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现代文学网上教学活动文本

中国现代文学网上教学活动文本

中国现代文学网上教学活动文本
中国现代文学网上教学活动文本

中国现代文学网上教案活动文本(2007.12.20)

中央电大文法学院李平 2007年12月21日

李平:大家好,我们今天的期末辅导活动开始了!欢迎大家!

本课程的考核依据

本课程的考核说明是根据中央电大的“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教案大纲及主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讲评》,李平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2006年)等多种媒体教材编制的,是该课考试命题的依据。学生可同时使用中央电大制作的网络课件和其他媒体进行复习。

本课程的考核形式

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平时作业)和“终结性考核”(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1)形成性考核采取“开卷”形式。每学期4次,由中央电大统一安排,占考核总成绩的20%。四次作业的类型分别为:第一次为常识测试;第二次为读书报告;第三次为专题讨论;第四次为摹拟考试。

(2)终结性考核采取“闭卷”形式。试卷难度分为较易、适中、较难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30%、30%、40%。试卷类型共为五种,各题型占卷面总成绩的比例为:“填空题”30%、“单项选择题”5%、“多项选择题”10%、“简答题”30%、“分析题”25%。

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卷”,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史知识的熟悉程度;分析题属于“主观性试卷”,主要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创造性发挥的程度,如果仅仅是简单地照抄教材,不能给高分,甚至完全不给分。而简答题则兼有客观性试卷和主观性试卷的双重特点。

终结性考核卷面分数为100分,占总考核成绩的80%。时间为90分钟(一个半小时)。

本课程的考核要求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与本课程有关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了解与掌握。

考核要求分为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具体的考核要求:

(1)“了解”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有一般的、全面的认识;

(2)“掌握”要求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对所给定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认识,并具有归纳总结的能力;

(3)“重点掌握”要求学生在掌握的基础上,对所给定的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并具有结合自己的独到见解和课外阅读感受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试卷类型与三个层次的考核要求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简答题,涉及包括“了解”、“掌握”和“重点掌握”所要求的全部教案内容。分析题,则只涉及“重点掌握”所要求的教案内容(即本课程的三大重点:“鲁迅与《呐喊》、《彷徨》”、“曹禺与《雷雨》、《日出》”、“艾青与《北方》”)。

本课程的三大重点

“鲁迅与《呐喊》、《彷徨》”

“曹禺与《雷雨》、《日出》”

“艾青与《北方》”

导论学习重点(一)

一、第一个十年的文学

前五四文学;文学革命与新文化运动;《新青年》与“《新青年》作家群”;文学研究会与《小说月报》;创造社;新文学的文学斗争与内部分化;《语丝》与《现代评论》;“革命文学”的主张与社团;

近代的“四大名旦”与现代的“四大副刊”;报章体、随感录与五四美文;

初期白话诗与《尝试集》;《繁星》与《雪朝》;湖畔诗社;最初的叙事诗;《诗镌》与新月诗派;

《新小说》与小说界革命;人生派与写实小说;鲁迅小说与问题小说和乡土文学;艺术派与抒情小说;

话剧的引入与“文明戏”;“易卜生热”与问题剧;“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

导论学习重点(二)

第二个十年的文学

“革命文学”的论争与“左联”;左翼文艺运动与文艺斗争;东北作家群与抗战文艺运动;“两个口号”的论争;

象征诗派与现代诗派;革命诗人、乡土诗人与中国诗歌会;

左翼小说、新感觉派小说、京派小说与独立作家;海派与鸳鸯蝴蝶派;

左翼戏剧运动与“剧联”;《雷雨》与话剧中国化;京派戏剧与左翼戏剧;

鲁迅杂文;周作人与京派散文;论语派、太白派与开明派;游记散文与报告文学。

导论学习重点(三)

第三个十年的文学

沦陷区、国统区解放区与孤岛文学;文协与抗战文艺运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与整风运动;

讽刺暴露性小说;女作家的突破和知名作家的新收获;“赵树理方向”与解放区小说;

“朗诵诗运动”;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民歌体叙事诗与民谣体讽刺诗;

太平天国史剧与战国史剧;现实生活剧与讽刺剧;解放区的戏剧改革与民族新歌剧的诞生;

报告文学的崛起与杂文的“鲁迅风”;艺术散文的收获;

第一次文代会。

第1章鲁迅与《呐喊》、《彷徨》学习重点

故乡生活与南京求学;留学日本与“弃医从文”;古籍钩沉与白话创作;“女师大事件”与“三一八惨案”;上海十年与后期杂文;

《呐喊》的简况与题名含义;《狂人日记》的创作目的、表现手法和划时代意义;阿Q的“精神胜利法”、阿Q的“革命”与《阿Q正传》在鲁迅小说中的代表性、《彷徨》的简况与题名含义;《孤独者》与《在酒楼上》、《伤逝》的比较和魏连殳的悲剧色彩;《示众》的艺术创新;

鲁迅小说与其他五四小说的区别;知识分子形象的三种类型;鲁迅小说的启蒙主义特点、在题材上的突破、独特的冷峻风格,以及在小说体式和语言上的艺术创新。

第2章郭沫若与《女神》学习重点

留学日本与转向文学;泛神论的影响与五四运动的鼓舞;组织创造社与倡导革命文学;《星空》、《瓶》、《前茅》和《恢复》;投身救亡运动与历史剧创作;

《女神》的简况、时代精神和艺术创新;《凤凰涅槃》与创造精神;《天狗》与个性解放思想;《炉中煤》与爱国主义情怀;

郭沫若与初期白话诗人的比较;郭沫若诗歌的浪漫主义与文学贡献。

第3章郁达夫与《沉沦》学习重点

随长兄赴日留学与小说处女作《银灰色的死》;发起成立创造社;回国的辗转流浪与写作;三次婚姻和与王映霞的相思和相爱;左联的发起与退出;在印尼的抗日活动与被杀害;纤细敏感的气质与作品中的个人色彩;

小说集《沉沦》的简况与文学史地位;小说《沉沦》的主要内容、个性特点以及引起争议的原因;《沉沦》主人公“他”产生性苦闷的原因和作家的具体描写;

“零余者”与“自叙传”;《沉沦》的艺术表现方式与郁达夫小说的成就;郁达夫小说与五四风采。

第4章朱自清与《背影》学习重点

一生从教与病中辞世;诗歌创作与《雪朝》;

散文集《背影》的简况与文学史地位;《背影》中的小品文、亲情散文与写景美文;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朱自清散文风格的演变、风格特点与对现代汉语写作的贡献。

第5章徐志摩与《志摩的诗》学习重点

第一次婚姻与赴美留学;剑桥婚外恋与诗情爆发;新月社与第二次婚姻;《诗镌》与新月书店;诗歌创作的四部诗集与三个阶段;

《雪花的快乐》与爱情讴歌;《为要寻一颗明星》与理想追求;《沙扬娜拉》抒情魅力;

新月派与新月诗派;《志摩的诗》和徐志摩诗歌的风格特点;徐志摩对新文学的主要贡献。

第6章闻一多与《死水》学习重点

清华学习与赴美留学;《诗镌》与新月诗派;西南联大与《最后一次的讲演》;新诗研究与古典文学研究;《红烛》与“红烛”时期;《死水》与“死水”时期;

《死水》与格律体实验;《发现》与爱国诗情;

《诗的格律》与“三美”主张;闻一多与郭沫若的爱国主义比较。

第7章张恨水与《啼笑因缘》学习重点

报人职业与通俗小说创作;心爱之作《春明外史》与成就代表《金粉世家》;《红楼梦》等章回小说顶峰之作的影响;

《啼笑因缘》的情节、人物、心理描写和地方色彩;

章回小说的特点;张恨水改良章回小说的成就和贡献。

第8章丁玲与《在黑暗中》学习重点

“安福蒋家”与母亲的自立;王剑虹与胡也频;“红黑书店” 与左联;《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时》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在黑暗中》与《梦珂》、《韦护》;《莎菲女士的日记》的女性视角与彷徨心态;

丁玲小说的创作变化。

第9章茅盾与《子夜》学习重点

北大预科与商务印书馆;政坛上的文学家与文坛上的革命家;文学研究会与民众戏剧社;“《蚀》三部曲”与《从牯岭到东京》;《林家铺子》与“农村三部曲”;“皖南事变”与《腐蚀》;

《子夜》与“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

史诗风格与“社会科学家”的气质、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新女性形象、资本家形象与破产农民形象。

第10章巴金与《家》、《寒夜》学习重点

大家庭的生活、五四思潮的影响与政府主义的信仰;赴法留学与《灭亡》;《爱情的三部曲》、《激流》三部曲与“人间三部曲”;《文学季刊》、《文季月刊》与文化生活出版社;

《家》的三个主要情节、三种情感基调与新旧两代人的冲突,以及觉新的形象;《寒夜》的人物形象与心理冲突;

巴金小说风格由外在到内敛的变化过程;巴金小说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贡献。

第11章曹禺与《雷雨》、《日出》学习重点

父亲赋闲与母亲早逝;南开新剧团与转学清华;《原野》与《琼斯皇》;《蜕变》与《家》;《北京人》的悲剧基调、喜剧性批判与“废人”的形象;美国讲学与《明朗的天》、《胆剑篇》和《王昭君》;

《雷雨》的发表与轰动;周朴园、侍萍、蘩漪的形象与关系;《日出》的结构、悲喜剧特点与风格变化;《日出》对卖淫制度、金钱制度的揭露与陈白露、潘月亭、李石清等形象;

曹禺话剧诗与现实融合的特点与对中国话剧的意义。

第12章老舍与《骆驼祥子》学习重点

满族平民家庭与北京生活;留学伦敦与长篇创作;山东教案与假期写作;主持“文协”与话剧创作;话剧《龙须沟》、《茶馆》与小说《正红旗下》;

祥子的“三起三落”、命运悲剧与老舍的悲观主义情绪;

《离婚》与“求救于北平”和“返归幽默”;《月牙儿》与底层市民悲剧命运的系列;《断魂枪》的结构布局、细节处理与主题意蕴;《四世同堂》在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中的地位;老舍前期小说的三大主题。

第13章沈从文与《边城》

湘西边地、军人家庭与少数民族血统;闯荡北京与《蜜柑》;《长河》与西南联大;精神崩溃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边城》的故事与主题意蕴;翠翠与萧萧的比较;

京派的形成与艺术追求、创作特征;《柏子》、《萧萧》、《丈夫》等湘西题材与《绅士的太太》、《八骏图》等都市题材的不同特点;《湘行散记》、《湘西》与沈从文的散文创作。

第14章戴望舒与《望舒草》

加入共青团与被捕、保释、再遭通缉;《璎珞》、《无轨列车》、《新文艺》与《现代》;

《望舒草》的写作背景与诗人的革命理想和生活理想;《我底记忆》、《寻梦者》、《乐园鸟》的爱情描写与暗示、对比、烘托和联想的手法;

《灾难的岁月》在主题和情调上的新突破;诗集《我底记忆》与《雨巷》。

第15章穆时英与《公墓》学习重点

年少多产与“新感觉派的圣手”;死亡之谜与沉冤昭雪;小说集《南北极》、《公墓》与《白金的女体塑像》、《圣处女的感情》的异同;

《上海的狐步舞》、《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与大都市的瞬间印象和“恶之花”的美;穆时英在小说的语言组织、结构方式上的特点;

日本的新感觉派小说与中国的新感觉派小说;刘呐鸥与施蛰存。

第16章萧红与《生死场》学习重点

离家出走与文学创作;萧军与《跋涉》;《新女性周刊》与《麦场》;奴隶社与“奴隶丛书”;与《呼兰河传》;萧军、端木蕻良与情变;《商市街》、《牛车上》与《小城三月》、《回忆鲁迅先生》、《马伯乐》;

《生死场》的时间形式与独特结构;女性生产的描写与“人与物”的互喻;女性的命运与金枝的形象;

“东北作家群”与《七月》。

第17章李劼人与《死水微澜》学习重点

游历官场与投身传媒;留学法国与兴办实业;福楼拜等法国文学的影响与李劼人小说创作的四个阶段;《暴风雨前》与《大波》的主要内容;

蔡大嫂、罗歪嘴、顾天成的形象与《死水微澜》的特点;

李劼人“大河小说”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第18章艾青与《北方》学习重点

寄养农家与赴法学画;被捕入狱与诗歌创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与艾青诗歌的变化;家庭生活与情感世界的变故;

诗集《北方》的简况、特点与地位;《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与《乞丐》;《我爱这土地》和《手推车》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土地”和“太阳”的意象、忧郁情结;散文美的特点与对“七月诗派”的影响。

第19章冯至与《十四行集》学习重点

参加浅草社与组织沉钟社;《昨日之歌》与《北游及其它》;留学德国与德语教案;《山水》与《伍子胥》;《十年诗抄》与《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十四行集》和主要内容与冯至诗歌的抒情传统;第1、18、27首的主要内容与生命体验;

西方的十四行诗(商籁体)与我国的格律诗;冯至诗歌创作的四个时期与影响的两个方面。

第20章赵树理与《小二黑结婚》学习重点

地方戏曲的熏陶与五四新文化的影响;1949年以前的创作与对解放区文学的贡献;

小二黑、小芹、二诸葛、三仙姑的形象特点与两代人之间的冲突;《小二黑结婚》的艺术手法与“新评书体小说”的主要特点;

赵树理评价的变化。

第21章张爱玲与《传奇》《流言》学习重点

父母的离异与家庭的伤害;港战的经历与上海的成名;与胡兰成和赖雅的两次婚姻;1943年前后的文学成就与后来的其他创作;

《金锁记》与曹七巧性格变态的过程以及变态之后对他人的伤害;《倾城之恋》中的战争经验与生存体验中的虚无感受;流苏与柳原的形象与婚恋观;

《传奇》的艺术特点与《红楼梦》的影响。

第22章穆旦与《穆旦诗集(1939-1945)》学习重点

随清华西迁的震撼与西南联大的创作爆发;中国远征军的苦难与辗转各地的生活困顿;《探险队》与《旗》;赴美留学与南开任教;“监督劳动”与诗歌翻译;

《穆旦诗集》的思想主题与抗战岁月的记录;《出发》、《赞美》与《诗八章》;《还原作用》与《五月》;

穆旦的沉寂消失与重新发现;“九叶诗派”的简况与穆旦在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第23章钱锺书与《围城》学习重点

父亲的影响与三次“破格”;赴英留学与赴法研修;西南联大与蓝田师范;《写在人生边上》与《人?兽?鬼》;《谈艺录》与《管锥编》;

《围城》的主要内容、艺术特点与从爱情婚姻到人生万事再到人类本性的“三级跳”式的审视;方鸿渐与鲍小姐、苏小姐、唐小姐、孙小姐等人物形象;讽刺艺术。

李平:第24章梁实秋与《雅舍小品》学习重点文学批评与赴美留学;大学任教与新月社活动;“人性论”与“抗战无关论”的文学主张;《雅舍小品》与“雅舍系列”;《槐园梦忆》与《莎士比亚全集》;

《雅舍小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雅舍》与《客》;

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与闲适派散文。

第25章孙犁与《白洋淀纪事》学习重点

流浪北平、安新与转战冀西、冀中;“老孙犁”、“新孙犁”与两次创作高潮;

《荷花淀》的情感、细节与水生媳妇形象;《芦花荡》的主要内容老船工形象;《吴召儿》的个性化的语言、典型化的动作与吴召儿形象;

《白洋淀纪事》的简况与主要特点;“荷花淀派”与孙犁小说的影响。

胡晓东:读了此书,对我的影响很大,让我感觉到我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不足,做好进一步的改正. 此书内容丰富,拓宽了我的视野,

李平:你们说的是哪本书呀?也推荐给我们大家看看吧!

贾蓉:学了这门课程,使我从中学到不少知识。

李平:如果真是这样,那太好了!

樊军:谁有好小说或好看的杂志,给朋友借一上看看,很希望和你们交朋友有机会我们交流一上

李平:你的“下”字怎么总是写成“上”字呢?我们规定的作品你都看了吗?课外可以看看《收获》《当代》《钟山》《十月》《中篇小说选刊》《小说界》等文学刊物!

郑莉:你是个白痴啊!~上和下都分不清楚~!~!那你就不要学了啊~!郁闷~!~~!

李平:别这么说,也许是他不小心,用的是五笔,五笔的下字是敲G和H,如果G没敲上,只敲一下H,下就成了上了,这是一种觉的错误.

李平:我们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希望大家都能考个好成绩!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模拟试卷三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模拟试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徐志摩写过一首爱情诗( D 《雪花的快乐》),其中化用了冰雪红梅的典故。 [A] 《我的失恋》[B] 《我不知道风——》 [C] 《小河》[D] 《雪花的快乐》 2、在丁西林的话剧《酒后》中,丈夫是一个( D现实主义者)。 [A] 理想主义者[B] 颓废者[C] 浪漫主义者[D] 现实主义者 3、巴金创作的《家》塑造了多种青年的典型形象,其中的(B觉慧)是作者给青年“应该怎么做”提供的“榜样”。 [A] 觉新[B] 觉慧[C] 祥子[D] 天保 4、《诗八首》中对爱情复杂性的思考达到了很高的程度,而它的作者在写作时仅仅24岁,这位作者是( C穆旦)。 [A] 冯至[B] 徐志摩[C] 穆旦[D] 戴望舒 5、在1920年代后期的中国文坛,女作家( C丁玲)脱颖而出,以迥异于五四时期女性作家婉转低回的笔墨,大胆书写五四之后知识女性的苦闷,她的自叙传小说是对五四郁达夫开创的自叙传小说的总结和结束。 [A] 冰心[B] 凌淑华[C] 丁玲[D] 淦女士 6、巴金的《家》是其( D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A] 《春秋三部曲》[B] 《雷电三部曲》 [C] 《风雪三部曲》[D] 《激流三部曲》 7、《自己的园地》是作家( D周作人)的散文集。 [A] 朱自清[B] 冰心[C] 梁遇春[D] 周作人 8、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文前有一篇用( A文言)写成的小序。 [A] 文言[B] 白话文[C] 文白夹杂[D] 韵文 9、1933年,23岁的曹禺在大学读书期间创作了自己的戏剧处女作(B雷雨),出手不凡,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A] 《日出》[B] 《雷雨》[C] 《原野》[D] 《北京人》 10、1932年9月,林语堂开始主编(B论语),创刊号即一鸣惊人。 [A] 《莽原》[B] 《论语》[C] 《人间世》[D] 《语丝》 11、曾和废名共同创办了《骆驼草》的作家是( C周作人)。 [A] 鲁迅[B] 茅盾[C] 周作人[D] 钱钟书 12、鲁迅曾经把冯至称为( A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A] “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B] “中国优秀的抒情诗人” [C] “有后劲的年轻诗人”[D] “中国抒情诗人” 13、《酒后》中没有出现的人物是(B孩子)。 [A] 妻子[B] 孩子[C] 一个男子[D] 丈夫 14、下列作家不是《语丝》杂志主要撰稿人的是( C何其芳)。 [A] 鲁迅[B] 周作人[C] 何其芳[D] 林语堂 15、关于《死火》的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色彩华丽)。 [A] 色彩黯淡[B] 色彩华丽[C] 平直淡泊[D] 通俗明快

《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导读》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一、课程分类方法 “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导读”共分九讲,在教学设计时向学生提供了两种课程分类思路,以便学生从多个角度学习课程、理解课程。 根据现代文学中作家及作品内容 .......将课程做如下分类: (一)民族魂魄 第一讲:与鲁迅的生命相遇——钱理群讲解鲁迅的《野草》 《野草》最能凸现鲁迅生命的底色,构成我们理解鲁迅的背景。 第二讲:荒诞又庄严的复仇——严家炎讲解鲁迅的《铸剑》 《铸剑》是鲁迅作品中有独特意义的一篇,是他人生的另一个面向。 第三讲:鬼和与鬼有关的——王枫讲解鲁迅的《女吊》 本讲以《女吊》为中心,重点分析鲁迅的人生姿态。 以上三讲相对独立又互有关联。在学习时要注意触类旁通。 (二)上下求索 第四讲:茅盾:中国长篇小说的里程碑——乐黛云讲解茅盾《蚀》《子夜》 茅盾的《子夜》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 第五讲:一曲充满哲理的爱的交响——孙玉石讲解穆旦的《诗八首》 本讲的读解为你揭示表面晦涩的现代诗底下岩浆般沸腾的热情。一个独特的诗人穆旦形象丰满了起来。 第六讲:理解现代派诗歌的几个形式要素——吴晓东讲解现代诗歌

本讲通过介绍现代诗的形式要素,展现了现代诗的特性。 (三)世间百态 第七讲:沈从文:从湘西走出的人性歌者——商金林讲解沈从文及其作品 结合沈从文生平、湘西之间的紧密联系、文学理想,从他走向成熟期的小说《渔》入手,分析他的艺术特征,以及他对中国的历史和人性的思考。 第八讲:张爱玲:传奇女作家的生前身后名——韩毓海讲解张爱玲的爱情小说结合张爱玲的生平事迹和性格特征解析其爱情小说的特点,并由此探讨“张爱玲热”现象。 第九讲:真正的幽默是我不幽默——孔庆东讲解钱钟书《说笑》 本讲对钱钟书的《说笑》进行鞭辟入里的文本分析,讲解者和作者同是幽默达人,两者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根据现代文学作品体裁 ....做如下分类: (一)小说类 第二讲:荒诞又庄严的复仇——严家炎讲解鲁迅的《铸剑》 鲁迅的这个小说有浓厚的表现主义色彩。 第四讲:茅盾:中国长篇小说的里程碑——乐黛云讲解茅盾《蚀》《子夜》茅盾是中国“史诗性”现实主义小说一脉的开山人物,影响深远。 第七讲:沈从文:从湘西走出的人性歌者——商金林讲解沈从文及其作品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注重审美特征一脉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三四十年代“京派文学”的主将,还影响了萧乾、汪曾祺等一大批作家,影响深远。 第八讲:张爱玲:传奇女作家的生前身后名——韩毓海讲解张爱玲的爱情小说本讲解读张爱玲小说作品被接受的变迁过程和中国大历史之间的关系。

线上教学活动反思

线上教学活动反思 2020线上教学活动反思 一开始,没有电脑,没有教材,没有练习册,只有一部手机,心慌、焦虑,怎么办?没有退路,调整心态,先在手机上学软件的使用,再在网上找电子课本,最后在家人的帮助下,电脑也到位了,基本具备了上课的条件。 接下来是备课。我们有充足的时间静下心来备课,能从网上找更优秀的资源融进自己的教学中,更利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再说管理失控。直播课上看不到学生,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听课状态,不能及时听到学生对知识的反馈,学生间也不能合作交流了。还有学生的作业,有一部分学生不交了,无论你在群里怎么说他就是不交,家长也不监管,没有课下的练习教学效果可能好不到哪,我怕最后是事倍功半。还有平台的崩溃,60分钟的时间表我们有效课时才记录了不到半小时,其它时间基本一直处于瘫痪状态,学生听不到我说话、黑屏,我的电脑不运行,卡顿,急得满头大汗,又一次束手无策。 最后,无论困难多大,我都会积极应对争取让学生的有限的条件下学到更多的知识。

根据教育局要求,按照学校延时开学教学工作方案,坚持教师线上指导与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相结合,天赉小学一年级数学组经过讨论与准备,开展了有序的线上教学工作。 网络教学第一天,家长反馈名师直播课堂效果较好,同时反映部分学生因网络卡顿影响观看。老师们及时调整策略,把精选的微课和录制的视频推荐给孩子,再针对重点知识进行在线辅导,保证全体孩子掌握知识。在孩子们观看直播的同时,一年级数学组成员也认真听课做笔记,并且全天候为学生答疑解惑,限度减少疫情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 作业主要采用作业盒子发布,学生在线提交作业后,系统自动批改,在所有学生提交后教师及时总结反馈,并进行针对性的一对一辅导,书面作业则是一一点评。虽然是隔空教学,但是老师依然是兢兢业业地辅导学生、一丝不苟地批改作业。 虽然教师们尽心尽力做了很多工作,但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个别家长对线上教学不重视,孩子不能完成作业。老师们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对特殊时期的工作方式能够理解,从而重视孩子的学习!另外,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较长会影响孩子视力,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大纲(修订)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大纲(修订) 1学分/学时(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1.1 三年制:96 (90/6 ) 2先修课程:无 3使用专业: 3.1三年制:初等教育(中文) 4教育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 4.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础知识,精读重点作家的重点作 品,廓清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本线索,熟悉本学科的最新学术动 ^态O 4.2能力目标:提高查找、阅读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的能力并初步掌握写作文学研究论文的 技能和方法,。 4.3素质目标:通过精细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审美鉴赏力。通 过课程学习,进一步确立起科学、求实的学术精神及培养创新的精神。 5教学基本要求: 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认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借助电子课件,以更加活泼、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5.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范畴、性质、基本特点及分期、本学科发展概 况;明确学习的方法及要求。 5.2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是二十世纪初中国新的经济、政治 因素的必然要求;了解“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内容。 5.3通过学习,深入理解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了解鲁迅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 度的艺术成就,正确地评价鲁迅的伟大精神与贡献。 5.4通过学习,了解文学研究会诸作家(叶圣陶、冰心、庐隐等)的创作。 5.5通过学习,了解创造社诸作家(郁达夫等)的创作。 5.6通过学习,了解郭沫若的生平与创作;了解《女神》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历史 地评价郭沫若的创作。 5.7通过学习,了解其他社团流派的创作。语丝社和周作人的创作;乡土田园小说。 5.8通过学习,了解中国新诗的发展过程与主要诗人。 5.9通过学习,了解革命文学、无产阶级文学及左联文学。 5.10通过学习,了解文艺大众化的三次讨论主要问题和观点;了解现实主义文艺思潮。 5.11通过学习,了解茅盾及《子夜》。 5.12 通过学习,了解30 年代的小说。左翼新人新作;丁玲(1904-1986);“东北作家 群”;“京派”和“新感觉派”小说等。 5.13了解巴金、老舍、沈从文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5.14了解曹禺戏剧创作及艺术成就。 5.15了解30年代诗歌、30年代的散文的创作。 5.16了解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孤岛”及沦陷区 文艺运动。 5.17了解艾青的创作道路,主要成就及艺术特色。 5.18了解田间及其他诗人、胡风及“七月”诗派的创作 5.19了解解放区文艺与国统区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13、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1)自晚清以来的被压抑着的现代性获得了最大的生机,形成了新的文化与文学观念,开创了新的主题领域与人物形象谱系; (2)五四文学革命全面革新文学语言、文体形式,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3)五四文学增添了世界维度,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的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有本土特点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4)五四形成的现代作家队伍是以后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的主体力量,这批作家和他们开创的文学内容及形式形成了新的现代传统,这一传统的赓续是文学现代性的基本保证。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 1、问题小说代表作家: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王统照、庐隐等 (1)冰心:“爱的三部曲”《超人》、《烦闷》、《悟》,其中《超人》(1921)标志着冰心对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爱、童心、自然是“爱的哲学之鼎的三足”)(2)庐隐:中篇《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短篇《丽石的日记》;长篇《象牙戒指》《女人的心》《归雁》《云鸥情书集》《庐隐自传》等,风格感伤,基调悲戚,与郁达夫同为新文学抒情小说开拓者。 (3)王统照: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山雨》(1933) (4)叶绍钧:20年代出版了《隔膜》《城中》等5个短篇小说集;《倪焕之》(1928)是其唯一长篇小说,显示现实主义趋向,被誉为“扛鼎的工作”。 叶绍钧小说以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写实主义特征。同时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 叶绍钧还是现代中国童话的开山者。鲁迅对其评价:“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出了一条自己的创作的路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2001年10月8日审定通过)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带有专题研究性质,既考虑到与电大专科阶段《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衔接,利用和巩固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又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现当代一些重大的文学现象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所选文学专题的认真研读,养成文学鉴赏、评析的习惯和眼光,并引发对文学史研究与文学评论的兴趣。 本课程课学时为108,共6学分,开设两个学期。 二、教学容及要求 本课程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分为16讲,其中现代部分9讲,当代部分7讲。各讲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从整体上又考虑到几方面容的平衡,既有重点作家的评析,又有文学思潮、文学史现象的讨论,并力争每一讲的角度、方法各有特点,而且尽可能介绍学术研究的前沿状况,包括不同的研究观点。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提供基本的研究书目与资料,指点治学的门径。同时,充分考虑到电大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还设计了一些思考题,收录了必要的评论观点摘要。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熟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并对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有所涉猎,并树立文学的整体观。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温儒敏、祖谟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大学2002年1月出版)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在主教材的基础上,拟采用多种手段组织教学,主要有文字教材、IP课件、网上辅导等教学手段,对主教材的重点、难点容再作补充分析和阐释,充分利用中央电大电大在线教学平台的网络优势组织实施远程教育。编制辅助教材的总体指导思想是辅助学生自学,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提供基本的研究书目与资料,指点治学的门径,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认识理解有关问题。 (二)IP电视课件 IP课件为重点辅导型,初步拟定6节课,由大学中文系温儒敏、祖谟、高秀芹和中央电大文法部平共同主讲,主要讲

第一次网上教学活动小结

《公务员制度讲座》课程第一次BBS实时教学小结 一、活动时间: 2014年4月13日20:00-21:00 二、活动目的: 组织学生讨论,帮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参与讨论的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程的学习。 三、活动主题: 1、教学内容、学习方法的介绍; 2、讨论题:(1)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与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区别是什么? (2)案例分析:小张毕业于北京某大学, 3年前通过公务员考试,现在××部工作。一个月前,因为对科室领导的工作态度不满,小张当面进行了批评并向部门领导作了反映。结果在这一个月中,小张在工作中处处受到科室领导的刁难。请问科室领导的做法正确吗?小张应该怎么办?请根据相关理论谈谈你的看法。 四、活动过程 (一)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开放行政管理专业本、专科的一门选修课,由江苏开放大学开设。本课程3个学分,54学时,开设一学期。 (二)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涉及到国家公务员制度十个方面:即公务员制度概述、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公务员职务与级别、公务员录用、考核与培训、公务员的职务升降、公务员的奖励与惩戒、公务员的交流与回避、公务员的工资福利与保险、公务员的辞职、辞退与退休、公务员的申诉、控告及法律责任。 (三)课程资源 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 实施方案:本课程具体如何进行教、学的要求。 教学辅导: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介绍;拓展知识的文章等;实时教学活动的资料也在这个栏目里。 多媒体资源:讲的录像课,录像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解每一章的重、难点。

考核说明:关于考试的要求、重点等。 综合练习:四套以上试卷,是考试的重要参考。 平时作业及作业讲评:形成性考核的四次书面作业;作业中出现问题的讲解等。 请大家点击有关的栏目查看。 (四)学习方法 掌握规律:要花时间看、读书,了解教学的内容。一书在手,别无他求。无论你选择怎样的资源,这一环节不可少。 阅看资源:需要花时间、精力的。 认真做习题(形成性考核):通过练习,了解、理解、深化教学内容。 积极参加学习互动:本专业的每一门课程都有要求学生参加学习论坛的要求。我们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和困难,除了向所在教学点的老师请教外,可以以BBS的形式在课程的论坛中进行提问和讨论。 (五)形成性作业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共分为两部分: 1、江苏开放大学布置的形成性考核形式有:(1)共布置平时作业4次; 2、网上作业(三种形式中任选一种)。 (1)学生可以根据网上课程论坛BBS实时教学活动大课表的时间安排,每位学生至少参加一次网上实时教学活动。 (2)学生可以浏览、学习在线平台课程资源,在课程论坛至少发主题为“我是××电大××(秋或春)××班的×××, 学号××××××”的对资源的评论贴或建议贴一条,内容不得少于100字。 (3)学生可以在课程论坛根据以下问题(两题中任选一题,100字以上)发主题为“我是××电大0×(秋或春)××班的×××, 学号××××××”的看法贴。 2、各教学点布置的形成性考核形式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1—2次。 具体作业内容见作业与讲评及考核说明栏目。 3、完成时间 2014年5月30号前。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要 (这里是详细讲稿,突出重点,内容精当,有完整练习和全部答案,后有模拟题)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 本章综述了1917年文学革命开始至1949年9月30日止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状况,对三个时期现代文学的流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对现代文学发展概况有基本的了解。对每个阶段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论争、文学流派及思潮状况要重点掌握。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晚清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发起的诗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裘廷梁等的白话文运动。 文学革命的发生历背景及其过程。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新青年》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思想启蒙运动如火如茶展开。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发表,文学革命由此兴起。钱玄同、刘半农纷起响应,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确立文学革命的方向,鲁迅《狂人日记》发表,震惊文坛。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了“八事”主张,以进化论的眼光断定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并旗帜鲜明地反对拟古主义和摹仿主义创作风气。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为建设新文学的宗旨。胡适的《尝试集》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他的《终身大事》是最早的白话戏剧。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提出文学改革主张。他的态度比胡适更为坚决。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他表明了鲜明的政治及文学立场。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他的《平民文学》则强调了新文学应以表现普通人的真挚的思想情感为主,标志着人生派文学的发端。 1917~1920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以现实主义为主潮,浪漫主义也有所发展,代表人物是郭沫若,现代主义掺杂其中。 “五四”时期的封建复古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林纾(琴南)。1919年,他发表《致蔡鹤卿书》,攻击新文化运动,又发表小说《荆生》,《妖梦》影射和攻击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蔡元培在《答林君琴南函》中提出了著名的“思想自由原则”和“兼容并包主义”。 文学革命是一场彻底反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革命,它实现了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双重革新,使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状态走向开放。开创了中国文学一个崭新的时代。 第二节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文学新思潮 1921年以后,文学革命篷勃发展,社团和报刊大量涌现。 1912年文学研究会成立,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社团,其主要文学主张是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对新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1年创造社成立,是文学革命中出现的最大的浪漫主义社团。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提倡文学无目的论,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1925年后,创造社转向提倡革命文学。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也是一个浪漫主义的社团。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提出“三美”主张,后被称为新月诗派,他们使中国新诗走上了较为严谨的发展道路。1928年以后的新月派提出“健康”与“尊严”的原则,与左翼文学发生论争。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致力于现代白话散文的创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 (一)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二)目的:本课程的任务是讲授1917至2000年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基本特征、作家的生平史实、创作观念、审美情趣、作品的情感特征、艺术特征、作家作品的群体风貌以及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文学传统、西方文学的关联,使学生具体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三)开课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 二、先修课程: 无先修课程 三、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一)教学方法: 老师讲授和学生自读相结合,强调学生自我阅读感受与充分认识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考核方式: 考试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 (一)学时:112学时。现代文学史64学时,当代文学史48学时。 (二)教学内容: 引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2学时) 1、中国文学现代化起点的大致时间(1898年) 2、民族生存危机引起传统思想根基的动摇和瓦解,严复、梁启超的反思。 3、回顾思想变化的背景原因:先是寻求社会组织的变化,继而影响到文化,从而影响到文学的变化过程。 4、“小说界革命”及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点出此口号是小说这一文类在近现代取得显赫地位的理论开端。 5、现代化发生阶段梁启超的功绩,“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口号的提出及身体力行。 6、略述戏剧观念的更新。“言文合一”观念下最初的“白话文运动”及具有现代意义上文学观的王国维及周氏兄弟。 7、中国文学现代化发生期的20年(1898-1917)各类文体中成就最大的是政论、散文和小说 8、小说的成绩,谴责小说的盛行(四大代表作品)。四大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吴趼人与“鸳鸯蝴蝶派”的关系。民初初徐枕亚的《玉梨魂》,鸳蝴派的“五虎将”。 思考题: 1、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产生原因、使命。 2、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 3、掌握现代文学的历史特征。

数据结构网上教学活动文本

数据结构网上教学活动文本(2006.5.11) 徐孝凯:欢迎大家积极参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数据结构课程网络答疑活动 贺桂英:徐老师,能否请您将刚考过的试题(06年1月已考)上传给我们,供学习和复习参考! 谢谢您! 徐孝凯:上学期试卷供参考!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数据结构试题(6) 2004年9月 一、单项选择题,在括号内填写所选择的标号(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 一种抽象数据类型包括数据和( )两个部分。 A. 数据类型 B. 操作 C. 数据抽象 D. 类型说明 2. 在一个长度为n的顺序表的表尾插入一个新元素的时间复杂度为()。 A. O(1) B. O(n) C. O(n2) D. O(log2n) 3. 已知L是带表头附加结点的单链表, 删除第一个结点的语句是()。 A. L = L->link; B. L->link = L->link->link; C. L = L; D. L->link = L; 4. 下列广义表中的线性表是()。 A.E(a,(b,c)) B.E(a,E) C.E(a,b) D.E(a,( )) 5. 在一棵树的左子女-右兄弟表示法中,一个结点的右子女是该结点的( )结点。 A. 兄弟 B. 父子 C. 祖先 D. 子孙 6. 向一棵AVL树插入元素时,可能引起对最小不平衡子树的双向旋转的调整过程,此时需要修改相关( )个指针域的值。 A. 2 B. 3 C. 4 D. 5 7. 在一个有向图的邻接矩阵表示中,删除一条边需要的时间复杂度为 ( )。 A.O(1) B.O(i) C.O(j) D.O(i+j) 8. 在一棵高度为h的B树中,插入一个新关键码时,为搜索插入位置需读取()个结点。 A. h-1 B. h C. h+1 D. h+2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上)

丁西林剧作特色 (1)独特的戏剧观念。着意于对世态人情的含有温情的微讽,追求和谐、互补和相对的合理性。(2)对“欺骗”、朦胧与多义的嗜爱。(3)别出心裁的结构。其戏剧的结构通常采用“二元三人”模式。(4)机智、简洁、幽默的戏剧语言。 中国现代文学史 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1、文学史,就是在创作主体、创作对象(文学形象)、接受主体(阅读与批评)的三个层面上,实践与表现着对人的不断发现。 2、“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革命观念都是有梁启超倡导的。 “诗界革命”在梁启超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提出。 “小说界革命”在梁启超1902年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 3、清末小说四大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 4、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的言情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 民初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徐枕亚《玉梨魂》 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其作品“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6、20年代的三次文学论争: (1)1919年3月,北京大学旧派人物刘师培、黄侃等人办《国故》杂志,与《新青年》、《新潮》相抗衡,近代翻译文学家先驱林纾,旧文学观念顽固,视文学革命为洪水猛兽。 (2)1922年,新文学阵营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7、文学研究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影响)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课程编码:0301008 课程性质:专业课程 适用专业:新闻、文秘方向 学时:152 学分:9 开课学期:1-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是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中国现代文学所开设的课程中,新闻和文秘专业本科生仅开设此门必修课。 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鉴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修养。同时,通过对作家、作品的剖析,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特征和取得的艺术成就。 教学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主要思想和艺术成就;使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分析方法,学会鉴赏文学作品。通过训练,让学生学会写鉴赏性的文章,为进一步研究作家作品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绪论(6课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绪论部分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概况,课程的性质、内容和任务,要求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有进一步的认识,掌握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研究、文学作品分析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

1.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研究。 2.与课程相关的问题。 3.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 四、思考题: 1.以一部小说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分析作品。 作品一:《狂人日记》(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掌握《狂人日记》“表现的深切”及“格式的特别”。 二、教学重点、难点 狂人的文学形象;《狂人日记》艺术的独创性。 三、教学内容 1.《狂人日记》的创作准备情况。 2.《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的关系。 3.作品中的“识”与十三则日记的关系。 4.狂人的形象分析。 5.《狂人日记》的艺术特色。 四、思考题 1.分析狂人的形象。 2.小说中“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是如何表现作品艺术的独创性的? 3.小说结尾(第十三则日记)的含义是什么。 作品二:《阿Q正传》(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全国统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u试卷(最新)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 1、小说《断魂枪》中,王三胜的性格特征是()(1分) A:争强好胜,目光短浅 B:豪爽磊落,与时俱进 C:固步自封,偏执狭隘 D:老成持重,处事周全 2、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形象是()(1分) A:20世纪20年代受“五四”个性解放思想影响成长起来的知识女性 B:20世纪30年代活跃于上海的东北女作家 C:20世纪40年代任职于重庆某银行的女职员 D:20世纪40年代任教于三间大学的女教师 3、散文《鹰之歌》表达对女友的怀念之情所采用的艺术手法是()(1分) A:反讽 B:对比 C:象征 D:排比 4、话剧《屈原》中虚构出来的道义美的化身是()(1分) A:南后 B:婵娟 C:郑詹尹 D:张仪 5、形象地表现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主题的作品是()(1分) A:《北京人》 B:《升官图》 C:《上海屋檐下》 D:《白毛女》 6、小说《桃园》的艺术特色主要是()(1分) A:视角灵活多变 B:故事结构环环紧扣 C:明暗线索交织 D:散文化和诗化 7、下列表述中,对诗歌《纤夫》中“纤夫”形象理解正确的是()(1分) A:讥讽了追名逐利的生活方式 B:传达了人生悲凉的生命体验 C:象征着坚韧强劲的古老民族精神和顽强生命力 D:象征着英勇无畏、同仇敌忾的战斗精神

8、话剧《南归》精心选取的“桃花落了满地”的舞台背景是()(1分) A:华北农家小院 B:江南农家小院 C:天津周公馆 D:上海公寓 9、报告文学《包身工》着重刻画的三个被殴打、被侮辱的人物形象是()(1分) A:芦柴棒、小福子和不知名的小姑娘 B:芦柴棒、拿莫温和荡管 C:芦柴棒、拿莫温和不知名的小姑娘 D:拿莫温、荡管和小福子 10、20世纪40年代活跃于国统区的女作家陈敬容、郑敏是()(1分) A:七月派诗人 B:九叶派诗人 C:新月派诗人 D:现代派诗人 11、小说《绣枕》中,小姐精心绣制的“绣枕”最后的下落是()(1分) A:泥牛入海,去向不明 B:被人践踏而落入下人手中 C:高价售出,被人收藏 D:被人赏识而作为艺术品陈列 12、散文《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引用并做了辩证分析的观点是()(1分) A:钱玄同“废汉文”的主张 B:郁达夫把小说当作作家自叙传的主张 C:林语堂生活艺术化的主张 D:鲁迅用文艺改造国民性的主张 13、小说《金锁记》用以引出全篇,贯穿始终,给小说涂上一层苍凉色调的意象是()(1分) A:枷锁 B:月亮 C:死水 D:风雪 14、散文《钓台的春昼》中,“我”游历的两个景点是()(1分) A:金燕村、雷峰塔 B:前庄、后庄 C:桐君山、严陵台 D:白洋淀、荷花淀 15、小说《潘先生在难中》所叙故事的历史背景是()(1分) A:20世纪10年代的张勋复辟 B:20世纪20年代的军阀混战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优秀作品赏析》课程大纲 【课程类别】公共课 【学分数】4 【适用专业】学院所有本专科专业。 【学时数】64 【编写日期】2014年8月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的发展进程及其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并通过对重要作家作品的感悟、鉴赏、分析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涵养学生的中文底蕴,促进其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欣赏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养成,进而为他们外语学习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河北外国语学院“准职业人”培养授课计划

第二、三章“五四”文学革命及鲁迅作品赏析《狂人日记》、《伤逝》、《灯下漫笔》(6课时) 主要内容: 1、“五四”文学革命 2、鲁迅作品《狂人日记》、《伤逝》、《灯下漫笔》赏析 教学要求: 1、了解“五四”文学革命的背景、意义以及鲁迅在“五四”文学革命实践中的 地位和作用。 2、赏析《狂人日记》 “狂人”形象及其象征意蕴分析; 作品在艺术上的独特创造:日记体的结构模式、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两个对立叙述者(“我”与“余”)的双重叙述视角。 3、《伤逝》赏析 把握《伤逝》的创作背景、故事内容、艺术特征和主题思想并能对其中的悲剧原因与意义做出自己的分析。 4、《灯下漫笔》赏析 理解本文以小见大的构思特点;赏析鲁迅杂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为文特点及其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体会作者思考历史的过程中所流露出来的深沉情感和对封建主义暴政的憎恨、对国民奴性人格的同情。 第四章郭沫若新诗的开创新及《女神》赏析(2课时) 主要内容:郭沫若新诗开创性;《女神》赏析 教学要求:通过对《女神》的赏析了解郭沫若新诗创作的开创性。 1、通过《女神》典型篇章的解读,了解《女神》应“五四”精神激发和感召而生,并进而感受其时代精神。 2、通过《女神》典型篇章的解读,理解其在诗歌形式上的突破性。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基础会计网上教学活动文本2004625

《基础会计》网上教学活动文本() 2004-07-07 问:老师们好,我们什么时候考试呢? 艾大力:请问当地电大老师。 问:老师,“物资采购”和“材料采购”怎么区分? 艾大力:以前用材料采购科目,现在用物资采购科目,其实性质及核算内容一样 问: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确定存货的计价方法? 艾大力:请看教材P148 问:老师,管理费用、经营费用怎么区分? 艾大力:请看教材P200、206 问:我学会计总是学不好,不能真正的领会,有更好的方法吗? 艾大力:认真看书,好好听讲,多做习题 问:在会计学专科中,有财务会计方向和会计与统计核算方向,这两个方向有什么不同啊! 艾大力:财务会计方向培养财会人员,会计与统计核算方向主要培养统计人员 问:怎样才是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 艾大力:业务素质高,技术熟练,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 问:在学习当中是否要多练习? 艾大力:会计课程一定要多练习。 问:不知道会计基础的音像教材在哪里有卖? 艾大力:请与中央电大音像出版社联系,电话:(010) 问:会计考试有名词解释吗? 艾大力:有。

问:我一点基础都没有,学起来难度挺大的! 艾大力:初学者都没有基础,只要下工夫,都能够学好。 问:我们考试会有提纲给我们吗? 艾大力:有考核说明 问:会计基础是如何评学分的 艾大力:根据课程容量和课时确定,本课程计4个学分。 问:会计分录怎么做? 艾大力: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问:考试都有什么题呀? 艾大力:考试题型及要求请见考核说明。 问:基础会计平时作业在期末考试中占有一定比例吧? 艾大力:考试范围及要求请见考核说明 问:如何编写会计平衡表? 艾大力:请看教材。 问:有收款及付款只填付款凭证? 艾大力:收入现金和银行存款填收款凭证;付出现金和银行存款填付款凭证;不涉及现金收付的填转账凭证;只涉及现金与银行存款之间相互收付的,为避免重复记账,只填制付款凭证。 问:权益类,资产类,负债类之间的关系? 艾大力: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问:权益类是贷增,借减,有何特殊的呢? 艾大力:没什么特殊的。 问:原始凭证被损坏了,可不可以用以前的复印件充当呢? 艾大力:要注明原因并由有关人员签名盖章 问:如何正确理解借贷之间的复杂关系?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201910真题(含解析)

2019年10月全国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考试试题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晨报副刊》以连载的形式刊出的鲁迅小说是 A.《阿Q正传》 B.《铸剑》 C.《彷徨》 D.《狂人日记》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阿Q正传》以连载的形式发表于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的《晨报副刊》,小说成功塑造了阿Q这一艺术典型。P25 2.下列各项,关于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表述正确的是 A.最早表现知识分子和产业工人具有共同命运的小说 B.最早表现女性冲出家庭,实现婚姻自由的小说 C.最早表现留学生活的小说 D.最早表现北京市民日常生活的小说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春风沉醉的晚上》写于1923年,是最早表现知识分子和产业工人具有共同命运的小说。小说里的“我”和女工人陈二妹同住在贫民窟里,两人由相识、猜疑最后走向相互了解相互同情。P34 3.小说《萧萧》描述的生活场景所在地城是 A.东北农村 B.江南农村 C.湘西农村 D.广州郊区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萧萧》写于1929年,表现的是湖南湘西农村的生活场景。小说塑造了萧萧这一悲剧的形象。P52 4.小说《春蚕》揭示造成农村经济崩溃的根本原因是 A.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压榨和盘剥 B.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压垮民族工业经济 C.民族资本家对农村自有经济的破坏 D.农民自身的懒惰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春蚕》反映了“一·二八”战争后江南农村经济凋敝、农民貧困化的现实,形象地揭示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压垮民族工业经济,是造成农村经济崩渍的根本原因。P65 5.被茅盾称赞为“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的作家是 A.废名 B.路翎 C.台静农 D.叶圣陶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茅盾曾称赞叶圣陶:“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借助人物自身动作和心理过程,在冷静的描写中寄寓着讽刺、批判的含义,这是小说的另一艺术特色。P44 6.小说《断魂枪》中,王三胜的性格特征是 A.固步自封,偏执狭隘 B.豪爽磊落,与时俱进 C.争强好胜,目光短浅 D.老成持重,处事周全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王三胜是沙子龙的大徒弟,性格外露,争强好胜,是其性格的主要特征。他对武艺没有超功利的追求,只是拿武艺混饭吃,当武艺“被狂风吹走了”之后,他便在土地庙拉开了场子,练起了武艺,但不白练。他对沙子龙由崇拜、吹嘘到后来的贬低、蔑视,目的都是为了自己。对沙子龙前后态度的变化中表现了他们肤浅短视的一面。P86 7.小说《小城三月》中翠姨的性格特征是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 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2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3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4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5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7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8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9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