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合作事业振兴农村经济_发展农村经济的探索与建议

发展合作事业振兴农村经济_发展农村经济的探索与建议

发展合作事业振兴农村经济_发展农村经济的探索与建议
发展合作事业振兴农村经济_发展农村经济的探索与建议

去年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在省供销合作联社上报给省委的《关于我省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情况报告》中作出重要批示:“在历史上,供销社为我省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供销社陷入困境。近几年来,我省供销社绝地逢生,重现生机,实属不易,其成绩可贵,其经验和精神更可贵。农村是个大市场、大舞台,供销社大有用武之地。关键是解决好两个问题,一个是历史包袱问题,一个是坚持改革的方向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一靠政策,二靠班子,而建好班子,是决定性的因素。希望我省供销社在改革的道路上义无反顾,闯出一条光明大道。”我对重要批示进行了认真学习,认为张德江书记的批示对我省供销合作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么如何去贯彻落实好批示精神,发展合作事业,振兴农村经济呢?对此,我深入基层进行了调查,现就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发展合作事业是振兴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

当前,大力发展合作事业,把农民与市场紧密联系起来,有效解决农民的“买难”、“卖难”、“增收难”、“社会化服务难”等问题,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越来越多,自闯市场的风险越来越大。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竞争更加激烈,农产品卖难、运难、价格持续走低、农民增收滞缓已经成为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地制约了农村生产力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千家万户农民分散的生产经营迫切需要联合起来进入千变万化的市场。实践证明,发展以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经营等为主要模式的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已经成为农民走向市场、促进分散生产者与千变万化大市场有效衔接的中介。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破解“三农”难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现阶段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发展合作事业正是这样一种适应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服务农民这一弱势群体的组织载体和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形式,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效办法。同时,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启动内需,开拓农村市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在农村大力发展合作事业也是实现这一要求的重要途径。

(一)国外合作经验的启迪

中国农民合作组织正处在起步期,而美日欧一些发达国家的农民合作组织已走过了多年的历程。在合作社出台的今天,以期借鉴外国先进的经验,寻求对中国农民合作组织富有现实性和前瞻性的启迪。目前中国农村普遍实行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也是为了让农民分割其他环节的利润,但由于农户的弱势地位,在“公司+农户”或者“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模式中,这种利润的分割还远不如人意。日本农协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农民组建自己的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创办自己的龙头企业,自我

发展合作事业 振兴农村经济

——发展农村经济的探索与建议

□/文 增城市供销合作总社 马国新

46

完成对农产品的加工、包装、储藏等,建立自己的层层销售网络,自我实现对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等,才能克服利润分割中利益不同的矛盾,实现自己应得的收益。而在中国,目前这样的合作组织还并不普遍,没有很成功的经验。到农村调研、跟农民打交道的过程中,很有感触,目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让农民学会如何去加工销售自己的产品。农民不单纯是农民,还要成为商人,否则,农民赚钱太难了。在国外,合作社和企业多是同步产生,但在中国,由于我们是先进行了企业改革,企业先行一

步,合作组织在竞争中就处在了落后、弱势的地位。而且,国外的合作经济组织,在进入市场同企业进行竞争时,往往会聘用社会上的能人来做经理,而在国内,却大多还是“筷子里面拔旗杆”,并没有真正的能人来领导农民,这使合作组织在参与到市场竞争过程中时,不免吃力。学习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大多还比较困难,但政府还是可以有所作为,可以在一些地方,建一些示范点,对农民加强引导、放宽限制。中国的农民创造力其实是很强的,有了好的环境、好的引导,他们什么都能做好。

(二)小农经济与合作经济的比较

小农经济主要从事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生产,这种经济是农民永远遭受贫困的根由。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性经济,在最好的条件下也不过是维持简单再生产,少有剩余产品和缺乏交换,使得农民收入不可能得以持续增长。小农经济的思想只能导致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而不能形成规模经济,难以实现经济的现代化、国际化。首先,承包制推行后的小农再也不可能形成集体的力量去改天换地,向农业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集体生产力是合作社和集体经济的重要优势,只有合作化才能实现农业产业化和专业化;其次,小农永远安于个体的农业生产,连简单再生产也难以为继的农民,只有出卖劳动力或固守在一小块土地上,不可能产生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动力和条件;再次,单个小农之间不发生社会联系,自给自足,人的社会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狭隘、孤立、封闭和愚昧与其说是小农的缺点,不如说是自给自足经济下小农生存的思想条件。而合作经济才能真正通向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铲除人受人支配的制度基础,实现农村经济的科学发展。

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为农户统一提供技术指导和统一进行供销活动,使农户与其他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和交易费用内部化,把这些环节上的外在经营变为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经营,从而真正与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使农民可以分享加工、流通等领域的利润,增加农民收入。合作社的建立,为协调各专业生产者的购销行为,加强行业管理,规定最低限价等创造了条件,既防止了同行业间的恶性竞争,又有利于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有效解决农民买难卖难的问题。同时,合作社的建立,有利于制定同业技术标准,在统一标准下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实现标准化生产。

(三)发展合作经济,增强农村实力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有效抵御市场风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必须在大力发展创汇农业、订单农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经济合作方式,成立社员互助合作和现代企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化经济合作组织。这种合作组织制定了严格的章程,规定了社员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一条农业产业化、标准化之路,将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主要以单一分散的家庭式生产为主,这种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作出贡献。但是随着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要求各

47

种生产要素和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合理化配置。这种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无组织分散的农业生产模式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自发性,越来越显示出其滞后性的一面。在现阶段推行标准化、产业化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因此,必须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调运的方式进行生产和销售,从而提高产品的价值,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广大农民群众强烈要求进一步加强合作,成立专业合作社,成为组织和管理订单农业生产的经济组织,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组织生产和销售。同时合作社还通过合法手段积累部分风险基金。在行情好的时候,通过风险金规范农民的行为,确保完成合同收购任务,树立合作社的良好形象,以诚信赢得客商;在行情差的时候,用风险基金来弥补农民蒙受的损失。合作社以大集团公司的形式来增强农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从而实现增强实力的目的。

二、全社会都应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市场经济发展纵深推进,千家万户分散的家庭承包经营不能与市场有效对接,为解决此问题,一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应运而生,有效地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目前的状况

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存在如下问题:1、重视程度有差异,发展状况不均衡。有的地方对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还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视程度存在偏差,缺乏积极的引导和支持,因此发展状况很不均衡,有的地方至今未发展一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2、数量不多,规模小,带动农户能力弱。从目前状况看,我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数量较少,特别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依法注册的仅有2个,合作经济组织会员少,对农户带动面很有限。3、规范管理程度低,复合型人才缺乏。当前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人员大多存在文化水平低,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具有开拓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匮乏。有的没有按照合作制原则建立有效的经营管理制度和合理的运行机制,有的甚至没有登记造册。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服务的能力还不够,影响其发展壮大。4、农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由于我们合作经济组织还处于初级阶段,有的农产品质量不高,加工较为落后,科技含量相对较低,致使农产品销售难,市场占有率低,严重制约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认识紧迫感,增强责任感

当前,我国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各级供销合作社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中央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但从整体上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还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功能不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迫切需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实行联合与合作。为贯彻党的十六届五、六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四届二、三次理事会议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尤其是落实张德江书记的批示精神,进一步推进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改革,促进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巩固和扩大供销合作社的组织体系,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我市供销合作社加快了改革发展步伐,逐步从注重自身经营转向加强对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从对本系统的管理转向积极为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推广、法律维权和政策协调等服务。成为联结会员与市场的桥梁、沟通政府与农民的纽带,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社的肯定和广大农民的认可。当前,随着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立法的建立,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给予多项政策扶持和服务,并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合作与联合。我认为,各级政府都必须充分认识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供销合作社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基础,必须加快自身职能转变,提高认识,负起重任,尽快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经济建设上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农民创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积极配合政府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建设现代新型农村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

48

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如何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将影响和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成效。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农民希望加入这一组织尽快发家致富,企业希望通过这一组织建立高标准的生产基地,基层干部希望通过这一组织和谐干群关系促进民主发展,党政部门希望通过这一组织来稳定社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新时期农村经营体制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它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为农户提供服务为宗旨,以生产经营活动为纽带,以维护成员利益、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由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民、组织和其他人员,自愿组织起来,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实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保护的农民互助经济组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地位将越来越突出,作用将越来越明显。面对新的形势,如何进一步促进和加快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是供销社为“三农”服务的首要内容,也是各级政府不容忽略的重要职责,它将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重要作用,意义十分重大。

三、供销社应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争当领头羊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2007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供销合作社要推进开放办社,发展联合与合作,提高经营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供销合作社作为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长期以来一直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和主要骨干力量。但当前,我市供销社的现状已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供销社自身经济也由于历史原因的影响而引发的恶性循环还未遏止。为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远大目标,解决好服务“三农”、解决好千家万户与大市场的对接这一重大问题,提高现有农村松散的组织化程度,以适应社会化的大生产,以及改善农产品产加销脱节的现状。作为合作经济的供销社理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务之急,供销社必须实施战略性的调整,转变工作作风,改变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创新经营体制,加快自身改革与发展,从而顺应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新路子。

(一)充分利用优势,当好“三农”桥梁

供销社是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的合作经济组织,出生于农,成长于农,发展于农,其根基在农村。黄华华省长在最近召开的全省供销社工作会上指出,希望全省供销系统主动承担统领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重任,努力发展成为架通政府为“三农”服务的桥梁,成为帮助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农村、带动农民奔康的有效载体。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农业专业化、商品化生产的发展,如何使分散的千家万户小生产适应千变万化的国内外大市场,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展生产力,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已非常现实而严峻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一定要按照张德江书记的指示和黄省长的要求,充分发挥供销社参与发展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充分发挥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四大优势。一是擅长流通的优势。新型物流渠道畅通,可对农副产品更好地进入市场、占领市场起主要作用,这是其他组织和个人所无法比拟的。二是实力优势。这是参与兴办专业合作社的重要基础条件。三是长期以来与农村、农业、农民有着密切的联系的优势。尤其是与农民长期建立了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鱼水之情,这是参与兴办专业合作社的可靠保证。四是系统资源、网络体系、专业人才等优势。这是参与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有利条件。供销社应把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当好“三农”桥梁,成为政府的抓手,把兴办各类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社作为突破口,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从而加快农村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二)创新服务功能,有效服务“三农”

农业、农村、农民是需要大力扶持的弱质性产业和群体。供销社在为农服务过程中,必须时时注重以社会效益为先,全心全意为农民兄弟着想。更要注重练内功、强实力、抓改革、促发展,以雄厚的实力、广泛的网络优势以及充足的人才资源和灵活的经营机制,发挥供销社在促

49

50

进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中的主力军作用。不断创新,提升专业合作社的功能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改制,用市场经济的模式去进一步提升专业合作社的功能,紧紧围绕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专业化和种养为中心的农民增收、供销社自身发展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科学发展目标,实现体制与机制的创新。今年我们计划在进一步延伸专业合作社经营服务范围上下功夫,全面参与小楼镇的“五好”观光农业工程,创办专业合作社观光长廊,参照其他地区成功的经验,将专业合作社生产的产品直接配送到广大百姓家中和国内外的大小超市,并把生产和加工结合起来,形成“专业合作+农户+基地+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条,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一是加强农资供应。

以农资“农家店”建设为重点,发展农资连锁经营龙头。农资公司是供销社为“三农”服务的主体,担负着农资商品供应的重要任务。2005年,我们创办了广州市首家“民合农资专业合作社”,并成立了配送中心。首先纠正了经营者谋利中的错误观念,每个经营户都要与专业社签订责任状,保证不卖假肥药和出售禁售商品,使农民购到放心商品,使消费者吃到放心粮、放心菜。目前运作良好,健康成长,已为控制假冒伪劣和禁售商品流入市场、平仰物价起到了重要作用,政府和农民都非常满意,此做法已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认可。为使民合农资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作用,首先我们计划新建农资仓库。要紧跟形势,将之建成现代化、规模化、规范化的新型配送中心。其次是创新管理机制。加大力度管好农资市场,建立有效服务“三农”的营运策略,以更好地与农民联结,更好地赢得民心,更好地服务“三农”。再次

是不断增强服务功能。要求专业社必须建立商品销售电脑记录,做好送货上门,跟踪服务,根据农民需求请专家教授现场指导服务,解答疑难等,最终要建立利益与农民共享机制。

二是做好农产品加工流通。

以解决农产品出路为己任,创办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解决农产品的出路问题是服务“三农”的重要内容,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也是真正使农民能放心生产、增产增收致富的保证。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增城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十三届人大会议对供销社提出的要求,我社已加大了对该项目的创办力度。下最大决心在小楼镇办一个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办成环保型、科研型、旅游购物型的新型企业。我们的目标是:年生产能力5,000吨、年产值5,000万元的省级龙头企业。因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既可以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与“龙头”企业对接,又可以自办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与“龙头”企业的对接,成为“龙头”企业稳定的优质原料生产基地或生产加工车间。依靠龙头企业的品牌优势、信息优势和销售渠道优势,提高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入市场的能力。农民合作社与农民社员之间的关系,不是外部市场交易关系,而是一种不以营利为目的、为了共同利益形成的合作与联合的关系。农民社员通过合作社不仅能够稳定地实现农业生产的价值,优先进入农产品加工企业获得劳务收入,还可以获得股利和按交易额进行的二次返利。使专业合作社、农民社员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

共同体,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业产业化和种养专业化经营模式。

(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创办与探索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目前正处在初级阶段,我认为,当前最普遍的是农业产业化和生产的专业化模式。作为各级政府,确

实需要多方面地扶持,作

为涉农部门更应全力支持和指导。在我市,供销社也是涉农部门,当前最重要的是找准定位,推进农业产业化,在创办和发展专业合作社中发挥积极作用。创建和扶持专业合作社,是供销社的“份内事”,供销社要发挥好“引导、指导、扶持、服务”四个功能。引导:就是要把握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善于抓住可以培育专业合作社的萌芽,组织引导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等创造条件,逐步组建专业合作社。指导:就是要加强在创建和发展中的全过程指导,包括组织形式、运作方法、合作社与农户的连接以及发展方向等,通过指导使专业合作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健康发展。扶持:包括积极向政府争取优惠政策扶持,充分利用供销社的销售网络等四大优势解决产品的流通问题。切实扶持全市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服务:就是围绕专业合作社,开展全方位服务,只要专业合作社有要求,不管涉及哪一方面的问题,都要给予具体的帮助,特别当他们在发展中遇到困难时,更要全力以赴。同时邀请专家及学者对合作经济模式进一步探索与研讨,积极寻找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思路和具体形式,因地因时制宜,鼓励多种形式发展。

四、提高素质,强化管理,确保农村经济健康协调科学发展

(一)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一是争取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主要领导、部门负责人、各专业协会和合作社的会(社)长分期分批进行专题培训,采取多项措施,促进规范管理。二是将现有有条件的职工送到大专院校培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三是招聘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四是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部门联合培训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负责人和农民经纪人,提高其素质和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五是以市社为重点,搞好农民技能培训,为劳务经济夯实基础,提供服务。

(二)引入人才,强化队伍

要发展和创新供销合作事业,人才是关键。首先市社要充实开拓型和管理型人才。其次是要充实基层班子。目前供销社人才较少,应从专业人才队伍中招聘、从社会网络中招聘,从而充实各类人才,形成同台唱戏,干事创业的坚实基础。

(三)完善管理、健全机制

一是建立起规范的组织章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制定和完善统一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章程,搞好建章立制工作,完善内部组织运行机制和操作管理办法,使其逐步走向现代化、规范化发展的道路。

二是建立风险调节机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产、购、运、销和加工经营中应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储备基金,用来弥补经营上的亏损,以保护为农户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三是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采取以资金、劳动力、生产工具、土地、资源、技术等要素合作的形式,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逐步形成一个紧密型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四是建立契约约束机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成员农户签订具有法律效应的产供销合同、利润返还合同等,以契约或合同的形式,固定双方的责权利,既保护农户利益,又能使其自身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此外,还要从管理服务上加强研究,为成员提供包括市场经济信息服务、专业技术服务、农产品运销服务和内部资金融通服务等多功能、系列化服务,增强自身的向心力、凝聚力,把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真正办成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合作组织。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为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优质的服务,引导、帮助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协调组织与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加强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搞好信息服务和标准化建设,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市农村信息中心的作用,健全乡镇信息站,为农民提供及时、可靠的科技、经济和市场信息;帮助建立健全一些企业管理的制度;在引进资金与人才的同时,要着重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带头人和对农民进行必要的素质培训,提高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

(责任编辑:付 茜)

51

振兴农村经济问题与对策分析

振兴农村经济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及报道,总结了在振兴农村经济过程中 所发现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经济;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1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性 自十九大召开以来,习总书记将振兴农村经济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我国农村占地广、面积大、农村人口多,农村人口收入普遍低于城市人口,并且大多数贫困线以下的居民为农村人口,因此当今我国建设小康生活决胜期的主要战场在农村。农村在过去的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落实因地制宜,有效提高农村经济收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至关重要,笔者将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2现有农村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村发展水平较低 近年来虽然城市建设进程较快,但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还较为落后,教育资源匮乏、医疗资源较为落后,基础建设虽然相比过去有明显提升,但是与城镇相比仍较为落后,因此对年轻人吸引力较弱,造成农村人口大量流失,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同时,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尤其在经济环境导致的农产品价格波动巨大的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虽然能够起到和谐发展的作用,但是不得不承认农村集体经济模式下对于市场经济波动反应缓慢、抗风险能力低,导致许多农村经济

经营困难重重,甚至经营惨淡不堪重负,导致最终许多弄错集体经济体成功运营五年以上。 2.2农村产业结构不健全 农村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以农产品为主,而纵观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的成功案例,无不具备农产品的产量可观、品质优化、品类丰富,以及农产品加工、保险、仓储、运输等各个环节技术的提高。就国内生产情况而言,一方面,我国的农产品附属价值较低,并没有品牌效应;另一方面,国内大部分农村农业主要以农户单体经济为主,没有形成生产规模化、机械化;销售方面也是面临同样问题,①销售模式的单一化,主要以中间商入户回收为主,没有形成农村联户的进一步合作化、系统化、规模化。②没有系统的销售制度和培训体系,即使部分农村有销售公司,由于分配制度和体系的不足,所获利润只惠及了少部分人,未能使大部分的农民获得收益,农民失去参与的积极性。 2.3农村人力资源匮乏 想发展农村经济,归根结底需要大量人才。首先缺乏具有经济型头脑的执行人才,政府虽然对振兴农村经济有政策扶持,但是因为无法理解和利用好政策条款,同时,大部分农村干部都是从农民中选拔出来的普通村民,思想意识较为陈旧、知识储量匮乏,不愿意钻研政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他们导致好政策爱莫能助;其次缺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尤其在一些手工技术和科技方面,均缺乏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珍贵的手工艺无法传承,最新的生产技术方面不能得到运用,

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建国以来,伴随着新中国改革与发展的辉煌历程,四川农村经济步入了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轨道。 农业生产高速稳定增长,农产品供给得到保障 建国60年来,四川农业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农产品供给日益丰富,保障了城乡居民的生活需求,发挥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基础作用。1949-20XX年,四川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亿元跃升到亿元,年平均增长%,超过同期全国农业平均增长速度个百分点,四川农业经济总量及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居全国各省前列。粮食总产量从1990年开始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00公斤,实现了全省粮食供需基本平衡,从而保障了粮食安全。到20XX年,全省油料总产量达到万吨,比建国之初增长倍;烟叶总产量万吨,增长倍;水果总产量达万吨,增长倍;肉类总产量达万吨,增长258倍;禽蛋产量达万吨,增长6倍;牛奶产量达万吨,增长倍;水产品总产量达到万吨,增长118倍。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推动农村非农产业快速发展 建国60年来,我省乡镇企业从无到有,逐渐壮大。20XX 年,四川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出的70%以上,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3%,与20XX年相比,年平均增长%。20XX年末,四川已拥有规模以上的乡镇工业企业5873

户,规模工业增加值达亿元,占乡镇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9%,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四分之一。 农村经济结构变化显著,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推进 建国60年来,四川农村经济由单一的传统农业逐步向二三产业多元化方向发展。据测算,1978年四川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为:到20XX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变化为28::。在农业经济内部,农林牧渔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到20XX 年,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经济总量的比重下降到%,比1978年下降了36个百分点;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上升到%,比1952年提高了个百分点,经济作物产值超过了粮食作物45%,种植效益大幅度提高。畜牧业产值比重上升到%,提高了个百分点;牧业生产中,牛羊禽肉占肉类总量比重上升到%,比1952年提高了个百分点。 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同时,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到20XX年,农村居民文教娱乐及服务消费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比1978年提高了个百分点。20XX年四川有178个县完成了“普九”义务教育任务,“普九”人口覆盖率%,农村基础教育得到普及和进一步巩固。农村各类职业中学和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农村医疗服务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达到4810个,妇幼保健、床位、医护人员生得到充实和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措施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措施 摘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极大的比重,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有积极意义。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虽获得了一定发展,农村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景象,但也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加快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本文就对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试探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以便相关人士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解决措施 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粮食安全及国内市场需求,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推动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在改革及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所以要充分认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时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科学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进而实现城乡的一体化发展。 1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现状。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农业经营体制基本为集体经济和小农经济,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农村生产模式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冲突愈加明显。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农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有所提升,并且农村市场存在极大的潜在消费能力及生产能力,所以要积极开发农村生产力,实现农村经济的科学发展[1]。当前我国存在农村土地荒置、农民掠夺式经营土地等现象,农民对土地投入的物质及劳动很少,缺乏长远规划和科技运用,只依赖于传统经验;同时农业科技含量不高,资源转化率与利用率低,城乡收入差距大,劳动生产发展相对缓慢,无法安置剩余劳动力,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1.2存在的问题。第一,经济结构单一,思想理念滞后。土地一直都是农民的生命,以往基于土地的农作物种植相对单一,只局限于生活所必需的花生、大豆、小麦、水稻等,而忽视市场所需的农作物,致使种植收益也相对单薄,降低土地附加收益。目前在农村经济结构变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就是:到底是为市场而种植耕作还是为生活而种植耕作。除此之外,农业在科学技术的应用方面有所不足,农业现代化与机械化尚停留在理论层面,加上乡镇企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其污染严重、科技含量低等问题较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发展农村经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底子薄、负担重等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的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发展形势仍然严峻,任务艰巨。如何更好更快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由于底子薄、基础弱、包袱重,在发展中仍遇到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但目前许多农村地方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农田水利等各方面条件还比较差。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综合生产效益低,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2、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途径。以青石镇澄潭村为例,目前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不要说搞公益性事业,就是基本的办公经费也无法维持,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3、现行土地政策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正逢其时

贵州日报/2018年/11月/13日/第009版 理论周刊黔言 “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正逢其时 杜志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性。精准扶贫的关键措施在于培育主导产业,没有产业支撑的脱贫只能脱于一时而难以持续。产业振兴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没有乡村产业的振兴,产业兴旺这个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不可能实现。可以这样说,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既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支撑,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因此,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点区域,同时也是乡村振兴大有可为的贵州,省委提出“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可谓正逢其时、正当其地。 围绕资源优势选产业 产业选择是实现农村产业革命和产业振兴的前提和基础。但也并不是什么产业都适合农村,什么样的乡村都能发展好产业。农村产业革命最重要的是要围绕资源优势选好产业。 贵州是山多地少、集中连片耕地更为缺乏的区域,土层薄、人均少,望天田、望天土遍布,这是贵州农村极贫地区面临的共性问题。这种土地资源禀赋决定了贵州不具备发展大规模种植业的立地条件。但得天独厚的山地、气候和优良环境条件具有发展林产品、果产品、蔬菜等园艺产品、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的优势,这类农业产业应该成为农村产业革命的首选。同时农产品生产要在转变生产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扩大产品集群规模、培育市场品牌、完善冷链物流、广拓市场空间上下功夫。 贵州也是一个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省份,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不同民族的建筑、食品、风俗等多元特色文化。这些多元文化因素可以变成乡村产业发展当中与农业融合的要素,适应城市居民去乡村品尝新鲜农产品、享受清新空气和乡村宁静、追寻特色乡村景观、探秘差异化乡村文化等心态,大力发展以农产品为核心、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农家乐、乡村旅游、乡村休闲和乡村养老等融合性产业。对农业融合型产业发展而言,人气是最大的生产力!这类产业发展的关键是要通过差异化融合型产品组合减少同质化竞争、通过交通设施特别是乡村交通设施的完善提高通达性、通过跨区域市场开拓积聚人气、通过服务质量的强化吸引回头客和引来更多的游客。 贵州还是一个地貌特征独特、生态环境优良的区域。大量的乡村产品、文化、建筑等产业发展的要素都处于优美的生态环境之中。优美的环境使这里的乡村更美丽、还使这里的产品更优质、更有机。环境因素对于乡村产业振兴的价值在于可变环境优势为产品和服务质量优势,通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环境品质条件的宣介实现产品和服务的环境溢价,使贵州的农产品得到更多的市场认可,更加有助于贵州的美丽环境和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转变和迁跃,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通过深化改革助发展 乡村产业革命和产业振兴需要深化农村改革来培育发展动能、优化发展环境。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是贵州农民和基层干部共同创造的农村改革的新经验。这一改革的核心是把广泛存在于乡村的产业发展的土地和人力资源、各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和闲置或低效利用的资产集中起来,形成乡村产业发展和振兴的合力,它在促进区域优势整合、特色产业开发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扶贫攻坚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也为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探索了一条有效路径。这项改革需要继续深化,并与其他领域的改革配套,共同驱动贵州乡村产业革命。

(已整理)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 行政管理专科专业 毕业作业 题目: 专业: 分校: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完成日期: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作业指导卡

写作提纲第一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二)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三)现行土地政策阻碍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四)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五)农村人才缺乏一定程度制约经济发展 第二部分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自身功能(三)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四)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五)培养和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六)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益

论文摘要 在当今社会,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首先就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近年来,我市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底子薄、负担重等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形势仍然严峻,任务艰巨。如何更好更快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仍是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目前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对策作粗浅探讨。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宏伟目标存在问题对策

目录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一)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1) (二)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1) (三)现行土地政策阻碍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 (四)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1) (五)农村人才缺乏一定程度制约经济发展 (1) 二、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2)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 (2) (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自身功能 (3) (三)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培养和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益...............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6)

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农村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在这些大好形势的背后仍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问题,农村多年积累下来的突出问题很难在一朝一夕予以解决,在农村问题上我们只是刚刚破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然很多。在新形势下,如何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研究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近些年,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利用国家的水利项目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改造了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大江大河的治理基本完成,大型泵站水库有所改善,但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多年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田成块、路成网、渠相通、沟相连”的标准化农业比例低,综合生产效益低,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三是农村生产生活“四难”问题突出。即行路难、用水难、看病难和信息交流难比较突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差。大多数村没有像样的公路,只有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农村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二)农业结构不合理,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化力度不够。近两年,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转变,农业结构越来越显得不合理。政府虽然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但由于不少农户无技术、无资金、无经验,不能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造成投入多、产出少、销售难。再者,由于农业生产的低效益,农村中稍有文化素质,有一技之长的青年男女,纷纷外出,不愿从事劳动强度大的种植业,而留在农村的老年劳动力和妇女劳动力,因缺文化、见识窄,对新技术、新生事物接受慢,宁可固守低效益的传统种植业,也不愿向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植物饮料、花卉等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高效农产品转型,长此以往,还会造成农业生产中的恶性循环。 (三)镇、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大发展。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大部分停产倒闭或改制,有的给镇村两级经济留下沉重的负担,负债相当严重。有的乡负债高达千万元,村集体负债上百万元,每年的收入不够还银行利息,严重影响乡镇和村组织正常工作的开展。许多村组织在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上缺乏思路,步伐缓慢,不敢担风险,导致集体经济无项目,“空壳村”现象还

农村耕地减少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农村耕地减少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摘要:土地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吃、穿、住、行的来源都离不开土地,而农村的生产用地(可耕地)则为我们提供直接和主要的食物来源,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可是城市的土地数量是有限的,因此,出现了不少侵占农村的可耕地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对农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甚至已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研究农村耕地减少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耕地;减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我国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这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和少地农民,农民失地必然造成农民养老失去传统的物质基础。这些失地农民家庭有的得到了大量的经济补偿,生活好了起来,这些主要是城中村和近郊的农民。而有些农民家庭得到的补偿却不能使他们以后的生活无忧,这些主要是偏远山区的广大农民。这些大多数农民家庭中的青壮劳动力大部分选择了外出打工来赚钱,而一些不能外出打工的则在家种地。我国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不仅对农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我国耕地面积在十年内减少了一亿亩,已引起了社会和政府的极大关注,为此,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耕地减少问题。 1 我国农村耕地减少的现状和影响 我国土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4%,但适于农耕的土地很少,且有逐年下降趋势。1996年我国拥有耕地1.23亿公顷(折合为18.51亿亩),居世界第四位,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9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40%。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的耕地面积逐年锐减:2001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9.14亿亩,2002年为18.89亿亩,2004年耕地总面积下降为1.22亿公顷(折合为18.3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减到0.094公顷,2007年我国耕地总面积已减至1.217亿公顷(折合为18.26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92公顷(折合为1.38亩),2008年我国的耕地总面积是18.2574亿亩,2009年我国耕地总面积退变为18.25亿亩。在全世界26个人口超过5000万以上的国家中,中国耕地总面积与美国并列第二,人均耕地面积则为倒数第三,仅高于日本和孟加拉国,居第24位。再加上我国的土地后备资源尤其是耕地后备资源明显不足,更加突出了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的基本国情。 我国耕地面积锐减,给我国的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形势非常严峻。耕地面积锐减,加上耕地质量退化,粮食产量已很难得到有效保障,我国粮食供求关系趋于紧张,国家粮食安全受到严峻挑战。目前,我国耕地产出的粮食还难以满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日益增长的需要。而且国内的粮食价格也在上涨,其原因是粮食供给减少,而粮食供给减少的原因是耕

镇2019年全力推进“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行动方案【模板】

XX镇2019年全力推进“振兴农村经济的 深刻产业革命”行动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全力推进振兴农村经济深刻的产业革命,巩固产业结构调整成果,进一步优化全县农业产业结构,全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助推脱贫攻坚,根据《中共XX县委办公室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县脱贫攻坚存在问题歼灭战行动方案〉〈XX县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计划行动方案〉等六项行动方案的通知》(晴党发〔2019〕1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新坪社区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按照“园区化布局,企业化带动,图斑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总体要求,坚持“稳步推进、与群众共商、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原则,做好与群众的利益联结,与市场的产销对接,开展“产业建设年”系列活动,深入推进“1+3+N”产业,按照“一园两带三基地”发展布局,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4000亩,形成“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产业格局,通过产业带动2100人脱贫。 一是实施500亩以上坝区规模化产业结构调整,XX镇新坪纳入县第一批3个坝区打造成样板区,形成薏仁、蔬菜、优质水稻为主的坝区产业。二是实现羊存栏1万只,出栏3万只;新增2018至2019年度茶叶种植6000亩,累计达2万亩,新增投产

茶园3000亩。 二、工作措施 (一)实施“结构调整”,推进产业选择 以500亩以上坝区为突破,围绕“1+3+N”为主的地方特色产业,重点发展晴隆羊、晴隆茶、晴隆糯薏仁,因地制宜发展蔬菜、中药材、精品水果、烤烟等产业。 1.调减籽粒玉米。按照“图斑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要求,将镇周边经济辐射区地块纳入镇图斑管理,将乡镇2018年玉米种植地块纳入乡级图斑管理,结合“1+3+N”产业,精心谋划替代产业布局,引入农业经营主体,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县委、县政府统筹整合相应资金项目化推进调整产业结构。在巩固2018年调减成果的基础上,新增调减籽粒玉米4000亩,同时项目化发展鲜食玉米和青贮玉米,推进“粮、经、饲”三元结合,逐步提升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的占比达到75%。(牵头单位:镇农业服务中心;责任单位:镇农服中心、各村<社区>) 2.500亩以上8个坝区农业产业。按照“坝区招商,一业为主”原则,按照“坝区所在地党委、政府作为坝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主体”,对坝区产业结构调整负总责。按照“观摩倒逼”产业发展的要求,3月底前XX镇新坪完XX县级集中观摩,配合县委县政府先期对第一批3个坝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示范打造。一是坝区2月底前要相应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群众将坝区土地量化入股合作社;二是新坪社区要从传统的“行政主导包办型”向“政府引导服务型”转变,在明确经营主体、产品选择、

农村经济发展总结文章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 的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浅析 改革开放35周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发展速度之快、发展规模之大无不令国人欢呼,令世人惊讶。中华民族振兴显示出光明的前景,鼓舞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前赴后继地做出自己的贡献。可以说,谁忽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谁就没有良心!改革开放35周年以来所取得的成就是任何人不能小觑的,是任何人无法磨灭的! 那么,作为中国高速发展期的中国人,我们是否应该沉溺于这种成就之中,大奏凯歌,洋洋得意呢?显然不是这样的。我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依旧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发展阶段没有变;改革开放35周年以来,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凸显的社会、经济矛盾日益尖锐;近年来国家周边领土争端不断,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凡此种种,无不在告诫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荆棘密布,中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崛起依旧任重道远。 作为山西财经大学的学生,我在入校之初就在心中立下誓言,要为祖国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今天,我在此就我国改革开放35周年以来,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背

景下的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进行浅析,鄙陋之处,承蒙指正。 “……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纵然轨迹交汇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尚未相遇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泰戈尔的一首经典诗作,其文学意义毋庸多言。然而,着眼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的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我们可以对其作出相应的解读。生活在中国农村与城市的孩子都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就像同根生长的树枝,然他们伴随着他们的出生,与生俱来的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虽然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相对于城市发展,农村经济依然发展缓慢,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在新形势下,随着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发展迎来新的局面,既获得更了多的发展机遇,又要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今天的农村,如何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和问题,并积极研究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关键词:农村经济、问题、对策 一、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缺乏。 经济发展本身是个循序积累的过程,简单说是个“钱生钱”的过程。经济发展遵循的规律是,资本往往流向高回报、低风险的行业。而农村经济的特点是回报相对低,且农业生产受到自然条件等不可抗力的影响,其风险也是巨大的,此外农业生产的周期往往也比较长,因此这致使外来资本愿意注入农村经济的可能很小。同时对于农民本身,虽然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减轻农民负担,但是目前就支出而言,教育费用、医疗费用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等费用过高,这些依然是农村“致贫”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农民辛酸数年的积蓄,最后只是用来带动了城市的教育以及医疗事业的发展,而且辛辛苦苦培养的子女往往最后也是落根城市,甚至还要搭上棺材本去为子女在城市谋取住房。如此一来,农民本身可用于农业发展的资本就微乎其微了,更别说发展其它新型农村经济。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一个缺乏资本的农村,任何所谓的快速发展都将成为华丽的口号! (二)、农业结构不合理,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化力度不够,规模经营很难形成。 这个问题主要是两个层面;第一、近两年,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转变,政府虽然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实施产业结

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农村是我国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最基层行政单位,在国 民经济、社会政治诸方面中处于关键性的基础地位。农村经济包括农业经济和农 村中的非农业经济,它是国民经济基础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农村经济可持续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农村经济、农业资源环境和农村社会领域的具体体现, 是可持续发展的优先领域和前提保障。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不以 浪费农业再生资源、破坏农村环境质量为代价来换取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将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与满足人类需要相结合,达到食物安全、生态健康和发展持续之目的。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对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三农”问题,促进各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 协调发展,以及发挥各地区的综合优势和农业结构调整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 践意义。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可持续发展;路径 一、农村经济 (一)农村经济概述。 农村经济是农村中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总称,包括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等所有经济部门或行业,农民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由此可见,农村经济是农村中各种经济经营模式的综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及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 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后方保障。 (二)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历程。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随后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 这一制度 变迁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更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 生产条件大大改善,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了跨越式提高。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不仅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而且对世界农业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取得 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 二、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出版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可 持续发展的广泛性定义,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 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 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 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 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 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二)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 随着对可持续发展思想探讨的不断深入和具体,人们逐渐将可持续发展的思 想应用于经济、社会等更细化的层面。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其发表的《丹博斯宣言》中,提出了“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的概念,把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浅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作者:————————————————————————————————日期:

浅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在党的十九大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意味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深入,同时,这一战略也是新时期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想要真正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贯彻中央部署,积极的探索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以此真正的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1 深刻认识到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始终都是中国社会改革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在改革和建设中,国家在农村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始终没有停止过探索。想要让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这就意味着要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强化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党组织要深刻认识到集体经济的重要性,相比较西方国家,土地制度是中国最为鲜明的特色,西方国家的农村土地属于个体私有,而我国的农村土

地属于集体所有。这就要求党组织要具有大局观和全局意识,让思想和行动一致,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将精力投入到集体经济工作中。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经济差别,这种经济结构上的差别,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真正的改变,需要不断地深化农村改革工作。近几年,中央和省委每年都会明确提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而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会议中,更是将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因此,相关地方政策就更要认识到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性,以聊您?槔?,为例推动辽宁农村整形发展的重要任务,辽宁的地区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和政策指导帮助,从而有效推进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2 积极探索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 想要振兴乡村,建立健全小康社会,除了要从根本上转变转念,认识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以外,还要顺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需要,要坚持富村强民的根本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和服务功能,深化农村改革,完善机制,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推动集体经济发展。首先要因地制宜,探索出特色化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一直发展相对平稳。农村经济在多年的发展中其成果表现如下: (一)经济主体趋向多元化 大部分的生产资料掌握在农户手里,一些农户开始掌握了一定的生产经营权,农户开始以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身份出现,并具有独立财产权和经营权;对于农村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生产资料和产品主要由集体控制并拥有,企业的经营计划和生产经营活动主要由集体来决定,国家对其的控制变得越来越弱;此外,农村还出现了很多私人企业和“三资”企业,它们为了实现其独立的经济利益,对行使商品生产经营者的主权有很高的要求。 (二)农村经济成份与产业结构逐渐转向多元和复合 经济体制在不断的改革下,农村经济原有的自给经济逐渐转变为商品经济,农村经济原有的单一经济形式已逐渐转变为多种经济形式,单一的经济结构也变成了一体化经营的复合经济结构,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三)农村经济关系开始走向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来计划经济下的指令性特点逐渐消失,农村里面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逐步市场化,完全由市场经济的市场机制、价值规律来自由调节,由市场去优化配置农业各种资源。

二、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农产品质量跟不上 目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供给出现了结构性、地区性和阶段性的过剩。我国农产品产量增长趋势过快,但是由于农业科技发展滞后,人均资源匮乏,导致产品质量没有跟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导致大量产品处于积压状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的质量提高迫在眉睫,但我国对农业的科技投资存在着严重不足,导致农业技术进步受阻,从而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对生产的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投资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是受到资金的限制,另一方面投资动力相对缺乏、缺乏优越的投资“技术”,投资引诱也严重不足。过度安逸的农村生活使得农民缺乏生存和竞争的压力,从而导致其抗风险能力不高,因此农民通过投资来进行改善生活和生产条件的动力相对缺乏。主要是由于农业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周期过长,规模较大、风险较高,而且盈利水平还相对较低,缺乏对市场资本吸引力,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去农村投资。 (三)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目前在我国,还存在着相当大比例的薄弱村集体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这些不足严重阻碍了高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由于集体经济薄弱,使党支部缺乏履行领导职能,缺少为群众提供多种服务的能力,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得不到更好地服务,因此他们的凝聚力、号召力、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本科学位论文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学号: 姓名: 年级专业: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 (一)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3) (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不完善. 4 (三)农民观念落后,可支配收入偏低 4 (四)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5 (五)农村人才缺乏一定程度制约经济发展 二、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7)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 (7) (二)完善及加强农村的经济发展制度. 7 (三)切实提高农民素质 (8) (四)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9) (五)培养和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9) (六)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益。参考文献 (10)

浅谈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在当今社会,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首先就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近年来,我市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人口增多、负担重等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形势仍然严峻,任务艰巨。如何更好更快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目前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对策作粗浅探讨。 [关键词] 农村,经济发展,宏伟目标,存在问题,对策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但目前我市许多农村地方的基础设施相对还比较落后,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农田水利等各方面条件还比较差。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综合生产效益低,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如阳山县北部山区分镇、村规范的公路都很少,只有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农村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_肖毅强

Perspective / RURAL LANDSCAPE 152 肖毅强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实验室主任 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风貌也为城市居民所向往。然而,千百年来,出于生计考虑,农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模式根深蒂固,加之消费社会的资本渗透,导致乡村自然水土资源、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性开发。譬如砍伐树林贩卖木材速度远快于植树造林速度,大量种植速生经济林(如桉树)导致土壤沙化、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大肆开山采石和贩卖土方,这些目光短浅、竭泽而渔利用自然的方式只会导致生态环境的迅速恶化和一系列环境问题。 我们深知: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品质问题不解决,一味地宣传保护自然资源显得曲高和寡,风景园林师应当在农民经济收入和自然景观资源保护中寻求平衡点,协助政府在保护耕地面积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景观保护和利用策略,指引农民有序利用自然资源创收,提高生活水平。例如规划苗圃,引导农民种植畅销的苗木,增收的同时增加了绿地率;营建具有经济价值的果树复合林(上层种植板栗、柿树、核桃、枣树、枇杷、杨梅、梨树等植物,下层空地尤其是田间地头种植具有药用价值的牡丹、芍药、天门冬、麦冬等植物),增加经济收益的同时还能服务于休闲农业;倡导桑基鱼塘等生态养殖持续创收。 3 乡村建设中人地关系的协调者 乡村建设和乡村景观保护的执行主体在于农民,尊重农民的生活方式、利益诉求才能调动其保护乡村自然风貌和建设家园的积极性。风景园林师一方面要主动地欣赏和适应乡村自然风貌;另一方面又要能动地探索利用乡村自然资源为社会服务。因此,风景园林师在乡村建设中应扮演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协调者,针对不同地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建设方案。譬如对于条件较差的地区则要优先改善道路交通、给水、排水、电力通信、垃圾收运等基础建设工程;对于现状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展区域环境整体治理,结合园林绿化突出地方特色;对于具有自然和人文景点的地区则应注重景观风貌保护,开展生态旅游活动。 总之,风景园林师要综合协调人地矛盾,就是要以人为本,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保护乡村的自然肌理和历史风貌,从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材料等方面,按照节地、节土、节能、节水、节材五个方面建设乡村;并将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发展乡村服务业,利用乡村风貌为农民创收,实现乡村风貌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的双赢局面。 当城市发展所产生的问题让人失望时,看到质朴自然的乡村景观,都会油然而生“希望在乡村”的感慨:其一,优美的乡村景观大多尚未遭遇“建设性破坏”;其二,乡村依然有机会发展成更美好的人居环境。然而,千百年来传统农耕模式沉淀下来的中国乡村景观正普遍面临产业模式陈旧、传统村落破败、乡村人口凋零、乡村发展缺乏动力的状况,现状的美景只是“无以为继”的停顿和无奈! 这是两个问题导致的:第一,如何保护传统与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风貌;第二,如何构建可持续的发展机制与模式,成就更加美好的乡村景观。某些问题的结症也许超越了专业范畴,但专业层面 解决问题的思路必须清晰。 1 优化产业模式落实乡村可持续发展 乡村景观是村落产业状态的体现:体现为人类利用地景资源的 生产方式和聚居方式。其对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构成了乡村景观的核心价值。 然而,现行的城乡机制正引导着乡村向非农业化方向发展:停滞的农耕产业不能改善乡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外出务工”、“村村办厂”及“建设征地”等不断升级的“被动适应”模式成为了乡村“脱贫致富”的主要手段。这些对乡村社会形态及自然环境造成的深层伤害,最终体现为乡村景观特色的丧失。 “美丽中国”话题下的乡村景观,其出路决不是工业化、城市化!中国广大乡村必须构建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以其农业(包括 林畜牧渔等)产业的现代化以及对地景资源的精明利用,带动乡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们看到,欧洲优美的乡村景观背后,是悠久的现代农业发展历史,这方面我们要补的课太多。立足生态环境的乡村产业发展,体现为环境资源利用的优化和地景资源服务能力的提升,并将乡村发展彻底融入城乡一体的社会经济系统中。 合理的产业模式将带动日常化的生产生活“经营”乡村景观,并通过发展来实现乡村景观的特色保护和发展:统筹乡村空间规划,整理零碎化的地景资源,优化产业模式,强化乡村聚落形态管理,配套市政及公共服务等,逐步实现乡村环境发展和自然资源保护。

浅谈如何振兴乡村经济

浅谈如何振兴乡村经济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振兴,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首先需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农村要发展离不开党员干部这支“领头雁”队伍。一要选好配强农村“两委”主干。要坚持严格程序,把好选人用人关口,真正把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办事公道、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人员选入“两委班子”,重点建立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库,确保农村发展后继有人。二要制定出台乡村两级干部管理办法,尤其是针对农村干部管理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主要包括守纪律、有作为两个方面。三是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教育管理。严格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开展党日活动制度、开展民主生活会制度、开展民主评议领导班子和党员制度、普通党员设岗定责评星定级等各项管理教育制度,确保把党支部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其次要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是农村各项事业得到长期发展的必要前提。要在集体经济发展中探索各村特色产业模式。要做到效益明显、群众发展积极性高的优势,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为其提供必要的启动资金,扶持新发展户的方式滚动发展,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

最后需补齐短板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在精准扶贫上,我们紧紧围绕六个精准、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对照贫困村退出各项指标,依托帮扶项目,以产业发展、外出务工、金融扶贫、技能培训、医疗教育住房帮扶、改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完善明确帮扶责任、帮扶机制、提高贫困户自身脱贫动力,实现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效推进,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的目标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重大战略,这是基于我国社会现阶段发展的实际需要而确定的,是符合我国全面实现小康,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而明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客观要求。乡村不发展,中国就不可能真正发展;乡村社会不实现小康,中国社会就不可能全面实现小康;乡土文化得不到重构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弘扬。所以振兴乡村对于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