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

第一章立体农业的概述

第一节立体农业的定义

一、立体农业=立体种植=复种、间种、套种

定义:利用农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进行合理组装,科学配套,形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产生产系统。

1复种:指在一块地一年内种植收获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意义:a充分利用光能b均衡利用土壤养分c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2间种:在同一田块上同一生长期内进行的几种作物相间种植的方式。

意义:a充分利用光能b可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3:套种:在前一茬作物即将收获之前就将后一作物种入其行间、株间的种植方式。

意义:a提高种植复数b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提高光能利用率c避开灾害性气候d有效调节双抢季节劳力过分紧张的矛盾。

二、立体农业: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对外界环境条件要求不同空间差、时间差和生物差特点,在一定地域(或水域)或一定区域内建立起来的多种作物共处,多层次配置,多级质能循环利用的新型农业生产结构。

三、立体农业=集约农业:在一定的区域(或水域)内,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光、热、水等条件,建立多层次配置,多物种共处的一种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种养相结合的高产、高效、集约的农业生产形式。

四、立体农业=开发农业=农业综合开发

主要内容: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实现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二节立体农业的效益

一、经济效益

增加单位面积上获得各种农产品的总产量,同时也部分降低了生产成本。如麦/棉,大麦/凤尾菇

二、生态效益

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了农业的生态效益;改良了农田小气候,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增强了生物的抗逆性。如云南的橡胶/肉桂/茶树/砂仁

三、社会效益

吸收了社会的剩余劳动力,给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繁荣。

第二章立体农业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立体农业的结构

1、物种的结构

指立体农业模式内农业生物种类的组成,数量及其相互关系。

植物——初级生产者——作物产品

动物——次级生产者——畜产品

微生物——分解者——食用菌

理想的结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达到最高的生产效率和最佳的经济效益。

2、空间结构

指各物种的空间分布(包括地上、地下、水域)

要求:增加种植空间厚度、覆盖率、减小叶角,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

3、时间结构

指各种物种在时序(季节)上的不同安排

考虑条件:自然条件,生产条件,生产发育规律,市场需求

4、食物链结构

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食物营养的关系,彼此联结起来的一种链环依存关系。

5、技术结构

指立体农业模式中的技术结合

重点研究物质、能量投入的内容、时间、用量和方法,以及通过外加的技术协调模式和内部种、养、加的关系等。

第二节立体农业的符合尺度

一、土地当量比(LER):指立体农业中不同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与相应单作的单

位面积产量的相对比值之和(LER=R1/M1+R2/M2+……)

二、收益当量比(RVT):立体种植产生的产值与两个单作中产值最高的一种作物

的比较值(RVT=(p1+ap2)/am1)

三、间作置换值(RVI): RVI=(p1+ap2)/(am1-C)

第三节立体农业的生态学原理

一、整体效益原理:整体功能大于个体功能之和的原理

二、生态位原理:群落内的各种生物通过复杂的关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每一种生物都处在

一个对它来说最合适的位置上,这个位置称为生态位。

1、基础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理论上所能生存占据的最大资源空间

2、实际生态位:当物种存在竞争或者捕食关系时,物种生存和利用条件没有基础生态

位那么大,只能占据基础生态位的一部分的情况

三、食物链原理:立体农业中立体农业中食物链较短,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较低。

四、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整体的自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很强,物质循环和再生能力很

强。例如:可以充分利用系统中的废弃物

五、生物种群的相生相克原理:通过物种结构、时间结构来调节生物种群,以达到充分利用

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六、生物与环境协调进化原理

第四节立体农业的种群竞争生产原理

一、定义:自然界中,尽管有些物种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相似,但由于存在物种间的生态

位分异现象,对资源需求各有其特殊性,竞争较弱,两者之间可以长期共存

二、竞争生产原理的增益机制

(一)、光环境的共利机制

单一群体最适宜密度情况下,光也有一部分通过透射、散射、反射漏光而成为无用光。只有一部分被叶片吸收,且被吸收的也只有部分用来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光能利用率=光截获率x光转化率

即lue=pn/lo(pn为净光合产物;lo为总的入射光)

增加第二作物后:光截获率增加,转化率增强,所以净光合同化率增加(二)、土壤环境共同机制

单一群体:1、吸收养分比例不同;2、根系分布层不同;3、不同养分在土壤中的移动性不同

立体农业中,通过作物间套作实现土壤环境共同机制

第五节、立体农业中的化感作用

一、定义

化感作用:一种植物释放某种化学物质,对另一种植物的萌芽,生长发育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二、化感物质

(1)水溶性有机酸、直链醇、脂肪族醛和酮

(2)简单的不饱和内酯

(3)长链脂肪酸和多炔

(4)鲲类

(5)简单的酚、苯甲酸及其衍生物

(6)肉桂酸及其衍生物

(7)类黄酮

(8)单宁(类菇)和甾类的化合物

(9)氨基酸和多肽

(10)生物碱和氰醇

(11)硫化物和芥子油苷

(12)嘌呤和核苷

三、化感作用的植物

(一)相互抑制的植物

(1)木本植物:胡桃、刺槐、柳树、苹果树、桃树、桉树、女贞、皂类、蔷薇、柏树、松鼠、榆树、油桐等。

1、柏树与梨、苹果、海棠、葡萄、不能共生。

2、松鼠与梨树不能相伴(否则梨树的叶子、果实会产生黄斑)。

3、榆树对葡萄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榆树使柑桔天牛发生严重)。

4、油桐和泡桐会使苹果紫纹羽病加重。

5、刺槐严重抑制苹果、梨、李等多种果树的生长。

6、核桃叶和根系分泌的胡桃醌,经雨淋进入土壤后毒性很大,危害松树,苹果,西红

柿等植物。(榆树—枣树松树—云杉白蜡树—栎树白桦—松树)相克(2)花卉植物

丁香—铃兰香薄荷、月季—其香味对其他花卉有抑制作用

丁香—水仙丁香—紫罗兰—郁金香—勿忘我玫瑰—木槿草夹竹桃叶

和根、皮分泌夹竹桃和胡桃醌绣球花—茉莉大丽花—月季玫瑰—丁香水

仙—铃兰

(3)蔬菜植物

番茄—黄瓜、萝卜、生菜、白色、甘蓝芹菜—莴苣(种子有抑制发芽的作用)(4)大田作物

小麦、高粱、向日葵、水稻、燕麦、稞麦、甘蔗、芝麻、烟草、黄豆、花生、玉米——作物本身有自毒作用,故不能连作。

(5)中草药

根类药材:人参、三七、地黄、丹参、贝母、桔梗—作物本身有自毒作用。

(二)相互促进的植物(可共生)

马铃薯—豌豆、菜豆烟草—玉米洋葱—甜菜葡萄—紫罗兰白菜—甜玉米百合—玫瑰(插花时延长花期)山茶花、茶梅、红梅油菜—减少霉病朱顶红—夜来香山茶—葱兰石榴花—太阳花举绣球—月季松树—杨树

四、化感作用的方式

直接作用:直接影响间接作用:借助于其他物质而起作用

化感物质释放的途径:根系分泌、残体微生物分解、茎叶挥发、雨水或露水淋洗

五、影响化感物质产生释放及其作用的因素

1、遗传因素(不同作物)

2、环境因素:胁迫:干旱、淹水

3、微生物

六、植物化感效应的应用

1、生物防治:(1)杂草(如提取桉树脑制成除草剂)

(2)有益的植物组合(如豆科与玉米间套作)

(3)减少化感效应造成的损失(4)河道清理

(5)藻类生物的控制(如水葫芦)

第六节立体农业的增产原理

一、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

1、土地资源(空间)

2、光能

3、水资源(利用深浅根分布的间套种)

4、营养

二、提高物质能量的转化效率。如:多物种,高转化效率、链加环

三、充分利用生物学的互补效益

间套种:高矮、阳生与阴生、深根与浅根

第三章立体农业模式

一、稻田立体模式

1、形式(充分利用水、茬口、田埂、土地、光资源)

稻——鱼——鸭——灯稻——鱼——鸭——萍稻——鱼——萍——大豆/果树(田埂)

第一层次:田埂,如瓜,果,豆等第二层次:水稻

第三层次:萍(水面或地面)第四层次:鱼(水体)

2、稻田立体模式的结构分析

①物种结构

初级生产:稻为主体;萍、藕、瓜、豆、果等;地上、地下

初级生产者:鱼、鸭、娃、蟹

分解者:食用菌、微生物

②空间结构

五个层次,包括1、中的四个层次,第五层次:莲藕

③时间结构

不同茬口

④食物链结构

第一生产者:水稻、莲藕、浮萍、瓜果等

第二生产者:鱼、鸭、蛙、蟹等

第三生产者:食用菌等

⑤技术结构

第一生产者的高产栽培技术;第二生产者的高产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营销技

术。

二、蔗田立体模式

1、形式:行间、株间

下种——封行→光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

砍收——封行(利用方式:实行间套种,如大豆、花生、西瓜、

蔬菜→封行前食用菌→封行后)

3、蔗田(旱地)立体模式的结构分析

①物种结构

初级生产者(甘蔗)、次级生产者(如禽畜——鸭、牛、鹅)、分解者(食

用菌、微生物)

②空间结构

第一层次——甘蔗、第二层次——瓜果、蔬菜等、第三层次——鸡、鹅、

③时间结构

砍收——下种——封行

④食物链结构

第一生产者:甘蔗、间套种作物次级生产者:鸡、牛、鹅分解者:食

用菌

⑤技术结构

第一生产者的高产栽培技术,第二生产者的高产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养

殖技术

三、果园立体模式

四、综合型立体农业模式(生态农场)

特点:①因地制宜②综合性的(产中、产前、产后)③稳定性

如:马亚农场——农业、林业、养殖业(猪、牛、鸭、鱼等)

平时作业——浅谈立体农业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农业生态模式——浅谈立体农业 课程名称:农业生态学 任课教师:杨瑞吉 专业:农村区域发展 班级:2013级1班 学号:222013326032026 姓名:蒙姜宇 成绩: 2014年11月19日

农业生态模式——浅谈立体农业 蒙姜宇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关于立体农业这一学术名词,早在20世纪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J.R.smith教授曾概括为:立体农业是“种植业、畜牧业与加工业有机联系的综合经营方式。”由于近些年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被重视,相关研究人员积极倡议建立立体农业模式。本文以立体农业的定义、历史发展、模式和特点及作用这五大方面来浅谈立体农业。 关键词:立体农业定义历史模式特点作用 一、关于立体农业的定义 关于立体农业的定义问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立体农业是多种相互协调、相互联系的农业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在空间、时间和功能上的多层次综合利用的优化高效农业结构。 立体农业是指利用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兴利避害,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把不同生物种群组合起来,多物种共存、多层次配置、多级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种养的农业经营模式。 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就是利用光、热、水、肥、气等资源,同时利用各种农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在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空中以及前方后方同时或较互进行生产,通过合理组装,粗细配套,组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产优质生产系统,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如在葡萄地里种草莓、草莓收后种菜等。鸭河口库区,水库水面发展网箱养鱼、银鱼养殖及库汊养鱼开发,环库发展猪鸡水禽立体养殖,这也是立体农业的典型。 还有其他的定义,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经过以上分析,可把立体农业的概念总结如下:立体农业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的新发展,是传统农业精华的优化组合。具体地说,立体农业是多种相互协调、相互联系的农业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在空间、时间和功能上的多层次综合利用的优化高效农业结构。 二、我国立体农业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立体农业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立体农业最早产生农作物的间作套种,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利用江河低洼地挖塘培基、水塘养鱼、基面栽桑、植蔗、种植瓜果蔬菜或饲草,形成“桑基鱼立体农业塘”、“蔗基鱼塘”或“果基鱼塘”等种植和养殖结合的生态农业系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立体农业。但对中国立体农业的研究仅10多年历史,其理论还处于探索阶

农业特点与分类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一、农业生产的特点与分类 一、整体知识结构: 农业生产的特点 地域性 农业生产的特点 季节性和周期性 农业的分类 种植业 按生产对象分类:混合农业 畜牧业 粗放农业 农业分类按投入程度分类 密集农业 自给农业 按产品用途分类 商品农业 二、重点、难点突破 (一)农业生产的特点 1、农业生产的特点(见表5-1): 理解农业生产特点的关键是动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和动植物生长发育的时间规律性。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时间性有所减弱。因为一定地域的人们,一方面可以通过劳动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而发展农业生产;另一方面,由于科技进步,人们进行农业生产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

(二)农业的分类: 1、按生产对象: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混合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西方国家多采取谷物与牧草轮作方式)。 2、按投入多少: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其中密集农业也称集约农业。并可分为劳动密集型农业(如亚洲的水稻种植业)和资金密集型农业(如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当今世界的农业主要是密集型农业。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出现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工厂化生产方式: (1)农业的工厂化生产属于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密集农业;是随着现代科技发展而出现的,亦属于现代农业的新发展;它既包括属于种植业的蔬菜、花卉的温室栽培,又包括属于畜牧业的工厂化畜禽饲养。 (2)玻璃温室技术是利用温室,人工调节阳光、温度和水分,创造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彻底改变“春种秋收,夏管冬藏”为“四季常青,全年收获”的农事程序,又称之为“植物工厂”。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化过程,植物工厂化栽培在大中城市郊区将发展成为重要的产业部门。植物工厂在现代农业中还是一种新事物,它是农业中最精致、最集约的发展阶段,它综合运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通过电脑控制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实现蔬菜、花卉等农作物高产、优质。当前虽属设备复杂、投资较高的产业,但无疑为人类未来的食物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玻璃温室这种植物工厂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目前荷兰这个世界性的花卉生产基地,每天用飞机将那里花卉工厂生产的花卉运往世界各地。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玻璃温室尚处于起步阶段,根据其科技与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发展与玻璃温室类似的塑料大棚或地膜覆盖栽培。这种措施在低温、冷凉热量不足的地区起到增温保墒、增产增收的效果。所以发展最快、面积最大、效果最好的要数我国。塑料大棚与地膜覆盖栽培,是我国传统精细农艺与现代科技结合的典范,但与玻璃温室差距较大。 (3)工厂化养殖:是在建造的工厂化养殖场里饲养畜禽,其生产实现机械化、自动化。这种工厂化养殖场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由于那里人们生活水平高,肉、奶、蛋在食物结构中比例大,促进了对牛肉、猪肉、牛奶、禽蛋的需求量。工厂化生产,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但它必须和饲料生产相结合。在肉牛、肉猪饲养上,采用科学方法,注意饲养配方,使用围栏以缩短育肥时间,提早上市。在乳牛饲养上,目前欧美国家采用电力吸奶,真空吸奶等技术,简化了消毒过程,加上道路的改善、车速的提高及包装的改进,储存期的延长可以使生产牛奶的养殖场建在离城较远的地方。对流质鲜奶需求量不大的国家或地区,就需要把牛奶加工成奶粉、黄油、奶酷等制品,远销其他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工厂化养殖场发展较快。 3、按产品用途分: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商品农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商品农业普遍进行专业化生产,生产规模大。一般情况

【概念区分】精准农业、立体农业、垂直农业

【概念区分】精准农业、立体农业、垂直农业 农业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简单循环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伴随着技术的腾飞和农业资源的日益紧缺,更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农业形式不断涌现,如精准农业、立体农业、生态农业、垂直农业、白色农业等等。 这些听上去有点高级的名词看似专业,但并不难理解,其中有很多在已经被运用在了实际的生产中。 精准农业 【专业解释】“精确农业”指的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 P S)、地理信息系统(G I S)、连续数据采集传感器(C D S)、遥感(R S)、变率处理设备 (V R T)和决策支持系统(D S S)等现代高新技术,获取农田小区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如土壤结构、地形、植物营养、含水量、病虫草害等)实际存在的空间及时间差异性信息,分析影响小区产量差异的原因,并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区域对待,按需实施定位调控的“处方农业”。 【大白话】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农业进行定位、定时、定量的耕 作。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下的农作物有针对性地采用最合理的耕种方式,以提高产量、节约成本、降低风险。现在常见的现代化农 具,包括自动驾驶控制设备、卫星导航定位、小型植保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都是精准农业的应用工具。 立体农业 【专业解释】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是利用光、热、水、肥、气等资源,同时利用各种农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在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空中以及前方后方同时或较互进行生产,通过合理组装,粗细配套,组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产优质生产系统,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早在20世纪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J.R.s m i t h教授曾概括为:立体农业是“种植业、畜牧业与加工业有机联系的综合经营方式。” 【大白话】其实从20世纪初期提出的立体农业时至今日也不过如是,无非就是要求对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合理配置资源。如林地的株间、行间混交和带状、块状混交;水体的混养、层养、套养、兼养等均属之。再如在葡萄地里种草莓、草莓收后种菜等,都是立体农业的种植方式。鸭河口库区,水库水面发展网箱养鱼、银鱼养殖及库汊养鱼开发,环库发展猪鸡水禽立体养殖,这也是立体农业的典型。 生态农业 【专业解释】生态农业简称E C O,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

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培训

农业生态种植进一步发展着眼于整个大农业种植系统,它包括农业的广度,即生物功能维;农业的深度,即资源开发功能维;农业的高度,即经济增值维。它不是通常直观的立体农业种植,而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与当前“循环经济”的概念相似。 上述3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对立体农业进行理论尝试,都是对传统平面农业单作的扬弃。第一种概念的边界只限于立体多层种植,是农作物轮作、间作、套作在现代农业技术下的延伸和发展, 由于概念边界过窄,局限于种植业内部的山、水、田、滩、路的多维利用,忽略了兴起中的食用菌、农牧药材、种植,以及庭院种、养加工,容易使立体农业同间作、套作混淆起来;第二种概念能够反映出当代中国立体农业的本质特征,它既有区域内垂直梯度的立体种养循环布局,又有单位面积(水体)立面空间的种养(加工)合理配置;第三种概念边界过宽,包容农、工、商综合发展,边界的无限延长无疑否定了立体农业本身的特点,造成与生态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现代化之间的概念重叠和模糊,失去了立体农业存在价值。 经过以上分析,可把立体农业的概念总结如下:立体农业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的新发展,是传统农业精华的优化组合。具体地说,立体农业是多种相互协调、相互联系的农业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在空间、时间和功能上的多层

次综合利用的优化高效农业结构。 立体农业的模式是以立体农业定义为出发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人类生产技能,实现由物种、层次、能量循环、物质转化和技术等要素组成的立体模式的优化。构成立体农业模式的基本单元是物种结构(多物种组合)、空间结构(多层次配置)、时间结构(时序排列)、食物链结构(物质循环)和技术结构(配套技术)。立体农业的主要模式有:丘陵山地立体综合利用模式;农田立体综合利用模式;水体立体农业综合利用模式;庭院立体农业综合利用模式。 立体农业的特点集中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集约”,即集约经营土地,体现出技术、劳力、物质、资金整体综合效益;二是“高效”,即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的潜力,同时提高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三是“持续”,即减少有害物质的残留,提高农业生产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质量,增强农业后劲,不断提高土地(水体)生产力;四是“安全”,即产品和环境安全,体现在利用多物种组合来同时完成污染土壤的修复和农业发展,建立经济与环境融合观。总之,开发立体农业、发挥其独特作用,可以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的潜力,提高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缓解人地矛盾,缓解粮食与经济作物、蔬菜、果树、饲料等相互争地的矛盾,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通过间作、套作、混作等立体种养、混养等立体模式,较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物

立体农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立体农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班次:1002601 学号:24 姓名:罗胜飞 摘要:本论文向大家介绍中国当前两大成功立体农业模式:鱼塘-台田模式与桑基农业,并把这两种不同模式具体分析比较了一番,更根据实际情况改进并形成了一种更加合理的 模式。 关键词::鱼塘-台田模式桑基农业可持续发展立体农业 中国当今社会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出现了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在此之际,中国想利用立体农业来解决这个在农业用地方面的短缺问题,并创造了两大成功立体农业模式:鱼塘-台田模式与桑基农业。那什么是鱼塘-台田模式呢?什么是桑基农业呢?他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如何完善它们呢? 一、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就是利用光、热、水、肥、气等资源,同农业又称层状农业。着重于开发利用重直空间资源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在单位面积上,利用生物的特性及其对外界条件的不同要求,通过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有机结合,建立多个物种共栖,质能多级利用的生态系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内容有:根据不同生物物种的特性进行垂直空间的多层配置;自然资源的深度利用,主产品的多级、深度加工和副产品的循环利用;技术形态的多元复合等。立体农业分异基面和同基面两种类型。异基面立体农业指不同海拔、地形、地貌条件下呈现出的农业布局差异。如云贵高原在河谷地带和低山区水田以冬作物――水稻一年二熟为主,旱地以小麦一玉米、甘薯一年三熟或二熟为主,还可种植热带、亚热带瓜果;半山区以一年一熟水稻或一年二熟旱作物为主;高山区只种玉米、马铃薯、荞麦等一年一熟旱粮;桑基鱼塘、果基鱼塘等属微观异基面立体农业。同基面立体农业指同一块田地上的间混套作及兼养动物、微生物的立体种养系统。如林粮或粮菜间作、稻田养鱼、农田插种食用菌等。合理的立体农业能多项目、多层次、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力,并且有利于生态平衡。鱼塘—台田系统是水陆复合人工生态系统,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进行规划、实施和建设的。鱼塘—台田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了相互利用,相互促进,多层次、多方位的立体生产方式,实现了微观上的专业化和宏观上的综合化的高度结合,可以保持生产中获得最佳的经济产出,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 二、鱼塘-台田模式和桑基鱼塘模式 鱼塘台田模式是在无法搞农业种植的重盐碱地里,根据挖塘(挖沟)渗盐碱的原理,挖塘筑台田,使修筑的台田盐碱下渗后能成为无盐碱良田,种植各种农作物或建立植桑基地养蚕等,再在塘里养鱼,这是一个改造盐碱地的良好成功模式。 桑基鱼塘是一种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鱼塘—台田模式与基塘农业的比较分析 相同点:都是立体农业模式。洼地挖塘,塘中养鱼,基上发展种植、林果业。 不同点:农作物种类不同。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基上种甘蔗,或种果树或种桑,并与当地农产品加工联系在一起,形成蔗基一制糖,果基—罐头,桑基—养蚕一缫丝业。而黄海平原的“鱼塘一台田”,则形成鱼—果—粮、鱼—果—棉、鱼—果一菜、鱼一果一草(饲料)模

高中三种基塘模式对比

高中三种基塘模式对比 (2011-12-12 20:10:18) “桑基鱼塘”农业模式 基塘式水陆结合模式以我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为典型代表。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常闹洪涝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在一些低洼的地方,把低洼的土地挖深为塘,将泥土堆砌在鱼塘四周成塘基,可减轻水患。这种塘基的修筑可谓一举两得,塘中养鱼,基上种植桑树、甘蔗、果树和花卉,以塘泥作桑、蔗、果树的肥料,桑叶养蚕,蚕粪、桑叶、蔗叶作鱼饵,塘基互养,形成水陆互养的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在基上种果树、蔬菜、甘蔗,分别称为果基鱼塘、菜基鱼塘和蔗基鱼塘。 后来由于国际贸易对丝绸需求的扩大,种桑养蚕的获利大大超过了水果的收益,果基鱼塘的生产方式,逐渐演变为鱼塘里养鱼,塘基上种桑树的桑基鱼塘。桑基鱼塘基上的桑树是生产者,蚕以桑叶为食,是第一级消费者,生产丝、茧、蛹,排出蚕粪。塘里的鱼是第二级消费者,为充分利用各种饲料和立体空间,施行不同鱼种分层放养,上层鱼吃剩的残余物及粪便成为下层鱼的饲料,鱼类的排泄物和其他动植物的残骸又被微生物分解为含氮、磷、钾的简单物质,混入塘泥。这种塘泥肥力高、肥效长,又有抗旱和防止杂草滋生的作用,是施用于桑基的好肥料,从而进入新的循环。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水陆相互联系、动植物相互作用、物质循环和能量层层利用的农业生态系统,形成“桑茂、蚕壮、鱼肥大,鱼肥、泥好、桑茂盛”的有机联系。桑、蚕、鱼、泥互相依存、互相帮促进的良性循环,避免了洼地水涝之憋,营造了十分理想的生态环境,收到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低洼地积水内涝的问题,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台田—鱼塘”模式 台田—鱼塘系统是水陆复合人工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进行规划、实施和建设的。黄淮海平原低湿地区,地势低平,渍涝严重,科技工作者“因洼制宜”摸索出了低湿地的治理模式,即台田—鱼塘模式。以辛店洼为例,该地地势低平,地下水位较高,挖沟困难,排水更困难的特点,变挖沟为挖鱼塘,筑台田,变排水为蓄水。台田地势增高,地下水位降低,摆脱了渍涝危害,为农林果牧的发展提供了较优越的生产条件;台田坡地和台地上的盐分、养分和有机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对鱼塘水质产生影响;台田种植的粮食、饲草等是鱼类饵料来源;鱼塘底泥也可作为有机肥料肥田;蓄水而成的鱼塘,可以养鱼养鸭,栽种水生经济作物,这样就构成了台田-鱼塘互相促进,物质、能量良性循环利用的立体开发模式。 台田-鱼塘模式可细分为以鱼为中心的鱼一果一粮、鱼一果一棉、鱼一果一菜、鱼一果一草(饲料)等四种立体种养模式。台田-鱼塘系统包括鱼塘和台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两个子系统,子系统各有自己的物种结构。从鱼塘物种结构来看,表层养鸭,上层养白鲢和鳙鱼,中层养草鱼,底层养鲤鱼、鲫鱼。草鱼吃草,其粪便可作水体中的浮动植物的养料,并增加水体中絮凝物,成为鲢鱼、鳙鱼的饲

立体农业

第一章立体农业的概述 第一节立体农业的定义 一、立体农业=立体种植=复种、间种、套种 定义:利用农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进行合理组装,科学配套,形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产生产系统。 1复种:指在一块地一年内种植收获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意义:a充分利用光能b均衡利用土壤养分c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2间种:在同一田块上同一生长期内进行的几种作物相间种植的方式。 意义:a充分利用光能b可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3:套种:在前一茬作物即将收获之前就将后一作物种入其行间、株间的种植方式。 意义:a提高种植复数b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提高光能利用率c避开灾害性气候d有效调节双抢季节劳力过分紧张的矛盾。 二、立体农业: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对外界环境条件要求不同空间差、时间差和生物差特点,在一定地域(或水域)或一定区域内建立起来的多种作物共处,多层次配置,多级质能循环利用的新型农业生产结构。 三、立体农业=集约农业:在一定的区域(或水域)内,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光、热、水等条件,建立多层次配置,多物种共处的一种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种养相结合的高产、高效、集约的农业生产形式。 四、立体农业=开发农业=农业综合开发 主要内容: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实现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二节立体农业的效益 一、经济效益 增加单位面积上获得各种农产品的总产量,同时也部分降低了生产成本。如麦/棉,大麦/凤尾菇 二、生态效益 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了农业的生态效益;改良了农田小气候,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增强了生物的抗逆性。如云南的橡胶/肉桂/茶树/砂仁 三、社会效益 吸收了社会的剩余劳动力,给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繁荣。 第二章立体农业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立体农业的结构 1、物种的结构 指立体农业模式内农业生物种类的组成,数量及其相互关系。 植物——初级生产者——作物产品 动物——次级生产者——畜产品 微生物——分解者——食用菌 理想的结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达到最高的生产效率和最佳的经济效益。 2、空间结构 指各物种的空间分布(包括地上、地下、水域)

高考地理小专题——立体农业

高考地典型例题一:下图示意H市及其周边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3分) 拥有百万人口的H市为我国西南地区较富庶的重工业城市。该市及其周边地区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水果和冬季蔬菜生产基地,也是我国立体农业的典型区。 (1)指出该地区发展立体农业的有利地形条件。(6分) (2)分析该地区河谷可种植优质热带水果的有利气候条件。(9分)(3)简析该市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的有利社会经济因素。(8分) 典型例题二: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江西省某日天气形势图

材料二:表四:江西省某县土利用构成变化 材料三:为了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该县在农业开发过程中,因地制宜,建立起了立体农业体系(如图13所示),实现了农业的良性循环。 (1)此时南吕的风向为 _______ ,简述锋面系统过境后南吕的天气状况。 (2)据材料二,分析该县在土地利用中最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__________ 。为了有效防治该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

展,该县逐步建立了与当地环境协调一致的生态系统。根据表四中数据变化情况,例举该县在土地利用上所采取的措施。 (3)结合材料三说明该县农业发展的方向和立体农业的布局。(4)该地区是我国酸雨危害严重地区,该地区多酸雨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_________ 。简述酸雨的防治措施。 典型例题三:(22分)图为我国某省区图,据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中所示省区的地形特征并说明理由。(8分) (2)说出甲河与乙河之间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并从生产要素投入、产品用途和经营规模等方面概述其生产特点。(8分) (3)图甲为A县土地垂直分布与土地利用状况图,图乙为A县农村生活能构成图,设想如何促进A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6分)、 典型例题四:读图20“千烟洲位置图”和图21“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生态立体农业示范基地实施方案

生态立体农业示范基地实施方案

前言 作为库区移民大县的某,在三峡成库、完成移民搬迁任务、转向后续发展、促进移民安稳致富的历史新时期,当前面临“库区产业尚不发达”、“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尚需进一步改善”等等诸多现实问题。要真正实现“和谐、富足、文化、生态”新某、特色渝东门户的远大目标,急切需要我们深刻学习领会、着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不断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兴实事求是之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既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三峡库区人文精神,又抢抓三峡后续工作机遇,切实争取、利用好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还让宝贵的资源、资金及时用在刀刃上,用出效率、用出效益,切实通过不断深度开发产业,通过创业,带动移民及非移民致富,为“同心同德建设和谐稳定的新库区”的实现而不断添砖加瓦。 在此大背景下,根据业主的自身特长、意愿和调研、学习成果,选择了黄膳及鱼养殖发展项目。 黄鳝又称鳝鱼,鲤鱼、鲫鱼、鳊鱼、鳙鱼、草鱼、泥鳅、鲶鱼等一样属淡水鱼。肉厚刺少,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能做各种佳肴美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受人们欢迎的滋补水产品。有“无鳝不成席” 之说。 黄鳝,每100克肉中合蛋白质18.8克、脂肪0.9克、磷150毫克、钙380毫克、铁16毫克、维生素A428国际单位,还含有黄鳝素A、B 及硫胺素等。黄鳝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它性温味甘无毒,入

肝、脾、肾三经。孕妇常吃黄鳝可以防治妊娠高血压。膳鱼头能够治疗痢疾与积食不消。其皮可以治疗妇女乳房硬肿疼痛。其血甘咸无毒,可以祛风、活血、壮阳,还可以治疗面神经麻痹所引起的口眼歪斜。 从中医学角度来说,黄鳝是偏温的,它有补益气血,补虚的作用,用在病后体虚,气血不足,头晕眼花,有很好的作用。性味甘温,具有补五脏、填精血的作用。 日本研究发现,黄膳中含有能降低血糖的黄鳝素A、B,常常食用有利于控制病情,黄膳鱼素A与黄鳝鱼素B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日本营养学家熊本正一的研究表明:清炖黄膳可以治疗糖尿病。 我国黄鳝野生资源原本极为丰富,但近年来受农药污染以及笼捕、电捕和药捕等影响,野生资源量锐减,若不大力发展人工养殖,供需紧张的局面还将进一步加剧。 黄鳝,人工养殖,由此应运而今生。 我国黄鳝的人工养殖主要集中在苏浙沪皖以及河南、四川和两湖等省市,其中江苏省以及浙江湖州、湖北荆州等地有规模化养殖。我县黄膳除少量野生采集供应的外,县内养殖未成气候,几乎均是县外提供。 鳝鱼为变温动物,只要水温适宜(10—32℃),全年均可进行放养。 黄鳝生命力强,容易运输,适合鲜活上市,可以长途贩运、销售的长距离运输。

休闲农业的7种模式30种类型

一:田园农业旅游模式 即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田园农业游 以大田农业为重点,开发欣赏田园风光、观看农业生产活动、品尝和购置绿色食品、学习农业技术知识等旅游活动,以达到了解和体验农业的目的。如上海孙桥现代农业观光园,北京顺义“三高”农业观光园。 ?园林观光游 以果林和园林为重点,开发采摘、观景、赏花、踏青、购置果品等旅游活动,让游客观看绿色景观,亲近美好自然。如四川泸州张坝桂园林。 ?农业科技游 以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重点,开发观看园区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温室大棚内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使游客增长现代农业知识。如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园。

?务农体验游 通过参加农业生产活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让游客接触实际的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特殊的乡土气息。广东高要广新农业生态园。 二: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利用民俗歌舞、民间技艺、民间戏剧、民间表演等,开展乡土文化游。如湖南怀化荆坪古文化村。 ?民族文化游 利用民族风俗、民族习惯、民族村落、民族歌舞、民族节日、民族宗教等,开展民族文化游。如西芷拉萨娘热民俗风情园。 三:农家乐旅游模式

利用当地民俗文化,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娱乐、休闲。如贵州郎德上塞的民俗风情农家乐。 ?民居型农家乐 利用当地古村落和民居住宅,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如广西阳朔特色民居农家乐。 ?休闲娱乐农家乐 以优美的环境、齐全的设施,舒适的服务,为游客提供吃、住、玩等旅游活动。如四川成都碑县农科村农家乐。 ?食宿接待农家乐 以舒适、卫生、安全的居住环境和可口的特色食品,吸引游客前来休闲旅游。如江西景德镇的农家旅馆、四川成都乡林酒店。 ?农事参与农家乐 以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业工艺技术,吸引游客前来休闲旅游。 四:村落乡镇旅游模式 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

鱼养殖及立体农业创业计划书

鱼养殖及立体农业创业计划书 1、概述 以发展农业,改变农村面貌为目的,走自主创业和开创特色新农业企业化之路,兼顾农村、农民和农业型企业三者的利益和发展。以鱼养殖为项目启动,逐步发展鱼特色餐饮、鱼观光垂钓型餐饮、立体种养殖生态农业及其观光旅游餐饮产业、农产品深加工的系列化新型“农”字号企业,最终依靠科研创新,形成一个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大量农产品生产和科研基地的、具有大量销售网点和渠道的、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产业集团。逐步扩大产业链,创造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绿色农业、餐饮、观光和农产品深加工产品品牌。 2、创业目的 以发展新型农业企业为目的,以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改变当地农村面貌,增加农民收入为己任。企业和当地农村和谐发展,共同组成富裕、文明、生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 3、创业预想 3.1前期以个人或多人投资为主,逐步、有条件的吸纳社会资金和风险资金以寻求发展,最终实现股份制和上市经营。 3.2创造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绿色农业、餐饮、观光和农产品深加工的产品品牌。 3.3通过自身发展和借助一部分的外部力量,逐步形成一个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大量农产品生产和科研基地的、具有大量销售网点和渠道的、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产业集团。 4、项目推进简介 4.1项目初始阶段 4.1.1简介:淡水鱼,学名克氏螯虾,又称鱼、大鱼、大红虾。该虾原产于南美洲,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日本传入我国,现已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该虾属温热带淡水虾类,适应力强,繁殖率高,食性杂,生长快,抗病,耐高温,耐低氧,离水数小时也不会死亡。虾肉味细嫩,营养丰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而脂肪含量较低,并含较多的原肌球蛋白和副肌球蛋白,可食部分较高。深受国内消费者喜爱,出口量也日渐增加,销售和收购价格不断上升,养殖前景和效益均看好。 4.1.2本阶段为项目的启动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鱼的养殖和出售,是项目的起始阶段和操作最为简易的阶段。 4.1.3所需资源:需要3-5亩的水塘、一定的鱼养殖经验(可通过外部学习和养殖后经验的摸索)、种苗(虾种规格2.5~3厘米的,每亩放养1.5万~2万尾或自行育种200斤种苗放养一亩田)、1-2名工人和一些食料。

生态立体农业新模式果园种草

上海农业科技2003—2 生态立体农业新模式——果园种草 / 邵汉池吴余良沈丹锋张文明邵文捷(江苏省宜兴市农林学会214200) 三叶草是一种豆科牧草,植株矮,匍匐生长;主要生长期在秋、冬、春季,夏季处于休眠状态;、一年播种,多年生长。引入果园后,表现良好,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果园地面覆盖草种。 1臼三叶草栽培技术 白三叶草为豆科三叶草属多年生牧草。茎匍匐生长,长30~60cm;主根短,侧根发达,有根瘤固氮。春播的当年和秋播的次年就能形成密集草层。自三叶喜温凉湿润气候,较耐荫、耐湿。耐热和耐寒力较红三叶强,南方山地、丘陵、果园均可种植。对土壤要求不严,耐酸性强,pH4.5的土壤上也可生长,不耐碱。白三叶鲜草粗蛋白含量丰富,各种畜禽喜食。每年刈割鲜草4~5次,亩产量4000—5000妇。1.1整地白三叶种子细小,幼苗顶土力差,播种前务必将地整平耙细,以利于出苗。在土壤粘重、降水量多的地方种植,应开沟作畦以利排水。山地种植利用鲜草的,宜选择较为背阴或土壤较为湿润的地块种植。 1.2播种以9~10月秋播为最佳,也可在3~4月春播。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9月中旬前后播种。每亩播种量O.5l(g,散播或条播,条播行距30锄。用2~3kg沃土拌种后播种较好。 1.3施肥以磷钾肥为主,适量施用氮肥。播前每亩施过磷酸钙20~25kg以及一定数量的厩肥作基肥。出苗后植株矮小、叶色黄要施少量氮肥,每亩施10kg尿素或20kg硫酸铵,促进壮苗,提高产草量。1.4田间管理白三叶草苗期生长缓慢,易受杂草侵害,应勤除杂草。在苏南地区,9月播种,次年5月中旬盛花,花期草层高15~20锄,是刈割利用的适期,可将收获的鲜草堆放在果树树盘内,腐烂后作为果树的肥料。刈后再生能力强,迅速形成二茬草层覆盖草地。在高温季节,白三叶停止生长。在形成草层覆盖后2~3年间要及时祛除大杂草。如果因夏季高温干旱形成缺苗,可在秋季补播,恢复草地生产力。白三叶病害少,但收割不及时,有时也有褐斑病、白粉病发生,可先刈割利用,与果树~起用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或多菌灵等防治。 1.5采种自三叶花期长。4~7月种子陆续成熟,种子成熟集中于6月。宜在多数花球呈褐黑色时一 次性连草收割采种,也可以从5月底开始分批多次采摘种子。 2果园种草的生态效应 2.1培肥改土、提高无机化肥的利用率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果园±壤重要的肥力标志之一。我国北方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在l%以下,南方果园也只有1%左右。果园种草可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连续种草3~5年,有机质含量可增O.2~O.5%,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可提高化肥利用率。如果直接施用各种化肥,由于土壤固定、肥料挥发淋溶和流失等,果树对各种化肥吸收利用较低。果园种草之后,一方面由于改土作用提高了土壤的吸附性、吸水性和缓冲性,草腐烂之后所生成的腐殖质与粘土结合形成的有机质团聚体比无机质团聚体的吸附能力要大10倍;另一方面草肥和化肥同时结合施用,实质上是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 2.2抑制杂草、增加地表覆盖度果园实行三叶草间作后,明显抑制其他杂草的生长和繁殖,杂草种类与数量都明显减少,地表覆盖度明显增强。我们对二龄果进行调查:清园区杂草种类达8~13种,三叶草阎作区杂草种类仅为2~7种,减少42.5~61.7%;杂草量减少更多,达54.6~73.8%。三叶草间作区对波斯婆婆娜、繁缕、板蓝菜等三种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覆盖度也明显提高,清园区的覆盖度只有30~70%,而二叶草间作区覆盖度达95~100%。 2.3抑制水土流失、减轻水分蒸发通过果园间作三叶草,水土流失很轻,只有对照的19.9%。另外三叶草间作区在春季和初夏土壤水分消耗增加,这对于多雨季节减轻涝害有好处,在酷暑和秋千季节可减少土表水分蒸发,对土壤水分调节起缓冲作用。2.4保护天敌,有利于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悬挂性引诱剂并养放、保护食害虫的天敌,对树喷药时,天敌便飞到草上暂时回避,药效过去,便又回树上吃害虫。如专吃蚜虫的七星瓢虫,在种草果园树体打药期间,草丛中就明显多起来,而清耕裸地果园地面则元此现象。 2.5缓冲土壤温度,有利于果树生长在夏季高温 收稿日期:2002—7—16 —65—  万方数据

高中地理中的三种基塘农业模式

高中地理中的三种基塘农业模式 高中地理中的三种基塘农业模式地理百科 “桑基鱼塘”农业模式 基塘式水陆结合模式以我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为典型代表。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常闹洪涝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在一些低洼的地方,把低洼的土地挖深为塘,将泥土堆砌在鱼塘四周成塘基,可减轻水患。这种塘基的修筑可谓一举两得,塘中养鱼,基上种植桑树、甘蔗、果树和花卉,以塘泥作桑、蔗、果树的肥料,桑叶养蚕,蚕粪、桑叶、蔗叶作鱼饵,塘基互养,形成水陆互养的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在基上种果树、蔬菜、甘蔗,分别称为果基鱼塘、菜基鱼塘和蔗基鱼塘。 后来由于国际贸易对丝绸需求的扩大,种桑养蚕的获利大大超过了水果的收益,果基鱼塘的生产方式,逐渐演变为鱼塘里养鱼,塘基上种桑树的桑基鱼塘。桑基鱼塘基上的桑树是生产者,蚕以桑叶为食,是第一级消费者,生产丝、茧、蛹,排出蚕粪。塘里的鱼是第二级消费者,为充分利用各种饲料和立体空间,施行不同鱼种分层放养,上层鱼吃剩的残余物及粪便成为下层鱼的饲料,鱼类的排泄物和其他动植物的残骸又被微生物分解为含氮、磷、钾的简单物质,混入塘泥。这种塘泥肥力高、肥效长,又有抗旱和防止杂草滋生的作用,是施用于桑基的好肥料,从而进入新的循环。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水陆相互联系、动植物相互作用、物质循环和能量层层利用的农业生态系统,形成“桑茂、蚕壮、鱼肥大,鱼肥、泥好、桑茂盛”的有机联系。桑、蚕、鱼、泥互相依存、互相帮促进的良性循环,避免了洼地水涝之憋,营造了十分理想的生态环境,收到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低洼地积水内涝的问题,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台田—鱼塘”模式

我国的三种立体农业模式

我国的三种立体农业模式 目前我国的立体农业分为三种农业模式:(1)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2)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3)黄淮海平原:鱼塘-台田模式; 千烟洲立体农业 千烟洲的立体山区农业农业模式 属于丘陵山地立体综合利用模式 的一种。针对地形变化大,气候 垂直变化明显的特点式;充分利 用当地的“立体气候”,依据不同 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空间的多层次 性,合理布局农、林、牧、渔、 副业的农业模式。千烟洲气候湿 润,降水多。丘陵山区耕种易发 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林业、人工草地;缓坡和平坦的谷地,土层深厚,不易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种业。地势低洼处,易积水,出现洪涝,适合养鱼。由山顶至山谷依次为“用材林--经济林或毛竹--果园或人工草地--农田--鱼塘”。这种“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的立体农业布局和以林果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是一种建立在生态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生态农业。 珠三角基塘农业 而我们熟悉的珠三角的基塘农业是水体立体农业综合利用 模式典型的代表。针对地势低洼,水分充足。挖洼地为鱼 塘,将泥土堆砌在鱼塘四周成塘基,可减轻水患,塘中养 鱼,基上种桑、甘蔗、果树和花卉,形成水陆互养的基塘 农业人工生态系统。这种模式起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避 免洪涝灾害的作用。 鱼塘-台田模式 对华北地区的地势低洼,渍涝严重, 土壤盐碱化现象,开挖鱼塘积水发展 渔业;同时挖出来的土堆积到田面而 抬高地势,在台田里种粮、果、棉和 饲料作物,又能降低台田地下水位, 利于地表水下渗,从而降低台田地表 的盐度,以达到改良华北地区的中低 产田的效果。 立体农业的作用

立体农业具备高效、集约、持续和安全的特点,根据不同生物物种的特性进行垂直空间的多层配置,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潜力,缓解人地矛盾,提高资源利用率,可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通过间作、套作、混作等立体种养、混养等立体模式,较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物质产量,从而缓解食物供需矛盾;同时,提高化肥、农药等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缓解残留化肥、农药等对土壤环境、水环境压力,坚持环境与发展“双赢”,建立经济与环境融合观。 练习 读图20“千烟洲位置图”和图21“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资料:千烟洲位于江西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地土壤贫瘠,低山、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2/3以上。20世纪80年代以前,千烟洲一直以河谷的水稻生产为主。由于不合理的开垦和过度樵采,水土流失严重。20世纪80年代以来,千烟洲从河谷农业转向了生态立体农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引入先进的柑橘生产技术,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柑橘生产基地。 (1)千烟洲地处五个热量带中的带。 (2)该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不利自然条件有、等。 (3)20世纪80年代初,千烟洲地区农业发展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4)千烟洲适宜柑橘种植,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发展成为著名的柑橘生产基地,导致其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有、等。 (5)读图21,以E为例,任选A—D中的一处,说出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具体措施及带来的好处。(4分)例:E. 沟谷洼地:新建、扩建原有水塘,在水塘养鱼。既获得经济效益,又保护和灌溉农田。 【答案】(1)亚热带(2)土壤贫瘠低山、丘陵面积大(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旱涝频发) (3)水土流失(生态破坏)(4)政策支持技术先进(市场广阔、交通改善) (5)答案要点: ①选一个字母;②选择山地的哪里;(2分)③在那里干什么,或者有什么资源;(1分) ④获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1分) 具体答案及调整: A海拔较高地区:栽种用材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既获得经济效益,又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调整:海拔较高地区如果写山顶、山上、陡坡可得分;经济效益如果写发展林业,卖木材等类似的意思可得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如果能写出保护环境四个字就可得分。 B 丘陵缓坡:栽种经济林木和毛竹(幼林地可间种牧草)。既获得经济效益,又保持水土。 调整:丘陵缓坡只要写出山坡即可得分;经济效益能写出卖橘子或者发展林业等类似意思中的一个即可得分;保持水土如果能写出保护环境四个字就可得分。 C 丘陵缓坡:发展果园或人工草地。既获得经济效益,又可保持水土。 调整:丘陵缓坡只要写出山坡即可得分。 D 山麓、河谷地区:改造现有农田,完善排灌系统,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产量。 调整:如果写平原或者地势低平地区不可得分;改造现有农田如果能写出耕作业或者种粮食等类似意思即可得分;完善排灌系统、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产量三句只要提到经济效益这个意思,即可得分。上述措施只要提到其中任何一项,就可以认为完成采分点。

现代农业生产模式

《现代农业生产模式》 一填空 1 立体农业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具有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生态农业建设所依据的基本原理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生物种群相生互克原理、限制因子原理等;生态农业技术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 设施农业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4 世界观光农业大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森林公园、民俗观光村等形式;中国常见的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 典型的农业观光园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6 都市农业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 按投资主体的不同分农业科技园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型;按功能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 8 农业科技园区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目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突破口,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依托,以政府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为手段,所家建立的具有科技开发和示范带动性质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或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密集区. 9 改革开放后,兴起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 构成立体农业的基本单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选择 ( )1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利用时空、差,运用“空间三维结构”原理……形成的,达多物共栖、 多层结构共存和多级物质循环利用,以获最大效益的农业生产模式是_____。

浅析立体农业及其生态优势

浅析立体农业及其生态优势 摘要:对立体农业的概念和立体农业的研究内容、技术结构与功能及生态特点、优势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立体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以期现代化农业生产。 关键词:立体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立体农业是指在一定的土地或水域内,通过生物与时空的合理结合、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建立起来的多种资源整合,各种生物同生的一类立体种植业、立体养殖业及立体种植、养殖业相结合的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的集约型农业,从而大幅度提高物质转化率、资源利用率的现代生产方式。立体农业是在我们国家传统的间种、套种、复种及种养加一体化生产经营的模式上发展而来的,它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有机融合的全面体现。目前为止我国已出现数十个类型近千余种的立体种、养模式。因此,立体农业已成为中国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建设工程。 1立体农业的基本特性 1.1 区域性与能效性 由于太阳照射地球各区域的高低差异和季节交替以及海拔高度、海洋陆地分布的不同及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干扰,地球上的各个区域呈现出多种类型的生物气候。各种农业类型包括立体农业在内均受生物气候所制约。如北方地区的农田防护林及其间作林在年降雨量高于500 mm的湿润、半湿润区域很适合种植,但降雨缺乏的西北地区就不能推广。所以,A区域成型的立体农业模式在B区域就不一定适合,不能盲目复制。立体模式能够有效地利用日照、‘水分、营养等自然资源,比单优群体的产出能力和季节性生产效能显著提高。如东北地区玉米地块套种马铃薯时,通常情况下投入3 000元·hm 2,纯收入两达8 500·hm 2,投入产出比达到了1:4。 1.2多样性与稳定性 在实际农业生产中,若让单个种群占多数时其群体多样性就显著降低。不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环境资源也得不到合理有效利用,尤其当发生大面积病虫草害时极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代立体农业模式的构成均是两组分以上的多重农业组合模式,只有增加种类结构的多样化,使内部各种组分分布于相对应的生态位,同时其环境资源得以高效利用。区域内的动、植物与微生物三者形成了多种互利共生的依存关系,使得构成立体农业模式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得以提高。 2立体农业的构成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