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要点

《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要点

《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要点
《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要点

《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要点

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义为Trietz韧带以远的肠道出血,包括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下消化道出血临床常见,占全部消化道出血的20%~30%。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对下消化道出血的研究却不及上消化道出血深入,相关指南和共识亦较少。此外,近年来内镜和影像技术快速发展,逐渐发现小肠出血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和转归均不同于结直肠出血。

1 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1.1 初步临床评估

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应该在患者就诊时获得,以评估出血的严重程度、可能的出血部位和原因。便血患者就诊后初步临床评估时应详细采集病史;通过采集病史还可以了解患者是否有其他合并症,如慢性肝病、慢性肾病及呼吸循环系统疾病等。体格检查应该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精神状态,以及心肺查体、腹部查体等全身体格检查,并应进行肛门指诊。还要对患者进行初步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型、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和肿瘤标志物等。

1.2 出血严重程度与预后判断

病情严重程度与失血量呈正相关。

1.3 小肠出血的诊断

小肠出血曾称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指经常规内镜(包括胃镜与结肠镜)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出血。

1.3.1 小肠出血的病因

1.3.1.1 常见病因小于40岁: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肿瘤、Meckel 憩室、Dieulafoy病以及息肉综合征等;大于40岁:血管畸形、Dieulafoy 病、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应激性溃疡、肿瘤、小肠憩室以及缺血性肠病等。

1.3.1.2 少见病因

1.3.2 小肠出血诊断方法

1.3.

2.1 临床表现根据出血的部位、速度、出血量及相关病因,可表现为缺铁性贫血、粪便隐血试验阳性、黑便、血便、呕血或全身循环衰竭表现如头晕、乏力、心悸、晕厥等。

1.3.

2.2 体格检查对于怀疑小肠出血的患者,需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及全身体格检查。

1.3.

2.3 辅助检查

全消化道钡餐造影:

小肠造影:

选择性肠系膜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核素显像(ECT):

内镜检查:

1.4 结直肠出血的诊断

结直肠出血是消化科常见的临床危重症之一。

1.4.1 结直肠出血的病因

常见病因:结肠肿瘤、缺血性结肠炎、结肠憩室病、急性感染性肠炎、

肠溃疡性病变、结肠病变外科或者内镜治疗术后出血等。近年来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也逐渐成为结直肠出血的重要病因。

少见病因:

1.4.2 结直肠出血诊断方法

1.4.

2.1 临床表现典型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便血,即暗红色或鲜红色血液通过直肠排出,出血量较大时可以伴有头晕、黑蒙、面色苍白、心率增快、

血压下降等周围循环衰竭征象。

1.4.

2.2 体格检查皮肤黏膜检查:是否有皮疹、紫癜、毛细血管扩张,是否存在浅表淋巴结肿大;腹部体格检查:是否存在腹部压痛及腹部包块;详细的肛门指检。

1.4.

2.3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内镜检查:

2 下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下消化道出血的基本处理原则为快速评估,稳定血流动力学,定位及定性诊断,按需治疗。治疗措施包括支持治疗、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血管栓塞治疗及外科治疗等。

2.1 支持治疗

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尤其是对于急性大出血患者,应先复苏再治疗。紧急输血的指征为血红蛋白低于70g/L,对于大量出血、合并心血管基础疾病或者预估短期内无法进行止血治疗的患者,应维持血红蛋白在90g/L以上。如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患者血压仍较低而危及生命者,可适量静脉滴注多巴胺、间羟胺等血管活性药物,将收缩压暂时维持在90mmHg以上,以避免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不足时间过长,为进一步抢救争取时间。大多数慢性或间歇性出血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因此口服或静脉给予铁剂是轻度小肠出血的主要治疗方法。

2.2 药物治疗

2.2.1 小肠出血的药物治疗出血病变部位不明或病变弥漫,不适用内镜治疗、手术治疗或血管造影栓塞治疗和治疗无效者,可考虑采用药物治疗。针对小肠出血的药物治疗研究有限,性激素类药物已被证实无效,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和沙利度胺有一定疗效。

2.2.1.1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

2.2.1.2 沙利度胺

2.2.2 结直肠出血的药物治疗临床上常用的止血药物有生长抑素、垂体后叶素、蝮蛇蛇毒血凝酶(巴曲亭)、去甲肾上腺素等,但目前尚缺乏科学的临床研究评价药物止血的疗效。

2.3 内镜下治疗

2.3.1 热凝固治疗

2.3.2 金属夹止血

2.3.3 黏膜下注射

2.3.4 联合方法

2.4 血管栓塞治疗

该法适用于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尤其是常规内科止血治疗无效者。目前常用微小线圈、聚乙烯醇颗粒或水溶性明胶进行超选择性栓塞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成功率并减少肠坏死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2.5 外科治疗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外科手术已不再是治疗小肠出血的重要手段。但小肠肿瘤、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大出血、小肠穿孔、小肠梗阻和不明原因的小肠反复出血等仍是手术治疗的指征。

【推荐意见】

1. 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应该在患者就诊时获得,以评估出血的严重程度、可能的出血部位和原因(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强)。

2. 病情严重度与失血量呈正相关。临床上应评估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的风险因素(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强)。

3. 影像学检查是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和定位诊断的重要手段。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是腹部增强CT或者腹部CT血管重建(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强)。

4. 对于不能除外上消化道出血的便血患者,在结肠镜检查前应首先完善胃镜检查以明确有无上消化道出血(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5. 对于反复呕血、黑便或既往检查没有确诊的患者,建议行第二次胃镜检查进行评估(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低)。

6. 对于反复便血,且临床相关表现提示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既往检查没有确诊,建议行第二次结肠镜检查(推荐级别:有条件推荐;证据水平:极低)。

7. 如果两次检查都正常,建议进行小肠检查(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8. 胶囊内镜应视为上、下消化道检查阴性、怀疑小肠出血患者的首选检查方式,建议择期胶囊内镜的最佳时机为出血停止后72h,但不应超过2周,且建议应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联合二甲硅油可提高小肠图像质量(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9. 结肠镜检查是明确结直肠出血原因和部位的最重要手段,且可在内镜直视下进行止血治疗,充分的肠道准备有利于内镜下发现病变,紧急情况下可应用灌肠或其他方法(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低等)。

10. 如果临床证据提示小肠病变,推荐行对接小肠镜检查全小肠( 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11. 单、双气囊内镜检查的诊断率类似,均可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高)。

12. 胶囊内镜检查应先于小肠镜进行,以提高诊断率。优先行小肠镜检查一般用于有胶囊内镜检查禁忌证、出血量较大或考虑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高)。

13. 对于经胶囊内镜或小肠镜检查发现活动性出血灶,并且同时存在进行性贫血加重或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如有条件,应采取内镜下止血治疗(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低)。

14. 如果存在持续性或复发性出血,或无法定位出血灶,则推荐补铁治疗、对因治疗,根据出血量决定输血需求(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15. 对于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停用抗凝药物和/ 或抗

血小板药物(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16.对于多种检查手段未能明确病因或治疗效果不佳,并且反复出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生命安全的患者,推荐手术探查和术中进行内镜检查(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低)。

17. 手术时应准备术中内镜,以辅助定位出血位置和进行内镜治疗(推荐级别:有条件推荐;证据水平:低)。

18. 内镜下治疗措施应根据当地医疗条件、患者病因和治疗应答情况综合决定(推荐级别:有条件推荐;证据水平:中等)。

19. 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大出血患者,推荐深静脉置管,扩容补液应坚持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的原则,并进行多学科团队合作,以保证在内镜治疗或介入治疗前保持生命体征稳定(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强)。

20. 必要时输血以维持血红蛋白水平在70g/L以上。对于严重出血、存在严重合并症或者短期内无法接受内镜治疗的患者,应使血红蛋白水平在90g/L以上(推荐级别:弱;证据水平:低)。

21. 内镜下发现活动性出血(喷射性出血或渗血)、血管显露或附着血凝

块的患者,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内镜下治疗(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低)。

22. 对于憩室出血,推荐使用金属夹进行止血。金属夹止血较热凝固治疗更安全,对于右半结肠的病变较套扎治疗更容易操作(推荐级别:弱;证据水平:低)。

23. 对于血管扩张出血,推荐使用内镜下氩离子束凝固术进行非接触式热凝固治疗(推荐级别:弱;证据水平:低)。

24. 对于息肉切除术后的出血,推荐采用金属夹或热凝固治疗,也可联合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治疗(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极低)。

25. 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治疗可初步控制活动性出血以改善镜下视野,但必须联合其他止血方式,如机械治疗或热凝固治疗,以达到确切的止血(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极低)。

26. 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通常在其他治疗方法失败后才考虑手术治疗,术前应尽量确定出血位置(推荐级别:弱;证据水平:极低)。

27. 对于存在活动性出血但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未发现病变、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可考虑进行介入治疗(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极低)。

28. 在行血管造影前,可考虑行CT血管造影来确定出血位置(推荐级别:弱;证据水平:极低)。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Treitz)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此类患者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 【发病原因】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通常有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的溃疡和黏膜糜烂导致的出血,占55%~7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 ~14%;贲门黏膜撕裂(Mallory2Weiss)综合征,占2% ~7%;血管病变,占2%~3%;肿瘤,占2%~5%。【临床表现】 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病变的性质、部位、失血量与速度,与患者的年龄、心肾功能等全身情况也有关系。急性大量出血多数表现为呕血;慢性小量出血则以粪便潜血阳性表现;出血部位在空肠曲氏韧带以上时,临床表现为呕血,如出血后血液在胃内潴留时间较久,因经胃酸作用变成酸性血红蛋白而呈咖啡色。如出血速度快而出血量又多。呕血的颜色是鲜红色。黑粪或柏油样粪便表示出血部位在上胃肠道,但如十二指肠部位病变的出血速度过快时,在肠道停留时间短,粪便颜色会变成紫红色。右半结肠出血时,粪便颜色为鲜红色。在空、回肠及右半结肠病变引起小量渗血时,也可有黑粪。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导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失血量达大,出血不止或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机体的组织血液灌注减少和细胞缺氧。进而可因缺氧、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产物的蓄积,造成周围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广泛受损,以致大量体液

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措施

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措施如下: (1)保守治疗期间的护理 1)一般护理 ①绝对卧床休息:可取屈膝侧卧位,剧痛而辗转不安者防止坠床。 ②禁食期间有口渴时可含漱或湿润口唇,一般不能饮水。腹痛和呕吐基本缓解后可由小 量低脂、低糖流质开始,逐步恢复到普食,但忌油腻食物和饮酒。 2)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坏死性胰腺炎、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心、肺、肝、肾)。 ①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的变化,特别要注意有无高热不退、腹肌强直、 肠麻痹等重症表现,及时发现坏死性胰腺炎的发生。 ②观察呼吸:抽血做血气分析,及早发现呼吸衰竭。及时给高浓度氧气吸人,必要时给 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③观察尿量、尿比重,监测肾功能,及时发现肾衰。 ④观察有无出血现象,监测凝血功能的变化。 ⑤观察有无手足抽搐,定时测定血钙。 ⑥化验值的监测:包括血电解质、酸碱平衡和肝功能。 3)心理护理:指导患轳减轻疼痛的方法,解释禁食水的意义,关心和照顾其生活。 (2)术后护理:术后护理工作量大,持续时间长,病人应进监护室由专人护理,并使 用气垫床。 1)多种管道的护理:患者可能同时有胃管、尿管、氧气管、输液管、气管切开管、肠道瘘管、T形引流管以及腹腔冲洗引流管等,护理上要注意: ①了解每根导管的作用。 ②妥善固定:维持管道的正常位置,防止滑脱。 ③保持通畅:正确处理各种堵塞及引流不畅的情况。 ④保持无菌:防止污染,外接的消毒引流瓶、管子应定期更换。 ⑤准确记录各种引流物的性状、颜色、量。 ⑥冲洗液、灌注液要现用现配。

. 2)伤口的护理:观察有无渗液、有无裂开,按时换药;并发胰外瘘时。要注意保持负压引流通畅,并用氧化锌糊剂保护瘘口周围皮肤。 (3)营养方面的护理:患者需长时间禁食、留置胃管、又有多根引流管,机体消耗比较大,因此要注意及时补充营养,使机体达到正氮平衡,以利于组织修复。 营养支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完全胃肠外营养,约2~3周,以减少对胰腺分泌的刺激;第二阶段肠道营养,采用经空肠造瘘口灌注要素饮食,约3~4周;第三阶段逐步恢复到经口进食。做好TPN、EN的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有深静脉营养导管者,按中心静脉常规护理;进行肠道内营养者,给予病人饮食要注意三度(温度、浓度、速度)。 (4)做好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预防褥疮、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并发症。 (5)防治术后并发症:及时发现,如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大出血、胰外瘘和胰腺 脓肿或假性囊肿等。 (6)胰腺部分切除后,可能会引起内、外分泌缺失,如过去有隐性糖尿病者,术后症状往往加剧;或因胰液缺乏,出现脂性腹泻等。前者应根据化验报告,补充胰岛素;后者注 意调节饮食,并补充胰酶制剂。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医药文档交流 2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一、概念 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病变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出血的病因可为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 二、临床特点 呕血、黑便,常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三、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有无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如食管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门静脉高压症、肝胆疾病及血管性疾病等。 2.评估患者呕血与黑便的量、颜色和性状,判断出血的量、部位及时间。 3.评估患者体温、脉搏和血压,观察患者面色,评估有无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4.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用药情况、工作性质,评估患者对疾病的心理反应。 四、治疗要点: ①补充血容量;②止血; 五、常用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血容量不足; 2.活动无耐力:与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有关; 3.恐惧:与生命或健康受到威胁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有关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及其防治的知识。 五、护理措施 (一)体位与休息

少量出血(<70毫升)仅有黑便者,卧床休息,可下床上厕所;出血量>250毫升者卧床休息,活动有人帮助;出血量>1000毫升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生活不能自理,需在床上大小便。宜取平卧,大出血时将下肢略抬高,以保证脑部供血。呕血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或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必要时使用负压吸引器清理呼吸道。 (二)饮食护理 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吐者应禁食。出血停止后1~2天后方可进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对仅有黑粪者或无明显活动性出血者,可选用温凉、清淡流质。出血停止后改为无渣半流饮食,逐渐过渡至软食,开始少量多餐,以后改为正常饮食。不食生拌菜及粗纤维的蔬菜,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咖啡、浓茶等。避免进硬食和带刺食物,如鱼、排骨、花生、核桃等,嘱病人细嚼慢咽,避免损伤食管黏膜而再次出血。 (三)病情观察 (1)病情观察内容: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精神和意识状态;呕血、黑粪的量、性质、次数以及伴随症状;皮肤、指甲、肢端色泽与温暖,以及静脉充盈情况;24小时出人量,尤其是尿量 (2)出血量的估计 ①根据呕血与黑粪的情况估计:—般来说, 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每日出血量>5~10ml; 出现成形黑粪者,提示每日出血量在50~100ml; 胃内积血量达250~300ml可引起呕血。 ②根据全身症状估计:出血后15分钟内无症状,提示出血量较少;—次出血量

【疾病名】神经性皮炎【英文名】neurodermatitis

【疾病名】神经性皮炎 【英文名】neurodermatitis 【缩写】 【别名】1ichen simplex chronicus;慢性单纯性苔藓;神经性皮肤炎 【ICD号】I28.0 【概述】 神经性皮炎又名慢性单纯性苔藓(lichen simplex chronicus),和中医所谓的牛皮癣、摄领疮相似。是以阵发性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炎症。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长期搔抓、摩擦和神经精神因素及某些外在刺激因素有关。 【流行病学】 是一种慢性常见的皮肤中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占皮肤科初诊病例的2.1%~7.7%。 【病因】 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平衡失调有关,因患者常伴有神经衰弱、失眠和更年期综合征,每因情绪波动、精神过度紧张而病情加重或复发。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牛皮癣”, “摄领疮”相类似,如《外科正宗》顽癣中记述的:“牛皮癣如牛项之皮,顽固且坚,抓之如朽木”。《诸病源候论》摄领疮候记之:“摄领疮……生于颈上痒痛,衣领拂着即剧云,是衣领揩所作,故名摄领疮也。”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不很明确,但长期搔抓、摩擦为本病发病的最重要因素,其他如日光照射、多汗及其他机械性、物理性刺激因素常促使本病发生。此外,可能与胃肠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或体内感染病灶有关。 【临床表现】 1.青壮年多见,老人、儿童少见。 2.慢性经过,时轻时重,一般夏季加重,冬季缓解。全部病程可分为3期: (1)静止期,表面炎症轻微或缺如,病变局限,境界清楚。 (2)进行期,炎症著明,浸润明显,皮损扩大,边缘模糊不清。

(3)退行期,浸润轻微,皮损变薄,倾向愈合。 3.从分布的角度,可将该病分为两类,限局性和泛发性。好发部位主要为颈侧(图1)、项部、额部、其次为骶尾、肘窝、胭窝,有可见腰背、两髋、外阴、肛门、腹股沟、眼睑、头皮、四肢等处。常呈对称分布,有可沿皮肤皱褶或皮神经分布呈线状排列。 4.初时先感觉局部瘙痒,由于搔抓皮肤迅速呈苔藓化,典型损害为多数米粒至高粱米大小,淡红色至黄褐色或与皮色一致的圆形或多角形坚硬有光泽的扁平丘疹,密集成片,表面附少量鳞屑,伴有抓痕、血痂。皮损以中央最为显著,愈近边缘愈轻微,境界不清,时久,由于搔抓刺激皮肤浸润肥厚,嵴沟明显。发生于小腿者,时久,表面可呈疣瘤状。持久性搔抓摩擦胫部或上背部可引起淀粉物质沉积于真皮,进而分别发展为斑状和苔藓性淀粉样病。长期搔抓可有感染,如毛囊炎、疖肿等。 5.患者自觉阵发性瘙痒,夜间尤甚,可影响睡眠、工作和生活。

广药皮肤试卷B.doc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 (一)单选题 1. 以下皮损属原发性损害的是A A.斑块 B.瘢痕 C.萎缩 D.浸渍 E.抓痕 2. 以下哪种细胞在正常表皮中不存在B A.棘细胞 B.淋巴细胞 C.郎格汉斯细胞 D.黑素细胞 E.Merkel细胞 3. 患者,女性,26岁,请人在家中油漆家具,并用手摸过家具,三天后,面部及手背出现红斑、水肿、剧痒,有密集小水庖,渗出较多,外用药首选下列哪一项C A.去炎松霜 B.克霉唑霜 C.3%硼酸溶液湿敷 D.氧化锌糊剂包敷 E.氯霉素膏 4. 黑素细胞存在于表皮的E A.角质层中 B.棘细胞层中 C.透明层中 D.皮肤全层中 E.基底层中 5. 以下哪种情况不能使用软膏A A.有渗出的急性期湿疹 B.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C.进行期银屑病 D.慢性湿疹 E.慢性接触性皮炎 6. 下列哪种疾病不是病毒性皮肤病D A.手足口病 B.口唇疱疹 C.传染性软疣 D.扁平湿疣 E.趾疣 7. 有关带状疱疹的诊断要点,下列哪项是错的A A.皮疹双侧对称 B.群集性水疱 C.自觉疼痛 D.皮疹呈带状排列 E.沿神经分布 8. 患儿男性,5岁,因面部皮损两天伴瘙痒就诊,查体:口周、鼻孔附近密集分布粟粒至黄豆大小的薄壁脓疱,周围有红晕,疱液混浊,疱壁薄,有的表面已破溃糜烂,上有蜜黄色厚痂。最可能的诊断是B

A.寻常型脓疱疮 B.单纯疱疹 C.深部脓疱疮 D.脓癣 E.水痘 9. 哪种头癣可出现高位断发和菌鞘C A.黄癣 B.脓癣 C.白癣 D.黑点癣 E.以上都不是 10.黑点癣临床常见的表现为B A.圆形鳞屑斑,并有露出头皮4mm长的断发,带有白色菌鞘 B.2cm大小的鳞屑斑,病发出头皮即折断 C.群集性毛囊炎样损害,继而形成暗红色隆起性斑块 D.圆形斑状脱发,脱发区皮肤光滑无炎症 E. 渗出明显,形成黄色痂皮 11. 患者女性,12岁,春节随父母去乡下,回城后出现全身瘙痒,夜间尤甚,躯干、四肢可见丘疱疹、小水疱、抓痕及血痂,以下腹部、外阴、指间为多,母亲有类似症状,首先考虑为C A.水痘 B .脓疱疮 C.疥疮 D.荨麻疹 E.接触性皮炎 12. 诊断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最可靠的方法是A A.斑贴试验 B.血清IgE测定 C.血清IgG测定 D.血清免疫复合物测定 E.皮内试验 13. 湿疹的急性期, 有大量渗液, 外用药选择 B A.去炎松软膏 B.3%硼酸溶液湿敷 C. 薄荷冷霜 D.氧化锌糊剂 E.洗剂 14. 关于淋病说法错误的是E A.传染源主要为淋病患者 B.在女性主要表现为宫颈炎 C.病原体是淋病双球菌 D.尿道黄色脓性分泌物,晨起可有“糊口”现象 E.治疗首选青霉素 15. 醋酸白试验用于诊断C A.梅毒 B.淋病 C.尖锐湿疣 D.生殖器疱疹 E.痤疮

急性胰腺炎及护理

急性胰腺炎及护理 1.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疾病之一,多见于青壮年,女性高于男性(约2:1). 2.位置:胰腺横卧于第1-2腰椎前方,前面被后腹膜所覆盖,全长约15-20cm,宽3-4cm,厚1.5-2.5cm,分为头、颈、体、尾四部主胰管(Wirsung管)直径约2-3mm,约85%的人与胆总管汇合形成共同通路,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Vater乳头) 副胰管(Santorini管),一般较细而短,单独开口于十二指肠。 3.胰腺解剖学:胰腺是一个大的腺体,约15cm组成胰腺的大多数细胞可以产生为酶的消化性物质,它们沿胰管进入小肠以帮助降解食物,胰腺内还包括含称为胰岛的成簇细胞,它们分泌两种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这两种激素在人体血糖水平的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上腹部腹膜后器官,细长,横于胃和横结肠后, 在脾脏、左肾上级和十二指肠之间

4.胰腺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两种功能 1、胰腺外分泌:胰液,PH:7.4-8.4,分泌量每日约750-1500ml,胰液中含大量水以外,还有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 无机成分: 胰液中主要的阳离子:Na+、K+ 主要的阴离子:HCO3-、CL- 有机成分:主要是蛋白质,由多种消化酶组成:淀粉水解酶、脂肪水解酶、蛋白水解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激肽释放酶等)。 2..胰腺内分泌: 源于胰岛,在胰体尾部较多。 A细胞产生胰高糖素 B细胞最多,产生胰岛素 D细胞产生抑生长激素

D1细胞产生胰血管活性肠肽 F细胞产生胰多肽 5.概念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化学性炎症反应。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血胰酶升高为特点。 6.病因 1、胆道疾病:胆道结石、胆道感染、胆道蛔虫症等 2、胰管阻塞 3、酗酒和暴饮暴食 4、其他:手术与创伤、内分泌与代谢障碍(高脂血症、高钙血症)、感染 5、药物、遗传变异等 6、特发性胰腺炎 7..胆石症: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主要致病因素 急性胰腺炎患者中30%~60%可检出结石 重症急性胰腺炎中有胆总管结石者高达60% 我国人群中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占急性胰腺炎的比例也在50%以上 8.乙醇通过刺激胃酸分泌,使胰泌素和缩胆囊素分泌,促使胰腺外分泌增加;乙醇刺激Oddi括约肌痉挛和十二指肠乳头水肿,胰液排出受阻,胰管内压增加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个案护理

个案护理报告题目: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个案护理报告姓名:赵志琳 专业:护理 科室:消化内科二病区 工号:5193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个案护理报告 【病史介绍】 主诉:黑便两天 现病史:患者,女,已婚,两天前进食粗糙食物(瓜子、花生)后出现黑便,为糊状便,每次量约50-100个,一天三次黑便,伴头晕、乏力,无出汗、晕厥,无恶心、呕吐,无反酸、烧心,无心慌、胸闷,无发热,无咳痰、咳喘。遂就诊于当地医院,入院后给予抑酸,补液,营养支持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今日又排三次黑便,当地医院考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建议到上级医院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遂就诊于我院,急诊以“上消化道出血”收入院。自起病以来,患者未进食,睡眠可,近期体重未见明显减轻。 既往史:患者一年前因腹胀,黑便,就诊于山东省立医院,诊断为“门脉高压,腹水,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高血压病史五年收缩压最高大 150mmHg ,自服降压药,控制血压,具体药物不详。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肺结核”,否认重大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祥。 个人史:出生长大于原籍,否认长期外地居住史,否认疫水疫区接触史,否认毒物放射物质接触史,否认烟酒等不良嗜好。 婚育史:月经史14 28 2654--50,26岁结婚,育有2女1儿,配偶及子女均体健。 家族史:父母已故,有一姐姐和一妹妹,均体健。 【初步诊断】 1、上消化道出血 2、门脉高压 3、高血压病 【治疗方案】 1、消化内科护理常规,一级整体护理,禁饮食。

2、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凝血五项、生化全项等。 3、给予止血,抑酸,降低门静脉压力,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血容量不足。 2、活动无耐力:与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窒息,误吸。 4、营养失调:与禁食、上腹部胀痛不适有关。 5、恐惧:与生命或健康受到威胁有关。 6、知识缺乏:缺乏有关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知识。 【护理目标】 1、循环良好,排便已正常。 2、活动耐力增加。 3、无窒息或误吸发生。 4、营养状况明显好转,无头晕、乏力。 5、焦虑较入院前有好转。 6、患者知晓有关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和预防知识。 【护理措施】 潜在并发症:血容量不足。 1、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快速补充液体,立即配血,做好输血准备。 2、监测呼吸、心率、血压情况。 3、加强观察头晕,心悸,四肢厥冷,出汗,晕厥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

神经性皮炎都有哪些症状表现

神经性皮炎都有哪些症状表现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常见的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以剧烈瘙痒,皮肤局限性苔藓样变为特征,分为局限性和播散性两种。局限型好发于颈项、肘等处,播散型好发于头、四肢、肩、腰等处,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有关。可外用焕清吾源霜局部涂抹治疗,限制酒类、辛辣饮食,注意避免情绪紧张、焦虑、激动,生活力求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神经性皮炎的症状表现 1、神经性皮炎初发时,仅有瘙痒感,而无原发皮损,由于搔抓及摩擦,皮肤逐渐出现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圆形或多角形,坚硬而有光泽,呈淡红色或正常皮色,散在分布。 2、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先感觉局部瘙痒,后出现集簇的多角形扁平丘疹,粟粒至米粒大,正常皮色或淡褐色、淡红色,有融合倾向,上面覆盖着少量秕糠状鳞屑,伴随着瘙痒感。 3、神经性皮炎的发生还与季节有关,春秋季常见或加重,冬夏季节多缓解,初发时局部先瘙痒,由于长期搔抓,局部皮肤呈多角形丘疹片块,或呈皮肤肥厚,皮沟加深的苔藓化片块。 4、皮炎发作瘙痒难耐,晨起、晚睡时,皮炎瘙痒尤甚。患者不停的抓挠,只会加重瘙痒。其炎症可由急性到慢性,反复发作,剧烈瘙痒,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 神经性皮炎的常见症状 1、造成皮肤搔痒,疾病在出现之后,患者会感觉到皮肤瘙痒难耐。严重的影响了皮肤健康,造成神经功能障碍,很多的患者会感觉到虫爬,有灼热感。这种疾病容易出现在很多的部位,还会出现在膝关节,会出现红斑,丘疹,表面比较粗糙,剧烈瘙痒,多见于成年人。 2、一般会出现在腋窝处,但是患者在搔挠之后,还会出现脱屑的现象。出现在钱币,大腿,小腿,成片的出现,呈三角形,会有很多的丘疹,而且皮肤增厚,感觉像是苔藓。 3、会造成皮纹加深,皮肤隆起,干燥。而且,还会有很多细碎的皮屑,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在出去的时候,这种疾病一般很难轻易发现,仅有瘙痒感,

中医皮肤科学 课程教学大纲

《中医皮肤科学》 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

《中医皮肤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课程名称:中医皮肤病学 学时:36(20/16) 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的: 中医皮肤科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皮肤及附属器疾病及性传播疾病规律和防治的一门临床医学专业学科。中医皮肤科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其特点是虽然疾病大部分发生在体表,但“有诸内,必形诸外”,“治外必本诸内”,故中医皮肤科学是用中医的整体观念结合皮损辩证去认识皮肤病的发生和演变规律,用内治、外治相结合的方法防治疾病。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和临床教学,是学生系统掌握中医皮肤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多发病的辨证论治及预防知识;了解某些疑难杂症的诊治要点,达到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上篇总论(4学时) 皮肤的结构 了解皮肤的结构 皮肤的生理功能 了解皮肤的生理功能 3皮肤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了解脏腑经络与皮肤的关系 4皮肤病的病因病机 熟悉皮肤病的内外致病因素,以及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 皮肤病的症状辩证 熟悉瘙痒的辩证,掌握原发性和继发性皮损的形态特征及中医辩证。 内治法 熟悉常用内治法的适应症,掌握常用方剂。 外治法 了解各种外用药剂型,熟悉各种剂型的适应症,掌握外用药使用原则。 难点:皮损辩证,外用药使用原则。 下篇各论 热疮(学时) 熟悉本病的定义、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辩证论治,了解本病的预防措施。 蛇串疮(学时) 熟悉本病的定义、洗衣病名和病因病机,掌握临床表现】与热疮的鉴别诊断及辩证论治。 难点:蛇串疮与热疮的鉴别诊断、辨证论治。 疣(1学时) 了解疣的定义及不同疣(如疣目、牛程蹇、扁瘊、鼠乳等)的西医病名。掌握各种疣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了解疣的防护。 难点:各种疣的诊断。

皮肤病重点剖析

皮肤病重点 一、皮肤的结构解剖和分层表皮层: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麦克尔细胞1、解剖: 皮肤真皮层: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基质、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脂肪小叶 表皮:复层鳞状上皮 1、角质形成细胞:由外胚层分化而来,分化过程可产生角蛋白 分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2、黑素细胞:起源于外胚层神经嵴 3、朗格汉斯细胞:起源于骨髓单核巨噬细胞并通过一定循环进入表皮的免疫活性细胞 4、麦克尔细胞 二、皮肤的功能 皮肤的功能:屏障、感觉、吸收、分泌、排泄、体温调节、物质代谢、免疫 【屏障】:物理损伤性防护、化学刺激性防护、微生物的防御作用、防止营养的丢失 【吸收】:①角质层;②毛囊、皮脂腺;③汗管。其吸收功能阴囊>前额>大腿屈侧>上臂屈侧>前臂>掌跖 【感觉】:分单一感觉(触、痛、压、冷、温)和复合感觉(湿、糙、硬、软、滑) 【排泄】:小汗腺(显性、不显性、精神性、味觉性出汗)、顶部汗腺、皮脂腺(B-顺维A 酸可以抑制皮脂腺分泌,治疗痤疮) 【代谢】: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类代谢、水和电介质代谢 三、斑疹、丘疹、水泡、糜烂的皮损特点 斑疹: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1cm。直径达到或超过1cm时,称为斑片。 丘疹: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形态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的稍隆起皮损称为斑丘诊;丘疹顶部有小水疱时称丘疱疹;丘疹顶部有小脓疱时称丘脓疱疹。水泡:水疱为局限性、隆起性、内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直径一般小于1cm,大于1cm者称大疱,内容物含血液者称血疱。 糜烂:表皮或粘膜上皮的缺损,露出红色湿润面,愈后不留疤痕。 四、抗组胺、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维生素的药理作用和适应症 抗组胺: 1、药理作用: 2、适应症: 糖皮质激素: 1、药理作用: 2、适应症:变应性皮病(药疹、多形红斑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某些严重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原则(一)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原则(一) 【关键词】胰腺炎急性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凶险,病情千变万化,外科干预时熟练的手术技巧固然重要,但科学的临床思维、客观准确的判断、适宜的术式选择同样不可或缺。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笔者认为本病的诊治应遵循如下原则。1适时外科干预目前,随着对SAP发病和进展认识的深入,适时外科干预,结合早期炎症调控、脏器功能支持、液体治疗及维持内环境稳定等的综合模式也已初步形成。尽管在发病早期应尽量避免外科干预,但出现下列情况时仍属必要:(1)暴发性急性胰腺炎,经短期保守疗法症状无缓解,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2)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道梗阻,非手术治疗不能缓解者;(3)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出现胰腺坏死、胰周脓肿等感染并发症;(4)出现需要外科干预的急性并发症,如腹腔内出血或腹腔间室综合征等。关于SAP是否应施行外科干预,以下几点尤为重要:暴发性胰腺炎(FAP)的手术时机;感染的诊断;延迟手术的把握。就后者而言,以往普遍认为对胰周感染和胆源性胰腺炎并胆道梗阻应急诊或早期手术,国外有学者报道通过延长广谱抗生素应用和支持疗法,能治愈部分胰周感染,也有研究表明这一严重合并症非手术治疗即可康复。我们的经验是,处理这类患者应在ICU中严密监测,并积极施行机械通气、连续性肾替代血滤等措施,力争在综合评估全身和腹腔局部情况的基础上,决定是否以及如何实施手术外科干预。2干预手段的选择SAP外科干预涉及的内容有很多,但其核心始终围绕如何更为理想地处理病灶、清除包含炎症介质的积液和化脓感染灶,总体上呈现出“巨创向微创过渡,内外科手段交织”的趋势。当前较常用且有效的术式是经腹和经后腰部腹膜外前后对吻式引流。随着微创时代的到来,开腹手术受到了极大挑战,针对SAP的外科干预自然着眼于简单、便利、有效上。同样重要的是,学科融合促使内科被整合加盟到SAP的外科治疗中。不断涌现的疗法使医生有了更多的适宜选择,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这些技术又成为新的临床难题,而解决问题的办法仍需辨证思维来指导。笔者的体会是:(1)治疗手段最好首先选择简捷、创伤较小的方法,若效果欠佳则再进一步采用相对复杂的术式;(2)重视多种干预方法的合理组合,如在胆源性胰腺炎LC术前施行ERCP或术中胆道造影,能提供病变基本信息并发现胆管异常,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3)重视循证医学证据,国际胰腺病学联合会关于急性胰腺炎外科处理的指导建议就是建立在大量的治疗经验基础之上的,这就要求循证医学证据在新领域的积累,都需要按照循证要求做出客观评价。3干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在临床工作中必须认识到外科干预的局限性,如果缺乏对SAP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的深入了解,试图通过外科手术“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根治病变”是不现实的。例如全胰腺切除术等巨创术式可能显著增加并发症几率和手术死亡率。现代医学观点认为,自发病开始,SAP就应被视为一种全身性而非局部性疾病,胰蛋白酶入血、白细胞过度激活等一系列变化,均会严重损害机体的内环境稳定。国外有学者报道,高达72%的SAP患者可出现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一方面外科手术并不能完全阻断SAP的病程,术后胰腺炎症及其诱发的全身病理生理改变还会继续发展;另一方面,SAP的胰腺全部坏死很少见,大多为正常组织与坏死病灶交错存在,难于分辨,勉强分离会增加大出血或副损伤的危险,手术既不必也不可能完全清除无活力组织,但如果坏死组织自发或继发感染,大多需要再次手术。这些因素决定了SAP外科干预必然是一个曲折前行的过程,否则就会遭遇欲速则不达的尴尬局面。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令狐采学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Treitz)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此类患者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 【发病原因】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通常有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的溃疡和黏膜糜烂导致的出血,占55%~7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 ~14%;贲门黏膜撕裂(Mallory2Weiss)综合征,占2% ~7%;血管病变,占2%~3%;肿瘤,占2%~5%。 【临床表现】 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病变的性质、部位、失血量与速度,与患者的年龄、心肾功能等全身情况也有关系。急性大量出血多数表现为呕血;慢性小量出血则以粪便潜血阳性表现;出血部位在空肠曲氏韧带以上时,临床表现为呕血,如出血后血液在胃内潴留时间较久,因经胃酸作用变成酸性血红蛋白而呈咖啡色。如出血速度快而出血量又多。呕血的颜色是鲜红色。黑粪或柏油样粪便表示出血部位在上胃肠道,但如十二指肠部位

病变的出血速度过快时,在肠道停留时间短,粪便颜色会变成紫红色。右半结肠出血时,粪便颜色为鲜红色。在空、回肠及右半结肠病变引起小量渗血时,也可有黑粪。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导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失血量达大,出血不止或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机体的组织血液灌注减少和细胞缺氧。进而可因缺氧、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产物的蓄积,造成周围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广泛受损,以致大量体液淤滞于腹腔骨脏与周围组织,使有效血容量锐减,严重地影响心、脑、肾的血液供应,终于形成不可逆转的休克,导致死亡。在出血周围循环衰竭发展过程中,临床上可出现头昏、心悸、恶心、口渴、黑朦或晕厥;皮肤由于血管收缩和血液灌注不足而呈灰白、湿冷;按压甲床后呈现苍白,且经久不见恢复。静脉充盈差,体表静脉往往瘪陷。病人感到疲乏无力,进一步可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甚至反应迟钝、意识模糊。老年人器官储备功能低下,加之老年人常有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等老年基础病,虽出血量不大,也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增加了死亡危险因素。【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措施】 1、安静卧床,保温、防止着凉或过热,一般不用热水袋保温过热可使周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呕血时应立即将病人头偏向一侧,以免血液呛入气管而造成窒息。 2、给予精神安慰,解除病人恐惧心理。 3、立即建立一条静脉通路,同时争取时间尽快用9号针头

四大特点帮你确诊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的诊断要点有哪些?专家介绍,神经性皮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其临床诊断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下面我们就和专家一起来看看。 神经性皮炎的四大诊断要点 诊断要点一、 好发于颈、项部、四肢伸侧及骶尾部等处。 诊断要点二、 先有局部间隙性瘙痒而无明显皮损,经反复搔抓或摩擦后出现粟粒至绿豆大圆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密集或散在。呈正常皮色或谈褐色,表面光滑或有少量鳞屑。 以后丘疹增多,扩大并融合成片,皮纹加深,边缘清楚,呈苔藓样变。由于搔抓还可见抓痕、血痂或继发感染。 诊断要点三、 自觉阵发性剧痒,夜间尤甚。情绪被动、局部刺激、饮酒及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常可使病情加重或诱发本病。 诊断要点四、 病程慢性,反复发作。可分为限局性和泛发性两型。 神经性皮炎有哪些症状表现?神经性皮炎初发时,仅有瘙痒感,而无原发皮损,由于搔抓及摩擦,皮肤逐渐出现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圆形或多角形,坚硬而有光泽,呈淡

红色或正常皮色,散在分布。因有阵发性剧痒,患者经常搔抓,丘疹逐渐增多,日久则融合成片,肥厚、苔藓样变,表现为皮纹加深、皮嵴隆起,皮损变为暗褐色,干燥、有细碎脱屑。斑片样皮损边界清楚,边缘可有小的扁平丘疹,散在而孤立。皮损斑片的数目不定,可单发或泛发周身,大小不等,形状不一。 对于神经性皮炎来说,瘙痒是最让人忍受不了的,所以搔抓是造成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所以一定要避免,当然这种瘙痒可能实惠严重影响大家正常生活的,可以选择一些有止痒消炎作用的凝甫集护理软膏,能够通过作用于患处直接快速的止痒消炎,不含有刺激性添加物,皮损伤口处也可以使用,温和有效。此外所穿衣物的衣领不要太硬,尽量避免强烈阳光的照射,避免化学物质的刺激都可以很有效的避免病情加重。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原则

根据病情轻重选择治疗方法。一般认为,水肿性胰腺炎可采用非手术疗法;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尤其合并感染者则采用手术疗法;胆源性胰腺炎大多需要手术治疗,以解除病因。 1.非手术疗法适用于急性胰腺炎初期、轻型胰腺炎及尚无感染者。(1)严密观察和监测1)监测神志、血压、脉搏、呼吸、尿量、体温等生命体征。2)定期测定血、尿淀粉酶、血电解质、血清钙、血糖、血白细胞计数、血气分析等。必要时做动态的B超、CT检查。3)密切观察有无全身并发症的发生,如休克、心、肺、肾功能的改变。(2)减少胰腺的分泌1)禁食和胃肠减压:以减少胃酸分泌,吸出胃内容物,防止进入十二指肠刺激胰液分泌,并可减轻腹胀。2)抗胆碱药物:如阿托品、甲氰咪胍、雷尼替丁等抑制胃酸分泌药物,以减少胰腺外分泌。3)应用生长抑素:如善得定、施他宁等,能有效地抑制胰腺的分泌功能。(3)抗休克、补充液体、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和补充热量。(4)抗生素应用:早期给予抗生素治疗,如环丙氟哌酸、头孢他定、头孢噻肟、甲硝唑等。目的是预防性用药和防止肠道细菌移位造成的细菌和真菌感染。(5)抑制胰腺酶的作用:重症患者早期应用胰酶抑制剂,抑制胰酶的合成。(6)解痉止痛:在诊断明确后,可给予塞替哌止痛,但应同时给解痉剂(山莨菪碱、阿托品)。禁用吗啡,以免0ddi括约肌痉挛收缩。(7)腹腔灌洗:用于重症胰腺炎腹胀明显、腹腔渗液较多者。方法:在脐上2指戳口置入腹透管达胰腺水平,于脐下插入流出管达腹腔最低位,在15分钟内经输液管灌入1000ml,夹管30分钟后,开放流出管1小时,反复如此至腹腔灌洗液无混浊,淀粉酶测定正常为止。 2.手术疗法(1)急性胰腺炎手术指征1)诊断不明确。2)继发性胰腺感染。3)合并胆道疾病。4)经非手术疗法治疗后,临床症状继续恶化。手术目的:是将含有胰酶、毒性物质和坏死组织清除。(2)手术方式1)剖腹清除胰腺及其周围坏死组织:根据胰腺及其周围组织的病变,切开胰腺包膜以及周围的后腹膜,尽量清除坏死组织。有的可行规则性胰腺切除,但要慎重,以免将正常组织切除过多。2)充分引流:由于胰腺炎的坏死过程是动态的变化,手术时尚未坏死的组织手术后仍可继发坏死,因此,清除坏死组织后需放置多条引流管;或者用盐水纱布开放伤口引流。以后又可在麻醉下再次清除坏死组织。也可用双套管引流,术后进行灌洗以继续引流坏死组织和渗液。3)其他处理:如胆道病变,术中应注意取出胆石、胆道内蛔虫等,置“T”管作胆汁引流。需要时,行胃造口以便作胃肠减压;行空肠造口,以便输人营养要素。

什么是神经性皮炎(描述)

什么是神经性皮炎(描述) 神经性皮炎,顾名思义和精神、情绪紧张有关系,主要变现为皮肤瘙痒、局部肥厚表面有少量的皮屑。最常见的是手、颈部和头皮,外生殖器也可以有。其实神经性皮炎是没有传染性的,不会感染给其他人也不会遗传给下一代!但是他具有自体传播的性质,会慢慢蔓延到全身,所以治疗要及时!中医是能治好神经性皮炎的。 中医治疗神经性皮炎,一般认为神经性皮炎主要以内因为主。因此,中医治疗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中医治疗风湿热型神经性皮炎:皮损成片,呈淡褐色,粗糙肥厚,阵发性剧痒,夜间尤甚,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治宜清热祛湿、疏风上痒,常选用消风散或疏风清热饮加减。 中医治疗血虚风燥型神经性皮炎:皮损色淡或灰白,肥厚粗糙,常伴有心悸怔忡,气短乏力,妇女月经量过多,舌质淡,脉沉细治宜养血润燥,祛风止痒,常选用四物消风饮或止痒合剂加减。 中医治疗脾虚湿盛型神经性皮炎:皮损呈暗灰色,肥厚光滑,伴腹胀纳差、便溏、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厚、脉濡缓。治宜健脾除湿,常选用除湿胃苓汤加减。 中医治疗肝郁化火型神经性皮炎:皮疹色红,心烦易始或精神抑郁,失眠多梦,眩晕、心悸、口苦咽下,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滑,治宜疏肝解郁,清热养血,方用泻肝安神丸或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或用斩痒汤、水煎服。 中医治疗以祛风止痒为治则,用四物消风散、当归饮子、丹桅逍遥散

加减。外用三黄洗剂、炉甘石洗剂,逐日3-4次;或用疯油膏加热烘疗法,局部涂油膏后,热烘10-20分钟,烘后即可将所涂药膏擦去,逐日1次,4周为1个疗程;或用羊蹄根散醋调搽患处,逐日1-2次。什么是神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是一种有剧烈瘙痒、伴有皮肤损害的神经机能障碍性皮肤病。根据病发时皮肤出现的症状,神经性皮炎可以分为下面四类: 1.限局性神经性皮炎:本病多发生颈侧、项部、肘膝关节的伸侧面或骶尾部。但头部、四肢、腰部及会阴部也可发生。皮疹树木往往是1~2处。多见于青年或中年人。初发时局部先瘙痒,因为长期搔抓,局部皮肤呈多角形丘疹片块,或呈皮肤肥厚,皮沟加深的苔藓化片块。边界明白。可数厘米直径大小或更大。表面光滑或有少许鳞屑。颜色多为正常皮肤颜色,但也在早期有红色或褐色扁平丘疹。长期搔抓的病人皮疹上有血痂或色素沉着。苔藓样改变一般表现为局限的皮肤肥

临概外科学习题1

临床医学概论外科学部分习题-01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A型题] 1、下列哪项违反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A、洗手护士腰以下,肩以上视为有菌区 B、手术台边以下的器械不能使用 C、器械不能从手术者背后传递 D、手套接触非无菌区后,应用乙醇消毒 E、前臂碰触有菌物,应更换无菌手术衣或加套无菌袖套 2、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为() A、呼吸快而浅 B、呼吸慢而浅 C、尿液呈碱性 D、呼吸慢而深 E、呼吸快而深 3、休克代偿期的临床表现为() A、血压稍低,脉快,脉压缩小 B、血压稍低,脉快,脉压正常 C、血压稍升高,脉搏无变化,脉压缩小 D、收缩压正常或稍高,脉稍快,脉压缩小 E、血压稍升高,脉细速,脉压缩小 4、关于腹外疝手术前后的护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术后患侧膝下垫枕头 B、术前应治愈或控制引起腹内压升高的症状 C、严格准备会阴部皮肤 D、腹股沟斜疝术后不需要托起阴囊 E、术后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5、甲状腺危象多发生于术后() A、12—36小时 B、1~4小时 C、4-6小时 D、8~12小时 E、24~36小时 6、开放性气胸急救首先是() A、抗生素治疗 B、药物止痛 C、颈封 D、手术治疗 E、闭合伤口 7、肋骨骨折最常见于

A、1~3肋骨 B、4~7肋骨 C、7~9肋骨 D、9~10肋骨 E、11—12肋骨 8、膀胱肿瘤术后化疗灌注常用药物为() A、等渗盐水 B、0、02%呋喃西林 C、塞替派 D、3%硼酸溶液 E、庆大霉素 9、肾损伤患者绝对卧床时间为() A、2周 B、尿液转清后 C、1个月 D、不需卧床休息 E、尿液转清后继续休息2周 10、上尿路结石主要症状是() A、肾绞痛呈放射状 B、尿频、尿痛 C、疼痛、血尿 D、尿频、血尿 E、血尿并发热 11、骨牵引患者为防止针孔感染,护理上应注意() A、除去针孔血痂D、全身应用抗生素C、移动钢针调正位置 D、定期更换牵引钢针 E、每天2次乙醇滴针孔处 12、骨盆骨折最常见并发症() A、尿道损伤 B、膀胱破裂 C、血管损伤 D、直肠损伤 E、脾脏破裂 13、下列哪种症状不是骨折特有的表现() A、畸形 B、反常活动 C、疼痛与压痛 D、功能障碍 E、精神障碍 14、男,5岁,烧伤总面积为30%(Ⅱ度),则该患者烧伤严重程度为() A、轻度 B、中度 C、重度 D、特重度 E、深度 15、防止烧伤休克的主要措施是() A、保暖 B、镇痛、镇静 C、创面处理 D、补液治疗 E、多饮水 16、患者手指并拢一手掌面积为体表总面积的() A、0、5% B、0、75% C、1、0% D、1、25% E、1、5%

急性胰腺炎护理诊断及措施

急性胰腺炎 护理诊断: 1.疼痛:腹痛与一线及其周围组织炎症、水肿或出血坏死有关 (1).体位与休息:绝对卧床休息,降低机体代谢率;协助患者取弯腰、屈膝侧卧位,以减轻疼痛;防止患者坠床,保证患者的安全。 (2).禁饮禁食和胃肠减压:多数患者需禁饮食1—3天,明显腹胀患者需行胃肠减压,以减少胃酸分泌,进而减少胰腺分泌,减轻腹痛和腹胀;患者口渴时可含漱或湿润口唇,并做好口腔护理。 (3).用药护理:腹痛剧烈者,可遵医嘱给予哌替啶等止痛药;禁用吗啡,以防引起Oddi 括约肌痉挛,加重病情;观察用药前后疼痛有无减轻,疼痛性质和特点有无变化。 (4).观察并记录患者腹痛的尾部、性质和程度以及发作的时间、频率。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大量呕吐导致失水有关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准确测量和记录每天的出入量、尿比重;观察患者有无软弱无力,口渴,神志不清等失水症状;动态观察实验室检查结果,如监测血、尿淀粉酶、血糖、血清电解质等。 (2)呕吐的观察和处理:观察患者呕吐的特点,记录患者呕吐的次数,呕吐物的性质、量、颜色、气味;遵医嘱给予止吐药,慢慢恢复正常饮食和体力。 (3)积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禁食患者每天的液体入量常需达到3000ml,应即使建立有效静脉通路输入液体及电解质,维持有效循环血量,根据年龄、心功能调节输液速度,及时补充因呕吐、禁食所丢失的液体,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4)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迅速准备好抢救用物;取平卧位,注意保暖,给予氧气吸入;尽快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输注液体、血浆或全血,补充血容量;若循环衰竭持续存在,按医嘱给予升压药。 活动无耐力:与频繁呕吐导致失水、电解质丢失有关 (1)生活护理: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的生活活动,患者呕吐时应协助其坐起或侧卧,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保持患者衣物整洁,去除异味。 (2)安全的护理:告知患者突然起身可能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指导患者动作应缓慢。 发热:体温过高与胰腺自身炎症有关 (1)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的变化情况并记录,在测量体温的同时要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呼吸及出汗等体征。 (2)促进散热,降低体温,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浴;必要时给予物理降温,须注意防止退热时大量出汗发生虚脱,半小时后应再次测量体温。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即使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4)促进舒适,预防并发症,做好基础护理以及皮肤护理,防止出现压疮。 恐惧与腹痛剧烈及病情进展急骤有关 (1)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多与患者进行沟通,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2)告知患者家属多与患者沟通,并关心患者。 (3)举例告知患者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告知治疗痊愈并出院的患者的例子。

17- 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桂林市卫生学校教案首页

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第一节神经性皮炎 一、概念:又名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种以阵发性剧痒及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二、病因:病因尚不明确。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与本病的发生有明显关系。患者常伴有疲劳、紧张、焦虑、情绪易激动等精神症状。内分泌紊乱、胃肠功能障碍、感染病灶、搔抓及摩擦、日晒、食辛辣食物、饮酒等也会促发及加重本病。 三、临床表现: 病程呈慢性经过,时轻时重,易于复发,没有渗出倾向。依据受累范围,可分为限局型及播散型。 (1)限局型 :表现为局部皮肤阵发性瘙痒,皮损初为成群粟粒至米粒大小的扁平丘疹,圆形或多角形,渐融合形成境界清楚的损害,呈皮纹加深、皮嵴隆起的苔藓样变,淡红、褐黄色或正常肤色,表面光滑或有不易刮除的鳞屑。好发于小腿、腕、踝、颈后侧、肘、腰骶、眼睑、外耳、会阴等部位。 (2)播散型: 成年人及老年人多见,皮肤肥厚粗糙,呈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皮损广泛分布于全身多处,奇痒难忍,严重影响睡眠和工作。 四、临床诊断: ◆好发于颈侧、腰骶、肘部等部位,病程慢性。

◆皮损为典型的苔藓样变,无渗出倾向,阵发性剧痒。 五、临床处理原则: ◆祛除诱发因素。 ◆局部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制剂外用或局部注射为主。 ◆全身治疗:镇静止痒。 六、护理 1、不吃刺激性食物,不能搔抓,忌用热水及肥皂洗擦。局部涂擦神经性皮炎药水,或含有皮质激素的软膏,贴用肤疾灵或特美肤涂膜,皆有效果。严重的病人,局部可用深度X线照射,或用同位素锶90贴敷,皆有效果。如局部有红肿,则需用抗生素治疗。 2、克服烦躁易怒,焦虑不安,失眠等不良精神因素,待人接物保持随和态度。 3、尽量避免搔抓患处。如实在奇痒难忍时,可用冷毛巾适当冷敷一下,或立即擦药,不应以热水烫来止痒。 4、避免饮酒、饮浓茶及食用辛辣食品。有胃肠到道功能失调者应予纠正。 5、必须坚持用药,不可以为不痒了即自行停药。 第二节瘙痒症 一、概念:指临床上仅有瘙痒症状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皮肤病。 二、病因:多种多样,比较复杂.内脏疾患;局部疾患;理化因素;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