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七年级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七年级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七年级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木兰诗宋朝郭茂倩《乐府诗集》

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重点字词】

当户织当:对着户:门

惟闻女叹息惟:只

问女何所忆忆:思念

昨夜见军帖帖:文告

军书十二卷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阿爷无大儿阿爷:指父亲

愿为市鞍马为:为了市:买

旦辞爷娘去旦:早晨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溅溅:水流声

但闻燕山胡骑不远万里,奔赴战场。鸣啾啾啾啾:马叫的声音

万里赴戎机戎机:战争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过。朔气传金柝朔:北方

策勋十二转策勋:记功

赏赐百千强强:有余

木兰不用尚书郎用:做

出郭相扶将郭:外城扶将:扶持

着我旧时裳着:穿

当窗理云鬓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

双兔傍地走走:跑

【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贴上

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

策勋十二转策通“册”,记录

着我旧时裳着通“着”,穿

【古今异义】

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古义:只今义:但是

2、策勋十二转

古义:量词,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今义:转过3、赏赐百千强

古义:多,有余今义:与“差”相对

4、双兔傍地走

古义:跑今义:行走

【一词多义】

1、市

东市买骏马集市

愿为市鞍马买

2、帖

昨夜见军帖文书

对镜帖花黄通“贴”,贴上

3、将

将军百战死统帅军队的人

出郭相扶将扶持

【成语】

磨刀霍霍

扑朔迷离

孙权劝学司马光,字君实

权谓吕蒙:谓,告诉;对……说

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道路

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以,用、拿务,事务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专攻

邪(yé):通“耶”,反问语气词,表示“吗”

但当涉猎但,只;应当涉猎,粗略地阅读;泛览

见往事耳: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罢了

孰若:谁比得上孰,谁若,比得上;不如

蒙乃始就学乃,于是

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过,到

卿今者才略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

吴下阿蒙: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几”

即:就

更:重新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睛,待:看待。

何:为什么

见事:认清事物

遂:于是,就

拜:拜见

别:离开

【通假字】

①卿今当涂掌事:通“途”,道路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吗

【古今异义】

但当涉猎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

及鲁肃过寻阳古义:到今义:过渡、过程

【一词多义】

以:①以军中多务[用]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组成“认为”]

当:①当涂掌事[掌管] ②但当涉猎[应当]

见:①见往事耳[知道]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识清、识别]

【成语】

刮目相待吴下阿蒙

口技林嗣环

文章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重点字词】

1、善:擅长

2、者:??的人

3、会:适逢,正赶上

4、宾客大宴:大宴宾客

5、于:在

6、厅事:大厅,客厅

7、于厅事之东北角的“之”:结构助词,的

8、施:设置,安放

9、八尺:八尺宽

10、屏障:用来挡住视线的东西

11、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40、备:具备

41、满座:全场

42、无不:没有一个不

43、侧目: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

44、默叹:默默地赞叹

45、绝:极

46、未几:不久

47、齁:打鼾

48、微闻:隐约地听到

49、作作索索:老鼠活动的声音

12、团坐:围绕而坐 13、少顷:一会儿

14、但闻:只听见

15、满坐寂然:全场静悄悄的

16、满坐寂然的“坐”:通“座”

17、哗:喧哗

18、遥:远远地

19、中:里面

20、便:接着

21、惊觉:被惊醒

22、欠伸:打哈欠,伸懒腰

23、其:代词,她的

24、呓语:说梦话

25、既而:不久,紧接着

26、亦:也

27、抚:抚摸

28、妇抚儿乳的“乳”:喂奶,动词

29、儿含乳啼的“乳”:乳头,名词

30、而:并列连词

31、絮絮:连续不断说话

32、当:正当

33、是:这个 34、初:刚刚 35、叱:大声呵斥 36、一时:同时 37、齐:一起

38、众妙毕备:各种妙趣都具备,意思是各种声音都模仿的极像 39、毕:全,都

【通假字】

①满座寂然 通“座”,座位 【古今异义】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闻: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 3、虽人有百手

虽:古义:即使,表假设的连词;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走:古义跑;今义指步行。 5、会宾客大宴

会:古义:适逢;今义:会议 6、宾客意少舒

少:古义:稍微;今义:数量小

【词类活用】

1、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

2、会宾客大宴:名词活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作动词,说出

51、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

52、俄而:一瞬间

53、中间:其中夹杂着

54、力拉:噼里啪啦,拟声词

55、力拉崩倒:房屋倒塌

56、曳屋呼呼声:(众人)拉塌(燃

烧着的)房屋时,一起用力的呼喊声

57、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应有尽

有,形容声音之杂

58、虽:即使

59、不能指其一端:不能指明其中

任何一种声音

60、名:说出

61、奋袖出臂:扬起袖子露出手臂

62、奋:扬起

63、股:大腿

64、战战:打战,打哆嗦

65、几:几乎

4、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做动词用,用眼睛看

5、妇手拍儿声:名词作状语,意为用手

6、妇拍而呜之:动词为动用法,为……哼唱

【一词多义】

指:1.手有百指(名词,手指) 2.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

绝:1.以为妙绝(副词,极) 2.群响毕绝(动词,消失)

秒:1.众妙毕备(名词,妙处) 2.以为妙绝(形容词,美妙,奇妙)

指:1.手有百指(名词,指头) 2.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指明)

作:1.有鼠作作索索(拟声词) 2.百千齐作(动词,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间: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动词,夹杂) 2.遂于外人间隔(动词,间断)是:1.当是时(介词,这) 2.问今是何时(判断动词)

坐:1.满坐寂然(名词,通“座”) 2.众宾团坐(动词,坐)

名:1.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 2.自为其名(名词,姓名,名称)【成语】

满座既然絮絮不止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初一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初一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智子疑邻》 课文: 宋有富人,天雨(下雨)墙坏(毁坏)。其(他的)子曰:“不筑(修补),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老人fǔ)亦云(也这样说)。暮(晚上)而果(果然)大亡(丢失)其财,其家甚智(认为……聪明)其子,而(表转折,却)疑邻人之父。 1.本文选自战国末期着名思想家韩非的着作《韩非子》。 2.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解释: 3.给全文翻译: 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补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4.写出文章的寓意: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告诉人们不能凭空随意猜疑或赞赏别人,要实事求是。) 《塞翁失马》 课文: 近(靠近)塞上之人有善(擅长,善于)术者(的人),马无故(原因,缘故)亡(逃跑)而入胡。人皆(都)吊(安慰)之,其父曰:“此何遽(就)不为(是)福乎(呢)”居(经过)数月,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富有)良马,其子好(喜欢)骑,堕(摔下)而折(折断)其髀(大腿)。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拉)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此(这个人)独以(因为)跛(瘸腿)之故(原因,缘故),父子相保(保全)。 1.本文选自西汉(朝代)淮南王刘安编着的《淮南子》,此书又名《淮南鸿烈》。2.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解释。 3.给全文翻译: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有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无缘无故逃到胡人那边去了。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来祝贺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可能是祸患呢”家里富有很多好马,他儿子喜欢骑马,(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进了长城,壮年男人都拿起弓箭去打仗。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这个人唯独因为瘸腿的原因,父子的性命都得以保全。 4.下列各句加点的“之”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C ) 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②友人惭,下车引之③其邻人之父亦云 ④人皆吊之⑤故时有物外之趣⑥驱之别院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序号详情1文言文重点字词——《论语》2文言文重点字词——《鱼我所欲也》3文言文重点字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文言文重点字词——《曹刿论战》5文言文重点字词——《邹忌讽齐王纳谏》6文言文重点字词——《出师表》7文言文重点字词——《桃花源记》8文言文重点字词——《三峡》9文言文重点字词——《马说》10文言文重点字词——《陋室铭》11文言文重点字词——《小石潭记》12文言文重点字词——《岳阳楼记》13文言文重点字词——《醉翁亭记》14文言文重点字词——《爱莲说》15文言文重点字词——《记承天寺夜游》16文言文重点字词——《送东阳马生序》

17文言文重点字词——《关雎》18文言文重点字词——《蒹葭》19文言文重点字词——《观沧海》20文言文重点字词——《饮酒》21文言文重点字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2文言文重点字词——《次北固山下》23文言文重点字词——《使至塞上》24文言文重点字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5文言文重点字词——《行路难》26文言文重点字词——《春望》27文言文重点字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8文言文重点字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9文言文重点字词——《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0文言文重点字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1文言文重点字词——《观刈麦》32文言文重点字词——《钱塘湖春行》33文言文重点字词——《雁门太守行》34文言文重点字词——《赤壁》35文言文重点字词——《泊秦淮》36文言文重点字词——《夜雨寄北》37文言文重点字词——《无题》38文言文重点字词——《相见欢》39文言文重

高中文言文重点字词汇总情况

高中文言文重点字词汇总 高考文言文选段的题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容为史传散文。这些史传散文大都出自“二十四史”。对历年来选文体例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出其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复习。“二十四史”指清代乾隆时“钦定”为“正史”的从《史记》到《明史》等二十四部史书。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教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

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因为。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重点字词归纳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重点字词归纳班级:姓名:______________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亦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今异义 1可以 ..为师矣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2饭疏食饮水.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3饭疏.食饮水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 4匹夫 ..不可夺志也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 5吾日三.省吾身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 6与儿女 ..讲论文义古义 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 7太丘舍去.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8元方入门不顾.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_ 9与友期.行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_

10虽.有佳肴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11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12教然后知困.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13 学.学半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14一寺临河干.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15阅.十余岁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16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17是.非木柿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18转转不已.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19但.知其一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20马无故亡.而入胡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暮果大亡.其财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21盖.石性坚重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三、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文汇总(含文言文翻译)

七年级上册 1.《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和子侄辈的人一起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差不多可以和在空中撒盐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而起。”谢太傅高兴地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朋友)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离开了,(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爸爸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在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着孩子骂他父亲,就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2.《论语》十二章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按时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尽力了?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了?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 ⑶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自立于世,四十岁时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随心所欲,又不越过规矩。” ⑷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⑸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害。” ⑹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真是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无法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乐观的品质。真是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序号详情1文言文重点字词——《论语》2文言文重点字词——《鱼我所欲也》3文言文重点字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文言文重点字词——《曹刿论战》5文言文重点字词——《邹忌讽齐王纳谏》6文言文重点字词——《出师表》7文言文重点字词——《桃花源记》8文言文重点字词——《三峡》9文言文重点字词——《马说》10文言文重点字词——《陋室铭》11文言文重点字词——《小石潭记》12文言文重点字词——《岳阳楼记》13文言文重点字词——《醉翁亭记》14文言文重点字词——《爱莲说》15文言文重点字词——《记承天寺夜游》16文言文重点字词——《送东阳马生序》17文言文重点字词——《关雎》18文言文重点字词——《蒹葭》19文言文重点字词——《观沧海》20文言文重点字词——《饮酒》21文言文重点字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2文言文重点字词——《次北固山下》23文言文重点字词——《使至塞上》24文言文重点字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5文言文重点字词——《行路难》26文言文重点字词——《春望》27文言文重点字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8文言文重点字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9文言文重点字词——《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0文言文重点字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1文言文重点字词——《观刈麦》32文言文重点字词——《钱塘湖春行》33文言文重点字词——《雁门太守行》34文言文重点字词——《赤壁》35文言文重点字词——《泊秦淮》36文言文重点字词——《夜雨寄北》37文言文重点字词——《无题》38文言文重点字词——《相见欢》39文言文重点字词——《渔家傲》40文言文重点字词——《浣溪沙》41文言文重点字词——《登飞来峰》42文言文重点字词——《江城子密州出猎》43文言文重点字词——《水调歌头》44文言文重点字词——《游山西村》45文言文重点字词——《破阵子》46文言文重点字词——《过零丁洋》47文言文重点字词——《天净沙秋思》48文言文重点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49文言文重点字词——《己亥杂诗》

(完整版)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中考复习 一、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 1.安:(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如: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如:风雨不动安如山。(3)疑问代词,怎么。如:安得广厦千万间。(4)动词,养。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把:动词,拿、持。如:把酒话桑麻。 3.比:(1)动词,挨着,对着。如:天涯若比邻。(2)动词,比作。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动词,相比。如:曹操比于袁绍。 4.兵:(1)士兵、军队。如:可汗大点兵。( 2)兵器、武器。’如:兵革非不坚利也。 5.池:(1)名词,古代护城河。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2)名词,水池。如:墨池记。6.出:(1)动词,出现、露出。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动词,出去、出来。如:不复出焉。 (3)动词,拿出。如:皆出酒食。(4)动词,产生.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7.处:(1) chu,名词,地方。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2) chu,名词,时候、时间。如:乡书何处达?(3) chu,动词,处在。如:处江湖之远。 8次:(1)名词,层次。如:不可计其层次矣。(2)动词,编次、编排。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9.从:(1)动词,跟从,跟随。如:择其善者而从之。(2)动词,依从。如: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如:来从楚国游。(4)形容词,从容。 10.道:(1)动词,说。如:不足为外人道也。(2)名词,道路。如:古道西风瘦马。 (3)名词,道德。如:伐无道,诛暴秦。(4)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如:以谘诹善道。 (5)名词,学问。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6)名词,道义。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11.得:(1)动词,得到。如:既出,得其船。(2)动词,达到。

初中课文文言文整理(七年级)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 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像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他们)是鹤了。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帐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使它冲着烟雾飞叫,(把这种情景)当作青云白鹤图来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地连声叫好。我常在坑洼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跟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看作山丘,低洼的地方看成沟谷,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丛间相斗,我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忽然有个很大的东西,像推开大山,撞倒大树一般地闯了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打了它几十鞭,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峡

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汇总

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汇总一、重点实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俄而 ..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3.公欣然 ..曰( 高兴的样子) 4.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5.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拟,相比) 6.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7.太丘舍去 ..( 丢下(他)而离开) 8.门外戏.( 玩耍) 9.相委.而去.( 委,舍弃;去,离开) 10.下车引.之( 拉,牵拉) 11.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12.学而时.习之( 按时) 13.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14.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15.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 17.传.不习乎(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8.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 19.学而不思则罔.( 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20.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21.静以修身 ..( 个人的品德修养) 22.俭以养德 ..( 培养品德) 23.非宁静 ..(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无以致远 24.非学无以广才 ..( 增长才干) 25.非志无以成.学( 达成,成就) 26.淫慢 ..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 27.意与日去.( 消失,逝去) 28.险躁 ..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 29.多不接世 ..( 接触社会) 30.将复何及.( 来得及) 31.一狼径.去( 径直) 32.屠暴.起( 突然)

33.缀.行甚远( 连接、紧跟) 34.屠自后断其股.( 大腿) 35.苫蔽 ..成丘( 覆盖、遮盖) 36.目似瞑.( 闭上眼睛) 37.狼亦黠.矣( 狡猾) 38.眈眈 ..相向( 注视的样子) 39.一狼仍从.( 跟从) 40.屠大窘.( 处境困迫,为难) 41.顾.野有麦场( 看,视) 42.积薪.其中( 柴草) 43.又数刀毙.之( 杀死) 44.一狼洞.其中( 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45.止露尻.尾( 屁股) 46.乃悟前狼假寐 ..( 假装睡觉) 47.止.有剩骨( 仅,只) 48.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一起;故,原来的) 49.恐前后受其敌.( 这里指攻击)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整理教案资料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整理 《世说新语》二则 【常识】 *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氏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 鲁迅先生在其《中国小说史略》里称《世说新语》为“名士教科书”,赞之“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 古代才女: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儿、卓文君、班昭…..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字词释义】 內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儿女(古今异义):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文义: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举一反三: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短的词) 骤:急 何所似:像什么 差:差不多 拟:相比 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乘,趁 【特殊句式】 省略句(省略介词)、判断句→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 倒装句(宾语“何”前置)→白雪纷纷何所似? 省略句(省略主语)→(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字词释义】 期:约定(古今异义:古-约定今-日期) 日中:正午时分 舍:舍弃 去:离开(古今异义:古-离开今-前往) 乃:才 不:(通假字)通“否” 委:舍弃

高中文言文重点实词汇总(教师版)

文言文重点实词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有二心)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驻扎、驻军)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鄙:(边邑)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希望)图:(考虑)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假如没有)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因:(依靠)敝:(损害) 以乱易整,不武。易:( 替代 ) 《荆轲刺秦王》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对待) 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轻微转折)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比:(并、列)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遭受) 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宽容、原谅)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 《鸿门宴》 旦日飨(xiǎng)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飨:(犒劳) 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交往)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籍:(登记官吏、人民)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责备)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度:(估计) 沛公不胜杯(bēi)杓(sháo)胜:(能承受、能承担)沛公起如厕如:(往、到) 【第二册】 《离骚》 謇朝淬而夕替替,废弃、贬斥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宁溘死而流亡兮溘,突然,忽然 进步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岂余心之可惩惩,受创而改变 《诗经》 将子无怒将,请,愿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差错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无,没有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悼,伤心 《孔雀东南飞》 何意致不厚致,招致,招来 渐见愁煎迫见,被 便言多令才令,美好 多谢后世人谢,告诫告诉 谢家来贵门谢,辞别 阿母谢媒人谢,辞谢 否泰如天地否,坏运气泰好运气 赍钱三百万赍,赠送 叶叶相交通交通,交错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适,出嫁 处分适兄意那得敢自专适,按照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适,刚才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相约渠他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译为“我”《兰亭集序》 列坐其次次(旁边)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信(确实,实在) 所以游目骋怀所以(用来……的办法)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所以 (……的原因 ) 致(情趣) 虽趣舍万殊趣(趋向,取向)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至,及) 《赤壁赋》 举酒属客属(劝酒) 举匏樽以相属属(劝酒) 纵一苇之所如如(往) 方其破荆州方(当)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卒(到底)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盖(如果) 《游褒禅山记》 盖音谬也盖(大概) 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 夫夷以近夷(平坦)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亦相之至(到了)相(帮助) 何可胜道也哉胜(尽,完)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学者(治学的人)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常考知识汇总(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汇总复习 《孙权劝学》 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2.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8.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三)揣摩语言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__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四)课文分析 精品文档

格。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 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 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 将才。 鲁肃:直爽、敬才、爱才;忠厚的长者。 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木兰诗》 重点句子翻译(注意括号内的字词) 1.不闻机杼声。(机杼声) 不能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流水鸣溅溅) 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 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骑鸣啾啾) 精品文档

中考文言文常用词语汇总

2016 中考文言文常用词语汇总 1、义:①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多行不义必自毙)②正义、仁义(舍 生而取义) ③适宜、恰当(引喻失义) 2、焉:①哪里(且焉置土石) ②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 3、夷:①平(船背稍夷)②平和、平易(言和而色夷)③少数民族(四 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4、兵 ①兵士行收兵(《陈涉世家》) ②兵器,武器兵甲已足(《出师表》) 5、并 ①一起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②都并怡然自乐 ③一齐并杀两尉 6、策 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记录策勋十二转(《木兰诗》) 7、诚 ①果真诚如是(《隆中对》) 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③诚心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8、乘 ①[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 ②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③驾(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9、从 ①跟随从先人还家(《伤仲永》)隶而从者(《小石潭 记》)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②由,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③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④堂房亲属赠从弟(《赠从弟》) 10、殆 ①有害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则》) ②大概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隆中对》) 11、道 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②道义伐无道(《陈涉世家》)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12 、艳:①妖艳、艳丽(艳装骑驴)②欣羡(略无慕艳意)《送东阳马 生序》 13、比 ①等到比至陈(《陈涉世家》) ②类比每自比于管仲(《隆中对》) ③靠近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 14、、鄙 ①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②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15、方 ①......... 当时方其远处海门(《观潮》) ②指面积荆之地方五百里,宋之地方五百里(《公输》) ③正方出神 16、芳 ①香花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②香芳草鲜美(《桃花源记》) 17、奉 ①侍奉妻妾之奉 ②吃的穿的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③接受奉命于危难之间 18、负

赤壁赋重点文言文字词归纳

《赤壁赋》重点文言文字词归纳 一、文学常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赤壁赋》即是他此时所作。在词的创作上,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书法上,和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 二、虚词 1.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2)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4)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5)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 (6)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7)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8)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连词,表因果因而、所以)2.之 (1)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2)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3)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取独) (6)不知东方之既白(取独) (7)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取独) (8)纵一苇之所如(取独) (9)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0)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11)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1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13)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14)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3.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词语字义例句 安怎么 (常用在疑问句中)安能辨我是雄雌 尔安敢轻吾射 计安可不豫定(P11) 哪里蛇今安在(P66) 傍靠近,临近双兔傍地走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毕完抄录未毕 并一起二石兽并沉焉 才才干卿今者才略 尝曾经尝射于家圃 尝出游(P66) 辞推脱,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大很,非常自以为大有所益 大惊曰 但只是,只,仅仅等但当涉猎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微颔之 但手熟尔 但知其一

但坐观罗敷(P20) 当对着当户理红妆 独只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对回答叔敖对曰 而表顺接,顺承,承接关系, 有时译作“就”,有时不 译释担而立 睨之久而不去笑而遣之 表示转折,翻译为 “但是”“然而”“却”等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耳罢了见往事耳 渐沉渐深耳 尔同“耳”,罢了但手熟尔 你尔安敢轻吾射尔辈你们这些人尔辈不能究物理 非表示否定,可根据情况译 为“不”或者“不是”非复吴下阿蒙是非木杮 凡凡是凡河中失石服信服众服为确论复再非复吴下阿蒙

盖大概因为盖石性坚重 更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幼年失去父亲欧阳公四岁而孤(P23) 固固然求之下流,顾颠 顾拜访君宜顾之(P11) 郭外城出郭相扶将 何..之怎么……这么……?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何什么何陋之有 同予者何人 将何计略以备不虞(P11) 为什么何不以锯中截而入?(P34)河干河岸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或有时或因而抄录(P23) 即就要即更刮目相待 及等到及鲁肃过寻阳 迹踪迹寻十余里无迹 见了解见往事耳 皆全,都火伴皆惊忙 矜夸奖公亦以此自矜 经儒家经典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竟最终竟不可得

人教版七年级文言文书下注释整理

《世说新语》两则 1.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朝代) __________(人名)组织编写的。 2.解释加点字词: 寒雪日内集 ..雪骤: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俄而 ..:________________ 与儿女讲论文义 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__ 陈太丘与友期行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期日中 太丘舍去 ..:________________ 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去后乃至 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 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_ 3.句子翻译: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撒盐家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太丘舍去,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理解内容: 《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和称谓有什么不同? 5.主旨归纳: 《咏雪》:通过谢家儿女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出一种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传承。 《陈太丘与友期》:通过元方的故事,表现出了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时从从另一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论语》十二章 1.文学常识:①《论语》是__________家经典著作,是记录__________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②孔子,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时鲁国陬邑人。 ③朱熹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2.解释加点字词: 不亦说.乎:___________吾日三省 ..吾身:___________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___________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_________;_________ 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 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 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 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 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 3.长句翻译: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必背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9)

中考必背文言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重点字词 整理 1、发:起,指被任用。 2、于:从。 3、畎亩:田间、田地。畎:田间水沟。 4、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5、筑,捣土用的杵。 6、士:狱官。举于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 7、市:集市。 8、故:所以。 9、任:责任,使命。 10、于:给。 11、是:这。 12、苦:使……痛苦。 13、劳:使……劳累。 14、饿:使……受饥饿。 15、乏:绝。空乏: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16、行:做,所行。 17、拂乱:使……颠倒错乱。 18、拂:违背。乱:扰乱。 19、所以:用来。 20、动:使……惊动。 21、忍:使……坚强。 22、曾:通“增”,增加。益:增加。 23、恒:常常。

24、过:过失。这里指犯错误的意思。 25、然后:这样以后。 26、衡:通“横”,梗塞,不顺。 27、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28、征:表现、表露。 29、发:抒发。喻:了解。 30、入:在国内。 31、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32、拂(bì):同“弼”,辅佐。 33、出:在国外。 34、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35、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 36、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中考必背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重点字词整理重点字词: 1.心:天性,天良 2.熊掌:熊的脚掌,是极珍贵的食品。 3.得兼:即“兼得”,同时获得。兼,同时进行几件事或据有几样东西。得:得到。 4.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取:选取。舍生而取义者也:取:求取。 5.所欲有甚于生者,甚:超过; 于:比。 6.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7.所恶:讨厌的(事物)。恶,憎恨,讨厌。 8.患:祸患,灾难。 9.辟:通“避”,躲避。下同。

七年级文言文实词汇总.docx

七年级文言文实词汇总 隶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属于、附属 直辖市是直接隶属国务院的市(同上) 收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聚、团结 鸣金收兵:收拢、聚拢(同上) 秋收冬藏:收获 收支平衡:收入 行收兵,比至陈:收容 宾客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用作动词 乞或以钱币乞之:求取、讨要 乞哀告怜、乞浆得酒:乞讨、求取(与上同) 扳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攀”,牵、引、拉 扳道、扳手、扳机:转动(通假字与此肯定不同) 称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合适(音chèn) 称心如意:相当、符合(与上同) 称体裁衣:适合(与上同) 众人泯然众人矣:常人、普通人(今义为大家,不同) 受受之天:承受(由接受引申而来) 受宠若惊:接受(与上同) 贤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甚于 选贤举能: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名词(古汉语的用法)(与上不同) 贤妻良母:贤惠、有德行的,形容词(现代汉语的用法)(可以认为与上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人受于人:后天的教育(与今天一般意义上的“人”不同) 忆问女何所忆:思念、回想(古今相同) 忆苦思甜:思念、回想(与上同) 为愿为市鞍马:为此 孰为汝多知乎:认为、以为 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做,句中意为雕刻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市愿为市鞍马:买,动词 市无二价:做买卖、交易(可认为与上同) 东市买骏马:街市、市场,名词 市井小人:市场,名词(与上同) 旦旦辞爷娘去:早晨、天明,与“暮”相对 通宵达旦:早晨(与上同) 戎机万里赴戎机:战争(今已不用) 度关山度若飞:过、渡过、越过 欢度春节、光阴虚度、虚度年华:过(同上) 一年一度、再度申明:量词,次 度又失期:估计、推测(音duó) 朔朔气传金柝:北方、北(通常用这个意义,如朔风、朔方)转策勋十二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鸣声 郭出郭相扶将:外城(内为城,城外为郭) 七里之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同上) 著著我旧时裳:穿、戴(音zhuó,也写作“着”) 帖对镜帖花黄:通“贴” 扑朔雄兔脚扑朔:动弹 迷离雌兔眼迷离:眯着眼 成语“扑朔迷离”的出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真相。卿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辞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推辞、不接受 不辞劳苦、辞谢:推辞(与上同) 停数日,辞去:告辞、告别 辞旧迎新:辞别(同上) 未尝到稍降辞色:言辞、说的话 义正辞严:言辞(同上)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整理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整理 《伤仲永》 王安石 字音:环谒[ya]泯[mǐn]然称[chan]夫[f ú] 虚词用法 之:(1)不能称前时之闻——助词,的。 (2)不受之人——兼词,之于。 (3)卒之为众人——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忽啼求之——代词,代书具 (5)借旁近与之——代词,代仲永 (6)余闻之久也——代词,代这件事 于:(1)环谒于邑人——介词,到。 (2)于舅家见之——介词,在。 (3)贤于材人远矣——介词,比。 (4)受于人者不至——介词,从,引出动作的对象。 自:(1)还自扬州——从。 (2)并自为其名——自己。 然:(1)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

通假字 (1)扳——通“攀”,牵,引。 (2)材——通“才”,才能。 古今异义 (1)自是指物作立就(是:古义:“自是”组合意为“从此”;今义:判断动词) (2)或以钱币乞之(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人;今义:或许,或者。)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4)稍稍宾客其父(稍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5)泯然众人矣(众人: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6)从先人还家(先人:古义:王安石死去的父亲;今义:自己的前辈。) 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意动词 “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以……为惊奇、诧异”的意思“父异焉”之中的“异”,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2)名词作意动词 “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认为……有利可图”的意思 “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3)名词作状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