主动性。电子装接实训课程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对通用电路板的布线、焊接、调试及测试等能力,从而取得电子装接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在教学过的程中,本人结合考证知识点,将实训内容整合成不同的教学项目,按图1所示的教学结构来实施项目教学。例如以下以警笛音响电路的装接与调试为例。 1项目内容的确定 警笛音响电路是电子装接技能考证内容之一。在150分钟的时间里,学生要完成该电路图的理论试题,电路的装接、调试及测试等一系列内容,这就要求其具备电路的原理知识,元件的检测与焊接技巧,电子设备的使用方法等综合性的技能。因此,在教学中本人将该项目分解成为几个子项目,分 别为:电路的原理分析(2课时)、电路的布局(1课时)、电路的装接与调试(3课时)、电路的测试(1课时)。 2项目的实施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当引导为辅,通过学生分小组协作方式进行相关问题的思考、分析、讨论。教师的任务是设计项目,及对项目进行相关的介绍和提出要求,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从旁进行指导、释疑、补充和纠错。小组中的每位成员及独立个体, 又与其他成员是协作关系。小组人数一般以4~5人为宜,每组确定一个小组长成为项目负责人,每个组员的任务经小组成员讨论后由组长按项目要求分配。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既有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机会,还能让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以下是各子项目的实施内容。 (1)项目一:电路的原理分析。拿到电路图后,小组项目负责人召集成员讨论电路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专业知识分析出电路的正常工作现象。该电路主要包括稳压电源、高低音间隔控制电路、高低音振荡器及正6伏电源声光合成电路四个模块。从实际的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对此项目还欠缺一定的分析能力,需要教师从旁指导帮助,让他们对电路各模块及整体都有深度地认识,这为电路的故障排除也奠定了理论基础。 (2)项目二:电路的布局。在通用板上怎样把所有的电子元器件合理地排列在一起是电路能否成功显示正常现象 ([1]同济大学上海200092; [2]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浙江·温州 325006)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12)06-0034-02 图1项目式教学结构图 项目介绍 设计项目 学生分组 小组项目立项自主学习、 协作阶段小结、交流 成果提交、评价 学生为主 教师 为主 师生共同完成 师生共同完成 34

(七年级地理教案)认识地球

认识地球 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认识地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 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人类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状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读一读”,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愈来愈正确。特别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圆形球体。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多少千米?如果我们将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这个差值还有多少? 学生活动:经过计算得出,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米,如果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时这个差别几乎就看不出来了。因为差别很小,通常人们仍将地球看成圆球体。 【板书】 1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运用课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平均半径,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 【板书】 2 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再来观察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板书】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讨论】(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 (3)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点。 (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并回答问题: (1)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2)球面上绘着地图,地图上标有南北极和经纬度,颜色、符号、文字、表示陆地、山脉、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 (3)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4)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 【板书】三、地轴和两极 【教师演示】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指导学生转动自己的小型地球仪,让学生领会“一轴两点” 并领会地球上东西方向的确定。 【板书】四、经线和纬线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提问: (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称为什么线?(经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称为什么线?(纬线) (2)观察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圆? (3)所有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纬线长度是否相等? 七年级地理教案 (5)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 学生小组讨论以后,代表发言,全班总结。 学生填表: 经线纬线

机电一体化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电动机点动控制线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电动机点动控制线路”电动机生产加工电路的基本控制线路。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各种生产机械的工作性质和加工工艺不同,使得它们对电动机的控制要求不同,需要的电器类型和数量不同,构成的控制线路也就不同,有的比较简单,有的相当复杂。但任何复杂的控制线路也是由一些基本控制线路有机地组合而成的。由此可见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重要性。 本项目包括3个学习任务,其中有了解按钮开关和交流接触器的正确接线、并会根据接线图完成点动电路的控制安装、试车排故。通过“理实一体”相结合的目的,更好的完成实训学习任务。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初中起点机电一体化专业2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机电专业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并掌握了简单的基础接线实训等学习任务。 该班学生上课学习积极性高,学生们的认知能力、技能掌握水平有待强化,合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设计 1.能够正确认识按钮开关和交流接触器的结构,并根据接线图对其安装、检测。 2.能熟练掌握点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3.能识读并绘制电路图、布置图和接线图。 4.能在教师指导下,正确安装和调试点动控制线路。 5.能通过调试排除故障。 四、学习重点及其化解方法 1.重点 正确认识按钮开关和交流接触器的结构,并会根据接线图安装完成接线。 2.化解方法 小组合作,结合理论知识,教师巡回指导,现场示范等。 五、学习难点及其化解方法 1.难点 完成点动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检修。

2.化解方法 小组展示,小组互评,教师总结归纳等。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理实一体教学法(设定任务,引导启发学生循序渐进将理论内化为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直观了解细节的理论知识,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手实训积极性)分层教学法(职中学生学习情况参差不齐,有效的分层教学可以让所有同学感受成功的喜悦,学习成绩及动手能力较强的为A,较一般的B,强迫学习的为C)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其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七、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

机电一体化教案本.doc

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教案本201-201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科目 班级 教师

教案编写要求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规范》要求,并结合我 校情况,对我校教师教案的编写提出如下要求: 在写教案时明确所教学科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基本 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习惯、情感态度等确定科学的教 学方法,因材施教。能较准确突出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设计方面 比较有特色。 教案包括:课题、授课日期、课时、教学目标(包括理论应知目标和 技能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仪器、教学过程(含练习、小结)、板书设计、作业、课后反思等。 教师要在授课前一周备好教案(开学前应备好两周课的教案),不允许无教案上课。 来宾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 2008年 3月

课题传送系统安装 授课日期第 1.2.3 周课时10 理论知识目标: 1.能描述 YL-235A 装置功能和结构 教 2. 能描述机电一体化概况和发展史(选)学 技能目标: 目 1. 学会正确拆解皮带运输系统 标 2.学会安装和调试皮带运输系统 教 学 重物料传送和分拣机构的拆装 点 教 学安装和调试皮带运输系统 难 点 教 法讲授、实训 教学仪器:拆装工具 教学过程:

落料光电传感器:检测是否有物料到传送带上,并给 PLC一个输入信号。(接线注意棕色接“ +”、蓝色接“ - ”、黑色接输出) 放料孔:物料落料位置定位。 金属料槽:放置金属物料。 塑料料槽:放置非金属物料。 电感式传感器:检测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3~5mm(接线注意棕色接“ +”、蓝色接“ - ”、黑色接输出) 电容式传感器:用于检测非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5~10mm(接线注意棕色接“ +”、蓝色接“ - ”、黑色接输出) 三相异步电机:驱动传送带转动,由变频器控制。 推料气缸:将物料推入料槽,由双向电控气阀控制。 板书设计: 1.功能 2.结构 3.安装要求 作业:实训报告册 课后反思:

认识地球_教案

认识地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2、知道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过程与方法: 1、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3、熟练地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人类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经度、纬度;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经度与纬度的大小变化规律以及经纬度的大小与位置关系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 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1、科学精神的培养。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基本有所了解,具体描述要注意准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秧坝民族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一轮赛课教案 科目:地里班级:七(2)班时间:2012年9月26日授课人:覃国华课题:2.1认识地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能力目标: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情感目标:加强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学情分析:学生对第一节课所讲的地球的形状、大小,缺乏理性思维,同时大多数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地球上的经、纬线比较抽象,学生难于 理解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