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

第八章 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

第八章 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
第八章 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

第八章 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

8.1 信号传递的含义

我们知道,逆向选择是由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从而使得帕累托最优不能实现。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不知道代理人的信息,只有代理人知道自己的信息,那么就有可能出现“低质量”的代理人排除“高质量”代理人的现象,而委托人就会选择“低质量” 的代理人,从而产生逆向选择问题。在这时,“高质量”代理人是处于信息优势的,但是在竞争中却处于劣势,而委托人也因为信息劣势而在选择中处于不利的位置。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逆向选择问题,我们通常有两种办法:一种是信号传递,也就是拥有私人信息的代理人想办法将其私人信号传递给委托人,也就是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第二中式信息甄别,即委托人通过制定一套策略或合同来获取代理人的信息。

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逆向选择问题,使自己在质量不等的市场上脱颖而出,“高质量”代理人会向委托人发送信号,主动显示自己的优势,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进而提高自己的效用。

所谓信号传递就是指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向具有信息劣势的一方提供信号传递。例如对于优质品,质量保证书、包退、包换、包修等是一种成本低廉且短期效果明显的信号传递方式。另外,建立自己的名牌产品也是一种较好的信号传递方式,虽然其投入成本可能较高,但其长期回报却十分丰富,如海尔电器、麦当劳等等,其品牌本身就传递了产品室优质产品的信息。

所谓信息甄别就是指由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首先给出区分信息优势方类型的不同合同条款,信息优势一方通过选择与自己的类型相符合的合同来揭示自己的私人信息,从而使得帕累托改进得益实现。例如在保险市场上,保险公司提供不同的保险合同供投保人选择,而投保人则通过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保险合同来显示自己的风险类型。

8.2 斯彭斯劳动力市场信号博弈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逆向选择普遍存在,但是市场依然有效,其中的原因在哪里?在阿克洛夫的研究基础上,1973年,迈克尔·斯彭斯(Michael Spence )在《劳动力市场信号传递》中力图解释这个问题。他指出,在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中,具有较高才能的劳动者可以通过采用某些有成本的行为进行信号传递,由此解决劳动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斯彭斯也因此成了信号传递理论的奠基人。

1 模型假设

①.假定劳动力市场上是完全竞争的,从而在均衡条件下工资等于(预期的)劳动生产率,企业的预期利润为零;

②.只考虑一个雇员和一个雇主,雇员的能力θ有两个可能的值,分别为1θ=(低能力)和2θ=(高能力);雇员知道自己的真实能力θ,雇主只知道1θ=和2θ=的概率均为12; ③.雇员的教育成本函数与其能力成反比的关系,设为(),s C s θθ=

,此函数式意味着能

力越高,教育成本越低。 2 博弈过程

①.“自然”首先选择雇员的类型θ,1θ=(低能力)和2θ=(高能力);雇员知道自己的真实能力θ,雇主只知道1θ=和2θ=的概率均为12

②.雇员行动:雇员在与雇主签约之前首先选择教育水平{}0,1s ∈,其中0s =代表不接受教育,1s =代表接受教育;教育的成本为(),s

C s θθ=;

③.雇主行动:雇主在观察到雇员的教育水平后决定雇员的工资水平()w s ;雇员选择接受或不接受。如果接受,企业的期望产出为y θ=(注意我们假定教育水平本身不影响产出),雇员的效用为(),s

U s w θθ=-,企业的期望利润为(),s w πθθ=-;如果不接受,

0U π=≡。

3 均衡分析

首先注意到,因为教育本身并没有价值但却花费成本,在对称信息情况下,不论能力高低,雇员将选择0s =(不接受教育),低能力雇员的工资为()11w θ==,高能力雇员的工资为()22w θ==。但这种帕累托最优均衡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一般是做不到的。这是因为,给定雇主不知道θ,企业的预期产出是0.510.52 1.5y =?+?=,雇主之间的竞争将使得 1.5w =,但 1.5w =可能并不是一个均衡,如果教育传递信号的话。

在非对称信息情况下,雇主只能观察到θ,因而工资只能以s 而定。令()1s μθ=为当观察到雇员选择教育水平s 时雇主认为雇员是低能力的后验概率。精炼贝叶斯均衡意味着:

(1)雇员选择教育水平()s θ,(2)雇主根据观察到的s 得出后验概率()1s μθ=和支付工资水平()w s ;使得:①给定预期的工资()w s ,()s θ是能力为θ的雇员的最优选择,②给定()s θ,()

1s μθ=是与贝叶斯法则一致的,()w s 是雇主的最优选择。

均衡可能是混同均衡或分离均衡。让我们首先考虑混同均衡。混同均衡意味着不同能力的雇员选择相同的教育水平,从而得到相同的工资。首先考虑()0s θ≡的情况: (PE )混同均衡:()()()()()()12001 1.5

100.5

110.5

s s w w s s θθμθμθ====??==??===??===?

就是说,在均衡时,两类雇员都选择不接受教育,雇主认为教育不传递信号,因而工资等于期望产出,与教育无关。容易证明,这确实是一个均衡:给定雇主支付的工资与教育水平无关( 1.5w ≡)和雇员的后验概率()110.5s μθ===,雇员的最优选择是不接受教育(0s =);给定雇员选择不接受教育,1s =是不可能事件,()

110.5s μθ===与贝叶斯

法则并不矛盾,雇主不可能比选择 1.5w ≡做得更好(注意,0s =在均衡路径上,贝叶斯法则意味着()100.5s μθ===)。

这里,(PE)之所以是一个均衡,是因为我们假定雇主在观察到1s =(非均衡路径上)时不修正先验概率。如果雇主的后验概率为()110s μθ===(即认为选择接受教育的雇员一定是高能力的),上述混同均衡就不成立。这是因为,给定()110s μθ===,当雇员选择1s =,雇主将选择()12w =,高能力的雇员将选择接受教育从而得到12 1.52

U =-=,而不是选择不接受教育得到101U =-=。这样,我们有如下分离均衡: (SE)分离均衡()()()()()()10,2101,12101,110

s s w w s s θθμθμθ?====??==??======??

就是说,低能力的雇员选择不接受教育,高能力的雇员选择接受教育;雇主认为不接受教育的一定是低能力,因而支付工资()01w =,认为接受教育的一定是高能力,因而支付工资

()12w =。容易证明,

(SE)是一个精炼贝叶斯均衡:给定雇主的后验概率和工资决策,高能力雇员的最优选择是接受教育,因为()()1,2 1.50,21U s U s θθ===>===;低能力雇员的最优选择是不接受教育,因为()()0,111,11U s U s θθ===≥===。另一方面,给定雇员的选择,雇主的后验概率是根据贝叶斯法则得到的(注意,在分离均衡下,不存在非均衡路径),工资决策也是最优的。也容易证明,不存在其他的分离均衡(如低能力雇员选择接受教育,高能力雇员选择不接受教育)。

在分离均衡中,教育水平就成为传递雇员能力的信号。如我们已经指出的,这里的关键是高能力的人受同样教育的成本低于低能力的人,正因为如此,高能力的人才能通过选择接受教育把自己与低能力的人区分开来。如果接受教育的成本与能力无关,教育就不可能起到信号传递的作用,因为低能力的人会模仿高能力的人选择同样的教育水平。

4 总结

在这个模型中,存在一个混同均衡和一个分离均衡。但是,混同均衡并不是一个合理地解释,因为它依赖于我们有关雇主的再非均衡路径上后验概率的特定假设,即()210.5s μθ===,而这个假定是不合理的。为了说明这一点,让我们比较一下在不同假设下低能力雇员在选择接受教育(1s =)和不接受教育(0s =)之间的效用水平。如果雇主认为不接受教育象征低能力(因而()01w =)、接受教育象征高能力(()12w =),低能力雇员选择不接受教育时的效用为101U =-=,选择接受教育时的效用为

1211

U =-=,所以不接受教育仍是(弱)最优选择;如果雇主认为不接受教育象征高能力(因而()02w =)、接受教育象征低能力(因而()11w =),低能力雇员选择不接受教育时

的效用为202U =-=,选择接受教育时的效用为1101U =-=,所以不接受教育仍是最优选择。就是说,不论雇主的后验概率如何,不接受教育总是低能力雇员的最优选择。因此,如果观察到1s =,雇主不应该认为雇员有任何可能性是低能力的,即合理的后验概率()110s μθ===。但给定()110s μθ===,高能力雇员将选择1s =,因此

()()120

s s θθ====不构成一个混同均衡。因此,这个模型中唯一合理地均衡是分离均衡:低能力雇员选择不接受教育,高能力的雇员选择接受教育。

8.3 信息甄别——雇主先行

下面,我们继续讨论上例中的劳动力市场的情形:

在上述的模型中,我们假定博弈的顺序是,雇员在签订就业合同签之前根据预期到的工资函数首先选择教育水平,雇主在观察到雇员的教育水平之后再决定支付什么样的工资给雇员。现在我们把博弈的行动过程逆转过来,假定雇主首先行动,在雇员接受教育之前就提出一个合同菜单{},w s ,雇员选择其中一个与雇主签约,然后根据合约规定接受教育s ,在完成教育后得到合约规定的工资w 。这就是信息甄别模型。

迈克尔·罗斯查尔德(Michael Rothschild )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 ),所提出的均衡是这样定义的:均衡指存在着一组合同()()(){}1122,,,,,,k k

w s w s w s ,和一个选择规则():,R w s θ→,使得:(1)每一类雇员在所有可选择的合同中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合同(即:θ能力的雇员选择(),w s θθ,当只当对于所有的(),w s ,

()(),,U w s U w s θθθθ≥)

;(2)雇主的利润不能为负;(3)不存在新的合同能够使得选择该合同的雇主得到严格正的利润。

上述的均衡定义可以理解为,信息甄别均衡存在的前提条件为:

(1)所有在市场上可供选择的雇佣合同中,没有一个会给雇主带来预期的损失;

(2)“市场之外”没有可以带来正利润的雇佣合同,即所有雇佣合同都已被考虑。 在信息甄别模型中,如果均衡是存在的,那么,高能力雇员会选择高教育程度高工资的合同,而低能力的雇员将会选择低教育程度低工资的合同。雇主就可以把不同能力的雇员区分开来。同样,如果均衡是存在的,那么均衡一定是唯一的。原因在于,在信号传递模型中,均衡依赖于雇主(没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有关雇员(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的后验概率,而因为存在着非均衡路径,非均衡路径上的后验概率具有任意性,对应不同的后验概率,有不同的均衡。对比之下,在信息甄别模型中,后验概率是没有意义的。雇主先提供合同,雇员行动之后的后验概率不影响雇主的选择;而后行动的雇员具有完全的信息。毫不奇怪,当我们在信号传递模型中剔除掉“不合理”的后验概率时,剩下的唯一均衡是分离均衡,并且,该分离均衡与信息甄别模型中相同(即最低成本分离均衡)。

与信号传递模型不同,在信息甄别模型中,均衡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即使存在的话,最多也只能有一个。雇员行动之后的后验概率不影响雇主的选择,而后行动的雇员具有完全的信息。而且信息甄别下的分离均衡(若存在)正是信号传递下的帕累托最优均衡。

8.3 应用举例

1 商品房档次的信号传递价值

目前,我国商品房交易市场普遍存在着对商品房质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由于商品房购买者对商品房质量的了解程度远远低于房地产开发商,所以,在商品房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购房者的逆向选择:买便宜的、质量低的商品房。优秀的房地产开发商的价值被埋没,从而就会考虑采用档次这一信号向购房者发送信息。

假设购房者明确商品房的档次θ,θ为连续变量。商品房市场由优秀开发商和劣等开发商组成且各占50%。优秀开发商具有足够的经验、长期积累的房地产市场的认识以及开发的规模效应。因而劣等开发商与优秀开发商相比,其要建设同等档次的商品房就会花费较高的成本,假设优秀开发商建设档次为θ的商品房的成本为()18000C θθ=;劣等开发商建设档次为θ的商品房的成本为()220000C θθ=。

完全信息条件下,购房者完全了解开发商的实际质量,因此,可以根据开发商质量给定相应的成交价格。优秀开发商得80000元/档次,劣等开发商得40000元/档次。

但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如果购房者不能确定开发商的实际质量,只好给每位开发商以平均的价格60000元/档次来成交商品房,这样的逆向选择就牺牲了优秀开发商的利润。

如果购房者依据档次为信号,并且认为:如果*θθ≥则属于优秀开发商,并以80000元成交;如果*θθ<则属于劣等开发商,并以40000元成交。

如果档次低于*θ,即商品房档次在0与*θ之间时,都是劣等开发商,成交价相同,故建设收益为0,如果档次达到*θ时,都属于优秀开发商,成交价为80000元,故提高档次的收益为80000-40000=40000元。

这样对于优秀的开发商来说,建设档次更高的商品房的成本为8000θ,提高档次后的收益为80000元。因此,当提高档次的收益高于成本时,他们会选择建设更高档次的商品房,即*800008000θ>,*10θ<。

对于劣等开发商来说,商品房的建设成本为20000θ,收益为40000元,因此,当提高商品房档次的收益成本高时,劣等开发商就会放弃提高档次,宁愿建设低档次,即*4000020000θ<,*2θ>。

所以,综合上述结果,当*

210θ<<时,即购房者以档次为判断标准间于2和10之间时,档次作为信号就可以有效地区分两类开发商。 2 保险市场中的信息甄别1

假定有两类投保人,一类是风险比较高的,另一类是风险比较低的。前一类人身体素质比较差,患病的概率比较高,设这类人出事故的概率为q ;而后一类人则身体素质比较好,身体很健康,设这一类人出事故的概率为r 。这里0

设所有的投保人都有财产w 。一旦发生事故,会损失L 。因此,如果不买保险,消费者的最终财产或者为w ,或者为w -L 。一旦买了保险,其必然要付出保险费,记为P 。同时,

*本部分内容选自迈克尔·罗斯查尔德(Michael Rothschild )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 )发表于1976年的论文《竞争性保险市场的均衡:论不完美信息经济学》。

保险公司还规定有一部分损失应由投保人自负,自负损失记为D。所以,如果买了保险,消费者的最终财产或者是w-P(如果事故没有发生),或者是w-P-D(如果事故发生)。

保险公司的期望利润取决于购买保险的顾客类别。如果顾客是低风险的人,则保险公司的期望利润为

Eπ(P,D,r)=P-r·(L-D)

这里r·(L-D)是指,出现事故的概率为r,而一旦出现事故,保险公司要赔保L-D的金额。同理,如投保人是高风险的人,则保险公司的期望利润为

Eπ(P,D,q)=P-q·(L-D)

假定低风险的顾客与高风险的顾客具有相同的效用函数u(x),这个效用函数呈凹性,因为在这里,顾客是风险规避型的。风险低的顾客的期望效用取决于自负部分D,保险价格P与事故发生概率r。其期望效用为

EU(D,P,r)=ru(w-P-D)+(1-r)u(w-P)

同理,风险高的顾客的期望效用为

EU(D,P,q)=qu(w-P-D)+(1-q)u(w-P)

上述两类顾客由于行为方式和禀赋的不同,对于保险价格P和自负部分D的态度就大有差别。而这在客观上就为保险公司提供了极好的契机去筛选不同的消费者。

保险公司本不知道购买保险的人的真实状况如何,但它可以通过设定不同的P和D的组合来筛选不同的消费者,让顾客自我选择。这里的理论依据是,由于出事故的概率不同,顾客对于D和P的偏好是不同的:身体状况好的人由于自己出事故的概率低,会选择高的自负部分D和低的保险价格P,因为对他来说,出事故的可能性较低。反之,身体状况差的人由于出事故的概率较高,所以会选择低的D和高的P的组合,即宁可付较高的保险费去换得较低的自负部分风险。(如图1)

图1 两类不同投保人的无差异曲线

在图1中,高风险的顾客的无差异曲线比较平坦,而低风险的顾客的无差异曲线比较陡峭。

基于上述讨论,我们来分析保险政策的筛选功能。保险公司对D与P可以有各种搭配,

但原则上是让自负损失D 与保险价格P 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如图2

图2 D 与P 的筛选功能

图2画出了四条无差异曲线,对每一种类型的消费者都各画出两条。注意,由于D 与P 对于投保人都意味着损失,所以,无差异曲线越接近原点,则越是代表高的效用水平。

考虑两个组合:A 和B 。在A 点,保险价格比较低,但自负损失比较高,这种组合往往为低风险的顾客所接受。原因在于,尽管低风险的人也可以买由B 点所代表的保险政策组合,但对他来说,B 点处于效用水平低的那条无差异曲线上,而A 点则在效用水平较高的那条无差异曲线上。所以,低风险的人会选择A 。

同理,B 点会受高风险顾客的欢迎。对他来说,A 点也可以购买,但与B 相比,则A 点代表较低效用水平。所以,风险大的顾客会放弃A 而选择B 。

习题八

1. 在本章8.1节的例子中,雇员选择的教育水平s 是一个离散变量,{}0,1s ∈,现将s 变为一个连续变量,[]0,s s ∈,相应地将雇员的期望产出变为

(),1,2,2s y s s θθθ=?=?=?

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试重新分析模型的均衡。

2. 考虑一个民事诉讼博弈。原告P 知道如果案子上法庭的话他是否能赢;被告D 不知道谁将赢,只知道有1/3的概率原告将赢;被告也知道原告P 知道谁将赢;被告的这些知识是共同知识,(因此原告有两种类型,被告只有一种类型)。如果原告胜诉,他的净所得为3,被告的净所得为-4(可以设想为赔偿原告3和支付法庭1)。如果败诉,原告的净所得为-1,被告的净所得为0。在博弈开始,原告有两种选择:他可以要求被告赔偿M =1或M =2以私了。如果被告接受原告的要求,博弈结束,原告和被告的支付分别为M 和-M 。如果被告拒绝原告的要求,案子到法庭。给出这个博弈的扩展式表述(博弈树)和所有的精炼贝叶斯均衡(注意:对每个均衡战略组合,被告的后验概率是M 的函数)。

3. 请以二手车市场为背景,设计一个信号传递模型和一个信号甄别模型。

4. 假设你是一家软件公司的人事经理,需要为公司招聘10名软件开发人员。如果运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思想和原理考虑,你的招聘计划中应该包括哪些要点?可以向相关部门和上级做哪些重要建议?

本章扩展学习资源

国有商业银行面对助学贷款的无奈

信息检测与信号处理习题含答案

第五章习题 一、选择题 1.两个正弦信号间存在下列关系:同频( )相关,不同频( )相关。 A.一定 B.不一定 C.一定不 2.自相关函数是一个( )函数。 A.奇 B.偶 C.非奇非偶 D.三角 A.同频余弦信号 B.脉冲信号 C.偶函数 D.正弦信号 6.对连续信号进行采样时,采样频率越高,当保持信号的记录的时间不变时,则( )。 A.泄漏误差就越大 B.量化误差就越小 C.采样点数就越多 D. 频域上的分辨率就越低 7.把连续时间信号进行离散化时产生混叠的主要原因是( )。 A.记录时间太长 B. 采样间隔太宽 C. 记录时间太短 D. 采样间隔太窄 8.若有用信号的强度、信噪比越大,则噪声的强度( )。 A.不变 B.越大 C.越小 D.不确定 9.A/D 转换器是将( )信号转换成( )信号的装置。 A.随机信号 B. 模拟信号 C.周期信号 D.数字信号 12.两个不同频率的简谐信号,其互相关函数为( )。 A.周期信号 B.常数 C.零 13.数字信号处理中,采样频率s f 与限带信号最高频率h f 间的关系应为( )。 A. s h f f = B.2s h f f > C.s h f f < D.0.7s h f f = 14.正弦信号0()sin()x t x t ω?=+的自相关函数为( )。 A. 20sin x ωτ B.20cos 2x ωτ C .2 02x sin ωτ D.20cos x ωτ 17.数字信号的特征是( )。 A.时间上离散,幅值上连续 B.时间、幅值上都离散 C. 时间上连续,幅值上量化 D.时间、幅值上都连续

18.两个同频正弦信号的互相关函数是( )。 A.保留二信号的幅值、频率信息 B.只保留幅值信息 C. 保留二信号的幅值、频率、相位差信息 19.信号x (t )的自功率频谱密度函数是()x S f ( )。 A. x (t )的傅氏变换 B. x (t )的自相关函数()x R τ的傅氏变换 C.与x (t 的幅值谱Z (f )相等 二、填空题 1.在相关分析中,自相关函数()x R τ,保留了原信号x (t )的___信息,丢失了___信息,互相关函数()xy R τ则保留了___信息。 2. 信号x (t )的自相关函数的定义式是()x R τ=___互相关函数的定义式是()xy R τ=___。 3. 自相关函数()x R τ是一个周期函数,则原信号是一个___;而自相关函数()x R τ是一个脉冲信号时,则原信号将是___。 4.已知某信号的自相关函数()100cos50x R τπτ=,则该信号的均方值2x ψ=__。 5.相关分析在工业中的主要应用有___、___和___等应用。 6.自谱()x S f 反映信号的频域结构,由于它反映的是___的平方,因此其频域结构特征更为明显。 7.在同频检测技术中,两信号的频率的相关关系可用___、___来进行概括。 8.抗混滤波器是一种___滤波器 ,是为了防止___,其上截止频率c f 与采样频率s f 之间的关系应满足关系式为___。 9.频率混叠是由于___引起的,泄漏则是由于___引起的。 10.测试信号中的最高频率为100Hz ,为了避免发生混叠,时域中采样间隔应小于___s 。 11.若信号满足关系式()()y t k x t =?(式中k 为常数)则其互相关函数

信息与通信工程解析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 (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包含4个二级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与对抗,目标探测与识别。 本一级学科于1956年开始招收二年制研究生,1978年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分别于1984年和1991年被批准建立博士点,并于1987年和1994年分别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和部级重点学科;1988年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1989年建立“信号采集与处理”国家专业实验室;1998年5月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03年春批准自行增设两个二级学科:信息安全与对抗,目标探测与识别。 本一级学科从事各类电子信息与通信系统的原理、体制与处理方法研究,包括信息获取、变换、存储、传输、交换、处理、识别、对抗等。主要研究方向有: 1.通信系统理论与技术:主要研究军用和民用通信系统理论及其关键技术,包括无线通信、抗干扰通信、卫星通信、通信信号处理、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等。 2.移动通信理论与技术:主要从事未来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包括信源编码、信道编码、高效调制解调、自适应传输技术和技术体制等)、新型军用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传输技术等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3.信号与图像处理:主要研究信号与图像处理在通信、雷达、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包括非平稳、非线性系统处理,时空二维信号处理,阵列信号处理,自适应信号处理,实时图像处理,图像制导,遥感图像处理,图像信息隐含技术,成像理论与技术,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实时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等。 4.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主要包括信息获取技术,信源编码理论与数据压缩技术,语音、视觉、听觉信息处理,多媒体信息处理,数字水印技术,版面分析与文字识别,高速并行信息处理系统设计与软件编程,人工神经网络与智能信息处理,信息处理系统在单片集成等领域的研究。5.信息安全与对抗理论与技术:主要从事信息与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及安全、信息科学技术与安全对抗、雷达对抗、通信对抗、网络安全与对抗、信息加密与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6.目标探测与识别理论与技术:主要研究利用电、红外或可见光等多种传感器获取目标信息、检测与识别目标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包括:雷达与多谱段图象系统等信息系统新体制新方法,各种时空环境下信息获取与处理,雷达对抗,干扰与反干扰,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智能信息处理与目标识别等领域的研究。 一、培养目标 热爱祖国,有社会主义觉悟和较高道德修养;掌握坚实宽广的通信科学、信息科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二、课程设置 1.硕士起点博士生课程

第八章 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

第八章 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 8.1 信号传递的含义 我们知道,逆向选择是由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从而使得帕累托最优不能实现。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不知道代理人的信息,只有代理人知道自己的信息,那么就有可能出现“低质量”的代理人排除“高质量”代理人的现象,而委托人就会选择“低质量” 的代理人,从而产生逆向选择问题。在这时,“高质量”代理人是处于信息优势的,但是在竞争中却处于劣势,而委托人也因为信息劣势而在选择中处于不利的位置。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逆向选择问题,我们通常有两种办法:一种是信号传递,也就是拥有私人信息的代理人想办法将其私人信号传递给委托人,也就是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第二中式信息甄别,即委托人通过制定一套策略或合同来获取代理人的信息。 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逆向选择问题,使自己在质量不等的市场上脱颖而出,“高质量”代理人会向委托人发送信号,主动显示自己的优势,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进而提高自己的效用。 所谓信号传递就是指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向具有信息劣势的一方提供信号传递。例如对于优质品,质量保证书、包退、包换、包修等是一种成本低廉且短期效果明显的信号传递方式。另外,建立自己的名牌产品也是一种较好的信号传递方式,虽然其投入成本可能较高,但其长期回报却十分丰富,如海尔电器、麦当劳等等,其品牌本身就传递了产品室优质产品的信息。 所谓信息甄别就是指由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首先给出区分信息优势方类型的不同合同条款,信息优势一方通过选择与自己的类型相符合的合同来揭示自己的私人信息,从而使得帕累托改进得益实现。例如在保险市场上,保险公司提供不同的保险合同供投保人选择,而投保人则通过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保险合同来显示自己的风险类型。 8.2 斯彭斯劳动力市场信号博弈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逆向选择普遍存在,但是市场依然有效,其中的原因在哪里?在阿克洛夫的研究基础上,1973年,迈克尔·斯彭斯(Michael Spence )在《劳动力市场信号传递》中力图解释这个问题。他指出,在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中,具有较高才能的劳动者可以通过采用某些有成本的行为进行信号传递,由此解决劳动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斯彭斯也因此成了信号传递理论的奠基人。 1 模型假设 ①.假定劳动力市场上是完全竞争的,从而在均衡条件下工资等于(预期的)劳动生产率,企业的预期利润为零; ②.只考虑一个雇员和一个雇主,雇员的能力θ有两个可能的值,分别为1θ=(低能力)和2θ=(高能力);雇员知道自己的真实能力θ,雇主只知道1θ=和2θ=的概率均为12; ③.雇员的教育成本函数与其能力成反比的关系,设为(),s C s θθ= ,此函数式意味着能 力越高,教育成本越低。 2 博弈过程 ①.“自然”首先选择雇员的类型θ,1θ=(低能力)和2θ=(高能力);雇员知道自己的真实能力θ,雇主只知道1θ=和2θ=的概率均为12 ;

信号识别小结

信号识别 1.特征参数法 思路:根据瞬时幅度,瞬时相位,瞬时频率特征参数的差异进行识别优点:计算量小,简单 缺点:受信噪比影响大 2.功率谱方法 思路:经典功率谱估计有直接法,间接法 直接法:P PER w=1 N X N W2 优点:简单,快速 缺点:当数据N太大时,谱曲线起伏加剧,N太小时,谱分辨率不好。 间接法: 2 1 j 1 (k)e M jwk PER N k P x M - - = '=∑ 优点:采用分段取平均值方法使方差性能得到改善。 缺点:方差性能的改善是以牺牲偏差和分辨率为代价的。 3.基于小波变换(衍生的方法) 思路:1.对信号进行小波变换,提取变化后时域的包络方差与均值平方之比作为特征参数 2.提取频域频率,幅度,相位,功率谱密度等特征 3.时域频域相结合 优点:克服傅里叶变换的不足,对瞬时信息具有较强的检测能力 缺点:小波变换的方法对于类间识别效果还不是很理想, 如对2PSK 和4PSK的识别, 单独用该方法还不能达到很好的分类效果, 必须与其它方法结合 使用。 4.高阶累积量方法 思路:计算二阶、四阶、六阶、八阶累积量,并通过归一化、平方等变换寻找差异进行区分 优点:对噪声不敏感 缺点:对载波和码元同步要求较高 5.人工智能识别方法 思路:利用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模糊推理、Agent理论、遗传算法等人工智能方法形成经验与知识的推理规则 优点:不依赖数据库的先验知识,分析灵活,自我学习 缺点:容易漏检、误判 6.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信号识别 思路:通过优化算法函数(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粒子群优化,模糊数学,粗集理论),模型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和参数的而选择(带宽、均值、峰值点,归一化瞬时幅度等)进行信号的识别

信号识别的原理介绍

通过对单边带常规信号的通信与直接序列的扩频通信的介绍,我们对上述两个通信方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现在的信号环境复杂而又多变,怎样在能保证正常接收信号的情况下,不仅能解调出信号而且又能识别出是己方的信号呢?我们通过前面的介绍知道,单边带信号由于其带宽较窄、传输频带利用率高在军事、民用通信上均有广泛的应用;而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由于其保密性能高、隐蔽性好、抗噪声性能强,而且可以实现码分复用实现多址通信,在通信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由此想到,能不能将两种信号的优点结合起来,实现信号的识别和正常接收呢?下面我们就以单音调制的单边带信号的识别为例,介绍这种方法。 在信号发送端,选取一个单音余弦信号()cos2c m t A f t π=作为所要传输的原始信号,另外在信号的输入端加入511PN 序列码,作为识别信号的信源,然后经过PSK 调制得到PSK 信号()*cos psk S t PN t ω=。将m(t)与()psk S t 相加合成后,进行SSB 调制,然后再经BPF 滤波后经天线发射出去。其方框图如下 () ()()()SSB PSK s t s t s t m t SSB BPF PSK PN ????→??→???→???→???→→⊕信号发送端原理框图 调制发射调制 其中:

()cos(2)m m t A f t π= 0()sin(2)PSK c s t PN f t π= 0()()()cos2sin2PSK m c s t m t s t A f t PN f t ππ=+=+ 1111()()cos2()sin 222 SSB c c s t s t f t s t f t ππ∧=+ m f 为原始基带信号的频率; PN 为伪码产生器产生的511伪码; 0c f 为PSK 调制时的载波频率; 1c f 为SSB 调制时的载波频率; ()s t ∧ 为()s t 的希尔伯特变换。 在信号的接收端,首先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经过带通滤波器的滤波,滤除除信号带宽内的噪声,得到信号r(t)。信号r(t)经过SSB 相干解调后通过LPF 的滤波得到信号1()r t ,信号1()r t 分两路,一路经音频设备输出原始信号,另一路则通过相关处理后,通过显示设备是否有冲击确定接收到的信号是否为我方所发射的信号,进而实现信号的识别。接收端的原理框图如下: () () () ()()o m m i m t S t S t n t n t BPF SSB LPF ???→???→??→??→↓ ↓接收解调信号内容获取相关处理 信号识别接收端原理框图

互联网中甄别有用信息

互联网中甄别有用的信息 王琳(长武县中学) 摘要:在我们所处的这个信息时代,获取有用的信息,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和工作必须拥有的技能之一。而要在信息的“海洋”里准确、高效地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并非易事!例如,我们从因特网上寻找与“信息”一词相关的内容,就可以搜索到至少几千万条。本文主要介绍对网络信息进行甄别的方法及对有价值信息进行有效利用的方法,以追求使网络信息价值最大化为主线,提高鉴别与评价信息的能力,自觉识别和抵制不良信息。学会利用现代化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信息;价值;甄别方法。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 信息的定义及其主要表现方式 1.2 网络信息 1.2.1 网络技术与信息的关系 1.2.2 网络信息的定义 1.2.3 网络信息的特点 1.2.4 从价值角度将其分为三类 1.2.5网络信息在中国发展的现状 第二章对网络信息的甄别 2.1 对网络信息甄别的目的及意义

2.2 甄别方法 2.2.1 追本溯源式甄别 2.2.2 比较不同来源的信息 2.2.3 佐证法 2.2.4 逻辑法 2.2.5 权威机构实践证明 第三章主要结论及其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1 结论 3.2 网格信息甄别及利用过程中涉及到的信息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第一章绪论 1.1 信息的定义及表现方式 信息一词古已有之。但关于它的定义至今仍未取得共识,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描述。在本文中,信息作为一个社会概念,其可以界定为由客观存在物发出的能被人类所接受和理解的各种可确定的信息,其实质是物质、能量的标示。 在本文中以信息的传播载体的性质来划分信息的表现方式。表现方式有两种,一是实体表现媒介,二是虚拟表现媒介。实体表现方式依靠具体事物作为信息的媒介,如书籍、壁画等,虚拟表现方式则依靠能量为媒介来表现信息,如光信号、声音、手势等。从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看虚拟媒介比实体媒介更为高级,其容量和灵活程度远比后者大,但也存在安全系数低等弱点。 网络信息就是主要依靠虚拟表现方式来实现信息的传播,其内容又可以转化为以实体表现媒介为载体的信息。

1 GSM信号的识别

1 GSM信号的识别 黑河市进行边境GSM信号测试的区域内,有五家GSM运营商的信号同时覆盖,分别是中国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俄罗斯的MTS、MegaFon和Beelin。无线电管理部门首先是要掌握每一个移动通信运营商在同一区域内的频率占用情况,也就是要确定GSM信号的归属,即通过BSIC码、LAI码、CGI码等参数对GSM信号进行识别。 1.1 GSM参数及原理 (1)位置区识别码(LAI) 位置区识别码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周期发送,用于IMS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附着、分离或移动客户的位置更新。其号码结构见图1。 MCC MNC LAC |------------LAI-------| 图1 号码结构 MCC:移动客户国家码,它表明移动用户(或系统)归属的国家。由三个十进制数组成,编码范围为十进制的000~999。作为全球唯一的国家识别标准,MCC的资源由国际电联(ITU)统一分配和管理。中国的移动国家号为460(十进制),俄罗斯的移动国家号为250(十进制)。 MNC:移动网号,由二个十进制数组成,编码范围为十进制的00~99,用以唯一地表示某个国家(由MCC确定)内的某一个特定的GSM PLMN网。若一个国家中有多于一个的GSM公司陆地移动网(PLMN),则每个网必须具有不同的MNC。MNC一般由国家的有关电信管理部门统一分配,同一个营运者可以拥有一个或多个MNC(视业务提供的规模而定),但不同的营运者不可以分享相同的MNC。目前中国有两个GSM 网络,分别由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公司营运,他们的MNC分别是00和01。 LAC:位置区号码。为了确定移动台的位置,每个GSM PLMN网的覆盖区都被划分成许多位置区,位置区码(LAC)则用于标志不同的位置区。位置区码(LAC)包含于LAI中,由两个字节组成,采用16进制编码。可用范围为0001~FFFEH,码组0000H和FFFFH不可以使用(参见GSM规范03.03、04.08和11.11)。在一个GSM PLMN网中可定义65536个不同的位置区。一个位置区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小区。 (2)小区全球识别码(CGI) CGI用来识别一个位置区内的小区。它是在位置区识别码(LAI)后加上一个小区识别码(CI),其结构见图7。 MCC MNC LAC CI |------------LAI-----|

信息不对称的信息传递机制信息与情况的变化

在信息不对称的信息传递机制下,当信息状况发生变化时,情况会有什么改变。 三、信息传递机制下的变化 3.1、信息传递的含义及引入 3.2、当前改善的方法及建议 3.3、解决高校就业难的措施 3.1、信息传递的含义 信息传递是指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向具有信息劣势的一方提供信号传递。例如对于优质品,质量保证书、包退、包换、包修等是一种成本低廉且短期效果明显的信号传递方式。另外,建立自己的名牌产品也是一种较好的信号传递方式,虽然其投入成本可能较高,但其长期回报却十分丰富,如海尔电器、麦当劳等等,其品牌本身就传递了产品室优质产品的信息。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上,斯宾塞的信号传递理论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供高校毕业生质量的信息,从而消除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信号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它的有效发挥必须以成熟的就业市场为前提,所以有必要把信号传递机制引入到就业市场来分析。 1.在我国不成熟的劳动力市场中,通过信号发送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成本往往需 要耗费很高的成本。我国高校学生在毕业求职过程中除了承担直接支出的成本之外,还 须承担诸多其他成本,如隐性成本、机会成本、心理成本等。有许多学生放弃在校学习 的时间和机会而忙于各种招聘会,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各种不公平、不公正现象滋生和 助长了求职中的腐败,考验着学生的诚信等社会公德,并在学生心理方面造成了巨大的 负面影响。现在,大学生的求职过程以及相应的问题不仅考验我国劳动力就业市场,也 考验着学生的经济实力和心理承受力,学生过高的求职成本将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其 负面效应是巨大的。 2.劳动力市场中即使引入信号发送机制,有时仍然会存在混同均衡和分离均衡。 虽然不同的单位与不同的岗位对员工的要求不一定完全一致,但是不容否认的是,信号 发送过程中存在弱信号与强信号以及发送的信号的有效性与可信性不同,对应地会存在 混同均衡和分离均衡。在混同均衡下,不同能力的学生发送了相同的信号,用人单位无 法区分学生素质与能力的高低。而在分离均衡下,高素质或高能力的学生发出了低能力 学生不能发送的信息,所以就将自己与后者区别开来,而用人单位也就相应地挑选到了 合意的员工,并给予相应的报酬。 3.从理论上来说,信号发送和信息甄别机制的引入有时并不一定优于没有这些机 制的情况。比如,当市场上的劳动力仅有极少一部分属于低效率者时,如果没有信号发 送机制,企业按照劳动力的平均效率支付报酬,高质量的劳动者的收入也不低,但是, 在存在信号发送机制的情况下,高效率劳动者为了避免被当作低效率者也不得不接受一 定程度的教育。 4.在不成熟的劳动力市场中,教育信号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 信号发送和信号甄别作为劳动力市场上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两种典型方式,在就业竞争比 较激烈的情况下,应聘者主动发送信号(投递简历)比较常见。现阶段,我国高校毕业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