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一)

非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一)

非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一)
非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一)

非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一)

摘要:中国在加加入世贸组织贸组织8年的过程中,中国遭遇反倾销的数量和幅度越来越大,并形成对我国的贸易壁垒,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给企业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究其原因,则是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些成员在对我国进行反倾销时常常“认定”我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从经济、政治等方面分析“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性质及由来问题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并从政府、行业、企业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使中国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与外国企业处于平等竞争的地位。

关键词:非市场经济地位;反倾销;中国对外贸易;对策2009年2月,加拿大边境服务署发布公告,决定对我国防水胶鞋发起反倾销调查。2009年3月,印度商务部指定的权威机构宣布,根据一项完成的初步调查,将对来自中国和中国香港的亚麻织物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9月11日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中国外贸“内忧外患”,不仅面临外需萎缩的问题,也同样必须应对之前遗留下来的反倾销问题。因此,探讨“非市场经济地位”对我国外贸的影响,以及需要采取何种应对措施,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由来

1.“非市场经济”——加入世贸组织贸组织谈判遗留问题

WTO的性质决定了加入该组织的成员都必须是市场经济国家,那为什么中国面临该困境呢?我国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转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在当时条件下,改革开放带来中国经济的腾飞,但同时相应的内部动力却开始趋弱,亟须加强国际合作来增加改革的动力。而拖延十多年之久的加入世贸组织贸组织的谈判,更是拖累了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当时中国与美国、欧盟等在一般保障条款、特殊保障条款和反倾销条款方面的要价相距甚远,如果双方继续互不相让就必然导致两败俱伤。同时中国也认识到,要让西方国家全部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估计还要消耗相当长一段时间。基于现实与大局的考虑,中国只能在非市场经济地位上先作妥协。

1999年11月,经过25轮的艰苦谈判,中国与美国达成“反倾销条款”,即“中国和美国同意美国可以维持它目前的反倾销方法,该方法将中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对待,这一条款的有效期为15年”;中国可以要求美国调查当局按照美国法律审查某个特定经济部门或整个经济是否属于“市场导向”,从而争取排除“非市场经济”方法的适用。在“反倾销条款”中的让步,为后来中国面临“非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埋下了伏笔。

2001年11月,经历了长达15年之久的谈判后,中国成为WTO的成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WTO议定书》中,我国签署了四个带有附加性的条款。其中第15条“确定补贴和倾销时的价格可比性”规定:“如接受调查的生产者不能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则该WTO进口成员可使用不依据与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严格比较的方法。”此项规定“应在加入后15年内终止”。这就意味着,在其他世贸成员方对中国国内商品发起反倾销时,除非进口国承认中国具有市场经济地位,或者中国的企业能够“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中国企业并不能适用出口国价格。

因此,根据“中美反倾销条款”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5条,中国以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成为WTO的成员,也开始了漫长的争取市场化的进程。

2.中国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的进程

2009年2月27日几内亚政府正式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至此,全世界已有77个国家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其中,如下表所示,截至2008年10月,中国前十位贸易伙伴中,有四个承认了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其中韩国和东盟十国是中国千亿美元以上贸易伙伴中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但居于前三的三大贸易伙伴欧盟、美国和日本

迄今并未承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而在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国家中,其中历年来累计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数目排名前三的为印度、美国和欧盟。这也证明了中国向这些国家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的必要性。

“非市场经济地位”既然是困扰中国遭遇反倾销以及反补贴的重要问题,那么其性质到底是什么呢?透过现象去了解“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实质,才能有助于中国正面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清楚认识,“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确存在,并伴随贸易摩擦的增加与政治关系而演变。

(一)经济方面

“非市场经济地位”实质上是发达国家因应中国经济崛起,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形成过程中促使中国经济建立与发达国家相容的竞争规则,示即建立新的世界经济协调机制。

近年来,国际贸易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出口的增长速度触动了旧有的世界贸易格局,如上图所示,中国2004—200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都非常惊人。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各国的国内产业都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与威胁,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也顺势开始抬头,反倾销因此被各国频繁利用,来保护本国经济和工业发展。

次贷危机后,美国经济陷入低迷状态,国内经济不景气,就业率低,经济增长持续乏力。为了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以及减少贸易逆差,美国频繁地利用反倾销作为手段,采用替代国政策压制中国的对外贸易。对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商品的成本来自市场经济国家或商务部认为适当的其他国家。这样,案件发起国就可以在商品的国内价格上做文章,提高反倾销税率,达到保护本国国内产业的目的。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非市场经济国家待遇这一非平等的甚至是歧视性的待遇,导致我国成为近年来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高额的反倾销税成为发达国家有效的贸易保护手段。

(二)政治方面

中国社会制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不同,导致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市场化进程的不认可。

当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一直反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而随着国际贸易的开展,对本国经济利益的维护和扩展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目的和主要内容。西方发达国家关于市场经济国家的标准和列入“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也清楚地表明,有关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问题,实际上是由政治操盘的原则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表现特别明显的是欧盟,欧盟虽然给出了具体关于市场经济下企业运作的标准,但却没有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作明确界定。欧盟关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名单经常变动,但却本着基本的认定态度:原来实行中央计划经济的国家,在意识形态方面已经转向西方的国家,则承认其为市场经济国家;而对其他经济体制正在或已经转型为市场经济的原中央计划经济国家则坚持不予认可。欧盟关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名单表现了强烈的冷战思维,充满了政治或意识形态痕迹。

而在美国,“中国威胁论”泛起,“非市场经济地位”已成为经济问题的泛政治化。布什在位期间,“非市场经济地位”作为中美谈判之间重要的政治砝码,频频用于迎合各大财团,制定相应的对华经济贸易政策。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一场政治较量。

(三)法律方面

1999年11月与美国达成“反倾销条款”,中国做出战略性让步,明确承诺加入世贸组织后的15年内可以将我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同时,中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WTO议定书》时接受了“确定补贴和倾销时的价格可比性”的带有附加性的条款。由于这两点因素的影响,我们失去了从法律上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可能性。

三、“非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一)直接经济影响

“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核心问题是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问题,“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是我国遭受频繁的反倾销的主要源头。所谓倾销是指在国际市场上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销售商品。对于市场经济国家,正常价值来自于商品的国内生产成本。而对于非市场经济地位国家,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危害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随意性:对非市场经济地位认定的随意性——由谁认定,以什么标准认定,既没有规则可寻,也没有透明性可言;在非市场经济地位被认定的情况下,在确定反倾销的贸易摩擦中,选择哪个国家的哪个产业或企业作为“类似的参照”标准来计算中国商品的生产成本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正是源于这两个随意性,以及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歧视性待遇,近年来,中国外贸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1.反倾销数目的增多

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2001年我国未加入WTO的20年间,我国遭遇涉案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反倾销大案12起,而自加入世贸组织后至2006年9月,这一数字已经达到13起。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在数量、频率、发起国(地区)、产品种类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扩散效应。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反倾销领域的最大受害国,频繁的反倾销调查对中国贸易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比如,2006年欧盟对我国彩电反倾销调查案,涉案企业包括厦华、海尔、海信、长虹、TCL和创维,几乎将我国主要彩电生产企业一网打尽。

2.在反倾销调查中任意采用替代国的生产数据来测定中国产品的正常价格,削弱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根据WTO规定,对于市场经济国家来说,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可以依据企业的原始数据来决定,但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正常价值如何确定没有做出规定。而根据许多国家的国内法规定,以一个与出口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市场经济国(替代国)的产品价格来确定。在理论上,这种方法有其逻辑合理性,但在实践中,却常常因此对进口国同类企业构成不公平竞争。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危害性来自于利用第三国的价格和汇率来推断非市场经济国家价格水平的机制的不透明性。在反倾销诉讼中,往往选择经济发展水平比进口国高的国家来替代,这是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构成贸易壁垒的关键所在。所以中国企业在反倾销诉讼中常常处于不利的地位,被征收较高幅度的反倾销税,不利于出口企业发挥成本优势,削弱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二)间接经济影响

1.宏观层面,对外贸易的传导效应将会影响我国国内经济的平稳增长

“非市场经济地位”不利于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出口贸易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国内出口企业本身的发展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配套的其他国内行业的发展,这也称为对外贸易的传导效应。因此,“非市场经济地位”会影响我国国内经济的平稳增长。

同时,不被承认为市场经济国家,接受不公正待遇,将影响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权利的全面享受和义务的如实履行。那么加入WTO所享受的相应权利,将不能发挥其作用,也不能在国际社会充分展现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抑制和束缚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产生的活力,进而从根本上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达不到接轨世界经济的目的。

2.微观层面,我国企业应诉反倾销代价高昂,抑制了我国企业扩张的步伐

在每次反倾销调查中,我国企业不仅要准备各种材料应诉,还要顶住经营压力,这是一个非常艰难和辛酸的过程。由于中国企业难以胜诉,客观上又进一步刺激了某些国家国内相关产业对我国产品提起更多的反倾销申诉,以反倾销作为遏制中国产品出口的手段。

四、化解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层面

1.体制改革,转变职能

在应对“非市场经济地位”这个问题上,政府应积极发挥其职能作用,推进政治、经济、法律

体制改革。

首先,政府必须完善公共管理职能,为应诉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提高企业应对积极性。其次,目前我国依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各种行政性垄断,包括地区封锁、干扰价格的现象。减少行政干预,彻底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的重要因素。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模拟2及答案(1)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模拟试卷2及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从(AD)形态论证了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A.实物 B.价值 C.货币 D.使用价值 2.为合理控制外债规模,我国还本付息额一般不超过当年出口收汇的(A)。 A.20% B.15% C.10% D.25% 3.我国应继续巩固和深度开发的出口市场是(AC)。 A.西方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C.港、澳地区 D.俄罗斯、东欧国家 4.“九五”计划时期,我国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的重点是确保(ABCD)。 A.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B.创汇农业的发展 C.机械等支柱产业的发展

D.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 5.对外贸易价格最基本的职能是(C)。 A.调节市场供求 B.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C.表现商品价值 D.进行经济核算 6.我国积极争取借用的国外资金是(BC)。 A.国际银团贷款 B.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C.外国政府贷款 D.外国商业银行贷款 7.反映外贸企业对社会贡献的指标是(BCD)。 A.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 B.出口收汇额 C.社会贡献率 D.社会积累率 8.对外贸易双方都可以通过出口优势产品、进口劣势产品从而实现(AD)。A.社会劳动的节约 B.使用价值的转换 C.事物形态的平衡 D.国内价值的增值 9.影响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B)。

A.各国自然条件的差异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加深 D.各国经济实力的差异 10.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大提高,1997年我国外贸依存度已达(D)。 A.15% B.30% C.55% D.40% 11.我国借用国外资金主要用于(B)。 A.房地产业的开发 B.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C.中小型企业的扩建和改造 D.旅游设施的建设 12.在深化外贸体制改革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进出口商品的(A)职能。 A.协调 B.行政管理 C.服务 D.监督指导 13.美国一直对我国输美的所谓敏感性商品采取进口限制,其中限制最严的是(B)。 A.农产品

非市场经济地位

我们有理由要求反倾销国从实际出发对待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我们并不是以此来追求反倾销中的优惠地位,只是要求贸易伙伴能够公平地对待中国;只希望为了公平贸易而实施的反倾销措施,不要成为扩大不公平贸易的手段 4月14日,在对外贸易领域,同时发生了两件事情。一件是新西兰正式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从而使中国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首次取得突破。另一件是美国商务部对出口到美国市场的中国彩电作出终裁,裁定中国企业存在倾销行为。两件事都是有关反倾销中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但结果却迥然不同,其所蕴涵的丰富信息值得我们去解读。 入世协议 近年来,国外尤其是西方一些国家在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指控中,总有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非市场经济国家。为什么在中国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并且加入WTO的情况下,我们仍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呢? 应该说,这与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的双边协议,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议定书有关。根据协议的规定,中国在入世谈判中同意在入世后的15年内,美国可以继续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体,从而采用对中国不利的反倾销规则,即参照第三国制度,继续维持对入世前的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的机制。 让我们看一看WTO对倾销的定义。所谓倾销,是指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到另一国,并对进口国相关工业造成了损害的行为。 在这里,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才是“正常价值”?由于WTO绝大部分成员是市场经济国家,其运作遵循着市场经济规则,因此,毫无疑问,一种产品的“正常价值”当然是以市场经济国家生产的产品价格来衡量。从而,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只要用来确定正常价值的方法是合适与合理的”,就可用某一市场经济国家相似产品的价格作为标准。换言之,反倾销案发起国的调查当局如果认定调查商品的出口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将引用与出口国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市场经济国家(替代国)的成本等数据,计算所谓正常价值并进而确定倾销幅度,施以对应的增税措施。 这就是所谓的第三国参照。其理论依据是: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资源由政府控制,企业多属于政府或受政府干预,其产品的价格是扭曲的,不能反映真实价值。当这些产品流入市场经济国家,即构成对后者相关企业的不公平竞争。 所以,只要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采用与该国经济毫不相干的第三国(替代国)的市场价格来计算该国产品的正常价值,那么,在反倾销案中,十有八九会使该国出口产品本来没有倾销而被裁定为“倾销”,本来倾销幅度轻微而被裁定为高度倾销,从而给该国出口造成人为的壁垒。这就是一些发达国家频繁祭起“非市场经济国家”大旗,把反倾销变成进行贸易保护或歧视政策的手段和工具的原因所在。 特殊原因 WTO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的组织。按理说,中国既然已经加入了WTO,理应是个市场经济国家。事实上,无论从GA TT关于非市场经济的定义还是从中国的市场化进程来看,中国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市场经济国家。之所以对中国设定一个15年的过渡期,并动辄给中国企业套上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紧箍咒”,挥舞起对华反倾销的“武器”,还有以下特殊原因:一是中国是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其不断发展的对外贸易,让许多国家暗怀戒心。 全球化时代,各国面临的外部竞争越来越激烈,当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攻城略地”时,必然会与其他国家的企业遭遇冲突。但在中国加入WTO后,一国利用关税壁垒来限制中国产品的空间越来越小,这样,被WTO允许采取的作为维护公平贸易和保护国内安全的合法手段的反倾销,尤其是其中的“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说辞,就成了一些国家指控中国企业搞倾销的最好借口。

产品质量管理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意义

产品质量管理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意义 :产品质量管理,对外贸易,进出口 随着全球一体化和世界市场的发展,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价格竞争已退居次要地位,而商品质量的好坏则逐步成为竞争中的决定性因素。在此情况下,加强进出口产品质量管理对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意义日趋凸显。 1.我国对外贸易中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 1.1出口产品质量问题 中国社科院2010年10月25日发布《国家竞争力蓝皮书》,显示中国的国家竞争力稳步上升,全球排名从第七十三位上升至第十七位,这个结果表面上反映中国进步神速,但经过分析中国在竞争中仍然依靠以量取胜,在质素上,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须作出很大的改进。 我国虽然已跻身于世界贸易大国,但还远远不是贸易强国,根本原因在于产品质量竞争力不强,缺乏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国际知名度高的品牌。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相当大的比重,约62.9%,我国工业标准约有70%仍低于国际或国外先进标准。另外,由于国外技术贸易壁垒不断强化进出口,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产业而制定苛刻的技术标准,以限制某类产品的进口,例如我国出口到日本的家禽,其卫生标准要求竟高出国际卫生标准500倍;我国一家企业生产的蘑菇罐头,由于有不符合检疫的嫌

疑,致使我国几百家生产厂出口到美国的所有罐头全部遭到卡关、查封,损失巨大。诸如此类,在过去的贸易中,我国有不少产品因不符合发达国家过于严格的卫生、检疫措施,遭到拒收、卡关、销毁,造成贸易障碍或者巨大的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我国许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率偏高,返工、返修、报废等不良品损失过高,导致工业生产中窗窗体底端能源、原材料消耗较大,从而提高了产品成本,使产品国际竞争力显著降低。同时,多种产品技术含量低,使用寿命不能满足需求。如数控机床类产品,国外的连续无故障工作时间约8~9万个小时;而我国的同类产品的MTBF只有1~2万小时论文提纲怎么写。在家用电器方面,也普遍存在这种情况。 1.2进口产品质量问题 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大批进口商品涌入国门。然而随着我国进口商品检验监管水平和消费者质量意识的不断提升,近年来进口商品频频爆出质量问题,涉及范围几乎囊括所有种类的商品,对我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威胁,例如以下产品问题事件: 2001年,由于日本三菱公司生产的帕杰罗V31、V33越野车存在严重安全质量隐患,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吊销其进口商品安全质量许可证书并禁止其进口;2006年,美国美赞臣GENTLEASE牌婴幼儿人工配方奶粉检查出含有金属颗粒,被紧急召回;2008年,因密封不善而导致罐中奶粉被氧化,美国雅培召回两批特殊配方婴儿奶粉;2010年,各地检验检疫局对进口旧机电产品到货检验一次检验不合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分析报告文案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2003(简本) 表一:中国市场经济程度测度指标及分值 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这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件大事。世界贸易组织绝大部分成员是市场经济国家,世界贸易组织运作遵循着市场经济规则。但中国在参与世界围的贸易中,在国外对华反倾销中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Non-Market Economy Country 缩写为NMC),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事实上,中国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为促进外国朋友对中国市场经济的了解,2002年我们用了近一年时间,对截止2001年底中国市场经济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市场化进程进行了评估测度,并与一些发达国家、转轨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程度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撰写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2003》。由于报告的英文版正在翻译过程中,为方便国外读者,这里先给大家

提供报告缩写本的英文版。 一、反倾销与非市场经济国家 众所周知,是否是市场经济国家,是反倾销调查确定倾销幅度时一个常用的重要概念。反倾销案发起国的调查当局如果认定调查商品的出口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将引用与出口国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市场经济国家(替代国 surrogate country)的成本等数据计算所谓正常价值(normal value)并进而确定倾销幅度,施以对应的征税措施。 反倾销是世贸组织允许采取的、也是各国公认的维护公平贸易和保护国产业安全的合法手段。中国赞成和支持这一措施,一贯反对以倾销方式扭曲国际贸易公平竞争的秩序,反对以倾销损害贸易伙伴国相关企业的利益。但是,中国坚决反对滥用反倾销,反对把反倾销变成进行贸易保护或实施歧视政策的手段。现在,确有一些国家利用某些贸易纠纷案件,把反倾销作为贸易保护的工具,人为地夸大对方国家所谓倾销的幅度,尤其是把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采用与这些国家经济毫不相干的第三国(替代国)的市场价格来计算这些国家产品的正常价值,而不按照这些国家产品的实际成本和价格来计算。这就不能真实反映出口国经济的现实,导致误判。这种歧视性的做法, 不公正待遇,使一些国家出口产品本来没有倾销而被裁定为“倾销”,本来倾销幅度轻微而被裁定为高度倾销,给这些国家出口造成人为的壁垒,给国际贸易公平秩序造成过度的摩擦和动荡。 中国是受损害较大的一个国家。一些国家之所以对中国做出非市场经济国家(NMC)的判断,之所以经常对华使用反倾销的政策,主要是因为双方交流不够。他们确实不了解中国市场经济已发展到什么程度,不了解中国市场化的快速进展,也不理解中国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底是什么样的市场经济。而中国企业由于对国际反倾销法律及程序不熟悉,同时对国市场经济方方面面的变动不甚了解,在相当一段时间也很少能向反倾销国家提供案子调查的广泛背景资料;而中国学者们虽然从推进改革角度做了不少中国市场化测度的研究,但几乎没有从反倾销角度与国外同行讨论中国的NMC问题。因此,使一些国家对中国经济误判一直没有能得到更正甚至因某些小纠纷而加深了。当然,不排除在一些反倾销案件中,有非认识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譬如,有时会因涉及一些进口国相关生产企业的经济利益,进口国政府有关部门迁就了国企业的过分要求;甚至也不排除,个别时期个别国家机构,在与贸易紧密相关的反倾销措施中掺进了某些政治因素。 实际上,市场经济地位并不是反倾销胜诉的惟一条件。市场经济下,也存在不公平贸易的产品;非市场经济下,也可以有相互满意的公平贸易。同样是具有市场经济地位的企业,反倾销中仍然会有败诉。因此,中国要求反倾销国从实际出发对待中国的NMC问题,并不是追求反倾销中的优惠地位,只是要求贸易伙伴公平的对待;只希望为了公平贸易而实施的反倾销措施,不要成为扩大不公平贸易的手段。 为了在反倾销中能得到一个非歧视的、公允的判断,我们需要耐心地、客观地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经济快速转轨的进展情况,帮助外国朋友认识中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中国的企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的企业。本报告就是这样一份向外国朋友们提供关于中国市场经济极为详尽的调研成果。我们欢迎国外读者尤其是外国朋友共同来评判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我们将充分听取包括国外专家在的各方意见,摆事实,讲道理,心平气和,充分交流,这不仅将有助于促进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化,也将有助于形成公平、公正的世界贸易秩序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及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614599017.html,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及发展 作者:李峻超 来源:《商情》2014年第31期 【摘要】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商品和劳务等方面进行的交换活动。它是各国(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反应了世界各国(或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是由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的。本文分析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通过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地对策,探讨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 【关键词】国际贸易现状国际物流 一、我国对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10年来,我国的外贸发展特别迅速。1978年进出口额仅为206亿美元,1994年贸易总额为2000多亿美元,而2002年我国的进出口额达到6 200 多亿美元,在世界贸易大国中的位置已上升到第6位;今年上半年的发展势头更是强劲。我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协议投资金额已达8300 亿美元,实际投资额达4 500 亿美元。我国共批准设立 三资企业已超过40 万家。同样,我国国民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也十分高,有经济学家统计,2002 年我国国民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高达44 %.[8] 尽管各国测算外贸依存度的方法不同,但 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即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外经外贸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将越来越不可忽视,因此,作为调整外经外贸工作基本法的对外贸易法理所当然要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相对于西方贸易大国,我国的对外贸易法起步晚,重视不够,当然这与我国长期以来进出口数量有限,国民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弱有关,但是,从现在我国外贸的实际情况出发,外贸法的重要性已经凸现,外贸法应该予以重新定位并提上日程。 二、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 (一)国际市场需求总体偏弱。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取决于三大因素:对外出口贸易、海外直接投资和国内公共投资。 国际金融危机及欧洲债务危机,引发的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经济下滑、进口需求锐减、出口放缓、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大幅震荡等问题都影响我国的国际贸易。在我国的国际贸易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对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消费群体主要是发达国家中的低收入人群,经济危机致使他们收入降低,极大地削弱了市场购买力,直接冲击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中小企业生存环境严重恶化,纷纷倒闭。

论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论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随着中国产品不断在国际市场遭受反倾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1],中国是否是市场经济国家这一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多数发达国家还没有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障碍。但在笔者看来,目前的中国已经基本达到了市场经济国家的标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理应得到承认”[2]。下面笔者将从几个角度对本观点进行论述。 一、市场经济的国内外判定标准 事实上,国内外的众多学者及机构都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程度进行了测试,但是研究结果差异很大。国内的测度普遍认为我国已经达到市场经济国家水平。如李晓西(2005)认为我国目前的经济市场化程度已达73.8%,明显超过60%的市场经济国家临界水平。但在2004年的听证会上,美国代表认为中国离市场经济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欧盟贸易代表曼德尔森(2006)也明确表态短期内不会认可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欧美之所以不愿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其背后仍有“政治谈判的砝码”[3],不能完全以其作为定论。因此,在对中国的市场化程度作出评价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标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美国、欧盟等都曾提出过判定市场经济国家的标准,但目前国际上尚未形成统一标准)。 1、美国提出的市场经济标准 美国在其《1930年关税法》第771节第18段对市场经济国家提出了六项要求:“(1)货币的可兑换程度;(2)劳资双方进行工资谈判的自由程度;(3)设立合资企业或外资企业的自由程度;(4)政府对生产方式的所有和控制程度;(5)对资源分配、企业的产出和价格决策的控制程度,要求该产业的产品数量和价格决策没有政府介入,所有重要的产品投入都是以市场价格支付的;(6)商业部认为合适的其他判断因素”[4]。

中国对外贸易第三章

第三章中国对外贸易宏观管理 第一节实行对外贸易宏观管理模式的必要性与管理模式 一、实行对外贸易宏观管理的必要性 1、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 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逆的,但全球化又存在一些统一的贸易安排。 2、弥补市场调节机制的不足 市场经济存在不可自救的缺陷: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3、保证对外贸易健康有序的发展 宏观上把握进出口总体市场流向和控制进出口贸易总量; 微观上引导企业良好有序的参与国际竞争 二、对外贸易宏观管理模式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对外贸易宏现管理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并采取保护贸易政策” 对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对外贸易宏观管理的评价(正负面) 正面: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外贸易宏观管理模式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1)它有利于国家对全国对外贸易活动的指导、调控和监督,保证对外贸易任务的完成; (2)有利于集中统一对外,增强对外竞争力,同外国经济压力进行有效的斗争,捍卫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独立; (3)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宏观经济利益,保证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负面:但是,这种对外贸易管理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特别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其弊端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 (1)不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 (2)不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要求。 (3)不符合国际贸易规范的要求。 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国际贸易规范,主要是以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为基础,外贸宏观调控方式要求间接化,主要运用经济手段调控外贸企业的经营活动,而不能对其进行直接干预。而我国以行政命令和计划管理为主的模式,则直接地限制了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论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论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摘要】中国“非市场经济问题”的由来,“非市场经济问题”对中国的影响,中国解决“非市场经济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市场经济地位非市场经济问题 WTO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到2012年为止,全球已有包括俄罗斯、巴西、新西兰、瑞士、澳大利亚在内的81个国家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而美国、欧盟及其成员国、日本等仍未予以承认。从时间上来看,欧美是否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已经不重要,因为根据入世达成的有关规定,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只在入世后的15年内有效,15年一过,中国自动获得这一地位。但欧美是否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也并非不重要,而是非常重要,正如:对外经贸大学校长助理、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赵忠秀教授在谈到美国将迅速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时说:“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最重要的意义,并非对一国总体经济体制等情况作判断,更多体现在解决贸易纠纷时的“技术适用”。是否被承认为“完全市场经济国家”,直接决定了中国出口企业在面临反倾销诉讼时的境遇。所以,中国算不算市场经济国家,关系到我国出口产品的命运。 一、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主要由来 一般舆论认为,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之所以产生,是

由《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第l款第2项引起的。该条款规定:“如果受调查的生产者不能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则该WTO进口成员可使用不依据与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进行严格比较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以替代国价格确定产品正常价值的方法。有观点认为,该条款的存在等于中国政府向全世界承认中国不是市场经济国家,这使得中国企业在国外应诉反倾销中处在了非常被动的地步。因此,中国政府在当初根本就不应该同意在议定书中列入这样的条款。 那么,问题的产生是否就是这样的简单呢?当然不是。实际上,中国政府之所以同意在入世议定书中列入这样的条款是有原因的: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虽然越来越高,但迄今仍处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在中国入世之前,就更是如此。众所周知,中国之所以近年来市场化程度空前提高,是由于中国入世前后大步推进改革的结果。而在中国谈判入世时候,市场化程度并没有现在这么高。就我国而言,虽然从整体上国家进行垄断或价格控制的产品已经很少,但是,由于我国一贯重视和扶植出口创汇产业的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出口生产和贸易企业提供各种补贴或财政支持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在一些地方,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和促进当地企业发展,对各种事务大包大揽、对企业提供超出法律规定的赋税优惠(如税收减免、出口退税等)和补贴以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争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争 根据2001年11月10日中国入世时签署的《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5条,其他WTO成员国可以在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时不使用中国实际价格/成本,而是使用替代国价格/成本计算倾销幅度。该条款实质上允许成员国在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使用“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方法。 在上述条款的规定下,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几乎总是使用替代国价格/成本来计算中国倾销幅度。只有少数国家承认中国那些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符合市场经济地位。 以替代国价格/成本计算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通常会被裁定为超高的倾销幅度。由于中国一直是世界各国反倾销调查的主要对象,“非市场经济地位”是中国政府和企业应对反倾销的难点。事实上,十多年前中国就积极通过外交活动要求贸易伙伴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其成果是新西兰(2004年4月)、新加坡(2004年5月)、马来西亚(2004年5月)、澳大利亚(2005年4月)相继承认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是包括美国、欧盟、日本和加拿大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区域经济组织至今仍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争论的焦点在第15条的(a)和(d)款。第15(a)(ii)

条的表述是:如果中国生产者在被调查后无法明确证明该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满足市场经济条件,那么WTO进口成员国可使用不依据与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进行 严格比较的方法。但第15(d)条还有一句关键的话:无论如何,第15(a)(ii)条款将在15年后自动到期。 中国政府坚持认为WTO成员国自2016年12月11日起应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终止在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使用“替代国”价格/成本的做法。 美国和欧盟的律师则有不同的解读。尽管按照第15(d)条规定,一旦中国根据该WTO进口成员国内法证实其是一个市场经济体,15(a)条规定即应终止;或者第15(a)(ii)条规定应在2016年12月11日终止,但这并不意味着WTO 成员国必须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或“非市场经济地位”中做出选择。他们援引了第15(a)条中的开放式陈述:WTO 进口成员国在调查反倾销时可以使用中国实际价格/成本,或者使用不依据与中国国内价格/成本进行严格比较的方法。 美国可能会反对中国到2016年12月11日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美国商务部面临修改现行的替代国方法,可能根据不同的案件使用“折中”的方法,即对于一些产业承认其市场经济地位,同时对钢铁等国有企业主导、国有银行输血的行业则不承认其市场经济地位。 中国是否能够取得全面市场经济地位,无论是从WTO

中国对外贸易的作用和地位

第一节中国对外贸易的地位和作用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掌握中国对外贸易的地位,熟悉我国对外贸易的作用。通过举例,使学生能较好的理解掌握对外贸易对我国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重点: 我国对外贸易的地位。 难点: 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讲授

第一节中国对外贸易的地位和作用 1、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 (1)含义:要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以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2)内容: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贸易;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特别是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的适用先进技术;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积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发展对外技术援助和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带动内地开放。 2、对外开放格局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式应划分为1992年前和1992年后两个时间段。 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作用: 一、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二、推动生产发展与产业升级 三、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四、扩大劳动就业 五、丰富国内市场供应 六、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 做练习册相关题目。

第一课时 [复习回顾]: 1 贸易产生的条件。 2、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 3、贸易、对外贸易的定义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回顾、总结。 [讲授新课] 第一节中国对外贸易的地位和作用 1、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 (1)含义:要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以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2)内容: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贸易;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特别是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的适用先进技术;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积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发展对外技术援助和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带动内地开放。 2、对外开放格局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式应划分为1992年前和1992年后两个时间段。 (1)1992年以前的对外开放格局用两句话可以大致概括为:重点开放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开放。具体说就是:把我国经济发展进程划分为东部地区——沿海地区;中部地区——中部各省;西部地区——新疆、青海、西藏等边远省、区这三个地区,先发展东部地区、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 按照此项战略,将我国地域的对外开放分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四个层次。其具体做法是: a.建立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逐步向内地开放。 (2)1992年以后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具体说就是: a.开放内陆边境市、镇; b.开放沿江和内陆省会城市;

再论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再论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臧立 近来,国内外媒体关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报导沸沸扬扬,其间不免杂有诸多不确切或谬误的声音。本文拟就此谈一点个人看法,希望能有助于该问题的澄清。 一、WTO对“非市场经济”问题的态度 (一)WTO非市场经济规则的由来实际上,早在WTO的前身——关贸总协定时期,非市场经济问题就已经提出来了。GATI'1947缔约方曾经于1954年至1955年期间召开会议对GATTl947的各项条款进行审议。在会议期间,针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的价格比较问题,缔约方作了一个补充规定,即关于GAq~F1947第6条第1款的一个补充规定。该补充规定指出:“在进口产品来自贸易被完全或实质上完全垄断的国家,且所有国内价格均由国家确定的情况下,在确定第1款中的价格可比性时可能存在特殊困难,在此种情况下,进口缔约方可能认为有必要考虑与此类国家的国内价格进行严格比较不一定适当的可能性。”后来,在GATT东京回合谈判期间达成的《关于实施GATr第6条的协议》(也即《反倾销守则》)中,缔约各方确认在确定倾销时允许继续适用上述补充规定,即:第2条关于“倾销的确定”的规定并不损害总协定附件1第6条第1款的第2段补充规定。也就是说,进口方认为在确定是否构成倾销时,如果与此种国家的国内价格进行严格比较不适当,那么,该进口方政府可以采用替代国的国内价格。进而言之,是否采用替代国价格确定倾销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进口方的手里。 后来,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罗马尼亚代表团曾经就这个问题提出议案,认为反倾销守则的制定是为了提供更加一致的和确定的反倾销规则的执行标准,而该补充规定却缺乏这种一致性和确定性;此外,该补充规定只是允许进口方在特定情况下采取替代国价格来确定倾销,而从缔约备方的实践来看,替代国价格已经成为许多缔约方对某些国家自动采用的调查方法,而不是优先考虑反倾销规则所规定的确定倾销的一般方法。有些缔约方甚至在其国内法中规定,在确定来自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产品的正常价值时,只能采用替代国价格。由于GATT制定反倾销规则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倾销案件的完整调查提供一个公正和公开的程序基础”,这种自动适用市场经济国家价格作为替代国价格来确定非市场经济国家产品正常价值的做法是与此背道而驰的。因此,罗马尼亚建议对该补充规定作出明确的解释,以限制某些缔约方在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时自动排除确定倾销的一般方法的做法。但是,欧美等国则认为,该补充规定并不是强制性的,它只是说明了在价格比较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特殊困难以及有必要考虑不必进行严格比较的可能性,作为一项授权性的规定,它并没有排除进口方执行反倾销规则一般规定的可能性,因此,没有必要对该补充规定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就这样,在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时,该补充规定被继续保留了下来。 仅从字面来看,补充条款并没有提及“非市场经济”的问题。之所以如此,关键原因也在于,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都或多或少存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或垄断,只不过计划经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或垄断范围和程度更高一些而已。如果仅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制定限制条款,难免有歧视之嫌,因此,在制定条款时,并没有提到“非市场经济”的字眼。但是,在实践中,该补充条款基本上都是用到了计划经济国家和处在经济制度转型的国家。由于这些国家通常都被称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因此,该补充条款就成了事实上的“非市场经济条款”。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一体化和世界市场的发展,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价格竞争已退居次要地位,而商品质量的好坏则逐步成为竞争中的决定性因素。在此情况下,加强进出口产品质量管理对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意义日趋凸显。 1.我国对外贸易中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 1.1出口产品质量问题 中国社科院2010年10月25日发布《国家竞争力蓝皮书》,显示中国的国家竞争力稳步上升,全球排名从第七十三位上升至第十七位,这个结果表面上反映中国进步神速,但经过分析中国在竞争中仍然依靠以量取胜,在质素上,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须作出很大的改进。 我国虽然已跻身于世界贸易大国,但还远远不是贸易强国,根本原因在于产品质量竞争力不强,缺乏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国际知名度高的品牌。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相当大的比重,约62.9%,我国工业标准约有70%仍低于国际或国外先进标准。另外,由于国外技术贸易壁垒不断强化进出口,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产业而制定苛刻的技术标准,以限制某类产品的进口,例如我国出口到日本的家禽,其卫生标准要求竟高出国际卫生标准500倍;我国一家企业生产的蘑菇罐头,由于有不符合检疫的嫌疑,致使我国几百家生产厂出口到美国的所有罐头全部遭到卡关、查封,损失巨大。诸如此类,在过去的贸易中,我国有不少产品因不符合发达国家过于严格的卫生、检疫措施,遭到拒收、卡关、销毁,造成贸易障碍或者巨大的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我国许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率偏高,返工、返修、报废等不良品损失过高,导致工业生产中窗窗体底端能源、原材料消耗较大,从而提高了产品成本,使产品国际竞争力显着降低。同时,多种产品技术含量低,使用寿命不能满足需求。如数控机床类产品,国外的连续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约8~9万个小时;而我国的同类产品的MTBF只有1~2万小时论文提纲怎么写。在家用电器方面,也普遍存在这种情况。 1.2进口产品质量问题 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大批进口商品涌入国门。然而随着我国进口商品检验监管水平和消费者质量意识的不断提升,近年来进口商品频频爆出质量问题,涉及范围几乎囊括所有种类的商品,对我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威胁,例如以下产品问题事件: 2001年,由于日本三菱公司生产的帕杰罗V31、V33越野车存在严重安全质量隐患,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吊销其进口商品安全质量许可证书并禁止其进口;2006年,美国美赞臣GENTLEASE牌婴幼儿人工配方奶粉检查出含有金属颗粒,被紧急召回;2008年,因密封不善而导致罐中奶粉被氧化,美国雅培召回两批特殊配方婴儿奶粉;2010年,各地检验检疫局对进口旧机电产品到货检验一次检验不合格3758批、涉及金额7.64亿美元,占总金额的18.96%;2011年,由于种种产品缺陷,包括雪铁龙、保时捷、捷豹、沃尔沃品牌在内的6款进口车型,在5月份一个月时间里陆续宣布召回。 由此可见,为了确保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快速发展,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针对进出口产品质量加强监督和管理势在必行。 2进出口产品质量管理的内涵 2.1出口产品质量管理 我国要想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加强出口产品质量管理,树立“以质取胜”的战略意识。“以质取胜”战略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信誉进出口,二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三是创名牌出口商品。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必须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数量与质量、效益与速度、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样品质量与批量质量,以及质量和档次等方面的关系,把出口商品本身的质量同国际市场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 2.2进口产品质量管理 对于进口产品的质量管理可以充分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的两面性,以维护国家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保证产品质量、防止欺诈行为等合法目的为由,采取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种种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限制措施,其中出入境检验检疫是国家维护根本经济权益与安全的重要技术贸易壁垒措施,是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根据法律授权,代表国家行使检验检疫职能,对一切进入中国国境和开放口岸的人员、货物、运输工具、旅客行李物品和邮寄包裹等实施强制性检疫、对进出口商品质量进行检验鉴定管理。 3..进出口产品质量管理在对外贸易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3.1产品质量管理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分析报告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分析报告 作者:XXX 日期:2020年6月7日

此文档格式为word,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2003(简本) 表一:中国市场经济程度测度指标及分值 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这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件大事。世界贸易组织绝大部分成员是市场经济国家,世界贸易组织运作遵循着市场经济规则。但中国在参与世界范围的贸易中,在国外对华反倾销中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Non-Market Economy Country 缩写为NMC),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事实上,中国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为促进外国朋友对中国市场经济的了解,2002年我们用了近一年时间,对截止2001年底中国市场经济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市场化进程进行了评估测度,并与一些发达国家、转轨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程度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撰写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2003》。由于报告的英文版正在翻译过程中,为方便国外读者,这里先给大家提供报告缩写本的英文版。一、反倾销与非市场经济国家众所周知,是否是市场经济国家,是反倾销调查确定倾销幅度时一个常用的重要概念。反倾销案发起国的调查当局如果认定调

查商品的出口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将引用与出口国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市场经济国家(替代国 surrogate country)的成本等数据计算所谓正常价值(normal value)并进而确定倾销幅度,施以对应的征税措施。 反倾销是世贸组织允许采取的、也是各国公认的维护公平贸易和保护国内产业安全的合法手段。中国赞成和支持这一措施,一贯反对以倾销方式扭曲国际贸易公平竞争的秩序,反对以倾销损害贸易伙伴国相关企业的利益。但是,中国坚决反对滥用反倾销,反对把反倾销变成进行贸易保护或实施歧视政策的手段。现在,确有一些国家利用某些贸易纠纷案件,把反倾销作为贸易保护的工具,人为地夸大对方国家所谓倾销的幅度,尤其是把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采用与这些国家经济毫不相干的第三国(替代国)的市场价格来计算这些国家产品的正常价值,而不按照这些国家产品的实际成本和价格来计算。这就不能真实反映出口国经济的现实,导致误判。这种歧视性的做法, 不公正待遇,使一些国家出口产品本来没有倾销而被裁定为“倾销”,本来倾销幅度轻微而被裁定为高度倾销,给这些国家出口造成人为的壁垒,给国际贸易公平秩序造成过度的摩擦和动荡。中国是受损害较大的一个国家。一些国家之所以对中国做出非市场经济国家(NMC)的判断,之所以经常对华使用反倾销的政策,主要是因为双方交流不够。他们确实不了解中国市场经济已发展到什么程度,不了解中国市场化的快速进展,也不理解中国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底是什么样的市场经济。而中国企业由于对国际反倾销法律及程序不熟悉,同时对国内市场经济方方面面的变动不甚了解,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也很少能向反倾销国家提供案子调查的广泛背景资料;而中国学者们虽然从推进改革角度做了不少中国市场化测度的研究,但几乎没有从反倾销角度与国外同行讨论中国的NMC问题。因此,使一些国家对中国经济误判一直没有能得到更正甚至因某些小纠纷而加深了。当然,不排除在一些反倾销案件中,有非认识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譬如,有时会因涉及一些进口国相关生产企业的经济利益,进口国政府有关部门迁就了国内企业的过分要求;甚至也不排除,个别时期个别国家机构,在与贸易紧密相关的反倾销措施中掺进了某些政治因素。 实际上,市场经济地位并不是反倾销胜诉的惟一条件。市场经济下,也存在不公平贸易的产品;非市场经济下,也可以有相互满意的公平贸易。同样是具有市场经济地位的企业,反倾销中仍然会有败诉。因此,中国要求反倾销国从实际出发对待中国的NMC问题,并不是追求反倾销中的优惠地位,只是要求贸易伙伴公平的对待;只希望为了公平贸易而实施的反倾销措施,不要成为扩大不公平贸易的手段。

中国市场经济中出现的问题.

中国市场经济中出现的问题. 1.体制及政策问题。 从理论上讲市场经济与上层建筑是存在矛盾的,从我国现阶段看这种矛盾尤为突出。如经济的双轨制,政企分工,垄断行业之准入,股改,国有资产之监管及使用,政府行为之规范,党政分工,政策导向,政策倾斜,法制及民主建设,有关部门腐败行为的危害等等。 这一条是最为重要的。。。。。 2.对传统道德之冲击. 如果把道德看成是精神文明,那么经济发展就是物质文明,同样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亦是辩证之统一.纵观历史发展与当今世界之形势充分证明这一点,当社会物质财富增加时,精神文明亦高速发展...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客观上促进了对人性的思索和回归,如企业界重视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社会价值等等. 令人尴尬的是国人之精神风貌今人担忧及至痛心。 3.关于现代营销。 现代营销应是一个系统工程,应是组合营销,而我们常看到的是炒作,和不负责任的宣传和广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短期行为,不利于企业作大作强。 专家:解决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需要调整思路 中国网 | 时间: 2004-09-06 | 文章来源:南方周末 所谓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marketeconomystatus)”,实际上只是作为贸易救济措施之一的反倾销调查领域的专业性问题,与一国是否实行“市场经济”是两 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即使是引发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问题的导火线《中国加 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也从未确认中国的经济运行体制系“非市场经 济”。实际上,“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十分有限,2003年中国 遭到反倾销调查的出口商品金额仅占当年出口总额的0.51%。因此,解决“市场 经济地位”问题应限制在反倾销领域,且仅针对那些在中国加入WTO前其国内反倾 销立法中有“非市场经济国家”规定和认定标准的成员。如果有WTO成员借此问题 要求中国向其作出经济或贸易补偿,中国大可不必理会,否则只能是得不偿失“非市场经济国家”问题的由来 (一)“非市场经济国家”只是一个反倾销领域的专业术语 “非市场经济国家”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1930年关税法》有关规范反倾销调查程序的法律规定中,起源于“国家控制经济”的概念。美国认为,社会主义国 家属于国家完全垄断经济,控制全部商品价格,因此,出口产品的价格完全不真实,进口国在反倾销调查中很难按其市场价格来计算倾销幅度,需要寻找第三国的数据 作为“替代国”,以此来确定倾销幅度。由此往往导致最终裁定较高的反倾销税, 从而实现限制这些国家产品出口的目的。 美国《1930年贸易法》以及之后的修正案确定了判断“市场经济国家”的6项标准(该国货币的可兑换程度;该国企业雇主与工人之间通过谈判确定工资的程 度;外国公司在该国投资行为的自由化程度;该国政府对生产企业所有权掌握程度 或控制方式;该国政府对资源调配、企业产品定价和生产数量的控制程度;其他美 国调查机关应当考虑的适当因素)。 根据这个标准,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被列为“非市场经济国家”。 此后,欧共体、加拿大等世贸组织成员也在其反倾销法中确立了所谓“非市场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以劳动力成本优势为依托的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从长远看,特别是这次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出现了很多现实问题。如贸易结构存在严重倾斜,在高、中、低产品贸易层次中没有形成合理、均衡的结构,与主要贸易国的贸易摩擦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等。如何在新形势下继续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的国际地位,对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引导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国际贸易政策理论与现实 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交替发展的历史。一国不同时期采用的贸易政策,往往取决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处的国际经济环境和政府的政策目标:当一个国家经济稳定增长,贸易交换的商品具有比较优势,并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时,就会倡导自由贸易政策;而当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分工地位及其利益与工业化发展之间出现矛盾时,必然转向保护贸易。 自由贸易政策主要基于传统的比较利益理论,并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不断深化发展和层次上的变化而产生了新的理论基础。如从需求角度解释贸易发生的重叠需求理论,从供给角度的规模经济、差异产品和不完全竞争来阐述的国际贸易新理论等。而保护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首先取决于政府要保护的目的,其理论基础包括早期的重商主义、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凯恩斯的超贸易保护观点,以及在新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的战略性贸易保护理论等。其次,根据政策目标选择适当的政策措施。由于全球贸易自由化发展的趋势,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对各国实施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明显抑制作用,当前新的贸易政策措施层出不穷,并成为实现政府政策目标的工具。最后,这些政策措施实施的效果是否达到了政府的政策目标,从而成为继续或将来实施的依据。 我国改革开放至今,对外贸易经历了由国家统一经营、国家管理经营到放开经营的过程,贸易开放程度和自由化程度在以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下不断深化,但是,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却在自由化进程中更加激烈。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和地位的提升,一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拉动了经济的总需求;另一方面与我国主要贸易对象——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凸显出来,而这一变化是与我国改革开放后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和采取的政策调整分不开的。在我国工业化过程尚未完成之时,因贸易的迅速增长而引起的贸易冲突加剧,势必影响到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当前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必须注意保留贸易平衡政策运用的空间。 二、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阶段发展及其效果评析 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离不开我国改革开放总体经济发展的背景,同时又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与外贸体制改革的进程息息相关。 (一)国家统制下的开放型贸易保护政策 改革开放初期到90年代初,我国在沿袭建国后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同时,提出了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主要采取的是“奖出限Jk"的政策,这与当时我国经济发展基础和对外开放面临的外部环境是相适应的,也符合国际贸易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以及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的“中心一外围”理论的观点。实施促进国内工业发展的贸易保护政策措施主要是关税,以及进口许可证、外汇管制、商品分类经营和国营贸易等较严格的、传统的贸易措施。伴随着我国外贸体制实践中的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下放部分外贸经营权、开展工贸结合、取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