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余姚市余姚中学高一新生分班化学试卷_图文 VIP专享

浙江省余姚市余姚中学高一新生分班化学试卷_图文 VIP专享

浙江省余姚市余姚中学高一新生分班化学试卷_图文 VIP专享
浙江省余姚市余姚中学高一新生分班化学试卷_图文 VIP专享

浙江省余姚市余姚中学高一新生分班化学试卷_图文 VIP专享

一、选择题

1.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及主要操作步骤均正确的是

A.CuO固体[Cu2(OH)2CO3]——充分加热固体

B.KCl溶液(CaCl2)——加入过量的K2CO3溶液,过滤

C.FeCl2溶液(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

D.CO2(HCl气体)——先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2.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A.KNO3(NaCl):蒸发结晶后,洗涤干燥

B.NaCl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C.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D.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3.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试剂操作方法

A Fe 粉(CuSO4)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MnO2固体(KC1)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CO2 (H2)足量氧气点燃

D KNO3溶液(K2SO4)过量Ba(NO3)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4.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水中加入KNO3固体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 .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D .向一定量的MnO 2中加入H 2O 2溶液

5.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 (OH )3]治疗胃酸过多,胃液pH 的变化

B .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 .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投入到盛有足量同种稀硫酸的两个容器中

D .浓盐酸敞口放置

6.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t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

B .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甲物质的溶解度

C .2t ℃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t ℃,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提纯甲

7.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试剂或方法 A CO 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 和浓硫酸

B

KCl

加入

,加热

C NaCl过量盐酸,蒸发

D浓硫酸,干燥

A.A B.B C.C D.D

8.将一个不与盐酸反应的小球放入盛有盐酸的烧杯中,小球漂浮在液面上,将几枚洁净的小铁钉投入烧杯中,当不再有气泡逸出时(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小球的位置与开始时比较,将()

A.下沉一些 B.不变 C.上浮一些 D.无法判断

9.中和一定质量的稀硫酸,需用m克氢氧化钠,若改用m克氢氧化钾,反应后溶液的PH 应当是()

A.<7 B.>7 C.=7 D.无法确定

10.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项目物质杂质(少量)试剂操作方法

A CaO固体CaCO3固体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B CO2CO通O2点燃

C NaNO3Na2SO4适量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D KClO3MnO2水溶解、过滤、蒸发

A.A B.B C.C D.D

11.下列从左到右依次代表ABCD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 B.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水稀释

C.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D.向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CaO

12.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aO CaCO3高温充分煅烧

B KCl溶液CaCl2通入足量的CO2,过滤

C CO2CO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D H2HCl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

A.A B.B C.C D.D

13.下列各组内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中,存在不能一步转化的是()

A. B.

C. D.

14.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生成物有三种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D.该反应中H2S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2:3 15.下列表中除杂方法与试剂错误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及试剂

A KCl MnO2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

B NaOH Na2CO3加入适量的盐酸,至恰好无气体

C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D FeCl2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16.三种都能与酸反应的金属共2.3克,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0.1克。则这三种金属可能是:

A.Mg、Na、Al B.Zn、Na、Fe

C.Zn、Na、Al D.Cu、Na、Al

17.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硫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

A.NaOH,CuSO4,Na2CO3B.KOH,HNO3,K2CO3

C.Ba(OH)2,CuSO4,CuO D.NaOH,HCl,Ba(NO3)2

18.如图是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 g

B.50 ℃时,将40 g该物质加入100 g水中,搅拌后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

C.温度升高,溶液中该固体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20 ℃和30 ℃时的两份该物质溶液,所含的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

19.图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的一种趋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可能是双氧水溶液制氧气,a未使用催化剂,b使用了催化剂

B.乙图:可能是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过程

C.丙图:可能是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丁图:可能是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pH变化

20.把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和氮气混合气体通过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假设每个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充分),冷却后留下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和氮气 B.氮气和水蒸汽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氮气和氢气

21.有一个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三种物质CaCO3、CaO和CO2的质量比例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CaO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C.CO2是生成物

D.反应中CaO和CaCO3的质量比为1:1

22.如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曲线分析,错误的是

A.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乙>甲

B.t2℃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丙溶液

C.将组成在M点的甲溶液转变为N点的甲溶液,可加适量水稀释

D.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23.常温下,在饱和石灰水中加少量生石灰,溶液中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4.将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灵敏度较高)左右两盘上,调节至平衡,再向两只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铁和锌,待反应停止后(不考虑反应中水分挥发,不考虑空气成分参加反应),请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若天平失去平衡,指针一定偏向放锌的一边

B.若天平仍保持平衡,烧杯中的铁一定没有剩余

C.反应后两只烧杯中溶液的质量都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减轻了

D.放铁的一边产生的氢气一定比放锌的一边产生的氢气多

25.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

A B C D

A.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B.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C.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

D.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

二、流程题

26.氯化亚铜(CuC1)是一种工业催化剂,不溶于水、乙醇(沸点是78.2℃)及稀硫酸熔点422℃,沸点1366℃,在空气中迅速被氧化成绿色。以粗盐水(含氯化钙、硫酸镁等杂质)、Cu、稀硫酸、SO2等为原料合成CuCl的工艺流程如图:

(1)反应I加入过量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反应I中加入①②③三种试剂的顺序还可以是___(填写一种即可)。

(2)反应Ⅱ过程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3)写出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___。

(4)反应Ⅵ的化学方程式是:2NaCl+2CuSO4+SO2+2H20=2CuCl↓+2X+Na2SO4,则X的化学式为___该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___。

(5)本工艺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

(6)反应Ⅵ后,过滤得到的CuCl2沉淀,用无水乙醇洗涤沉淀,在真空干燥机内于70℃干燥2小时,冷却密封包装即得产品。70℃真空干燥的目的是___。

27.氢氧化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矿石由MgO、Fe2O3、CuO和SiO2组成,用它制备氢氧化镁的流程示意图如图。

资料:部分金属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形成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沉淀物Fe(OH)3Cu(OH)2Mg(OH)2

开始沉淀 1.9 4.29.1

完全沉淀 3.2 6.711.1

(1)图中操作Ⅰ和Ⅱ的名称是_____。

(2)溶液A中的阳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

(3)在溶液A中加入熟石灰后控制pH为7﹣9的目的是_____。

(4)溶液B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8.口香糖中常添加轻质碳酸钙来增加粘性。用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是制取轻质碳酸钙的方法之一,其流程图如图:

()1为了加快反应速率要把碳酸钠和氯化钙配成溶液,二者混合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操作A是______,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

()3洗涤、干燥碳酸钙的目的是______。

()4写出轻质碳酸钙的另外一种用途______。

29.下图为某科研小组设计的利用化学链燃烧产生的高浓度CO2制备甲醇的流程图,

据图回答:

(1)图1是利用镍(Ni )进行化学链燃烧的流程图。与传统的燃料燃烧方式相比,化学链燃烧排放的CO 2浓度高,易于收集。 ①燃料反应器中发生的部分化学反应如下: Ⅰ.H 2+NiO

高温

Ni+H 2O ;Ⅱ.CO+NiO

高温

Ni+CO 2,反应Ⅱ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___________。

②与CO 、H 2直接在空气中燃烧相比,化学链燃烧排放出的CO 2浓度更高的原因是_____。 (2)图2是利用高浓度CO 2制取甲醇的流程图:吸收池内,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高浓度CO 2生成碳酸氢钠;分解池内,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放出CO 2;合成塔内,利用新型催化剂,CO 2与H 2反应生成甲醇(CH 4O )与水。

①吸收池内生成碳酸氢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②合成塔内生成甲醇的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H 2与CO 2的质量比是____。如果将来H 2的制取技术取得突破,“CO 2与H 2反应高效变甲醇”这一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的意义是__(答出一条即可)。

30.如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上用大理石(含少量Fe 2O 3和SiO 2)为原料提纯碳酸钙的实验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①SiO 2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②氨水呈碱性,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242NH H O+HCl NH Cl+H O =。

(1)稀盐酸不能用稀硫酸代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操作a 、b 、c 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

(3)滤液A中所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写出滤液A中加氨水生成Fe(OH)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滤液B中加入试剂X,恰好完全反应,若滤液C中只含有两种溶质,则试剂X的化学式为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A碱式碳酸铜在加热条件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水,所以加热后固体只有氧化铜;碳酸钾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但是碳酸钾过量,会引入新的杂质。C、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反应后应将铜、过量的铁通过过滤除掉;D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不符合除杂要求。选A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A

解析:A

【解析】A.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迅速减小,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较小,除硝酸钾中的少量氯化钠时,应降温结晶。B. NaCl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溶液中只有氯化钠;C. 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氧气和铜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气体只剩氮气;D. 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水,溶液中只有氯化钾,符合除杂要求;选A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3.B

解析:B

【解析】

硫酸铜易溶于水,而铁不溶,所以加水溶解过滤后可将二者分离,洗涤干燥后,可得纯的铁粉;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所以加水溶解过滤后可将二者分离,洗涤干燥后,可得纯的二氧化锰;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无法将其中的氢气点燃,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硝酸钡和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但是由于硝酸钡过量,会引入新的杂质硝酸钡。选B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4.A

解析:A

【解析】A.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水中加入KNO 3固体,随固体溶解,溶质增多,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B.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所以反应中固体减少,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为二氧化锰和锰酸钾的质量和。C. 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溶质硫酸铜转化成硫酸亚铁,二者的质量比为160:152,而溶剂不变,所以反应中溶液质量减少; D. 向一定量的MnO 2中加入H 2O 2溶液,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质量不变。选A

5.C

解析:C 【解析】

A 、胃液的pH <7,图像应该从小于7开始逐渐增大,但最后也应该是酸性,错误;

B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无沉淀生成,当稀盐酸反应完以后,氢氧化钠溶液才与氯化铜反应产生沉淀,错误;

C 、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投入到足量同种稀硫酸中,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故在开始的相等时间内,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正确;

D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溶质质量分数减小,错误。故选C 。

6.D

解析:D

【解析】A. 2t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g ,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g ÷(50g+100g)×100%<50%;B.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指名温度不能比较溶解度的大小;C. 2t ℃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t ℃,析出晶体,乙溶液变为1t ℃饱和溶液;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很小,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提纯甲;选D

点睛: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溶剂的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

7.B

解析:B 【解析】

A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不反应;

B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但是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引入新的杂质;

C 、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水,盐酸有挥发性,过量盐酸可通过蒸发除掉;

D 氧气不与硫酸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选B

点睛: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8.C

解析:C

【解析】小球漂浮于液面上,所以小球所受的浮力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F

gV 排可知,在浮力不变时,当ρ液增大时,则v 排减小,小球将上浮一些;当ρ液减小

时,则v排增大,小球将下沉一些。

解:因为小球漂浮于液面上,所以小球所受的浮力不变。

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溶于水所以溶液的密度变大,所以液体的密度增大,而小球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所以小球会上浮,故A正确。

故选C。

点睛:物体的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通过小球所受浮力不变,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考查了溶液密度的变化,完成此题,要依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结合起来。9.A

解析:A

【解析】根据硫酸与碱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得出质量与碱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然后分析改用氢氧化钾,判断酸碱的过量,再分析反应后溶液的pH。

解:设硫酸的质量为x,则

H2SO4+2NaOH═Na2SO4+2H2O

98 2×40

x mg

9880

x mg

=

解得x=98m 80

g

当改用m克的氢氧化钾,设消耗的硫酸的质量为y,则H2SO4+2KOH═K2SO4+2H2O

98 2×56

y mg

98112

y mg

=

解得y=98m

112

g<x,

则酸过量,反应后溶液的pH小于7,故选A。

10.D

解析:D

【解析】

A、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符合除杂要求;B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二氧化碳中少量一氧化碳点燃,不能达到除杂目的;C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引入新的杂质;氯酸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加水溶解过滤后,将溶液蒸发结晶可能纯净的氯酸钾固体。选D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1.A

解析:A

【解析】A. 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碳酸钠后与盐酸反应,在氢氧化钠未被反应完之前不会生成气体; B. 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水稀释,随水的加入,溶液的酸性变弱,但始终呈酸性,溶液的pH不会等于或大于7;C. 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只改变氯酸钾的分解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D. 向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CaO,氧化钙和水反,使溶液中溶质因水减少而析出;反应放出大量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氢氧化钙析出,得高温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冷却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恢复到原温后得原温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点睛: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12.B

解析:B

【解析】

利用混合物中两种物质的性质差别,分析除杂方法对混合物组成的影响,判断该方法是否能达到除去杂质的目的,选出不能达到的选项。

A. 高温充分煅烧CaCO3,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正确;

B. CaCl2溶液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错误;

C. CO2(CO)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CO与氧化铜反应,生成CO2,正确;

D. HCl气体溶于水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通过浓硫酸干燥,正确。

点睛: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应对杂质有作用,不影响主要成分,并且过程中不能产生新的杂质。

13.D

解析:D

【解析】根据题意,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分析变化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

解:A.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可以一步转化,故A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与磷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可以一步转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可以一步转化,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一步转化为碳,故选D。

14.D

解析:D

【解析】

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故该图示可转化为如图的反应图示:

依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知反应物是氧气和

硫化氢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硫,则反应方程式为:3O2+2H2S2H2O+2SO2;A、由图示或化学方程式都可以看出该反应生成物有两种,错误;B、置换反应要求反应物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而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不是置换反应,错误;C、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有改变,错误;D、由图示或化学方程式都可以看出反应物H2S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2:3,正确。故选D。

15.B

解析:B

【解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 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正确;

B. NaOH和Na2CO3均能与盐酸反应,违背除杂原则,故错误;

C.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正确;

D.过量的铁粉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正确。

故选B。

点睛: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应对杂质有作用,不影响主要成分,并且过程中不能产生新的杂质。

1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铜不与盐酸反应。设2.3g铁、铝、钠,镁、锌与酸反应分别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m、n、a、b

Fe +2HCl== FeCl2+H2↑

56 2

2.3g x 56/2.3g=2/x x=0.082g

2Al+6HCl==2AlCl3+3H2↑

54 6

2.3g m

54/2.3g=6/m m=0.26g

2Na+2HCl== 2NaCl+H2↑

46 2

2.3g n 46/2.3g=2/n n=0.1g

Mg+2HCl== MgCl2+H2↑

24 2

2.3g a 24/2.3g=2/a a=0.19g

Zn+2HCl==ZnCl2+H2↑

65 2

2.3g b 65/2.3g=2/b b=0.07g

选C

点睛:混合物生成氢气的能力吧介于相混合的金属各自生成氢的范围之内

17.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由酸的通性可知:酸能跟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盐、碱等物质反应.由硫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可知,B是由硫酸与其它物质反应制取的,且能与A、C反应,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

A、CuSO4、Na2CO3均属于盐,故选项不符合要求.

B、KOH能与稀硫酸、稀硝酸发生中和反应,且硝酸能与K2CO3反应硝酸钾、水和二氧化碳,且KOH、HNO3、K2CO3分别属于碱、酸、盐,故选项符合要求.

C、Ba(OH)2能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能与CuSO4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但CuSO4不能与CuO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不符合要求.

D、NaOH能与稀硫酸、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但Ba(NO3)2不能与HCl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不符合要求.

故选B.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酸的化学性质、酸碱盐与氧化物的判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采用带入验证法是正确快速、解答本题的捷径.

18.C

解析:C

【解析】从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A.由图中给出坐标可知,横坐标为时对应的纵坐标溶解度为40g;

B.由图中给出坐标可知,时,该溶质的溶解度大于40g,因此将40g该物质加入到

水中,搅拌后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

C.温度升高,该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但如果溶质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

D.若20 ℃和30 ℃时,溶液中所溶解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而不是说温度高溶解的溶质质量就一定多。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C。

19.B

解析:B

【解析】在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所以a 是使用催化剂,b 是未使用了催化剂;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中不变,但是反应中固体的总量减小,所以分解过程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加,反应结束后不再改变;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只发生一个反应,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所以溶液的变化只有两种;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碱的浓度降低,碱性变弱,溶液的pH 变小,但不会等于7或小于7.故选B

20.A

解析:A

【解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和氮气混合气体通过石灰水,二氧化碳会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 2被吸收;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一氧化碳、氢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分别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和水蒸气,一氧化碳吸收,但生成了二氧化碳、水蒸气;冷却后留下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和氮气。故选A 。

21.A

解析:A

【解析】反应后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质量都减小了,是反应物,碳酸钙的质量增大了,是生成物,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正确;B 、氧化钙在反应中不是催化剂,是反应物,错误;C 、该反应中二氧化碳是反应物,错误;D 、反应中CaO 和CaCO ,的质量比为56: 100,错误;故选A 。

22.B

解析:B

【解析】A 、据图可以看出,t 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乙>甲,正确;B 、 t 2℃时,丙的溶解度是30g ,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0g

100%30%30100g g

?<+,故不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丙溶液,错误;C 、将组

成在M 点的甲溶液转变为N 点的甲溶液,就是变成不饱和溶液,可加适量水稀释,正确;D 、t 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2℃,甲和乙的溶解度减小,形成t 2℃时的饱和溶液,根据溶解度可以看出,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根据图象可以看出,丙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甲,故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正确。故选B 。

23.D

解析:D

【解析】A 、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

A 、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质质量减小,由于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降低,等温度降低至常温后溶质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错误;

B 、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解度减小,溶质的质量减小,由于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的质量较减小,

但不会减小到0,错误;C、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质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减小,等温度降低至常温后恢复至原来的状态,错误;D、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质质量减小,浓度减小,等温度降低至常温后恢复至原来的状态,正确。故选D。

24.A

解析:A

【解析】

A. 若天平失去平衡,说明酸过量,金属全部参加反应;每65份质量的锌会与硫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和硫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相同质量的锌和铁与足量的硫酸反应,铁生成的氢气质量比锌多,所以天平会指向加锌的一方,正确;B、若天平平衡,说明硫酸不足,全部参加反应;设金属的质量为56g

Fe+H2SO4═FeSO4+H2↑

56 2

56g 2g

Zn+H2SO4═ZnSO4+H2↑

65 2

56g 112

g 65

根据计算可以知道,等质量的硫酸消耗的锌粉的质量要多,所以铁粉一定有剩余或恰好完全反应,错误;C、根据B可以看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大于生成氢气的质量,所以反应后两只烧杯中溶液的质量都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增加,错误;D、根据B分析可知:若酸不足,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所以放铁的一边不一定比放锌的一边生成的氢气多,错误。

故选A。

点睛: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酸过量和金属过量两个方面分析。如果硫酸是少量的,则产生的氢气量是由硫酸决定,产生相同的氢气,有金属剩余,天平平衡,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锌刚好反应完,铁有剩余;如果硫酸过量,则产生的氢气量由金属决定,由于金属的质量相同,产生的氢气量放入铁的多,最后天平指向放锌的一边。

25.A

解析:A

【解析】

A. 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金属完全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盐和氢气,最终固体的质量都减少为零;

B.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固体不再溶解,

C. 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的酸性变弱,pH变大,但溶液始终呈酸性,pH不会等于或大于7;

D. 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二者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固体的质量最终为生成铁的质量,大于零;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二、流程题

26.Na2CO3①③② NaOH+HCl=NaCl+H2O 2NaCl+2H2O 通电

2NaOH+Cl2↑+H2↑ H2SO4

S NaOH、H2SO4是加快乙醇和水的蒸发,防止CuCl被空气氧化

【解析】

【分析】

【详解】

(1)加入氯化钡溶液可以除去硫酸根离子,加入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镁离子,因此A溶液是碳酸钠溶液,碳酸钠的化学式是Na2CO3;碳酸钠溶液必须在氯化钡溶液后面加入,才能除去过量的钡离子,三种溶液的加入顺序可以①③②,也可以③①②;

(2)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3)氯化钠和水电解生成氢氧化钠和氯气还有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 通电

2NaOH+Cl2↑+H2↑;

(4)在化学方程式2NaCl+2CuSO4+SO2+2H2O=2CuCl↓+2X+Na2SO4中,在反应物中:2个Na,2个Cl,2个Cu,3个S,12个O,4个H;在生成物中,2个Cu,2个Cl,2个Na,1个S,4个O,所以X的化学式是H2SO4;反应2NaCl+2CuSO4+SO2+2H2O=

2CuCl↓+2H2SO4+Na2SO4中,氯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是+1,氯元素的化合价都是﹣1;硫酸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2,硫元素的化合价是+6,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化合价是=4,氧元素化合价是﹣2,水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氧元素化合价是﹣2,氯化亚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1,氯元素化合价是﹣1,硫酸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硫元素的化合价是+6,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硫酸钠中钠元素化合价是+1,硫元素的化合价是+6,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所以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硫元素,由+4变成+6;

(5)本工艺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aOH、H2SO4,电解生成的氢氧化钠可应用于反应Ⅰ,反应VI中生成的硫酸可应用于反应Ⅴ;

(6)70℃真空干燥的目的是加快乙醇和水的蒸发,防止CuCl被空气氧化。

27.过滤 H+、Mg2+、Fe3+、Cu2+去除铁离子与铜离子 MgCl2+Ca(OH)2=Mg(OH)

2↓+CaCl2

【解析】

【分析】

【详解】

(1)操作Ⅰ和Ⅱ实现了固液分离,常用方法为过滤;

故答案为:过滤。

(2)加入盐酸后,盐酸和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与二氧化硅不反应,所以此时A中阳离子为镁离子、铜离子和铁离子,还有剩余的氢离子;

故答案为:H +、Mg 2+、Fe 3+、Cu 2+。

(3)根据题目信息在pH1.9到6.7时,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铜沉淀,所以条件pH 在7﹣9,可以保证铜离子与铁离子全部生成沉淀,而镁离子还留在溶液中; 故答案为:去除铁离子与铜离子。

(4)溶液B 中为氯化镁,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故答案为:MgCl 2+Ca (OH )2=Mg (OH )2↓+CaCl 2。

28.Na 2CO 3+CaCl 2==CaCO 3↓+2NaCl 复分解 过滤 漏斗 除去表面附着的氯化钠,得到更纯的碳酸钙 补钙 【解析】 【分析】 【详解】

()1为了加快反应速率要把碳酸钠和氯化钙配成溶液,二者混合后发生反应为氯化钙和碳

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23Na CO CaCl CaCO 2NaCl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

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征,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操作A 实现固体和液体分离,是过滤,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

斗。

()3洗涤、干燥碳酸钙的目的是除去表面附着的氯化钠,得到更纯的碳酸钙。 ()4轻质碳酸钙的另外一种用途是补钙。

29.NiO 化学链燃烧将空气中不参加反应的N 2从空气反应器中排出 Na 2CO 3+H 2O+CO 2=2NaHCO 3 3:22 不仅可有效降低CO 2造成的温室效应,还可减轻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Ⅰ.H 2+NiO

高温

Ni+H 2O ;Ⅱ.CO+NiO

高温

Ni+CO 2,反应Ⅱ中NiO 失去O 转化为

Ni ,发生还原反应,故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NiO 。

②与CO 、H 2直接在空气中燃烧相比,化学链燃烧排放出的CO 2浓度更高的原因是化学链燃烧将空气中不参加反应的N 2从空气反应器中排出。

(2)①根据题给信息,吸收池内生成碳酸氢钠的化学方程式是:Na 2CO 3+H 2O+CO 2=2NaHCO 3。

②合成塔内生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3H 2+CO 2催化剂

CH 4O+H 2O ,参加反应的H 2与CO 2

的质量比是6:44=3:22。

如果将来H 2的制取技术取得突破,“CO 2与H 2反应高效变甲醇”这一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的意义是不仅可有效降低CO 2造成的温室效应,还可减轻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30.硫酸和块状大理石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附着在碳酸钙的表面,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漏斗 HCl、CaCl2、FeCl3 3NH3?H2O+FeCl3=Fe(OH)3↓+3NH4Cl (NH4)2CO3

【解析】

【分析】

【详解】

(1)稀盐酸不能用稀硫酸代替,原因是硫酸和块状大理石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附着在碳酸钙的表面,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

(2)操作a、b、c都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操作,为过滤,所以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3)二氧化硅和酸不反应,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盐酸过量,可知滤液A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氢和氯化钙和氯化铁,化学式HCl、CaCl2、FeCl3;氯化铁和氨水反应生成Fe(OH)3和氯化铵,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NH3?H2O+FeCl3=Fe(OH)3↓+3NH4Cl。

(4)氨水和过量盐酸以及氯化铁反应都生成氯化铵,因此滤液B中含有生成的氯化铵、氯化钙和过量的NH3?H2O,加入试剂X,恰好完全反应,且滤液C中只含有两种溶质,同时还要生成碳酸钙,则X是碳酸盐,则滤液C中一定含有氨水和氯化物,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可知加入的X的化学式为(NH4)2CO3,碳酸铵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铵,所得溶质为氨水和氯化铵。

【点睛】

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捕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宁波余姚市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行深度剖析,从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宁波余姚市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宁波余姚市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解读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 宁波余姚市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数据解读报告旨在全面梳理宁波余姚市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宁波余姚市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 (1) 第二节宁波余姚市财政总收入指标分析 (3) 一、宁波余姚市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 (3) 二、全省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 (3) 三、宁波余姚市财政总收入占全省财政总收入比重统计 (3) 四、宁波余姚市财政总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宁波余姚市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财政总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宁波余姚市财政总收入同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宁波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指标分析 (7) 一、宁波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 (7) 二、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宁波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宁波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宁波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9)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19-2020学年(上)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2019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试卷 一、书写(3分)(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和运用(27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轻轻地打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解决散步时的分歧,zhāng (▲)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瘫痪的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jué(▲)别时收获着“好好儿活”的勇气;跟轻风流水应hè(▲)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终年zhù(▲)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 2.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峨眉山月半轮秋,▲。(《峨眉山月歌》李白) (2)▲,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则》) (3)乡书何处达,▲。(《次北固山下》王湾) (4)▲,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5)《<论语>十二则》中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6)古诗中多有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 (3)人不知而不愠.(▲ )(4)博学而笃.志(▲ ) 4.下列的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在古代表示降职贬官。 B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称别人的父母为令尊、令堂,称自己的父母则为家严、家慈。 C .古代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字是指在本名以外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例如孔子字仲尼。 D .“寒舍”“晚生”“拙笔”“阁下”都是谦辞。 5.名著阅读(8分) (1)对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所作的一部回忆性小说集。 B .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活无常,黑无常又叫死无常,人们喜爱的是白无常。 C .《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分)人类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下面是三位不同时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这三种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③②① 2.(2分)骑自行车是一种既健身又低碳的出行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B.用力蹬车是为了增大车的惯性来增大速度 C.下坡时以自行车为参照物,车的坐垫是运动的 D.停在路边的自行车,它对地面的压力和所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3.(2分)垫排球是我市一项体育测试项目,下列对排球离开后继续上升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A.速度越来越小B.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大 C.到达最高点时受力平衡D.球受到惯性作用 4.(2分)新型膨胀式安全带(如图)紧缚力达到一定的值,藏在安全带里的气囊就会快速充气,迅速形成气囊袋,对驾乘人员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下列关于膨胀式安全带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安全带会使人的惯性减小 B.该安全带可以使人所承受的力减小

C.当车加速时,该安全带就会自动充气 D.该安全带充气后增大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减小压强,可避免人员被勒伤 5.(2分)图中的实验中不能揭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是()A.B. C.D. 6.(2分)如图,图1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2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 C.甲、乙两车经过5s不一定相遇 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7.(2分)用隔板将玻璃容器均分为两部分,隔板中有一小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如图),下列问题中可以用该装置探究的是() ①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②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③液体是否对容器的底部产生压强 ④液体是否对容器的侧壁产生压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15-2016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高三(上)开学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5-2016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高三(上)开 学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一个物体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与x=5t﹣t2+2(x以m为单位,t以s为单位),关于此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2s初的速度比1s末速度小2m/s B.2s内的平均速度为4m/s C.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D.第2s位移比第1s位移大4m 2.两同学用如图所示方法做共点力平衡实验.M、N为摩擦不计的定滑轮,O点是轻质细绳OA、OB和OC的结点,桌上有若干相同的钩码,某同学已经在A点和C点分别挂了3个和4个钩码,为使O点在两滑轮间某位置受力平衡,另一同学在B点挂的钩码数应是( ) A.1个B.3个C.5个D.7个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物体运动速率始终不变,则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为零 B.若物体的加速度均匀增加,则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若物体所受合力与其速度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D.若物体在任意的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4.如图,半圆形凹槽的半径为R,O点为其圆心.在与O点等高的边缘A、B两点分别以速度v1、v2水平相向抛出两个小球,已知v1:v2=1:3,两小球恰落在弧面上的P点.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OP为45° B.若要使两小球落在P点右侧的弧面上同一点,则应使v1、v2都增大 C.改变v1、v2,只要两小球落在弧面上的同一点,v1与v2之和就不变 D.若只增大v1,两小球可在空中相遇

5.如图,三根轻细绳悬挂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保持静止,A、D间细绳是水平的,现对B 球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将B缓缓拉到图中虚线位置,这时三根细绳张力T AC、T AD、T AB的变化情况是( ) A.都变大B.T AD和T AB变大,T AC不变 C.T AC和T AB变大,T AD不变D.T AC和T AD变大,T AB不变 6.公路急转弯处通常是交通事故多发地带.如图,某公路急转弯处是一圆弧,当汽车行驶的速率为v c时,汽车恰好没有向公路内外两侧滑动的趋势,则在该弯道处( ) A.路面外侧低内侧高 B.车速只要低于v c,车辆便会向内侧滑动 C.车速虽然高于v c,但只要不超出某一高度限度,车辆便不会向外侧滑动 D.当路面结冰时,与未结冰时相比,v c的值变小 7.如图所示,在高度为h、倾角为30°的粗糙固定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与一轻弹簧拴接的物块恰好静止于斜面底端.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 摩擦力.现用一平行于斜面的力F拉动弹簧的A点,使m缓慢上滑到斜面顶端.此过程中( ) A.F做功为2mgh B.F做的功大于2mgh C.F做的功等于物块克服重力做功与克服摩擦力做功之和 D.F做的功等于物块的重力势能与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量之和 8.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每隔0.2秒钟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g=10m/s2.则物体在0.6s时的速度为( )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户籍人口年龄构成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户籍人口年龄构成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 报告2020版

序言 宁波余姚市户籍人口年龄构成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旨在运用严谨的数据 分析,以更为客观、真实的角度,对宁波余姚市户籍人口年龄构成具体情况进行剖析和阐述。 宁波余姚市户籍人口年龄构成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同时围绕关键指标即 总人口数量,户籍18岁以下人口数量,户籍18岁以下人口比重,户籍18岁-35岁人口数量,户籍18岁-35岁人口比重,户籍35岁-60岁人口数量,户籍35岁-60岁人口比重等,对宁波余姚市户籍人口年龄构成具体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总结。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宁波余姚市户籍人口年龄构成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可以帮助投资决策者 效益最大化,是了解宁波余姚市户籍人口年龄构成具体情况的重要参考渠道。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数据客观、精准。

目录 第一节宁波余姚市户籍人口年龄构成具体情况现状 (1) 第二节宁波余姚市总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3) 一、宁波余姚市总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总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三、宁波余姚市总人口数量占全省总人口数量比重统计 (3) 四、宁波余姚市总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宁波余姚市总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省总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省总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宁波余姚市总人口数量同全省总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宁波余姚市户籍18岁以下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7) 一、宁波余姚市户籍18岁以下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户籍18岁以下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宁波余姚市户籍18岁以下人口数量占全省户籍18岁以下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宁波余姚市户籍18岁以下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宁波余姚市户籍18岁以下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省户籍18岁以下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

浙江省余姚市公共财政收支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浙江省余姚市公共财政收支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报告导读 本报告针对浙江省余姚市公共财政收支情况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浙江省余姚市公共财政收支情况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浙江省余姚市公共财政收支情况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浙江省余姚市公共财政收支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对关键因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 浙江省余姚市公共财政收支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相信浙江省余姚市公共财政收支情况数据分析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 第一节浙江省余姚市公共财政收支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浙江省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指标分析 (3) 一、浙江省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 (3) 二、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 (3) 三、浙江省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统计 (3) 四、浙江省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浙江省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浙江省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浙江省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指标分析 (7) 一、浙江省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现状统计 (7) 二、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浙江省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浙江省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浙江省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7-2018)变动分析 (8)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19-20九上期末数学试卷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19-20九上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1.如果a b =2,则a+b a?b 的值是() A. 3 B. ?3 C. 1 2D. 3 2 2.下列事件为必然事件的是() A. 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偶数 B. 抛掷一枚普通的正方体骰子1点朝上 C. 明天一定会下雨 D. 百米短跑比赛,一定产生第一名 3.抛物线y=x2+1的顶点坐标是() A. (1,0) B. (?1,0) C. (0,1) D. (1,1) 4.△ABC的三边长分别为6、8、10,则其内切圆和外接圆的半径分别是() A. 2,5 B. 1,5 C. 4,5 D. 4,10 5.若扇形的圆心角为90°,半径为6,则该扇形的弧长为() A. 3 2 π B. 2π C. 3π D. 6π 6.点P1(?1,y1),P2(3,y2),P3(5,y3)均在二次函数y=?x2+2x+c的图象上,则y1,y2,y3的大 小关系是() A. y1=y2>y3 B. y1>y2>y3 C. y3>y2>y1 D. y3>y1=y2 7.如图,已知⊙O是△ABC的外接圆,⊙O的半径为5,AB=5,则∠C为 () A. 60° B. 90° C. 45° D. 30° 8.若抛物线y=ax2+c经过点P(1,?2),则它也经过() A. P1(?1,?2) B. P2(?1,2) C. P3(1,2) D. P4(2,1) 9.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BC=3√10,sinA=3 5 ,则AB的长为()

A. 15 B. 5√10 C. 20 D. 10√5 10.如图,在△ABC中,两条中线BE,CD相交于点O,则S△DOE:S△COB等 于() A. 1:2 B. 1:3 C. 1:4 D. 2:3 11.已知OA=4cm,以O为圆心,r为半径作⊙O.若使点A在⊙O内,则r的值可以是() A. 2cm B. 3cm C. 4cm D. 5cm 12.如图,在矩形ABCD内放入六个小正方形后形成一个中心对称图形, 其中顶点E、F分别在边BC、AD上,则长AD与宽AB的比为() A. 6:5 B. 13:10 C. 8:7 D. 4: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0分) 13.一个正八边形每个内角的度数为______度. 14.比较下列三角函数值的大小:sin40°____sin50°. 15.有五张背面完全相同的卡片,正面分别写有数字1,2,3,4,5,把这些卡片背面朝上洗匀后, 从中随机抽取一张,其正面的数字是奇数的概率为. 16.把二次函数y=2x2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的解析式为______. 17.在△ABC中,AB=AC,∠BAC=120°,AD⊥AC交BC于点D,BD=1,则BC的长为______.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常住人口数量和财政主要指标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常住人口数量和财政主要指标数据研究报 告2019版

引言 本报告针对宁波余姚市常住人口数量和财政主要指标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宁波余姚市常住人口数量和财政主要指标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宁波余姚市常住人口数量和财政主要指标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宁波余姚市常住人口数量和财政主要指标数据研究报告对关键因素年末常 住人口数量,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相信宁波余姚市常住人口数量和财政主要指标数据研究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 越向前。

目录 第一节宁波余姚市常住人口数量和财政主要指标现状 (1) 第二节宁波余姚市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3) 一、宁波余姚市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三、宁波余姚市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比重统计 (3) 四、宁波余姚市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宁波余姚市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宁波余姚市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宁波余姚市财政总收入指标分析 (7) 一、宁波余姚市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 (7) 二、全省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宁波余姚市财政总收入占全省财政总收入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宁波余姚市财政总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宁波余姚市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财政总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9)

浙江余姚市关于做好重要网站网民留言办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做好重要网站网民留言办理工作的实 施意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当今信息量最大、传播速度最快、公众参与度最高的媒体,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领域的影响日益扩大。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重要网站网民留言办理工作的意见》(浙委办…2010?65号)精神,为进一步拓宽网络民意表达、诉求渠道,促进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进一步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就做好浙江在线、中国宁波网、余姚新闻网等重要网站网民留言办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办理目标 通过开展网民留言办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党委、政府与网民互动交流制度,深入了解民意、体察民情、汇聚民智,促进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六大行动计划”和“创先争优”活动,加快建设富裕和谐新余姚发挥积极作用。 二、办理内容 网民通过浙江在线潮鸣论坛、民生帮帮帮,中国宁波网天一论坛,余姚新闻网阿拉社区等重要网站的有关栏目向市委、市政府领导反映的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和诉求;重大紧急突发事件和重要民情民意;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意见和建议;对各地各部门及其领导干部办事效率、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投诉和举报;其他有关重要的情况和问题。 三、职责分工 (一)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分别负责网民给市委、市政府领导留言办理工作的统筹协调、审核把关和督促落实,主要领导批示的网民留言办理一般由市委督察室、市政府督查室负责督办。 (二)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市互联网新闻传播中心)负责对网民留言的下载、整理和登记,一般事项第一时间与各地各部门

宁波市各高中排名表

为了孩子,该知道的宁波全大市中学排名 ★★★★★ 1. 镇海中学(经过二十年的追赶,成为宁波 NO.1,是无可争议,实至名归,今年成为百年学府。最近美国某教育机构给中国高中的排名中,名列浙江省第1,全国第22名) 2. 效实中学(又称5中,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市区双骆驼之一,学子心目中曾经和镇海齐名的名校。比镇海中学小一岁,如今江河日下,居然沦落到靠上线总人数来吆喝,感觉其素质教育也是言过其实,不过英语教学着实不错,近年中考难度下降,生源质量有下降之嫌。虽然在中国名校的高考升学率,已经被镇海中学赶超,但凭其过硬的英语教育,在海外,尤其是北美,欧洲的世界顶级研究生院中,效实学子的数量和势力异常庞大,远非其他学校可比拟) 以上2所名校代表宁波中等教育界的最好水平,人才辈出,各自为共和国培养的中科院院士数量都是两位数。中国第一学府给宁波地区的自主招生名额,也只给这两所学校。 ★★★★ 3. 慈溪中学(老牌名校,县级市学校里面的老大,每年都有北大、清华。目前稳居宁波三甲) 4. 鄞州中学(老牌名校,吸引了鄞州的最好生源,近年高考成绩不输效实,但是缺乏顶尖学生) 5~9. 余姚中学,奉化中学,北仑中学,象山中学,宁海中学(这5所为个县市的老大,算是齐名,成绩优异,不再细分) 10. 宁波中学(又称1中,市区双骆驼的第二只,宁波名校中资历最老的学校,宁波地区传统3强。在上世纪,已经成为百年学府,曾经的“国立”二字,更是拥有宁波地区其他中学从没有享受过的待遇。90年代出过省状元,曾风光一时,2000年后一蹶不振,搬到鄞州后更是把不少生源拱手让给二中,当年响誉全省的“国立浙江四中”,现在已沦落到“宁波高教园区第一名校”。好在历界毕业生留在宁波发展的居多,不像效实那样,在外地和海外比例高。随着近几年“国考”盛行,宁中校友当上宁波市区公务员的数量众多,正所谓“朝中有人好提拔”,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

余姚中学 2020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共 3 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辩。”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一味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我现在以为然的,便只是‘爱’。”“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常住人口数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常住人口数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宁波余姚市常住人口数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状及趋势。 宁波余姚市常住人口数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宁波余姚市常住人口数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解读报告深度解读宁波余姚市常住人口数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核心指标从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宁波余姚市常住人口数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宁波余姚市常住人口数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宁波余姚市常住人口数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状 (1) 第二节宁波余姚市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3) 一、宁波余姚市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三、宁波余姚市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比重统计 (3) 四、宁波余姚市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宁波余姚市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宁波余姚市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宁波余姚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分析 (7) 一、宁波余姚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状统计 (7) 二、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宁波余姚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宁波余姚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宁波余姚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6-2018)统计分析 (9)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国民经济基本情况数据洞察报告2019版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国民经济基本情况数据洞察报告2019版

引言 本报告针对宁波余姚市国民经济基本情况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宁波余姚市国民经济基本情况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宁波余姚市国民经济基本情况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宁波余姚市国民经济基本情况数据洞察报告对关键因素土地面积,年末常住人口,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相信宁波余姚市国民经济基本情况数据洞察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 第一节宁波余姚市国民经济基本情况现状 (1) 第二节宁波余姚市土地面积指标分析 (3) 一、宁波余姚市土地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土地面积现状统计 (3) 三、宁波余姚市土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比重统计 (3) 四、宁波余姚市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宁波余姚市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宁波余姚市土地面积同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宁波余姚市年末常住人口指标分析 (7) 一、宁波余姚市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宁波余姚市年末常住人口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宁波余姚市年末常住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宁波余姚市年末常住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年末常住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9)

2019-2020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解析版)

2019-2020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数学试 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直线y=﹣x+1的倾斜角为() A.30°B.60°C.120°D.150° 2.若a<b<0,则下列不等式中错误的是() A.B.C.|a|>|b|D.a2>b2 3.不等式ax2+bx+2>0的解集是,则a+b的值是() A.10B.﹣10C.14D.﹣14 4.若对任意x∈R,不等式|x|≥ax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a<﹣1B.|a|≤1C.|a|<1D.a≥1 5.已知不等式mx2+4mx﹣4<0对任意实数x恒成立.则m取值范围是()A.(﹣1,0)B.[﹣1,0] C.(﹣∞,﹣1)∪[0,+∞)D.(﹣1,0] 6.已知正数x,y,且x+4y=1,则xy的最大值为() A.B.C.D. 7.△ABC的三个内角为A,B,C,若=tan,则sin B?sin C的最大值为() A.B.1C.D.2 8.等差数列{a n}的公差d≠0,a n∈R,前n项和为S n,则对正整数m,下列四个结论中:(1)S m,S2m﹣S m,S3m﹣S2m成等差数列,也可能成等比数列; (2)S m,S2m﹣S m,S3m﹣S2m成等差数列,但不可能成等比数列; (3)S m,S2m,S3m可能成等比数列,但不可能成等差数列; (4)S m,S2m,S3m不可能成等比数列,也不可能成等差数列; 正确的是() A.(1)(3)B.(1)(4)C.(2)(3)D.(2)(4)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圆C1:(x+1)2+(y﹣6)2=25,圆C2:(x﹣17)2+(y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国民经济综合情况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国民经济综合情况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宁波余姚市国民经济综合情况现状及趋势。 宁波余姚市国民经济综合情况数据解读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宁波余姚市国民经济综合情况数据解读报告深度解读宁波余姚市国民经济综合情况核心指标从土地面积,年末常住人口,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宁波余姚市国民经济综合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宁波余姚市国民经济综合情况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宁波余姚市国民经济综合情况现状 (1) 第二节宁波余姚市土地面积指标分析 (3) 一、宁波余姚市土地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土地面积现状统计 (3) 三、宁波余姚市土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比重统计 (3) 四、宁波余姚市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宁波余姚市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宁波余姚市土地面积同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宁波余姚市年末常住人口指标分析 (7) 一、宁波余姚市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宁波余姚市年末常住人口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宁波余姚市年末常住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宁波余姚市年末常住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年末常住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9)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题(word无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 题 一、单选题 (★) 1 . 武汉火神山医院总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从方案设计到建成交付仅用时10天,被誉为“中国速度”。下图反映了火神山医院建设过程中周边地表的变化过程。对周边地表的变化过程进行动态监测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 B.RS C.数字地球D.GIS (★★) 2 .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图示地区各处的岩石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岩石是变质作用形成的B.②处岩石曾经历高温高压环境 C.③处岩石肯定含有化石D.④处岩石不可能含有较多气孔 【小题2】关于图示地区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断层发育侵蚀成谷B.乙处是沉积作用形成的山 C.丙处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谷D.丁处的山形成早于乙处 (★) 3 . 下图为欧洲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形成M洋流的大气环流是 A.东北信风B.盛行西风C.西南季风D.极地东风 【小题2】洋流M使N地 A.水循环更新速度加快B.河流冬季结冰期缩短 C.沿海地区的降水减少D.内河航运的速度加快 (★★) 4 . 从秦岭第二高峰鳌山(海拔3476米)徒步至第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的户外徒步线路——鳌太线(左图),以山水形胜而出名。但其积雪多、难度大、危险性高对户外爱好者提出挑战,尤其以称为“石海”一段的路段最难,基本上是在碎石上攀爬。右图示意“石海”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石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化作用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冰川作用 【小题2】如果徒步旅行者从北坡攀登鳌山并沿穿越线路至主峰太白山,沿途可能看到() A.山麓常绿树种郁郁葱葱B.穿越线路沿途溪流潺潺 C.山顶终年白雪皑皑D.又高又密的针阔混交林 (★★) 5 . 读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图示时间内该地区的天气变化为()

2019-2020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3分)下面四个图是“余姚阳明故里LOGO 征集大赛”的四件作品,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2.(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2)-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3.(3分)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50?,则这个三角形的顶角为( ) A .40? B .50? C .80? D .100? 4.(3分)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 .若a b >,b c >,则a c > B .若a b >,则33a b ->- C .若a b >,则22a b ->- D .若a b >,则2323a b -+<-+ 5.(3分)下列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不能表示y 是x 的函数是( ) A .

B. C. D. 6.(3分)下列尺规作图分别表示:①作一个角的平分线,②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③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其中作法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7.(3分)能说明命题“对于任意正整数n,则2 …”是假命题的一个反例可以是() 2n n A.1 n= n=D.3 n=-B.1 n=C.2 8.(3分)若a,b,c为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 ?的三边长,则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

是() A. 1.5 a=,2 b=, 2.5 c=B.::3:4:5 a b c= C.A B C ∠+∠=∠D.::3:4:5 A B C ∠∠∠= 9.(3分)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90 ACB ∠=?,5 AB cm =,3 AC cm =,现将ABC ? 折叠,使边AC与AB重合,折痕为AE,则CE的长为() A.1cm B.2cm C.3 2 cm D. 5 2 cm 10.(3分)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D是边BC上一点,且ADC ∠的度数为(520) x-?,则x的值可能是() A.10B.20C.30D.40 11.(3分)某天,某同学早上8点坐车从余姚图书馆出发去宁波大学,汽车离开余姚图书馆的距离S(千米)与所用时间t(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汽车在途中停车加油一次,则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汽车在途中加油用了10分钟 B.若// OA BC,则加满油以后的速度为80千米/小时 C.若汽车加油后的速度是90千米/小时,则25 a= D.该同学8:55到达宁波大学 12.(3分)如图,点A,B,C,D顺次在直线l上,以AC为底边向下作等腰直角三角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 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年1月,“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首次实现在月球背面着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嫦娥四号”探测器的目标 天体属于 A.恒星B.卫星C.行星D.彗星2.在月球绕地运行过程中,月球探测器 A.在①处经受太阳高温考验B.在①处观测不到水星和金星 C.在②处能拍摄到地球照片D.在②处可以观察到太阳黑子黄山的奇松是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花岗岩巨岩裂隙中,形成了黄山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下图为黄山松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

3.黄山松根系对巨岩 的破坏属于() A.物理风化作用B.生物风化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D.生物侵蚀作用 4.经过外力作用的花岗岩,首先转变为() A.变质岩B.岩浆岩 C.侵入岩D.沉积岩 读“某城市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 5.该城市最可能是 A.辽宁沈阳B.海南三亚C.浙江杭州D.陕西西安6.该城市6月份降水量最大,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锋面B.对流雨C.台风D.反气旋

下图是以我国东部某市760万手机用户为样本,统计的该地人口年龄数据。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7.新居民迁入,对该 市人口状况的影响是 A.加剧迁入地老龄化B.提高了青壮年比例 C.提高迁入地死亡率D.提高人口预期寿命 8.推测新居民迁入该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医疗卫生B.人口政策C.收入差距D.自然环境 读“山东省某县城2015~2021年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按照 3

浙江省余姚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余姚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卷轴.(zhóu)提挈.(qiè)卡.(qiǎ)脖子鞭辟.(bì)入里 B. 下榻.(tà)逮.(dài)捕紫禁.(jīn)城曲高和.(hè)寡 C. 缜.(zhěn)密惭怍.(zuò)创.(chuānɡ)可贴摇头晃.(huǎnɡ)脑 D. 谮.(zèn)言酩酊.(dǐnɡ)着.(zhuó)眼点瑕瑜互见.(jiàn)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对于突然爆发的事件,双方紧急蹉商了几个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对于一些媒 体的质疑,都应缄口不理,免得出现纰漏。 B. 代表团饶有兴味地观摹了这条贯串中国南北的高铁大动脉的模型,对该公司不 墨守成规的设计创意都赞口不绝。 C. 各部门治理雾霾要统一协调,不能自行其是,当然环保部门更是责无旁贷,特 别是要关停那些有辐射物质污染的企业。 D. 有的人先拟提纲,写起来文思如泉,一气呵成;有的人搜肠剐肚,一筹莫展, 写成后会让人读了如堕五里云雾之中。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位著名的诗人,因为身患疾病,在读高一时就辍学赋闲 ..在家多年,他坚持写诗10多年后,最近在网络上一鸣惊人。 B. 基于 ..杭州市免费开放西湖景区获得更多的旅游收益的显著业绩,我市正研究优 化旅游景点免收门票的有关工作。 C. 近年来,东山区政府管理高效,令行禁止 ....,使得社会稳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成为本市在全省学习的样板区。 D. 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绕梁遏云 ....,传达给听众的是清晰明净、空旷悠远的境界,令每一个聆听的人都为之动情。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全球化去中心化的背景下,他在达沃斯讲台的精彩阐述无形中能够增进世界 对中国发展道路的了解、支持、认同,进而在共赢中实现发展。 B. 在调查时,湖南大学一位毕业不久的硕士研究生告诉记者,在湖南大学读完本 科和研究生的他,这么多年来从没有看到过可以自由转学的文件。 C. 人类将美好的希望熔铸在艺术品里的创作活动几乎与人类文明的历史同步发 展,它们在各国的艺术博物馆的收藏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D. 中国电信与腾讯视频等企业合作的让受众免费看视频的背后,主要是为了培养 用户使用流量的习惯,增加4G用户数量以及提高手机销售。 5. 为恭贺你的同学搬进新房子,请你为下面这副对联对上下联。(3分)

2019-2020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一、单选题 1.已知集合A ={}|13x x ≤<,集合B ={}|05y y <≤,则() R A B ?e=( ) A .(-∞,1)∪[3,+∞) B .(0,1)∪[3,5] C .(0,1]∪(3,5] D .(0,5] 【答案】B 【解析】再求集合A 的补集,再根据交集定义求解即可 【详解】 由{}{} |13|13R A x x A x x x =≤,21()1 x g x x -=-对应的定义域中1x ≠, 故不是同一函数; 对B ,()1g x x ==-,与()f x 表达式不一致,故不是同一函数; 对C , ()g x = == ,1 x > ,()1f x x =>,是同一函

数; 对D ,1(1)ln x f R x e x x -=-=∈,,21()(1)1,g x x x x =-=≥-,定义域不同,不是同一函数;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同一函数的判断,需满足两点:定义域相同,对应关系相同(化简后表达式相同),属于中档题 3.函数1x y b a ?? =- ??? 与函数()log a y x b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图像可能是 ( ) A . B . C . D . 【答案】B 【解析】由于参数,a b 不能确定,可结合图像,选定一个函数图像,去分析参数的范围,以确定另一个函数图像的合理性 【详解】 对A ,若对数型函数经过()0,0,则1b =-且1a >,则111x x y b a a ???? =-=+ ? ????? ,指数型 函数应单调递减,图形不符合,排除; 对B ,若指数型函数经过()0,0,则()0,1,1a b ∈=,则()log a y x b =-应单调递减且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图像符合,正确; 对,C D ,若指数型函数经过()0,0,则1a >,1b =,则()log a y x b =-应为增函数且向右平移一个单位,都不符合,排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