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古文课后习题解答

医古文课后习题解答

1.怎样理解扁鹊能“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見五藏癥结,特以诊胍為名耳”這幾句話?因為作者難以理解扁鹊以胍测病的高超醫技,便以扁鹊具有“视見垣一方人”的特異功能來加以解释。

2.扁鹊認為自己“非能生死人也,此自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反映了怎樣的醫學觀?醫學能使疾病好轉舆痊愈,而不能起死回生。這是唯物的醫學觀。3.扁鹊提出“六不治”的具體内容是什么?它對後世有何影響?“六不治”的具體内容是:“驕恣不論於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適”,“會陽並,藏氣不定”,“形羸不能服藥”,“信巫不信醫”。其中尤其是“信巫不信醫”反映醫學科學摆脱巫術迷信的束缚而得到獨立,由經驗學朝着理論醫學昇華,奠定中醫學術理論基礎的《素問》、《九卷》(即《靈柩》),就是在醫巫分道揚镳的前提下,總结了先秦以來醫學的實践经經舆研究成果而诞生的。

4.怎樣理解扁鹊行醫“随俗為燮”?扁鹊運用全面的醫療技術,根據各地的民俗,改燮行醫的科别,盡心盡力地為平民解除病痛。

华佗传

1.“兼通數經”舆“合湯不過數種”的“數”在表意上有何不同?前者意為“多部”,表示多;後者意為“幾”,表示少。

2.怎樣理解“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東漢時期儒舆醫的地位有高下之不同,加上他是習儒出身,“兼通數经”;華佗生性淡泊,又“恃能厭食事”,更不願“專視”曹操。

3.本文從哪幾個方面說明華佗是“人命所縣”的人?一是華佗醫術全面而高超,從傅文所载多则醫案可見;二是曹操所患頭風,每次發作,華佗针刺即愈,而華佗被殺後,曹操“豆風未除”;三是曹操爱子倉舒病危,而華佗已被殺,遂至死於非命。

4.華佗因何原因被曹操殺害?因華佗家鄉在安徽亳縣,而到河南許昌“專视”曹操,“久遠家思歸”,便告假回家探视,並“辭以妻病,數乞期不反”,任憑曹操“累書呼,又敕郡縣發遣”,華佗“猶不上道”。後被曹操查出“虚诈”,遂被殺害。

丹溪翁传

1.“盡去而舊學,非是也”的意思是什么?惟知悌爲什么對朱震亨提出這個要求?意爲完全抛棄你過去學習的内容,因爲那些是不正確的。因爲羅知悌認爲朱震亨原来所學是無本之學,而他要傅授的是劉完素、张從正、李杲的學說,並以《内經》、《難经》等经典理論爲根本,因而提出這一要求。

2.“時方盛行陳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觀二百九十七方,翁穷昼夜是习。既而悟曰:‘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昼合。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稱權衡,必也《素》、《難》諸經乎!…這段话反映朱震亨封局方之學持何熊度?朱震亨在認真研究局方之學以後,得出古方不能治療今病的结論,反映他封局方之學抱着寅事求是的憩度。

3.“浦江鄭羲士病滞下”一段所述證候、病因、病機分别是什么?證候:滞下,昏仆,目上视,溲注,汗泄,脈大無序。病因:病後飲酒舆行房。病機:陰虚而陽暴绝。

汉书艺文志

1.“詔”作爲共用述語,其意不局限於“光禄大夫劉向校经傅、諸子、詩赋”句内,而通黄至哪幾矮個句子中?通贯至“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咸校敷術”、“侍醫李柱圆校方技幾個句子中。

2.爲什么說裸文中的“中醫”是中等水平醫生的意思?良醫能治疾病,庸醫要加重疾病,因此如果不能聘請到良醫,舆其遭庸臀誤治,還不如不治,好比中等水平謦生在加以治瘵,故云。

3.《漢書·藝文志》是在什么基上礎形成的?在劉歆《七略》的基礎上形成

黄帝内经素问注

1.怎檬理解“不谋而遐邇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讃美《素問》所論皆爲普遍真理。

2.“且将升岱嶽,非径奚爲?欲指扶桑,無舟莫適”强调什么?强调古書注释的重要.

3.王冰整理《内經》的具體方法有哪些?“簡脱文断,羲不相接者,搜求經論所有,迁移以補其處;篇目墜缺,指事不明者,量其意趣,加字以昭其羲;篇論吞併,羲不相涉,闕漏名目者,區分事類,別目以冠篇首;君臣請問,禮儀乖失者,考校尊卑,增益以廣其羲;错簡碎文,前後重叠者,詳其指趣,削去繁雜,以存其要;辭理秘密,難粗論述者,别撰《玄珠》,以陳其道。凡所加字,皆朱書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雜揉。”

伤寒论

1.《傷寒雜病論》的寫作背景是什么?時疫流行,張仲景家族在十年内死於傷寒的多達百人,而当時讀書人又重名利轻醫學。

2.作者的治學方法有哪些?既認真探求前代醫學著作,又廣泛收集各種方藥,並结合自己诊脈辨證的體合。

3.作者封爲醫者提出哪些要求?探求前代醫學著作的要羲,诊断疾病细心认真。 4.文中引用孔子語寓意何在?作者希望自己成爲哪種人?引用孔子之語意在激励自己舆他人。作者希望自己成爲“多聞博識”之人。

本草纲目

1.“望龍光知古劍,觇寅氣辨明珠。故萍寅商羊,非天明莫洞;厥後博物稱華,辨字稱康,析寅玉稱倚顿,亦僅僅晨星耳。”作者用這幾個典故想說明什么?說明人才難得。

2.“金谷之園”、“龍君之宫”、“冰壶玉鉴”分别讃美《本草纲目》什么?内容豐富、资料完備、條理清晰。

类经序

1.作者在文中使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断流之水,可以鉴形”、“壁影螢光”、“竹头木屑”、“河海一流,泰山一壤”等成語用意何在?谦遜地表逹所撰《類经》雖然價值不大,但也許能封理解《内经》起到微薄的作用。

2.怎樣理解“類经”之“類”?作者爲何用此方法整理《内经》?“颊”意爲分類。用此方法整理《内經》目的是:“以《靈樞》啓《素問》之微,《素問》發《靈樞》之秘,相爲表襄,通其羲也。”

3.作者是怎樣評價《類经》的?“自是而條理分,纲目皋,晦者明,隐者見,巨细通融,歧贰晕徹,一展卷而重門洞開,秋毫在目。不惟廣裨乎來學,即凡志切尊生者,欲求兹妙,無不信手可拈矣。

温病条辨

1.本文首段的主旨是什么?作者如何加以說明?本文首段的主旨是“病多而方少,未有甚於溫病者”。徒“六氣之中”到“天下之病孰有多於溫病者乎”,說明溫病病多;徒“方書始於仲景”到段末,說明溫病方少。

2.“以闕如爲恥,不能舉一反三,惟務按圖索骥”的主语是什么?“知十之才士”以外的庸醫。3.本文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勸說吴瑭書快出版《溫病條辨》?作者從三個方面勸說吴瑭書快出版《温病條辨》:社會需要:“以天下至多之病,而竟無應病之方,幸而得之,亟宜出而公之”。得遇知音:“心理無異,大道不孤,是書一出,子雲其人必當旦暮遇之”。抛棄個人得失:“知我罪我,一任當世”。

养生论

1.如何體會“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過之害生”?精神與形體紧密依存,精神受到傷害,便會波及身體。

2.在“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棲於情,憂喜不留於意,泊然無感,而體氣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餋身,使形神相親,表裏俱濟也”中,提出了哪幾種養生方法?修煉心性,呼吸吐纳,服食丹藥。

3.“豈惟蒸之使重而無使轻,害之使暗而無使明,薰之使黃而無使堅,芬之使香而無使延哉”說明什么道理?“凡所食之氣,蒸性染身,莫不相應。”

大医精诚

1.本文所论“大医精诚”的“精”指什么?“诚”指什么?“精”指医术精湛;“诚”指医德高尚。

2.本文从哪些方面论述“诚”?从心、体、法三个方面论述“诚”。

3.首段所就“至精至微之事”指什么?“至粗至浅之思”指什么?“至精至微之事”指寸口关尺、俞穴流注、肌肤筋骨;“至粗至浅之思”指庸医的诊断。

4.作者孙思邈思想体系复杂,本文有哪些具体反映?孙思邈的思想体系,儒、释、道兼而有之。如“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衒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属儒家思想;治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属释家思想;引用《老子》的文字,则反映了道家思想。

病家两要说

1.第一段所指“非医者”有哪些表现?作者对其看法如何?“非医者”的表现有“昧真中之有假,孰似是而實非”。作者封其看法是:“鼓事外之口吻,发言非难;撓反掌之安危,惑乱最易。使其言而是,则智者所见畧同,精切者已算无遺策,固无待其言矣;言而非,则大隳任事之心,见几者宁袖手自珍,其为害豈小哉?斯时也,使主者不有定见,能无不被其惑而致悮事者,鲜矣!”

2.“欲辨此多,诚非易也”中的“多”指什麽多?作者如何描写舆看待此“多”?“多”指“装多”舆“医多”。作者的描写是:“偏听浮議,广集群医,则骐骥不多得,何非冀北驽群?帷幄有神籌,几见圯桥傑豎?危急之际,奚堪庸妄之悮投?疑似之秋,豈可纷纭之错乱?一著之謬,此生付之矣。”作者的态度是:“議多者无成,医多者必败。多,何以败也?君子不多也。”

3.“又若以己之心度人之心者……謂人己氣血之难符”、“三人有疑从其二同者……謂愚智多寡之非類”分别是何複句关系?因果複句关系。

4.“惟是伯牙常有也,而锺期不常有;夷吾常有也,而鲍叔不常有。”两个典故的比喻義分别是什麽?作者用这两个典故想说明什麽?两个典故的比喻義分别是知音难得、知人不易。作者用这两个典故说明知医之难。

医古文课后习题解答

扁鹊传 1.怎样理解扁鹊能“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見五藏癥结,特以诊胍為名耳”這幾句話?因為作者難以理解扁鹊以胍测病的高超醫技,便以扁鹊具有“视見垣一方人”的特異功能來加以解释。 2.扁鹊認為自己“非能生死人也,此自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反映了怎樣的醫學觀?醫學能使疾病好轉舆痊愈,而不能起死回生。這是唯物的醫學觀。3.扁鹊提出“六不治”的具體内容是什么?它對後世有何影響?“六不治”的具體内容是:“驕恣不論於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適”,“會陽並,藏氣不定”,“形羸不能服藥”,“信巫不信醫”。其中尤其是“信巫不信醫”反映醫學科學摆脱巫術迷信的束缚而得到獨立,由經驗學朝着理論醫學昇華,奠定中醫學術理論基礎的《素問》、《九卷》(即《靈柩》),就是在醫巫分道揚镳的前提下,總结了先秦以來醫學的實践经經舆研究成果而诞生的。 4.怎樣理解扁鹊行醫“随俗為燮”?扁鹊運用全面的醫療技術,根據各地的民俗,改燮行醫的科别,盡心盡力地為平民解除病痛。 华佗传 1.“兼通數經”舆“合湯不過數種”的“數”在表意上有何不同?前者意為“多部”,表示多;後者意為“幾”,表示少。 2.怎樣理解“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東漢時期儒舆醫的地位有高下之不同,加上他是習儒出身,“兼通數经”;華佗生性淡泊,又“恃能厭食事”,更不願“專視”曹操。 3.本文從哪幾個方面說明華佗是“人命所縣”的人?一是華佗醫術全面而高超,從傅文所载多则醫案可見;二是曹操所患頭風,每次發作,華佗针刺即愈,而華佗被殺後,曹操“豆風未除”;三是曹操爱子倉舒病危,而華佗已被殺,遂至死於非命。 4.華佗因何原因被曹操殺害?因華佗家鄉在安徽亳縣,而到河南許昌“專视”曹操,“久遠家思歸”,便告假回家探视,並“辭以妻病,數乞期不反”,任憑曹操“累書呼,又敕郡縣發遣”,華佗“猶不上道”。後被曹操查出“虚诈”,遂被殺害。 丹溪翁传 1.“盡去而舊學,非是也”的意思是什么?惟知悌爲什么對朱震亨提出這個要求?意爲完全抛棄你過去學習的内容,因爲那些是不正確的。因爲羅知悌認爲朱震亨原来所學是無本之學,而他要傅授的是劉完素、张從正、李杲的學說,並以《内經》、《難经》等经典理論爲根本,因而提出這一要求。 2.“時方盛行陳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觀二百九十七方,翁穷昼夜是习。既而悟曰:‘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昼合。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稱權衡,必也《素》、《難》諸經乎!…這段话反映朱震亨封局方之學持何熊度?朱震亨在認真研究局方之學以後,得出古方不能治療今病的结論,反映他封局方之學抱着寅事求是的憩度。 3.“浦江鄭羲士病滞下”一段所述證候、病因、病機分别是什么?證候:滞下,昏仆,目上视,溲注,汗泄,脈大無序。病因:病後飲酒舆行房。病機:陰虚而陽暴绝。 汉书艺文志 1.“詔”作爲共用述語,其意不局限於“光禄大夫劉向校经傅、諸子、詩赋”句内,而通黄至哪幾矮個句子中?通贯至“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咸

重庆市专业职称考试--医古文试题

重庆市专业职称考试 医古文试题 试卷的说明 (1)全卷共9个大题,共150分; (2)所有职称都必做第一题~第七题(100分);考副高和正高必做第八题(25分); 考正高必做第九题(2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1.“所以青衿之岁,高尚兹典”中“青衿之岁”指() A.年幼之时 B.求学之时 C.患病之时 D.白首之时 2. 比喻至孝之举的词语是() A.刲股 B.伏轼 C.推毂 D.捐馆舍 3.“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中“蒿艾”意思是() A.长得好的野草 B.可以治病的药草 C.自喻不才 D. 比喻不同的人才 4.“思过半”义为() A.收益多 B.刻苦努力 C.思虑多 D.进展神速 5.“迪帝轩之遗烈,祗文母之慈训”一句,注释错误的是() A. 迪:继承。 B.帝轩:黄帝。 C.烈:功业。 D.祗:只是。 6. 在《仓公传》中,公乘阳庆对淳于意说“尽去而方书,非是也。”这句话的意思是() A.全部抛弃你原来学习的方书是不对的。 B.全部抛弃原来学习的方书,不是这样的。 C.全部抛弃你原来学习的方书,不是这个意思。 D.全部抛弃你原来学习的方书,因为它们是不对的。 7. “散发林阜,人纲不闲”的“闲”义为() A.闲散 B.悠闲 C.闲暇 D.熟悉 8. 下列没有名词活用作状语的句子是() A. 一以参详,群疑冰释。 B. 吉凶之机,应若影响。 C. 但日服而病日增。 D. 四肢肿痒拘挛,可汗而出之。 9. “乐于用则豫章贵”中“豫章”比喻() A.低贱的人 B.无用的人 C.迟钝的人 D.胆怯的人 10.“先生隔垣见人,何必饮上池之水?”出自() A. 黄帝、岐伯之事 B. 长桑君、扁鹊之事 C.公乘阳庆、仓公之事 D.涪翁、程高之事。 11. 以同书的祖本或别本对照校勘的方法叫() A.对校 B.他校 C.本校 D.理校 12.“脉至如火薪然”中“然”与“燃”的关系为() A.异体字 B.同形词 C.通借字 D.古今字 13.“善摄生者,宜暂远帷幕“中”帷幕“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委婉 C.借代 D.举隅 14.“乃与庖牺氏之八卦绵历今古”中,“庖牺氏”即() A.伏羲氏 B.神农氏 C.黄帝 D.岐伯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

医古文重点句子翻译

《扁鹊传》重点句子翻译 1.中庶子曰:“先生得無誕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 2.中庶子说:“先生大概是在骗我吧?! 凭什么说太子可以 复活呢? 先生之方能若是,則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 3.先生的医术能象这样,那么太子就能复活;不能象这样, 却想使他复活,简直不能把方才的话告诉刚刚会笑的婴儿! 4.“竊聞高義之日久矣,然未嘗得拜謁於前也。先生過小 國,幸而舉之,偏國寡臣幸甚。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長終而不得反。” 5.“私下听到先生高尚义行的日子已经很久了,但是从来 没能到先生面前拜访过先生。先生来到我们这个小国,使我幸运地得到了援救,我们这个偏僻小国的太子真是幸运得很!有先生他就会复活,没有先生他就会被扔掉去填山沟,永远死去而不能回生了。” 6.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 7.人们担忧的事情,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事情, 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华佗传》重点句子翻译 1.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 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2.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 须剖开割除的,就饮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就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就开刀切除患处,取出结积物。 3.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 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4.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条蛇一样 的虫,他们把虫悬挂在车边,到华佗家去拜谢。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相互告诉说:“象是遇到咱们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病’就是证明。 5.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 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6.吴普遵照华佗的医术治病,许多人被治好救活了。华佗对吴 普说:“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过度罢了。运动后水谷之气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比如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腐朽就是这样。 《丹溪翁传》重点句子翻译 1.“吾卧病久,非精于医者不能以起之。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

浙江省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医古文(一)试题及答案解析历年试卷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医古文(一)试题 课程代码:02976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人咸不之信,讵日未昃,而气绝矣”中的“昃”义为( ) A.天亮 B.天黑 C.太阳落山 D.太阳西斜 2.“视见垣一方人”中“垣”义为( ) A.东面 B.北面 C.屏风 D.矮墙 3.“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中“坟”义为( ) A.洲中坟墓 B.水中高地 C.上古典籍 D.山崖 4.“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中“庸”义为( ) A.担忧 B.使用 C.庸俗 D.庸医 5.“其论皆经理识本,非徒诊病而已”中“经理”义为( ) A.研究原理 B.研究整理 C.经典理论 D.经过整理 6.“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中的“尚”义为( ) A.选择 B.久远 C.高深 D.犹且 7.“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中“望”义为( ) A.远远地 B.希望 C.远远地看见 D.想起 8.“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中“结草”义为( ) A.结打草绳 B.捆扎草木 C.报恩 D.报仇 9.“愿乞一言,以托不朽”中“愿”义为( ) A.愿望 B.愿意 C.请求 D.希望 10.“人于父子昆弟之恩犹或薄焉”中“昆弟”义为( ) A.兄弟 B.长兄 C.长弟 D.堂弟 11.“一齐之傅几何,众楚之咻易乱”一句出自( ) A.《与薛寿鱼书》 B.《不失人情论》 C.《病家两要说》 D.《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12.《良方自序》的作者是( ) A.赵学敏 B.沈括 C.王世贞 D.宋濂 13.《用药如用兵论》选自( ) A.《儒门事亲》 B.《医宗必读》 C.《景岳全书》 D.《医学源流论》 14.下列句子中“当”义为“在”的是( ) A.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 B.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 C.兹集也,藏之深山石室无当 D.今子当始弱之时,有荼毒之祸 15.下列句子中“以”为顺接连词的是( ) A.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 B.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 C.循其两股,以至于阴 D.其窃滑以夷,其肌廉以微

医古文翻译作业电子版

医古文翻译作业电子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大醫精誠 1、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於至麤至淺之思,其不殆哉!(3分) 2、故醫方卜筮,藝能之難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4分) 3、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聼塗説,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5分) 4、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10分) 5、自古名賢治病,多用生命以濟危急,雖曰賤畜貴人,至於愛命,人畜一也。損彼益己,物情同患,況於人乎!夫殺生求生,去生更遠。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為藥者,良由此也。(12分) 6、又到病家,縱綺羅滿目,勿左右顧眄,絲竹湊耳,無得似有所娛,珍羞迭薦,食如無味,醽醁兼陳,看有若無。(9分) 7、志存救濟,故亦曲碎論之,學者不可恥言之鄙俚也。(3分) 扁鵲傳 1、少時為人舍長。舍客長桑君過,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7分) 2、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必閒。”居二日半,簡子寤。(9分) 3、先生之方能若是,則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5分) 4、聞病之陽,論得其陰, 聞病之陰,論得其陽。病應見於大表,不出千里,決者至眾,不可曲止也。(8分) 5、因五藏之輸,乃割皮解肌,訣脈結筋, 搦髓腦,揲荒爪幕,湔浣腸胃,漱滌五藏,練精易形。(8分) 6、竊聞高義之日久矣,然未嘗得拜謁於前也。先生過小國,幸而舉之,偏國寡臣幸甚,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長終而不得反。(8分)

(完整word版)医古文句子翻译

扁鹊传 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7),则疾可已(8),身可活也。假如圣人能够预先觉察疾病的征兆,能让良医及早地治疗,那么疾病就可以治愈,生命就可以存活。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人们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是担忧治法少。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2):“太子何病。国中治穰过于众事(3)?” 扁鹊来到虢国宫门下,问喜好方术的中庶子说:“太子得了什么病,国都中举行祈祷活动超过了其它的事闻病之阳,论得其阴(25);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26),不出千里,决者至众(27),不可曲止也(28)。掌握了病的外表症状,就能推断出它的内在病机;掌握了病的内在病机,就能推断出它的外表症状。病证表现在人体的外表,不超过千里的范围,决断疾病的方法很多,不能详尽说出来。 华佗传游学徐土⑶,兼通数经⑷。沛相陈珪举孝廉⑸,太尉黄琬辟⑹,皆不就(7)。到徐州一带外出求学,同时精通数种经书沛国国相陈珪荐举他做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去做官,都没有就任。 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 26),县车边( 27),欲造佗( 28)。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 29), 病家就照华佗说的去做,很快就吐出一条虫子,把它挂在车边,打算到华佗那里去。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小孩在门前玩耍,迎面看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30)。” 自言自语地说:“好象是碰到我父亲了,车边挂的虫子就是这种证明。” 于是传付许狱(10),考

验首服(11)。于是递解交付给许昌的监狱,审问验证,招供服罪。 荀彧请曰(12):“佗术实工,人命所县(13),宜含宥之(14)。” 荀彧请求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这是关系到人命的人,应当宽恕他。” 广陵吴普、彭城樊阿皆从佗学。普依准佗治(1),多所全济。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2),但不当使极尔(3)。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广陵的吴普和彭城的樊阿都跟随华佗学医。吴普依照华佗的方法治病,治愈的病人很多。华佗告诉吴普说:“人身体要得到活动,只是不应当让它疲劳罢了。活动之后水谷之气得以消化,血脉流通,病就不会产生了,譬如门的转轴不会朽烂就是这个道理。 钱中阳传 其论医,诸老宿莫能持难(15)。俄以病免(16)。哲宗皇帝复召宿直禁中(17)。久之,复辞疾赐告(18),遂不复起。 他谈论医学,许多年老而有名望的医家,不能拿问题难倒他。不久,因病辞官。哲宗皇帝又召他到禁宫中夜里值班。过了一段时间,又以有病为由而推辞,皇帝准予告假,就不再做官。 退居里舍,杜门不冠屦(27),坐卧一榻上,时时阅史书杂说,客至,酌酒剧谈。意欲之适(28),则使二仆夫舆之(29),隐居家中,关门谢客,不戴帽,不穿鞋,坐卧在床上,常常读些史书杂文。客人来到,就饮酒畅谈。心中想到什么地方去,就让两个仆人抬着他,出没闾巷,人或邀致之,不肯往也。病者日造门,或扶携襁负,累累满前(30)。 出入于里巷街道,人们有的邀请他,不肯前往。病人每天到家门,有的是搀

医古文重点句翻译

丹溪翁传 1 卽慨然曰:“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於时,犹仕也。”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於医致力焉 翻译: 就慷慨地说:“读书人如果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广惠及万物的仁德,即使在当世没有做官,犹如做官一样。”就完全烧毁抛弃了以前修习的科举考试之学业的书籍,专心地在医学上下起了功夫。 2盖其遇病施治,不胶於古方,而所疗则中;然於诸家方论,则靡所不通。他人靳靳守古[,翁则操纵取舍,而卒与古合。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翁敎之亹亹忘疲 翻译:因为他遇到疾病进行治疗时,不拘泥于古方,所以治的病就能痊愈。不过对于各家的方论,却也无所不通。他人拘泥固执、死守古方,丹溪翁确是灵活取舍,但最终又都同古法的精神吻合。很短的时间内,跟他学医的人都象回声一样紧随其后、象影子一样紧跟不离。丹溪翁教导他们勤奋不息,忘记疲倦。 3 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利溥哉!”信矣。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 翻译:左丘明曾说:“仁德之人的教诲,它的益处真大呀!”确实如此啊。像丹溪翁这样的人,大概就是古代所说的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良师益友,又怎能因是医生而轻视他呢? 扁鹊传 4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以….为奇),常谨遇之。 翻译:扁鹊是勃海郡郑人,姓秦,名叫越人。年轻时做人家客馆的主管人。馆客长桑君常来住宿,扁鹊特别觉得他不平凡,常常很恭敬地接待他。 5 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翻译: 只要听到了疾病的外在症状,就能推知其内在病机;只要听到了疾病的内在病机,就能推知其外在症状。疾病表现在人的体表,病人只要不在千里之外,我决断病情的方法一定很多,而且不会出错。 6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翻译:假使有见识的人能预先知道尚未显露症状的疾病,让高明的医生及早进行治疗,那么病就可以治好,身体就可以存活了。一般人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病多;然而医生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治病的方法少。 华佗传 7 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翻译: 病人就按华佗的说法去做,立刻吐出一条蛇一样的寄生虫,挂在车边上,想要去到华佗家。当时华佗还没有回来,华佗的小儿子在门前玩耍,迎面看见了他们,就自言自语地说:“这些人好象遇到了我父亲,车边的病物就是明证”。 8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於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系,宜含宥之。」 翻译: 如果他妻子确实生病,就赐赠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因此用传车把华佗递解交付许昌监狱,拷问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关系着人的生命,应该包涵宽容他。”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9 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医古文模拟试题4

模拟练习四 一、给下列汉字注音(每字0.5分,共5分) 1.醪 2.恚 3.蓍 4.蕞 5.赍 6.诣 7.盍 8.訾 9.诠 10.侪 二、写出下列繁体字的简化字(每字0.5分,共5分) 1.艺 2.权 3.专 4.铁 5.树 6.戏 7.参 8.获 9. 宝 10.剧 三、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通假字、古字或异体字的通行字体(每题0.5分,共5分) 1.大而.()阴阳变化,小而草木昆虫……之肇端。 2.仓卒.()之间,何所趋赖? 3.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麤.()至浅之思。 4.蒙蒙昧昧,惷.()若游魂。 5.如引涎、漉涎、嚏气、追涙.()。 6.今之游权门,食厚奉.()者。 7.能使良医得蚤.()从事。 8.至齐之得,犹慈.()石取铁。 9.及参膏成,三饮之苏.()矣。 10.熊颈.()鸱顾,引挽腰体。 四、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孙思邈《大医精诚》一文中,“精”是指();“诚”是指()。2.东汉许慎给指事字下的定义是:“指事者,(),(),上下是也。”

3.(《》)是我国第一部训诂专书。也是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典。4.《说文解字》的作者是(),收字()。 5.异体字是指()()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 6.第以人心积习既久,(),即决长波犹虞难涤,使辨之不力,()。此余之所以载思而不敢避也。 7.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崇饰其末,忽弃其本,()。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8.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9.人之所病,();(),病道少。 10.经方者,(),量疾病之浅深,(),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五、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正确打√,错误打×) 1.《养生论》的作者是张景岳。 2.“寸”属于“六书”中的指事字。 3.“且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句中,“诣”的意思是“旨意”。 4.“望日”,指阴历每月的初一。 5.在“声随影附”中,“声”、“影”的语法特点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六、语译(每题1分,共10分) 1.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 2.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

医古文重点句翻译

一、扁鹊传 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答案】客馆的客人长桑君来到,唯独扁鹊认为她不寻常,常常恭敬地接待她。长桑君也了解扁鹊不就是一般人。往来十多年后,长桑君才招呼扁鹊避开众人而坐。 2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必閒。”居二日半,簡子寤。 【答案】扁鹊说:“血脉正常,您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现在您主君的病跟她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病愈。”过了两天半,简子醒了。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陰,论得其阳。病应見於大表,不出千里,決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答案】知道病人外表的证候,就能推知内部的病机;诊察到内部的病机,我就能推知外表的病证。如病的反应表现在身体的外表,那么,只要就是千里之内的病人,我就能判断出她内部的病变来。我诊断疾病的方法很多,不必跟您详尽说明。 4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答案】假使齐桓侯像圣人那样预先知道微小的病变,能让高明的医生得以及早治疗,那么疾病可以治愈,生命可以存活。一般人所担忧的,就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就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二、华佗传 1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答案】沛相陈珪推荐华佗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她,都不依从。华佗通晓养性的方法,当时的人以为她已经年龄将近百岁,然而华佗却有壮年人的面貌。 2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就是也。” 【答案】随即如同华佗所说,病人立刻吐出一条寄生虫,悬挂在车边,打算前往华佗那儿。华佗还没有回家,她的小儿在门前戏耍,迎面瞧见病人,自言自语地说:“好像遇到了我的父亲,车边的寄生虫就就是证明。” 3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就是也。”就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輓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答案】华佗告诉吴普说:“人的身体应当得到运动,只就是不要使身体疲惫罢了。身体活动,那么水谷精气才能消化,血脉才能畅通,疾病也就不会发生,比方像门轴不朽烂就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古代长寿的人从事导引的锻炼活动,像熊那样直立,像鸱鸟那样回头,伸展腰部,活动各个关节,以求不易衰老。

医古文模拟精彩试题2

模拟试题二 一、写出下列繁体字的简化字(每字0.5分,共5分) 1.邇 2.穀 3.實 4.豐 5.書 6.攣 7.薦 8.獵 9.勝10.禮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通假字、古字或异体字的通行字体(每题0.5分,共5分) 1.属.()使勿逐。 2.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 3.卒.()然遭邪风之气。 4.譌.()者绳之。 5.今之游权门,食厚奉.()者。 6.求之于至麤.()至浅之思。 7.不反.()者,临涯已晚。 8.国中治穰.()过于众事。 9.及参膏成,三饮之甦.()矣。 10.犹慈.()石取铁。 三、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精气内伤,(),是所独失也。 2.感往昔之沦丧,(),乃(),博采众方, 3.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标格亦资于诂训,(),出不 由户者也。 4.虽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以鉴形;即壁影萤光,(); 竹头木屑,曾利兵家。 5.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长幼妍蚩,怨亲善友,(), 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6.孔安国序《尚书》曰:(),谓之三坟,言()也。” 7.若是轻生,()?而进(),退不能爱身知己, 8.至齐之得,(),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生为死。 9.东汉许慎给会意字下的定义是:“会意者,(),(),武信是也。” 10.汉字形体结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篆书,(),楷书草书行书,

简化字六个阶段。 11.(《》)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首创()编排法编写的工具书。 12.异体字是指()()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 13.孙思邈《大医精诚》一文中,“精”是指();“诚”是指()。 14.《伤寒论》的作者是东汉著名医家张机,字()。相传曾任长沙太守,世称()。 15.《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一文的作者是金代著名医家(),字()。 四、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斛”字的正确读音是() A.hú B.dòu C.jiǎo D.dù 2.“眄”字的正确读音是() A.měi B.miǎn C.miǎo D.gaì 3.“忒”字的正确读音是() A. shì B. tè C.huò D.gè 4.“觇”字的正确读音是() A.jiàn B.jiǎn C.chān D.zhàn 5.“肓”字的正确读音是() A.máng B.wáng C.mó D.huāng 6.在“得金刘完素之再传,而旁通张从正二家之说”中,“旁”的意义是() A.又 B.另 C.广 D.皆 7.在“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色黑,长可尺所”中,“可”的意义

医古文翻译答案

大医精诚 1.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 如果对于最精深最细微的医学道理,用最粗疏最浅显的想法去推求(探究)它,难道不危险吗? 2.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 所以医术和占卜,是难以精通的技艺,既然不是神仙传授,凭什么来掌握其中深奥精细的道理呢? 3.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所以学医的人必须广泛,彻底地探究医学的本源,精专,勤奋,毫不倦怠,不能够听信没有根据的言论,就说医理已经全部掌握了,(这样)很贻误自己啊。 4.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如果有因为疾苦来请求救治的人,不论他地位高低,家境贫富,年龄长幼,相貌美丑,关系亲疏,汉族异族,聪明愚蠢,都要一视同仁,都要当做至亲一样着想,不能够顾虑重重,犹豫不决,考虑自身的利弊,维护品节爱惜名誉。 5.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已,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自古名医治病,大多使用活物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认为牲畜低贱,认为人类高贵,至于爱惜生命,人类和牲畜都是一样的。损害对方补益自己,万物之情共同憎恨,何况对于人呢!杀害生命求得生存,背离生存之道更远。我如今这些方子不用活物入药的原因,确实是因为这个. 6. 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駚醁兼陈,看有若无。

另外到了病人家中,即使美女举目皆是,不要左顾右盼,音乐入耳,不要有高兴的样子,美味佳肴交替进献上来,吃起来如同没有味道一样,美酒同时陈列出来,看见就跟没看见一样看见。 7. 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我内心惦记着救世济民,所以就琐碎地谈论这些道理,学医的人不要认为我的言辞粗俗而可耻啊。 扁鹊传 1. 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年轻时做别人客馆的主管人。客馆的客人长桑君到来,扁鹊独自认为他奇特不凡。常常恭敬地接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般人。进出客馆十多年,才叫扁鹊私下交谈。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见。”居二日半,简子寤。 扁鹊说:“血脉运行正常,你奇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这样,七天就醒了。现在主君的病和她相同,不超出三天一定痊愈。”过了两天半,赵简子苏醒了。 3. 先生之方能若是,则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 先生的治疗方法能像这样,那么太子可以回生;不能像这样,却想要使他回生,简直不能够拿这种话告诉刚会笑的尚在襁褓中的婴儿。 4. 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知道疾病的外在症状,就能推论它的内在病机,知道疾病的内在病机,就能推论它的外在症状。疾病反应表现在外表,与病人相距千里之内,判断的方法很多,不能一一详尽说明。

医古文重点句子文档

1丹溪翁传 1.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 〔译文〕拿古方来治疗当今的疾病,它们的情况不能够完全符合。如果要设置医学法度,确立治疗规范,符合医治准则,就必须依据〈〈素问》、〈〈难经》等各种医经!但是我们乡里的各位医生很少能够通晓这些经书的。” 2 ?罗遇翁亦甚欢,卽授以刘、张、李诸书,为之敷扬三家之旨,而一断于经,且曰:“尽去而旧学,非是也。” 〔译文〕罗先生接待丹溪翁也也很欢畅,就把刘完素、张从正、李杲的医书传授给他,为他陈述并阐发三位医家的学术要旨,而完全取决于医学经典理论,并且说: “全部抛弃你过去所学的东西,因为那是不正确的。 3.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夫行, 本也;辞,从而生者也。苟见枝叶之辞,去本而末是务,辄怒溢颜面,若将浼焉。 〔译文〕天下有道时,人们的行为就美好;天下无道时,人们的言辞就虚华。行为是根本;言辞是依从根本而派生的末节。如果听到虚华的言辞,舍弃根本而追求末节,便怒气充溢脸面,好像将被玷污似的。 4.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利溥哉!”信矣。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 〔译文〕左丘明曾说:“仁德之人的教诲,它的益处真大呀!”确实如此啊。像丹溪翁这样的人,大概就是古代所说 的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良师益友,又怎能因是医生而轻视他呢? 5.译:等到听了许文懿的话,便感慨地说:“读书人如果能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行由爱己而及于众人的仁 爱,即使在当世没有出仕,也像做官一样了。”于是全部毁 弃原先所学的科举学业,一心一意致力于医学。 6.他人靳靳守古? ??其他医生拘泥地守古法,丹溪翁却能灵活掌握取舍,而最终跟古法相合。当时跟他学习的人都像声响相随形影相附一样不离身边,丹溪翁教授他们总是孜孜不倦忘记疲劳。 7.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立薄哉!” ?…译: 左丘明曾说:“仁德之人的教诲,它的益处真大呀!”确实 如此啊。像丹溪翁这样的人,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正直、诚信、博学的良师益友,又怎能因是医生而轻视他呢? 2扁鹊传 1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译文】扁鹊是勃海郡郑人,姓秦,名叫越人。年轻时做人家客馆的主管人。馆客长桑君常来住宿,扁鹊特别觉得他不平凡,常常很恭敬地接待他。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閒。”居二日半,简子寤。 【译文】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病愈。”过了两天半,简子醒了。 3先生之方能若是,则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 【译文】先生的方术能像这样,太子就能活了;不能像这样,想要使他活过来,简直不可以用来告诉刚会发笑的婴儿!4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 【译文】我听说您崇高的德行的时间已经很久了,然而还不曾在您面前拜见过。先生来到小国,幸亏您来救 助我的儿子,使偏远之国寡德的我幸运得很,有先生,我的儿子就能活,没有先生,就要弃置沟壑,永远地不能回生了。5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译文】假使有见识的人能预先知道尚未显露症状的疾病,让高明的医生及早进行治疗,那么病就可以治好,身体就可以存活了。一般人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病多;然而医生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治病的方法少。 6.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不可曲指也 译:诊察到疾病外的症状,就能推知内在的病机;诊察到内在的病机,就能推知外在的症状。疾病对应的显现在身体的外表,不超出估计的范围之外的确诊方法非常多,不能一一尽述其中的原委。 3华佗传课文重点今译 1.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译文]曾在徐州一带游访名师求学,同时通晓几部儒家经典。沛国的丞相推举他为孝廉,太尉黄琬也征召他去做官,他都没去就任。 2.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译文]如果病毒是郁结积聚在体内,是针刺和药物的力量不能达到的地方,应当要剖开割除的话,就让他饮麻沸散,一会儿就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了,于是就剖开腹部,取出积聚。 3.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译文]病人就按华佗的说法去做,立刻吐出一条蛇一样的寄生虫,挂在车边上,想要去到华佗家。当时华佗还没有回来,华佗的小儿子在门前玩耍,迎面看见了他们,就自言自语地说:“这些人好象遇到了我父亲,车边的病物就是明证”。 4.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輓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译文]华佗告诉吴普说:”人体应该多运动,只是不应当使他疲惫罢了。经常活动,那么五谷精微之气就能消化吸收,血脉流通,疾病也就不会发生,譬如门轴由于经常转动不会腐烂是一样的道 理。因此古代长寿的人,创造了导引这类的体育锻炼的方法,他们像熊一样直立环抱,像鸱鸟一样左顾右盼,伸展腰肢,活动各个关节,用来求得长寿。 5.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系,宜含宥之”。 译:就这样把华佗递解交付到许昌监狱,拷问审核,供认服罪。荀彧请求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是人们生命维系之人,应当宽恕他。” 5〈〈黄帝内经》二篇 1.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絃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啰。【译文】盐的味儿是咸的,它的气味能使器皿渗出水来;琴瑟之弦将要断绝,声音是嘶裂不清的;树木陈旧衰老,它的枝叶就要凋零。这些都像病情深重的人,他的声音逆呃。 2.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译文】至于效法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随时应变,就会如同回音应声,如影随形,得心应手,取效若神了。 医道并不神秘,只要掌握规律,针法就神妙、高超了。 3.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 【译文】一般说来,针刺的正确方法是医生自己必先调治精神,五脏的虚实已经确定,三部九候的诊断已经完备,然后才存意于针刺之法。进针时要全神贯注,尽管周围众目睽睽却视

医古文模拟试题

医古文模拟试题

————————————————————————————————作者:————————————————————————————————日期:

模拟练习五 一、写出下列繁体字的简化字(每字0.5分,共5分) 1.顯 2.實 3.穀 4.歲 5.豐 6.動 7.義 8.補 9.殺 10.達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通假字、古字或异体字的通行字体(每题0.5分,共5分) 1.继复并心壹志,徧.览前贤注释。 2.兼《灵枢》九卷,迺.其数焉。 3.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 4.劳而未验,志以.厌衰。 5.而寸口关尺,有浮沈.絃紧之乱。 6.后世有子云其悯余劳而锡.之斤正焉。 7.今余著此吐汗下三法之诠,所以该.治病之法也。 8.辟.如滴水之器,必上窍通而后下窍之水出焉。 9.卒.然遭邪风之气。 10.至齐之得,犹慈.石取铁。 三、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伤寒论》的作者是张机,字(),被后世尊为() 2.《养生论》的作者是()字()。 3.我国最早的字典是()。最早的词典是()。 4.我国现存最大的中医类书是清代()等人编撰的()。 5.异体字是指()完全相同而()不同的字。

6.象形者,(),随体诘诎,()是也。 7.感往昔之沦丧,伤(),乃勤求古训,()。 8.孔安国序《尚书》曰:()、神农、黄帝之书,谓之(),言大道也。 9.因敢忘陋效颦,(),固非敢(),然不屑沿街持钵。 10.故学者必须(),精勤不倦,不得(),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11.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长幼妍蚩,怨亲善友,()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12.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则疾可(),身可活也。 13.然而,其文(),其意博,其理(),其趣深。 14.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精究方术,上以疗(),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15.虽然,他山之石,可以();(),可以鉴形。 四、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在“视见垣一方人”中,“垣”的意思是() A.矮墙 B.土堆 C.土坡 D.隔断 2.在“欲诣扶桑,无舟莫适”中,“诣”的意思是() A.造诣 B.选择 C.宗旨 D.到 3.在“是医之于医尚不能知,而矧夫非医者”中,“矧”的意思是() A.大概 B.牵引 C.况且 D.或许 4.在“长可尺所”中,“所”的意思是()

医古文

一、通假字 《扁鹊传》 1.国中治穰过于众事。(通:禳,祛除邪恶的祭祀) 2.故暴蹷而死。(通:厥,昏厥。) 3.治病不以汤液醴灑。(通:酾,过滤的酒) 4.案扤毒熨。(通:按,按摩) 5.诀脉结筋。(通:决,疏通。) 6.揲荒爪幕。(通:肓,膏肓;通:膜,横膈膜.)7.嘘唏服臆。(通:愊,郁满。) 8.使良医得蚤从事。(通:早,及早。) 9.臣是以无请也。(通:毋,不。) 10.自知伎不如扁鹊也。(通:技,技术。) 《华佗传》 1.昕卒头眩堕车。(通:猝,突然。) 2.下利先常啼。(通:痢,泄泻。) 3.故当死。(通:固,一定。) 4.何忍无急去药。(通:弆,储藏。) 5.考竟佗。(通:拷,拷打。) 《养生论》 1.较而论之。(通:皎,明白地。) 2. 嚣然思食。(通:枵,空虚。) 3. 颈处险而瘿。(通:岩,山区。) 4. 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通:脠,腥味。) 5. 攻之者非一涂。(通:途,途径。) 6. 思虑销其精神。(通:消,减少。) 7. 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通:犹,好比。) 8. 志以厌衰。(通:已,已经。) 9. 薰辛害目。(通:荤。) 《伤寒论》序 1. 卒然遭邪风之气。(通:猝,突然。) 2. 而方震栗。(通:慄,战慄,发抖。) 3. 撰用《素问》……。(通:选,选取。) 4. 并平脉辨证。(通:辨,辨治。) 5. 经络府俞。(通:腧,腧穴。)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1. 而云世阙。(通:缺,缺失。) 2. 大济蒸人。(通:烝,众多。) 《串雅》序 1. 尝引以为憾。(通:常,经常。) 2. 过予谭艺。(通:谈,交谈。) 《大医精诚》 1. 血脉荣卫之通塞。(通:营,营气。) 2. 俞穴流注。(通:腧。) 《医案四则》 1. 乃以衽席及荐阙其中。(通“缺”,使…空缺) 2. 而我顾投以参,术,陈皮,芍药十余贴。(通:帖.) 二、古今字 《扁鹊传》 1.揲荒爪幕。(同“抓”,疏理。) 2.以郄视文。(同“纹”。花纹) 3.长终而不得反。(同“返”,返回) 4.厉针砥石.(同“砺”,磨刀石.此作动词,磨)5.八减之齐。(同“剂”,药剂。) 6.病应见于大表。(同“现”,显现。) 7.五脏之输。(同“腧”,腧穴。) 《华佗传》 1.县车边。(同“悬”,悬挂。) 2.数乞期不反。(同“返”,返回) 3.佗针鬲。(同“膈”,膈腧穴。) 4.病亦行差。(同“瘥”,好转。) 5.苦四支烦。(同“肢”。) 6.君有急病见于面。(同“现”,显现。)7.属使勿逐。(同“嘱”,嘱咐。) 《养生论》 1. 凡所食之气。(同“饩”,食物。) 2. 榆令人瞑。(同“眠”。) 《伤寒论》序 1. 知之次也。(同“智”,智慧。)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1. 华叶递荣。(同“花”。) 《串雅》序 1. 食厚奉者。(同“俸”,俸禄。) 2. 动色相戒。(同“诫”,告诫。) 《大医精诚》 1. 长幼妍蚩。(同“媸”,丑。) 2. 差—— (同“瘥”。) 3. 羞—— (同“馐”。) 《不失人情论》 1. 五藏各有所偏。(同“脏”。) 《与薛寿鱼书》 1. 医之效立见。(同“现”。) 《医话四则》 1. 如火薪然。(同“燃”,燃烧。)

医古文模拟试题(2020年整理).doc

一、写出下列繁体字的简化字(每字0.5分,共5分) 1.護2.興3.藥4.葉5.異6.斷7.體8.還9.動10.戲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横线的通假字、古字或异体字的通行字体(每 题0.5分,共5分) 1.昧经权之玅(炫)者,无格致之明。 2.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 3.病亦行差(瘥)。 4.使人奋迅感慨激厉(励)之不暇。 5.譌(谓)者绳之。 6..国中治 ....... ....穰.()过于众事。 7.而用度箴(针)石汤火所施2。 8.因敢忘陋效矉(颦)。 9.旁涉元(玄)禁。 10.不得起一念蔕(蒂)芥之心。 三、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 .《养生论》的作者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嵇康),字()。 2.《类经》的作者是(张介宾),字是(景岳)。 3.而(),有浮沈弦紧之乱;(),有高下浅深之差。 4.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5.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评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 6.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 7.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 8.孔安国序(《尚书》)曰:(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9.独以应策多门,操觚只手,(),方就其业。 10.然刻意研精,(),或识契真要,()。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11.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12.《汉书·艺文志》的“方技略”包括:(医经)、经方、房中、(神仙)等四部分。 113.“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 中的“咳”同(孩),意思是 (小孩)。 114.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象形者,(),(),日月 是也。”115.《中国医学大辞典》的作者(),《中国药学大辞典》的 作者()。 四、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在“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中,“间”的意思是(D) A.间隔 B.延误 C.加重 D.病愈

医古文翻译

2013年医古文语译练习 1《扁鹊传》 ①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扁鹊,是勃海郡郑地人,姓秦,名越人。年轻时给人当过旅舍的主管人。食客长桑君拜访过多人,唯独扁鹊认为他奇异不凡,平常恭敬地接待他 ②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癥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扁鹊按照他的话服了三十天药,能看见墙另一边的人。用这个本领看病,可以完全看见五脏疾病的症结,只是用诊脉作为名义罢了。 ③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 从前秦穆公曾经如此,七天后就苏醒了。如今主君的病和他的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痊愈。”过了两天半,赵简子就苏醒了。 ④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 中庶子说:“先生该不是在欺骗我吧?! 凭什么说太子可以复活呢? ⑤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使身居高位的人在疾患还没有显示征兆的时候就预先知道染上了病邪,能够让良医得以尽早进行治疗,那么疾病就能痊愈,身体可以存活。人们担忧的事情,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事情,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2《华佗传》 ①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须剖开割去的,就饮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 ②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又有一名郡守得病,华佗认为这人极其愤怒就好了,于是多次接受他的礼品而不加以医治;没有多久弃他而去,留下书信辱骂他 ③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于是递解交付许昌监狱,拷问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关系着人的生命,应该包涵宽容他。 ④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 也。 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疲惫罢了。运动则养分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如同门户的转轴部分因转动而不会腐朽一样。 3《丹溪翁传》 ①即慨然曰:“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 就慷慨地说:“读书人如果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广惠及万物的仁德,即使在当世没有做官,犹如做官一样。”就完全烧毁抛弃了以前修习的科举考试之学业的书籍,专心地在医学上下起了功夫。 ②“尽去而旧学,非是也。”翁闻其言,涣焉无少凝滞于胸臆。居无何,尽得其学以归。 完全舍弃你原来学过的医术!因为他们不是正道的东西。丹溪翁听了他的话,茅塞顿开,在心里也没有一点阻碍不通的问题了。过了不久,就全部掌握了他的学说而后回去了。 ③他人靳靳守古,翁则操纵取舍,而卒与古合。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翁教之亹亹忘疲。 他人拘泥固执、死守古方,丹溪翁确是灵活取舍,但最终又都同古法的精神吻合。很短的时间内,跟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