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KWH集装箱微网储能技术实施方案

KWH集装箱微网储能技术实施方案

KWH集装箱微网储能技术实施方案
KWH集装箱微网储能技术实施方案

KWH集装箱微网储能技术方案

————————————————————————————————作者:————————————————————————————————日期:

集装箱微网储能技术方案

2018.8.25

方案说明

本方案采用集装箱储能系统方案,该系统具有节约占地的优势。方案采用PCS储能系统构成充放电循环系统结构。系统配置一台100KW PCS负责系统的充放电管理工作,配备309只2V200AH蓄电池,合计储能容量132kwH。系统安装在集装箱内。

一、主要设备技术参数

1.1系统结构图

本系统主要部件包含蓄电池组和储能变流器两部分,通过储能变流器实现能量的储能与输出的调节。

1.1储能变流器

技术参数

直流侧

工作电压范围:500~800V

最大直流功率:110kW

最大直流电流:220A

交流侧

额定功率:100kW

最大交流功率:110kVA

最大交流电流:159A

最大总谐波失真:<3%(额定功率时)额定电网电压:400V

允许电网电压范围:310~450V

额定电网频率:50Hz/60Hz

允许电网频率范围:45~55Hz/55~65Hz

额定功率因数:>0.99

隔离变压器:具备

功率因数可调范围:0.9(超前)~0.9(滞后)

独立逆变电压范围:400V±3%(三相四线)

独立逆变输出电压失真度:<3%(线性负载)

带不平衡负载能力:100%

独立逆变电压过渡变动范围:10%以内(电阻负载0?100%)效率

最大效率:97.3%

效率

最大效率:97.30%

常规数据

尺寸(宽×高×深):806×1884×636mm

重量:750kg

运行温度范围:-30~+55℃

停机自耗电:<40W

冷却方式:温控强制风冷

防护等级:IP21

相对湿度:0~95%,无冷凝

最高海拔:6000m(>4000m需降额)

显示屏:触摸屏

调度通讯方式:RS485、Ethernet

BMS通讯方式:RS485、CAN

通信协议:IEC104/Modbus TCP /Modbus RTU

证书:CGC、TüV

1.2 蓄电池

蓄电池选择2V 200AH蓄电池组,在集装箱内采用两边布置,共计309块,储能容量123.6KWH。

1、规格型号与外型尺寸

电池型号

额定容量

(AH/C

10

外形尺寸(mm±2mm)参考重量

(~Kg)

质保期

(年)

设计使用

年限长宽高总高

GFM200-2 200 171 111 341 365 13 3 20 2、应用领域

本系列蓄电池适用于储能、UPS不间断电源、通信、电力、船舶及军事等工

业或类似用途的领域。蓄电池中的硫酸电解液是不流动的,或吸附在电极间的微

孔结构中或呈胶体形式。

本系列蓄电池执行标准: GB/T 22473-2008《储能用胶体蓄电池》、GB/T 19638.2-2005《固定型阀控密封式胶体蓄电池》。

3、性能参数

电池内阻电池完全充电(25℃)≤1mΩ

不同温度下电池容量

40℃≥105%25℃≥100%0℃≥85%-10℃≥80%

不同小时率容量

10hr ≥100%C10

120hr ≥120%C10

电池存放容量1个月(25℃)≥97%3个月(25℃)≥94%6个月(25℃)≥88%

最大充电电流0.25C10(A)

充电限压充电使用

2.4V/12V-

18mV/℃浮充使用

2.25 V/12V-

18mV/℃

4、技术优势

1、绿色环保:特种合金作极板材料,和环境友好;胶体电池采用了胶体电解质,即使电池壳破裂也没有电液泄漏,增加了电池的环境安全性。

2、采用高锡稀土多元合金,增加极板的耐腐蚀性,内阻小,具有较高的放电效率和较强的高倍率放电性能。

3、采用特殊的进口铅膏添加剂,自放电率低,耐深放电和较强的容量恢复能力。

4、采用高温高湿固化工艺,稳定铅膏和板栅的PAM界面结构,提高电池的均衡一致性。

5、采用进口德国瓦克公司生产的纳米气相二氧化硅制作的胶体电解质,无分层失水慢延缓极板腐蚀速率,设计寿命大于20年。

6、专利胶体极板和膏技术,保证了极板的大电流循环使用寿命。

5、产品特点

1 储能系列阀控式密封胶体蓄电池基本特性

1.1 储能系列阀控式密封胶体蓄电池采用特殊的AGM(超细玻璃棉)隔板,富液式设计,由于隔板本身有微孔通道,电池在充电过程中,正极上产生的氧气可以顺利的通过隔板到达负极,与负极活性物质反应并还原成水,从而实现了气体再化合,同时选用无锑铅钙多元特种合金作铸造电池板栅材料,抑制了氢气的析出,达到基本不失水的目的.所以在电池的整个使用寿命期间无需加酸和加水维护。1.2 电池密封反应效率在99%以上,在使用中无酸雾溢出,不腐蚀设备,可随设备安装和使用。

1.3 电池自放电率低,通过优化合金配方,合理的正负活性物质比例和采用超纯的原辅材料,清洁有序的工作环境,使得电池每月的自放电率≤3%。

1.4 采用密封式设计可在任意状态放置使用。

1.5 采用紧装配技术结构紧凑,耐震动性好,比能量高,内阻小,充电接收能力好。

2 使用寿命长

2.1 正板栅采用高锡低钙特种多元合金,其晶核分布比普通的铅钙合金更均匀,晶粒间结合致密,减少了晶界腐蚀,提高了极板耐腐性能。

2.2 特殊的子母筋条板栅设计结构,使得板栅上电流分布更为均匀合理。

2.3 正极板采用高温高湿的先进固化工艺,形成更多利于寿命的四碱式硫酸铅结构。

2.4 电解液采用多元混合纳米材料混合技术,在电池内部各部分分布均匀,不存在酸液分层,消除了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浓差极化现象,使得AGM隔板保持原有的弹性,从而保持了极群的紧装配,正负活性物质采用特殊添加剂,延缓了电液干枯和板栅腐蚀。

结合上述特点:电池设计寿命为20年,正常浮充使用寿命达15年以上。

3 密封技术可靠

3.1 安全阀采用迷宫式双层防爆滤酸液阀体结构,当电池内部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安全阀自动开启泄压,当压力恢复到正常值时自动关闭,安全阀上的滤酸装置防止了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排气酸雾逸出,并可防止外部明火引入电池内部引起电池爆炸。

3.2 蓄电池端子采用多层极柱胶密封技术,保证了电池极柱在整个使用寿命周期内密封的可靠性。

3.3 特殊的多元混合纳米材料混合技术电解液保证了即使蓄电池壳体破裂也不会有游离酸溢出。

4 性能均匀性好

为了保证蓄电池的容量、浮充电压的均匀一致性,储能系列电池在整个极板、装配、化成和出厂生产和检验中除做到细致、认真外各工序还增加了产品均一性检测,使得同批次蓄电池出厂开路电压差控制在±10mv之内,内阻差控制在1m Ω之内,保证电池质量的均一性。

5 连接方便

电池之间采用镀锡铜芯多股软电缆短线或镀锡铜排与电池铜极柱端子连接,连接方便,压降小,可有效防止电池间外部短路。

6适用温度范围广

特殊的胶体电解液配方、特殊的电池设计结构和专用活性特质配方,使得蓄电池具有良好的高低温充放电性能,蓄电池使用温度范围宽,可在-30℃~50℃环

境下正常工作,推荐在25℃±5℃环境下使用更能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6、技术性能

1、蓄电池组按规定的试验方法,10h率容量应在第一次充放电循环时不低于

0.95C

10,第五次循环应达到C

10

,放电终止电压为1.8V/单体。

2、公司提供蓄电池接线板及其附件(当地震烈度超过7度时,应提供抗震型安装支架或框体)。

3、蓄电池间接线板、终端接头应该采用导电性能优良的材料,并具有防腐蚀措施。

蓄电池槽、盖、安全阀,极柱封口剂等材料应具有阻燃性。

4、蓄电池采用全密封防泄露结构,外壳无异常变形、裂纹及污迹,上盖及端子无损伤,正常工作时无酸雾逸出。

5、蓄电池极性正确,正负极性端子有明显标志,便于连接,极板厚度应与使用寿命相适应。

6、蓄电池使用期间安全阀自动开启闭合,开阀压力应在30KPa—40KPa范围内,闭阀压力应≥15KPa范围。

7、二个蓄电池之间连接条的压降,3I

10

时不超过8mV。

8、电池组间互连接线应绝缘,终端电池应提供外接铜芯电缆至直流屏的接线板。

9、蓄电池在大电流放电后,极柱不应熔断,其外观不得出现异常。

10、蓄电池封置90天后,其荷电保持能力不低于94﹪。

11、蓄电池的密封反应率不低于99﹪。

12、蓄电池具有很强的耐过充能力和过充寿命。以0.3 I

10

电流连续充电16h后,

外观应无明显变形及渗液。

13、蓄电池自放电率每月不大于3﹪。

14、蓄电池在-30℃和65℃时封口剂无裂纹及溢流。

15、制造厂提供的蓄电池内阻值,应与实际测试的蓄电池内阻值一致。

蓄电池特性曲线如下:

(1). 蓄电池放电曲线

10小时率(0.1CA)、5小时率(0.17CA)、3小时率(0.25CA)放电终止电压为:1.8V/cell;1小时率(0.58CA)放电终止电压为:1.75V/cell。

(2). 充电曲线

蓄电池要求采用恒压限流的充电方式,充电电压在2.23±0.02V/cell范围内,充电设备必须保持恒定功能且稳压精度小于1%,充电瞬间的最大电流不超过0.25C10A

1.3集装箱

根据项目要求,同时考虑电池堆的成组方式、集装箱内辅助系统的设计、安装以及日常巡视和检修等各方面,选用20英尺标准集装箱。外部尺寸:6192*2438*2591mm 。

本次投标,每个标准20尺集装箱内配备0.384MWh 胶体电池成套装置,即标准20尺集装箱以0.384MWh 成套设备为单位向招标方提供。集装箱的主要任务是将电池、环境监控、通讯等设备有机的集成到1个标准的单元中,该标准单元拥有自己独立的供电系统、温度控制系统、隔热系统、阻燃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电气联锁系统、机械联锁系统、安全逃生系统、应急系统、消防系统等自动控制和安全保障系统。

集装箱中的走线全部为内走线,除了胶体电池(安装在电池支架上)落地

安装外,本次投标箱体采用动力配电箱整合防雷器/断路器/漏电保护开关等设备,配电箱采用壁挂式安装方式。

储能电池充电曲线

2.0

2.12.22.32.4

2.50

100

200

300

400

电压/V

0.00

0.020.040.06

0.080.100.12电流/A

电压(V)电流XC(A)

时间(min)

图1.1 集装箱储能项目外型图

1.1集装箱规格与基本要求

1.1.1 集装箱机械接口特性

集装箱可满足吊车安装的基本安装要求,采用提供螺栓安装和焊接两种固定方式。螺栓固定点和焊接点与整个集装箱的非功能性导电导体(集装箱金属外壳等)可靠连通,同时,以铜排的形式向用户提供2个符合电力标准要求的接地点。集装箱的防护等级为IP54。

1.1.2 集装箱电气接口特性

集装箱内设备供电通过储能双向逆变器(PCS)配套的隔离变压器380V侧引接一路至集装箱。集装箱一次电路电气输出接口为储能双向逆变器(以下简称PCS)的直流、能源管理系统接口、PCS隔离变压器动力电源引入、监控系统等。进出线方式为下进下出。凡涉及和其它设备的连接电缆及接线工作不在本投标方的供货责任范围,投标方参与现场指导安装工作。

集装箱内置一套集中壁挂式动力配电箱,动力配电箱可配合加热系统、消防系统、监控系统及其他系统提供电力供给。动力配电箱输入侧应配置一套三相五线TN-S供电系统向集装箱内的负载供电。

1.1.3 集装箱通讯接口特性

用集装箱采用统一的对外通信接口,包含1个RS485(Modbus RTU)接口和一个工业以太网接口,并具备扩展功能。

通信接口的型式、性能和技术指标如下:

1)RS485:接口采用标准RS485电气规范接口。规约采用Modbus RTU 模式;物理层通讯口采用RS485,采用屏蔽双绞线做通讯介质;通讯口链

路波特率可选用2400、4800、9600和19200,缺省选用9600;链路传输

模式为1主多从半双工。BMS做主机,PCS做从机。

2)以太网:接口采用RJ-45端口,10/100Base-T。通信规约文本采用标准MODBUS TCP/IP协议;BMS为服务器,SCADA监控后台为客户端,服

务端口号为502;BMS启动后需要在502建立服务侦听,监控后台根据需

要与BMS建立连接或断开连接。

1.1.4 系统设计方案

1.1.4.1 接地方案

本次集装箱提供接地铜排。接地铜排可与整个集装箱的非功能性导电导体(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集装箱金属外壳等)可靠联通,同时,集装箱以铜排的形式向用户提供2个符合最严格电力标准要求的接地点,向用户提供的接地点必须与整个集装箱的非功能性导电导体形成可靠的等电位连接,接地点位于集装箱的对角线位置。非功能性导电导体接地点

参考图1.2

图1.2 接地铜排局部视图

1.1.4.2防雷系统

在线路上安装有防浪涌保护模块,并带有辅助报警开关,一旦发生雷击可通过监控平台发出对外报警信号。监控系统实时监测防雷器信号,一旦发生报警,建议系统自动切换到相应的监控界面,同时产生报警事件及有相应的处理提示。

防雷系统通过接地扁钢或接地圆钢连接至集装箱给用户提供的不少于2个的接地铜排上,接地系统中导体的有效截面积不小于250mm2。

1.1.4.3 照明系统设计

可实现对集装箱内照明灯光的控制,管理人员既可在现场用手动开关进行控制,也可利用遥控开关对照明设备进行遥控控制。另外,当整套系统断电时,可通过启动紧急电源实现系统供电,照明系统具有防暴功能,为集装箱内部的监控提供一个良好的照明环境。

1.1.4.4 温湿检测系统设计

集装箱内部环境温湿度对设备正常运行有重要影响。因此设计在集装箱的各个重要部位,安装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集装箱内的温度和湿度值,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报警。

通过在集装箱重要部位安装温湿度传感器对环境温湿度实现监测,既可在温湿度传感器表面实时看到当前的温度和湿度数值,亦可通过电池管理系统将数据上传远程监控平台,进行温湿度的远程实时监测。

1.1.4.5 报警系统设计

系统具有报警系统,通过在特殊位置安装一报警灯,能够为外界提供比较明显的信息,从而起到预警作用。其报警主要反映为集装箱内部的烟雾报警、灭火器启动报警和雷击报警。亦可通过电池管理系统将数据上传远程监控平台,进行远程报警监测。

图1.3 集装箱报警器图

1.1.4.6 消防系统

消防系统由烟感探测器、温度探测器、声光报警器、手动灭火按钮和超细干粉储存器组成。灭火装置选用超细干粉灭火装置进行全淹没保护,在温度达到报警值时,通过声光报警器提醒工作人员实现手动灭火;同时在烟雾浓度达到报警值时,可以通过手动启动器进行手动灭火。

图1.4 消防系统拓扑图

1.1.4.7 隔热阻燃系统

本集装箱设计采用高品质隔热阻燃系统,全天候应对使用现场的各种情况。

隔热材料选型规格如下:

生产厂家规格型号材料厚度存储温度

运行温

热阻系数

集装箱厚度80mm

岩棉夹芯

板80mm -30℃~+80℃

-30℃

~+80℃

0.044W/in.K

绝缘等级阻燃等级数量大于5KV A 约140m2

1.1.4.8电气连锁系统

集装箱技术规范概况

. 集装箱技术规范概况 1. 总则 1.1适用范围 一般技术规范概括了图纸、结构、材料、验收指南及通用干货集装箱的试验方法等。 此批箱制造厂是在有着严格质量控制体系的顺安达集装箱制造厂 ( SSCMC ) 生 产。该厂已得到诸如美国船级社 ( ABS ) 法国船级社 ( BV ) 德意志劳氏船级社 ( GL )等国际船级社的认可 1.2 运输环境 本集装箱的设计制造适用于国际间海运( 甲板上或甲板下)公路,铁路的通用货 物运输集装箱所使用的材料在低于零下40℃至80℃的环境下,不致影响箱的基本结 构强度和密封性能 1.3 标准及准则 除非本规范中有特殊说明,集装箱应适用于下列最新的标准和规则 1.3.1 I.S.O / TC—104 ISO 668—系列1 集装箱分类,外部尺寸和重量定额 ISO 830—集装箱名词术语 ISO 1161—系列1集装箱—集装箱角件的技术条件 ISO1496/1—系列1集装箱—集装箱的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货物 集装箱 ISO3874/1979(E)—系列1集装箱—起吊及紧固 ISO1894/—通用货物系列1集装箱—最小内部尺寸 ISO 6346—集装箱代号,识别和标记 1.3.2 海关通关牌照(TIR.) 所有集装箱必须符合“国际海关货物运输公约”或1982年集装箱公约的主要条 款,并获得通关认可牌照 1.3.3 集装箱安全公约认可牌照(CSC.) 所有集装箱必须符合“国际集装箱安全公约”的规定并获得“集装箱安全牌照” ( CSC 铭牌 ) 1.3.4 木材处理标记(TCT.) 集装箱所用地板必须按澳大利亚卫生部制定的“免疫防虫处理方法”处理并获得公证机关认可,再将这块标志着免疫处理的铭牌订在每个箱门上 1.3.5 国际铁联认可(UIC 592-1 OR)) 所有集装箱符合国际铁路联盟的要求并予以注册(不包括45′等超长箱或超宽箱) 1.3.6 船级社认可 所有集装箱必须获得船级社的型式认可和检验证书 注:以上所有牌照均通过船级社办理

微电网中的储能技术研究

微电网中的储能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7-11-16T20:32:52.09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0期作者:桂宝利 [导读] 摘要:面对日益复杂的电力系统和日趋严重的生活环境,微电网对电力发展越显重要,它可促进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的并网,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对当下我国新能源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微电网中的储能技术这一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介绍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作用和几种常用储能方式,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超级电容器这种储能方式。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唐山供电公司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面对日益复杂的电力系统和日趋严重的生活环境,微电网对电力发展越显重要,它可促进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的并网,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对当下我国新能源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微电网中的储能技术这一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介绍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作用和几种常用储能方式,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超级电容器这种储能方式。 关键词:微电网;储能技术;超级电容器 引言: 微电网是对大电网出现的某些问题的有效补充,开展微网技术的研究不但有利于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对目前电网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微电网中储能系统又是其重要的环节,有很大的市场前景,利用储能技术将太阳能、风能等无污染可再生能源储存在储能系统中,适时提供电能,不需要投资大的发电站,又能有效应用可再生能源,对电网的电能质量、电网稳定性以及供电可靠性都有很大的提升。本文阐述了储能技术在微网中的作用,对常用几种储能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着重对超级电容器这种储能方式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介绍。 1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作用研究 微电网一方面利用了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但另一方面因为大部分可再生能源不稳定,很容易跟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降低了电网电能质量,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影响。而将储能技术应用在微网中,将极大的有利于微电网的快速发展。 (1)提供短时供电 微电网存在两种典型的运行模式:并网运行模式和孤岛运行模式。在正常情况下,微电网与常规配电网并网运行;当检测到电网故障或发生电能质量事件时,微电网将及时与电网断开独立运行。在两种模式的转换中,往往会有一定的功率缺额,在系统中安装一定的储能装置储存能量,就能保证在这两种模式转换下的平稳过渡,保证系统的稳定。 (2)电力调峰 由于微电网中的微源主要由分布式电源组成,其负荷量不可能始终保持不变,并随着天气的变化等情况发生波动。另外一般微电网的规模较小,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电网及负荷的波动就会对微电网的稳定运行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对于微电网,如果使用调峰电厂,运行昂贵,实现困难,并不现实。储能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在负荷低落时储存电源的多余电能,而在负荷高峰时回馈给微电网以调节功率需求。 (3)改善微电网电能质量 微电网要作为一个微源与大电网并网运行,必须达到电网对功率因数、电流谐波畸变率、电压闪变以及电压不对称的要求。此外,微电网也必须满足自身负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保证供电电压、频率、停电次数都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通过对微电网并网逆变器的控制,就可以调节储能系统向电网和负荷提供有功和无功,达到提高电能质量的目的。 (4)提升微电源性能 多数可再生能源诸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由于其能量本身具有不均匀性和不可控性,输出的电能可能随时发生变化。这就决定了系统需要储能装置来储存能量,起到过渡的作用,提升微电源性能。 2储能技术的几种方式 微电网中的储能方式有下面几种: (1)蓄电池 蓄电池储能是目前微电网中应用最广泛、最有前途的储能方式之一。蓄电池储能可以解决系统高峰负荷时的电能需求,也可用蓄电池储能来协助无功补偿装置,有利于抑制电压波动和闪变。但蓄电池的充电电压、电流不能太大,要求充电器具有稳压、稳流和限压、限流的功能,所以它的充电回路也比较复杂。另外充电时间长,充放电次数仅数百次,因此限制了使用寿命,维修费用高。如果过度充电或短路容易爆炸,不如其他储能方式安全。由于在蓄电池中使用了铅等有害金属,所以其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按照蓄电池电源使用化学物质的不同,又可以分为: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其他电池,诸如钠硫电池、液流钒电池、石墨烯电池等。 (2)超导储能 超导储能系统(SMES)利用由超导体制成的线圈,将电网供电励磁产生的磁场能量储存起来,在需要时再将储存的能量送回电网或直接给负荷供电。SMES与其他储能技术相比,由于可以长期无损耗储存能量,能量返回效率很高;并且能量的释放速度快,通常只需几秒钟,因此采用SMES可使电网电压、频率、有功和无功功率容易调节。但是,超导体由于价格太高,造成了一次性投资太大。 (3)飞轮储能 飞轮储能技术是一种机械储能方式。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人提出利用高速旋转的飞轮来储存能量,并应用于电动汽车的构想。但是直到80年代,随着磁悬浮技术、高强度碳素纤维和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新进展,才使得飞轮储能才真正得到应用。 (4)超级电容器储能 超级电容器是由特殊材料制作的多孔介质构成,与普通电容器相比,它具有更高的介电常数,更大的耐压能力和更大的存储容量,又保持了传统电容器释放能量快的特点,逐渐在储能领域中被接受。下面专门就超级电容器进行详细介绍。 3 超级电容器储能方式简介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器件,因为其无可替代的优越性,成为微电网储能的首选装置之一。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在电力充足

铅酸电池储能系统方案设计(有集装箱)

技术方案 2014年1月

目录 目录 (2) 1 需求分析 (3) 2 集装箱方案设计 (3) 2.1 集装箱基本介绍 (3) 2.2 集装箱的接口特性 (5) 2.3 系统详细设计方案 (6) 2.4 集装箱温控方案 (14) 3 电池组串成组方案 (15) 3.1 电池组串内部及组间连接方案 (17) 3.2 系统拓扑图 (19) 4 蓄电池管理系统(BMS) (19) 4.1 BMS系统整体构架 (19) 4.2 BMS系统主要设备介绍 (21) 4.3 BMS系统保护方式 (23) 4.4 BMS系统通信方案 (24)

1需求分析 集装箱式铅酸蓄电池成套设备供货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附属设备、标准40尺集装箱、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和安装附件等。 每个标准40尺集装箱含管式胶体(DOD80 1200次以上)或富液式(DOD80 1400次以上)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电池架及附件、电池管理系统(含外电路)、电池直流汇流设备、设备间的连接电缆及电缆附件(包括铜鼻、螺栓、螺母、弹垫、平垫等)、动力及控制信号接口等。 根据标书要求,综合铅酸电池特性,对于储能系统进行如下设计: 每3个标准40尺集装箱承载2MWh,每个集装箱由336只2V1000Ah管式胶体铅酸电池串联而成,电压672V,电池串容量672kWh。每3个集装箱并联到一台500kWh 储能双向变流器。三个电池堆的总容量可达2MWh,故本方案中三个集装箱为一单元,每个单元配置一套BMS电池管理系统,可监控每颗单体电池工作情况。集装箱中另含烟感探头、消防灭火器、加热器、摄像头、温湿度监测等设备,以保证铅酸电池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实现远程监控。 2集装箱方案设计 2.1集装箱基本介绍 根据项目要求,同时考虑电池堆的成组方式、集装箱内辅助系统的设计、安装以及日常巡视和检修等各方面,选用40英尺标准集装箱。外部尺寸: 12192*2438*2591mm 。 本项目共需要42个40英尺标准集装箱。集装箱设计静态承重60t,最大 起吊承重45t。 集装箱的主要任务是将铅酸电池、通讯监控等设备有机的集成到1个标准的

永兴岛智能微电网系统项目解决方案

永兴岛供电及海水淡化解决方案 永兴岛是省三沙市政府驻地,是南海群岛重要的军事政治中心。永兴岛中心地处北纬16°52′,东经112°20′,呈椭圆形,东西长约1950米,南北宽约1350米,面积约2.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米。 缺电缺水是海岛居民面临的主要问题。2014年前,永兴岛供电基本依赖柴油机组。2014年增建光伏微电网,配置了500kW光伏发电系统和1MWh储能系统,缓解了供电紧的问题。随着岛建设和发展,原有供电设施已经难以满足岛的用电需求。 为此,我公司提出如下永兴岛供电及海水淡化解决方案: 建设10kV单环网微电网系统,配备5MW集中式光伏系统和18MWh储能系统,白天充分利用新能源发电,夜间使用储能放电保证负荷供电。 另外,配置海水淡化工程作为可调负荷,满足白天消纳光伏。 新建的微电网系统与原有的10kV系统无缝对接为双环网系统,保障1~2MW的24小时稳定军用供电,同时提供岛其他居民用电。

方案一 高压保护装置 能量管理系统 永兴岛微电网系统一次拓扑图 PCS 10kV交流环网 低压保护装置 变压器T1 10kV/0.4kV 1# 400V交流母线2# 400V交流母线 高压保护装置 低压保护装置 变压器T1 10kV/0.4kV 差动保护装置 柴油发电机民用负荷 光伏阵列 交流环网柜交流环网柜 光伏阵列储能电池 PCS 军用负荷 PCS 中央控制器 海水淡化系统 1.1光伏系统 5MWp双玻光伏发电系统

●双玻光伏组件 ?三防性能优良 ?占地约0.1平方公里 ●500kW集中式光伏逆变器 ?效率98%以上、PQ可调 1.2 储能系统 18MWh集装箱式储能系统 ●53寸海岛型集装箱 ?优选关键器件 ?加强三防工艺 ?多级盐雾过滤 ?控温除湿 ●国首创4C兆瓦级系统 ?单个集装箱可达3MWh ?深充深放八千次 ?浅充浅放十万次 ?电池寿命:10年 ?充放电毫秒级响应、分钟级支撑 ?并离网无缝切换 ?VF无限并机 1.3 海水淡化系统 1~3MW集装箱式系统 ●低能耗、高效率 ●单个箱体参数: ?制水能力:1000吨/天

储能在微网中的主要作用

微电的一立运要求电网定义微电网是 一体化运行运行,并能求。 储能: 是智能电行,并可与 能满足甚至能在微网网实现的与主电网至提高用 微网中的的重要组成进行协调户对电能 微网系统示的主要作成部分,能调控制,平能质量、电示意图 作用 能实现内部平滑的接入 电能可靠性部电源和负入主电网或 性和安全性负荷或独性等

微电不足存在负荷储能一.外界微电网存并网运行在主电电网所发足,则与主在严重问题荷的正常运能在微电.提高分布分布式能 界环境如光微存在两种行模式和网与微电电量优先主电网调度题时,微运行。 网中主要布式能源能源诸如 光照、温微电网与典型的运孤岛运行电网都正常满足就地度。当微电网将主要作用: 源的稳定性太阳能、 度、风力大电网衔运行模式:行模式。 常的情况下地用户负荷电网系统主动断开与性 风能、生 、气候等衔接示意图 下,微电网荷的使用需统检测到主与主电网,生物质能等 等因数影响图 网与主电网需求,若电主电网故障独立运行等可再生能 响比较大, 网并网运电量有剩余障或电能质行以保证主能源,普遍所发电量行,余或质量主要遍受量具

备随微电负荷(E 布式远距为主 二.相关参数能源的运 储能随机性、不电网中分布荷提供稳定EMS ),将式能源的波距离传输给除此之外主要负载提.改善用户在微电关标准,即数需达到相按以上第源的特性影运用,能够 能系统中不稳定性特布式能源定的输出将分布式能波动,稳给主电网外,储能提供部分户用电的网与主电即功率因相应值。第一点中影响,无够对微电PCS 控制特点。在微源的输出功。储能系能源与储能定输出,照成传输系统还能分电源,减的电能质量网连接,数、电压 所述,微法保证电网电能质, 在稳定微电网与主功率随着环统应用于能系统、主并提供分输压力及电能在夜间,减少停电时 量 并网运行压不对称、微电网在无电能质量,量的提升 定电能输出主电网断开环境因数的于微电网中主电网协分布式能源电力损耗。或分布式时间。 行时,其电电流谐波无储能系统尤其是电升发挥重要 出的同时,开,独立运的变化而变中,通过能协同控制,源的就地利 式能源维修电能质量必波畸变率、统的情况下电压稳定性要的作用, 调节储能 运行情况下变化,无法能源管理系可以平稳利用率,避修期间,持必须符合国电压闪降下,受其本性。储能系系统通过 能系统向微下,法为系统稳分避免持续 国家降等本身系统过对 微电

MWMWh集装箱储能系统方案

0.5MW/1MWh集装箱储能系统 技术方案

目录 1.储能的应用-----------------------------------------------------------------------------------4 2.系统概------------------------------------------------------------------------------------5-6 2.1 系统组----------------------------------------------------------------------------------5 2.2 系统特----------------------------------------------------------------------------------5 2.3 系统运行原-----------------------------------------------------------------------------6 3.系统设------------------------------------------------------------------------------------7-14 3.1 储能变流器(PCS) ------------------------------------------------------------------7-8 3.1.1 储能变流器特点-------------------------------------------------------------7 3.1.2 储能变流器通信方式-------------------------------------------------------8 3.2 电池管理系统(BMS)---------------------------------------------------------------9-10 3.2.1 BMS系统架构---------------------------------------------------------------------8 3.2.2 BMS功能说明-----------------------------------------------------------------9 3.2.3 BMS电池管理系统构成及功能描述--------------------------------------------10 3.3 能量管理系统(EMS) ------------------------------------------------------------10-11 3.3.1 设备监控模块----------------------------------------------------------------10 3.3.2 能量管理模块---------------------------------------------------------------10 3.3.3告警管理模块----------------------------------------------------------------11 3.3.4 报表管理模块---------------------------------------------------------------11 3.3.5 安全管理模块--------------------------------------------------------------11 3.4 监控系统---------------------------------------------------------------------------12 3.5 消防与空调系统--------------------------------------------------------------------12 3.6 电池成套系统------------------------------------------------------------------12-16 3.6.1 电芯参数---------------------------------------------------------------------12 3.6.2 电池PACK及成簇-----------------------------------------------------------13 3.6.2 电池组在集装箱内的分布-----------------------------------------------------15 3.7 集装箱系统设计要求----------------------------------------------------------------15 4. 主要设备清单---------------------------------------------------------------------------16

中国集装箱运输半挂车通用技术标准汇总

TS/TDP 东风征梦(十堰)专用车辆公司专用车技术标准 TS/TDP/Q01-2011 中国集装箱运输半挂车通用技术条件 2011-4-19发布 2011-4-30实施 东风征梦专用车有限公司技术部发布版本A

中国集装箱运输半挂车通用技术条件 TS/TDP/C01-2011 目录 前言Ⅲ 1.范围(1) 2.引用标准(1) 3.技术要求(1) 3.1一般要求(1) 3.2车架(2) 3.2.1车架变形控制要求(2) 3.2.2 牵引销安装要求(2) 3.2.3车架与接口要求(4) 3.3 支撑装置(6) 3.4车轴与悬挂装置(6) 3.4.1车轴与悬挂部件的组装(6) 3.4.2悬挂支架与车架的焊接(7) 3.4.3 车轴——板簧组件与悬挂支架的组装(8) 3.4.4 车轴轴线的校直(8) 3.5 制动系统(8) 3.5.1安装要求(9) 3.5.2 调试要求(10) 3.6 电器系统(10) 3.6.1安装要求(10) 3.6.2测试要求(11) 3.7车轮安装调整(11) 3.8 油漆(11) 4. 试验方法(11) 5. 检测规则(12) 5.1 出厂检验(12)

5.2 型式试验(12) 5.3 定型试验(12) 6. 标注、包装、运输及贮存(13)6.3包装、运输(13)6.4贮存(13)

前言 本标准规定了东风征梦专用车半挂车(包括骨架车平板车)系列产品通用技术要求,从而提供了改系列产品在设计阶段必须共同遵守的原则。 在编写要求和表达方法上按国家标准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原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原则》。本标准指导中国集装箱半挂车系列产品设计。 本标准由东风征梦专用车技术部提出。 本标准由东风征梦专用车技术部经理批准。 本标准由东风征梦专用车技术中心口管理。 本标准由东风征梦专用车技术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张良 本标准首次发布日期:2011-4-16

集装箱技术要求

集装箱技术要求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一、关于此批次罐体集装箱的技术要求: 1、设备整体要集中于集装箱内 2、设备在集装箱内要有牢固的固定 3、集装箱外观要整洁大方、美观合理 4、集装箱顶部为可拆卸式,四周用吊装螺栓固定。吊装螺栓杆长150mm左 右,以便使用时能在顶盖与箱体中间加上套管把顶盖支起来。吊装螺栓要求有金 属及橡胶密封垫,以便紧固后防雨。建议用M16-18螺栓。同时备出4根 100mm左右套管。 5、两面(长度方向)设计为对开门形式,采用集装箱铰链、锁杆、托架、条 杆、门封等。 6、顶部四角设计为吊装点,便于吊装;底部设计吊点及叉车预留点,便于吊装 及叉装。 7、外部门有锁,可进行封锁。 8、底部预留排水孔,方便检修时排水。 9、整体考虑防雨设计。 10、外观要有公司logo等,起吊点、危险点、重心点要有明确标识。 二、集装箱技术参数要求: 1、设备1尺寸外形尺寸:长1.8mX宽1.3mX高2m(可作为集装箱内部尺寸) 2、设备2尺寸外形尺寸:长1.3mX宽0.9mX高1.6m(可作为集装箱内部尺寸) 3、具体尺寸可参见图纸尺寸。 4、箱体2个端面门上喷涂公司标识,要求均匀布置于端面门(2个端面门均喷涂) 上,外观美观大方(注:不得更改标识样式与颜色),可以喷涂于端面门中上部 5、箱体颜色整体要求灰白色,铰链、锁杆、托架、条杆等要求为镀锌件。

6、箱体用材料标准见图纸,其余可参见下表所要求。 产品规格: 第一批2300*1700*2200(mm)第二批1800*1300*1800(均为箱体 外尺寸) 产品配置:箱体两面对开集装箱门;顶部为活顶,可折装. 产品用 料: 箱体框架: 顶板为1.6mm集装箱瓦楞板;底梁:12#槽钢;底板为4.0mm花纹铁板; 箱体顶边梁为(3.0*50*100)方管或槽钢;箱体底部四角焊接角件,顶部吊 点. 集装箱门配件:锁具为集装箱专业镀锌锁具,防水胶条为耐侯\全胶胶条. 共喷三层漆,富锌底漆,中间为环氧云铁,面漆为丙烯酸聚氨酯高防腐 船舶漆,颜色按要求选择! 角柱尺寸请参考图纸。 公司标识见下图:(请注意严格按照标识样式、比例及颜色喷涂,不得更改) 参考样式:

集装箱标准精选(最新)

集装箱标准精选(最新) G1413《GB/T 1413-2008 系列1集装箱分类、尺寸和额定质量》 G1835《GB/T 1835-2006 系列1集装箱角件》 G1836《GB/T1836-1997 集装箱代码、识别和标记》 G1992《GB/T 1992-2006 集装箱术语》 G2934《GB/T 2934-2007 联运通用平托盘主要尺寸及公差》 G3716《GB/T3716-2001 托盘术语》 G4995《GB/T 4995-2014 联运通用平托盘性能要求和试验选择》 G4996《GB/T4996-1996 联运通用平托盘试验方法》 G5338《GB/T5338-2002 系列1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通用集装箱》 G7392《GB/T7392-1998 系列1:集装箱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保温集装箱》 G10454《GB/T10454-2000 集装袋》 G11601《GB/T11601-2000 集装箱进出港站检查交流要求》 G11602《GB 11602-2007 集装箱港口装卸作业安全规程》 G12418《GB/T12418-2001 钢制通用集装箱修理技术要求》 G12419《GB/T 12419-2005 集装箱公路中转站级别划分、设备配备及建设要求》G15140《GB/T 15140-2008 航空货运集装单元技术要求》 G15419《GB/T 15419-2008 国际集装箱货运交接方式代码》 G15846《GB/T 15846-2006 集装箱门框密封条》 G16299《GB/T16299-1996 飞机底舱集装箱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G16470《GB/T 16470-2008 托盘单元货载》 G16561《GB/T16561-1996 集装箱设备交接单》 G16563《GB/T16563-1996 液体、气体及加压干散货罐式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G16564《GB/T16564-1996 平台式、台架式式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G16956《GB/T16956-1997 船用集装箱绑扎件》 G17271《GB/T17271-1998 集装箱运输术语》 G17272.1《GB/T17272.1-1998 集装箱在船舶上的信息:箱位座标代码》 G17272.2《GB/T17272.2-1998 集装箱在船舶上的信息:电传数据代码》 G17273《GB/T 17273-2006 集装箱设备数据交换(CEDEX)一般通信代码》 G17273.1《GB/T17273.1-1998 集装箱设备数据交换:通信代码》 G171274《GB/T17274-1998 无压干散货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G17382《GB/T 17382-2008 系列1集装箱装卸和栓固》 G17423《GB/T17423-1998 系列1集装箱罐式集装箱的接口》 G17448《GB/T17448-1998 集装袋运输包装尺寸系列》 G17769《GB/T17769-1999 航空运输集装器的管理》 G17770《GB/T17770-1999 空/陆/水(联运)通用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G17894《GB/T17894-1999 集装箱自动识别》 G18156《GB/T18156-2000 海上国际集装箱货物交付单证》 G18227《GB/T18227-2000 航空货运集装板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G18228《GB/T18228-2000 航空货运集装板网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G18354《GB/T 18354-2006 物流术语》 G18433《GB/T18433-2001 航空货运保温集装箱热性能要求》 G18768《GB/T18768-2002 数码仓库应用系统规范》

集装箱基础知识 各类标准 规范及公约

集装箱基础知识(三) ——各类标准、规范及公约一、集装箱的标准分类 为了有效地开展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必须强化集装箱标准化,应进一步做好集装箱标准化工作。集装箱标准按使用范围分,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区标准和公司标准四种。 1、国际标准集装箱 是指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104技术委员会制订的国际标准来建造和使用的国际通用的标准集装箱。 集装箱标准化历经了一个发展过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04技术委员会自1961年成立以来,对集装箱国际标准作过多次补充、增减和修改,现行的国际标准为第1系列共13种,其宽度均一样(2438mm)、长度有四种(12192mm、9125mm、6058mm、2991mm)、高度有四种(2896mm、2591mm、2438mm、2438mm)。 第2系列和第3系列均降格为技术报告。 2、国家标准集装箱 各国政府参照国际标准并考虑本国的具体情况,而制订本国的集装箱标准。 我国现行国家标准《集装箱外部尺寸和额定重量》(GB1413-85)中对集装箱各种型号的外部尺寸、极限偏差及额定重量等进行了规定。 3、地区标准集装箱 此类集装箱标准,是由地区组织根据该地区的特殊情况制订的,此类集装箱仅适用于该地区。如根据欧洲国际铁路联盟(VIC)所制订的集装箱标准而建造的集装箱。 4、公司标准集装箱 某些大型集装箱船公司,根据本公司的具体情况和条件而制订的集装箱船公司标准,这类箱主要在该公司运输范围内使用。如美国海陆公司的35ft(英尺,foot)集装箱。 此外,目前世界还有不少非标准集装箱。如非标准长度集装箱有美国海陆公司的35ft 集装箱、总统轮船公司的45ft及48ft集装箱;非标准高度集装箱,主要有9ft和两种高度集装箱;非标准宽度集装箱有宽度集装箱等。由于经济效益的驱动,目前世界上20ft集装箱总重达24ft的越来越多,而且普遍受到欢迎。

光柴储智能微电网方案及配置

光柴储一体化智能微网系统 方案及配置 目录 1 项目概述 (1) 2 项目整体方案 (1) 2.1微电网系统 (1) 2.2光伏发电系统 (3) 2.3储能系统 (3) 2.3.1储能变流器设计 (4) 2.3.2 储能变流器选型 (5) 2.4柴油机发电系统 (7) 2.5交流控制柜 (7) 2.6微电网能量管理监控系统 (8) 3 系统运行方式: (9) 4 设备清单及报价 (11)

1 项目概述 分布式能源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孤岛保护等特点,分布式能源电能质量差,分布式能源设备利用率没有被充分发掘。微电网是为整合分布式发电的优势、削弱分布式发电对电网的冲击和负面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分布式能源组织方式和结构,能有效改善分布式能源电能质量差、分布式能源设备利用率不能被充分发掘等分布式能源的不足。 微电网通过整合分布式发电单元与配电网之间关系,在一个局部区域内直接将分布式发电单元、电力网络和终端用户联系在一起,可以方便地进行结构和配置以及电力调度的优化,优化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轻能源动力系统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分布式电源上网,降低大电网的负担,改善可靠安全性,并促进社会向绿色、环保、节能方向发展。微电网是当前国际国内能源和电力专家普遍认可的解决方案。 本项目拟建设一个室外光储柴微网系统通过低压配电柜给营地负荷供电,可实现对各个电力电子接口采集相关信息,并通过智能配电柜对各个环节进行投切,在并网及孤岛情况下实现发电、储能及负荷的控制,保持微电网系统的平衡。 2 项目整体方案 2.1微电网系统 本微电网系统是一个独立可控制的系统。本微电网将分布式光伏发电、柴油发电机组、营地用电负荷联接起来,本微电网为离网系统,可以通过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实现内部多种分布式能源的能量均衡控制及负荷连续不间断供电。 本项目拟建设光储柴微电网系统,系统由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柴油发电系统,控制系统、监控系统以及能量管理系统构成。其中控制系统可实现对分布式电源、负载装置和储能装置的远程控制,监控系统对分布式电源实时运行信息、报警信息进行全面的监视并进行多方面的统计和分析实现对分布式电源的全方面掌控,能量管理系统可控制分布式电源平滑出力与能量经济调度。 系统一次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

集装箱材料技术要求

集装箱材料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Container Materials 版本号2004/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2) 1范围: (3) 2引用标准 (3) 3总则: (5) 4钢材 (6) 卷钢 (6) 方/矩形管 (8) 槽钢 (9) 扁钢 (10) 5油漆 (11) 6木地板 (12) 7非标外构件 (15) 锁杆、锁座及配件 (15) 门封胶条 (17) 门铰链、门耳朵、铰链销、衬套、平垫圈 (19) 角件 (21) 商标 (24) 铭牌 (24) 通风器 (25) 绳钩、拉筋和门钩 (26) 门绳 (27) 胶垫、胶塞 (28) 密封胶 (29) 前端地板支撑 (30) 塑料地板角撑 (31) 塑料门封压条 (31) 8标准外构件 (32) 螺栓(BOLT) (32) 螺母(NUT) (33) 哈克钉(HUCK-BOLT) (34) 弹垫(SPRING WASHER) (36) 铆钉(RIVET) (37) 自攻螺钉(SELF-TAPPING SCREW) (39) 9重要生产辅助材料 (40) 焊丝 (40) 钢丸、钢砂、钢丝头 (40) 气体(CO2、AR) (41) 10材料存储注意事项 (42)

前言 随着集团集装箱产业的迅速壮大和发展,为规范、评价、检验、和指导集团下属集装箱制造厂的质量控制标准,缩小差距,提高集团集装箱的整体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特编制本标准(QB/ZJ 001—2004),以确保集团下属集装箱制造厂能按明确的技术要求和质量验收准则进行管理。 本标准编号说明: QB ———企业标准 ZJ ———中集集团 001 ———集装箱原材料技术要求 2004———制定年份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集集团集装箱营运事业部设计部 本标准起草人:何思东、陈竟华 本标准供内部使用

储能微电网的9大关键技术

储能微电网的9大关键技术 现在美国有一个统计,目前最便宜的电价电源是风电,其次是光伏。去年在阿布扎比未来能源公司在中东的出口电价是每千瓦时1.79美分,这个价格已经远远低于传统能源的电价。 国内实施的“光伏领跑者计划”,北控在江苏宝应的投标价为0.47元/kwh,那边的平均上网电价是0.399元。当时光伏的组件是按2.7元/W计算,现在组件已降到了2.2元、2.3元。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不管是光伏还是风电,平价上网的目标很快就会到来。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性是有的,但是解决不了的一个问题就是它的波动性。 能源革命的终极目标是全世界100%的能源来自于光伏、风电、氢能燃料电池等可再生能源。主要有三种供给方式:一是集中式光伏、风电新能源+储能的能源供给方式,二是大型的独立储能电站化学储能、抽水蓄能等,三是以用户侧区域性微电网群(虚拟电厂)为架构的模式。 当新能源+储能的度电成本低于传统的化石能源时,微电网群和集中式新能源+储能的这种模式将会爆发式增长。而作为能源革命的关键技术,微电网及微电网群控制EMS系统、储能系统BMS、PCS 系统将是能源革命成功与否的关键。 关键技术1——项目顶层设计 大规模的储能系统有着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有的储能系统是单一的电网调峰,有的是调峰、调频和调压等多重应用场景的结合。根据不同的项目,大规模储能系统功率的配置和电池的配置、选型也是完全不同的,这个系统目标函数要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要有经济性。 大功率储能系统的顶层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涉及到储能功率配置、储能Pack成组和储能容量配置等诸多因素。一个光伏电站平均的储能时间是10分钟还是20分钟、还是50分钟,这个电网是有要求的。比如现在青海要求光伏、风电有10%的储能容量的配比,不同的地方配比是不一样的。另外充放电电流大小、BMS均衡电流大小、调峰容量需求以及一次、二次调频所需时间,这些约束条件和最后要达到的目标之间要确保整个流程设计是闭环的。

384KWH集装箱微网储能技术研究方案

集装箱微网储能技术方案 2018.8.25

方案说明 本方案采用集装箱储能系统方案,该系统具有节约占地的优势。方案采用PCS储能系统构成充放电循环系统结构。系统配置一台100KW PCS负责系统的充放电管理工作,配备309只2V200AH蓄电池,合计储能容量132kwH。系统安装在集装箱内。

一、主要设备技术参数 1.1系统结构图 本系统主要部件包含蓄电池组和储能变流器两部分,通过储能变流器实现能量的储能与输出的调节。 1.1储能变流器 技术参数

直流侧 工作电压范围:500~800V 最大直流功率:110kW 最大直流电流:220A 交流侧 额定功率:100kW 最大交流功率:110kVA 最大交流电流:159A 最大总谐波失真:<3%(额定功率时) 额定电网电压:400V 允许电网电压范围:310~450V 额定电网频率:50Hz/60Hz 允许电网频率范围:45~55Hz/55~65Hz 额定功率因数:>0.99 隔离变压器:具备 功率因数可调范围:0.9(超前)~0.9(滞后) 独立逆变电压范围:400V±3%(三相四线) 独立逆变输出电压失真度:<3%(线性负载) 带不平衡负载能力:100% 独立逆变电压过渡变动范围:10%以内(电阻负载0?100%)效率 最大效率:97.3% 效率 最大效率:97.30% 常规数据 尺寸(宽×高×深):806×1884×636mm 重量:750kg 运行温度范围:-30~+55℃ 停机自耗电:<40W 冷却方式:温控强制风冷 防护等级:IP21 相对湿度:0~95%,无冷凝 最高海拔:6000m(>4000m需降额) 显示屏:触摸屏 调度通讯方式:RS485、Ethernet BMS通讯方式:RS485、CAN 通信协议:IEC104/Modbus TCP /Modbus RTU 证书:CGC、TüV

微电网储能技术研究综述

电力系统新技术 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班级研1109班 学号1108080392 学生周晓玲 2012 年

电力储能技术 摘要: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具有削峰填谷、一次调频、提高电网稳定性、改善电能质量、提高电网利用率、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抽水储能、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钠硫电池储能、液流电池储能以及超导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等典型储能技术以及各自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比较了各种储能技术的优缺点,并对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不同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储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发电,消峰填谷,一次调频ABSTRACT:Power storage technology serves to cut the peak and fill valley,regulate the power frequency,improve the stability,and raise the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grid in the power system.This paper introduces various types of storage technology such as pumped hydropower,flywheel electricity storage technology,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sodium sulfur(NaS)battery,,Flow Battery Technology,super conductive magnetic energy storage and super capacitor storage discusses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Different applications of storage technology in the power system are also summarized. KEY WORDS: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power generation,peak load shifting,primary frequency 1.背景意义 近几十年来,电能存储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一直受到各国能源、交通、电力、电讯等部门的重视。电能的存储是伴随着电力工业发展一直存在的问题,其实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一种非常完美的储能技术,但经过几代科学家的努力,一些比较成熟的储能技术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储能的优点有很多,节能、环保、经济。比如火电厂要求以额定负荷运行,以维持较高的能源转换效率和品质,但用电量却随时间变化,如果有大容量、高效率的电能存储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调峰,对电厂的稳定运行和节能是至关重要的。另外,由于分布式发电在电网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基于系统稳定性和经济性的考虑,分布式发电系统要存储一定数量的电能,用以应付突发事件。随着电力电子学、材料学等学科的发展,现代储能技术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分布式发电中已经起到了重要作用。储能已经成为除发、输、变、配、用五大环节的第六大环节。如下图即为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MWh集装箱式储能系统

1MWh集装箱式储能系统介绍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TIANJIN LISHN BATTERY JOINT-STOCK CO., LTD.

目录
1
1MWh储能系统集成方案
2
电池模块设计方案
3
集装箱设计方案
4
热管理设计方案
5
测试

1MWh储能系统集成方案介绍

1MWh集装箱式储能系统特点
1MWh储能系统性能优势
优异的循环寿命: ——在DOD80每天一充一放的情况 下运行8年后,电池系统总容量不 低于初始容量的80%
高倍率充放电性能,放电倍率最高可达 2C 优异的一致性性能 友好的调度:标准对外通信协议,实现 可靠对外通信,友好调度 高集成度:
——以集装箱为载体,集1MWh电池 系统、BMS、环境监控系统于一体 高度环境适应性,可实现在高海拔、极 寒、风沙地区应用 稳定优异的安全性能
内容
参数
额定容量
1MWh
电池
LP44147272 120Ah
电池模块
12S2P
系统总串并数
192S16P
电池簇数
8簇
对外接口
M16螺栓
工作温度范围
-40℃~60℃
对外通信
RS485x2 /CANx1/Ethernet10/100Mx2 / RS232x2
电压使用范围
480V-700.8V
充放电倍率
最大2C
电流采集精度
≤±1%
温度采集精度
±1℃
电压采集周期
≤10ms
电流采集周期
≤10ms
温度采集周期
≤100ms
历史数据存储
≥30天

中文集装箱词汇和技术规范_2015

集装箱基础知识(六) ——集装箱基础英语一、集装箱零件名称中英文对照表

二、集装箱说明书例 在这部分容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生产要点的英文表述,还可以了解一些检验方面的英文表述。认真学完这篇说明书例,不仅能使我们熟悉集装箱专业英语,还能使我们进一步了解集装箱的生产过程和各类标准要求。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20' x 8' x 8'6" ISO Type Dry Cargo Steel Container ( XXX )——箱主名 (20' x 8' x 8'6" ISO 标准钢制干货集装箱技术说明书) Specification No.(说明书编号): S128A22G1 Drawing No.(图号): 128A22G1G Date of Issue(日期): Feb. 17, 2002 Scope(围) This specification covers design, construction, materials, testing,

inspection & prototype container. The container is buil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I.S.O. 1CC Type steel dry freight containers by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Limited (CIMC).(本说明书概括了设计、结构、材料试验、质检和样箱制造。此集装箱由中集集团按照ISO 1CC 钢制干货集装箱的要求制造。) Contents(目录) 1、GENERAL(总述)————————————————————————2 2、APPROVAL AND CERTIFICATIONS(批准和证书)——————————2 3、HANDLING(装卸)————————————————————————2 4、TRANSPOTATION(运输)—————————————————————3 5、DIMENSIONS AND RATINGS(尺寸和重量)—————————————3 6、GENERAL CONSTRUCTION(结构)————————————————4 7、PRESERVATION(表面保护)————————————————————8 8、MARKINGS(标志)————————————————————————9 9、TESTING AND INSPECTION(试验和检查)—————————————10 10、DOCUMENTS SUBMISSION(文件提交)—————————————11 11、GUARANTEE(质量保证期)———————————————————12 12、MATERIALS(材料表)——————————————————————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